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英第六次科技联委会在北京举行(范文)
中 国 科 技 通 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第622期 2011年6月20日
全国首家知识产权交易所揭牌
2011年6月11日,国内首家知识产权交易所——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在“第五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知识产权融资论坛”上正式揭牌。天津市、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火炬中心和天津知识产权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领导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出席论坛并共同见证了此次揭牌仪式。揭牌仪式上,该交易所还与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等7家银行及一批投资机构和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交易所的成立,将以知识产权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结合机制,将在丰富知识产权交易品种、创新知识产权交易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为知识产权或科技成果所有者、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技术与资本对接的通道,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实施转化和二次开发,并吸纳海内外各类资金和政府引导基金,投入知识产权的再开发和成熟技术的商品化,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资金保障,使交易所成为全国科技金融创新的典范。
第六次中英科技联委会举行
中英政府间科技合作第六次联委会于2011年6月7日在北京举行。科技部长万钢与英国商务、创新与技能部高校与科学国务大臣戴维·威利茨(David Willetts)率团与会,并共同主持了本次会议。
会上,双方高度评价了中英科技创新合作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进一步加强中英科技创新伙伴关系的意愿。双方交流了中英两国科学和创新政策的最新进展,包括中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英国政府增长计划,回顾并肯定了自2008年4月第五次会议以来双边科技创新合作在高层互访、合作计划、合作机制等层面的深入进展,并深入讨论了两国开展未来科技创新合作的前景与措施。
双方对上次联委会确定的重点合作领域做了调整和补充,确定中英在今后两年的重点科技合作领域为:前沿科学、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环境、人口健康、食品安全、应用科学、空间科学、创新与政策交流。其中,在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人口健康和食品安全领域,双方同意在政府层面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探讨具体的合作和支持机制。
会后,万钢部长与威利茨国务大臣共同签署了《中英第六次科技联委会会议纪要》,该纪要确定了两国未来科技创新合作的优先领域和合作机制。
第十三届中法科技合作联委会召开
2011年5月30日,中法第十三届科技合作联委会在巴黎召开,科技部长万钢与法国高等教育和研究部部长瓦莱丽·佩克莱斯女士率团出席。双方高度评价了中法科技合作关系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合作关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表达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两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全面、共赢的科研和创新合作的意愿。
会上,中方向法国代表团介绍了中国“十二五”科技规划的有关情况,法方向中国代表团介绍了法国的最新科技政策和发展动态。双方共同回顾了两国自1978年签署“中法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以来,特别是自2007年上一届中法科技合作联委会召开以来的双边科研和创新交流与合作的主要情况及进展。双方共同探讨了合作前景和新举措,强调“产学研”合作,共同确定未来两年优先合作的六大领域为: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管理;绿色化学和技术;能源;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智慧城市;先进材料。中法双方共同确定了未来合作机制。
会后,万钢部长与佩克莱斯部长共同签署了《中法第十三届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纪要》。该会议纪要确定了两国未来科技合作的优先领域和合作机制。双方同意按《会议纪要》精神尽早举办各优先领域的主题研讨会,以详尽的合作行动和计划,推动中法科技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务实发展。
访法期间,万钢部长一行还会见了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主席阿兰·福克斯先生,访问了法国基因谷科技园、法国米其林集团、法国法雷奥集团、法国达索系统公司和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并见证了《中国科技部与欧洲宇航防务集团法国分公司合作联合声明》的签署。
中法两国大学将加强合作培养应用工程师
中法工程师教育研讨会6月14日在巴黎举行。此次研讨会共有38所中国高校和10余所法国工程师大学参加。会上,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还和巴黎高科集团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支持中国的博士生到法国的工程师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
中法工程师教育目前合作紧密,除日常学术交流和互派留学生外,还成立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集团中法工程师学院、同济大学和巴黎高科集团中法工程与管理学院等合作办学机构,共同培养高水平应用工程师。
“天河一号”创下分子模拟计算世界纪录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近日利用全球最快计算机“天河一号”的GPU超强计算能力,运行了一项分子动力学模拟项目,成功创下全球分子模拟计算的世界纪录。
科研人员采用“天河一号”上的7168颗“英伟达GPU”,开展了一项规模巨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以了解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行业中常用的晶体硅的微观行为。为此,他们编写的程序大约有1万行,其中最核心的计算由约2000行CUDA代码执行,最终取得每秒1.87千万亿次单精度浮点运算的可持续性能。整个模拟总共用了3个小时左右,达到了深入统计分析所需的时间尺度。通过反复验证,科研人员确认模拟结果与真实材料相符。目前,科研人员仍在紧张分析模拟结果和改进程序,最终的计算性能有望进一步提高。
此次模拟的运行性能是之前最高性能的分子模拟的5倍,而模拟规模也在其2倍以上。这次模拟勾画出约1100亿个原子的微观行为,而之前此类模拟的纪录是对490亿个原子达到每秒369万亿次浮点运算性能。
人类脑损伤后神经有望再生
复旦大学6月13日发布一项研究成果说,成年猕猴和人类的大脑中存有神经干细胞和新生的神经元,为人类脑损伤后神经再生带来新的希望。该校脑科学研究院杨振纲教授团队经过3年的研究,确认了成年猕猴大脑中存在神经干细胞所“制造”的新生神经元,并追踪、探索了这些新生神经元在脑内特有的“长距离”迁移规律。该研究团队紧接着又在武汉中国人脑库提供的成年人脑组织研究中发现了神经干细胞,并发现这类神经干细胞在脑内非常活跃,可以不断地生成新的神经元。
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光纤激光千瓦级相干合成输出
6月14日,国防科技大学宣布研制成功我国首台“千瓦级光纤激光相干合成试验系统”,系统输出总功率达1.5千瓦。该校刘泽金教授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明了基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单频抖动等两种光纤激光相干合成相位控制方法,建立了描述相干合成阵列激光的传输通用模型和传输方程,提出了相干合成光束质量评价指标,掌握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今年5月,课题组研制的“千瓦级光纤激光相干合成试验系统”实现了9路光纤激光相干合成,系统输出总功率达到1.5千瓦,光—光转换效率达到75%,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国际最高水平。
我国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突破万次充放电循环
近日,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华民研究员团队自主研发的2千瓦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成功实现1万次充/放电循环,电池模块的能量效率未见明显衰减。这是继日本住友电工公司之后,世界上第二套成功突破1万次充放电循环耐久性实验考核的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
该系统自2007年7月6日运行以来,每天进行7次充放电循环,截至2011年6月4日已无故障运行1429天,累计运行时间超过3.4万小时,成功实现1万次充/放电循环,电池模块的能量效率未见明显衰减。目前该电池耐久性快速评价试验系统仍在继续运行。国内首个自主研发手机浏览器内核面世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服务提供商UC优视公司近日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全新手机浏览器内核——“U3”。UC公司用时3年打造的U3内核着眼于高速移动网络及智能终端环境下的用户体验需求,集Webkit内核的全页面浏览、无障碍交互等高表现力上网体验,和UC浏览器所代表的云端架构手机浏览器的快、省和高扩展能力优势于一身。
新的U3内核在用更适合手机的浏览方式完美呈现页面浏览效果的情况下,采用独有的压缩算法和全新图片格式,能将页面浏览压缩超过60%,同时兼顾高速、安全、智能及更强扩展性能。基于U3内核的UC浏览器能够支持多种插件扩展,届时,随着UC浏览器在智能手机上全面支持KTML5和本土化的安全支付,将会涌现大量基于浏览器HTML5平台技术开发的应用和游戏。
基于U3内核的UC浏览器产品将于下半年推出,并凭借U3内核强大的跨平台能力,迅速覆盖Android、iPhone、Symbian、Windows Phone等多个智能平台。
我国最大科学工程上海光源开放共享成果丰硕
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科学工程——上海光源开放运行两年来,在众多学科领域支撑数千用户开展研究,并取得丰硕科研成果。其二期工程已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二五”发展规划,力争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研究基地。
截至今年5月底,上海光源首批7条光束线站累计提供用户机时52720小时,已执行通过专家评审的课题申请1474个,涵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化学、环境和地球科学、高分子科学、医药学、地质考古学、信息科学等学科。
上海光源用户已发表研究论文172篇,包括《自然》、《科学》、《细胞》等刊物7篇,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同时,有多家企业利用上海光源进行技术开发,涉及制药、化工、技术鉴定等行业。
我国最大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投产
6月15日,由汉能控股集团投资兴建的我国最大的汉能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在成都双流西航港经济开发区建成投产。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属于第二代太阳能电池技术,与第一代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相比,具有无污染、成本低、平均发电量高、弱光响应好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大规模光伏电站,更适用于居民屋顶发电、建筑光伏一体化等领域。汉能控股集团凭借自身的科研团队和技术优势,对第二代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使硅基薄膜太阳能组件年产能达300兆瓦。
第二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届科技部长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 国 科 技 通 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第583期
2010年5月20日
201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开幕
国务委员刘延东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代表颁发奖牌和荣誉证书。
国务委员刘延东参观群众性科技示范活动。
5月15日第十届科技活动周开幕式在北京举行,国务委员刘延东、科技部长万钢等领导出席科技活动周开幕式。今年科技活动周组织了科技服务经济发展、科技惠及民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等四个系列的重要科技活动。本次科技活动周有关部门组织了近百项大型活动,全国各地将举办1500多项大型群众性科技活动,是历届最多的一次。各地各部门除了举办大型活动外,还将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同期策划启动一系列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充分体现了科技活动周在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我国已形成较完整的海洋科研与技术开发体系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5月11日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认为,我国海洋科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的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具备了多学科综合海洋调查观测能力。
《报告》分为我国海洋发展的宏观环境、海洋法律与海洋权益、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和海洋政策与海洋管理五大部分,全面总结和分析了我国海洋发展的国内外宏观环境、海洋事业发展的形势和现状、取得的成绩和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报告》也指出,陆续获批的沿海开发战略将带来新一轮的海洋和海洋带开发热潮,对近岸海洋生态环境增加新的压力。此外,热液喷口生态系统、冷渗漏区、冷水珊瑚等新的生命形态大多位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关于开发利用和保护这部分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尚属起步阶段,相关的政策法律制度也不健全。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届科技部长会议举行
2010年5月14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届科技部长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各方一致认为,加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多边科技合作符合各方利益,对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上海合作组织务实合作的深入以及成员国间双边合作不断取得进展,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启动多边科技合作的条件已经成熟。鉴此,各方决定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科技部长定期会晤机制,并将设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常设科技合作工作组。
各方同意通过开展联合科学研究;联合组织举行培训班、研讨会、展览;共同培养人才、建立创新机构、实验室和科学中心,以及各方协商的其他方式开展多边科技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遵循优势互补、合理分工、注重实效、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各方商定,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多边科技合作的开始阶段,将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能源和节能减排、生命系统技术(包括农业技术)、纳米和新材料、信息和通信系统等科技优先领域开展合作。
中法确定新发传染病防治合作项目行动计划
中法新发传染病防治合作项目第五次指导委员会5月11日在北京举行。中方主席、卫生部部长陈竺,法方主席、法国生物梅里埃基金会主席梅里埃(Alain Merieux)、法国卫生与体育部部长巴什洛(Roselyne Bachelot-Narquin)率中法两国相关部门共60余位代表参会并致辞。
会议通过了中法新发传染病防治合作项目指导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纪要,并就两国在生物安全标准与法律法规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科研合作、移动P3实验室、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等合作进展和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双方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合作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表,强调将紧密沟通和交流,加强协调,加快项目进展。会上,陈竺与法国卫生部长巴什洛女士共同签署了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信函,强调中法新发传染病防治合作项目对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
中国科学家揭示蝙蝠飞行起源机制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注意到动物飞行时所消耗的能量是奔跑的3-15倍,因此飞行除了需要骨骼等形态变化外还需要能量供应系统的高效率化,以便能适应能量需求的急剧增加。就好像飞机能飞,不单单需要机翼等形态结构,还需要有强大的发动机来提供动力。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通过氧化呼吸链提供了生物体95%的能量,是动物各种运动所需能量动力的“发动机”。因此研究团队推测,线粒体产能系统的进化应该与蝙蝠飞行能力的起源密切相关。通过全基因组比较分析,他们证实在蝙蝠飞行能力的起源过程中,线粒体的氧化呼吸链基因受到正选择,线粒体与细胞核编码的基因发生协同进化,以适应飞行起源过程中对能量需求的急剧增加。该成果4月26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
我国首部数字化可编程人工耳蜗研制成功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院士科研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数字化可编程人工耳蜗。这是继澳大利亚、奥地利和美国之后,我国也拥有了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人工耳蜗,即将投产为无数听力障碍者带去福音。人工耳蜗的关键技术就是两块芯片的研制。一块是数字信号处理器,它负责语音信息处理;另一块是中央处理器,它的功能主要是信息的程序控制。整机都具有高精度、精微加工的特点。经过多年研究,王正敏团队终于研制出人工耳蜗样机,并已在主要关键技术和精微加工两方面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我国自主开发出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
通过技术改进和创新,中核集团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据介绍,国产化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作为引进二代核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持续改进,实施了以“177堆芯”“单堆布置”和“双层安全壳”三大改进为代表的22项重要改进,具有安全性、成熟性、经济性。同时,主要设备将实现国产化,机组整体国产化率将不低于在建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
经过20多年的实践,我国在核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营运管理等方面已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和实力,自主设计建设了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预计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列世界第二位。
三维体扫描大型成像显示器亮相世博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锦高课题组研发的“三维体扫描大型成像显示器”正式亮相世博会。这套全新的三维体扫描电子系统的核心部件由数十枚32位CPU组成,其运算能力远胜一般的多核计算机。它将立体对象提取出不同的切面、切片进行显示,利用扫描在三维空间的体像素构成了立体图像,展示了一个最接近真实物体的立体画面。这套拥有水平与垂直视角的全角光场立体显示器满足了水平视差与垂直视差的观看要求,再现人们观察世界的真实感受,并获得高亮璀璨的显示效果,从而带给人们质感的3D影像。
目前,课题组已成功研制出一套大型显示系统及一套备份系统。显示器的首度公开亮相,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大型立体显示方式的诞生。它突破了以往裸视三维立体显示技术(例如LCD、PDP技术等)需要借助二维平面来展现三维影像的瓶颈,通过对物体进行旋转扫描,将图像置于一个真实的立体空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三维立体显示。
我国大地坐标系定位精度由几十米提高到厘米级
由国家测绘局组织实施的我国重大基础测绘项目“地心坐标系推广应用”阶段性成果近日通过鉴定。据介绍,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地心坐标系,坐标原点位于包含大气与海洋的地球质量中心,坐标轴指向与国际上定义的一致。应用该坐标系进行地形图测绘和定位,可大幅提高点位表达的准确性,快速获取精确的三维地心坐标。该坐标系可直接应用于防灾减灾、公共应急与预警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可使航天、海洋、地震、气象、水利、建设、规划、地质调查、国土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更加深入,其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显而易见。它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如将在车载GPS导航系统、移动目标定位系统、移动手持设备等方面得到非常广泛的使用。
半导体照明信息网研究获重大突破
近日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获悉,该所对于半导体照明信息网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在该所半导体照明与信息化示范馆内,一台笔记本电脑置于灯光的照射之下,没有网线连接,没有无线网卡,但流畅的网络视频仍在播放着。奥秘就在于天花板上蓝色的LED照明灯。网络信号正是通过灯光传输给电脑的。通过这种方式,目前上网最大传输速率可以达到每秒2兆。除了连接网络外,研究人员利用LED灯实现了对多种电器的开关和调节的控制。这两项技术已分别在世博会的航空馆和沪上生态家馆进行了展示。
万钢部长出席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
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5月7—9日在北京召开。科技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加强绿色支撑、促进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演讲。万部长在演讲中表示,科技部高度重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科技工作及支撑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从研发、示范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绿色科技。一是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技术研发;二是组织实施重大科技示范工程;三是组织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四是大力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合作。科技部正在加紧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国家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需求,组织编写“十二五”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谋划支撑绿色发展的科技发展道路。“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针对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的重大问题,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支撑节能减排,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进一步加大投入,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MapGIS版1∶100万中国数字地图编制完成
MapGIS版1∶100万中国数字地图近日编制完成。该图数据源为国家地理信息中心ARC/INFO格式的中国数字地图(1∶100万,国际版)数据库产品。该产品共包含77幅标准图幅,是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中比例尺最小的地图,在中国区域范围内全面反映了自然地理条件,可为区域研究或区划提供基础地理信息。
第三篇:中国-埃及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第六次会议成功召开
中 国 科 技 通 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第639期 2011年12月10日
科技部发布“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
科技部于近日发布了《“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十二五”期间,生物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生物技术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产业快速崛起,生物产业整体布局基本形成,推动生物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使我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和生物产业大国。
《规划》指出,将通过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共享平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强农业科学、人口健康科学、工业生物科学各领域前瞻性基础研究;突破“组学”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技术、分子分型与个体化诊疗技术、生物芯片与生物影像技术、生物过程工程技术、生物催化工程技术、药靶发现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动植物品种设计技术、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的重大产品和技术系统。
科技部和盖茨基金会推进战略合作
12月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长万钢会见了比尔·盖茨率领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一行。万钢部长高度评价了盖茨先生及其领导的基金会在全球健康、全球发展和教育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向盖茨一行介绍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技术研究领域,尤其是农业和医疗健康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指出这些成就不仅会造福于13亿中国人民,也将对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万钢部长强调,科技部与盖茨基金会的合作具有战略意义,双方将通过共同支持中国及相关国家的研发机构和高技术企业,推动农业、医疗健康领域的科技进步与成果转化,开发质量好、价格低的作物品种、生物药物及疫苗等,并在中国、南亚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双方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将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环境及卫生等全球性问题,促进人类发展和共同进步作出重要贡献。他表示支持双方在目前基础上,继续拓宽合作领域,积极探索在其他方面的交流。
张来武副部长与盖茨先生举行了会谈,他表示科技部将与盖茨基金会共同探索政府部门与国际非营利组织开展大规模战略合作的机制、路径与经验,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和环境、卫生等全球性问题作出积极贡献。他强调,科技部将认真落实《科技部和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达成的共识,推进两种合作机制。一是通过“联合工作委员会”选定潜在的合作研发项目,建立项目库;二是经过评估,建立合作基金对相关领域较为成熟的技术项目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进行投资支持。
中国-埃及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第六次会议召开
2011年11月30日,中国-埃及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第六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曹健林副部长和埃及高教、科研与技术部副部长马吉德·舍比尼共同主持。双方代表团分别介绍了两国最新的科技发展情况以及科技政策,共同回顾了第五次双边科技合作联委会以来的项目执行情况,以及两国在“中非科技伙伴计划”下开展的一系列合作交流活动。双方表示,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两国科技界在相关领域内的务实合作,对于中埃科技合作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两国科技主管部门和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下,现阶段的中埃科技合作形式多样、领域广阔,呈现出多渠道、多层次的发展势头。
在此基础上,双方探讨了下一阶段中埃两国科技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合作渠道。会后,曹健林副部长和舍比尼副部长共同签署了本次联委会议定书。
最大规模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完成
在国际干细胞研究组织(International Stem Cell Initiative,ISCI)倡导下,来自中国、英国、美国、以色列等19个国家的人胚胎干细胞科学家合作,开展了一项全球最大规模的人胚胎干细胞遗传变异研究。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
研究者针对125株人胚胎干细胞的基因组完整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全能性的细胞在体外长期培养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共有的遗传突变、缺失和扩增,其中4个特定染色体1号、12号、17号以及20号最容易产生变异。进一步的研究还揭示了第20条染色体长臂上的一段DNA序列扩增频率最高,并锁定了该区域内的单个候选基因BCL2L1,突变后过度表达BCL2L1的细胞在培养中逐渐拥有生长优势。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所金颖课题组与瑞金医院教授冯云开展合作研究,已建立7株人胚胎干细胞系(其中3株在无动物源成分的条件下建立),并已向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和课题组提供人胚胎干细胞系。他们所建立的中国人种胚胎干细胞系SHhES1和SHhES2参加了该项国际百株人胚胎干细胞遗传变异研究。这些宝贵的细胞资源既丰富了研究的覆盖面,同时研究数据本身也为进一步分析、并向国际干细胞研究组织提供培养过程中中国人种特异的遗传突变提供了可能。
新药研究获突破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华子春教授课题组近日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研究上接连获得突破性进展:他们与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抗肿瘤新药——“肿瘤靶向性细胞凋亡诱导剂药物”获得药物化合物专利授权,已进入中试生产工艺阶段;同时,双方先期合作的一类新药——“靶向性抗血栓蛋白药物”目前正在申报临床批文。
“肿瘤靶向性细胞凋亡诱导剂药物”和目前正在国内外开展研究II、III期临床试验的同类抗肿瘤药物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让药物主要集中到肿瘤组织里去,“只在肿瘤里起作用”,从而把药物对身体其他组织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通过和国际上类似药物进行比较,华子春课题组研制的药物只用国际同类药物的不足1/3剂量就可达到同样、甚至更好的抗肿瘤效果。
我国第22航次大洋科考实现十大突破
“大洋一号”科考船圆满完成第22航次大洋科考,实现了十大突破。此次科考发现了16处海底热液区,南大西洋5个,东太平洋11个;其中在南大西洋发现的一处热液区是目前世界在南大西洋洋中脊发现的最南端热液区,并首次在南大西洋捕获了疑似新物种深海鱼和大量盲虾等热液生物,对热液区生态学研究意义重大。
此外,科考人员首次获得不同深度水体中的微生物滤膜样品和大空间尺度不同环境的基因资源样品,为深海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基因资源获取提供了珍贵样品;首次获取了多金属结核环境特别受关注区内大范围、多站位、全深度的环境数据及生物和微生物样品。
同时,科学家首次在中印度洋获取了密集的环境参数,为印尼贯穿流对印度洋环流及气候影响研究提供了关键实测资料;在西南印度洋首次布放深海综合锚系浮标观测系统,连续采集的气象要素通过卫星实时传输;在东太平洋海隆布放并成功回收了深海锚系,获得了热液区长达111天的资料。
科考人员还首次使用无人缆控潜水器完成南大西洋非活动硫化物新区探测并取样,标志我国大洋科考机器人实用化取得实质性进展;首次开展中深钻硫化物区试用并取得样品,为硫化物矿区评价开展了技术储备。
此次科考中,自主研发的声学深拖系统首次在洋中脊复杂地形热液区获得了高精度数据,为硫化物资源评价提供了新手段;我国首次在菲律宾相关区域开展了多波束全覆盖海底地形地貌和海洋环境调查,测量面积达3726平方公里。
我国成功发射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
12月2日5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五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目前,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已完成基本系统建设,正在进行全面系统试验评估工作,将于今年年底前为我国及周边部分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试运行服务,满足交通运输、渔业、林业、气象、电信、水利、测绘等行业以及大众用户的应用需求。
据了解,按照北斗导航系统“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明年年底前,我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北斗导航组网卫星,不断扩大覆盖区域,提升系统服务性能,提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域服务。2020年左右,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2月2日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01年至2011年(截至11月1日),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83.63万篇,排在世界第2位,比2010年统计时上升了两位。论文共被引用519.14万次,排在世界第7位,比2010年统计时提升了1位。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6.21次,比上统计时提高了5.8%;相比之下,世界平均值为10.71次,比上年提高了1.3%。可见,我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虽然与世界平均值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提升速度相对较快。
根据统计结果,2001年至2011年,我国各学科论文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行列的高被引论文数量增加到5856篇,排在世界第6位。排在中国前面的国家分别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加拿大,日本高被引论文数为5639篇,被中国超越。
我国发布五大淡水湖保护与发展报告 《中国五大淡水湖保护与发展》首发式近日在南京举行。该报告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合作完成。五大淡水湖是指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和洪泽湖。报告共分三篇十一章。第一篇为现状与回顾,追溯五大淡水湖的形成、演变、保护与发展历程,评估五大淡水湖健康状态;第二篇为五大淡水湖的热点与焦点问题分析,针对太湖、鄱阳湖、巢湖、洞庭湖、洪泽湖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分析诊断,提出战略性和前瞻性对策建议;第三篇为战略与对策,在扼述国内外湖泊保护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五大淡水湖保护的策略和优先行动计划,就五大淡水湖保护与发展的投融资进行了分析。
报告认为,目前五大淡水湖基本建立起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安全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形成各具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模式,流域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与发展已经进入由注重开发转向开发、保护、治理并重的重大变革时期,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三者相互协调。
第四篇: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
彰大会在北京举行
九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本报北京9月29日电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9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深刻阐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李克强就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了讲话。俞正声在会议结束时作总结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提高做好民族工作能力和水平。
会议指出,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会议强调,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同时,我们的民族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做好民族工作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拓创新,从实际出发,顶层设计要缜密、政策统筹要到位、工作部署要稳妥,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关键是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会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善于团结群众、争取人心,全社会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创新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
会议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要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抓好惠及当地和保护生态;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加强边疆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
会议指出,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应各族群众新期盼,深化改革开放,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和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发挥民族地区特殊优势,加大各方面支持力度,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释放发展潜力;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持续发展能力。
会议强调,要加强基础设施、扶贫开发、城镇化和生态建设,不断释放民族地区发展潜力。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解决路和水的问题。民族地区交通建设,既要打通对内对外联系的“大通道”,也要畅通与“大通道”联系的“静脉”、“毛细血管”。建设一批重大饮水调水工程、大型水库和骨干渠网,同时支持地方搞好水利设施建设,全部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打好扶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要创新思路和机制,把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结合起来,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提高扶贫效能。民族地区推进城镇化,要与我国经济支撑带、重要交通干线规划建设紧密结合,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还要重视利用独特地理风貌和文化特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村镇。把生态保护放在重要位置,继续在民族地区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工程,中央和地方都要加大投入,落实好生态补偿机制。
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把优势资源开发好、利用好,推动产业结构上水平,加快发展服务业,逐步把旅游业做成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在土地使用、金融服务、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给予差别化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最终还是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民族地区与全国一样,都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搞好和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通过市场机制与沿海地区连接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会议指出,要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着力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既要坚持不懈抓发展,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为民生改善提供坚实基础,也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教育投入要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加快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办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搞好双语教育。加快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和帮扶,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帮扶资金主要用于民生、用于基层。
会议强调,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生根发芽。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积极做好双语教育、信教群众工作和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知识分子工作。
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越来越重要。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能采取“关门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关键是要抓住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两头对接。要把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注重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坚决纠正和杜绝歧视或变相歧视少数民族群众、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行,引导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城市管理规定,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会议强调,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是有充分保障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民族地区的好干部要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优秀的要放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无论是少数民族干部还是汉族干部,都要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以造福各族人民为念,齐心协力做好工作。民族地区要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坚持好、健全好民委委员制度。
会议认为,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系统阐述了民族工作的方向和道路、理论和政策、制度和法律、工作和实践等重大问题,思想上的深刻性、政策上的鲜明性非常突出,是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李克强的重要讲话,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提出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重要部署、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要把握会议精神实质,切实用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方针统一思想、认识和行动;突出重点领域,千方百计把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积极稳妥推进,力争使加强民族团结的各项举措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顺应历史趋势,把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做深做实;汇聚各方力量,形成贯彻会议精神的良好体制机制。
会议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万众一心,不懈奋斗,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会议对1496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进行了表彰,习近平等为受表彰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代表颁奖,并在会前与大家合影留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宣读了《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决定》。会上,广东省、云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作大会交流发言。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部分全国政协副主席出席会议。
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5个自治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副省级城市分管民族工作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军队及武警部队负责人,受表彰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代表、港澳台特邀代表、民族工作荣誉代表等约1100人参加会议。开幕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省级城市设分会场。
2015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最新精神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9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提高做好民族工作能力和水平。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深刻阐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
会议指出,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会议强调,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同时,我们的民族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做好民族工作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拓创新,从实际出发,顶层设计要缜密、政策统筹要到位、工作部署要稳妥,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关键是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会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善于团结群众、争取人心,全社会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创新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会议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要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抓好惠及当地和保护生态;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加强边疆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
会议指出,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应各族群众新期盼,深化改革开放,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和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发挥民族地区特殊优势,加大各方面支持力度,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释放发展潜力;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持续发展能力。
会议强调,要加强基础设施、扶贫开发、城镇化和生态建设,不断释放民族地区发展潜力。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解决路和水的问题。民族地区交通建设,既要打通对内对外联系的“大通道”,也要畅通与“大通道”联系的“静脉”、“毛细血管”。建设一批重大饮水调水工程、大型水库和骨干渠网,同时支持地方搞好水利设施建设,全部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打好扶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要创新思路和机制,把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结合起来,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提高扶贫效能。民族地区推进城镇化,要与我国经济支撑带、重要交通干线规划建设紧密结合,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还要重视利用独特地理风貌和文化特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村镇。把生态保护放在重要位置,继续在民族地区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工程,中央和地方都要加大投入,落实好生态补偿机制。
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把优势资源开发好、利用好,推动产业结构上水平,加快发展服务业,逐步把旅游业做成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在土地使用、金融服务、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给予差别化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最终还是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民族地区与全国一样,都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搞好和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通过市场机制与沿海地区连接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会议指出,要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着力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既要坚持不懈抓发展,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为民生改善提供坚实基础,也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教育投入要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加快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办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搞好双语教育。加快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和帮扶,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帮扶资金主要用于民生、用于基层。
会议强调,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生根发芽。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积极做好双语教育、信教群众工作和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知识分子工作。
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越来越重要。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能采取“关门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关键是要抓住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两头对接。要把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注重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坚决纠正和杜绝歧视或变相歧视少数民族群众、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行,引导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城市管理规定,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会议强调,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是有充分保障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民族地区的好干部要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优秀的要放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无论是少数民族干部还是汉族干部,都要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以造福各族人民为念,齐心协力做好工作。民族地区要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坚持好、健全好民委委员制度。
会议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万众一心,不懈奋斗,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第五篇: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组图: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这是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在主席台上。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全会会场。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