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科委2010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科技领域重点科技
上海市科委201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生物医药科技领域重点科技项目指南
(发稿时间:
2010-05-11)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上海生物医药和农业领域科技进步,根据上海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本指南。
一、研究目标、内容与研究期限
(一)生物和化学药物领域
专题
1、新药的临床前、临床研究
研究目标:完成创新药物的临床前研究,申请临床批文;完成I期临床试验,申请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完成Ⅱ、Ⅲ期临床试验,申请新药证书。
研究内容:
(1)针对心脑血管、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对已完成初步药效和安全性评价的化学或生物创新药物(已申请或授权化合物专利)开展全部临床前研究并完成临床试验报批。
(2)针对2007年以来获得临床批文的治疗和预防用生物制品(15类除外)和2008年以来获得临床批文的化学3类以上新药,开展新药临床试验研究,完成各期临床试验资料总结及申报。
研究期限:2013年09月30日前完成。
经费资助额度:本研究领域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1000万元,其中:临床前和I期临床研究每项研究不超过50万元,Ⅱ期临床每项研究不超过100万元,Ⅲ期临床每项研究不超过150万元。
专题
2、重大产品的产业化工艺研究
研究目标:完成重大产品的首仿研究或产业化工艺研究,申报临床试验批文或生产批文。
研究内容:针对市场大、增长快的重大产品,开展新药临床前的首仿研究,或重大产品的制备和制剂工艺创新研究。
研究期限:2013年09月30日前完成。
经费资助额度:本研究领域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450万元,每项研究不超过100万元。
专题
3、新药候选物的成药性研究
研究目标:完成新药候选物的成药性研究和实验室工艺研究,申请专利。
研究内容:针对结构明确且有生物学活性、并有一定研究基础和明确药靶的新化合物或重组蛋白等,开展药物候选物的成药性研究,包括工艺优化、初步药效学及毒性研究,申请相关的化合物专利。
研究期限:2013年09月30日前完成。
经费资助额度:本研究领域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每项研究不超过50万元。
(二)医疗器械领域
专题
1、即时诊断试剂与仪器的研发
研究目标:开发4个以上适用于即时诊断的试剂或仪器产品,体系整体满足半定量/定量、半自动/自动要求。
研究内容:重点围绕医疗机构急救诊断需求,通过胶体金、干化学技术、时间分辨、生化传感器、电化学发光等的技术创新,开发适用于即时诊断的试纸条、测试板或测试笔产品,以及相配套的半自动/自动即时诊断仪器。
研究期限:2013年09月30日前完成。
经费资助额度:本研究领域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350万元,每项研究不超过100万元。
专题
2、微创外科手术器械的研发
研究目标:开发1套以上适用于临床腔镜微创手术的电外科器械产品,要求具备主体直径小、多自由度等特点。
研究内容:围绕临床微创外科手术,以腔镜下的微创手术治疗为重点,通过机电一体化、防粘连、绝缘绝热封装、功率自适应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系统集成射频发生器等部件,研制开发微创外科电凝刀、等离子切割系统等系列产品。
研究期限:2013年09月30日前完成。
经费资助额度:本研究领域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150万元,每项研究不超过80万元。
专题
3、医用消耗性器材的研发
研究目标:开发3个以上适用于临床的医用消耗性器材产品,完成2个以上产品的临床评价,取得临床试验报告。
研究内容:选择临床使用量大面广的医用耗材产品,重点支持开展以下研究:一是开展现有进口器械配套耗材产品的国产化研究,如导管、导丝等;二是通过材料制备、生物学功能改进等方面研究,开发温敏性人工玻璃体等耗材;三是研发符合国家《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标准》的临床治疗用水。
研究期限:2013年09月30日前完成。
经费资助额度:本研究领域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每项研究不超过50万元。
专题
4、脑血管疾病预后康复器材的研发
研究目标:开发2套以上用于脑血管疾病预后康复治疗与疗效评估的器材产品,争取完成相关的临床试验。
研究内容:围绕脑血管疾病,重点支持开展以下研究:一是集成肌力信号检测与通信、电生理信号检测与处理等技术,研究建立患者康复分级模型,开发具有评估功能的康复器材;二是设计优化分级难度梯度的交互式康复治疗模型,系统集成关节辅助运动、神经电反馈刺激等技术,开发相关康复治疗器材。
研究期限:2013年09月30日前完成。
经费资助额度:本研究领域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每项研究不超过100万元。
专题
5、植入物与脑电生理行业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形成2个以上植入物或脑电生理产品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开发2套以上用于植入物的设计与性能评估的技术或脑电生理产品。
研究内容:由本市行业第三方机构或科研院所牵头,企业参与,联合开展以下研究:一是基于亚洲人生理结构数据库等现有资源,开展支架等植入物的有限元分析和疲劳测试等研究;二是瞄准脑电生理数据格式等国内空白领域,研究建立规范的脑电生理数据采集、存储与分析技术方法,形成相应的标准及产品,并取得SFDA产品注册证。
研究期限:2013年09月30日前完成。
经费资助额度:本研究领域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每项研究不超过100万元。
专题
6、以医院需求为导向的器材研究与临床评价
研究目标:开发3-5个适用于临床的器材产品,完成相关的临床试验,取得临床试验报告,完成产品注册证的申报。
研究内容:针对本市三甲医院临床需求,选择目前医院已获专利或完成专利申请的项目展开研究:一是围绕微创介入治疗,开发经自然腔道的微创手术器械,以及封堵器、低孔率支架、内照射支架、人工心脏瓣膜等医用材料;二是针对前列腺癌等常见肿瘤,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开展基于中国人群遗传特点的癌症基因分型研究,分析其基因多态性,确定与疾病发生风险有关的生物标志物,并研发用于诊断、个性化治疗及预后评估等的试剂盒。
研究期限:2013年09月30日前完成。
经费资助额度:本研究领域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每项研究不超过100万元。
(三)临床医学领域
专题
1、医学影像、检验、病理和麻醉的技术比选与集成研究
研究目标:针对心脑血管、肿瘤等重大疾病,建立影像学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的影像学优选应用体系;建立肿瘤标记免疫测定、分子病理诊断方法,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高临床麻醉的医疗安全和加强手术麻醉期间器官保护。
研究内容:
(1)医学影像:采用综合影像学对比研究方法,评价影像学技术对心脑血管、肿瘤等疾病早期发现和早期病变诊断价值,评价影像学方法对疾病临床疗效和中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2)医学检验及病理:针对常见肿瘤,开展肿瘤标志物免疫分析新技术的应用研究、肿瘤病理分子分型及其检测方法研究,建立基于分子差异的病理学检查规范。
(3)临床麻醉:针对重大手术的围麻醉期维持时间较长,患者病理生理变化剧烈的特点,开展麻醉期间并发症的防治和围手术麻醉期器官保护等研究。
研究期限:2013年09月30日前完成。
经费资助额度:本研究领域中的每项研究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40万元。
专题
2、周围神经损伤、癫痫及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优化与集成研究
研究目标:建立加强周围神经损伤早期诊断方法,实现周围神经的再生修复;制定癫痫病、帕金森病临床诊疗规范,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研究内容:
(1)研究建立周围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开展临床促进神经元、神经轴浆流等的研究,实现周围神经的再生修复。
(2)研究探索癫痫病、帕金森病的发病情况及高危因素,建立早期诊断方法,研究评价综合疗法的临床效果,建立优化的治疗方案和规范。
研究期限:2013年09月30日前完成。
经费资助额度:本研究领域中的每项研究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40万元。
专题
3、川崎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幼疾病的诊疗优化与集成研究
研究目标:加强川崎病的临床诊疗技术集成,降低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适宜临床推广的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方案,降低复发率。
研究内容:
(1)研究川崎病的发病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研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制定规范有效的临床诊疗手段。
(2)开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无创性生物学早期诊断指标及复发风险评估体系研究,建立早期诊断方法;开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个性化治疗研究,建立相应的治疗规范。
研究期限:2013年09月30日前完成。
经费资助额度:本研究领域中的每项研究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40万元。
专题
4、房颤、耐药性结核病等心肺疾病的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建立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技术及规范。建立适合我国结核分枝杆菌流行菌株特点的耐药性肺结核快速诊断方法。
研究内容:
(1)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房颤的比较研究,系统评价其临床疗效,建立治疗技术规范,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2)通过对流行菌株基因分型比较研究,建立快速测定耐药性肺结核新方法,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规范治疗。
研究期限:2013年09月30日前完成。
经费资助额度:本研究领域中的每项研究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40万元。
专题
5、胆管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
研究目标:建立优化胆管癌、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案,建立肝纤维化个体化诊治方案。
研究内容: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合理实用的胆管癌、食管癌手术评分体系,筛选优化手术治疗方案,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在明确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开展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的治疗研究,确立个体化诊治方案。
研究期限:2013年09月30日前完成。
经费资助额度:本研究领域中的每项研究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40万元。
专题
6、脂肪肝等代谢异常性疾病的流行病调查研究
研究目标:筛选并建立标准化的上海地区人群代谢异常性疾病的预警指标体系及信息数据库,并制定其早期干预模式。
研究内容:开展脂肪肝等代谢异常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明确其高危因素、发病机制,提出疾病发生可能的预警指标,并建立人群标准化数据库;研究制定适合上海地区人群脂肪肝等代谢异常性疾病的风险评估和防治模式。
研究期限:2013年09月30日前完成。
经费资助额度:本研究领域中的每项研究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40万元。
二、申请条件
1、各领域申报条件如下:
1)生物和化学药物领域:临床Ⅱ、Ⅲ期研究项目需有本市企业牵头申请并有本市医院参与;专题2优先支持本市企业牵头或参与申请的项目。已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的在研项目不属于本次申报范围。
2)医疗器械领域:要求以企业牵头、医院共同参与为基础,开展产学研医联合攻关研究(专题5除外)。牵头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资质。
3)临床医学领域:专题1至专题5须由本市医院牵头开展,专题6须有专业机构与医院联合开展研究。
4)现代农业领域:专题1需在指南明确的相关区县进行示范研究,且项目实施地的区政府必须承诺配套经费支持(配套资金承诺说明作为附件证明材料一起提交)。
2、申报单位应具备较强技术实力和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并具备实施项目研究的必备条件。
3、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多家单位联合申请时,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企业牵头提出申请时,须承诺1:1以上的匹配资金,并须提供该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上一年度企业纳税证明和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原件)。
4、国内外合作项目必须有合作协议或授权协议,涉及许可研究、专利等,申报时需附许可研究批件复印件、有关知识产权批件复印件等。
5、所有附件均需上传到网上。
6、课题责任人年龄不限,鼓励通过课题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不得同期参与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数超过三项。
7、已申报今年市科委其它类别项目者应主动予以申明,未申明者按重复申报不予受理。
8、每一课题的申请人可以提出不超过2名的建议回避自己课题评审的同行专家名单(名单需随课题可行性方案一并提交)。
三、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发布。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并在上海注册的法人单位可以从“上海科技”网站(www.xiexiebang.com)上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可行性方案”,按照要求认真填写。
第二篇: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鼓励驻泰高校学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产生一批科技水平较高、有产业化前景的成果,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实施“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第二条 计划以项目立项方式资助驻泰高校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项目资金管理按照《泰安市民间科技发明创造引导计划和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三条 驻泰高校学生是指市域内大专及本科学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包括大学生和研究生)。
第四条 计划实行随时受理,定期审批制,原则上每半年评审一次。
第二章立项条件
第五条 项目申请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1)品行端正;
(2)能够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
(3)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从事研究的能力;
(4)所在学校同意。
申请人可以是1人,也可以是多人组成的项目组。
第六条 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应用开发前景并有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2)研究内容为申请人所学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有一定的创新性或技术突破;
(3)研究目标明确,符合国家重点支持方向和泰安产业发展需求;
(4)具备一定研究基础,技术路线合理、可行;
(5)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能在毕业前完成。
第三章项目的申请、立项与补助标准
第七条 申请本计划须填写《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申请表》,并同时提供项目申请人的有关证明材料(包括本人的身份证、学生证,指导教师推荐意见)。
第八条 申请人所在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为项目受理单位。
第九条 每年4月、10月底前,学校将受理的《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引导计划项目申报书》报送市科技局、市财政局(或指定的中介机构)。
第十条 市科技局、财政局组织专家组成项目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进行集中评审。
第十一条 按照“鼓励创新、注重应用、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原则,市财政局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下达项目资金计划。
第十二条 项目的补助标准:
A类项目: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科技水平较高,应用前景广阔;资金支持额度1万元;
B类项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资金支持额度0.5万元;
C类项目:转化性强,能够产业化;资金支持额度0.3万元。
第十三条 一个项目原则上进行一次性资助。特别优秀的项目,在确因研究开发资金严重不足,可以申请追加一次资助。追加的资助标准按第一次资助等级的下一个等级标准执行。
第四章项目的管理与结题
第十四条 计划项目下达后,项目承担人应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签定项目执行合同,并报市科技局备案后,办理资金划拔事宜。
第十五条 项目资金由市财政局一次性拨付至项目申请人所在学校,学校不得从中提取管理费。项目承担人凭支出凭证到学校有关管理部门报销。
第十六条 项目资金专项用于项目的研究开发,严禁挪用。资金开支使用范围一般应包括设备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贷款利息和其他相关费用。
第十七条 项目实施期间,项目承担人须在当年6月30日、12月30日前,将上半年及全年研究进展、经费使用情况和下半年及下工作计划报送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项目完成后,将工作总结、技术总结和有关论文等科技成果资料提交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统一报送市科技局。
第十八条 项目因故中断,应书面向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说明原因。科研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后连同有关材料报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第十九条 市科技局、财政局定期组织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建立项目承担人和指导教师信用制度。对曾经承担项目,并较好地完成项目任务的,再次申请计划项目时,优先安排;不能按合同要求完成项目的,取消项目承担人的再申请资格。
第二十条 市科技局将定期会同团市委,各校科研处(办)、团委(学工处(办)),组织大学生创新成果比赛,并对优秀项目的承担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二十一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项目资金,或将资金挪作他用的,或不按要求上报项目执行及经费使用情况的,视情节轻重分别采取停止资助、追回资金等处理措施。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未尽事宜由市科技局会同各校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上海科委科技成果鉴定程序规定暂行
上海市科委科技成果鉴定程序规定(暂行)第一条 为了加强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管理,正确判别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科技成果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根据《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列入上海市科委“上海市XX年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合同项目鉴定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以及少数科技计划外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按照本规定进行鉴定。
第三条 鉴定由市科委科技成果管理机构(成果处)统一归口管理。成果处负责对科技成果鉴定的组织、指导、监督工作,必要时依法委托有关单位(以下称主持鉴定单位)主持鉴定。
第四条 经授权委托,各业务处(室)受理本处(室)列入“上海市XX年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合同项目鉴定计划”内应用技术成果的鉴定申请,并主持鉴定工作。
第五条 项目完成单位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应提前一个月将下列鉴定申请材料送达有关业务处(室):(一)鉴定申请报告;
(二)《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三)有关技术资料;
(四)经市科委认定的科技信息机构出具的检索查新结论报告;(五)其他有关材料。
第六条 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应当符合本规定第二条、第五条规定,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完成合同的约定以及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任务;
(二)不存在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者人员名次排列异议的权属方面的争议;(三)技术资料齐全,并符合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
第七条 市科委各业务处(室)在20天内对申请鉴定项目进行技术性审查。对通过审查的项目,在《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任务下达单位意见”栏内签署意见、加盖印章,并拟定推荐鉴定专家名单一份,一并送成果处申请鉴定。第八条 成果处按《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和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进行形式审查,10天内批复审查意见。同意鉴定的,在鉴定申请表“组织鉴定单位意见”栏内加盖成果处印章。
第九条 业务处(室)在收到同意鉴定批复后,按《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主持鉴定工作。
第十条 科技成果鉴定后,主持鉴定的业务处(室)对鉴定证书内容审核后,在“主持鉴定单位意见”栏内签署意见。加盖业务处(室)印章后,送成果处。第十一条 成果处对已组织鉴定项目,按照《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进行审核后,在“组织鉴定单位意见”栏内签署意见,加盖“上海市科技成果鉴定专用章”,对鉴定证书进行编号登记,同时将完成的鉴定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通知主持鉴定的业务处(室)、综合计划处、条件财务处。
第十二条 业务处(室)收到成果处反馈的鉴定材料后,应及时填报“上海市XX年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合同执行情况审核表”,业务处(室)、条件财务处、综合计划处对合同条款完成情况分别确认并签署意见,对已完成的项目合同,计划处负责办理合同注销手续、加盖合同注销章,成果处凭项目审核表发给项目承担单位鉴定证书,将鉴定材料返回业务处室归档。
第十三条 科技计划外重大应用技术成果申请鉴定,应在拟鉴定日期前2个月向市科委成果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经成果处会同业务处对材料进行形式和业务审查,报委领导批准后,由成果管理机构委托有关处(室)或单位主持鉴定工作。
第十四条 科技计划内的软科学研究成果按《软科学研究成果评审办法》执行,由下达软科学研究任务的处(室)会同成果处组织评审,评审程序同上。第十五条 凡申报国家级和上海市级新产品试制鉴定计划项目的产品鉴定工作,由综合计划处组织鉴定,鉴定办法另定。
第十六条 组织鉴定单位要求采用检测鉴定的,组织鉴定单位或主持鉴定单位会同专业检测机构聘请专家成立检测鉴定专家组,依据检测报告,提出综合评价意见。鉴定程序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凡经市科委组织鉴定、评审的科技成果,成果完成单位必须到科技成果管理机构办理上海市科技成果登记。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1996年4月1日起执行。
第四篇:河北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
河北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2018-03-15 石家庄高新区科技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创新竞进,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和行动目标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攻关期,也是我省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关键期。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河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迫切需要破解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主体不多、创新人才不足、创新环境不优等瓶颈问题,推动河北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要求,紧紧抓住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以建设新时代创新型河北为主攻方向,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大牵引,以促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为基本路径,围绕“双创双服”活动,瞄准科技创新短板,聚焦经济社会急需,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升河北创新能力和水平,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着力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行动目标。到2020年,高质量创新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7%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件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左右。
——创新主体迅速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1%。
——创新平台扩量提质。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突破200家,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达到200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60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超过10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00家。
——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国家级高新区超过8家,千亿元级高新区达到5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17家。国家级孵化器达到4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110家,国家级星创天地达到100家。院士工作站达到360家,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达到180个。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
1.实施创新机构倍增计划。加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各类创新平台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打造标志性高水平研发平台,力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增长到1900家。加强资源聚集和先期培育,争取国家实验室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河北、布局雄安新区,积极创建1-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国家级创新平台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强化京津冀联合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计划,建立服务平台,完善绩效评价和后补助制度,引导原值2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面向社会开放服务。
2.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目标,以企业化运作、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模式,重点在雄安新区以及省级以上高新区、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等,新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引导省内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与京津共建或自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围绕行业发展,鼓励转制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科技类社会服务机构等,改造提升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到2020年,省级重点支持打造100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
3.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围绕补齐传统产业链条、培育新兴产业链条的重大需求,按照“精心筛选、靶向突破”的思路,在大数据、先进绿色制造、高端新材料、安全清洁智慧能源、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新型城镇化、大健康新医疗、现代农业等领域,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重大“杀手锏”产品。
4.增强民生领域科技支撑能力。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土壤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等领域技术供给能力,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双创双服”活动20项民心工程中的食品药品安全、社区和居家养老、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等民生改善重大科技需求,精准布局科技惠民项目,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化科技精准扶贫,支持科技扶贫、产业扶贫项目,培育特色扶贫产业,每年选派1000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精准脱贫。
5.提升军民融合技术双向转化能力。研究制定我省科技军民融合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规划,争取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重大工程、示范项目。实施军民融合科技重大专项,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充分发挥河北省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孵化中心)作用,促进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推进中船重工(邯郸)等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建设,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到2020年,打造70个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
6.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和中东欧国家开展科技交流、招商与合作服务,实施一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强化成熟适用技术培训和成果转移转化,鼓励建设联合实验室、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科技园区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到2020年,建设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30个。
(二)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催生供给侧改革新动能。
7.前瞻布局先导性产业。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原创性成果研发,大力推进创新方法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每年谋划实施50项重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50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着力培育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技术、前沿材料、生命健康等先导性产业。支持保定太赫兹国际科技产业基地、唐山石墨烯产业集群、邯郸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等建设。
8.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河北有基础、整合资源有条件、未来发展有市场、符合产业技术演进趋势”的原则,聚焦大数据与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先进环保等10个重点领域,滚动实施百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加快建设3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形成新兴产业局部强势。到2020年,十大领域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7万亿元,带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
9.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瞄准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一业一策制定转型升级路线图,引导企业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努力形成新型供给能力。围绕发展智能制造,推广“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新模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开放创新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到2020年,两化融合指数达到88。围绕发展绿色制造,在焦化、烧结、印染、制革等行业推行清洁化改造,抓好以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为代表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加快推进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启动实施千项技改工程,重点支持一批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技改项目建设。
10.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现代服务业关键技术研究,着力培育工业设计、智慧物流、协同电子商务、健康服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新业态,构建服务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布局集群化的新格局。建立现代服务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聚集创新资源,大力推进承德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北戴河国家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等建设。
11.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和质量农业发展,加强种质资源创制及育种技术创新,加快培育现代农作物种业,完善全产业链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重点支持智慧农机、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生物肥料、生物农兽药、生物饲料等关键技术研发,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00家,培育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800家。深入实施渤海粮仓、粮食丰产、绿山富民等科技示范工程。到2020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三)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厚植创新发展新优势。
12.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培育力度,完善后备培育库制度,做强培育服务机构,做大做优专利超市,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和申报流程培训,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体系的网格化、精细化、全程化,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入库后备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
13.持续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省、市、县三级精准帮扶2000家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按照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加快落实研发费用75%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14.实施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标行动。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完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认定标准和流程,力争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30%。
15.培育壮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协同创新效能,充分发挥联盟在整合创新资源、优化科技服务、提升品牌质量、制定行业标准、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产学研资深度融合。到2020年,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超过70个。
(四)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构筑成果转化新高地。
16.推动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建设。围绕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争取国家制定出台支持雄安新区科技创新改革的政策措施。按照国家部署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努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区。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布局雄安新区,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雄安中心和大数据创新试验区。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争取开展军民融合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结合试点。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建设数字城市,打造智能新区。以雄安新区为核心,积极争创雄安(石保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7.打造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全面落实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对接国家和京津科技成果库,搭建示范区科技成果推广系统与综合服务平台,集中发布推介一批“技术包”“成果包”。石家庄、保定、廊坊、沧州、衡水5市指导各分园区制定落实工作方案和专项支持政策。示范区各分园区研究建立成果对接、重点举措、转化落地三个清单。到2020年,示范区吸纳京津技术合同交易额力争占到全省的1/3以上。
18.推动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完善科技部与京冀两地“1+2”协同共建机制,推动京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发展高端蔬菜、有机林果、精致养殖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实施示范带“1516”建设专项,打造1个农业创新高地,建设50个京津冀农业协同创新平台,培育100个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壮大6个农业创新型产业集群。
19.实施科技冬奥智慧崇礼行动计划。对接国家“科技冬奥行动计划”,争取一批国家专项支持。研究制定《科技冬奥智慧崇礼行动计划》,以科技冬奥助推冰雪产业发展,在冰雪运动装备、虚拟现实等领域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提升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成一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
20.建设各具特色的协同创新载体。聚焦“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中心”的河北协同创新战略定位,落实《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发挥“2+4+46”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作用,与京津共建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曹妃甸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等创新共同体和成果转化基地,着力吸纳承接北京重点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省级每年至少支持50项京津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应用。到2020年,京津技术输出成交额中河北占比力争达到10%,“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格局基本形成。
21.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落实《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制定出台我省实施方案。探索建设一批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区。发挥京津冀技术转移协同创新联盟作用,支持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下同)新建一批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到2020年,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到138家。以“互联网+技术市场”为核心,打造一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区域性、行业性技术交易市场,规划建设集展示、交易、转化、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技成果展示国际化平台,全省技术交易总额达到500亿元。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纳入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建设10家省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按照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推送工作规程,编制发布指导目录,组织各市每年至少开展2场科技成果推送活动。落实《支持中央驻冀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分别研究制定支持中国电科集团54所、13所、中船重工集团718所等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方案,促进中央驻冀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我省产业化。
(五)着力推动区域创新,构建联动创新新格局。
22.加快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聚焦解决县域创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按照“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典型带动、梯次推进”的思路,抓紧实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跃升工程,对全省县(市、区)按科技创新水平进行分类,分别确定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路径和举措,研究制定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作方案,实现县域差异化、可持续发展。
23.建设创新型城市。发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国家《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要求,积极推动其他市达到创新型城市标准,争取更多的市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入开展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创建进程。
24.实施高新区提档升级工程。持续推进开发区管理创新,优化开发区发展专项设置,重点支持省级以上高新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石家庄、保定高新区积极创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高新区。支持沧州、衡水等省级高新区升级国家级高新区。
25.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统筹推进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引导园区优先向贫困地区布局,支持饶阳、怀来等省级园区升级国家级,支持承德、保定等有基础的市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到2020年,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达到140家。落实《河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指引》,建设一批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支持承德等有条件的市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六)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
26.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大力推进人才兴冀工程,每年实施重点人才计划项目50项以上。深入推进“巨人计划”“名校英才入冀计划”“外专百人计划”,吸引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和知名高校毕业生来冀创新创业。持续推进科技英才“双百双千”工程,每年重点支持引进25个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和200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新建30家院士工作站。深入实施省人力资源提升行动计划,建设全省专业技术人才(专家)库,打造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加快中国(河北)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建设。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技人员绩效工资收入,加大科研项目激励收入,鼓励获取更多科技成果转化收入,支持离岗创业、兼职兼薪获得合法收入,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
27.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以推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为重点,优化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依托“双一流”大学建设,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组建高端创新团队和机构,持续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形成一批优势学科集群和高水平研究基地。
(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科技改革新突破。
28.深入推进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落实《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方案》《河北省系统推进石保廊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推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评价制度、国有企业创新激励、投贷联动等32项国务院授权改革举措落地实施,确保试验区改革任务按时全部完成。支持石保廊区域的中央单位深入参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29.改革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建立省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确定支持的重点领域、重点内容、重点环节,形成更加简单管用、务实高效的省级财政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体制。再造管理监督流程,大力培育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优化财政投入方式,针对不同计划类型项目分别采用竞争性分配、稳定支持、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支持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优化财政资金投向及方式,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实现较快增长。
30.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行科技成果市场定价、收益分配、产权管理、转化评价等四个机制与统计报告、无形资产管理、转化信息库等三项制度,带动国有资产确权、变更等相关领域改革,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规律的市场定价机制和市场化的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协议转让制度。探索开展职务发明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
31.推动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选人用人、科研立项、岗位设置、经费管理、职称评审等方面的自主权。根据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可在机构编制限额内自主设置内设机构和所属教学、科研机构,调剂使用编制。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引进的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开展协议工资、项目工资或年薪制试点,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支持省属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自主选题开展研究。积极推动公益类科研院所科研绩效拨款制度改革。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岗”,建立分类考核评价体系。
(八)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构建创新驱动新生态。
32.打造“双创”升级版。大力开展“双创双服”活动,以培育市场主体和创新创业平台为重点提升“双创”支撑力,以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为重点服务发展。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实施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倍增计划,制定专项方案,着力打造一批专业化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支持每县建设2家以上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支持每所高等学校建设1家以上众创空间,强化创业服务和指导,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积极开展唐山市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到2020年,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分别达到170家、240家、400家,培养引进创新团队和小微企业10000个,把河北打造成创新蓝海、创业沃土、创客乐园。
33.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围绕“四个100、四个一批”重点任务,每年组织100家企业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认证,累计实施100项专利导航评议项目,支持100项专利权质押贷款、作价入股、保险等知识产权金融创新项目,培育100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资助一批授权发明专利,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专业市场,扶持一批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建设一批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力争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全省授权发明专利超过7000件。
34.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研究制定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政策措施。扩大我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规模,吸引集聚一批京津知名创业投资机构、天使投资机构,组建京津冀创投联盟。加快发展科技支行,到2020年实现各市全覆盖。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做大省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支持科技型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鼓励依托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小额、便捷、灵活、多元融资。大力发展科技保险、“双创”专项债券等新型金融工具,鼓励各市政府、保险公司为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保费补贴和风险保障。扩大科技创新券资金规模,实现与京津科技创新券相互衔接、互认互通、统筹使用。
35.倡导创新文化。精心组织办好“双创”活动周、科技活动周、专利周、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运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对创新文化、创新政策、创新人才、创新主体、创新成果的宣传力度,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形成全省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借助政府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科研诚信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省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本计划的组织实施,指导协调推动全省科技创新重大战略研究、重大政策安排、重大工作部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各市、县(市、区)成立相应领导小组,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地。
(二)加大科技投入。继续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予以支持,建立省、市、县财政科技资金快速增长机制,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统筹安排财政科技资金,重点支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新型研发机构培育、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等。强化普惠性后补助支持,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
(三)强化政策落实。加强对国家和省已出台创新政策的宣传培训,开展重大政策落实试点,建立政策落实督导体系,推进改革举措的梯次实施和落实到位。搭建税收等优惠政策落实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掌握创新政策落实情况。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研究制定重大创新政策第三方评估实施意见,通过评估优化创新政策体系。
(四)开展监测评价。落实《河北省创新调查制度实施细则》,建立科技创新指标监测体系,实行重点指标月报与季报制度。探索建立研发投入和财政科技投入快报制度,每年第一季度发布上省本级及各市研发投入、财政科技投入数据。完善包括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创新人才、创新成果、创新环境等指标在内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数,对各市开展创新能力分析评价,发布评价报告。
(五)突出协调联动。建立省、市协调推进和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对基层创新的指导和带动。各市2018年4月底前出台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因地制宜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一批重要平台、细化一批改革举措,并报省政府备案。
(六)注重创新考核。将重点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市和省有关部门,省政府年终进行考核。将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量、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情况、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率等指标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考核体系,增加指标权重。
第五篇: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08信息技术领域重点科技 ... - 上海构件库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2008信息技术领域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持续增强信息技术的创新能力,开展以应用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08上海市信息技术领域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指南。
一、研究目标、内容与期限
(一)软件技术领域
1、基于高可用自适应控制技术的分布式软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研究目标:解决大规模分布式软件系统环境下的高可用自适应和高准度控制关键问题,并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领域进行应用,从而提高管制运行效率、提高流量控制水平、提高空域资源利用率,推动国产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技术水平,填补国内空白。
研究内容:研究高可用技术、自适应升降级技术、智能系统管控技术、实时控制流接管技术等,建立多源数据的高实时与高精度采集、融合,动态目标的三维立体空间监控、调度、仿真,并对系统状况(性能、故障)进行智能自适应升降级运行的高可用服务运行支撑平台。
2、基于海量异构数据的动态挖掘与智能预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研究目标:依托行业知识库,通过技术的研究与集成,建立动态挖掘与智能预测软件平台,在具备海量动态异构数据的医保基金风险防控领域应用,保障该领域决策的科学化、精细化、透明化,从而实现医保基金风险防控的目标。
研究内容:研究多准则决策分析技术、模糊挖掘技术、规则模拟预测技术、多维规则库实现技术、异构数据集分析技术、SOA服务计算技术等,针对海量数据,实现基于领域模型的挖掘、监控、预测(报)预警、分析等功能。
3、智能代理引擎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目标:开展以智能服务为特征的引擎技术研究,实现具备可发育型能力的代理服务,并基于在已有的海量信息和对公众的服务系统得到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多代理协作技术,内容的语义化组织技术,基于自学习的智能发育技术,人机交互的智能信息提取和个性化推荐技术等。
以上项目研究期限: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
(二)通信与网络领域
1、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和终端系统研制
研究目标:探索构建可重构的、具有认知能力的无线网络;研发一套能够感知并充分利用UHF频段中频谱空隙功能的泛在路由通信网络仿真系统;研究实现TD-SCDMAMBMS终端解决方案
研究内容:(1)个域网与广域网环境下网间及网内认知技术,业务环境、网络环境、无线环境感知技术;智能终端的个域网络协同工作机理、无线资源管理机制及用户管理机制,认知无线网络与智能终端子系统的重构技术。(2)研究认知泛在路由通信网络关键技术,包括分布式频谱感知、分布式频谱共享、高效路由、多信道分配技术等。(3)研制TD-SCDMAMBMS系统软件和测试工具,方便终端厂商进行二次开发,完成至少一款可成熟商用的终端样机。
2、基于IEEE802.3ah同轴电缆点对多点级联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研究有线电视无源同轴电缆数字化双向改造体系架构和技术,为传统电视数字双向整体平移提供低成本可推广的系统,实现1万户规模的应用
研发内容:开发基于IEEE802.3ah协议的无源同轴电缆点对多点级联构造的用户宽带接入技术,研究相关的专用MAC层、MPCP协议技术,在5-65MHz工作带宽中实现100Mbps以上的多用户接入。
以上项目研究期限: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
(三)数字媒体技术领域
1、虚拟环境高效建模与表现技术研发与应用
研究目标:开展构建三维场景的关键技术攻关,模拟真实环境中自然规律和视觉体验,实现虚拟现实技术与海量数据管理相融合的服务系统,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商务、培训、资讯等服务平台。
研究内容:研究通用、低成本三维场景图像采集技术,大规模复杂三维场景的快速建模和实时绘制技术;研究面向专业的领域知识建模和仿真技术;研究基于图像的轻量化模型重构技术,海量三维图像快速处理、传输、管理与压缩技术等。
2、多媒体内容的特征抽取与标引技术研发与应用
研究目标:开展图像或视频内容分析和识别关键技术攻关,实现内容特征的组织管理和深度利用,面向娱乐和医疗等领域构建信息服务系统。
研究内容:研究图像、视频的特征提取,对象识别技术;特征对象的分析和重构技术;面向语义的标引组织管理技术;建立视频或图像的内容特征信息库。
以上项目研究期限: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
(四)信息获取与处理领域
1、新型智能导航与监控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开展新型智能导航与监控管理系统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具有位置监控、内部状态远程动态监测与后台专业分析等综合功能的终端、监控系统平台及技术规范。
研究内容:(1)沿海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定位系统差分信标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基于WinCE平台的电子航海图引擎及低成本用户终端技术研究。(2)基于CAN通讯协议的智能识别技术研究;基于应用层协议的远程动态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内部状态实时采集和数据分析系统研究。
2、工业无线网络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目标:建立适合于工业环境监控系统的无线传感网技术体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监控产品,构建具有多性能综合优化的工业无线网络监控系统。
研究内容:工业现场复杂干扰环境下的可靠传输协议;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介质访问技术和跨层优化协议设计技术;建立适用于工业现场环境的传感器网络性能评估平台。
3、基于脑-计算机接口的智能感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研究大脑特定思维的脑电信号模式以及动态变化特征,形成从复杂脑电信号中读取不同肢体想象运动脑电信号的时间-空间-频率模式,实现在复杂环境下对外部装置的运动控制,建立新型智能感知系统。
研究内容:多任务动态脑计算机交互机理;想象运动意图脑电表现形式与特征提取方法;高噪音、多干扰条件下的想象运动意向脑电信号增强技术;运动意向脑电信号可视化系统设计。
以上项目研究期限:2010年3月31日前完成
(五)信息安全领域
1、多媒体内容保护及监管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目标:针对平面媒体远程传版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形成内容保护的远程传版系统;针对移动环境下不良信息的传播,通过对多媒体内容的理解、提取以及分类,形成移动多媒体内容监管系统。
研究内容:(1)、研究数字信息隐藏的版权保护与防篡改数据保护技术;综合硬件识别和软件授权的自动识别认证技术;基于PostScript3标准的PS文件版面内容分析的完整性和安全保护技术。(2)、研究移动环境下离散短文本、低分辨小图像、手机视音频等对象的特征分析、主题提取以及内容分类等技术
2、信息安全应急防范与处理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目标:针对广域网络安全事件,形成一套广域网智能监测与态势分析处理系统;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海量数据的安全异地在线容灾产品,提升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应急防范的技术支撑能力。
研究内容:(1)、研究广域网网络安全指标体系,广域网多测度事件关联分析技术,研究广域网监测预警技术,并完成应用示范与技术验证。(2)、研究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数据库、不同硬件配置、不同通信网络等环境下的趋近于“0窗口备份、0恢复时间、0数据丢失的”异地在线式容灾产品。
以上项目研究期限:2010年3月31日前完成
3、基于国家密码算法的电子标签安全应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目标:研究基于国家密码算法的电子标签读写模块、密钥管理系统,开发采用国家密码算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标签的产品与应用系统,提高电子标签应用的安全性。
研究内容:开发基于国家密码算法的电子标签读写模块;开发基于国家密码算法的电子标签应用密钥管理系统,规范密钥的产生、分发、存储和使用;基于国家密码算法的流加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电子标签应用安全技术研究;采用上述研究成果建立两项电子标签安全应用示范。
研究期限:2009年9月30日前完成
二、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发布。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在上海注册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从“上海科技”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上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可行性方案”,并下载相关表格《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2008版)》,按照要求认真填写。
2、申报单位应具备较强技术实力和基础,具备实施项目研究必备条件及匹配资金;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多家单位联合申请时,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3、课题责任人年龄不限,鼓励通过课题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同期参与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数不得超过三项。
4、已申报今年市科委其它类别项目者应主动予以申明,未申明者按重复申报不予受理。
5、每一课题的申请人可以提出不超过2名的建议回避自己课题评审的同行专家名单(名单需随课题可行性方案一并提交)。
6、本指南课题申请起始日期为2008年6月6日,截止日期为2008年6月27日。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可行性方案一式4份,并通过“上海科技”网站在线递交电子文本1份。书面可行性方案集中受理时间为2008年6月23日至27日,每个工作日上午9:00~下午4:30。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7、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上海科技”网(http://www.xiexiebang.com),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登录密码”);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依托单位、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3)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三、联系方式
书面资料送达地址:上海市北京东路668号科技京城G区7楼(邮政编码:200001),上海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中心(上海市科委信息技术领域项目管理中心)
联系人:张力天、姜祁峰、张丽媛、陆斐
联系电话:53083026转214,53083026转309,53083026转310,53083026转332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08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