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的女人 屠呦呦

时间:2019-05-15 08:0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最美的女人 屠呦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最美的女人 屠呦呦》。

第一篇:中国最美的女人 屠呦呦

中国最美的女人 屠呦呦

中国最美的女人是她!

2015-12-12 欧洲优才计划 欧洲优才计划

昨晚当你们看完这个或那个电视剧和综艺节目酣甜入睡的时候,药学家屠呦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的音乐厅带来了中国历史性的一刻。她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而这沉甸甸的时刻她走过了84年的路途,芭姐今夜只为她刷屏!

这一夜恐怕注定难眠,瑞典时间2015年12月10日,在瑰丽的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亲自为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颁发诺贝尔医学奖,芭姐整个人都肃穆起来,好像跟着头顶光环,这种骄傲发自肺腑,相信你们也能感受到。

一位84岁高龄的女人,站在铺满鲜花的领奖台上面露慈光。手上几本的奖状和证书耗尽了她几十年的青春,这让芭姐的血液都在沸腾。

只给皇室制衣的GALO再出山 为第二位中国人设计礼服!

屠呦呦是瑞典华裔设计师GALO操刀设计礼服的第二位中国人,多次从癌症死亡线上逃离后的他说:“不论漂泊多久,我的根终归在中国。”GALO是一名瑞典华裔时尚设计师,郎朗多年来在世界重大场合的演出礼服均出自他手。

瑞典华裔设计师GALO 郎朗“战衣”设计师

事实上,此前GALO一直为欧美王室和政要人物的夫人、商界人士和演艺巨星等设计服装、配饰、舞台造型及国礼和LOGO,莱昂内尔·里奇、惠特尼·休斯顿以及多明戈等国际巨星都曾为他的设计赞叹不已。

这才叫中国设计,礼服处处是玄机

看过GALO为屠呦呦的设计芭姐真的长见识,都觉得书读得少了。屠呦呦女士当晚领诺贝尔奖的套装就是来自大师之手,寓意着紫气东来!宇宙星系之间的轮转,太极的阴阳调合,黄花篙如星系之间的链条,驱动着整体的运行,牵动着东方思维的跃进,九九归一符号更说明着东方成就的回归。

这枚胸针就是屠呦呦教授套装上佩戴的,芭姐一看就如沐皇室的氤氲。而其实它象征了中国的凤凰尾翼、蝙蝠的翅膀以及女体的各种元素,凤凰所夹带的吉祥之气携着蝠(福)至,并且女性伟大的孕育着各种生机的勃发,再加上紫罗兰宝石的质朴美丽,堪称一绝!

眼尖的芭姐对这块手表念念不忘,以为是块宝石,没想到竟然是玉!时尚设计师Galo藉泰山灵山圣地之元素,泰安玉的天然石纹巧妙的融入植物的纹理和黄金的修饰,加上四颗钻石的点缀,让整隻表散发着天地之灵气,玉石纹理包裹着三百六十度的时针的轮转,象征着屠呦呦教授在中医药领域长时间酝酿所获得的卓越的成就!

当晚屠呦呦女士可爱的外孙女也出席了外祖母的颁奖典礼,GALO也为她设计了一袭长裙,将一种对外祖母荣耀的自信、对家族智慧的传承皆体现在此服装中!白色单边裙摆上无数的黄花蒿在白裙上堆叠而升,就好似外祖母在黄花蒿中研究了数十年才叠加出如此伟大的成就,不对称的小立领印着外祖母的黄花蒿,隐喻着屠呦呦女士用此项成就引领着中医学走向世界医学。

孙女所戴的戒指镶嵌着东方的祖母绿,紫罗兰象征着永恒的爱,质朴的美德,镶嵌着绿色生命的祖母绿如花一般的在质朴美德中绽放,闪耀着世界!祖母绿与西方祖母绿(橄榄石)相互呼应也象征着中医与西医共同治愈人类生命、共同维护人类文明!

在诺贝尔博物馆聚会时,屠呦呦教授身穿的是同款的酒红色套裙,简直逆袭年轻了20岁。

GALO还为屠呦呦设计了一款戒指,橄榄石象征着和平,幸福,安祥等美好意愿。橄欖石在古埃及时,曾被医师们认定有太阳的力量,能治愈疾病,运用橄欖石与凤尾的造型相结合,藉此比喻屠呦呦女士用着自己的羽翼去与世界医学相拥,橄榄石又称西方祖母绿与东方的烈焰凤凰相融合,Galo希望用此戒指让如此刮躁的世界得到和平与安祥!

在参加诺贝尔演讲时,GALO为屠呦呦设计的是一套宝蓝色套装,贵族典雅的色彩同时也代表了至上的权威性。12月6日,屠呦呦到访瑞典身穿的这身大衣隐喻的是历史长河,百叶在大衣上从肩部延伸至腿部、黑鞋,背后缎面心型象徵著屠呦呦教授那颗捨身為医学界付出的坚定之心。

千万不要小瞧这条丝巾,每一处的设计都让芭姐感叹不已。紫色象征着一股祥瑞之气从东方而来,四周的金叶将黄花蒿的型态融入其中,使整个方巾散溢着贵族的色彩!在方形丝巾中间染印着Galo设计师的独特圆形logo,暗暗隐含了天圆地方更述说着对於东方成就的掘起与民族意识的回归,并应用屠呦呦女士早年的研究半边莲,将其花瓣 融入到美丽的圆边之内,正中间的符号GL代表着Grass Land分享祖国和世界,更是述说屠呦呦教授对这个世界的关怀,予以祝福,GL下面的心型象征着屠呦呦教授用她的爱来拥抱世界!

12月7日,GALO为屠呦呦女士换上了绿色的丝巾,这条乳白的底色象征着黄色的土地缀饰着草绿色的万物,乳白色的大地孕育着生命,滋养着绚烂的蓝色星球,三生万物取其精华、吸其养分,供给了人类的文明所需,四角的绿叶轮转象征着中医药几千年来随着万物。紧随在屠呦呦身后的就是著名设计师GALO,没见过真面目的可以看看。

这是GALO为屠呦呦女儿设计的手镯,金色手鐲衬著红色珊瑚洋溢著贵族之气。金色手环运用缕丝的设计工艺,唐代的皇室图腾搭配著红色珊瑚的贵气,整个手环的工艺繁而不杂,相互对称的图案完整的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雕工艺。

屠呦呦教授一家人的造型,在瑞典的皇室典礼上端庄优雅,是一道最美的中国风景。

这才是高大上节目

我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去的诺贝尔典礼!

芭姐给大家看过很多时装大秀的邀请函,可这一份诺贝尔颁奖典礼的邀请函如实珍贵和厚重。

屠呦呦教授从酒店出发去现场,后面跟着大队人马。

门口等候的车队相当壮观,容芭姐幻想一下。

接待嘉宾的前台长这个样子

现场是分三层,观众席、领奖席和音乐演奏席,芭姐觉得比婚礼现场还要美。

被鲜花铺满的诺贝尔颁奖典礼

所有的诺贝尔奖都是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左右分别是女王储维多利亚和瑞典王后西尔维娅王后,后面是丹尼尔王子。

皇室纷纷入场

当时国王是这样为屠呦呦颁奖的

将一生的青春奉献给医学 女人有多少个60年?

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女人已经84岁高龄,而她人生的60年几乎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如今拿到的诺贝尔奖也并非大家想象中那么简单,证明青蒿素是屠呦呦教授发现的这个事实就历经了几十年的波折。

屠教授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那时西药还没有进入中国,疟疾也在。屠教授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中药对治疗疟疾的奇特疗效。屠教授16岁的时候不幸感染肺结核,在没有疫苗的年代,这几乎是绝症!可神奇的是,在中药的调理下,两年之后屠教授竟然康复了!

1955年,屠教授被分配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开始梦寐以求的中药研究工作,一研究就是60年。在战乱时期国家号召举国之力攻坚疟疾,年仅39岁的屠教授被任命为科技组组长。

69年到71年,整整两年时间,屠教授带领的小组做了380多次实验,研究了190多个样品。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才终于成功地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出抗疟超强的青蒿提取物。

1973年的时候,屠教授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这个物质比之前的天然青蒿素效果还要强!

在2011年屠呦呦教授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拿下了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这个奖被称为是诺贝尔奖的风向标。

如今在诺贝尔演讲上,由于话筒架子不够长,演讲会主持人诺贝尔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传染病学安德森教授(Jan Andersson)在屠演讲全程中一直跪在地上,一只手从后面扶着老太太,另一只手为她拿着话筒,30多分钟一动未动。对科学、对知识、对人的尊重莫过于此吧。

事实上,屠呦呦教授的身体一直不好,走路也需要多人的搀扶。但是她始终抬头挺胸,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傲气。

再次祝贺屠呦呦教授为中国摘下的这枚诺贝尔奖,这六十年的路并不好走,您走过了整个青春,拯救了万人的生命,在芭姐心目中您是最美丽的女人。知道你们最关心的还有晚宴~诺奖的晚宴规格非常非常高(简直Bigger than Bigger),是有瑞典王室出席的正式晚宴场合。因此男士要求身着燕尾服、系白领结(即white tie),而女士要求身着长及脚面的长款晚礼服。颁奖之后就是晚宴啦,宴会桌单独看特写美美哒~然而拉远了看有些拥挤(毕竟要容纳上千人),中间最长的一溜是主桌。一般诺奖得主会与王室成员会坐在晚宴“主桌”(TABLE OF HONOUR)上。看直播,其实宴会场比较昏暗……不过屠呦呦出于健康原因,和丈夫及家人坐的是10号桌上,并没有上主桌。今年诺奖晚宴的菜单,前餐是比目鱼、扇贝配海草,黄奶油和鱼卵。主菜是烤小牛肉夹蘑菇、芹菜和苹果,配烤芹菜和土豆。甜品是法式的咖啡杏仁味樱桃蛋糕。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萌萌哒甜品做起来非常耗时,负责做甜品的厨师接受采访时还抱怨:“每个甜品的底层就要花5个小时做出来,可嘉宾们不到10分钟就吃完了。”最后放一个宴会甜品制作的小视频,被萌到了,你们觉得呢?

第二篇:屠呦呦发言稿

屠呦呦发言稿

讲三点感想。一,屠老师获奖的工作是在40多年前完成的,在当年的环境下,科研条件一定是极其艰苦,科学家甚至亲身试药,具有极大的牺牲精神。今天的情况与当年大相径庭,在科技管理模式、经费分配、科技评价标准等各方面完全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科研工作者必须要埋头专业、坐得住冷板凳、克服浮躁、长期努力创新。二,听到这个消息,既激动,又担心。一方面由衷地高兴和激动,另一方面又担心大家过度解读获奖、走极端。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中国是个大国,应该实事求是地允许多种科技评价标准存在,不能一刀切,不能从一个单一模式走到另外一个单一模式。青蒿素这样的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的应用研究课题是集体攻关,过去适合,也许到现在还适合,这和基础研究是不一样的。在这样的领域,不能要求以SCI文章或影响因子引用率作为评价标准。就算在基础研究领域,也不该一味用SCI、影响因子、引用率等等刻板指标去评价,这事实上是在束缚我们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中国今年获得了药物开发的诺贝尔奖,就立即出现论调认为中国的基础研究不重要了,如果是这样,就叫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基础研究需要长期投入。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需要强大的基础研究,这既是培养人才的机制,也是中国可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我借这个机会呼吁一下,中国要允许多种科研评价并存,要实事求是,要根据不同的领域制定不同的科研评价标准。三,屠老师1930年出生,今年85岁高龄,您代表中国老一辈的科学工作者,对中国、对世界、对人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现在,接力棒已经到了年轻一代人的手上。我相信,中国今天的年轻人一定能够很好地把接力棒接过来、传下去,不负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厚望。尽管如此——我最后还是要说一句——中国的崛起真正到了居安思危的时候。即我们再拿几个诺贝尔奖、再取得几个大的科技突破、再出现几个重大新药创制,即便到了那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做出过历史性贡献的民族来讲,也都是应该的。我们目前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是远远不够的,希望我们做得更好。感谢大家!

第三篇:感动中国XX观后感屠呦呦

感动中国XX观后感屠呦呦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感动中国XX观后感屠呦呦,欢迎浏览借鉴,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年一期的《感动中国》如约而来,在每年春天开始的时候,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给予我们感动和力量,积淀了一年的泪水为他们而流,这泪水正是他们人生的闪光点。他们——一个个十三亿分之一,用自己一生的执着坚持,用为事业的默默付出,用危急时刻冒死拼搏……在十三亿国人面前做出了表率。

一个伟大的民族有孕育可爱人民的土壤,他们正是时代的脊梁,传承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当网络上炒作国人素质低下,缺乏精神传承,每年的感动人物就是一个响亮的回答,他们是引领时代风尚的先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

人的一生总需要一些力量,有力量支撑的灵魂才是充实和富有的,才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我们不一定要去感动别人,但我们需要拥有一种力量,去匡正自己的志向,去支撑自己坚定自信地去实现自己的梦,这正是《感动中国》能够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力量。

国家和人民始终会选择那些选择了国家和人民的人。感谢这些可爱的人们,感谢与他们相遇,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把美好代代延续。

今天,我观看了“XX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屠呦呦。

XX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翻开屠呦呦的履历,里面的“中国精神”如一缕缕春风扑面而来。在屠呦呦教授出版和发表的众多著作和论文中,早在1986年她就在《中西医结合杂志》第6期上发表了“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为国争光”一文。从文章的题目就可看出,屠呦呦在本职工作中所体现的爱国之情直抒胸臆。正像其他有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一样,如果没有对国家、民族、人民,以及对人类的文明进步舍我其谁的情怀,没有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就没有科学创新的动力。在这一点上,屠呦呦不但默默无闻地做着研究,更是把自己的爱国之情毫无掩饰地表达出来,这样的科学家更值得赞美。

屠呦呦身上凸显的“中国精神”也体现在她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上。从表面上看,青蒿素的发现是中药学的成就,但从本质上说,这更体现在传统的中医药学与现代实验医学巧妙而有机的结合。这种大胆的改革创新,接受了现代科学的考验,事后证明这种结合十分成功,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规律,也是当代医学界的精髓之一。因此,屠呦呦的这种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不仅令中国精神生辉,更让这种精神闪耀全世界。

这次感动中国人物最让我感受深刻的就是她了!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和治疗疟疾上的卓越研究,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死亡率,为促进人类健康和减少病患痛苦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诺奖既是对这一成就的褒奖,更是对科学家们智慧与心血的回报。而实验室里千回百转后柳暗花明那一刻的惊喜和满足,或许也会比不曾奢求的荣誉更恒久。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真正了结了多年以来国人的“诺奖情结”。回头再看,这一情结的熨平,还有更多值得咀嚼的地方。

屠呦呦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选择了药物学系生药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可以说是中国本土科研体系所培养的获诺贝尔科学奖第一人。她的获奖,无疑能增强我们这个时代科学家们的自信心。40多年前,科研人员与外面的世界交流不多,可供查找的文献很少,在相对简陋的条件下,还能作出如此重要的原创突破;40多年来,中国科研人才的积累厚度、科研条件的优越程度、全球合作的深度广度,不断水涨船高,许多领域已经赶上甚至领先国际水平,有理由相信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屠呦呦”。

屠呦呦也让人看到,无论是诺贝尔奖还是SCI论文,或是《科学》《自然》等国际刊物,都只是一种评价手段。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坚持学术方向、坚定学术追求、坚守学术信仰,没必要妄自菲薄,更没必要被牵着鼻子走。有些人还在怀疑“诺贝尔奖有没有照顾中国人”,这种缺乏信心的表现已经不合时宜——科学大奖不会照顾任何人,只要有了足够的资格,自然就会被关注到。

另一方面,屠呦呦代表中国大陆科学家“破冰”诺贝尔奖,也是对那些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的速成论者的提醒。科学有自己的规律,最忌的就是急功近利。它无法严格地用投入去预测产出,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就能创造出新事物,也很难按部就班达到预定目标。科学的通途有很多走法,无论头衔和身份,无论领域和方法,“科学家”才是唯一的、纯粹的标签。有人描述得很形象,真正钟情于科学的人出发点并非想去拿奖,也许一辈子不会有惊艳的成果,有人可能用毕生精力,也只是在科学的某个关口书写了四个大字:“此路不通”。

对这些科学家来说,更灵活、更多元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至关重要。在日本,很多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来自民间机构或是企业;在美国,像微软这样的大公司,集聚了一批有才华的科学家从事基础研究。我国对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创新。最近出台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就明确,“研究制定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办法,……突出中长期目标导向,评价重点从研究成果数量转向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类似导向和举措,无疑能让有志于献身科学的整个世界都在感谢青蒿素和科学。中国科学家也要感谢屠呦呦,有没有能力、是不是拿到诺贝尔奖,已不再是一个心结,正可迈开步子、自信前行。

第四篇:中国的女科学家屠呦呦

中国的女科学家

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位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并且是一位女科学家,她的名字叫屠呦呦。

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来自中国的药学家屠呦呦女士获奖。屠呦呦女士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人类历史上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20世纪50年代前后,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人死于这种传染病。尽管全世界都在想法设法预防和根治疟疾,但成果是极其微小和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的疟疾发病人数多达2400万,即便是近年来,每年仍有数千人因感染疟疾而死亡。

1969年,38岁的屠呦呦女士接受了中药抗疟研究的艰巨任务,开始着手找寻新的抗疟药。几年时间,她查阅了大量的古代医学书籍和民间药方,几乎访遍了中国南方所有的老中医,寻找各种可能的配方。青蒿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了屠呦呦的视野。

可惜,在第一轮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68%,还不及胡椒有效果。在第二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的抗疟效果一度甚至只有12%。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蒿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但是屠呦呦并没有放弃。她反复思考、仔细研究,一次又一次的实验。终于,1971年,在经历了190次的失败之后,屠呦呦在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青蒿素,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疟疾的治疗。

总之,正是屠呦呦女士的锲而不舍、一丝不苟、辛勤耕耘为人类治疗疟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挽救了全世界数以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屠呦呦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第五篇:屠呦呦获奖感想

名字

屠呦呦 名字的来由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里的苹就是指青蒿这种野草,美好的名字寄寓父母美好的愿望和期待,甚至会和你的人生成就和辉煌有特殊的缘分。所以孩子们有梦就去追求,不管你的名字平凡与否,它会因为你变得熠熠生辉。

生平经历

所谓大器晚成,在众人看来,屠呦呦可能是在晚年才得出了成果,拥此殊荣。可在诺奖之前有谁知道,她早在1972年就从青蒿中提取出了一种白色结晶体—青蒿素。功成名就怎么一蹴而成,必定是厚积而薄,她没有满足一时的收获,没有止步不前,一直研究着中医药学。39年后,她的贡献终换来了一项国际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1年9月),当时人们感叹呦呦为什么无缘诺奖,4年后,遗憾终结了。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第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可是你知道吗,有人毕生研究,但是不为人知,即便如此,他们赢得了自己。你每天有没有赢得自己的认同?

客观

屠呦呦研究丰硕,可是获奖前一直默默无闻,她被称作三无科学家,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几次被提名参选院士,都没有被选上。有人说这和她的性格有关,平日的相处中让他人不是很愉快。从呦呦的身上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光环,也要从她过去的失意中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如果能够更加愉快和他人合作,那么她的成就会更早被人所知,她的贡献会更早被世人认可,她的发现带来的价值会更加扩大化。

再也别说做不到,不可能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国人都绝望感叹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缺少开放思维,缺少创新细胞。莫言之后,人们对诺奖有了期待,何时会有诺奖中的科学技术奖项在中国诞生呢?至少还要十年吧。3年一瞬而过,就有哟哟的喜讯传来了,请原谅没有使用一位老人的全名,因为这位老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她的呦呦之名也属于中国。

下载中国最美的女人 屠呦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最美的女人 屠呦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大法宝,成就屠呦呦

    三大法宝,成就屠呦呦 ——由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一事有感 2015年9月底的一个早上,我像往常一样翻看手机新闻,一条新闻标题猛然映入眼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有望获得2015年度诺......

    作文素材:屠呦呦

    屠呦呦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屠呦呦(Youyou Tu)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悉,屠呦呦是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中国人。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

    高考素材:屠呦呦

    屠呦呦:从“三无”教授到诺奖得主热点素材三维透视 青蒿素的提取是一个世界公认的难题,美国筛选了近30万个化合物而没有结果;中国在1967年就组织全国7省市开展包括中草药在内......

    屠呦呦人物素材

    屠呦呦人物专题阅读 导语 呦!她终于获奖啦!成为获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第一人! 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

    屠呦呦时评作文

    屠呦呦获奖,不慕浮华埋头苦干者当之无愧 屠呦呦获诺奖,实至名归。四年前,她即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

    屠呦呦获奖评论

    评论:屠呦呦获奖当之无愧 时间:2015-10-07 08:25:00作者:新闻来源:人民网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感想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感想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感想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刚刚宣布,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奖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

    屠呦呦获奖感言含义

    屠呦呦和莫言的获奖感言大异其趣刘崇顺 刚刚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昨晚在家里接受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科协等相关方面负责人的祝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