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时间:2019-05-15 08:5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第一篇:六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

——六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2011年07月08日07: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9/15103594.html 若干年后回头再看,我们会发现,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对于中国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意义不可估量。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党的90年光辉历程特别是这30多年来的历史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现代化建设的全程中,改革开放必须始终贯穿、全面推进。

这30多年,改革开放犹如春风化雨,推动着历史性巨变,使中国从贫穷落后跃至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使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跃升,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把这30多年,放在党的90年里来考察,放在1840年以来的170多年中来把握,放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来观照,改革开放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具有划时代意义。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指引中国进步的现代化道路。这条“中国道路”的成功,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意味着找到了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对于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来说,意味着上下求索而矢志不移的现代化梦想有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对于世界上那些探索现代化之路的国家来说,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距离。尽管我们已经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但前进的道路上依然不会平坦。只有改革开放,才能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只有在推进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中国才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人民才能更加普遍和以更高水准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如何走好“中国道路”?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就是: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的部署,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遵循,是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人民福祉的根本保证。

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就一定能够不断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不断开辟通往成功的道路。

第二篇: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一个重点,就是突出强调了人才工作。讲话在回顾总结90年来我们党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时概括了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其中之一就是“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在部署党建工作中,讲话明确把“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作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大任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时代发展脉搏的准确把握,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继续解放思想,更新思想观念,自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开创人才辈出、人才强国新局面。

在深化认识人才价值问题上,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破除“重物轻人”的观念,不搞“武大郎开店”。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这深刻说明了人才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知识经济蓬勃发展,人才作为知识的载体,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如果说农业经济时代的主要资源是土地、工业经济时代的主要资源是资本,那么,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资源就是人才。推进科学发展,本质是为民,核心是创新,关键是人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十分重视人才的作用,制定了一系列人才政策,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仍存在嫉贤妒能或“见物不见人”现象。我们应深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作用,更好地用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来推动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用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来落实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在深入理解人才内涵问题上,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思想,注重实绩,走出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误区。实践表明,有学历和职称的不一定都是人才,有些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未必有特定的学历和职称。我们党确立的“四个尊重”方针,把劳动、知识、创造与人才联系在一起,赋予人才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人才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认定人才的标准是实践,前提是劳动,基础是知识,关键是创造。只要能够掌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作出贡献的人,就是人才。我们应大力提倡以用为本,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不拘一格选人才,敢为事业用人才,鼓励每个人都成为有用之才,把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才强国。

在选择人才标准问题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做到任人唯贤、唯才是用,反对任人唯亲。德与才是党员干部素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有才无德,会败坏党的事业;有德无才,也难以担当重任。但是,一些地方和单位选人用人不是任人唯贤、广纳贤才,而是搞小圈子、任人唯亲。胡锦涛同志强调:“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选拔人才必须以人民利益为重,立足人民利益用才,决不能以私为本、亲者优先。我们“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要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

在选择人才方法问题上,坚持用当其时、各得其所,树立“选人和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和耽误人才也是过错”的观念,纠正求全责备、论资排辈、封闭循环的问题。选拔人才既要讲德才兼备,又不能求全责备,而应主要看本质、看主流,宽容人才的个性差异。要用当其时,适时地让那些正处于创造力旺盛期的优秀人才作出更大贡献,而不能以资历排先后。为此,应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改变“一纸任用便终身享受”的静态管理制度,克服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封闭循环的做法。继续在党政人才中推进干部公开选拔、实行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推行职业化、凭市场竞争,在专业技术人才中实行岗位聘用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只有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促进人岗相适,才能做到“有为的有位、平庸的无位、无能的让位”,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

在选择人才范围问题上,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对各类人才一视同仁,广纳人才,打破人才身份、单位、部门和所有制限制。树立大人才观念,打破体制内和体制外障碍,平等对待各类人才,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扩大从企事业单位中选拔党政人才,大胆引入体制外优秀人才,对于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具有重要作用。应完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拓宽党政人才来源渠道,营造更加开放的用人环境。既要重视知识分子,也要重视能工巧匠;既要重视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也要重视民营科技企业、受聘于外资企业的人才,真正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在培养人才问题上,坚持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相结合,树立“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改变“重管理、轻开发,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人才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应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切实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着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把培养与使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取予并重,使人与事相得益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努力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着力解决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等难题,大幅度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

在吸引人才问题上,拥有“天下人才天下用,天下人才为我所用”的胸怀,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求所为”的理念,营造更加开放的用人环境。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发展迫切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就人才队伍建设而言,应树立开放的人才观,既要防止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外来和尚好念经”的现象,又要具有海纳百川、广纳人才的气度,积极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大力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应适应当今人才竞争国际化的趋势,借鉴国外人才资源开发的有益经验,形成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体制。在人才使用上应实行“柔性流动”方式,不求人才数量拥有,但求人才为我所用。积极吸引海外留学人才,支持其创新创业,鼓励其为祖国服务。

在落实人才工作问题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真抓实干,不能“叶公好龙”。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关键是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应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搞好统筹规划,坚持分类指导,注意整合力量,积极提供服务,实行依法管理,着力解决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引才的关键在领导,留才的关键在机制,用才的关键在舞台。各级党委应加强和完善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社会其他方面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指导,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进一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理顺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创新人才选拔、评价、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工作管理水平。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

【打印】【关闭】

版权所有: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

第三篇: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7月3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推进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当前,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这对于全党8000多万共产党员,既是一次把握规律、把握未来的理论学习,也是一次坚定信仰、坚定方向的党性教育。

回顾历史波澜壮阔,展望未来充满信心。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热情讴歌了我们党9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系统总结了90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认真学习《讲话》对90年历程的全面回顾,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从而坚定信心。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新的历史纪元;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的这“三件大事”,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认真学习《讲话》对90年奋斗的高度概括,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把握党在不断探索中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坚定信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项伟大成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认真学习《讲话》对90年探索的深刻总结,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党在不懈奋斗中得出的基本结论,从而坚定方向。“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中国社会90年发展历程的重要启示。无论是历经90年峥嵘岁月,还是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这“四个始终”是我们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认真学习《讲话》对未来形势的精辟分析,我们才能更加深切地领会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从而坚定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前进道路上,只有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才能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理论是现实的先导。回望过去的90年,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给风雨如晦的旧中国带来了光明,给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带来了富强的希望,给涌动改革春潮的当代中国带来发展的奇迹,在我们党90年历程中,每一次理论的与时俱进,都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必将会以理论创造的新成果推动事业实现新发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不断创造党和人民事业新辉煌。

7月4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牢记历史使命 无愧人民选择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只有把握住历史发展的脉络,才能坚定未来前行的方向。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阐述了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这是对90年辉煌成就的全面总结,是对90年奋斗探索的高度概括。9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让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我们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新的历史纪元。我们艰苦奋斗,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不懈探索,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三件大事,前后相继,在古老的东方大地写下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恢宏史诗。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回顾这三件大事,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90年光辉历程的发展脉络,一个结论更加明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三件大事,浓缩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史,证明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找寻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探索史。90年历史充分证明,要把亿万人民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不可设想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只有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不断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回顾这三件大事,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90年一以贯之的精神实质,一个信念更加坚定: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不竭动力。从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到解决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再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有这一切,承载着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和政治优势。90年历史充分证明,我们党要在发展和变革中引领时代的进步,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破浪前行。

走过90年,我们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更壮丽的征程正在我们面前展开。在不断总结中开拓进取,在不懈奋斗中永葆先进,我们一定能不负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把更辉煌的历史写在未来。

7月5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成就彪炳史册 经验启示未来

——三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论述,精辟总结了我们党90年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也为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美好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90年来,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干革命;鼓干劲讲奉献,求真务实搞建设;促改革求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90年的奋斗与牺牲、创造与积累,使我们党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开创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三大成就”是我们党奋力开拓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共同选择和努力的结果。

这三大成就源于历史,植根现在,通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三大成就,奠定了今日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础,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任何成就面前,我们没有丝毫理由自满,决不能也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求我们党长期坚持、不断发展“三大成就”,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坚持发展“三大成就”,最关键的是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前进的道路上,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才能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才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制度完善永无止境,道路拓展永无止境。“三大成就”一脉相承的实践主题,就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只要我们传承和发扬基本历史经验,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光明。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7月6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永葆政治本色 走在时代前列

——四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只要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提出了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四个根本点,这是我们党关于政党先进性理论的最新阐述,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这四个“根本点”,既是9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面向未来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关键所在,只有牢牢把握,我们党才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负民族先锋、时代先锋的历史使命。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找到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人民意愿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殊为不易;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实现党的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更为重要。90年来,正是依靠坚实的思想建设和不懈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我们党才能在团结带领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离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先进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90年的经验证明,正是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我们党才得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诸多困难和挑战。

组织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几十年来,正是因为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才使众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党员干部队伍,党的队伍不断壮大,党员干部素质不断提高,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历经革命、建设、改革,我们党坚持和发展先进性面临的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紧迫。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要管党丝毫也不能懈怠,从严治党一刻都不能放松。

历史经验证明,先进性既非与生俱来,也不会一劳永逸。回首征程,经验和教训我们应牢记于心;展望明天,我们没有丝毫理由骄傲自满。全党同志务必承担历史使命,永葆政治本色,更加奋发有为地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

7月7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直面时代风险考验 推进党建伟大工程

——五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一个政党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执政实践不断回答的重大课题。对拥有8000多万党员、带领13亿人民开创前无古人事业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尤其如此。

“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时刻,胡锦涛同志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向全党发出了谆谆告诫,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时代课题。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历史方位的科学把握和清醒认识,体现了我们党直面现实考验、勇担历史使命的成熟和自信。

正确判断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目标任务,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衡量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依据。走过90年辉煌历程,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身处正在进行广泛而深刻变革的中国,我们应当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当前,需要我们做到“五个坚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综观世界各国政党发展史,不难发现,政党生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根据变化的条件,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革,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求得生存和发展。从“伟大工程”到“新的伟大工程”,90年来,正是始终根据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党才能够不断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7月8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 ——六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若干年后回头再看,我们会发现,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对于中国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意义不可估量。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党的90年光辉历程特别是这30多年来的历史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现代化建设的全程中,改革开放必须始终贯穿、全面推进。

这30多年,改革开放犹如春风化雨,推动着历史性巨变,使中国从贫穷落后跃至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使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跃升,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把这30多年,放在党的90年里来考察,放在1840年以来的170多年中来把握,放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来观照,改革开放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具有划时代意义。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指引中国进步的现代化道路。这条“中国道路”的成功,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意味着找到了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对于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来说,意味着上下求索而矢志不移的现代化梦想有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对于世界上那些探索现代化之路的国家来说,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距离。尽管我们已经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但前进的道路上依然不会平坦。只有改革开放,才能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只有在推进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中国才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人民才能更加普遍和以更高水准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如何走好“中国道路”?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就是: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的部署,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遵循,是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人民福祉的根本保证。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就一定能够不断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不断开辟通往成功的道路。

7月9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和希望

——七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7月11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和希望——七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活跃力量。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青年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这既是历史的生动写照、现实的深切呼唤,也是对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殷切期待。

我们党的90年伟大征程,就是一部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的“青春之歌”。90年前,13位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90年来,刘胡兰、雷锋、张海迪、李向群等一批批年轻优秀党员前赴后继,为鲜红的党旗添光增彩;一代又一代从青年时期就追随马克思主义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共产党人,让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今天,8000多万党员中35岁以下年轻人有近四分之一,呈现着党的事业对青年一代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从毛泽东把青年生动地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到邓小平鲜明提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从江泽民反复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到胡锦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发挥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作用,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党的伟大事业才有了继往开来的辉煌。

历史证明,青年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联,才能大有作为。从追随革命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到“愿为祖国献青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从约定“20年后来相会”的八十年代新一辈,到追寻红色足迹的80后、90后……一代代青年用激情与行动,表明他们无愧于党的期待、无愧于人民的厚望,也宣示他们必将无愧于使命的召唤。

今天,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利益、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发挥青年作用,重视青年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赢得青年,必须用先进的理论引导青年,用光辉的事业凝聚青年,用良好的作风吸引青年。各级党组织应该努力做到,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拼搏奋斗,在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成才。

瞩望未来,到建党100周年建成惠及十几亿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需要始终如一的朝气、锐气与勇气。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当年,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发出的殷殷召唤,依然是今天我们伟大事业的青春宣言。只有党的队伍里始终洋溢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春激情,党的肌体里始终流淌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的青春血液,我们伟大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第四篇: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专稿

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专稿”

开栏的话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为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从即日起,本刊特辟“深入学习‘七一’重要讲话专稿”栏目,约请专家学者对讲话中的新观点、新提法、新概括,进行深入阐述、解读,敬请关注。

“三大成就”的概括“新”在何处

石仲泉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果说“三件大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曾经讲过,这一次主要是进一步展开加以说明,那么“三大成就”则是这次讲话第一次作的明确概括。这个概括的“新”在何处呢?

第一,增加了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内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在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提出并作了分析,明确了它们的内涵。讲“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过去没有过的新观点。

第二,将“三大成就”作为90年的奋斗结果首次提出。十七大报告讲的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成就讲的,即是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成就看待的。这次将其扩大和延伸为90年的伟大成就,并加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起提出,这就升华到一个新的认识层面。当然,这个提升也不是简单地作为90年的成就来归纳,而是有“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这样的动态性表述词语,以凸显它的历史过程感。

第三,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地作了规范性表述。胡锦涛同志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那段话包含了三个内容:一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义;二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三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即五个“有利于”。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这样的概括在党的文献中也是第一次。

第四,将“三大成就”与高举旗帜一起作为我们党今后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的四个主要内涵而首次明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造的“中国特色”有很多,但哪些是最重要、最根本的,需要不断地加以明确。如果说讲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三个“中国特色”,在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明确,那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则是这次讲话中第一次提出的。它既为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坚定了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第五,明确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主要内容。胡锦涛同志回顾我们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的情况,首先肯定了取得的重大进展,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同时,讲话也没有回避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讲话强调,今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其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重申和深化了在十七大讲的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四个方面要求:一是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二是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三是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是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这就澄清了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存在的这样那样的疑虑和模糊认识。

(作者为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为什么要高扬人民民主的旗帜

叶小文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为什么要这么强调民主?每临大事有静气,每逢大庆思民主。庆祝建党90周年,当然要谈民主。革命时代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所为者何?就是为了争得民主,或曰让人民当家作主。

共产党最有资格谈民主。连当年司徒雷登在离开中国时也承认,“整个来讲,不论是对中国的民众(特别是农民),或者是对国内国外的观察家,共产党都能给他们这样一种印象:它是全心全意致力于人民事业的,它真正希望促进中国的民主事业,希望中国在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中获得一个真正独立而强有力的地位。”

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强调的首先是民主。毛泽东说,我们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就得靠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强调的还是民主。邓小平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我们的民主“更高”,是因为:我们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是民主的制度保障。我们不仅重视选举民主,建立和完善有关投票、选举制度,扩大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还创造了协商民主,中国有世界最大的协商民主的固定平台——各级人民政协组织,各党派、阶层、界别、民族、宗教的代表以及海内外华人代表,按照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要求,通过政协组织参与政治协商。选举民主加协商民主,是民主形式的创新。

我们的民主“更切实”,是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不仅是民主的问题,更是按什么样的道路和方式实现民主的问题。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一度接受西方的民主模式,希望通过激进的改革,效仿西方。经过诸多曲折之后,那里的政治人物和民众都意识到,尽管民主政治值得追求,但如果民主不能同时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导致社会的不满和**,而政权也会处于低度合法性。那种导致社会**的“民主”最终害的是老百姓。前车之鉴,不可不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持续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完备的法治建设与积极稳妥有序的民主建设紧密结合,为人民民主提供全面有力的法治保障和社会基础。

我们的民主“更高、更切实”,还因为:民主建设与时俱进。当前,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党必须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面对党员队伍和党的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四个“深刻”,四个“面对”,要求我们积极推进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包括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推进民主建设的历史;90年的脚步,踏响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进步的节拍。

(作者为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局长)怎样提升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甄小英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就明确地向全党提出保持和提升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抵御脱离群众最大危险的任务。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党由小到大,以弱胜强,不断取得胜利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既没有权,也缺少钱,但我们拥有的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奋斗、流血牺牲而赢得的民心。抗战时期,美国军事观察组来华考察后,得出一个结论:国民党占有着大片的土地,而共产党则占有大片的人心。我们正是发挥了密切联系群众、“得民心”的政治优势,才由占领大片的人心,转化为占有大片的土地,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也是由于充分发挥了我们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才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但是,这种政治优势是在为人民谋利益的实践中形成、巩固和发展的,不是与生俱来,也不能一劳永逸。它会随着长期执政情况下一些党员干部所产生的精神懈怠、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工作中的失误尤其是消极腐败现象而磨损或流失。因此,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保持自己的政治优势,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优势。否则,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会逐步流失,流失到一定程度,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鱼水关系就可能会变为“油水关系”、“水火关系”。如果不能防止政治优势的弱化、退化甚至异化,就有可能被人民抛弃。近二三十年来,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执政地位,历史一再警示,任何政党,无论曾经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过多么大的牺牲和贡献,一旦丧失民心,都逃脱不了被人民抛弃的命运。这是一条铁律。

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执政60多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过挫折,出现过失误,包括发生过“文革”那样严重的错误。但是,党自己纠正了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党的政治优势注入了时代的内容和新的活力。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由衷地信任、拥护和支持,是党群关系的主线、主流,也是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建更大辉煌的基础和底气。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对于长期执政的党来讲,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胡锦涛同志指出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党面对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归结起来,主要是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是来自党肩负的执政使命的挑战。党肩负着艰巨的执政使命,“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二是来自党自身建设的挑战。建设好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实属不易,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全方位开放以及空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执政党的党员干部面临太多的诱惑和陷阱。要成功应对这两方面的挑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问政于民。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保障人民的权利。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实现工作中心下移,真诚听取群众的呼声,解决好群众的困难和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改革开放,要继续系统地、整体性地推进改革。既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着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也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领导、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创造条件,使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放开手脚创造自己的新生活。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中,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第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实现党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当前,特别要注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解决好肃清封建残余思想、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创新基层党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等问题。要把基层民主建设经验,基层党的领导和社会治理创新的好做法,加以总结完善,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防止一些深受群众拥护的好做法,因领导干部的变化而“人走政息”,自生自灭。

(作者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新概括

李捷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列,并作出科学概括。这是一大亮点,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十七大报告关于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论断的认识,是根据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所作出的新概括。

讲话在继续重申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括的基础上,对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作了重申和进一步阐发,有针对性地做了释疑解惑的工作。这里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继续探索和进一步发展,作了科学阐述。讲话指出:毛泽东思想“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二是重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大理论成果,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曾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民主政治制度等分别作出过概括。在此基础上,“七一”重要讲话从以下三个方面科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其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两个层次。人民代表大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其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部的相互关系,讲话指出:它是一个制度体系,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这就需要在制度建设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整体协调,整体统筹,整体推进。

其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指导原则,讲话提出“两个前提”和“五个有利于”。“两个前提”就是,要“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五个有利于”包括:“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作者为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四个考验”与“四个危险”

沈宝祥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七一”重要讲话中有一段话特别耐人寻味,促人深思:“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这里提出的“四个考验”、“四个危险”,是向全党发出的警世之言。这段铿然有声的语言,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醒,也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

在9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取得了多次辉煌的胜利。在取得胜利之后,在大好形势下,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我们党避免陷入盲目性的重要条件。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同志鲜明地指出了党面临的危险,党员面临的新考验,他告诫全党,要防止骄傲的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特别要防止被糖衣炮弹击倒。1982年,在完成全面拨乱反正、初步打开改革开放局面,全党正在迎接党的十二大的时候,邓小平敏锐地指出,已经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现在,在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时候,胡锦涛同志又强调指出,党仍然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前仍然有危险。

在取得胜利的时候,在大好形势下,指出面临的考验,看到存在的危险,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清醒。我们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我们党坚持以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因此,我们的奋斗决不会在某一阶段上停顿下来,决不会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后就自满懈怠,也决不允许任何党组织和党员偏离以人为本。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特别是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武器,能够清醒观察分析形势,能够全面地观察分析自身,因而能够指出“四个考验”、“四个危险”。

在我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关键是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坚持立党为公,保持党的本色;二是如何提高能力,务求执政有效。概括地说就是:坚持立党为公,务求执政有效。解决好了这两个大问题,也就具有了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合法性。

如何才能解决好这两个大问题,经受“四个考验”,化解“四个风险”呢?从党组织来说,要保持活力和清廉,这涉及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理论创新和武装,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严肃党纪,等等。关键是要围绕发展人民民主和从严治党,推进党内各项制度改革。从共产党员来说,要严格要求自己。我们常讲共产党员的修养,常讲党性锻炼。如何经受“四个考验”,如何防止危险,这就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最实际的修养,最实际的党性锻炼。

(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

第五篇:六论学习贯彻胡锦涛七一讲话

7月3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推进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当前,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这对于全党8000多万共产党员,既是一次把握规律、把握未来的理论学习,也是一次坚定信仰、坚定方向的党性教育。

回顾历史波澜壮阔,展望未来充满信心。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热情讴歌了我们党9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系统总结了90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认真学习《讲话》对90年历程的全面回顾,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从而坚定信心。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新的历史纪元;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的这“三件大事”,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认真学习《讲话》对90年奋斗的高度概括,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把握党在不断探索中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坚定信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项伟大成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认真学习《讲话》对90年探索的深刻总结,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党在不懈奋斗中得出的基本结论,从而坚定方向。“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中国社会90年发展历程的重要启示。无论是历经90年峥嵘岁月,还是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

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这“四个始终”是我们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认真学习《讲话》对未来形势的精辟分析,我们才能更加深切地领会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从而坚定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前进道路上,只有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才能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理论是现实的先导。回望过去的90年,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给风雨如晦的旧中国带来了光明,给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带来了富强的希望,给涌动改革春潮的当代中国带来发展的奇迹,在我们党90年历程中,每一次理论的与时俱进,都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必将会以理论创造的新成果推动事业实现新发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不断创造党和人民事业新辉煌。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献——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新华网北京7月2日电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党中央隆重召开庆祝大会,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回顾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瞻望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历史高度和时代高度,精辟概括了90年来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鲜明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全面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气势豪迈,具有鲜明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新形势下指导我们党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献。

站在90年的历史节点上,胡锦涛总书记首先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集中体现在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远值得自豪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人民永远值得铭记的伟大成就。

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伟大成就集中体现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胡锦涛总书记深刻阐明了这一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要求党和人民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面向未来,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胡锦涛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把党的目光引向未来。当年,毛泽东同志曾把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比作万里长征,指出新中国成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到今天,我们又走完了第二步、第三步。展望未来,还要坚定地迈出第四步、第五步以至更多、更大的步伐。为此,胡锦涛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而自豪,但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因此而自满,我们决不能也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因此,我们党隆重庆祝建党90周年,其要旨既是为了继往,更是为了开来。

着眼于继往开来,胡锦涛总书记告诫我们,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对所有这些挑战和危险,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着眼于继往开来,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我们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此,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着眼于继往开来,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我们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砥砺勇气,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

摇,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此,我们只有牢记并坚定不移,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既要回顾和总结90年的历程,更重要的是开创更加光辉和美好的未来。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继续以新的伟大实践书写未来美好新篇章指明了方向,对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去,以更加奋发有为的行动和业绩,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壮美的乐章。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珍惜伟大成就 高举伟大旗帜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新华网北京7月3日电(新华社特约评论员)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在回顾党90年奋斗历程、总结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后深刻指出,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

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项制度,凝结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智慧,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基础上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旗帜,是一条道路,也是一项事业;是一个理论,也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制度体系,也是一个历史进程。无论是道路、事业,还是理论、实践,最终要固化下来,成为一种制度。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在党的建设上,还是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上,我们党都越来越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推进,最根本的是落实到制度上,落实到一整套严密、完善的制度体系上。

这种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和逐步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后,我们对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社会等各方面的体制进行改革,不仅使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得到了坚持,而且使各方面的体制得到了改善,进一步增强了活力和生机。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范畴,宣告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已经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这就如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样,我们已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这一制度体系,就是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逐步积累的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在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邓小平同志曾设想,到建党100周年时,要争取在各方面形成比较成熟的制度。党的十七大把“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之际宣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伟大成就的充分肯定,更是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号召和要求。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坚持实事求是 推进理论创新

——三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新华网北京7月4日电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不仅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提出了新思想、作出了新论断,而且对我们党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

大的国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所走过的90年奋斗历程充分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引导党和国家前进的强大力量。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必须正确认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始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最强大的生命力存在于不断发展的实践之中。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同时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90年奋斗、探索中,我们确立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不仅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深深扎根在中国实际的土壤中,而且始终保持和发展着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不断从发展变化着的世情、国情、党情出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和思想理论的制高点上。90年来,我们党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理论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源泉。党的生命活力与党开拓创新的勇气能力紧密相联。只有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党才能永远走在时代前列。面向未来,党和人民将在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拓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丰富的实践过程必将为理论创新开辟广阔前景。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和基本国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适时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坚持中不断丰富,在丰富中继续坚持。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必须不断加强理论武装,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90年来,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在党的事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尤其是重大转折和关键时期,我们党都以各种方式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面对风云激荡的世界形势和繁重复杂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党学习的任务更加紧迫。全体党员干部只有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概括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时,第一点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在阐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时,第一个就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两个第一充分表明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极端重要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在坚持实事求是、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人民日报评论员:永葆政治本色 走在时代前列

——四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只要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提出了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四个根本点,这是我们党关于政党先进性理论的最新阐述,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这四个“根本点”,既是9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面向未来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关键所在,只有牢牢把握,我们党才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负民族先锋、时代先锋的历史使命。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找到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人民意愿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殊为不易;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实现党的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更为重要。90年来,正是依靠坚实的思想建设和不懈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我们党才能在团结带领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

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离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先进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90年的经验证明,正是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我们党才得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诸多困难和挑战。

组织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几十年来,正是因为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才使众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党员干部队伍,党的队伍不断壮大,党员干部素质不断提高,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历经革命、建设、改革,我们党坚持和发展先进性面临的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紧迫。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要管党丝毫也不能懈怠,从严治党一刻都不能放松。

历史经验证明,先进性既非与生俱来,也不会一劳永逸。回首征程,经验和教训我们应牢记于心;展望明天,我们没有丝毫理由骄傲自满。全党同志务必承担历史使命,永葆政治本色,更加奋发有为地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

直面时代风险考验 推进党建伟大工程

——五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1年07月07日 01 版)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一个政党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执政实践不断回答的重大课题。对拥有8000多万党员、带领13亿人民开创前无古人事业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尤其如此。

“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时刻,胡锦涛同志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向全党发出了谆谆告诫,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时代课题。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历史方位的科学把握和清醒认识,体现了我们党直面现实考验、勇担历史使命的成熟和自信。

正确判断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目标任务,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衡量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依据。走过90年辉煌历程,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身处正在进行广泛而深刻变革的中国,我们应当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

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当前,需要我们做到“五个坚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综观世界各国政党发展史,不难发现,政党生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根据变化的条件,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革,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求得生存和发展。从“伟大工程”到“新的伟大工程”,90年来,正是始终根据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党才能够不断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

——六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1年07月08日 01 版)

若干年后回头再看,我们会发现,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对于中国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意义不可估量。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党的90年光辉历程特别是这30多年来的历史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现代化建设的全程中,改革开放必须始终贯穿、全面推进。

这30多年,改革开放犹如春风化雨,推动着历史性巨变,使中国从贫穷落后跃至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使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跃升,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把这30多年,放在党的90年里来考察,放在1840年以来的170多年中来把握,放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来观照,改革开放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具有划时代意义。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指引中国进步的现代化道路。这条“中国道路”的成功,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意味着找到了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对于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来说,意味着上下求索而矢志不移的现代化梦想有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对于世界上那些探索现代化之路的国家来说,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距离。尽管我们已经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但前进的道路上依然不会平坦。只有改革开放,才能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为推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只有在推进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中国才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人民才能更加普遍和以更高水准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如何走好“中国道路”?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就是: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的部署,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遵循,是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人民福祉的根本保证。

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就一定能够不断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不断开辟通往成功的道路。

下载六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