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7月全国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和答案(大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党的()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六届六中全会
D.六届七中全会 答案:C
2.邓小平理论围绕的主题是()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 D.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
答案:B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A.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B.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C.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D.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 答案:C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答案:C
5.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A.前提和基础
B.途径和方法 C.实质
D.验证条件和目的 答案:C
6.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C.土地革命、党的建设、群众路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革命根据地 答案:D 7.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A.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B.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者的联盟 C.工人阶级同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答案:A
8.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大力发展生产力
B.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C.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案:D
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A.人才
B.资源
C.投入
D.研发 答案:A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D.我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经历的阶段 答案:D
11.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是在党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五大
D.十七大
答案:D
1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表明,我们的立国之本是()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答案:A
13.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C.生产力
D.阶级斗争 答案:C
14.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A.提高生产力水平
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C.公有资产占优势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答案:B
15.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是()A.教育问题
B.人口问题
C.“三农”问题
D.环境问题 答案:C
1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采取了()A.政社合一的经营体制 B.三级所有的经营体制
C.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D.土地公有基础上家庭承包经营的分散式经营体制
答案:D
17.个体劳动者从事工商业等经济活动,依靠自己的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属于(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D.按资分配 答案:A
18.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A.实行民主集中制
B.人民当家作主
C.一种国家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 答案:B
19.在下列对人权和国家主权二者关系的认识中,正确的说法是())A.人权高于主权
B.人权与主权是相互对立的
C.人权是主权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
D.没有主权也就谈不上人权 答案:D
2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核心是()A.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B.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治理国家 C.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D.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答案:B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A
2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对台政策上发生的重大变化是()A.首次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B.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代替“解放台湾”的思想 C.首次提出将一国两制确定为基本国策 D.首次提出加强经贸往来 答案:A
2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前提是()A.一个中国
B.港澳台高度自治
C.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答案:A
24.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宗教问题和领土争端
B.恐怖主义和民族矛盾 C.贫富差距和地区冲突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答案:D
25.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取长补短、求同存异
B.为人民服务
C.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答案:D
26.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A.各民主党派团结的问题
B.祖国统一的问题 C.党的领导问题
D.现代化建设的问题 答案:D
27.中国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新的社会阶层 答案:B
28.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决定把每年3月28日设为(A.西藏自治区成立纪念日
B.西藏民主改革纪念日 C.西藏解放纪念日
D.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答案:D
29.2009年3月,北半球正式建立的首个无核区是())A.朝鲜半岛
B.中亚
C.北美
D.中东 答案:B
30.2009年4月23日,我国成功举行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这次海 上阅兵的举办地是()A.南海海域
B.东海海域 C.黄海海域
D.渤海湾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答案:ABC 3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中国农村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井冈山的斗争》
D.《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ABC 33.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为()A.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C.发展生产力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答案:BCD 34.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经济特区在其发展中很好地发挥了“窗口”的作用。这里的“窗口”指的是()
A.技术的窗口
B.管理的窗口
C.知识的窗口
D.对外政策的窗口 答案:ABCD 35.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A.促进经济增长
B.增加就业
C.稳定物价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ABCD 36.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A.最高立法机关
B.最高权力机关 C.最高司法机关
D.最高行政机关 答案:BD 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A.思想道德建设
B.民主法制建设
C.和谐社会建设
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答案:ABD 38.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社会和谐思想的观点有()A.和为贵
B.兼相爱、爱无差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答案:ABD 39.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有()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
D.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答案:AB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40.2009年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会议指出,防控工作的原则是()A.高度重视 B.积极应对
C.联防联控
D.依法科学处置 答案:ABC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答案: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运用和发展(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4)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源泉。
42.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案: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出的理论概括。这一科学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主要体现在: 第一,突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第二,突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
第三,突出了社会主义最重要达到的目标。43.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4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哪些重要内涵?
答案:邓小平所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包括一系列重要的思想:(l)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2)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3)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方法上基本相似,但也有不同,主要是所有制基础不同;(5)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市场,否则就是自甘落后。
45.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案:一: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二:提出党政分开和政企分开。三: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四:改革行政体制。五:建立基层民主制度。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七: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八:加强执政党建设。九: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为什么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案:首先,这反映了党遵从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要求。
一般地说,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劳动资料特别是劳动工具比较先进,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素质比较高,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比较合理科学。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主体是高素质的劳动者。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取代落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程。而且这种取代或者淘汰落后生产力的过程呈现出愈来愈快的态势。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掌握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哪个国家和民族就能够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
其次,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哪个阶级、哪个政党或政治组织代表了当时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它就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掌握了领导和推动社会变革进步的主动权。衡量和判断一个政党是先进还是落后,其先进性程度如何,最根本的是看政党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再次,这也是被我们党建党80年经验证明的正确选择。
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靠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不断地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在社会主义社会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样才能够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47.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答案: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的6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既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发展与稳定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6个方面的要求既阐明了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系,又提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原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拓展深化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格局,进一步充实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处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更完整、更科学的坐标系。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也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只有认真研究和掌握执政规律,不断完善执政方略,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有效地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全体人民能够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目的和要求才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巩固党执政的基础、实现党执政的任务,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为我们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凝聚起来,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物质力量,可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也只有把社会建设搞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有广泛的世界意义。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努力使当代人类1/5以上的人口进入和谐状态,这无疑具有世界意义。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探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途径,将对当代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理想作出新贡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第二篇:全国2010年1月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月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及答案
════════════════════════════════════════════════════════════════════
享受网络 享受学习www.xiexiebang.com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
本套试题共分11页,当前页是第1页-
════════════════════════════════════════════════════════════════════
享受网络 享受学习www.xiexiebang.com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
本套试题共分11页,当前页是第2页-════════════════════════════════════════════════════════════════════
享受网络 享受学习www.xiexiebang.com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
本套试题共分11页,当前页是第3页-
════════════════════════════════════════════════════════════════════
享受网络 享受学习www.xiexiebang.com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
本套试题共分11页,当前页是第4页-════════════════════════════════════════════════════════════════════
享受网络 享受学习www.xiexiebang.com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
本套试题共分11页,当前页是第5页-
════════════════════════════════════════════════════════════════════
享受网络 享受学习www.xiexiebang.com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
本套试题共分11页,当前页是第6页-════════════════════════════════════════════════════════════════════
享受网络 享受学习www.xiexiebang.com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
本套试题共分11页,当前页是第7页-
════════════════════════════════════════════════════════════════════
享受网络 享受学习www.xiexiebang.com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
本套试题共分11页,当前页是第8页-
════════════════════════════════════════════════════════════════════
享受网络 享受学习www.xiexiebang.com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
本套试题共分11页,当前页是第9页-
答案部分
════════════════════════════════════════════════════════════════════
享受网络 享受学习www.xiexiebang.com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
本套试题共分11页,当前页是第10页-
════════════════════════════════════════════════════════════════════
享受网络 享受学习www.xiexiebang.com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
本套试题共分11页,当前页是第11页-
第三篇:全国2010年1月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
2010年1月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在党的十五大上,首次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 统筹兼顾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群众路线
B.艰苦奋斗 C.独立自主
D.实事求是
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
A.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B.大革命存留的政治影响
C.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D.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政策的正确 6.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
A.革命的纲领
B.政策策略问题 C.同盟军问题
D.领导权问题 7.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的会议是()
A.七大
B.八大
C.七届二中全会
D.七届三中全会 8.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9.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A.改革
B.开放 C.发展
D.稳定 10.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
A.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第 1 页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社会的基本矛盾
D.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11.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表明()
A.我国尚未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B.我国还处在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C.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很不成熟
D.我们还必须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
12.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
A.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还不发达
C.人口多,底子薄
D.资源相对不足,缺乏现代管理经验 1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四项基本原则
C.引进、吸收和创新相结合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4.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
B.资本主义 C.国家资本主义
D.新民主主义 1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管理民主
D.乡风文明
16.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引导力
B.控制力
C.对基础产业的垄断
D.生产主要的消费品 17.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A.价格机制
B.竞争机制
C.供求机制
D.激励机制
1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C.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0.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
B.社会主义 C.爱国主义
D.国际主义 2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坚持()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第 2 页)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2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核心是()
A.关键靠中国人自己
B.两制并存
C.长期不变
D.一个中国
23.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该把()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B.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 C.和平友好、真正不结盟放在首位
D.扩大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24.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
A.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 B.全球的自由贸易 C.金融市场的完全开放 D.投资的无障碍 25.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B.和平共处、平等互利、互相支持、互不侵犯
C.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D.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补互利、共同发展 26.当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
A.加快发展、壮大党员队伍
B.开展党内整风
C.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机构
D.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27.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B.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8.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
A.知识型政党
B.时代型政党
C.创新型政党
D.学习型政党
29.2009年10月1日,当庆祝建国60周年游行队伍簇拥着中国四位领导人的画像走过天安门广场时,四位领导人讲话的原声也在广场上先后回荡。其中邓小平的讲话片段是()A.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C.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 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30.2009年11月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北京举行会谈。会谈后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将采取切实行动稳定建立()
A.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B.睦邻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C.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D.两国集团
第 3 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动力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3.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邓小平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A.四项基本原则
B.发展生产 C.共同富裕
D.改革开放 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还没有完成新民主主义的历史任务
C.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D.我国社会还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35.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这两个开放不行。“两个开放”是指()
A.对发达国家的开放
B.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 C.对外开放
D.对内开放 36.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是()
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B.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工业化
C.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
D.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有()
A.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
B.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阶级
C.新产生的社会阶层
D.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3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国际主义
C.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集体主义
39.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是()
A.科学执政
B.和谐执政
C.民主执政
D.依法执政
40.2009年8月25日,胡锦涛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部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坚持()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
C.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
D.开拓创新、自力更生不动摇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42.简述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
4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哪些特征?
第 4 页 44.简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试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47.试述依法治国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的重大意义。
第 5 页
第四篇: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知识点
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知识点
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考试的名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三个代表”.3.科学发展观.4.解放思想.5.实事求是.6.与时俱进.7.求真务实.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9.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0.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1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7.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18.和平赎买.19.国家资本主义.20.社会主义本质论断.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2.社会主义的根本矛盾和根本任务.23.小康社会.二、选择题型重点——基本理论事实知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是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由毛泽东所作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首次提出来的;
2.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中国革命问题,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的问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至今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集中概括(科学内涵)是:“三个代表”;
5.“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8.党的思想路线,简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为“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核心;
9.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赋予“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思想内涵,成了一个包含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命题,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0.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体现了时代的精神,解放思想与时惧进求真务实等都是对其的时代精神的体现。
12.“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要求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13.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情况。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
1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15.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16.中国近代革命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17.中国革命处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因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9.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2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23.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革命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还是掌握无产阶级手里,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根本的区别。
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既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也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在世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带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色彩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经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2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7.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简答题):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纲领。
2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个法宝):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29.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30.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一场农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3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32.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是由中国的特殊的国情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发展前途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的。有着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和人民意愿等方面的因素和条件。
33.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即社会主义过渡,毛泽东和党中央有一个思想认识的转变过程:从原来设想先搞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即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起逐步过渡。
3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5.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合作化道路,这是必由之路。
36.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政策:遵循自愿互利典型师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37.用和平赎买的方法,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8.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司合营三个阶段。
39.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和平方法。
40.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历史上,两个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事实: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震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41.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从这时候开始。
42.毛泽东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第一次结合是指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提出“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43.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4.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是公有制占主体;二是共同富裕。
45.“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都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6.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起始阶段。简单地说,就是指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4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8.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4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看课本)
51.邓小平的“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体内容看课本)
三、考试简答题(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为什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理解。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几个成果。
4.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5.什么是真正的理论创新?
6.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国情。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8.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9.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0.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就是1953年的党的总路线)。
1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阶段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阶段,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阶段。
1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13.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科学内涵的理解。
14.“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解
15.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解
1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0.社会主义建设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四、论述题(重点)
1.论述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实践基础等等)
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3.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也就是走中国特色的道路)?
4.资本主义为何在中国走不通?或者在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需要从第三章寻找相关答案,还要结合第四章的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内容)
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意义?
6.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7.为什么要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9.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0.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正处在并将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1.如何正确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13.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辨证关系。
五、考试可能热点问题
考试热点之一(和谐社会)
根据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第9期整理而成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是什么?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但同时犯罪、经济纠纷、信访数量的增长速度也很快。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结构最不稳定期,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个阶段既是发展黄金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所以必须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2.什么是“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3.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区别上来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是狭义的。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在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则是广义的。正因为这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既是并列关系,又是包含关系。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特征?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特点。和谐社会就是一个“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社会。这些特征包括:一是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生活逐步改善;二是社会各阶层人们互相尊重,平等友爱,融洽和谐;三是实行和谐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协调各方利益;四是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们素质大大提高。五是法制逐步健全,社会管理规范有序。
(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五项基本特征)
5.衡量社会和谐的标准是什么?
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既要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我国各社会阶层、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谐发展;既要实现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的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发展。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何在?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我们党更加关注社会建设,即更加关注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治理社会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说它是核心理念,不仅是因为它体现了崇高的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高度统一,而且是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最高社会目标与当前奋斗纲领的有机统一。
7.当前社会主要有哪些“不和谐”因素?
当前社会中的“不和谐”,首先表现在阶层关系的不和谐方面,主要是社会排斥、社会剥夺和社会断裂问题。社会排斥是说在会当中,我们制定游戏规则时,尽量考虑大家共同的利益,但每一个游戏规则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维护部分人利益的同时,会有意无意地斥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至于社会剥夺,体现最突出的就是城市拆迁和农民失地问题,尤其是对失地农民的社会剥夺是最明显的。这种社会剥夺,反映了我们当前的一些政策考虑得还不够周全。社会断裂,指的是我们社会当中出现一些障碍,阻碍了阶层间流动,尤其是下层向上层的流动。其次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不和谐,中央的很多思想,在地方很难贯彻下去,越到下面越难,甚至会在贯彻的过程中走样。
8.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块基石。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法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关系。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公共治理的和谐是最关键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都体现在公共治理是否和谐。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在哪里?(重要,容易考分析题)
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这四个着力点落到实处。这四个着力点也就是切入点。
10.怎样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个更加”的标志要求,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我们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
考试热点之二(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关键是两个: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这两条,无一不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更要依赖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推进自主创新,就要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为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三个方面,对于催生和促进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其中,原始创新的作用最大。但是,实现原始创新的难度相对也大。加强自主创新,并不是要求一切都从头干起,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对内合作、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推进科技创新,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大胆进行原始创新。
(1)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是要发挥企业作为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受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的作用。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2)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推进科技创新。对于自主创新三个方面的内涵,必须完整理解、全面把握。同时,又要结合区域特点,从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要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妥善处理引进与创新的关系,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加强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领域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力度,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增强持续创新的能力。
(3)把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良性运行的全面综合创新格局。科技创新的推进不能脱离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它需要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有力支撑。科技创新是自主创新的核心,制度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础。文化创新是自主创新的精神支撑,有助于为推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自主创新,必须从经济、社会、科技等多方面入手,使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有机结合。
考试热点之三(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同时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性质和宗旨。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体现了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科学自然观。
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以人为本所讲的“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即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一切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始终重视尊重和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即每个人的生存权、发展权以及宪法赋予的其他权益。所以,以人为本中的“人”,首先应包括受我国法律保护的一切社会成员。二是指人民,人民是“人”的主体和核心。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民始终是以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者为主体、在利益一致基础上形成的最大的人群共同体。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理所当然地应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1年课程考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有效期:2010年10月11日至2011年11月4日)
题目:
一、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6)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8月16日。
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8)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准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增强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政府和市场等各种关系。
二、简析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邓小平:《在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9)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教训之一,是过去我们搬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其主要表现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第一,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灭亡普遍规律的揭示,是以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生、发展为基础的。马克思并没有对各国如何实现未来理想社会以及理想社会的模式提供过具体蓝图。
第二,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将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经过消化、改造,使之适合中国的国情。
第三,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
三、详论“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小平:《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江泽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第一,“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发展,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第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开放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把注意力放到研究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才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三,“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明确提出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说明这个标准本身强调的是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合乎“三个有利于”、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的东西,也要允许其存在和支持其发展。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四、正确理解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二,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竟争力;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既要对它们鼓励和支持,又要对它们进行引导。
第三,外资企业的进人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统一起来,而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五、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意义所在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邓小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中国共产党对于执政以后容易脱离群众的倾向始终有着高度的警惕。针对新时期党群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党中央强调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全心全意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才能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
第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必须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的不断巩固和加强,都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具体要求:
1.从以上五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要切中题目。2.论文字数3000字左右。(专科2500字左右)3.论文写作:
(1)论点必须明确、论据详实充分;(2)结构完整合理、语言流畅通顺;(3)特色鲜明独到、结合本人思考;(4)引证资料广泛、杜绝整段抄袭。
4.不在上述选题范围内写作,以及复制、抄袭别人论文,论文内容雷同者均以零分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