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木洞山歌(推荐)
木洞山歌
巴渝山歌
木洞位于重庆东面,长江南岸,是重庆市巴南区的一个镇。凡在春播的插秧时节和金秋水稻的收割季节,人们在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广阔的田野上,即可听见那此起彼伏的一首首高亢、粗犷、清脆、婉转、悠扬的巴渝山歌。这一曲曲山歌,好似一泓清又纯的泉水,浸透着人们的心田,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千古传承
木洞山歌系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民众传唱的山歌歌种,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中经战国时代的“下里巴人”、汉代的“巴子讴歌”、唐代的“竹枝”,直至明清演化形成木洞山歌。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的战国时期,楚宗王作的《对楚王问》中,就载有以木洞山歌为主体的“巴人歌谣”。木洞镇,处于长江黄金水道岸边,历史上是水陆商贸集散地,人杰地灵,孙中山辛亥革命大元帅府秘书长杨沧白先生、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都出生于此。木洞山歌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巴渝文化的熏陶下,经过当地群众千百年来在劳动和生活中的不断创造、积累和提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巴渝山歌文化,同时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民间山歌手。
在解放前旧社会,木洞山歌只能在田里山间、坡上地头,农民于劳动中或工余后唱唱而已,以解除劳动的疲乏和抒发劳动者的心情,作为一种自娱自乐、自寻乐趣的一种形式,断然不能登大雅之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对木洞山歌的发掘、继承和发展,把它作为巴渝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山歌手也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厚爱。
丰富多彩
木洞山歌源远流长,随着劳动人民在生产、农事活动中,以歌声伴随着农事劳动和生活,有被称为庄稼歌或庄稼人的歌的禾籁(包括高腔禾籁,平腔禾籁,矮腔禾籁,花禾籁等);有把生活中的正常现象颠倒演唱,逗乐取笑的神歌;有用对歌形式演唱的盘歌;有在劳动过程中统一节奏,协调动作,鼓舞情绪的劳动号子(包括船工号子、工程号子、搬运号子、作坊号子、农事号子等);有在民间礼俗和祀典仪式中演唱的民俗歌(包括节气歌、婚嫁歌、丧事歌、修房歌、寿礼歌、香火歌、酒歌等);还有各种小调以及伴随玩龙灯、舞狮子、打莲箫、划彩船、赛龙舟等边舞边唱的舞歌等。
这些种类的山歌中,还包括若干小类。如船歌号子(主要是川江号子)就分为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上水号子包括撑篙号子、板桡号子、起帆号子,拉纤号子又分为出纤号子、平路号子、上滩号子、近滩号子、鸡啄米号子和收纤号子等;下水号子包括起船号子、板桡号子;二流橹号子,平水号子、快二流橹号子、幺二三交接号子、见滩号子、冲滩号子、下滩号子、抓抓号子等。又如婚嫁歌就包括定亲时唱的拒媒歌、陪奁歌、开脸歌、上梳歌、坐堂歌等。迎亲时唱的梳妆歌、上轿歌、起轿歌、报路歌、车马歌、讨封歌等;成亲时唱的喊礼歌、揭盖头歌、交杯酒歌、贺喜歌、谢客歌、说席歌、祝酒歌等;入洞房前唱的铺床歌、安家俱歌和入洞房后唱的闹房歌、莲箫歌、送客歌、道别歌等。
过去,木洞人民除在生产、生活和民俗活动中演唱山歌外,还举办一些传统聚会,如薅秧歌会、婚嫁歌会、丧葬歌会、闹春歌会、打谷歌会、榨菜歌会、螃蟹歌会、摸鱼歌会、牧牛歌会、童子歌会等。
蓬勃发展
经过巴南区文化部门搜集整理的木洞山歌的曲歌和歌谣己有上千首,其中较为流行的有:薅秧季节唱的“打薅歌”;秋收季节唱的“打谷赛歌”;打渔人家唱的“摸鱼歌会”、“螃蟹歌会”;放牛牧童唱的“坡上赛歌”;婚礼上唱的“闹房歌会” 等等。这些山歌具有明显的巴渝特色和浓郁淳朴的乡土气息,反映了广大农村群众在劳动、生活、爱情中的勤劳、智慧、喜悦、风趣和幽默。在唱法上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独自一人引吭高歌的;有一人领唱多人合唱的;有大伙儿一起齐唱的;还有歌手用食指夹在舌头上发出呜呜的哨声,与另一位歌手的山歌声相合,十分悦耳。这些山歌,犹如一曲曲田园交响乐,音乐性很强,有的每七字句唱到第二节时,一般在第四字处便将声音骤然提高达数分钟之久,随后歌声一浪高过一浪,最后才拖起尾音,余音袅袅。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木洞山歌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它从歌词和形式上,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从各方面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歌词上既保留了原有表达农民劳动、生活、爱情的词句,又增加了农村移风易俗、学习知识、运用科学、勤劳致富、邻里和睦等新内容。在山歌形式上,也由以前的一般对歌,盘歌,发展到现在的联唱、重唱和山歌剧等,赛歌也由过去的个人赛、擂台赛发展到对抗赛、集体赛等多种形式。
木洞人对表达自己生活又易学易记的木洞山歌,情有独钟,世代相传,山歌也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现在这个靠近长江边的丘陵镇中,开口就能唱山歌的农民不计其数,一个人能唱出十多首的也比比皆是,其中能唱出上百首山歌的农民歌手就有十多人。重庆市己将木洞镇命名为“山歌之乡”。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出现和民风民俗的演进,木洞人民演唱山歌的活动和形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革。如船工号子、作坊号子、薅秧歌等已经或正式在逐步消失,而一些新型的节日赛歌会(如春节赛歌会、国庆赛歌会等)以及山歌擂台赛,中小学山歌赛等则日益盛行,木洞山歌演唱也逐步从田间院坝走上社会主义文艺舞台。
珍视瑰宝
木洞山歌还有劳动号子、风俗歌、表演歌等多种样式。有数以千计的曲目,民间歌手颇多。1991年重庆市命名的第一批40名民间歌手,木洞就占37名,其中能唱500首以上的4名一级歌手全在木洞。木洞还编写了三十余万字的《木洞山歌》专著,2005年12月公开出版。1990年,木洞地区被重庆市命名为“山歌之乡”,1999年,木洞山歌又被命名为“巴渝优秀民间艺术”。
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大部分山歌失去了滋养、繁荣的基础,老一代歌手的衰老和谢世,传承出现断裂,木洞山歌面临濒危境地。抢救、保护木洞山歌,不仅可以丰富巴渝民歌艺术,而且也将促进中国民歌艺术的丰富和发展。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木洞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篇:木洞小学图书室资料
木洞小学图书室资料
我校图书室有学生阅览室1间,面积平方米,教师阅览室1间,面积平方米,藏书室4间,面积平方米。
学校共计图书23056本(均衡统计),管理平台20644本,录入惠尔区域化图书馆管理系统13986本,总价值16万1千元,学校报刊书籍共计种,每周星期一至周四下午2点到4点对学生进行开放借书,我们采取的是学生借阅和班级借阅结合的方式,学生阅览室每周一到周四下午3点25到4点25对学生进行开放。
我校本学年借书情况:至图书录入管理系统后,共计借出图书1328本,生均借书量达到了1.21.
第三篇:山歌进校园
“山歌进校园,齐声颂党恩”活动讲话稿
各位领导、朋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在这阳光明媚的早上,迎着朝阳,我们老中青三代人齐聚一堂,参加由县教育局和百朋镇关工委共同组织的“山歌进校园,齐声颂党恩”主题活动。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百朋镇党委、人大、政府,对参加本次活动的老师们、同学们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热烈地欢迎;对辛勤组织本次活动的关工委的老同志表示衷心地感谢;对光临现场指导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问候!
迄今为止,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90年来,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广大的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突破重重难关,终于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骄人成绩。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一步步提高,这都是我们伟大党的功劳。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缅怀党的历史,使我们更加坚信: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胜利,谱写国富民强的辉煌篇章。
90年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党;是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深受全国各族人民拥护和爱戴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回首建党90年来的伟大成就,我们无比骄傲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满怀激情和信心。一直以来,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扣发展第一要务,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团结一致,真抓实干,在我们镇的发展历程中,在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不断取得了新突破,实现了新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我镇党组织按照“发展高效现代生态型经济,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百朋”的工作思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抢抓机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农业综合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成功注册了“百朋玉藕”商标,打响了生态鳖、白玉慈茹、龙泉香芋等优势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加快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充分利用我镇特色农业资源,全力打造了下伦“万亩藕海生态观光农业旅游示范区”建设。下伦屯先后获得首届“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广西十大魅力乡村”等荣誉称号。在加快下伦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建设的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对酒壶山、覃连芳故居、里团水库等旅游景点进行开发,打开了我镇旅游业从无到有,有效促进了我镇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
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改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项业面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牢固树立“执政为民、廉洁从政”意识,深入学习、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为我镇特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纵观我们镇的改革建设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得益于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全镇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得益于每位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和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在此,我代表百朋镇党委,向战斗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全体共产党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全面实现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加快发展壮大经济建设,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进程的艰巨任务,核心和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富民强镇奔小康目标的根本保证。特别是中央两个《条例》的颁步实施,标致着党的建设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我们必须继续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同志们,历史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我们担负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实现富民强镇奔小康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吧!
最后,祝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及关心和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习进步,万事如意!祝本次“山歌进校园,齐声颂党恩”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第四篇:《放牛山歌》
《放牛山歌》初稿
新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五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音乐与地区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材分析:
歌曲《放牛山歌》是一首以农村为题材内容的四川民歌。2/4拍,无声徽调式。音乐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歌曲为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全曲用“mi
re do ”三个音为轴心,贯穿全曲,使其具有山歌高亢的特点。第一、二乐句的第2小节与第4小节分别采用了上移一度和同度进行的手法。衬词“呦喂”,及“啥”字地方方言的运用,使歌曲增强了浓郁的地方民歌风格,从而形成了一领众和的对唱效果。第三乐句“X X.”切分节奏出现,使牧童在欢乐放牧时的心情的得到了欢畅的抒发。第五乐句宽松舒展的旋律唱出了“哥儿啰喂”,犹如牧童在山坡上向远处呼唤的生动情景,热情而又奔放,歌声悠扬。最有一个乐句采用了与第四乐句同头换尾的手法,再现了牧童们放牧时欢乐的情景和劳动时的喜悦之情。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思路:
《放牛山歌》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第5册第六课内容。这首歌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歌曲以欢快的情绪展现了孩子们在劳工过程中喜悦之情。歌曲中众多衬词,能够有效地调动孩子们学唱这首歌的积极性。本课通过了解四川地区特点来激发学生的情绪,用高亢嘹亮的声音调动学生们情绪。并利用多遍聆听以及节奏训练让学生易懂易唱,并创设放牛的唯美情景在表演时进行大胆演绎。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用高亢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旋律唯美多变的特点,感受音乐情绪以及山歌的风格。
一、师生问好。(利用两种方式)
1、一次,通过一首歌曲做问好。
2、再次,通过四川方言来和学生做问好交流,感受地方特色。
二、情景导入。(了解四川风土人情)
1、观看视频,初步了解四川景色。
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这是我国什么地方的方言?
你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吧!
2、观后简短介绍四川。
师:四川美不美啊?美。。四川是我国西部的中心,有历史、有文化,还有勤劳智慧的人民,不仅山川秀美,而且风景?如画!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如果居住在这里,那将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了解四川小朋友们的幸福生活啊?想~~~~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听一听吧!
三、学习歌曲(通过三听三唱方式细致讲解)
1、初步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内容。(出示歌谱以及歌词)师:歌曲听完,谁能说一说四川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啊? 生:说说感受。(师带生读一读歌词,并找出当地方言)
2、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速度,情绪,并轻声哼唱方言。
师:请同学们再认真听听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我们试着小声哼唱一遍。
(出示歌谱以及歌词,师用手指着歌谱中重要词句)师:歌曲的速度是?????情绪是????????
3、穿插山歌讲解(利用PPT图片欣赏和当地山歌的聆听,感受方言特色。播放影音文件)
师:在四川有很多很多民风民俗,其中包括:赛龙舟、聚会赏花、火把节、春耕防水庆典,最具特色的就是赛歌会了。赛歌选手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都会唱上几首自编的山歌,在四川当地“唱山歌”也被称为“吼山歌”。
师:咱们来一起听一听吧。听听山歌声音是什么样的?高的低的,长的短的?
生:声音偏高,音是长的。
师:你们能找出《放牛山歌》中,哪句声音相对最高,哪句最长吗? 生:哥儿啰喂~~~~哥儿啰喂~~~~
3、三次聆听,跟唱重点乐句。师:我们知道“喂”字是二分音符唱两拍,歌曲中哪里还出现了二分音符?用你雪亮的大眼睛快速找一找。(教师带领学生一一找到)就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并且唱出这些长音。
4、初次学唱歌曲。完整的跟着录音演唱。
师:请同学们跟着录音,老师带领大家完整的演唱歌曲。让我们一起试着唱一唱。
5、二次学唱歌曲。(读节奏、读歌词,跟钢琴慢慢唱)
师:同学们刚才演唱的不错,但怎么才能唱得更好听,更准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歌谱吧。
师:歌曲中出现了很多的前八?后十六音符,还有附点八分音符,这些音符的时值是长还是短?。短。谁能试着打一打歌曲第一小节节奏?让我们一起来试着打一打歌曲的节奏。(教师带领)
师:让我们来增进一点难度吧。有节奏的读歌词。1,2。。。
(教师带领并且划拍子读,顺便讲解反复记号)
师:同学们读的很准确。那就让我们跟着老师的钢琴慢慢唱一遍歌曲吧。
6、第三次学唱。(稍微加快速度用钢琴带领,注意呼吸换气地方和正确的发音咬字,纠正不准确的地方)
四、歌曲处理及表演(形式多样)
四、歌曲处理及表演(形式多样)
四、歌曲处理及表演(形式多样)
1、在教师指挥带动下,利用歌曲原伴奏演唱歌曲。
2、在教师指导了,利用放牛鞭的动作,演绎歌曲。
3、在教师引导下,分角色分组模仿“吼山歌”的模式,对唱歌曲。
五、拓展加课堂小节
师:同学们的表演和歌声都非常有表现力。那么你们都知道2008年四川发生了一件什么大事吗?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56个民族团结一心。08年最具震撼力的一件大事---汶川地震,就发生在我们美丽的四川。全国人民都伸出援助之手来建设新家乡。做为祖国的儿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更为祖国栋梁之材,建设伟大的祖国。
第五篇:《放马山歌》
《放马山歌》
一.情感目标:
能较完整地用地方语言演唱《放马山歌》,表达四川牧童欢乐、愉悦劳动的心情。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山歌
2)通过聆听和演唱,能够感受四川民歌浓郁的高亢、嘹亮的风格特点。3)初步掌握八分音符的时值。
三.具体要求
过程与方法:运用体验、探究《放马山歌》,感受四川的山歌魅力(衬词)教学重点:用高亢、嘹亮的歌声演唱歌曲《放马山歌》 教学难点:第三乐句中“XXX”节奏型的掌握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节奏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2)谈话导入
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学习四川的山歌.你们听,在那山上已经传来了四川孩子在对歌的声音了
1、师唱对歌
1 | 2 —|12 |6—|| 弟儿罗喂
弟儿
罗喂 哥儿罗喂
哥儿
罗喂
2、学生分角色扮演唱
在山顶你们觉得要用怎么样的声音来唱? 生:
师小结:山歌的特点就是要歌声高亢、嘹亮.你们知道什么是山歌吗? 生: 师小结:在山野间演唱的歌叫山歌。
3、生学唱32 1 | 2 —| 12 |6—||这句乐谱(3)新歌教学
你们这么棒四川娃子要唱一首山歌送给你们叫《放马山歌》(揭题并出示歌谱)让你们来了解一下他平时的生活,想知道他平时都干什么吗?
(一)聆听
1、初次聆听《放马山歌》 生:
师小结:放马、唱歌、捡柴,放马和捡柴是在玩耍还是在劳动
2、再次聆听《放马山歌》
师:他们劳动时候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从歌曲的哪些地方感受出来的? 生:
3、师范
听好后说说你最喜欢哪句?!我也把我最喜欢的告诉你们?!
生:(试图让学生讲出一些方言的地方,借此来纠正一些难点的地方。如:
师试着让学生唱唱里面有兴趣的几句
唱着唱着我感觉这首歌的歌词挺特别的,我们同学有发现吗 ?
(二)朗读歌词
1、生随音乐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呆会儿请老师帮忙
1)朗读
哪里需要老师帮忙吗/?
2)纠正不认识的歌词如:(兜(dōu)、耙......)3)认识八分音符 X 和
X 哪个长哪个短?
2、完整的朗读
(三)用“LA”唱旋律
(四)唱全曲 第一段学习
1、默唱
2、生轻声唱
3、师生接龙唱 学唱第二段
1)生自学,有问题请举手
2)师生分组唱第一行:第一组;第二行:第二组;第三行:老师; 第四行:第三组;第五行:第四组;最后一句一起来 2)反过来 3)完整唱第二段
5、完整唱
四.拓展
四川有这么好听的山歌,那我们温州有没有自己的山歌呢?当然有了,我们温州也是有着深厚文化的地方,所以我们也有很好听的民歌,来听听看,他们不同点呢? 播放温州民歌《对鸟》
五.小结
其实在我们中国大家庭中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都很有特色,以后有机会老师再跟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祖国各地的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