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新境界(罗志军政协讲话2013)

时间:2019-05-13 23:2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新境界(罗志军政协讲话201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新境界(罗志军政协讲话2013)》。

第一篇: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新境界(罗志军政协讲话2013)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新境界

——在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月19日)

罗志军

各位委员,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形势下,政协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我代表中共江苏省委表示热烈的祝贺!

省十届政协以来的五年,我们并肩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共同见证了鼓舞人心的深刻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齐心协力、扎实奋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挑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无论是经济综合实力还是社会事业发展,无论是城乡建设面貌还是人民生活水平,都跨上了新的台阶。刚刚过去的2012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1%,超过54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突破29600元和12200元,分别增长12.7%和12.9%,科学发展、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的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这些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江苏的缩影,也为江苏今后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伴随江苏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省十届政协牢牢把握团 1 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协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加强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密切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为全省改革发展凝聚了信心、汇集了力量;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和各方面利益诉求,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群众工作、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为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作出了贡献。可以说,江苏发展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各级政协组织的不懈努力,凝聚着广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辛劳智慧。在此,我代表中共江苏省委,向全体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委员,同志们!

去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十八大精神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十八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自信、增强自觉、实现自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回顾历史,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 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江苏发展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共同奋斗的结果。

中共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号角,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实践,必须把中央的工作要求与江苏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紧密结合起来,把强化工作导向与体现群众意愿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使“两个率先”成效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中共江苏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确保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目标在江苏实现,必须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新动力,构建统筹协调、互动融合的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创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的改革开放新优势,形成民生改善、安定和谐的社会建设新局面,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新体系。全省各地各部门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按照十八大确定的新部署,对照省委提出的“五个新”要求,准确把握目标定位,丰富完善指标体系,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和过硬的成果,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奋力开 3 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实施“八项工程”、推进“两个率先”,是江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我们要按照“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扎实推进“八项工程”,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务实创新,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努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新境界。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继续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导向,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富成效,为实现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好局、起好步。我们要时刻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切实兑现省委、省政府的庄严承诺,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入推进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回应民生诉求,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努力让全省人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普惠于民。

各位委员,同志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中共十八大对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 作出了部署,特别是强调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赋予了人民政协更重大的责任、更光荣的使命。希望各级政协组织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在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上有更大作为,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上作出新贡献,最大限度凝聚共谋发展、共创伟业的正能量。要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继续就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为江苏科学发展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今年省政协常委会要重点围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开展协商讨论。要充分发挥联系各界、渠道畅通的优势,协助党委政府多做凝聚共识、汇集力量的事情,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事情,多做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事情,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这次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省政协领导班子,希望新班子薪火相传、继往开来,自觉加强学习,创新工作思路,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各级党委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把政协工作放到全局工作中来部署和推进,为各级政协和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各位委员,同志们!

江苏发展已经踏上新的征程。我们要深刻认识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省情,准确把握江苏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清醒看到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对取得的成绩决不能估计过高,对存在的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对原有的工作路数决不能守成僵化。全省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全社会各方面各阶层,都要增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再创新的业绩。最近,中共江苏省委制定并发布了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这不仅关系到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而且关系到用优良的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我们欢迎广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进行监督。只有主动接受监督,强化制度约束,才能使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只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说到做到,才能取信于民;只有解决问题见到成效,得到老百姓认可,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我们坚信,只要全省人民同心同德、开拓奋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江苏“两个率先”的蓝图一定会变为美好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在江苏大地展现出蓬勃生机!

第二篇:罗志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新局面

罗志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新局面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罗志军

多年来,江苏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谆谆嘱托,坚持把中央要求与江苏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了又好又快推动科学发展的鲜明特色。一是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近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7%,2011年总量达到4911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财政总收入过万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00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二是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幅保持30%以上,现代服务业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所有行政村实现“七通”:通电、通公路、通公交、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苏南加快转型升级,苏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6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区域发展呈现“南升北快”的可喜局面。四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2011年分别达到26341元和10805元,衣食住行用条件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两个率先”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2010年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2011年超过3/5的县(市)达到标准,为向“第二个率先”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咬定“两个率先”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矢志走在全国前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03年,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江苏发展阶段实际,省委作出了推进“两个率先”的重大决定,明确把“两个率先”作为新世纪头20年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加快建设一个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2007年,省委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充实了全面小康的目标内涵,提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站在新的起点,2011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战略部署,成为新阶段江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成为江苏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成为引领全省上下开拓奋进的一面旗帜。在“两个率先”目标的引领下,历届省委、省政府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一任接着一任干,目标上坚定不移、思路上与时俱进、举措上务实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两个率先”不断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战略和举措。在实现“两个率先”的征程中,我们坚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新情况新问题适时提出与目标要求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和举措,不断加以完善提升,用以更好地指导新的实践。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行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率先制定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科学引领“第一个率先”实践。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科技兴省战略,到90年代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再到“十二五”规划确定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认识不断深化,政策不断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各地各部门找准定位、主动作为,自觉把各方面工作融入全省发展大局,有力有序推进“两个率先”。2011年以来,我们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六个注重”的新要求,全面展开工作布局,部署和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民生幸福、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党建工作创新“八项工程”,努力使江苏的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文化更繁荣、生态更文明、人民更幸福。实践证明,实施“八项工程”,找准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央要求与江苏工作的结合点,抓住了全局工作的着力点,覆盖了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方面,体现了工作连续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成为全省工作的鲜明导向和有力抓手。

积极探索具有江苏特点的科学发展新路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始终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顺境中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逆境中创造条件迎难而进,先后抓住了农村改革、对外开放、转型发展三次重大机遇,成功实现了由农到工、由内到外、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有机统一,出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考核体系等7个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强化了科学发展的政策导向、工作导向、考核导向。主动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倒逼压力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显著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同步推进,加快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在统筹城乡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连续9年保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局面。坚持不懈推动区域共同发展,不断加大对苏北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开发园区,实施“一市一策”,强力推进沿海开发,使苏北发展步入快车道。注重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构建“六大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实现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五个全覆盖”。积极推进“绿色江苏”和生态省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以太湖治理为重点加强水环境整治,近5年全社会累计投入700多亿元进行治理,湖体水质稳中趋好。可以说,没有发展,就没有江苏今天这样的好局面;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两个率先”的巨大成就。

以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最强音,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强国之路,是贯穿整个现代化进程的战略抉择。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深化开放,才能不断增强创新优势、增添新动力、赢得新发展。江苏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毫无疑问得益于改革创新、得益于对外开放。我们较早开始市场取向的改革,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极大地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内生动力。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在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扩权强县强镇、文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反腐倡廉体系建设等方面创造了一系列新鲜经验。尊重基层群众首创精神,总结推广张家港、昆山、苏州工业园区、华西村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造了生动活泼的发展局面。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招才引智,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经济领域开放到其他各个领域开放,形成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特色和优势。顺应外部环境新的变化和江苏发展的内在要求,明确提出大力培育国际化企业、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培养集聚国际化人才,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全球要素配置力和对外影响力。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就业惠民、创业富民、社保安民,积极回应民生诉求,每年兴办一批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促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有机统一。提出富民强省、民生优先、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千方百计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加快发展科教文化、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率先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文明素质、精神面貌显著提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全省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持续提升。把群众认可作为衡量“两个率先”成果的最终标准,在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指标体系中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指标,努力使推进“两个率先”的过程,成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要建设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党的坚强领导是根本保证。多年来,我们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大规模培训干部,使“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有信念、有本领、有担当、有正气”成为新时期江苏干部的鲜明特质。以创先争优活动统揽基层党建工作,加快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推进“两个率先”提供了有力保证。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直接联系,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江苏民主团结、政通人和、生动活泼的良好政治局面。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这一新时期江苏精神,进一步提振推进“两个率先”的精气神,不自满、不懈怠、不停滞,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两个率先”的实践探索和巨大成就,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是江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崭新事业,这一战略部署符合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符合中央对江苏工作的最新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我们将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大胆探索、扎实工作,以各方面的新突破推动“两个率先”不断取得新进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大地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第三篇:罗志军就职讲话

罗志军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2011年2月14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这次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开得很成功,是一次民主团结的大会、务实创新的大会、催人奋进的大会。

会议审查批准了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通过了相关的报告和决议,明确了“十二五”和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必将进一步鼓舞全省人民满怀豪情地投身“两个率先”的伟大实践,创造江苏更加美好的明天。

会议按照法定程序完成了选举任务。大家选举我担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这是各位代表和全省人民对我的信任。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一定与常委会组成人员一道,把保持工作连续性与增强工作创新性统一起来,把历届省人大常委会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坚持好、传承好、发扬好,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强省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自身建设,推动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在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伟大事业中,更好地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省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各位代表、同志们,当前,江苏的发展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二五”时期,是江苏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阶段,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实现“十二五”时期又好又快发展,关系到如期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今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两个率先”的承启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至 1

关重要的意义。最近,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江苏“继往开来,坚持‘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江苏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适应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地朝着“两个率先”的目标迈进,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开创新局面、铸造新辉煌。

我们一定要更加主动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动摇,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构建富有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走上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轨道,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切实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我们一定要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全省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加安定、更加美满的幸福生活。把增强广大城乡居民收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创业,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者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普惠民生的重要基础,在巩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城乡低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四个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我们一定要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更高水平“引进来”,更大步伐“走出去”,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和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激发改革创新的活力。

我们一定要更加积极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人民依法参与地方事务的管理。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快制定与国家法律相配套、与“两个率先”实践相适应、具有鲜明江苏特色、比较完备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快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提高司法效率,促进司法公正。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催人奋进,我们要完成的任务艰巨繁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落实本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新起点上奋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简历

现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68.02—1978.09 海军北海舰队战士、文书、技师; 1978.09—1980.12 北京医用射线机厂团委书记; 1980.12—1983.02 中国青年报社干部;

1983.02—1985.01 中国青年报社发行处副处长;

1985.01—1988.09 中国青年报社副秘书长(正处级); 1988.09—1990.07 中国青年报社秘书长;

1990.07—1993.02 中日青年交流中心管委会委员、副总经理;

1993.02—1994.01 共青团中央常委、实业发展部部长(1993.03 高级经济师);

1994.01—1995.09 共青团中央常委、实业发展部部长、中国青年实业发展总公司董事长(其间:1994.01—1995.09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政治学专业委托培养在职硕士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5.09—1996.11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1996.11—2001.09 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 2001.09—2001.10 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2001.10—2002.01 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02.01—2003.04 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3.04—2007.12 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 2007.12—2008.01 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 2008.01—2008.02 中共 江苏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南京市委书记;

2008.02— 2010.12 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 2010.12—2011.02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2011.02—至今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1年2月14日下午,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选举罗志军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的十七大代表,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十一届江苏省委委员、常委,江苏省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第四篇:学习罗志军讲话小结

吹响共建社科强省的集结号

4月12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在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上发表建立社科强省的重要讲话,提出加快建立社科强省的“四新”要求,勉励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振奋精神,合力推动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罗书记的讲话精神似甘霖般滋润了广袤江苏,社会各界纷纷展开活动学习罗书记讲话精神。为贯彻南通市社科联2011年10号文件,xx支行紧跟时代步伐,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率先建立社科强行,吹响了共建社科强省的集结号。

一、历史发展需要

今年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90华诞,90年如白驹过隙,恍然而过。重温党史,重游南京,我们会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江苏在推动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江苏傍江临海,平原辽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江河湖泊密布,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粮食大省。江苏历史悠久,近代工业例如缫丝、纺织、面粉、采煤等最先在江苏繁荣,是当之无愧的经济大省。江苏人文荟萃,散文家朱自清、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等,还有以徐悲鸿、傅抱石、林散之为代表的书画艺术大师享誉世界,是文化大省。“十二五”期间,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我们继往开来,坚持“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又对江苏工作进一步提出“六个注重”的新要求,为我省新一轮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坚持“两个率先”,围绕“六 1

个注重”是新形势下历史发展的需要,也是我省与时俱进的奋斗目标。

二、落实“四新”要求

(一)理论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先进哲学社会科学的集中体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由理论变为实践。毛泽东思想是结合中国实情的马克思主义,使中华民族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邓小平理论奏响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凯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发展。科学发展观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证明哲学社会科学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理论保证,对于强国强省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基层央行,要依靠哲学社会科学,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为了迅速在理论研究上出成绩,支行抓住建党90周年的机会,在全行展开“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学习活动。通过党史的再学习,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加深了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在支行展开的中心组学习和夜校培训中,始终将政策理论学习摆在首位,认真组织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并结合支行实际,积极讨论,制定出适合基层贯彻实施的方案,切实把握理论指导。

(二)服务决策

科学发展不仅要问需于民,更要问计于民。党政机关广泛接触民情、了解民意、反映民需,能够凝聚社会各阶层的智慧,将其融入我们的决策立法中,成为官民理性互动的渠道,补充完善政府决策的重要保障,促进党政机关科学民主决策,推动科学发展。通过了解群众需求,总行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出了“做文明有礼央行人”的重大指示,要求各基层央行全面落实,树立人民银行新形象。通州支行立即分发了文明礼仪手册,展开文明礼仪学习活动,要求以股室为单位,组织职工自主学习,交流学习心得;通过夜校学习,补充深化文明礼仪学习;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不定期检查职工执行情况。柜面是银行直接接触群众的平台,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渠道,支行尤其重视柜面管理,要求柜面服务要规范认真,热情主动,耐心周到,做好工作的同时要了解群众需求,适时改进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决策。

(三)科研创新

中国有句古话:“不谋全局者,不足某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随着时代变迁,生活瞬息万变,科技日新月异。要想立足于群众,领跑金融产业,基层央行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支行改变了原来坐等群众反映情况的做法,积极举行多种形式的社会调研,深入群众,掌握一手资料,调查政策实施情况,了解企业发展趋势,及时制定调节方案。在贯彻落实上级央行政策上,支行发挥主观能动性,革新宣传方式,效果显著。例如在“反假币”活动中,支行不再呆板的作报

告,举例子、讲指示,我们货币金银股的同志们深入庙会现场,面对面的向群众讲解要点。根据群众反映,这种做法更形象,更生动,更有效。当然,支行科研创新的内容还不够丰富,要扩大改革创新的范围,打破教条主义的桎梏,更好的履行支行执行货币政策,管理金融市场的职能。同时,支行职工年龄老化,要重视人才引进,营造团结民主开放的学术氛围,进一步完善优秀人才和成果的评价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的宏观管理体制和科研运行机制。

(四)加强领导

首先,领导是一种影响力,领导的实质就是影响别人。加强领导是为了将广大群众团结在共建社科强省的事业中,提高责任意识。基层央行领导要树立榜样,率先融入到地方发展大局、宣传思想工作大局中。其次,领导是一种凝聚力,加强领导是为了创造自由宽松的环境,鼓励群众共同奋斗。支行领导始终密切联系职工,加强同职工的交流沟通,提高支行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全行能够团结一致办好事。近日,支行工会组织了民主管理交流会,通过交流会,了解职工工作情况和生活需求,客观评价工会工作,以促进支行民主工作进一步展开。领导还是一种监督力,在以身作则的同时,领导要加强监督,鼓励全行职工以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监督也是双向的,在实行监督的同时要自觉接受监督。支行定期会组织相关领导述职,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虚心听取群众意见。

三、未来发展要求

共建社科强省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在高亢的号声中,基层央行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履职,同心同德努力奋斗,合力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以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行职工要保持荣誉,为三创总行级文明单位继续奋斗。

第五篇:2010年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改革创新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当前,江苏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中央对江苏率先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通过率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江苏已进入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新时期,迫切需要教育为加快经济转型提供支撑;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有新期盼,迫切需要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教育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迫切需要确立更高目标、实现更大跨越。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组织制定了《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江苏教育规划纲要重点突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面向未来,坚持把率先发展作为战略定位。率先主要体现为走在全国前列的率先和引领全省发展的率先。江苏作为东部发达地区,有基础、有能力、有必要提前实现国家的教育发展目标。强省必先强教,实现现代化必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江苏的“两个率先”首先要有教育的率先。为此,我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率先建成教育强省;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二是注重内涵,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当前,江苏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紧紧抓住提高质量这个核心不放松。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立足于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发展转型,对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提升作出了部署。三是抓住关键,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与经济领域的改革相比,教育领域的改革还相对滞后。为此,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突出改革创新,以体制机制为重点,对教育改革进行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同时提出,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努力以教育的开放促进教育的改革,以教育的国际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四是强化贡献,坚持把服务社会作为重要使命。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基础上,我省把“服务社会”增列为教育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既强调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又强调拓展教育功能、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并将高校应用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率列为教育现代化16项重要指标之一。

率先建成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服务社会”的工作方针不动摇,特别是要把改革创新贯彻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需要重点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政府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以及如何动员全社会参与兴办教育事业等方面的问题。

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江苏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改革创新的根本问题,也是关系全局、关系未来的百年大计。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敢于创业、勇于创新、善于创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江苏人。一是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感染力。丰富德育内容,创新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发展的德育内容体系,使德育内容既坚守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和中国道德文化基点,又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吸收现代化营养。创新德育方法,把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融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用引导替代说教,用激励替代号召,使德育更好地引导、关怀、涵养年轻一代,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二是坚持能力为重,创新人才模式。不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更要把着力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上来,放在引导学生应用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上来,放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上来。

三是坚持全面发展,健全素质教育的合力推进机制。尽快完善适应不同年龄特点、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素质教育目标体系,以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紧密结合为手段,合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建设具有江苏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让学生从过重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建立健全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创新招生考试和用人制度,形成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正确导向。

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要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努力办出更多校长潜心办学、教师爱生善教、学生全面发展、校园充满生机的有特色高水平学校。一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促进学校自主办学。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探索符合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二是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职业院校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高校着力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切实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完善准入退出制度,对不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完善激励保障制度,设立教学成果奖,形成以教学实绩为首要内容的考核导向,对农村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对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教师给予应有的褒奖。三是遵循教学规律,大力支持教育家办学。认真实施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教育大家和教育名家,放手让教育家按照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用民主科学的手段推行教育改革,让有理想的教育家能够实现自己的主张,办出具有鲜明风格的知名学校。

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着力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重点围绕解决体制机制不完善、发展还不平衡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公共教育管理服务水平。一是以完善机制保障教

育优先发展。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来抓,完善统筹协调机制,以有效的组织实施保障教育的优先发展;完善政策引导机制,以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推进教育的优先发展;完善考核问责机制,以有力的监督考核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二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针对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率先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率先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建设,规范和完善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帮扶,推行校长、教师一定年限合理流动制度,有条件的可以让优秀校长及其团队管理多所学校,努力缓解“择校”矛盾。三是以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强化教育服务。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职责和管理权限,加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减少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从根本上扭转政府及部门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状况。

进一步创新办学体制,着力形成全社会兴办教育的良好局面

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办学体制,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一是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进一步增加政府投入。加大对教育投入的保障力度,使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高于中央核定的比例,尤其要集中财力加强教育内涵建设和提高生均经费标准,使增加的教育投入与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

相适应。完善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推行基本支出拨款与专项绩效拨款相结合的财政拨款制度,不断提高教育投入产出效益。二是大力推进多元办学,加快发展民办教育事业。坚持放手发展,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出资或捐资办学,鼓励社会力量独立或共同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举办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坚持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和捐赠教育的激励机制,落实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平等的法律地位;对发展民办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学校和个人,政府要予以表彰。坚持规范管理,鼓励民办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体制机制优势,努力办成一流的优质品牌学校。三是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先进典型,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最大程度地理解和参与教育改革发展。

下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新境界(罗志军政协讲话2013)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新境界(罗志军政协讲话201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迎接十六届六中全会特稿: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新华网北京10月7日电(记者孙承斌、李斌、李亚杰)金秋时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一个重要议程,就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2012年新春寄语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2012年新春寄语 2012-01-22 广大网民朋友: 兔归辞旧岁,龙腾启新程。值此龙年新春佳节之际,谨通过中国江苏网给全省人民拜年!向所有关心江苏、给力江苏的海内......

    罗志军在省级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讲话

    罗志军在省级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讲话2月2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省级机关作风建设大会。省委书记罗志军在讲话中强调,省级机关在全省工作中处于枢纽地位,江苏科学发展要继往开来......

    学习罗志军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省委书记罗志军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2月9日,沭办发[2012]11号文件通知学习省委书记罗志军同志的文章——《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狠抓落实》。 带领全体机关干部学习的同时,我......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就江苏共青团工作作重要批示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就江苏共青团工作作重要批示 中国共青团网2010年12月14日12月10日,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对江苏共青团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作用,为‘两......

    罗志军参观第三届江苏产学研合作成果展

    罗志军参观第三届江苏产学研合作成果展 11月4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来到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参观了正在这里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江苏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展览。......

    罗志军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讲话

    罗志军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讲话 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在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11月6日) 罗志军 同志们:......

    江苏省级金融机构新春座谈会举行 罗志军等出席并讲话

    江苏省级金融机构新春座谈会举行 罗志军等出席并讲话 2011年01月19日 《新华日报》 1月18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在南京召开省级金融机构新春座谈会。省委书记罗志军、代省长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