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厦大金融学院考研导师汇总2专题
2018厦大金融学院考研导师汇总2
感谢凯程郑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江曙霞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金融制度与金融监管。
曾于1991年在英国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of North Wales)完成国家教委“中英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于1998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作为高级访问学者(Senior Visiting Scholar),于2005年在英国赫特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作为高级访问教授(Senior Visiting Research Professor)。现为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家组成员。
江曙霞教授早年追随导师研究中央银行理论和政策,后成为国内最早研究金融监管的学者之一,其专著《银行监督管理与资本充足性管制》(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和一系列论文的重要观点被广泛引用。其当前主要研究领域有: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在金融领域的运用、中国金融制度供给、地下金融与民间金融制度,研究兴趣还包括转型经济国家的反腐败、反贫困等社会热点问题。其主要代表作还有《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中国地下金融》(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中国民间信用:社会?文化背景探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等,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学术月刊》、《金融研究》、《投资研究》、《农村金融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80篇。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启动基金、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各一项,主持完成福建省社科基金二项,目前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金融制度设计与经济增长》(任副组长)一项。其研究成果曾获福建省第二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福建省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厦门市第三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厦门市第六届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福建省第六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等奖项。
张亦春教授:中国著名经济金融学家、国家级金融重点学科学术总带头人、香港科学院荣誉博士、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
张亦春教授曾先后任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主任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河北大学、湖南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天证券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亚洲太平洋地区金融学会理事,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及其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荣获全国自学考试先进工作者、厦门市先进工作者、厦门大学教师最高奖---南强一等奖,是2001年中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
张亦春教授在货币理论与政策、银行经营管理、证券与金融市场等方面有较精深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教育部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迄今已出版专著、教材、工具书28部,发表论文150多篇(均含合作)。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和优秀奖10多项。与他人合著的《中国的金融制度》(英文版1994年由美国绿林出版公司出版)被纽约《银行家》杂志评价为:“经过详细调查的研究性著作,提供了中国金融制度历史的框架并对未来作了透彻分析”,“是第一本在西方国家出版的系统分析中国金融制度的著作”。他为项目组总负责人、主持并亲自参加研究的教育部重点项目《面向21世纪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最终成果《金融学专业教育改革研究 报告》,被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的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一份高水平的研究报告”,“并且编写出版了一套高水平、高质量、有突破和创新的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具有推广价值”;“该成果属国内首创,在金融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有重大突破,以张亦春教授为首的课题组成员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该成果由教育部交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7月出版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第一部“白皮书”。
张亦春教授在国内外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入编英国剑桥出版的《远东及澳大利亚名人录》、《国际名人录》和《世界有成就者》以及在美国出版的《世界名人指南》、马奎斯《世界名人录》和在我国出版的《中国金融博导》、《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等多种名录、传记。
第二篇:2018厦大金融学院考研导师简介1
2018厦大金融学院考研导师简介1
感谢凯程郑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蔡庆丰
男金融系教授
金融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系访问学者(师从行为金融学著名学者,原高盛资产管理首席投资官KentDaniel教授),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厦门大学,获经济学(金融学)博士学位,2006年留校任教,2007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2008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1年破格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1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0年至2011年到县市两级政府挂职副县长和市政府办副主任,上市办主任。研究领域为:金融市场与机构投资者(投资基金、投资银行与金融风险管理),已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和《财贸经济》等权威核心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目前已独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金融危机应急课题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子课题1项、福建省社科基金2项、软科学基金1项,博士后基金1项,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福建省发改委、厦门市思明区及多家省级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课题。
工作经历
2006年-2008年厦门大学金融系助理教授
2008年-2011年12月厦门大学金融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2年1月-2012年7月厦门大学金融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年8月至今厦门大学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外经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系(ColumbiaUniversity,GraduateSchoolofBusiness,NewYork,NY),访问学者,合作导师系行为金融学“大牛”学者、原高盛公司资产管理联合首席投资官KentDaniel教授。
近年来发表的学术文章
[1]超常规发展的机构投资者能稳定市场吗?,《经济研究》,2010年1期
[2]是谁在“捕风捉影”:机构投资者VS证券分析师——基于A股信息交易者信息偏好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13年第06期
[3]公司地理位置影响其现金股利政策吗?,财经研究,2013年第07期
[4]业绩排名、市场状态与基金经理的风险调整行为:“争名”还是“逐利”?,金融评论,2012年3期
[5]信息提前透露、知情交易与中小投资者保护——对我国证券研究业“潜规则”的实证检验与治理探讨,财贸经济,2012年5期
[6]羊群行为的叠加及其市场影响——基于证券分析师与机构投资者行为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2期
[7]金融中介的道德风险与金融部门的自我膨胀,光明日报(理论版),2011年11期
[8]代理投资模式要求修正现代金融理论体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8月4日
[9]证券分析师缘何复述市场信息?,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7期
[10]迟滞资本问题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011年7期
[11]机构投资者与市场定价效率的检验与反思,证券市场导报,2009年12期
[12]金融中介的利益冲突、自我膨胀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与理论反思,金融评论,2009年6期
[13]金融机构利益冲突问题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09年05期
[14]金融虚拟化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及其市场影响:次贷危机的深层次思考,经济学家,2009年03期
李子白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微观银行理论、投资银行与公司金融、资本市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主要讲授本科生、研究生“商业银行管理”、“投资银行学”课程以及“货币银行学(金融学)”课程。主持福建省精品课程《投资银行学》。个人著作《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获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担任高校金融类"九五"规划重点教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一副主编,负责全书修改和定稿(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主编《投资银行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另参著4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福建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和厦门市社科研究课题。曾获得中国投资学会科研课题三等奖(2004)。近年来,在银行业监管、银行风险集中的控制、证券交易机制和做市商制度、公司并购理论、管理层收购、征信制度和金融学科建设等方面发表了观点鲜明的学术论著。
郑鸣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家级重点学科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带头人之
一、学术委员。现任厦门大学教学科研重要岗位(二级岗)。主要研究领域:金融机构与风险管理、公司金融与投资银行。主要学术兼职: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厦门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厦门国际银行总行博士后工作站指导教师、厦门市政府首批金融顾问、厦门大学兴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
E-mail:zhengming@xmu.edu.cn
一、主要科研简介:
在全国性权威刊物已公开发表了15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了16部。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被全国社科规划办鉴定为“优秀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福建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被福建省社科规划办鉴定为“优秀成果”)、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台湾银行业同业公会研究项目1项、还有多项政府咨询顾问研究项目。其研究成果曾获福建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厦门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荣誉奖(1项)、厦门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荣誉奖(1项)、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举行“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百项建言活动”全省三等奖,多次获得福建省金融学会优秀成果奖。
几年来,已经培养毕业的博士生中,有任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征信中心的党委书记、民生银行总行私人银行部总裁、国信证券总部发展研究部主管、信达期货研究发展部主管、台湾第一银行信用卡处处长、大板根森林温泉度假村财务总监、中钞国鼎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员等一批高精专金融人才。
其主要代表专著有:
?《新形势下两岸金融合作发展先行先试政策研究--厦门建设两岸金融合作中心的战略构想》,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03月
?《中小股份制银行发展论纲——以优化资本结构为核心》,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06月,学术专著
?《金融脆弱性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07月
?《投资银行学教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04月
?《商业银行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04月
?《投资银行并购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03月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习指导》,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02年08月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02年08月
?《现代投资银行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03月
二、近期关注的学术方向(热点)及代表成果
(一)“金融机构与风险管理”方向
在传统的金融理论中,金融机构被视为是进行资金融通的经济组织。但是,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现代金融理论则强调,金融机构就是生产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帮助客户分担风险同时能够有效管理自身风险以获利的机构,金融机构盈利的来源就是承担风险的风险溢价。因此,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问题便成为理论难点和现实热点。
本研究团队近期关注的重点问题主要包括:
1.中国金融稳定理论及政策协调机制构建——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的视角
在国内首次提出从经济全球化角度研究金融稳定理论及政策协调政策的学术思想,此研究已获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全球经济失衡这一根本矛盾入手,具体分析金融稳定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规律性。在对此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构建政策协调的国内和国际机制的新思路,探究制定我国最佳金融稳定政策的理论框架及方法。
主要代表成果有:
(1)“金融脆弱性理论的新进展”(载于《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1期);
(2)“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兼论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载于《财经研究》,2009年第6期);
(3)专著《金融脆弱性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7月);
(4)“我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与市场化改革”(载于《中国经济问题》,2003年第3期);
(5)研究课题“中国金融脆弱性的生成机制、监测体系与治理路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
(6)研究课题“内生性视角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转型行为研究”(兴业银行研究课题);
2.金融机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
在国内首次提出从资本结构视角探究金融机构价值增长与发展战略的学术思想,此研究已获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该研究立足于金融机构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综合运用现代公司金融理论框架与分析方法来研究现代金融机构的相关问题。重点从资本结构决策、治理机制政策与投融资决策三个方面构建现代金融机构的研究体系。此外,在上述研究体系基础上,结合金融混业经营的新趋势,对金融控股公司相关问题展开系统研究。一方面,推动和完善公司金融的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尝试提出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机构研究的新范式。
主要代表成果有:
(1)外资银行进入影响研究——基于面板资料和产业组织方法(载于《经济管理》,2007年第7期);
(2)资本结构、代理成本与银行价值——基于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财务资料的实证分析(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3)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能力研究——基于EVA的实证研究(载于《厦门大学
2006年第5期);
(4)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资本配置效率实证研究——基于RAROC的波动分析(载于《中国经济问题》,2007年第2期);
(5)市场集中度,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力——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载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30卷第2期);
(6)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实证研究——基于市场信息的视角(载于《经济学家》,2010年01月
(7)研究课题“发展区域性股份制中小金融机构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被全国社科规划办鉴定为优秀成果);
(8)专著《中小股份制银行发展论纲——以优化资本结构为核心》(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3.金融机构风险测量与管理
在国内较早系统提出金融脆弱性评估方法及其管理方法的学术思想,此研究已获200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该研究侧重于金融风险的测量和建模,分析金融风险的来源及其特征;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各类风险的测量模型及处理综合风险的集成测量模型的研究;针对各种风险类型的形成、扩散和连锁反应等,研究风险传导机制研究;风险不对称下的资产定价模型以及相应的投资理论的研究。主要代表成果有:
(1)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实证研究——基于市场信息的视角(载于《经济学家》,2010年01月
(2)我国商业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的衡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载于《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1期);
(3)银行业问题贷款的动态解决方法(载于《投资研究》,2004年第9期);
(4)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的实证分析(载于《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第2期);
(5)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资本配置效率实证研究——基于RAROC的波动分析(载于《中国经济问题》,2007年第2期)
(6)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的实证分析(载于《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第2期);
(7)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金融安全问题(载于《统计与预测》,2003年第2期);
(二)“公司金融与投资银行”方向
1.金融控股公司前沿问题研究
在国内率先系统地提出从内部资本市场视角探讨金融控股公司的相关问题,此研究属于2007年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科研资助计划项目。该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探讨金融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和演变规律。重点研究金融控股公司这类机构的效率优势和组织模式。此外,还重点研究这类机构形式的发展对金融监管的要求,对金融制度演进的影响,对宏观货币政策作用的冲击,以及对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等方面所产生的系列问题。主要代表成果有:
(1)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效率研究——基于产业组织理论(载于《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11月);
(2)台湾金融控股公司内部资金市场效率实证研究(载于《台湾研究》,2007年第2期);
(3)论金融控股公司的建立模式与风险监管(《厦门大学学报》,载于2002年第1期);
(4)银行持股公司:风险整合与模式设计(载于《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3期);
(5)研究课题“开放背景下的中国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组织和运营模式的演进研究”(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科研资助计划”项目);
(6)研究课题“现代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与管理研究——昆明市国有资产(持股)经营有限公司发展规划设计”(昆明市商业银行研究课题)。
2.资本结构、控制权与公司价值管理研究
价值问题是公司管理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而这一问题的中心又在于资本结构所形成的控制权结构。因此,研究团队在国内较早系统地从资本结构出发,研究公司价值增值规律,并设计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此外,研究团队又将这一基础理论和方法应用在国内率先应用于对银行机构的研究,得出大量重要而有影响的学术观点。
主要代表成果有:
(1)中国上市公司期权激励的影响因素分析(载于《软科学》,2010年10月)
(2)公司并购理论:回顾与评述(载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月)
(3)资本结构、代理成本与银行价值——基于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财务资料的实证分析(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4)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能力研究——基于EVA的实证研究(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5)专著《中小股份制银行发展论纲——以优化资本结构为核心》(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3.投资银行产品创新研究
随着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层次不断完善,对投资银行产品的需求日益剧增。如何结合本国国情和制度特点,有针对性的创新适合我国上市公司和融资主体需求的产品便成为业界一大难题。研究团队将重点放在融资市场体系建设、资本运作手段(如IPO、债券等)创新、融资风险控制三个层面,具体研究相关投资银行产品创新。
主要代表成果有:
(1)我国基金风格投资的积极风险补偿研究(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月)
(2)银行业并购重组:国际态势与中国战略安排(载于《经济管理》,2003年第7期);
(3)中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中国经济问题》,载于2002年第2期);
(4)国有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补充资本金研究(载于《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10期);
(5)论银行业并购的战略意义(载于《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10期);
(6)专著《投资银行学教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4月);
(7)专著《投资银行并购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3月);
(8)研究课题“研究福州市构建多层次投融资体系研究”(福建省发改委资助);
(9)研究课题“海峡西岸(福州)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研究”(福建省发改委资助);
(10)研究课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国际比较—基于银行中间产品的比较和案例研究”(兴业银行研究课题);
(11)研究课题“关于对物流的金融支持与金融服务产品创新研究”(兴业银行研究课题)
(三)“两岸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方向
过去二十多年的两岸关系,可谓跌宕起伏、时而大起、时而大落,曾出现“汪辜会谈”带动下的两岸经贸交流热潮,但也出现过“周期性台独挑衅”所引发的台海危机。但是,一是两岸关系正步入“和平发展”时期,为两岸金融合作正常化和制度化提供了政治条件。二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两岸金融合作正常化和制度化提供了空间条件。本研究团队正是在这一重大时代变革下,就新形势下两岸金融合作与发展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我们认为,一直以来决定两岸金融合作与发展有两股力量——政治力量和经济规律。而后者正是当前研究所缺乏的。故此,本研究团队在国内率先系统地从两岸经济的内在规律和制度差异视角出发,研究两岸金融合作发展的理论和政策问题。主要代表成果有:
1.台湾金融控股公司内部资金市场效率实证研究(载于《台湾研究》,2007年第2期)
2.海峡两岸货币清算机制设计与效应分析(载于《台湾研究》,2009年第2期);
3.两岸证券市场整合与监管探讨(载于《亚太经济》,2009年第2期);
4.台湾企业融资偏好与两岸金融机构合作(载于《亚太经济》,2009年第3期);
5.海峡两岸货币清算机制设计与效应分析(载于《台湾研究》,2009年04月)
6.两岸资本市场整合与监管之探讨(载于《证券公会季刊》,2009年10月)
7.海峡两岸银行业合作构想(载于《台湾研究》,2009年12月)
8.两岸证券合作之机会与挑战(载于《证券柜台》,2010年02月)
9.关于福州发展对台离岸金融业务的若干设想(载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月)
10.研究课题“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发展先行先试政策研究”(福建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并被福建省社科规划办鉴定为优秀成果);
11.研究课题“两岸资本市场整合与监管”(台湾银行业同业公会研究项目);
12.专著《新形势下两岸金融合作发展先行先试政策研究--厦门建设两岸金融合作中心的战略构想》,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03月
(四)“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方向
近年来,金融市场的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全球各个地区的金融深度不断加大,各国金融资产相对于GDP的比率在不断提高。1990年,只有33个国家的金融资产总值超过了其GDP。到了现在,这类国家的数量翻了一番多;其中排在前列的包括了中国。2007年中国股市最高市值达到40.8万亿,证券化率从1994年的9.5%增长到2010年二季度的135.43%,其中2007年时最高达153.68%。自美国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后,美国政府实行长期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连续13次降息,由2000年的6.5%下降到2003年6月的1%,刺激了股票价格指数上涨,而2004年6月到2007年7月,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两年内利率从1%升到了5.25%,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次贷危机的发生和股市的暴跌。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再次成为当前货币金融理论研究中最前沿的问题之一,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股票价格的波动和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调控效力成为国内经济理论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对于我国股票价格除了受到企业经营绩效和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等影响外,还受到以货币政策为代表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和政府对市场政策调控,其中学术界对于货币政策影响股票市场的渠道和效果仍没有统一的结论。本研究团队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关系进行深入地研究,其中主要代表成果有:
1.汇率稳定、货币市场均衡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载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11月》
2.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与最优货币政策——理论分析和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载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3.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基于Markov区制转换VAR模型的实证研究(载于《经济管理》,2010年11期)
4.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的动态相关性研究,工作论文,2010年
(五)“私募股权投资”方向
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私募股权投资发展迅速,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近几年中国已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有效供给不足成为市场突出的问题,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宏观经济的向好,国内众多被投公司在海内外上市的良好效应和带来的超巨额回报,使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团队结合理论与现实开展相关研究。其中,本研究团队拥有数位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具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研究人员(既有来自大陆又有台湾与美国的)。
(六)“财务报表分析和资本运作”方向
财务报表分析技术作为公司金融和投资银行实践操作和理论分析的基础,本研究团队着力于分析国际和国内财务准则的差别、会计科目的调整和经济分析、资本动作中所需要的财务分析方法等。本研究团队对团队成员尤其是新加入的成员均有系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培训,并且让团队成员有机会加入项目研究,参与资本运作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目前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兼论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载于《财经研究》,2009年第6期);
2.全英文课程“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三、主要科研奖项
1.《论银行业并购的战略意义》获福建省金融学会2001优秀金融论文二等奖
2.《论金融控股公司的建立模式与风险监管》获福建省金融学会2002优秀金融论文一等奖
3.《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2003年11月入选了由福建省委宣传部与福建省社科联召开的百场社会科学专题报告会和调研成果汇报交流会,获优秀调研报告奖
4.《我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与市场化改革》获福建省金融学会2003优秀金融论文二等奖
5.《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研究》获福建省金融学会2004优秀金融论文一等奖
6.《我国商业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的衡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获福建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7.《国有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补充资本金研究》获厦门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8.《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获厦门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9.《现代投资银行研究》获厦门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荣誉奖;曾获福建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0.《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能力研究——基于EVA的实证研究》获厦门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1.《我国商业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的衡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获厦门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
12.《上市银行效率的比较分析》获福建省金融学会2007优秀金融论文一等奖
13.《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能力研究——基于EVA的实证研究》获福建省金融学 2007优秀金融论文二等奖
14.建言报告《关于强化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金融合作先行先试功能的若干政策建议》获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社科联举行的“福建省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百项建言活动”三等奖
15.《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兼论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获厦门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邱崇明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西方货币理论与政策、我国宏观金融调控与发展中国家金融问题。迄今在《金融研究》、《财贸经济》、《学术月刊》、《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投资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合著、编著六部,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社科一般项目、福建省社科重大项目。成果曾获福建省首届(1996-1998)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福建省政府和省金融学会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两项和三等奖一项。曾在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经济系和工商管理学院作过访问学者
第三篇:2018人大财政金融学院考研导师关伟
2018人大财政金融学院考研导师关伟
教师档案:关伟
性别男职称教授
职务校产业管理处处长、人大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总经理电子邮件gwei2006@ruc.edu.cn 工作时间1986年7月接待日
教育背景1982年至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获哲学学士学位 1994年至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获经济学(金融学专业)硕士学位
1999年至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1986年至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党总支委员,团总支书记 1989年至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校党委宣传部协助部长主持日常工作 1991年至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党总支书记
1997年至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校党委委员 2001年至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 2004年至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
2006年至2009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审计处处长、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2009年3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管理处处长、人大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总经理
学术和社会兼职校纪委委员 中国人民大学保险研究会会长 北京国际价值工程学会副会长 中国市场信用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商业信用中心专家
讲授课程1986年至1991年,哲学原理、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学概论、企业文化 1995年至今,国际金融、财政金融、保险学、审计学、信用管理学、企业信用管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研究生
1996年至今,金融学、财政学、银行经营管理、金融信用与保险专题
教学成果和荣誉
科研方向财政金融理论与政策 现代信用、保险理论与实务
代表性学术成果著作:
2003,《学习型企业》,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现代保险行销》,中国金融出版社 译著:
2003,《信用风险管理》,中信出版社 教材:
2009,《企业信用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论文: 2011,《从科技金融看市场分割下的中国企业低端出口》,《新华文摘》第24期(转自《中国发展观察》2011年第10期)
2010,《关于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开放的探讨》,《资本市场》第1期 2009,《对赌博弈:融资中的双刃剑》,《资本市场》第6期 2008,《地区经济增长中金融元素贡献的差异与金融资源配置优化——基于环北部湾(中国)经济区的实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期
2008,《基于贸易与货币竞争视角的CAFTA人民币区域化策略》,《国际金融研究》第10期
2008,《差别化区域金融调控的一个分区方法》,《管理世界》第4期 2007,《关于中国证券市场信用体系构建的思考》,《资本市场》第11期
2006,《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财经问题研究》第8期 2006,《我国股票市场与GDP关系的实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6期 2006,《开放条件下完善我国保险税收的政策建议》,《经济要参》第12期 2005,《国际寿险业资产管理发展的趋势及启示》,《中国金融》第10期 2005,《CAFTA框架下税收政策的协调》,《税务研究》第7期 2005,《CAFTA框架下税收政策的协调》,《新华文摘》第12期
2005,《论农业保险的政府支持、产品及制度创新》,《管理世界》第6期
2005,《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看CAFTA成员国金融政策协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6期
2000,《影响融资十大内因》,《经济日报》,2000-07-28刊 2000,《银行走入虚拟世界》,《中国信息报》,2000-11-16刊 科研项目:
2010,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应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研究(人大重点科研项目)2009,中国重点高校异地办学模式及对策研究(人大科研项目)2008,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治理结构研究(中国教育审计学会)2007,长三角经济金融一体化研究(横向项目)
2006,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发展西南经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2006-2009,商业信用理论及建设专题研究(全国商业联合会、商业信用中心、工信部科研项目)
第四篇:2018厦大逻辑学考研复习计划
思睿厦大考研网 http://
【思睿厦大考研网】考研是个拼智慧、拼耐力的地方。那么,首先你最需要的是评估自己,把自己摸透才能选择合适的方向,把自己的特长或者兴趣找出来,才能发挥所长;及时并不是你现在擅长的,但是一直是你的兴趣所在,那么也能最后让你不断追求的动力。
考研的最终评判是一场考试。那么,对于这种选拔性的考试,谁留到最后谁就是强者当然也是胜者。那么,如何在漫长的考研路上顺利走下来呢?这就需要有一个合理明确的学习规划,让你的梦想离你越来越近。
考研是个重视知识的掌握,各个专业几乎都会涉及公共课与专业课的考查。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没必要现在就开始复习,但是对于有鲜明持久性、长期性的数学和英语则需要同学们开始每天有所准备的复习。两个科目都是慢性情的,你的三分钟热度并不会让他感动,而需要用你长期的热度才能让它变得温暖阳光。专业课资料可以参考《2018厦门大学哲学基础理论考研复习精编》.考研英语在此时的接触可以从词汇和阅读两方面入手。大纲词汇有5500词,当然这些不都是陌生词汇,相反在我们备考四六级时这当中会有将近2000个词汇是学习过的。所以,同学们不必惊慌。在开始第一步的记忆词汇时,你可以找到一本词汇书,对核心词汇进行背诵记忆,同时利用专题式记忆、词根构成法进行记忆,这可以学会猜测生词。在考试大纲中规定了五千多个词汇并不意味着就只会出现这5500个词,也会存在一些超纲词汇的考查,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根据词根、或语境去猜测大概意思。数学一直是很多考生的痛楚,特别对于文科生来说。那么,此时同学们就可以找到数学的书目进行复习,早点起步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吃透基础知识,才能让自己有更大的机会提升。
对于政治,并不需要这么早就开始复习,同学们可自行安排时间熟悉考研政治的各个方面即可。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备考路上留下的汗水都是为了最后那一场考试。这样的占据没有战术,没有策略怎能在万马千军中脱颖而出。
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访问思睿厦大考研网
第五篇:2018厦大企业管理考研经验分享
http://www.xiexiebang.com/index.asp
▶英语
单词整个考研都在看,每天翻几篇最多十篇,星火巧记速记看了一遍,星火的30篇文章贯穿考研词汇看了两遍。非常推荐后面这一本书,用文章情景记单词更好记有意思些。前面那本单词书我不知道有没有意义,因为那本书太厚,我好像看完已经快忘完了。
阅读也始终贯穿了我的考研,吴咏麟的100篇是本好书,跟真题很近了;石春祯的220篇文章很新颖,跟真题选文章风格很像,但出的题质量差;张健的150篇很不错,训练解题思路。
最最重要的是英语真题,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有些英语积累再拿真题做,也就是说一定要觉得自己的阅读能力已经不错了才做,因为真题很少,比较珍贵,而且可以多看几遍。
我看了应该有5遍左右吧,第一、二遍都是每遍三次(读和做题——认真读文章、搞清楚每段的段落大意——检查自己的解题思路),我是做了150篇上册后再回来做第三遍的,其实有些做错的题隔段时间做仍然会做错,由于记忆干扰想把题做全对难度更大,所以我做的很小心,做第四遍我换了个思路,好像是重点看长难句和摘抄些文章中好的句型,以用于写作。第五遍应该是考研前一个月内看的,因为担心做的模拟题解析影响了真题解题思路。
写作最重要的是自己亲自写几篇,才知道自己写的和答案的差距。其实并不用太多时间练习,只要拿到一个题目可以达到很顺的写出文章来这种状态就好,先不要在意质量,考研前半个月再记写好的写作开头、结尾、过渡句就行了。
参考书目:词汇:星火词汇、星火的《30篇文章贯通考研词》;阅读:吴咏麟100篇、张剑历年真题解析、张健150篇、石春祯220篇。
▶政治
考的确实不高,自己准备的有点晚,而且由于看第一遍大纲解析就配着程先奎2000题做,使得这本书没有发挥出潜能。所以建议先快速看一遍书之后再看一章节书做一章节题。时事政治到时候去听听辅导班讲,好像才10块钱,听了有点印象就行了。大纲解析我还是看了3遍以上的,这个估计还是必须的。
参考书目:红宝书、陈先奎2000题、真题、考前的时事题、《20天20题》思睿厦大考研网
▶数学
我的数学大致是分三个阶段的:基础——复习全书——模拟题、归纳总结。其实个人觉得最最重要的是基础和复习全书部分,后面一个阶段不过是在使用前面的积累、整理自己的思路。我听过也确信一句话: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再难的题也是由基础知识点累计出来的。
基础阶段:3到7月底。由于课比较多,我只看英语和数学俩门课。高教版的同济、我们学校出版的线代和概率。看一节教材做一节习题和笔记,笔记不要太注意自己的字迹好看
更多经验资料访问思睿厦大考研网
http://www.xiexiebang.com/index.asp
什么的,最重要的是把每节的重点和主要思路捋一下,不要花太多太多时间,特别是对那些做题后仍然喜欢翻教材的同学。线代和概率没做习题,我给这俩本书配了线代辅导讲义、概率辅导讲义。然后做了基础过关660题,这本书放在复习全书做俩遍之后做效果应该更好,题不难但几乎选自真题,要注意解题方法。
第二阶段:复习全书(或指南)。全书的高数太详细,以至于有些繁杂,对基础知识加深印象还是有用,陈文灯的指南高数部分很精辟。全书的线代和概率非常精辟。7月初到9月底我认真做了俩遍复习全书(一定要做出来,不要随便看答案)和两遍陈文灯的高数部分。看第三遍速度就快多了,综合全书和指南高数归纳整理了题型。线代和概率李永乐归纳的非常很好,我就没再总结。
第三阶段:做模拟题、真题、归纳总结。模拟题我做的是陈文灯15套(因为觉得一系列书都是李永乐的,想换换解题思路),400题也做了几套,觉得模拟题没什么太大用处。主要是安排好答题时间,查漏补缺的效果还是有限,所以认真做8套左右就可以了。时间有点紧,真题我只做了最近的两套,其实复习指南好多题就是真题。做了这些套题后又看了一遍复习全书,已经很熟悉所以大概一周就看完了。冲刺135是本好书,适合最后用,我看了2遍,如果自己不知道怎么归纳总结的同学,这本书对理清思路很有帮助的。
总之,数学是必须踏踏实实复习的,复习全书至少要看3遍,前两遍是认真做,后面是回忆和记忆解题方法。
参考书目:教材、《李永乐数学复习全书》、《数学基础过关660题》、陈文灯的复习指南高数部分、《历年试题解析》、《最后冲刺超越135分》以及陈文灯的15套。思睿厦大考研网
▶专业课
针对管院专业课标准化的特点,我只看了指定参考书,然后做教材的框架笔记,方便背诵各种知识条目,对于各种1~10条的知识点了然于胸,对于我专业课取得不错成绩有很大帮助。
8月开始管理学,管理学的第一遍看得比较快,每天一章,半个月看完第一遍,这一遍的目的就是了解书的大概框架,熟悉一下教材内容。再在后半个月看完第二遍。这样之后,管理学基本上就比较熟悉了。
9月开始管理学第三遍,并开始做笔记,把课本结构框架写出来。笔记主要写条目和框架内容,只把小标题写出来就行。这时注意,笔记本上是单面写的,背面留出来;并且笔记文字的间隙要大一些,为以后添加内容留出空间。这一遍看书比较精细,不用着急,要有质量,重在理解。
10月开始背笔记,因为笔记是课本的框架内容,笔记简单,在前15天内背两遍,做到看到问题能知道结构框架。尽管现在背的只是框架,但是如果对于某一条或者某一点不理解,一定要回到课本看懂然后理解。背完这个框架之后,再回到课本,后15天再看一遍,背着框架看书,尽量边背边看,背着条目然后看条目下的内容,加深理解。
更多经验资料访问思睿厦大考研网
http://www.xiexiebang.com/index.asp
11月继续看书,丰富笔记内容,把一些你认为重要的要背的内容都加在笔记里,总结课本中那一大段话为一两句话,写在笔记上。这时的笔记内容就是向考试看齐的,笔记内容就是答题内容了。所以,对于没有理解的地方或者理解但是不知道怎么说的问题,一定要在笔记上写出来。
12月就开始全力背诵,以笔记为主,课本为辅。背诵遍数越多越好,最后背诵要达到每天背一遍,甚至到考前的时候1小时就能背完一遍的程度。
下面是微经的复习过程:
7月经济学第一遍,熟悉教材
9月经济学第二遍,建立框架,章节之间联系
10月经济学第三遍,背一些重点内容,后半月做课后题和金圣才的计算题
11月经济学再一遍,背一些重点内容,重在理解。
12月全力背诵,一直背到考试;做真题中的计算题。
注意事项:
经济学每一章的名词解释不多,建议写在每章的最开始的那页,对于检查自己的复习和背诵效果很不错。这样,微经的名词解释不会跑出你的复习范围了。
对于经济学中很多理论的推导过程,个人建议在开始复习的时候就尽量搞懂,搞懂之后就不用再看了,只用记住相应的结论就好。因为管院的考试对于经济学要求毕竟不会很高,不会在考试中请你推导什么结论的这样的题目。
对于微经的复习,我经常看完一章之后,再对着目录在纸上自己给自己讲一遍,卡住的地方说明没有理解就要再去看书,这个过程可能会很烦琐,但是效果是相当好的。当你能把整本书都讲一遍的时候,你的复习就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除了目录,微经第二章开始的时候有个框架轮廓图,看完一遍课本之后,我就再看看那个图和下面的文字,对于加深课程的理解也很有帮助。
另外,可以在12月份的时候用真题做一下模拟,因为专业课答题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研究一下如何分配时间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一个名词解释写了很多,后面的论述很可能就没时间写了。
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精要》[美]加里·戴斯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更多经验资料访问思睿厦大考研网
http://www.xiexiebang.com/index.asp
《厦大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复习精编》
《厦大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冲刺宝典》
在备考过程中,坚定的信念是十分重要的,请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两句话就改变自己经过认真思考的决定。还有,备考过程中心态应该放平稳,我时常用一句话告诫自己,“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一个同学平时复习的进度在所有同学中都是最慢的,不过他是一个很稳的人,学习很扎实,最后的取得我们班最高分。目光长远,稳扎稳打是考研中的制胜武器。
请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更多经验资料访问思睿厦大考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