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普京外交政策的一些看法
对普京外交政策的一些看法
姜毅
2011-2-24 21:21:41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2期
俄罗斯政权移交是在较平和的气氛和程序中完成的,但是,俄领导人的更替并不意味着旧问题和旧矛盾随之消失,俄罗斯在今后4年(普京首任内),仍然处在十分困难和复杂的社会重组阶段.与叶利钦时代一样,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摆脱危机、整合破裂的社会。即使按最好的估计(普京希望的GDP年增长率7%一8%),也仍然是恢复性的增长,尚谈不上重振雄风.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由国内客观条件和发展任务决定的、自1996年后确立的外文政策不合进行原则性的调整。其外文政策的主旨(为国内建设创造有利环境)、原则(恢复大国地位)和主要活动方向(以对美关系为轴心、对独联体关系为优先)将得以继承.如果说新领导必然在工作中会表现出自己的风格的话,与前任相比,其外文政策的特点将不是表现在原则性问题方面,而是集中体现为实现既定日标的方法上。
在得出这个基本判断的同时,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普京个人的经历使其思想体系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他出身强力部门,长期在情报和安全部门工作,接受了浓重的传统“民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推崇强权和铁腕,另一方面,他追随激进改革派起家,与其代表人物关系密切,受他们的影响,对西方社会及其运行规则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同.这种思想特点表现在政策中可能是:俄罗斯将在保留、强调自己文化、地城特点的前提下,继续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接近西方的步伐.普京已经多次强调,俄罗斯庄该积极参加欧洲一体化进程、努力实现欧洲统一. 第二,为尽快摆脱危机,俄未来的主要精力将集中于解决国内问题.普京和俄许多政策顾问已经强调,“内部的日标高于外部的目标”,俄应当放弃旧习惯,承认自己的地位在下降,集中精力关注自己的事,关注国家内部的发展.他们提出,外交政策作为使国家发展的一个手段要“节约精力”、更加“现实”、更加注意“符合国家力量状况”。
众所用知,在叶利钦后期,俄外交为显示大国地位,在一系列国际和地区事务中采取了“广泛参与”的方式。而按照普京“节约”、“经济”原则,俄外交可能表现出某种“收缩”态势,即在国际舞台上保持某种“低调”,确保大国地位的活动可能主要集中于涉及其切身利益的领域,建立多极世界的构想也将首先考虑俄的现实需要.这还意味着,俄外交活动可能特别注重微观的具体问题,即以是否获取“实惠”、“经济利益”为标尺.新近修改的俄外交政策构想就特别提出了 “保护俄罗斯境外经济利益的任务”.
第三,俄与西方本质性的矛盾依存,双方的摩擦也将不断。但俄处理国内问题第一的原则要求它努力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保持低调的态势也使之有了可能.在某些问题上,俄为避免冲突、扩大接触和增加讨价还价砝码,仍然可能作出某些妥协.
虽然受国内政治斗争的影响,在大选期间,克林顿政府回旋余地不大。但是,美国各界实际上不再把俄视为头号潜在威胁的认识,决定于美国的对俄政策,即为维护美俄关系的“稳定”,美将在继续贯彻其防范政策的同时,利用俄政策注重“实惠”的特点,更加强调对俄政策的“诱导”性.受科索沃危机影响的联系可能退步得以恢复. 综上所述,可为普京对外政策勾勒的基本线条是:与叶利钦时代政策调整频繁、主要关系起伏不定、目标与实际能力相差大等特点相比,新政策将表现为稳定、内向和实用.
第二篇:谈谈你对俄罗斯政治强人普京的看法定稿
谈谈你对俄罗斯政治强人普京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普京是一名集政治和军事头脑的一个“铁腕总统”,他影响着世界,影响着中国。俄罗斯是一个庞大国家,它的每一个动向都影响着世界,就像美国。因此普京的动向影响着每一个国家。他对俄罗斯的影响是巨大的!
普京非常提倡运动,就拿他本身来说,普京无论多么繁忙,都能坚持体育锻炼摔跤,格斗,骑射不在话下,更时而赤膊垂钓,时而驾摩托风驰电掣,时而入潜水艇下湖(贝加尔湖)潜海(俄罗斯近海),时而驾飞机翱翔蓝天,......普京身体之强健,肌肉之发达,不仅使他精力充沛,更使之魅力倍增,更塑造出了一个硬汉形象,更是备受女士青睐。他非常喜柔道,柔道对他来说不仅是锻炼体魄和意志的手段,更是一门哲学,换他的话说:柔道的运动教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教你你尊敬对手 同时也让你懂得如果轻敌,最弱的敌人也会爆发出最强的抵抗,甚至会击败你。因此他塑造出来的形象是无法比拟的。
在俄罗斯历史上,他是一个很重要、很了不起的政治家,就是他本人是非常崇尚这个彼得大帝,因为彼得大帝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把一个愚昧和落后的俄罗斯带入了一个朝向欧洲的开始强大的这么一个俄罗斯,这是他崇尚彼得大帝最主要的原因。从俄罗斯的历史上来讲,这个民族还是比较崇尚权威,崇尚一个好的领导人,用俄罗斯人自己的话来讲,他们特别希望有一个好沙皇。这个历史根基在俄罗斯人的心目当中特别深,他们相信有一个优秀的领导人,能够带领出俄罗斯走出困境,能够带领俄罗斯发展更顺畅,所以他们现在希望普京能够像彼得大帝那样,把俄罗斯带上一条迅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道路上,对于一个强大的国家来说,公民不能尊严感,整个过国家不能没有民族自由感,因此俄罗斯民主需要领导,而普京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对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普京是众望所归的总统。普京的年份里,他让俄罗斯人的自尊心找到了。并且把寡头们一个个的铲除掉。
普京作为一名政治家,最大的魅力是明白俄罗斯人想要什么!英国媒体曾经说过:一个从未离开的人又回来了。如果普京再次恋人俩届总统,那就意味着,2036年之前的俄罗斯政权格局我们已经了然于胸了。为什么呢?普梅俩个戏剧员在进行角色的调换嘛!在梅德韦杰夫当选总统的这几年,他都是运用普京团队的人。这恰恰说明了普京在政治上强势。然而俄罗斯又是一个腐败极其猖獗懂得国家,腐败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要腐败,而这些官员他们恰恰正是普京领导的同意俄罗斯党的这些成员,那么所以大家都觉得你普京不仅没有保证我们的经济生活水平不下降,而且也使得我们的官员更加腐败。这个腐败没有得到遏制,所以很多人对普京本身就提出来一些疑问。
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一般的俄罗斯,竟然能承诺出,我相信他不会让俄罗斯人民失望的。
第三篇:对大学语文看法
1.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41人,约占33%(其中68%为理科生,32%为文科生)。在开学初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或隐或现地表达出对中小学语文应试教育制度的不满与厌恶,“应试教育受到高考的制约,偏重于提高语文的解题能力,印象中的语文就是汉字、拼音、改病句、做阅读等”。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他们发现学习语文原来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大学语文科学地整合了语言文学与文化的知识,使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文化和文学素养,接受到了一种语文教学的高级形态,领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的语文并不是死抠字眼与归纳中心思想,而是用心去解读作品,从中感悟人生。一名理科生明确指出:“最大收获———失而复得,我找回了曾经拥有过的、但又失去了的兴趣———对语文的兴趣。”
2.开拓眼界,提高人文素养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97人,约占77%(其中理科生、文科生各占50%)。高等语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涵盖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颇富系统性与学术性,给学生打开了一扇展示文学新视点的窗户,让他们接触到一个更纷繁多姿的世界。
3.教师的风采与信念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63人,占50%(其中理科生占65%,文科生占35%)。授课的五位优秀教师,以他们丰富的学识、诙谐流畅的语言,站在较高的视点为学生剖析文学作品,处处展示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他们为学生讲解古人精妙的章句,透析今人深邃的思想,引导学生直面人生。从各位大师身上,学生们还看到了作学问的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如何查找资料,如何筛选信息,如何找出问题,如何提炼观点,以及一些细节的处理,我们将受益终生”。
4.自身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76人,约占60%(其中理科生占53%,文科生占47%)。高等语文丰富了学生的感悟力、想像力和思考力,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与技巧,养成独立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对文化精品学习的兴趣和继续深入探索的潜力。在这里,学生们纠正了以往许多不正确的观念和认识,“破除了对权威的迷信”,敢于质疑思辨的能力得到肯定,“真正学会欣赏文学、品味文学”。他们学会了一种学习或思考的方法,开始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意识到“名家也是血肉之躯,也是人。人无完人,白璧也有微瑕”。还有学生指出,最大收获是由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作业方式———论文带来的。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锻炼了自己查找、筛选及综合资料的能力,提升了语言文字功底,形成了自己的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这种‘吃掉’并‘消化掉’的满足感,一笔挥就的酣畅感,令我乐于接受知识。”
2007-1-1 13:17 回复
紫约师耘 4位粉丝 2楼
5.传承民族文化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8人,约占6%(其中理科生占62%,文科生占38%)。作为一名大学生,社会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大任,理应比较熟悉积淀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在对古代经典文学名著的赏析中,在对语言文字和文学美的感悟中,“我们更深刻地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植根于我们的灵魂、支撑我们的精神的文化,也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二)你对这门课程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你对这门课程有何建议?
1.整体感受
总的来说,这是充满趣味的课程,课堂气氛积极活跃,课程内容涵盖面广。课堂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没有任何限制思想的框架。“课程内容更专题化,学习更自主化,课堂更开放化。”带给学生的是欣赏、激动与智慧,“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语文课,所愿意上的语文课”。在126份问卷中,持上述观点的学生有125人(余下一人为理科生,觉得语文课闷),约占99%,由此可见,《高等语文》这门课程的开设与讲授效果是相当显著的、令人振奋的。与开学初的调查结果作比较,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对语文课的态度上,还是在欣赏
第四篇:汇总外交政策
美国的外交政策
称霸全球的“霸权主义”是政策中的一条主线,核心还是美国的国家利益。随着历史的发展,美国逐步接近于称霸意图。就目前来看,中、俄的崛起,日本和西欧的发展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依然是美国称霸世界难以逾越的阻碍。美国为突破障碍,采取了发挥其军事上的优势,控制全球战略要地;拉拢部分资本主义强国;利诱对其有利害关系的发展中国家;压制其潜在对手等措施。
小布什政府(2001年1月至今)的“单边主义”政策和“先发制人”战略
小布什上台后,采取的对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奉行单边主义政策,谋求建立美国霸权地位。②强调军事优先,注重培植美国的军事实力。③注重美国本土安全。④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为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⑤美国的全球战略进一步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⑥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针对伊拉克的战争,意在控制中东石油,在中东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塑造中东地区新格局,影响国际政治。⑦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对“无赖国家”和恐怖分子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奥巴马时期
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特别是在伊斯兰世界。他明确表示要在任期内结束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向伊朗伸出橄榄枝、借助推进世界无核化“重修”与俄罗斯的关系、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上争取中国的合作,以及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等等。过去四年间,他确实结束了伊战,按计划安排美军在2014年底从阿富汗撤出。美国不仅抓住了本·拉登,还擒获了一系列基地组织的高级将领。奥巴马本人在开罗大学的演讲,表示要同世界上15亿穆斯林有一个“新的开始”,令人印象深刻;在布拉格的演讲也向世界宣誓美国将为建设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而努力。美国《外交杂志》评论,相较于小布什时期的美国给人留下的“好斗”的印象而言,奥巴马的意愿是将美国塑造成一支更为和平的力量。
然而,奥巴马令人振奋的说辞、希望变革的意愿,与美国政府现实利益的考量有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因此,《外交杂志》评论称,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是他从善如流的心愿与现实主义和政治谨慎之间进行平衡后的产物,而面对美国在国内和国际方面的一系列挑战,奥巴马服务美国现实利益的外交决策占据主流。虽然奥巴马在演讲中屡次提到,“美国卷入十年战争的历史的一页已经翻过,现在是富强国家的时候了。”但就在最近发生在马里和阿尔及利亚的危机让美国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抽身于国际事务。战乱的伤口远未愈合,现实中的美国外交面临诸多挑战。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政策饱受质疑,美伊关系恶化,与以色列的关系也出现裂缝,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安全状况令人担忧,美国在班加西的领馆遭到袭击,是对美国中东政策的重大打击。美国与俄罗斯在过去一个月中就人权事务的争执让奥巴马在第二任期开始的时候面临美俄关系滑坡的窘境,美国有可能在叙利亚、伊朗、朝鲜和阿富汗这些关键问题上失去与俄罗斯合作的机会。在奥巴马即将就任前夕,美国媒体评论,美国历史上连任的总统往往会在后一个任期通过外交政策为自己留下“芳名”。因此,除了推动巴以和谈之外,奥巴马可能会将整体外交政策的重心转向亚太等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奥巴马展开“柔性外交”
试图通过其“柔性外交”修补美国受损的对外关系与道义形象。通过这两次出访,奥巴马的外交新战略大体上已水落石出,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强化与传统盟友的结盟关系。奥巴马明白,要让盟友竭诚支持美国的领导就得回应它们的关切。为此,奥巴马一上台即宣布关闭备受欧洲盟国批评并有损美国道义形象的关塔那摩与中央情报局的海外监狱;并终止使用酷刑;对欧洲关切的气候变化问题,他也明确表示美国不仅要参与推动而且要起带头作用。为强化美日关系,奥巴马将首访白宫的殊荣给了日本首相。
重视与俄、中等大国改善关系。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会晤后宣布,两国将立即着手“削减并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并拟于年内达成协议。为避免激化矛盾,奥巴马将北约继续东扩问题暂且不提;并对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表示出灵活性。中美关系则实现了少有的平稳过渡,中美元首伦敦会晤后,两国同意建立“积极的、建设性的全面合作关系”,并提升了战略对话层级。
致力于改善其在伊斯兰国家中的不良形象。奥巴马上台伊始,就特意将首个专访机会给了阿拉伯卫视,并宣布“美国不是伊斯兰世界的敌人”。国务卿克林顿将信仰伊斯兰教人口最多的印尼纳入首次亚洲之行;奥巴马则选择土耳其再度向伊斯兰国家释放善意,他表示“美国从未与伊斯兰开战,事实上,在击退极端意识形态方面我们是伙伴关系”。
准备与“敌对国家”展开对话谈判。奥巴马表示,只要伊朗松开紧握之拳,美国也将伸出相握之手。美国国务院表示将全面参加伊核问题谈判。奥巴马在拉美峰会前宣布解除对古巴裔美国人探亲与汇款的限制;在今年4月份的美洲国家峰会上又承认美国现行的古巴政策是“失败的”,表示愿意“将美古关系推向一个新的方向”。
与前任政府的单边主义“刚性外交”不同,奥巴马政府奉行以“伙伴精神”为基调的“柔性外交”。奥巴马在欧洲强调“伙伴精神”,在拉美呼吁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他在美洲国家峰会上表示,他在其整个任期内都寻求与拉美国家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从奥巴马政府已展现出的外交姿态来看,他们正在摈弃前任政府的单边主义,转而强调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并尊重国际法;淡化意识形态色彩,更注重务实合作;奥巴马表示要降低军事手段在对外政策中的作用,而强调外交优先,以对话代替对抗。
奥巴马的外交与安全团队提出了将硬实力与软实力相结合的“灵巧实力”的外交理念,即综合运用美国国家的所有手段,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法律与文化领域的所有资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总目标服务。这一新的外交理念现已体现于“巴基斯坦—阿富汗新战略”。这一新战略的突出特点就是“军事与民政一体化”。奥巴马承认单纯依靠军事力量不可能打赢战争,因此在增兵的同时,决定增加派遣为数众多的外交官员、政法培训人员、工程师等等,意在通过改善当地民生来争取民意支持,并帮助加强阿富汗地方政权建设。奥巴马同时敦促欧洲与周边国家共同参与阿富汗重建。
当然,奥巴马政府的外交变革主要是外交策略、外交风格和外交手法的改变,而美国外交战略的总目标并没有也不会改变:那就是确保美国在世界的主导地位与全球利益。只不过,奥巴马前任政府仰赖的是制裁与武力,而奥巴马政府则想“通过榜样的力量,而非力量的榜样来领导世界”。因此,奥巴马政府意在通过“柔性外交”来修补此前美国受损的国际形象与对外关系,力图通过抢占道义制高点来实现重建美国在全世界的领导地位与影响力这一总目标。日本外交政策
亲美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
首先,由美国主导的亚太自由贸易协定(TPP)遭到了执政党自民党派背后的重要支持团体——农协及日本医师会——强烈反对,因此在日本的参议院7月选举结束前,安倍首相只能按兵不动。一旦选举结束,他定会第一时间与反对者交涉。
其次是关于冲绳美军基地普天间基地的转移问题。去年年末在众议院选举中当选的4名来自冲绳县的自民党议员都极力反对“美国的提案”,因此同样在参议院选举结束前,请在这个问题上稍安勿躁。对此,安倍首相打算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增加1000亿日元(约合71亿人民币)的军费预算,意在与美军结为同盟,派遣自卫队执行海外任务。奥巴马总统迫于形势,必须在10年内削减10500亿美元的军费预算。对此,日方将主动提出“日本自卫队可以出动一部分兵力替美军效力”。
第三个是核能发电问题。近来相继发现,日本各地的核电站地处大地震的温床,即断层带,国内废弃核电站的论调由此不断高涨。然而,由于是美国公司设计并管理日本的核能发电,以及出于牵制中国核武器威胁的考虑,美国希望日本维持核能发电,断然不会允许日本废弃核电站。因此日本政府只能对奥巴马总统含糊其辞地说:“关于核能发电问题,今后我方会慎重讨论。”而在国内封锁反对核能发电的言论,以重启核能发电站,完成美方的期望。
日元升值与美元贬值政策是安倍政权下经济政策的一大卖点,短期内虽然无法改旗易帜,但日方应该会对奥巴马总统说:“会将美元兑日元的汇率控制在1美元=95日元~100日元之间。”并强调绝不会使日元过度贬值。
最后是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的问题,安倍首相极有可能对奥巴马总统陈述自己的“小泉外交理论”。
安倍在中国的周边画了一个弧
安倍首相在上一次执政之时,即2006年年底,提出了“自由与繁荣之弧”这一外交新方针,与当时打出反恐大旗的布什政权遥相呼应,意欲联合韩国、东南亚诸国(ASEAN)、印度、土耳其、欧洲诸国等国家,与日本携手画一道弧线,这一方针随即演化为“中国包围圈”。
当时制定“自由与繁荣之弧”的是安倍首相、麻生太郎外相及谷内正太郎外务次官这“三人组”。“三人组”在本届政府相继复权,成为安倍首相、麻生副首相兼财务大臣以及谷内外交事务内阁参与(首相顾问)。
今年这个“三人组”制定的新外交方针是“自由海洋之弧”,即以美军为后盾,联合韩国、菲律宾、越南、澳大利亚、泰国、缅甸、印度,可能的话还要笼络俄国,构建一个新的“中国包围圈”。通过这个“自由海洋之弧”,意欲保卫钓鱼岛。安倍首相很可能在日美首脑会谈上向奥巴马总统陈述这一提案,以获得理解与支持。
依据这个“自由海洋之弧”的构想,安倍首相对今年的外交事务排出的优先顺序如下:1.美国、2.印度、ASEAN、澳大利亚、3.韩国、4.俄罗斯、5.中国。
关于2.印度,安倍首相很可能把其列为“自由海洋之弧”的“另一个中心”。据安倍首相身边的人透露,安倍首相孕育这个构想的时期,时值2011年9月历时6天作为在野党成员访问印度。
安倍这次就任首相之后两日,即12月28日,与印度总理辛格进行了电话会谈。会谈中史无前例地提出,2013年辛格总理首先访日,接下来安倍首相访印,在这一内举行两次首脑会谈。日本每年向印度提供最高额度达2000亿日元(约合140亿元人民币)的政府开发援助,安倍首相极有可能继续追加援助额度,使这头亚洲“巨象”完全成为自己的伙伴。同样,借助美国的权势,日本将联合澳大利亚及ASEAN诸国以加强合作。ASEAN诸国当中尤其重视的是,与日本一样同中国有着海洋权益问题之争的菲律宾及越南,以及与日本有着传统友谊的大国印度尼西亚及泰国,还包括缅甸——最近,这个国家的外交策略从对中国的一边倒改为对美国关系的大大改善。
在去年1月还是在野党时期,安倍首相历时4天访问了缅甸,计划改善对缅外交。这次重掌首相大权的安倍,派遣心腹大臣麻生副首相兼财务大臣访问缅甸,自1月2日至5日为期4天。1月3日,麻生副首相与吴登盛总统举行了首脑会谈,并转交了安倍首相的亲笔信,另外,还表示放弃大约3000亿日元(约合210亿元人民币)的延期债务,并且时隔26年重新对缅甸提供500亿日元(约合35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去年11月奥巴马总统刚刚访问了缅甸,日本就立马派遣副首相访缅,生动体现了日本对美国的追随外交。
安倍首相第三重视的是韩国。他在1月4日派遣了前财务大臣、日韩议员联盟副会长额贺福志郎赴韩。即将于2月就任韩国总统的朴槿惠,以对待首位外国特使之礼会见了额贺福志郎。额贺指出,“今后将致力于修复去年以来恶化的日韩关系。”并转交了安倍首相的亲笔书信。
我曾对候任总统朴槿惠有过长时间访谈。她在言语间不时流露出对日本的敬意。她曾表示:“日本的福田赳夫首相与家父朴正熙总统建立起的信赖关系,使韩国经济迅速发展。”福田赳夫的得意门生就是安倍首相的父亲、已故的前外相安倍晋太郎。由此可知,安倍晋三有可能受邀参加2月25日的朴槿惠总统就职仪式,并召开首次日韩首脑会谈。
然而,由于在慰安妇等历史问题上遭到排日情绪十分强烈的韩国国民的反对,安倍首相2月份访韩的行程也可能流产。安倍首相已经准备了“下一个举措”,就是最迟于8月15日即日本的战败纪念日、韩国的光复节之前,吩咐菅义伟官房长官向韩国发表“官房长官讲话”。
之所以安倍首相自己不发表这一讲话,命二把手官房长官发表,其中大有玄机:安倍首相不希望自己对外强硬派的形象受到损害,以致失去右派的支持。然而,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自己的部下,不能不说手段堪比黑社会。
安倍首相第四重视的是俄罗斯,与俄罗斯的新外交也颇为引人注目。安倍首相的父亲安倍晋太郎前外相生前尤其重视对俄外交。1991年4月戈尔巴乔夫总统访日之际,安倍前外相已经病危,躺在医院的病床之上,仍旧特意前往众议院议长公邸,与戈尔巴乔夫总统紧紧握手。安倍前外相于次月逝世。父亲如此重视对俄外交,在一旁学习的安倍首相自然很想打开日俄“不正常关系”的格局。毕竟二战结束已经68年了,而日俄之间仍没有缔结和平友好条约。
日本与俄罗斯长年处于对峙关系的理由仅有一点,即1945年日本战败之时俄国占领了北方四岛。对于这一问题,安倍首相同样感受到了文章开头所说的“天命”。去年3月大选获胜的普京总统发表了惊人的言论:“最终可以考虑归还北方四岛中的两个岛屿(齿舞岛及色丹岛)。”然而,当时的首相野田佳彦冷淡地回应道:“说是归还两个岛屿,就面积而言仅占四岛总面积的7%罢了。”
可是对俄罗斯而言,即使只“归还两个岛屿”也是“极大的妥协”了。实际上,前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就断然拒绝归还岛屿。去年普京总统突然对日本暗送秋波的理由有两点:一是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导致天然气价格走势大幅滑落,作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俄国想要向日本这一巨大市场出口天然气。
其二,是为了对抗“位于远东地区的中国威胁”。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人口仅为650万,与中国有4300公里国境线相接,而毗邻地区居住着1亿中国人。为了对抗中国的威胁,俄国与日本联手是上上之选。
这一举动与安倍首相的战略部署不谋而合,“自由海洋之弧”方针也极力笼络俄国。因此安倍首相准备派遣与普京总统有深交的森喜朗前首相于近期作为首相特使赴俄国,一探普京总统的真意。
在画完弧之后
最后,让安倍首相最为头痛的是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关于中国问题,安倍首相自有一番见地:他自身在2006年9月就任首相之后第13天率先访问了中国,这就是“破冰之旅”,修复了5年来恶化的两国关系。当时,中日双方就发展战略互惠关系达成一致。安倍首相认为,所谓战略互惠关系,就是虽然在领土问题上两国国家利益存在冲突,然而不可损害两国的经济关系。所以安倍认为去年中国单方面撕毁了这一协议,错误都在中国一方。
鉴于以上这种自圆其说的理论,安倍首相打着这样的如意算盘:一方面想要在军事上与中国对抗,推进“自由海洋之弧”方针,另一方面又意图修复同中国的经济关系。具体而言,安倍的算盘是,第一阶段是等到3月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中国诞生新总理及新外交部长;第二阶段是5月预计在韩国召开的日中韩高峰会议上,与中国的新总理举行日中首脑会谈;第三阶段是,借8月12日举办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之机,试图与总书记召开日中首脑会谈。欧盟外交政策
“欧盟不缺战略伙伴,缺的是外交战略。”这是欧洲理事会常设主席范龙佩对欧盟外交现状作出的判断,为此他于9月16日召集欧盟领导人举行有关外交政策的特别峰会,重点在于调整与欧盟互为“战略伙伴”的大国关系的发展方向,探讨新时期欧盟的战略目标与战略利益。
这是《里斯本条约》生效以后欧盟领导人首次研讨外交战略,具有深刻的内外背景。首先,经过长达8年的“制宪进程”,《里斯本条约》终于在2009年12月生效,欧盟内部运作机制改革告一段落,欧盟原指望可以在外交上大显身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接踵而至的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迫使欧盟紧急动员,联手拯救经济、拯救欧元。时至今日,债务危机的阴霾似已飘散,经济复苏开始起步,欧盟终于能够腾出空来聚焦外交事务。其次,欧盟领导人认识到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舞台的主要角色从G8向G20转变,新兴国家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正在变成一股真正的政治力量,而新兴国家与欧盟的世界观时有不同,利益也存在分歧。与此同时,欧盟在遭受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外交“滑铁卢”之后,深感自身正在被边缘化,各国领导人一片沮丧。痛定思痛,欧盟惟有联合制定应对战略,才能在国际舞台体现其应有的分量,发挥更大作用。第三,如何应对变化带来的挑战?欧盟认为,作为第一步必须处理好与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等“战略伙伴”的关系。而此次峰会仅仅是欧盟探讨外交战略的开端,调整制定外交战略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并将作为今后欧盟峰会的“必修课”。
由于受法国驱逐罗姆人事件的影响,为期一天的峰会成果有限。但因为是此类峰会的第一次,会议具有标志性意义。范龙佩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与会领导人就关键词“相互性”达成了共识,即今后欧盟的外交必须注重“互惠互利”。欧盟与一些大国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为实现欧盟的目标与利益提供了有效手段,但只有建立在双向的、互惠互利的、权利与义务相平衡基础上的战略伙伴才能起作用。
欧盟视中国为新兴国家集团的领导者,调整制定新的对华政策成为欧盟近期的工作重点。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9月初访华归来后,从9月10日的欧盟非正式外长会议、13日的欧盟理事会总务会议、再到16日的欧盟领导人会议,欧盟连续研究制定新时期对华关系战略,其紧锣密鼓之程度实属罕见。欧盟也是在为10月初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做准备。对此,范龙佩指出,经过此次欧盟峰会的讨论后,他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中国总理温家宝会谈时,不仅代表布鲁塞尔的欧盟机构,而且还得到了27个成员国的授权。
欧盟峰会公布的结论指出,展望欧中关系前景,欧盟必须努力使中国承认欧盟的战略利益,主要有:促进双边贸易、商品与服务的市场准入、投资条件、知识产权保护、开放公共市场、加强规范出口补贴、以及汇率政策的对话等。
欧盟官员透露,欧盟受到“今年经济状况好于预期”说法的鼓舞,希望通过即将与中国、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举行的双边峰会,努力取消各种贸易壁垒,特别是在环境友好型技术领域,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以适应21世纪正在成为“亚洲世纪”的事实。
第五篇: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
摘要: 论点:中国的外交政策发展是否良好 论据:
正文:
1955年,于万隆会议,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从此,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但这样的外交政策发展是否良好,我们得进行讨论。
中国外交有声有色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构建大国关系稳定框架。中国同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两国成功举行首次联合军演,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同印度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建立了面向和平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合作全面发展。今年中美领导人频繁会晤,战略对话形成机制,两国关系中的消极面受到制约,中美关系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在中日关系上,坚持原则,对小泉和日本右倾势力在历史等两国关系重大问题上的顽固立场进行了坚决斗争。
中国外交的地位逐步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继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双边合作,不断丰富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构筑长期稳定、平等互利、全面合作新型伙伴关系。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增加,经贸合作发展较快。积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推进“中阿合作论坛”建设和“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提升同拉美区域组织的关系。
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多边外交活跃。中国支持联合国发挥其应有作用和影响,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坚持原则,起了重要作用。重视其他国际多边体制,推动国际军控和裁军,支持包括防扩散机制的建设的多边军控进程。在反恐、防扩散、人道主义援助、环境与气候、禽流感、跨国犯罪等方面支持多边务实合作。
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国家与公民的利益。在台湾问题上,围绕《反分裂国家法》全方位做国际社会工作,阐明我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立场。中国也积极推动各种双边、1、中国外交有声有色
2、中国外交的地位逐步提高
3、中国外交软实力逐步增强
结论:中国的外交政策发展良好 区域和多边经济合作,为扩大开放和企业“走出去”服务。积极维护我公民和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
中国外交软实力逐步增强
我国一直在加强外交软实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如: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求发展的观点;关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观点;关于包容互补、尊重文明多样性的观点、关于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重要手段来保证国际安全的观点,关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广泛国际经济互利合作的观点。最近中国在总结上述理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口号。中国把这些理念体现在外交政策、外交实践和对外宣传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声望和国际地位、加强了对外影响力。
现在,中国依旧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