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人大优秀毕业生的经历

时间:2019-05-15 08:1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位人大优秀毕业生的经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位人大优秀毕业生的经历》。

第一篇:一位人大优秀毕业生的经历

一位人大优秀毕业生的经历

侯瑀,人大07级本科生,总平均学分绩3.83,专业学分绩3.91,曾获国家奖学金,宝钢奖学金,剑桥大学夏季奖学金,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北京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等。本科期间通过两门北美精算师考试,发表论文2篇,并于2010年被耶鲁大学邀请成为public health school访问学者。热爱音乐,哲学,旅行。曾任院学术部部长,辩论队队长。2011年同时被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录取,将赴美攻读金融数学专业。

2011年6月5日晚,22岁生日,16个朋友陪在我身边,经历了整整12个小时的徒步跋涉,翻山越岭,登顶香山最高处,看完日出后下山,回到熟悉的学校。虽然辛苦的程度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虽然回想起来也会讶异自己的疯狂,但看透山下的灯火阑珊,山间的云起云落,把最荒诞不经的愿望变成现实,也算是给我无怨无悔的大学四年,画上了一个感动长存的句点。山峰总有更高的一座,太阳明天还会照常升起,但正是那一段段“在路上”的心情与志气,才拼接成一条旖旎而不可复制的记忆之河,任凭岁月翻滚,依然静水流深。

2007年夏天,抱着对“精算师”的冲动好奇选择了现在的院系和专业。此外早早坚定了毕业后出国深造的打算,所以在不遗余力地上好每一门课的同时每天背单词,听写新闻,也清楚地知道GPA是出国申请的最重要依据。由于一进大学就担任学院各种晚会的主持人,合唱比赛领唱,辩论队辩手等,对学习的时间格外珍惜。常常2,3点钟结束辩论赛讨论,早上6点多又匆匆奔赴自习室念书,竟然很难跟寝室的同学见面。也曾经因为学习压力想过退出辩论队,但经过师兄师姐的挽留,发现走过那段艰难的岁月,也就学会了把时间利用到极致。

大二伊始,总平均GPA位列全院第一,但我却不再满足于课程和考试,而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学术能力。但由于年级低,又没有任何科研经历,所以只能自己争取机会。也许是倔强好强,也许是不知天高地厚,我闯到前系主任易丹辉教授办公室,自我介绍后提出想跟她做科研的愿望,百般恳求下获得了机会,并每周参加易老师的博士生讨论班,先从编程和数据处理开始,后来逐渐拥有了自己的课题和科研项目,自己建立统计模型。除了向老师和师兄师姐学到了很多东西,惊喜的是在大二时我站上了全国生物统计学术会议的讲台,成了教授和博士生之外年龄最小的演讲者,并发表了自己关于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处理纵向数据的论文。

大二下半学期,几乎是同时完成了两门SOA北美精算师的考试,开始备战10月的GRE考试,单词背了几十遍,红宝书翻烂了三本。由于不想太早确定专业方向,我同时选修了统计学和风险管理与精算两个方向的课程,期末考试压力巨大。考后放松下来,正好迎来人民大学历史上第一个暑假小学期,我决定給自己平添挑战,申请成为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 Hongwei Zhao教授的助教。那是一门面向全校本,硕,博范围,需要一定专业基础的课程。我不但自己也是从头学起,而且要给师兄师姐们批改作业和解答问题,那段时间差不多算是已经住在明德楼,白天在办公室做GRE题目,晚上编程改作业。也许是因为这次珍贵的经历赢得了信任,此后我又先后成为来自Washington University和Yale University两位教授的助教,并由此拥有了美国著名学府教授的推荐信,为出国申请积攒了自信。

很多中国一流大学的学生们也会抱怨出国交流交换机会稀缺,但对我来说机会都是自己争取而来。大三暑假我坐在清华数学系暑假国际小学期的课堂里蹭课,把自己精心做了两个月的普林斯顿计量金融学研究生课程作业及程序代码递给刚从美国飞来的教授,要到了一封普林斯顿金融系教授的推荐信。7月份申请成为国际统计论坛的外宾总接待,并被任命为欢迎晚宴双语主持人,认识了近百位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统计学教授,其中不乏名校的招生委员会主席。8月飞到剑桥大学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夏季学期,还在英国考了第二次GRE,至今难忘考试前一天晚上住在伦敦一个廉价小旅店里被隔壁的音乐折磨不堪的零落景象。

直到现在还总是有学弟学妹问我,做什么比较有用,什么比较没用。我从来不去想这样的问题,只要你觉得有价值,那就别太在乎回报。2011年冬天,因为之前相关的科研经历,我被耶鲁大学生物统计系的教授邀请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合写一篇论文。美国大使馆的签证官对我说,我是他见过的第一个获得J1签证的本科生。除了完成自己的论文,我还在美国游历了哈佛,MIT等学校,并在普林斯顿争取到了与招生委员会面试的机会。在美国,我完成了所有的申请,每份材料都改了几十遍,几乎是在12月离开美国的后一个星期就收到了耶鲁的录取通知书。在剑桥,在耶鲁,我遇见了很多内心平和丰富,拥有自己完整人生信条的智者,并互相汲取着智慧。在伦敦,在纽约,我虔诚地保持着行走的姿态,悉心感受中西文化的撞击融合,并思考着自己的时代角色。

大学四年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写成一纸漂亮的简历。一个看的过眼的学分绩,两段交换经历,三篇paper,四份投资银行的实习,精简罗列的奖项和证书。很多一笔带过的经历,都曾经经过了艰辛的努力。为了熬夜看书,我搜寻明德楼不会被保安查到的楼梯间角落,竟曾被反锁在深夜的楼梯间。在投行实习的阶段,每天6点钟起床到公司听财经新闻。为了普林斯顿的面试机会,穿着高跟鞋在大雪纷飞的校园立等数个小时。然而,这些足以让我获得自信么?申请出国的过程是一个认清自己的过程。我也经历过无尽的迷茫与不自信,被肯定,被拒绝,怀疑自己和迎合别人。到最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永远比我被什么学校录取,读什么专业更加重要。我们之所以那么渴望一张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正是因为不够自信,想用特殊的标签去证明自己。可是心向何处,不是比别人的眼光更加重要么?

于是我申请材料中自我陈述的第一句话是,四年来有两件事情最能标志我是谁,第一是攻读人民大学统计学专业,优异地完成了学业,第二是从18岁开始学小提琴,每天练琴坚持到现在。或许在这个功利的时代,小学生就开始参加奥数班,中学放弃一切爱好特长,大学变得精明而现实才是正经事。但是我更希望最后定义我自己的,是一个热爱音乐与艺术,不愿为了成功放弃生活的尊严的女生,她到处乱跑,渴望记下这个世界所有的美好和充盈,她心怀梦想,对未来有清晰的想象,却仍然期待命运的偶然和未知。我也曾像身边的人一样,抱怨过人大狭小的校园,六人一间的宿舍,激烈的竞争和不和谐的男女比例。但是,母校或许不是最好的,但她已经把最好的都给了我。如果真的有什么最值得被纪念,那应该依然是6月的这个晚上,一群年轻,爱冒险,满怀激情的朋友们忍受着劳顿陪我登上了山顶,天渐渐地亮起来,我们望见了初升的太阳,望见了睡眼惺忪的北京城,望见了远方微白的天空,却怎么也望不到,我不想全部看见的未来。或许,这就是一种留白。

第二篇:人大的优秀毕业生

人大的优秀毕业生,都不是用差距二字形容的了了~来源: 杨添智的日志

1、侯瑀

侯瑀,人大07级本科生,总平均学分绩3.83,专业学分绩3.91,曾获国家奖学金,宝钢奖学金,剑桥大学夏季奖学金,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北京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等。本科期间通过两门北美精算师考试,发表论文2篇,并于2010年被耶鲁大学邀请成为public health school访问学者。热爱音乐,哲学,旅行。曾任院学术部部长,辩论队队长。2011年同时被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录取,将赴美攻读金融数学专业。

……

2007年夏天,抱着对“精算师”的冲动好奇选择了现在的院系和专业。此外早早坚定了毕业后出国深造的打算,所以在不遗余力地上好每一门课的同时每天背单词,听写新闻,也清楚地知道GPA是出国申请的最重要依据。由于一进大学就担任学院各种晚会的主持人,合唱比赛领唱,辩论队辩手等,对学习的时间格外珍惜。常常2,3点钟结束辩论赛讨论,早上6点多又匆匆奔赴自习室念书,竟然很难跟寝室的同学见面。也曾经因为学习压力想过退出辩论队,但经过师兄师姐的挽留,发现走过那段艰难的岁月,也就学会了把时间利用到极致。大二伊始,总平均GPA位列全院第一,但我却不再满足于课程和考试,而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学术能力。但由于年级低,又没有任何科研经历,所以只能自己争取机会。也许是倔强好强,也许是不知天高地厚,我闯到前系主任易丹辉教授办公室,自我介绍后提出想跟她做科研的愿望,百般恳求下获得了机会,并每周参加易老师的博士生讨论班,先从编程和数据处理开始,后来逐渐拥有了自己的课题和科研项目,自己建立统计模型。除了向老师和师兄师姐学到了很多东西,惊喜的是在大二时我站上了全国生物统计学术会议的讲台,成了教授和博士生之外年龄最小的演讲者,并发表了自己关于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处理纵向数据的论文。

大二下半学期,几乎是同时完成了两门SOA北美精算师的考试,开始备战10月的GRE考试,单词背了几十遍,红宝书翻烂了三本。由于不想太早确定专业方向,我同时选修了统计学和风险管理与精算两个方向的课程,期末考试压力巨大。考后放松下来,正好迎来人民大学历史上第一个暑假小学期,我决定給自己平添挑战,申请成为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 Hongwei Zhao教授的助教。那是一门面向全校本,硕,博范围,需要一定专业基础的课程。我不但自己也是从头学起,而且要给师兄师姐们批改作业和解答问题,那段时间差不多算是已经住在明德楼,白天在办公室做GRE题目,晚上编程改作业。也许是因为这次珍贵的经历赢得了信任,此后我又先后成为来自Washington University和Yale University两位教授的助教,并由此拥有了美国著名学府教授的推荐信,为出国申请积攒了自信。很多中国一流大学的学生们也会抱怨出国交流交换机会稀缺,但对我来说机会都是自己争取而来。大三暑假我坐在清华数学系暑假国际小学期的课堂里蹭课,把自己精心做了两个月的普林斯顿计量金融学研究生课程作业及程序代码递给刚从美国飞来的教授,要到了一封普林斯顿金融系教授的推荐信。7月份申请成为国际统计论坛的外宾总接待,并被任命为欢迎晚宴双语主持人,认识了近百位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统计学教授,其中不乏名校的招生委员会主席。8月飞到剑桥大学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夏季学期,还在英国考了第二次GRE,至今难忘考试前一天晚上住在伦敦一个廉价小旅店里被隔壁的音乐折磨不堪的零落景象。

直到现在还总是有学弟学妹问我,做什么比较有用,什么比较没用。我从来不去想这样的问题,只要你觉得有价值,那就别太在乎回报。2011年冬天,因为之前相关的科研经历,我被耶鲁大学生物统计系的教授邀请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合写一篇论文。美国大使馆的签证官对我说,我是他见过的第一个获得J1签证的本科生。除了完成自己的论文,我还在美国游历了哈佛,MIT等学校,并在普林斯顿争取到了与招生委员会面试的机会。在美国,我完成了所有的申请,每份材料都改了几十遍,几乎是在12月离开美国的后一个星期就收到了耶鲁的录取通知书。在剑桥,在耶鲁,我遇见了很多内心平和丰富,拥有自己完整人生信条的智者,并互相汲取着智慧。在伦敦,在纽约,我虔诚地保持着行走的姿态,悉心感受中西文化的撞击融合,并思考着自己的时代角色。

大学四年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写成一纸漂亮的简历。一个看的过眼的学分绩,两段交换经历,三篇paper,四份投资银行的实习,精简罗列的奖项和证书。很多一笔带过的经历,都曾经经过了艰辛的努力。为了熬夜看书,我搜寻明德楼不会被保安查到的楼梯间角落,竟曾被反锁在深夜的楼梯间。在投行实习的阶段,每天6点钟起床到公司听财经新闻。为了普林斯顿的面试机会,穿着高跟鞋在大雪纷飞的校园立等数个小时。然而,这些足以让我获得自信么?申请出国的过程是一个认清自己的过程。我也经历过无尽的迷茫与不自信,被肯定,被拒绝,怀疑自己和迎合别人。到最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永远比我被什么学校录取,读什么专业更加重要。我们之所以那么渴望一张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正是因为不够自信,想用特殊的标签去证明自己。可是心向何处,不是比别人的眼光更加重要么? 于是我申请材料中自我陈述的第一句话是,四年来有两件事情最能标志我是谁,第一是攻读人民大学统计学专业,优异地完成了学业,第二是从18岁开始学小提琴,每天练琴坚持到现在。或许在这个功利的时代,小学生就开始参加奥数班,中学放弃一切爱好特长,大学变得精明而现实才是正经事。但是我更希望最后定义我自己的,是一个热爱音乐与艺术,不愿为了成功放弃生活的尊严的女生,她到处乱跑,渴望记下这个世界所有的美好和充盈,她心怀梦想,对未来有清晰的想象,却仍然期待命运的偶然和未知。我也曾像身边的人一样,抱怨过人大狭小的校园,六人一间的宿舍,激烈的竞争和不和谐的男女比例。但是,母校或许不是最好的,但她已经把最好的都给了我。如果真的有什么最值得被纪念,那应该依然是6月的这个晚上,一群年轻,爱冒险,满怀激情的朋友们忍受着劳顿陪我登上了山顶,天渐渐地亮起来,我们望见了初升的太阳,望见了睡眼惺忪的北京城,望见了远方微白的天空,却怎么也望不到,我不想全部看见的未来。或许,这就是一种留白。————————————————————

2、林蕾

林蕾,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2007级本科生,现已被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项目以全额奖学金录取,即将以两篇优秀毕业论文分别取得历史学与经济学的学士学位。曾获吴玉章奖学金,多次获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一等奖学金、国学基础一等奖学金及“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囊括本校荣誉类、学习类、专项类三大类奖学金的最高奖项,曾多次在大型活动中作为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和演讲。多个学期学分绩为全班第一并保持在3.9以上。外语优势明显,现已熟练掌握英语(GRE 1530,TOEFL 110,四六级均在640以上,口语能力突出)、日语、韩语,以及书面藏文、梵文,曾参与并领导数篇英文学术文章、两本学术著作的翻译发表。此外,曾获二十院院际友谊辩论赛亚军、“人大精神与大学精神”杯辩论赛季军。除校级奖项以外,还曾荣获200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一等奖。曾任国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国学2007级班长、学习委员等职务。谨以此文献给在大学四年中关心帮助我成长的老师们,以及不论悲欢都始终陪伴在我身边的伙伴们。我以你们为荣,因你们的存在才走到今天。序

又来到了一个该数数过往的时刻。想想觉得不可思议,我的大学时光竟然只有短短二十天就要画上句号了。不知该从何说起,可就从提笔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就出现了一副画面,挥之不去——索性就从这里开始吧,那是去年底的一个晚上,北方的风已经着上了毫不掩饰的寒意,天也已经黑得深沉了。我背着一整包书和资料,左手提着笔记本电脑和一盒刚买的方便面,右手拿着在跟母亲通话的手机,在路过静园的时候突然大哭了起来。或许是因为静园到了傍晚便油然而生的那种家的味道,或许是因为母亲温柔的安慰和鼓励,也或许是因为为了期末复习、写论文、写申请材料而连着熬了两个通宵又没好好吃饭的糟糕的身体状况,总之在那一刻一切可能的因素突然作用到一起,让我原本就紧绷而敏感的神经一下子崩溃了。那是在我递出头一份申请的前一天晚上,在那之后一个月,我顺利完成了两个学位的全部课程和考试,并按时递出了每一所学校的申请材料;而那之后四个月内,我陆续收到了来自Harvard, Columbia, Chicago, Michigan等多所名校的录取和奖学金通知函。现在回想起来,已经说不清当时是什么东西在支撑着我尽最大努力把一切事情完成了下来,但能清晰地回忆起,总有一种期待,始终不曾磨灭。一 期待新知

时常有学弟学妹问我是怎样始终保持在学习上的热情和冲劲的,说实话一直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我从来不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相反,我打从心底里觉得它是我人生迄今为止所做的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事。我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而学习恰恰是最能满足我好奇心的过程,所以我喜欢学习,从学习中所获得的愉悦和成就感可以说是自然而然的,而绩点之类的数据指标就更是不需要刻意为之了。

不过现实中的过程并没有说起来着寥寥数语般简单。在本科阶段,我选择的两个学科是历史学和经济学。很多人都对我的选择感到费解,不明白为什么我会做跨度如此大的选择。其实理由很单纯,我喜欢历史学和经济学,它们让我对世界的把握变得立体而客观。历史学穿越时光,探寻和诠释过去的事实;经济学解释当下,预测和判断未来的走向。所以就业等问题其实并不在我的考虑因素当中,还是那句话,只是因为爱学所以学。然而就是这个单纯的决定,让我度过了别人眼中挺“苦”的大学时光。两个专业的课程没有交叉,所以我不得不在短短四个学期内完成经济学第二学位要求的所有课程。而要想学好这两个学科都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国学这方面,我通常会拓展阅读许多与课程相关的书籍和材料,这不仅包括史料和国内研究,更包括大量的外文材料,而事实证明这也在后来的申请过程中帮上了大。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或是与直接对象有关的别的案例,积极跟老师讨论,寻求解释并再发现新的问题,这个过程能让我的求知欲获得极大的满足。在经济学方面,我的本专业只要求修文科数学,而为了能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研究思路以及在未来利用各种各样的模型来解释问题,我自愿选修了所有经济学专业的数学课程,并高分通过了全部考试。印象最深的是大三上学期,我一边修着两个学位40多学分的课程,其中包括两门数学和计量经济学等难度较大的课,一边备考GRE和TOEFL。每天不是在上课就是在自习,回想起来连饭也没好好吃过一顿,到期末的时候更是每天只能睡三个小时。但现在回想起来,正是那种高强度的生活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发现了原来自己可以做到很多在别人和自己眼中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就在不久前,我的两篇分别有关黑水城汉译藏文密教文献,以及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经济文化去根化现象的毕业论文都已被评分为优秀,两个学士学位将见证我本科四年有知识和汗水陪伴的日日夜夜。

说到学习就想提到我的语言学习经历。目前我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汉语和古文、英语、韩语、日语,并能够阅读藏文和梵文材料。这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一点是,人类都有着沟通交流的本能,而语言便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因此各种语言都有着潜藏的共性,当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实再增加语种,即使是自学已经变得不像刚开始接触外语时那么困难了,也才越来越能体会到接触新语言、发现语言规律的乐趣。语言学习之于我的重要性和趣味真的难以言说,只能称为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了。当然,为了能去北美研究生院深造,我也和大家一样需要花大量时间准备GRE考试。备考的日子是孤独和疲惫堆砌而成,但最终1530分(Verbal section percentile: 99%)的顶尖成绩似乎让一切的付出都得到了最好的证明。尽管备考冗长乏味,但英语学习的过程完全不必要呈现出这种“苦大仇深”的状态,复习累了的时候读读paper、研究著作,或是看看电影、美剧,你会发现那些奇形怪状的单词竟然如此生动地活跃在学术的世界,也活跃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于是你才明白怎么使用它们,于是你才真正开始从备考中获得让你获益匪浅的东西。语言能实现即时交流是关键的一步,所以我一直很重视培养自己各种外语的口语能力。通过严肃的练习也好,休闲性质的娱乐也好,每天我都会有一段时间是用于纠正发音、积累用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在面对外国教授学者时,出色的听力和口语让我能完全地理解他们想要传达的学术思想,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自如地与他们进行零障碍的沟通;在大三前往UCLA参加交流项目的时候,当地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以为我曾经在美国生活过,殊不知这都是我在国内每天面对屏幕练习的成果。

优秀的语言能力更让我能抓住各种课外学习的机会,满足书本无法满足的求知心。我积极参与各种与我的研究方向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讲座,也通过这些场合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国内外学者,并让他们记住了一个未来会投身该领域的叫做林蕾的中国女生。大三时我便开始每周末参加沈卫荣教授的藏文文献阅读课,后来哈佛大学著名学者van der Kuijp教授来到人大时,我作为一名本科生参加了他主要面向研究生开设的藏文历史文献研讨课。初期也遇到了不小的知识性困难,刚开始好几天我都觉得自己无法适应课堂的强度和节奏,老师叫我解释一段材料的时候总是害怕犯错而不敢接招,看着老师瘪瘪嘴那带着失望的表情,我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于是后来我坚持每天预复习材料,补充阅读大量相关的外文研究文献,终于慢慢赶上了学长学姐们的进度。在课程接近尾声的某一天,教授面带微笑地拍拍我的肩膀说道:“You’ve got great talent in languages.Promise me, never waste it.”之后他向我介绍了哈佛大学久负盛名的东亚研究项目,并表示如果某一天我要申请去哈佛大学深造,他一定全力支持我的申请。现在想想,或许正是那头几天的打击才让我开始拼命适应教授的课程节奏,也最终真的能够实现了当初的目标。二期待发现

通过阅读大量中外研究文献发现国内外研究的不同与差距,为了打破两类研究之间的隔阂而开始译著工作,细读作者的一字一句,体味他在字里行间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思想,再精炼自己的一字一句,以力求完美地将作者的意思传达给另一种语言的读者,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翻译学术著作的艺术。从阅读中发现未知,在课堂上聆听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不同观点,再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之类的各种形式收集材料,综合以上过程并与自己心里的已知发生碰撞,触发问题和观点,反过来再通过阅读、讨论、写作来常识解释、解决问题,这是我理解的研究的过程。无论是翻译还是研究,都是非常复杂和曲折的科研工作,需要充分的耐性和潜心的思考,但正是这样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过程,让我感觉到它们的意义和乐趣所在,也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心之所向。在沈卫荣老师的组织下,我们的小组已经完成了两个翻译项目,其中我独立翻译了三个主要章节,并完成了其他多个章节的修改和润色工作,目前即将引进一个新的项目。我曾翻译的一些学术文章已经在核心期刊或大型学术会议中发表。2010年暑期,在完成甘、青、宁、陕等汉藏文化交汇地带的实地考察后,我独立撰写了数万字的纪实报告Peace and Pray: Travelling along the border between Tibet and Han,获得海外相关学者的好评。2010下半年,我独立完成长达25页的全英文学术论文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ese Buddhism and Tibetan Buddhism during the Republican Period,这篇文章获得了哈佛大学东亚研究项目录取委员会教授们的一致认可,并最终为我赢得了本系今年的最高全额奖学金资助。科研是一个让心沉静下来的过程。我喜欢阅读之后思想澎湃的充实感,也喜欢在史料之海中遨游而霎时间偶然心得的惊喜,更喜欢把跳跃的思考整理成系统而清晰的文字的成就感。是阅读和写作让我变得更加热爱思考,更加成熟。三期待生活

尽管我很享受一个人学习和研究的时间,但从来都不是一个只生活在书本里的人。可能是性格使然吧,我不是一个安静的人,兴趣爱好广泛,许多学习以外的有兴趣的活动和组织我也都全情投入。女生应该葆有经营生活的乐观和智慧,而我一直在努力做到。我曾任国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和文艺部长,成功组织过“金声玉振”五?四主持人大赛等多次校级大型活动;担任过“一二?九”合唱节的领唱,也带领国学院获得过合唱节C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是人大体育部拉拉队的主力成员,是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赛场上活力四射地舞蹈的“篮球宝贝”。我热爱辩论,喜欢辩论场上唇枪舌战的君子之争,曾代表国学院辩论队夺得二十院院际友谊辩论赛亚军、“人大精神与大学精神”杯辩论赛季军。我自愿担任成都市石室中学北京校友会理事两年,组织了许多沟通新老校友的活动,为母校的校友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在北京新东方任教,学生中有许多后来考上了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著名大学。我坚持参与志愿服务,包括组织“5?12”震中募捐活动和震后孤儿心理辅导等项目,以及为美国大型志愿者组织在中国国内进行联络和培训工作等。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让我充分感受到了身在这个时代和人大这片土地的美好,结交到值得感激一生的朋友们,也了解到其实我们已经过得很好,而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人在遭受着不幸,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精英有能力也有责任去了解不幸的存在,并且怀着一颗温暖的心,伸出温暖的手。我们有很多事情可做,而这个世界需要我们。结语期待未来

我曾经是一个很浮躁的人,悲喜于得失,也像许多人一样,总爱幻想着成功的模样。现在我却不再去想了。我在想,“成功”二字其实就在你说出它的时刻,便失去了意义;相反,只有身体力行地做好每一件眼前、手中的事,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吧。2009年末,当我以最年轻的吴玉章奖学金获得者以及当年包揽各类奖学金最高奖项的学生的身份,代表全校学生站上领奖台发言时,我以为那已是我大学时代的巅峰了。连自己也不曾想到,经过不到两年的时间,我竟能手握着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录取通知书走出人大;更重要的是,内心竟如此明了地体会到学习和研究之于我的深刻意义。老子笃信道法自然,而我也不再一遍遍去描绘未来的蓝图了,只希望始终葆有一颗好奇之心,同时莫忘来时的初衷和此刻的美好,从现在起抓紧每分每秒,勇敢地怀揣自己所选择的,走下去。

其实热爱生命和知识的人,心中总有一种期待,在攀登的路上,永不孤独。很欣赏福楼拜的一席话,谨以此赠予诸君,愿共勉之。

“Do not read, as children do to amuse themselves, Or like the ambitious, for the purpose of instruction.No, read to live.”--Gustave Flaubert ——————————————————————

3、郑才千

郑才千,中国人民大学2007级本科学生,爱好脑力竞技。

2008年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脑力锦标赛,获得团体季军。个人获得最高奖世界记忆大师,并成为该奖项最年轻的获奖者。2008年获得首届北京高校福乐球联赛第三名。2009年代表人大参加首届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获一等奖。2010年再次参加世界脑力锦标赛赛,获得团体冠军。个人再次获得最高奖世界记忆大师,是仅有的再次获得该奖的4名选手之一。在十个项目中获得人名头像和随机词语两项季军,成为自比赛举办近20年来首位在这两个项目上获奖的亚洲选手。并且成功刷新人名头像、随机词语、历史事件三个项目的亚洲纪录。大学四年一路走来,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比赛。有比赛就有挑战,这四年人生中最美丽的韶华也因挑战而愈加精彩。

……

自从知道“大脑奥林匹克”——世界脑力锦标赛之后,我就希望凭借自己的天赋和方法驰骋赛场。机会来得如此之快我甚至难以相信。08年的1月份我萌发了参加比赛的念头,3月31日,中国脑力锦标赛冠军、世界记忆大师郭传威就来到人大宣讲,我报名参加了学习。4月中旬,世界记忆大师黄金东带着我作为优秀学员到北外、中国农大等高校宣讲。6月,国家队就让我做好准备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脑力锦标赛。

此前从没有人以如此快的速度参赛,我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8月10号结束了奥运志愿者工作之后,我赶紧来到姐姐家进行自我训练。只有20天的时间,为了取得最佳的效果。只好寻找各种方式折腾自己的大脑。由于扑克牌很轻,所以在训练时只好关掉风扇和空调,有时手上的汗水甚至会把扑克牌给弄湿。在桌前坐2、3个小时算是轻松了。在比赛中,马拉松扑克项目需要选手记忆1个小时扑克牌的顺序,然后用2小时默写出顺序。所以,当姐姐让我吃水果的时候我自然只能克制内心的小馋猫说不吃。此外,为了万无一失,我要求自己在40分钟内写出顺序,30分钟内对完答案,剩下时间进行反思和改进。因为训练时间太短,很多记忆代码都不够熟悉。我就强迫自己晚上睡觉前过一遍才可以睡觉。白天经常要连续读10000个数字或者30副扑克牌的代码。每进步一点就大声对着自己说“我练成啦!”(寝室同学常常打趣我是练成了XX宝典)。天赋、方法可以使得努力的作用得到放大,马拉松扑克在训练4次之后已经从11副(100%正确)到18副,马拉松数字则从800飞跃到了1700。随机词汇甚至能够打破世界纪录。

短短20天,我的大脑已经脱胎换骨,足以为中国队征战赛场。9月份,我顺利地通过了国家队的最终选拔。在10月份我和其他队友从广东(训练基地所在地)飞赴巴林,历时三天的比赛结束之后。我成功拿到了最高奖“世界记忆大师”,并刷新世界纪录成为最年轻的获奖者。当许多国外选手得知我只有19岁并仅仅集中训练了20天时都惊讶地竖起大拇指“Chinese is very strong!”

回国之后各种各样的采访、活动纷至沓来,我有些应接不暇。我思考良久:因为比赛的关系,我的课程已经落下了不少,需要赶紧补课;比赛当中,我想为亚洲选手在人名头像、随机词汇等项目上实现零的突破并没有实现;被名利侵扰太多对19岁的我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可能会因此迷失自己……我决定——低调隐退。……

经过实践中的锤炼,我的技术更加纯熟。就在这时候国家队通知我2010年的比赛在中国举办,希望我能够参加。当时我正面临保研复试,我横下心做了一个决定。暑假的20天空余时间不看专业课,只备战比赛。然后9月份专心准备保研复试。最终9月29日我看到了“拟录取”三个字,我把厚厚的复习材料塞进抽屉,拿出一堆数字表、扑克牌、历史年代表、词汇、人名头像……中国区的比赛国庆节就要在广州开赛,我只有几天的训练时间。一反平常的慵懒(开赛前也只每天训练2、3小时),我在比赛前的2、3天时间里已经训练了16个小时。

10月6号结果公布,我拿到了两金两银和一项并列第三名。回到北京,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勤奋型的选手,那么就只好在方法上下功夫。其他选手记数字只要记忆100个代码,我就自创了1000位代码然后记熟。其他选手一次只能记忆2个代码,我就利用我思维速度快而敏感的特点记忆3个代码。这样的代价是大脑以更快的速度运转,有时候甚至能够感觉大脑中一阵风呼啸而过。一场核聚变在大脑中进行着……

训练两周之后我就感觉厌倦,我就画出思维导图、六顶思考帽来做过程分析和时间核算,制定新的训练计划。当训练实在无法继续时,我就放放假,做一做自我催眠……在训练一个月之后,我的马拉松数字、快速数字、随机词汇、历史年代、人名头像等都到了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

12月1号我信心满满地参加比赛,谁知第一个项目抽象图形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我对了214个。放在往年是前三名的成绩,然而这次居然没有进前十名。一看前面的名字,好多中国选手。中国选手果然还是发挥了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一名选手告诉我他一天练习这个项目10次以上。我承认我每周才练习两次,我感到大事不好。接下来的二进制项目我状态明显受到了影响,竟然填错了答案。本来应该进前五的成绩最好勉强进了前十。中午吃饭时候我认真想了想:大家肯定练习得很疯狂,但是抽象图是因为今年突然有了很大训练试题才会变动如此之大。数字、扑克牌不会受此影响。而人名头像、随机词汇与人的天赋联系很大,不是靠练习就肯定能提高成绩的。所以情况并没有那么糟,下面的项目还是很有希望的!果然下午的马拉松数字项目我就获得了第四,第二天的人名头像项目上我更是实现历史性突破——成为世界脑力锦标赛举办以来首位亚洲获奖者。进入前十名的亚洲选手仅我一人。随后我在随机词汇项目上复制了奇迹,同样实现了亚洲选手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历史事件项目上,我也成为唯一一位能够记忆80个以上历史年代的亚洲选手!

此前,中国队虽然也表现优异,但是总是局限在数字、扑克牌类项目。因此我被称为“记忆怪才”、“非主流的中国选手”。一名外国选手和我开玩笑说“我终于看到中国队出现了你这样的天才型选手,数字和文字项目都能够表现出色。中国队真是王者归来。我们以后要防着你,呵呵!”

一年的比赛结束了,新一年的又要开始,过几天就要参加今年世锦赛的新闻发布会了。人生也是如此,大学四年结束了。新的征程又要开启,人生处处充满挑战,人生因挑战而精彩!

那一天

我不得已上路 为不安分的心 为自尊的生存 为自我的证明

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 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在路上 用我心灵的呼声 在路上 只为伴着我的人 在路上 是我生命的远行 在路上 只为温暖我的人 温暖我的人

那一天

我不得已上路 为不安分的心 为自尊的生存 为自我的证明 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 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在路上 用我心灵的呼声 在路上 只为伴着我的人 在路上 是我生命的远行 在路上 只为温暖我的人 温暖我的人

在路上 用我心灵的呼声 在路上 只为伴着我的人 在路上 是我生命的远行 在路上 只为温暖我的人 温暖

我的人

第三篇:人大的优秀毕业生

人大的优秀毕业生,都不是用差距二字形容的了了~ 作者: 杨添智

1、侯瑀

侯瑀,人大07级本科生,总平均学分绩3.83,专业学分绩3.91,曾获国家奖学金,宝钢奖学金,剑桥大学夏季奖学金,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北京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等。本科期间通过两门北美精算师考试,发表论文2篇,并于2010年被耶鲁大学邀请成为public health school访问学者。热爱音乐,哲学,旅行。曾任院学术部部长,辩论队队长。2011年同时被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录取,将赴美攻读金融数学专业。

……

2007年夏天,抱着对“精算师”的冲动好奇选择了现在的院系和专业。此外早早坚定了毕业后出国深造的打算,所以在不遗余力地上好每一门课的同时每天背单词,听写新闻,也清楚地知道GPA是出国申请的最重要依据。由于一进大学就担任学院各种晚会的主持人,合唱比赛领唱,辩论队辩手等,对学习的时间格外珍惜。常常2,3点钟结束辩论赛讨论,早上6点多又匆匆奔赴自习室念书,竟然很难跟寝室的同学见面。也曾经因为学习压力想过退出辩论队,但经过师兄师姐的挽留,发现走过那段艰难的岁月,也就学会了把时间利用到极致。大二伊始,总平均GPA位列全院第一,但我却不再满足于课程和考试,而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学术能力。但由于年级低,又没有任何科研经历,所以只能自己争取机会。也许是倔强好强,也许是不知天高地厚,我闯到前系主任易丹辉教授办公室,自我介绍后提出想跟她做科研的愿望,百般恳求下获得了机会,并每周参加易老师的博士生讨论班,先从编程和数据处理开始,后来逐渐拥有了自己的课题和科研项目,自己建立统计模型。除了向老师和师兄师姐学到了很多东西,惊喜的是在大二时我站上了全国生物统计学术会议的讲台,成了教授和博士生之外年龄最小的演讲者,并发表了自己关于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处理纵向数据的论文。

大二下半学期,几乎是同时完成了两门SOA北美精算师的考试,开始备战10月的GRE考试,单词背了几十遍,红宝书翻烂了三本。由于不想太早确定专业方向,我同时选修了统计学和风险管理与精算两个方向的课程,期末考试压力巨大。考后放松下来,正好迎来人民大学历史上第一个暑假小学期,我决定給自己平添挑战,申请成为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 Hongwei Zhao教授的助教。那是一门面向全校本,硕,博范围,需要一定专业基础的课程。我不但自己也是从头学起,而且要给师兄师姐们批改作业和解答问题,那段时间差不多算是已经住在明德楼,白天在办公室做GRE题目,晚上编程改作业。也许是因为这次珍贵的经历赢得了信任,此后我又先后成为来自Washington University和Yale University两位教授的助教,并由此拥有了美国著名学府教授的推荐信,为出国申请积攒了自信。很多中国一流大学的学生们也会抱怨出国交流交换机会稀缺,但对我来说机会都是自己争取而来。大三暑假我坐在清华数学系暑假国际小学期的课堂里蹭课,把自己精心做了两个月的普林斯顿计量金融学研究生课程作业及程序代码递给刚从美国飞来的教授,要到了一封普林斯顿金融系教授的推荐信。7月份申请成为国际统计论坛的外宾总接待,并被任命为欢迎晚宴双语主持人,认识了近百位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统计学教授,其中不乏名校的招生委员会主席。8月飞到剑桥大学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夏季学期,还在英国考了第二次GRE,至今难忘考试前一天晚上住在伦敦一个廉价小旅店里被隔壁的音乐折磨不堪的零落景象。

直到现在还总是有学弟学妹问我,做什么比较有用,什么比较没用。我从来不去想这样的问题,只要你觉得有价值,那就别太在乎回报。2011年冬天,因为之前相关的科研经历,我被耶鲁大学生物统计系的教授邀请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合写一篇论文。美国大使馆的签证官对我说,我是他见过的第一个获得J1签证的本科生。除了完成自己的论文,我还在美国游历了哈佛,MIT等学校,并在普林斯顿争取到了与招生委员会面试的机会。在美国,我完成了所有的申请,每份材料都改了几十遍,几乎是在12月离开美国的后一个星期就收到了耶鲁的录取通知书。在剑桥,在耶鲁,我遇见了很多内心平和丰富,拥有自己完整人生信条的智者,并互相汲取着智慧。在伦敦,在纽约,我虔诚地保持着行走的姿态,悉心感受中西文化的撞击融合,并思考着自己的时代角色。

大学四年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写成一纸漂亮的简历。一个看的过眼的学分绩,两段交换经历,三篇paper,四份投资银行的实习,精简罗列的奖项和证书。很多一笔带过的经历,都曾经经过了艰辛的努力。为了熬夜看书,我搜寻明德楼不会被保安查到的楼梯间角落,竟曾被反锁在深夜的楼梯间。在投行实习的阶段,每天6点钟起床到公司听财经新闻。为了普林斯顿的面试机会,穿着高跟鞋在大雪纷飞的校园立等数个小时。然而,这些足以让我获得自信么?申请出国的过程是一个认清自己的过程。我也经历过无尽的迷茫与不自信,被肯定,被拒绝,怀疑自己和迎合别人。到最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永远比我被什么学校录取,读什么专业更加重要。我们之所以那么渴望一张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正是因为不够自信,想用特殊的标签去证明自己。可是心向何处,不是比别人的眼光更加重要么? 于是我申请材料中自我陈述的第一句话是,四年来有两件事情最能标志我是谁,第一是攻读人民大学统计学专业,优异地完成了学业,第二是从18岁开始学小提琴,每天练琴坚持到现在。或许在这个功利的时代,小学生就开始参加奥数班,中学放弃一切爱好特长,大学变得精明而现实才是正经事。但是我更希望最后定义我自己的,是一个热爱音乐与艺术,不愿为了成功放弃生活的尊严的女生,她到处乱跑,渴望记下这个世界所有的美好和充盈,她心怀梦想,对未来有清晰的想象,却仍然期待命运的偶然和未知。我也曾像身边的人一样,抱怨过人大狭小的校园,六人一间的宿舍,激烈的竞争和不和谐的男女比例。但是,母校或许不是最好的,但她已经把最好的都给了我。如果真的有什么最值得被纪念,那应该依然是6月的这个晚上,一群年轻,爱冒险,满怀激情的朋友们忍受着劳顿陪我登上了山顶,天渐渐地亮起来,我们望见了初升的太阳,望见了睡眼惺忪的北京城,望见了远方微白的天空,却怎么也望不到,我不想全部看见的未来。或许,这就是一种留白。————————————————————

2、林蕾

林蕾,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2007级本科生,现已被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项目以全额奖学金录取,即将以两篇优秀毕业论文分别取得历史学与经济学的学士学位。曾获吴玉章奖学金,多次获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一等奖学金、国学基础一等奖学金及“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囊括本校荣誉类、学习类、专项类三大类奖学金的最高奖项,曾多次在大型活动中作为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和演讲。多个学期学分绩为全班第一并保持在3.9以上。外语优势明显,现已熟练掌握英语(GRE 1530,TOEFL 110,四六级均在640以上,口语能力突出)、日语、韩语,以及书面藏文、梵文,曾参与并领导数篇英文学术文章、两本学术著作的翻译发表。此外,曾获二十院院际友谊辩论赛亚军、“人大精神与大学精神”杯辩论赛季军。除校级奖项以外,还曾荣获200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一等奖。曾任国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国学2007级班长、学习委员等职务。谨以此文献给在大学四年中关心帮助我成长的老师们,以及不论悲欢都始终陪伴在我身边的伙伴们。我以你们为荣,因你们的存在才走到今天。序

又来到了一个该数数过往的时刻。想想觉得不可思议,我的大学时光竟然只有短短二十天就要画上句号了。不知该从何说起,可就从提笔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就出现了一副画面,挥之不去——索性就从这里开始吧,那是去年底的一个晚上,北方的风已经着上了毫不掩饰的寒意,天也已经黑得深沉了。我背着一整包书和资料,左手提着笔记本电脑和一盒刚买的方便面,右手拿着在跟母亲通话的手机,在路过静园的时候突然大哭了起来。或许是因为静园到了傍晚便油然而生的那种家的味道,或许是因为母亲温柔的安慰和鼓励,也或许是因为为了期末复习、写论文、写申请材料而连着熬了两个通宵又没好好吃饭的糟糕的身体状况,总之在那一刻一切可能的因素突然作用到一起,让我原本就紧绷而敏感的神经一下子崩溃了。那是在我递出头一份申请的前一天晚上,在那之后一个月,我顺利完成了两个学位的全部课程和考试,并按时递出了每一所学校的申请材料;而那之后四个月内,我陆续收到了来自Harvard, Columbia, Chicago, Michigan等多所名校的录取和奖学金通知函。现在回想起来,已经说不清当时是什么东西在支撑着我尽最大努力把一切事情完成了下来,但能清晰地回忆起,总有一种期待,始终不曾磨灭。一 期待新知

时常有学弟学妹问我是怎样始终保持在学习上的热情和冲劲的,说实话一直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我从来不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相反,我打从心底里觉得它是我人生迄今为止所做的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事。我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而学习恰恰是最能满足我好奇心的过程,所以我喜欢学习,从学习中所获得的愉悦和成就感可以说是自然而然的,而绩点之类的数据指标就更是不需要刻意为之了。

不过现实中的过程并没有说起来着寥寥数语般简单。在本科阶段,我选择的两个学科是历史学和经济学。很多人都对我的选择感到费解,不明白为什么我会做跨度如此大的选择。其实理由很单纯,我喜欢历史学和经济学,它们让我对世界的把握变得立体而客观。历史学穿越时光,探寻和诠释过去的事实;经济学解释当下,预测和判断未来的走向。所以就业等问题其实并不在我的考虑因素当中,还是那句话,只是因为爱学所以学。然而就是这个单纯的决定,让我度过了别人眼中挺“苦”的大学时光。两个专业的课程没有交叉,所以我不得不在短短四个学期内完成经济学第二学位要求的所有课程。而要想学好这两个学科都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国学这方面,我通常会拓展阅读许多与课程相关的书籍和材料,这不仅包括史料和国内研究,更包括大量的外文材料,而事实证明这也在后来的申请过程中帮上了大。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或是与直接对象有关的别的案例,积极跟老师讨论,寻求解释并再发现新的问题,这个过程能让我的求知欲获得极大的满足。在经济学方面,我的本专业只要求修文科数学,而为了能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研究思路以及在未来利用各种各样的模型来解释问题,我自愿选修了所有经济学专业的数学课程,并高分通过了全部考试。印象最深的是大三上学期,我一边修着两个学位40多学分的课程,其中包括两门数学和计量经济学等难度较大的课,一边备考GRE和TOEFL。每天不是在上课就是在自习,回想起来连饭也没好好吃过一顿,到期末的时候更是每天只能睡三个小时。但现在回想起来,正是那种高强度的生活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发现了原来自己可以做到很多在别人和自己眼中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就在不久前,我的两篇分别有关黑水城汉译藏文密教文献,以及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经济文化去根化现象的毕业论文都已被评分为优秀,两个学士学位将见证我本科四年有知识和汗水陪伴的日日夜夜。

说到学习就想提到我的语言学习经历。目前我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汉语和古文、英语、韩语、日语,并能够阅读藏文和梵文材料。这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一点是,人类都有着沟通交流的本能,而语言便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因此各种语言都有着潜藏的共性,当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实再增加语种,即使是自学已经变得不像刚开始接触外语时那么困难了,也才越来越能体会到接触新语言、发现语言规律的乐趣。语言学习之于我的重要性和趣味真的难以言说,只能称为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了。当然,为了能去北美研究生院深造,我也和大家一样需要花大量时间准备GRE考试。备考的日子是孤独和疲惫堆砌而成,但最终1530分(Verbal section percentile: 99%)的顶尖成绩似乎让一切的付出都得到了最好的证明。尽管备考冗长乏味,但英语学习的过程完全不必要呈现出这种“苦大仇深”的状态,复习累了的时候读读paper、研究著作,或是看看电影、美剧,你会发现那些奇形怪状的单词竟然如此生动地活跃在学术的世界,也活跃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于是你才明白怎么使用它们,于是你才真正开始从备考中获得让你获益匪浅的东西。语言能实现即时交流是关键的一步,所以我一直很重视培养自己各种外语的口语能力。通过严肃的练习也好,休闲性质的娱乐也好,每天我都会有一段时间是用于纠正发音、积累用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在面对外国教授学者时,出色的听力和口语让我能完全地理解他们想要传达的学术思想,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自如地与他们进行零障碍的沟通;在大三前往UCLA参加交流项目的时候,当地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以为我曾经在美国生活过,殊不知这都是我在国内每天面对屏幕练习的成果。

优秀的语言能力更让我能抓住各种课外学习的机会,满足书本无法满足的求知心。我积极参与各种与我的研究方向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讲座,也通过这些场合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国内外学者,并让他们记住了一个未来会投身该领域的叫做林蕾的中国女生。大三时我便开始每周末参加沈卫荣教授的藏文文献阅读课,后来哈佛大学著名学者van der Kuijp教授来到人大时,我作为一名本科生参加了他主要面向研究生开设的藏文历史文献研讨课。初期也遇到了不小的知识性困难,刚开始好几天我都觉得自己无法适应课堂的强度和节奏,老师叫我解释一段材料的时候总是害怕犯错而不敢接招,看着老师瘪瘪嘴那带着失望的表情,我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于是后来我坚持每天预复习材料,补充阅读大量相关的外文研究文献,终于慢慢赶上了学长学姐们的进度。在课程接近尾声的某一天,教授面带微笑地拍拍我的肩膀说道:“You’ve got great talent in languages.Promise me, never waste it.”之后他向我介绍了哈佛大学久负盛名的东亚研究项目,并表示如果某一天我要申请去哈佛大学深造,他一定全力支持我的申请。现在想想,或许正是那头几天的打击才让我开始拼命适应教授的课程节奏,也最终真的能够实现了当初的目标。二期待发现

通过阅读大量中外研究文献发现国内外研究的不同与差距,为了打破两类研究之间的隔阂而开始译著工作,细读作者的一字一句,体味他在字里行间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思想,再精炼自己的一字一句,以力求完美地将作者的意思传达给另一种语言的读者,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翻译学术著作的艺术。从阅读中发现未知,在课堂上聆听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不同观点,再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之类的各种形式收集材料,综合以上过程并与自己心里的已知发生碰撞,触发问题和观点,反过来再通过阅读、讨论、写作来常识解释、解决问题,这是我理解的研究的过程。无论是翻译还是研究,都是非常复杂和曲折的科研工作,需要充分的耐性和潜心的思考,但正是这样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过程,让我感觉到它们的意义和乐趣所在,也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心之所向。在沈卫荣老师的组织下,我们的小组已经完成了两个翻译项目,其中我独立翻译了三个主要章节,并完成了其他多个章节的修改和润色工作,目前即将引进一个新的项目。我曾翻译的一些学术文章已经在核心期刊或大型学术会议中发表。2010年暑期,在完成甘、青、宁、陕等汉藏文化交汇地带的实地考察后,我独立撰写了数万字的纪实报告Peace and Pray: Travelling along the border between Tibet and Han,获得海外相关学者的好评。2010下半年,我独立完成长达25页的全英文学术论文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ese Buddhism and Tibetan Buddhism during the Republican Period,这篇文章获得了哈佛大学东亚研究项目录取委员会教授们的一致认可,并最终为我赢得了本系今年的最高全额奖学金资助。科研是一个让心沉静下来的过程。我喜欢阅读之后思想澎湃的充实感,也喜欢在史料之海中遨游而霎时间偶然心得的惊喜,更喜欢把跳跃的思考整理成系统而清晰的文字的成就感。是阅读和写作让我变得更加热爱思考,更加成熟。三期待生活

尽管我很享受一个人学习和研究的时间,但从来都不是一个只生活在书本里的人。可能是性格使然吧,我不是一个安静的人,兴趣爱好广泛,许多学习以外的有兴趣的活动和组织我也都全情投入。女生应该葆有经营生活的乐观和智慧,而我一直在努力做到。我曾任国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和文艺部长,成功组织过“金声玉振”五?四主持人大赛等多次校级大型活动;担任过“一二?九”合唱节的领唱,也带领国学院获得过合唱节C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是人大体育部拉拉队的主力成员,是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赛场上活力四射地舞蹈的“篮球宝贝”。我热爱辩论,喜欢辩论场上唇枪舌战的君子之争,曾代表国学院辩论队夺得二十院院际友谊辩论赛亚军、“人大精神与大学精神”杯辩论赛季军。我自愿担任成都市石室中学北京校友会理事两年,组织了许多沟通新老校友的活动,为母校的校友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在北京新东方任教,学生中有许多后来考上了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著名大学。我坚持参与志愿服务,包括组织“5?12”震中募捐活动和震后孤儿心理辅导等项目,以及为美国大型志愿者组织在中国国内进行联络和培训工作等。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让我充分感受到了身在这个时代和人大这片土地的美好,结交到值得感激一生的朋友们,也了解到其实我们已经过得很好,而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人在遭受着不幸,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精英有能力也有责任去了解不幸的存在,并且怀着一颗温暖的心,伸出温暖的手。我们有很多事情可做,而这个世界需要我们。结语期待未来

我曾经是一个很浮躁的人,悲喜于得失,也像许多人一样,总爱幻想着成功的模样。现在我却不再去想了。我在想,“成功”二字其实就在你说出它的时刻,便失去了意义;相反,只有身体力行地做好每一件眼前、手中的事,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吧。2009年末,当我以最年轻的吴玉章奖学金获得者以及当年包揽各类奖学金最高奖项的学生的身份,代表全校学生站上领奖台发言时,我以为那已是我大学时代的巅峰了。连自己也不曾想到,经过不到两年的时间,我竟能手握着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录取通知书走出人大;更重要的是,内心竟如此明了地体会到学习和研究之于我的深刻意义。老子笃信道法自然,而我也不再一遍遍去描绘未来的蓝图了,只希望始终葆有一颗好奇之心,同时莫忘来时的初衷和此刻的美好,从现在起抓紧每分每秒,勇敢地怀揣自己所选择的,走下去。

其实热爱生命和知识的人,心中总有一种期待,在攀登的路上,永不孤独。很欣赏福楼拜的一席话,谨以此赠予诸君,愿共勉之。

“Do not read, as children do to amuse themselves, Or like the ambitious, for the purpose of instruction.No, read to live.”--Gustave Flaubert ——————————————————————

3、郑才千

郑才千,中国人民大学2007级本科学生,爱好脑力竞技。

2008年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脑力锦标赛,获得团体季军。个人获得最高奖世界记忆大师,并成为该奖项最年轻的获奖者。2008年获得首届北京高校福乐球联赛第三名。2009年代表人大参加首届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获一等奖。2010年再次参加世界脑力锦标赛赛,获得团体冠军。个人再次获得最高奖世界记忆大师,是仅有的再次获得该奖的4名选手之一。在十个项目中获得人名头像和随机词语两项季军,成为自比赛举办近20年来首位在这两个项目上获奖的亚洲选手。并且成功刷新人名头像、随机词语、历史事件三个项目的亚洲纪录。大学四年一路走来,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比赛。有比赛就有挑战,这四年人生中最美丽的韶华也因挑战而愈加精彩。

……

自从知道“大脑奥林匹克”——世界脑力锦标赛之后,我就希望凭借自己的天赋和方法驰骋赛场。机会来得如此之快我甚至难以相信。08年的1月份我萌发了参加比赛的念头,3月31日,中国脑力锦标赛冠军、世界记忆大师郭传威就来到人大宣讲,我报名参加了学习。4月中旬,世界记忆大师黄金东带着我作为优秀学员到北外、中国农大等高校宣讲。6月,国家队就让我做好准备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脑力锦标赛。

此前从没有人以如此快的速度参赛,我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8月10号结束了奥运志愿者工作之后,我赶紧来到姐姐家进行自我训练。只有20天的时间,为了取得最佳的效果。只好寻找各种方式折腾自己的大脑。由于扑克牌很轻,所以在训练时只好关掉风扇和空调,有时手上的汗水甚至会把扑克牌给弄湿。在桌前坐2、3个小时算是轻松了。在比赛中,马拉松扑克项目需要选手记忆1个小时扑克牌的顺序,然后用2小时默写出顺序。所以,当姐姐让我吃水果的时候我自然只能克制内心的小馋猫说不吃。此外,为了万无一失,我要求自己在40分钟内写出顺序,30分钟内对完答案,剩下时间进行反思和改进。因为训练时间太短,很多记忆代码都不够熟悉。我就强迫自己晚上睡觉前过一遍才可以睡觉。白天经常要连续读10000个数字或者30副扑克牌的代码。每进步一点就大声对着自己说“我练成啦!”(寝室同学常常打趣我是练成了XX宝典)。天赋、方法可以使得努力的作用得到放大,马拉松扑克在训练4次之后已经从11副(100%正确)到18副,马拉松数字则从800飞跃到了1700。随机词汇甚至能够打破世界纪录。

短短20天,我的大脑已经脱胎换骨,足以为中国队征战赛场。9月份,我顺利地通过了国家队的最终选拔。在10月份我和其他队友从广东(训练基地所在地)飞赴巴林,历时三天的比赛结束之后。我成功拿到了最高奖“世界记忆大师”,并刷新世界纪录成为最年轻的获奖者。当许多国外选手得知我只有19岁并仅仅集中训练了20天时都惊讶地竖起大拇指“Chinese is very strong!”

回国之后各种各样的采访、活动纷至沓来,我有些应接不暇。我思考良久:因为比赛的关系,我的课程已经落下了不少,需要赶紧补课;比赛当中,我想为亚洲选手在人名头像、随机词汇等项目上实现零的突破并没有实现;被名利侵扰太多对19岁的我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可能会因此迷失自己……我决定——低调隐退。

……

经过实践中的锤炼,我的技术更加纯熟。就在这时候国家队通知我2010年的比赛在中国举办,希望我能够参加。当时我正面临保研复试,我横下心做了一个决定。暑假的20天空余时间不看专业课,只备战比赛。然后9月份专心准备保研复试。最终9月29日我看到了“拟录取”三个字,我把厚厚的复习材料塞进抽屉,拿出一堆数字表、扑克牌、历史年代表、词汇、人名头像……中国区的比赛国庆节就要在广州开赛,我只有几天的训练时间。一反平常的慵懒(开赛前也只每天训练2、3小时),我在比赛前的2、3天时间里已经训练了16个小时。

10月6号结果公布,我拿到了两金两银和一项并列第三名。回到北京,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勤奋型的选手,那么就只好在方法上下功夫。其他选手记数字只要记忆100个代码,我就自创了1000位代码然后记熟。其他选手一次只能记忆2个代码,我就利用我思维速度快而敏感的特点记忆3个代码。这样的代价是大脑以更快的速度运转,有时候甚至能够感觉大脑中一阵风呼啸而过。一场核聚变在大脑中进行着……

训练两周之后我就感觉厌倦,我就画出思维导图、六顶思考帽来做过程分析和时间核算,制定新的训练计划。当训练实在无法继续时,我就放放假,做一做自我催眠……在训练一个月之后,我的马拉松数字、快速数字、随机词汇、历史年代、人名头像等都到了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

12月1号我信心满满地参加比赛,谁知第一个项目抽象图形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我对了214个。放在往年是前三名的成绩,然而这次居然没有进前十名。一看前面的名字,好多中国选手。中国选手果然还是发挥了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一名选手告诉我他一天练习这个项目10次以上。我承认我每周才练习两次,我感到大事不好。接下来的二进制项目我状态明显受到了影响,竟然填错了答案。本来应该进前五的成绩最好勉强进了前十。中午吃饭时候我认真想了想:大家肯定练习得很疯狂,但是抽象图是因为今年突然有了很大训练试题才会变动如此之大。数字、扑克牌不会受此影响。而人名头像、随机词汇与人的天赋联系很大,不是靠练习就肯定能提高成绩的。所以情况并没有那么糟,下面的项目还是很有希望的!果然下午的马拉松数字项目我就获得了第四,第二天的人名头像项目上我更是实现历史性突破——成为世界脑力锦标赛举办以来首位亚洲获奖者。进入前十名的亚洲选手仅我一人。随后我在随机词汇项目上复制了奇迹,同样实现了亚洲选手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历史事件项目上,我也成为唯一一位能够记忆80个以上历史年代的亚洲选手!

此前,中国队虽然也表现优异,但是总是局限在数字、扑克牌类项目。因此我被称为“记忆怪才”、“非主流的中国选手”。一名外国选手和我开玩笑说“我终于看到中国队出现了你这样的天才型选手,数字和文字项目都能够表现出色。中国队真是王者归来。我们以后要防着你,呵呵!”

一年的比赛结束了,新一年的又要开始,过几天就要参加今年世锦赛的新闻发布会了。人生也是如此,大学四年结束了。新的征程又要开启,人生处处充满挑战,人生因挑战而精彩!

第四篇:毕业生求职经历

石家庄求职经历2012年03月

求职经历

人生或许从出生就已开始,然而我却认为人生只有踏上社会才算真正的开始,因而,我人生或许从出生就已开始,然而我却认为人生只能踏上社会才算真正的开始,所以我认为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也许因为快毕业的原因,面临毕业,我心中有一团解不开的乌云,我每天都在想自己的未来,想自已能否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站稳脚跟。

作为一名将踏入社会的学生,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社会里,为了以后能顺利就业,我平时经常有意的关注一些单位和招聘会。机遇往往偏爱于有准备的人,现在择业竞争日趋激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去应聘并不是一件很顺利的事情,我并不奢望我会被录用,毕竟现在的我还未完成学业,但可以增加喔求职面试的经验。为将来找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我知道,要立足于社会,首先要有一个工作岗位,所以,我作了认真的准备,我便制作了个人简历,我自己认为这份简历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自我感觉良好。据我在网上了解,3月份石家庄有大型的人才交流会,是专

门应届毕业生的,可以说机不可失;所以当听说临沂国际会展中心有招聘会时,我和同学们都迫不急待的想要去参加。经过了漫长的学业生活,第一次亲身接触社会总会让我感到手忙脚乱,离开学校我们不会在那么幸运,没有人会宠着我们,所以,只好带着一脸的稚气去面对社会上的压力。

2012年3月8日,是我第一次参加面试。为了不做漫长的等待,我便早早地来到招聘现场。果不其然,人太多了。我就选了几家放了简历等消息。终于在我紧张的等待中有人让我去面试,面试是在下午两点,形式是一对一面试。当然,礼貌是必须的。我“先声夺人”作了自我介绍,给考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当我做完自我介绍后,主考官给我一赞许的微笑,我心中窃喜,但不言于表。由于,现在我还是在校学

生,还未毕业,技能证也还没有拿到手,英语也没有参加过等级考试。现在就业就比较困难了,面试官不停的问我问题,结果被考官抓住了把柄,最后招架不住,考官笑了笑,直接说:“下一个。”他们留下了我的简历。人生的第一次面试就这么匆匆的结束。虽然自己是那么喜欢这样的企业。虽然我未得到聘用,但是我的心情并没有半点沮丧,反而斗志昂扬。现在的我还未毕业,还有半年的时间在学校里学习,拿到技能证书、自学考试学历证书和英语等级

程任12年3月石家庄大型招聘会悲催求职经历

第五篇:大学优秀毕业生求职经历及经验

我的求职经历和感受

工作总算有点眉目了,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求职心路,师弟师妹们如果觉得有用,可以借鉴一下,其实现在就可以有所准备了,特别是能力和技巧上;

在这里我主要写一些注意事项。

当然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

首先花点时间去学校的就业网逛逛,浏览一下别人的经验, 公司介绍、应聘注意事项、简历书写技巧、笔试面试技巧等等,对找工作有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开始:一:定位。

我觉得这是重中之重。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仔细分析一下自己的优劣势,明确自己的求职目标,兴趣结合优势,这是比较理想的。以我自己为例,我不会编程,即使给我这样的工作机会,自问也不会很喜欢它,更谈不上优势,所以基本不投研发类岗位,除非那些特别对口的,比如做软交换,呵呵。不过事实证明我不行,所有笔试都被pass掉了;我也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做销售,所以不投。从兴趣上来说,我喜欢策划、设计这类的,所以投了一些建筑类的,规划类的职位,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着。本来对于技术支持这类的工作,我也是蛮喜欢的,但是都因为基础不扎实,败北于笔试。中间还投过咨询和专利代理的,因为觉得撰写也是自己的一个优势,当然这两个职位还需要其它一些品质。

做好自己的定位之后,可以瞄准你理想中的最佳雇主,做好应聘目标的定位,包括了解企业文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等等,做到知己知彼。(像房地产之类的笔试就会出这样的题,列举几类正在开展的业务,你对企业的认识;甚至网通由于成为2008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还考了一堆关于奥运知识的题。)随时关注他们主页上的招聘信息,看他们对雇员的要求罗列,及时弥补不足。

总之,做好定位,明确目标,然后就会有收获。

二:准备。

1:简历。

简历就是你的门面,一个好的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对于简历的长度和细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我只写了一页,列举了自己的职业技能、个人素质、实习经历、语言水平和教育背景。虽然后来通过这份简历还是得到了各种各样职位的笔试面试通知,但在这里还是推荐大家最好能有针对性地做好简历,提高命中率。还有,提前到各个招聘网站注册简历,经常刷新,有时候合适的职位就找上门来了,呵呵,我同学就有这样的经历,电总在网上搜索到他的简历让去面试。更多的是一些社招的小公司,这对于那些想积累面经的同学也是有好处的,提前进入状态。

2:能力。

我觉得有不少人有过其它企业的实习经历,其实这是求职中一个很重要的砝码。(当然,我在这里不是鼓动大家出去实习,不然老总要开除我了。不过有合适的机会,一定要抓住)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个人能力的提高。所以,想做设计的同学,不管有没有扎实基础的,要提前补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等等。想去外企的,好好练练英语;想做产品销售的,多关注一下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想考公务员的,看看申论,练练书写……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就是针对目标做好查漏补缺。

3:资料收集

包括相关的笔经、面经、英语关键词、企业资料等等有用的咚咚。建个文件夹,有条理的放置自己的简历、各公司的相关资料,以及后续投递的各个公司的职位介绍、日程安排、相应简历等等,以备查找,这样能节约很多的时间。还有各个招聘网站和企业的主页都收藏

起来,除了51job,chinahr,zhaopin外,还有)等等,后者搜集了各个高校就业指导中心、bbs、各大网站的招聘信息,非常不错。

三:迎战。

我在这里想说,在这个阶段,心态决定成败,就像我同学说的:求职要从容的打一场持久战。

开始,大家有的可能因为没有过面试经历而有些忐忑,没关系,事先投一些社招的公司练练,找找感觉;有的就可能是信心满满,开始磨刀霍霍了,呵呵。等校园招聘开始一段时间后,各种各样的打击就接踵而来,没有笔试面试机会、面试被鄙视(我比较幸运,面试我的hr都比较nice,也有不幸的),收到据信等等,特别是当你被一家很心仪的单位拒掉之后,打击更大。这时,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再接再厉,不要放弃,也不要失去信心乱投一气,失去步调。每次笔试面试之后都要总结一下得失,多跟同学沟通交流,获取

鼓励和信心,帮助走出困境。个人认为,求职路上互帮互助是很重要的,不要因为彼此之间有竞争关系而过于保守。求职是能力和运气的综合,也不要因为别人拿到一个好offer而心态失衡,呵呵。

值得一说的是,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比如师兄师姐、亲戚朋友;内推的性价比非常高,当然你要想清楚那个企业是不是你想去的,否则对推荐你的人来说影响不好。内推要抓住时机、在单位大规模招聘之前比较有利,个人认为,呵呵。

仪容仪表大方简洁就够了,对技术类岗位来说西装领带不是必需的。

最后,把这句话送给我的兄弟姐妹们:好好规划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如果说我们之前打得这一仗不算漂亮,那么在若干年之后,还有翻身的机会,只是现在,我们就该为那一天努力!

对于找工作,总结一下(也是自己的一些感受,不一定对):

1、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应聘职位,自己对哪方面感兴趣,就去应聘哪方面的 工作,开始的时候不要太在意工资什么的,能学到只是,自己能有大的进步才是最重要的2、最好有所准备,比如说应聘硬件,最好把数电,模电,电路分析这些书温习一遍,面试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大的帮助

3、要学会表现自己,这个时候一般是不需要谦虚的4、面试的时候其实不用太紧张,大家谁都不认识谁,怎么表现都没有关系

5、多准备一些简历,广撒网,可能面试机会会多些

6、英语很重要,四级基本要求,最好过六级

下载一位人大优秀毕业生的经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位人大优秀毕业生的经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毕业生就业经历

    2011年7-8月,我作为一名实习生来到XXXXXX有限公司,隶属于XX分公司从事业务前台岗位,主要负责公司客户的接待及业务办理等事项。为了尽快熟悉工作流程,利用休息时间查阅了相关资......

    一位北大毕业生的经历

    口述/天地食品集团董事长 陈生 整理/本刊记者 徐利君(刊登在《创业家》第十一期)无往不胜1984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广州市委办公厅上班。推动我下海的主要原因还是收入。记......

    毕业生的工作成长经历[范文]

    优秀毕业生介绍 李强同学,广东遂溪人。2008年初中毕业于遂溪河头中学,同年报读南通学校模具专业,在班担任纪律委员及副班长。 在校期间,他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兴趣浓厚,除了认真学好......

    优秀毕业生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模具0901班的杨国财,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代表我们集美轻校09级全体毕业生,向我们的母校道别,同时也向三年来在学校中辛勤教导我们的老师表......

    优秀毕业生

    毕业生姓名:郭送天 毕业学校:广东省惠东县惠东职业中学 所学专业:电子电工 毕业时间:1999.7 就业单位:深圳市坪山惠城建筑机械厂 典型事迹:郭送天同志,1999年毕业于惠东职业中学电......

    优秀毕业生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系“优秀毕业生”申请书申请人单位 日期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我叫吴艳龙,男,汉族,1987年出生在河南鄢陵县,中共预备党员。2008年入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优秀毕业生

    优秀毕业生: 顾琴燕 教师教育学院 10物11 曾任班级心理委员和副班长 在学校的获奖情况: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中国移动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班干、优秀信息员。 毕业后在......

    优秀毕业生

    优秀毕业生评审事迹材料 丁青0940503206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回首大学四年生活,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在这里,很多人、很多事成为了她挥之不去的记忆。四年中,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