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涂文涛)范文
在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省教育厅厅长 涂文涛
(2010年1月8日)
同志们:
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是在教育战线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奋力推进灾后学校恢复重建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回顾总结2009年全省教育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安排部署2010年工作。刚才,省人民政府黄彦蓉副省长做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加以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2009年工作
2009年是新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是进入新世纪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的一年。我省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的同时,还承受着灾后恢复重建的极大压力。面对严峻复杂形势,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全面推进“两个加快”,着力实施“三个全面推动”,全省经济呈现止滑提速、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一年来,全省教育战线坚决执行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牢牢把握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两大机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督查指导,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着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坚持优先重建、科学重建,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又好又快推进
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教育战线必须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按照中央“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我们及时调整工作安排,确立了“加快灾区学校重建步伐,确保2009年底95%以上的学生都能在永久性校舍学习;2010年春季开学,灾区学生告别板房进入永久性建筑学习”的学校灾后重建总体目标。省教育厅及时制定下发针对性指导意见,组成厅领导带队的11个工作组,分片包干灾区各市州,加强动态管理,强化监督检查,抓好指导协调;灾区各级政府切实承担学校灾后恢复重建的主体责任,做到优先研究和安排学校重建工作,优先解决学校重建遇到的重大问题,优先安排和落实学校重建资金,优先审批学校重建项目,优先提供学校建设用地和建材等物资保障。我们始终强调坚持科学重建,坚持建设标准和建设质量,强调把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和质量责任终身制作为重建 2 工作基本准则,把杜绝奢侈浪费作为硬性要求;切实加强省属学校、港澳援建、特殊党费等省直管重点项目的监管,顺利完成规划中期调整和评估;进入4季度,我们把工作重点从抓开工率转到抓竣工上来,奋战120天,实施学校灾后重建攻坚。灾区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把恢复重建作为头等大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发挥职能作用,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了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截止12月底,国定39个重灾县累计开工建设学校2973所,占需恢复重建学校3002的99.03%;省定12个重灾县累计已开工建设学校988所,占恢复重建学校995所的99.30%,实现了95%以上的灾区学生在永久性校舍中学习的目标。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进度居全省前列,教育战线向党和政府、向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最近,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委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专程来我省视察学校灾后重建,对我省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启动实施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大力推进职教攻坚
实施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是省委、省政府为推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藏区长治久安采取的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们全面提升中职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开创全省中职教育发展新局面的重大机遇。全省教育系统高度重视计划实施工作,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班子,深入开展调研,3 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在春季先期试点基础上,全面启动招生宣传动员、统一录取和组织新生入学工作。经过各地、各学校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藏区1万余名学生如期进入全省85所重点中职学校学习。针对新生入学后暴露出的教育管理问题,及时组织开展了藏区新生集中军训和入学教育工作。为确保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9月下旬以来,全省教育系统紧急动员,抽调大批干部分片包点、定点包校,在包括整个国庆长假在内的1个多月时间里深入基层,全程督查指导。目前,藏区新生正逐渐适应内地中职学习生活,保证藏区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长效机制已初步建立。刘延东同志就我省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专门批示,给予充分肯定。
2009年是职教攻坚的关键年。各地运用政策优势,规范招生秩序,积极动员和引导适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共完成中职招生55.6万人,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达到5.2:4.8;为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中央和省共投入3.84亿元重点支持129所中职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引导支持各地整合资源、产教结合,组建职业教育园区和职业教育集团;坚持适应需求、服务市场、就业导向,紧扣企业行业发展,拓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我省组团参加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得4金、22银、21铜,团体总分第9名的好成绩;全省职业院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农村 4 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共培训农民工236.4万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近200万人。
(三)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力度规范办学行为
一是实施重大教育项目,促进城乡薄弱学校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筹集下达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8亿元,超额完成工程总量30%的建设目标;实施中央新增投资初中建设工程109所,总投资3.5亿元;完成乡村教育发展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25个项目的建设任务。二是推进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全省按新标准装备中学156所、小学275所,装备计算机学校404所,新增计算机2.7万余台,新建网络教室511间;建立四川基础教育资源网,拥有资源超过20万条,容量超过3100G,注册教师超过3万人。三是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制定新一轮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美姑、色达两县如期实现“普九”,全省“两基”人口覆盖率提高到99.99%;扎实做好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教育项目和大骨节病防治“易地育人”项目,完成富民安康工程内地甘孜高中班300名学生的招生任务。四是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试点工作。组织25个县(市、区)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监测,对33个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成都市、涪城区、南溪县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 5 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郫县和金牛区被授予“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称号。
按照教育部和省政府统一部署,大力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集中力量解决教学行为、招生行为、办校办班行为、考试评价行为、教材使用、教师行为、收费行为等社会反映强烈、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省教育厅与各地教育部门签订责任书,重点整治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和参与社会收费培训、占用学生节假日集体补课和上新课、下达升学指标并以考试成绩排名排位等3个突出问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四)中小学德育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素质教育深入推进
中小学德育工作针对性增强。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主题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藏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高度重视地震灾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派5批次、620名地震灾区师生分赴俄罗斯、菲律宾、蒙古、日本进行疗养和访问;推进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大力加强班主任和德育队伍建设;一批“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受到表彰,14所中小学成为省级校风示范学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组织师生思想状况滚动调查,开展四川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讲课比赛,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督查。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等 6 领导同志深入高校作形势报告,受到广大师生热烈欢迎。
体育艺术教育得到加强。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全省75%以上学校坚持冬季长跑活动;组团参加全国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和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取得良好成绩;继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成功举办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取得新成绩。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制定下发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意见及课改方案;制定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省级样本校方案,建立62所省级样本学校;组建“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确定30余项省级课改研究课题,为2010年全面实施高中课改做好了充分准备。
(五)大力实施质量工程,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 质量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突出特色专业建设,促进学科专业结构优化,新增国家特色专业34个、省级特色专业72个;以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设为抓手,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新增立项建设国家精品课程33门、省级精品课程204门;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立项建设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3个;以评估为抓手,积极推进建立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完善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加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促进高职高专办学水平的提升。
高等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教育部批准,新设立四川民族学院、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全 7 省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达到44所,高职专科学校48所。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稳步推进,2009年普通高校在川录取新生34.35万名,成人高校招生11.78万名。
学位和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加强。完成四川省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及建设规划;实施西南地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16所高校启动“双学位”教育工作。评选省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完成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和专业的审核,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57个。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就。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新增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5个省重点实验室、7个四川高校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高校积极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重大技术难题攻关和应用技术开发,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成果推广和转化运用。2009年,全省高校争取科研经费超过25亿元,获得国家科学进步奖9项,教育部“科研优秀成果奖”17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78项,占全省总数32.10%,其中一等奖13项,占全省总数56.52%;17所高校的88个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占全省总量的78.57%。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新成绩。成功举办国际教育展、中外校长论坛;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不断探索国际教育合作新模式,拓展国际合作项目,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省教育厅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签订了教育合作交流协议,搭建我省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
(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全面实施。我们重点把握政策制定、落实兑现、维护稳定三个关键环节,通过准确掌握基层情况,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全面规范绩效考核和工资管理;开展专题培训,实行重点指导,及时解决相关政策问题;要求各地加强政策解释和教育引导,妥善处理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稳定。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对兑现教师绩效工资工作提出明确时间表,省委、省政府对各地实行跟踪督办、定期通报。截止9月底,我省在全国率先兑现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基础性绩效工资(离退休生活补贴),奖励性绩效工资将在年底考核后发放。这项政策惠及义务教育在职教职工59.7万人,退休教职工25.6万人,得到广大教职工衷心拥护,受到国务院领导赞扬和肯定。
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宣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先进典型,弘扬优良师德师风,大批先进典型受到表彰。受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委托,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专程来川参加省委、省政府召开的高规格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我省教师队伍的高度肯定。
教师培训取得新进展。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三大计划”,培训省级骨干教师2400名、农村教师6000名、民族地区校长和教师3.35万名、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1.56万名;开展地震灾区校长、教师心理康复培训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 9 1540名;职业院校“双师型”培训走出新路子,首批327名教师赴东部发达省区受训;高校新增国家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教学名师50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5个、省级教学团队61个。
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完善。从省内各地选派104名教师赴地震灾区支教,招聘3708名特岗教师,及时解决了灾区学校和农村师资紧缺的问题;推进以岗位设臵管理为重点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学校编制管理,会同相关部门对9所高校编制进行调整,缓解了学校人员紧张的压力。
(七)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全面完成教育民生工程任务 全力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200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达到创新高的27.63万人。各校把抓好毕业生就业作为教育“惠民生、解民困”的重点,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截止11月底,全省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23.76万人,就业率85.98%,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落实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专项资金35.04亿元,对974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为876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向110万农村寄宿贫困生发放生活费补助。
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全省普通高校资助学生32.8万人,占在校生的38.3%;中职学校资助1-2年级学生74.1万人;普通高中资助学生21.27万人;1.5万名高校学生获得生源地贷款。
切实保障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全省义务教育阶段 10 在校残疾学生人数达到4.1万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人数达39.6万人。
(八)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得到加强
全省学校紧密围绕科学发展上水平的目标,紧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两个加快”,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着力抓好“三个结合”,即结合学校实际,凝练活动主题,设计实践载体;结合国内外形势和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确定调研方向,查找突出问题;结合广大党员和干部思想实际,深入学习,破解发展难题。各地和学校实行领导定点联系制度,开展分片巡检,加强分类指导。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更加深刻,推进学校发展的思路更为清晰,办学定位更加准确,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学校党的建设。我省的经验和做法多次被中央、教育部和省委实践办专题转发,受到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
(九)落实责任,强化管理,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全省教育战线切实增强维稳意识,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维稳责任;针对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特点,突出重点,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切实做好重大纪念日和敏感期维稳工作,妥善处理涉灾、涉藏稳定问题;加大力度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工作,构建文明和谐校园。面对来势凶猛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全面落实防控措施,努力把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全力做好校园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全省教育系统继续保 11 持安全稳定,得到省委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此外,全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教育宣传、语言文字、教育科研、离退休干部管理和关心下一代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省教育战线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面对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全省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迎难而上,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做出了突出贡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在此,我谨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09年,我们隆重庆祝了新中国60年华诞。经过多年奋斗,特别是随着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我省已经全面普及真正意义的城乡免费义务教育,顺利跨过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彻底改变了民族地区教育长期以来的落后面貌,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具有四川特色的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通过改革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坚持服务人民的宗旨,不断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化,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教育自身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我们要充分肯定、科学总结过去的工作,进一步坚定加快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在看到四川教育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 12 前我省教育还面临很多困难、问题和不足。一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村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任务还很艰巨;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合格人才培养的能力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三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与优质教育资源 短缺的矛盾还比较尖锐,促进教育公平还面临诸多困难;四是加快教育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管理和办学水平的任务还异常繁重。五是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为我省教育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和活力,还面临亟待研究解决的诸多难题。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过程。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走上强国之路的征程中,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必须依靠教育;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平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教育担负着历史性的重任,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拥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四川教育,更是面临着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和西部全面开发开放三大历史性机遇。全省教育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必须清醒地认识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国情省情,尊重规律,把握机遇,改革创新,全力推动四川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
二、关于2010年的教育工作
2010年四川教育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立足四川实际,围绕一条主线,坚持一个主题,努力解决三大问题,突出六个着力,落实十项主要任务,努力推进四川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围绕一条主线,即以科学发展、恢复重建、振兴四川教育为主线。
坚持一个主题,即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坚持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努力解决三大问题: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中职教育基础能力不强、高等教育质量不适应。
突出六个着力,即着力推进教育公平,切实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优化教育结构,切实推进职教攻坚;着力实施质量工程,切实提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育人才保障水平;着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切实增强教育发展动力;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构建和谐校园。
抓好十项重点工作:
(一)加强宏观指导,制定好三项重大教育发展规划 根据省政府部署,我省于去年组织力量启动了《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研究论证工作,目前已数易其稿。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以国家关于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为依据,抓好我省《规划纲要》的编 14 制工作。同时,2010年作为“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和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我们还要认真抓好“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新一轮“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
做好三个重要教育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一是要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当前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综合考虑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地震灾害给四川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发展机遇,加强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形成科学的发展思路;二是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关键问题,认真总结、继续坚持过去已有的成功经验,不断深化改革、推进创新;三是要坚持求真务实,针对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借鉴国内外经验,立足四川实际,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四是注重民主决策,采取开放、民主的方式,充分利用专业力量、发挥专家咨询作用,充分问计于民、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形成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决策咨询机制。五是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特别要注意与国家有关规划内容相衔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相衔接,保证规划目标、投资安排和政策措施的有机对接。
各地、各高校要结合实际,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规划的编制工作,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特别要把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 15 动取得的思想认识成果融入规划,进一步明确教育发展的方向、定位和战略重点,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科学的蓝图。
(二)坚持科学重建,确保学校恢复重建任务的完成 今年是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一年,首要任务是实现“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又好又快推进学校灾后重建工作。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恢复重建工作的分类指导,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强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落实各级政府在学校恢复重建中的主体责任,发挥教育部门的职能作用,打好学校灾后重建攻坚战;要加快省直管学校的灾后恢复重建步伐,做好“特殊党费”和港澳援建学校项目有关工作,督促项目单位加快建设步伐、保证建设质量。确保春季开学恢复重建学校完成85%以上,到今年底基本完成学校灾后重建任务,努力实现学校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
当前,灾区各地、各有关高校要高度重视做好学生告别板房进入永久性建筑学习的相关准备工作。对届时尚不能完成恢复重建的板房学校,按照“点对点”学生安臵工作预案,提前做好校舍调剂与准备工作。要以对党和政府、对广大学生和家长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工作做细做实。会后,省教育厅将组织开展对各地、各校工作的专项督导,务必确保春季开学灾区学生能告别板房。
当前,随着教育恢复重建工作的推进,灾区学校硬件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由于重灾区师资力量总体较弱,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制约了办学水平的提高。为此,教育部将启动重灾区教育对 16 口支援长效机制,通过与援建省(市)互派教师、校长和教育管理干部,选派教育专家到灾区指导工作,学校结对帮扶等方面与对口支援市(州)、县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逐步把工作重点从硬件建设转到软件提升上来,着力提高灾区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有关地区和学校要很好把握这一契机,扎实做好与援建地方的对接合作,充分利用先进地区的软件优势,以“输血”帮扶增强“造血”机能,促进灾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随着石渠县按计划在今年“普九”,我省将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成为教育事业发展新的战略选择。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需要。要继续突出农村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以县域为重点,合理配臵公共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异,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更加均衡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召开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探索解决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稳定及数量短缺问题,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臵,加快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指导成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城乡间和区域间义务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
二是以农村教育为重点,发挥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作用。17 加快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实现“班班通,堂堂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抓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推进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教育装备水平。
三是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的特殊支持力度,实施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继续做好富民安康工程、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教育项目和阿坝州大骨节病综合防治易地育人项目。切实改善民族地区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四是加强教育督导。启动“两基”迎国检工作,全面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抓好自查自纠和督查整改,为2011年顺利通过国检做好准备;做好石渠县“两基”过程督导和评估验收,确保全面完成“两基”目标任务;继续开展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开展各类专项督导检查和调研,切实发挥教育督导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要保障作用。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其根本宗旨是使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必须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树立质量意识,创新培养模式,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坚持德育为先。深入贯彻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会议和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议精神,加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展民族团 18 结教育;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推进科学发展观教育“三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洁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继续开展校风示范校创建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抓好校外活动和学生社会实践,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召开全省中职德育工作会议,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进灾区少年儿童精神家园重建。
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眼培养学生学习、实践、创新和适应社会等能力,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巩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中小学教材管理,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大力推行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养,实行“双证书”制度;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三是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科学安排学生学习、生活和锻炼时间,保证充足睡眠;认真落实中小学体育课程要求,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冬季长跑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1小时,使学生心理健康、体魄强健;推广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成果,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五)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核心是遵循教育规律,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这是实现基础教育内涵发 19 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解决教育热点问题的必然要求。
今年,各地要把这项工作继续摆在突出位臵,抓住重点环节,集中力量解决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把“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体现在学校管理服务之中,增强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针对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坚持科学发展,确定发展目标;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为契机,制定完善学校章程,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促进学校科学规范运转。当前,要重点整治教师有偿补课和参与社会收费培训、占用学生节假日集体补课和上新课、随意增减课程、下达升学指标、以考试成绩排名排位等问题,以此推动其他问题的解决。
要进一步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中的主要职责,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把规范办学行为作为“以县为主”管理的主要内容,提出更加符合当地实际、更为具体的规范,把规范办学行为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每所学校。制定完善支持和规范民办学校办学的政策措施。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对这项工作进行督导,督导结果要向社会公告,并作为教育工作先进县、行风评议以及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深入实施职教攻坚,提高中职教育发展水平今年是职教攻坚的关键一年。要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继续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加强宏观规划和分类指导,20 实现中职招生54万人,全面促进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一方面,要继续实施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及时总结经验,健全和完善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另一方面,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启动实施彝区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扩大彝区中职学校招生规模,推进全省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二是加强中职学校建设和管理。积极推动建立中职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加快建立对中职学校的评价与考核机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积极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切实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
三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与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省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工作,启动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加快职业教育集团化进程,推动中职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建立以行业为纽带、校企合作的集团化办学实体;继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不断增强中职教育的适应性。
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以“9+3”学校为重点,加大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投入,抓好农村中职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推动农村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
(七)继续实施质量工程,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性转变,构建保证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 21 有效机制,是高校全面履行三大职能,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的必然要求。各高校要紧紧围绕“两个加快”的要求和我省经济“巩固回升 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大力实施质量工程,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贡献。
一是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根据市场需要,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设精品课程,发挥优质教学资源引领作用;抓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开展教学质量专项评估和定期通报,强化外部评价与督导;实施本科和高职院校新一轮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加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实施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提升高职院校整体水平。
二是抓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编制全省专业学位发展规划,积极发展硕士层次专业学位教育,逐步缩减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规模;做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和新增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三是加强高校科技创新。抓好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实施科研重大培育项目;启动“四川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加强青年科技学术带头人培养;推进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提升高校服务经济、22 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
(八)实施人才强教计划,强化教育发展的人才保障 队伍素质决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必须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臵,改善教师待遇,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提升教育管理队伍、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教育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一是加强高校领导、市州教育局长、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校长队伍建设。完善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抓好农村学校、地震灾区学校和高校校长培训,开展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和研修培训;组织省教育厅机关和市州教育局干部上挂下派锻炼工作,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二是继续推进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三大计划”。抓好民族地区和农村教师培训,实施第二批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组织送教下乡,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实施地震灾区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抓好灾区教师心理重建,切实保障灾后学校重建的师资需求。
三是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建全具有职教特点的教师培养、选拔与聘任制度。完善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体系,拓宽培训渠道,加强省级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大力推行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四是加强高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做好“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百人计划”、“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工作,23 抓好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实施高校骨干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健全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发挥高校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学校编制管理,推进中职学校人员编制标准试点;推进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完善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实施非义务教育学校和其他教育事业单位绩效工资。
(九)实施教育民生工程,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教育是民心所系,民生之基。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已成为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战线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促进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全力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确保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月底达到75%。
二是保障特殊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加强特殊教育,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达到3.95万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继续实施乡村教育发展五年计划,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
三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落实各项资助措施,资助24万普通高校贫困生; 24 扩大中职免费政策实施范围,实施彝区免费中职教育计划,免除中职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的学费,对75万中职学校1-2年级农村学生和城市贫困生提供资助;向4.5万普通高中家庭特困生补助生活费;加大地震灾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确保不让一个灾区学生因灾失学。
(十)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加强和改进教育战线党的建设,抓好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对于完成全年事业发展和改革的任务至关重要。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抓好中职学校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加强分类指导,突出实践特色,抓好整改落实。认真总结教育系统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着力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推动各批次学习实践活动单位联动互动,努力构建促进教育系统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是着力提升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贯彻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省高校第十八次党建工作会议。深入开展高校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深化 “四好班子”建设,开展第二次高校“四好班子”和“创先争优”评选表彰活动,加强高校“四强”党组织建设;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加强中职学校和中小学党建工作,推进民办学校和民办培训机构党建“三覆盖”,切实发挥党组织在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方面的作用。
三是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健全财务、基建、招生、物资采购、校办产业管理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重点围绕教育惠民政策实施、专项经费使用、学校建设项目和高校招生考试等涉及群众利益、受到社会关注的方面开展监督检查,强化内部审计。
四是加强行风建设。深入推行政务、校务公开,确保教育重大事项公开透明。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政策,切实规范学校收费行为,继续开展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活动;以信息公开为重点,深入实施招生考试“阳光工程”;开展教育行风(校风)评议“回头看”活动,完善行风评议制度和监督体系,严格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重视解决群众反映突出和舆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是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落实责任制度,突出安全教育和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校园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和演练应急预案,提高学校应急管理水平;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加强学校及周边综合整治,建设“平安校园”,净化、美化育人环境;抓好学生食堂、公寓建设与管理,抓好食品饮水卫生安全,推进农村学校卫生“四改一加强”;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及其他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健康安全。
六是坚持不懈抓好稳定工作。要继续强化维护稳定的大局意 26 识和责任意识,落实主要领导维稳工作的第一责任。通过切实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定期开展稳定形势研判,及时化解矛盾和问题;完善校方责任险和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为支撑,商业保险为补充的教育风险保障服务体系,切实维护学校、教职工、学生和家长合法权益;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全省教育战线还要继续高度重视做好涉灾、涉藏等维稳工作,切实做好重大节庆、纪念日、敏感期维护稳定工作,确保教育系统持续稳定。
同志们,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一定要以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科学理论武装,提升素质能力,转变工作作风,以扎实的工作,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为实现全省灾后教育恢复重建,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再过一段时间就将是农历新年,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全省教育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致以新春的祝贺!祝愿大家在新年里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第二篇: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5月5日)
王雪峰
同志们:
刚才,x同志就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近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各类教育蓬勃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提升,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在全省率先全面覆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强力推动的结果,是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密切协作、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奋力拼搏、勤奋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默默耕耘、辛勤奉献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国家和省教育工作会议,对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进行了深刻阐述和全面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省委书记张云川同志强调:“河北要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面对“十二五”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首先,推进唐山科学发展、争先进位,必须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市上下要以奋发向上、大有作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唐山科学发展、争先进位,实现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双提升。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既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争先进位的根基和先导。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许多发达地区和省内兄弟市都在积极吸纳优质教育资源,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培养引进人才,努力赢得竞争优势。我们推动科学发展、争先进位,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不断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其次,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世界银行调查研究显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年限每增加一年,创造的GDp可增加9%;职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会提高17%。可以说,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最可依靠的资源是人才资源,最可依托的力量是科技力量,最可依赖的优势是教育优势。唐山作为一个资源型重化工业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解决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全面提升产业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由资源依赖、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转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必须拥有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目前我市教育规模还不够大,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教育结构和布局还不尽合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增强。只有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充分发挥教育的“助推器”和“发动机”作用,才能推动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
第三,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必须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寄托着千家万户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对党和政府而言,办好教育是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家庭和社会而言,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多数家庭为了子女的前程和幸福,把教育作为开支的首要选项,节衣俭食地投资子女学业,努力为下一代争取更多的教育机会,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家庭命运、创造幸福生活、开启美好未来。但从目前我市情况看,人民群众盼望良好教育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还十分突出,虽然“有学上”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仍然是教育的最大困扰。比如,城乡、区域教育发展还不平衡,教育公平还面临一些问题,市区“择校热”现象依然存在,等等。这些难题不解决,必然会影响我们的发展大计,必然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教育,解决好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让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第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必须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提高人的素质,推进社会文明发展。只有教育水平的提高,才有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才有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目前,全市上下正在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进一步发挥教育工作的示范引导作用,坚持从孩子抓起,从学校抓起,从基础抓起,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城市精神,促进全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为提高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唐山发展,系于教育。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唐山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
二、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做好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和《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找准工作着力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局,促进唐山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落实好育人为本的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要坚持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大力弘扬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进程中铸就的唐山精神,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良好行为习惯,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二要坚持能力为重。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深化“开放式素质教育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三要坚持全面发展。坚持把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贯穿教育全过程,注重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相统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统一、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切实减轻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走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子。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将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培养质量需求情况,努力协调好教育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走出一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子。学前教育要加快普及,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加强规范管理,提高保教质量。义务教育阶段要确保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良好教育,打好全面素质基础。高中教育阶段要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高等教育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形成品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能力。
(三)着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是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通过职业教育和其他各类培训,努力使不能升入大学和高中的学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待就业人员人人拥有一技之能。在职业教育发展上,要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扩大招生规模,鼓励社会办学,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将不能升入大学和高中的学生全部纳入职业教育范围。适应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推进校企合作,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强城镇企业在职职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实施“百万农民大培训”、“双带头人”培训等工程,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继续教育发展上,要鼓励和支持各种公共教育文化机构面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搭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干部职工继续教育和培训,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强化对全社会各方面人员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教育培训,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四)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其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一要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城区均衡、高位均衡”模式,科学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合理配置办学资源,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教育发展差距,努力为每个人创造均等受教育的机会。城区要通过联盟校、兼并校、建分校和新建校模式,促进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切实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农村要根据人口变化实际和未来发展状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二要健全政府资助政策体系,解决好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上学问题,确保他们及时入学并顺利完成学业。三要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并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上学,保障残疾孩子平等接受教育。四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实施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加大教育乱收费治理力度,落实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坚持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
(五)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教育事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要抓好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招生考试制度等方面探索创新,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坚持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强调的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扎实稳妥,充分考虑教育实际和各方面的承受力,努力使每一项改革都收到良好的成效。
(六)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从师资培训、加强管理、健全机制入手,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名师、名校长、名教育家。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教师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书育人,真正以自身人格魅力和学识水平教育感染学生。二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完善新任教师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机制,按照省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统筹管理、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大力推进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三要抓好教师能力培养。完善培训体系,落实培训经费,构建教师培训提高的长效机制,重点推进师范生顶岗实习、农村教师脱职培训工程,加强骨干教师、特级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加强组织领导,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要加强和改进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主动关心教育,深入研究教育,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要提高促进教育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针对性地完善政策措施,努力解决当前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政治保障作用。要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坚决纠正教育领域损害群众和学生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要深入开展“平安、文明、绿色、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加强学校和师生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和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教育是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必须发挥人民群众聪明才智、动员全社会一起努力,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和对教育建言献策的平台,积极利用社会力量监督和评价教育、参与教育管理。要完善相关政策,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的渠道,发动更多社会力量支持教育、投入教育、兴办教育。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新教育观、成才观、用人观,支持教育改革创新,形成既生动活泼又规范有序、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
三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一个地区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认真落实教师绩效工资等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要广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重大决策,宣传我市教育事业取得的成果和发展前景,宣传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人民教师享有应得的荣誉,获得应有的社会尊重。
同志们,教育承载着唐山发展的希望,肩负着人民群众的期盼。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使命崇高、责任重大。让我们以奋发向上、大有作为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唐山科学发展、争先进位而努力奋斗!
文章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第三篇: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重庆直辖万州建区以来召开的第二次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几年来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动员全区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全
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把万州建成三峡库区教育中心和重庆教育强区,为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教育对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从一个地区来讲,教育同经济、科技、社会实践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正在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教育发展,是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必然要求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核心是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展过程,都印证了“经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成功”这个规律。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二战以后,日本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大力开发人才和智力资源,很快带动了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从而推动经济的迅速崛起,这是日本奠定经济大国地位的基础所在。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日本忽视了教育与科技创新,而美国却推出了一系列教育与科技的创新计划,大量培养和吸引高科技人才,科技贡献率直线上升,达到了70-80%,日本则仍然维持在50-60%的水平,这是美国经济竞争力超过日本的关键原因之一。当人类社会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和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由10%、40%,提高到了80%以上。进入新世纪以后,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竞相以提高全民素质作为战略重点,以此抢占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这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经验,又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普遍提高全民教育水平,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强化素质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就教育的地位、作用、目标、方向、重点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发展我区的教育事业。
(二)加快教育发展,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国自古有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民群众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知识的重要价值,意识到人的素质不仅是一个人自我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甚至决定一生的前途命运,因而越来越迫切要求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教育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基本需要和根本利益。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又一优良传统,“望子成龙”几乎成了每个家长的共同愿望,许多人甚至把自己的成功只看作成功的一半,把子女的成功看作成功的另一半,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国家、为社会多作贡献。一些家庭特别是经济条件并不好的家庭,为了让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几乎倾其所有,有的甚至不惜家徒四壁,囊空如洗。可以说,教育牵动着千千万万家长的心,关系到千家万户家庭的幸福,成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我们办好教育,就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大利益的重要举措。
(三)加快教育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加快教育发展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相连。首先,加快教育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前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加快发展,而一切发展活动都要靠人来实施,一切发展绩效都要靠人来实现。在生产力要素中,人是最能动、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作为全社会的一个先导性、基础性的行业,教育为社会各行业、各系统提供智力支持、培养专业人才、传播先进的社会理念,正是为加快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其次,加快教育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以人
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直接手段,教育的直接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发展。随着现代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良好的素质首先来自于良好的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增长人的知识,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发展教育事业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加快教育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不等于进步。只有在GDP快速增长的同时,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才算真正的发展,真正的进步。没有教育的发展,就不是全面的发展;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因而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因此,加快发展教育,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四)加快教育发展,是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的迫切需要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内涵十分丰富,除了要抓好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以外,还要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市民素质提高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教育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的重要内容。同时,教育的基础性地位还决定了它是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的重要保障。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需要各行各业各类专门人才。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才能加快培养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和生产第一线技能型劳动者,为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社会文明程度及市民素质的提高也离不开教育,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万州城市的吸引力和美誉度,夯实与重庆第二大城市相适应的文化底蕴,塑造城市的“精、气、神”。因此,我们必须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工程抓紧抓好,从根本上提高人口素质,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才优势,将人口负担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移民安稳致富,推进我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宏伟目标。
总之,抓教育就是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未来。我们一定要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奋力把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向前进。
二、把握形势,明确任务,加快建成三峡库区教育中心和重庆教育强区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重庆市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实施“科教兴万”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推进我区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各级各类教育稳步发展。基础教育不断强化,进一步巩固了“两基”成果,提高了“两基”水平,全区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92%和98.97%,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0%,普通高中规模进一步扩大,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74;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就业等主要指标名列重庆各区县前列,成人教育三级网络基本形成,年培训规模30万人次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重庆三峡学院和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发展加快,万州广播电视大学不断发展,建立了三峡职业学院,积极创建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初步构建了普通高校、成人高校、高职学院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新格局。
二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依法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的教育投入机制,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狠抓移民学校搬迁、中小学危房改造、校舍扩建和教学设施配备等工作,学校设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素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中小学毕业会考合格率不断提高,高考上线人数和上线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中等职业教育实践环节和技能培训不断加强,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四是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进展顺利。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校长负责制、结构工资制、教师职务评聘制,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学校布局日趋合理,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大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促进了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共同发展。
我区教育事业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是门类齐全、体系完善。全区初步构建了一个从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到高等教育的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教育体系。二是规模较大,基础较好。全区教育资源总量大,学校数、教师数、在校生数均处于全市各区县前茅,并且培植和形成了一批品牌学校。三是师资较强、质量较高。全区拥有一批以“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特级教师、国家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龙头的教师队伍,中小学师资学历达标率居全市前列,教师科研成果数和赛课获奖数居全市前列。万州教育已经成为我区社会事业的一大亮点,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回顾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几条经验:
第一,优化布局,准确定位,着力构建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从实际出发,打破区域界限、行业限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准确定位,优化配置,在教育资源整合上做文章,解决了教育结构不合理、多头管理、条块分割、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为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效益显著的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第二,党政重视,部门支持,着力形成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定了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建立并完善了领导定点帮扶学校制度。各开发区和区级各部门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和全区人民大力支持教育的发展,形成了浓厚的重教、支教氛围。
第三,抢抓移民迁建和对口支援机遇,着力促进一批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区成立了学校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坚持“移民先移校,移校为移民”,优先安排淹没学校搬迁资金,对学校迁建实行特事特办。同时积极争取全国对口支援,使我区顺利完成了二期水位淹没学校的搬迁,一大批学校在搬迁中发展,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四,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坚持把教育作为代表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工作来做,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始终不渝地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科研强校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第五,培植和扶持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治理薄弱学校力度,着力培育和壮大优质教育资源。一批优质教育资源的形成,提高了万州的教育水平,扩大了万州教育的影响力。
这些成绩与经验的取得,是全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广大教师及全体教育工作者开拓进取、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为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农村办学条件较差、水平较低,城区学校负荷较重,优质教育资源较为短缺;布局结构不尽合理,资源整合任务较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普九”欠债较多,危改和移校资金缺口较大;各类教育特别是优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教育理念更新不够,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继续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困难,促进全区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力实施科教兴万和人才强区战略,以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步普及幼儿教育、保证继续教育的社会需求为目标,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把万州建设成为三峡库区教育中心和重庆教育强区。
从现在起到2020年,既是我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建成三峡库区教育中心和重庆教育强区的总体目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到2007年,学前3年受教育率达到65,农村学前1年幼儿受教育率达到95,双高(高水平、高质量)“普九”的乡镇达到2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5以上,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各类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到2010年,基本普及幼儿教育,学前1年和学前3年幼儿受教育率分别达到98和80,积极提供3岁前婴幼儿教育服务。双高“普九”的乡镇达到40%,城乡教育差距缩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入学率及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稳步提高,继续教育初步适应社会需求,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完善。三峡库区教师教育中心、教育科研中心、职业教育中心、优质高中教育基地、素质教育示范基地初步建成。到2020年,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普及幼儿教育,全面实现双高“普九”,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建立由坚实的基础教育、较完善的职业教育、较发达的高等教育组成的,适应万州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需要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成为三峡库区教育中心和重庆教育强区。
实现我区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超前发展原则。把教育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利用多种途径和渠道,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快培育和大力引进办学和教学人才,确保教育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格局中适度超前和优先发展。二是资源优化原则。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通过联合、重组、转制等形式,推进各类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我区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总体水平。三是合理布局原则。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意识,打破区域、打破类别、打破办学体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教育结构,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四是城乡协调原则。按照城市带农村的基本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充分发挥城市的教育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农村教育,同时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协调推进城乡教育发展。五是注重质量原则。正确处理好普及与提高、办学数量与教育质量的关系,苦练内功,强化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六是教育创新原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推进教育观念、体制机制、教学模式及方式方法的创新,充分调动和发挥区及龙宝、天城、五桥移民开发区和江南新区的积极性,全面推进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
实现我区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遵循规律,突出重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两基”巩固提高的重点在农村。农村人口占我区人口的大多数,农村教育面广量大、发展较慢、困难较多,是当前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广大农村人口能否接受良好教育,事关我区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事关全区改革发展的全局,事关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按照合理布局、改善设施、巩固成果、提高质量的要求,大力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切实巩固提高农村“两基”成果,完善学生辍学监控机制,全面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确保2007年消除中小学危房,保证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为学生就学提供方便。深化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对贫困地区发展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和帮扶制度,促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同时,要切实解决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问题,确保他们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二)发展优质高中教育。发展优质高中教育,对于落实“科教兴万”战略,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市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区高中教育发展已有较好基础,普通高中要着力提高质量,培植优质资源。要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继续搞好学校布局调整和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重组,争取到2010年,改扩建寄宿制高中5所,改扩建普通高中10所,建成区级重点中学8所,市级重点中学6所,其中市级示范高中2所,力争1-2所达到国家级示范高中水平。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适应我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需要,是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途径。要把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加快发展。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开辟多元化的筹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企业、行业、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要瞄准市场,大力推广订单式培养和连锁办学。要继续深入推进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办学效益。要积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校活力,规范办学秩序。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原则,围绕盐气化工、绿色食品、现代制药、机电轻纺、环保建材等特色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旅游、物业管理等新兴产业,加快职业院校学科设置调整,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实用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力争到2010年,建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所,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所,实训基地8个;建成市级示范高等职业学院1所,市级示范实训基地3个。
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体和基础,建立学习型社会,实施终身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要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努力巩固并不断扩大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突出抓好对各类从业人员的职前、职后、在岗转岗、再就业培训和移民培训,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四)支持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对于提升我区教育发展水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意义重大。要按照扩大规模、突出特色、提高水平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大力支持重庆三峡学院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努力办成综合性大学。全力支持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加快建设和发展,按时实现合格评估目标,努力争创示范性高职学院。积极推进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筹备建设,加快筹备和建设进度。加快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发展,提高万州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水平。不断调整高等院校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专业结构,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三峡库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五)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手段。要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的全过程,努力实现教育目标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转变,教育评价体系向重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转变。突出学校的育人功能,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切实抓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教育网络,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生动具体地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各个环节,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不断加强环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重视热爱万州的乡土教育和三峡移民精神教育,科学设置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劳动者。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建设和实践能力,使我们的学生不仅能考出高分,考上名校,更要具备高能,适应社会,而且在各行各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形成加快教育发展的动力和合力
建成三峡库区教育中心和重庆教育强区,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政策,强化措施,努力使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切实加强领导
加强领导,是确保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地位、作用的认识,牢固树立“为官一任、兴教一方”的责任意识,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落实《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为加快教育发展办实事、办好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把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要继续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齐抓共管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以及领导干部和部门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地各部门抓教育工作的政绩要纳入目标考核的指标之中。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抓好学校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治校上有水平的干部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来,努力把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
(二)深化教育改革
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活力所在。要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按照有利于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原则,加快我区教育改革创新步伐。一是要完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由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开发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区政府负责制定全区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协调发展,加强教育督导检查;各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本地区中小学管理,制定本地区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教育工作和中小学进行督导评估。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逐步建立“政府统筹、教委主管、部门协助、社会参与”的中等以上专业教育管理体制。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要认真履行好职责,发挥好作用。区教委要根据我区的特殊体制,抓好区属学校的发展,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发展,加强教育督导检查。二是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政府办学为主、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原则。鼓励和支持有实力、有诚意的民营企业积极投入教育特别是中、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壮大民办教育规模。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切实保障民办教育的合法权益。积极提倡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及公民个人与教育机构联合办学和区外著名学校来万合作办学。三是要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民主治校、科学治校、依法治校的力度,打造一批名牌学校。在全区中小学推进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打破论资排辈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陋习,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管理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健全优秀教师引进机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四是要调整优化教育结构。继续对城乡教育资源实施有效整合,集中力量办好一批与重庆第二大城市相适应、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特色学校和专业。结合乡镇区划调整,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撤并一批薄弱村校,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学校和基点校的示范作用,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三)加大教育投入
加大投入是促进教育快速发展的物质保证。各级政府要将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依法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低于税费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经费支持力度,确保教育经费稳定增长。为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区委、区政府决定,城市建设维护税和城市建设配套费的10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基础教育学校的建设。凡非营利性教育设施建设项目用地依法实行行政划拨。对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的有关规费实行减、免。教育用地、教育资源转让所得全额用于教育事业。区委、区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各地各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今天,区教委向全社会发出了资助贫困学生的倡议。区委、区政府号召,全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要积极响应,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带头行动起来,大家都要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办实事、作贡献。总之,教育财政投入要确保,教育税费要征足,教育收费要收齐,教育优惠政策要到位,从主渠道和多渠道几个方面不断扩大教育经费来源。要建立健全教育经费公告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防止教育专项资金被挤占、截留和挪用;加强学校经费管理,坚持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切实治理教育乱收费,确保教育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一定要精打细算,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把排除危房作为投入重点,确保师生安全;要加快偿还“普九”经费欠账,尽快轻装上阵;要抓好重点学校的建设,努力争创名牌学校;要抓好薄弱学校的发展,使其尽快改变落后面貌。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是最崇高最光辉的职业。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要加快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为促进我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证。要把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全区人才工作的总体战略统筹考虑,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依法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和聘任制度,提高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切实加强教师教育和培养工作,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不断扩大培养规模,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层次,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终身发展的能力,使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健全和完善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努力实现一流教师、一流贡献、一流报酬,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特别是要注重发挥“名师治学”、“名师治校”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倡导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使广大教师以“科教兴万”为己任,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为我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同时,要从政治上、生活上等各方面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积极营造全社会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教育是崇高的公益事业,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把支持和发展教育作为份内职责,进一步强化支教意识,增强支教责任感,对涉及教育的事,做到特事特办。公安、消防、文化、新闻出版、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学校周边育人环境的综合治理,搞好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加大对网吧、游戏厅等的整治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净化、优化育人环境。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把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工作做细、做深、做实,努力创造教师安心、家长放心、学生静心的良好教育环境。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教育事业的宣传,坚持正面宣传、正面引导为主,为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关职能部门要探索改进对学校的各种检查,尽量减轻学校负担,能不检查的坚决不查,能够一次检查的绝不检查两次,能够联合检查的不要单独检查,能够不惊动老师、校长的不要兴师动众。要探索改进教师培训形式,尽可能把各种培训纳入教师的业务培训之中综合进行,避免多头培训,切实为学校、为教师减轻负担。总之,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风气,共同推进我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百年大计,系于教育;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万州振兴,系于教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把万州建成三峡库区教育中心和重庆教育强区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第xx个教师节到来前夕,xx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决定于今天召开教育工作暨第xx个教师节表彰大会,首先,我代表xx示范区文教卫局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座的各位教师和全区的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出席这次会议的领导有杨亲鹏副市长、胡步芳副主任、刘建平副调研员、吴安国部长,会议将对20名“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通报表彰,杨亲鹏副市长还将作重要指示,这足以表明示范区对教育工作以及对广大教师的关心和重视,更将为xx教育发展产生极大的鼓舞和深远的影响。趁此机会,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划归后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xx年6月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原湘潭县xx乡整体划归湘潭市雨湖区,并交由xx示范区托管。一年多来,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教育系统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引领,坚持以教育质量为中心,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是教育均衡全力推进。我们利用国家、省、市启动开展的“校安工程”、“合格学校”两大项目工程,争取示范区投资七百余万元,高标准为吉利学校建设了综合楼、配套设施、运动场,为黄龙学校建设了运动场和添置了配套设施,如期迎接了市合格学校验收;对毛家、塘高、兴隆高、兴隆初、鹤岭、xx中学的危房进行了改造和改建。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二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进入示范区后,我们以破除原有农村办学模式为突破口,从人员职责、各项规章制度、学校目标管理等多方面入手,科学规范、严实细密地制订了新的评价方案,并集中编印了《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并结合绩效工资的推行,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全面实施《绩效工资评价方案》,调动了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从去年起,我们连续三年采取支教政策,从近城区学校调配青年骨干教师,安排至湘江、塘高、富家等相对偏远的学校任教,探索教师合理流动的有效途径,为教师发展构筑平台;今年暑假期间,示范区党工委作出决定,撤销xx中心学校,设立xx示范区文教卫局教育办,干部竞聘上岗,更从机制上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三是艺体教育成果丰硕。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小学生篮球赛”、“艺术百佳”和“中小学科技创新作品大赛”,广泛开展了“健康心灵、和谐校园”心理健康主题教育。2010年3月,我区选送的15件作品参加市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件件获奖,两件获一等奖,一件送省参展并获二等奖。系列活动的开展,开始发力打造xx教育特色,在全市教育格局中为xx争得了一席之地。
四是教学研究蔚然成风。通过内联外引,我们主动与市教科院对接、与雨湖区教师培训中心联谊,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兼职教研员的作用,突出新课改和初中毕业会考等重点,深入开展教学开放日、教学视导、教师课堂教学比武等活动,课堂成为老师们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带动全体教师比、学、赶、帮、超。据统计,一年来,58人参加了区级以上赛课活动,近400人次外出参加市级以上观摩活动,200多人参加省、市、区级各类培训。这些举措,既健全了全员共同参与的教研新机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又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今年六月,全区三所中学首次参加市局统一组织的初中毕业会考,成绩排名居全市中等稍上水平,来势喜人。
五是高度重视校园安全。我们把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学校目标管理方案,实行动态管理。全国综治维稳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各中小学校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健全门卫登记验证制度,重点排查校园安全隐患,成立护校队定期巡查校园安全状况,切实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去年下半年来以来,甲型H1N1流感防控、手足口病防治、幼儿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等常抓不懈,所辖区域内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确保了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六是师德师风建设有新突破。今年是湘潭全市“师德师风建设年”,我们在深入贯彻和开展“两转一增加”活动的同时,出台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广泛开展师德风采展示活动和教师技能竞赛,认真组织“四优”评选活动,涌现了认真思考、扎实做事、勇于创新的段虎踞、戴柏林等一批优秀校长;甘于奉献,爱生如子,执着追求的陈敏、朱友余、龙丹等一大批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通过开展“今天我怎样当老师”的大讨论和树立先进典型,全区以“廉洁从教、爱岗敬业”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xx教育可以说开局良好,发展势头强劲。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审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二是教育发展不均衡,区域内各学校发展差距大,薄弱学校改造任务重;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临许多困难,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教育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等等,所有这些必须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解决。
二、全教会和规划纲要基本精神
7月13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强调:强国先强教,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振兴教育,全民有责。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最根本事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事业发展的活力在改革开放;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
会议明确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使教育民生更加贴近时代发展的要求。会议要求,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即“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育人为本”是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两个重点,“优先发展”是前提,“改革创新”是动力。关于教育发展目标,总书记强调,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保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三、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全力做好新学年工作
xx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打造千亿园区和“产业新区、滨江新城”目标蓝图已经绘就,铿锵步子踏上新的征程。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是科学决策、落实行动的前提。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关之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启动实施的第一年,是编制“十二五”规划、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谋划好、落实好今年及后阶段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具体来说,全区教育应把握以下几个工作重点。
1、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各学校必须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宣传方案。领导要带头亲自讲,发挥表率作用。要广泛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大学习、大讨论,确保学习宣传全覆盖,形成强大声势,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2、扎实开展“两转变一增强”和党员“创先争优”的活动。要按照示范区党工委统一部署,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奋发向上,求真务实,对照目标梳辫子,逐条逐项抓落实。当前,要针对乱办班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扎实整改,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制订整改方案,加大监督力度,用实际行动和具体成效取信于民,高质优效完成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交办的任务。
3、继续着力提升教育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教育办要切实承担管理的职能,理直气壮地抓质量。各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提高教育科研在提高教育质量中贡献率,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抓好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要认真研究和积极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持之以恒,全力以赴打好质量攻坚战。
4、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要科学制订“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十二五”规划是对未来5年改革发展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一部好的规划能成为指导我们工作的行动指南,对我区教育改革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要在吃透上情、摸准区情的基础上,深入贯彻领会《规划纲要》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保障措施,抓住“推进教育改革、破解教育难题”这一关键,广泛动员,凝聚共识,制订出一部管用、能用、好用的“十二五”规划。二要科学制订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要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规划中小学布局,切实做到先规划、后调整,先规划、后建设。三要推进合格学校建设,今年是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工作的第三年了,xx中学是申报受检的学校,示范区暑假投入百多万元,对学校进行了改造,学校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任务,确保11月中旬之前完成所有工作,如期通过省市验收,兑现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庄严承诺。
5、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一要继续推进中小学校德育整体建设工程。要按照“三贴近”原则组织开展公民教育、感恩教育、礼仪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渗透到学生心中,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公民教育和理想道德教育,从根本上改变重智商,轻德育的倾向。二要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要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切实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要加强和改革学校体艺卫工作。当前,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近视率呈增加趋势,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身体素质是最基本的素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同时要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搞好健康教育,使每一个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建设一支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保障。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今年是“师德师风建设年”,我们制定的实施方案和考评细则,必须坚决贯彻执行;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教师培训和技术教育,全面提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技能,切实加大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力度,推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严格奖优罚劣;要落实教师各项待遇,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对一线教师尤其是相对边远学校的教师高看一等,厚爱一层,保证他们各项待遇的落实,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7、切实规范办学行为。近年来,规范办学行为和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等工作,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花了很大的气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规范办学行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常抓不懈,一抓到底,要抓住治理乱收费、乱补课和滥订教辅资料这三个重点,采取果断措施,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解决好。
8、努力打造平安校园。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关注学校安全工作,将下发专题文件,各校要认真组织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各中小学校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维护学校安全和稳定放到重要位置。要吸取校园事故的教训,加强学校饮用水和食品安全工作,使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定期组织力量排查,确定专人定期巡视,健全完善进出学校登记制度,切实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持之以恒地抓好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努力为师生创建安定有序、和谐融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学校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校园。
同志们,宏伟蓝图鼓舞人心,战略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规划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示范区的决策部署,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推动xx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市长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同 志
在2012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28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和××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认真总结2011年教育工作,研究部署2012年教育工作,会上表彰了先进,典型单位作了发言,会上还印发了省教育工作会精神传达提纲和今年教育工作要点。待会,××书记、××市长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深入学习,认真消化,抓好落实。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困难,努力推动教育发展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得到落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初步形成,内抓质量外树形象的教育发展格局基本建立,为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构建了教育事业大格局。去年3月份,我市在全省率先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关于教育发展的“五个第一”:即第一战略、第一资源保障、第一投入、第一责任、第一环境,颁布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率先建成教育强市的目标,为今后十年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会议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门组织了会议精神的学习讨论活动,吹响了教育强市建设的集结号。
(二)推动了各类教育大发展。幼儿园管理日趋规范。加大了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加强了民办幼儿园的动态管理,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5%。义务教育发展更加均衡。以联校办学、联片管理为主体的“区域一体化”办学模式更加完善,通过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和教师轮岗交流等措施,提高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高中教育质量逐步提高。稳步推进高中课改,实施高中特色发展工程,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5%,高考上线率达96.6%,稳居全省前列。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明显增强。积极打造品牌专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职院全省学前教育专业“五年一贯制”试点正式启动,高职和中职就业率均超过95%。
(三)实现了教师素质的大提升。创新教师补充机制,签约引进免费师范生27名和资教生60名,面向社会招考教
师40名;创新教师交流机制,实施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全市义务段交流干部教师513人;创新教师培养机制,组织3560人参加了国外、国家、省市各级培训;创新教师奖励机制,继续实施“市政府教育专项奖”,组织首届“××××教育奖”,投入40万元,对45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奖励,切实保障了教者从优,优者从教。建立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长效机制,全市干部教师上示范课、比武课6000余节,走访学生家长10万余人次,教师参加家访和学生家庭家访率均达100%。
(四)促进了教育环境大改善。教育投入进一步增加,全年,教育投入达到7.29亿元,实现了三个增长的要求,落实了教师待遇,加快了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新建改造校舍3万平方米,建成教师周转宿舍房150套,完成13个塑胶运动场建设工程,建设了92所中小学实验室,配备了836个教学班的远程教育、班班通设备,更新课桌椅13000套,基本配齐了义务段学校图书和体育器材。各部门加大了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对教育的工程建设落实了相关减免政策,对学校的科学管理加强了培训与指导。各地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教育,采取经费投入和划拨土地等方式解决教育实际困难,近10个区镇处设立教育奖,各地党委政府都加强了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
一年来,我市获得第四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活动优秀组织奖,被授予全国“国培计划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优秀组织单位,我市成功承办了第五届全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活动启动仪式、湖北省小学校长协会2011年年会和武汉城市圈教育局长座谈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市教育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教育规划纲要推进力度不大,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偏低,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够强,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标准不高,教师学科和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全力解决。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面实施规划纲要
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胜利召开,这是举国上下万众瞩目、共同期待的盛事。做好今年的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始终把贯彻实施规划纲要作为首要任务,强化措施,履职尽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规范发展学前教育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抓住这一难得 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实施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一是狠抓幼儿园建设。今年要按时完成5个国家幼儿园项目工程建设,改扩建20所公办幼儿园,保证每个乡镇有一所示范幼儿园。重点加强小区配套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建设,加大力度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办园,探索多种办园模式,促进幼儿园多元化发展。二是提升幼儿教师素质。逐步落实在园幼儿公用经费、教师培训经费和贫困幼儿资助经费。建立幼儿园教师培训机制,在三年行动计划期间将全市幼儿园园长、教师轮训一次;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大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农村幼儿园顶岗实习。三是促进幼儿园规范管理。严格控制招生范围,严格核定招生规模,严格控制课程设置,杜绝大班额现象,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安全保卫、饮食卫生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严格实行资格准入和资质年检制,坚持开展幼儿园等级评估,严格执行“依质定级、按级收费”政策,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二)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今年,我市要迎接国家和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督导评估验收,我们要深入贯彻《湖北省义务教育条例》,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根据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等因素,优化义
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布局规划。进一步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继续实施《联校办学和联片管理促进义务教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5个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着力破解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二是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筹措2000万元实施校安工程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这是今年政府向全社会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财政部门要在上半年把建设资金安排到位;发改委等部门要开辟 “绿色通道”,落实减免政策,优先办理项目相关手续,尽快完成校安工程建设任务。教育部门要配齐功能室设备设施,切实做好设备设施的建、管、用工作。三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强力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切实落实适龄少年儿童就近入学原则,规范学校招生行为,禁止违规补课、有偿家教等行为,着力破解“择校”、“减负”、“超大班额”等群众关切的问题。四是确保顺利通过示范市评估验收。我市是全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单位,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我市要成为首批示范县市。教育系统要围绕指标体系紧锣密鼓地筹备,制定可行的迎检方案,硬件从实、软件从严。指标体系涉及到的财政、发改、人社、建设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逐一落实,确保高水平通过验收。
(三)突破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为我市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工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支点,必须倍
加重视,加快发展。一是统筹抓好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引导社会和家长进一步转变观念,继续实行招生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违规招生责任追究制,规范招生工作秩序。创新招生方法,拓宽招生渠道,努力扩大招生规模。二是强力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为确保今年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对职业教育“319”工程的检查验收,开展实质性的资源整合和职教园区建设已经迫在眉睫。要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迅速制定实施方案,集中力量重点办好市职教中心,将市职教中心、××卫校和××技校进行整合,成立新的××市职业教育中心,用三年左右时间在新区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设备先进、校企合作、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园区。以专业联系为纽带,构建中高等专业相衔接、专业门类齐全的职业教育集团,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大力支持江汉职院的发展,加大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力度,提升学院的整体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做好新一轮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准备。三是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水平。建设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全力支持职校教师参加国家、省级专业提高培训,鼓励职校搞好校本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积极应对高考改革,切实加强学生技能培训与教学;重点支持学前教育、养殖、护理等传统特色专业,突出抓好酒店管理、制药化工等专业建设,形成品牌专业;认真开展“双后生”(初中和高中毕业后)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岗和再
就业培训,提高农村新增劳动力的素质。
(四)特色发展高中教育
普通高中既属于基础教育,又与高等教育相衔接,地位和价值十分独特,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从摒弃千校一面、时间加汗水的办学思路来看,促进高中特色发展势在必行。一是找准发展路径。办学特色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照抄照搬的,必须是在对自身传统历史的继承发扬和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全方位、全员化、全过程的文化渗透。普通高中要在育人方式、资源配置、课程建设、合作办学等方面,找准自主发展、特色发展的取向,坚持不懈地进行校本化的思考、实践与建构,逐步形成学校各自的特色。二是优化课程设置。要稳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扎实做好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综合素质评价等工作,进一步加强课改教师培训,精心备战课改后第一次高考。同时,各高中学校要自主开发课程资源,推行优质高效课堂模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五)支持发展民办教育
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一是积极宣传民办教育政策法规。以教育规划纲要为统领,组织民办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认真学习
《民办教育促进法》、《××市民办幼儿园管理细则》等政策法规,为全市民办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二是扶持民办教育规范发展。要解放思想,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机构和个人投资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上档升级,树立民办教育的标杆。本着既积极支持又从严把关的原则,对民办教育机构的设置标准进行全面审核、严格审批。大力开展非法办学的整顿力度,清理民办教育市场。三是提高民办教育质量。要探索建立民办教育教师管理办法,推进民办教育教师持证上岗制度,精心组织民办教育教师、校长(园长)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指导,提高教育教学、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水平。
(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从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任务的内涵化发展转变,由“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一是坚持德育为先。抓好学校文化建设、营造书香校园、走进学生心灵等系列活动,着力抓好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抓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等十五项专题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二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认真落实综合素质评价,要以“课内比教学”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和发展高
效课堂模式,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三是全面落实课程计划。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确保各项课程开齐开足开好。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广泛开展“大家唱、大家跳”等艺术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大力开展科技教育月活动和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建成一批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大力推进平安建设
教育涉及到千家万户,校园安全工作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一是要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市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积极行动,各司其职:交通部门要配齐临街中小学(幼儿园)附近交通警示标志和交通安全设施;城管、卫生等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占道经营、无证经营等的专项治理;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及时清理校内外违规经营的饮食摊(点)和食品小卖部;公安部门要加大对学生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的巡逻防控,要对“擂肥”等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事件予以严厉打击。二是要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教育部门要组织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食品卫生和疾病防治知识等的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经常性地开展消防、自然灾害等方面 的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三是要落实安全防范标准。各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制度,要配齐配强专职保安,切实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逐步实现学校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系统的联网,切实做到全方位立体监控。四是要创新校车管理模式。各地各校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校车管理模式。支持公司营运模式,扩大试点范围,鼓励民办幼儿园自购标准校车,规范区域联营,逐步取缔和淘汰现有社会个体车辆。要落实跟车制,聘请照管员,确保学生高高兴兴上学,安安全全回家。五是要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对各类可能影响稳定的因素进行排查梳理,建立台账,实行包保制度,落实包保责任。建立信息报送制度,一旦发现苗头性问题,要及时报告,及时化解,切实维护全系统和谐稳定。
三、落实保障,形成合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教育强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想教育之所想,急教育之所急,共同解决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切实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投入是支撑一个地方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惠及千家万户,造福子孙万代。一是落实教育“十二五”
发展规划要求。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教育投入的各项政策,确保市级财政教育经费支出达到或超过省级规定我市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并切实落实关于教育投资建设的各项政策经费,确保教育投入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同步增长。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投入。按照“强化投资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加强对接,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力争对上争取投入增长超过20%。三是多方筹资发展教育。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门办教育,认真策划职教园区建设、幼儿园建设等项目。放开准入,多方位加强合作,向外引进资金,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投入。四是开源节流谋求发展。向内挖潜,增收节资,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教育改革和发展上来。五是健全学生资助体系。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各项资助政策,加大社会捐赠力度,建立从幼儿园到大学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向全社会承诺,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
(二)逐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有学上”的问题解决了,但是“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教学质量提高了,但是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依然不强。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尚不完全匹配,唯有改革才有出路。一是推进国家、省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国家和省下达我市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共6项,涉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要认真组织实施,扎实有序推进,力争在试点项目上出成果、出经验。二是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我市教育要加
强与武昌区教育的对口交流合作,学习武昌区的教育改革发展经验。在职业教育方面,要大力推进校际联合办学和校企协同发展;普通高中要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要出台优惠政策,大胆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教育,引进教育集团联合办学。三是推进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参与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突出业绩和能力导向,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参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工作,规范教师职业入口,切实保障优者从教。
(三)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教师队伍的总体要求,努力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鼓励教师树立职业理想,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确保教师依法执教、廉洁从教。将师德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等工作的首要条件。二是健全校长的培养机制。要按照逐步去行政化的要求,研究制定培养任用校长的新机制,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家型的校长队伍。三是健全教师补充机制。继续开展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签约引进资教生;继续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引进免费师范生,组织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和幼儿园教师招考工作,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四是健全教师培训提高机制。积极
参与国培计划,选派教师参加国际国内高端培训,开阔教师视野。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组织农村教师赴省参加专业培训,提升农村教师适应新课程能力。扎实开展市级新教师、体音美、信息技术、高中课改等专业培训,完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长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五是健全教师合理流动机制。每年教师交流占教师总数控制在10%,进一步完善支教教师管理办法,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职称评定的同等条件下到农村交流教师优先,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资历。五是健全教师激励机制。认真开展国家刚刚出台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学习讨论活动,尽快出台新的教师评价标准,对教师职业准则操行和职业能力实施评价,继续开展曹禺(××)教育奖、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支教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评比评选工作。逐步推行教师淘汰退出机制。
(四)全面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建设教育强市是建设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全市十大重点工作领导小组之一,充分体现了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大家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的部署上来,齐心协力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一是落实工作责任。各区镇处党委政府要明确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健全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
育工作制度,健全党政领导班子联系学校制度,经常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积极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强化工作职能。教育部门作为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全力推动教育各项工作的落实。各职能部门要按职责要求,全力支持教育发展,形成推动教育发展的合力。发改部门要把教育的相关项目纳入总体规划,优先予以支持;财政部门要切实搞好教育经费预算,严格实行专项管理,严禁挤占、截留和挪用教育经费;编办、人社等部门要对教育系统人才引进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公安、城管、文化、工商等部门要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卫生、药监等部门要加大培训、指导和监管力度,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宣传部门要加大对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设、规划、物价、土地、税收、金融和电力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落实减免政策。三是加强工作协调。教育领导小组作为全市教育工作的协调、督办、落实机构,要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定期、及时研究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完善推进教育发展的重大改革和管理办法,完善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市委当好参谋。要加大落实推进力度,推进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要加强重点工作的调度,全力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完善工作联系制度、学校走
访制度,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全力为教育发展服好务;要强化考核结账,严格奖惩兑现。
同志们,教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着百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在全省率先建成教育强市,任务相当艰巨,责任十分重大,使命无比崇高。让我们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拼搏进取,努力开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党的十八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