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体会需要准确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体会
——需要准确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思想武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首先要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在全面系统学习领会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抓住关键、抓住精髓、抓住要义,准确领会和把握新理念、新论断、新任务、新举措。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和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虽然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但党的十九大不是进入新时代的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5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从治国理政新变化、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等方面得出一个重大结论:从党的十八大起,我国社会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在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使用过新时期、新阶段、新世纪新阶段等不同的概念。新时期指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启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世纪新阶段说的是从20世纪跨入21世纪,就是指21世纪。新阶段用的最广泛。新时代和新时期、新阶段的表述是怎样的关系呢?新时代在一定意义上和新时期、新阶段有相同相通之处,它主要是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从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从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这个角度使用的概念。新时代比新时期、新阶段更鲜明、更响亮、更具感召力,更能反映出时代本质的特征。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我们所说的新时代,不是历史学上时代划分的概念。
总之,党的十八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坐标点,是重大历史节点。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认识和理解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重大判断。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论断,是符合当时我国实际的。但是因为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后来对这个正确的判断没有坚持下来,偏离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面。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专门在党的八大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表述,即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二大以后,这个表述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规范表述。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如果从1956年党的八大开始算起,至今已有61年了;如果从1981年作出历史决议算起,至今也已有36年了。这几十年间,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社会生产和人民需要两个方面来看,这个表述都不适应了。
从社会生产上看,“落后的社会生产”的表述已经不能完全反映我国当前的实际。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千差万别,既有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大都市、大城市,其城市建设、城乡面貌,即使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用“落后的社会生产”不能覆盖地域上的不同发展水平。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等大幅提升,进入世界前列。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20多种工农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居于第一,有许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许多产品的科技含量、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超越。如果再用“落后的社会生产”的表述,已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不仅说服不了人民群众,也说服不了国际社会。
从人民需要上看,“物质文化需要”的表述也已经涵盖不了人民的需要。当前,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多方面、多领域、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不同群体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除了物质的、文化的需要以外,还有政治方面的需要,比如公平、正义、法治的需要;还有生态方面的需要,比如对改善空气质量、土壤污染、水资源污染、食品不安全状况的需要,等等。
我国社会发展现在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包括东部、中部、西部地域上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发展之间不平衡不充分;不同群体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认识和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时,要把握好“两个充分认识”。
一是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全局性的、历史性的,不是局部的、暂时的。这种全局性、历史性变化,给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要求我们要有问题导向意识,什么问题来了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矛盾问题突出,就集中力量解决什么矛盾问题。问题倒逼改革,我们就用改革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二是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对我国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是动态过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远存在的,但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就必须下功夫去认识它、解决它。事物从量变到质变,需要越过一个“度”,也就是达到一个节点。只有达到了节点,才会发生质变。
现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一个量变的过程、积累的过程。因此,不能因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就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另外,判断一个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也不能以经济一个方面的因素去看,而是要从社会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去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阶段必须判断准确,既不能超越,也不能落后。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一度超越历史发展阶段,搞了“大跃进”,最终欲速则不达,越想快就越快不了,受到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惩罚。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汲取历史教训,作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判断。这里所指的长期到底长到什么时间呢?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讲的是100年。他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100年不动摇。100年,这一方面表达的是一种决心、一种意志,另一方面表达的也是一个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一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大概是100年。党的十九大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比以前规划的目标提前了15年。到2050年或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世界角度看,我国虽然“块头大”,但“虚胖”,在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经济结构等方面还含有一定的“水分”。我国虽然大,但大而不强,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对此,我们也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我们在认识和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时,只有抓住了上述“两个充分认识”,把握住“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和统一性,才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三、“四个伟大”的相互关系
党的十九大提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是有着严密逻辑关系的。
“四个伟大”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总方略、总框架、总坐标、总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四个伟大”,是按照实现伟大梦想这一条主线,也就是按照我们党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分别展开论述的。“四个伟大”既有各自的内涵,其内在关系又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必须强调的是,“四个伟大”并非平行的关系。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建设伟大工程,它起着决定性作用。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长期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这种历史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伟大斗争能不能取得胜利,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能不能取得成功、推进得好不好,关键在中国共产党;伟大梦想能不能实现,也在于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凝聚起磅礴力量。同时,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不要空谈,不能脱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内在关系 党的十九大要求全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并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我们要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是完全一致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理论上进行的高度概括和凝练,主要内容体现在“8个明确”,它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是在实践层面、方略层面的展开,主要表述为“14个坚持”,它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是一个有机联系、相互契合的完整理论体系,必须贯通起来把握。不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基本方略分割开来,机械地、呆板地、僵化地理解。当然,思想理论和战略部署可以从不同角度深入学习,加深领会,但必须始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来对待,作为整体的一个系统来统筹、来思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一致性,不能将“8个明确”和“14个坚持”生搬硬套地一一对应,要抓住最关键最核心最本质的联系,基本方略本身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两步走”战略安排的表述
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未来的30年,分两个阶段作出战略安排,也可称为“两步走”战略安排。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同“小康”这一富有中华传统文化意蕴的话语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两步走”战略: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的20年,前10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10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十三大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主要是对第三步战略作出具体安排。即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九大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作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把原来“三步走”战略的最后目标提前了15年。第二步,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奋斗目标将党的十七大党章中的基本路线表述的奋斗目标增加了两个字、修改了两个字。增加了“美丽”,对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生态文明建设。由此构成了“富强”对应经济建设、“民主”对应政治建设、“文明”对应文化建设、“和谐”对应社会建设、“美丽”对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完整格局,并根据目标任务的变化,将“国家”修改为“强国”。
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奋斗目标的接续 2014年12月,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完整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2015年2月,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指出: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个战略目标、三个战略举措,构成完整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思想逐步发展成为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
有人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管长远的,是短期的、阶段性的。提出这个问题的主要依据就是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第一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就实现了。所以,这个战略布局到2020年也就完成使命了,也就完结了。党的十九大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学习时给予关注。事实表明,这个战略布局是管长远的。在新时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是始终有效的、管用的。
我们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全面的眼光观察问题,要在一般意义上、原则意义上、普遍意义上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而不要局限于具体内容的表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是我们大目标下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已经提出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后,第一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或强国)所替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依然是一个战略目标、三个战略举措的完整体系,依然是管长远、管根本的,至少要管到本世纪中叶即2049年或2050年。
第二篇: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需要准确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
曲青山: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需要准确把握的几
个重大问题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思想武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首先要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在全面系统学习领会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抓住关键、抓住精髓、抓住要义,准确领会和把握新理念、新论断、新任务、新举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和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虽然是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但不能把党的十九大作为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回望历史,从治国理政新变化、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等方面得出一个重大结论:从党的十八大起,我国社会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在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使用过新时期、新阶段、新世纪新阶段等不同的概念。新时期指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启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世纪新阶段说的是从20世纪跨入21世纪,就是指21世纪。新阶段用的最广泛。新时代和新时期、新阶段的表述是怎样的关系呢?新时代在一定意义上和新时期、新阶段有相同相通之处,它主要是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从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从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这个角度使用的概念。新时代比新时期、新阶段更鲜明、更响亮、更具感召力,更能反映出时代本质的特征。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我们所说的新时代,不是历史学上时代划分的概念。
总之,党的十八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坐标点,是重大历史节点。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认识和理解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重大新判断。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论断,是符合当时我国实际的。但是因为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后来对这个正确的判断没有坚持下来,偏离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面。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专门在党的八大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表述,即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二大以后,这个表述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规范表述。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如果从1956年党的八大开始算起,至今已有61年了;如果从1981年作出历史决议算起,至今也已有36年了。这几十年间,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社会生产和人民需要两个方面来看,这个表述都不适应了。
从社会生产上看,“落后的社会生产”的表述已经不能完全反映我国当前的实际。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千差万别,既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这些大都市、大城市,其城市建设、城乡面貌,即使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用“落后的社会生产”不能覆盖地域上的不同发展水平。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等大幅提升,进入世界前列。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20多种工农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居于第一,有许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许多产品的科技含量、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超越。如果再用“落后的社会生产”的表述,已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不仅说服不了人民群众,也说服不了国际社会。
从人民需要上看,“物质文化需要”的表述也已经涵盖不了人民的需要。当前,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多方面、多领域、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不同群体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除了物质的、文化的需要以外,还有政治方面的需要,比如公平、正义、法治的需要;还有生态方面的需要,比如对改善空气质量、土壤污染、水资源污染、食品不安全状况的需要,等等。
我国社会发展现在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包括东部、中部、西部地域上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发展之间不平衡不充分;不同群体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认识和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时,要把握好“两个充分认识”。
一是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全局性的、历史性的,不是局部的、暂时的。这种全局性、历史性变化,给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要求我们要有问题导向意识,什么问题来了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矛盾问题突出,就集中力量解决什么矛盾问题。问题倒逼改革,我们就用改革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二是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对我国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是动态过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远存在的,但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就必须下功夫去认识它、解决它。事物从量变到质变,需要越过一个“度”,也就是达到一个节点。只有达到了节点,才会发生质变。
现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一个量变的过程、积累的过程。因此,不能因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就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另外,判断一个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也不能以经济一个方面的因素去看,而是要从社会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去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阶段必须判断准确,既不能超越,也不能落后。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一度超越历史发展阶段,搞了“大跃进”,最终欲速则不达,越想快就越快不了,受到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惩罚。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汲取历史教训,作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判断。这里所指的长期到底长到什么时间呢?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讲的是100年。他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100年不动摇。100年,这一方面表达的是一种决心、一种意志,另一方面表达的也是一个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一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大概是100年。党的十九大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比以前规划的目标提前了15年。到2050年或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世界角度看,我国虽然“块头大”,但“虚胖”,在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经济结构等方面还含有一定的“水分”。我国虽然大,但大而不强,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对此,我们也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我们在认识和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时,只有抓住了上述“两个充分认识”,把握住“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和统一性,才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四个伟大”的相互关系
党的十九大提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是有着严密逻辑关系的。
“四个伟大”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总方略、总框架、总坐标、总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四个伟大”,是按照实现伟大梦想这一条主线,也就是按照我们党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分别展开论述的。“四个伟大”既有各自的内涵,其内在关系又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必须强调的是,“四个伟大”并非平行的关系。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建设伟大工程,它起着决定性作用。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长期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这种历史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伟大斗争能不能取得胜利,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能不能取得成功、推进得好不好,关键在中国共产党;伟大梦想能不能实现,也在于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凝聚起磅礴力量。同时,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不要空谈,不能脱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内在关系
党的十九大要求全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并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我们要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是完全一致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理论上进行的高度概括和凝练,主要内容体现在“8个明确”,它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是在实践层面、方略层面的展开,主要表述为“14个坚持”,它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是一个有机联系、相互契合的完整理论体系,必须贯通起来把握。不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基本方略分割开来,机械地、呆板地、僵化地理解。当然,思想理论和战略部署可以从不同角度深入学习,加深领会,但必须始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来对待,作为整体的一个系统来统筹、来思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一致性,不能将“8个明确”和“14个坚持”生搬硬套地一一对应,要抓住最关键最核心最本质的联系,基本方略本身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步走”战略安排的表述
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未来的30年,分两个阶段作出战略安排,也可称为“两步走”战略安排。现在,有人将党的十九大“两步走”战略安排表述为“又一个„新三步走‟战略”。这种表述,我认为应该慎重使用,否则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同“小康”这一富有中华传统文化意蕴的话语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两步走”战略: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的20年,前10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10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十三大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主要是对第三步战略作出具体安排。即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九大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作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把原来“三步走”战略的最后目标提前了15年。第二步,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奋斗目标将党的十七大党章中的基本路线表述的奋斗目标增加了两个字、修改了两个字。增加了“美丽”,对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生态文明建设。由此构成了“富强”对应经济建设、“民主”对应政治建设、“文明”对应文化建设、“和谐”对应社会建设、“美丽”对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完整格局,并根据目标任务的变化,将“国家”修改为“强国”。
为什么有人说是“又一个„新三步走‟战略”呢?他们主要是将党的十九大到2020年仍然作为一步。虽然这个时间段有一个目标任务,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已经作了安排部署,我认为不应该作为单独的一步,还是应该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表述称之为“两步走”战略或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为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奋斗目标的接续
2014年12月,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完整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2015年2月,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指出: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个战略目标、三个战略举措,构成完整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思想逐步发展成为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
有人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管长远的,是短期的、阶段性的。提出这个问题的主要依据就是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第一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就实现了。所以,这个战略布局到2020年也就完成使命了,也就完结了。党的十九大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学习时给予关注。事实表明,这个战略布局是管长远的。在新时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是始终有效的、管用的。
我们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全面的眼光观察问题,要在一般意义上、原则意义上、普遍意义上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而不要局限于具体内容的表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是我们大目标下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已经提出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后,第一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或强国)所替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依然是一个战略目标、三个战略举措的完整体系,依然是管长远、管根本的,至少要管到本世纪中叶即2049年或2050年。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
第三篇: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体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体会
李小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就是前不久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大会议的主题,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意义非凡的大会。
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纵观历史、展望未来,全面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宏大战略部署,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的政治宣言,是开启新征程的冲锋号角,是续写新篇章的行动纲领。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一是要认真学习好十九大精神。深刻认识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励全体党员干部坚定信心、凝心聚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刻认识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方略“四个新”的深厚内涵,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不断夯实政治理论基础。深刻认识我们党确立的新目标、面临的新任务和提出的新举措,紧密结合卫计职能作用,进一步找准服务大局、保障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深刻认识党的建设新的总要求,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打牢“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要坚决贯彻好十九大精神。十九大报告庄严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指明了方向标和路线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上百条的新举措,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15年”的阶段安排,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总体设计,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们党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使命无比光荣。
三是要精心组织好学习活动。我们卫计系统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摆上重要日程,及时研究制定学习计划,周密部署、抓紧抓好学习宣传工作。创新学习宣讲方式,采取邀请优秀专家开展辅导讲座、组织专题培训班、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既要原原本本学文件,真正学深学透,又要紧密联系实际,达到融会贯通,切实把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更加奋发有为地干好各项卫计工作。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党组中心组专门拿出时间深入学习研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结合实际提出贯彻意见和措施,推动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注重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和运用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交流活动,利用内部刊物、“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广泛宣传学习成效,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加强科学统筹和组织推动,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结合,与做好当前各项卫计工作紧密结合,以学习贯彻的新成效,推动全县各项卫计工作全面上水平。
四是要着力打造过硬卫计队伍。加强卫计机关党的政治建设,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全县卫计系统政治生态建设成果。坚决落实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按照全面增强“八大本领”的要求,加强卫计系统党组建设,更好地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持之以恒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卫计队伍。
第四篇:党的十九大学习体会
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体会
11月6日下午,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支部利用党支部生活日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党支部书记要求所有党员把学习十九大精神当做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鼓励党员一定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为事业创造新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会上,支部书记带领所有党员深领会党的十九大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在未来的征程上,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我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深刻领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5年。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深刻领会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深刻领会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深刻领会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
深刻领会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的重大部署。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深刻领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在这个历史的新起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目标的实现需要所有党员持续奋斗。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面对困难不低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要有开拓创新的锐气,创新是一切活力的源泉,我们要走进新时代,站在新高度,面对新形势,就必须努力开拓创新。因此,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一位共产党人的使命,要顺应时代的呼唤,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勇于担当善于担当,在新的时代潮流中无私奉献,为新时代建设发展添砖加瓦,为脱贫攻坚不懈奋斗。
第五篇:关于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学习体会
关于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学习体会
韶关市曲江区第一中学 李明贵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的报告是一篇面向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是举旗定向、引领复兴、兴党强国、具有强烈使命感的报告。通过对此次报告的认真学习和体会,我对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建设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全方位、深层次、开创性伟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理论上与时俱进、指导实践。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实现新目标、迈向新征程的基本方略,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对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当前各项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结合实际开创性地工作,努力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上海的更大贡献。二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战略家的高超智慧,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新的征程中,有总书记这个核心的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焕发出强大生机。我们一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是报告高瞻远瞩,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指出方向。感受最深刻的有报告以重大判断给出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使我们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肩负的使命任务有了更为清晰和自觉的认知,对于全党、全国人民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接续奋斗是巨大的鼓舞和鼓励。报告以新的思想体系提供强大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报告的灵魂,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指导作用。最后,报告将党性贯穿报告始终,通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追求,体现了强烈的党性意识和政治本色,通过对这次报告的学习,我将紧密联系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在工作中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为医学事业奋斗,为群众的心理健康服务,坚持不懈,不忘初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做眼高手低之人,不办华而不实之事,脚踏实地学习理论,运用至实践。同时,也要在工作中寻找有效的方法,始终将创新和改革作为突破的最有效手段,争取最大的价值。
学习廖俊波心得体会
韶关市曲江区第一中学 李明贵
廖俊波同志是一名全国优秀的县委书记,是一名真情倾力务实为民的好干部,聆听他的故事让我感触很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时刻牢记人民,感恩人民,为民奉献,始终把人名放在第一位,他就是这样做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廖俊波同志给自己的微信昵称取名为“樵夫”,可他不仅仅是砍柴者,他自己本身就是柴木啊,“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就是对他精神内涵的真实写照,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位“樵夫”的优良精神,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中华。面对常年贫困的山区,他一头扎进大山深处,充分调研,掌握民情,了解民意,解决民需,全身心投入工作,为人民解困,带人民致富。我们要学习他排除万难,拼搏进取,勇挑重担,奋发有为的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争创佳绩。他是改革创业大潮中的弄潮儿,他敢于创新,踏实肯干,想尽一切办法搞创业,开发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带动群众就业,带领人民发家致富,我们要学习他这种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和谐社会。当他事业一步步高升,职权一步步加大时,求他办事的人也越来越多,面对企业丰厚的馈赠,亲人朋友的说情,他依然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大公无私,我们要学习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严格自律的精神,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我们要充分认真学习廖俊波同志的优良精神,以他为榜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干好工作,为群众多办实事,共同努力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韶关市曲江区第一中学 李明贵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不断推动理论创新、思路创新、工作创新。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指导性,做到真学、真懂、真用,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有效推进领导班子潜力建设,在全面建设幸福金寨、和谐金寨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把县人民医院建设成为人民放心的医院,诚信的医院。
二、学习重点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第一位任务。要扎实推进学习型党委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学习理解上深化,努力做到入耳入脑入心。要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结合县委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组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宣传教育,着力推动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医院更好更快的发展带给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创新动力和理论支持。
(二)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十九大报告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扎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组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和《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不断深化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牢牢把握“八个务必坚持”的基本要求,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好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颁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宣传、弘扬、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全面掌握引领科学发展所需的各方面知识。提高引领科学发展的潜力和水平,不仅仅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同时还要全面学习掌握和工作有关的各类知识。要认真学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管理、历史等各方面知识,不断拓展知识面,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中开阔思路、提升潜力。要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制纳入学习计划,作为领导干部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资料常抓不懈。要本着立足岗位,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新知识、新经验。
(五)学习党风廉政和行业作风建设相关资料,加强对纠风工作职责制的学习
三、学习形式和方法
学习要以注重实效、提高潜力、促进工作为基本原则。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群众讨论和交流,记笔记写心得),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相结合,采取专题报告会、座谈会、讨论会等多种方式,确保学习效果。
四、学习要求
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领导带头学习理论、带头创新观念、带头解放思想,努力为全院职工作表率,用心为全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坚持求真务实,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理论学习与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相结合,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理论学习与解放思想相结合,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坚持理论学习与作风建设相结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广大职工、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坚持理论学习与深入开展主题建立活动相结合,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推进医疗、科研、管理工作全面发展。
2、要用心主动地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群众学习和个人自学并重,同时做好读书笔记和学习记录。
3、建立和完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严格考勤,落实学习计划,所有人员都应按时参加学习,坚持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确保理论学习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