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官高明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审判效果.
法官高明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审判效果 田成有
【学科分类】法院 【写作年份】2008年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陆续借鉴和移植了不少西方国家的法律经验、法律制度,不可否认,西方的法治模式、法律成果对中国的法治现代化进程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因西法移植的水土不服而给中国法制进程所造成的窘境,法治要在中国落地生根,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实践。法官必须要有高明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审判效果。
一、法官高远的国情认识
以西方为蓝本的现代法律制度,是建立在一套运行成本非常高昂的司法体系之上,它所倡导的是一种以城市文化为主导,崇尚的是个人主义的现代理念,这是一种严格理性主义“格式化”的运作方式,司法的启动与运行遵循着严格的法定程序,司法解决的常态更多地是在法庭上根据事实和证据进行充分相互辩论和质证,是一种对峙博弈而非交涉合作的方式。比较来看,中国人对法律观和正义观是一种以人情为基础,以伦理为本位的法律观、正义观,我们更习惯于用自己朴素的感觉和直观的感受评价法院对纠纷的处理,人们更愿意从伦理道德、实质合理性及自身利益的角度看问题。比如,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很多当事人法律观念淡薄,举证能力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考虑实际的差异,法官只会用高深的法言法语、完全采用西方控辩式的庭审方式进行庭审,结果和效果是可想而知。从表面上看,我们是在追求程序正义,是在与国际接轨,然而,法庭变成了诉讼技巧的竞技场,一些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就很难受到应有的特殊保护。片面、单纯地追求“一步到庭”,强调“坐堂问案”,这虽然达到了强化法院权威的作用,但也忽视了中国特有的调解价值,有可能使一些案件被简单地“驳回”,从而引起上诉、申诉案件增多等等。
因此,简单地套用西方的一些“法律术语”,致力于将西方的法律“移植”、“克隆”到中国大地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国情和实际不加考虑,对法律发展的自然演化过程、文化底蕴视而不见,甚至利用西方法律理论作武器,否定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这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完全按西方人的要求和模式去从事有关中国的法制建设,一步一趋地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是要付出代价,没有出路的。中国是个崛起中的大国,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地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学习西方先进的法律制度和法律理念,但是,另一方面,西方“法治”毕竟产生于特定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环境,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法律发展的背后,存在着制约它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之路用不着非要尾着西方跑,忽略中国的国情语境,它只能使我们的法治失去中国根据、历史基础和文化前提,最终远离中国这块土地而成为空中楼阁。我们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民情,把目光胶着在本土上,在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上。
二、法官高明的政治智慧
在中国,法官要讲政治,法官要有一定的政治智慧。司法问题历来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司法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中最基本、最稳定的规则和价值的体现。法院审判、法官办案依据的是法律,但法律从来都是为政治、政权服务,脱离于政治的法律是不存在的,法官的职业是政策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法官作为法律执行者,当然要有一定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有人认为,在美国,法官就和政治保持着足够的距离,司法是完全独立于政治和政党的。事实上,在美国或者西方典型的法治国家,同样存在法律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就连宣称司法最独立的美国,也不可能完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比如,美国大法官就是由具有党派身份的总统任命的,其本身不可避免地带有其党派的政治立场和政策取向,联邦法官选任问题上历来要经历激烈的政党之间的明争暗斗,著名的“马伯利诉麦迪逊”案件是美国司法审查权确立的第一案,被视为司法独立的经典案例,该案正好说明了美国的政党政治是如何影响司法的。多年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理了种族歧视、人工流产、社会福利、枪支控制等大量包含政治、社会问题的案件,在这些案件的审理中,法官不得不考虑政党政策、利益平衡、公众可能的反应等问题,并格外注意判决作为法律对未来一系列案件可能的影响、对未来司法的影响。
综观我国每一部法律的制订,均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背景,都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在执法过程中,法官在执行法律时就无法绕开政治,甚至必须要有政治上的考量。事实上,对法律研究得越深,就越会感到法律和政治的交汇以及和现行政治体制的碰撞,要想躲避政治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没有政治理念的法律人是盲目的,不考虑政治效果,有些案件就有可能转化为政治案件,就有可能引起更大的矛盾与纠纷。中国的体制的共产党领导,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有些纠纷的最终解决必须要依靠政党、依靠政府、依靠行政机关。
甚至,法律与政治始终是相辅相成的。法治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政治智慧的最高形态,是政治文明化的必然结果,没有法治做保障,政治只能是野蛮的政治,是暗箱政治,离开法治搞政治,就是见不得人的政治,就是权力的专横和暴政。法治的价值就是对政治权力与政治行为的合理性配置以及规范化约束,是对政治权力进行规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多数人代替少数人的民主政治史,是不断抛弃暴力政治、权谋政治与阴暗政治的政治发展史,是公民选择协商、公开与透明,要求民主、理性、健康的政治发展史。如此,法官对政治保持冷漠、嘲笑是不智慧的表现。法官不仅要讲政治,而且要比一般人更要讲政治,这个政治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特权,反对人治,反对专制,就是要使政治成为光明的政治,廉洁的政治和看得见的政治。
在当下,法官要讲政治,首先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要读懂弄清中国的国情。社会转型期的法院不仅仅是一个审判机关,法院除了具有运用审判手段解决案件的司法功能外,还肩负着社会管理的政治功能。作为法官,处理任何案件,只做法律思维,只见法律,只知道就案办案,只掌握从文字上解释法律的种种技巧,是不可能处理好具体案件,解决好实际问题的,也更不可能完成法治为政治服务的使命。法官在处理某些案件时,一定要深明大义,眼光向外,只有这样,裁判的结果才会被社会所接受。
当然,法官讲政治,不能以政治见解的分歧来左右自己中立的裁判立场,不能以政治上的压力来影响自己公正的裁判,不能以自己的道德偏好和政治图谋来执行法律,我们所说的法官讲政治,不是进行政治投机,不是进行政治迎合,而的是在路线方针上,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拥有高明的政治智慧,是在严格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放在更大的背景下思考问题,法官讲政治,就是要在执行法律的过程中,能够把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结合起来,能够坚持“三个至上”,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事关方向、事关原则的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大局。
三、法官高超的审判效果
法官审案必须讲究高超的审判技能和审判效果。解决纠纷是法院的基本职能,是法官的主要职责。但解决纠纷仅仅意味着案件的处理在程序上和实体上暂告终结,如果无法消除当事人在心理与精神上对抗、对立情绪,当事人和社会大众并不一定偃旗息鼓,还有可能上诉、申诉、上访,案了事不了,官了民不了。如此,法官不仅要在程序上公开、公平地处理案件,更要达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目的。适用法律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对社会关系进行有效的调整,案结事了意味着案件从审理到执行,从实体到程序的完美结束,意味着当事人与社会大众对处理的结果口服心服。
案结事了,并不是要求每个法官都成为死记硬背法律法条的教条式法官,而是能够在不违背法律的情况下,把案件事实与现行法律有机结合起来,在做到程序合法、实体公正同时,尽可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通过充分的说理,使胜诉的当事人赢得明明白白,使败诉的当事人输得心服口服。所以,案结事了,法官不能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有形的法律规则中,而必须深刻领悟法律规则背后所蕴涵的法律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把握社会生活的实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扩大审判的社会效果,获得社会的公众认同,进而推动社会的文明发展。
法律是为民众服务的,法律不能脱节于社会,在社会转型的过度时期,人民法院要负担的责任已经不仅仅是根据法律来判定是非,更重要的就是要通过适用法律来及时化解纠纷、确保一方平安,这就要求法官不能简单地机械办案,就案办案,而必须重视扩大审判的社会效果,办出让当事人满意的案件,让社会接受和公众认可的案件。法官对纠纷的解决,不应当是在法庭上为了自己的利益鼓励当事人进行过度的辩论、对峙、搏弈,而应当是围绕矛盾和冲突,尽力想法和解、化解,消解。
社会不能没有法律,但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是世俗的学问,法律必须为社会生活服务的,只有老百姓信任法律,中国法治才有希望。虽然法律构筑了精密的理论殿堂,法律职业设立了严格的准入标准,但法律不能自绝于社会之外,裁判案件的法官不但应该是精通法律的专家,也应该是通晓人情世故的练达之人,在任何社会里,优秀的法官总是那些对人情世故有深刻理解的人们,是那些有相当深厚社会生活经验的人。法官判决的对象不是我们法官自己,而是不精通法律的老百姓,法官不能只是站在审判者的角度看问题,更要学会作一些换位思考,从当事人的角度来检视自己的结论是否正当,是否竟得起推敲。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价值判断标准,必须要兼顾和平衡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两者的统一。
在司法实践中,僵化的司法教条主义是不可取的,它不能公平地处理案件,实现社会正义。但是,仅凭着法官满腔的正义激情,单纯地运用自己的良知、凭借自己的社会经验来处理案件,也同样应当反对,我们切忌把社会效果庸俗化。我们对社会效果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对法律规定在制度功能上的扭曲,更不意味着为追求社会效果,可以不执行某项法律制度或某项法律规定。而是在严格依法办案的前提下,学会为当事人着想,与当事人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对话和交流关系,重视纠纷解决的社会效果、社会舆论的评价及对今后的规范效应,耐心地说服当事人、教化当事人。
【注释】
作者简介:田成有,男,云南省政协委员、致公党云南省委副主委、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第二篇:审判委员会改革和主审法官责任制
审判委员会改革和主审法官责任制
审判委员会是我国特有的司法制度,在解放初期和文革结束后审判人员法律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对保证审判质量、总结审判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司法专业化要求的提高和司法去行政化成为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法学法律界围绕审委会的“存”、“改”、“废”,各抒己见。有的主张原封不动,有的主张限缩审委会讨论案件的范围,有的主张审委会仅讨论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有的主张将审委会的功能定位为审判管理和咨询机构,有的主张建立专业性的审判委员会,有的主张直接取消审委会,您的观点是什么?有什么具体的建议?主审法官责任制,是一项旨在遵循审判亲历性、实现审判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去除司法行政化的改革举措。该制度应当如何设计?需要建立怎样的规范和保障措施予以支撑?如何防范主审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或者渎职?请您贡献高见!
第三篇:政治参与的功能、途径和效果
一、从孙志刚案看政治参与的功能
27岁大学生毕业生孙志刚,2003年受聘到广州达奇服装有限公司工作。3月18日,孙因未带身份证外出,被广州警方作为“三无人员”送往收容遣送站,其后在站内遭毒打致死。4月25日,《南方都市报》以《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为题,首次披露了孙志刚惨死事件。次日,全国各大媒体和网站纷纷转载此文,并开始追踪报道,网络上更是掀起一股追究案件根源的热潮,在网民的强烈议论和关注下,此案引起全国民众的极大关切,并得到了中央和相关政府机构的高度重视,案件得以迅速侦破,相关罪责人员都受到相应惩处。不仅如此,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又顺应民意废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并颁布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改变了长期以来对待城市外来人员的不公正政策。
请运用政治参与功能的相关理论对此事件发表评论。
二、从“华南虎照片”案看政治参与的途径
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宣布陕西发现华南虎,并公布据称为陕西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文采村村民周正龙2007年10月3日拍摄到的华南虎照片。但这一轰动性的消息随即引来广大网友质疑,指可能是纸老虎造假。11月16日,一网友称“华老虎”的原型实为自家墙上年画。同时,义乌年画厂证实确曾生产过老虎年画。11月26日,网易公布周正龙拍摄的全套40张原始“野生华南虎”数码照片。12月3日,来自六个方面的鉴定报告和专家意见汇总认为虎照为假。2008年2月4日,陕西省林业厅就“草率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发出《向社会公众的致歉信》。6月29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省政府办公厅、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的负责人出席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通报“华南虎照片事件”调查处理情况,正式承认照片系伪造,“照片事件”涉及的13名相关人员受到处理。2008年9月27日陕西省旬阳县人民法院对华南虎照周正龙确定犯诈骗罪和非法持有弹药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
请运用政治参与途径的相关理论对此事件发表评论。
三、网络政治参与的效果
2002年11月,一位自称“我为伊狂”的网民,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发表了题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该文章引起强烈反响,2003年7月,温家宝就任国务院总理后首次来到深圳视察,便注意到了由网文引发的深圳人对于未来发展前景的忧虑情绪,他派出了国务院调研组到深圳调研,该网文作者呙中校以民间代表的身份应邀参加了座谈;之后,网文《深圳,谁抛弃了你》重新整理正式出版,部分内容被写成内参送交北京高层。此后,总理一再强调,中央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对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变。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还要办得更好。
请运用政治参与的途径与功能的相关理论对此事件发表评论。
答案:
一、政治参与功能:
从孙志刚事件可以看出政治参与的微观功能。在发生孙志刚惨死事件后,由于全国各大媒体和网站的关注和追踪,在网民的强烈议论个关注下,等到了中央和相关政府机构的高度重视,案件得以迅速侦破,而且改变了长期以来对待外来人员的不公正政策。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否正确,除了可以运用国家权利机构的多种形式的监督来加以约束和控制之外,公民和公民团体围绕政治权力展开的政治参与也使一种必不可少的监督。//根据以上情况得出:政治参与可以减少政治决策上的失误。正确决策的前提是获取充分的信息。政治参与有利于克服权力滥用现象。//通过此案例,使我学习如何发挥自己的政治作用,变得关心政治,增强对政治的信赖感,并感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正在发挥着正确的政治作用,从而感到一种满足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政治参与的过程镇南关,使我可以逐步的养成宽容和拖鞋的民主精神,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真正的现代公民。
二、政治参与途径
从陕西省林业厅宣布发现华南虎,到引起广大网友质疑,最后证实确为虎照为假。说明的人类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网络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已一起众多政治学者的极大关注。//首先,在网络时代,政治参与主体有其独特的内涵,它既可以是传统意义上实名的公民概念,又可能是现代意义上匿名的或虚拟的“网民”身份。说明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主体更具复杂性和隐秘性。其次,从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手段上看,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和传统意义的政治蔡玉有着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网络时代政治参与无论是形式上还是手段上都更加直接化和技术化。//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兴起,对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上网提出了要求。随着互联网和其他新兴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出现了以网路信息、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信息发散传播为动力的人际动员新模式。可见,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新发展给传统的政治参与带来了活力,但是同时又可能激发政治参与的负面功能。
三、政治参与效果
网民“我为伊狂”在人民网发表的文章,被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注意并已民间代表的身份被邀请参加座谈,表明了政治参与的微观功能。政治参与给公民和公民团体提供了将其利益和要求传达至政治系统的机会,有利于对政治系统施加影响。1.公民对政府的制约监督功能。首先,政治参与可以减少政治决策上的失误。其次,政治参与有利于克服权力滥用现象。2.政治参与对公民个人而言,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培养公民主体意志和民主意识的功能.3.政治参与有助于政策的贯彻执行。政治参与给公民和公民团体提供了将其利益和要求传达至政治系统的机会,有利于对政治系统施加影响。//通过此案例,使我学习如何发挥自己的政治作用,变得关心政治,增强对政治的信赖感,并感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正在发挥着正确的政治作用,从而感到一种满足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政治参与的过程镇南关,使我可以逐步的养成宽容和拖鞋的民主精神,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真正的现代公民。
第四篇:考研政治的复习靠智慧 讲究方法和技巧
在2012年考研政治复习不到60天的时间了,如何快速、高效的提高复习效率和成绩,紧靠记忆是无法达到的。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智慧,去探求和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研究真题。真题是我们指路的方向灯,通过做真题,让我们知道、了解考研命题的方向和思路,找准复习方向,也就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但是需要大家记住的是,虽然今年的考研大纲在小处方面做了很多的调整,可重点永远是重点,每年的政治试卷中,都是必出的内容。对于真题中几年都重复出现的知识点,要牢固的掌握。
其次,关注热点。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多看报纸,掌握国内的重要时事内容,如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等都必须重点关注,这些往往是客观题必出,主观题必备的材料内容。翻翻近2年的真题,你会发现,胡锦涛的重大讲话都是必出的内容,那么客观题的6分是可以轻松拿到的。
最后,巩固考点。考研政治大纲所考的知识点是560多个,要想在短时间全部掌握这些考点是不现实的想法,那么,我们就要通过真题和国内外的形势,对重点考点要加以巩固和掌握。特别是主观题,也就是材料分析题,要透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点来加以分析。在这里还要重申一下,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虽然在去年的考研试卷中就出现了“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但在2012年的考研政治复习中,也要作为重点内容必须掌握。也就是验证了,对于重点内容每年必须考,年年考。
第五篇: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
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法规标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发文字号】法发〔2011〕5号
【颁布时间】2011-2-10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1-02/17/content_22785.htm
【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
法发〔2011〕5号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
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一一年二月十日
为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廉洁,防止法院领导干部及法官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其配偶、子女在其任职法院辖区内从事律师职业的,应当实行任职回避。
本规定所称法院领导干部,是指各级人民法院的领导班子成员及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本规定所称审判、执行岗位法官,是指各级人民法院未担任院级领导职务的审判委员会委员以及在立案、审判、执行、审判监督、国家赔偿等部门从事审判、执行工作的法官和执行员。
本规定所称从事律师职业,是指开办律师事务所、以律师身份为案件当事人提供诉讼代理或者其他有偿法律服务。
第二条 人民法院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不得将具备任职回避条件的人员作为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的拟任人选。
第三条 人民法院在补充审判、执行岗位工作人员时,不得补充具备任职回避条件的人员。
人民法院在补充非审判、执行岗位工作人员时,应当向拟补充的人员释明本规定的相关内容。
第四条 在本规定施行前具备任职回避条件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应当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六个月内主动提出任职回避申请;相关人民法院应当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十二个月内,按照有关程序为其办理职务变动或者岗位调整的手续。
第五条 在本规定施行前不具备任职回避条件,但在本规定施行后具备任职回避条件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应当自任职回避条件具备之日起一个月内主动提出任职回避申请;相关人民法院应当自申请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按照有关程序为其办理职务变动或者岗位调整的手续。
第六条 具备任职回避条件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在前述规定期限内没有主动提出任职回避申请的,相关人民法院应当自申请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按照有关程序免去其所任领导职务或者将其调离审判执行岗位。
第七条 应当实行任职回避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的任免权限不在人民法院的,相关人民法院可向具有干部任免权的机关提出为其办理职务调动或者免职手续的建议。
第八条 因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而辞去现任职务或者退出审判、执行岗位的法院领导干部和法官,应当尽可能按原职级待遇重新安排工作岗位,但在重新安排工作时,不得违反本规定第二条、第三条的要求。
第九条 具备任职回避条件的法院领导干部及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酌情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一)隐瞒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情况的;
(二)采取弄虚作假手段规避任职回避的;
(三)拒不服从组织调整或者拒不办理公务交接的;
(四)具有其他违反任职回避规定行为的。
第十条 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在本规定所限地域范围内从事律师职业的,该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不实行任职回避,但其配偶、子女采取暗中代理等方式在本规定所限地域范围内从事律师职业的,应当责令其辞去领导职务或者将其调离审判、执行岗位;其本人知情的,还应当同时给予其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