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与发展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与发展
黄金程
摘要:现代机电一体化是一门综合技术,是机械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互相渗透融合的产物,是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引起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结构组成和主要应用领域,并提出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应用,数控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电子、信息科学三者有机结合形成的机械和微电子复合技术,是在工业产品和过程设计与制造中,机械工程和电子与智能计算机的协同集成。采用这种技术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已成为当今机电领域的新潮流和振兴机电工业的必由之路。推广电子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是提高生产和管理技术、促进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开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机电一体化技术。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机电一体化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技术。硬件是由机械本体、传感器、信息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等部分组成。因此,为加速推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要求。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 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3)系统技术:即以整体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4)自动控制技术: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
5)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
6)伺服传动技术: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伺服系统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与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经过40 年的发展,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迅速提高,具体表现在:
1.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
2.开放性设计,即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
3.WOP 技术和智能化,系统能提供面向车间的编程技术和实现二、三维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并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智能机制。
4.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和软件的模块化设计,不仅丰富了数控功能,同时也加强了CNC 系统的控制功能。
5.能实现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统中去。
6.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了系统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的能力。7.以单板、单片机作为控制机,加上专用芯片及模板组成结构紧凑的数控装置。
三、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世纪90 年代后期,各主要发达国家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角;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广阔天地。未来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有:
1.智能化:所谓智能化系统是指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化也是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之一,它能进行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智能活动,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21 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近几年,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微机的高性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为嵌入智能控制算法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可以模拟人类智能,具有某种程度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能力,从而取代制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2.网络化:20 世纪90 年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有重大影响,使其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很多,面向网络的方式也不同。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3.微型化: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高度融合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
4.绿色化:绿色化工业的发达使人们物质丰富、生活舒适的同时也使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绿色产品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这是现在机械制造工业中可持续发展的形式。
5.系统化:其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特征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特别是“人格化”发展引人注目,即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当然,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将更加广阔。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设备使用和管理“以人为本”的原则也说明,作为工程施工中工程机械的使用、维修的管理人员,应尽快了解和掌握这门技术,更好地融入科技含量越来越浓厚的现代工程施工中。
参考文献:
[1] 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3.[2] 芮延年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3] 王中杰,余章雄,柴天佑.智能控制综述[J].基础自动化, 2006.[4] 章浩,张西良,周士冲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6.[5] 梁俊彦,李玉翔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科技资讯, 2007.
第二篇: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应用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应用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走向整体化、交叉化和数字化以及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机电一体化技术是跨学科技术,其发展趋势是光机电一体化、柔性化、智能化、仿生物系统化、微型化。其产品功能是通过其内部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协调和综合来共同实现的。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产品功能;协调和综合
目
录
摘 要 ——————————————————————————01
绪 论 ——————————————————————————03
绪 论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引起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被我们广泛接受和普遍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他的发展使冷冰冰的机器有了人性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一代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同时也是工程领域不同种类技术的综合及集合,它是建立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以及系统总体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高新技术。
第1章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1.1 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英语称为Mechatronics,它是由英文机械学Mechanics的前半部分与电子学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机电一体化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杂志《机械设计》的副刊上,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被我们广泛接受和普遍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他的发展使冷冰冰的机器有了人性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一代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同时也是工程领域不同种类技术的综合及集合,它是建立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以及系统总体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高新技术
1.2 机电产品的优越性
与传统的机电产品相比,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下述优越性:
1.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
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都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等功能。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过载、过压、过流、短路等电力故障时,能自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和减少人身和设备事故,显著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2.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
机电一体化产品大都具有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和检测的灵敏度、精度以及范围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地保证机械的执行机构按照设计的要求完成预定的动作,使之不受机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操作,保证最佳的工作质量和产品的合格率。同时,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了工作的自动化,使得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例如,数控机床对工件的加工稳定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比普通机床提高5 ~6 倍。
第三篇: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与发展也促进了工程机械的不断进步。本文主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其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工程机械 机电一体化技术 应用 发展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新兴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同时也促进了工程建设领域的革新与创新。目前,机电一体化已经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机电一体化的进步与创新,并且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积极地采用机电一体化,将机械、电子技术和液压技术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大大地提高了机械的多种功能,比如说,动力性能提升,燃油的经济效益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增,操作的精准度和舒适度都大幅度提高,机械的使用寿命也随之延长。所以,研究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述
机电一体化就是综合地运用机械、计算机、微电子、电力电子、光学、接口等技术,对各个功能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实现了高质量、多功能、低能耗的价值和功能。机电一体化也称之为机械电子学,属于一门新兴的边缘综合科学,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
精密机械技术有机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主要是通过微电子技术的应用,把微电子技术引进到相关的动力功能、机械主功能、控制功能等方面,在软件方面能够使得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相互进行有机结合而形成有效的系统。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处于不断创新与进步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渐走向了高智能化、微型化、网络化、个性化和绿色化的趋势。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能够使得各种性能方面都得以明显改善,比如操作舒适性能够得以有效提高;机械能耗能有效大幅度降低,明显提高机械功效。可靠性不断提高;不断提高相应的作业精度和作业效率。
二、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极高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更具广泛性和有效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在工程机械提高生产效率、节能降耗方面的应用
在传统的工程机械中,能量的充分利用率和使用率比较低。比如说,液压挖掘机其燃料的充分利用率仅仅占了30%,剩下的70%左右的能量都被浪费了。在能源资源高度紧张的今天,迫使机械工程的发展必须向着“节能降耗”的方向发展。比如说,小松公司生产的挖掘机能够很好地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大约可以节省23%的燃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新型的控制节能器的采用。日立公司生产的挖掘机,采用了“卡特电子效率”节能控制体系,通过对泵以及发动机的综合、全面控制,大大提高了利用率,其能量利用率能够达到98%左右,生产率也相应地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所以说工程机械中电子节能控制器的运用,大幅度提高挖掘机等大型工程机械设备的能量利用率,一定程度上发挥到了节能的作用。电子节能控制器操作比较简单,对机械的磨损也相对减少,从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在自动化以及半自动化的作业全过程中的应用 工程机械全面地实现作业自动化以及半自动化水平,可以有效地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大大减少了因为操作人员的经验不足或技术不到位对于操作精度的影响。比如说,三菱公司设计生产的挖掘机,有控制挖掘机轨迹系统的功能,相关的操作人员在控制板上将铲斗的运动形状和运动轨迹设定好之后,相应的微机操作系统就会根据不同角度的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对动臂、铲刀和斗杆的运动进行自动的控制,从而实现多种特定断面沟槽、开口和斜坡的精准挖掘,有效地实现了挖掘操作的自动化水平。
3、在控制柴油机上的应用
要想进一步深入发展柴油机技术, 应该要解决发动机排放质量与最低油耗间的矛盾。在电子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的今天,采用电子节能液压泵系统能够有效减小能耗, 还能自动控制冷风扇的转速随温度的变化, 这样的条件下, 电子控制自动变速,还包括根据负荷条件自动调节柴油机油门等内容都能得以实现, 能够使得在各种变工况下的柴油机, 在满足经济指标和排放指标的最佳喷油时间的同时, 能够实现净化排气、节约能源、提高效率。
4、机械操作的自动化能够降低劳动强度
在工程机械施工操作中引入机电一体化实现操作的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这样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大大减少了因为操作者工作经验不足而造成的作业精度的影响。
5、在工程作业精确度方面的应用
在工程机械设备中使用电子控制系统可以将称量的过程自动化,对称量系统实现微机控制,使得称量更加精确。自动找平装置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混凝土沥青摊铺机的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自动供料系统(超声波技术)的应用,完美地完成了混凝土沥青摊铺机对于供料的自动调节,全面提升了摊铺的效果和质量。与此同时,铲运机铲斗刀、平地机刮刀以及推土机铲刀的电子化操作控制,减少了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节约了人力,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高效、快捷,符合现代工程施工的要求。
6、电子监控、故障自诊以及自动报警
电子监控、故障自诊以及自动报警,也就是说对于工程机械的工作装置,传动系统、发动机、液压系统以及制动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控,一旦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就会自动地找出故障的位置并自动进行报警提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和应用,大大地改善了操作人员的现实工作条件,全面提高了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简化了机械设备检查和维护的工作,相应地减少了维修费用,大大降低了维修停机的时间,对于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
三、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1、传感技术的融合
目前,传感器技术在现代工程机械上应用较为广泛,比如,发动机可以通过机油压
力传感器、冷却水温度传感器等来进行发动机的运转状态的检测和控制;沥青摊铺机上的传感器能够实现摊铺机在工作时实现自动找平且行走速度不变的特点,还能满足摊铺出来预定的平整度、坡度和厚度的路面的要求。在感器技术的迅猛发展的今天,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可靠性和稳定性也能不断提高,越来越广的采集信息范围也超着集成、多功能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所以,未来在工程机械上将应用越来越多种类的传感器。
2、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趋于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是实现信息处理的主体, 信息处理技术包括范围应用比较广, 主要包括 信息的输入、识别、运算、变换、存储及输出等等方面。计算机技术范围涉及到网络与通信技术、硬件和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等方面。要想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不断进步, 应该大力发展计算机应用及信息处理技术。
3、电子控制理论的指导性增强
工程机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以微电子为核心的高新技术, 通过其应用和推广,在相关控制理论指导下,能够满足系统智能化设计的要求,完成相关的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等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发展是当前机械工业发展必然的趋势,也是振兴和发展机械工业的必经之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还会有着更多的创新与发展,未来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将会融合机、电、光以及磁的综合性能,更好地促进工程机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彬.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与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12,05:180.[2]申宁,李国铭.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2,32:90-91.[3]史凤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0,30:206-207.[4]冷俊.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07).
第四篇: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摘要 :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的有机结合便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该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能够大幅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以及可靠性等,提高产品制造水平。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以上优点,文章论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了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技术 ;数控机床 ;工业机器人 ;分布式控制系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学科之间有着极大的交叉与渗透,加速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这一领域中,机电一体化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向机械工业的渗透开始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其对机械工业的产品机构、技术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工业生产已经迈入了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点
(一)安全性高
相对而言,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自动监视、报警、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等方面具有更强的功能。当遇到工作过程中的各种电力故障时,它都能自动启动相应保护措施,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身和设备事故,使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
(二)使用性能高
由于数字显示和程序控制的普遍采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手柄数量和操作按钮大大减少,简化操作,使用方便。由于预设程序开始逐步被电子控制系统操控,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了对全部动作的大量重复。此外,更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甚至还可以实现随机自动寻找最佳的工作程序,实现了自动最优化操作。
(三)生产能力高
由于具备了较强的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在控制和检测灵敏度、精度、范围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自身自动控制系统,可确保机械执行机构的动作能够按已设计的要求完成,工作质量和产品的合格率也能得到最佳保证。此外,由于自动化的成功实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有显著的提高。
(四)适用面广
由于不受机电产品单技术、单功能的限制,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自动化程度和功能水平。另外,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因具备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等多种功能而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和不同领域,对用户需求的应变能力较强。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应用领域
(一)数控机床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在功能、结构、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广泛的应用以及快速的提高,其结构的发展逐步趋向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且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由于开放性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硬件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模块相对而言更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准。为了面向车间编程技术和二、三维加工过程动态仿真的实现,系统一般会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智能机制。此外,大量模块化软件的设计和大容量存储器的广泛应用,在丰富数控功能的同时,也使系统的控制功能有了很大加强。一台机床往往具备了同时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的能力,实现了多过程、多通道的控制,同时,系统中也集成了包括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控制等操作。
(二)工业机器人
由于第一代机器人即示教再现机器人只能局限于根据示教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运动,面对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作业对象,其适应性和灵活性存在明显不足;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第二代机器人具备了各种先进的传感元件,通过对作业环境和操作对象进行简单的信息获取、计算机处理与分析,机器人能够做出一些相应的判断,并进行反馈、控制动作,其智能化程度还处比较低级阶段,并已开始走向实用化;现代智能机器人也即第三代机器人,由于具有多种感知功能,它们能够很好地处理复杂的逻辑思维、判断与决策,而且能够在各种作业环境中进行独立的行动。
(三)分布式控制系统
由一台中央计算机对若干台现场测控计算机或智能控制单元进行指挥控制,便是分布式控制系统,一般可分为两级、三级或者更多级。对于生产过程中的集中操作、监视、管理和分散控制等,计算机都能顺利完成。随着测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除了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控制,还可以对生产过程实现实时调度、在线最优化、生产计划统计管理等功能,成为一种集测、控、管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特点主要表现在控制功能多、系统可扩展、可靠性高、操作简便、维护方便等方面,其故障影响面较小。除此之外系统还具有连锁保护的功能,通过系统故障人工手动控制,较好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相比较集中型控制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功能更加强大,安全性也更高,成为当前大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流。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一)高性能化
现实应用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新一代机电一体化系统对速度、精度、效率以及可靠度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了。所以,以高速度、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可靠度为标准的高性能化是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二)微型化
所谓微型化,就是指机电一体化技术趋向微型机器或微型领域发展,它源于人们对高新技术不断微型化的追求。比较而言,微型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有产品的体积小、少耗能、运动灵活等,对常人无法想象的各种任务都能成功胜任。
(三)智能化
作为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人工智能日益引起了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重视,主要应用包括有机器人智能化与数控机床智能化。“智能化”是描述机器行为而言的,它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各种新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对人类智能的模拟,使其具备了进行推理判断、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的能力,控制的目标也就更高。虽然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类完全相同的智能,但是,我们完全有可能、有必要通过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的使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拥有一定的高级智能或人类部分智能。
(四)系统化
系统化主要有两大特征:特征一就是开放式和模式化总线结构的采用更进一步,系统可以进行任意的剪裁和组合,灵活组态,寻求多子系统的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特征二就是通信功能有了很大的升级,产品与人的关系将得到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更多关注,机电一体化产品将向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现实中的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大都是受到动物或人类的启发而研制成功的,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更多智能、情感、人性和通过生物机理的模拟,研制出各种人性化的产品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的两个研究方向。
(五)网络化
由于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使得市场竞争环境有了重大的变革,这必将促使网络化与机电一体化的互相融合。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监视技术和远程控制也不断地涌现,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就其本身而言,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另外,大量家用电器因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的应用也必将走向网络化,通过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人们便能足不出户地就可以在家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所以,产品的网络化是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参考文献
[1] 李晶.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之我见[J].价值工程,2011(,3).[2] 谢佳.略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J].综合研究,2011(,6).[3] 张童,王明军.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承钢技术,2007,(7).
[4] 梁国文.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与发展 [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3).
第五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全面改革的深化,各个领域发展都加快了步伐,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层面也有了优化,对生产领域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积淀,发展至今已经在应用生产力层面得到了提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本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字: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至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主要在四个方面,分别是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利用、数控机床应用、分布式控制系统应用。工业机器人的产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机器人因为不具备高智能化水平,只能依据简单的程序执行简易的工作;第二代机器人可以依据内部传感器获取、分析环境中的信息,做出具体的动作;第三代机器人可以在不同环境下工作。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最成功的案例就属数控机床,目前数控机床是一个机床是可以同时进行多个任务的操控,让提高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分布控制系统的安全和功能水平极高,随着测控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控制系统能够在干生产过程中实现调度、处理等多种功能。
2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2.1计算机的集成
计算机集成过程中的机电一体化,其意义主要是通过对各系统进行整合的方式,达到将全局动态进行综合展示的目的,因此,可以说计算机的集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对产品研制、生产和经营等各个流程进行有机结合的要求,为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相应的信息。随着各企业对自身集成的程度进行不断提升,不同生产要素所具有的相关配置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这对于将生产要素的功效进行最大化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数控机床
研究结果表明,机电一体化在对数控机床操控的精确度进行提升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数控机床的模块化结构也正是依托于该技术而产生的,除此之外,数控机床所具有的智能化技术和软件研制也无法离开机电一体化而独自生存,上述研究成果的发表和应用,不仅保证了数控机床功能性的有效提升,还在很大程度上为产品生产速度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2.3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工业机器人当中可以细化成三个阶段:①工业机器人能够根据具体的规定要求对某一动作进行重复性地操作,而且在适应工作环境和对象变化方面能力偏弱;②工业机器人已经具备了传感系统,可以及时获取并处理与工作环境相关的状况与信息。及时反馈,有效地控制动作。在此过程中,工业机器人也具备了低水平智能特征,可以达到实用化目标;③工业机器人与时俱进,呈现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并且具备感知能力,而且形成了逻辑思维,可以判断并决策,自身的环境适应力与行动力已经相对成熟。
2.4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2.4.1汽车的打火系统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
原来的汽车打火系统接收到的打火指令信号较弱,使用时间一长,打火会很困难,影响汽车的启动,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过数字模式增强打火信号,提升电路传感能力,系统自动对空气和燃料质量之间进行对比,减少它们的比例,使燃料的含量提升,打火容易很多,实现发动机的快速反应。
2.4.2汽车的雷达系统使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
它的应用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而且减少了危险因素。生活中,汽车在倒车、行驶、停车的时候,我们虽然也会减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防止发生意外,但总会有视觉死角,在这种情况下,汽车的雷达系统检测到障碍物就会自动发出警报,给驾驶员已提醒,有效的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2.4.3汽车的制动系统使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
之前,汽车的制动是靠车后轮安装的制动系统来完成的,是为了及时停车,保证安全,但是,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升,原来的制动作用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汽车的需要,因此,运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减轻汽车质量,提升车速,使得车辆在行驶状态下遇到紧急情况也能够实现快速平稳的制动,汽车的安全性更强,制动效果更好,防止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3.1智能化
在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研究就是智能化,智能化主要针对的是机器行为,是基于控制理论,综合运用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等一些新技术,让机器能够具有人的基础能力,例如判断推理、罗辑思维和自主决策的能力,通过不断的研究,最终可以达到更高的控制要求。研究出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不具备和人一样的能力,然而微处理器具备高速度和高性能的特点,这使机电一体化的产品能够具备低级智能或者人的部分智能完全可以在未来实现。
3.2微型化
微型化主要针对的是外形尺寸为毫米,元件尺寸为微米的机电装置,从在该理论指导诞生的技术被广泛投入使用至今,人们对微电装置的追求始终没有停止,这是因为该类装置具有小巧、灵活等诸多优点,因此,在军事和医疗领域对其进行合理运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3绿色化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人们物质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居住环境的要求。因而,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希望可以减少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为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生产产品的绿色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目标。其中,绿色机电一体化技术备受关注与认可,能够将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对城市生态环境予以全面保护,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3.4网络化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生产与生活质量的提升。网络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不断增加,而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高新技术,对人们生活产生了影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制造远程监控终端设备,在各领域中广泛应用。而在家庭中,同样可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由此可见,必须要重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网络化应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中,技术的升级进步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优化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我国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中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从理论上对机电一体化的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就能为实际机电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带动我国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新嘉.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电子制作,2013,08:231.[2]孟庆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01:115-116.[3]刘耀海.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信息系统工程,2012,10: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