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09:1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胡锦涛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胡锦涛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胡锦涛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2月27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电

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12月27日)胡锦涛

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我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上海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秉承和弘扬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创造和演绎了一场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的世界文明大展示,以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胜利载入世博会史册,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耀。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世博梦想,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展示了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展示了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集中反映了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发展的时代潮流,深入探讨了当今世界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增进了我国人民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实践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今天,我们总结上海世博会的成果和经验,表彰为上海世博会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就是要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继续奋斗。

上海世博会的圆满成功,是在国际社会积极帮助、共同参与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的结果,是上海市广大干部群众顾全大局、真诚奉献的结果。

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为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作出贡献的全体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参与、服务、奉献上海世博会的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向为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作出杰出贡献、获得各类荣誉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热情参与上海世博会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13亿中国人民,向国际展览局及各成员和往届世博会举办国,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参展者和参观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志们、朋友们!

上海世博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国际活动。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兑现“给中国一个机会、世界将添一份异彩”的郑重承诺,我们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深入开展园区党的建设,主动加强国际合作,为上海世博会取得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上海世博会筹办举办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上海世博会组委会、执委会科学决策、统筹协调,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全体办博人员牢记党和人民重托,齐心协力、尽心尽责,出色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共同创造了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在上海世博会筹办举办过程中,全体办博人员大力培育和弘扬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全心为民的服务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严谨科学的实干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为上海世博会取得成功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上海世博会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又一次生动体现,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又一次集中展示。

同志们、朋友们!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把上海世博会成果转化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优势,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一,要进一步宣传和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要把宣传和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定广大干部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使上海世博会精神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大力发扬上海世博会所坚持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优良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力量源泉和牢固基础。要弘扬科学办博、勤俭办博、廉洁办博、安全办博理念,继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志愿精神。

第二,要进一步研究和总结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发展理念。深入研究和总结上海世博会成果,加深对世界经济科技以及城市发展趋势的认识,对我们抓住机遇、掌握主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研究和总结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具有引领未来作用的发展理念,深化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深化对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认识,增强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三,要进一步吸收和运用上海世博会成果。要认真吸收和应用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积极研判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加快培养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更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人民生活改善。要认真吸收和运用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世界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深入探索城市居住、生活、工作新模式,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把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宣传工作、安保工作、监督检查工作等方面行之有效的做法制度化,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继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要进一步树立和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们要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坚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观察世界,正确认识时代特点,全面了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趋势,全面了解当代知识创新、科技发明、人文进步情况,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列。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以更加虚心的态度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研究和学习各国发展有益经验,加强同各国的交流合作,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拓宽了我们的国际视野,增强了我们追求卓越、开拓前进的信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以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为契机,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努力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第二篇: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12月27日)

胡锦涛

《 人民日报 》(2010年12月28日 02 版)

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我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上海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秉承和弘扬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创造和演绎了一场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的世界文明大展示,以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胜利载入世博会史册,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耀。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世博梦想,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展示了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展示了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集中反映了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发展的时代潮流,深入探讨了当今世界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增进了我国人民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实践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今天,我们总结上海世博会的成果和经验,表彰为上海世博会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就是要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继续奋斗。

上海世博会的圆满成功,是在国际社会积极帮助、共同参与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的结果,是上海市广大干部群众顾全大局、真诚奉献的结果。

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为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作出贡献的全体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参与、服务、奉献上海世博会的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向为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作出杰出贡献、获得各类荣誉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热情参与上海世博会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13亿中国人民,向国际展览局及各成员和往届世博会举办国,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参展者和参观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朋友们!

上海世博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国际活动。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兑现“给中国一个机会、世界将添一份异彩”的郑重承诺,我们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深入开展园区党的建设,主动加强国际合作,为上海世博会取得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上海世博会筹办举办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上海世博会组委会、执委会科学决策、统筹协调,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全体办博人员牢记党和人民重托,齐心协力、尽心尽责,出色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共同创造了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在上海世博会筹办举办过程中,全体办博人员大力培育和弘扬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全心为民的服务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严谨科学的实干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为上海世博会取得成功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上海世博会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又一次生动体现,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又一次集中展示。同志们、朋友们!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把上海世博会成果转化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优势,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一,要进一步宣传和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要把宣传和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定广大干部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使上海世博会精神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大力发扬上海世博会所坚持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优良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力量源泉和牢固基础。要弘扬科学办博、勤俭办博、廉洁办博、安全办博理念,继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志愿精神。

第二,要进一步研究和总结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发展理念。深入研究和总结上海世博会成果,加深对世界经济科技以及城市发展趋势的认识,对我们抓住机遇、掌握主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研究和总结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具有引领未来作用的发展理念,深化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深化对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认识,增强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要进一步吸收和运用上海世博会成果。要认真吸收和应用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积极研判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加快培养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更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人民生活改善。要认真吸收和运用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世界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深入探索城市居住、生活、工作新模式,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把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宣传工作、安保工作、监督检查工作等方面行之有效的做法制度化,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继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要进一步树立和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们要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坚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观察世界,正确认识时代特点,全面了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趋势,全面了解当代知识创新、科技发明、人文进步情况,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列。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以更加虚心的态度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研究和学习各国发展有益经验,加强同各国的交流合作,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拓宽了我们的国际视野,增强了我们追求卓越、开拓前进的信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以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为契机,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努力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第三篇:胡锦涛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胡锦涛

(2008年10月8日)同志们,朋友们: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了巨大损失。坚决战胜这场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是对中国人民意志、勇气、力量的严峻考验,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重大检验。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迅速展开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工作,奋勇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就是要全面总结抗震救灾工作,表彰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模范,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不懈奋斗。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受到表彰的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模范,向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医疗卫生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和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抗震救灾的全国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向踊跃为灾区提供援助的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华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抗震救灾期间,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驻华使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一些国际机构、外资企业以及国际友好人士,积极提供救援物资、捐助救灾资金、派遣救援队和医疗队,以各种方式向中国人民表达真诚同情、提供宝贵支持。在这里,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此时此刻,我们特别要向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向在地震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表达深切的思念和沉痛的哀悼!

我提议,全体起立,为他们默哀。同志们、朋友们!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达里氏8级,最大烈度达11度,余震3万多次,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省区市417个县(市、区)、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庄。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受灾群众4625万多人,其中极重灾区、重灾区面积13万平方公里,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同胞失踪,需要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10万人,房屋大量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举世罕见。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我们组织开展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坚持把抢救人的生命摆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尽百倍努力,84017名群众被从废墟中抢救出来,149万名被困群众得到解救,430多万名伤病员得到及时救治,其中1万多名重伤员被快速转送全国20个省区市375家医院。我们千方百计安置受灾群众生活,1510万名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881万名灾区困难群众得到救助,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开始前全面复课开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切切实实做到了让灾区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住处、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我们全力抢修交通、电力、通信、广电、水利、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及时处理和化解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切实做好余震监测、气象服务、科技支撑、煤电油运保障等各项工作,及时准确公布灾情,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积极组织资金拨付和物资供应,并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及时有效用于灾区和受灾群众。我们加强政策扶持,全力抓好灾区生产恢复工作,灾区工业、农业、旅游业等恢复取得重大进展。我们科学开展评估和规划工作,及时制定有关条例、指导意见和规划,中央财政建立专项基金,组织实施对口支援,依法有序实施灾后恢复重建。目前,各项恢复重建工作全面推进,灾区人民正在勇敢地走向新生活。

中国人民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团结一致的强大力量、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壮丽诗篇。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强领导、科学指挥,始终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在震后第一时间就把抗震救灾确定为全党全国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周密组织、科学调度,建立上下贯通、军地协调、全民动员、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迅速组织各方救援力量赶赴灾区,紧急调集大批救灾物资运往灾区,精心部署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及时推动灾后恢复重建,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各地区各部门大力发扬全国一盘棋思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在调集人员、支援物资、收治伤员、安置移民、建造临时和过渡住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19个省市党委和政府积极落实中央部署,义不容辞地支援灾区恢复重建。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生动展现了危难时刻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指挥能力,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的勇气和信心。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大干部群众紧急动员、迅速行动,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在山崩地裂的危急关头,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处变不惊、指挥若定,带领群众化悲痛为力量、从废墟上勇敢站立起来,沉着冷静地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各级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组织群众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想方设法安置受灾群众,带领群众抓紧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广大共产党员舍生忘死、勇往直前,做到了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冲得上去,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灾区人民临危不乱、守望相助,全力开展自救互救。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多少人瞬间作出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抉择,多少父母用双臂为孩子撑起生命的天空,多少老师用身躯为学生挡住死神的威胁,多少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奋不顾身地奋战在第一线。我们可爱的孩子们,有的在废墟下唱起嘹亮的歌曲,有的机智地搜救同学,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可贵的爱心。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大干部群众凭着这样的顽强意志,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业绩。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14万6千名人民子弟兵,心系灾区人民安危,肩负党和人民期望,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承担起抗震救灾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英雄的人民子弟兵勇于突进震中地带,敢于跨越生死界线,克服千难万险,进入千村万户,为灾区人民带去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勇气。7万5千名民兵预备役人员自觉行动,成为解救受灾群众、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公路运输、油料保障、电力抢修、恢复生产等方面的重要突击力量。广大消防特勤、特警、边防等公安救援队伍和公安民警恪尽职守,全力救助群众,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力保障灾后恢复重建,为金色盾牌增添了新的光彩。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形成了齐心协力抗击灾害的磅礴力量。在抗震抢险的日日夜夜里,全国各族人民忧心如焚、戮力同心、生死与共。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汶川加油、中国加油,成为响彻中华大地的最强音。多少人自发从天南地北赶赴灾区做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多少人自发前往遍布全国的献血点争先恐后无偿献血,多少人自发为灾区慷慨解囊,多少共产党员自发向党组织交纳特殊党费。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发扬救死扶伤精神,夜以继日地抢救生命、严防疫情,完成了非战争状态下最大规模的生命抢救和伤员转运。广大新闻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一线,及时传递党中央的声音,深入报道抗震救灾进展情况,生动展现广大军民的英雄事迹,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持。地震、气象、交通、电力、通信、广电、水利、供水、供气以及其他战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密切协作,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有力支持。广大文艺工作者热情讴歌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抗震救灾斗争提供了有力精神鼓舞。从城市到乡村、从部队到厂矿、从机关到基层、从街道到学校,规模空前的生命大营救,历经险阻的千里大驰援,处处涌动的爱心大奉献,共克时艰的社会主义大协作,汇聚成全民族风雨同舟的强大合力。

这场特大地震灾害,既是人世间的一场重大磨难,也是前进中的一场重大考验。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用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坚韧努力战胜了磨难、经受住了考验,向历史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展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伟大力量,展现了人民军队的伟大力量,展现了13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必将激励灾区人民排除万难重建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必将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同志们、朋友们!

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众人同心就有其利断金的力量,风雨同舟就有所向披靡的信心。在特大地震灾害面前,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和衷共济,凝结成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的生命共同体。这种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是我们的人民和民族在生与死、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中的本色反映,是中华民族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内在力量,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

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民族品格。坚强是战胜磨难的利器,勇气是创造奇迹的支撑。在极其惨烈的灾难突袭而来之际,广大军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生死较量不战栗,千难万险不放弃,顽强挑战体力极限、精神极限、生存极限,哪里灾情危急就向哪里冲去,哪里有生死考验就向哪里挺进,哪里有受灾群众就向哪里集结。这种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勇气,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勇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支柱。

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在抗震救灾的全过程中,我们和时间赛跑、同死神抗争,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珍爱生命、保护人民的本质。在全国哀悼日里,13亿人共同为不幸遇难的同胞默哀,体现出全民族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我们坚持把科技的力量与顽强的抗争紧密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人的能动精神,又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这种对生命的高度关爱、对科学的高度尊崇,是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推动力量。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总是在历史进步中不断得到丰富、在灾难考验中不断得到升华。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使之转化为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积累了应对突发事件、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宝贵经验,也从中收获了许多极其宝贵的启示。

——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证明,社会主义中国具有强大发展活力。这场抗震救灾斗争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在中国进一步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坚定信念。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我们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披荆斩棘向前发展。

——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证明,人民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真正动力。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归根到底是人民的胜利。人民是历史创造者,是振兴中华最深厚的力量。在我国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种种磨难都没有打断中华文明的顽强发展进程,千难万险都没有磨灭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意志。正是紧紧依靠人民,我们才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就一定能够依靠人民团结起来的巨大力量和集中起来的无穷智慧,万众一心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证明,人民军队是保卫人民的钢铁长城。在同地震灾害的搏斗中,人民子弟兵用忠诚和血肉之躯又一次在人民心中筑起了巍然屹立的不朽丰碑,又一次向世人昭示我们的人民军队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人民军队诞生81年来,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建立了卓越功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指导,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全面推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能力,我们就一定能够使人民军队始终成为人民共和国的忠实保卫者和建设者。

——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事实告诉人们,中国共产党是能够应对各种风险、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13亿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我们党成立87年来,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作出了最大牺牲,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理论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不断创造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历史基业。

抗震救灾使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最温馨,人民群众最可敬,人民子弟兵最可爱,中国共产党人最贴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显著政治优势,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永远坚持。

同志们、朋友们!

今年以来,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奋勇战胜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胜利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奠定了新的重要基础。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而团结奋斗。

我们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抗震救灾斗争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全面检阅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社会繁荣进步,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坚实物质保障和社会基础。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发展是硬道理。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更加牢固的物质基础。

我们要进一步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大力支持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当前,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十分繁重。要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尊重规律,贯彻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争取最大效益和最好效果,努力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美好新家园,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要坚持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毫不松懈地安排好群众基本生活,妥善安排孤儿、孤老、孤残生活,实施多种形式的就业援助,优先恢复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尽快恢复生产条件。当前,要抓紧解决好受灾群众安全过冬问题。要把灾后恢复重建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与主体功能区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紧密结合起来,与促进灾区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并不断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各个省市要积极为灾区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援,受援地区干部群众要苦干实干、自立自强。要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救灾款物真正用于灾后恢复重建、用于受灾群众。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显著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全面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要加快完善防灾减灾各项法规和综合性配套政策,强化各级政府防灾减灾意识和职责,加快构建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防灾减灾预案体系,增强防灾减灾力量资源整合和协调配合。要强化城乡防灾能力建设,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水平,增强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对各类灾害的风险监控、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防灾减灾措施。要强化对自然灾害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普及,全面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技能和灾害救助能力。要加强防灾减灾领域信息管理、宣传教育、专业培训、科技研发及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国外防灾减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建立健全同有关国际机构和各国政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防灾减灾领域的重要作用。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大力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要认真总结抗震救灾的成功经验,形成综合配套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大力建设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健全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体系,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和拨付制度,快捷有序的防疫防护和医疗救治措施,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舆情分析系统,管理完善的对口支援、社会捐赠、志愿服务等社会动员机制,符合国情的巨灾保险和再保险体系。通过全方位推进应急管理体制和方式建设,显著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巩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广大军民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来的昂扬精神风貌,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效。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要把抗震救灾斗争培育和弘扬的好思想、好作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教材,引导人们进一步坚定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要始终把教育全党坚定不移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地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真正做到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冲得上去。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到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要始终把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终把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做到抓基层、打基础一刻不放松,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到党组织周围。要始终把保持和发展党员的先进性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遵守组织纪律、争当先锋模范。各级党组织要格外关心和爱护灾区基层党员、干部,理解他们的心情,体谅他们的困难,关爱他们的健康,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做好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同志们、朋友们!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员,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在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己,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永恒主题。自然界运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开发利用自然首先要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基本国情,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为人民生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规律性的东西往往要通过现象的不断往复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更明确地被人们认知。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锲而不舍地探索和认识自然规律,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能力,就一定能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就一定能够做到让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

第四篇:1008-胡锦涛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1

胡锦涛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08年10月08日

同志们,朋友们: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了巨大损失。坚决战胜这场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是对中国人民意志、勇气、力量的严峻考验,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重大检验。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迅速展开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工作,奋勇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就是要全面总结抗震救灾工作,表彰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模范,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受到表彰的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模范,向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医疗卫生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和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抗震救灾的全国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向踊跃为灾区提供援助的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华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抗震救灾期间,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驻华使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一些国际机构、外资企业以及国际友好人士,积极提供救援物资、捐助救灾资金、派遣救援队和医疗队,以各种方式向中国人民表达真诚同情、提供宝贵支持。在这里,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此时此刻,我们特别要向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向在地震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表达深切的思念和沉痛的哀悼!

我提议,全体起立,为他们默哀。

同志们、朋友们!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达里氏8级,最大烈度达11度,余震3万多次,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省区市417个县(市、区)、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庄。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受灾群众4625万多人,其中极重灾区、重灾区面积13万平方公里,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同胞失踪,需要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10万人,房屋大量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举世罕见。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我们组织开展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坚持把抢救人的生命摆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尽百倍努力,84017名群众被从废墟中抢救出来,149万名被困群众得到解救,430多万名伤病员得到及时救治,其中1万多名重伤员被快速转送全国20个省区市375家医院。我们千方百计安置受灾群众生活,1510万名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881万名灾区困难群众得到救助,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开始前全面复课开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切切实实做到了让灾区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住处、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我们全力抢修交通、电力、通信、广电、水利、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及时处理和化解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切实做好余震监测、气象服务、科技支撑、煤电油运保障等各项工作,及时准确公布灾情,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积极组织资金拨付和物资供应,并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及时有效用于灾区和受灾群众。我们加强政策扶持,全力抓好灾区生产恢复工作,灾区工业、农业、旅游业等恢复取得重大进展。我们科学开展评估和规划工作,及时制定有关条例、指导意见和规划,中央财政建立专项基金,组织实施对口支援,依法有序实施灾后恢复重建。目前,各项恢复重建工作全面推进,灾区人民正在勇敢地走向新生活。

中国人民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团结一致的强大力量、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壮丽诗篇。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强领导、科学指挥,始终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在震后第一时间就把抗震救灾确定为全党全国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周密组织、科学调度,建立上下贯通、军地协调、全民动员、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迅速组织各方救援力量赶赴灾区,紧急调集大批救灾物资运往灾区,精心部署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及时推动灾后恢复重建,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各地区各部门大力发扬全国一盘棋思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在调集人员、支援物资、收治伤员、安置移民、建造临时和过渡住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19个省市党委和政府积极落实中央部署,义不容辞地支援灾区恢复重建。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生动展现了危难时刻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指挥能力,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的勇气和信心。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大干部群众紧急动员、迅速行动,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在山崩地裂的危急关头,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处变不惊、指挥若定,带领群众化悲痛为力量、从废墟上勇敢站立起来,沉着冷静地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各级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组织群众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想方设法安置受灾群众,带领群众抓紧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广大共产党员舍生忘死、勇往直前,做到了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冲得上去,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灾区人民临危不乱、守望相助,全力开展自救互救。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多少人瞬间作出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抉择,多少父母用双臂为孩子撑起生命的天空,多少老师用身躯为学生挡住死神的威胁,多少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奋不顾身地奋战在第一线。我们可爱的孩子们,有的在废墟下唱起嘹亮的歌曲,有的机智地搜救同学,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可贵的爱心。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大干部群众凭着这样的顽强意志,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业绩。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14万6千名人民子弟兵,心系灾区人民安危,肩负党和人民期望,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承担起抗震救灾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英 3

雄的人民子弟兵勇于突进震中地带,敢于跨越生死界线,克服千难万险,进入千村万户,为灾区人民带去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勇气。7万5千名民兵预备役人员自觉行动,成为解救受灾群众、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公路运输、油料保障、电力抢修、恢复生产等方面的重要突击力量。广大消防特勤、特警、边防等公安救援队伍和公安民警恪尽职守,全力救助群众,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力保障灾后恢复重建,为金色盾牌增添了新的光彩。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形成了齐心协力抗击灾害的磅礴力量。在抗震抢险的日日夜夜里,全国各族人民忧心如焚、戮力同心、生死与共。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汶川加油、中国加油,成为响彻中华大地的最强音。多少人自发从天南地北赶赴灾区做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多少人自发前往遍布全国的献血点争先恐后无偿献血,多少人自发为灾区慷慨解囊,多少共产党员自发向党组织交纳特殊党费。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发扬救死扶伤精神,夜以继日地抢救生命、严防疫情,完成了非战争状态下最大规模的生命抢救和伤员转运。广大新闻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一线,及时传递党中央的声音,深入报道抗震救灾进展情况,生动展现广大军民的英雄事迹,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持。地震、气象、交通、电力、通信、广电、水利、供水、供气以及其他战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密切协作,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有力支持。广大文艺工作者热情讴歌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抗震救灾斗争提供了有力精神鼓舞。从城市到乡村、从部队到厂矿、从机关到基层、从街道到学校,规模空前的生命大营救,历经险阻的千里大驰援,处处涌动的爱心大奉献,共克时艰的社会主义大协作,汇聚成全民族风雨同舟的强大合力。

这场特大地震灾害,既是人世间的一场重大磨难,也是前进中的一场重大考验。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用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坚韧努力战胜了磨难、经受住了考验,向历史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展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伟大力量,展现了人民军队的伟大力量,展现了13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必将激励灾区人民排除万难重建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必将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同志们、朋友们!

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众人同心就有其利断金的力量,风雨同舟就有所向披靡的信心。在特大地震灾害面前,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和衷共济,凝结成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的生命共同体。这种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是我们的人民和民族在生与死、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中的本色反映,是中华民族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内在力量,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

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民族品格。坚强是战胜磨难的利器,勇气是创造奇迹的支撑。在极其惨烈的灾难突袭而来之际,广大军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生死较量不战栗,千难万险不放弃,顽强挑战体力极限、精神极限、生存极限,哪里灾情危急就向哪里冲去,哪里有生死考验就向哪里挺进,哪里有受灾群众就向哪里集结。这种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勇气,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勇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支柱。

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在抗震救灾的全过程中,我们和时间赛跑、同死神抗争,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珍爱生命、保护人民的本质。在全国哀悼日里,13亿人共同为不幸遇难的同胞默哀,体现出全民族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我们坚持把科技的力量与顽强的抗争紧密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人的能动精神,又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这种对生命的高度关爱、对科学的高度尊崇,是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推动力量。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总是在历史进步中不断得到丰富、在灾难考验中不断得到升华。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是党和人 5

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使之转化为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同志们、朋友们!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积累了应对突发事件、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宝贵经验,也从中收获了许多极其宝贵的启示。

——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证明,社会主义中国具有强大发展活力。这场抗震救灾斗争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在中国进一步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坚定信念。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我们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披荆斩棘向前发展。

——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证明,人民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真正动力。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归根到底是人民的胜利。人民是历史创造者,是振兴中华最深厚的力量。在我国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种种磨难都没有打断中华文明的顽强发展进程,千难万险都没有磨灭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意志。正是紧紧依靠人民,我们才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就一定能够依靠人民团结起来的巨大力量和集中起来的无穷智慧,万众一心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证明,人民军队是保卫人民的钢铁长城。在同地震灾害的搏斗中,人民子弟兵用忠诚和血肉之躯又一次在人民心中筑起了巍然屹立的不朽丰碑,又一次向世人昭示我们的人民军队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人民军队诞生81年来,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建立了卓越功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指导,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全面推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能力,我们就一定能够使人民军队始终成为人民共和国的忠实保卫者和建设者。

——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 6

核心。事实告诉人们,中国共产党是能够应对各种风险、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13亿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我们党成立87年来,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作出了最大牺牲,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理论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不断创造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历史基业。

抗震救灾使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最温馨,人民群众最可敬,人民子弟兵最可爱,中国共产党人最贴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显著政治优势,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永远坚持。

同志们、朋友们!

今年以来,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奋勇战胜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胜利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奠定了新的重要基础。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而团结奋斗。

我们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抗震救灾斗争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全面检阅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社会繁荣进步,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坚实物质保障和社会基础。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发展是硬道理。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 7

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更加牢固的物质基础。

我们要进一步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大力支持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当前,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十分繁重。要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尊重规律,贯彻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争取最大效益和最好效果,努力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美好新家园,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要坚持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毫不松懈地安排好群众基本生活,妥善安排孤儿、孤老、孤残生活,实施多种形式的就业援助,优先恢复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尽快恢复生产条件。当前,要抓紧解决好受灾群众安全过冬问题。要把灾后恢复重建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与主体功能区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紧密结合起来,与促进灾区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并不断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各个省市要积极为灾区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援,受援地区干部群众要苦干实干、自立自强。要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救灾款物真正用于灾后恢复重建、用于受灾群众。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显著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全面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要加快完善防灾减灾各项法规和综合性配套政策,强化各级政府防灾减灾意识和职责,加快构建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防灾减灾预案体系,增强防灾减灾力量资源整合和协调配合。要强化城乡防灾能力建设,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水平,增强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对各类灾害的风险监控、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防灾减灾措施。要强化对自然灾害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普及,全面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技能和灾害救助能力。要加强防灾减灾领域信息管理、宣传教育、专业培训、科技研发及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国外防灾减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建立健全同有关国际机构和各国政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防灾减灾领域的重要作用。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大力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要认真总结抗震救灾的成功经验,形成综合配套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大力建设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健全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体系,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和拨付制度,快捷有序的防疫防护和医疗救治措施,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舆情分析系统,管理完善的对口支援、社会捐赠、志愿服务等社会动员机制,符合国情的巨灾保险和再保险体系。通过全方位推进应急管理体制和方式建设,显著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巩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广大军民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来的昂扬精神风貌,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效。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要把抗震救灾斗争培育和弘扬的好思想、好作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教材,引导人们进一步坚定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要始终把教育全党坚定不移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地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真正做到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冲得上去。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到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要始终把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终把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做到抓基层、打基础一刻不放松,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到党组织周围。要始终把保持和发展党员的先进性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教育 9

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遵守组织纪律、争当先锋模范。各级党组织要格外关心和爱护灾区基层党员、干部,理解他们的心情,体谅他们的困难,关爱他们的健康,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做好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同志们、朋友们!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员,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在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己,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永恒主题。自然界运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开发利用自然首先要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基本国情,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为人民生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规律性的东西往往要通过现象的不断往复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更明确地被人们认知。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锲而不舍地探索和认识自然规律,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能力,就一定能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就一定能够做到让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

同志们、朋友们!

我们以坚如磐石的团结和一往无前的拼搏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拼搏才能胜利。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共同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加油,共同为我们伟大的民族加油,共同为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加油,万众一心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奋勇前进!

第五篇: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主持词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主持词

(李政根据视频资料整理)

女:中央电视台

男:中央电视台

女:各位观众,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

男:这里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城市,中国上海。

女:今晚我们将在上海世博园为您现场直播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开幕式盛况。盛况分为室内的庆典仪式、文艺演出,和室外的灯光焰火、喷泉表演。

男:今晚我们将在雍容磅礴、匠心独蕴的世博园区中,与您一同奏响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华美乐章。

女:从空中看上海,高楼耸立,鳞次栉比,楼宇和夜空相互映衬,挺拔了一座城市的高度。

男:从空中看上海,霓虹闪烁,华灯璀璨,灯火与星光交相辉映,照耀了一座城市的繁华。

女:这是一个不眠之夜,从今晚开始,激情的上海迎来世博历史上盛况空前的人类文明盛宴。

男:这是一个欢乐之夜,从今晚开始,发展的中国清新合力铸造理想之城。

女:今夜上海在微笑,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卓然秀丽,她以得天独厚的壮势在向世界招手,在美好的夜色中绽放微笑的表情。

男:今夜上海在自豪,年轻的环球金融中心高高耸立,她以960万平方公里第一高度的自豪眺望和期盼。女:女士们,先生们,现在请全体起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和中外贵宾。

出席今晚开幕式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中外贵宾有:胡锦涛,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国际展览局局长蓝峰等。

女:今天的开幕式由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委会第一副主任委员俞正声主持。

……(升旗、致辞等)

男:我们在这里相约,在上海、在中国。

女:我们在这里欢呼,为世博、为世界。

男:这是一场精彩的对话,它跨越了159年的时空。

女:西方的多瑙河和东方的长江,因为世博会的渊源流长而深情守望。

男:今天在这盛大的舞台上,我们把灵感融入音符,在江河的记忆里感悟岁月的悠远。

女:今天在这辉煌的舞台上,我们让激情萦绕心间,在生命的交响中演绎未来的情缘。

女:今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将用他们的歌声和舞姿共襄世博盛事。

男:今晚我们将听到热情友好的远方的朋友们和我们一起搏动的心跳。

女:接下来我们要欣赏到的是由美国作曲家昆西•琼斯和华人音乐家谭盾共同为本届世博会创作的英文主题歌《Better City,Better Life》。男:这首歌生动的诠释了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女:现在由请谷村新司为我们带来歌曲《星》。

男:接下来登场的是屡获世界合唱金奖的索韦托非洲合唱团,他们将为我们带来歌舞《一种爱》。

女:今晚,耀眼的星空和真挚的热情将陪伴我们渡过一个美好的不眠之夜。现在著名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将用他精妙的歌声点亮这无人入睡的夜空。

男:当世界在黄埔江畔把梦想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就有了拥抱明天的信念。

女:当人类在新的纪元,有了和谐、合作的精神理念,彼此就有了尊重和携手的未来。

女:现在中国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两位藏族孤儿来到了舞台中间,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全世界遭受自然灾害的人们心手相连、大爱无疆。

……

女: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欢迎回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现场。

男:即将为您呈现的是《五洲欢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大型室外演出,灯光、装饰、喷泉、烟火表演。

女:多彩的礼花升腾在黄浦江上空,各类建筑轮廓显现,浦江两岸形成熠熠生辉的长卷。

男:我们热烈欢迎参加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所有嘉宾,我们敞开会聚世界、共襄盛举的博大怀抱。

男:这是城市的光彩,这是瑰丽的上海,灯光回应激光,演奏光的交响,表达美的旋律。

女:烟花升腾,星光四射,热情迸发,中国欢迎你四海宾客,上海欢迎你五洲朋友。

女:卢浦大桥、南浦大桥上烟花腾起,黄浦江上礼花升空。

男:从1851年世界博览会在伦敦诞生,到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一切始于世博会”的名言永久流传。

女:我们把“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认同,书写在夜幕上。

男:我们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辉映在天宇间。男:6000个LED球顺流而下,绵延不绝,这是首次在中国出现大型江河景观灯表演。

男:今夜,神州激情飞扬。这是伟大的中国,一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紧紧把握“和平与发展”主题,正致力于民族伟大复兴的英雄国度。

女:五彩缤纷的焰火升腾在天穹,让我们心中充满无限的向往。

女:今晚上海欢乐流淌。这是光荣的上海,一个屹立于太平洋西海岸,正努力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活力城市。

女:飘扬旗帜的船队浩浩荡荡驶来,矗立着200多个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旗帜的舟船在行进。同一个世界、同一座家园,心手相连。

男:同舟共济,激流勇进,飘扬的旗帜在昭示:世博会,这游历世界159年、无数次点燃人类文明智慧的奇幻之梦,又一次在上海成为了现实。

女:在未来的184天的世博时光里,我们将娓娓动听地讲述精彩的“世博故事”。

男:此刻,与旗船交相辉映的“彩虹”礼花弹,从焰火船和园区正在一簇簇升起。舟船在行进,烟火在伴随,彩虹在飞架,美丽在流动。

女:上海,这座世界瞩目的城市,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开启世博大幕,以追求卓越的情怀,笑迎世界宾客。

男:世界上的河流都相通,世界上的心灵也相连。2010年的春天,不同肤色、语言、不同国度、信仰的人们一起相聚上海,相聚世博。

女:水在起舞,风在起舞,蝶在起舞,心在起舞。浪漫的天地,欢聚的盛会,让所有人,心为之沸腾,真情为之奔流。

男:当科技与艺术亲密的携手,科技世博的图景也在展开。世界博览会,相聚同一个世界;人类的盛典,相约同一座家园。

女:今夜星河璀璨,我们将欢乐撒满了天际。

男:8年前,“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的承诺,终于激情地呈现在世界的眼前。

男:诞生于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的《蓝色多瑙河》乐曲与中国名曲《梁祝》交融成和谐的乐章。

女:焰火、激光、灯光;炫目、神奇、灿烂,赋予我们智慧的灵感,书写盛典浪漫的诗篇,象征创意永远,创新无限。

男:今夜,喜悦流淌在申城,今晚,欢乐跃动在神州。

女:缤纷绽放的礼花,展现魅力上海,辉映和谐中国,照亮精彩世界。

男:一种色彩就是一份期待,一重光焰就是一份祝愿,愿未来更加美好。

女:焰火直上云霄,跃入苍穹,连接天圆和地方,贯通天上与人间。

男:这是东方的热情在燃烧,我们共度火树银花好夜晚。

女:这是盛会的欢乐在倾洒,我们营造琼楼玉宇不夜天。

男:激光灯发射着斑斓线条,这是世博会的华彩。

女:探照灯交织成变换的图案,这是上海城的华光。

男:多彩的焰火,绚烂的灯光,一起在舞蹈,在闪烁。

女:耀眼的激光,飞泻的喷泉,一起在迸发,在流动。

男:世界同欢庆,我们携起友爱的双手。

女:环球共此时,我们同享热烈的狂欢。

男:今晚在全球的聚光灯下,人类文明历史的新坐标镌刻在黄埔江畔。

女:走过年华似水的159年,世博会留下的是人类生生不息的伟大梦想。

男: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破解难题,我们憧憬未来。

女:让可持续发展的脚步永恒延伸,让中国为世界作出 更大的贡献!

男:喷泉奔涌,激光四射、彩灯闪耀,不夜城的美景正立体呈现。女:高空、中空、低空,黝黑的天幕变成无垠的画面,任我们描绘。

男:天上、地下、水面,开幕的庆典形式立体的舞台让我们狂欢。女:从1851年到2010年,中华民族对世博会的热切盼望整整159年。

男:从代表中国的12包湖丝参加伦敦世博会,到13亿人承办世博会,中国对世博精神的热爱已融入民族的血脉

女:让我们共同铭记今晚欢乐的中国,凝聚全世界关注的目光

男:让我们共同祝愿,今晚绚烂的上海续写人类文明进步的辉煌篇章。

女:中央电视台

男:中央电视台

女: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盛况就为您转播到这里

男:祝愿所有光临上海世博会的朋友在未来的184天里,尽情享受一场成功、精彩、难忘的盛会。

女:朋友们,再见!

男:再见!

(欢迎转载、引用,但请注明出处)

下载胡锦涛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胡锦涛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镇2013年度总结表彰 暨2014年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镇党委、政府召开青华镇2013年度总结表彰暨2014年工作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总结2013年工作,安排2014年任务,......

    在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召开全乡2011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过去一年来的工作,并依据考核情况,对2011年度在各项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

    在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镇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大会,是树立典型、学习先进的表彰会,是统一思想、再接再厉的动员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通报全镇2011年度镇对村和干部重点工作、两个文......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今年受到表彰的2985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无论是在生产一线作出不平凡业绩的产业工人,还是科技创新的重大贡献者,无......

    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4月27日) 胡锦涛 同志们: 在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光辉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集会,隆重表彰......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主持词(范文)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主持词(实录整理)我们在这里相约,在上海、在中国。我们在这里欢呼,为世博、为世界。这是一场精彩的对话,它跨越了159年的时空。西方的多瑙河和东......

    胡锦涛在科学发展观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4) 第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在于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

    在五四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五四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青年朋友们: 很高兴来参加**五四总结表彰大会,xx县委,向受到表彰的**“十大杰出青年”、“十佳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团支部和团干部表示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