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汕头大学数学系导师信息
杨守志
个人简历 科学研究
1987年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应用力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6月获汕头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6月获汕头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汕头大学数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值分析和海洋生态建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连续三年(2002-2004年)担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和指导教师,共获省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2010年获汕头大学本科优秀教学奖,2009年获理学院教学优秀奖,所讲授课程《高等数学》获2009年度汕头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08年获汕头大学教学成果奖。参与撰写并已发表的著作有3部,其中,《C至Visual C++程序设计语言》于2001年获第四届汕头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主持省部级项目子课题1项,并已在中文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
通讯地址: 广东省汕头大学数学系 邮政编码: 515063 电子邮件: xplin@stu.edu.cn
韦才敏
个人简历 学术照片
韦才敏: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5年12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3月—至今在汕头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工作。
曾参与三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研究工作,现主持广东省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07-2009年),近年来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排队论、排序论、金融数学等随机模型理论与方法。开设的主要课程:数学规划,金融数学,最优化理论与方法,数学模型,随机过程,数值最优化。
电话: 0754-86502732 通讯地址: 汕头大学数学系科学楼307-1 邮政编码: 515063 电子邮件: cmwei@stu.edu.cn
林福荣
个人简历 科学研究
男,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8年4月出生于福建漳州诏安县。1990年9月本科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1995年3月博士毕业于上海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后到汕头大学数学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主要从事分歧理论及其数值计算,分形几何及其应用,混沌动力系统的计算机可视化、数字图象处理的研究工作。已经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论文发表于《J.Comput.Phys.》,《J.Comput.Math.》,《Appl.Math.& Mech.》,《Computers & Graphics》,《Optics Communication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
电话:(Int.+86)0754-2903744 传真:(Int.+86)0754-2902767 通讯地址: 广东省汕头大学数学系 邮政编码: 515063 电子邮件: rsye@stu.edu.cn
谢长珍
个人简历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学术照片
刘轼波,男,广东潮安县人。
1997年6月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系,2000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系,获硕士学位。
2003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6月从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博士后出站,到厦门大学数学学院工作,任副教授。
2008年8月至今,在汕头大学数学系工作,任教授。
主要从事非线性分析方面的研究,在临界点理论和非线性椭圆方程多重解的存在性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个人主页: http://www.xiexiebang.com
学历简介: 理学硕士 2002-9 至 2005-6 青岛大学
理学博士 2005-9 至 2009-6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国家建设有高水平大学2008-9 至 2009-5
联合培养博士生
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工作经历:
2009年9月 至 2010年12月
澳门大学科技学院 博士后研究
2010年12月 至 现在汕头大学理学院 副教授
2012年6月 至 现在
汕头市数学会 秘书长
担任课程:
2010-2011春季学期,1数学模型,2 实变函数;
2011-2012秋季学期,1数学分析I,2工科复变函数.主要研究兴趣:
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Clifford 分析
承担项目:
[ 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曲面上的无界全纯Fourier乘子及其在边值问题中的应用;(编号:11201280),[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临界Q 型空间及其在流体方程中的应用;(编号:11171203),[ 3 ]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各向异性的Q型空间及其在流体方程中的应用;(编号:20114402120003),[ 4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星形Lipschitz曲面上一类无界Fourier 乘子的研究;(编号:
李昇平
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邮件: spli@stu.edu.cn 办公地址: G203 办公电话: 82902435
李昇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汕头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211”工程办公室主任。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99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12月-1997年12月为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1998年5月至今在汕头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系工作。2003年3月至2007年1月任机械电子工程系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鲁棒设计理论与应用。近几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粤港关键领域招标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杂志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aptive Control and Signal Process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EI收录。李昇平教授2005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年获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评为汕头市优秀拔尖人才,2007年获得李嘉诚基金会卓越教学奖,2009年评为“南粤优秀教师”。
李昇平教授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IEEE Trans.Neural Network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aptive Control and Signal Processing、自动化学报等杂志特约审稿人、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汕头市人民政府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
闫敬文
博士 中国科学院
电子邮件: jwyan@stu.edu.cn 办公地址: 科学楼412 办公电话: 82510501
闫敬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7月20日出生于吉林省磐石市。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重
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图像图形学会理事。目前负责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和横向课题一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有20篇论文Ei收录,SCI收录两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国家统编教材一部,翻译著作一本。2003年获得厦门市回国留学人员身份、2006年度厦门市重点引进人才和2008年汕头市重点引进人才,获得厦门大学首批三级岗位和厦门大学教授三级岗位。《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中国光学快报》、《光学学报》、《光学精密工程》、《电子与信息学报》、《中国图像图形学报》和《遥感学报》等杂志审稿人,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项目网络评审 专家。2002年9月-2003年8月,公派留学到巴黎高科做访问学者,2010年8月-2010年11月,佐治亚理工学院(GaTech.)工业工程学院访问教授,从事天文图像分析与数据挖掘工作。主要研究方向:
多媒体通信、SAR图像分析与识别、光谱压缩、小波分析及应用;
开设的主要课程:
小波分析与应用、图像分析、超小波分析及应用、随机过程、弱信号检测、数字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现代通信原理、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二篇:导师信息
一、日语语言文学(日语学院)
邱鸣(党校办)、周洁、杨玲、江新兴(科研处)、张文颖、谢立群、王鹏、李成浩、周莉、任健、王怡、谢育新、侯越、路邈、熊仁芳、詹桂香、王冠华、王宇新、潘小多、王晓、杨宁、林曌、李莉 周洁:日语语言文学
中景园”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4年“金牌导师”最受研究生尊敬 的导师
二、翻译硕士(日语笔译)
日语学院:李成浩、熊仁芳、詹桂香、王宇新、李莉、樊颖 科研处:江新兴 校外导师:丁莉
三、翻译硕士(日语口译)
日语学院:周洁、杨玲、张文颖、谢立群、李成浩、熊仁芳、詹桂香、王宇新、李莉、任健、王怡、谢育新、侯越、路邈、王冠华、潘小多、王晓、杨宁、林曌、王鹏、樊颖 党校办:邱鸣 科研处:江新兴
校外导师:丁莉、白立文、鲁永学、卿学民、邱鹏鸣、王众
一、袁敏道 卢友络,男,汉族,中共党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3年7月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1964年8月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从事日语教学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1992年被评为教授。曾任日语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亚非语系副主任、主任,日语系主任、第一届全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第四届副会长,第一届全国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开设“日本语概说”、“日本语法研究”、“教学法研究”等课。先后担任基础日语、精读、泛读、写作、口译、日本文学等本科生课程的教学。
主要研究领域:高等院校日语教学
主要科研成果:著有《日本语概说》(合编)、《基础日语教程》(1-4册)(合编)、曰语试题集(初级、中级、高级)(合编)、《综合日语》(上、下册)(合编)等。潘寿君,男,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曾赴东京外国语大学留学2年、名古屋大学等讲学研修约6年。现任教育部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职称评审委员,《日语知识》编委等。承担教育部日语基础阶段和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调研,测试与编写工作;参与教育部和旅游局的有关考试命题工作。中央电视台《常用日语》电视讲座主讲;《日语新视听电视讲座》部分撰稿与26集全部定稿。承担研究生《中日语言对比研究》、《日语概论》、《日语教育》、《日语语法演习》、《教学法研究与实践》、《翻译研究》等课程。参编教材有1项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多项获本院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
主要研究领域:日语语言、日语教育。
主要科研成果:国家社科基金《中日对译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研究》课题组成员。参编《全国高校日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等专著5部,本人执笔约40万字;撰写《中文和訳際のテンスとアスペクト――「~ていたと~たをめぐって」》等论文10多篇;编写《基础日语教程》等9部,本人执笔约140万字;参编《日语常用词例解词典》等3部,本人执笔约70万字;编译《最新版日语能力测验出题倾向对策》等5部,本人执笔约15万字。
邱鸣,男,汉族,中共党员,日本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党委常委、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日翻译研究会会长,中日友协理事,北京市对外友协常务理事,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会理事,国家留学基金评审组专家。1977年至1979年在北京通县永乐店农场插队,1979年至1983年在北京师范学院外语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至1992年在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攻读硕士、博士课程,1994年至2004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外语学院任教,曾任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2004年4月起,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
主要研究方向:日本中世文学及中日古典文学比较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发表、出版论文论著数十篇。主要论著有《太平记的汉文学研究》(日文);代表论文有《日本古典文学的汉籍摄入》(日文)、《太平记中中国古籍的引用形态》(日文)、《护良亲王的人物造型与中国古籍》(日文)。主编《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大纲》、《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考试用书——职称日语》、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指定教材《日语口译实务》3级等。
为集 教授,研究生教研室主任。毕业于北京二外日语专业,留校任教至今。其间在大阪外国语大学、爱知大学、横滨商科大学、爱知学泉大学等大学学习和讲学。曾主持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日语》、中央电视台《标准日本语》初级、《日语语音入门》、中央电大《日语基础•旅游类》等讲座节目。专业为日语语音学、语法学。近年来从事翻译和中日同声传译的教学。
论著:《日语时态之管见》(论文)《助词「を」的无奈》(论文)《“つまらせる”还是“つまる”》(论文)《中译日的翻译技巧》——点线连接法(论文)《言简意赅‘信’是根本》(论文)《日语语音入门》(教材)等。
铁军,男,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后留校任教。曾赴本留学或任教多年。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日语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担任日语系本科生、研究生多种课型。
主要研究领域:中日文化比较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出版的主要著作《国家旅游局导游考评教材中国文化册》(旅游教育出版社)、《北京日语导游》(旅游教育出版社)、《导游日语》(旅游教育出版社)、《中日乡土文化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日本语古典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表的主要论文有《关于高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日语学习与研究)、《丰田汽车企业文化的核心——造人战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百人一首的山情结》(日语学习与研究)。研究的课题包括龙文化、庙会文化、色彩文化、影视文化、年节文化、茶文化、、民间传说故事、乡土玩具、现代社会中的新民俗以及日本古典和歌等多方面。
吴世平教授,文学硕士。1986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获日本文学硕士学位。曾先后任日本爱知学泉大学、横滨商科大学等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与文化、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流。主要科研成果有学术专著:《中日使役态的对比研究》,论文:“文化作品翻译中的中日文化差异”“日语翻译教学探讨”“跨文化交流与非语言行为”等。以及词典、教材等5部。目前主持北京市教委社科基金项目“中日非语言行为对比研究”等项目。
李抗美,女,教授,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日语专业,留校任教至今。其间先后赴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名古屋大学、爱知大学留学三年半,学习研究日本语法及中日敬语比较,并在名古屋大学和横滨商科大学作为专家或交换教授讲学三年,研修中日同形语比较、日本语学概论、中日文化对比等。担任教育部和旅游局有关考试的命题、主考等工作。在大学本科担任一至四年级《精读》、《会话》、《口译》、《听力》、《泛读》、《导游》、《视听》等课型。为研究生开设《中日文化对比》、《日本文化史》、《日本文化专题研究》、《日本文化演习》、《中日民俗文化比较》等课型。
主要研究领域:中日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撰写并发表《中日両国における言語的敬意表現について》、《中日両国語の同形語の比較》、《关于中日文中第二人称的用法》、《中日同形语考》《口訳について》、《中日の好き嫌いな数字の文化考》、《浅析「~じゃないですか」》、《关于“意见”的中日文不同用法》、《关于中文“打”字的日译》、《关于中文“安心”的中日不同用法》等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日语模拟导游》《日本节假日文化》等;参加多部专著、教材、词典的编写。
周洁,女、群众、教授、硕士生导师、日语学院院长。1985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非系日语专业,1988年留学日本,1996年从日本回国到二外工作。毕业于日本甲南女子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博士课程并获该校社会学博士学位。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日本家族社会学会会员、日本专业社会调查士。先后任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日本爱知学泉大学客座教授。被评为2006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青年学术骨干,2007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中青年学术骨干。2011年北京市精品教材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中日家庭、跨文化研究、翻译(笔译)教学和实践
主要研究成果:专著《中日祖先崇拜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合著《中日乡土文化研究》(中国传媒大学,2006)、译著《你好,社会学—社会学是文化学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译著NHK电视剧《铃兰》(中央电视台,2001)、译著TBS电视剧《夫妇》(中央电视台,2007)、合编《日本概况》(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主编《日本的祭礼》(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译著《日本高龄者的生存困境-来自一线的报告》(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译著《社区的集团动力学》(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等。有《中日两国‘家’意识变迁比较研究》(CSSCI期刊《求索》11期,2005)、《社科类文本翻译的特点—以<你好,社会学,社会学是文化学习>日汉翻译为例》(中国外语类核心期刊《日语学习和研究》3期,2007)《日本家庭社会学研究及未来走向》(CSSCI来源期刊《日本学刊》6期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日本学会,2009)、《日本概况在异文化认知中的作用》(《日本语言文化研究和国际化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华北地区宗教信仰的历史变迁和转型》(二外学报,2006)《日本人的祖灵观》(《日语语言文化研究》,2003)《中国农村经济转型的范例》(《经营研究》日文,2006)《异文化的认知与语言意识》(二外学报,1999)等中日文论文20余篇。2002年获全国第二届中日友好中国大学生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大赛优秀论文指导奖;2005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成果专著三等奖、2010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成果教材二等奖。参与并主持多个校级、市级教改和科研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陈燕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从事教师工作以来,历经本科基础和高级阶段的各科目教学,并担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教学及毕业论文的指导。曾多次在国内外进修任教,有多年丰富的日语教育及对外汉语的教学经验。主要研究方向是日语语言的词汇学领域,同时也包括一些词汇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在国内外各级学术刊物(包括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或考察报告数十部。
主要学术作品有:《日语词汇学》;《日语中的特殊词群—惯用句》等。其中《日语中的特殊词群—惯用句》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成果之一。
新兴,男,教授,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博士课程毕业,1994年到二外任教至今。先后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爱知大学,曾在日本爱知学泉大学任教,北京大学国内访问学者,名古屋大学客座研究员。现任北二外科研处处长、国际商务日语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华日本学会理事,日本早稻田社会学会会员,曾任北二外教务处处长。1998年获得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被评为2005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中青年学术骨干,2006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青年学术骨干。2004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2等奖。
主要研究领域:中日家族制度、日本隐居制度、中日异文化对比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出版专著、教材有《日本近代家族制度研究》(专著、旅游教育出版社),《日本概况》(合编、旅游教育出版社)、《商务基础日语1、2》(主编、商务出版社),《日语写作》、《日语会话》等,发表论文《日本隐居制度与家长权的传承》(《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年4期),《日本的隐居制度与儒家伦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10期)等二十余篇。
杨玲 女,教授,硕士生导师。1993年、2007年先后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获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曾先后赴日本神户市外国语大学、京都外国语大学、爱知学泉大学进行学术研究、交流及其讲学。1997和1999年分别主持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日语300句》广播讲座和中央电视台《常用日语》电视讲座节目。曾主持北京市教改项目、校级重点科研项目、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等多项研究课题。2008年参与并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参与并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奖;2009年被纳入2010年启动的“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主要研究领域:日语语言学、汉日对比语言学、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出版专著《日语授受动词句结构意义研究》、《饭店日语》(合著)、主编《日语语言文化研究》第四辑等;先后在《日语学习与研究》、《日语研究》、《语言学研究》、《汉日理论语言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口译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之探讨”、“日语授受动词句受事移动中モノ的意义”、“同声传译中的技能技巧训练与同传标准”、“Vテクレル的结构和意义”、“日语学研究的动态及趋势分析”、“CAI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等近20篇论文;现主持编写的《日汉同声传译系列教材》获2009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
张志军 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1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留校任教至今。从事教师工作以来,担任过基础阶段的精读、泛读、会话、听力的教学和高年级阶段的精读、口译、笔译、视听等各科目的教学,自1996年以来担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教学及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翻译理论与实践》《日中语言对比》。任教期间曾赴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学习日语语言与文化;先后赴日本爱知大学、横滨商科大学、爱知学泉大学等学校教授汉语6年。在国内任教期间曾担任过三年级教学组组长和专业课教研室主任的工作。并于1996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日中语言对比、翻译理论与实践
主要科研成果:译著:《胎儿都是天才》(学林出版社)专著:《日语自他动词》(旅游教育出版社)参编辞典:《日语常用语搭配辞典》(商务印书馆)《日语拟声拟态副词词典》(商务印书馆)主要论文:《『せる、させる』と『使、叫、譲』の異同》《受動文から見る日本語と中国語の異同》《日本語の非典型的他動詞文》《试析日语文章翻译的难点—-省略的复原》《日语中顿从句的情态》《など在复句中的作用及译法》等。
张文颖,男,汉族,教授,2001年3月毕业于日本专修大学国文学专业,获日本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1月来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从事日语教学与研究工作,其间曾于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赴日本爱知学泉大学工作一年。并前后多次赴日本多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等活动。日本文学研究会会员,先后获得北京市政府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校教学优秀奖,校科研成果三等奖。2009年日语系升级为日语学院,时任日语学院第二基础教研室主任,2011年5月,任日语学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日本近现代文学,中日比较文学
主要教学及科研成果:参与编写国家级教材两部:《商务基础日语》第一、二册;《基础日语综合教程》第二册教材及教师用书,该教材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材。主持北京市教委面上科研项目“来自边缘的声音—莫言与大江健三郎的文学”、北京市面上项目“莫言与中上健次的文学”、校级项目“日本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幻想性意象”等科研课题。出版专著两部:《场所的魔力-大江健三郎与中上健次的文学》(该书在日本出版发行)、《来自边缘的声音—莫言与大江健三郎的文学》,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
谢立群,女,博士,教授。2002年3月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2002年4月至2005年3月任大阪大学客座研究员。2005年7月起任教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被评为2006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青年学术骨干,2007北京市人材强教计划中青年学术骨干。目前正在主持北京市教委 “日本中世纪佛教文学的形成与中国文化”课题的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日本中世文学、中日比较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主要研究成果:学术专著有:《徒然草与中国隐逸思想》(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7),代表性论文有:《从徒然草第12段看老庄思想的影响》(二外学报、2006)《日本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大隐”形象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从徒然草看兼好的隐遁观》(《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关于徒然草汉译的几点考证》(《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从『華厳宗祖師絵伝』的善妙形象看明慧的女性救济观》(《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等20余篇。
,教授、日语学院跨文化交际系主任、博士。留学日本十载,在千叶大学获得文化人类学专业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在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国际比较政治研究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和民族音乐学系做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中日文化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出版《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现代日本地域艺术文化研究》、《中日乡土文化研究》(合著)、《日本龙文化研究》(合著)、主编《传承与跨越——中日现代社会文化研究》等著作。合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中日同声传译背景知识储备训练 自然、文化篇》、《中日同声传译背景知识储备训练 社会、经济篇》。发表〈从韩流看“影视表象”与“旅游地形象”的构筑〉、〈论日本电视剧在中国的传播〉、〈学科理论与同声传译班“日本经济”的课程设计〉、〈日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等十多篇论文。
第三篇:导师信息
王荫乔(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31年生人,河北省滦县人,195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市级劳动模范、市级优秀教师。曾任中国投资学会第一、二届理事;现任中国人才研究会金融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撰写科研论文多篇,教材、工具书多部,其中主编的教改优秀教材《工商信贷教学案例》、与人合作的《工商信贷》曾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推荐为全国高校金融专业使用教材。《金融业务手册》、《论中短期设备贷款管理》、《简明金融辞典》以及《关于发展天津金融市场的思考》等论著、工具书获市社科优秀成果和市优秀调研成果二、三等奖。应邀参与《中华金融辞库》总编和《商业银行》卷的主编工作。该书经中宣部批准列入国家新闻出版署,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同时还承担了《面向21世纪的金融学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课题,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王爱俭(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女,出生于1954年11月,祖籍山东烟台,教授、博士。现担任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系主任、硕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建国会天津市委员会副主委,天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社科、国家自然科学同行评议专家,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天津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经济学科组成员,中国金融学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天津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金融学科带头人,天津市环渤海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国际金融理论、实务的教学研究工作,在国际货币与汇率、金融创新和虚拟经济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居全国领先地位,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承担国家及省市级项目10余项,十余次获奖。承担主要项目:“金融创新与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研究”(01BJL009)中国社科基金项目 ;“虚拟经济合理规模与风险预警研究”(703730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国际金融态势与汇率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道路选择”天津市“九五”社科重点项目;“欧元运行趋势及其汇率风险研究”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著代表作:《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金融创新工具交易》(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汇率导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体制改革与经济杠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信用理论与信用风险防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金融创新与虚拟经济》(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20世纪国际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 评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主要奖项:论文《论市场经济》1994年获天津社科优秀论文二等奖;专著《汇率导论》1998年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专著三等奖;专著《金融创新工具交易》1998年获金融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我国居民储蓄增长效应分析》1998年获中国金融学会第四届优秀论文三等奖;专著《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1999年获天津社科第七届优秀著作二等奖;论文《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2001年获天津市金融学会1998-1999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论文《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2001年获华北金融杂志社1999-2000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天津中行完成2002年消费信贷任务对策建议总报告》2002年获全国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论文《“十五”期间力争建成我国北方金融中心》2002年获天津市第七届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专著《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2002年获天津社科第八届优秀著作三等奖;论文《“十五”期间力争建成我国北方金融中心》2002年获民建天津市委员会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论文《金融创新与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研究》2004年获天津市第九届社科成果二等奖;专著《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2006年获天津市第十届社科成果二等奖。
张维(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58年出生。1982年春、1985年春和1988年秋在天津大学分别获工业电气自动化工学学士学位、系统工程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1990、1993年分别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199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94—1995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哈斯商学院任高级访问学者、助理研究员,1998—2000美国任斯利尔理工大学拉里管理学院访问教授。历任天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管理学院MBA 中心主任、副院长,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等职。1997年获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称号,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科研方向是金融工程、创业管理,在全国首批招收了金融工程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是我国最早从事金融工程教育和研究的学者之一。迄今已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金融风险分析、防范与控制”在内的7项国家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得过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992)、天津青年科技奖(1992)和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主要讲授“管理学科研究前沿”、“金融定量分析”、“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创业管理”等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社会学术兼职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八、九届评审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管理学会副会长等,并担任《管理科学学报》编委和编辑部主任、《南开管理评论》、《管理评论》和《中外管理》杂志的编委。
张元萍(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女 1955年生于天津市,1981年考入天津财经大学,1985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和2000年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中心研修。现任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天津无形资产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金融投资与融资、金融衍生工具、国际投资等。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投资理论与实务、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学等课程。曾在各种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篇、主编、参编各种著作10部,主要著作有《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与模式》、《国际技术贸易理论与实务》等,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其中《北方技术交易市场运行机制研究》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成果转化的计量分析》获天津市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元萍(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高正平(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54年月11月出生,河北丰润人,博士,教授。现担任天津财经大学副院长及中金会(中国金融人才委员会)常务理事、2l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系列教材编委会委员、天津市风险投资促进会专家组成员、天津市经济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金融学教学和科研工作,1997年以来,完成专著3部,撰写论文20余篇,参加多项省部级课题项目。科技成果结合中国经济改革实际的居多。其中代表作主要有《证券公司风险规避与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政府在风险投资中作用的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完善我国投融资体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财经,1997)、《“银边债券”关于城市公债的理性思考和现实选择》(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资本证券化与我国实现途径选择》(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1)、《滨海银行组建方案可行性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2002)等。现在从事的研究有:主编《中小企业融资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预计2004年年初出版)、横向课题《天津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预计2003年年底完成)。
刘忠燕(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女 1953年1月生,金融学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金融学教学与研究21年,现主讲金融学专业基础理论课“货币银行学”;专业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院核心课“金融学”。曾讲授“金融市场学”、“证券理论与实务”。近五年在《国际金融研究》、《金融论坛》、《中国财政》、《天津社会科学》、《金融理论与实践》、《现代财经》等重要核心刊物、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5篇。主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教程》、《现代股票经济通论》、《储蓄与投资》四部。参编六部。其中两篇论文被人大复印刊物全文转载、两部专著和一篇论文获“天津金融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天津社科十五规划项目”一项。完成天津社联“资本市场发展”调研项目一项。
孟生旺(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 1966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金融学系教授,现任天津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1999年访问了英国宝成保险集团,2002年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在英国伦敦城市大学保险与精算系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保险与精算。曾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和译著5部。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各种科研奖励4项,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到会宣读了论文,2000年获“天津市优秀青年人才奖”。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保险经营风险评估与保险监管系统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安宝统计与精算研究中心项目“Actuarial Mod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Chinese Automobile Insurance”。代表作有:《实用非寿险精算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利息理论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Accounting for individual over-dispersion in a bonus-malus automobile insurance system,”(The ASTIN Bulletin, Volume 29, No.2, 1999, pp.327-337)。
孙森(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49年生人,祖籍广东省中山市,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于一九六九年到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插队;一九七四年进入天津财经大学财金系学习,一九七七年大学毕业;一九八五年考入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九八八年毕业,获硕士学位。一九九六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党总支书记,兼任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理事、天津农村金融学会理事,曾任天津城市金融学会副会长。讲授货币银行学、货币经济学、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银行电子化、银行会计、银行外汇会计等课程,目前主要讲授货币银行学、货币经济学、金融学、银行电子化、银行外汇会计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运行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货币市场、银行电子化。主持完成天津“九五”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两项(发展消费信贷若干问题的建议;规范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研究),天津市教委社科项目一项;独著、主编、合著、参编各类著作8部;在《国际金融研究》等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四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曾获天津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获天津市金融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
唐以今(点击查看个人照片)教授 1982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2年起在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任教。1986—1999 年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1995年获瑞士巴塞尔州立奖学金,在巴塞尔大学经济系作访问学者1年。1998—1999年获欧盟—中国高等教育合作奖学金,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转型经济研究所作高级访问学者6个月。主讲课程:国际金融、国际金融市场、国际经济学。主持国家教育部课题2项 主持天津市教委课题1项 出版专著1部,学术论文多篇。
王淑敏(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女 教授 生于1944年 河北省武邑县人 汉族 中共党员 1969年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至今已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现任金融系货币银行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王淑敏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金融理论与实务研究,并广泛涉猎中外金融信托与租赁领域,是中国较早从事信托租赁研究的专家之一。主要讲授的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金融信托与租赁、证券理论与实务、西方货币信用理论研究。王淑敏教授在科研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撰写出版著作主要有: 主编《金融信托与租赁》(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专著《金融深化创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主编《投资经营与管理》(天津社科出版社出版)主编《农行经营管理若干问题探讨》(天津社科出版社出版)承担的科研项目有: 天津市社科重点科研课题“金融深化创新研究”和天津市教委科研课题“金融市场融资渠道拓展研究”。两项科研成果均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和社会有关部门的好评。公开发表论文几十篇。获奖成果多项。
姚莉(点击查看个人照片),1960年生,汉族,1978年考入天津财经大学,1982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5年进入南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88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2000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所教课程有:国际金融(全校挂牌)、国际金融(双语)、国际结算、金融理论专题讲座。
安合祥(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43年生人,河北省晋州人,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学计划专业毕业,教授,金融系投资教研室主任,中国宏观经济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任碧云(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1962年6月出生于山西榆社。1979年9月考入山西大学经济系就读,1983年8月毕业并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毕业以后留校任教,期间,先后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进修,1988年—1989年曾在厦门大学财金系研究生班学习。1997年12月调入天津财经学院金融系工作,同时攻读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于1999年6月参加由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英语、经济学综合科目考试,顺利通过,并于1999年9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之后,又于2002年9月考入中央财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金融宏观调控。任教20年来,主要讲授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学、财政学、证券投资学、金融营销学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所讲授课程均受到专家、同行的认可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1994年被聘为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客座教授;2000年被聘为中国工商银行长春金融研修学院客座教授;2001年被聘为中国农业银行天津金融研修学院客座教授;1999年以来,多次为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资金部、零售金融部、院校部、工会及云南省分行、辽宁省分行、天津市分行等作过学术报告;还为中国交通银行天津市分行、天津市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天津分行等作过学术讲座。
李素梅(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与保险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
从事金融学教学,科研工作10余年。站在全球角度研究金融经济问题,立足实用性研究,着力借鉴北美成功金融经济体系,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经济发展模式。
2004年以来,美国,加拿大高级访问学者
获得北美“金融证券与保险投资顾问”(Financial Security Advisor and Investment Representative)资格认证
主要研究领域: 中美投资基金比较研究 产业投资基金研究 金融投资管理 风险管理与保险理财 联系方式:E-mail:sammyli28@hotmail.com
主要代表作
一.专著
[1] 《金融市场与证券投资》,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7 [2]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综合绩效及发展战略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8
二.教材
[1] 《金融学》参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6 [2] 《证券投资教程》参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3] 《货币银行学》参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4 [4] 《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参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1
三.主要学术论文
[1] “The analysis of net cash inflow of money market in US and their revelation” 发表于《China-USA Business Review》
Volume 7,Number 3,March 2008 [2] “美国养老保险基金与共同基金关联效应分析及启示” 《现代财经》 2008.3 [3]“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rategies of Chinese and U.S.Holders of Mutual Funds and their Revelation”, 提交主题为 “3rd Asia E-Business International Forum”的国际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2007.2 [4]“The analysis of Mutual Funds in US and their revelation” 提交在希腊举行的主题为“Department of Shipping, Trade and Transport” 的国际研讨会征文入选, 2007.7 [5]“美国基金业发展的相关分析及对亚洲的启示” 提交国际研讨会,《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9 [6]“美国股票基金投资组合转换率分析及借鉴”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6 [7]“美国共同基金行业结构历史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银行家》,2005.5 [8]“天津市发展民间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财经》,2005.3 [9]“国债的货币效应初探” 《现代财经》,2003.11 [10]“中国信用缺失的内生性及外生性探析”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5 [11]“我国货币政策与就业政策有效联结之途径” 《现代财经》,2001.3 [12]“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浙江金融》,2000.9 [13]“借鉴国际经验,发展中小企业” 《宏观经济管理》,2000.9 [14]“通货紧缩原因的内生性及外生性探析” 《金融市场》,2000.4 [15]“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效应的几点思考” 《内蒙古金融研究》,2000.4 [16]“关于我国就业问题的宏观经济学思考”,“留美经济学会”组织的“国际研讨会”参会论文并做主题发言,部分观点载《经济学动态》 1998.7
四.完成科研项目
[1]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操作系统设计及编制”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横向委托科研项目 项目负责人之一,已完成并通过鉴定,2007.11 [2]“资本流动与民间投资发展”,天津市“十五”投资项目
项目负责人,已完成并通过鉴定,2005.10 [3]“天津市增加民间投资的有效战略研究”,天津市“十五”社科规划项目项目负责人, 已完成并通过鉴定,2004.11 [4] “股票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因素相关性分析研究” 天津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
项目负责人, 已完成并通过鉴定,该项目被“海通证券有限公司”采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3.11 [5] “宏观经济运行与金融宏观调控研究” 天津市“九五”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已完成并通过市级鉴定,2000.6
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与精粹题解(上册微观部分)》、《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与精粹题解(下册宏观部分)》,丛屹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3、《货币银行学原理》第五版,郑道平、龙玮娟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6出版。
张维(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58年出生。1982年春、1985年春和1988年秋在天津大学分别获工业电气自动化工学学士学位、系统工程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1990、1993年分别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199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94—1995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哈斯商学院任高级访问学者、助理研究员,1998—2000美国任斯利尔理工大学拉里管理学院访问教授。历任天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管理学院mba 中心主任、副院长,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等职。1997年获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称号,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科研方向是金融工程、创业管理,在全国首批招收了金融工程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是我国最早从事金融工程教育和研究的学者之一。迄今已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金融风险分析、防范与控制”在内的7项国家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得过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992)、天津青年科技奖(1992)和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主要讲授“管理学科研究前沿”、“金融定量分析”、“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创业管理”等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社会学术兼职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八、九届评审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管理学会副会长等,并担任《管理科学学报》编委和编辑部主任、《南开管理评论》、《管理评论》和《中外管理》杂志的编委。
孟生旺(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 1966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金融学系教授,现任天津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1999年访问了英国宝成保险集团,2002年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在英国伦敦城市大学保险与精算系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保险与精算。曾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和译著5部。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各种科研奖励4项,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到会宣读了论文,2000年获“天津市优秀青年人才奖”。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保险经营风险评估与保险监管系统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安宝统计与精算研究中心项目“Actuarial Mod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Chinese Automobile Insurance”。代表作有:《实用非寿险精算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利息理论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Accounting for individual over-dispersion in a bonus-malus automobile insurance system,”(The ASTIN Bulletin, Volume 29, No.2, 1999, pp.327-337 和差化积
sinx+siny=2sin[(x+y)/2]cos[(x-y)/2] sinx-siny=2cos[(x+y)/2]sin[(x-y)/2] cosx+cosy=2cos[(x+y)/2]cos[(x-y)/2] cosx-cosy=-2sin[(x+y)/2]sin[(x-y)/2]
积化和差
sinxsiny=-1/2[cos(x+y)-cos(x-y)] cosxcosy=1/2[cos(x+y)+cos(x-y)] sinxcosy=1/2[sin(x+y)+sin(x-y)] cosxsiny=1/2[sin(x+y)-sin(x-y)]
1、《货币银行学原理》第五版,郑道平、龙玮娟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6出版。
2、《国际金融概论》,王爱俭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出版。
3、《投资学》,张元萍,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
第四篇:汕头大学2016-2017学信息公开
汕头大学2016-2017学信息公开
工作报告
一、概述
2016-2017学,我校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落实高校信息公开清单做好信息公开报告工作的筒子(教办厅函〔2017〕41号)》和《广东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深入落实高校信息公开清单做好高校信息公开报告工作的通知(粤教办函〔2017〕276号)》的要求,我校进一步充实公开内容,推动学校信息公开。
二、主动公开情况
(一)报告统计数据时间
本报告中统计数据时间为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
(二)信息公开内容
2016-2017学,我校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对照教育部关于公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规定的项目和程序,做好信息主动公开工作。信息公开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招生考试信息,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人事师资信息,教学质量信息,学生管理服务信息,学风建设信息,学位、学科信息,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其他等共10大类50类内容。
(三)主动公开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1、通过召开教代会、新闻发布会、座谈会等有关会议公开学校信息。
2、通过汕头大学校园网(主页、各部门网站、财务信息查询网、学生事务信息网、资产管理查询系统、MYSTU)、汕头大学办公信息网、粤建网等网站,公告栏、宣传栏、博客、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百度贴吧等媒介向校内师生员工以及社会公众主动公开信息。
3、通过定期编印发放《汕头大学年报》、《汕头大学报》、《汕头大学概览》、《行政公报》、专题报告等资料公开信息。
4、依情况采用其他形式公开有关信息。
(四)招生信息的公开情况和特色做法
1、招生章程、招生计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艺术类招生简章、香港免试生招生简章、台湾免试生招生简章、华侨及港澳台联合招生简章,以及高水平运动队体育专项测试合格名单等招考信息,均在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和汕头大学普通高考招生信息网上公布。汕头大学2017年本科新生收费标准均在汕头大学招生信息网上公布。
2、各省区文理科的录取人数、最高分(及超一本线值)、最低分(及超一本线值),艺术类录取人数、专业分数(最高、最低、平均)、文化分数(最高、最低、平均)、最低投档综合分,广东省内各专业录取人数、最高分、平均分、最低分、最低排位等信息,在录取结果通过各省招委会审核之后,均第一时间通过学校招生信息网、微信公众号等校内外信息平台公布,并在学校招生信息网上提供录取结果查询。
3、招生咨询渠道信息(含地址、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网址、QQ、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通过招生专刊、宣传折页、海报、PPT、网站、报刊广告等各种方式广而告之,并在招生章程中单列一条明示。
4、招生工作纪律监督与申诉渠道信息(含联系人、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等)在招生章程中单列一条明示,向社会公开。
5、由校长负责签发2017年高考录取通知书,并在学校招生信息网上公告签发样式。
(五)财务信息的公开情况和特色做法
公开学校预决算信息。根据粤财预[2012]197号的要求,及时对省级部门预算及决算批复信息通过财务处主页“校务公开”向全校师生员工进行公开。学校预算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之后,也在办公信息网向全校发布,让全校师生员工均能了解学校资源分配状况。
2、向社会公布财务报表。在财务处主页“校务公开”发布学校资产负债状况与校办企业的资产负债及经营状况数据;每年经过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审查的财务报告,向社会公开披露。财务报告除公开纸质版外,在学校主页“校情概览”-“汕大年报”公布。
3、收费公示。财务部门配合招生部门在每年招生简章等材料中将学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计费单位、收费范围等信息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也让学生在入学前全面了解所需缴纳的费用水平;同时,在每学年收费开始之前将本学年的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及批准收费机关和投诉电话等在学校显著位置向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公示,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增强学校收费透明度。
4、严格财务审批。学校严格报账手续,对接待费、差旅费和会务费等实时更新开支标准,在网上公开“三公经费”情况。
5.提高财务透明度。财务处跟神州浩天合作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先后建立了网上预约报账系统、财务综合查询系统、预算申报管理、学生缴费等系统,通过财务网上综合服务平台对全校师生员工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并与时俱进开通了微信服务平台。通过该系统,领导可随时查询掌握当前项目经费开支使用情况和财务报表信息;职工可以随时查询本人工资、借款、经费项目收支明细等情况;学生可以随时查询个人缴费、欠款情况,并通过系统进行缴费;全校师生员工还可以了解学校财务规章及国家财经法规等文件。财务处根据国家的法规与学校的规章制度、对教职工及学生日常报账常见问题进行汇总,并将报账指引公布于财务处主页,更好地为师生员工提供帮助,大大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提升财务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六)信息公开统计数据
1、通过门户网站等媒体公开信息情况。学校共召开新闻发布会或媒体见面会2场,接待来校采访媒体26批314人次,通过校报、校园网发布学校新闻信息413条,通过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发布信息785条,官方微信发布信息287条,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发布学校改革发展信息。
2、通过校内办公信息网公开信息情况。主动公开的党政公文类信息154条,其中:党政工作27条,占17.53%;干部人事人才类21条,占13.64%;重大改革与决策类9条,占5.84%;教学管理类32条,占20.78%;学生工作类48条,占31.17%;财务管理类4条,占2.6%;科研管理类9条,占5.84%;后勤工作4条,占2.6%。学校各单位、各职能部门通过信息公开网主动公开各类信息3352条。
3、其它情况统计。本学年,学校印发并在网站上公布《汕头大学年报2016》,包括校长工作报告、学院风采、大事纪要、财务报告,同时公布的还有学校基本情况、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备进展情况、主要科研项目、教学项目、人才引进、学术著作、国际学术交流、学子交流、奖学金及光荣榜等信息;发布《汕头大学概览2016》,公布学校概况、学生培养、研究项目、资源设施、师资队伍、财务收支信息;发布《行政公报》6期,每2个月公布学校主要活动信息、学校公文目录、机构与人事安排及学校基本情况动态数据信息。同时,学校各教学部门、4个住宿书院、各管理部门、资源部门、科研部门及二级基层党组织均有自己网页,及时发布各类信息。
三、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情况
2016-2017学学校共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各种形式提出的信息公开申请508件,均为有效申请。信息公开申请的按时办结率达100%。508件有效申请中,从申请方式看,当面申请363件,占71.46%;以电话方式申请10件,占1.97%;通过网站在线申请69件,13.58%;以邮件方式申请65件,占12.8%;以信函方式申请1件,占0.2%。
本学举行12次校领导接待日,共接待17人次,无重信重访出现;校长信箱收到信访邮件211封,回复办结211封。省教育厅、汕头市信访平台收到7份信访,都按时按规定办结。
四、对信息公开的评议、举报结果
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开展以来,未发生因学校信息公开工作遭到举报的情况。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是部分二级单位对信息公开工作不够重视,需完善二级单位联络员机制并对联络员进行培训,增强信息公开工作的主动性。
二是学校监督力度不够,应加强督促引导各二级单位及时将相关信息通过信息公开栏目及其他合理途经向社会公众及学校师生员工进行公开,切实推进学校信息公开工作。
汕头大学 2017年10月28日
附:
信息公开栏目网址(清单50条事项):
https://www.xiexiebang.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4906&Itemid=141&lang=zh
第五篇:信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数学系
信息学院
2012级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专业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数学)
二、培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
2、掌握本学科领域全面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随机分析与应用;随机模型与优化;金融数学与实证金融;随机控制理论与方法
四、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3年。
五、培养方式及主要培养环节学习进度要求
(一)培养方式
以导师负责制为主,导师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主要培养环节的学习进度要求
课程学习时间一年,成绩考核合格后,第二学年进行博士学位候选人学科综合考试,合格后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按公共课、方法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和先修课等五个类别设课,总学分不少于23分。公共课2门5学分,方法课不少于2门6学分,专业课不少于3门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门2学分,学术讲座1学分。
(三)加强学风建设,严格自律,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严格自律,应当贯彻于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各个环节:在课程学习中踏实认真,刻苦努力,遵守课堂纪律;在课程考试中诚实认真,遵守考试纪律;在学术研究中严谨细致,不慕虚名,遵守学术规范;在论文写作和发表中不剽窃、不冒用他人研究成果,遵守学术道德,严格自律。
六、知识结构和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学生必须掌握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注意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着重掌握专业方面理论和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跨学科选修课程。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组成
总学分不少于23学分。其中公共课为5学分;方法课不少于6学分;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 学术讲座1学分; 先修课不少于2门。
七、资格考试
综合考试是博士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后,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的一次学科综合考试。考试由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组成。
八、学术讲座、社会实践
学术讲座(1学分)为必修环节,学生应在学科综合考试前至少参加10次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并将学术报告综述交导师审核,评定成绩。
主要内容是调查所在研究领域的国内进展情况等,并写出详细的调查分析报告。
九、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是为了阐述、审核、确定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专门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博士生学位论文质量。
十、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发表
博士研究生入校后,在导师的指导下,拟定合理的科研计划。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计划应对研究的课题、科研进展的步骤、各个阶段的内容和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导师应把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与其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相结合。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有与学位论文选题内容相关的科研论文,发表在本学科领域中具有较大影响、能够代表该学科的学生发展水平的核心刊物上(以《研究生手册》公布的核心期刊索引为准,具体要求见《研究生手册》,否则,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十一、学位论文工作及要求
(一)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为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按计划进度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应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保证质量。
(二)答辩与学位授予
参照《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的相关规定。
附:课程设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括号里学分所示)
1、公共课(5学分)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经济类)
2学分
PUM701
学期
(Chinese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 语言基础
3学分
PUF700
学期
(Foreign Language)
2、方法课(不少于6学分)
● 计量经济分析
3学分
PUE802
1学期
(Econometric Analysis)(本课程是针对经管等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方法课。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为背景,讲述常用的计量经济模型与方法,提高学生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
● 高级时间序列分析
3学分
APM705
2学期
(Advanced Time Series Analysis)(讲授经典单变量和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的基础上,重点讲授单位根过程,Granger因果关系,协整以及ARCH,GARCH等时间序列模型等.)
3、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
● 随机分析
3学分
STA901
1学期(Stochastic Analysis)(主要讲授随机过程一般理论和鞅论、随机积分和随机微分方程,先修课为测度、概率与积分.)
● 向量拓扑空间
3学分
FUM705
2学期(Vector Topological Spaces)(介绍向量拓扑空间的基本性质,重点是局部凸空间,Hahn-Banach定理;凸集分离定理;对偶理论,给出了对偶不变性概念,Mackey-Arens定理等。本课程是概
率论与数理统计方向的专业课和基础数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有《数学分析》《实变函数》《泛函分析》.)
● 动态优化
3学分
QEE702
1学期(Dynamic Optimization)(主要讲述:求解动态优化问题的各种方法,包括古典的变分方法、最优控制理论和动态规划方法等。先修课程是常微分方程.)(Mathematical Finance)
● 数理金融
3学分
STA902
2学期
(主要讲授动态金融市场的消费、投资决策与资产定价等问题,先修课是高级金融理论、随机分析.)
● 数学主文献研读课 3学分
CST801
1学期
(Study on Literature on Theory)(以本专业《博士点专业主文献》为主要教材和线索,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学 生系统地了解本专业的研究领域及其研究动态.提高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
4、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
● 马氏过程与半群理论 2学分
STA903 2学期
(Markov processes and semigroup theory)(主要介绍Markov过程一般理论,马氏过程的鞅问题,强马氏性,算子半群理论,Hille-Yosida定理,单参酉群的表示定理-Stone定理,Feller过程的构造等.先 修课程有:实变函数,范函分析,高等概率.)
● 多元统计分析
2学分
STA602
2学期
(Multivariate Statistic Analysis)(多元统计分析作为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处理多维数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本课程将系统介绍多元分析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矩阵代数,多元正态分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等等。本课程还将通过实例,结合统计软件SPSS,SAS等介绍其经典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
先修课程: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
注:研究生在全校研究生课程范围内选修。
5、先修课
● 实分析
3学分
FUM601
(Real Analysis)
● 测度、概率和积分 3学分
APM605 学期
(Measure,Probability and Integral)
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