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百年的精神与使命

时间:2019-05-15 08:4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复旦大学百年的精神与使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复旦大学百年的精神与使命》。

第一篇:复旦大学百年的精神与使命

复旦大学百年的精神与使命

发布时间:2010-05-18 阅读次数:30779

复旦创始人马相伯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百年一世纪一大庆典,亦不易逢之数也”。百年历程,实属不易。一百年栉风沐雨,一百年上下求索,一百年奋斗不懈。回眸来路,我们感慨万千。

公元一千九百零五年,复旦诞生在长江入海口一所破落的庭院里。它是中国第一所由国人通过民间集资、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8间讲堂,160名学生,这就是它的起点。

就在这一年,日、俄两国在中国的领土上为争夺势力范围而血腥厮杀,中华民族的主权和尊严遭到空前的践踏与凌辱。

这一年,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开创了科学新纪元,而我国的新学才刚刚起步,与世界的距离非常遥远。

这一年,延续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被宣告废除,中国教育乃至中国文化,从此开始了新旧分野。

复旦就诞生在这样的历史时刻。

我们的校名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以每天都充满希望的日出,寄寓着兴学救国的宏大理想。

伟大的事业往往始于一个微不足道的发端。初生的复旦是弱小的,在风雨飘摇中顽强生长。从吴淞辗转徐家汇的居无定所到最终落址江湾,从上海到江西漂泊迁徙再到重庆的艰难复校,复旦历经危难,甚至几度陷入解体的困境。但先贤们筚路蓝缕,师生一德,坚韧不拔,终究屹立东南,使复旦发展成为一所知名的高等学府。

新中国的成立使复旦得以迅速崛起。复旦把握住了一次次历史性机遇,带来一次次大发展。院校调整,名师云集,团结合作,向科学进军,学校实力倍增。改革开放,复旦大踏步走向世界,学习交流,拓展视野。新世纪初,复旦和上海医科大学强强联合,组成新的复旦,交叉融合,快速发展,开始了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伟大历程。

复旦是一所海边的大学。地处上海,是复旦与生俱来的优势。上海这个中国近代最大的通商口岸和经济文化中心,浸润了复旦,造就了复旦。复旦的进取、开放、自由、民主的特质正是这座城市精神的反映。今天,上海正在成为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而大学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复旦因上海而卓越,上海因复旦而骄傲。

一百年的风雨历程表明,一所大学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民族危亡则大学艰难,国运昌盛则大学兴旺。无论是挫折劫难,还是成功荣耀,复旦在与民族共命运的征途上,丰富了近代大学担负民族兴亡的精神内涵,并形成了有自己特点的精神传统。这一精神传统,是复旦经受百年风雨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也是新的百年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

复旦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它由世代复旦人的奋斗所铸就,将随着时代的脚步而拓新。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有:

爱国奉献的传统。秉承创校先贤的爱国传统,复旦培植了“团结、服务、牺牲”的精神品质。“人生的意义何在乎?为人群服务。”在上海,复旦最先敲响了“五四”的钟声。在抗击外敌侵略的烽火中,成百上千的复旦儿女投笔从戎,奋战沙场。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一批又一批的复旦学子和上医儿女又毅然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从南下服务团到支教支医、援藏援疆援滇,在每一个历史年代,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到处都有复旦人、上医人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身影。

学术独立的理念。这一理念肇始于爱国师生对教会干预教育的抗争,形成于推进民族觉醒和社会进步的办学实践。建校20周年之际诞生的校歌写道:“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在复旦人的心中,思想自由是学术独立的前提,学术独立是探求科学真理的保证,学术不应受到功利的驱使和权力的羁绊。从复旦心理-生理学科的创设,到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派在复旦得到保护和发展,等等,都清晰地印证了:营造一种鼓励独立思索和自由探究的氛围,有利于对真知和真理的追求,有利于科学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海纳百川的胸怀。复旦自创立伊始就从海内外广延名师,造就了文化交融、思想激荡、各种学派竞显风流的生动局面。近五十多年中,学校曾经历两次重大的调整、合并。每一次,新老复旦人都以宽广的胸怀顺利地实现了融合,形成学科综合的优势,促进教学科研跨越式地向前进展。在复旦,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交流、碰撞,不同的学术流派可以找到生长的空间。这正是复旦为各方才俊和无数学子热切向往的重要原因。

追求卓越的理想。“创办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大学”,是复旦先贤的夙愿。建校的最初四十多年里,有26位复旦毕业生和教师职员成为大学校长。一百年来,复旦有120多位毕业生和教师成为院士。复旦人从未停止过追求卓越的脚步,不断创造出骄人的业绩,也不断集养着勇攀高峰、问鼎世界的气质和信念。

百年基业,来之不易。一切财富对于后人,向来不仅是赠予,而且也是使命。复旦正站在世纪的门槛上,这既是第一个百年的终点,也是第二个百年的起点。

今天的复旦,正处在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历史阶段,处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之中。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种种张力,又呈现出种种的机遇和挑战。同样应当重视的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使得创新成为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而人们在尽享物质昌明的同时,也渴望精神的丰瞻。相应地,较之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大学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不仅要对民族振兴作出贡献,而且要承担起为人类共同幸福而奋斗的责任。

如何回答新时代提出的课题,复旦精神给予我们的积极提示有二,其一是:大学应该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坚定不移的目标;其二是:践行“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是大学成为创新基地的重要理念。

基于上述理解,我想来谈一下复旦大学未来发展的价值目标。作为复旦师生正在逐渐形成的一些基本共识,大体有以下三点:

第一,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够为人类贡献知识、智慧并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重要的是,要使学有所专的人才,同时能够领受现代文明的精神,在道德上具有独立的人格,在思想上具有探索和批判的能力、富于民族关怀与社会责任感,在岗位上能脚踏实地做出富有创新的成就。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全社会都应该改变应试教育的育人方式和理念,否则,就不可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创新能力无从谈起。复旦有志于倡导素质教育,身体力行,让博学笃志、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年复一年地从复旦的校门走出,进而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国家民族的栋梁。

第二,大学是学术思想孕育、展开的地方,并且通过学术和思想的事业,引领并服务于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在全球化、市场化的洪流中,一方面要认识到由此给大学带来的全球的视野、人才的交流、资源的多元配置和办学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坚持大学的学术独立、切问近思、潜心钻研和自由追索的氛围。唯有这样,未来的复旦才能成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引擎,才能成为学术的津梁,思想的渊薮,创新的策源。

第三,大学对于社会的责任,既在于汲取人类共同的知识,同时又要守护和建设民族的精神家园。民族精神家园的守护和建设并非拒绝创新,并非自我封闭。一切真正的创新必然植根于传统。从民族文化的根基出发,吸收一切优秀文明的养份,让民族文化的精华结出现代文明之果,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大学应有的意涵。

第二篇:复旦大学百年的精神与使命

复旦大学百年的精神与使命

发布时间:2010-05-18阅读次数:453

复旦创始人马相伯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百年一世纪一大庆典,亦不易逢之数也”。百年历程,实属不易。一百年栉风沐雨,一百年上下求索,一百年奋斗不懈。回眸来路,我们感慨万千。

公元一千九百零五年,复旦诞生在长江入海口一所破落的庭院里。它是中国第一所由国人通过民间集资、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8间讲堂,160名学生,这就是它的起点。就在这一年,日、俄两国在中国的领土上为争夺势力范围而血腥厮杀,中华民族的主权和尊严遭到空前的践踏与凌辱。

这一年,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开创了科学新纪元,而我国的新学才刚刚起步,与世界的距离非常遥远。

这一年,延续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被宣告废除,中国教育乃至中国文化,从此开始了新旧分野。

复旦就诞生在这样的历史时刻。

我们的校名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以每天都充满希望的日出,寄寓着兴学救国的宏大理想。

伟大的事业往往始于一个微不足道的发端。初生的复旦是弱小的,在风雨飘摇中顽强生长。从吴淞辗转徐家汇的居无定所到最终落址江湾,从上海到江西漂泊迁徙再到重庆的艰难复校,复旦历经危难,甚至几度陷入解体的困境。但先贤们筚路蓝缕,师生一德,坚韧不拔,终究屹立东南,使复旦发展成为一所知名的高等学府。

新中国的成立使复旦得以迅速崛起。复旦把握住了一次次历史性机遇,带来一次次大发展。院校调整,名师云集,团结合作,向科学进军,学校实力倍增。改革开放,复旦大踏步走向世界,学习交流,拓展视野。新世纪初,复旦和上海医科大学强强联合,组成新的复旦,交叉融合,快速发展,开始了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伟大历程。

复旦是一所海边的大学。地处上海,是复旦与生俱来的优势。上海这个中国近代最大的通商口岸和经济文化中心,浸润了复旦,造就了复旦。复旦的进取、开放、自由、民主的特质正是这座城市精神的反映。今天,上海正在成为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而大学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复旦因上海而卓越,上海因复旦而骄傲。一百年的风雨历程表明,一所大学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民族危亡则大学艰难,国运昌盛则大学兴旺。无论是挫折劫难,还是成功荣耀,复旦在与民族共命运的征途上,丰富了近代大学担负民族兴亡的精神内涵,并形成了有自己特点的精神传统。这一精神传统,是复旦经受百年风雨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也是新的百年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

复旦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它由世代复旦人的奋斗所铸就,将随着时代的脚步而拓新。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有:

爱国奉献的传统。秉承创校先贤的爱国传统,复旦培植了“团结、服务、牺牲”的精神品质。“人生的意义何在乎?为人群服务。”在上海,复旦最先敲响了“五四”的钟声。在抗击外敌侵略的烽火中,成百上千的复旦儿女投笔从戎,奋战沙场。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一批又一批的复旦学子和上医儿女又毅然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从南下服务团到支教支医、援藏援疆援滇,在每一个历史年代,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到处都有复旦人、上医人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身影。

学术独立的理念。这一理念肇始于爱国师生对教会干预教育的抗争,形成于推进民族觉醒和社会进步的办学实践。建校20周年之际诞生的校歌写道:“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在复旦人的心中,思想自由是学术独立的前提,学术独立是探求科学真理的保证,学术不应受到功利的驱使和权力的羁绊。从复旦心理-生理学科的创设,到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派在复旦得到保护和发展,等等,都清晰地印证了:营造一种鼓励独立思索和自由探究的氛围,有利于对真知和真理的追求,有利于科学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海纳百川的胸怀。复旦自创立伊始就从海内外广延名师,造就了文化交融、思想激荡、各种学派竞显风流的生动局面。近五十多年中,学校曾经历两次重大的调整、合并。每一次,新老复旦人都以宽广的胸怀顺利地实现了融合,形成学科综合的优势,促进教学科研跨越式地向前进展。在复旦,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交流、碰撞,不同的学术流派可以找到生长的空间。这正是复旦为各方才俊和无数学子热切向往的重要原因。

追求卓越的理想。“创办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大学”,是复旦先贤的夙愿。建校的最初四十多年里,有26位复旦毕业生和教师职员成为大学校长。一百年来,复旦有120多位毕业生和教师成为院士。复旦人从未停止过追求卓越的脚步,不断创造出骄人的业绩,也不断集养着勇攀高峰、问鼎世界的气质和信念。

百年基业,来之不易。一切财富对于后人,向来不仅是赠予,而且也是使命。复旦正站在世纪的门槛上,这既是第一个百年的终点,也是第二个百年的起点。

今天的复旦,正处在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历史阶段,处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之中。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种种张力,又呈现出种种的机遇和挑战。同样应当重视的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使得创新成为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而人们在尽享物质昌明的同时,也渴望精神的丰瞻。相应地,较之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大学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不仅要对民族振兴作出贡献,而且要承担起为人类共同幸福而奋斗的责任。

如何回答新时代提出的课题,复旦精神给予我们的积极提示有二,其一是:大学应该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坚定不移的目标;其二是:践行“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是

大学成为创新基地的重要理念。

基于上述理解,我想来谈一下复旦大学未来发展的价值目标。作为复旦师生正在逐渐形成的一些基本共识,大体有以下三点:

第一,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够为人类贡献知识、智慧并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重要的是,要使学有所专的人才,同时能够领受现代文明的精神,在道德上具有独立的人格,在思想上具有探索和批判的能力、富于民族关怀与社会责任感,在岗位上能脚踏实地做出富有创新的成就。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全社会都应该改变应试教育的育人方式和理念,否则,就不可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创新能力无从谈起。复旦有志于倡导素质教育,身体力行,让博学笃志、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年复一年地从复旦的校门走出,进而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国家民族的栋梁。

第二,大学是学术思想孕育、展开的地方,并且通过学术和思想的事业,引领并服务于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在全球化、市场化的洪流中,一方面要认识到由此给大学带来的全球的视野、人才的交流、资源的多元配置和办学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坚持大学的学术独立、切问近思、潜心钻研和自由追索的氛围。唯有这样,未来的复旦才能成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引擎,才能成为学术的津梁,思想的渊薮,创新的策源。第三,大学对于社会的责任,既在于汲取人类共同的知识,同时又要守护和建设民族的精神家园。民族精神家园的守护和建设并非拒绝创新,并非自我封闭。一切真正的创新必然植根于传统。从民族文化的根基出发,吸收一切优秀文明的养份,让民族文化的精华结出现代文明之果,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大学应有的意涵。

(本文节选自2005年9月24日复旦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的致辞)

第三篇:北大精神与企业家使命

北大精神与企业家使命

我认为任何人想要做大事,必须要超越于现实,再回到现实中。北大教会我们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超越于现实,又指导现实的精神。

6月25日,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仪式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也许成立组织是不错的事情,一个人做不到的事情,一批人就可以做到。北大的企业家不仅应该创造财富,更应该让财富变成思想。

北大从来没教人如何做生意。我是1980年进北大的,有些比我早,还有很多的师弟、师妹们都是1980年以后,甚至有的是在九十年代才进入北大的。北大到今天为止,除了光华管理学院在教学生MBA的一些课程以外,许多已经成为亿万富翁的人,好像没有一个人在本科上过一门如何做生意的课。我觉得好像北大就不是一个教人做生意的地方。

进入北大,感觉到的是一种气质,是一种精神。那种气质和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一辈子。所以在北大,我们通常离现实很远。比如当时海子在北大的时候就写诗。海子写的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家都能够背出来。我也在北大写过诗。我们这些从北大出来做生意的人,原来都是离现实很远的人。那北大人为什么能做生意?我的观点是超越生意才能做成生意。我认为任何人想要做大事,必须要超越于现实,再回到现实中。北大教会我们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超越于现实,又指导现实的精神。

我在北大,算是一个成绩不太好的人,但是受北大学风影响,读了一些书。当时我在北大的时候,还见到了朱光潜先生,听过他一两次课。季羡林先生的课,我好像也听过。尽管听的什么现在已经忘记了,但事后你会发现,你和大师的思想接近了一步。在这样的熏陶中,一种高尚和高贵的人格被培养出来了,这种人格,成了北大人做事情的一种坐标,使自己的生命不至于太偏离航向。

北大的这种精神气质,就是一个大学培养人的标准。大学对于人的培养,是培养人的精神层面,这是第一要素。这种精神变成一个人的内在生命准则,这样人就会一辈子走在正道上。北大精神层面的东西是有传统的,北大现实层面的东西是在不断加强的。现实层面的东西如果有了精神来做引导,就可以两者完美结合。

北大未来要想有真正的发展,校友会中有一半必须是企业家才行。为什么?因为北大从来不缺思想家和学者,北大就应该是一个产生思想家和学者的地方。但是企业家的产生,对于北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企业家能够为思想家和学者输送必要的营养,让他们能够安心于思想和学术,这个营养就是思想和研究所需要的资金。

我希望中国的思想家和学者,我们北大的思想家和学者,能够在经济完全自由的状态下去做研究,不用为钱或者自己的房子去担心。根据人类文明的发展状态,任何一个文明的繁荣一定要经过一个大家为了钱而奔忙的时代。在经济繁荣以后,一般都会出现思想繁荣和重大的发明创造,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大家想一想,李白、杜甫这样的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唐朝中后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样的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古希腊中后期。一个时代的前期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后期开始出现思想和科学的巨人,中国这次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还在早期阶段,真正伟大的思想家和学者还没有出现。即使是企业家,真正伟大的企业家也还没有出现,还在成长中。往后看,我们有信心期待中国会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不光是科学的,而且在文学和经济领域也会有。

如果北大要出这样的人物,那就要让思想家和科学家去做思想和科学的东西,让我们这些企业家去帮助做推动思想和科学的事情。这是北大企业家应该拥有的精神和目标。

第四篇:论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使命

论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使命

自上世纪之初,1919年五月,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时至今日,五四精神的核心: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始终未我们所铭记,成为热血青年们自发并逐渐凝成的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其血脉世代相承,升华为爱国主义的一种体现。

什么是五四精神?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青年。五四时期,五四精神集中表现为救亡图存;新中国建立后,表现为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拨乱反正时期,表现为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那么,今天的五四精神新内涵是什么呢?

与过去几十年的爱国主义不同,当代爱国主义更为集中反映在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上,表现出一种强烈维护国家利益的愿望。这愿望,又以中国的快速发展与日益强大为心理依托,力求实现百年以来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理想,赢得我们在世界上真正的平等地位。当代爱国主义本身也是一种思考,一种基于国家、民族和个人现状与未来的思考。基于和平、发展和开放的现实,探索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新内容,乃是我们民族未来的立身之本,也是我们当前无法推辞的责任和义务。正是此时,青年由于其敏感和活跃,开始自发地以爱国主义的形式进行探索和尝试。对于当代爱国主义的实质内涵,我们还需要思索。如:在面对别国敌对行为时,是否抱着不分析不鉴别的横扫一切的偏激态度?对于被侵略的历史记忆,我们应当怎样既以史为鉴,又面向未来?我们在表达个人情绪时,是否负责任地考虑到国家大局和民族利益?在手段与目标之间,是否应该遵守合理合法的表达方式?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追求,除了情感表达,又将如何具体地落实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思考并寻求答案。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承担起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年的使命?

对大学生来说,爱国是个太大的话题,我们做不到像八九十年前的青年一样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具体能做的又是什么呢?“人生一场虚空大梦,韶华白首,不过转瞬。惟有天道恒在,往复循环,不曾更改”。我们若仅仅为自己的利益和目的着想,也许在虚荣和喧嚣中只能匆匆了却此生,当你回过头,看到的,只是浮云而已。碌碌无为的一生是对生命的玷污。作为这个时代的青年,我们是这个国家的一腔热血,是这个名族的中坚力量,是这个世界的拯救者。

从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大势来看,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进程持续发展,由此所带来的繁荣与进步既为我国新时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又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复杂的外部环境。虽然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基本保证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但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还是不少,首先是美国对中国的遏制,这是美国的长期战略,美国已经卷入了中国的台湾问题、人权问题、西藏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等,它企图利用日本、印度、韩国、东南亚等一些国家来围堵中国,想插手中国南海问题。“中国和平崛起”是中国学者针对国际上流行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明确提出的,对和平发展思想进行了新的阐释,有力的回应了国际上的质疑和猜测。2003年12月2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标志着“和平崛起”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项国家战略。我们更要注意的是,西方敌对势力进行西化、分化的重点是中国青年一代。他们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手段,实施渗透,施加影响,试图改变年轻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改变我们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

我们青年要抵制这种“和平演变”的攻势,经受住各种考验,就必须系统学习和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运用这个理论一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成为坚定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爱国主义者。

所以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责无旁贷,弘扬五四精神,用青春的臂膀勇敢地肩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开拓进取,矢志不渝地向着现代化的光辉目标、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进。

第五篇:十八大精神与当代大学生使命

和当代学生使命感

姓名:姜若琳

班级:09级3班 学号:091315271

这段日子里,我的心情格外激动。因为,我们迎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91年的时间对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可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却是天翻地覆的。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几度兴衰。从风雨如磐的嘉兴南湖启程,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正带领全国人民在新世纪书写辉煌壮丽的新篇章。斗转星移,党成了我们用无数丰功伟绩撰写的历史长卷!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路,棘而坎坷,使它从只有五十多人的党发展到有近八千多万名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上最大的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最前列,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历史不断进步。

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年轻人往往站在历史发展的前沿,常处于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早在1919年5月4,北京的青年大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他们有着爱国的热情,有着救国的理想,有着护国的行动。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人的使命。抗战的年代,人们有救亡图存的使命,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的时候,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变了。不再是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当然更不是没有使命。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肩负的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人都要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认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年轻的大学生亦肩负着全新的历史使命。这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信仰。六十多年前,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经过几十年的曲折的发展,现今已近基本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国家也更加强大。这一切的成果,都是共产党带领大

我们必须认识到共产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国情的相适应性。作为未来中国的建设者,应该是信仰社会主义的,拥护党的领导的,在党的指导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信仰,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和肩负的使命。

其次,明确自己的使命是完成使命的前提。历史上的知识分子都是走在社会的前沿的,引领着时代的潮流,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任何一个人都有担负起社会使命的责任,尤其是受到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时代造就青年,时代呼唤青年。当代大学生生逢其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更赋予了他们崇高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是处再一个继往开来的历史时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是承上启下的时代,继承自“五四”运动以来大学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一切优良传统,迎接挑战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继承中华民族的一切优良传统,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是中国沿着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自觉担负起挑战,敢于迎接我国国家建设的挑战,迎接这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有党和国家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我们大学生承担起这一项历史重任。

当然,我们不只要在技术上创新,还要在文化上发扬传统,不断创新。文化影响力的竞争也是国际 竞争的重点。目前中国的教育是将文理分开的。理科重技术,文科就更重视文化方面。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那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一大财富。文化产业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总量中占了高达百分之七八十的比重,可见其重要性。我国在文化产业 方面是相对较落后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国家才有着更大的潜力。学文的学生就要在文化上下一番 功夫,发掘创造影响力更大的文化产业。实际上这个责任真正的就落在了年轻的大学生头上。有了创新力和创造力,是否能用于有利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方面,就要看大学生们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如何。

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目标是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肩

基本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遵守道德规范、进行道德自律,是一名合格人才 和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时期是人生形成自觉道德意识的重要阶段。

当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 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要积极参加 道德实践活动,从中国人民长期社会实践孕育的传统美德中汲取精神力量。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 重任,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要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用人类创造的 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勇攀科技高峰,大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文 素质和科学精神,掌握建设祖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领。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开阔眼 界,锤炼品格。要注意增进身心健康,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要 在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德才并进。

古人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成才的起点是立志。古今中外成才者的经验告诉我们,选择 成才目标的基本原则是:从社会需要出发,从个人现实出发,立足现实,认识环境,发现自己,把握趋势来确定目标。在战略上要把目标订的高一些,战术上要实际些,避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宏观上确定目标以后,要把长远目标化成为一个一个阶段目标,将阶段目标分成近期目标,并在实 践过程中不断修正调整目标,使得自己始终朝着总目标前进。作为大学生就要关心时事政治,投入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立志创业,有敏锐的时代眼光。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 荣辱观教育,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做为新时代的一名艺术生,潮流和时尚是我们的追求,面对多变的国际形式要有社会性、时代性、进步性、创造性,在吸收外来文化不要盲目崇拜,放弃我们的民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观,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我们是祖国的未来那我们就要明确我们的 责任与使命。光荣的使命召唤着当代大学生,党和人民寄厚望于当代大学生。

甘于奉献,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把自己锻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担负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历史重任。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领导全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党一直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勇敢探索。在这过程中,虽然几经曲折,但终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通过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在新的条件下,实现新的解放和发展。

有人说:思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思想是指挥行为的决定因素。继十七大以来,我们在学习十七大精神的同时,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在实际工作中,深刻认识到主动工作与被动工作不一样,认真与不认真结果大不一样。作为一名党员,应该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平凡的细微工作做好,才有不平凡的业绩出现,基石打牢才有高楼大厦的耸立,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石和动力源泉。我们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不一定要感天动地。但只要我们时刻牢记党员宗旨,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我们就无愧于鲜红的党旗,无愧于入党的誓言。

回望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中国奋斗崛起的伟大历程,党中央带领亿万中国人民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团结奋斗,推进了国家实力前所未有的增强,促进了社会民生前所未有的改善,成就了社会主义中国前所未有的辉煌。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学习工作,这不只是向党的十八大献礼,更是向我们伟大的祖国祝福,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昌盛,祝福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永远辉煌,能用百分热,照出千分光!让我们伴随十八大的脚步,共同沐浴那一缕春晖,共同追随十八大的神韵,共同打造我们美好的明天!

2013/3/10

下载复旦大学百年的精神与使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复旦大学百年的精神与使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建筑的百年流变与精神传承

    中国建筑的百年流变与精神传承 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近几年来,“文化安全”这个概念被祭出,前所未有地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大院已被雨打风吹去......

    传承精神肩负使命

    传承精神肩负使命 让青春在实现慈煤梦的伟大实践中闪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代表、矿工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叫张群,来自公司机关。今天作为公司青年代表发言,我感......

    孙中山与复旦大学

    孙中山与复旦大学 龚向群 孙中山先生一生重视教育,他认为人才培养对实现救国救民大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早在他创办“黄埔军校”和“中山大学”之前,就对复旦大学倾注了极......

    论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的使命

    论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的使命时值建党90周年的五四青年节,不得不说全国上下都是一片浮夸的风气。因此也出现了诸如万人大合唱这种形式远大过实质的活动。表面化的工作已然太多......

    十八大过后的精神与大学生使命

    十八大精神解读之当代大学生的使命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知道现在的使命,也作为一个即将转预备党员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也要学习党和国家的知识。在实践中获得更多......

    红船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红船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17日 05版) 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

    军人与使命

    青春与使命青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短暂而宝贵的,幸运的是我们正值青春,我们有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绿色,给人以希望,让人有勇往直前的动力。我们因青春选择了这片绿色,走入了......

    青春与使命

    生命不仅仅是一滴滴的鲜血,它更是渴望燃烧的激情;青春也不仅仅是一声声的赞美,它更是拥有使命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源泉。因为生命的光环,一个个被践踏的躯体赋予了新的灵魂;因为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