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武汉大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武汉大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悠悠珞珈路,皇皇武大魂
作为一名珞珈学子,武大悠久的历史是我们永远的骄傲。武大经历了近百年来的风风雨雨,由此武大积淀了一种无形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韵。每天徜徉于武大校园,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武大的历史气息和校园文化。武大的辉煌历史似乎已经远去,留下的是后人的深思——武大将走向何方?武大的辉煌何时再现?我为此展开了调查,做出了下面的报告。我做这篇报告时,是想从大处着手,从一种宏观的角度去剖析武大低落的原因。本报告主要通过课堂听课,查阅文献,上网搜索,陪老师实地考察,采访等方式搜集资料!
作为一个武大人,我对母校有深厚的感情,华科李培根校长说得好“所谓母校就是你一天可以骂一百次,但绝不允许别人骂一句的地方”。武大今天展现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前途迷茫而不是蒸蒸日上,最了解武大的只有武大人,有幸作为武大学子的我将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对武大的现状和历史进行分析,言辞之间难免有偏激之处。但忠言逆耳,我真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对武大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能引起更多武大人的深思,以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精神风貌重塑武大雄风。
武大人最大的自豪莫过于自己在历史上的辉煌,我想今日武大的地位也和它昔日的辉煌息息相关。
一 武大的辉煌
武汉大学在上世纪30、40年代享有“民国五大名校”美誉(1937年,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浙江大学五所中国顶尖学府在全国进行统一招生考试,简称五大名校联考,此即“民国五大名校”名称的来历。1937年武汉沦陷后,大学纷纷西迁,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与私立南开大学合并组建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此时国立西南联大、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浙江大学与国立武汉大学并称为“民国四大名校”),到 1948年,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更是致函中国国民政府教育部,确认武汉大学文理学士毕业生成绩在80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武汉大学的声誉达到历史最高点。
二 武大的迷茫
首先讲点可笑的事,我一次过年去拜访初中班主任,老师竟然问武汉大学属于几本啊。十足可笑,这固然和我班主任的见识有很大关系。但他毕竟是初中班主任呀,我敢说就是大街上讨饭的都听说过清华,北大!武大现今名声由此可见一斑。我们不得不承认,今日的武大已经落入了省级重点大学之列,理由很简单在我们山东,我们并不认为武大比我们的山大强!今日的武大别说清华,就连上交也难以企及了。武大,曾经是中国最有名的学府之一,位列三甲。曾经有一句话,叫做“民主的北大,自由的武大”。武大在很多方面走在了中国高校的前面,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行了学分制、导师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和插班生制,不断的为中国高等教育拓新着。直到80年代初期,武大的文科录取分数线还一直是和北大相同的。那时的武大,排名曾经是第三!然而,由于种种不是她本身的原因,她衰落了„„ 武大的肢解
首先,50年代的大调整,使武大元气大伤,武大的工科被分离出去,组建华中理工(即现在的华中科技),她的哲学被分到北大,一部分分出去组建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一部分组建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还有很多分出去的,而那些大学不久就成为了驰名全国的重点大学,可见原武大的实力是多么强!现在,武大虽还是综合性大学,但她的实力已经被严重削弱,只能以文科打天下了。武汉经济的萎靡
其次,改革开放后,武汉,这个武大所在地,衰落了,这成为武大衰落的另一个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中心转移到了东南沿海,而武汉这种以重工业起家的城市相对衰落了,武汉在中国的经济地位也一落千丈。武汉的产业也相对古朴,很多新兴产业严重缺乏,难以吸引人才,很多人根本就不来武汉发展。即使在武汉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也多数离开武汉往外地发展。由于武汉经济的不景气,地方政府没有的资金投给武大,武大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而同时期,很多沿海城市的大学却突飞猛进的发展起来!武大自身的实力是很强的,可是没有钱,就无法买到先进的科研设备,就无法改善教学硬件,更重要的是,没有钱,就不但无法用高薪聘请知名教授,而且连自己的教授也被那些用金钱支撑起来的沿海高校新贵们挖去。新校长上任不久,他解释了为什么武大的研究生是两年制,而不是一般的三年制,原因很简单,甚至很可笑——寝室不够,不能容纳他们住三年
附表:2010年中国各大城市经济排名(摘自“百度文库”)
上海市 14900.93亿元 8.2% 上海
2、北京市 11865.9亿元 10.1% 北京
3、广州市 9118.6亿元 11% 广东1
4、深圳市 8245亿元 10.5% 广东2
5、天津市 7500亿元 16.5% 天津
6、苏州市 7400亿元 11% 江苏1
7、重庆市 5856亿元 14.9% 重庆
8、杭州市 5098.66亿元 10% 浙江1
9、无锡市 5000亿元 11.5% 江苏2
10、青岛市 4900亿元 11% 山东1
11、佛山市 4742.6亿元 13.5% 广东3
12、成都市 4502.60亿元 14.7% 四川1
13、武汉市 4500亿元 13% 湖北1 人气的下降
再者,武大的生源已明显下降。武汉大学在本省的分数线大约是超重点线50分左右,在外省是超70分左右。而清华北大是超一百多分,清华最低分也要比武大的最高分高很多。还有武大的学生已全然没有当年武大人的拼搏精神了。武大人的学习劲头我们不得而知。俗语“玩在武大,学在华科”,十足可笑,武大人可曾想过清华是什么样子吗?清华的学生有的也不是那么喜欢学习的,但是清华的要求极为严格,四年之间只要一科不及格就取消推研资格,三科不及格就退学了,所以他们都要疯狂地学习。清华学生身上有一种非常令人敬畏的精神力量。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目标放弃任何诱惑。就算在大年三十,清华的自习教室也会人满为患。“Students of Tsinghua,no Saturday,no Sunday,no holiday!”(引自一哈佛教授)清华的口号是“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所以清华的体育课之所以要求那么高、那么严格,就是逼着大家好好锻炼身体。个人报名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全国报名的大学生只有5000人,清华就有3000人。等你们到了需要熬夜做研究的时候,你们将会发现自己大学打下的身体健康根基是多么重要。如果武大人想用这种学习态度去赶清华,等到宇宙爆炸吧!附表1:生源对比【引自“百度百科”】
历年武汉大学在湖北省理科分数表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2009 543 646 601--2009 579 631
595--2008 548 654
605--2008 558 622 577--2007 551 648
604--2006 562 650 603--2006 392 627
581--2005 524
648 585--2004----------不详 2003 527--------不详 2002 596--------不详 2001----610----不详 历年清华大学在湖北省理科分数表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2009 648 693
668--2009 649 666 655--2008 634 695 666--2008 648
680 661--2007 2006 2006 2005 649 642 646 637 695
664--692 659--657
650--686 655--
2004 562--614----不详 2003----------不详 2002 662--------不详 2001----672----不详 历年浙江大学在湖北省理科分数表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2009 620 658
641--2008 635 661 647--2007 632
657
643--2006 566
649 626--2005 614
645
628--2004 564--------不详 2003----588----不详 2002 640--------不详 2001----638
历年南京大学在湖北省理科分数表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2009 615
656
636--
2009 593
629 609--
2008 630 650 640--2008 595 633 608--2007 621 644
637--2006 597 639 627--2006 571 616 594--2005 610
629 621--2004 595--------不详 2002 628--------不详 2001----645----不详
附表2:各大名校的王牌【引自“百度百科”】 武汉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
46个 硕士点:
284个 博士点:
236个 院士:
11人
博士后流动站:
32个 实验室:
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目标定位:
中国特色、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清华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
37个 硕士点:
198个 博士点:
181个 院士:
68人
主要奖项:
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4个国家级文科重点研究基地 1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1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 博士后流动站:
37个 世界排名:
71(2011)
目标定位:
创“世界一流大学”
南京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
21个 硕士点:
213个 博士点:
147个 院士:
38人
博士后流动站:
28个 实验室:
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前身:
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 发展定位:
创“世界一流大学
4管理制度的政治化
还有武大的管理体制漏洞百出,丑闻不断。前段时间武大副校长,后勤部部长等一大批高层领导纷纷因经济问题被捕,领导阶层有官僚化的倾向。据说还有一些知名学者因为武大的管理体制的腐败而离开。大学应该是文化的圣地,现如今竟有大学政治化的倾向。如果一个大学处处需有政治的引导,那么他就不可能有独立的精神思想和开放的学术氛围,那么这个大学多数行为都是为政治服务的,会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束缚学生的思想自由。“如果,政府和执政党也能务实、开明,那么堂堂武汉大学的校长、书记就不必受到街道口的芝麻官的掣肘”(根据王传中书记的原话改写,不改其意)
附:武大09年八大丑闻【引自“自强网”】
一、“解聘病重院长”**
2009年11月上旬,一个题为《武汉大学对待功勋教授果真寡情薄义》的帖子称,武汉大学的著名教授、设计学院院长张在元博士两年前患上罕见的神经元传导障碍,已经病危,然而武汉大学今年竟派员到他病床前,当着不能言语、靠呼吸机维生的张在元宣布:终止其与武汉大学的聘用合同,停止提供医疗费和住房。
二·校领导腐败案
百年学府武汉大学9月武汉大学被曝全国重点高校罕见的腐败案件,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因涉贿被捕。检方表示,随着案件进一步侦查,不排除还有武大官员被牵扯。10月9日晚,武汉大学在官网上公布了一则消息,首次宣称陈昭方和龙小乐被抓确有其事。据悉,武大两位校级领导落马均与该校弘博公寓基建工程项目有关,收受施工方负责人巴能军贿赂用于子女出国留学及其他款项,总额约在100万元左右。
三、城管打死武大学生案
四、博士自杀**
五、校园枪击案
六、精神病院软禁**
七 和服** 八 新生入学**
三 后续 新官上任三把火
新校长上任后,在生科院报告厅开了一次讲座,他说要为学生扩建寝室,装空调热水、修缮教室、自习室。他解释了为什么武大的研究生是两年制,而不是一般的三年制,原因很简单,甚至很可笑——寝室不够,不能容纳他们住三年。以后,可能会改革成三年制,这样学生的学术基础更扎实。话很平实,也很具体,甚至包括以后要对把武大当成“防堵捷径”的外来车辆收费等。更重要的是,我们很快就看到校园各处动工的繁忙景象:带自习室的新图书馆要竣工了,食堂、澡堂开始修缮了,保研路也安上路灯了···有天无意中听见老师说:“毕业典礼上,李校长本来准备给每一个毕业生签名的,可是最后发现一上午只能签500个,要连续签一周才能满足所有学生要求。最后就给所有的博士签了名。” 和华科的“根叔”的感人致辞一样,今年的毕业致辞,武大学子也有幸听到朴实无华的肺腑之言,领略到武大人共同拥有的记忆,而且也只有武大人才拥有的回忆。
通过写这篇报告,我们对武大的历史和现实都有了深刻的认识!武大遭遇了很多挫折,但是,她仍然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仍高举着“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旗前进着„„作为武大人,我为她骄傲,我为她自豪!武大人都坚信,武大仍会重新恢复她往昔的辉煌的!
参考文献:《乐山的回响》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主编:骆郁 ISBN978-7-307-06340-2 “百度百科武汉大学”
“百度百科清华大学” “武汉大学校史PPT” 《百年武大》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武汉大学调查报告
关于武汉大学招生政策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1.背景及目的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学校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的武汉大学是众多学子梦想的地方,也是其它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是众多学校学习借鉴的班榜样,更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所以,了解武汉大学的招生政策意义深远。主要目的有:了解武汉大学的招生政策有助于学生的选择和目标的确定;有助于其它学校的学习和借鉴;有助于了解武汉大学对人才的要求和培养出怎样的人才;也能了解武汉大学的特色招生政策的特点等等。
1.2核心概念的界定
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政策的实质是阶级利益的观念化、主体化、实践化反映。
招生政策是指与招收和录取有关的相关行为准则,一般包含招生计划、招生程序、录取规则、收费政策等等。
二、正文
武汉大学的招生政策全面且完善,其中特色招生政策有1+N、双证招生政策,里面的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1.招生政策现状
与其它重点和非重点大学一样,武汉大学的招生政策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依据《中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和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确定招生政策;学校招生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按照志愿优先的原则,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上线考生,我校优先录取;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按实际考分确定专业;高考文化成绩达到录取要求的考生,其所填报的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成绩调剂到其他专业录取;若不服从专业调剂,作退档处理;入学三个月内,学校将对新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取消其入学资格。在校期间,一旦发现并查实属于高考录取弄虚作假的学生,学校将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退回原籍;对于困难学生实行奖学金和助学贷款等等。
不同的是:第一,和重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实行总分相当时,英语和语文成绩较好者优先录取不同,武汉大学在2011年实行了小语种不单独招生,改为提前录取。通过部分外语专业保送和高考提前批两种方式进行,其中,通过高考提前批录取时要求考生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外语满分的70%;同等条件下,外语单科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第二,以往,护理学专业“只录取明确填报有该专业志愿考生”的政策(即不调剂录取政策)只在湖北实行,在其他省份护理学专业可以调剂录取。从2010年开始,护理学专业不调剂录取的政策推广到各相关省份,如果投档线上该专业生源不足时,可适当降分择优录取,降分幅度以教育部及生源所在省级招办批准的分数为准。
第三,重庆师范严格执行重庆市物价管理部门有关规定执行,不同的是从2010年9月起,武汉大学将推行按学分收费制度,本科生学费将直接与所修学分挂钩。实行按学分收费制度后,学生缴纳的学费由专业注册费和课程学分费两个部分组成,总体标准将与物价局核定的各专业的缴费标准一样,整体学费不会增加。
第四,针对西部助学工程受助学生的减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尤其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政策性德学费减免。
第五,为培养有潜力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的基础学科领军人才,武汉大学决定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设立“弘毅学堂”。“弘毅学堂”下设个学科小班,即弘毅数学班、弘毅物理班、弘毅化学班、弘毅生物班和弘毅计算机班。
第六,今年开始武汉大学实行分数优先原则,但与其他高校不同的是武汉大学在第一志愿专业没录取,到第二志愿专业排队的时候不用减级差分,在分专业录取的时候是分数优先的模式。
2.1+N教育招生简章
2.1 1+N核心内涵
1种核心技能+N种辅助技能由1 所百年名校+N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大中型企业,采用 1 种规范的名校管理模式+N种成人、成才的教育模式,通过 1 种课堂教学+N种社会实践教学,让学生学1 个主修专业方向+N个辅修专业方向,掌握 1 种核心技能+N种辅助技能,获得 1 本武汉大学培训证书+N本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实现 1 次学习经历+N条就业创业出路。
2.2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办学理念及目标
办学理念:素质教育挂帅,技能培养优先,专业知识为基础,实践训练为核心,就业创业为目的。办学目标: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学为所用,易就业、能创业。2.3培养模式
分为五大培养模块施行:人文素质教育,基础理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实训实习,就业创业指导。
2.4学生管理模式
新生入学前,需签署承诺书,承诺遵守《武汉大学高级培训中心1+N学生管理条例及其它规章制度的规定,按要求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及培训、实训安排。新生入校后参加军训,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全程融入体验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情商和律商。
2.5培养流程
第一阶段(一年)
职业规划测评+人文素质教育+基础理论教育阶段。第二阶段(一年)
人文素质教育+初级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企业在岗实训阶段。第三阶段(学生自选)
人文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培训+操作技能训练+名人总裁讲堂+企业在岗实训阶段。第四阶段(学生自选)
名人总裁讲堂+企业实习工作+模拟创业团队阶段。
2.6招生对象
(1)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且原则上要求达到湖北省第四批(一)录取线的应届毕业生。
(2)身体健康,品貌端正,遵纪守法,勤奋好学。部分专业分数要求:
(1)选择电子与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学生,数学成绩应达到110分。(2)选择视觉传达与设计专业的学生,要求有一定美术功底。
2.7 1+N的八大特色
1、全程职业规划
2、体验式教育法
3、素质教育育人
4、实训工作塑才
5、名人总裁讲堂
6、职业实训
7、模拟创业团队
8、就业推荐服务
2.8 1+N招生政策的优缺点及其解决措施
1+N招生政策的优点多不胜数,不仅培养全方位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力,培养具有较高的社会实践工作能力;实践与知识的有机结合;培养教育方式全面到位;有一个良好的规划方案,目标明确;就业有保障。缺点就是或许学习太多的技能只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不能有一个或者两个特别擅长的,顾全忽视了专。
所以要安排适当合理的技能培训,做到“博”与“专”的统一。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潜能的开发。
3.双证班教育的招生政策
3.1双证班教育的背景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观念正在发生转变,每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大量的岗位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企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学历不再是制约就业的唯一因素了。传统形式的应试教育只能解决学生的学历却提高不了学生的能力,书面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导致了“人找岗,岗也在找人”的局面。用人单位已从原来的唯学历观转变为学历与技能并重的理性择才方式。
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结合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一些需要实际操作技能的行业的人才严重紧缺的现状,我校革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秉持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开设七大热门专业的本科特色班,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让学生掌握实用技能,培养上岗就上手的实用型基础人才。本科就业特色班将技能证书的考试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获得本科文凭和专业技能证书。
所以,学校在完成传统学历教育的同时,引进企业先进的技能培训课程,直接针对企业的需求,重点传授学生从事相关专业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从其它形式的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得到企业的认可,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3.2办学理念、目标、形式、特色
办学理念:素质教育挂帅、职业教育优先、学历教育为基础、实践训练为核心、就业创业为目的。
办学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多层次、多方向、宽口径、厚基础,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让学生毕业与就业无缝对接。
办学形式:采用“学历+技能+就业”的办学形式,分段学习,双证就业。既节省学习费用,又缩短学习时间。优美的学习环境;名校的学历文凭;权威的资格证;健全的就业服务。
办学特色:独特的办学培养模式;完善的课程体系;强大的师资力量;
3.3 2011年 双证班的种类
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电子工程、会计学、建筑工程管理、广告学、护理学。
3.4 双证班相关规定 报名条件
1、热爱祖国、品行端正、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立志求学;
2、参加当年年全国高考的学生,成绩达到当地专科录取分数线以上者;
3、往届部分优秀高中、中专、中技毕业生(需经过考核)。入学管理
第一,新生采取注册制,免试入学,在校内和普通本科生一起。学习、生活条件上,完全和普通本科生一样,享有同等资源,享受同等待遇,全日制教学,每学期按教学计划学习,按考试计划参加课程结业考试。
第二,学生凭武汉大学“入学通知书”报名、缴费、注册,即取得自考本科学籍,由学院统一在湖北省教育考试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办理准考证,在学校办理武汉大学学生证,校园卡,学生学籍统一由武汉大学管理。
特色奖励
1、高考成绩达到当地省份一类本科,全免学生学费,高考成绩达到当地省份二类本科线的学生,全免学生一年学费,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推荐学生进行勤工俭学。
2、学校特为成绩优异的学生设立了奖学金予以鼓励。
3、对参与各种文艺活动、体育比赛、发明创造、见义勇为、社会实践取得优秀成绩的同学,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于500-3000元得助学金。
4、学校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学生奖学金制度和勤工俭学基金制度,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毕业待遇
1、毕业证书:专科段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者颁发高等教育专科毕业证书;本科段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者可获取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毕业证可在国家教育部学生信息网查询。对符合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的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并可直接报考硕士研究生和国家公务员,也可出国留学。
2、职业证书: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组织的技能等级考试,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武汉大学的培训证书。
3、就业安置:学生入学后签订推荐就业保障协议书,毕业后根据[鄂毕(2002)7号]文件精神,凡学习期满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凭毕业证书和就业单位的接收函到湖北省高校毕业生指导服务中心办理《就业报到证》,学生毕业后学校推荐就业。
3.5双证班教育的优缺点
优点:
(1)能够培养知识与能力并举的人才,给学生找工作提供了很多便易。(2)双证教育也可以有网络的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3)双证教育的录取分数低,满足了许多不能上本科学校特别是武汉大学的学生的学习愿望。能够很好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学习可以在武汉大学的学校,这样就给学生创造了很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5)与本科生一样享受学校的补助政策,毕业后优秀者可以取得学士学位证,能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动力。
(6)双证教育的专业实用性很强,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其应有的贡献。
(7)双证教育能够为缓解国家就业压力,为解决就业难、失业率高得问题指明了道路。(8)如果学生入学后签订就业保障协议书,那么当他毕业后就可以直接由学校推荐的单位上班,这样就没有了就业问题的忧虑了。
缺点:
(1)双证教育不是全日制的教育,不能很好的保证学习的井然有序,完整的进行。(2)双证教育可以是网络教学,那样就不能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学懂,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考勤,保证双证教学的质量。(3)上课教室不定,为双证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
(4)也许学校安排的工作学生并不感兴趣也不满意,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调动其工作热情,以此阻碍了其价值的创造。
解决措施: 要懂得合理利用双证教学的优势为国家社会培养实用性强的人才,减少行业中的“缺口”现象。对于双证教育中的不足,要积极的寻找解决方案,如:入学后做些测试以探得学生的特点和长处,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以后工作单位的具体方向;还有就是要尽量安排在教室上课,多些面对面的交谈和互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减少缺勤:此外,合理安排教学的内容,有一个完善的教学计划,每节,每章要有目标和测试。
三、总结
从武汉大学的招生政策中可以看出,每个学校的招生政策都有其各自的特色且随着时间在不断的改善和完整。武汉大学的1+N和双证教育政策都是招生政策的很大发展与创新,它们是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和确定的,必然能够的得到众人的拥护和欢迎。当然万物皆有其缺点,武汉大学的招生政策同样也不例外,而这些不足之处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很好的表露,要懂得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外界的影响全面的发展的考虑问题,使得美丽在运动中不断的完美。
武汉大学的的招生政策的确很吸引人,不管是从专业教育的安排设置还是学生的工作就业,还是新的完善的录取的条件和规则(分数优先)和特色班(弘毅学堂)的开设,甚至是学生的衣食住行都是给学生创造了很好条件的,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学习压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培养新型的社会人才,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而且懂得选择人才,懂得合理安排教学,给那些没有资格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新的希望。
武汉大学的招生政策有许多都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1+N和双证教育招生政策中对学生的学习规划,学校学习是课程的安排与管理,以及在学校得明确的办学理念、目标和特色。为学生工作提供了保障,为学校和国家教育提出了新思路。只有懂得发现与利用,才会成功。
第三篇:西南大学社团现状调查报告
西南大学学生社团现状调查报告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在校学生以共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点或自身需要为基础,在自愿的前提下自发组成,并按照国家对社团的指导思想和有关规定以及社团章程,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监督下自主开展相关活动的学生组织。
高校社团,是大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组织,大学里有各种各样的社团,社团已成为大学校园第二课堂活动的载体,是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培养独立自主意识,提升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繁荣校园文化,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我们西南大学作为一个国家级211学院,全校师生过万,社团更是多如牛毛,这些社团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对西南大学的大学生们影响怎样?都是值得研究的,这里便是笔者经过调查取得的一点资料。
一、西南大学社团现状
西南大学是由原来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而成,合并之后两校的社团也进行了整合合并,过程中原来的资料大多遗失,导致很多社团历史不明,过去基本是一片空白,所以大多统一以2005年即两校合并的时间作为社团开始建立的时间,而后来也陆续成立了一些新新社团。到目前为止,西南大学共有社团79个,他们统一由西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进行管理。
二、西南大学社团分类
社团,在成立之初就有自己的宗旨目的,因此,我们根据各个社团的资料和宗旨性质,粗略的将西南大学社团分为6个类别,即兴趣爱好类、文娱体育类、社会实践类、学术科技类、志愿服务类、理论学习类。
(1)兴趣爱好类:这一类型的社团主要是出于满足大学生个人兴趣爱好而组建起来的,是目前西南大学社团中人气最高且最活跃的社团类别,总共有18个,分别是:16K漫画社、半夏社、车迷协会、电子竞技协会、花卉学会、昆虫爱好者协会、溜溜社、“梦之跃”动漫社(现风翼动漫社)、旅游协会、棋艺社、摄影协会、手工艺协会、Talking社、学生集邮协会、演讲与辩论协会、影视协会、书法协会、紫韵茶艺社。
(2)文娱体育类:文娱体育类社团主要是在娱乐、运动和体育方面特长的社团,他们成立的目的大多在于通过一些活动锻炼身体,也满足学生对于喜爱的运动的接触和了解,提供学生表现自己某些方面天赋的平台,这类社团也比较活跃。目前共有11个,分别是:健身协会、排球协会、乒乓球协会、亲音社、求索剧团、台球协会、羽毛球协会、音乐艺术协会、武术协会、自行车协会、足球协会。
(3)社会实践类:这类社团打着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的旗号,在大学里广招人手,由于其目的的实用性和对自我的锻炼能力,所以吸引了很多人,这类社团目前共有14个,分别是:创业协会、大学生兼职家教联盟、大学生发展规划中心、大学生农村教育协作协会、公共关系协会、广告创作协会、金钥匙协会、金鹰社、励志协会、青年成长促进会、市场商社、社会交际交往协会、校园DM社、素质拓展协会。
(4)学术科技类:这类社团主要是以各种学术的交流研究和科技的讨论学习为主要目的而成立的,这本来应该是大学社团的主流,但是很不幸,西南大学这类别的社团虽然是最多的,却也是比较冷清的社团。西南大学这类社团目前共有24个,分别是:晨曦文学社、地理学会、电脑设计与制作协会、电子科技协会、电子商务协会、古风学社、计算机协会、经济学会、教科社、科学与探索协会、农经学会、青年艺术研究会、日语协会、桃园文学社、心理协会、药学会、英语学会、三学社、普慧学社、陶行知研究会、外语协会、学生法律援助中心、饮食文化协会、中外文化交流协会。
(5)志愿服务类:志愿服务类社团是以服务各种志愿活动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社团,也有一些是大学生自发组成的爱心自愿组织,这类社团在社团总数中占有比例不大,活动也不是很多,想当冷清。西南大学目前共有这类社团8个,分别是:爱护地球村环境保护联合会、红十字会、绿色行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绿色行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联合会、青春爱心社、同心社、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爱心基金互助社、青年志愿者协会。
(6)理论学习类:这类社团很具有政治倾向,主要是学习党的各种理论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各种理论等等,由于其政治味道浓厚,所以只有部分志向从政的学生参与,属学校最少而且最冷清的社团。西南大学目前共有这类社团2个,分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演讲团、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会。
三、西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西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是校团委旗下的一个分支机构,专门负责学生社团的事物,其内部共设置10个部门,分别是:理事会、主席团、新闻中心、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项目部、活动部、宣传部、网络部,各部门的定位分工如下。
1、理事会:是在共青团西南大学学生委员会的指导监督下,连接西安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和全校各学生社团的桥梁和纽带,是我校学生社团管理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社团系统的最高权力机构,统筹规划社团系统的整体发展。
2、主席团:是社联日常工作的主要管理和决策机构,负责社联工作的正常开展,并负责安排学校下发的相关任务,充分调动社联各部门工作积极性,协调各关系,指导团开展工作。
3、新闻中心:是以“关注社团活动,宣传校园文化”为目标,负责社联,社团的新闻采写,并及时整理成稿件,发表于校内外各大刊物和网站上。与网络部,宣传部,相互配合,提高社联、社团活动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4、办公室:是负责社联内部事物的综合性部门,它发挥着秘书群体工作的组织优势、辅助主席团总揽全局。
5、财务部:是由校团委,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团管理,主要负责主席团和各个部门的财务开支和运转;负责公积金(社团会费提取)作为各社团的公共财务开支和优秀社团奖励,对美学年初社团招新会费纳入财务统一管理。
6、人力资源部;作为学生社团联合会三大对内的职能部门质疑,主要负责社团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会员选拔、培训、调配、奖惩及档案管理工作,是主席团与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
7、项目部:是承担与外界沟通联系部门,对外负责联系各界商家,运用新方式、新思路、积极寻求社会赞助,为社联的各项活动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8、活动部:是社联与社团联系的桥梁,活动部主要工作是负责社团联合会的大型活动策划,各社团日常活动策划的审批、监督与管理。
9、宣传部:是社联对外交流的窗口,全面负责社联的形象宣传和社联各种活动的宣传工作,协助各个协会的活动宣传,对社联展板横幅等宣传品设计进行
审批。
10、网络部:是一个有朝气、有技术的部门,掌管着社联的网络宣传、电子资料保存和仪器测试等工作。
以上各部门的明确分工和定位,保证了学校所有社团都能在校团委的领导下正常运行,也为大学生们安全合理的参加学生社团提供了必要的保证条件。
四、西大社团等级
西南大学社团数量众多,当中自然也有优劣之分,评定星级并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对于社团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能鼓励低评分的社团努力发展自己,向更高级的评分靠近。西南大学社团评分主要由西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进行评定,主要分为五个等级,以下是上一星级社团的排名情况。
五星级社团:书法协会、武术协会、爱护地球村环境保护联合会、学生法律援助中心
四星级社团:外语协会、音乐艺术协会、影视协会、创业协会、手工艺协会、花卉协会、心理协会、陶行知研究会、紫韵茶艺社、健身协会、校园DM社、棋艺协会、绿色行动志愿者服务队、桃园文学社
三星级社团:中华风韵、大学生农村教育协会、同心·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兼职家教联盟、社会交际交往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羽毛球协会、药学会、华星书友会、作孚学社、生物学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团、计算机协会、日语协会、青春爱心社、经济学会、灾区学生联盟、地理学会、求索剧团、饮食文化协会、管理协会、真情携手志愿者服务队、未来教育家联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会、励志协会、摄影协会、红十字会学生志愿者分会、演讲与辩论协会、国学研讨协会、素质拓展协会、晨曦文学社、涂鸦部落
二星级社团:汉语协会、普惠协会、中外文化交流协会、七弦吉他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军事爱好者协会、服饰与化妆协会、旅游协会、飞跃重洋协会、风翼动漫社公共关系协会、足球协会、半夏社、电子竞技协会、公共关系学会。
五、阶段总结
由于阶段资料缺乏,加上调查方法不合理和时间问题,所以只是得出以上的资料,作为一个调查报告,仍旧处于资料的堆积阶段,尚不能得出什么实质性的规律总结。但是大致可以看出,西南大学目前社团的发展偏向了娱乐化,学术科技志愿服务等相对受冷落,这和大学生个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不得不说有一定的联系。虽然学生社团在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但是缺乏精品社团,而且活动大多单调乏味,和别的集体活动相比没有比较突出的优势。个人认为要真正展现社团对于学生的种种积极作用,还得加强社团的建设,提高社团的自身质量,然后使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达到真正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目的。
第四篇:大学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报告
大学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报告
师生关系是大学校园里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决定和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存在和发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长期以来,有许多学者以不同的立场和观点,用多样的手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但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又有着各异的文化背景,就导致这成为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那要如何构建21世纪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我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其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一些问题提出建议或意见。
二、调查对象 我校学生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网上的调查方式。
四、调查内容 1.您的性别是? A男生 B女生。2.您是大几的学生?
A大一学生 B大二学生 C大三的 D是大四的 3.你觉得老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可多选)
90.8%的学生选传道授业解惑者;45.4%选示范者;13.1%选管理者;20%选研究者;28.5%选学习者;37.7%选朋友家人。
4.您印象中最深刻的老师是出现在您哪个学习阶段上 3.8%学生选幼儿园;14.6%小学;32.3% 初中;45.4%高中;3.8%大学。
5.现阶段有没有令你钦佩或欣赏的老师吗? 13.8%的学生选较多;76.2%选为数不多;6.9%选没有;3.1%选没想过这个问题。
6.令你敬佩的老师;通常是(可多选)
70.8%的学生选专业课老师;11.5%选选修课老师;23.8%选公共课老师;13.1%选辅导员老师;16.9%选其他老师。
7.您能叫出多少任课老师的名字?
10%学生选全部;43.1%选大部分;26.2%一般;20%很少;0.8%没有。8.您会主动与任课老师交流吗?
7.7%的学生选经常;32.3%选一般;53.1%选很少;6.9%从不。9.您与老师交流的内容多是:
51.5%的学生选课程疑难问题;7.7%选关于考研、就业等方面的信息和意见;13.8%请教人生道理及经验;13.1%随便聊、拉家常;13.8%几乎没有交流。
10.您对现阶段的师生关系满意吗?
10%的学生选满意;59.2%选一般;21.5%选不满意;9.2%选无所谓。11.您与现阶段大部分老师的关系
7.7%的学生选很好,就想家人和朋友般;66.9%选一般,偶尔有所交流;21.5%选淡漠,老死不相往来;0.8%选不好,经常和老师闹别扭;0.8%选其他。12.您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可多选)
60%的学生选教师方面;55.4%选学生方面;33.1%选学校方面;60%选环境方面;10.8%选其他。
13.您认为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 17.7%的学生选起主导作用;68.5%选有重要作用;10.8%选作用比较小;3.1%选不清楚。
14.你觉得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更加适合
46.9%的学生选朋友型;48.5%的选互动型;0.8%的选教师中心型;3.8%选学生中心型。
15.如果任课老师可以选择;选择时您最看重他的(可多选)81.5%选对所授课程的有关研究和问题有独到见解;63.1%选勇于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65.4%选能听取意见;不断调整教学;30%选考试时采取的方式和难易程度;3.8%选其他。
16.您认为学生哪些行为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多选)87.7%的学生选多与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41.5%通过手机、电子邮件等方式与老师保持联系;21.5%过节给老师送祝福,送小礼物;40.8%努力学习,给老师留下好印象;38.5%担任班干部,为老师同学服务;4.6%其他。
17.您认为老师哪些行为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多选)79.2%的学生选以学生为本,公平对待学生;74.6%尊重学生,保护学生自尊心;73.1%利用课内外活动、网络等多和学生交流互动;20%严格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个错误都指出并纠正;10.8%对学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双方轻松;57.7%加强修养,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0.8%其他。
1.您的性别是? 50%是男生;50%是女生。2.您是大几的学生?
26.9%是大一学生;48.5%是大二学生;19.2%是大三的;5.4%是大四的。
3.你觉得老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可多选)
90.8%的学生选传道授业解惑者;45.4%选示范者;13.1%选管理者;20%选研究者;28.5%选学习者;37.7%选朋友家人。
4.您印象中最深刻的老师是出现在您哪个学习阶段上
3.8%学生选幼儿园;14.6%小学;32.3% 初中;45.4%高中;3.8%大学。
5.现阶段有没有令你钦佩或欣赏的老师吗? 13.8%的学生选较多;76.2%选为数不多;6.9%选没有;3.1%选没想过这个问题。
6.令你敬佩的老师;通常是(可多选)
70.8%的学生选专业课老师;11.5%选选修课老师;23.8%选公共课老师;13.1%选辅导员老师;16.9%选其他老师。
7.您能叫出多少任课老师的名字?
10%学生选全部;43.1%选大部分;26.2%一般;20%很少;0.8%没有。8.您会主动与任课老师交流吗? 7.7%的学生选经常;32.3%选一般;53.1%选很少;6.9%从不。9.您与老师交流的内容多是:
51.5%的学生选课程疑难问题;7.7%选关于考研、就业等方面的信息和意见;13.8%请教人生道理及经验;13.1%随便聊、拉家常;13.8%几乎没有交流。
10.您对现阶段的师生关系满意吗?
10%的学生选满意;59.2%选一般;21.5%选不满意;9.2%选无所谓。11.您与现阶段大部分老师的关系
7.7%的学生选很好,就想家人和朋友般;66.9%选一般,偶尔有所交流;21.5%选淡漠,老死不相往来;0.8%选不好,经常和老师闹别扭;0.8%选其他。
12.您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可多选)
60%的学生选教师方面;55.4%选学生方面;33.1%选学校方面;60%选环境方面;10.8%选其他。
13.您认为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 17.7%的学生选起主导作用;68.5%选有重要作用;10.8%选作用比较小;3.1%选不清楚。
14.你觉得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更加适合
46.9%的学生选朋友型;48.5%的选互动型;0.8%的选教师中心型;3.8%选学生中心型。
15.如果任课老师可以选择;选择时您最看重他的(可多选)81.5%选对所授课程的有关研究和问题有独到见解;63.1%选勇于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65.4%选能听取意见;不断调整教学;30%选考试时采取的方式和难易程度;3.8%选其他。
16.您认为学生哪些行为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多选)87.7%的学生选多与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41.5%通过手机、电子邮件等方式与老师保持联系;21.5%过节给老师送祝福,送小礼物;40.8%努力学习,给老师留下好印象;38.5%担任班干部,为老师同学服务;4.6%其他。
17.您认为老师哪些行为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多选)79.2%的学生选以学生为本,公平对待学生;74.6%尊重学生,保护学生自尊心;73.1%利用课内外活动、网络等多和学生交流互动;20%严格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个错误都指出并纠正;10.8%对学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双方轻松;57.7%加强修养,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0.8%其他。
六、调查分析
(一)、大学师生关系的现状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了两点可喜之处。从以下两点,不难发现,我们的学生对于如何发展自己,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认识较为充分并将沿着健康方向发展。
1、广大教师能正确认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八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初步掌握了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2、学生对师生间的关系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师生间应是平等关系,而不是偏向于教师中心说或学生中心说。学生对自身的发展需要和老师的评价也有了较为清晰、正确的认识。
但是,我们也大致了解到,从整体上看目前我校师生关系还处于一般状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校大部分老师认为作为一个大学老师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调查发现,老师和学生堪称朋友知己关系的很少。
2、学生对大学教师的尊敬程度比中小学低。调查结果显示,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在大学里有印象深刻的教师。
3、学生不满意现阶段的师生关系。调查问卷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是满意现在的师生关系的,而大部分都认为现阶段的师生关系处于一般和紧张状态。
4、课后师生交流很少。分析资料显示,大部分老师提供学生的联系方式是电子邮箱,联系方式比较单一,这对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及以后的联系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益师生关系的发展。
(二)、师生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
初步分析,引起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矛盾冲突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由于教师不喜爱不尊重学生所造成的紧张关系。教师出于职业上的考虑,对用功学习、能按其要求去做的学生自然比较喜欢,这部分学生容易受到教师的偏爱,以至于出现“爱有等级”。教师的“不爱”、“偏爱”都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同时,师生在角色、身份、地位上的差异也可能使一些教育思想不端正的教师不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批评。而学生的自尊心一般是很强的,对别人是否尊重自己十分敏感。所以,教师若不尊重学生,就特别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
2、由于教师未能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所引起的紧张关系。师生之间存在年龄、阅历、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差别,这种差别常常制约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件劳心费神的事,而教师与学生是“一”对“多”的关系,这就给教师观察了解学生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不容易把每个学生了解全面、准确。而不全面、不准确,就不能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致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就不能保证对学生作出公正、公平的评价和处理,引起部分学生的抱怨、逆反心理。
3、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工作往往是教学工量大,在评定职称、认定教师资格、晋级等工作中要考核教师业绩,这使得相当多的教师产生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受社会变革和教师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教师被赋予了太多的职责,而其工作又较为繁重,工作强度大,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得到的回报或地位等却并不理想,这就容易诱发教师的心理障碍。
4、由于学生的某些偏差行为所导致的紧张关系。学生的不成熟性决定了他们容易对教师产生误解,把教师的严格要求、善意批评视为故意叼难。学生的不成熟性还决定了他们容易违纪违规,忘记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立下的决心,常常多次重犯错误,有的还会对教师有失礼行为。这就形成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
5、尊师重教氛围不够带来的紧张。新时代下,尽管教师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相比其他一些行业,教师在经济、政治上的社会位臵并不高,因此教师在学生和家长心中明显分量不足,这就造成学生及家长对老师不够尊重的情况。
6、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配合不好所带来的紧张关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力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尽如人意。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之间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时有发生,常常出现教育力量中的“内耗”。这也是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三)、改善师生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方法。改善师生关系教师先要更新观念,学习新课改理念和教育教学好的经验,摆脱在应试教育下陈旧的观念。其二是教师应自觉确立起通过人格性影响和积极性影响所建立起来的权威。其三是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处,在生活和学习中给予学生更多关怀,更多地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促进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
2、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加强自身教学的吸引力。知识渊博、能力全面、教学艺术高超是教师的必备素质,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教师
只有广收并蓄,一专多博,才能在教学中旁征博引、游刃有余,在教学过程中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在此基础上,养成深厚的综合文化素养,真正服务于新教材改革的实施。所以,我们会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3、依法治教,教师增强尊重和保护学生权益的维权意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所以学校要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教育法制观念,依法施教、依法行使教育者的权力。特别是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与隐私,重视学生的正当权益的保护,改变教师教育法律意识淡薄的局面,坚决杜绝“体罚”学生、无视学生人格尊严的现象。
4、帮助教师掌握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技巧。从教育教学实践中看,教育效能的发生是在学校活生生的人际关系中进行的。师生关系的真正生命力是通过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和沟通中体现出来的。一些教师和学生关系紧张除了观念层面和管理层面的原因外,与教师缺乏交往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应将教师校本研修、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促使教师能主动与学生交往,善于与学生沟通。
5、学生应树立积极、正确的观念。学生要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学生要尊重老师的劳动,在教学、生活、为人处世等方面主动真诚坦白地与教师交换意见,加强彼此沟通。二是学生应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主动适应老师的教学。三是学生应自觉发展在师生交往中的自主、互动意识,珍惜课堂上课外与老师交流沟通的机会。
6、营造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社会环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加强,他们已不再满足于仅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而是更希望直观地认识社会、煅炼自己,以便更快地适应社会。教师不仅要面向社会,而且要面向学生,建立以知识传授为媒介,以学术追求为内容,以心理交融为基础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社会也要给予学校一定的配合,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社会人为划分的冷、热门专业,对所谓的冷门专业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使所谓的热门专业学生盲目乐观,使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这也给师生关系带来了困难。
师生关系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既然时代呼唤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教育价值的回归,同样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基础。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师生双方的共同发展,也才会树立起教育的良好形象,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1]、“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同时是“111计划”、“珠峰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的中国顶尖名牌大学。学校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湖畔珞珈山麓,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是世界权威期刊《科学》杂志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学校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13年改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关于武汉大学始于1893年的自强学堂,还是1913年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尚存在争议[2-3])。
武大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28年,改建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194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2000年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1]。
武汉大学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以樱花而闻名。26栋武汉大学早期建筑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武汉大学也被称为“世界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
中文名武汉大学英文名 Wuhan University(WHU)简称武大 创办时间1893年类别公立大学、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大学研究型大学
属性985工程、211工程、七校联合办学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 所属地区中国武汉现任校长李晓红知名校友陈荣悌、江元生、刘先林、黄进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硕士点347个 博士点250个 博士后流动站32
校训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专职院士16人
主要院系经管学院、法学院、生科学院、测绘学院、水利水电学院、软件学院
国家重点学科 52个学校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学校代码10486 主要奖项2014中国大学百强排行榜第5位 世界大学网络排名92位,亚洲第9 中国图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
本科专业119个实验室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人文资深教授10首席科学家19长江学者46党委书记韩进 发展定位世界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