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鲍勃·迪伦获奖感言:我从未自问“我的歌是文学吗”
导读: 我不知道这些男人和女人们是否曾经想过自己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我想,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任何写过一本书、一首诗、或是一部戏剧的人,在内心深处都会拥有这么一个秘密的梦想。
瑞典当地时间12月10日下午4点30分,2016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正式举行。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因事未能出席。此前,鲍勃·迪伦已提前知会诺奖评委会,他会缺席这次领奖,而由有着“朋克教母”之称的美国女歌手、诗人帕蒂·史密斯代为领奖,并演唱鲍勃·迪伦1963年经典作品《大雨将至》。他的获奖感言由美国驻瑞典大使代为朗读。
以下为鲍勃·迪伦获奖感言:
很抱歉,我没能与你们在一起,但请知道,在精神上,我绝对与你们同在,很荣幸获得了这么一个有声望的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是我从来不敢想象或预见到的事情。从小,我就熟悉、阅读并受益于那些被认为值得获得该项殊荣的人的作品:吉卜林、托马斯·曼、赛珍珠、加缪、海明威这些文学巨人总是给人深刻的印象,他们的作品在学校课堂上被教授,被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图书馆,被人们用虔诚的语调谈论着。现在我加入这样的名列,真的难以言说。
我不知道这些男人和女人们是否曾经想过自己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我想,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任何写过一本书、一首诗、或是一部戏剧的人,在内心深处都会拥有这么一个秘密的梦想。这个梦想被埋藏得太深,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它在那里。
有人曾告诉我,我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我也不得不认为这个几率与我站在月球上的几率相同。事实上,在我出生的那一年和随后的几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被认为优秀得可以赢得诺贝尔奖。所以,我认为,至少可以说,我现在属于这个非常少数的群体。
收到这个令人惊讶的消息时,我正在路上。我花了好几分钟才确定它没错。我开始回想起威廉·莎士比亚这位伟大的文学人物。我估计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剧作家。他正在写文学作品的这个想法不太可能进入他的脑子。他的文字是为舞台而写,是用来说的,而不是阅读的。当他在写《哈姆雷特》的时候,我确信他在思考很多不同的事情:“谁是这些角色的合适的演员? “这应该怎样演出来?”“我真的想把这场戏设置在丹麦吗?”他的创造性的想象与野心毫无疑问是他最需要思考的东西,但也有很多平庸的问题需要考虑和处理。“融资到位了吗?”“我的观众有足够的好座位吗?”“我在哪里可以弄到人类的头骨?” 我敢打赌,在莎士比亚的头脑中最不需要考虑的事情是:“这是文学吗?”
当我还是一个刚开始写歌的少年时,甚至当我开始因为我的能力而取得一定知名度时,我对这些歌曲的愿望也不过如此。我希望它们能够在咖啡馆或是酒吧听到,后来也许有像卡内基音乐厅,伦敦palladium这样的地方。如果我的梦想再大一点,也许就是我希望能制作唱片,在收音机里听到我的歌。那是当时我心中的大奖。制作唱片、在收音机听到你的歌,因为你可以获得很多听众,这样你也许就可以继续做你已经开始做的事情。
当然,现在,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做我起初想要做的事情。在世界各地,我已经制作了几十张唱片,举行了几千场音乐会。不过,我的歌曲才几乎是我做的所有事情的中心。它们似乎在不同文化的许多人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个位置,我非常感谢。
但我必须说,作为一个表演者,我为50000人表演过,也为50人表扬过。我可以告诉你,为50人表演更难,因为5万人会形成一个单一人格,但50人不会。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有独立的身份,一个自己的世界,他们可以更清楚地感知事物。你的诚实,以及它如何与你的天赋的深度相关联会受到考验。诺贝尔委员会这么小,我没有忽略这个事实。但就像莎士比亚,我也经常忙于努力追求创造性和处理生活所有方面的平庸事情。“谁是这些歌曲最好的音乐家?“我在合适的录音室录音吗?“这首歌的调子正确吗?”有些事情永远不会改变,即使在400年后。我从来没有时间问自己一次:“我的歌是文学吗?”
所以,我真的感谢瑞典学院,既花时间考虑这个问题,并最终提供这样一个美妙的答案。给大家献上我最好的祝福。
第二篇: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是颁给音乐人鲍勃·迪伦?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13日,瑞典学院将2016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75岁的美国音乐家、诗人鲍勃·迪伦,以表彰其“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开创了新的诗性表达。”。尽管三十多年来,鲍勃·迪伦一直活跃在音乐圈,但他创作的歌词被认为“朗读出来就是一首诗”,美国诗坛怪杰艾伦·金斯伯格曾评价其为“最棒的诗人”。□爆冷摘奖
他开创了新的诗性表达
昨晚7点(瑞典时间下午1点),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长莎拉·丹纽尔宣布,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颁奖词称:“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开创了新的诗性表达。”
至于鲍勃·迪伦获奖的原因,莎拉·丹纽尔给出了解释,她认为迪伦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是一个伟大的曲作者,“承载着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45年来不断地改变自己的风格,改变自己的形象”。
尽管迪伦的获奖看起来似乎将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范围扩大了,但莎拉·丹纽尔并不这么认为,她在颁奖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回首历史,就会发现在2500年前,“荷马和萨福写下的也是本应配合音乐吟唱的诗作,我们现在依然在阅读欣赏荷马与萨福的著作,鲍勃·迪伦也是如此。” □并非首次结缘
早在20年前获诺奖提名
相比村上春树、阿多尼斯等热门得奖候选作家来说,文学界对于鲍勃·迪伦得奖颇感意外,但这次并非实鲍勃·迪伦首次与诺奖触电。
早在1996年,戈登·鲍尔代表竞选委员会为鲍勃·迪伦正式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他向媒体宣读艾伦·金斯伯格的推荐信:“虽然他作为一个音乐家而闻名,但如果忽略了他在文学上非凡的成就,那么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事实上,音乐和诗是联系着的,迪伦先生的作品异常重要地帮助我们恢复了这至关重要的联系。”
十年后的2006年,鲍勃·迪伦凭借回忆录《像一块滚石》再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当时诺贝尔奖评委员会对鲍勃·迪伦的评价是:“他把诗歌的形式以及关注社会问题的思想融入到音乐当中,他的歌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对民权、世界和平、环境保护以及其他严重的全球问题的关注。”
鲍勃·迪伦还得到过包括格莱美、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多个奖项。2008年摘得普利策文学奖时,评委会称其“对流行音乐和美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以及歌词创作中非凡的诗性力量”。
美国诗坛怪杰艾伦·金斯伯格曾直言“迪伦是最棒的诗人”,“当我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我哭了出来。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我被他的修辞镇住了,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得知鲍勃·迪伦获奖的消息后,《午夜之子》作者萨尔曼·拉什迪发推特祝贺,他说:“从《俄耳甫斯》到巴基斯坦作家法伊兹,音乐和诗歌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迪伦是吟游诗人伟大传统的杰出继承者。选得真好!” □文学评论界声音
诺奖别出心裁得匪夷所思
张颐武觉得,虽然诺贝尔文学奖给过历史学家,丘吉尔这样的跨界人物,但他们都是著作家。“那都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后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向来稳定。这次说明这个百年老奖也要引发公众的注意。至于村上春树,我觉得评奖的认为给他其实就容易‘降格’到畅销文学,而给鲍勃·迪伦则是一个‘别格’,反而在震惊中让人觉得很独特,超过期待就是成功。” 另一位文学评论家陈晓明在接受采访时,也觉得把诺奖颁给鲍勃·迪伦有点“匪夷所思”,他说:“这或许是诺奖评委的个人趣味吧,对他们自己的青春做一点缅怀。或许是评委们读到他的传记的时候,想起自己的青年时代,这有点行为艺术了。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或许是诺奖希望大家不要这么多地去关注它,你们都猜阿多尼斯,那我颁给鲍勃·迪伦好了,不想让大家把诺奖觉得那么神圣。” 鲍勃·迪伦北京行
2011年4月6日,鲍勃·迪伦曾在工人体育馆举办演唱会,吸引了近万名观众到场。演唱会结束后,主办方歌华莱恩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迪伦老爷子为人特别随和,不爱说话。这两天特意起早去了南池子,参观北京胡同。演唱会结束回到后台,迪伦还在说北京的观众很热情。”
巡演主办方工作人员昨天谈到鲍勃·迪伦时还说,他曾表示很想来中国开唱。老爷子有跑步的习惯,还在北京夜跑,当时他戴着帽子,路人也没有认出来,就是主办方有点小紧张。(京华时报记者侯艳)
□译者周公度谈鲍勃·迪伦 感到意外吗?
诺奖对他来说有些晚
对于鲍勃·迪伦的获奖,陕西青年诗人、作家周公度一点也不意外,他甚至觉得“比我预想的要晚一点,他在前几年就该获奖的”。周公度是国内翻译鲍勃·迪伦诗歌最多的译者,大概翻译了六七十首。2011年,他翻译的《时光慢慢流逝》《吉卜赛人》《漫游者》等27首诗歌刊发在2011年第4期《诗林》杂志,这也是国内刊物首次集中刊发。什么时候开始关注鲍勃·迪伦?周公度说:“我在2010年开始翻译鲍勃·迪伦的诗歌,可能人会有反叛性,那会儿有很多人说菲利普·罗斯、托马斯·品钦会获奖,我就很不以为然。我说如果有美国人获奖,那应该是鲍勃·迪伦,当时翻译了他的六七十首诗歌。其实,从1997年开始,他就多次提名诺奖,只不过排名不靠前,在八九十名甚至更靠后,也就没引起大家关注。”
在周公度看来,鲍勃·迪伦的获奖也是诺奖评选标准的一种回归,“从80年代以来,诺奖评委的审美标准很保守。但是,如果我们看之前的诺奖,它总是给世界提供新的认知方式,包括加缪和萨特等,他们是人类精神的引导者,而不是保守主义的。这几年诺奖的评选标准也在改革,包括去年颁给非虚构文学作家。”提到很多人说,鲍勃·迪伦获奖太意外,不认识他,周公度觉得这是很不礼貌的一种说法,“这只能说明我们平时的阅读审美太差了,太狭隘了。” 作品好在哪里? 简洁而又意在言外
从文学性上来说,鲍勃·迪伦的诗歌好在哪里?周公度觉得,读他的诗会让人想到文学的源头在哪里。“如果做个比较的话,会让我想起我们《诗经》里的歌谣,更像乐府诗,他的诗歌非常简洁清晰,不用复杂的词语,因为人本身的情感就足够了。另外,从美国诗歌发展来说,他直接略过了几代作家,延续了狄金森和惠特曼的传统,他们的诗歌同样是非常简单的。” 《答案在风中飘荡》是鲍勃·迪伦在中国流传较广的作品,不过,周公度觉得这并不能代表他的水准。鲍勃·迪伦有哪些好的诗歌?“他的每一首诗歌我都很喜欢,在大众层面上《时光慢慢流逝》流传得更广一些,‘为你读诗’平台曾多次推送这首诗,季小军等人也朗诵过。其实,从诗歌的标准来看,我更喜欢他的《吉卜赛人》,他的诗歌的最大特点是‘意在言外’。你读这首诗的时候,第一遍感觉词语都非常简单,但是再读的时候,就会有更深的含义在这些词语之外。”
2006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鲍勃·迪伦回忆录的第一卷《像一块滚石》,周公度觉得这是国内相关图书中最好的一本,也能体现鲍勃·迪伦的文字水准。“这是他自己写的回忆录,文字简直太优美了,就像阅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样,这个水准太高了。另外,译者也将原作者的文字水准体现得淋漓尽致。”
鲍勃·迪伦的获奖对于中国作家和诗人来说,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周公度觉得,这些年我们的小说、诗歌创作太注重形式了,而忽略了文学本身。“我们的创作完全是颠倒的,花枝招展的东西太多了。文学不是这样的,特别是诗歌,诗就是把复杂的东西搞简单。” 诗歌会出版吗?
版权一直在商谈但有难度
国内很多人将鲍勃·迪伦看作是民谣歌手,在他获诺奖的消息传出后,国内很多音乐圈的人表达祝贺。周公度称这种看法有些片面,他说:“还有人看他拿个吉他就说是搞摇滚的,其实我们更应该看到他诗人的一面。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的诗歌创作,就受到美国诗歌界的关注,他的诗集这些年在亚马逊图书畅销榜上也一直排在前列,包括他的很多作品是发表在《纽约客》上的。”周公度透露,他曾经想要翻译鲍勃·迪伦的小说《毒蜘蛛》,但翻译几页后感觉太难了。
每年诺奖出炉后,国内的出版界也会进入版权争夺战。原《诗林》杂志的执行主编张尔近来一直跟鲍勃·迪伦的美国版权方有过商谈,他说:“最早也是周公度推荐给我的,我们跟他的美国版权方谈了很久,在最新一封电子邮件中,他们告知我今年11月美国会有鲍勃·迪伦诗集的补充修订版,希望能在这一版出版后再来谈。其实,这个事已经谈了一年多了,但推进得非常慢。”
鲍勃·迪伦1941年生于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城,是美国民谣歌手、音乐家、诗人。他对当代流行文化影响深远,此前就多次获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在上世纪60年代,迪伦以抗议歌手身份成名,被当时一代青年视为民权和反战的代言人;之后凭借饱含深刻寓意的歌词与突破性的音乐创作,其影响力横跨半个世纪一直延续至今。而他那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像一块滚石》《答案在风中飘荡》《手鼓先生》等,至今仍被广为传唱。能买到关于他的哪些书
一本是鲍勃·迪伦自己创作的《编年史》(此前版本名为《像一块滚石》),这是鲍勃·迪伦历时3年在打字机上亲手敲出来的回忆录,记录了自己生命中种种非凡的时刻,这位民谣诗人用热情、怜悯和深邃的目光回顾的往昔岁月,将那逝去的黄金年代一幕幕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一本是英国作家霍华德·桑恩斯写的《沿着公路直行:鲍勃·迪伦传》,作者以新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行写作,并与鲍勃生活中几乎每一个重要的人物都建立了联系,并对其中的大部分人进行了新的专访,从而清晰地描绘出鲍勃人生的每一个方面。还有一本是美国畅销书作家戴维·道尔顿出版的《他是谁?探寻真实的鲍勃·迪伦》。作者以独到的方式展现了鲍勃·迪伦非凡的人生。
此外,重庆大学出版社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推出鲍勃·迪伦的另一本传记《迷途家园》,这本书由他的伯乐、著名乐评人shelton执笔,鲍勃·迪伦的个人纪录片也是根据此书拍摄的。另据记者了解,由“未读”图书策划出版的《经典摇滚音乐指南:鲍勃·迪伦》也将于近日面市,它是鲍勃·迪伦全部专辑深度乐评和创作生涯全记录,收录大量一手访谈笔录及独家照片。
&&鲍勃·迪伦的诗 《时光慢慢流逝》(周公度译)山中的时光静寂缓慢,我们坐在桥畔,在泉水边散步,追寻野生的鱼群,在溪水上漂浮,当你置身尘外,时光静寂流逝。我曾有个心上人,她娇小、美丽,我们坐在她家的厨房里,她妈妈做着糕点,窗外的星辰闪烁高悬,时光静寂流逝,当你找到你的心爱。不是没有理由搭一辆货车去小镇,不是没有理由再去那集市。也不是没有理由再来来回回,不是没有理由去每个地方。白日的时光静寂缓慢,我们注视着前方,努力不使之偏向,就像夏日的红玫瑰逐日盛开,时光静寂流逝,永不复返。《吉卜赛人》(周公度译)去看那吉卜赛人,他落脚在一家大旅馆内。当他看到我,他微笑着,说,哦,好,好。他的房间黑暗、拥挤,电灯低垂,灯光黯淡。你好?他对我说,我也如此向他问询。我来到旅馆大厅,打了一个短暂的电话。
那儿有一个漂亮的跳舞的女孩,她大声说着话,“去看吉卜赛人。他可以在你身后消失,驱逐掉你的恐惧,带你穿过镜子。
他曾在拉斯韦加斯表演,现在他将在这儿演出。” 旅馆外面灯光闪烁 河流如泪水的薄彩,我远远地观看着它们 音乐响起在我的耳边。我回去看那吉卜赛人,节目即将开始。吉卜赛人的房门大开
但是那吉卜赛人已经离去,还有那个漂亮的跳舞的女孩,从此难觅她的芳踪。我看到太阳已经升起在 明尼苏达州的小镇上空。
第三篇:他是鲍勃迪伦这帮爷最信任的摄影师
他是鲍勃·迪伦这帮爷最信任的摄影师
肯·里根与滚石乐队合影(1977)
肯·里根去世的时候,除了最亲近的家人,没人知道他究竟多大岁数。他对隐私极为重视,这也帮助他赢得了为鲍勃·迪伦、滚石乐队等贴身拍摄的机会。像鲍勃·迪伦和诗人金斯堡一起盘腿坐在杰克·凯鲁亚克墓前这样动人的瞬间,就是他们基于信任的回报。“在他身边,我们可以做自己,他甚至也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詹姆斯·泰勒说道。
下面是肯·里根早前为迪伦等人拍摄的“零距离”照片。鲍勃·迪伦(右三)在米克·贾格尔生日派对上
1972年7月26日,纽约瑞吉斯酒店顶层的豪华会场正在为滚石主唱米克·贾格尔29岁生日举行派对,滚石乐队、伍迪·艾伦、田纳西·威廉斯、楚门·卡波特纷纷到场,还有带着拍立得匆匆而至的安迪·沃霍尔和深居简出的鲍勃·迪伦。“鲍勃·迪伦一露面,大家都惊呆了。那时候,他还没走出自己的城堡,两年未发行一张专辑。在这个打扮到了牙齿的派对中,他是唯一一个穿法兰绒衬衫的人。”摄影师肯·里根回忆,就在那一刻,他拍下了这张照片。披头士乐队首次抵达美国肯尼迪国际机场,肯·里根第一个冲上来拍摄了披头士的一串照片。(1964)
披头士重返美国演出。观众席里有个人不堪高分贝的喊叫,用双手捂住耳朵。肯·里根后来才知道,这个观众是指挥家伦纳德·伯恩斯坦。(1965)琼·贝兹在纽约中央公园演出(1969)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这里不仅是摇滚乐音乐节的始祖,也是摄影师的天堂。(1969)
民谣歌手阿洛·格思里和皮特·西格尔在塔利顿镇演出,皮特·西格尔曾帮助创建了现代美国民间音乐运动,被称为“美国民歌之父”。(1969)鲍勃·迪伦和他的狗(1970)洛·史都华在好莱坞海滩(1972)安迪·沃霍尔和米克·贾格尔(1975)鲍勃·迪伦和艾伦·金斯堡坐在杰克·凯鲁亚克墓前聊天(1975)比安卡·贾格尔(左到右),罗恩·伍德,查理·瓦和基思·理查兹在美国巡演的飞机上(1975)
鲍勃·迪伦在“摇滚雷声讽时事”演出后台化妆。因为妆画得太好了,没人认出他来。(1975)鲍勃·迪伦和帕蒂·史密斯在艾伦·金斯堡家的楼梯间里聊天(1975)
光着上身的基思·理查兹站在厨房里做早饭。在这之前,他很少在晚上6点或7点前起过床。(1975)
鲍勃·迪伦在巡演后台化妆(1975)鲍勃·迪伦在镜子前检查自己的万圣节面具(1975)
琼·贝兹和鲍勃·迪伦在巡演场地后台练习(1975)基思·理查兹在安迪·沃霍尔家的厨房打电话(1975)滚石在美洲巡演后台(1975)
鲍勃·迪伦在“摇滚雷声讽时事”巡演后台趴在地上玩十五字棋游戏(1975)格雷格·欧曼(欧曼兄弟乐队的创始成员)坐在哥哥杜安·欧曼的肖像旁边。杜安·欧曼1971年在一次摩托车事故中不幸身亡。(1975)鲍勃·迪伦在马萨诸塞州的一家餐厅休息。(1975)罗尼·伍德(Ronnie Wood)滚石成员之一(1975)米克·贾格尔和安迪·沃霍尔(1977)
比利·乔尔在纽约天际线酒店天台练拳击(1977)滚石在纽约(1977)
滚石乐队在后台准备周六晚上的现场,比尔·莫瑞给罗恩·伍德吹头发。(1978)
基思·理查兹怀抱幼女西奥多拉(1985)麦当娜在健身房(1985)
第四篇:青少英语类 诺贝尔颁奖晚宴 鲍勃迪伦会出现吗?
美联英语提供:诺贝尔颁奖晚宴 鲍勃迪伦会出现吗? 两分钟做个小测试,看看你的英语水平
http://m.meten.com/test/xiaobai.aspx?tid=16-73675-0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个人要经历多长的旅途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鸽子要飞跃几重大海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在沙滩上安眠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要多少炮火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才能换来和平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那答案,我的朋友,飘零在风中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随风飘逝
How many years must a mountain exist 山峰要屹立多久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才是沧海桑田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人们要等待多久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才能得到自由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一个人要季度回首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才能视而不见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那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零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随风而逝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才能见苍穹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一个人要多么善听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才能听见他人的呐喊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多少生命要陨落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才知道那已故的众生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零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随风而逝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扒一扒歌词的意思吧~
1、blowing in the wind.blow 此处的blow用作动词意思,表示“吹动;随风飘动”。
The door blow open.门被吹开了。
The curtains blew in the wind.窗帘随风飘动着。
2、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我们都知道man有很多种解释,可以指“男人,人类,人;男雇员,男仆;丈夫;(男)情人;老兄,伙计”这么多!也正是因为man的这一特点,让man这个单词在这句话里
耐人寻味。我们感受一下。
前一句里的man指的就是人、男人,单纯生物意义上的泛指。而后一句里call him a man里指的则是能称为真正男子汉的人,有精神意义上特别含义。
3、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有朋友会问,为什么这里的sea是复数形式呢?难道大海是可数的吗?海作为“海水”含义来理解时它确实是不可数,而作为“海洋”理解时是可数的,比如:The sea is rough.海上波涛涌。A sea of faces.人山人海。当它成为“seas”的时候,那就应该理解为“海域”了。
另一个指代海洋的单词ocean,和sea还是有区别的。Ocean所指的海洋特有五大洋的含义,指代的海洋范围也相对更大,例如大西洋the Atlantic Ocean。Sea则没有这层含义,而是指代广义上的海,比如我们在说自己喜欢大海的时候,应该用sea而不是ocean。同时小范围海域、海滨也是用sea来表达,比如日本海Sea of Japan。
dove这里指的鸽子常带有象征和平的和平鸽,white dove的搭配强调了它白色的特征。pigeon虽然也是鸽子,但就比较普通,常用来指我们在公园里可以见到的鸽子,多是灰色的。不过二者的用法在口语中不会过于计较,而书面中dove多有一种温和纯洁的美好含义。再加上这首歌本身就是反战,dove更代表了对和平的向往。
这里作者在white dove上用了一个动词sail v.航行,起航,是不是多了一种乘风破浪的感觉?
4、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cannon balls,可能很多玩游戏的小伙伴都熟悉“加农炮”这个词,而它也就是cannon的音译了,起源于14世纪。16世纪时,欧洲人称之为加农炮。其名来自拉丁文Canna,意为“管子”。Ball之所以用来指代炮弹,是因为最早的炮弹不像现在的炮弹都是尖头的,而是一个铁球,特别在海盗影片中能够看到,所以这种用法也就沿用下来了。
5、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ban v.禁止,取缔,指合法地或由于社会压力而禁止,含有谴责或不赞成的态度,通常搭配形式:ban...from sth./doing sth.同样表示禁止的还有prohibit、forbid,他们之间也有区别。prohibit指的是通过法律条文、法令等手段来禁止,带有很强的效力;forbid则多为较小的事物,由上级、长辈、个人发出的禁止规定,例如:I forbid you to tell her the truth.我不准你把真相告诉她。
6、How many years must a mountain exist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wash v.洗涤;洗澡;冲走。这里指的是“冲刷”的意思。前一句中的must联系上下文的 意思,此处可以理解为一种含有“不得不”的感情。
7、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pretend adj.假装的v.假装,伪装;装扮;自称。pretend today is going to be great.假定今天是个好日子。
8、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look up作为常见的搭配,有“查找;向上看;改善;拜访(某人)”这些意思。
Look up the word in your dictionary.用你的词典查一查这个词。
She looked up some friends of bygone years.她去看望了一些过去的老朋友。
I looked up and saw the clouds rack at an unusual rate.我抬头看到云朵在顺风飞驰。
这里解释为“向上看”。
9、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cry我们都很熟悉了,v.哭;叫,喊,大声说。不过,因为cry指因痛苦、悲哀或伤感等哭出声的感觉。
Weep是指默默流泪,小声或无声地哭,多为书面用语。Sob则是抽泣,哽咽地哭泣。两分钟做个小测试,看看你的英语水平
http://m.meten.com/test/xiaobai.aspx?tid=16-73675-0
第五篇:伍迪艾伦:我最大的毛病是懒
伍迪·艾伦:我最大的毛病是懒
你下载玲珑沙龙App了吗?你下载玲珑沙龙App了吗?你下载玲珑沙龙App了吗?……伍迪艾伦喜欢年轻姑娘,也招年轻姑娘喜欢。他每年都会至少接受一次较长的深度采访,今年他把采访权给了NPR。这次伍迪·艾伦并没有聊他的新片《无理之人》,而是坦率地谈论了他对电影的态度,为什么演员喜欢找他合作,还有之前冷饭再炒的“性骚扰”**,多产的他坦诚自己最大的毛病是懒,看看他还给出了哪些酷劲儿十足的回答。今天的文章来自是玲珑的好朋友、微信公号“阿富汗奸细”,每天分享不求有用但求有趣的个人趣味,微信id是:afghanspy。诚心诚意推荐,你去看看就知道了。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After You' href_cetemp=''> After You've Gone Woody Allen;Eddy Davis;Greg Cohen;Eddy Davis, The Manhattan Minstrel-Wild Man Blues
(译自npr.org)Sam Fragoso: 你比很多人多产。伍迪·艾伦:但是多产算不上什么,又不是作品的质量。像詹姆斯·乔伊斯那样的人只会做几件事,但它们的影响比我所做所想的任何一件事都伟大。
你是说某种程度上,你的作品质量会因为数量的原因而下降么?一贯如此。当你拍电影的时候,你总有很大的期待,有时会离目标很近。当我在拍《赛末点》的时候,我觉得自己非常接近。但你永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最佳效果。你总打算要拍一部《公民凯恩》或《偷自行车的人》,但这事儿不会发生。你不能冲着拍伟大作品去,你只能去拍,并且希望自己走好运。
你有没有想过要减少数量,每几年才拍一部电影?这不管用的。这不是我觉得,“哦,要是我有更多时间或者更多钱,我就能把拍得更好。”一个人的天赋和性格有不足之处,这需要妥协。
你最大的毛病是什么?我懒,并且不是完美主义者。斯皮尔伯格和斯科塞斯会为了作品细节一直熬到深夜,而我,只要到6点,我就要回家,我要吃晚饭,我要看球赛。拍电影并非我生活的终极形态。我还有个不足之处,那就是理解力不强,没深度,也没什么天赋。“杰出”这个词跟我无关。当你看黑泽明电影里的场景时……你会发现他在场景设置上是个疯子。他电影里会有100匹马,一切都必须很完美。他很疯狂。我一点都不。
你不觉得自己疯狂么?不,不。我的问题是我是个中产阶级。如果我疯狂的话也许会更好。我过着很清醒的生活:早上起床,工作,送孩子去学校,跑步,吹黑管,和妻子散步。通常每天的散步也是一样。如果我疯了的话,也许会有用。如果我在片场尖叫起来,并且狮子大张口,也许会更好,但是我没有。我说,“差不多就行!”这是中产阶级的品性,为促进生产而生。
你乐此不疲。瞧,我们都要过日子,或者做点什么。从一般工作的标准看,拍电影是个挺好的活儿。你会和很有天赋的人一起做事。我是跟美女还有绅士们一起。大多数演员都想跟你合作。有两个原因:1)我给他们好戏演。还有,他们是艺术家,不想总是拍票房大片。他们想真的演点什么。2)不过他们想跟我合作的时候也都是大片没找他们的时候。如果我想找他们的同时《侏罗纪公园》也在找他们的话,他们会选《侏罗纪公园》,因为钱。
你说拍电影首先是份工作,热情其次,那你从何处得到快乐呢?那不是一份苦差事,那是个讨生活的好方式。我喜欢玩音乐,我喜欢和家人一起,但我不会太High。我不像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我很享受工作。如果早上7点钟你在片场,那会儿斯嘉丽·约翰逊或艾玛·斯通也在场,而你有差不多一年时间都在跟服装造型和音乐打交道的话……那就像是艺术或者手艺,是拼贴的艺术。不过我不是那种吸海洛因的人。
你有没有因为消遣或者寻求创意的目的试过嗑药?我从没磕过药。我从没抽过一口大麻。我从没吃过一颗药丸。我顶多吃过两片止疼片。
一次也没有?一次也没,而且我一点都不好奇。人们总是说,“你不好奇么?”但我从不是个喜欢好奇的人。我对旅行也不热衷,但我会去,因为我太太喜欢。我对去别的地方旅游没什么兴趣,我对尝试新事物不感兴趣。我总是去同一家餐馆,我太太总说,“让我们试试别的!”我不太喜欢那样。当伊莲餐厅在纽约开张之后,我每晚都去,一周七晚,持续了10到12年。我还是很惊讶,你居然一次大麻也没抽过。而且在大麻最兴盛的时候都没。60年代的时候我会在芝加哥的Mr.Kelly's、旧金山的Hungry I还有一些音乐会上演出,演完之后每个人都抽大麻。不管是玩民谣的还是玩摇滚的。药物这东西从来都不会吸引我。我对很多东西不感兴趣。我对技术无感。我没电脑。我也不爱旅行和流行音乐。没什么动力。
但你正和亚马逊合作给网上的观众拍电视剧啊?对,可我一集还没看。我觉得它们会让人难堪。他们会后悔找我合作的。我尽力吧。我拍的是个六集的剧。
它们不好么?我对它们强烈怀疑。我本以为只是轻松地赚点外快。电影就不轻松,但那部剧也不是小菜一碟。我不想让他们失望。
年轻时代的伍迪·艾伦
在拍了这么多年关于死亡(对死亡的恐惧,怎样战胜死亡,等等)的电影后,如今你79了,你是否感觉好些了?你是战胜不了那种焦虑的。你不会因为年纪变大了或者信佛了就轻松自如。
会更差么现在?不会更差,只是一样。20岁的时候,如果你在半夜醒来思考你的死亡,到60岁和80岁的时候,感觉是一样的。为生活你不断地奋斗。你找不到什么有逻辑的理由,但你就是不断奋斗以期生存。你不想这样。你期望生活的故事是另一番景象,但它不是。
你看心理医生多久了?并没有一直持续。我在20岁的时候看过,但后来停了一阵,再后来年纪大些了又看了一个心理医生。总之时断时续。现在我每周去一次,不过只是为了“给电池充电”。
有用么?很有趣,有用的,但并非我想的那样。我记得多年前,我带着自己的黑管去了修理店,那儿的人花了两周时间,换了新垫片还有其他。后来我去了,我说,“多谢你,不过我吹的话听上去会不会更棒?”那人说,“对,会更棒的,不过不会像你所想的那么棒。”事实的真相是你不会得到你想要的。
吹黑管的Woody Allen
你是想说人不会变得更好么?我的确认为只会好到一定水平。每个人不一样。这取决于你靠自己能努力到什么程度。如果你已经够接近了,心理医生会稍微推你一把,也许就成了。
你何时何地经历过这种“推一把”的?当我刚开始当喜剧演员的时候,我以前一直觉得他们都不喜欢我。我登台了但他们不喜欢我。问题其实是——心理学上来说,但我那时不知道——我其实是在担心自己不会喜欢他们。所以造就了我的焦虑,而我把这种焦虑变成了,“他们不会喜欢我。”那是解决我登台焦虑的重大发现。还有,我19岁的时候就结了婚。
那又是什么?没什么!那次婚姻让我得以搬出父母的屋子,并且让我来到纽约,面对现实。我的前妻是个善良聪明的人,但我有时候夜里会感到作呕,我一直以为是食物的原因。“哦,我不该在中国餐馆吃饭,还有那些意大利菜。”总之很让我焦虑,后来有人向我指出,并不是食物导致我的恶心,那真是莫大的帮助。
你不喜欢跟人相处?从不喜欢。
这是怎么一回事?我认为有些人很不错,但更多的人则不。我是少数支持彗星撞地球的人之一。统计学来说,越多人该死就越多人会死。你觉得自己是个好人么?我认为自己……变老了之后还行。当我年轻的时候,20多岁那会儿不太敏感。但当我变老了,于是开始意识到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很艰难,我对其他人就有了更多的同情。我试过表现得更和气,更得体,更体面。但我不能老这样。当我20多岁时,甚至小30岁的时候,我才不管别人怎么想。我很自私,对跟自己约会的女人野心勃勃,但却感觉迟钝。倒不是粗鲁和下流,只是不够敏感。
你当初把女人视作暂时的资产?是的,暂时的,但当我年龄渐长发现她们跟我一样是忍受痛苦的人……我改变了。这些年我学会了感同身受。
你有没有什么很大的遗憾?哦!我最大的遗憾——我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是我没能完成学业。我就这么让自己被赶了出来。我当初不该那样漠不关心。我后悔自己没能有个更严肃的人生,我开始拍的那些电影都太娱乐了。我希望成为英格玛·伯格曼。
但你通过笑声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快乐。对,那让我挺了过来。那拯救了我。在我起步时,喜剧是一条捷径,我选了一条捷径。如果再来一次的话,我会成为更专注的艺术家。我会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更加严肃。人们会对着我的作品说,“你这傻子。你拍的那些(喜剧)电影我们才喜欢。你只要一想变得更严肃或者更有意义,我们就退场不看了。”
那是你的电影《星辰往事》的台词。你说对了,也许那就是我仅有的深度,而我逗乐的才能,大概能排进前三,在那个位置我干得挺不错。
你这话说得好像你的生涯就要结束了。好吧,没几个月我就80了。谁知道我还能指望啥?我的父母活得很久,但那不能保证什么。要真的改造一个人的话已经太晚了。我还能做的只剩下尽可能多拍些好作品,这样人们就会说,“在他的晚年,在他的最后几年,他拍了一些最好的作品。”很好。既然说到你快80了,我很好奇:你是否依然相信“爱会褪色”,就像《安妮.霍尔》说的那样?爱几乎一直都在褪色。有时候你会很幸运,开始一段恋情并且持续挺长时间,甚至一辈子。但爱情总是在褪色。人际关系是人们所要处理的最难的事。他们要对待孤单,与人见面,维持关系。你总会听到人们说,“如果你要好好维持一段关系的话,你就得经营它。”但在生命中不会有什么东西是你真心喜欢并且享受,可你还要去经营的。我热爱音乐,可我不需要经营它。一个人喜欢周末出去划船,他不会想,“哦,我要经营它。”他恨不得马上停工去划船。这就是你看待人际关系的方式。如果你觉得自己还要经营它的话——这份片刻不停的工作得变换角度看问题,掩盖真相,妥协让步——这不会有用的。
1977年的《安妮.霍尔》是伍迪·艾伦的一部重要作品
你跟现在的太太宋宜相处也是这么觉得么?我这段关系真是交了好运。我(和她)已经结婚20多年了,一直很好。我想这也许是因为一个奇怪的事实,我比这个和我结婚的姑娘老太多了。我比她大35岁,然而不知怎么地,不是我的错也不是她的错,我们就在一起了。我像父亲一样。她也向对父亲一样对待我。我喜欢她的年轻和活力。她尊重我,而我很高兴能给她很多做决定的权利,让她管很多事。她非常开心。那是件很幸运的事。
运气是你在自己的电影经常谈及的东西。对,我对它深信不疑。
但当你认识宋宜,你什么时候觉得你们俩是可以相处的?我得说从外人的角度——对于公众而言——这还是有点难以理解的。我认为很可笑。
那和我谈谈80年代晚期你的想法吧。我和她起初的关系我以为只是闹着玩,不那么认真。但事情有自己的发展,我从没想过会变成什么样。后来我们就开始一起出去,再之后就住到了一起,我们很开心那样做。年龄差距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事实上,对我们双方都挺好的。她乐于被我介绍很多很多我所历经的事,我也很喜欢跟她说,她全盘接受,并且在某些领域还超出了我。这就是为什么我那么相信运气。我认为你无法精心策划那些事。两个人走到一起,他们有数以亿计的不同需求、神经系统和细微的差别,他们必须交融在一起。如果有任何一方不交融的话,就会产生很多麻烦。这就像是你体内的微量维生素一样,是些很小的东西,但如果你没有的话,你就会死掉。
教堂和政府,艺术家和他们的私人生活之间存在着隔阂——你认为舆论对你的控诉[注:养女Dylan Farrow在《纽约时报》写公开信披露伍迪·艾伦对其性骚扰]影响了观众对你电影的看法了么?我不这样认为。我的观众是小众群体。并没有很多人来看,现在也不,多年来我的观众群体没什么变化。如果评价糟糕的话,他们就不来。如果评论好的话,他们也许会来的。
宋宜(左一)、米亚·法罗(中)和怀中的Dylan Farrow
你真的不信他们是带着其他目的来影院的么?绝不相信。我拍电影也是一样。我从没看到自己的私人生活在电影里有任何迹象的共鸣。如果我拍了一部人们想看的电影,他们成群结队去看,这意味着它达到了《曼哈顿》或者《安妮霍尔》或者《午夜巴黎》的程度。那是我的外围极限。如果我拍了部他们不想看的电影,他们不会去的。
最后问一句,你希望自己会如何被人铭记?老有人这么问我,可能因为我快80了,但我真不在乎。这对我无关紧要,除了能给我的孩子们版税——如果有人要拿走我所有的电影去倾销的话。你我都可以站在莎士比亚的坟上给他唱赞歌,但这没什么意义。你都死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