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大法学院师生代表团赴挪威卑尔根大学参加学术研讨会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人大法学院师生代表团赴挪威卑尔根大
学参加学术研讨会
据说这是“一座通往北方的城市”,接近十四个小时的飞行后,透过云薄风清的曲折海岸线,由我院何教授、朱教授、程副教授、陆副教授、陈老师和博士研究生组成的代表团随着缓缓降落的飞机,抵达了夜色中的卑尔根——这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融化在大西洋怀抱里的港湾明珠。从太平洋西岸到大西洋东岸,自西伯利亚入夜起就一路相随的一轮满月,靠在柔软的月晕上,懒洋洋笑眯眯的与我们寒暄,在机场等候多时的Strandbakken院长,带着扑面而来的湿润空气,开启了我们挪威之行的大门。
跨越欧亚的互信合作
在卑尔根的时间,很难有“日子”的概念,天亮已近正午,天黑也不过刚吃完午餐。因此,这让我们与卑尔根大学法学院的合作商谈在时差产生的化学作用下有了些许“日夜兼程”、“披星戴月”的紧迫感。好在热情的北欧人民和当地闲适的生活节奏,为我们的访问注入了不少墨西哥暖湿气流的柔软质地。
18日中午,卑尔根大学校长Runeolsen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在这个历史感四溢的校长办公楼里,似乎每一个摆件都是一件历史文物,每一个门把手甚至都仿佛慈祥的微眯着双眼隐藏着这座典型北欧风格的建筑里曾发生的百年故事。在这样考究的会客室里见面,总是件令人幸福感倍增的事情。Runeolsen校长介绍了卑尔根大学与中国高校在社会科学领域开展合作的已有成果和发展规划,他说卑尔根大学高度重视两校法学院之间的互惠合作,并将其作为两校合作的优先项目予以支持,希望双方的合作能成为中国与北欧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合作的引领者。何家弘教授感谢了卑尔根大学的热情招待与精心安排,他以自己犯罪小说的海外传播为例强调了法治主题在不同文化间的比较探讨、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他说,人大法学院作为中国最早与北欧国家开展合作研究与教育交流的法学院之一,将与卑尔根大学法学院在合作方式、交流深度、成果惠及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动双方的合作交流为两国的法治建设与法学教育产生更大影响。
在卑尔根访问期间,Strandbakken院长几乎全程陪同,而且午餐会或是晚餐都邀请了来自卑尔根大学法学院不同学科的教授共同参与、一起讨论。在餐叙过程中,代表团成员深入了解了卑尔根大学法学院在刑事法律、人权保障、多远纠纷解决等研究领域的优势地位,并有针对性的就学科之间的具体合作设想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认为,两院未来的合作应更加注重学科交流的深度,在双方互访过程中圆桌讨论可以学科群为基本单位展开,促进信息交流的有效性;双方还应拓展博士研究生培养层面的优势互补,尤其在海洋法、能源法等领域可以采取互派学生、联合培养的方式促进学生交换对于学院人才培养格局的完善价值。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联接东西的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当然是此次访问的重中之重。相比英美德日等国家,北欧的法治实践与法学研究状况对于大多数中国学者而言都带着相当的新鲜感,而随着近年来中挪两国双边贸易与国际合作的不断发展,挪威学者也将关注的目光更多的投向了这个焕发着朝气的文明古国。虽然访问日程中安排的两场学术研讨会时间临近圣诞假日,但仍然吸引了许多卑尔根大学法学院大牌教授与博士生参与,使得双方学术报告会的地点不得不从圆形研讨室临时更换到扇形报告厅。
19号中午,在Strandbakken院长的主持下,何教授举行了以“中国的刑事司法”为主题的午餐研讨会。何教授以早上与中午的时间区分标准为切入,从比较的视野详细介绍了中国司法审判的基本结构,以及刑事法治近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结合他个人的成长经历,为卑尔根大学法学院的师生们生动描绘了我国法治发展进程的细节画与全景图。在午餐会温馨、轻松的讨论氛围中,挪威学者们就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与何家弘教授展开了探讨,例如中国废除劳教制度问题、学者对中国立法的影响等,在一问一答之中,我们惊喜的发现,虽然横跨欧陆,但挪威学者们对于亚太法治发展尤其是中国司法实践的了解非常及时和全面,而这也使得午餐会的交流在知识层面的无障碍通道中比预想要热烈得多。
何教授午餐研讨会的成功热身使得大家都对20号一整天的学术报告会充满期待,在卑尔根大学法学院扇形报告厅里,“天还没亮”就已出发的我们展开了代表团的团体学术交流。在20号一整天的时间里,来自两所院校的10名教师、博士生分别就“中国的反腐败问题”、“国际反腐问题透视”、“中国百年民法典历程”、“挪威犯罪立法的历史沿革”、“挪威的公共政府与行政法治”、“中国看守所改革进程”、“航海自由”、“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的权利”、“环境能源法及北极圈”“中国的民事诉讼法修改”等问题做了报告,每个主题报告后还有相关学者点评或现场师生问答交流。前沿的学科热点、全面的制度沿革、详实的实践数据,通过一整天的报告与交流,双方师生对两国司法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Strandbakken院长在总结中高度肯定了学术报告会的成果,他指出本次报告会中的主题许多都是两国司法实践中具有共识性的问题,通过直接交流沟通,有助于双方比较和借鉴彼此的做法,对本国的立法完善与司法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当然,趁着学术交流的间隙,我们还在何教授和朱教授的带领下仔细考察了卑尔根大学法学院人性化的硬件设施,透过图书馆里他们专门为我们此行准备的中国法著作展橱,挪威人做事待客的温度跃然心田。法学楼里分布齐整规划合理的学科区间、面积不大却处处体现细节的教授工作室、学院为每一位博士研究生安排的单独研究室、落地窗外就是卑尔根港口风景的工作用餐区域,卑尔根大学舒适的研究环境无愧于挪威这个人类发展指数全球
第二篇:人大法学院何教授赴英国参加反腐败国际研讨会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人大法学院何教授赴英国参加反腐败国
际研讨会
9月7日至15日,何教授到英国伦敦市参加了反腐败国际研讨会。研讨会由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反腐败研究中心(Sussex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Corruption)和透明国际英国分会(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UK)以及英国著名的克利福德•昌斯(Clifford Chance)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主题是“腐败与反腐败:挑战与展望”(Corruption and Anti-Corruption:Challeng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与会者大约150人,主要是英国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法律实务人员、公司企业高管和新闻媒体记者,以及来自美国、俄罗斯、挪威、孟加拉等国的学者和来自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和透明国际等组织的专家。何家弘教授是应邀参会的唯一中国专家。
大会一共安排了9位主题发言人:美国纽约州考尔盖特大学的政治学教授迈考尔•乔森(Michael Johnston,Colgate University)、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法学教授布鲁斯•彼恩(Bruce Bean,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透明国际英国分会的执行主任罗伯特•巴灵顿(Robert Barrington,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UK)、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专家迪米特里•维拉塞斯(Dimitri Vlassis,UNODC)、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何家弘、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反腐败研究中心主任丹•哈夫(Dan Hough,University of Sussex)、英国的司法会计专家杰佛里•戴维森(Jeffrey Davidson,Forensic Accounting)、英国萨塞克斯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布拉茨克(Robert Blaszczak,University of Sussex)、大伦敦警察厅前厅长艾恩•布莱尔爵士(Sir Ian Blair,Former Commissioner of the Metropolitan Police)。何家弘教授发言的主题是“中国的腐败与反腐败”,原定发言时间是30分钟,但是因为与会者对何教授的发言很感兴趣,主持人允许其讲了50分钟。发言后,何教授还就与会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在英国期间,何教授在哈夫教授的陪同下到萨塞克斯大学访问,与副校长迈考尔•法尔辛(Michael Farthing)、外办主任马科斯•威廉姆斯(Marcus Williams)、政治系主任保罗•塔戈尔特(Paul Taggart)进行了会谈,并应邀与政治法律社会学院院长斯蒂芬•舒特教授共进晚餐。何教授还应邀到牛津大学与讲授证据学课程的罗德里克•巴格肖教授进行了专业交流。此外,何教授还到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演播室接受了“世界新闻”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专访,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创办“反贪硕士”班和中国反腐败的情况。
第三篇:人大法学院参加“宗教法治的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学术研讨会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人大法学院参加“宗教法治的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学术研讨会
10月3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宗教高等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宗教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治宣传教育与公法研究中心、北京联合大学膜拜团体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宗教法治的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蟹岛会议中心举行。本次研讨会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立6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宗教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的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主义学院何虎生教授担任主持人。西南政法大学张建文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孙怀亮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吴才毓博士、社科院法学所民商法硕士崔苗、中国道教协会袁志鸿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张俊杰教授、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季长龙教授共七位报告人分别以“寺庙道观房屋产权归属的解释逻辑与理论张力”、“教会的法律性质”、“僧侣遗产问题的立场”、“论宗教团体的财团法人资格——以基督教会为例”、“关于道教宫观的依法追索与财产保护问题”、“寺院现状与宗教事务管理情况的调查”、“邪教组织认定与宣告程序的法律问题”为题发表各自观点。国家行政学院魏宏教授、国家宗教事务局政法司原司长刘金光对七位报告人的报告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代中国邪教教主的个人欺骗性研究”、“从非理性到理性——法轮功个案的主体文化心理冲突及突围”、“关于加快反邪教立法推进邪教治理法治化的思考”和“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的司法适用观察”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冯玉军教授对诸位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整整一天的研讨会行将落幕之际,会议主办方之一的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治宣传教育与公法研究中心莫纪宏主任对全天研讨内容做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发言。会议主办方之一的北京联合大学原党委书记、北京联合大学膜拜团体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徐永利主任致闭幕词。
2015年“宗教法治的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学术研讨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页 共 3 页
第四篇:人大法学院与图卢兹大学法学院共同举办“迈向中国民法典”学术研讨会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人大法学院与图卢兹大学法学院共同举办“迈向中国民法典”学术研讨会
2016年2月18日,我院与法国图卢兹大学法学院在图卢兹大学共同举办了“迈向中国民法典”学术研讨会。该研讨会是继2015年10月两院在北京合作举办“法典化的影响与挑战”中法商法研讨会之后,两院第二次合作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我校常务副校长王教授、我院韩院长、国际学院副院长石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崔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谭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张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孟副教授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开幕式上,图卢兹大学法学院院长Hugues KENFACK教授对中国代表团及法国与会嘉宾的莅临表示欢迎,他简要介绍了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合作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的背景,并指出,此次学术研讨会所讨论的主题无论石在法国还是中国,都是引人瞩目,受高度重视的议题,图卢兹大学法学院有幸能邀请到中国民法学界最有名的一些学者参与本次会议,他代表图卢兹大学法学院感谢中国民法研究会对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大力支持,并感谢图卢兹大学法学院工作人员和学生为筹备本次学术研讨会所付出的努力。常务副校长在其致辞中,代表中国民法代表团和中国人民大学对图卢兹大学法学院表达感谢,他总结了两校法学院的合作历史,并期待能借此次学术研讨会与法国民法学者就中国民法典制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进行深入交流,听取法国民法学者的建议与意见。韩院长在其致辞中高度认可了两院在民商法领域开展的学术合作,希望两院能继续强化和扩展合作,同时,他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欢迎图卢兹大学法学院的学生能来人大法学院短期学习或攻读学位。
第五篇:人大法学院环境法教研室师生受邀参加中达环境法论坛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人大法学院环境法教研室师生受邀参加
中达环境法论坛
10月18至20日,我院环境法教研室副教授竺效、博士生曹炜、硕士生丁霖代表环境法教研室师生赴郑州大学参加由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主办、郑州大学法学院承办的2013年中达环境法论坛。
中达环境法论坛是中达环境法学者计划的一部分。中达环境法学者计划自2011年起,由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赞助,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郑州大学及台湾大学、台北大学等两岸10所重点大学合作,设立“中达环境法学者”、“中达环境法青年学者奖”奖项,举办“中达环境法论坛”,提供“环境法研究生学位论文奖学金”并评选“优秀学位论文奖”。
截止2012年,我院已有10名博士生、硕士生和法律硕士获得中达环境法学位论文奖学金。2013年,我院竺副教授荣获“2013年中达环境法青年学者奖”,2013年毕业的罗薇博士获得“中达环境法优秀学位论文奖”,另有博士生曹炜、硕士生贺佐琪、丁霖、郭珺洁和法律硕士王高远获得“2013年中达环境法学位论文奖学金”。
论坛开幕式上,竺副教授作为中达环境法青年学者奖获得者上台领奖,曹炜代表中达环境法优秀学位论文奖获得者上台领奖,丁霖代表中达环境法学位论文奖学金获得者上台领奖,丁霖还代表2013年中达环境法学位奖学金获得者发表获奖感言。
随后,在“得主之声”环境中,竺副教授就《论环境侵权至纯经济损失获赔的理论基础和中国立法、司法的发展》为主体进行大会发言。发言结束后,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蔡守秋教授进行了点评,上海交通大学王曦教授、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董事李念祖先生与竺效副教授就环境侵权中的纯经济利益损失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10月20日的“希望之声”环节中,博士生曹炜就《论环境法的义务重心》进行发言,发言后竺效副教授、清华大学博士后郝少英就曹炜同学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完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