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行美术高考教育感悟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现行美术高考教育感悟
学生姓名
吴 晓 燕
学
号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2015 年 3 月
目 录
摘要……………………………………………………………………3 引言……………………………………………………………………3 第一章 序言…………………………………………………………4 1.1美术高考制度的形成………………………………………………………4 1.2 美术高考制度前行…………………………………………………………5 1.3美术高考制度勃兴…………………………………………………………7 第二章 个人美术高考培训教育的体会……………………………8 2.1 中学美术专业学习…………………………………………………………9 2.2 美术高考培训机构培训……………………………………………………10 第三章 现行美术高考教育现状……………………………………11 3.1 基本现状……………………………………………………………………11 3.2 存在问题……………………………………………………………………13 3.2.1 地区的生源保护主义和客观存在的地区歧视…………………………13 3.2.2高考造成了“高分低能”人才的涌现…………………………………14 3.2.3造成了大学生的“泛滥”………………………………………………14 3.2.4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英雄………………………………………………14 第四章 与域外美术高考教育制度的比较…………………………14 4.1 日本的两次考试制度………………………………………………………14 4.2 我国台湾地区的甄选入学制度……………………………………………16 4.3 对我国美术高考教育的启示………………………………………………17 第五章 总结…………………………………………………………18 结束语…………………………………………………………………18 参考文献………………………………………………………………19 致谢……………………………………………………………………20
现行美术高考教育感悟
摘 要:自建国以来,高考就是整个社会的大事,社会从未减少对高考的关注,其中美术高考引起鲜明的特点,更加引人注目。然而高考制度从诞生开始就经历了社会的很多评判,现行美术高考是否适应社会的需求?美术高考制度的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这些方面做出一些分析,同时就美术高考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美术高考、制度形成、制度前行、制度勃兴、美术高考培训、中学美术、培训机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日本高考、台湾高考
引 言
美术高考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尤其是近年来艺术招生越来越火热,各艺术院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多,据调查走访,个别热门专业的报考与录取人数比例已比普通文理科专业高出数倍。据教育部不完全统计,全国1583所高校中,80%以上的高校设置了艺术专业,而10年前设立艺术专业的院校尚不足10%。尤其是美术专业,现今可用“异常火爆”来形容。因此美术高考制度的发展和改革也是被全国人民关注的重要问题,笔者经过长期的走访和调研,对现行美术高考制度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正 文 第一章 序 言
高考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重要的全国性考试,没有之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定义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依据考生成绩,按自己已先确定的招生计划,从德、智、体等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从现实实施情况来说,高考具有很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是当代最体现公平原则的事件之一。高考以省为单位进行,虽然名义上为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但大部分试题并非全国统一的。考试的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内容由国家教育部根据高考考试大纲统一划定,考试时采用笔试方式进行。高考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国情的要求,针对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大国,要进行人才的选拔和对进行社会结构的改变而必然实施的措施。
其中美术高有其特殊的形式和鲜明的特点。美术类文化考试与文理科无区别,但美术类专业考试分为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简称省级统考)和招生学校组织的专业考试(简称校考)两种形式。
1.1美术高考制度形成(1949~1965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人才十分缺乏,高等教育很不发达,当年的高校毕业生仅有2.1万人。当时,中国境内的高校极端复杂多样,既有解放区干部学校基础上创办的革命大学,又有借鉴苏联经验新建起来的大学,还有南京国民政府遗留的部分公立、私立大学,以及接管过来的教会办的院校。
195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1951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其中大部分沿用了1950年招生规定的基本内容,但对统一招生范围和程度做了调整。1952年,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1951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中规定全国高校一律参加统一招生,包括美术术科加试。当年共录取新生6.6万人,高考踏入正规。当年的高考制度为:音乐、美术、体育各系,文化科目均需考试,当时,美术归为文史科,考试科目为语文、外语、历史、地理和政治,同时又要进行单独招生或联考,结合文化课与专业考试成绩,择优录取。但因美术类考生与文理类考试科目相同,虽计分比例比较低,但文化课要求太高,术科分数权重太低,导致高等美术院校考试严重不足。
1955年,艺术类院校实行了单独招生。至此,高等美术院校获得了比较多的招生自主权。各院校的美术加试时间安排不同,一个考生可同年报考多个院校,考试内容多为素描、色彩和创作。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我们传统的八大美院体系基本确立了下来。
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党内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并且引发了对高考的错误认识。对包括工人、农民在内的广大无产阶级,采取保送入学的办法。第二年,在“大跃进”的错误方针指引下,统一高考制度于1958年被改回到各校单独招生或联合招生的老路,并加强了对当年录取学生政审的严格性。当时高校一味扩招,高校人数也就急剧增加,而美术类学生的规模也空前扩大。
上世纪60年代,中国教育部下发了《高等教育60条》,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即“稳步发展、巩固提高、重在质量”。那时的教育强调质量第一,速度服从质量。从1958年到1965年,政审在高考中占据了及其重要的地位,教育部、各高校贯彻以政治为主的录取原则。在那个年代,除了优异的学习成绩外,家庭成分也是考生能否上大学的决定因素,“做一个又红又专的合格大学生!”是那个时代大学生心中的信念。当时,大学生屈指可数。
1.2、美术高考制度前行(1966~1990年)
1966年的《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招生考试制度成为文化教育领域的“突破口”。当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以便彻底改革高考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最终结果是1966年—1971年全国高等学校停止按计划招生达六年之久,其间仅在少数几所大学试点招生少量工农兵学员。
1972年大部分高校恢复了招生工作,但取消了文化考试,而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招生办法,直到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
1977年6月,教育部在山西太原召开会议,提出了继续采用文化大革命时期采用的工农兵面试推荐上大学的办法。这一建议遭到了当时自告奋勇主管科技和教育的邓小平同志的否定。同年8月,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会议上说:“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在搞圈中推荐。”至此,在教育部召开的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形成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采取各省、市、自治区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考生范围为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高中毕业生,其中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的人数应占招生总数的20%—30%,并且规定考生必须高中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考生的报考年限放宽到30岁。
1977年11月的一天,570多万人走进了高考考场,虽然按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但是它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这两次试也成为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其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当年,美术专业分属在文科类高考中,美术类考试一律参加文科高考,但数学成绩不计入总分,另由各美院自行组织术科加试。10年挤压了大量美术人才,他们进入了考入美院的角逐,竞争相当激烈。单从当年四川美院招生情况就可窥知:1977年春节四川美院开始招生,共招生109人,而当年四川美院的初试报考人数是5795人。次年又招收了新生95名,初试报考人数为3165人。这个时代被录取的艺术院校学生,都是尖子中的尖子,后来为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80年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经过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国的教育界百废待兴,迫切地需要整顿和恢复。在邓小平同志领导的拨乱反正和解放思想的运动中,国家领导制度、经济制度、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等一系列改革全面展开了。80年代中期,开展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教育体制及科技体制的改革。在拨乱反正中,对中国教育有着最重大的影响和意义的是恢复了已经中断了十年的高考。
1982年以后,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制度得到了充
实和完善。1983年,政策规定艺术院校可提前单独招生,仍测试政治、语文、外语和专业科目,其中外语按70%计入总分。当时的艺术院校,要求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尤其注重政治要求和文化功底。
1984年,艺术招生考试分为专业和文化考试两阶段进行,其中专业考试由个院校制定考试时间和科目,文化考试由艺术院校的文化考试通知单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数学不计入总分。
这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促成了中国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的全面发展,为高考制度的博兴奠定了基础。
1.3 美术高考制度勃兴(1991年至今)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高考制度全面走向正规,并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实施了全国统一命题与考试,文理科都实行“3+2”的科目设置方案,美术类专业考生还要进行专业联考,数学也计入了高考总成绩。
在文化考试方面,1998年,我国首次在五个省市的保送生中实施了综合考试(1999年推广到全国);6月,教育部批复同意广东省自1999年起试行“3+X”科目设置方案;天津、广西与部分高校试验网上录取的方式。1998年12月,教育部正式推出了高考科目改革的“3+X”方案。
美术高考逐渐提高了文化分的比重,同时各地区都开始完善美术统考,并在一些院校实行了推荐报送制度,此制度直到2006年才停止。
1999年2月,高考实行改革:一是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推行“3+X”科目设置方案。二是高考内容的改革,这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命题要以能力立意,注意考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三是高考形式的改革,积极探索一年两次考试的方案。四是录取方式的改革,重点是实施计算机网上录取。
2001年初,教育部向全社会宣布,高考取消年龄与婚否的限制;同时鉴于保送生的招生
工作中易出现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甚至违法乱纪的现象,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工作办法》,压缩了保送生规模,制定了明确具体的保送标准,要求保送名单在各媒体上公布,接受监督;而春季高考继续在北京、上海、内蒙古的普通高校举行。2002年,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把高考提前到6月举行。
在这一时期,国家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创新,美术高考制度也日趋完善规范透明,进入了全面的良性高速发展。
第二章 个人美术高考培训教育的体会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特别是1999年高校全面扩招以来,美术院校录取人数和比例大幅上升,美术逐渐进入全面发展状态,不少中学把学生考美术专业作为提高升学率的增长点,很多普高都开设了艺术班,社会上的各类美术班也大量招生参加美术专业考试培训。
据了解,山东、河南以及很多省份,艺考大军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以山东为例,2007年山平高考生总数为77万人,其中艺术类考生约有22万人,也就是将近1/4的是艺术类考生。2008年、2009年略有减少,但艺考热仍在全国夸张的继续蔓延。
福建省的美术高考教学在全国来说算是比较迟的,但发展趋势的迅猛已经显现,从2003年至2009年都以30%的速度持续增长,2009年达到1.7-1.9万人,其中高考总人数为30万人左右。美术高考培训教育也在全国火热的铺开,现在,就我个人在美术高考培训教育方面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学习美术要讲究方法,而绘画也有很多技巧。就本人参加美术高考培训教育的心得体会来看,在美术高考培训中必须要明白这是一个要努力坚持、客服困难的过程。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无论是哪一种美术培训方式,最终注定成败的主要还是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除此之外,在培训时选择好的方法,尤其是选择一个好的老师对自己的帮助也是相当大的。就目前来说,主要有两种培训方式。
2.1 中学美术专业学习
一般来说,美术专业考生从选择美术专业到考上大学,要经历短则几个月、多则数年的美术专业培训,其培训形式一般是三种:高中的美术专业班、美术家教、各种校外美术高考培训班。可以说,这些形式的培训都是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目前美术高考生主要包括美院附中的学生、普通中学的美术特长生、职中美术专业班的学生、往届生。笔者主要对普通中学的美术特长生的培训做了一些调查研究。
普通中学的美术特长生的培训之路比其他类型的学生都要负责,而且美术高考的考试绝大部分来源于普通高中。这些学生开始学习美术的时间各不相同,一般都在高二分班时进入美术班,也有些学校从高一就分出美术班,有些学生原本就有好的基础,有些是高二甚至高三才开始学习美术。总之,普通高中对学生能否学习美术,合适开始学习美术没有限制和规定,导致学生美术基础和水平良莠不齐,而有些大搞“艺术特长教育”的高中,如常德市第七中学,把美术高考作为提升学校升学率的重要点,这些学校比较重视对美术生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学校有专用美术画室甚至美术楼,一个年级有多个美术班,有相当充足的美术师资配置和优秀齐全的美术教学设施。而有的高中学校就不大重视美术生的教学管理,甚至视美术专业为旁门左道。
但不管美术教学条件是否优越,普通高中的。术教学都紧紧围绕着高考的形式和内容展开。美术课大多是大量而反复的素描、色彩等技法训练,有的学校安排在晚自习及周末进行,有的学校还在美术课的基础上安排每周一天的美术专业训练。到高三时,大多学校都会将由专门的美术老师和班主任带队,安排美术生到省城或知名美院附近的高考培训班集训。当然,也有部分学校坚持让美术生在校类集训,直至高考。
就笔者的个人经历来看,高一和高二是在学校里进行的美术专业学习,每周两个半天的专业培训时间,其培训时间较少,管理也不是很严格,一般的培训内容为教师做少量点拨,再由学生自己思考与绘画,交出作品由教师点评和辅导。
其缺点在于:因文化课占时间较多,且美术专业技能未集中培训,美术方面的专业能力
提升较慢。同时学生对绘画方面较为挑剔,一般随自己的兴趣进行绘画,如有的学生不喜欢画石膏像,在此方面就不愿画,导致专业技能成长缓慢。
其优点在于:因教学较为宽松,学生思维能力与艺术感悟能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的个性和创作潜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
2.2 美术高考培训机构培训
这里所说的美术高考培训机构,指的是除学校美术教学和美术家教外,以专门应对美术高考考试为目的,以美术高考生为盈利对象的营利性集训机构,一般称为“画室”。而参加美术高考培训班几乎是所有美术高考生必须走过的历程。
现今,美术高考培训班已遍及全国各地,但主要集中在各省会城市和知名美术学院附近。几乎所有美术学院和大学美术系附近都有所谓的“画室一条街”甚至“画室村”,这些地方云集了几十到上百家租用民房改装的画室,各画室学生人数不等,从几个十几个到四五百人的都有。
目前各地各政府对美术高考培训班没有严格的监管措施,导致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其教师来源主要包括院校教师、教授、助教,或是高校美术专业毕业生、研究生,或是高中美术教师。
作为以辅导学生通过美术专业考试为唯一教学目的的美术高考培训班,其工作重心就是紧扣高考,当然也并不排除有些培训班是着眼于考试的长远发展、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本着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理念,为美术院校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学生。但根据笔者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培训班没有科学、规范的教学计划,和严谨健全的教学训练体系,一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素描只画头像,色彩只画静物。致使学生的艺术天性泯灭在毫无个性感受的概念化表现中。
就笔者在高三专业机构培训的经历来看,是由班主任带队,在名牌大学附近的画室进行集中培训。培训为全天候进行,节奏较快,一般要求每半天一张作品,专业技能培训的强
度大。素描一般画人物和石膏,色彩只画静物,侧重与美术专业技能和基本功的训练,一切以高考为中心,忽略了其他因素,考什么就画什么。
其主要缺点为:忽略了美术方面的个性发展,将学生们打造成一个模式的产物。同时画室教师的水平也良莠不齐,很多尚不及原本学校的专业教师。
其主要优点为: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学生的美术基本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高考所考科目的专业技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加强了学生在高考中的竞争力。
第三章 美术高考教育现状
3.1 基本现状
当今美术高考持续热门不退,“火爆”多年却不减弱,反而越来越火。这的确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奇观。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美术审美基础教育培养,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中学美术教育不应该是狭义的“技艺性”教育,不应该仅仅关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绘画才能和绘画技巧,更不应该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一刀切地将文化课的“差等生”一鞭子赶上美术高考这根独木桥。现今,社会和中学都向升学率一致看齐,高考的录取率成了学校好坏优劣的最重要指标。在升学率面前,学校和家长不谋而合地想到了一起,“成绩差学美术”已成为众多“差等生”考取大学的最终选择。特别是在我们这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度,“考取功名”已铭刻在全中国人的思想烙印中,时至今日,这种思想和思维方式丝毫没有退色,高考升学的氛围几乎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种高考大环境和各种压力下,年幼无知的学子也不管什么兴趣、爱好,更不管未来和事业,先考上大学再说。随之不问青红皂白,美术院校成了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的救命稻草。这便是近几年美术考生急剧增多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美术专业的高考氛围联考和校考,每年的美术专业联招考试,一般由各省自主进行,考生需完成当年高考报名和专业考试报名手续,具体考试时间由各省自行决定,一般在统一高考时间前的半年内完成。美术联考是以省为单位组织的美术统一招生考试,美术联考 的成绩在省内的二本院校以及所有地区的三本,专科以及极少部分其他二本院校承认。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四川美院、广州美院等著名美院的考试时间,以学院当年公布的时间为准。打算报考这些美院的考生,在完成了该院的自主专业考试后,仍可回本省参加当地的美术专业联招考试。
美术校考是指高考专业生在参加正式高考考试之前,所参加的由各具有招艺体生资格的院校所组织的专业水平考试所取得的成绩,成绩合格后,学校会为考生颁发专业合格证书。
其余本科院校原则上只在本校所在地设点组织校考,如有特殊要求确需跨省设点组织校考的,须经拟设考点所在地省级招办同意并报本校主管部门备案。
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及高职(专科)院校只能在本校所在地组织省级统考未涉及到的专业校考;美术校考的考试基本分为三大项:素描,色彩,速写。有的学校不考速写。知名美术院校三项必考。
九大美院分科很细,报考设计系就会单考设计。如:西安美院雕塑系,必须到西安考试。且雕塑,设计,绘画,美术学,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只能报考其中的两个专业。分别拿合格证。要求很细。中央美院分的条目更多,招生简章很复杂,考的题目也比一般院校难。几大美院的录取以本院主持的自主专业考试成绩作为依据,其专业成绩在认可的区域内可替代本省的专业考试成绩。专业考试的公共科目为素描、速写、色彩,如报考设计类专业,有的地方会增加“构成”。专业考试完成之后,考生返回原学校继续文化课学习,并参加6月份的统一高考,取得文化成绩,最后按当年划定的分数线从高到低录取
3.2、存在问题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科目,具有极其鲜明的艺术特点,而个性是衡量艺术家灵气和成就高低的重要标准。正因为这种特点,决定了艺术专业并不适合进行当前规范化的统一考试。由于近年来高校美术扩招,使美术考生急剧增多。但为减轻考生的负担,也为了保护地方
生源,许多省份实行了美术统一考试。然而,正是这种统考,却使美术考试走向了机械化、公式化、简单化,走向了死记硬背默写静物的地步。为了针对性的应对高考,为了省时省力省费用,很多学校放弃了颇见绘画基本功夫的实物或模特写生,改为了公式化的画默写和画照片。导致很多美术考生只会默写却不会写生,仅会画局部头像而不会画整体全身,只会画照片而不会画模特等在艺术领域很反常的现象。绘画、设计艺术不仅需要造型能力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更需要思维和创新能力。现时的美术高考统考规范和模式,会使那些思维活、点子多、创新强的学生失去进入艺术大学深造的机会,而艺术大学也将沦落为培训、制造僵化的庸才的厂房车间。随着美术高考日益快餐化功利化,其考试方式也越来越变得简单。更有甚者,为了保证升学率,学校和教师纷纷搜集和研究各美术高校素描、色彩评分的倾向性,在“押题”上下工夫,指导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用投机取巧的机械方法取代丰富、变化的造型规律,这种以惜牺牲学生的艺术思维和艺术感觉为代价,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结果,必将给高校美术教育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负面效果。
分开来说,美术高考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3.2.1地区的生源保护主义和客观存在的地区歧视
各地区对优秀生源存在着的竞争,因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造成各地区无序的激烈竞争。一方面,有些省份都对自己的考试报考省外大学设置关卡,不予合作;另一方面,各省录取人数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了高考地区歧视的合法存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限制了人们对教育公平性的有效追求。尽管社会舆论激烈,但是面对这些困扰又只能够接受现状,无力改变整个社会的现实。
3.2.2 高考造成了“高分低能”人才的涌现
应试教育成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对于创新文化和国民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挫伤。很多学生在长时间对“针对性”训练中,自身的创造力和才华被湮灭,而这对于艺术专业的人才来说,更为严重。
3.2.3 造成大学生的“泛滥”
高考人数的增加和高校产业化造成高校了不断扩招,造成了速成的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最后导致大学生“泛滥”,就业成为毕业的大难题。而与日益扩大的教育需求相比,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秀高等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使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3.2.4 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影响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和对高考重要性的片面理解,过分抬高了社会对高考的期望值。对没有考上大学的考生来说,就算我们不承认,但在社会的角度来说就被认为是失败者,并将会对学生身心发展带来伤害,极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第四章 与域外美术高考教育制度的比较
4.1 日本的两次考试制度
日本是个学历至上的社会。因此,日本的高考和中国一样,都是人生命运的转折点,竞争相当激烈。日本的高等教育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国立、公立和私立。这个体系的顶级机构是国立大学,中间是一般性的公立大学,底部是私立大学。
日本高考不是一锤定音,国立、公立和部立大学,在每年的一月都有一次全国性统一考试,主要是考基础学科,包括:国语、英语、数学、理科(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社会学科。称为中心考试,日本高考题目一度向难题化、偏题化发展,日本电视台不少娱乐节目经常搬出高考原题为难嘉宾,讽刺“这种题目连研究人员都不一定能做出来”。考生在中心考试中过关后,二三月份还将进行由各个国立大学各自出题的第二次考试。全国考试成绩公布后,各个大学根据当年所有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素质,决定有资格参加本校第二次考试的最低分数线,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分数决定报考哪个学校或哪个学科。各大学的考试分为前期和后期。目的就是给考生多提供一次机会。
第二次选拔考试是由各大学自行主持并决定录取学生的单独考试,程序类似于中国的“自主招生”。招生学校针对考生的志愿和特长,学校主要测定考生的专攻知识和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每年3月上旬进行,考生可选择参加多所大学的考试。其考试主要方式分为三大类:“一般入学选拔”、“推荐入学”和“A0入学”。“一般入学选拔”是以考试成绩为侧重点,是国立大学录取新生的主要方式;“推荐入学”是私立大学招生的重要形式。以调查书、推荐书等相关资料为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部分学校还要进行面试或者小论文考试,更多的学校则是选择完全地免除对学生的学力考试;“AO入学”(Admission Office),考生递交自我推荐书,到大学面试和体验教学,一般能获得正式申请资格的学生都能被录取。
而就美术高考而言,也以两次考试制度为基础,学校根据自己的特色和需要选拔人才,美术高考生也都要参加文化课考试,且考试科目部分文理科,主要考核高中各学科的必修课程,重在考核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氛围国语、地理、历史、公民、数学、外语六大学科,下属31个科目。各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意象自行选择报考专业指定的考试。其中,报考国立美术大学时必须参加学科考试,即在上述科目中选择 3—5个进行考试,而报考私立美术大学的考生要接受日语、英语或选择科目的考试。
第一次全国统一考试的顺利通过是进入第二次考试的必要条件,对美术类考生来说,第二次为“实技考试”。他由各艺术大学单独组织,考核学生美术专业能力的高低和潜力,不同学校考试时间和内容不一定相同,考试时间可以是几小时也可以是几天,考试内容一般是素描、色彩和立体构成。在学生考察学生的过程中,美术技能固然是考核的重点内容,但美术素养和个人潜质才是考核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日本的美术高考,是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考试内容和选择考试的方法,甚至有的大学还设置了面试、小论文等考试内容,总的来说,考核内容是“学科考试”和“技能考试”各占一半。
4.2 我国台湾地区的甄选入学制度
台湾并没有高考这一概念,但有类似的制度。台湾升大学的考试也分为两次,一次称为
大学入学测验,另外一次称为大学指定科目考试,这两次的考试方向也不一样,大学入学测验较早举行,约在每年的1-2月份,共考五科: 国文、英文、数学、社会、自然,无论文理,这五科都要考。除了国文与英文有作文外,其余各科都是以选择题的方式来测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其题目非常灵活,常有时事题目出现。所以这次考试对广泛阅读课外读物或关心时事,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有利。
大学入学测验公布成绩后,学生可以利用成绩向想报考的各校系申请入学许可,一次可同时报考几间学校。而第二次考试则是在每年七月初举行的指定科目考试,指定科目考试分得较细。共有文科的国文、英文、数学(乙)、历史、地理,和理科的国文、英文、数学(甲)、物理、化学、生物。通常文科的学生只考文科,理科学生只考理科,但也可以两者都考。指定科目考试侧重于课内所学,除了作文与选择外,还有计算题、证明题、填空等题型,也就是得将高中课程学个滚瓜烂熟才能考到高分。而且指定科目考试需填志愿,并等待统一发榜,一个学生只能被录取到一个校系。通常经由大学入学测验上大学的学生只占了总人数的两三成,但是最近有逐年提升的趋势。
就美术高考来说,美术考生首先要通过学科能力测验,然后进行美术类联合术科考试。术科考试包含在指定科目考试中,不同的科目考试有不同的功能。
其中学科能力测验是考察学生的基本学科能力,如理解、记忆、分析、文字表达等,考试内容主要是国文、英语、数学、社会、自然五科。由“大考中心”统一考试,不分文理科,重视基础知识。而指定科目考试是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各校自行制定某些科目,按成绩进行筛选。
自2005年度开始,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开始了美术联合术科考试,直接作为招生依据,各学校各专业不再另行加考。美术类术科考试项目包括素描、创意表现、美术鉴赏、彩绘技法、水墨书画五项,考试可在其中任意选择,分别记分,分别作为各高校的录取依据。
4.3 对我国美术高考教育的启示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与中国高考招生多由政策指导不同,在日本,大学高考招生的结果
相当程度上由大学自主决定,大学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办学理念、专业特色来选拔学校认为适合自己学院的人才,伸缩度和自由度很大。另一方面,日本各大学招生考试政策在宏观上并不是完全不受约束,文部省每年都出台各项宏观政策和措施对各大学的招生情况进行方针和政策的指导。可以说,中央政府与地方各大学在招生考试政策的的互动方面,日本是做得较成功的案例。
尤其是在美术高考方面,日本的两次考试制度不仅保证了美术类考试的学科基本知识和文化素养的考试,也体现了不同大学的特色和高校的自主权,同时,其高考技能考核中相对于美术技能的掌握程度来说,更重要的却是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和个人潜力,而招生自主权和个人美术素养正是培养优秀美术人才所必要的条件。
同时,日本高考试卷全国统一,各大学在此基础上的分数线划分没有地域差异。东京、京都等名校也不会对本地考生有分数上的照顾,他们的大学是全国的大学,而不是某一省自己的大学。再加之统考的分数没有特长生、优秀学生奖励的加成,特长和优秀品质均由招生学校自己来判定,因此日本高考的结果顾及了差异的同时,更体现了公平原则。而台湾的甄选入学制度,更重视学生的多元能力和特别才艺等方面的表现,在通过学科能力的基础知识测验后,大学能多角度的考查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同时美术联合考试也节约了开支,避免了混乱,这种做法是很值得借鉴的。
同时,台湾和日本的高考都是每年两次考试,两次考试的性质和目的完全不同,既不是一锤定音,又能综合考察到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些方面都是中国高考制度值得借鉴之处。
第五章 总 结
笔者经过长期的调查走访和认真的调查研究,从现实的角度审视了高考制度,笔者认为,应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利用现有的考试组织方式来实行分类考试,在高考录取中引进高中会考指标减轻学生的高考压力,并进行录取体制改革,增加录取的透明度。以求在较短的视角内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更好的回应社会对高考的关注,促进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
当然,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对于自主招生之类的公平性如何保证要进行长期的摸索和实验,而消除地区差异,让高考更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高中学校不再片面为了高考升学率而进行“针对性”系统训练,是当前摆在中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点问题。应该说,上述三个方面不仅有目前改革的基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最关心的,同时改革的成本较低,不会过多增加各方的负担,也不会影响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
结 束 语
高考作为中国传统的人才选拔方式,也是目前看起来最公正客观的人才选拔方式,他不可能十全十美。高考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公民的受教育的权利,关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它更体现出社会的公平度,社会的稳定度。虽然现时的美术高考体现了上大学的公平性,但在美术领域来说,却造成了艺术人才教育和培养的畸形。考试时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不讲兴趣、感觉、灵感、创新,将众多学生千篇一律地培养成标准化的模板,仅有共性而失去了艺术家不能失去的个性,这是艺术教育的最大败笔。
但必须说,高考的这么多年的实行,包括在艺术领域内,为国家提供了各个领域的人才,提高了国民整体的素质,为了社会和国家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高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尚未解决。而高考制度的完善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相信,本着全社会对高考的关注,本着党和国家对高考的高度重视,通过高考改革的推进,我国整体实力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高考会更好的实现教育公平性和人的全面发展,因为,公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刘海峰等.中国考试发展史[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刘海峰.论科举的高等教育考试性质[J].高等教育研究,1994,(2)[3] 周贝隆.世纪沧桑[J].高等教育研究,1996,(1).
[4] 祝少辉.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探析[J].教育研究,2011,3.[5] 刘海峰.高考并非一试定终身[J].高等教育研究,1997,(5)[6] 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7] 李新生﹒美术教育论与教学法[M]﹒河南: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 [8] 陈焕章﹒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9] 毛亚庆﹒教育的设计与未来教育[M]﹒河南:河南美术出版社﹒2002.12 [10]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48―56页.致 谢
当我合上书本,准备对我的毕业论文结尾之时,我没有丝毫兴奋的感觉,却感到心中万分的不舍,感到一阵阵悲伤慢慢涌上心头,那是我对母校的怀念。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石明祥老师。石明祥老师在我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给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指导。从开始选题到开题,再到最终定稿,石明祥老师给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建议。石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让我深感崇拜,其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更是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
正是初春,窗外校园的小湖仍然很冷,那是叫白马湖吗?其实我一直没有分清楚,但那不重要,因为那湖水融入了我的青春,融入了我四年的快乐时光,在这碧绿的湖水旁,我要感谢文理学院我的专业任课的老师,感谢你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和对待学习、对待生活的态度,并培养了我不断进取的性格。
转头望向寝室,我不禁就露出了微笑,我亲爱的室友们,感谢你们大学四年给我的帮助与鼓励。总是你们对我有所馈赠,在我最黑暗痛苦的日子,总是你们在为我歌唱,在我最惶惶不安的时刻。
当然,还有我的家人,感谢你们对我长期的支持与理解,最后对老师,同学和家人再次致以我最衷心的感谢!教导过我的老师,你们的人格魅力永记我心间。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有你们,我的大学才算完整。寝室的密友,你们的天赋犹如上天恩赐,有了你们我的生活更加精彩。
第二篇:美术高考
浅谈高考美术素描头像教学
姓名:王珂 学科:高中美术
素描头像教学既是学生参加美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学校美术教研投入成本与花费时间精力最多的科目,但很多时候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根据多年头像教学经验以及和其他学校教师探讨,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以石膏头骨、石膏头部肌肉、石膏像圆雕、真人头像组合写生“四件套”综合运用法,同步跟进教学模式的讲与练,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深入浅出,课堂练习的反复实践,教学内容环环相扣,让学生在活泼愉悦的绘画气氛中轻松掌握素描头像,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借助石膏头骨、石膏头部肌肉和石膏像圆雕三个教学板块融入“三和一”教学模式呢?想法颇费一番周折后我决定三块内容一起上,解决断开教学的模式。首先在静物台上分别摆出石膏头骨、石膏头部肌肉和石膏像圆雕,以塞内卡石膏像圆雕为例,让学生把塞内卡石膏像的头部画成塞内卡石膏头骨、依此类推画出塞内卡石膏肌肉、塞内卡石膏圆雕, 这样要求学生完成同一圆雕的不同三张作业。
完成作业之前我首先明确告诉同学们这座雕像的来历和出处。塞内卡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哲学家,雕像把这位不同寻常的老人性格特征塑造得十分鲜明,你看那犀利的眼神,似乎在探索着人生的奥秘,稀疏的散发自然地贴伏于突出而宽阔的前额上与几条皱纹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沉与机敏。我告诉学生在进行石膏像写生训练时,应该把造型同表现主人公形象的神态特征紧密地结合起来,注意构成其总的形象
感受的各个局部特征的详尽刻画。并力求让学生从对一般老年特征的刻画上升为致力于一个老年智慧者精神世界的表现。
第一张作业的格式应在四开纸上画出塞内卡的石膏头骨。我们知道头部骨骼石膏模型,掌握人头部的表皮和皮下浅层肌肉都附着于头骨之上。头骨的构造与基本体是描绘石膏头像的主要结构依据,头部骨骼包括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有额骨、顶骨、颞骨、枕骨、面颅有鼻骨、颧骨、上颌骨和下颌骨。鼻骨的倾斜与隆起决定了塞内卡鼻部的坡度与高低,颧骨的凸起使塞内卡面部显得起伏、颧弓是面部的最阔处,它的形状决定了塞内卡面部的阔度与面颊形状。上颌骨长则决定了塞内卡为长脸,而两侧下颌骨骨点突出的程度决定了面部的宽度。这些头部骨骼的形态和表面起伏决定着塞内卡的头部形态与石膏像的特征。
安格尔曾言“我向来主张要熟炼掌握骨骼的知识,因为骨头决定人体的结构,并确立身体间的长度:对于素描来说就是固定不变的支点”。我们应集中精力对塞内卡头骨基本体的理解与认识,包括对突起的骨点,转折、主要形体凹凸起伏的把握与详细的刻画。
头部头骨与肌肉的复合关系称头部解剖结构。人头的外形特征主要受内在解剖学结构的制约作用所形成,我们对于塞内卡面部的表情、形态有关的主要外层肌肉组块必须有所了解。头部肌肉包括两部分:表情肌与咀嚼肌,表情肌薄而扁平,一端起于骨骼止于皮肤,收缩时产生各种表情,眼部的眼轮匝肌起轻闭眼睛作用,皱眉肌拉眉头向下形成纵状、横状皱纹。鼻部有横部与翼部收缩向下缩小鼻孔。口
周围有上唇方肌拉上唇向上,使鼻唇沟加深,下唇齿方肌拉下唇齿向下,笑肌起于咬肌筋膜、横拉嘴角。塞内卡微闭的嘴唇就是口轮匝肌的的作用。另外还有颧肌、颏肌、咀嚼肌、颞肌、额肌、枕肌等。这些肌肉依附于头骨之上,支撑着塞内卡有弹性的皮肤,呈现出各种形状的形体起伏,学生只有通过长时间大量的练习才能熟练地掌握它们具体的位置、形态及伸缩运动功能后,再结合塞内卡石膏人物本身的特点,画出石膏像塞内卡时就能自觉地寻找内在结构依据,而不会把面部表现得空洞无物。这就是学生需要完成的第二张四开纸上塞内卡石膏肌肉的作业。
进行肌肉解剖写生训练和头骨写生训练是为了了解和熟记它们的形体与组织规律,并应用于塞内卡石膏像写生,在完成第三张四开纸石膏像圆雕作业之前,同学们已掌握了一定的石膏像写生方法步骤,如何把前面头部骨骼知识与头部肌肉二块内容揉和在石膏像写生中,这仍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石膏分面像可作为石膏像写生之前的辅助训练,石膏像头像虽然结构复杂,但其体积空间仍然是不同朝向的体面关系,一方面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每块骨骼所附肌肉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用写生分面石膏像的方法来解决。如贝多芬分面像,头部正与侧面的关系,鼻子的三大面,额侧面的过渡中间调子部分都可以看出大的体面转折。石膏像写生应该努力地学会形体分析,其实观察一座石膏像很多骨骼肌肉的凹凸部位恰好与分面关系相吻合,进行分面像写生练习,既可以使头像形体关系清晰而明确。又可帮助初学者树立立体作画的造型观念。我们理解了石膏像体面关
系,然后就可以用明暗去表现石膏像圆雕塑中具体形体以及形体中小的体面变化。
达芬奇曾言那些作画时单凭实践和肉眼的判断,而不运用理性的画家,就象一面镜子,只会抄袭摆在面前的一切东西,却对它们一无知。明暗表现首先分析研究塞内卡的造型特征和形体关系,塞内卡椭圆体状的脑颅,窄短前突的额头,高耸的颧骨,决定着明暗交界线的走向和暗部厚度,同时也反映在中间色调的变化中。其次正确把握明暗对比关系对头像整体表现很重要,暗部反光不能太亮,中间色调不能太深,以免造成明暗 关系混乱而破坏形体关系。所以作画要从整体出发,经常在深入过程中进行比较,及时调整明暗关系,保持对比强度。最后阶段作必要的调整如加强塞内卡五官的表现,五官在石膏像写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五官画得好坏首先是这个人物的像与不像,其次前额形体的完整,嘴角肌肉表情的刻画以及头发顶部至颈部的明度强弱变化也决定着石膏头像造型和个性特征的准确表现,如果有时间有条件还应对塞内卡各种角度的概括性描绘。
西方石膏经典固然不错,面对国人特征还有一定的区别,中外石膏头部肌肉模型进行对比性写生,以利于具体认识不同头骨附带不同肌肉的结构和形体规律,对于这一点至关重要。现存中国雕塑家的作品不多,以我国当代女雕塑家张得华先生于1972年所作的《陕北农民》为例,作者以一个具体的陕北农民为依倨,通过艺术处理把一个淳朴敦厚的具有北方表年农民典型特点的生动形象再现出来,并考虑到初学者练习的需要,强调了男性青年的形体特征以及肌肉解剖关系
严谨准确的概括处理,不失为一座学习探寻研究头部骨骼与肌肉的造型规律,超前表现出技能方法的石膏像,同时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从写生的对像中捕捉形成美感的构成因素。必竟国人自已的雕塑更能反映国人的特点与习惯。运用这类石膏教材更有助于高中学生观察、表现出我国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并成为真人头像写生的过渡阶段。
人物头像写生不同于石膏像写生,皮肤构成人物形像的全部外观轮廓,其色泽、粗糙或细腻的质感是构成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人种性别以及遗传因素的不同,尤其是生活经历的不同,都对皮肤质感产生影响,在石膏像写生中不必强调肤色的深浅变化,但对人像而言其质感对揭示人物身份、经历、性格等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头像写生要表现的是活生生的形象,其动态、表情不像石膏像那样绝对静止不动,其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无时无刻不处在某种变化之中,要立足于对形像造型特点和性格、精神面貌等本质特征的感受和理解,加深这方面的印象,并选择形象较稳定的动态和表情瞬间,主动加以刻画。安格尔曾言不管你们有多大的才能,如果你们不以客观自然为描绘对象,而直接抄袭模特儿,你们将始终是奴隶,在你们的画上将会感觉到这种奴性。
头像写生整理阶段其道理和方法基本同于石膏像写生,但要强调头像写生的整体生动效果。人的面部形象最为生动完美,又富于动态、表情和个性特点的变化。惟妙惟肖地画好人物形象也就最为困难,需要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较高的素描技巧。
素描头像教学“四件套”综合运用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头像
与石膏像分段教学、重复教学的缺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教学环节中还存在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会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使高中美术素描头像教学“四件套”综合运用法更加趋向系统与完善。
第三篇:关于美术高考教育的论文
我觉得高考美术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教师将是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导航者,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有创新意识,不断总结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找到真正能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美术高考教育的论文,欢迎阅读。
一、报考美术专业圆大学梦其实并不容易
近些年,中国各大高校都相继开设了与美术相关的专业,尤其是设计类专业,可谓是种类繁多、五花八门。近些年艺考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就河南而言,每年大约就有六万名美术高考生,许多考生和家长都认为报考美术专业是考取大学的一条捷径。在这庞大的美术考生队伍中,有的是自愿走进美术高考培训班,有的是家长为了子女能上大学强迫孩子拿起画笔。
报考美术专业借此圆自己的大学梦,往往都是因为文化课成绩较差,考大学无望才被迫半路出家学起了美术,很多考生通常是在考前几个月才走进画室,并不是真正喜欢美术,美术专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部分低素质学生获得文凭的“终南捷径”似乎已成为一个严重的事实,这或多或少是对美术高考热的一种讽刺,也不能不说是中国美术教育的悲哀。
为照顾专业特点,美术类考生文化课分数线定的偏低,一般是300分左右,远远低于普通类高考分数线,这也是众多家长和考生之所以把目光盯上美术高考的重要原因。
我国现行的美术高考制度是把美术专业招生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首先是专业考试达标,其次是文化课考试进入规定的录取分数线,两个阶段都能通过才能有望成为一名美术专业的大学生。然而根据每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三年各省参加美术科统考的人数不断增加。2015年中国美院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该校报名人数高达10万人,最后只录取了1600人。竞争最激烈的专业录取比例达到了100:1。由此可见,美术高考其实并不容易,还有一部分考生最后文化课没有通过,可谓前功尽弃。与美术高考相对照,很多省份普通高考的录取率达到70%以上,甚至更高。如此来看,当今美术高考倒实实在在地变成了独木桥。
二、教学模式程式化,考试内容的固化与单一,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七八十年代的美术考生数量很少,一般都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学习绘画报考美术院校,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现在学美术的学生因为兴趣和爱好的少之又少,学生大都是因为文化课差而选择报考美术专业,这样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上不够主动。很多美术考生从接受专业美术培训到美术高考的时间半年都不到,甚至有些学生参加两三个月的强化训练就参加高考。一些高考培训班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负责任地大肆鼓吹:两个月包过本科线,四个月包过重点线。使得许多家长和考生听后怦然心动。很多培训机构投机取巧,想方设法猜测考试内容,研究各校往年考试特点,迎合教师喜好、阅卷要求,违背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给学生传授专门应试的针对性套路,让学生机械地背诵与临摹,导致教学模式的程式化。美术本是充满创造性的学科,需要心灵的感悟,试问:这种模式的牢笼、功利的锁链、审美的桎梏,怎能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多年以来,美术高考专业加试基本上形成一个定势:素描、色彩、速写。考试内容大致围绕如下几种:素描考试以人物头像写生或默写,石膏头像写生或根据人像照片写生;色彩考试以警务色彩写生,人物色彩写生或根据黑白静物照片转换为色彩写生画面为主;速写考试内容一般为人物动态速写、人物动态默写、人物动态速写组合,或根据提供的人物照片进行速写。在这种情况下,培训教师就指导学生用记忆的方式去画,即将一幅画背下来以应付考试。如此机械、教条的专业考试程序及教学大大磨损了考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学生在大量充斥于市场的美术高考的辅导书籍中临摹复制,没有了独特的想法,即便通过了考试也很难成为合格的艺术家,这种程式化的考试内容与模式化的美术教学,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
三、疯狂扩招造成生源质量下降与就业困难
美术高考热导致艺术类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学校、辅导老师、美术材料商家及商店都获取了很大的经济利益。那些被名利冲昏头脑的各种高等学校纷纷开设与美术相关的专业学科,自然而然就有更多的艺术类学生可以上大学。但上了大学就真的能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吗?许多高校根本不顾及学校是否具有相关师资、教学设备与经验等条件,较为盲目地开设了大量美术相关专业,再加上许多考生是通过短时间的专业冲刺训练进入艺术院校。这类学生文化素养普遍薄弱,对专业理论知识认知模糊,缺乏创新意识,这些问题严重阻碍艺术教育良性健康的发展,在思维和观念上与现代艺术教育理论背道而驰,是造成生源素质急剧滑坡的重要因素。高校大规模扩招导致生源质量的下降,生源质量制约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影响毕业生的质量,最终影响就业率。
从社会角度看,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超出社会的实际需要,由从前的稀缺人才变成大众化人才。这不得不说,高校美术专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真正美术人才的缺失和平庸美术人才的过剩。
伴随近期出现的全球经济危机,巨大的就业压力已成为现实,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再加上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已在所难免。根据对美术毕业生市场调查统计,本科美术毕业生的月薪平均水平在1500-3000,这与他们大学以前和大学四年里为了学习专业付出的大量时间和钱财几乎不能平衡。社会有限的岗位迫使一部分美术生选择了转行,剩下的很多人也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有些毕业之后直接不找工作,办个画室培训班,招来学生考上大学,等毕业之后他们一部分又来办画室,如此循环意义何在?希望学校和社会都能从对社会负责任的角度,正确看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xiexiebang.com收集整理待和引导美术高考热潮现象,同时奉劝家长和考生认清美术高考现状,克服盲目性,不跟风,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报考美术专业之前,请问问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或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四、结语
在物质文明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绝不能滞后。当前的美术教育不得不说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冷静反思,盲目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高昂的学费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和学生心理失衡,就业压力加大导致美术专业前景黯淡。从这几方面我们不难看出,美术专业教育不适合“遍地开花”。任何事物都不能走向极端化,我们应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尊重教育,尊重市场,克服盲目性,为社会培养真正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第四篇:中国现行教育模式
中国现行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制式教育。“应试”的含义,就是“应付”教育与社会生活中各种必要的考试。教育本来就有“应试”的成分,“应试”本来就是教育的一个必要部分。但是,“应试”绝对不能扩大为教育的大部或全部。当“应试”一旦“畸形”蜕变为逐渐占据教育的太多甚至全部空间的时候,教育就变为一切为了应付考试的不正常状态,此时“应试教育”的说法产生了。“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考试和为高校输送新生为目的的违反教育科学规律的一种教育模式。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进高一级学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相对应。“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而重视高分学生,更确切的说,是重视高分。这就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违背了“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的原则。“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只教应试内容,忽视了非应试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硬背、“填鸭式”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
这种应试教育模式的弊端非常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应试教育”是一种不
正常的教育,它是把应付考试作为整个教育的重心,对教育的基本职能“尽可能的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人创设良好个性最佳成长的空间,为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提供最大的创新动力”不能顾及或者干脆不提甚至对教育“基本职能”产生“负作用”。“应试教育”是一切为了考试分数、忽略人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的“不健康”的教育。
(2)智育目标狭隘化。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3)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者所看
重因此,对关系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并对此采取虚无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
通过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知道国家是如何的对教育的重视。我也体会
到了很多,纲要中提及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这是国家对教育人才提出的鲜明要求。以学生自身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另外教育也重在改革创新!改革创新作为教育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师学生都应该时时刻刻保持着一颗勇于创新的精神。以下三点是我针对中国教育改革提出的解决方法。
(1)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首先,应淡化考试的选拔作用,增强考试作为检查教与学得失的评价功能。其次,考试题目数量要减少,内容要科学,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要取消用来给学校,给教师或学生排名次,并借此给予奖惩的各种统考统测的考试方法。把考试作为一种手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原则是“注重知识,突出主力,加强平时,取消期中,淡化期末”。再次,考试形式采取口头测试与阅读测试相结合;听力测试与动手操作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的成绩可采取等级+特长+评语的形式,使学生了解自己。高考的改革,我认为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改变目前的高度集中,一卷定终生的做法,进行多种考试模式实验,使试卷题多样化。二是由主要考查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了什么转向为检验学生是否具有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能力。
(2)实行教学改革:改革教学模式,由以往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而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变为以“引导—探究—发展”作为教与学的基本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新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新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所有的事物都应当是学生认知的客体,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都应当以学生的现实成长需要和未来发展为中心,要彻底改变搞应试教育形成的思维定式和所谓的经验:认为学校教育,就是教学生掌握顺利通过考试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毕业或升学考试中得高分获得好成绩。在教学中还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新认识学生,让自己成为教学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具有活动意义的学习环境和内容,才能使学生有可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体验相应知识形成过程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只有很好的完善了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亲爱的祖国的教育才会蓬勃发展,国家也就会变得更强。作为大学生,我们也承担着我们应有的责任,我们要做的就是就是做好自己,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只有这样才会为祖国付出更多。
第五篇:美术高考工作总结
美术高考工作总结
美术组
在09年1 月3日美术术科联考结束了,在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校的美术联考成绩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校09年美术类高考的考生共65人次,本科线人数占95%,连续五年我校美术本科过线率在本区保持第一的骄人成绩,针对美术科高考工作做如下总结:
这几年的高考动态大多数都是默写、半默写为多。根据我校往年的高考教学经验,我们分步制定了几个小目标:
第一、稳抓基础
由于种种原因,我校的速写学习起步晚,高三前暑假至第一学期,才加强速写的训练。在速写上,我们让学生反复临摹人体各部位结构,理解人体的结构内容。要求学生从写生到默写出男女的站、坐、蹲的几个大动态,在这基础上再扩展思维。速写在07年高考上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50分满分变成了100分满分。要求在半小时内完成,往往都是默写,不深入了解人体结构的话,是很难拿下高分的,卷面处理得好的话,这一科也是最容易抢分的一科。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在15钟内能画好一个人物动态,在构图、比例、人体结构、画面重点、运笔、场景方面做出相应的要求。
素描是最基础的一门课程也是最不容易掌握的一门课程。最近这几年都是些比较贴近生活的题材,以静物写生、静物默写、半默写的形式为多,静物都是一些和生活上相关的物品,比如07年就写生一顶草帽和一双拖鞋,内容偏少,也相当简单,这主要是考学生的深入刻画能力。根据最近几年的高考题分析,现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基础和深入能力。一般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这几方面去判断自己的画面效果:构图、大空间、物体体积结构、光感、物体主次、质感等。我们认为素描这一科学生之间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很难拉开距离的,所以素描一定得重视学生画面大效果后的深入能力。由于最近几年都没考过人头像,指导时我们也比较重视人头像的训练。无论是在写生(画照片),临摹,默写上时间都安排大案比较多。今年就考了人头像照片写生,这对学生来讲难度不大,但必须经过训练,而我们在复习时狠抓了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学生在画时都胸有成竹。
在色彩上,近几年高考基本都是静物半默写自行构图这种形式,主要是考学生的自行构图能力、物体造型能力和色彩感觉。今年也不例外。色彩科目只是给出一张印有军绿色书包的照片,然后要求考生默写一个场景,当中除了这一书包外,还得包括2个苹果、1个梨、一块淡黄色的布、一块浅灰色的布以及一个白色瓷杯。色彩也是比较容易抢分的一科,在色彩教学上我们要求学生刚开始要铺好大色块,用色饱和,在考虑大色块素描关系的同时,也要注意色块与色块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就是要考虑环境色的存在,还有一个画面重点。
第二、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推动学生的学习主动力平时从学习上、思想上和生活上,都是在不经意之间关爱学生,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思想动向,逐步引导她们一个正确的学习观、生活观和世界观。
第三、重视术科考前技巧,帮助学生把握提高得分要素 美术考试结果往往比文化课提早知道,无论最后录取结果怎样,我坦然,因为我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校,对得起学生。成绩出来后,我反思:学生的主题物表现能力缺少,就是说学生还是缺少了画面的深入能力和整体调控画面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在这一方面需要强化训练学生。最后我还想强调的是:要抓好基础,肯定要利用假日、寒暑假加强专业训练,我的意思是:要发展艺术专业,就一定要早抓、多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