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美关系的历史回顾
中美关系的历史回顾
1784年2月22日,这是中美两国关系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艘满载货物的商船从纽约起航了,经过半年的航行“中国皇后”号将抵达广州港,开启了中美外交关系。经济上互利,政治上平等是早期中美关系的主流。实际上,美国在鸦片贸易中采取的是利用“中立”地位两面取利的手法,一面保持虚伪的温和态度,以赢得清政府的好感,一面听任英国凌辱中国,坐享其成,最终美国政府反对鸦片走私的立场在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中得到体现,但事实上,当时美国商人的鸦片走私活动是美国政府无法监管的,美商的鸦片走私活动也是早期中美关系中的一大污点,随着贸易关系的发展,早期中美关系间文化联系也随之发展起来。
随着贸易关系的发展,中美两国间宗教和文化联系也发生了。发展教育,创办医院是传教的辅助手段,其他手段还有创办报刊,翻译、出版书籍等。直到60年代传教过冬合法化为止,传教成为美国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宣传传播本国文化而对其他国家文化进行同化,进而达到侵略的目的。文化侵略有利于对侵略国家的人民进行洗脑,更便利于向其他领域进一步侵略,扩大侵略利益。
1900年6月10日,英、俄、日、法、德、美、意、奥组成八国联军两千多人,开始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同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辛丑条约》。1914年7月28日,因为奥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冲突,由萨拉热窝事件这根导火索发展成为世界大战。美国虽打着中立的口号,实际上是支持协约国,而中国也是协约国成员之一。虽然中美都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且都算是战胜国,但参战意义却大相径庭。中国虽为战胜国,却享受不到战胜国待遇,战败国在中国的特权直接转移给了其他战胜国,中国部分地区继续遭受殖民统治。而一战却使得美国迅速崛起,其实力超越了老牌世界霸主,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
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太平洋军事基地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从而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在二战里,中美有了共同的敌人——日本法西斯。二战期间,中国几乎牵制了日本所有的兵力,美国在8月5日把“小男孩”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在8月9日,把“胖子”投在了长崎。两颗原子弹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它再也没有能力发动战争了,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对中国无条件投降。至此,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完全结束。这次合作以胜利而告终。
1945年8月9日,在日本战败投降的前夕,美国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即三八线,美国和苏联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的提议,并得到了苏联的认可,随后朝鲜半岛也分裂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1949年新中国成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但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于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开始。1953年7月,中美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朝鲜战争后,美国把中国看作是比苏联更危险的敌人,美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遏制政策主要是要遏制“中国共产主义的扩张”。
朝鲜战争很快被美国人遗忘,因为美国加入了一场令他们刻骨铭心的战争——越南战争。在越战中,美国为了显示对共产主义抵制,支持南越,直接参战。中国和苏联出于国际共产主义大国的职责,对北越共军提供军事援助,但未直接参战与美国对抗。尽管军事上美国并未失败,但它表明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越战极大的改变了冷战的态势。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美国更积极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而由于中苏双方摩擦不断,边境关系紧张,中国也向提前美国放出和解的信号。
1971年3-4月,通过在日本举行的乒乓球赛,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访,并轰动了当时的轰动了国际舆论,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被媒体称为“乒乓外交”。从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和解随即取得历史性突破。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终于走向了正常化的道路。
从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到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前夕,是两国发展官方关系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前后历时6年,是反对前苏联政权的对外扩张政策这一共同战略利益把两个社会制度截然不同的国家联系到了一起,实现了毛泽东主席和尼克松总统历史性握手。这期间,周恩来先生、基辛格博士以及两国的许多有识之士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双方发表了著名的“上海公报”,自此结束了两国长期互不往来的不愉快历史。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到1989年,是两国关系迅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所剩无几,美国成为全球公认的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美国为了保持自己的霸主地位,不惜采取强硬的手段,美国的外交政策变得较为强硬。因此,中美之间的关系出现一些动荡,曲折,乃至严重的对立和倒退。
1996年4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华,同中国国家主席江 泽 民会谈,并发表联合声明,决定中俄建立互相尊重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关系,共同致力与推进世界多极化。在中俄接近因素的影响下,中美关系也有所缓和、改善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90年代后期到现在,两国关系进入了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同步增长的阶段。两国关系存在的积极因素是:第一,领导人见面比过去更加频繁,这有助于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加强互信,促进合作;第二,两国贸易和双向投资迅速增长,2001年1月20日,乔治沃克布什当选为美国总统,在竞选美国总统前后,他把中美关系称为美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并一改克林顿时期中美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提法,把中美关系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还狂妄叫嚣要“保卫台湾”,声称这是美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中美关系可谓是滑至低谷。然而,“911事件”到来可谓是当头一棒,摆在全球人们面前的直接威胁不再是国于国之间矛盾,恐怖主义给世界人民带来极大的恐慌,而美国首当其冲。
2003年温家宝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确保中美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的五条原则。
2005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与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在北京举行首次中美战略对话。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访华。
2006年,次贷危机在美国初显端倪,2008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此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在走下坡路,而由于中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平稳的增长,这与全球的大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日趋上升,一些西方国家开是加大与中国的合作,以求度过此次难关。人们目光投向了中国,希望中国能促进全球经济复苏。而更多的人则是关注中美关系,一个是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是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影响面已经扩大到全球范围内。合作,对大家都有好处,对立,则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一旦走上决裂,毫无疑问,将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那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2006年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美双方一致认为,中美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战略利益,不仅是利益攸关方,而且应该是建设性合作者。
2009年胡锦涛主席同奥巴马总统在伦敦举行首次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同意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
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和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访问中国。这是奥巴马政府两位华裔部长首次同时访华,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会见了朱棣文和骆家辉。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首次会议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向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致辞。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对话双方发布了《联合成果情况说明》。
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基廷在参加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后对媒体说,美中两国同意恢复两军交往。
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举行会谈。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声明》。
2010年两国贸易超过了3800亿美元,美国已成为中国的主要外来投资国,中国企业也开始在美投资,迅猛发展的经贸关系是两国政治关系稳定发展的重要依托;第三,在国际方面,两国在反恐、防核扩散、打击走私贩毒、预防疾病等非传统安全领域进行了有效合作;第四,布什和奥巴马总统一再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湾独立,有利于双方共同维护台海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第五,两国议会、智库及新闻界人士开始大量交流,有利于增进互相了解,推动互利合作。
这一阶段,两国关系面临的不利因素是:第一,美国内一部分人仍以冷战思维看待中美关系,视中国为美国价值观所不容的对象,再加上两国媒体加以炒作,致使“中美互为对手”的噪音始终不绝于耳,既大大束缚了两国政治家腿脚,也影响了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第二,中国30多年的快速经济发展在美国引起了正反双向反应,一方面工商界表示热烈欢迎,政界、知识界表示有条件的欢迎,另一方面一部分美国人则认为中国的发展会对美国构成“潜在威胁”。不同声音使人困惑,就连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也深受其影响,表现为描述两国关系时,言词含糊,前后不一。第三,美国坚持对台出售武器,这严重的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例如当年布什总统将中美关系定位为“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关系”,而副国务卿佐立克先生则用“利益攸关方”来表述对华关系。实际上这两种说法的背后都含有对中国今后发展怀有疑虑之意。这两种表述反应了美国当权者对中国未来捉摸不定,难下决心,这不利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中美关系的当前形势
2011年9月22日美国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向台湾出售一批先进武器装备,即为台“改装”其现有的F16战斗机,售台军用飞机零配件,并提供有关训练项目,总额达58.52亿美元。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奉命召见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向美方提出强烈抗议。中国驻美国大使张业遂也在华盛顿向美方提出强烈抗议。
10月3日,美国参议院不顾中方坚决反对,以79比19的投票结果,程序性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立项预案。外界普遍认为,美国参议院此举主要针对中国,旨在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
很多人对中美关系抱有悲观的态度,其实并不是这样,每个国家都会去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还在。中美两国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国际体系改革。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两国关系稳定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稳定的重大贡献。中美两国在一系列地区热点问题上开展协调和合作,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保持密切沟通和协作,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防止核扩散的努力取得重要进展,推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取得积极成果,同国际社会一道维护国际秩序总体稳定,推动国际体系改革和建设。
中美两国都致力于推动亚太地区发展、促进亚太地区发展繁荣。亚太地区是中美两国利益交汇最集中的地区。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实现合作共处,对地区形势和中美关系发展都至关重要。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阿富汗、南亚等地区热点问题上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共同为促进地区和平发展、睦邻互信、互利合作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美两国都致力于加强双边各领域合作、造福两国人民。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和主要投资来源地,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也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据不完全统计,过去10年,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中国已成为许多美国企业全球利润的最大贡献者。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和2009年,仍有超过70%的美国在华企业实现盈利。目前,两国年跨境旅游人数达300万人次。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相互学习,不仅促进了各自人文领域发展,而且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中美关系的未来展望
中美关系已进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中国政府对未来中美关系的重要看法和主张。
第一,着眼大局,立足长远,积极推进中美伙伴合作。中美关系不是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关系,而应该是相互尊重、增强双方战略互信的关系,是突出共同利益、加强全方位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以更加广阔的全球视野和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之路。为此,中美两国应该继续密切高层往来,加深和扩大各级别各层次沟通,加深对对方战略走向、发展道路的了解,不断增信释疑、凝聚共识。第二,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努力构建互利双赢的中美经济合作新格局。当前,中美两国都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环保、新能源、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医疗、教育等事业发展。这些为寻求两国经济合作新的增长点提供了新的机遇。中方愿同美方一道,推动建立两国更加全面积极的经济合作框架,开展更大规模的财政、金融、经贸合作,扩大能源、环保、农业、卫生等方面交流合作,拓展航空航天、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电网等新领域合作,使中美经贸合作纽带更加紧密,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财富。第三,加强沟通,密切磋商,深化应对全球性挑战及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协调和合作。中美两国应该开展共担责任、共迎挑战的全球伙伴合作,通过双边渠道和各种多边机制,加强在多哈回合谈判、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的磋商和协调,继续在地区安全、区域合作和热点问题上保持沟通和交流,努力推动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要继续致力于促进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繁荣,推进开放包容的地区合作,让亚太地区成为中美两国相互尊重、密切合作的重要地区。第四,加深友谊,面向未来,积极促进社会各界友好交流。中美关系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两国人民和各界人士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要加强对两国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交流合作规划,促进两国立法机关、地方、工商、学术、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对话和交流,让更多人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尤其要积极促进两国青年交往,开展更丰富多彩的青年交流活动,让中美友谊后继有人。第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妥善处理重大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表明,两国在涉及对方重大利益问题上处理得比较好时,中美关系发展往往比较顺畅和稳定;反之,两国关系就会麻烦不断,甚至出现紧张。台湾、涉藏等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核心利益所在,牵动着13亿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中方希望美方恪守承诺,同中方一道共同维护两国关系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
21世纪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崭新世纪,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将是这个新世纪的突出特征。进入新世纪以来,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亮点,美国依然保持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在高科技和综合国力方面遥遥领先;中国发展迅速,形成了新的世界经济发展动力。
21世纪的中美关系,两国面临重大选择机遇。两国最终还是合作虽然有摩擦,将决定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命运。将两国未来关系定位为建设性合作关系,并就许多重大问题达成共识,具有世界意义。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双方在诸多领域仍然存在差异和矛盾,但与两国的共同战略利益相比,差异和矛盾应处于次要地位。只要处置方式得当,这些差异和矛盾不应成为建设性合作关系的障碍
第二篇:广播体操历史回顾
广播体操历史回顾1951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共同决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广播体操节目,并在同年11月24日公布了第一套成人广播体操。第一套广播体操推出两年多之后,在群众的要求下,1954年7月,国家又颁布了第二套广播体操。第二套广播体操进行了重新的编排和调整,增加了运动量和动作难度。
由于前两套体操大量学习和借鉴前苏联的内容,在1957年11月推出的第三套广播体操中,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武术的动作。在创编中,也请来多位武术大师。这套广播体操中国特色更强,这一特点也在后来的广播体操中得以延续。
1963年4月15日第四套广播体操正式公布。广播体操配乐中有一个响亮的男声开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套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第四套广播体操第一次出现了少数民族语言版。在动作上前三套广播体操的原则以简单好学为主,到第四套时候便开始趋于成熟。
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体操运动曾一度中止。1971年9月1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出通知,向全国人民公布了第五套广播体操。
1981年9月1日,第六套广播体操正式与公众见面。其动作新颖、舒展,并首次配制了两支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可以交替使用,以此来增加人们做操的兴趣。
1990年5月8日,国家体委又继续推出了第七套广播体操。还特意请来当时最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但根据后来的调查,人们普遍反映其动作难度较大,不便于掌握。
1997年6月20日,国家体委公布了第八套广播体操,得到了最广泛的普及。
我国发布的各版广播体操
▪ 第一套广播体操 ▪ 第二套广播体操 ▪ 第三套广播体操
(1951)(1954)(1957)
▪ 第四套广播体操 ▪ 第五套广播体操 ▪ 第六套广播体操 大众广播(1963)(1971)(1981)体操 ▪ 第七套广播体操 ▪ 第八套广播体操 ▪ 第九套广播体操
(1990)(1997)(2011)
▪ 世界真美好 ▪雏鹰起飞▪ 初升的太阳第二套中小学▪ 时代在召唤 ▪青春的活力广播体操中小学广
播体操 ▪ 七彩阳光 ▪希望风帆 ▪舞动青春第三套中小学▪ 放飞理想广播体操
第三篇: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纵观70年代以来,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中国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我们首先应该看到和明白几点:机遇来自全球化这个国际背景,美国有求于中国的面上升 2 双方在安全关切上既有交叉点又有不同点 3 并不是说美国不把中国当做潜在对手了美国必须在台湾“统独”问题上作出抉择
纵观历史分析当前中国对美政策应循之道
“变”与“不变”是50多年来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风格。
“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表现,更是在不同国内外环境下更好地谋求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变”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意识继承的部分,表现为连续性;另一部分则是不愿继承、希望改变的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历史上的政策对决策者或大众心理有巨大影响,使现有政策有意无意地保持了原来政策的某些内容、某些宣示、某些态势或倾向,表现为外交政策的“惯性”。“变”突出了中国外交的特点,而“不变”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国外交的消极因素
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政策已经不是原来的政策,援助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但我国的对外政策宣示仍然把八项原则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指导思想,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惯性的表现
总体上说,自2009年1月美国“新科”总统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关系保持了稳定,并取得了许多积极的进展。但步入2010年后,中美关系将呈现大盘回调、局部震荡的格局。
回顾:2009年中美关系平稳增长
首先,中美关系发展的起点比较高。,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却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亮点。尤其是“9·11”事件发生之后,中美关系保持了连续7年的稳定发展。其间,中美之间没有出现一次重大危机。两国在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方面展开了有效合作,两国关系的机制化程度获得了很大提升。这包括两国最高领导人经常性见面,各种电话热线陆续建立,各种磋商机制日益丰富,两国在最重要也最敏感的台湾问题上达成了有限但重要的共识。所有这些,使新总统执政一开始两国关系发展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其次,中美关系在美国的政党轮替中实现了平稳过渡,开局良好,保持了积极的发展势头。这在冷战结束后还是第一次。虽然在奥巴马上台之初,中美间也出现过各种摩擦,但上述问题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都未演化成危机。2009年2月,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首访东亚,其中国之行获得重大成功。
2009年4月1日,在伦敦G20峰会期间,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举行了首次会谈。除了就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深入交换意见外,两国元首还强调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进一步深化广泛领域的互利合作,加强能源、环境以及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恢复和扩大防扩散和其他安全问题的磋商,扩大两国立法机构、地方、学术、青年等社会各界的交往,恢复人权对话,推动两国军方关系继续改善和发展。
2009年9月21日至25日,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马不停蹄地出席了四大峰会,从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以及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到在匹兹堡举行的20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中美首脑分别在核不扩散、气候变化和全球经济问题上提出了负责任的主张,双方表示将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致力于在2010年成功完成多哈回合谈判。
2009年11月13日,奥巴马启程前往亚洲进行8天访问。在其丰富多彩的为期4天的中国行中,奥巴马与中国领导人就经济复苏、气候变暖、开发新能源、防核武器扩散、地区安全等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坦率、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会谈,共同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中方表示,欢迎美国作为一个亚太国家为本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努力”,“美方重申,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双方重申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两位国家元首先后在伦敦和纽约举行正式会晤、5次共同出席国际会议、4次通电话。而奥巴马在上任后头一年就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更是中美交流史上的第一次。与此同时,两国政府重要的内阁成员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悉数见面。
第三,两国关系的机制化程度有了进一步提升。这种机制化在两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一是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的整合。在胡锦涛与奥巴马的伦敦会晤期间,双方同意将布什政府时期建立中美战略对话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整合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种对话的规模和层级在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中也属罕见。二是对话和磋商机制延伸到了两国关系中一些突出的薄弱环节。与迅速发展的两国政府间关系相比,两国立法机构之间的交流要落后太多,这使得美国国会成为中美关系中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第四,两国关系的内涵不断丰富,一些新的重大议题进入中美关系的议程,诸如如何应付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开发新能源、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局势等。上述议题均为奥巴马上台后面临的最紧要的对外政策议题,这些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议题表明,奥巴马政府较上届政府相比,更加重视中美关系,更加看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前瞻:2010年中美关系或许局部震荡
过去30年的历史表明,中美关系的发展循着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轨道,有时步入低谷,但一段时间后又峰回路转,攀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关系开局良好,但步入2010年后,我们已经感到中美关系的政治气氛在变冷:在双边关系上,美国正在做一些刺激中国神经的事,譬如美国决定向台湾出售包括爱国者三型导弹在内的高性能武器,美国国务院借谷歌事件指责中国限制言论自由,奥巴马扬言将会见**喇嘛,美国指责中国政府人为降低人民币汇率损害了美国利益,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的“特保案”不断增加等;在地区
或多边议题上,中美的分歧也因为相关问题的复杂性而凸显出来,例如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中美关系的变冷有其自然的逻辑,对此我们不必感到惊讶。一是因为两国关系中一些老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如中美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方面以及台湾问题等老大难问题上的分歧,一直在羁绊着中美关系。二是因为中美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结构性问题。随着中国国力和自信心的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而作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尚未适应中国力量的到来,时时担心中国的崛起会以美国衰落为代价,诸如“中国模式”会取代“美国模式”,全球化中的美国化会因中国化而受到阻止等,这就形成了新兴国家与老牌国家的结构性矛盾。三是中美关系周期性地受到美国选举政治的影响。美国两党的候选人出于当选的需要,每每将中国作为替罪羊,以转移选民对自己的不满。
这就需要双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妥善处理上述诸多挑战和问题:
——从战略上,适度降低对对方的期望值。2009年中美关系的热络,主要是由于奥巴马面对一些急迫的问题,如金融风暴、气候变暖、核武扩散、甲流肆虐、塔利班卷土重来等,认识到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奥巴马政府对中国在这些领域发挥作用的期望值很高,希望说服中国在这些领域发挥更多更积极的作用,承担更多的责任。中国从自己的国情和国力出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美国却认为中国做得不够,并开始有所抱怨和指责。
当中国不能如美国所愿行事时,美国就感觉很受伤害。而中国也对奥巴马存在着过高的期望——既然美国说了要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那美国就应该尊重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就应该在台湾、涉藏、涉疆等问题上尊重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但事实上,奥巴马政府无法跳出美国政策的惯性而停止售台武器,不理**,满足中国的期望。双方对于对方的期望存在着巨大落差和错位,因此需要重新冷静认识对方能够做什么,而不仅仅是期望对方做什么。
——从政策上,美国应尽量避免国内政治的干扰。我们现实的要求只能是:美国领导人能够超越于党派之上,从全民总统、一国领导人的高度出发来制定对中美关系有利也是对美国有利的正确政策。从政治上讲,2010年对奥巴马来说是困难的一年
——从议题上,双方有必要进行微观管理。2010年,中美关系的“议题之争”会更加频繁,老的未去新的又来。老议题如台湾议题、人权议题、人民币汇率议题、知识产权议题、贸易平衡议题、涉藏议题、朝核议题、伊核议题等,新议题如气候议题、地区影响议题等。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之势
最近发生的谷歌事件,本来只是一桩商业事件,结果美国将它演变为一桩政治事件、外交事件。谷歌进中国也非一朝一夕,何以不明白中国的相关政策和相关法律,近来才如此发飙?美国一直高举言论自由、网络自由的大旗,为何在去年不言语,今年则大叫要信息自由?看来时机很重要。去年没有声响,缘由是因为需要中国、不敢得罪中国;今年经济有所复苏、中国又使之失望,因此不怕得罪中国了。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这就是美国政治的权宜之计。美国对中国满意时,人权问题退居二线;一旦美国对中国不满或失望时,人权问题就浮出水面。对中国来说,需要警惕的是,由于中国发展的路径与美国设想的不一致,美国知识阶层和精英阶层对中国的前进方向难以把握甚至有一种幻灭感。之所以要微观管理这些议题,目的就是要避免任何一个议题失控,进而管理好整个中美关系的大格局。
中美自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跌宕起伏,时有摩擦和波折,但从大的方向看,这艘巨轮一直在向前发展。因此,我们对于2010年可能到来的中美关系大盘回调,局部震荡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应对预案。毕竟中美关系不是一方的事,而是双方的事,需要双方悉心经营。正如胡锦涛主席在与奥巴马会面时说:“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双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双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点。”
第四篇:回顾我党的历史
从小到大,我都以一名好学生的标准来鞭笞着自己,自从写了入党申请书那刻起,我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的衡量标准——中国共产党。随着现在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这个标准也在心里巩固的越来越深。同时通过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党的认识水平有了更深一层的提高;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等的真正含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也使我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更加坚信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回顾我党的历史,无不是困难险阻,困难重重。从五四运动的号角,到共产党的建立;从国共合作开始,到南昌起义;从星星之火的井冈山,到革命圣地延安;从敌后的抗日,到解放全中国,每一阶段无不是一部部血泪史。但是我党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因此我们的党没有在这样的艰难险阻下挫败,反而更加的成熟,并且不断的成长壮大,成最终成为历史的胜利者。我党在毫无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在黑暗中摸索适合我们中国自己的道路,在内外夹击的中不断的吸取教训!党的思想体制在不断的健全,执政理念不断的更新,为此中国有勃勃的生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忠诚不是盲目的,是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为此需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武装,并在理论指导下释疑解惑。过去,我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比较肤浅,也犯过急于求成的错误。经过多年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有了新认识新理解。如同共产党宣言所说,共产主义未来社会是个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据此,可以把共产主义理解为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既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体现,因而是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实现的。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积极参加党组织的相关活动,模范履行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自从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那一刻起我便意识到了我所肩负的责任与义务,一种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思想先进的青年的使命。进入大学以来,我时刻铭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我深知更主要的是以身作则:学习上认真努力,政治上要求先进,活动中更要积极。我认真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这也使我对党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更加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等的真正含义,更加坚定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终将实现。下面我将总结一下我在思想汇报、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在学习方面。我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做到认真预习、复习两个方面一起抓,我积极阅读各种书籍资料和学术刊物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此外,我还多次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学术论文比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取得的成绩不等于满足,而是作为一种动力促使着我更加进步,促使着我走向成熟,融入社会,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
在工作方面。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同时也想寻找一次为同学服务的机会,在开学之初我便积极参加班委的选举,有幸成为了班级的宣传委员,在任职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全心全意为老师和同学服务。除此之外,在大二我进入了系学生会任团总支宣传委员,大三我任职学院社团联合会外联部部长和系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在组织和参与的多项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取得的可能是些微不足道的成绩,但这与党组织的关怀、学校的重视、老师的帮助、同学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第五篇:人类飞天历史回顾
人类飞天历史回顾
十四世纪,中国木匠万户坐在四十七枝大火箭上,点燃上天,结果万户牺牲了,他算是人类史上第一位飞天者。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面停 留21小时又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第一人。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时发生爆炸,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成为迄今最大的一次航天灾难。
1995年3月2日-18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在太空中飞行,共有13位宇航员同时在太空,成为同时在太空中人数最多的一次。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神舟一号”飞船发射升空,搭载物品有国旗、农作物种子之外,还有“神州三号”口服液菌种。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升空,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神州三号”生物菌种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搭载物品中包括清华大学生物芯片试验装置以及“神舟三号”口服液生物菌种。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发射升空,搭载飞船的“神舟三号”生物菌种突变明显,为我国太空药物的研制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飞船,实现首次载人飞行,搭载物品相对较少。
2003年11月3日-2005年8月29日,中国连续发射了5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卫星,“神舟三号”口服液生物菌种是极少的搭载物品之一,继续优化菌种,疗效大幅度提高。
2005年10月12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飞船,“神舟三号”口服液同期宣布研制成功。
2007年9月9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育种卫星“实实践八号”,卫星上除搭载了大量农作物种子外,“神舟三号”口服液菌种也第九次进行空间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