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奥斯卡舞台效果分析
82与83届奥斯卡舞台分析
姓名:燕鑫
学号:0901570226 82、83届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在柯达剧院落下帷幕,这两届的奥斯卡堪称最富有创意、内容最丰富的一次典礼,不仅表现在电影作品方面,更表现在舞台美术的设计上面。罗斯福饭店、钱德勒大厅到柯达剧院。他“脚步”的变化与时代,与科技,与整体的舞台效果一同进展着。空间,灯光,色彩,场景的布置应该就是舞台的一切了。
空间。在现代社会中空间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规划内容,有人说空间就是金钱的象征。作为设计人员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做出无限的空间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观看奥斯卡时,首先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舞台空间的硕大,人在它面前显得是如此的渺小。显得充满着神秘感。
82届的整体空间。在空间处理这一方面,82届做的要比83届稍逊一筹。83届的空间看起来更加的深远,他的深渊使我想起照相机中的用小光圈来缔造空间。带来这种感觉的原因是83届的空间层次丰富,他在有限的空间里作出了大空间的效果。黑色的幕景下在层次上做蓝黑色天空加云彩图案,显的更加的奇幻。再次是空间的近大远小,83届奥斯卡前后逐渐递深的层次加强了透视的感觉。前面的硕大的体积感,尽头的液晶显示器,把人的眼球统统吸引了过去。
83届舞台空间效果
82届舞台效果
82届舞台中时常穿插镂空墙壁,在丰富舞台层次、内容的同时,又加强了是视觉的流通,上面雕刻的花纹与整体的舞台图案的配合、相互融合,没有给人孤单的感觉。不仅是镂空墙壁穿插在舞台中,就连他的液晶屏更是如此的相融。
由此可见82届与83届的舞台空间在处理手法上是截然不同的。82届在处理空间的手法上更多的是运用了“舔景”的手法。通过在“近景”与“远景”之间添加“景色”来渲染空间的层次。而83届的空间手法则是西味十足的透视法,通过近大远小,近实远虚来创造出深远的空间感。
本人认为,这两种手法结合运用会使效果更好一些,如:82届的空间处理上加以83届的手法,则空间会更加的深远,不会像当前的“平面”感。而83届的空间处理手法上加以82届空间的处理手法,空间在内容上会更加的丰富,以减少当前的“空旷”感。两者的结合会使得空间的整体效果在丰富多彩的同时有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大空间的感觉。
灯光与色彩。本人认为,光是舞台的主宰,他让舞台的布局切切实实的有了空间的变化。他让呆板的空间有了动感。而色彩则丰富这一切。
首先,82届的奥斯卡场景整体色调呈现暗蓝色,中间夹杂许些的紫色。整体呈现神秘、奇幻的感觉。特别是水晶瀑布对灯光的折射,使得光线似乎是弥漫在空中,再加之周围黑暗的空间,似乎是宇宙之中的银河一样,使得整体气氛充满着科幻,未来感。似乎这既是未来场景设计的发展方向。
这两届的舞台灯光应该是奥斯卡史上最绚丽的了。这漂亮的灯光色彩让舞台梦幻着。82届的舞台一改往常的蓝黑色调,在中间加上了紫色。使得舞台在展现魅力的同时,又带上了许些的诱惑。特别是施华洛世奇水晶形成的瀑布,它随着灯光而变换着颜色。刚开始时的蓝色优雅,到银色华贵,在整个典礼的进行过程中,灯光随着现场气氛的变化而变化着,体现了电影这一独具风格的影像艺术和舞台美术的完美结合,而地板的设计采用了木开朗基罗为坎比多利欧广场设计的地砖图案,再加上青蓝色的灯光设计,营造了富有变化的空间感与视觉效果,精致,细腻,耀眼,在地板的底部也装有流动式的灯光走势,在不同时刻灯光会在地板上画出来,体现了舞台的灵活性和流动感。
施华洛世奇水晶形成的瀑布
83届的舞台色彩似乎是更加的丰富。在83届的舞台灯光色彩中增加橙色,金色。橙色让舞台在优雅的同时又增加了活泼感,使现场灵活了许多。还有大块的金色的使用,金色向来是华贵的代表,大块的金色的使用,表层上让舞台有了高贵感,更深层次的是让奥斯卡有了“贵族”的感觉,贴切的表现了奥斯卡在影像人中的神秘,高贵。灯光在在调节画面的主次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要把画面的主体放到前景中时,灯光便将后景的灯光暗下来逐渐过渡到前景场景,这样后景便成了一个平面---被人忽视的平面。而前景责成了主题。在前景的主体中再对空间进行“光区”划分。通过光线的强弱,颜色的纯度与明度来进一步的强调主体。灯光来调节画面中心时最明显的莫过于改变舞台视觉中心。如,当主持人将话语权交给颁奖嘉宾时,整个过程成了动与静的天下。光线的动与静,即前面所说的,光的暗与亮,舞台场景的动与静的变化。此时的主持人是静的,光线在逐渐变暗着,舞台也是静止的。颁奖嘉宾则与动态的液晶屏相互配合着。这是种新颖的出场模式,液晶屏不仅起到电子显示器的作用,而且还起到帷幕的作用。之后变真的十一条星光大道了,引导着颁奖嘉宾走到舞台中。
舞台上的主灯光的层次也有明显的前实后虚。这应该是两个灯光的配合。它们在亮度上的层次,再加上主持人自身的投影,形成了一个富有变化的小的空间。让主持人在脱口秀中有了自己的小世界,也是当时黑暗场景中唯一的空间。
舞台中的灯光空间 场景外的点点灯光与施华洛斯奇水晶瀑布形成相互的呼应关系,就像夜幕中的星星一样,与大场景形成默契的配合,让观众活在梦幻般的蓝天中。在黑暗中的蓝色点点星光在活跃现场气氛的同时,又用他特有的蓝色星光增加了舞台的优雅,神秘感。同时也配合着颁奖嘉宾的台词,让颁奖内容更加的充满神秘。
再就是“投光”的斑点,这些光斑就像小精灵一样,不时的让场景靓丽起来。这些光斑时强时弱,与音乐的节奏相容在一起。在整体紧张的背后活跃画面,这些炫光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代替的。
毫无疑问,灯管主宰着人们的视觉注意力。它也拉伸着,丰富着空间的变化。在灯光之外的是声音,这也是引起人们注意力的重要元素。尚若来想,在黑暗的场景中,除了声音还能有什么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力。这是除去灯光,空间,色彩之外的又一重要元素。
灯光,空间布置,色彩,声音,一起来创造着整个场景。来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最后是场面的布景,这是与空间的布景相辅相成的。82届的水晶瀑布与83届的方格前景各有千秋。82届的水晶瀑布加上灯光给场景定下了梦幻的基本感觉。在83届的场景中,用方格子取代了水晶瀑布,在落落大方的同时又让色彩丰富了起来。当然,在“大方”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用空间加色彩让场景还梦幻着。场景中的布景基本上就是空间中的舔景。首先是主持人的主持台,它有空间的前后上下之分。82届的场景在用半圆几何图形为主,相互嵌套。就连现代感十足的液晶屏也是半圆形的。
充当帷幕作用的液晶屏
在82的开幕式中,水晶瀑布在颜色变化着的同时,后面的液晶屏在充当显示器的同时,又起到了帷幕的作用。帷幕打开后,后面的主持人变走了出来。幕墙采用竖直向上的块面,进一步加大了舞台的高度。舞台的高度也是右前到后主次升高。在考虑人机工程的时候,又丰富了舞台画面的内容。主持人脱口秀的舞台离观众的距离也进一步的缩短了距离。这样一来,台上台下显得更加的亲切。本来高宽的舞台与观众之间的冷漠的感,因为主持人的亲近,使得整体气氛变的“热闹”了起来。主持人脱口秀的舞台,颁奖嘉宾的舞台,表演的舞台位置安排的各得其所。
还是像在一开始说的那样,灯光,色彩,空间,场景布置(点、线、面的结合)构成了整个舞台。
第二篇:奥斯卡影评
2010-2011奥斯卡文化赏析影评
标题:对自由的追求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姓名:郭凯敏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气系专业:08通信工程学号:20080205002
3在观看影片美国经典影片《飞越疯人院》的时候,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给我已有的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甚至无法给这部有口皆碑的影片做一个简单的五星评分。我不能只单纯的考虑它超越制度,超越文化的 “不自由毋宁死”的象征意义。
麦克墨菲用他的顽劣与桀骜试图应对所有想要将他驯服的清规戒律,他的出现像一块投入死水中的卵石,打破了疯人院死寂的湖面。只是与许多表现自由精神的摇滚电影或者政治电影不同,麦克墨菲的极端反叛行为并不是由于他接受了某种先锋教育或者摇滚精神熏陶,他对自由的渴望和依赖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是上帝重新创造出来还给人类的品质。这种品质因为在现代文明过于平静的秩序中十分稀缺,所以非常诱人,贫瘠压抑如精神病人也会在他的鼓舞下享受到了正常人一样的对自身需求的满足和快乐。他带领病友外出捕鱼,晒日光,与女孩嬉戏那一段戏拍得非常感人。
疯人院最大的权力掌控者、规范的执行者和监督者是护士长拉奇德(赞一下她的扮演者,十分到位地刻画了这个角色),这是一位冷冰冰的清教徒一般的中年女性,在今日的眼光看来应该是那种尽之尽责、雷厉风行的职业女强人。这位从动作,神态,面部表情都透露着一种不近人情的冷漠的管理者,一面口头上时刻都挂着那种服务行业装腔作势温情僵硬的礼貌用语,一面不可动摇地维护着疯人院里的神圣秩序。她,及她一丝不苟的头发与白大褂,连同不停播放的、声响足以妨碍正常听力的“抒情音乐”,为这座死气沉沉的疯人院穿上了一件人道、慈爱、祥和的外衣。
尽管影片似乎有意将拉奇德塑造成为该片最大的反面角色,然而我对于这样一个曾任职于军队、从一名小护士熬到一间精神病院的护士长的女性还是不自觉的产生了同性之间的某种理解和同情。整日与精神病人生活在一起是常人无法体验的高压且枯燥的工作,或许她年轻时也是一位温柔仁爱的好姑娘,或许她曾无数次被发病的患者攻击过,无数次的为没能控制好一个忽然躁狂的病人而偷偷抹眼泪,但是她终究还是累了倦了,丢失了年轻时的爱心和耐心、笑容和理想,最终变得坚硬麻木。她是被权威制度同化和改造过的人,顺理成章地扮演了卫道士的角色,不可动摇地服从制度也不过是以一种最省时有效的方法执行自己工作职责罢了。说到底,她也一直囵于制度的压制之中,虽然是管理者,却也是牺牲者。
这部影片拍摄在70年代的美国,60年代时美国接连爆发的反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嬉皮士运动、性革命等一系列政治文化运动兴起了一场反传统、反秩序、反主流的文化思潮,这股思潮几乎席卷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价值观,所以文艺作品中创作出麦克墨菲这样一个狂野放任气息十足、宁可咆哮着死,不愿屈膝着死的反叛权威者,自然也迎合了这种价值观念认同。然而悖论在于,社会之所以称作社会,是有其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认定和理想模式标准的。那些与正统的观念冲突,不受社会主流文化认可的行为就可能被界定为“异常”或者“疯癫”,而有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米歇尔?福柯在《疯癫与文明》阐释了他对“疯癫”的理解,他写道,疯癫的现代概念就是一种实施控制的文化发明:曾经被接纳为社会和荒唐人生一部分的疯子们被视为一种威胁,他们被隔离到了精神病院里,变得悄无声息。
在人道主义主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今天,或许像用麦克墨菲最后被强制实施的“前额叶摘除术”那样手段来诊治精神病人的历史时期已经过去了,但是如何尊重精神病患者或者任何一类的“少数”人群作为一个人的权利仍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话题。
尊严、自由、平等是作为人类中每一个个体的基本价值,但自由从来就不是天生的,它是不断抗争的结果。精神病人有被社会妖魔化的历史,也曾被大众所遗忘,医务人员被贴上白衣天使的标签,却也曾利用权威建立一种不平等的倾轧关系。推而广之,无论是统治国家,管理医院,还是所谓的治疗“网瘾少年”,我们都必须意识到的是,他们所面向这些对象中都没有谁是要被制伏和被标准化的。有压迫的地方必有反抗,即使作为先驱的星星之火会被暂时熄灭,也终将会有被唤醒的大力士来接替他的位置,举起巨石,砸碎铁窗,飞越“疯人院”。
第三篇:奥斯卡颁奖词
奥斯卡金像奖是美国电影艺术学院每年颁发给最佳影片、演员、导演等的奖项。获奖者对自己的亲人、朋友或合作伙伴表达感谢,是奥斯卡颁奖典礼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获奖者的感言,也是最佳的语言学习材料。下面是一位奥斯卡获奖者的一篇致谢辞,堪称“表达感谢”之典范。
I’m very grateful to receive this award for “best actress”.I can’t begin to tell you how much I appreciate this great honor.能够获此“最佳女主角”奖,我非常感激。我现在无法表达我是多么珍惜这个伟大的奖项。
There are many people I’d like to thank.First of all, I want to thank my parents for bringing me into this world.I also want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all of my teachers over the years, but especially to my acting teacher, Jim Jones, who taught me everything I know.I also want to thank my husband, for his understanding and kindness.And finally, I want to express my appreciation to all of my friends for their support, especially to Martin Miller, for being there when I needed him.我想感谢的人很多。首先,我想感谢我的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另外,我还想对这么多年来教过我的老师们表达谢意,尤其要感谢我的表演老师吉姆·琼斯,他教会了我所知道的一切。我还要感谢我的丈夫对我的理解与关怀。最后,我想感谢我所有的朋友们,感谢他们对我的支持,特别要感谢马丁·米勒,每当我需要他时,他总在我身边。
This award means a great deal to me.Words can’t express how honored I feel at this moment.I will remember this night for the rest of my life!Thank you very much!
这个奖项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感到万分荣幸,任何言辞都不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这一晚我将永生难忘!非常感谢!
第四篇:奥斯卡作业
对《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理解
《蓝色多瑙河》,全名为《在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畔》,作者是小约翰斯特劳斯。这首歌是在奥地利战争惨败后受赫贝克的委托所写,它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
这首曲子是由作者看见一首诗激发灵感所作,其歌词如下: 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和柔顺,犹如矿中闪闪发光的金子,真情就在那里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旁。
小约翰被其真挚的感情所感动,遂写下了这首华丽而活泼,富有弹性和生命力的曲子。
此乐曲按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由序曲,五首小圆舞曲曲和结尾组成。此曲整体速度较快,使其旋律活泼而富有生命力,加上鲜明的节奏,显得富有张性。还有小约翰赋予其丰富的艺术内容,造就了这首流传至今的圆舞曲。从这首诗细节来欣赏这首曲子,序奏。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震音,多瑙河的水波,在弦乐震音中闪烁荡漾。雾气消散的河面上,辉映出朝阳的绚丽光斑。
圆号象一道霞光穿透薄雾,呼唤着春天。晨曦中,深睡在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开始苏醒。很快,呼唤音调响彻管弦乐队;在晨光照耀下,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扬起欢乐的波涛。
接下来是五首连着一起演奏的小圆舞曲,第一小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第二小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第三小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富于奥地利乡村舞曲特点。主题A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主题B具有流动性特点,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
第四小圆舞曲流畅的旋律在奥地利疆土上勾画出弯弯曲曲的蓝色航道。
主题A优美动人,主题B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小圆舞曲是第四首圆舞曲的扩充与发展。虽然在音调上它们相去殊远,但在气质上却同是一曲欢呼春到多瑙河的热情赞歌。只是转到A大调上。主题A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富于歌唱性;主题B则是一段炽热而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
尾声,结构庞大,音响丰富,几乎包容了曲中的所有的圆舞曲主题。但是,在复奏的次序,主题的选择以及配器的色调上,仍有多彩的变化。尾声中现了第三、第四和第一首圆舞曲,然后,响起序奏中多瑙河水波荡漾的美妙回声。在清澄的色彩中,长笛颤动跳跃的鸟语,让人们沉浸到田园诗境之中。忽然,一阵急风骤般的音流汹涌而至。全曲在火热的狂欢高潮中结束。这段尾声,显示出施特劳斯的高超的管弦乐写作技巧。
《蓝色的多瑙河》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首,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绝对少不了她,其象徵性的意义直可化名为奥地利第二号国歌。
第五篇:奥斯卡简介
2007年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无间道风云》 ·最佳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最佳男主角:弗雷斯特·惠特克 ·最佳女主角:海伦·米伦 ·最佳剪辑:《无间道风云》 ·最佳歌曲:I Need To Wake Up ·最佳原创剧本:《阳光小美女》 ·最佳配乐:《巴别塔》 ·最佳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 ·最佳纪录短片:《颍州的孩子》 ·最佳女配角:珍妮佛·哈德森 ·最佳外语片:《窃听风暴》
·最佳视觉效果:《加勒比海盗2》 ·人道主义奖: 谢里·兰辛 ·最佳摄影:《潘神的迷宫》 ·最佳服装设计:《绝代艳后》 ·最佳改编剧本:《无间道风云》 ·最佳动画长片:《快乐的大脚》 ·最佳音响效果:《追梦女郎》 ·最佳男配角:阿兰·阿尔金
2008年第80届奥斯卡获奖电影名单
最佳影片 《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最佳导演 最佳导演:科恩兄弟《老无所依》 最佳男主角 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 Day-Lewis)《血色黑金》(There Will Be Blood)最佳女主角 玛丽昂·歌迪亚(Marion Cotillard)《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最佳男配角 贾维尔·巴登(Javier Bardem)《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最佳女配角 蒂尔达·斯温顿(Tilda Swinton)《英雄不问出处》(Michael Clayton)最佳动画长片 《料理鼠王》(《美食总动员》)(Ratatouille)最佳外语片 《伪钞制造者》(The Counterfeiters)奥地利 最佳化妆 《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Didier Lavergne、Jan Archibald 最佳配乐 《赎罪》(Atonement)Dario Marianelli 最佳歌曲 《Falling Slowly》 出自 《曾经》(Once)作曲作词Glen Hansard、Marketa Irglova 最佳动画短片 《彼得和狼》(《Peter&the Wolf》)最佳真人短片 《the mozart of pickpockets》
最佳音效剪辑 《谍影重重3》(The Bourne Ultimatum)Karen Baker Landers、Per Hallberg 最佳音响效果 《谍影重重3》(The Bourne Ultimatum)Karen Baker Landers、Per Hallberg 最佳视觉效果 《黄金罗盘》(The Golden Compass)Michael Fink、Bill Westenhofer、Ben Morris、Trevor Wood 最佳改编剧本 科恩兄弟 《老无所依》 最佳原创剧本 《朱诺》(Juno)Diablo Cody 最佳艺术指导 《理发师陶德》(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美术指导Dante Ferretti 布景指导Francesca Lo Schiavo 最佳摄影 《血色黑金》(There Will Be Blood)Robert Elswit 最佳服装设计 《伊丽莎白:黄金时代》(Elizabeth: The Golden Age)Alexandra Byrne 最佳剪辑 《谍影重重3》(The Bourne Ultimatum)Karen Baker Landers、Per Hallberg 最佳纪录长片 《驶向阴霾的出租》(Taxi to the Dark Side),思想 最佳纪录短片 《自由空间》(Freeheld)终身成就奖 罗伯特·博伊尔 Robert F.Boyle 最新官方 2009年第81届奥斯卡颁奖礼获奖名单
第8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第81届奥斯卡最佳导演
丹尼·鲍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第81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西恩·潘,《米尔克》(Milk)
第81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凯特·温斯莱特,《朗读者》(The Reader)第81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
希斯·莱杰,《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 第81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佩内洛普·克鲁兹,《午夜巴塞罗那》 第8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
《机器人瓦力》,迪斯尼 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入殓师》,日本
第81届奥斯卡最佳化妆
获奖者 Greg Cannom,《本杰明·巴顿奇事》
第81届奥斯卡最佳配乐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第81届奥斯卡最佳歌曲
《Jaiho》,A·R·拉曼;《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福克斯探照灯
第8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积木之屋》 第81届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
《玩具岛》
第81届奥斯卡最佳音效剪辑
《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华纳兄弟
第81届奥斯卡最佳音响效果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福克斯探照灯
第81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
《本杰明·巴顿奇事》,派拉蒙
第81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
西蒙·比尤弗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第81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
达斯汀·兰斯·布莱克,《米尔克》(Milk)第81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
《本杰明·巴顿奇事》,派拉蒙
第81届奥斯卡最佳摄影
安东尼·多德·曼托,《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第81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
迈克尔·奥康纳,《公爵夫人》
第81届奥斯卡最佳剪辑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第8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
《走钢索的人》,木兰影业 第8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
《微笑的Pinki》
第81届奥斯卡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 杰瑞·刘易斯
回答者:hao123-资深专家 十级 2009-2-23 14:59:26
奥斯卡获奖影片 贫民富翁(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剧情简介
贾马尔·马里克(戴夫·帕特尔饰),来自孟买的街头小青年,现在正遭到印度警方的审问与折磨。原因是贾马尔参加了一档印度版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电视直播节目,然而就在他面对最后一个问题之前,有人揭发了他作弊。贾马尔当然矢口否认。
在解释为什么能完美答对每道题的同时,贾马尔的生活也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他讲起了认识的一位宝莱坞明星,在一起抢劫事件中丧生的母亲,以及他与哥哥沙里姆如何认识了拉媞卡(芙蕾达·平托饰),他一生的挚爱。
三个无家可归的年轻人被一所孤儿院收容,每天以乞讨为生。但是孤儿院的负责人却想弄瞎他们的眼睛以增加乞讨收入,于是他们逃走了。然而在他们爬火车时拉媞卡却因意外失足,再被孤儿院的人抓去。兄弟俩在泰姬陵附近暂时住下来,贾马尔以给游客提供导游服务为生,而沙里姆则与街头混混趁机偷取旅客的财物。
但是贾马尔对拉媞卡的思念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少。最终他说服沙里姆一起回到孟买寻找拉媞卡,可是一系列的变故使得他虽然见到了拉媞卡,却再次失去了她──她被黑帮老大夺去;而兄长沙里姆也成了黑帮的一员。
于是贾马尔想到了来参加这个电视节目,因为他知道这是拉媞卡最喜欢的节目,她一定会看到他。此时,隔在贾马尔与2000万卢比之间的,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
警方认为贾马尔的故事“虽然怪诞,但貌似有理”,于是放他回去继续参赛。拉媞卡果然在电视上看到了他,沙里姆此时也幡然醒悟,给了拉媞卡车钥匙与电话,催她快去找贾马尔。最后一个问题是“请说出三个火枪手的名字”,贾马尔并不知道,于是他使用了电话求助。电话打给他的兄长沙里姆,接听的却是拉媞卡。贾马尔听到她的声音固然兴奋,但可惜拉媞卡也答不上这个问题。于是贾马尔猜了一个答案,可喜的是他猜对了!而此时沙里姆为了能让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也与黑帮老大同归于尽。
那天晚上,贾马尔与拉媞卡终于在火车站相见。他们忘情拥吻,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