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研究生开学典礼——人生的答案写在时间里
人生的答案写在时间里
——在南京工业大学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
黄维 教授 2015年9月18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关心、支持南工事业发展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这里,我们用温暖的情怀、求贤的胸怀,热烈欢迎各位‚伊人‛——2015级研究生的青年才俊们来到南工!
刚才,俞丽莎同学代表入学研究生与‚百人计划、校长特别奖学金‛获得者,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南工的热爱。2012级博士研究生张富宾同学分享了在南工的成长经历。青年千人计划的入选者李林老师,作为南工青年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和未来希望,分享了求学经历和治学理念。杰出校友、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史才军教授从个人成长、成才、成名经历的分享中,阐述了人生、理想与爱情。想必对大家应该很有启迪,我也深受启发。
/ 11
作为校长,按照惯例,在研究生开学的时候和大家简单交流。我今天的题目是《人生的答案写在时间里》,将从时间、历史、英雄、诚信四个角度谈些粗浅的想法。时间可能相对长一点,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容忍。我也注意到,最近各大主流高校校长的开学典礼致辞,相当多都言简意赅。他们有他们的考量,我们有我们的思索。南京工业大学作为逐渐迈向主流的一所大学,与跻身主流高校甚至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相比,有着不同的故事、历史、传统和期望。所以我很愿意多花些时间与大家交流。
那我们就从四个角度分享。大家应该比我更熟悉这些故事:据说,苹果总裁库克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发邮件,五点出现在健身馆,而且他通常是晚上离开办公室最晚的人。星巴克董事长盖斯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跑步。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起床时间据说也是四五点,起来后游泳或跑步,七点到办公室,一直工作到深夜。NBA球星科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神回复,‚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因为科比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球员,长期坚持凌晨四点半开始练球,每天练习跳投1000余次。大家还可能看过网上盛传的凌晨四点半哈佛大学图书馆的照片,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其实这样的事例我亲历很多。例如,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有一次我在午夜十二点左右给他发了邮件,不到一刻钟他就回应;到十二点半我再次回复,他到一点又回了;
/ 11
怕影响他休息,早晨7点我再回复他邮件,一刻钟后又立即回复了。这只是一个反映他勤奋的侧面,大家肯依体会他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我原来曾经供职五年的南京邮电大学一位老领导、老红军秦华礼老师,103岁高寿依旧精神矍铄,可以在台上与大家讲一两个小时,他同样也是4点多就起床,坚持几十年洗冷水澡。我本人也是一个不典型案例,在北大读书期间,无论严寒酷暑,都坚持在5、6点到未名湖畔跑步、背单词,从不间断,显而易见的收获就是锻造了较好的身体素质,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时至今日还能坚持‚7 days a week, 15-18 hours a day‛超长待机模式。
我今天要讲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时间‛。
早起是很多成功者总结的第一法则。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起后,会有一个相对宁静和高效的时间段,在静谧的星空和寂寥的灯光中,与灵魂对话,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开展创造性思考,等待着朝阳缓缓升起。可以说,掌控了早晨这段时间,就等于掌控了人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检验一个人的唯一标准是什么?答案就是时间。时间和精力对任何人都是一个常数,对待任何人都是公平公正的。时间最重要的属性是不可逆和排他性,你把时间投在哪儿,收获就在哪儿。时间是土壤,我们的努力就是播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从无例外。
/ 11
朱自清在《匆匆》的散文里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但是,我们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了。惋惜时光流逝,伤春悲秋,是亘古不变的文人话题,在互联网时代也依旧如此。有人歌唱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叹岁月是一把杀猪刀;也有人为了拖延症而不断检讨、自我开解。据调查,在大学校园里晚睡晚起的情况非常普遍,这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活动繁忙、效率不高、作息不良等等,可是一旦养成放纵、懒散、拖延的毛病,再若不幸固化在性格里,最终会把一切计划都打败,所有的梦想都会成为一纸空言。因此,我希望大家能够振作起来,不要把早晨的宝贵时间浪费在梦境里,把青春虚耗在迷茫中,要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更要用行动来实践时间的意义。
青春年少,正值方华,是一个人学习与记忆能力的高峰时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无论是低头赶路还是仰面奔跑,都希望能在尘土的深处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No pains, no gains‛, 这是我二十多年来的一句口头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经过付出和打拼后的收获,只有在忙碌中感受人生真谛,才是真正有质量、有价值的幸福生活。时间是安排出来的,不是挤出来的。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时间,不枉此生,在时间这张白纸上留下层峦叠嶂、花红柳绿的风景。
/ 11
关注时间,翻开日历,大家会注意到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九一八‛。前不久,我们的祖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活动,而追溯抗日战争的序幕,就是在1931年的今天,日本关东军炮击中国东北军的北大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有一首歌叫《松花江上》,歌词里唱到‚九一八,九一八,……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在座的同学们大部分都是90后,对这首歌或许感到比较陌生,但对我这样的‚老古董‛来说,《松花江上》无异于脍炙人口、传唱四海的中国好声音,每每听闻或者吟唱至此,都难免心潮澎湃、心绪不宁、甚至涕泪交零、感慨万千。因为我们要居安思危。
今年七月,在英国参加谢菲尔德大学名誉博士的受聘仪式后,我受邀参加了校长特地举行的家宴,宾朋齐聚,温馨和睦,欢声笑语,非常尽兴,令人难忘。东道主Keith Burnett教授是一位物理学家、是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有着非常深厚的人文积淀和情怀,是一位很有文艺范的中国通,他为我们演唱了威尔士民歌和大家更为熟悉的王菲的歌曲;在他的盛情邀请和鼓励下,五音不全、在歌唱方面非常业余的我也只得站起来、勉强凑数,唱了这首最喜爱的《松花江上》和《我的中国心》。铭记‚九•一八‛,永守‚中国心‛,这既是我 5 / 11
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送给同学们的第二个关键词——‚历史‛。
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历史昭示着‚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誓死守护,浓缩着‚多难以固邦国,殷忧以启圣明‛的救亡图强,闪耀着‚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必胜信念。历史就是我们坚定民族自信、守护中华家园最可宝贵的财富。
‚九•一八‛,不仅仅是国耻日、抗争日,更是爱国日、英雄日,激荡了无数中华儿女团结御侮、共赴国难的壮烈情怀……让我不由地想起,南工人、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抗战老兵薛凤鸣老师,曾先后在陈庄战斗、齐会歼灭战、百团大战等著名的战斗战役中英勇抗敌,誓把日寇赶出中国。也让我想起一代宗师时钧先生,正在海外求学的他婉言谢绝了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主任Walter Whitman教授的盛情挽留,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机会,于1938年抗战正酣时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因年仅27岁而被誉为‚娃娃教授‛,自此担负起科学救国、教育兴邦之大任,成为中国化工教育事业的脊梁,把一生献给了三尺讲台,桃李满天下、为共和国培养了两院院士17名,并且在90岁高龄时满含热泪如愿入党,谱写了南工精神之传奇。17名院士中包括有徐南平院
/ 11
士,现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同时也是中国化工界新生代领袖。
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从历史的感悟中获得真知灼见,从历史的启迪中探寻前进方向,正是历史对于我们的意义。在风雷激荡的历史苍穹中,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以薛凤鸣先生、时钧先生为首的中国军民,或奔赴沙场、迎击日寇;或在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各领域创造不朽奇迹,他们不愧为民族英雄!他们是魂牵梦绕的民族精魂所在,承载着大众认同的价值观念、无畏前行的精神动力!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大阅兵典礼上,习近平主席用‚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解读了英雄观和英雄气,阐释了新时代的‚煮酒论英雄‛。这就是我今天给同学们带来的第三个关键词——‚英雄‛。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英雄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永远是些熊孩子。‚英雄‛言炳丹青,功昭日月,在这个浮华功利的社会格外稀罕、也更显珍贵。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理应成为全社会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去年春天,总书记视察新疆时,得知其中一台农业新型设备的研制者陈学庚院士只有中专学历,总书记评价道,‚英雄不问出处,谁是英雄,要在‘战场’上见分晓‛。这
/ 11
对我们南工人来说,应该更有启迪、更受启发,因为只要努力,就有回报。对于广大研究生同学们来说,学习知识、创造知识,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就是我们的战场;为自己深爱的祖国贡献一己之力,无愧于‚精英‛二字,就是我们的使命。以英雄之名,见贤而思齐,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豪情气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在高等教育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超常规跨越式的迅猛发展,就承载了英雄史诗般的豪情满怀。这所大学始建于1991年,二十多年间的历史可谓短暂,身处弹丸之地的新加坡可谓局促。但是谁又能想到,在日前最新公布的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紧随岛国另外一所名校——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列世界第13名,不但双双携手包揽亚洲前二名,更是‚秒杀‛了排名其后的美国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西北大学等传统老牌名校!南洋理工大学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兄弟‛,一跃成为傲视全球、称霸亚洲的‚大英雄‛,其神一般的崛起着实令人惊叹、膜拜!科学分析南洋理工大学的发展脉络,归根结底在于大格局的战略视野、大胸怀的人才聚集、大魄力的要素投入和大智慧的制度体系。其实这一切都是可以复制、甚至可以超越的,因为历史经验表明‚风水轮流转‛,这同样也符合马克思主
/ 11
义唯物主义历史观,并让我们更加坚信:一切皆有可能!Just do it!时势造英雄,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当今中国正在开启前所未有的伟大的创新时代,‚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构‚造梦空间‛,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印;‚互联网+‛创新浪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涌而来,BAT三巨头的互联网扩张,小米、京东等新秀的快速崛起,众创空间、创客经济的兴起,预示着中国将引领互联网经济变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创业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带给更多人实现梦想的机会。
面对风起云涌的时代热潮,大学应有怎样的担当?作为一名研究生应持有怎样的底色?今天要讲的第四个关键词是‚诚信‛。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学术诚信是大学精神不可撼动的根本。
大学为什么如此偏爱诚信?因为大学不仅仅是大师云集、创造知识的高地,在人才溢出、创新驱动中发挥决定力量,更是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在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我们要培养的人才绝不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守望者。大学一定要站
/ 11
得稳、行得正、看得远,要多点书香、少点铜臭,千万不能把大学精神遗忘在脚下。
毋庸讳言,我们身处的学术氛围并不乐观。近来披露的全国科技工作者调查问卷显示,近一半被调查者认为学术不端行为一直存在,虚假署名、论文剽窃、研究结果报告过程中捏造和弄虚作假、以及一稿多投等现象较为普遍。这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三观尽毁的现实。当然这样的现象也是世界性的。媒体上关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在Science和Nature发表文章后撤稿的消息屡见不鲜。去年年初,我应英国皇家工程院的邀请赴英伦讲学,在飞机上看了英国的《镜报》,有一篇接近半版的报道,介绍了日本学者在干细胞方面的工作,其中有一段话让我我当时思考了良久。其实这就是后来被撤稿、被认为是伪造的一段‚发现‛或‚发明‛。假如有的杂志社不急于在某一领域、某一方向上占据首发的优势地,如果能够认认真真读它的原文或手稿,我相信也不会出现后来的撤稿、乃至所在学术机构负责人自杀的悲剧。
在急功近利的浮躁社会氛围下,伴随着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社会期待,学术界也未能幸免地成为光怪陆离的名利场。学术不端不仅侵蚀学术环境、对科学创新力提升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将整个中国大学的声誉都蒙上了功利和失信的浮尘。
/ 11
学问是精神生命的成长。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一直把为学与做人等量齐观,我的母校、北京大学老校长、也是长达一个多世纪令人景仰、最杰出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同时,悟人生之道、达为人之德,方能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方能闯下一片天地,将学术之路、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在此,我必须郑重嘱咐大家,哪怕是喋喋不休、老生常谈:不扰于外,方不困于心。千万不要走捷径、图虚名,一定要踏踏实实锻造自己的真本事。真的英雄都只能靠实力取胜。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求学之路,人生之路,都有其自在的规律,不消言说。一切的答案都在时间里。
同学们,再次感谢大家选择南工,就此开启美好的研究生生涯,南工欢迎你们!
谢谢大家!
(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定。)
/ 11
第二篇:写在人生边上
《写在人生边上》书评
电子1202 林皇鑫
钱钟书先生对凡事均有其独特见解﹐推翻了惯例的观点。一切﹐需要時間来慢慢消化。
首先,是《论快乐》。快乐,应当是轻松地谈,而非“论”,可见本文其实并不快乐。文章中讽刺人类追求快乐﹐却无奈留不住快乐的矛盾之处。快乐﹐如同字面的意思,表现人生一切乐事的难以保留﹐逝去之快。作者指出 “永远快乐”的说法 ﹐如同 “四方的圆形”一般荒謬。快乐在人生中﹐是一种騙取人们生活下去的东西﹐为了短暂的快乐﹐我们承受了太多的痛苦。与此同时,作者则认为﹐“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因为快乐是属于精神方面的。这岂不是充满了矛盾吗?但细想之下,并无矛盾。两种快乐,并非同一种快乐——前者短暂的快乐,属于人的情绪;后者长久的快乐,则更应说是心中的安定感。既然两者性质并不一样,又如何相提并论?更不应谈及矛盾了。
快乐以外,也不能不谈人性的黑暗之面——《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作者透过与魔鬼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中人们阿臾奉承的厌恶感。对话中,魔鬼多次谈到了繁复的应酬,并讽刺一味伪装客气的文人学者,这难道不是作者发自肺腑之言吗?魔鬼亦谈到他的处世之道,便是於不同的人面前,谈论不同的话题,以示自己的见闻广博---这不正正在讽刺社会中人类虚假的表面功夫!谈到虚假,魔鬼亦提到世人为别人写传记,也要加入自己的主见,正是借着别人的名字来表现自我,实属虚伪。作者透过魔鬼的言语,表现自己对社会上虚假的人,感到愤怒、厌恶——魔鬼的言语,不正是作者的想法吗?魔鬼是做灵魂交易的,以诱惑代替斗争。人世间一切战争,虽是因诱惑而起,但其中的残忍与暴力,却均为人类所为。在魔鬼与作者的谈话中,魔鬼是直率的,但作者却仍然逃不出人类一贯的伪装,一时“恭恭维维“,一时“敷衍几句”。这样一来,人类与魔鬼的角色似乎变得模糊了——作者是否才是魔鬼?而魔鬼是否才是受害人? “无边际的夜色在静等着他。他走出了门,消溶而吞并在夜色之中,仿佛一滴雨归于大海。”魔鬼最后离开时凄凉的情景,不正是作者面对现实时无奈的感受吗?此时,更分不清谁才是魔鬼了。
最后一则,是《一个偏见》。“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许多人认为,事事必须客观公平,正经严肃,而这正是每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相反地,作者则认为,这就“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如此不自然。正道公理其实也只是一种偏见。世界上最扰人的,是人籁。天籁是能与寂静融合的,造成“一种有声音的寂静”,但只要有人籁,思想便无法在保持冷静客观,此时,也只能由偏见来代替了。“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在阅读此书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过程中,随意在空白处记下一点随想,尽管只是一个偏见,尽管前后矛盾,又何必如此在意呢?这本书,并不容易读懂。何必要让自己费力肩负上“教育家伟大的使命”,而不轻松地享受人生呢?
每一篇短文,都蕴含了钱钟书先生独特的观点,并且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让读者透过思考来理解他的思想。《写在人生边上》,这个名字,确实也取得巧妙。作者将人生比喻为一本书,将一部分人比喻作
书评家或批评家,而另一些人则为消遣者。这样的比喻,已然是出人意料,而十分贴切。
在《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中,魔鬼说:“你受我引诱时,你只知道我是可爱的女人﹑可亲信的朋友,甚至是可追求的理想,你没有看出是我。”提及魔鬼,通常会联想到战争﹑死亡或暴力,但又何尝想到真正的魔鬼,其实是这些美好事物的引诱,一直藏在我们心中?
《窗》,则更有趣味。作者巧妙地以窗子与门来作借喻,以窗比喻人内心中真实的想法,而以门来比喻在现实中无可奈何之下所作的虚伪之行为。“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是讽刺社会上人人都懂得虚假的表面功夫,却有许多人已经失去了灵魂。作者能透过细心地观察门与窗的分别,而联想到这一切,实在不得不佩服。
此外,《吃饭》将人生百态比喻为做菜,而将人生观分为“吃饭”与“吃菜”的,并以后者讽刺社会中各种虚伪的应酬。《伊索寓言》为著名的儿童读物,但作者却认为,寓言将孩子教得更简单,灌输美好社会的假象,可事实上成人的世界中,却并非如此黑白分明,进而批评社会中的虚伪行为。《译文盲》中,作者又幽默地将不懂得欣赏文学作品的人,与色盲作类比,成为“文盲”。这“文盲”,并不代表看不懂文字的人,反而是文字方面的专家,常常畅谈文学,表面上做许多花花绿绿的装饰,但事实上内心中却没有文学的美感。这一切,均可见作者与众不同的观点,极度深入的观察力,并且令人异想不到的各种联想。
钱锺书先生,拥有大智慧,反而愿意在生活的细微之处,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体验出人生百态。有谁能说人生不是一本大书呢?
第三篇:在开家长会这段时间里
今天,我们学校在下午2点半召开了家长会。就是老师和家长坐在一起沟通一下,家长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告诉老师,老师把孩子在校的情况告诉家长。并且分析一下考卷。
由于妈妈工作忙,这次家长是爸爸参加的。在开家长会这段时间里,我在家里写作业。我虽身在家中,但却“身在曹营心在汉”我的心七上八下的,一点也不安静。写着写着就想老师有没有批评我啊?家长会怎么还没结束?。。。一连串的疑问在我心头凝成一个大问号。我在家中坐立不安、左右徘徊。谁说“少年不知愁滋味”?我这会,不正愁吗?事间过的真慢,真是度秒如年那!我的作业也写的差不多了,回过头看了一下钟,4点了,家长会应该结束了吧。
终于听到了开门声,家长会结束了,我看见爸爸开门进来。只见爸爸脸上露出了得意洋洋的表情。心想:看来爸爸对我的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嘿嘿,我不会挨说了。渐渐的,我向爸爸走去。一到跟前,我便迫不及待的问爸爸:“爸爸,老师都跟你们说了些什么?”爸爸细声细气的回答:“老师说,你上课不爱发言,孩子,以后你可要多发言。发言既能锻炼自己的口才,也能炼胆。”“哦,我知道了。”我低声答道。“我女儿还是很优秀的,你们高老师点名表扬的5项内容中,只有一项没有你的名字。”听到受表扬我笑了。爸爸又认真的说:“关老师让你们多读书,多观察生活,多记笔记,把好的词语背下来。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数学老师让你们自己检查作业,写作业既要快又要讲究质量。而且,我看了你的卷子,并不是你不会,而是你马虎。例如把21抄成12。”我听了这些后,回答:“哦,我以后一定不马虎,一定会养成老师们说的好习惯。”“嗯,我相信你。”
这次爸爸没说我,而且,还很理解我。听了爸爸的话,我也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时时处处注意锻炼和发挥自己,和同学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爸爸,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努力的!
第四篇:在时间里绽放美文摘抄
我们总是无比渴望老在时间之后,最好像黄山顶上的青松,历经无数的风吹雨打依然不改旧颜。年轻意味着健康,标志着活力,暗示着鹏程万里,那是一种多么舒爽的境界。
仔细想来,一个人要老在时间之前非常容易,疾病、忧伤、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样样催人老,但要老在时间之后却很难。一个人是否老去,并不是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决定于人体机器各个部件的磨损程度,磨损得越小,生理上越年轻;磨损得越大,生理越出老相。即使是通过“美容”让自己的皮肤年轻几岁,也难以保持真正的内里的青春。最明智的做法莫过于接受自己的年龄,同时间一起老去,既不杞人忧天,也不乞求上苍给你发放长生不老药。我一直这样认为:上苍让我们从一颗受精卵变成婴儿,然后引导我们踏过各种疾病和苦难,成为别人的配偶、父母、同事、朋友,真的已非常幸运,我们应该以感恩之心看待已经得到的一切,不过分计较生命的蓬勃与衰退、人生的荣耀与枯萎。只要一个人付出了足够的努力,释放了本该释放的善良与真诚,衰老也好,死亡也罢,都不是特别值得恐惧的东西。
或许,只有在精神上,我们才可以真正老在时间之后。苏轼逝去900多年,但他为官期间救助孤儿的善举、大修水利的政绩、脍炙人口的诗词,让他在世人的脑海里不朽;李白逝世1200多年,可他的《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依然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怦然心动;生活在春秋时的孔子进入另一个世界已几千年,可他的“仁者爱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烛照着整整一个民族的前行……由于他们的利他精神,他们做到了灵魂永生。
不要害怕衰老,不要埋怨自然规律,有一个机会让我们在时间里绽放,我们的人生就足可产生耀眼的光芒。
第五篇:写在党的生日时
写在党的生日时
由于近日工作上的事情繁杂,咋一抬头间发现我们已满怀豪情的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89岁生日。
89年的时间对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却是天翻地覆的89年。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几度兴衰。从“九〃一八”的战火,到卢沟桥事变,从南京大屠杀,到皖南千古奇冤,外强内患,村村遗骨,处处狼烟。
走进新世纪,面对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我们党在瞬息万变中追求着不变,同时也在不变中追求着千变万化。又是一个七月,一个声音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这项民心工程,更让党的先进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得到充分体现。实践证明,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都将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永远是时代的中流砥柱。
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先驱者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弹指一挥间,上下越千年,黯淡与辉煌、幻灭与再生,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贯穿于这一清晰的脉络。这便是我们的党坚韧求索的过程,我常常在心里重复着这几句话,每一次都热血沸腾,胸膛里燃烧着对祖国的热爱。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深深地为我们欣欣向荣的国家而感到荣耀、为我们不断求索、不断前进的政党而感到骄傲,更为能够投身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现代化建设而感到自豪。我无数次重复自己年轻的誓言……哪怕我只是一块砖,也要去构筑祖国兴旺强盛的大厦;哪怕我只是一颗螺丝钉,也要去铺设民族走向辉煌的路轨;哪怕我只是一
棵小草,也要为祖国的春天奉献自己生命的绿色!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从来都把为党的事业争光添彩当作无上的荣光,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一种实现理想的热烈情感,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是生命潜能的充分迸发,是脚踏实地的不懈追求。是的,我愿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太阳底下最美好的事业,怀着这种追求,捧着这颗恒心,带着这股力量,我将不断向着新的目标破浪前进。
当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再多的理想都是幻想,只有从一做起,从自我做起,我们才会距离共产主义社会目标更近。今天的铝加工公司,让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我看到了同事们身上的行动力,看到了公司的执行力。
感受着公司的变化,我们走近了“七一“,走近了我们党的第八十九个生日,我想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通过我们公司各个部门的努力,通过我们每位员工的努力,我们公司整体的形象得到了提升,这应该是2010年我们献给党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