第一篇:南昌市 环保局法治建设规划
南昌市环境保护局“十二五”期间
法治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根据南昌市“六五”普法规划和《南昌市“十二五”期间依法治市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通过依法行政、普法教育、强化监督等途径,继续推进环境法治建设进程,为我市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和顺利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供坚实的环境法治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局党组对全局法治建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局属单位党组织对本单位的依法治理工作实施具体领导,确保规划的全面落实。
2.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积极开展依法治市工作,实现法治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有机结合,依法保障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3.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环境法制宣传教育,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重,全面推进局机关、局 属各单位依法治理。
三、总体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法治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环境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公民环境法律意识,浓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氛围。到2015年,全市有96%以上的公民普遍接受环境法制教育。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党组织能力建设,提高干部法律素质 4.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围绕全面提高党组织执政能力,进一步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进一步健全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水平。
5.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素质。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法律知识考试考核以及领导干部讲法等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经常化、制度化;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带头学法守法用法,进一步提高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办事能力。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 6.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进一 步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7.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行政执法的公示听证、信息公开、评议考核及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完善便民高效、制约有效的行政执法程序,提高行政执法能力。
8、加强工作监督机制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加大阳光政务建设力度,增强公共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三)深入开展环境普法教育,促进环境法治建设 9.深入开展以环境保护法为重点内容的环境普法教育。抓好“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扎实开展环境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环境保护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实施“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公民环保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质。
10.突出抓好以领导干部为龙头的重点对象环保法制教育。针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一步活跃环保法制教育的形式和载体,结合法律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多形式、多途径开展重点对象的环境法制教育,不断增强环境普法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1.广泛组织环保主题普法教育活动。围绕党组中心工作,利用“6.5”世界环境日和法制宣传月(周、日)等重要时节,广泛组织开展面向社会的各种环保主题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运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阵地,积极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鼓励环保法治作品创作与宣传,大力繁荣环保法治文化。
五、组织保障
12.加强组织领导。把法治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为法治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依法治理暨法治创建领导小组要发挥职能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要认真落实市委依法治市暨法治南昌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法治南昌创建工作各协调指导办公室统筹协调、分工协作的工作制度,加强局机关在法治创建中的组织、推动、督导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大法治建设的舆论宣传力度,构建工作机制,增强工作合力。
13.严格考核、奖惩。局法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根据依法治市总体目标和市委《法治南昌建设纲要》明确的总体目标,确定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创建工作任务和要求,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单位)。各部门(单位)每年至少一次向局法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继续推行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考核、阶段性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
14.强化保障措施。要切实加大对法治创建工作的保障,根据工作任务及需要,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工作任务需要 安排专项经费;要及时解决法治创建工作所需工作人员、办公设施、宣传设备、交通工具等方面的困难,确保法治创建工作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按章理事。
第二篇:2011年南昌市环保局法治创建工作总结
南昌市环境保护局
2011年法治创建工作总结
今年是“十二五”普法依法治市的第一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十二五”期间依法治市规划》(洪发[2011]19号)和关于批转《南昌市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洪发[2011]20号)的通知精神,我局紧紧围绕“做好三项重点工作”的总体目标,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将普法教育与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制定教育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抓好领导带头,促进教育内容落实,注重学习提高等有效手段,积极贯彻落实普法依法治市内容,在普法依法治市工作中,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体制机制
为了认真落实市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今年普法依法治市工作重点内容,局党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了实施意见,成立了法治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法治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对局属各单位、各处室提出了五项具体要求。即:营造学习宣传氛围,促进干部职工认识提高;领导带头学习,促进全员普法到位;抓好监督检查,保证时间、内 1
容效果到位;积极组织培训,深化法律法规学习;重视学用结合,推进依法行政。我局指派人员参加了全市法制宣传员培训,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集中法律自学5次。在普法教育经费上,我局给予充分的保障,按要求购买发放了普法教材、辅导书,保证了普法教育扎实有效地推进。
二、学用紧密结合,推进依法行政
为了增强运用法律法规指导工作的能力,针对每年普法教育内容的不同,局法治建设领导小组认真实施教育中的指导,注重通过普法教育,加强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提高干部职工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市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收集了许多本单位或外单位的工作案例,在案例剖析中阐述法理知识。同时,将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归纳起来,开展讨论,这种学习形式不仅增强了学习兴趣,也为干部职工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法律问题,受到了普法教育对象的欢迎。
通过普法教育,不仅使我局广大干部职工法律素质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得到提高,也进一步推进了我局依法行政工作。在依法行政过程中,我局认真落实《南昌市环境保护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考核评议制度》,自觉运用法律规章,遵守局制定的各项制度,使普法教育的效果日益显现。同志们都认为,依法行政不仅是法律的要求,更利于执法者规范执法,高效执法,避免执法过错。干部职工都能自觉按照法律规章赋予的职权进行环境监
督管理,没有发生一例违法违纪的人和事。
三、严格督促检查,组织考试考核
根据年初下发的普法教育计划,按时间、内容要求进行督促检查,将学法用法完成情况列入每季度局目标考核的内容。为了推进依法治市深入,我局对全市环保系统学法用法的组织领导、经费保障、学习时间保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现场抽考执法人员,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并将考核情况计入目标考核得分。对全市环保系统深化依法治市工作起到了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作用。
6月份组织人员参加了“百万网民学法律”网络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在11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和市司法局组织的全市副科以上干部法律考试中,我局68名副科以上干部全部参加了普法考试。
四、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效能建设
在认真实施普法教育中,着力提高全局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树立公正廉洁的执法形象;结合文明评议行风、优化政务环境的“双评”活动,坚持落实机关效能建设十项制度和政务公开各项制度;根据《行政许可法》要求,对环保法律法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了市环保局对外服务承诺;严格落实了行政处罚依法集体研究、逐级审批,罚缴分离制度;对机关效能建设实行日常督导
检查,使机关形象、办事效益有明显进步;市统一办证中心环保服务窗口落实首席代表制,环保审批办证全部集中统一到窗口;全局各单位全部设立政务公开栏,环保行政执法管理、服务内容、标准、办结时限全部公开,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对环保行政执法监督作用;社会各界对环保行政执法工作意见和服务咨询随时可以通过“绿色南昌”网站、热线举报电话等多渠道查询、投诉;对市民群众反馈的问题建立了查处责任制度,回复反馈查处情况制度;今年受理省厅、省人大环资委、市委“民声通道”、市长热线及信访部门交办和市民信件、电话投诉共计2554件(含12369),全部按规定办结。全局无重大责任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达到了推进实施依法治市、依法行政,机关形象好、办事效率高的建设目标。
五、下步的工作思路
(一)继续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依法执政能力。进一步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健全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水平。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法治建设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的公示听证、信息公开、评议考核及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完善便民高效、制约有效的行政执法程序,提高新政执法能力
(三)积极开展环境普法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法律意识。结合“6.5”世界环境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大项主题活动,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实施“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公民的环保法治理念和素质;抓好以领导干部为龙头的重点对象法制教育,结合“一学三讲”活动,不断增强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六日
第三篇:区环保局法治建设上半年工作总结
区环保局法治建设上半年工作总结
环境执法是环保部门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改善地区环境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和体现。近年来,**区环保分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一核两区三片”的城乡产业布局,认真落实“法治**”建设集中推进年确定的环保工作任务,不断加大对重点流域、区域和重点污染源的治理与监控力度,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提高环境执法水平,努力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水平。该局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考核,组织全体执法人员对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论、以环保法律法规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业务知识的学习,倡导学习型环保机关建设。努力提升全员综合能力素质。规范的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完善行政执法岗位职责及执法责任,全面明确执法事项,公开办事流程,倡导执法与服务并重的理念,努力实现服务与管理的双赢,做到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解难事,为社会做好事。强化执法硬件建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区环保分局先后投资50余万元,更新完善环境监测设备,提高应对环境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能力。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现场处置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投资90余万元建设区环境监测自动监控中心,对列入国控、省控的家重点污染源实施在线监测,基本实现了全区重点污染源、重点断面水质和环境空气质量的自动监测及数据传输,为有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严格执法行政,服务中心工作。近年来,**区环保分局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环境监察力度,强化对企业治理设施运行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监督检查,有效地控制了企业的排污行为。201*年底在全市率先完成所有11条立窑水泥生产线的关停拆除。淘汰落后产能共计110万吨,年减排SO21800余吨和粉尘2500余吨。积极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环保专项行动,进一步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掀起环保工作新高潮。2008年,先是在全区4大行业6个领域共计225家企业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共完成48座直接燃煤炉窑的清洁能源改造任务,关停落后炉窑24座;取缔建成区内各类直接燃煤锅(茶)水炉56座;拆除闲置烟囱67条。2009年,在市政府六三〇工程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查摸底,又将330项污染治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举全力抓好深度治理大气污染一号工程。全区共有224家单位完成大气污染治理任务,53家单位停产治理,取缔、关停污染严重的“土小企业”43家,全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42天,同比上升35.9%。进入2010年,**区环保分局又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水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大力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孝妇河出境断面水质实现进一步好转。
**区环保分局还针对**老工业区,工业企业数量多,布局分散,执法难度大的特点,提出了要敢于执法、善于执法、主动执法的工作理念。根据企业排污特点,科学地安排检查时间,以无规律的检查对付无规律的偷排,特别是加大重点企业排污检查频次,尤其是增加按原则办事,公道办事。实行环保重点岗位轮岗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和保证环保执法的公平公正。在项目审批和“三同时”环境监管方面,认真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决不把降低环保门槛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仅2010年上半年,该局共审批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14个,提报市局预审的项目18个,已通过“三同时”验收的项目17个;拒批19个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
三是关注百姓民生,维护群众权益。**区环保分局在“法治**”建设方面,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扎实开展环境信访维稳基础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畅通环保投诉热线,确保人民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得到及时登记和处理。2010年上半年,共受理群众信访215件,均在规定的时限内给予了满意的答复。确保了信访案件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营造良好的地区投资环境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第四篇: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
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年)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省工作的决定》(粤发〔1996〕14号)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治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2010年目标任务。
2011—2015年,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进一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建设,为新一轮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工作,加快法治广东建设,对于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进一步开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工作,加快法治广东建设,促进《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贯彻实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运行机制和有效实现形式。科学 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明显提高,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能力普遍增强、法治政府基本建立,公正司法不断深化,监督机制更加完善,综治信访维稳格局总体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城乡群众自治机制逐步健全,公民法律素质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全社会得到弘扬,法治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15年,初步建成地方立法完善、执法严格高效、司法公正权威、法治氛围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法治省。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人大的主导作用、“一府两院”的执法主体作用、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作用。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二)坚持以民主法治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切实把法治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坚持以人为本。倡导阳光法治、法治惠民。立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使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
(四)坚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观念,依法规范公共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坚持先行先试。继续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从法治层面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创科学发展的法治新优势。
三、主要任务
(一)切实提高各级党委依法执政能力。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在宪法和 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党委切实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监督、人事任免、决定重大事项等职权,把有利于推动广东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成功经验,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支持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支持各级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二)完善推动我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法规规章。坚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和立足本省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省、经济特区、较大的市、民族自治地区等立法主体的作用,加强实施性、先行性、自主性地方立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全面实施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着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领域立法,推进以促进自主创新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的经济领域立法,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立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立法,推进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立法,抓好《规划纲要》的配套立法。进一步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创新立法论证制度,规范立法论证程序;创新法规起草工作机制,完善委托起草和人大、政府、专家学者等各方联合起草的方式;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完善立法听证制度;有效发挥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在立法中的作用;创新法规规章清理常态化机制,建立健全立法后评估制度。
(三)基本建立法治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富县强镇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大部门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公共服务的能力。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完善行政决策听取公众意见制度,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和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行政执法 体制改革,完善便民高效、制约有效的行政执法程序,提高行政执法能力。积极推进相对集中政府规章草拟权、行政许可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复议权、政府法律事务处理权工作,加强政府管理创新,提高行政效能。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加大阳光政务建设力度。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做好行政应诉工作,自觉履行法院判决和裁定。强化政府法律顾问工作,防范法律风险,维护行政运作安全。建立健全依法行政报告制度,市、县(市、区)政府每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府报告依法行政工作。探索珠三角地区行政体制协调运行机制,建设法治政府示范区,取得经验后在全省推广。到2011年,基本完成《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确立的配套制度建设任务,基本建立法治政府评价指标体系;到2014年,全省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四)深入推进公正司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增强司法工作的公信力、权威性,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促进上下级法院裁判标准统一。深入开展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探索推进量刑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积极探索繁简分流和速裁机制,研究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审理制度,提高司法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加强执行工作,建立健全执行威慑机制和执行联动长效机制,制裁违法规避执行行为。加强公安、检察业务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刑事犯罪活动,积极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积极推进阳光审判、阳光执行、阳光检务、阳光警务、阳光狱(所)务制度建设,增强司法透明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司法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保障机制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健全司法为民长效机制。
(五)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政协民 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纵向联动、横向配合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综合运用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询问和质询等形式开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有效实施。支持各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履行监督职能。制定并推行依法行政监督办法和依法行政评议考核制度,以执法监察为重点加强行政监察力度,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推进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切实强化对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加强对刑事立案活动的法律监督,完善对有案不立、违法立案的监督机制,强化对侦查机关采取的强制措施和强制性侦查措施的监督,遏制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行为;积极开展量刑建议试点,加强督促起诉、支持起诉等工作,强化对刑事、民事和行政审判的监督,探索开展民事调解和民事执行法律监督工作;加大对刑罚执行活动的监督力度,促进监管场所依法管理。健全人民陪审员、特约监督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保障公民依法参与和监督司法活动。
(六)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城乡自治组织的关系。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构建社区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和综合治理机制,到20 12年珠三角地区所有镇、街建立健全社区政务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形成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站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体制;到2015年全省镇、街基本建立社区政务服务体系,农村基层10%建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创新治安管理与城市管理、市场管理、行业管理等有机结合的新模式。规范政府直接提供、委托社会组织提供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逐步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
创新流动人口、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深入开展综治信访维稳体系建设,完善工作平台,强化长效机制建设。推进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的有效衔接,将调解工作和综治工作、信访工作有机结合,建立化解矛盾纠纷多元联动 机制。加强监所教育改造(挽救)工作,推进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开展平安建设示范点活动,完善“打防管控”工作网络,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建设平安广东。着力化解信访积案,依法规范信访行为,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
(七)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实现政府行政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加强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开展阳光村务活动,健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各项制度。逐步提高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比例,扎实开展“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居委会指导监督业主委员会的机制,形成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以及社区物业管理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格局。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各行业、各单位依法治理工作,着重抓好教育系统的阳光校务、依法治校等工作。
(八)深入开展法治广东宣传教育。健全法治广东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整合资源、上下联动,构建法治广东宣传教育大格局。深入贯彻我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抓好“六五”普法规划实施,突出做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学生、企业管理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村(居)民等重点对象的普法工作,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多形式、多途径提高全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质,促进自觉守法和依法办事。搞好法治广东宣传教育周活动,办好“法治广东论坛”。加强高等学校法学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法治理论研究。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充分运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鼓励公益法治广告、漫画等法治作品创作与宣传,大力繁荣法治文化。
四、组织保障
(一)健全依法治省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依法治省工作的领导,把依法治省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要议事日程。各级人大常委会要重视依法治省工作,发挥主导作用,结合人大的职能,有序推动本地的民主法治建设。各级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依法行政负总责,建立健全由政府“一把手”直接挂帅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统一领导、综合协调本地依法行政工作。法院、检察院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切实做到公正司法。各级政协要加强民主监督,积极为法治广东建设建言献策。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法治的渠道,确保法治广东建设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在法治广东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强化依法治省、市、县(市、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的综合协调职能,充分发挥各自在依法治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依法治省督促检查。抓好法治广东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促进法治广东建设在各个层面、各个部门的落实。完善市厅级领导干部民主法治考核指标,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好法治建设。深入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建设珠三角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行区,每年推出一批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先进典型,对不重视法治建设、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予以通报。
(三)落实依法治省工作责任。各级党委在依法治省工作中负有领导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定期研究本地依法治省工作的重大问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每年将依法治省工作任务和责任逐一分解到各个单位,抓好落实。建立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期汇报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明确职责,加强协调、检查和指导,督促各地各部门完成依法治省工作任务。
(四)加强依法治省队伍建设。健全行政部门学法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审查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 设。
重视和加强市、县(市、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在推进本地依法行政中的统筹规划、组织落实、督促检查、协调指导的职能作用。按照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提高法官、检察官和司法干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完善法官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审判人员与执行人员违法审判、违法执行的责任追究制度。深入推进检察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基层检察队伍管理制度和机制。保障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权利,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第五篇:区法治建设十一五规划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民主法治又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内容。加快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建设“法治××”,是我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根本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区建设“新××工程”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
建设“法治××”,就是全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体进程中,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逐步实现我区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做到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
一、十一五期间,“法治××”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法治××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主法制完善、社会文明安定为基本目标,通过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律监督、法制教育和法律服务等途径,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法治化,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二)法治××的总体目标
制定并实施《2006—2010年法治××建设规划》,创建“法治××”建设新平台,探索运行具有××特色的法治模式。到2010年,基本实现我区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人民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的权利得到全面实现和保障,公共权力的配置和行使受到有效规范和约束。
(三)法治××的具体内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面进步;
2、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落实民族、宗教、侨务等方面政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充分发挥;
3、有比较完备的与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行政措施和规范性文件;
4、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体制,各级政府依法行政、高效廉洁、公正透明;
5、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建成“三a”(人民安居、投资安全、社会安定)城区;
7、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职、服务百姓的理念和能力普遍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普遍提高;
8、广大公民自觉学法、用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9、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10、法律服务体系完备,法律监督机制健全并有效发挥作用,公共权力的配置和行使受到有效规范和约束。
二、“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及保障措施
(一)区委对建设“法治××”实施集中统一领导
各级党(工)委、(党组)要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建设“法治××”的决策,切实负起责任,把“法治××”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三个文明建设,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统一考核。要定期听取汇报,经常分析“法治××”建设状况,及时了解“法治××”建设工作情况,认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强化区依法治区普法教育领导小组职能作用
区依法治区普法教育领导小组要围绕区委关于建设“法治××”的部署,制定近期工作规划和实施要点,督促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法治××”建设工作部署的情况,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法治××”建设工作。区依法治区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区普法办)由临时机构改为常设机构,立户列编,与区司法行政部门合暑办公,配备1名同级专职副主任、1名科级干部和2名专职工作人员。区普法办是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分解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分类指导,推动工作落实。各级党(工)委、(党组)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提供必要的物质、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对“法治××”建设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
(三)建立完善全社会协调互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以及群众团体要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区依法治区普法教育领导小组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推进依法治区、建设“法治××”工作延伸到各个领域和基层。
(四)建立健全覆盖全区的建设“法治××”的分级部署、分工实施责任体制
区依法治区普法教育领导小组要根据区委关于建设“法治××”的决策,统筹协调、分步推进、分工落实。认真研究加快推进依法治区、全面建设“法治××”的重点、难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找准工作切入点,提出阶段性、区域性的工作目标与要求,加强分类指导。把建设“法治××”的各项目标、任务要求、考核标准逐一分解到相关部门,各地各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要切实抓好区域、行业和基层依法治理,以点带面,分层推进。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区委的部署和要求,制定实施意见,并报区普法办备案。
三、今后五年,区司法行政部门参与“法治××”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工作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牢固树立“争先、敢为、求实”的意识,以深入实施“五五”普法规划,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改革发展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建设“法治××”作出更大贡献。
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法治××”目标要求,以加强重要法律法规和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为重点,全面实施“五五”普法规划,进一步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围绕“拓展和规范”这一主题,提升法律服务能力、优化组织结构、强化监督管理、改善执业环境,健全完善以主体明确、功能完备、秩序规范、管理科学为主要特征的法律服务体系;以推广创新“枫桥经验”为载体,贯彻“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工作方针,不断丰富人民调解工作的内涵和手段;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
工作重点是:
(一)全面实施“五五”普法,增强全体公民法治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使普法工作在广度、深度和力度上不断有新的突破。加大对领导干部学法内容、方法、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力度,完善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公务员学法制度,提高广大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推进政府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全面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格局。继续深入开展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增强和提高广大经营者学法、懂法、守法意识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自觉性。因地制宜地加强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特别是新任干部的法制轮训,切实加强对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要落实外来人员法制教育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二)深化基层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全面贯彻落实《××区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活动的通知》,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围绕“一章程、四民主、五制度”,建立健全村民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全面实行村务公开,保证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农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向深度发展,开展“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模范村”创建活动,逐步形成“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模范村”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梯度发展模式,真正把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结合“法律进社区”活动,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把社区依法治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推广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向企业、学校、医院等行业延伸,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向广度发展,构筑有××特色的“民主法治”品牌工程,提升全区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三)发挥人民调解优势,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大力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针对司法所为镇乡(街道)内设机构的实际,协调镇乡(街道)党(工)委建立适当的管理体制,保持队伍的稳定性。密切同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信访部门联系,建立经常性工作平台,提高人民调解指导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全区人民调解工作水平。进一步发展行业性、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加强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规范化建设。改革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司法民事调解、劳动争议调解相结合的新机制。多形式多渠道地培训、轮训人民调解员,切实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素质。广泛开展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活动,探索人民调解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新路子。理顺司法所与其他基层政法单位的关系,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预防和减少涉法信访、突发性群体事件及民转刑案件,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筑好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四)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现象
坚持“依法、规范、有序”原则,稳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各镇乡(街道)要保障社区矫正工作专项经费,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配备,切实保证社区矫正工作顺利进行。建立健全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分工协作和制约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完善社区矫正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强化管理措施,提高罪犯社会教育和改造质量。深入调研,总结经验,推动社区矫正立法工作。深化各项安置帮教工作措施,切实做好“三无”人员和特殊困难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工作,把归正人员纳入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助工程,充分利用有关政策和市场机制拓宽安置就业渠道。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教志愿者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归正人员的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落实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重点帮教对象的非强制性监管措施,确保全区归正人员帮教率和安置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5%以下。
(五)拓展规范法律服务,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体系,坚持并完善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推进公职律师、公司律师体制改革,教育引导法律服务工作人员参与处理社会矛盾纠纷,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完善公证体制改革配套措施,规范公证管理和公证服务,规范公证业务程序,进一步提高公证服务质量,提升公证的公信力。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基层法律服务所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组织模式,实现法律援助事务专业化与社会化有机结合。建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制度和案件办理奖惩制度,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的长效机制,推动法律援助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援助范围和经济困难标准,促进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的发言完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