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7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4 01:4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年07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年07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2009年07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党的()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六届六中全会 D.六届七中全会 2.邓小平理论围绕的主题是()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 D.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A.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B.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C.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D.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5.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A.前提和基础 B.途径和方法

C.实质

D.验证条件和目的

6.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的三个组成部分是()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C.土地革命、党的建设、群众路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革命根据地 7.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A.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B.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者的联盟 C.工人阶级同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8.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大力发展生产力 B.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C.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A.人才 B.资源 C.投入

D.研发

第 1 页

共 5 页)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D.我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经历的阶段 11.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是在党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五大

D.十七大

1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表明,我们的立国之本是()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3.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C.生产力 D.阶级斗争 14.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提高生产力水平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C.公有资产占优势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5.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是()A.教育问题 B.人口问题 C.“三农”问题 D.环境问题

1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采取了()A.政社合一的经营体制 B.三级所有的经营体制

C.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D.土地公有基础上家庭承包经营的分散式经营体制

17.个体劳动者从事工商业等经济活动,依靠自己的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属于(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D.按资分配

18.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A.实行民主集中制 B.人民当家作主

C.一种国家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

19.在下列对人权和国家主权二者关系的认识中,正确的说法是()A.人权高于主权 B.人权与主权是相互对立的 C.人权是主权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 D.没有主权也就谈不上人权 2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核心是()A.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B.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治理国家 C.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D.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对台政策上发生的重大变化是()A.首次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B.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代替“解放台湾”的思想 C.首次提出将一国两制确定为基本国策

第 2 页

共 5 页)D.首次提出加强经贸往来

2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前提是()A.一个中国 B.港澳台高度自治

C.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24.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宗教问题和领土争端

C.贫富差距和地区冲突

25.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取长补短、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恐怖主义和民族矛盾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为人民服务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6.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A.各民主党派团结的问题 B.祖国统一的问题 C.党的领导问题 D.现代化建设的问题 27.中国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新的社会阶层

28.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决定把每年3月28日设为()A.西藏自治区成立纪念日 B.西藏民主改革纪念日 C.西藏解放纪念日 D.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29.2009年3月,北半球正式建立的首个无核区是()A.朝鲜半岛 B.中亚

C.北美 D.中东

30.2009年4月23日,我国成功举行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这次海 上阅兵的举办地是()A.南海海域 C.黄海海域

B.东海海域 D.渤海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中国农村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井冈山的斗争》 D.《新民主主义论》 33.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为()A.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C.发展生产力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34.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经济特区在其发展中很好地发挥了“窗口”的作用。这里的“窗口”指的是()A.技术的窗口 C.知识的窗口

B.管理的窗口

D.对外政策的窗口

第 3 页

共 5 页 35.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A.促进经济增长 C.稳定物价

B.增加就业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6.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A.最高立法机关 B.最高权力机关 C.最高司法机关

D.最高行政机关

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A.思想道德建设 B.民主法制建设 C.和谐社会建设 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38.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社会和谐思想的观点有()A.和为贵

B.兼相爱、爱无差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9.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有()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

D.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40.2009年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会议指出,防控工作的原则是()A.高度重视 C.联防联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42.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43.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4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哪些重要内涵?

45.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为什么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47.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 4 页

共 5 页

B.积极应对

D.依法科学处置

参考答案

单选:

1-10:CBCCBAAAAC

11-20:AAAACCBBDB

21-30:BBADCCBDBA 多选:

1:ABCD

2:BC

3:ABCD 4:ABCD 5:ABCD 6:AB

7:ABD 8:ABD

9:ABC

10:ABCD 简答题:

1、教材第10页第5段,全部。

2、教材第75页第3段,全部。

3、教材第137页第3段,共有4点,只列出要点即可,注意分段列出,不要写成一整段。

答: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具体而言有以下4个特征:(1)(2)(3)(4)

4、教材第158页,第1段第3行到第11行,注意分段列出,不要写成一整段。

5、教材第189页:

答:政治体制改革具体说来应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必须坚持思想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看国家政局是否稳定;是否增强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生活;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

(2)必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改革的方针必须坚定,但方法要细密,步子要稳妥。

(3)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应批判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观念、方式和方法,但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选择民主。论述题:

1、教材第85页至86页: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注意教材内容的逻辑论证,然后用自己的话总结)

(2)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只能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共产党人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革命或改革的手段来摆脱旧的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发展的束缚。

(3)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就是代表先进生产力、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建立后┉;改革开放以来┉。

2、教材第221页至222页。

第 5 页

共 5 页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习题答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习题答案(2008-08-30 17:27:09)标签:政治 法律 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文化 邓小平中国

分类:教育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思考题

1、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答案要点:(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什么重大意义?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指什么?答案要点: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

5、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答案要点:(1)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思想基础。

6、毛泽东思想包括那些主要内容?答案要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7、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8、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答案要点:(1)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2)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基础;(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

9、邓小平理论主要包括那些内容?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0、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1、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答案要点:(1)是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挫折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等世界情况的变化所要求的;(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开放出现新的情况等国内情况变化所要求的;(3)是党的执政方位和党的队伍等党自身情况变化所要求。

12、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答案要点:(1)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3、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答案要点:(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3)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4、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答案要点:(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本;(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15、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答案要点:(1)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全面进步;(2)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即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3)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性发展,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想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习题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思考题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什么?答案要点: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惧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要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2)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的三个基本观点;(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检验标准和目的。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是什么?答案要点:(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答案要点:无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它们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2)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

5、为什么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答案要点:这是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国情所决定的。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答案要点:(1)原因 ①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大力弘扬与时惧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②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是前提,把握规律性是核心,富于创造性是目的。(2)理解理论创新应该 ①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它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它方面的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脱出来,从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行而上学中解脱出来。并非所有的新观点都是理论创新。②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习题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思考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答案要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什么?答案要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案要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个对象;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战时期还包括部分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性质:它既不是一般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途: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4.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就新在其领导阶级,五·四运动以前,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阶级主要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正式走上了中国革命的舞台。尽管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依然参加并在很大程度上领导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但中国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资产阶级了,而是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中国无产阶级,其革命的理论和主张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的支持,成为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使得中国革命有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和正确的革命方法。五·四运动以前,指导中国革命的主要是中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产物。但事实证明,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无法使中国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中国的革命走向胜利。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先进的中国人敏锐地发现这一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指导作用,尤其是十月革命在俄国的胜利,从实践上也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可行性,使得中国无产阶级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自觉地走上中国的政治舞台,来领导中国的革命。从此,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就取代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成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再也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4)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什么?答案要点:(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是“必须紧紧地追随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个总目标”。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纲领之一。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首要的是土地问题。(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既不同于国民党鼓吹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6.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要点:毛泽东认为,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1)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造成了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强大的封建经济的并存局面,近代的若干工商业发达的大中城市和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城市中无产阶级力量比较强大,但反革命的力量更加强大;而农村革命的力量比较弱小,但反革命的力量更弱小,使得中国的农村成为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地。一方面,中国民主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而且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另一方面,农民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是工人阶级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80%,他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加之连年军阀混战,生活极其困苦,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2)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没有形成统一地资本主义经济。自然经济的特点就是其自身的封闭性,对外的交流相对较少,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加之帝国主义采取的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和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造成了中国实际上的分裂状态。这种分裂状态就给予了中国革命力量一个生存发展的空间。这个生存发展的空间主要是农村和山区,这也决定了我们国家的民主革命必须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

(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一基本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可能条件。(2)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长期存在的地方,一般是国民革命时期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地方,如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等省。这些地方都曾经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工农群众的组织,开展过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这里的群众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也有一定的斗争经验。(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拥有相当规模的正规军队,才能对付各种类型的反革命军队,才能造成革命根据地的长期割据发展的局面。(5)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不错误。这是保证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7.“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是什么?答案要点: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三者互为一体、不可分割。(1)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只有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和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保障土地革命的成果,确保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2)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农民阶级,参加红军和革命战争,农村根据地才能得到巩固和扩大。(3)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阵地。革命根据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实行土地革命的可靠依托,只有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斗争。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也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适应了中国的国情,在敌强我弱的形式之下,否定了照搬外国的城市中心论,肯定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8.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1)理论意义 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家,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怎样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在落后的农村环境和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情况下,怎样保持无产阶级政党和革命军队的无产阶级先进性质;在革命道路问题上,是以城市为中心还是以农村为中心,是先占领城市后夺取农村还是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等,这些问题的正确解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不仅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也为与中国国情类似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是其中的核心内容。这条理论涉及到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重心问题、革命军队建设及其战略策略问题、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等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正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因此,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产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③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是在反对“左”和右的错误,主要是“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中形成的。它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勇于坚持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勇气和求真务实的态度。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和探索真理,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对我们今天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2)实践意义 ①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实践证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③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对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它告诉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不能教条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而应该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结合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答案要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中国无产阶级要战胜强大的大地主资产阶级及其支持者帝国主义,完成反帝反封的艰巨任务,就必须从国情出发,照顾农民、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主要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可靠的同盟军,无产阶级必须同这些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此外,统一战线中还包括民族资产阶级以及特定情况下的大资产阶级。(2)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用革命的暴力反抗反革命的暴力。中国的社会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是由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决定的。(3)党的建设十分重要。中国共产党是掌握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战胜敌人的英勇战士。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处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大多数,因而党的建设十分重要。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要在党内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是什么?答案要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革命的饿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继20世纪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力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

习题四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答案要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五种经济成分,但主要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2)与三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相联系的中国社会阶级结构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3)以上两种矛盾集中表现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上,而解决这个矛盾就必然要使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4)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主义因素已在经济、政治上都已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的比重还很大,所以,它还不完全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答案要点:一化三改造。

3.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是什么?答案要点:(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已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指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4.为什么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造道路?答案要点:(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实行三个步骤;(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5.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步骤是什么?答案要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1)办手工业供销小组;(2)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3)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6.“四马分肥”?答案要点: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各占四分之一。

7.“和平赎买”?答案要点:(1)和平,就是不用暴力;(2)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8.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现实可能性是什么?答案要点:(1)我国已经拥有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定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4)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9.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答案要点:(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0.为什么说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2)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3)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的社会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4)在社会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同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5)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

1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巨变;(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4)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胜利。

习题五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思考题

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答案要点:(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必须解决如何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这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第二次结合.(2)马恩经典作家不可能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结合.(3)“以苏为鉴”、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中的经验教训,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2、如何全面认识改革开放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认识的曲折发展? 答案要点:(1)要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前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理论成果;(2)明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曲折是可以理解的;(3)不能因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犯有错误就否定已经取得的成绩,否定“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历史.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答案要点:(1)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2)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4、为什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答案要点:邓小平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中国国情和当前的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突出强调生产力的重要性,把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最终以实践来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概念是从目的和目标层次上界定的,区分了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有更高的概括性;(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着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6、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实践上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7、怎样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答案要点: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表现为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应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推动共同富裕进程,最终达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8、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答案要点: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作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9、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案要点:(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10、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案要点: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1)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背向事业兴衰,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2)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一条主要经验;(3)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1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案要点:(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结构是占第一位的决定因素;(2)现代科学技术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3)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过程的一部分;(4)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其信息量日益膨胀,更新速度加快,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更新。

12、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答案要点:科教兴国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13、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答案要点: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14、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答案要点:(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就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完善,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习题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思考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有两层含义:第一,从社会性质上看,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而不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二,从社会发展程度上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不仅生产力不发达,而且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不成熟。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又不能超越初级阶段的实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要点: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概括为九个方面,这就是:(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2)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3)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4)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5)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6)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7)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8)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9)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3.为什么说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要点:(1)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就是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完善、不成熟。(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就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生产力达到比较发达、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达到比较完善和成熟的水平和程度。实现这样的历史任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这个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涵是什么?答案要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指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和外部条件;(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立足点和奋斗精神,“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要实现的总目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简明概括。5.如何正确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答案要点:(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二是“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2)“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两个基本点”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要靠四项基本原则提供政治保证,靠改革开放提供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3)“两个基本点”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改革开放不断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答案要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上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7、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答案要点:(1)在我国实现现代化,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在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达到当今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的水平。根据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邓小平深刻总结我国以往发展战略方面的经验教训,经过长期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台阶式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0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3)1995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对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2000年,在我国人口比1980年增长三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我国21世纪前五十年的奋斗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8、简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答案要点: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表明中国人民决心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我国贫困落后的面貌将得到根本的改变,人民生活将明显改善,我们的国力将大为增强,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将进一步的前移。(2)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证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正确的选择。它将向世界表明: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惟一正确的道路;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3)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将大大加快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到21世纪中叶,中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必将极大的影响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9、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答案要点:十六大报告把本世纪头20年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也就是说,经济总量必须走在世界前列,人均GDP必须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康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增加富裕起来的人口的比例,提高富裕程度。(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是全面建设更全面的小康社会。也就是说,不仅在经济指标方面提高人民的小康水平,而且在社会指标方面,在精神生活的充实方面,在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方面,提高人民的小康水平;不仅要使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的教育,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创造更多、更有价值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而且要使人民享有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是全面建设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也就是说,要消除局部贫困、少数贫困,在使贫困人口首先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进而使他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使全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讲的是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这样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可以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0、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答案要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1)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目标。以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为基础,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3)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11、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答案要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目前我们达到的总体小康的水平,离人民的美好愿望仍有很大距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制度要充分发挥优越性,就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优化人民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因此,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个符合国情而又顺应时代,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又体现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实事求是而又充满创新精神的奋斗目标,它必将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习题七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思考题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社会仍存在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2)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性质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3)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解决的方式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但完善加以解决;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4)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2.为什么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2)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3)邓小平根据马克思和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种历史条件下,也可能产生对生产力束缚的观点,因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更好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因此,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4)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答案要点:(1)改革的性质:既是一场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2)改革的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改革的特点:改革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4)判断改革的是非得失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4.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答案要点:(1)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叫革命。

(2)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4)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变革。

5.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什么?提出这一标准有什么意义?答案要点: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根本判断标准,人们就可以大大解放思想。一切符合这个标准的东西,都应当大胆采用,对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都应当大胆吸收和借鉴;而一切违背这个标准的东西,不管它看起来多么“正确”、多么“革命”,都应当大胆加以革除。(2)“三个有利于”标准排除了离开生产力标准抽象争论姓“社”姓“资”的教条主义干扰,对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6.“三个有利于”标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发展(2)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3)“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7.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用唯物辩证法原理来分析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答案要点:(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8.为什么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答案要点:(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长期闭关自守,把我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3)从我国实际情况看,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缺乏,科学技术落后,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也迫切需要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引进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发展对外贸易,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答案要点:(1)始终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2)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0.为什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答案要点:我国是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的鼓励自主权利,决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依*别人,必须立足于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强调自力更生,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迫使我们奋发努力。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把人民团结起来缪比较容易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取得外援要付出代价,放弃自力更生,就会丧失独立自主的权利。

11.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答案要点:(1)这是深刻总结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的结果。(2)这是敏锐把握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的结果。(3)这是清醒判断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的结果。

12.为什么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如何提高? 答案要点:(1)原因: ①近30年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② 要更好的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开发战略,更好的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自由,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手段: ① 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②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 ③ 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13.试述邓小平有关改革的重要理论观点。(1)主要内容: ①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 ②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 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2)重要意义: ① 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② 在实践上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决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习题八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考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答案要点:(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2)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4)计划与市场可以有机结合。(5)市场经济能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应具有一定的共性: ① 经济关系市场化; ② 企业经营自主化; ③ 政府调控间接化; ④ 经济运行法制化。(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的本质特征: ① 在市场经济的主体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② 在分配制度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按资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结构。③ 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需要国家的参与,强调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④ 在价值观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是集体主义。在政治制度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共产党和人民政权领导,有强大的政治优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答案要点::(1)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3)公有制经济采取多种实现形式。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答案要点::(1)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法。(2)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不同类型的公有制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同一类型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实现形式。(3)好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关系到公有制发挥优越性和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就是按劳分配方式与非按劳分配方式并存。非按劳分配方式,主要是指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构想,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和社会生产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符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效率优先”就是使生产要素投入者能按投入要素的数量、质量、贡献取得报酬,承认个人在生产要素拥有的质和量以及个人对生产或财富创造上贡献大小的差别,进而承认个人之间劳动收入和要素收入的差别。(3)形成收入差距的原因合理和合法的原因有: ① 由于人的劳动能力不同,按劳分配本身包含着人们富裕程度的差别; ② 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法则必然导致一定程度的两级分化; ③ 由于人们占有的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的不同,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也会产生人们富裕程度的不同; ④ 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推进战略也会使一部分地区和一部人先富起来。其中不合理的原因有: ① 一些行业依靠行政资源,以国家的名义占有和瓜分本属于全社会的经济资源,由此造成垄断部门的从业人员与所占有的资源的比例极不协调。② 由于对统一市场的不合理分割和地方行政干预导致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不能正常、合理地流动,从而形成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异。不合法的原因有: ① 以个体经济和私人经济为主的偷税漏税收入; ② 各级党政官员的腐败贿赂收入; ③ 集团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的收入; ④ 走私贩假等其他的非法非正常收入。不合理和不合法的原因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十分巨大的阻碍作用,即使是合法和合理的原因产生的收入差距也应是适当的和有限度的。(3)调节收入差距的措施 ① 保护合法收入。② 取缔非法收入。③ 整顿不合理收入。④ 调节过高收入。⑤ 保障最低收入。

6.如何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答案要点::(1)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①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②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③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④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就业结构。(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遏制城乡差距拉大趋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农村市场需求,消化富余的工业生产能力的根本出路。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的一个实际步骤。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和代表最大多数人利益的集中体现。(3)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所谓统筹区域发展,就是中央政府从区域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将不断扩大的区域差距重新回归到民众能够普遍接受的范围,从而逐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动态努力过程。①.统筹区域发展是抑制区域经济差距负面效应的需要。② 统筹区域发展是联动解决各类区域存在和潜在的各种区域病的需要。③ 统筹区域发展是谨慎渡过“矛盾突显期”的需要。7.如何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的重大意义?答案要点: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首次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并把它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中的一项战略任务。(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是由我国当前的国情决定的。(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习题九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思考题

1.什么是国体与政体?答案要点:(1)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那些阶级所掌握。(2)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具体的政治制度。

2.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答案要点: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党的领导指的是什么领导?答案要点: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什么组织?答案要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

5.依法治国的内涵是什么?答案要点:依法治国是指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6.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案要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实现哪几个方面的有机统一?答案要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8.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答案要点: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9.政治体制包括哪些内容?答案要点: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10.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答案要点: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11.什么是民主、自由、人权?答案要点:(1)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是政权的一种构成形式。(2)自由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权利,是政权给予公民的政治权利。(3)人权,泛指人生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主要包括生存权、经济权、政治权、文化权等。公民在政治上应该享有的自由和民主的权利,一般也被称作为“人权”。

12.民主、自由、人权,这三者中的核心是什么?答案要点:民主、自由、人权中,核心是民主。因为公民的自由与权利的实现和发展,都要通过国家政权,依赖国家政权。只有在民主的前提下,即人民掌握了国家政权的条件下,公民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和人权。

习题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答案要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发展结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答案要点:(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推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2)党要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紧跟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3)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与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紧密联系着的。党作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也必然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互关系 ①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③ 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④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4.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答案要点:(1)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扭转社会风气的需要。(2)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3)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4)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积极应对文化全球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答案要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①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理想建设,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分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两个层次。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两个层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诚信是规范、制度、人品)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C.纪律建设。纪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同时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②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的重要条件。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习题十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考题

1、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答案要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3)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答案要点:(1)重要性和紧迫性。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站在时代和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①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从国际来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我国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成功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2)可能性: 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又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 ② 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法治社会的逐步形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 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④ 改革开放获得的三个文明的伟大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利条件; ⑤ 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外部条件。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答案要点:(1)理论意义: ①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②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2)现实意义或实践意义: 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② 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保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③ 促进社会和谐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 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要点:(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①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② 不许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③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④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⑤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⑥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是什么?答案要点:(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①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②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化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③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④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⑤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⑥ 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⑦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⑧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⑨ 实现社会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 ① 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②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③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④ 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⑤ 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6、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答案要点:(1)孔子的“和为贵”思想;(2)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思想;(3)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孙中山的“大同社会”的思想等等。

7、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欧洲探索和谐社会的主要的代表人物和思想有哪些?答案要点:(1)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现存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的思想;(2)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以“新和谐”命名的共产主义试验;(3)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林期望的“和谐与自由”的社会,是一个“全体和谐”的社会。

8、马克思、恩格斯对和谐社会有哪些探索?答案要点:《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提出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应是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能够实现人和社会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9、毛泽东对社会和谐有哪些思考?答案要点: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方法、方针思路和目标。所描绘的图景就是一个的“和谐社会”。

10、社会主义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关系?答案要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应有之意。(1)它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它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关系?答案要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互为目标和内容。(1)小康社会应是和谐的小康社会,共助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小康社会是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初级目标和初级阶段,为社会自由、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依据是什么?答案要点:(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13、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答案要点:(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14、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哪些问题?答案要点:(1)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15、如何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以及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有本质的区别。(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梯。(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

16、怎样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三个文明的关系?答案要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1)社会主义三个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物质基础、政治保障、智力与精神支持);(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提供重要(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17、怎样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答案要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1)它们从不同角度,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谁建、靠谁建、怎样建的问题;(2)指明了我们应当遵守什么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据什么统筹全局、根据什么要求推进发展、运用什么方式保证和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8、为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答案要点:(1)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2)加强和发挥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关键;(3)政治稳定,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要的社会条件。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习题十二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思考题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案要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试述香港问题的由来。答案要点: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凭借其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才被分割出去。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现时面积为1076平方公里,位于珠江口东侧,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素有“东方之珠”的美称。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次年1月26日宣布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永久割让了香港岛。1856年,英国蓄意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于1860年10月24日迫使清政府缔结中英《北京条约》,将位于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领土(包括西南的岛屿昂船洲),永久割让给英国。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英国借机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6月9日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了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30多个岛屿,租期为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这些新租借地总面积约为975平方公里,约占香港总面积的92%,后被统称“新界”。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个不等条约。以上就是香港问题的由来。

3.试述澳门问题的由来。答案要点:澳门位于广东珠江口西侧, 原属广东省香山县。153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曝晒水渍货物,强行上岸租占。1887年12月,葡萄牙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强占澳门。澳门包括澳门半岛及凼仔、路环两岛,面积15.51平方公里,人口488500人,我国同胞占95%。1979年中葡建交时, 双方就澳门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已有谅解。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收回澳门。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者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造成的,这一问题的解决属于中国恢复行使主权问题。

4.在香港问题上,邓小平为什么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答案要点:(1)“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是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邓小平提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是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最基本的原则。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权利的总称,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高权力。(2)“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是表明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坚定信心。一个国家如果丧失了主权,就会丧失一切。如果中国对香港的主权问题是可以讨论的话,那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没有按期收回香港的权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他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这就是说,中国必须按期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同英国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5.为什么说中国政府收回香港是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答案要点:(1)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并没有因为被英国非法占领、统治而改变这一事实。“三个不平等条约”,就现代国际法而言,是没有任何合法效力的。在中英联合声明中,“三个不平等条约”没有任何地位。(2)中国政府在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是在相隔100年后,重新对香港行使主权。所以说,中国政府收回香港只是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6.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长期不变的方针?答案要点: “一国两制”长期不变的方针,是邓小平同志针对香港有些人总是担心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方针会变的思想背景提出来的。邓小平提出这个方针长期不变的根据:(1)为了稳定这些地区的人心,减少他们的疑虑,使他的更实实在在地感到我们政策的连续性、可靠性。

(2)“一国两制”不是个人的主张,而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方针,是法律。既然是通过法律形式确定的方针,而且经过实践证明又是正确的,那就谁也没有理由改变。

(3)提出“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是同中国需要五、六十年才能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考虑的。在这个期间内,港、澳、台地区的繁荣和稳定有利于中国实现现代化。如果到下一个五十年,这个政策见效,达到预期目标,就更没有理由变了。(4)这个政策不变的根本原因是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变,这是“一国两制”的主体。否则,香港50年不变也会吹掉。

7.为什么在台湾统一的问题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答案要点:(1)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我们的战略方针。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是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因为台湾岛内和国际上都有一股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势力。如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将使和平统一变得不可能。因此解决台湾问题,是和平方式还是武力方式,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当前主要取决于台湾当局是否搞公然的独立。任何打着民主旗号搞台独的行为都是非法、无效的,选择台湾独立就是选择战争。这是一种战略考虑。(2)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3)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向世人表明了中国人民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和决心,为实现和平统一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也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

8.如何理解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答案要点:(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支援的坚强意志。

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是什么?答案要点:从实践上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既有利于祖国的统一、稳定、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可以说“一国两制”构想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宝库的又一伟大贡献。这一构想从提出,到理论的形成以及方针政策的完善,再到实践中具体实行,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有利于加快祖国统一的进程,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使和平统一国家的愿望开始化为现实;(2)实行“一国两制”,对振兴中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为解决国际争端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思路。

10.为什么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答案要点:(1)“一国两制”更充分地体现了国家的本质;(2)“一国两制”更有效地发挥了国家的作用;(3)实行“一国两制”,突破了一个国家只能有一种国体这一传统的理论,它允许在一个主权国家内部,实行两种不同的制度,实行两种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这本身就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习题十三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思考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是什么?答案要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在处理国家之间关系中,坚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这是本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并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只有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民族、宗教信仰的不同,普遍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增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涵是什么?答案要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以互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和维护世界各国的主权独立和国家利益为核心,建立民主、平等、合理、公正的新型国际关系,以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人类共同繁荣。

3.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答案要点:(1)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2)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4)坚持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工作的基本立足点;(5)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4.邓小平对国际形势做出了哪些新的科学判断?答案要点: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邓小平以极大精力关注、研究国际问题和世界形势。他根据世界各种势力的实力对比的消长与变化,根据世界经济、科学技术及发展趋势和走向以及由此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对国际形势做出以下四点新的科学判断:(1)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2)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3)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4)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5.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答案要点:(1)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由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国际局势总体已趋向缓和,因而在较长时期内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可能的。但是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人类仍然面临着战争的威胁。所以,和平问题是事关全人类的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2)发展问题是当今两大问题的核心。发展问题是经济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不公正、不合理而造成南北贫富差距、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北方发达富裕,南方落后、贫困,而且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南方迫切希望改变贫穷和落后,北方也需要再发展。南方不发展,北方就没有市场,整个世界经济就难以形成良性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当从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发展问题。

这两大问题不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干,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在和平环境下才能顺利实现;和平也离不开发展,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发展起来,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壮大,才能避免世界大战。

6.为什么说世界发展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答案要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标志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大分化、大改组的历史时期。

(1)美、苏垄断一切的两极格局已经终结。旧格局已经打破,新格局尚未形成。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想建立一家独霸的单极格局力不从心。(2)欧洲和日本在国际政治中的份量大大增加。欧洲联盟的建立,加快了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成为国际经济、政治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俄罗斯现有的实力,决定它仍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日本正积极努力,争取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3)第三世界的崛起,必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不容低估,中国正变成多极中的重要一极。世界局势这些急剧变化,表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国际形势总体已趋向缓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大战是可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来发展经济是可以实现的。所以说,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迫切希望。(4)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的对外贸易战略

7.为什么说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答案要点:主要来自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长期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一些西方国家坚持要把它们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别国,特别是个别超级大国出于其帝国主义的本性作祟,利用“人权”问题到处插手别国内部事务,大肆扩张其政治、经济势力范围,推行新殖民主义,甚至公然违背国际公约,捍然发动战争干涉他国内政,或者插手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导致的局部战争,造成世界不得安宁,使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8.从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应如何谋求世界共同发展?答案要点:世界共同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发展。而其核心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要谋求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特别是谋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途径有:

(1)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推行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缩小南北贫富差距。

(3)第三世界联合起来,加强南南合作。

(4)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切实裁减军备,用和平方式政治解决各种争端,维护国际和平环境,是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条件。(5)谋求世界共同发展,关键是要各国搞好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一定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繁荣。9.如何正确估计中国在多极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答案要点:邓小平同志指出:“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这一极是当今世界促进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永远不称霸。我们决不允许别国把他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我们也决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别人。谁搞霸权主义就反对谁。反对霸权主义是我国对外政策的纲领。随着中国经济、军事力量不断增强,中国日益成为遏制霸权主义和保卫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2)中国是第三世界利益的捍卫者。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中国社会制度虽然与第三世界多数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但在历史上中国与第三世界有着共同的遭遇和经历,在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反对霸权主义等许多重大问题工又有着共同的利益。在国际斗争中,中国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切正义斗争和合理要求,与第三世界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加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3)当今世界上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的合作与努力。中国是占世界人口1/4的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世界上许多重大问题离开中国的参与和努力,是不能解决的。所以,在当今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中国这一极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一极。

10.针对上世纪末世界格局的转折性变化,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思想?答案要点: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形势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重大的转折性变化。特别是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社会主义的发展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因而引起了一些人对我国内外政策的支援和怀疑。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邓小平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二十字”方针,指导中国顺利度过了这一世界形势十分严峻的时期,而且成为我国外交政策的长期战略指导方针。

习题十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思考题

1、如何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答案要点:(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决定了农民阶级的重要地位;(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的作用决定了知识分子的重要地位。

2、如何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基本方针?答案要点:(1)贯彻执行“四个尊重”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的和国家提出的新的要求;(2)贯彻执行“四个尊重”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3)贯彻执行“四个尊重”方针,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4)贯彻执行“四个尊重”方针,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要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4、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要点: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个民族共同发展。

5、如何理解国防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答案要点:(1)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2)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3)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6、如何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答案要点:(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2)实现国防技术呢后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3)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

习题十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答案要点:(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2)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3)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答案要点:(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答案要点:(1)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从国内看,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3)从党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情况同党肩负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4、如何理解党和群众关系的重要意义?答案要点:(1)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2)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3)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5、为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应当正确把握哪些基本原则?答案要点:(1)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广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2)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3)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6、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答案要点:(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各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C)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C)A.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C)A.遵义会议 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4.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B)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前、中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A)A.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提出 D.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完整形成

6.毛泽东思想最显著、最本质的特点是(B)A.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C.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D.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产生的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B)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8.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C)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党的十二大上 D.党的十三大上

9.我们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C)A.党的十三大上 B.党的十四大上 C.党的十五大上 D.党的十六大上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 B.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C.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D)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12.胡锦涛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A)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D)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A)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B)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C)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D)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8.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A)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

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

19.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本质和核心是(C)A.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以人为本 D.可持续发展

2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D)A.以人为本 B.稳定 C.改革 D.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A B C)A.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C.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D.反对教条主义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A B C)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毛泽东个人的独创

3.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A B)A.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提出 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D.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提出

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因为它(A B C D)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三个规律”即(A B D)A.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改革开放的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6.“三个代表”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是辩证统一的,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是(A B C D)A.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 B.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 C.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 D.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A C)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A B D)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

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B C D)A.以人为本 B.全面发展 C.协调发展 D.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及其要点

一、1C 2C 3C 4B 5A 6B 7B 8C 9C 10D 11D 12A 13D 14A 15B 16C 17D 18A 19C 20D

二、1ABC 2ABC 3AB 4ABCD 5ABD 6ABCD 7AC 8ABD 9BCD

二、单项选择题

1、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党的(C)决定的。A、“五大” B、“六大” C、“七大” D、“八大”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C)。

A、实事求是 B、遵义会议

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3、毛泽东思想是(C)走向成熟的。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D)。

A、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 C、党的建设 D、实事求是

5、(D),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1992年

6、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B)。

A、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B、时代主题的转换 C、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经济全球化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A)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 B、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苏东剧变 D、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 8、1989年,邓小平对江泽民等新的中央领导作出了(B)的“政治交代”。A、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 C、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9、以人为本就是以(A)为本。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所有人的根本利益 D、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利益

10、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B)。

A、实事求是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1、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缘于(C)。

A、实事求是 B、反对左倾教条主义 C、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D、反对右倾投降主义

12、“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D)正式提出的。

A、1982年党的“十二大” 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党的“十四大” D、1997年党的“十五大”

三、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B C D E)。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科学发展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A B C)结合起来。A、中国实践 B、中国历史 C、中国文化 D、中国政治 E、中国经济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A C E)。

A、实事求是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C、群众路线 D、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E、独立自主

4、在邓小平理论中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A B)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E、对立统一

5、“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C D E)”。

A、生存之道 B、发展之根 C、立党之本 D、执政之基 E、力量之源

6、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A B C D E)。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E、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二、1、C

2、C

3、C

4、D

5、D

6、B

7、A

8、B

9、A

10、B

11、C

12、D

三、1、BCDE

2、ABC

3、ACE

4、AB

5、CDE

6、ABCDE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由谁最先提出的?(B)A.李大钊 B.毛泽东 C.周恩来 D.蔡和森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A)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 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3、(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B)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5、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B)

A.六届六中全会 B.党的七大 C.党的八大 D.遵义会议

6、在和平与发展时代形成了(B)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马克思主义 D.列宁主义

7、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命题是在(C)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三大

8、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D)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9、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D)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D)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次提出是在(B)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

1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A)

A.与时俱进 B.改革开放 C.执政为民 D.党的先进性

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D)

A.与时俱进 B.改革开放 C.执政为民 D.党的先进性

1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C)

A.与时俱进 B.改革开放 C.执政为民 D.党的先进性

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D)

A. 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16、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B)。

A.2002年 B.2003年 C.2004年 D.2006年

1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B)

A.全面发展 B.以人为本 C.协调发展 D.可持续发展

1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A.发展 B.以人为本 C.科学 D.可持续

19、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是在(A)之后。A.遵义会议 B.延安整风 C.党的七大 D.六届六中全会

20、全党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是在(B)之后。A.遵义会议 B.延安整风 C.党的七大 D.六届六中全会

二、多选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B C 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A 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两种主要错误倾向是(B C)A.投降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冒险主义

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A C D)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C.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A B C)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 独立自主 D.统一战线

6、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的含义是(A C D)

A.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B.必须以实用化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C.社会主义必须具有中国特色 D.离开中国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7、“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A B C D E)A、当代世界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B、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是“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C、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D、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E、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8、“三个代表”中的每项内容,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它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A B C D E)A、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 B、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 C、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

E、“三个代表”统一于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中

9、“三个代表”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这些新思想、新观点的主要方面是A、改革发展稳定 B、内政外交国防 C、人文社会科学 D、治党治军治国 E、国家与科技创新

A B D)

10、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 C D)

A.全面发展 B.以人为本 C.协调发展 D.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

一、单选 B A D B B /B C D D D/ B A D C D /B B A A B

二、多选

1、BCD

2、AD

3、BC

4、ACD

5、ABC

6、ACD

7、ABCDE

8、ABCDE

9、ABD

10、ACD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首先对“实事求是”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B)A.邓小平B.毛泽东 C.马克思 D.列宁

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D)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三、“实事求是”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在(B)A.遵义会议 B.延安整风时期 C.党的八大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四、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归宿是(C)

A.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 B.批判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C.实事求是 D.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

五、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B)A.立党为公 B.与时俱进 C.理论创新 D.保持先进性

16.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ABCD)A.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B.行动的指南 C.在实践中开拓创新 D.不惟书只惟实

6.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BD)A.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 B.冲破思想禁锢,拨乱反正

C.以邓小平理论代替毛泽东思想 D.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3.创新是(ABC)

A.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B.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C.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D.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保证

4.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ACD)A.体现时代性 B.注重协调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5.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是因为它是(ABC)

A.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 C.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发展的正确途径 D.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参考答案及其要点

一、1B 2D 3B 4C 5B

二、1ABCD 2BD 3ABC 4ACD 5ABC

二、单项选择题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B)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A、经济建设 B、思想路线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D、反对“两个凡是”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C)。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3、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D)精神。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4、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D)。

A、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 C、党的建设 D、实事求是

5、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A)。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生产力水平较低阶段 C、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阶段 D、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阶段

6、(C)是实践的主体。

A、无产阶级 B、人 C、人民群众 D、共产党人

7、(C)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A、马列主义 B、逻辑 C、社会实践 D、经济效益

三、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概括的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是(ABC)。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B、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C、自我批评 D、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E、典型示范与普遍推行相结合

2、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BCD)。

A、具有理论性 B、体现时代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E、增强实践性

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BCDE)。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E、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1、B

2、C

3、D

4、D

5、A

6、C

7、C

三、1、ABC

2、BCD

3、BCDE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群众路线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独立自主

2、实事求是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实践基础上:(C)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C、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D、不断解放思想

3、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归宿是:(C)

A、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 B、批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本本主义 C、实事求是 D尊重群众

4、实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辨证统一的基础是:(B)

A、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B、社会实践 C、理论创新 D、尊重群众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是:(C)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与时俱进 C、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D、理论联系实际

6、马克思主义具有:(D)

A、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 B、解放思想的理论品质 C、理论创新的理论品质 D、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7、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实践基础上的:(C)

A、制度创新 B、科技创新 C、理论创新 D、文化创新

8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B、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C、坚持党的组织路线 D、坚持党的政治路线

9、将辩证唯物主义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的是:(C)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10、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式重新确立的标志是:(B)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C、《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1、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会议是(B)。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12、邓小平在(B)上明确地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组成部分。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 C.党的十二大 D.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13、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A)

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A)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理论创新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坚持改革开放 15、1941年毛泽东在(D)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A..《反对本本主义》 B.《实践论》 C.《矛盾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BD)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C、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 D、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的基本含义是:(AB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 C、实现主观和客观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D、从形式主义从解放出来

3、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BD)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具有科学性 D、富有创造性

4、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辨证关系是:(BCD)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 C、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D、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5、创新的主要内容是:(ABCD)

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B

5、C

6、D

7、C

8、A

9、C

10、B

11、B

12、B

13、A

14、A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D

3、ABD

4、BCD

5、ABCD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1、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12、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D)A.革命纲领不同 B.革命路线不同 C.革命方法不同 D.革命领导力量不同

1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反帝反封建 D.反官僚资本主义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终极前途是(C)A.资本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 D.三民主义

15、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D)A.资产阶级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农民民主专政 D.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BCD)A.民族资产阶级 B.帝国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封建主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ABCD)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ABC)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独立自主

7.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CD)A.中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 B.全国革命形势在向前发展 C.共产党政策的正确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是(ABC)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根据地建设 D.党的建设 参考答案及其要点

一、1A 2D 3A 4C 5D

二、1BCD 2ABCD 3ABC 4CD 5ABC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自力更生

2.毛泽东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命题的会议是(C)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3.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D)A.组织路线

4.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B)

A.革命性与反动性

B.革命性与妥协性 C.进步性与落后性

D.民主性与独裁性 B.解放思想 C.艰苦奋斗

D.群众路线

5.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C)

A.新文化运动 B.五卅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7.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B)

A.军队问题 B.农民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党的建设问题

8.中国革命的最主要对象是(A)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资本主义

9.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A)

A.党指挥枪的原则 B.官兵一致的原则 C.军民一致的原则 D.民主建军的原则

10.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D)

A.议会斗争 B.罢工斗争 C.地下斗争

11.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B)A、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 B、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共产党的领导

D、国民革命的影响

D.武装斗争 D.官僚主义

12.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心内容是(A)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巩固农村根据地

13.毛泽东关于建党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A)A、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D、从作风上建设党

14.中国共产党内产生“左”、右倾错误的主要思想影响是(A)

A.小资产阶级思想 B.资产阶级思想 C.封建主义思想 D.修正主义思想

15.毛泽东明确而完整地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的著作是(C)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二、多项选择题

16.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是(ABD)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E.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17.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历史任务是(AC)

A.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统一战线

C.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D.党的建设

E.武装斗争

18.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ACDE)

A.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文化 B.以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文化 C.民族的文化 D.科学的文化 E.大众的文化

19.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BCE)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独立自主 E、党的建设

20.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在人员构成上是(ABC)A.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

21.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论述的党的优良作风有(ACD)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C.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D.自我批评的作风 E.艰苦奋斗的作风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A 2.C 3.D 4.B 5.A 6.C 7.B 8.A 9.A 10.D 11.B 12.A 13.A 14.A 15.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6.ABD 17.AC 18.ACDE 19.BCE 20.ABC 21.ACD

B.非党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

C.中间派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 D.知识分子占三分之一 E.少数民族人士占三分之一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C)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是(A)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B.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 D.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D)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B)A.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B.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1966年4月 D.1953年1月----1956年12月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是(C)A.重视工业建设 B.强调三大改造

C.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尤其重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ABC)A.社会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国营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ABCD)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B.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C.要求过急,发展过快 D.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3.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遵循的原则有(ABC)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重点突破

4.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ABD)A.利用 B.限制 C.教育 D.改造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有(ABC)A.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实行统购包销参考

答案及其要点

一、1C 2A 3D 4B 5C

二、1ABC 2ABCD 3ABC 4ABD 5ABC

一、单项选择题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D)

A.推翻三座大山 B.消灭民族资产阶级 C.土地改革 D.发展社会生产力

3.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C)

A.暴力 B.革命 C.和平D.暴力与和平相结合

4.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C)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5.手工业供销小组的性质是(D)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B)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D)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8.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十一届三中全会

9.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B)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0.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性质是(A)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11.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B)过渡形式.资本主义社会

A.和平赎买 B.国家资本主义 C.暴力革命 D.集体没收

12.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的性质是(C)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13.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B)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14.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互助组的性质是(A)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15.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高级社的性质是(B)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二、多项选择题

1.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ABCD)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的利润 E.工人培训费

2.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是(ABC)

A.手工业供销小组

B.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手工业互助组

3.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是(ABD)

A.互助组

B.初级社 C.集体农庄

D.高级社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B)

A.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有(ABC)

A.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C.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6.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主要经济成分包括(ACD)

A.社会主义经济 B.新民主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7.过渡时期的“一体两翼”指(ABCD)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成分中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有(AB)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 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为(ABCD)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0.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BC)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集体互助

1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ABCD)A.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清除出中国大陆 B.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内地被消灭 C.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D.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

12.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AB)A.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集体农庄

D.高级社

13.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实行(ABCD)A.委托加工 B.计划定货 C.统购包销 D.经销代销

14.我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农业合作化以及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ABCD)A.要求过急 B.工作过粗 C.改变过快 D.形式过于简单

15.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ABCD)A.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政治制度 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1D 2D 3C 4C 5D 6B 7D 8B 9B 10A 11B 12C 13B 14A 15B

二、1 ABCD 2ABC 3ABD 4 AB 5ABC 6 ACD 7ABCD 8AB 9ABCD 10 ABC 11ABCD 12AB 13ABCD 14ABCD 15ABCD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总体上没有取得成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D)A.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B.照搬苏联模式

C.以革命的方法搞建设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D)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改革开放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

18.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A)A.生产力发展比资本主义更快更高,并在此基础上改善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B.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动摇

C.经济计划性比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19.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D)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0.中国共产党保持其先进性的根本体现是(C)A.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 B.注重社会公正 C.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2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B)A.经济实力的竞争 B.人才的竞争  C.军事实力的竞争 D.政治实力的竞争

2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C)

A.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轨道上来 B.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能力的轨道上来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D.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六、多项选择题

1.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论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包括(ABCD)A.实现共同富裕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实现社会和谐

7.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发展,这是因为“本质论”(ABCD)A.是从本质的角度思考问题 B.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发展目标的统一 D.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8.邓小平说,“在改革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这两条根本原则是(AC)A.共同富裕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9.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因为(ABCD)A.党的执政规律作用的体现 B.党实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C.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D.由党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制约的

10.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每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固有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和方式却不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特点是(ABCD)A.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 B.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6.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主要有(ABCD)A.社会主义本质论 B.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C.“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思想 D.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1D 2D 3A 4D 5C 6B 7C

二、1ABCD 2ABCD 3AC 4ABCD 5ABCD 6ABCD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

A.人 B.机器 C.科学技术 D.劳动资料

2.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C)

A.创新 B.实事求是 C.发展 D.廉洁

3.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A)

A.根本任务 B.优越性 C.根本目的 D.发展动力

4.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D)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B.实行按劳分配,增强综合国力 C.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5.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在(A)

A.1992年南巡谈话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二大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D)

A.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增强综合国力 D.发展生产力

7.邓小平讲,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A)

A.科技和教育 B.经济和军事 C.科技和经济 D.资源优势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B)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9.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C)

A.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10.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A)A.靠自己的发展 B.消灭剥削和压迫

C.改革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1、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C)A.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2、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在什么时候(B)

A.1978年 B.1992年 C.1987年 D.1984年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两部重要著作是(AB)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实践论》 D.《矛盾论》 2.在改革中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AB)

A.公有制为主体

B.共同富裕 C.四项基本原则

D.改革开放

3.邓小平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意味着(BD)

A.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B.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ABCD)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C.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D.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ABCD)

A.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性地位 B.突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C.在动态中描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D.在目标层次上界定了社会主义本质

6.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ABD)

A.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 B.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目的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的统一

7.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ABD)

A.实现共同富裕 B.不存在两极分化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阶级

8.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最重要的方面是(CD)

A.共同富裕

B.市场经济 C.按劳分配 D.公有制占主体 9.实现共同富裕是(ACD)

A.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内容 B.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D.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10.党中央许多领导同志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组合仪建设道路问题上,作出了积极贡献(ABCD)A.刘少奇提出学会自己走路的观点 B.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

C.邓子辉提出农业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 D.周恩来提出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观点

11.毛泽东把社会主义划分的两个阶段为(AB)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B.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共产主义阶段

12.邓小平对不符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剖析,他认为(ABCD)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B.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C.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D.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

一.1A 2C 3A 4D 5A 6D 7A 8B 9C 10A 11C 12B 二.1AB 2AB 3BD 4ABCD 5ABCD 6ABD 7ABD 8CD 9ACD 10ABCD 11AB 12ABCD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他们都是(B)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B)A.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建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3.代表全体劳动者占有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的是(D)A.全体人民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摆在首位的是(D)A.阶级斗争

B.科教兴国 C.发展教育事业

D.发展社会生产力 B.全体工人阶级 C.劳动群众

D.社会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C.由人民大众参加的革命 D.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C)A.实行按劳分配

6.环境问题的实质是(A)A.发展问题

7.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应采取有力措施贯彻(A)A.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B.先污染后治理的方针C.限制资源开发的方D.以治为主边污染、边治理的方针

8.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的政治基础是(C)A.改革开放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是(A)A.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C.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D.可持续发展战略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D)A.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C.民主法制建设

B.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

D.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B.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C.四项基本原则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人口问题 C.资源问题

D.环境问题

B.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

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1.建国初期我国已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这些客观条件有(ABC)A.无产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处于领导地位 B.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有 C.广大农民要求走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道路

D.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表明(ABC)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 B.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已经消灭 C.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转变 D.中国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国有经济(ABCD)A.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B.控制我国国民经济命脉

C.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 D.担负着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这是因为(CD)A.阶级斗争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剥削制度在我国还未被消灭

C.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还将长期存在 D.国内外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国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现状的特点是(ABCD)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B.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C.农村人口多、年龄结构老龄化的速度快 D.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素质偏低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B 2.B 3.D 4.D 5.C 6.A 7.A 8.C 9.A 10.D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1.ABC 2.ABC 3.ABCD 4.CD 5.A BCD

6.单项选择题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指(C)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 B.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C.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D.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7.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D)A.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C.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D.在中共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A)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1.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C)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D.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落后

5.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指(A)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B.全面建设富裕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的(D)

A.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渡的时期 B.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迅速发展的时期 C.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好时期 D.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多项选择题

1.从邓小平到胡锦涛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出,我国要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ABCD)A.文明 B.民主 C.和谐 D.富强

三、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主要表现在(ABC) A.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 C.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D.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ABCD)A.实现生产的社会化 B.实现生产的市场化 C.实现工业化 D.实现经济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社会主义的(ABCD)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政治建设 D.和谐社会建设

5.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且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因为(ABCD)A.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期 B.面临国际国内的大好机遇与挑战并存 C.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 D.承上启下的时期

6.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应做到(BCD)A.发展要有新思路 B.改革要有新突破 C.开放要有新局面 D.工作要有新举措 7.下列有关我国已达到的总体小康的叙述,正确的有(BCD)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 B.低水平的小康 C.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D.不全面的小康

参考答案及其要点

一、1C 2D 3 A 4C 5 A 6D

二、1ABCD 2ABC 3ABCD 4 ABCD 5ABCD 6ABCD 7BCD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是(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A)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C)A.革命的阶级斗争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四、我国实施改革的目的是(D)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C.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D.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五、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B)A.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C.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 D.沿海、周边、内地

六、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C)

A.发展 B.创新 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是(D)

A.国内国际两种市场相结合 B.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C.全面开放、兼顾内外

D.“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八、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D)A.兴办经济特区 B.开放浦东新区 C扩大出口 D.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ABCD) A.改革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6.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ABC)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研 究 论 文 教 学 计 划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说明

1、目的:

⑴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是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以知识教育为依托,实现能力教育和落实科学价值观教育,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功能的前提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将把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强化能力培养,逐步开好研讨式、研究型的课程作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将改革引向深入。

⑵加强研究、研讨环节,拓展教育空间,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学术研究水平。

2、要求:

查阅相关资料,搜集相关素材,要求目的明确,结合课堂所学理论撰写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课程论文。

3、成绩考核:

研究论文教学为16学时,1个学分,以课程论文的写作为考核方式,成绩实行百分制,六十分为及格。

二、内容

贯穿于理论教学之中,将研究论文的选题、开题、查阅资料、写作方法、格式规范等内容结合理论教学进行讲授。

三、课程论文规范

1、格式

课程论文应由学生本人手写、A4纸,左装订,双面书写。论文的格式为: ⑴课程论文题目;作者及专业、学号; ⑵中文内容摘要;关键词;

⑶正文(引言、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等); ⑷参考文献或资料(包括文献编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集名、期刊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页码等)。

2、基本要求:

⑴查阅文献资料数量视课题需要和学生水平而定,一般在5篇以上。⑵思想端正、观点明确;内容精炼、层次分明;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实事求是,论据可信。

⑶用汉语写作,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工整,无错别字。符合学术文章要求。

⑷图画整洁,布局合理。所有内容符合国家最新标准。

⑸正文字数在2500—3000字;中外文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5个。⑹文中的专业术语、计量单位、图表格式、文字书写、字号、排版格式以及引用文献等,均应按正式出版物要求来表述。

3、课程论文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对课程论文进行全面审查,在《学生课程论文评分表》上打分,并签写评语。凡审查不合格者,应令其返工,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4、课程论文题目自拟,选题符合课程要求,建议选题具有一定现实性和学术价值。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C)A.陈独秀 B.王稼祥 C.毛泽东 D.刘少奇

2.毛泽东最早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C)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3.中国共产党明确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C)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是(B)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机遇与挑战 D.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 5.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D)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6.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D)A.“科教兴国”战略 B.“以德治国” 基本方略 C.“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A)

A.与时俱进 B.党的先进性

C.执政为民 D.执政兴国 8.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A)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标志是(C)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0.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D)

A.革命对象不同 B.革命动力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 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工农联盟的巩固 D.人民军队的建设 12.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B)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知识分子 13.中国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军是(B)A.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14.“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B)

A.军队建设 B.土地革命 C.政权建设 D.党的领导 1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B)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C.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16.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是(A)

A.积极防御的思想 B.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

C.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思想 D.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 17.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A)

A.党指挥枪 B.官兵一致 C.军民一致 D.民主建军 18.毛泽东指出: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A.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19.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体是(B)

A.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盟 B.劳动者联盟 C.非劳动者联盟 D.劳动者与非劳动者联盟

20.中国共产党建党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因为党一开始就坚持了(C)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C.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 D.毛泽东思想的建党原则

21.中国共产党内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思想根源是(B)A.资产阶级思想 B.小资产阶级思想 C.封建主义思想 D.修正主义思想 22.党内矛盾和党内斗争的实质是(A)

A.思想斗争 B.路线斗争 C.阶级斗争 D.群众斗争 23.毛泽东建党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A)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D.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24.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会议是(B)

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25.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B)

A.资本主义体系 B.社会主义体系C.民主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 26.新中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B)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27.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28.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A)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2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D)A.加工定货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和平赎买 30.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3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B)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3.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D)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党的十二大上C.党的十三大上D.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B)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D.保持社会稳定 3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D)

A.发展生产,不断增加社会财富 B.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3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D)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7.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A)

A.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C.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 D.商品经济不发达 3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D)

A.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B.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进入小康社会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39.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B)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C.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40.我党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C)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41.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B)

A.革命 B.改革 C.阶级斗争 D.无产阶级专政 4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C)

A.解决人民温饱 B.实现人民小康生活水平

C.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4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4.邓小平提出的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D)A.各地区均衡发展B.各地区非均衡发展C.由西向东梯次推进 D.由东向西梯次推进 4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好(C)

A.改造自然与保护耕地的关系

B.发现资源与利用资源的关系 C.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D.治理环境与预防疾病传染的关系 4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要是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变到依靠(C)

A.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轨道上来 B.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能力的轨道上来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D.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47.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问题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还告诫说: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的意思体现了农业(B)

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B.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C.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D.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48.股份制是(D)

A.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 B.一种行业自律形式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4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D)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0.公有制实现形式,具体是指(C)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5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B)

A.现代企业制度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宏观经济调控制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5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

53.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C)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5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是(B)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D.依法治国

5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56.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D)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57.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C)

A.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改变 B.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改变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D)

A.共产党*** B.工农联合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59.我国的政体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C)

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6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B)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2.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63.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A)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思想建设 D.道德建设

64.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D)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社会主义 D.为人民服务

65.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C)

A.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B.为社会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66.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67.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

A.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

68.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主张的是(B)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D.叶剑英 69.最早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建议的文献是(B)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C.《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70.“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B)

A.香港问题开始的B.台湾问题开始的C.澳门问题开始的 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71.“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A)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 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72.台湾问题的本质是(A)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

C.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

73.邓小平提出的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想。下列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是(D)A.搁置主权,分而治之 B.搁置主权,共同治理 C.搁置主权,和平共处 D.搁置主权,共同开发 7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C)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放在首位

C.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75.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B)

A.社会制度的竞争B.科学技术的竞争C.经济资源的竞争D.军事力量的竞争 76.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C)

A.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为基础 B.以不结盟原则为基础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D.以自由、平等原则为基础 77.南北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C)

A.南方的国民素质低下 B.南方的技术条件差 C.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 D.北方国家援助较少

78.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中国审时度势,提出了(D)的外交战略?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条线、一大片 79.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80.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A.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 B.铲除民族压迫,消除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C.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D.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81.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A)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B.高度自治,繁荣稳定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8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A)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B.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联盟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

8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B)A.党的宗旨决定的 B.党的性质决定的 C.党的路线决定的 D.党纲党章规定的 84.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C)

A.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B.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党委领导制 C.民主集中制 D.少数服从多数,多数照顾少数 85.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C)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实现共产主义 86.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B)

A.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全面发展 D.快速发展 87.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D)

A.五个统筹 B.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坚持以人为本 D.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88.发展的最终目的是(A)

A.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为了提升我国的国际声誉 C.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D.为改革开放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89.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根本着眼点是(B)

A.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B.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C.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可持续发展 90.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B)

A.坚持改革开放 B.发展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可持续发展 91.毛泽东确立的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B)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92.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成语进行马克思主义解释的那篇著名的文章是(D)A.《反对本本主义》 B.《实践论》 C.《矛盾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 93.党的教条主义的突出表现是(C)

A.主观主义 B.党八股 C.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 D.思想僵化 94.邓小平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表现在他突出强调(A)A.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B.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C.拨乱反正的重要性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

95.1978年5月,邓小平支持和领导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质就在于(D)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96.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地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D)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已的路 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C.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D.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ABC)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中国共产党内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上,曾经出现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AD)

A.教条主义 B.实用主义 C.盲动主义 D.经验主义

3.毛泽东思想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除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外,还包括(ABCD)A.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B.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C.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D.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和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4.邓小平理论是一个(ABD)

A.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B.开放的理论体系

C.当今世界唯一科学的理论体系 D.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 5.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工农民主专政的主体包括(ABC)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中等资产阶级

6.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武装斗争有(ACD)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解放战争 7.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是(ABD)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民族资产阶级 D.官僚资本主义 8.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著作是(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9.1928年~1930年间,毛泽东撰写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著作有(ABD)A.《井冈山的斗争》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的主要错误倾向是(ABC)A.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B.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 C.把苏联经验神圣化 D.把中国革命经验神圣化 1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对顽固派做斗争时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这一原则的依据是(ABCD)

A.中共整个统一战线的政策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 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亲英美派和汉奸亲日派是有区别的 C.顽固派在抗日方面有既抗日又动摇但不愿投降的两面性 D.顽固派在联共方面有既联共又反共但不愿决裂的两面性 12.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工农民主专政的主体包括(ABC)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中等资产阶级 13.正确开展反对党内错误倾向的斗争,应把握的基本原则有(ABCD)A.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B.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反“右”时要注意防“左” C.正确认识“左”和“右”的根源、实质和危害D.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方针 14.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改组成为政治联盟的革命阶级是(ABCD)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15.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有(AB)A.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垄断资本

B.对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企业采取管制、征用等做法,使之逐步归国家所有 C.没收民族资本家的企业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1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BD)

A.没收官僚垄断资本 B.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没收地主的土地 D.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17.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社会划分为(AC)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B.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C.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D.社会主义低级阶段 1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BCD)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社会主义本质表述的内容,包含(AC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0.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是(ABCD)A.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B.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目的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两者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的统一 21.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因为(ABCD)

A.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2.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依据是(ACD)

A.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的原理 B.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原理 C.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原理

D.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原理 2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BC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改革开放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2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ABC)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 2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ABCD)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

C.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发展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 26.邓小平的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是(ABD)

A.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第二步.从1991年到上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第三步,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更加宽裕 D.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7.邓小平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战略重点是(BCD)

A.工业 B.农业

C.能源和交通 D.教育和科学 28.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ACD)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B.加速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C.切实保护、合理开发、节约利用资源 D.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保护 29.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3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CD)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既有量的优势,又注重质的提高 D.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

31.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ABCD)

A.股份合作制B.合作社 C.公有民营 D.股份公司和租赁、承包制

3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它(ABCD)

A.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B.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C.在制定国家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D.保证人民的权利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 33.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ABCD)

A.参加国家政权B.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C.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D.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34.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主要是指(ACD)A.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B.对国家工作人员提出质询、弹劾

C.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D.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35.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ABCD)

A.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 B.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

C.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6.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培育“四有”公民是指(ABCD)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37.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勤劳勇敢 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和团结统一 38.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ABCD)

A.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B.支持健康有益文化C.努力改造落后文化D.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9.“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民主自治权利,包括(ABCD)A.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B.单独财政预算,中央政府不征税 C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D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40.“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包括(ABCD)A.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C.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D.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41.台湾问题是(BCD)

A.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不容许外国插手干涉的问题 C.中国的内政问题 D.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的问题

42.香港回归祖国是永载史册的民族盛事,其重大意义是(ABCD)

A.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

B.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巨大成功

C.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D.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4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概括为(ABD)A.两极称霸的格局已经打破 B.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形成 D.多极化世界格局逐渐形成 4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BCD)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C.真正的不结盟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45.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核心是(ABC)

A.发展问题 B.南北问题 C.经济问题 D.和平问题 46.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党的建设主要包括(ABD)

A.思想建设 B.作风建设 C.经济建设 D.组织建设 47.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考验是(ABCD)

A.执政的考验 B.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C.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 D.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考验 48.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ABD)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独立 D.各民族共同繁荣 49.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ABCD)

A.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领导阶级 B.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D.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50.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在我国民主革命中取得的伟大成果是(ABCD)A.使党摆脱了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实现了一次思想大解放 B.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C.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51.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础是(ABCD)A.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C.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D.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52.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成果为基础的。”就毛泽东思想产生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的这段话表明(ABCD)

A.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发展的需要 B.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的需要 C.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

D.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 53.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判断,包括基本含义是(AC)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经历的起始阶段

C.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D.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过渡时期

E.实现了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的社会 5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CD)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E.坚持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经济 55.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内容是(BCDE)A.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提出的新概念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E.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56.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有(ABCDE)A.经济关系市场化 B.企业行为自主化

C.宏观调控间接化 D.经济管理法制化 E.保障制度社会化 57.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ACDE)A.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B.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C.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D.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E.抑制通货膨胀 5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ABC)A.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它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C.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它能使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力

5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是(ABDE)

A.经济基础不同B.阶级实质不同C.国家结构形式不同D.宗旨不同E.主体不同 6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AC)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行政机关

C.最高立法机关 D.最高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E.最高领导机关 6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ABCDE)

A.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不能照搬别国的政治模式

C.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D.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E.必须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6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以下保证(ABE)A.为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原则 B.为现代化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和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 C.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保证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E.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人才和科技成果、智力支持

63.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ABCD)A.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B.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衡量和检验文化工作的成果

C.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D.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E.要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 6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E)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E.社会主义荣辱观 65.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ABCD)

A.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B.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C.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D.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66.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多个方面的发展构成,形成了一个整体。这些方面主要为(ABCD)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 社会建设

6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BCDE)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C.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D.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E.就是要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主观题题库

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内容

第一章、第二章

1、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4、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第三、四章

1、简述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有哪些?

2、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是什么?

第五、六章

1、邓小平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其包含哪些内容?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七、八章

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2、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什么?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5、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依据是什么? 九、十、十一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1、如何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2、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1、什么是“四个尊重”?为什么要坚持此方针?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3、新时期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

2、为什么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

3、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际,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怎样理解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作文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关内容,给定一个题目,综合运用社会主义建设中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自拟题目,文体为议论文。

2、字数不少于800字

3、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下载2009年07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年07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