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志军在2011年2月9日江苏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的讲话:同心协力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
同心协力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
――在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的讲话(二〇一一年二月九日)
罗志军
各位委员、同志们:
我们带着新春佳节的喜悦,隆重召开政协江苏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我代表中共江苏省委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各项工作,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人均GDP超过7700美元;财政总收入1174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4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118元。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城乡面貌明显改变,社会事业显著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两个率先”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省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也凝聚了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奉献。我代表中共江苏省委,向全省各级政协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发展开局之年。最近,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江苏继往开来,坚持“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省政府编制了《规划纲要》,提交本次“两会”讨论并由人代会审议通过。《建议》和《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到2015年,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进入基本现代化,人民群众普遍过上更加宽裕安康的生活,为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个奋斗目标,描绘了“十二五”发展的美好蓝图,顺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我们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刻把握发展阶段新特征,主动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突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主题,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继往开来、奋发作为,坚定不移朝着“两个率先”目标奋勇前进,在科学发展道路上不断开创新局面。
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必须全力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硬仗,抢抓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江苏的发展站在新的起点,面临重大机遇。世界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推进,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江苏沿海开发进入国家战略,为我们在大调整大变革中抢占先机、推进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前进道路上还存在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挑战。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全力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升级“三大计划”,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毫不动摇地走创新驱动之路,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不懈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要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把科教与人才强省作为基础战略,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着力构筑江苏长远发展的战略优势。
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必须坚持富民优先,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惠民生,才能凝民心、聚民力。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坚持民生优先,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改善,像落实经济指标一样落实好民生指标,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生活年年都有新改善、收入年年都有新提高。从今年起,我省将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以农民增收、职工工资增加、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和困难群体帮扶为重点,促进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者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更大力度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建立稳定增长机制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就业惠民,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逐步提高职工工资水平,以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要坚持创业富民,优化创业环境,鼓励自主创业,让更多的城乡居民有条件、有能力创造并拥有财产性、经营性收入。要坚持社保安民,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帮扶机制,以加强政府扶持增加城乡居民保障性、转移性收入。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减轻老百姓在上学、看病、养老等方面的负担。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让群众安居乐业。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确保人均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今年全部脱贫。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好局面。
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必须深化改革开放,为“两个率先”增添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两个率先”,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坚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财税、金融、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更好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综合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主动顺应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准确把握江苏在国际分工中的新定位,坚持调整出口结构和优化进口结构并重、更高水平“引进来”与更大步伐“走出去”并重、提升开发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和科技创新功能并重,进一步强化开放优势,拓展开放空间,优化开放环境,不断提高江苏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建设美好江苏的强大力量。顺利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动员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干部、鼓舞群众,用江苏发展的美好前景激励人心、凝聚力量,进一步打牢全省人民推进“两个率先”的思想基础,把“十二五”的目标任务、发展思路、重大举措转化为广大群众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要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营造奋发向上的社会氛围,让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让创新创业的热情充分迸发出来,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在全社会形成凝心聚力促发展、开拓进取创一流的生动局面。要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结合起来,充分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优良作风,对确定的目标、制定的政策、部署的工作紧抓不放、真抓实干,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
各位委员、同志们!
新的前进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伟大征程催人奋进。长期以来的实践充分表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能有今天这样的好形势,得益于有一个上下齐心、各方协调、团结稳定、政通人和的好局面。围绕大目标、实现大团结、促进大发展,是人民政协的神圣使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生产力。人民政协在维护团结稳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重大优势,承担着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要紧紧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作为履行职能的方向,依托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多建肺腑之言、多立科学之论、多献务实之策。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不同党派、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凝聚起来,把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牢固地团结起来,万众一心推进“两个率先”,众志成城共图宏伟大业。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广泛联系各界群众的独特优势,及时反映群众诉求,主动开展群众工作,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愁,合力营造和谐稳定、和衷共济的良好局面,共同铸造科学发展新辉煌,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第二篇:罗志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新局面
罗志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新局面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罗志军
多年来,江苏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谆谆嘱托,坚持把中央要求与江苏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了又好又快推动科学发展的鲜明特色。一是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近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7%,2011年总量达到4911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财政总收入过万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00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二是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幅保持30%以上,现代服务业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所有行政村实现“七通”:通电、通公路、通公交、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苏南加快转型升级,苏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6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区域发展呈现“南升北快”的可喜局面。四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2011年分别达到26341元和10805元,衣食住行用条件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两个率先”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2010年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2011年超过3/5的县(市)达到标准,为向“第二个率先”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咬定“两个率先”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矢志走在全国前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03年,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江苏发展阶段实际,省委作出了推进“两个率先”的重大决定,明确把“两个率先”作为新世纪头20年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加快建设一个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2007年,省委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充实了全面小康的目标内涵,提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站在新的起点,2011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战略部署,成为新阶段江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成为江苏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成为引领全省上下开拓奋进的一面旗帜。在“两个率先”目标的引领下,历届省委、省政府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一任接着一任干,目标上坚定不移、思路上与时俱进、举措上务实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两个率先”不断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战略和举措。在实现“两个率先”的征程中,我们坚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新情况新问题适时提出与目标要求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和举措,不断加以完善提升,用以更好地指导新的实践。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行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率先制定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科学引领“第一个率先”实践。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科技兴省战略,到90年代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再到“十二五”规划确定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认识不断深化,政策不断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各地各部门找准定位、主动作为,自觉把各方面工作融入全省发展大局,有力有序推进“两个率先”。2011年以来,我们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六个注重”的新要求,全面展开工作布局,部署和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民生幸福、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党建工作创新“八项工程”,努力使江苏的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文化更繁荣、生态更文明、人民更幸福。实践证明,实施“八项工程”,找准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央要求与江苏工作的结合点,抓住了全局工作的着力点,覆盖了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方面,体现了工作连续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成为全省工作的鲜明导向和有力抓手。
积极探索具有江苏特点的科学发展新路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始终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顺境中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逆境中创造条件迎难而进,先后抓住了农村改革、对外开放、转型发展三次重大机遇,成功实现了由农到工、由内到外、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有机统一,出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考核体系等7个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强化了科学发展的政策导向、工作导向、考核导向。主动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倒逼压力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显著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同步推进,加快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在统筹城乡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连续9年保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局面。坚持不懈推动区域共同发展,不断加大对苏北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开发园区,实施“一市一策”,强力推进沿海开发,使苏北发展步入快车道。注重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构建“六大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实现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五个全覆盖”。积极推进“绿色江苏”和生态省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以太湖治理为重点加强水环境整治,近5年全社会累计投入700多亿元进行治理,湖体水质稳中趋好。可以说,没有发展,就没有江苏今天这样的好局面;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两个率先”的巨大成就。
以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最强音,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强国之路,是贯穿整个现代化进程的战略抉择。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深化开放,才能不断增强创新优势、增添新动力、赢得新发展。江苏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毫无疑问得益于改革创新、得益于对外开放。我们较早开始市场取向的改革,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极大地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内生动力。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在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扩权强县强镇、文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反腐倡廉体系建设等方面创造了一系列新鲜经验。尊重基层群众首创精神,总结推广张家港、昆山、苏州工业园区、华西村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造了生动活泼的发展局面。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招才引智,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经济领域开放到其他各个领域开放,形成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特色和优势。顺应外部环境新的变化和江苏发展的内在要求,明确提出大力培育国际化企业、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培养集聚国际化人才,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全球要素配置力和对外影响力。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就业惠民、创业富民、社保安民,积极回应民生诉求,每年兴办一批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促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有机统一。提出富民强省、民生优先、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千方百计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加快发展科教文化、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率先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文明素质、精神面貌显著提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全省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持续提升。把群众认可作为衡量“两个率先”成果的最终标准,在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指标体系中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指标,努力使推进“两个率先”的过程,成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要建设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党的坚强领导是根本保证。多年来,我们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大规模培训干部,使“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有信念、有本领、有担当、有正气”成为新时期江苏干部的鲜明特质。以创先争优活动统揽基层党建工作,加快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推进“两个率先”提供了有力保证。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直接联系,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江苏民主团结、政通人和、生动活泼的良好政治局面。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这一新时期江苏精神,进一步提振推进“两个率先”的精气神,不自满、不懈怠、不停滞,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两个率先”的实践探索和巨大成就,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是江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崭新事业,这一战略部署符合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符合中央对江苏工作的最新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我们将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大胆探索、扎实工作,以各方面的新突破推动“两个率先”不断取得新进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大地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第三篇:在新起点上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罗志军)
在新起点上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罗志军
在江苏发展的关键时期,胡锦涛总书记殷切期望我们“继往开来,坚持‘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对江苏工作进一步提出“六个注重”的要求,指出要注重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是党的工作的一条主战线,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主阵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是推进“两个率先”的一支主力军。全省各级党委以及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一、深刻认识宣传思想文化“主战线、主阵地、主力军”的功能定位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是党的工作的一条主战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是各级党组织领导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利益的事业。抓好这个“领导”,前提和基础是抓好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打天下是这样,今天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也是这样,党的各方面工作一刻也离不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都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工作舞台。“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也面对重大挑战;存在各种有利条件,也有诸多复杂因素。能不能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团结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奋发进取、攻坚克难,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是对各级党组织的重大考验。面对党能否长期执政、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实现的历史性课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止步不前,只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搞得好,全局工作才会更主动、更有效。
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主阵地。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是主阵地,这一点没有疑问。需要强调的是,在经济建设方面,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也是主阵地。因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密不可分,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贯穿、融会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特别是,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与科技紧密结合,新兴文化业态迅猛发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调整经济结构的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是推进“两个率先”的一支主力军。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企业家,包括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都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各支队伍职责不同,地位一样重要。新的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职能在扩展、要求在提高、队伍在壮
大,主力军作用越来越突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快自身发展的责任越来越大。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既要当宣传员、围绕中心“鼓”与“呼”,也要当建设者、站在中心闯和干,这是全社会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新要求、新期待。
二、科学把握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不断深化理论武装工作,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宣传思想战线要把推动理论武装放在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以组织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为抓手,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在党员干部中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良好氛围。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重大实践问题的理论研究,推进理论创新、学术创新。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大众化,加强对重大理论问题的宣传阐释,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引导干部群众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中。
着力唱响时代主旋律,巩固壮大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高扬时代精神,高奏奋进凯歌,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打牢全党全社会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激发和调动全党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最大责任。要唱响科学发展主旋律,集中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宣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唱响爱党爱国主旋律,抓住庆祝建党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契机,精心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要唱响文明和谐主旋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更好地凝聚民心民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本质,就是党的群众工作;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使命,就是动员群众、服务群众。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指示精神,发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优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解答群众思想的困惑,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要坚持重心下移,切实把工作做到最基层,加强农村、企业、社区、学校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探索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引导思想、疏导情绪、化解矛盾。要扩大文化惠民活动社会覆盖面,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受教育、得实惠。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通过典型引路开展群众工作。要善于运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展群众工作,重视网络舆情,加强与网民群众的互动交流,努力放大网上正面声音。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更加繁荣发展。在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同时,加快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是江苏“十二五”发展的重大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三加快”、“一加强”要求,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早日实现文化强省建设目标。要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大幅提升江苏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三、不断提高党领导和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切实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一同部署、一同推进。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把握全局、把握方向,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动态和文化发展趋势,科学分析思想理论领域形势,加强对舆情的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不断提高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驾驭能力和领导能力。要坚持意识形态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要求充分体现到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各项工作中,形成强大合力。要切实加大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投入力度,把主流媒体、主要阵地、主力队伍建设好、发展好。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注意解决不重视宣传、不会做宣传工作以及在媒体面前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的问题,善于运用各种思想武器、各类宣传阵地和现代传播载体开展工作。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带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在改革创新方面走在全省各条战线的前列。要树立率先发展意识,瞄准先进目标,有差距的要迎头赶上,领先的要全力保持,一些文化产业单位要面向国际市场做大做强。要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创新,调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要根据人们精神需求、接受习惯的新变化,探索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新途径、新办法,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好地贴近群众、赢得群众。要加强对扩大开放带来的新课题的研究、对科技进步催生的新业态的研究、对事业发展开拓的新领域的研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要积极主动应对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新课题,不断提高驾驭新兴媒体能力,掌握信息化条件下思想舆论的主导权。
把好导向强化管理。导向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灵魂。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不论是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经营性文化产业,不论是理论舆论还是文学艺术,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各方面工作都负有把握正确导向的责任,都要旗帜鲜明讲导向、理直气壮抓管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日益拓展,阵地不断扩大,传播手段和文化业态更加多样,从业人员构成更趋复杂,要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落实把关责任,提升管理效能,看好自己的阵地、管好自己的队伍,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繁荣健康发展。要增强把握正确导向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教育引导的有效性,既坚持原则、敢于管理,又讲究策略、善于管理,把握好处理问题的时机、节奏、力度,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利于社会团结和谐,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不断创新、走在时代前列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队伍。要结合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换届,切实加强宣传文化单位领导班子建设,配备好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好一把手。要抓好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把那些思想理论修养好、组织领导能力强、业务知识水平高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深入实施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增加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在人才工程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中的比例,努力造就一大批各门类拔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各级党委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和使用上关心宣传思想文化干部和人才,帮助工作在基层和一线的干部和人才排忧解难,支持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者: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第四篇:罗志军2012年2月8日在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同心同德开启基本 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在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罗志军
(2012年2月8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中华民族的传统团圆佳节元宵节刚过,今天政协江苏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就隆重召开,来自全省各地和港澳地区的省政协委员,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责任相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我代表中共江苏省委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江苏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开拓奋进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六个注重”,部署实施“八项工程”,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人均GDP突破6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14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突破2.6万元和1万元。全省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转型迈出坚实步伐,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善民生成效明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开创“两个率先”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取得这样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省上下同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也凝聚了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奉献。一年来,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在中共江苏省委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履行职能,服务发展有高度,建言献策有深度,民主监督有力度,团结合作有广度,自身建设有强度,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为党分忧、为发展尽责、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这一民主形式的生机与活力。我代表中共江苏省委,向全省各级政协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喜庆之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按照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新要求、立足我省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美好蓝图,明确到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紧紧围绕确定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导向,突出经济转型升级着力点,强化“八项工程”主抓手,努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为中共十八大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好环境。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又好又快,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最根本的是要靠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把率先发展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好地统一起来,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努力使社会生产力有更大发展、综合实力有更大提升、人民生活有更大改善。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扩大有效投入,优化投资结构,建设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推进一批事关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实施一批见效明显的重大民生工程,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适应居民消费需求新变化,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持续扩大消费规模,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积极应对国际市场新形势,推动出口结构升级,努力保持市场份额和出口规模,增强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力推进沿海开发开放,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优质要素、重大项目向沿海集聚,加快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极。尽管今年经济形势比较困难,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积极主动作为,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为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事关我省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全局,任重而道远。要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工程,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江苏科教优势,突出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加快把经济增长转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要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深入推进产业升级“三大计划”,加快制造业向高端攀升,促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巩固和提升实体经济优势。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快集聚高端人才,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打响“江苏创造”品牌。把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重要载体和抓手,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三化同步”,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支持苏北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跨越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促进苏南更大力度转型升级,着力打 造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推动苏中提高全面小康建设水平,不失时机向基本现代化迈进。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倒逼机制,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低碳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使节能减排的过程成为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过程。把改革开放作为重要动力,着力在经济体制、行政管理和社会领域改革上取得更大进展,巩固和发展江苏开放型经济特色和优势,为科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增进民生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检验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准。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幸福同步提升、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同步提高、富民与强省有机统一。扎实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坚决兑现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养老服务六大体系,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积极办好民生实事工程,提高新一轮扶贫开发水平,着力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创造人人享有平等发展机会的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大力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积极回应民生诉求,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安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使“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成为新时期江苏干部作风的鲜明特征。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推动“八项工程”取得更大成效。“八项工程”是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主抓手,是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重中之重的任务,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作的大局所在。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对认准的事情、决定的工作,要一抓到底、锲而不舍,咬定目标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扑下身子干工作,在狠抓落实中下苦功、比作为、出成果。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保持锐意进取、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成绩面前不懈怠,任务面前不推诿,困难面前不退缩,矛盾面前不回避,提振推进“两个率先”的精气神。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总结 推进“八项工程”的先进典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大家学有榜样,比有标杆,赶有目标,在全省上下形成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各级政协组织的重要作用。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是全省人民的共同事业和追求,需要全省上下团结拼搏、合力奋斗。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人民政协大有可为,也一定能够大有作为。各级政协组织要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进一步增进政治共识、提高履职水平,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为有效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作出新贡献。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把握,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分析研究,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推动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发挥人民政协包容各界、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协助党委政府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鼓舞士气,为改革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尤其要围绕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履职尽责,共同把这项工程打造成群众满意、得益受惠的民心工程。把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作为自身建设的目标,切实做好市县政协换届工作,积极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水平,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升参政议政实效。各级党委要把政协工作纳入全局工作来筹划和部署,切实加强和改善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努力为各级政协履行职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各位委员、同志们!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美好前景令人鼓舞,宏伟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罗志军在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20208)
罗志军:同心同德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日期: 2012-02-09 来源:新华日报
http://www.xiexiebang.com/dt2111111187.asp?DocID=2111136759
同心同德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在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8日)
罗志军
各位委员、同志们:
中华民族的传统团圆佳节元宵节刚过,今天政协江苏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就隆重召开,来自全省各地和港澳地区的省政协委员,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责任相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我代表中共江苏省委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江苏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开拓奋进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六个注重”,部署实施“八项工程”,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
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人均GDP突破6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14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突破2.6万元和1万元。全省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转型迈出坚实步伐,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善民生成效明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开创“两个率先”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取得这样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省上下同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也凝聚了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奉献。一年来,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在中共江苏省委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履行职能,服务发展有高度,建言献策有深度,民主监督有力度,团结合作有广度,自身建设有强度,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为党分忧、为发展尽责、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这一民主形式的生机与活力。我代表中共江苏省委,向全省各级政协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喜庆之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按照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新要求、立足我省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全面建成更高
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美好蓝图,明确到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紧紧围绕确定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导向,突出经济转型升级着力点,强化“八项工程”主抓手,努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为中共十八大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好环境。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又好又快,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最根本的是要靠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把率先发展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好地统一起来,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努力使社会生产力有更大发展、综合实力有更大提升、人民生活有更大改善。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扩大有效投入,优化投资结构,建设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推进一批事关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实施一批见效明显的重大民生工程,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适应居民消费需求新
变化,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持续扩大消费规模,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积极应对国际市场新形势,推动出口结构升级,努力保持市场份额和出口规模,增强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力推进沿海开发开放,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优质要素、重大项目向沿海集聚,加快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极。尽管今年经济形势比较困难,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积极主动作为,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为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事关我省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全局,任重而道远。要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工程,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江苏科教优势,突出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加快把经济增长转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要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深入推进产业升级“三大计划”,加快制造业向高端攀升,促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巩固和提升实体经济优势。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快集聚高端人才,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打响“江苏创造”品牌。把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重要
载体和抓手,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三化同步”,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支持苏北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跨越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促进苏南更大力度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推动苏中提高全面小康建设水平,不失时机向基本现代化迈进。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倒逼机制,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低碳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使节能减排的过程成为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过程。把改革开放作为重要动力,着力在经济体制、行政管理和社会领域改革上取得更大进展,巩固和发展江苏开放型经济特色和优势,为科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增进民生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检验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准。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幸福同步提升、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同步提高、富民与强省有机统一。扎实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坚决兑现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养老
服务六大体系,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积极办好民生实事工程,提高新一轮扶贫开发水平,着力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创造人人享有平等发展机会的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大力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积极回应民生诉求,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安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使“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成为新时期江苏干部作风的鲜明特征。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推动“八项工程”取得更大成效。“八项工程”是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主抓手,是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重中之重的任务,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作的大局所在。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对认准的事情、决定的工作,要一抓到底、锲而不舍,咬定目标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扑下身子干工作,在狠抓落实中下苦功、比作为、出成果。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保持锐意进取、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成绩面
前不懈怠,任务面前不推诿,困难面前不退缩,矛盾面前不回避,提振推进“两个率先”的精气神。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总结推进“八项工程”的先进典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大家学有榜样,比有标杆,赶有目标,在全省上下形成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各级政协组织的重要作用。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是全省人民的共同事业和追求,需要全省上下团结拼搏、合力奋斗。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人民政协大有可为,也一定能够大有作为。各级政协组织要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进一步增进政治共识、提高履职水平,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为有效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作出新贡献。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把握,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分析研究,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推动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发挥人民政协包容各界、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协助党委政府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鼓舞士气,为改革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尤其要围绕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履职尽
责,共同把这项工程打造成群众满意、得益受惠的民心工程。把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作为自身建设的目标,切实做好市县政协换届工作,积极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水平,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升参政议政实效。各级党委要把政协工作纳入全局工作来筹划和部署,切实加强和改善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努力为各级政协履行职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各位委员、同志们!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美好前景令人鼓舞,宏伟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