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厦大无线电物理考研经验总结
http://www.xiexiebang.com/index.asp
专业选择对考研学子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里思睿厦大考研网为你准备了专业选择三部曲,快来看看吧!我们都知道,选对专业,使自己的考研每一分都物尽其用,是极为重要的,而选错方向,导致功败垂成则是十分悲催的。选择在考研中可能比努力还要重要,不在于谁选得快,而在于谁选得准。
一、专业选择的前提
理清考研目的何在。明白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呢,还是真的想做学问。
若你的目的在与找一份更好的工作,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把握研究生就业形势。
研究生就业基本上有两大优势,一来不会因学历问题而吃“闭门羹”,而来在学习中也会比本科生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更强。相对于本科生来说,竞争力是更大一些。
但也有些公司更倾向于工作经验,而本科生在这方面是更有优势的,因为研究生花三年的时间在学校闭门造车,而本科生毕业后的三年是在职场磨砺。所以研究生就业有利有弊,端看你如何取舍。
若你考研是为了做学问,那么你就需要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并且擅长的专业,因为选择这条道路的你,以后很有可能会是学者或科研工作者,这个专业会伴随你的一生,若是喜欢,那么之后的考研路程,也会更加有动力一些。
二、专业选择的标准
▶看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性格对人生是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的。我们选择的方向主要有,文科、理科、农学、医学、军事等方向,这个是根据12大学科门类区分出来的大方向,如果是一个很内向且对外沟通能力不是很强的同学,那应该向着技术专业方向发展。大方向的确定是前提,只有大方向确定了,对下面的专业、院校选择提供了最起码的基础。
▶看兴趣
很多成功人士都经常说,“我很庆幸我从事了我感兴趣的工作,做了我喜欢的事业。”兴趣可以转化成优势,大方向定了之后,专业更多的是要看个人的兴趣和喜好,如果盲目的选择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那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不会很顺心。只有喜欢的,感兴趣的方面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做的越来越好。
三、专业选择的时机
专业选择并不是一上来就能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之后就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专业的选择与考研复习是交织在一起的,选择决定复习的强度和时间,名校热门专业自然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更多经验资料访问思睿厦大考研网
http://www.xiexiebang.com/index.asp
反过来,复习的效果和状态又是验证选择是否合适的最好标准。考研专业选择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分阶段进行的,一般要分为:初选、中期选择、后期选择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考虑的侧重点和选择方法都不一样,而且都要依据自己的复习状态和复习效果。有些同学觉得这样太慢了,须知“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
更多经验资料访问思睿厦大考研网
第二篇:高硕教育—2013厦大会计学考研经验总结
思睿厦大考研网
2013厦大会计学考研经验总结
大家来厦大的估计主要还是看专业课的,专门写个专业课的经验帖吧。
一、背景
我是一战厦大会计,410+,辅修会计第二学位,管理学和微观都学过,专业课分没有很高,129,我所知的有几个都是130+,今年感觉专业课给分微水。
厦大管院(会计+财务+企管+旅管+市营)初试专业课相同,均为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计算+论述/案例分析。
二、用书
管理学:格里芬第九版《管理学精要》+ 林志扬《管理学原理》+ 聚英复习全。
微 观:高鸿业第五版《西方经济学》+ 尹伯成《微观经济学习题》+ 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解析与考研笔记》。
三、复习安排
(一)管理学
7月底决定考厦大,然后在思睿厦大考研网买教材买资料。8月看完第一遍。9月10月看第二遍管理学,翻阅聚英全书看上面的笔记,但还是以书为主整理笔记,列条目,作补充。从10月开始背诵。11月换教材,给我整理的满满的管理学笔记本跪了。马上买书从头看,这个时候完全没时间像之前那样整理笔记,只能赶快看书。11月下旬看第二遍管理学,早晨出去背,一章背完就回教室,整理一下框架,后来觉得时间不够,就不整理框架了,全在书上做记号。后来聚英发了新教材的笔记大纲,我就主要以那叠纸来记忆了,然后自己在纸上加内容,在笔记本上整理了些教材里没有但是真题出现过林志扬书里有的东西,一并拿来背了。12月背那叠纸加自己后来的笔记本,一直到考前总共背了3遍。考试之前在考场外面的楼道里又过了一遍,然后考试时一身轻松,管理学部分全会,当然论述题稍微发散,但是也有的扯。12月还抽了点时间,看真题,只看了近几年,没时间写详细的解答,只对着题目把记忆中的几点列了下,心里有数即可。
(二)微 观
8月看了微观前几章。9月以数学和管理学为主,没看微观。10月看完微观剩余章节,然后从头挑重点章节做了些笔记,做书后习题。11月再看第三遍微观,看一章做一章尹伯成的题,记录不会的题,我当时主要是对涉及到税的题目有点闹不清楚,做多了就懂了。12月想了下名词解释怎么答,除了单说书上的解释外是补充写分类还是特征等;对自己易忘的部分再做推理,画图梳理逻辑,弄懂就好。
微观最后一大题是关于信息不对称的论述,复习时我忽略了最后这一部分,结果考试时15分的题我没写,不过也确实是没时间写了。大家还是把重点面铺全,别漏下知识点。另外,官方出的微观教材是第四版,所以我找同学借了下第四版的书翻翻,第五版里多出来的知识点我在后期抓重点梳理推导时就撇开不管了,免得浪费时间,主要是博弈部分几个典型的博弈模型。
四、注意事项
专业课主要就是记忆和做题啦,往年真题很重要啊,抓下命题思路。然后答题时尽量写全面,但是3个小时也要注意时间,答题纸是全白,3张A3那样的纸(也许记忆有误),但是总共12页纸,我写了11页,笔一刻没停最后一大题还没写,反正手心全是汗啦。坐我前面的男生貌似提前半小时就搞定了。
五、关于复试
复试只准备了一周,三门课的书只有管理会计看完了,还是买错的很薄的一本,后来主要看了中财的理论和长期股权投资部分以及审计的重点章节(后来情况表明,看的除了长股投其他都没怎么用上,全靠储备和瞎诌)。
今年复试是3月18、19两天。18号上午报到交材料抽签,下午考英语 听力和专业课笔试。听力全是选择,专业课四道大题,同样是初试时用的那种大开张全白答题纸,考的是参考书目的内容,但是感觉上参杂了书外知识,对会计知识有一定要求,当时是和同学感叹这是不是会计专业的都不大好做啊。
思睿厦大考研网
19号按抽签顺序进行面试。英语面和专业面分开两个会议室,先面哪个视当时流动情况而定,英语面会计专业的除了自我介绍、简单会话外会问专业问题,非会计专业的有的人问了专业问题,有的人没有。比如我当时就随便聊了聊天。专业面是三个问题,中财、管理会计、审计各一个,选则一个回答就好。感觉问题是书上知识的升华,也要有一定课外积攒。能说的就是这么多吧,最后祝大家都能有个好成绩。
第三篇:2010厦大法学考研必看之往年考研成功经验总结
看到那么多人在为大家总结经验,也接受了那么多人的帮助,觉得自己也应该做点什么,想起给予我很大帮助的chaoran的那篇文章,于是决定把这件事做下去。
先做个自我介绍:2008年参加过一次考研,一开始复习得很投入,后来因为签了一所重点高中教英语,就没有再认真复习,基本是没有再复习,隐约记得当时成绩好像是英语74,政治76,专业一(民法和法理)90多,专业二(三国)则似乎只有70多。毕业后教书一年,没想到不安分的我一年以后就离开学校,在北京做了一年的海外助理(翻译+客服),最后决定考研,9月辞职,10月开始复习,初试以后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2月中旬开始投身复试,4月初复试。5号考完,6号下午在法学院门口就贴出了成绩,当时一同参加复试的同学打来电话,说考上了。
关于为什么考研:很多人觉得惊讶,我上班都两年多了,还会去考研。两年以后再来考全日制,是晚了一点。但是整个社会都在进步,要进步,还是考一下研比较好,晚一点,也还是好的。并不是说考研了就万事大吉,只是,工作了两年,突然发现,学习不是那十几年的事,而应该延续得更长,应该到多长?也许退休前,也许一辈子。也正是因为这种心态,复习的时候心情还算平和,想到“考上了怎样,没有考上又怎样”这个问题的时候,会比较容易开通,也不会怕吃苦——反正以后还有很长的路,都是要这样走的。
关于复习教材:政治和英语其实没有什么说话的权利。因为第一次的成绩在不怎么努力的情况下还可以,所以这一次大意了一些,两门都是74。英语的书,我比较相信真题,用的是星火。还买了一本模拟题,模拟题都没怎么做,真题也没有认真对待,做过就完事,很少回去读,总之,这次英语考试是吃老底,没有进步,很是遗憾。政治,08年考试的时候用了任汝芬的序列一,感觉很好,原来也听说过陈先奎的2000题不错,这一次我把两本书都买来了,不知道是因为复习的时候太自以为是还是怎么样,任汝芬和陈先奎的题我都做得很郁闷,不过总算做下来了,但是还是建议大家看看别的题,这两个人的书,太老了,没怎么跟上变化。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红宝书了。真题我用的是徐之明出的点睛版《政治理论真题心解》,有6年的真题,这本书分析得还是很到位的。和真题一起买回来的另外一本书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描述,很简单的封面,就像我们平时自己去复印用的封面一样那种浅蓝色,书名叫《政治大纲新增知识点与社会热点专项强化》,考研梦工厂(北京)组编,也没有写哪个出版社出版的,里面的东西虽然编得有点东拼西凑的感觉,但是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很好。尤其是热点分析那个部分。我没有看过其他的书,不知道其他的热点分析的书是不是也这样,反正这本书上面的题很好,能把书上的知识点都串起来,而且社会热点也捕捉得很好,题目也设计得巧妙。看完社会热点,我就看了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张剑锋、苟轶编的《形势与政策专题复习》,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它薄。不过好像也不错,反正考试时单选我是全做对了。最后的冲刺题,我头脑一热,买了两套,一套启航的《最后5套题》,一套文都的《考前必做三套题》。就是因为买的书太多了,加上后面专业课用的时间多一些,政治在最后的阶段只顾匆匆忙忙做题,没有好好咀嚼反馈,导致前面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被浪费,失策!
专业课,就是4本指定教材。因为自己的马虎,一开始民法买错了,用的是第一版,直到12月,才发现教材错了,马上把第三版买回来了,还好,突击了10天吧,把新教材看完。(不过考试没有怎么考到新内容。)我还用了复习全书。需要资料的可以加QQ: 272551576,这本书用来做巩固还是很好的(没有押题的目的)。毕竟,如果只看教材会枯燥一些,有题做就好一点。当然了,书好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把书用好。其实我后面买的几本政治书都还挺好的,但是我当时太焦躁,都是匆匆看的,没有用心吸取巩固,结果浪费
了。
关于复习阶段:由于我原来考过一次,政治理解起来快一些,英语也有些基础,专业课方面,法理和民法跟原来的差不多,刑法和宪法是没有用过的教材,总体花了3个月零几天的时间。
1、专业课方面
第一个阶段可以说是“触摸+理解”。这一个大阶段,又分了几步。第一步是抄目录,我很喜欢抄目录,目录抄一遍,这本书讲的是什么,结构怎么样,就大概清楚了。第二步就是一章一章地看了,看的时候,也可以总结小章节的框架,对于具体的知识,如果将有可比性的东西,拿到一起去对比一下,很能够加深理解和记忆。书本看完以后,结合复习全书中历年真题与一开始抄的目录,把考过的试题都誊写到目录上面去,一本书的重点也就差不多出来了。这个阶段我大概用了1个月的时间。但是我想,如果没有学过这些东西的人,可能要花的时间会长些,毕竟,理解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有的人是整个复习阶段只看一遍,但是我比较习惯看好几遍。因为跟前辈沟通了一下,发现人家看一遍也有看一遍的道理,那就是,这一遍,看过的东西就要记住,并经常温习。我把这个方法运用到了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背。这个过程会辛苦一点,但投入的感觉也不错。
1.先背真题。如果自己背效果不好,又没有别人帮忙,我觉得可以用默写的方法。背完真题,整本书的重点更加突出,框架也更加清晰。
2.然后开始背书。尤其是重点的东西,背一背总是好的。也可以针对不同内容,揣摩可能考的题型,然后采取不同的方法背。名词解释背细一点,可能考到简答的,稍微放松一点要求,而论述题,则可以采大点了。这个部分我都是与用默写的方法比较多,还有就是列表比较相近知识点。背完一章再结合复习全书复习一下,就比较巩固了。第二天再回去复习一遍,就比较不容易忘记了。反复复习是很重要的,虽然可能花掉一些时间,但是能够使背过的东西不容易忘记,效率也就高了。而且,背的过程也还是要结合大框架来的。当然了,并不是说“背”这个过程下来,就什么东西都记下来了,到最后,我发现自己还是很多东西忘记了,为此也曾焦急,但是背过跟没有背过,还是有差别的。这个阶段,我觉得要注重往细里记,往深里记。这个过程我持续了比较长的时间,大概是11月到12月20号左右吧。
第三个阶段,回到大框架里。系统地复习,包括历年真题,对后面的考试是很有帮助的。忘掉的东西,也才能捡回来。需要资料的可以加QQ: 272551576,这个时候不要太讲究重点,厦大的题,有时候重点很突出,有时候又出得很离奇,比如09年民法“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当时看书的时候觉得教材上写得就很好笑,所以多看了两眼,没有想到就出到试卷上来了。所以,最后这个阶段,还是要把网撒宽一点,做到查缺补漏,万无一失的感觉总是好的。系统地复习完一遍,还有时间,就再来一遍,甚至两遍。快速反复地记忆,效果很好的。
2、政治和英语。
政治我觉得马哲和政经最需要理解,理解好了,很容易,理解得不好,就很难。所以先花了很多的时间去理解这两个部分,当然要结合题目了,有时候一天只能看一两页,尤其是第一次考研的时候,我是在暑假期间专攻的政经和马哲,就这样,还拖到开学以后才把这两部分看完。毛概,这一次复习比上一次复习多了一些兴趣,学的时候当做历史去了解,自己去找其中的趣味,有时候还找别人问问相关的历史,不过最重要的是那些著作,会议,政策之类的,横向、竖向地多做对比,会好记很多。邓论没什么的,就是记忆。当代说实话,没有认真看,所以考试的时候吃亏了。分析真题的时候得出结论,可以在选做题里避开这一章,没有想到,失算了。政治我也还是喜欢做框架,列目录,细到章节,甚至一小段,有时候书本不会分点,自己从里面一点一点地分出来。当然了,记忆的规律都是一样的,当时理解很重要,事后及时、反复地复习,也很重要。一本书看完一遍就是做真题。真题我有好好做,可是真题以后就不重视模拟题了,而且因为民法书买错的缘故,后面没有什么时间和心思复习政治,也耽误了一些,所以后面虽然有花时间在政治复习上,但是由于我是单纯地追求速度,反倒没有了效率,那段时间基本没有起到复习的效果,很可惜。所以,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书本,不要看它的答案是什么,而是要看它考的那个知识点,书上写了什么。
英语,我上来就是做真题。我觉得完型虽然很难,但是占的比重不大,猜也能猜到几分,如果不是要求拿特别高的分,还是多花点时间在阅读理解上好。我考英语从来没有背过单词,可能也是因为有一点功底吧(但我的词汇量是真的很有限),但是我觉得如果词汇量不是特别特别小,只要抓真题就好了,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去背单词,时间可贵。做阅读理解最重要,如果每篇阅读理解都用心去理解,做过以后回去读,回去消化,天天早上花些时间去理解,去朗读做过的阅读理解,是要好很多的,这个过程千万不要着急,哪怕一天只能征服一篇阅读理解,也要沉得住气,因为如果你真正把握好了这个过程,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但体现在词汇量上,还体现在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解题技巧上。翻译也很重要,也是练,多练习,多总结翻译方法,如果真题不够,时间又充裕,做完真题,可以专门针对翻译再做一些题。作文,还是要平时舍得提笔的,光有提纲是不行的,不提笔写,是不知道作文其实也很难的。总之,英语就是一句话,要沉得住气,不急不躁地练习,一步一个脚印,相信自己。
关于每天的时间安排:我的手机里设了很多的闹表,基本就是6点起床,11点睡觉之间,早上个把小时,有时候用来锻炼身体,有时候读英语。上午4个时段,每学50分钟就休息10分钟,中午午休我定的时间不长,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一睡午觉就起不来,所以经常会放松这一段,而且也老是给自己找借口,“不休息好下午学习效率会不高”,所以原定下午4个时段的学习,经常被我睡掉一个小时(因为对英语比较放心一些,所以睡掉的都是英语的复习时间)。到现在也不知道这样好还是不好。晚上吃过饭都会去散步,然后开始学习,也是4个时段。一共算来,一天有12个时段,刚好2门公共课加4门专业课,一门学2个时段。
关于如何做笔记:这个应该看个人习惯吧。我的习惯是,在笔记本上记的东西,都是框架性的,有的框架是书上直接抄来,有的是自己总结出来。需要资料的可以加QQ: 272551576,一些有对比性的大知识点,有时候我是做在笔记本上,有时候是用一张纸列好表,然后粘在书上相关内容所在页。至于再细一点的分析、理解、对比,我就是直接标在课本上了。尤其是民法、政治两本书,划得很乱。还有一个也可以称为笔记的东西,就是自己抄的目录上标的历年真题,也是有用的。
关于心情的调节:受别人的点拨,加上自己的一些经历,认识到人活着就是要吃苦要奋斗的,要一直奋斗下去,所以心态还算平和,不会觉得苦,也不会怕压力,而是把考研的过程定位为人生许多步的平常一小步,不特别苦,也不特别幸福;不特别难,也不特别容易;很重要,但也不能定生死。当然也难免状态不好,甚至急躁得掉泪,不过现在回想起来,状态不好出去走一走,也就好了。但也不能老是等待好的状态来了才学习,有时候不想学,坐下来,给自己提问,考一考自己,背一背东西,就进入状态了。有时候是没有办法严格按照时间表来的,偶尔浪费一下时间,做个面膜,打打球,或者做做其他的运动,也不要太多介怀,之后会有好状态的。总之,状态好的时候,好好利用,把劲都使出来;状态不好的时候,也不要着急,慢慢做事,有所收获就好。
第四篇:2013厦大环科高分考研经验总结
思睿厦大考研网
2013厦大环科高分考研经验总结
近年来,随着各种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环保问题成为21世纪全球的焦点。世界各国均把环保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也不例外。国家已经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环保产业也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的引导下,环保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的力度不断加大。因此,环境科学专业作为将来的热门与重点学科,吸引了众多的考研学生的目光。
既然决定考研,就要做好准备工作,摸清专业底细。厦大的环科比环工实力强,但是环工是工科,可能就业会好点,而且厦大环工有个白敏冬教授,非常强,你可以查一下她的资料。招收环科的老板有好多是大牛,很强。环科分三个大方向:生物方向、化学方向、遥感方向。12年生物复试线大约320左右,化学方向大约340左右,遥感和环工不太清楚。厦大环科实力挺强的而且不算难考。不要只看分数,没多大参考价值,因为每年考题难度不一。大家可以参照一下每年厦大环科环工专业的报录比,个人认为比较有参考价值。
必备资料:1.参考书目、本科教材,关于参考书个人认为,不同学校的本科教材会有所差别,、为了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最好能找到厦大本科的教学课件来看看。2.历年真题、本科生笔记资料、课堂讲义、期末试卷等,这个意义同上。3.学长学姐的考研复习笔记整理、考研经验指导等,最好是有重点整理之类的,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这么多资料确实不是很好找到,建议大家可以买《厦门大学普通生态学考研复习精编》《厦门大学833分析化学考研复习精编》这两本书,里面几乎囊括了以上所需的各类资料,更有历年真题及详细的答案解析。另外提醒一下各位师弟师妹,买点资料也是必要的,但是要注意辨别真伪,别耽误了复习。
在复习中,大家还应避免“开夜车”、“搞疲劳战术”。考研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不能太心急,想“一口吃成个胖子”,那是不可能的。必须静下心来,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复习。在这一过程中,千万不能开夜车,搞疲劳战术。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超限度的脑力劳动,会造成身体的“透支”,甚至会把身体拖垮,这对于以后的复习冲刺是大大不利的。大家要注意“养精蓄锐”,待期而发。不多说了,唠叨了那么多,预祝各位师弟师妹考取好成绩!
第五篇:高分考生厦大经济学院考研复习经验总结及复习方法指导
为了不至于误导大家,我只说我有把握的东西。我觉得很多人学习方法不好。而我周围很多聪明的人,大家也都自称是考试机器人,我想把他们的学习方法告诉你们。(基本高考分数都在600-650)
A 复习不好不要紧张,复习好了不要自满。在剩下的时间里任何情绪都是不好的。你只要想着,把时间都花上去,把时间耗完,考多少都是你的。想太多没用,过分紧张和过分的自满都帮不了你。有些人在适当紧张的情况下学得好,有些人在适当的自我感觉良好的自信下学习得好,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吧。
B 课本那么厚是不需要完整每字每字的抠一遍的。我从没有完整的看过一遍,但我至少不完整的看了十几遍。重复是学习之母,要善于抓住记忆的规律,就是越短的时间内重复的遍数越多越好。开始上考研班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看了一遍两遍了,可是,到了后来,我觉得我掌握的东西却比那些人多。差别的原因,我想是,他们是花一个月,每天一章的看,也不重复的回头看,两个月搞完两本书,结果最后往往会觉得复习的东西没掌握多少,会乱。我看的时候,往往是,今天看消费者理论,好几章一起看,搞清楚里的重点,联系。第二天看厂商理论,顺带把昨天看的重点再看一遍。第三天看市场结构,用一整块的时间,要顺带把厂商理论和消费者理论一起看。。。宏观看的时候,是1-8章为一部分,短期是一部分,后面的几章节是一部分,(去年微观和宏观最后几章节都没出题目的)
C 要善于抓住重点。有的人一定要看懂每个字的意思。天啊,我和研友们讨论的时候,他们和我讨论起那个拐角解的课本案例。有些东西是永远不必看的。我有个经验,我把微观和宏观的课本前面的详细目录都撕下来,上面的标题就是课本每段每段的标题。(我觉得案例是用来帮你理解的,不是用来考的。厦大是经济名校,不会出很偏很怪的东西的。帮助不了的话,很可能是它太难了,没关系,你可以在其他书上找到帮你理解的案例)。我统计过厦门大学去年卷子,微观中市场结构考了54分左右,宏观中考得最多的是索洛模型,AD-AS,IS-LM,几种宏观政策讨论等等。这些好象也是很多经济名校的重点,抓住课本中的这几个章节,应该是个不会错的方向。
D 要懂得总结。课本翻了三四遍,能够和同学吹牛说点经济学的时候我就开始总结题目,就是把自己当做出题人来出卷子,(前提是看过很多经济学卷子是怎么出题的,我看过金圣才的,看过一本红色,看过高鸿业的题目,只看其中和课本有关的内容),我总结的时候,依然以课本为纲,重点是课后的复习题。然后是整理计算题,期间我还整理了一份图象,所有的图象我都分类归纳了。有的人看了我的笔记问我G-G图象是什么意思,这就是我分类整理的时候把所有横轴是good(商品),纵轴也是good(商品)的所有图象进行的总结和比较。比如,无差异曲线就是G-G曲线。我还总结了P-G曲线(价格-商品曲线),K-L曲线(资本-劳动曲线)等等。。。总结在一张在复印店买的大白纸上,翻几遍就可以记住了。我记图象的时候还顺带把课本里关于图象的说明都记住了。我想,每遇到可以画图象的,我就会画上去,顺便把说明也写上去,说不定就是得分点哦:),证明题,我也有总结,岛主给了一份上财的,我还总结了其他的一些和课本相关的。都是课本里面可以看到的可能出证明题的。计算题,去年把可能考的两种简单的都考了,不知道今年会考什么,反正全面的,准备得难点是没错的。几个我认为可以影响最终得分的注意点
A 去年参与改卷子的那个辅导班老师说,绝对不会考课本外的。所以不管是参考任何教材还是看什么时事热点都要考虑怎么和课本联系吧。比如,人民币汇率是热点,就可以和课本里关于货币,国际间贸易等等联系起来,(课后好象有这类的题目,你只要把美圆换成人民币去考虑,美国换成中国去考虑吧:))我借过经济蓝皮书绿皮书黄皮书,觉得不错,你们可以去看看吧。网上财经新闻头条?我不知道怎么看,很多人推荐看,我真不知道看什么比较好。要对当前的经济热点问题还有国家宏观货币财政政策有点了解,能说上来,我觉得是必要的。“厦门大学财政系最强,他们肯定会更关注这些的。”(一厦门大学老师的话)
B 开始的时候我很担心最后50分的论述(万一有一个不会,不就挂了,相当于英语阅读错一半还以上呢,英语阅读我们花多少时间?),后来,我也不担心了,肯定不会超过课本。就算超过了,大家都差不多,牛人是很少的。
C 主观题目要多写,把你知道都写上。老师说,去年改卷的时候,所有论述题答题少于一页的,都成功的进入了更低的一档的分数(改卷都是第一眼划档,然后再微调)。
D 能画图象的就画上去,我们学校宏观经济学老师说,改卷的图象是3分。去年的卷子,总的来说,可以画7,8个图。E 背。这是我的办法。有些人不同意。但,这是中国的考试,我没办法,我没学过经济,我没牛到一开口就能把一些可能出论述题的东西的说完整。(比如,他要是问我,请论述和比较你所知道的厂商定价策略),我要是不背课本的话的话,一道题扣两分,八道简答题就扣16分,再加上论述题。。。挂了!政治可以背,单词可以背,这些要花我们时间,但是他们比150分的经济学值钱吗????我在把课本中的每段每段的总结成可以背诵的话后,(就是我送给大家的笔记),我就开始背了,背完之后好塌实好塌实啊:)
当然,我绝对不是不理解的背。没人那么傻,我觉得西方经济的东西因为有理有序,比政治好背多了,我觉得政治经济学说得象天书一样,背得痛苦。
厦门大学的西方经济学课程,大家都在探索,大家都不十分清楚该怎么准备怎么考。交流是十分有必要的。大家可以多多询问去年考上的同学。能考上的都是很强的人。大家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进步。我经常和研友讨论,在西安还和两个女生每段时间聚聚。
至于,英语数学政治,大家自己看别人的经验吧。考高分的人多了。不要问我,我不考。
关于考研,大家要知道,只是一场考试,太多人把它太当回事。没有办法。不用过于紧张。考好的人很多都只是会考试而已,就象我们经常说,自己就是考试的机器,中国考试的机器。不要怪我,也不要怪大家,不要反感,这是应该的,我们在这个社会里,就要顺应社会的规则。用愉快而不太慌的情绪,去把握它。当你想不清楚,很烦乱的时候,想点大的东西,想想你未来,以后,考研不过是人生里一个小路,走好走不好都不会根本的影响你的未来。
在我在的学校里,很多人只用2个月时间就考个400++的分数,现在他们很多人都比你们花的时间少,大部分人复习刚刚进入状态。(我们班同学就是这样)但是,他们都不慌,有条不紊的来,睿智的对待这个考试,去准备去复习,仅此而已,别无多想。你们中,大部分人都花更多的时间,即使现在有什么缺陷,或者数学难以突破,或者英语怕过不了线,都不慌,抓住重点,不要什么都抓,不要什么辅导班都想听一下,不要谁的什么话都会影响你的安排。时间还很多的。怕什么。大学里,许多人是连续奋战几十个小时就能把高数,汇编,数理方程搞定的,考90+的分数的。(我也一样经常这样)秘诀就是-----重复,抓重点,会总结。
我不是牛人,和大家一样。许多考厦大的研友的鼓励和相互支持让我很感动。当然,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注定要失败,这一点都不要紧。机会很多,金子总会发光。
还有人问我,他总会控制不住的不想学习,想上网,想放松。
很显然,这是不好的。
我有充分时间学习的时候(只要不是那种,两天后要考VC++,今天还没看的情况下),每天学习10个小时左右,再紧张都要运动运动,然后洗个澡,清楚的脑袋去复习。中间不给自己放松的机会,开始时,我经常告诉自己,不要离开座位,不要离开座位。不离开座位还能干什么,只能看书了。后来慢慢形成习惯了。你们可以试试。我比你们更喜欢上网,更喜欢玩魔兽。(要不然GPA就够高,可以去美国了)
有效率的时候就塌实的多学一会,没效率的时候只做两件事情,睡觉或者运动。
生活要简单,都这个时候了!大家要有决心,很多东西是要做的,但不是现在做的,比如:
不要拿着个手机发短信发不停。有事情直接打电话吧。时间是最大的机会成本啊。
不要看Friends看入迷了,以为这样可以提高英语口语,(听力也取消了。)
不要和同学聊太多心情,这样很可能会影响你的心情。
不要找以找资料为理由上网,我每次都给自己规定1小时一个礼拜,累计一小时就不上。QQ?不要不要。
不要说状态不好要放松两天,我觉得超过24小时的停顿都会让你浪费更多的时间去弥补回来的。
当中有一些人是因为总总原因在比较不好的学校里面的,总是觉得高手很多,但不是自己。
对的,很多人被那么高的分数吓到了。这是决定失败的最终原因。在我复习还没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他的目标是380分!我却说我的目标是430分。这么说至少有几个好处:
A 让你在复习的时候不断对自己精益求精(数学想考120的人会说,算了,多元复合求导那么烦琐,这几分要是考的话我就不要了。而想考140分的人会想,不行,我得看看;英语想考65的人会说,恩差不多了,大纲这点单词够用了;想考85的人会说,我至少得准备10000个单词)
B 让你始终保持一种比较有效的激励机制,哪怕是一点点的自我感觉良好,都会对你自信心起到帮助的。
很多时候,想考380是考不了380的,想考430的也考不了430,但考400以上是可以的,够了。
每年英语59的人,开始的目标很多都是60,65!
这些年,我牛人看多了,大家都是勤奋的结果。真正聪明的,智商特别高的很少很少。强如MIT,大家是不睡觉的读书的。每个人都不要在困难的时候示弱,说自己不行,也就这样了。这样不好。单杠最后快不行的那几下对自己肌肉的锻炼是最有好处的,所以学习上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对自己进步作用最大的。每个人都走上这条挑战考研的路,坚持下去,目标再高一点,理想再大一点,困难多挑战一些,信心更足一点。(我考四级的时候,模拟的时候每次都有超过5个阅读错误,六级的时候每次都错10个左右,一点都不慌,最后都只错一点点,4级94分,6级89分)
最重要的是学习方法:我说过了,重复,总结,抓重点。
*需要补充图像
微观经济学研究内容
(1)个别经济单位(消费者工人投资者厂商土地所有者等)的行为,以及阐述这些经济单位为什么和怎么样作出经济决策的。
(2)个别经济单元怎么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更大的经济单元——市场和行业。
(3)通过分析个别厂商和消费者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揭示市场和行业怎样运作和演变,它们为什么彼此相异,以及它们怎么受政府政策和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
消费者理论:从需求方面研究市场
厂商理论:从供给方面研究市场
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
宏观经济学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如国民总产出的水平和增长率,利率,失业以及通货膨胀。
经济状况影响到每个人,所以宏观经济学问题在政治争论中起着中心作用。
宏观经济问题也是世界政治的中心。
宏观经济学家对未来的预测往往不准确,然而宏观经济学家熟悉经济运行,可以解释经济现象,有助于经济政策的制定。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宏观是微观的延伸。
考察对象
对资源的研究
微
单个的经济单位行为和内在经济关系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是如何决定的研究如何解决资源的配置问题,假定总量的利用程度不变
宏
整个国民经济的行为,经济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解决的是资源的总量的利用程度问题,假定配置状况不变
微观经济理论运用和其局限性
经济学的解释和假设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其理论的发生和发展是依照一套基本的规律和假设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问题涉及解释和预测,规范问题研究应该如何。
实证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
实证问题排除主观价值判断,只作客观分析。
规范分析的内容一般是无法用事实来证实。包括价值分析。
市场和行业
市场是通过相互作用决定一种或者一系列产品价格的买卖双方的集合。
市场是确定价格的地点。
一个市场包括不止一个行业。
行业是出售相同的或紧密相关的产品的厂商的集合。
一个行业是市场的供方。
市场界定——市场的范围
市场界定就是判断一个市场应该包括哪些买者和卖者。
市场的范围是指市场的边界,包括地理范围边界和产品范围边界。
套利:人们在一个地方低价买进,在另外一个地方高价卖出。
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
名义价格:“现值美元” 指一种商品的绝对价格。
实际价格:“不变美元” 指按照价格综合计算的价格。
一种常用的综合计算为消费物价指数CPI
A年的实际价格=B年的CPI/A年的CPIxA年的名义价格
B年的价格变动百分比=(B年的价格-A年的价格)/ A年的价格
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通过CPI调整。
实际GDP和名义GDP通过GDP平减指数来调整。
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通过通货膨胀率来调整。
供需原理
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在一个自由市场里能使价格得以变化一直到市场出情为止的趋势。
市场出清=市场均衡: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供给量等于需求量,不存在供给短缺(需求过剩)和供给过剩(需求不足)。
供需并不总是均衡的,但趋势是使市场均衡。
价高->增加资本投入,购买设备,雇用工人,扩大生产规模,新厂商涌入,产量增加,供给增加―>需求减小,供需均衡―>继续生产―>生产过剩,价格继续上升,需求继续下降―>供大于求―>过剩产品积压―>降价―>减少资本投入,不再购买设备,解雇工人,减小生产规模,有厂商退出,产量降低,供给减少―>需求上升,供需均衡―>继续减产,价格继续降低,需求继续上升->供不应求—>产品短缺—>升价—>....影响供需的因素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价格是内生变量,引起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可支配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和替代品都要分析),偏好,该商品的价格预期是外生变量,引起需求曲线的变动。互补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降低,替代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上升。
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价格,成本,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和替代品都要分析),生产技术水平,该商品的价格预期。供需变动
价格的变动=)供给曲线上的移动=)供给量的变动
其他决定供给变量的变动=)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变动
并非所有商品都满足需求法则,有两种商品是违背的:
1)吉芬商品:详见下面
2)炫耀性商品:这些商品具有价格越高,需求反而越大。用来显示一定的社会地位。
个别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
通过横向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个别需求曲线都是向下倾斜的,所以市场需求曲线也是向下倾斜的。
市场需求曲线不必是直线。
市场需求曲线是个别需求曲线的总和。
个别需求曲线是不连续的时候,如果数量足够大以达到完全竞争市场的时候,市场需求曲线可能是连续的。竞争供需和垄断供需
运用供需曲线的时候假定是一个竞争的价格。
垄断情况下,价格和供给量不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了。
原因在于:一个垄断者的行为取决于需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如果需求曲线以特殊的方式变动,垄断者为了自身利益可能维持固定的数量而改变价格或者为将价格固定而改变数量。
需求弹性分为三种: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下面分别讲述:
长期和短期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Ep=(ΔQ/Q)/(ΔP/P)是一个负数。
有较接近替代品存在往往Ep较大。反之,Ep较小。
Ep须在需求曲线某以特定的点上来度量,随着点在需求曲线上的移动,Ep往往会变化(P/Q的值一直在变),不是曲线越平坦的时候弹性越大,关键要靠计算公式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