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

时间:2019-05-15 08:3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

第一篇: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

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

有关气候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1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有关天气的诗句: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二篇: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

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词句

一、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天气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气侯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天气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气候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气侯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天气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气候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天气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天气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气候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11.“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

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枯藤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景观的对比写照。

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诗句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

1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描述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1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16.“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1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描写春天到了,鸭子在水中游,所以先知道,也说明了动物的生活习性。

1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2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二、有关日月风雪的诗句

(一)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二)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三)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四)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五)诗中雪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篇二:描写气候的古诗

三、描写地形的古诗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此诗句描述横断山区崎岖的地形,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真实写照。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可理解为流水侵蚀地貌。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人从各角度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

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此诗句形象的解释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很高,同时也说明了黄河的流向和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

四、描写水文的古诗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是描写庐山瀑布落差大、水流急的壮美景观。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展示了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

3、“海潮随月升,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既展示了钱塘江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也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

5、“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向北流的。

第三篇: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诗句

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

有关气候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1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有关天气的诗句: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雪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篇二:描写气候的古诗

描写气候的古诗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诗句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少的情况。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山区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

3、“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

4、“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6、“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

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枯藤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景观的对比写照。

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句说明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很大。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句描绘了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不同的气候特征。

10、“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诗句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

1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描述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13、“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1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

————描绘了我国北方冬天的自然景色。

1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描写春天到了,鸭子在水中游,所以先知道,也说明了动物的生活习性。

二、描写地形的古诗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此诗句描述横断山区崎岖的地形,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真实写照。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可理解为流水侵蚀地貌。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人从各角度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

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此诗句形象的解释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很高,同时也说明了黄河的流向和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

三、描写水文的古诗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是描写庐山瀑布落差大、水流急的壮美景观。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展示了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

3、“海潮随月升,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既展示了钱塘江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也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

5、“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向北流的。篇三:有关气候的诗句及诗

有关气候的诗句及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7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8 “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1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第四篇:天气与气候教案

气候与天气

二、说教学重难点

1.1.重点: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学会阅读简单的天气预报图。1.2.难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天气预报图。

3.2、能力目标:通过区别“天气”和“气候”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通过双边活动,学会看天气预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5.说教法、学法 6.7.说教材:

8.本节教材把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关心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别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达、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基础。本节教材特色之一就是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8.1.教法指导 8.2.以教无定法,以学定法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8.2.1.联想法: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把些理性的知识化为感性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形象生动的印象,深化理解。

8.2.2.多媒体图像比较法:利用图像比较法来阅读不同地理景观图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化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8.2.3.问题解决法: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问题解决法,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此法能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8.3.学法指导:

从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这些特点,主要采用以下的学习方法。

8.3.1.比较法:利用比较法来阅读不同地理景观图片,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分析的能力。

8.3.2.快速记忆法:带着一定的目标在有限的时间里,紧紧抓住教学时机,集中了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保持很好的课堂节奏。

8.3.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五、说教学程序:

8.4.基于以上的思路,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一)由课题疑问法导入新课:(5分钟)

9.教师首先由课题导入疑问,展示一些描述天气与气候的成语或诗句。如风和日丽、终年炎热、长夏无冬、暴风骤雨、四季如春、阴转多云、雨过天晴、雷电交加、清明时节雨纷纷、东边日出西边雨。提问“哪些是天气,哪些是气候?”由学生以小组讨论之后,请代表来回答。得出不同的答案,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带着这些疑问来学习今天的天气与气候。

9.1.理由: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的,但如果能采取利用课题线索来提出疑问导入,往往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教学时会更具有针对性,教学实效性将得到增强。同时激发初中的兴趣与求知欲。带这明确的目标来学习更有效。9.2.(二)、讲授新课

10.由天气预报活动导出“什么是天气?”(8分钟)

10.1.请两位同学给大家预报今天的天气。(可以请班里声音比较洪亮的同学)。教师抛出“预报天气主要预报什么?的问题。得出“阴晴风雨”答案。接着设计“天气预报是预报几天的短时间还是几的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得出短时间的答案)通过这些循序渐进且简单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导出“天气的概念?”

10.2.(板书天气概念:天气是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11.理由:

12.活动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条件。接着根据循序渐进和直观性的原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什么是天气?”印象深刻且深化理解。

13.用图片比较法理解天气的特点(4分钟)

14.展示不同天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天气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天气一样吗? 15.由学生得出天气特点:(短期)(多变)

16.理由: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层次较低,智力发展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利用图片比较联系法,变接受学习为发现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图片中学习,在学习中掌握,在掌握中提高。17.用快速记忆法与联想法来认识天气符号(8分钟)

17.1.联想法:为加深对天气概念的理解,接着介绍体现天气的符号。比如说风向符号时教师引导学生联想 “为什么用F来表示风向?”引导学生思考得出风跟F相通。形象生动的记住。17.2.快速记忆法:由于天气符号比较简单。在这里采用快速记忆法。放映:风向标的识别,并作简单说明:第一,什么是风杆、风尾、风旗;第二,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即在风杆上标有风尾、风旗的一端;第三,风级的表示方法,即每一道风尾表示风力为2级,简单介绍之后。通过1分钟分快速记住课本上的 “主要的天气符号”1分钟后,教师放映不同风向标、天气符号让学生自己辨别,由同学抢答。得出最佳记忆队。给出适当的奖励。

18.理由:教育心理学指出,由于中学生注意力的稳定并不很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我注意到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抓住教学时机,由于时间有限,又有了确定的目标。每位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再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控制课堂的节奏。

19.解决问题法引出气候(9分钟)

20.引导学生回到课前的问题,让学生找好描写天气的词语,老师提问“剩下的就都是描写气候的词语吗?”有助于发现学生是否对天气的理解透彻。便于查漏补缺。再提出如“长夏无冬”和“四季如春”这些词语是否也有天气多变特点?”从而引出“气候相对稳定的特点?”(板书气候特点:相对稳定)由于之前已经详细地讲了天气的概念,引导学生对照天气来认识气候。最后再由教师总结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然后由学生对照天气与气候的特点来区分两者的差别。再由教师总结天气与气候的差异。这时再来验证之前关于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词语是否正确。这时课前的疑问就得到了圆满的答案。

21.理由:这部分是本课的重难点,所以回归问题法与比较法结合来讲解会更具体、透彻。便于学生掌握,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该课的重点。21.1.归纳总结:(5分钟)

21.2.让学生合上课本或者教师适当的遮挡板书来展示出多名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基础的学生知识结构图也有多样。让学生自己叙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与内容,再让其他学生加以补充、评议。有利于学生自己查漏补缺,强化知识框架,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最后教师在小结。21.3.布置作业:(1分钟)21.3.1.21.3.2.让学生利用天气符号、风向符号自制天气预报图。

收集描述天气、气候的四字成语或诗句,俗语等。再次巩固学习重难点

六、板书设计

21.4.利用纲目式的板书方式,使整节课的知识框架简单明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与整理。21.4.1.1.天气与气候 21.5.天气 21.5.1.21.5.2.概念 特点

21.6.(二)天气预报 22.天气符号 22.1.(三)、气候 23.概念 24.特点

24.1.(四)、天气与气候的异同

课堂师生活动过程流程表:

25.教师由课题疑问法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区分天气与气候的问题来学习,接着由天气预报活动导出“什么是天气?”再用图片比较法来理解天气的特点用快速记忆法来认识天气符号,再回到课前问题来认识气候,以及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这个问题解决,这节课就基本圆满了。再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查漏补缺,以强化理解,最后再由教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5.1.七、教学反思

26.本堂课的教学有三大特点:

1、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以学生主体活动为突破口,逐步引导多渠道学习,采用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发现学习。形成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2、体现激励教育的原则。如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在教学中不断肯定、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激励中不断进步。27.把学法与教法、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在课件中,把各种有代表性的图片引入教学中,提出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在当中担任引导作用。由于自身的不足,造成种种缺陷,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教。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五篇: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

环节

一、歌曲引入新课(幻灯片1~2)。

幻灯片1:观察屏幕上的图片,哪些和今天的课堂内容有关?

幻灯片2:欣赏海尔兄弟动画片主题曲。引入本节课堂的话题——天气与气候。

环节

二、天气的概念及与人类的关系(幻灯片3~8)。

幻灯片3~4:天气的概念以及表现形式。

幻灯片5:思考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幻灯片6~8:天气与气候概念的区别,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描述天气与气候的术语。

环节

三、天气预报(幻灯片9~23)。

幻灯片9:过渡与转折引入天气预报的概念。

幻灯片10~11:知识拓展——过去民间了解未来天气的主要依靠天气谚语,了解常见的天气谚语。并在11片转折提问,这样能正确预知未来的天气吗?引入天气预报的概念。

幻灯片12~15:获得天气预报信息的几种主要的形式:电视、广播、电话、报纸、网络。在15片引导学生阅读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内容。

幻灯片16~17:掌握几种主要的天气预报符号。

幻灯片18:学生活动,模拟电视城市天气预报过程。

幻灯片19~22:电视天气预报中卫星云图的识别。

幻灯片23:了解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的。

环节

四、我国的气候特点(幻灯片24~34)。

幻灯片24~25:为26片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提供知识铺垫。

幻灯片26:我国气候特点之一——气候类型多样。

幻灯片27:通过做练习、复习旧知识(气温与降水)来总结我国气候特点之二——季风气候显著。(问题答案:1.广州、2.北京、3.海口、4.武汉、5.哈尔滨。共同之处是气温高时降水多,季风气候显著)

幻灯片28~33:季风气候的成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其特点——高温期与多雨期同期,季风气候对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也有影响。

幻灯片34:我国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节

五、知识小结(幻灯片35)。

环节

六、课堂练习(幻灯片36~37)。

下载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天气与气候教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公开课《天气与气候》复习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5-5-15 地点:八年级4班课室科组:地理授课者:陈南雁 备考目标 1、考点一: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天气与气候教案 授课教师:李诗伟 授课班级:116班 授课时间:2014/11/04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介绍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团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锋面的概念、形成。2.使学生学会运用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的知识,分析锋面过......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

    天气与气候 教学设计(定稿)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

    第三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是1、知道“天气”,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分析这条课标,其包含的具体要......

    天气与气候说课教案

    《天气与气候》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教材特点: 天气与气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天气和气候定义、特点及区别、卫星云图、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