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专升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资料总结、知识点总结、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9-05-15 09:3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专升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资料总结、知识点总结、模拟题及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专升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资料总结、知识点总结、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篇:2012年(专升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资料总结、知识点总结、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2012年(专升本)成人高考政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资料总结、知识点总结、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

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有区别的,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物质世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的一个部分,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它们之间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离开了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2.试述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

(1)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

(2)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按照对哲学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意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回答其内容的第一方面,即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二方面,即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人们的活动主要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是主观反映客观,改造世界是主观反作用客观。只有解决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取得工作的成功。

3.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物质离不开运动,无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也离不开物质,任何运动都有物质主体,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4.试述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意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也称为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自觉地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3)意识的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是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4)意识活动能在一定条件下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对立统一:

1)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和把握它 1 们的关键;

3)矛盾分析法即对立统一的分析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5.论述质量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

质量互变规律说明,事物的量变达到关节点超出了度,就出现质变;新质产生后,在新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量变;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事物发展的进程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无限演进的过程。这就是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

意义:

1)质、量、度作为概括事物规定性的基本范畴,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2)掌握事物的度也很重要。

3)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对于我们至少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启发意义。

其一、既然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那么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其二、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只承认连续性而不承认间断性、只承认渐进而不承认飞跃,或者相反,都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进程。

总之,善于把握量变和质变的对立统一,在它们的相互转化、相互推动中把握事物的变化发展,从而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

6.试述辩证否定观及其意义。

辩证否定观:

首先,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

意义: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不要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否定,不要不加分析的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7.试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意义: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武器。

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共性),要坚持矛盾的特殊性(个性)

8.简述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只有在实践人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给人们提供新的认识课题,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2 从而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说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它是联结主观认识和认识对象的桥梁,因而能把认识与对象相对照,判定认识是否正确。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毛泽东思想

1.简要说明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含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简要说明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整体系,科学提示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系统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领导、动力和前途等根本问题,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理论,深刻地论述了统一战线在中华民族民主革命中的重大意义,正确地制定了建立、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从理论和政策上完善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

三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科学地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论述了建设人民军队和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总结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四是党建设的理论,阐明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并创造了整风运动的建党经验;

五是哲学思想体系,丰富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中国共产党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

3.简要说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一个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毛泽东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调查研究中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萌芽于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期;成熟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以后继续得到发展。

4.试述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使毛泽东思想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

第一,实事求是。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或称根本点。什么叫实是求是?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二,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三,独立自主。是人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独立自主,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5.简要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

特点:

第一,两种经济同时并存,其中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官僚买办资本相结合。

第二,政治上主权沦丧,资本帝国主义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第三,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构成统治中国的社会的政治基础。

第四,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的不统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五,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广大民众,特别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穷和不自由的程度,为世界所仅见的。

6.试述半殖半封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

(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7.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实践证明,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不同于社会主义革命。

8.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9.为什么说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并强调武装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近代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压迫,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没有议会可以利用,汉有组织工人进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因此,中国共产党不可能像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那样,利用议会讲坛,宣传自己的纲领、主张;不可能组织工人成功地举行经济的和政治的罢工,也不可能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战争,推翻反动政权,而是从一开始就必须建立并牢牢地掌握革命武装,以长期的武装斗争反对内部和外部的反革命武装,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邓小平理论

1.简述邓小平理论形式的条件

邓小平理论是在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并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经验和教训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探索和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我党把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 4 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所以,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代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所以,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

3.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斯主义”这一命题

第一,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又突破了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提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4.试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及意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总是。

意义:

第一、它承认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第二、这一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第三、突破把计划经济待一些原本不属于社会主义固有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第四、这一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内容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简明概括是什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它的简明概括。

7.简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意义

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8.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改革的目标是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律化和现代化,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三个代表

试述“三个代表”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三个代表”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深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2012年成人高考专起点政治常考辨析题

11.物质即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错误)

(1)这种观点没有正确理解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它概括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是共性;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物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是个性。共性和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简单地等同。(3)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既有能直观地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物,也有不能直观地、摸得着的客观实物,如“场”、“社会关系”、“微观粒子”等物质形态。显然,把某种具体物质形态说成是物质的共同标志是片面的、不科学的。12.“三个有利于”标准意味着任何情况下都不必问姓“资”姓“社”,只要为我可用即可。(错误)

6(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的得 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2)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当时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凡事都要先问一问姓“社”还是姓 “资”的“左”的思想,一是针对人们因思想受到旧框子的束缚而迈不开改革开放步子的状况。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要人们把那些既可以为“资”也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不要错误地加以排斥。(3)邓小平讲“三个有利于”标准,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三个有利于”标准,它本身是坚持社会主义的,而不是实用主义的。事实上,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

13.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它始终是被排除在统一战线之外的。(错误)

答: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推翻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②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国情,在特定的条件下,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有时也是民主革命的团结对象。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面对着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号召建立起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就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这时,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就暂时地成为统一战线的对象,而不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③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大资产阶级必须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大资产阶级又成为了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14.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只注重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社会的综合发展。(错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从总体上规划21世纪中叶之前我国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战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是指经济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民主”是指政治现代化:“文明”是指文化现代化,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5.意识具有主观特性。(正确)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在形式上具有主观特性。主要表现在:意识只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意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对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反映形式。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受到其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等主观状态的影响,因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具有个体意识的差异性或区别性。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上存在的东西,而且是能创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的主观观念。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向社会主义的转变。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才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3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3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1.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2.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43.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4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5.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6.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4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4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9.“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50.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工农联盟

5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52.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53.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5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谁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5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56.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 和平赎买

57.“一五”计划确定的优先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

5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59.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6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62.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63.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6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

65.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被确立下来是在:党的“十五大”

6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7.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68.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69.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70.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7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3.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

74.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75.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76.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

7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78.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物质经济关系

7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80.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81.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于:在社会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82.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 83.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84.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85.标志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86.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一文中所说的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

87.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88.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89.解放战争时期,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济南战役

90.毛泽东明确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任务的会议是:六届六中全会 91.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92.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的文章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9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9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

96.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8.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9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0.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101.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性质属于:集体经济 10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104.“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105.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10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107.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10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10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或状态

110.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后者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

111.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11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13.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两大贡献的是:唯物史观 114.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加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15.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无产阶级领袖是历史的主人 116.人的本质是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11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真正的传播是在:十月革命 118.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 119.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120.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绥sui3 121.从1927年11月到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122.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12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124.国民党统治区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先锋和主体是:学生运动 125.标志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反动政权覆灭的历史事件是:解放南京

12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27.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我国发展科学、艺术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28.从1978年至1982年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1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130.三个有利于标准有明确的针对性,它是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姓资姓社问题

13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32.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梯次推进

13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34.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

135.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

13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37.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138.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139.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140.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

14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42.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14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4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4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46.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14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48.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149.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150.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说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具有多样性

151.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应依据他:对社会的贡献

15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前的中期

153.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

154.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对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作了具体分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55.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156.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57.“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反映的战略战术思想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158.针对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159.为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工农红军的领导,明确提出“支部建在连上”是在:三湾改编

160.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61.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 12 完成

16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63.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1987年当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

16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6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166.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

167.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8.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169.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70.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7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72.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7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174.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7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17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177.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178.“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

179.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务。

180.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81.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182.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183.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水平

184.国家的本质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185.阶级斗争诸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斗争

186.人的本质归根到底是受:社会物质关系决定的 187.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七大

188.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孙中山

189.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90.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19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9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193.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在:中国七大

194.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5.人民代表196.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的是:陈云

197.20世纪60年代初,最先支持和提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领导人是:邓子恢

198.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20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体现生产关系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201.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02.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0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204.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稳定

20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20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07.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必须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8.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209.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

210.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211.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212.所有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213.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唯心论

2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15.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216.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1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218.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

219.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20.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下列错误的是: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21.人的价值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这是指: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2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约80年间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22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南昌起义

224.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反对本本主义》

225.大革命失败后建立的南京国民党政权的性质是:城市合办和乡村豪绅阶级政权

226.国民党反动政权存在的基础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

227.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也是其区别于旧军队的根本标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8.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中共四大

229.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30.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在当时的战略和策略是:不要四 14 面出击

231.1953年至1956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23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讲话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33.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关系

234.坚持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富于创造性

235.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3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237.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地区经济梯次推进

238.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3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4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1.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42.现价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43.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244.“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45.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民族团结和合作

246.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

247.把物质说成一种或者几种可直接感知的有形实体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248.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49.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250.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25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252.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合 253.上层建筑的两个方面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254.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5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所遵循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256.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

257.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入侵

258.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以下哪篇文章中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将革命进行到底》

259.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

260.“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紧密结合 261.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中共四大

262.直接影响到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大法宝作用发挥的是:党的建设的状况

263.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谈判斗争的焦点是:军队和政权的问题

264.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的文件是:《五四指示》

265.毛泽东在1941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的著作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26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67.被毛泽东誉为“鞍钢宪法”的鞍钢企业管理制度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

268.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和平与发展

269.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27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

27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72.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27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能够: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74.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状况

275.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

27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们服务

277.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扩大出口

278.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

279.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280.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 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2012年(专升本)成人高考政治模拟试题

(一)一、选择(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间的关系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唯物主义—元论与唯心主义—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

B.意识的本质问题

C.世界的本原问题

D.真理的本性问题

3.形而上学认为静止()

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有运动寓于其中

C.无运动寓于其中

D.是寓于运动之中的 4.“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5.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指()

A.质量互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系统规律

D.矛盾规律

6.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

A.事物的消亡

B.外部因素对事物的作用

C.事物自身的转化

D.无保留抛弃的过程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是()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C.理性认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就是感觉,理性认识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集合 8.阶级现象

A.贯穿人类社会始终

B.永远不会消亡

C.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

D.是一个历史性范畴

9.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10.社会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生产力

B.变革生产关系

C.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

D.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1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可能与现实的关系

1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B.封建社会的残余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13.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

A.旧民主主义

B.民主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14.俄国十月革命后,最早在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赞扬十月革命的是()

A.李达

B.李大钊

C.毛泽东

D.陈独秀

15.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是()

A.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B.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C.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D.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16.标志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的失败

B.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C.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D.护国战争的失败

17.下面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的是()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土地革命

D.党的建设

18.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经济纲领中规定,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

A.没收

B.改造

C.保护

D.赎买

19.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进入()

A.社会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共产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20.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1.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统一战线

22.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件是()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论联合政府》

D.《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23.邓小平理论中,反复强调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消灭剥削

B.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C.发展生产力

D.实现共同富裕

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A.新中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实行改革开放

26.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A.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

2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

B.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指导性计划的经济体制

29.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论依据是()

A.按劳分配规律

B.商品经济价值规律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规律

D.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规律

30.我国的国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

31.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是()

A.资本主义民主

B.社会主义民主

C.原始公社民主

D.共产主义民主

32.社会主义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的基础是()

A.爱国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

D.“一国两制”方针

33.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

A.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己

B.先人后己

C.集体主义

D.个人主义

34.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

A.“叶九条”

B.“邓六条”

C.“一纲四目”

D.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3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多党合作制 C.依法治国

D.政治协商 36-40题为时事政治。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42.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什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4.简述红色政权能够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45.为什么说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论述题(本大题满分20分)

46.试述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B 5.D 6.C 7.A 8.D 9.C 10.A 11.A 12.D 13.C 14.B15.C 16.D 17.C 18.C 19.D 20.D 21.A22.D 23.A 24.C 25.B 26.D 27.B 28.C 29.C 30.A 31.B 32.C 33.C 34.D 35.C

36-40(略)

二、辨析题

41.(1)错误。混淆了新旧事物的本质区别。(2)新生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则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

(3)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及远大前途。不能把是否是新出现的作为衡量标准。有些事物虽然是新出现的。但本质上却是旧事物,是旧事物以新的形式出现了。

42.答:错误。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的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筑的理论大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因此,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天经地义的。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的科学着作是它的集中概括。但毛泽东思想又不是毛泽东同志的个人独创,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都对它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党的许多重要会议和文献都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因此,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创。

三、简答题

43.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叫意识的反作用,指的是意识反映客观事物并影响客观事物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表现在人们的思想动机和行为目的上,意识具有选择性。在错综复杂的世界面前,我们以什么作为认识对象,以什么方式认识对象,认识的目的是什么,取决于人的不同主观意识。

(2)表现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意识具有指导性。人们在改造世界之前,须预先制定计划,提出设计,并通过实践把观念形态的计划、设计变成物质状态的现实。

(3)表现在对人自身生理机能的控制和影响上,意识具有调整性。人们是否理智,自控力强弱等就是这种作用的体现。

44.客观条件有:

(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各派军阀之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有利于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

(2)红色政权产生的地方一般都经过大革命的洗礼,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主观条件有:

(1)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2)最重要的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的不错误。

4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是因为:

(1)我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经新民主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后。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相当长的阶段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行的现代化、工业化过程。

(2)建国50年,社会主义事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仍没有改变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所以要在初级阶段中解决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

四、论述题

4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必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则和任务。它是指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保证人民群众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各项国家事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体说,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否则,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就不可能有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2)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坚实基础。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又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需要。(4)依法治国是保证国家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2012年(专升本)成人高考政治模拟试题

(二)一、选择题:l~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这种观点是属于()

A.庸俗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经验论 D.客观唯心主义 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B.物质是永恒的,运动是暂时的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是客观的,运动是主观的

3.《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4.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

A.铁杵磨针 B.以砖磨镜 C.心想事成 D.水中捞月

5.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关系问题 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问题 c.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动力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7.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A.历史是英雄创造的 B.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C.历史是英雄与群众共同创造的 D.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属性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精神属性 9.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解放思想 10.最早在中国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蔡和森

11.毛泽东提出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的概念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

A.发动党的组织 B.发动工人运动 C.解决农民问题 D.开展军事斗争 13.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A.三湾改编时 B.古田会议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4.1947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制定并公布的土地革命纲领是()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B.《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政策》C.《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D.《中国土地法大纲》 15.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两头小是指()A.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 D.无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16.1927年~l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政权性质是()A.工农共和国 B.人民共和国 C.民主共和国D.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7.第一次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民主政权组织形式的会议是()A.第一届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一次会议

B.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代表会议筹备会常委第一次会议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 18.新民主主义社会是()A.固定不变的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

C.独立的社会形态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19.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是______的思考()A.陈云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毛泽东 20.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A.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 B.广大劳动者阶级 C.工人阶级 D.农民阶级

2l.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中共()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A.与时俱进 B.党的先进性 C.执政为民 D.理论创新 23.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A.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鲜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C.已经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24.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标准是()A.实践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人民生活水平标准 D.生产力标准 2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党的领导

26.我们党正式确定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2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D.基本原则

28.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任务是()A.建设总体小康社会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基本实现现代化 D.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

29.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增强杜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0.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把教育放在()A.社会发展的首要地位 B.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全部工作的中心地位 D.快速发展的战略地位

3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应该成为()

A.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经济法人实体 B.由国家直接经营管理的经济单位 C.由国家统负盈亏的经济单位 D.拥有全部资产所有权的经济实体 3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公有资产占优势上 B.控制力上 C.集体经济大发展上 D.国有资产占优势上 3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A.指导思想 B.唯一方法 C.基本方略 D.基本政策

3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A.社会主义劳动者为目标 B.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目标

C.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D.先进思想的传播者为目标

35.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国际争端问题

(36~40题为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目的时事题,此处略)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41.毛泽东思想是完全马克思主义的,又是完全中国的。

42.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说在任何地方、在任何产业中,公有制必须居主导地位。

三、筒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4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44.简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经验。

4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方面的基本目标。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试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容和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

一、l.B 2.C 3.B 4.A 5.C 6.D 7.B 8.C 9.A l0.B ll.D l2.B l3.C l4.D l5.B 16.A l7.C l8.B l9.D 2 0.D 21.D 22.C 23.D 24.D 25.D 26.C 27.B 28.B 29.C 30.B 31.A 32.B 33.C 34.C 35.B

二、41.正确。

毛泽东思想是完全马克思主义的,又是完全中国的。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方面。毛泽东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也丰富和发展了 24 马克思主义的许多独创性理论以及贯穿于这个学科的观点和方法。并且在表现形式上,以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阐述,使之具有中华民族的作风和气派。我们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割裂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二是固守马克思主义僵化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倾向。42.错误。

(1)公有翩的主体地位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但需要注意的是,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可以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43.(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理实世界的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44.第一,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及时的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这不仅是翩止农村两极分化,正确解决国家工业化与小农经济之间矛盾的唯一正确办法,而且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先实现合作化后实现机械化的经验。

第二,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采取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地弓l导农民摆脱私有制走上公有制的道路,这既能避免农村生产力的破坏,又能使农民愿意接受,从而顺利地完成r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任务。

第三,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指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4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方面的基本目标,其主要内容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目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怍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杜会主义文化。

四、46.(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三个基本方面。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起决定作用。社会意识是指各种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等观念体系和风俗习惯等社会心 25 理。

(2)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杜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意识或快或慢地发展。社会存在内容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社会意识内容的复杂多样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先进的社会意识会加速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发展。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它同社会政治、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和反映社会存在的精确程度,以及群众对它掌握的深广程度。(4)否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或者否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都是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割裂,都是错误的历史观。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及三个代表

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及三个代表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叫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能动地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即商品二因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或叫抽象劳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货币使商品循环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经历两个阶段或两次形态变化: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W—G(W指商品、G指货币),即卖;货币形式转化为商品形式,G—W,即买。货币具备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价值规律是商品运动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毛泽东思想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完整概括和系统论述。《决议》将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理论概括为六个方面: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进行三湾改编时,确立了党领导军队的组织制度,首创了把“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原则,从组织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

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阐明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

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精辟地概括了人民军队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深刻阐述了这个宗旨对于军队建设和进行人民战争的深刻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阶级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也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又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邓小平理论的全部内容,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3.科学发展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5.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知识点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知识点

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考试的名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三个代表”.3.科学发展观.4.解放思想.5.实事求是.6.与时俱进.7.求真务实.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48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9.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10.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⑴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 ⑵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⑶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工程 1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⑴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⑵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也称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⑶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竟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分清敌友是首要问题。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主要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和农民都是工人阶级的基本依靠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P51)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我们称这种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因为: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它就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的革命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范畴。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从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1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过渡性质社会

17.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一化”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既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

18.和平赎买.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确定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这种赎买政策,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实行“四马分肥”,在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后,对私股实行定息办法。此外,还给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安排工作,他们的原有工资不降低。

赎买政策的实行,不但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9.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资本主义为国家所承认并受国家监督,它有利于资产阶级和反对无产阶级。它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是变相的私人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之路”。现阶段,我国和外国资本家合作经营的企业也属于国家资本主义性质。

20.社会主义本质论断.(P75)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实际出发,而不能跨越这阶段。

22.社会主义的根本矛盾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因为:

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第三,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第四,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23.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会显著增强的社会发展阶段。

邓小平同志不仅描绘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而且构想了建设小康社会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即著名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选择题型重点——基本理论事实知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是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由毛泽东所作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首次提出来的;

2.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中国革命问题,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的问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至今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集中概括(科学内涵)是:“三个代表”;

5.“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8.党的思想路线,简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为“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核心;

9.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赋予“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思想内涵,成了一个包含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命题,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0.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体现了时代的精神,解放思想与时惧进求真务实等都是对其的时代精神的体现。

12.“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要求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13.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情况。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

1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15.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16.中国近代革命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17.中国革命处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因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9.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2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23.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革命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还是掌握无产阶级手里,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根本的区别。

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既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也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在世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带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色彩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经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2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7.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简答题):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纲领。

2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个法宝):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29.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30.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一场农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3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32.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是由中国的特殊的国情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发展前途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的。有着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和人民意愿等方面的因素和条件。

33.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即社会主义过渡,毛泽东和党中央有一个思想认识的转变过程:从原来设想先搞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即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起逐步过渡。

3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5.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合作化道路,这是必由之路。

36.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政策:遵循自愿互利典型师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37.用和平赎买的方法,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8.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司合营三个阶段。

39.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和平方法。

40.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历史上,两个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事实: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震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41.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从这时候开始。

42.毛泽东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第一次结合是指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提出“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43.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4.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是公有制占主体;二是共同富裕。

45.“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都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6.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起始阶段。简单地说,就是指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4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8.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4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看课本)

51.邓小平的“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体内容看课本)

三、考试简答题(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为什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理解。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几个成果。

4.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5.什么是真正的理论创新?

6.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国情。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8.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9.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0.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就是1953年的党的总路线)。

1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阶段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阶段,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阶段。

1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13.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科学内涵的理解。

14.“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解

15.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解

1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0.社会主义建设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四、论述题(重点)

1.论述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实践基础等等)

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3.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也就是走中国特色的道路)?

4.资本主义为何在中国走不通?或者在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需要从第三章寻找相关答案,还要结合第四章的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内容)

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意义?

6.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7.为什么要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9.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0.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正处在并将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1.如何正确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13.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辨证关系。

五、考试可能热点问题

考试热点之一(和谐社会)

根据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第9期整理而成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是什么?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但同时犯罪、经济纠纷、信访数量的增长速度也很快。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结构最不稳定期,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个阶段既是发展黄金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所以必须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2.什么是“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3.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区别上来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是狭义的。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在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则是广义的。正因为这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既是并列关系,又是包含关系。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特征?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特点。和谐社会就是一个“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社会。这些特征包括:一是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生活逐步改善;二是社会各阶层人们互相尊重,平等友爱,融洽和谐;三是实行和谐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协调各方利益;四是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们素质大大提高。五是法制逐步健全,社会管理规范有序。

(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五项基本特征)

5.衡量社会和谐的标准是什么?

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既要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我国各社会阶层、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谐发展;既要实现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的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发展。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何在?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我们党更加关注社会建设,即更加关注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治理社会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说它是核心理念,不仅是因为它体现了崇高的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高度统一,而且是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最高社会目标与当前奋斗纲领的有机统一。

7.当前社会主要有哪些“不和谐”因素?

当前社会中的“不和谐”,首先表现在阶层关系的不和谐方面,主要是社会排斥、社会剥夺和社会断裂问题。社会排斥是说在会当中,我们制定游戏规则时,尽量考虑大家共同的利益,但每一个游戏规则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维护部分人利益的同时,会有意无意地斥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至于社会剥夺,体现最突出的就是城市拆迁和农民失地问题,尤其是对失地农民的社会剥夺是最明显的。这种社会剥夺,反映了我们当前的一些政策考虑得还不够周全。社会断裂,指的是我们社会当中出现一些障碍,阻碍了阶层间流动,尤其是下层向上层的流动。其次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不和谐,中央的很多思想,在地方很难贯彻下去,越到下面越难,甚至会在贯彻的过程中走样。

8.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块基石。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法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关系。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公共治理的和谐是最关键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都体现在公共治理是否和谐。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在哪里?(重要,容易考分析题)

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这四个着力点落到实处。这四个着力点也就是切入点。

10.怎样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个更加”的标志要求,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我们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

考试热点之二(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关键是两个: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这两条,无一不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更要依赖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推进自主创新,就要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为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三个方面,对于催生和促进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其中,原始创新的作用最大。但是,实现原始创新的难度相对也大。加强自主创新,并不是要求一切都从头干起,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对内合作、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推进科技创新,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大胆进行原始创新。

(1)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是要发挥企业作为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受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的作用。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2)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推进科技创新。对于自主创新三个方面的内涵,必须完整理解、全面把握。同时,又要结合区域特点,从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要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妥善处理引进与创新的关系,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加强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领域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力度,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增强持续创新的能力。

(3)把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良性运行的全面综合创新格局。科技创新的推进不能脱离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它需要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有力支撑。科技创新是自主创新的核心,制度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础。文化创新是自主创新的精神支撑,有助于为推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自主创新,必须从经济、社会、科技等多方面入手,使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有机结合。

考试热点之三(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同时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性质和宗旨。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体现了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科学自然观。

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以人为本所讲的“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即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一切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始终重视尊重和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即每个人的生存权、发展权以及宪法赋予的其他权益。所以,以人为本中的“人”,首先应包括受我国法律保护的一切社会成员。二是指人民,人民是“人”的主体和核心。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民始终是以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者为主体、在利益一致基础上形成的最大的人群共同体。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理所当然地应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四篇: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考前知识点总结

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考前知识点总结

(写在前面:特别重点:已经在文中用绿色标出!~)

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导论比较简单,内容集中,作简单了解就行了;应该不会在这里难为大家的,也难为不了,但是大家还是要看一下,选择题的时候中的可能性也大些)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怎样形成的,经过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是什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哪些矛盾和斗争,如何纠正来自“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并且一步步走向成熟;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道路、经验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深入分析和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和指导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重点)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重点)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权和革命的性质、前途是重点)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道路形成的原因、条件是重点)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重点)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重点)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及历史经验;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怎样科学评价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怎样看待其失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必须转变、改造的必然性是重点)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重点)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重点)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评价是难点)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次重点)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重点)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它同通常说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或本质特征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背景要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这个理论怎样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掌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有关理论,有助于明确当前及今后学习和工作的方向,坚定信念,增强奋斗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理论和实践背景,“本质”理论的内涵,“本质”理论的重大意义;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重点、难点)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难点,原因的认识是重点)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提出的理论和实践背景,“本质”内涵的理解是重点)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次重点)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重点)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重点)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次重点)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基本特征,它同过渡时期的区别和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使学生搞清楚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什么阶段,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而理解和拥护、坚持和落实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以及各项具体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理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尤其“三步走”战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内容,贯穿其中的实事求是精神。

教学内容:(本章基本都是重点,要好好的把握所有哦)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次重点)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重点)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次重点)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次重点)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重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次重点)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三步”,小“三步”是重点)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重点)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提出了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主要介绍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基本内容以及重要意义,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步骤,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

教学重难点:科学发展观的含义,主要内容;五个统筹的要求;“三步走”的战略步骤,21世纪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主要是里面包含的点很多,难以全面掌握。

教学内容:(科学发展观肯定会考的哦)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重点)2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含义 3 以人为本的内涵,要求,与经济的关系(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三点)以及基本要求(六点)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①“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邓小平“三步走”

1980年至1990年工农业产值翻一番

1991年至20世纪末工农业产值再翻一番

到21世纪中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收入

新“三步走”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第二个十年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21世纪中叶几根实现现代化,富强民主文明的社

会主义国家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

⑴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其丰富,可能多选)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依据,益处,要处理好的关系,产业格局(有点偏,但考研考了)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点,十七大报告中改成了发展)⑷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 统筹区域发展

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先富后富,共同富,两个大局,可出多选题)⑸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重点)

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以及核心思想和原则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的必然性;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明确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教学内容(经济肯定是重点哈)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 2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及特征(重点)

为什么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会考到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重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及其实现形式 3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4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重点)3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中的若干关系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特点和优点,进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原则、内容和途经。

教学重难点 国家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 法治国家 政治文明 政治体制改革 教学内容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重点)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重点 重)

4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5扩大基层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二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

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重)三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提出及其基本内涵(重点)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3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四 积极稳妥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3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增强提高自身素质和全民族素质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先进文化 民族精神 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内容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

注意二者的有机结合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原则以及基本原则

1战略地位

2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重点)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坚持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点)

2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

3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重点)

4努力繁荣文学艺术

5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第十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教学重难点 和谐社会意义 基本特征 主要任务

教学内容(和谐社会肯定是重点,会考的哈)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重点)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建设任务

1基本特征 五点(重点)

主要任务 十点

第十一章 “一国两制”战略构想与祖国的完全统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把握“一国两制”概念的涵义及具体内容,理解并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了解中国收回香港、澳门的伟大实践及为解决台湾问题进行的努力,坚定统一祖国的信念,积极推进祖国统一。

教学重难点

一国两制 台湾问题 完全统一 教学内容(注意下台湾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原则)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形成

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和意义(重点)二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回归的重大意义,回归后“一国两制”的实践 三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的完全统一(重点)

1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本政策

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第十二章 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外交方针,政策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局势发展的新特点、新动向和新趋势;把握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了解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了解中国为谋求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教学重难点 和平与发展

国际战略 时代主题

和谐世界 独立自主 和平外交 教学内容

一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确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内涵

3确立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时代主题的意义 二 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积极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科学应对经济全球化(重点)

3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重点)4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发展模式的多样化 5努力共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三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政策

1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2中国外交工作的基本原则(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建设者,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明确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要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必须以统一战线的形式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联合大团结;明确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教学重难点

依靠力量 建设者 民族团结 爱国统一战线 教学内容

一 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1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力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重点)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以人为本 二 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

2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原则

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 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1统一战线始终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

2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由阶级联盟向政治联盟(特点)四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人民军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3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在新世纪新阶段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建设党,重点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 7 的先进性建设。

教学重难点 党的领导 领导核心 新的伟大工程 教学内容

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重点)

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键

4中国共产党有资格有能力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二 坚持与改善党的领导

1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与实现党的领导的途径和方式

2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改善党的领导的基本思路 三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的确立(重点)

2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施

3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重点)

第十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在,这个精髓就是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又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也为学生学习后面的革命理论、建设理论、改革理论,以及经济建设理论、政治建设理论、文化建设理论和党的建设理论等做好准备。思想路线错了,其他各方面的理论以及实践不可能正确。

教学重点、难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重点)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邓小平的发展是重点)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重点)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重点)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重点、难点)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答案

作业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因为: 选项: A、A、它们共同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B、它们共同的政治立场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C、它们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D、D、它们都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改造社会的根本手段

E、E、它们共同的政治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2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 选项: A、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C、保护民族工商业

D、D、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E、E、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学员答案: ABC

题号:3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包括: 选项: A、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B、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人民大众,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C、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D、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E、E、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4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是: 选项: A、A、统一战线

B、B、武装斗争

C、C、党的建设

D、D、独立自主

E、E、防止“左”和“右”的错误

学员答案: ABC

题号:5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是: 选项: A、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B、国营经济为领导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制度的确立

C、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D、D、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建立

E、E、国民经济的恢复

学员答案: ABCD

题号:6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党在过渡时期,也就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段时间的总路线是: 选项: A、A、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B、B、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C、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

D、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E、E、恢复国民经济

学员答案: AB

题号:7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 选项: A、A、以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B、B、以渐进方式推进改造

C、C、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D、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E、E、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8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特点是: 选项: A、A、人民民主专政在本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B、B、人民民主专政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

C、C、人民民主专政清楚的表达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D、D、人民民主专政清楚的表达了我国的阶级状况和民主性质

E、E、人民民主专政把民族资产阶级划入了人民的范围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9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主要体现在下列原则上: 选项: A、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C、民主集中制

D、D、多党合作

E、E、政治协商

学员答案: ABC

题号:10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是: 选项: A、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B、B、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不是互相竞争的在朝党与在野党,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C、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合作的重要组织机构

D、D、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都参加政权机构和人民政协机构

E、E、各民主党派是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同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11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主要特点是: 选项: A、A、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B、B、区域自治和民族自治相结合

C、C、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政权机关是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自治机关,同时又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D、D、民族区域自治是各少数民族以民族为单位进行的“自治”

E、E、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比一般地方权力机关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是“高度自治”

学员答案: ABC

题号:12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是: 选项: A、A、“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B、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港、澳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并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但主体是社会主义

C、C、“一国两制”构想的立足点和前提是采用和平方式,而不是诉诸武力来实现祖国统一

D、D、“一国两制”是国策,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合法性,而非权宜之计

E、E、“一国两制”的构想,并不承诺放弃武力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13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邓小平于1992年南方讲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全面、科学的概括,其内容是: 选项: A、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D、实行公有制

E、E、实行市场经济

学员答案: ABC

题号:14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毛泽东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选项: A、A、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B、B、近代工业的出现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C、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D、D、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

E、E、同党内错误倾向,特别是教条主义倾向作斗争并取得胜利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15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选项: A、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B、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C、C、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D、D、党的建设的学说

E、E、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16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选项: A、A、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B、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进行革命和建设

D、D、武装斗争

E、E、统一战线

学员答案: ABC

题号:17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体现在: 选项: A、A、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B、B、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

C、C、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

D、D、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E、E、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18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选项: A、A、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B、B、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人民的解放

C、C、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

D、D、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E、E、消灭资本主义

学员答案: ABC

题号:19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1911年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 选项: A、A、它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B、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南京临时政府

C、C、它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约法》

D、D、它确认了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的民主共和观念

E、E、它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20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包括: 选项: A、A、国营经济 B、B、合作社经济

C、C、个体经济

D、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E、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21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而不是社会主义的,这是因为: 选项: A、A、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B、B、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C、革命的对象不是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

D、D、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E、E、革命的动力是农民、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学员答案: ABCE

题号:22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这是因为: 选项: A、A、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处的历史时代,决定了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它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B、B、无产阶级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从根本上决定了革命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

C、C、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最基本的政治方面的条件

D、D、革命胜利后,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的国有经济将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最基本的经济方面的条件

E、E、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23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毛主席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这是因为: 选项: A、A、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但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较少

B、B、农民有革命要求,且人数较多,所以无产阶级必须与农民结成联盟 C、C、小资产阶级的处境与农民接近,且数量可观,所以无产阶级必须联合小资产阶级

D、D、民族资产阶级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阶级,是重要的革命力量,无产阶级必须联合

E、E、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必须联合一切力量,所以还必须利用敌人的矛盾,对敌人进行分化瓦解,争取那些哪怕是暂时的、动摇的同盟者,以打击主要敌人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24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是: 选项: A、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B、正确地对待资产阶级

C、C、对统一战线内部的不同力量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

D、D、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E、E、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25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产生并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 选项: A、A、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B、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C、有不断向前发展的全国革命形势

D、D、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E、E、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正确政策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26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选项: A、A、中国革命战争在长时期内的主要作战形式是游击战和带游击性质的运动战

B、B、人民军队作战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C、C、人民军队战胜敌人的最好方法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D、D、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

E、E、党指挥枪的原则

学员答案: ABCD

题号:27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符合中国的客观实际,反映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这是因为: 选项: A、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B、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C、C、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D、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是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必然要求

E、E、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使全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28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选项: A、A、有利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B、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C、C、有利于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

D、D、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E、E、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29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三个代表思想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因为: 选项: A、A、这是由党产生的特点和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B、B、这是党执政本质的内在要求

C、C、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D、D、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E、E、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学员答案: ABCD

题号:30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们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观念,主要表现是: 选项: A、A、在所有制关系上,把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唯一的经济成分,并认为公有程度越大越公越好

B、B、在分配领域中,虽然提倡实行按劳分配,但实际做法却导致了平均主义

C、C、在经济体制上,把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计划经济就是坚持社会主义

D、D、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E、E、把反修防修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31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我国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针是: 选项: A、A、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B、B、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C、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制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D、D、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

E、E、坚持共同富裕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32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其原因和主要表现是: 选项: A、A、我国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基础上,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B、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社会生产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和根本性的改变

C、C、低下的社会生产力又直接决定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完善的地方

D、D、生产力不发达和生产关系不完善,还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上层建筑方面还不成熟 E、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在发育过程中

学员答案: ABCD

题号:33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包括: 选项: A、A、实现奋斗目标的依靠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

B、B、奋斗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C、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指导方针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

D、D、实现奋斗目标的途径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E、E、实现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34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社会主义文化的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是: 选项: A、A、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论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

B、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C、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D、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E、E、坚持党的领导

学员答案: ABCD

题号:35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 选项: A、A、个体经济

B、B、私营经济

C、C、港澳台投资经济

D、D、外资经济

E、E、股份制经济

学员答案: ABCD

题号:36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体形式,这是因为: 选项: A、A、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个人消费品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B、B、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C、C、社会分工的存在使劳动者的劳动还存在着差别

D、D、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劳动者还不可能不计报酬的为社会劳动

E、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的

学员答案: ABCD

题号:37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它包括: 选项: A、A、国有经济

B、B、集体经济

C、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D、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E、E、股份制经济

学员答案: ABCD

题号:38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国民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要把二者正确结合起来,表现在: 选项: A、A、坚持效率优先,要对那些效率高、贡献大的人给予相应的报酬

B、B、效率优先应以兼顾公平为条件,要对不合理的、过多的收入进行调节

C、C、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应更多强调效率

D、D、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应更多的提倡公平

E、E、为防止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政府应加强宏观调节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39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主要由下列要素构成: 选项: A、A、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B、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C、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D、D、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E、E、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40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方针是: 选项: A、A、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最根本的方针

B、B、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C、C、完善社会主民主政治制度

D、D、扩大基层民主

E、E、改革政治体制

学员答案: ABCD

题号:41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选项: A、A、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B、B、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C、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D、D、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E、E、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42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国际背景是: 选项: A、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B、B、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C、C、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D、D、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激荡

E、E、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43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中国共产党从夺取政权到掌握政权,这是党的地位发生的最根本的变化,执政地位对党的建设的影响是巨大的”表现在: 选项: A、A、执政地位使党的中心任务发生了转变

B、B、执政地位使党群关系发生了变化

C、C、执政地位使党的领导方式发生了变革

D、D、执政地位要求党的思想意识必须发挥思想整合功能

E、E、执政地位要求党的思想意识必须具有重建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功能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44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其基本特征是: 选项: A、A、科学性,即反映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体现人的价值

B、B、时代性,即发展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

C、C、民族性,即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D、D、开放性,即吸收世界各国和民族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

E、E、群众性,即文化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45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02 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选项: A、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B、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C、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学员答案: A

题号:46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02 内容: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选项: A、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B、改革开放

C、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学员答案: A

题号:47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02 内容: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 选项: A、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B、城市工人武装起义,夺取中央政权

C、C、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学员答案: A

题号:48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02 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是: 选项: A、A、土地革命

B、B、根据地建设

C、C、武装斗争

学员答案: A

题号:49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02 内容: 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是: 选项: A、A、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B、B、建立一支由无产阶级政党直接领导的人民军队

C、C、游击战和带游击性质的运动战

学员答案: A

题号:50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02 内容: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是: 选项: A、A、国营经济

B、B、合作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C、个体经济

学员答案: A

题号:51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02 内容: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选项: A、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B、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C、农民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学员答案: A

题号:52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02 内容: 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 选项: A、A、“和平赎买”的方式

B、B、和平没收

C、C、暴力剥夺

学员答案: A

题号:53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02 内容: 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选项: A、A、1945年5月-6月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B、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

C、C、1927年的八七会议

学员答案: A

题号:54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02 内容: 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是: 选项: A、A、以1927年8月召开的八七会议为标志的B、B、以1928年6月党的六大为标志的

C、C、以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为标志的

学员答案: A

下载2012年(专升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资料总结、知识点总结、模拟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专升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资料总结、知识点总结、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