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军介绍江苏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做法经验

时间:2019-05-14 19:1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罗志军介绍江苏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做法经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罗志军介绍江苏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做法经验》。

第一篇:罗志军介绍江苏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做法经验

罗志军介绍江苏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做法经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1年09月29日 08时32分 来源:新华日报

【 E-m 【字体:大 中 小】 ail 推 荐 】

29日,在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江苏省委书记罗志 军代表江苏省委、省政府作了发言,介绍了江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关做法 和经验。罗志军说,今年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 “六个注重”的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积极 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措施,取得了新成效。罗志军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江苏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一是精心谋划推进基层社 会管理服务。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会议、深化平安江苏建设大会,突出基层基础建设这个重点,部署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围绕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具体部署实施固本强基行动计划,提出22个 攻坚项目,明确时间表和路径图,实行项目化推进、工程化管理、实体化运作。围绕夯实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基本单元,出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城乡社区建设的

意见》,增加社区工作力量,新设1亿元省财政建设项目引导资金推动社区基础设 施建设,并在农村推行以有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阵地、有先进的信息 网络、有群众拥护的带头人、强化党组织领导责任为内容的“四有一责”建设,增强城乡社区管理服务能力。二是加快构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按照党委领 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探索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基层政 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团体、自治组织管理相结合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在 乡镇(街道)层面,着力推动党委政府把工作重心转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在 全省所有乡镇(街道)建立政法综治工作中心,整合10多个基层部门工作力量,实现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并建立健 全基层党员干部直接服务群众制度,推动社会管理服务扁平化、快捷化。在社区(村)层面,全面推广“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社区组织新架构,以社区党组织 为核心,以社区居委会推进居民自治、自我管理,以社区管理服务站承接公共服 务,以社区综治办负责维护稳定,目前全省有2.1万个社区(村)建立了综治办。在公众参与层面,以社会管理先锋行动为载体,组织全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积极 投身社会管理创新,通过创新社会领域党建工作机制、培育发展社区社团以及构 建志愿服务、居民互助服务体系等

措施,积极引导、带动基层群众组织、社会组 织、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参与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三是着力提升基层社会管理 服务水平。按照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要求,积极探索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新方 法新举措。重点在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上下功夫,把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实行 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设岗定责、服务到户,让群众知道有话跟谁说、有事找谁 办。今年上半年,依托网格管理服务体系,96%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成功化解。在推行精细化管理服务上下功夫,根据不同管理对象的特点,分类制定管理服务 措施,配置管理服务资源。对商品房社区,大力开展居民自治管理活动,着力提 高居民参与程度;对拆迁安置和保障性住房社区,充实社区工作力量,加大救助

帮困力度;对老城区社区和“城中村”社区,加强安全设施改造和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居民转变生活方式,目前老城区社区、“城中村”社区改造率分别达80%、90% 以上;对农村社区,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推进城乡社区管理服务协调 发展。在推行信息化管理服务上下功夫,按照每个村(社区)有一处固定场所、一名信息员、一套信息设备、一套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快推进镇、村两级综合信 息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实现信息及时采集、情况动态掌握、服务迅速跟上、问题 有效处理。罗志军表示,下一步,江苏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这次 会议精神,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措施,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壮 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为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主任李小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柏苏宁,省政协副主席张九汉,省法院院长公丕祥,省检察 院检察长徐安,省政府党组成员、公安厅厅长孙文德,省武警总队总队长于铁民,以及省综治委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江苏分会场参加了会 议。(顾雷鸣)


第二篇:社会管理创新经验做法

主动适应社会转型期的新形势

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新任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社会进入了加速转型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既是社会发展黄金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通过学习中央和省市领导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余杭近几年社会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就转型期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认知先于行动,科学认识和正确看待社会转型期的阶段性特征

我们必须科学认识和正确看待转型期社会问题的规律性与特殊性。深刻认识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必然性。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变迁和发展的转型时期,以改革开放为主要形式的社会转型,其内容涵盖了结构转变、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更新等在内的全方位转换,转型的深度、广度、速度、难度前所未有,这些致使转型期凸显的社会问题往往带有显著的结构性、变迁性、越轨性、病态性与心理性等特征。深刻认识余杭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复杂性。由于我区地处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已经率先迈进10000美元的新阶段,社会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作为经济发展快、改革力度大、开放程度高的先发城区,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方式、社会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由此带来转型期社会建设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早发、先发、多发,众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相互交织、叠加。

二、转型必先转脑,积极探求和确立与社会转型新形势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思维

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迫切要求我们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鉴于此,区委、区政府把社会建设和管理提到检验和衡量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理论研讨和专题研究,确立了“发展是生产力、社会管理也是生产力”,“经济发展越快、越要重视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新理念,推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两轮并驱”、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两手并重”成为新导向,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把促进公平作为社会和谐的关键,把改革创新作为社会转型的动力,积极探索一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对照转型期社会管理创新的新任务,我们必须“转换脑筋”,正确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明确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取向。牢牢把握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立足实际、改革创新等“五个”原则。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在思想观念上,从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向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在管理主体上,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在管理方式上,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转变;在管理环节上,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在管理手段上,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三、坚持“点线面”结合,构建立体型的社会管理工作新格局

在社会加速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任务非常紧迫、繁重。我们必须坚持以创新的理念引领和带动体制机制和方法措施创新,当前重点是在做大社会管理服务网络、做强镇乡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做实社会管理服务基本单元上下功夫。

(一)注重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在面上完善一张网络,构建“全面覆盖、无缝衔接”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体系。

构建新型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一是坚持从全局高度来整体

谋划全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区级层面建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社会管理创新领导机构,制定出台《余杭区委、余杭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意见》。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深入有效开展,建议在党委序列设立实体化运作的专门机构,负责全区社会管理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二是坚持从系统角度构建社会管理服务制度体系。涵盖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处置3个层面,具体包括16项制度体系。三是坚持从健全项目考评机制入手形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整体合力。把社会管理涉及到的重点工作细化分解成33个项目,建立一套项目化管理办法和考评考核机制,完善社会管理工作的定责、履责、问责制度,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走上集成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二)注重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在线上提升一个中心,打造“上下贯通、贴心贴身”的镇乡社会管理服务综合平台。

镇乡一级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推进镇乡一级社会管理体系中,要充分发扬余杭作为全国镇乡综治工作中心发源地的传统优势,依托“网络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制度,深入推进镇乡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把综治工作中心建设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

1、整合:健全“8+x”工作体系,进一步整合计生、劳保、城管、交通等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和工作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2、拓展:拓展社会管理职能,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通过督查督办、考核奖惩等措施,充分发挥未进驻中心职能部门的作用,使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工作在基层真正得到落实。

3、延伸:重点建立与社区(村)网络化服务管理对接机制,并将管理触角继续向9大系统“平安单位”参创单位延伸,向“两新组织”延伸,有效发挥综治中心的核心和平台作用。

4、规范:进一步加强综治工作中心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使镇乡综治工作中心更好地承担起社情信息掌控、矛盾纠纷调处、群防群治指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法制宣传教育、维护和谐稳定六大功能,筑牢社会管理服务第一道屏障。

(三)注重发动群众、自我管理,在点上巩固一批阵地,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的品质生活共同体

社会管理服务的重心在城乡社区,我们要紧紧抓住城乡社区这个支撑点,注重发挥城乡社区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中的基础平台作用。一是推进新型社区管理工作标准化。按照“管理有力量、周界有隔离、内外有监控、出入有登记、秩序有规范、安全有保障”的目标,对现有的新型社区开展集中治理,分阶段推进封闭式管理改造,统一硬件配套标准,统一社区场所设置,统一管理服务措施,着力解决新型社区管理脱节、服务缺失的突出问题。二是推进新型社区管理主体多元化。从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出发,进一步理顺镇乡、街道与新型社区的关系,开展经济服务、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和党群建设等“职能进社区”活动,开展“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和谐邻里”为主题的民主管理实践,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努力做到“小事源头化解、矛盾不出社区”。发挥社会组织的协调整合、排忧解难功能,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等形式,探索建立“政府指导、小区自主、市场运作”的物业管理或准物业管理模式。三是推动新型社区管理服务长效化。增强新型社区建设的前瞻性、超前性,在立项、规划、验收等环节,把实行封闭式管理要求列为基础性配套,发改、建设、财政等部门要严格审批、严格把关,做到“同规划、同施工、同验收”。按照实有人口千分之二的标准,建立专门力量配备长效机制。按照“分类管理、分别出资”原则,建立新型社区经费保障长效机制,为提升新型社区社会管理服务能力从源头上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篇: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主要做法经验材料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主要做法经验材料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主要做法经验材料

社区是基层社会管理的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县城市社区管委会针对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把加强社区社会管理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大力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走出了一条以加强社区社会管理,提升社会管理整体水平的新路子,让群众切身享受到了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实惠,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上升。在今年公众安全感调查中,**县城区居民安全感达到98.68%。

一、大力推进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为加强社区社会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县城市社区管委会在推进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中,根据新时期加强社区社会管理的新要求,积极适应社会职能社区化、社区党员属地化、组织形式多样化、思想生活方式多元化的形势,围绕“改善民生促和谐、服务居民聚人心、加强党建抓落实”的工作思路,通过典型引导、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社区社会管理水平。在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管理工作中,街道社区结合实际,推出了创新社区社会管理“一五二四”服务管理模式,着力建设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

(一)健全完善“一个服务阵地”

街道社区以打造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品牌为抓手,积极创新社区服务方式,把服务由居民等、催、忧、求向民思我想、民需我办、民困我帮、民求我应转变。通过整合资源,投资50万元对4个社区原有的办公活动场所进行了改、扩建维修装饰,确保每个社区均有一个“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服务阵地。健全完善社区服务平台,将“党员服务、劳动保障服务、综治司法服务、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等项目统一纳入,实行一站式受理,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地服务,实现了“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规范了社区管理服务行为,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群众。

(二)建立健全“五大组织”

1、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调整组织设置,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党员分类管理,深化拓展在职党员在单位争当业务先锋,在社区争当居民模范的“双岗双争”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的先锋作用和社区社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2、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着力提升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

3、建立健全社区综治组织,建强社区综治阵地,完善组织机制,组织开展社区的各项综治基础工作。

4、建立健全社区群团组织,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推动社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青少年帮教工作、社区救助、教育培训、丰富社区文体娱乐活动等方面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5、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促进社区体制创新、提高社区自治水平、服务居民群众、承接政府职能的作用。

(三)全力加强社区“两项管理”

1、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根据“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划分社区网格,把四个社区划分成41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管理员,让所有条块力量都聚集到“格”,所有服务管理都聚集进“网”,推动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在网格这个基本单元上聚集整合,做到了“人往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格中联”,形成了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全方位、动态式、人性化服务的管理格局。

2、加强社区信息化管理。街道社区积极探索构建以人为本、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的“一本三化”新体系,筹集资金102.6万元,建立起**县街道社区管理服务系统。将社区内的实有居住人员基本情况、党建群团建设情况、综治信访、居家养老服务等信息纳入信息平台,不同部门、不同用户在登录此平台后,根据权限设定呈现相应的内容,在保护社区居民隐私、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时,实现信息最大限度的透明公开,高效使用。同时,辖区41个网格管理员下沉到社区,采集社情民意,通过信息体系上报到街道,街道实时监控各类问题的处置情况,极大地提高了问题的发现能力和处理效率,有效实现了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服务全方位。

(四)倾心抓好社区“四类服务”

1、抓好以党建为主要内容的先锋惠民服务。按照“一流党建保障一流社区服务”的总基调,立足“关爱人、服务人、教育人、凝聚人”的理念,开展了以实施“连心、民心、爱心、暖心、怡心”工程,创建“汇集民声的聚集园、居民办事的便捷园、社会救助的温馨园、居民生活的和谐园、文化生活的娱乐园”为载体的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构筑了社区党建服务新体系,打造了先锋惠民服务品牌。

2、抓好以民生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社区救助、社区养老、家政服务,保障社区老干部、老劳模、重点优抚老军人、残疾人等服务对象的基本生活。通过采取“一助一”结对服务的方式,定时到服务对象家中开展帮扶、卫生清扫、精神陪聊等家政助老服务和医疗卫生保障、精神慰籍和文化生活服务,最大限度的解决社区服务对象的后顾之忧。

3、抓好以重点人群为主要内容的弱势救助帮扶服务。街道社区注重对重点人群的人文关怀,建立“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管理中心”,给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扶持;举办残疾人技能免费培训;为生活困难家庭办理城市低保,不断提升社区为民服务质量。

4、抓好以满足居民多种需求为主要目标的社区社会化服务,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为居民生活需求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务。如各社区开办的爱心超市、假日学校、道德讲堂、绿色网源等社会服务体系,满足了居民群众多形式、多项目、多层次的需求。

二、大力推进社区综治组织和阵地建设,为加强社区社会管理夯实基础平台

社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社区综治组织在缓解社区居民社会压力、化解矛盾冲突,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街道社区整合资源,大力推进社区综治组织和阵地建设,夯实社区综治工作基础,夯实了社区综治工作的基础。

(1)建立标准化社区社会管理工作站

根据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需要,街道社区按照方便管理、方便工作、方便群众的原则,对社区社会管理载体规范化、标准化作了统一要求。四个社区均将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防邪反邪工作站、禁毒工作站、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站、矛盾调处工作站、法制宣传工作站”等基层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建立规范标准的社会管理工作站,由社区党总支书记统揽指挥,实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平安法治联创、突出问题联治、管理服务联动、重点工作联抓。

(2)整合充实社区综治力量

四个社区均按照“112211”即“一名综治指导员、一名综治专干、两名调解员、两名综治协管员、一名社区民警、一名大学生综治社工”标准配齐配强管理人员力量。通过加强培训指导,实施职业化管理、专业化运作、科学化考核,确保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创新推行综治指导员制度。从全县干部选拔考试中,选派4名政治素质高、法律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到社区,确保每个社区均有一名综治指导员,充分发挥综治指导员“四员”,即“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法制宣传辅导员、服务发展联络员”作用,有效指导和推进了社区综治维稳工作。

(三)创新建立“综治维稳服务队”

针对新形势下社区治安力量薄弱、情报信息不畅、群防群治工作趋于弱化的现状,街道社区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理念,紧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建“综治维稳服务队”。在各社区充分发动群众,从老党员、治安志愿者、老教师、老干部、企事业退休人员中选拔组建由8-10人组成的“综治维稳服务队”,协助社区民警开展参与安全防范、收集社会治安信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协助人口管理。目前该队伍总数已达40多人,队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优势,有效延伸了队伍触角,织密了群防群治网络,带动了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热情和积极性,较好地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预期效果。

三、大力推进社区平安和谐创建,为加强社区社会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社区处于维护稳定、平安建设的最前线。社区能否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街道社区通过大力推进技防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和谐家庭创建,着力提升社区矛盾化解能力,使平安建设这个易碎品真正坚固结实起来,让社区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升。

(一)大力加强社区矛盾化解工作

在每个社区配备两名调解员,把一批在群众中威望较高、有较高调解能力、群众信任的老党员推选为调解员,这样不仅确保调解员能得到群众认可、具有开展工作的良好基础,也增强了调解员自身工作动力和责任感。严格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旬排查、日报告制度,发生突发事件随时报告,无矛盾纠纷实行“零报告”,确保重点人员、重点问题的动态情况及时掌握。创新实施“书记大接访”,构建全天候的调解服务通道,有力地将矛盾化解在初始、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的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二)大力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作为“平安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平安家庭知识竞赛等系列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平安推动社区平安,以家庭和谐促进社区和谐。采取稳妥措施,切实解决影响家庭平安的突出问题。通过示范先行、典型引路的方式,精心培育“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户,利用鲜活的典型和身边的事例示范、教育、感召社区家庭。广泛开展道德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的法律道德素质,引导她们依法合理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深入引导家庭成员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第四篇: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主要做法经验材料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主要做法经验材

料(精选多篇)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主要做法经验材料

社区是基层社会管理的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县城市社区管委会针对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把加强社区社会管理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大力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走出了一条以加强社区社会管理,提升社会管理整体水平的新路子,让群众切身享受到了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实惠,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上升。在今年公众

安全感调查中,**县城区居民安全感达到98.68%。

一、大力推进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为加强社区社会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县城市社区管委会在推进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中,根据新时期加强社区社会管理的新要求,积极适应社会职能社区化、社区党员属地化、组织形式多样化、思想生活方式多元化的形势,围绕”改善民生促和谐、服务居民聚人心、加强党建抓落实”的工作思路,通过典型引导、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社区社会管理水平。在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管理工作中,街道社区结合实际,推出了创新社区社会管理”一五二四”服务管理模式,着力建设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

健全完善”一个服务阵地”

街道社区以打造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品牌为抓手,积极创新社区服务方

式,把服务由居民等、催、忧、求向民思我想、民需我办、民困我帮、民求我应转变。通过整合资源,投资50万元对4个社区原有的办公活动场所进行了改、扩建维修装饰,确保每个社区均有一个”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服务阵地。健全完善社区服务平台,将”党员服务、劳动保障服务、综治司法服务、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等项目统一纳入,实行一站式受理,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地服务,实现了”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规范了社区管理服务行为,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群众。

建立健全”五大组织”

1、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调整组织设置,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党员分类管理,深化拓展在职党员在单位争当业务先锋,在社区争当居民模范的”双岗双争”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的先锋作用和社区社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2、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着力提升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

3、建立健全社区综治组织,建强社区综治阵地,完善组织机制,组织开展社区的各项综治基础工作。

4、建立健全社区群团组织,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推动社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青少年帮教工作、社区救助、教育培训、丰富社区文体娱乐活动等方面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5、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促进社区体制创新、提高社区自治水平、服务居民群众、承接政府职能的作用。

全力加强社区”两项管理”

1、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根据”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划分社区网格,把四个社区划分成41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管理员,让所有条块力量都聚集到”格”,所有服务管理都

聚集进”网”,推动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在网格这个基本单元上聚集整合,做到了”人往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格中联”,形成了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全方位、动态式、人性化服务的管理格局。

2、加强社区信息化管理。街道社区积极探索构建以人为本、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的”一本三化”新体系,筹集资金102.6万元,建立起**县街道社区管理服务系统。将社区内的实有居住人员基本情况、党建群团建设情况、综治信访、居家养老服务等信息纳入信息平台,不同部门、不同用户在登录此平台后,根据权限设定呈现相应的内容,在保护社区居民隐私、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时,实现信息最大限度的透明公开,高效使用。同时,辖区41个网格管理员下沉到社区,采集社情民意,通过信息体系上报到街道,街道实时监控各类问题的处置情况,极大地提高了问题的发现能力和处理效率,有效实现了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服务全方

位。

倾心抓好社区”四类服务”

1、抓好以党建为主要内容的先锋惠民服务。按照”一流党建保障一流社区服务”的总基调,立足”关爱人、服务人、教育人、凝聚人”的理念,开展了以实施”连心、民心、爱心、暖心、怡心”工程,创建”汇集民声的聚集园、居民办事的便捷园、社会救助的温馨园、居民生活的和谐园、文化生活的娱乐园”为载体的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构筑了社区党建服务新体系,打造了先锋惠民服务品牌。

2、抓好以民生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社区救助、社区养老、家政服务,保障社区老干部、老劳模、重点优抚老军人、残疾人等服务对象的基本生活。通过采取”一助一”结对服务的方式,定时到服务对象家中开展帮扶、卫生清扫、精神陪聊等家政助老服务和医疗卫生保障、精神慰籍和文化生活服务,最大限度的解决社区服务对象的后顾之忧。

3、抓好以重点人群为主要内容的弱势救助帮扶服务。街道社区注重对重点人群的人文关怀,建立”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管理中心”,给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扶持;举办残疾人技能免费培训;为生活困难家庭办理城市低保,不断提升社区为民服务质量。

4、抓好以满足居民多种需求为主要目标的社区社会化服务,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为居民生活需求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务。如各社区开办的爱心超市、假日学校、道德讲堂、绿色网源等社会服务体系,满足了居民群众多形式、多项目、多层次的需求。

二、大力推进社区综治组织和阵地建设,为加强社区社会管理夯实基础平台

社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社区综治组织在缓解社区居民社会压力、化

解矛盾冲突,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街道社区整合资源,大力推进社区综治组织和阵地建设,夯实社区综治工作基础,夯实了社区综治工作的基础。

建立标准化社区社会管理工作站

根据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需要,街道社区按照方便管理、方便工作、方便群众的原则,对社区社会管理载体规范化、标准化作了统一要求。四个社区均将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防邪反邪工作站、禁毒工作站、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站、矛盾调处工作站、法制宣传工作站”等基层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建立规范标准的社会管理工作站,由社区党总支书记统揽指挥,实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平安法治联创、突出问题联治、管理服务联动、重点工作联抓。

整合充实社区综治力量

四个社区均按照”112211”即”一名综治指导员、一名综治专干、两名调解

员、两名综治协管员、一名社区民警、一名大学生综治社工”标准配齐配强管理人员力量。通过加强培训指导,实施职业化管理、专业化运作、科学化考核,确保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创新推行综治指导员制度。从全县干部选拔考试中,选派4名政治素质高、法律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到社区,确保每个社区均有一名综治指导员,充分发挥综治指导员”四员”,即”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法制宣传辅导员、服务发展联络员”作用,有效指导和推进了社区综治维稳工作。

创新建立”综治维稳服务队”

针对新形势下社区治安力量薄弱、情报信息不畅、群防群治工作趋于弱化的现状,街道社区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理念,紧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建”综治维稳服务队”。在各社区充分发动群众,从老党员、治安志愿者、老教师、老干部、企事业退休人员中选拔组建由8-10人组成的”综治维稳服务

队”,协助社区民警开展参与安全防范、收集社会治安信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协助人口管理。目前该队伍总数已达40多人,队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优势,有效延伸了队伍触角,织密了群防群治网络,带动了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热情和积极性,较好地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预期效果。

三、大力推进社区平安和谐创建,为加强社区社会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社区处于维护稳定、平安建设的最前线。社区能否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街道社区通过大力推进技防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和谐家庭创建,着力提升社区矛盾化解能力,使平安建设这个易碎品真正坚固结实起来,让社区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升。

大力加强社区矛盾化解工作

在每个社区配备两名调解员,把一批在群众中威望较高、有较高调解能力、群众信任的老党员推选为调解员,这样不仅确保调解员能得到群众认可、具有

开展工作的良好基础,也增强了调解员自身工作动力和责任感。严格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旬排查、日报告制度,发生突发事件随时报告,无矛盾纠纷实行”零报告”,确保重点人员、重点问题的动态情况及时掌握。创新实施”书记大接访”,构建全天候的调解服务通道,有力地将矛盾化解在初始、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的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大力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作为”平安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平安家庭知识竞赛等系列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平安推动社区平安,以家庭和谐促进社区和谐。采取稳妥措施,切实解决影响家庭平安的突出问题。通过示范先行、典型引路的方式,精心培育”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户,利用鲜活的典型和身边的事例示范、教育、感召社区家庭。广泛开展道德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的法律道德素质,引导她们依法合理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维

护自身权益,深入引导家庭成员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预防为主服务为先基层为本

突出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

——**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主要做法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建成“全国最平安的省会城市之一”的目标,正确处理“第一要务”和“第一责任”关系,树立新理念、迈出新路子、取得新成效。尤其是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使**“绕城公路”的扩建改造、数百个“城中村”的拆迁改造、被誉称“第二义乌”的螺蛳湾小商品市场的升级改造等,数十万人大规模整体平安搬迁成为典范。去年以来,**市又出台了108项综合性创新制度和机制,强力推进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更加激发了全市上下加快经济稳步发展、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的活力。

一、以预防为主突出解决社会管理源头性问题,多元化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的联调联动机制创新

**市牢固树立“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的理念,坚持不懈把化解矛盾的重心前移到“源头防范”上来。

建立“一个中心”,整合大调解工作力量。**市在所属137个乡镇成立党委政法委,全面整合基层政法维稳力量,建立由综治办、维稳办、信访办、人民法庭、司法行政、公安派出所等部门组成的综合治理大平台,普遍在乡镇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对矛盾纠纷切实做到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

确定“两级联系”,推进大调解工作前移。市委制定《关于开展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化解工作的意见》,要求各职能部门对凡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措施等,都坚持先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切实有效

地防止了因决策、审批前因工作不当产生不稳定因素,在全省得到推广。**市还对重大矛盾纠纷采取“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去年以来,由市领导带头包案的20起重大矛盾纠纷,通过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限期在基层得到成功化解,社会反响好。尤其市委政法委制定了政法机关两级干部联系基层化解矛盾工作制度,全市137名县处级政法干部每人负责联系一个乡镇,1586名科级政法干部每人负责联系一个村,主动深入基层察民意、知民情、解民忧、顺民心、聚民力,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创新“三回访制”,提升大调解工作水平。针对辖区困难企业贫困重点人员思想负担重、牢骚怨言多,治安防范难、维稳压力大的突出问题,**市公安机关着力提升做群众工作水平,创新“三回访”制度。一是每日警情回访制。根据当日110报警、口头报警、电话报警、来

所报警等警情梳理分类后,选定两名社区民警就治安隐患、出警速度、工作态度等,对报警人及事发地周边群众进行回访。二是未破案件回访制。每月15日至20日对当月受理立案的案件,进行梳理并告知办案民警,办案民警于当月20日至25日对未破刑事案件向报案人或被害人进行回访,说明未破案的原因和理由以及下一步努力方向。三是困难企业群众回访制。对困难企业的贫困重点职工,社区民警进行每周电话联系一次、每月见面一次、每季度开联席会议一次的系列回访,从中了解困难群众的心声、困难企业的愿

望,发现矛盾纠纷的根源。通过搭建民警与困难职工间的“连心桥”,尽可能地把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

促进“四调对接”,健全大调解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的意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为信访分流、为公安减压、为法院减

负、为群众解忧”的作用,大力推进人民调解进法院、进检察院、进公安、进信访工作,建立健全了诉调对接、检调对接、公调对接、访调对接“四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目前,全市所有基层法院都在立案庭设立了调解窗口;全市四分之三的基层检察院都开展了“轻微刑事案件民事赔偿部分”调解工作,**区、安宁市还实施了检察官驻派出所办公制度,加强对轻微刑事案件的调解和解工作。全市206个基层公安派出所已设立了调解室190个,市、县两级公安交管部门全面设立调解室,并大力推广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制度。官渡区全面推行在派出所建立“民间治安纠纷联合调处室”的试点,落实专职人员,同司法所联合开展治安、民间纠纷的调处工作;区法院加大民事案件审理全程调解力度,仅全年就以调解及经调解后撤诉结案1807件,占民事案件结案数的44.92%。**区法院在全省法院系统首家与公安机关、民政部门联合建立了“法

院、公安机关协助执行机制”和“涉诉特殊困难群体执行救助机制”,在全市首家开通24小时“执行热线服务”,并实施举报奖励,“清积”各项指标在全省法院名列前茅。去年底,市委、市政府发文明确要求主城区四个区和安宁市不少于1000万元的标准,建立信访维稳备用金制度,集中用于信访案件处理和困难上访人员帮扶补助。

狠抓“五个落实”,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一是落实在制度保障上,市委、市政府发出十多个文件,建立了“司法行政为主、职能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今年初出台了“人民调解以奖代补试行方案”,决定专门安排专款600万元,每件按普通纠纷100元、疑难案件300元、重大纠纷50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二是落实到加强源头预防上,着力通畅“三上三下”渠道,既让群众走得上来、电话通得上来、信件捎得上来,又能把干部派得下去、联系卡发得下去、政策带得下去。**区建立了劳动争议、物管矛盾、医患纠纷三个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三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坚持政法综治部门挂牌督办,坚持区级领导定期接办,坚持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查办。四是落实到机制创新上,在全省率先成立**区人民调解学校,并针对路程远、时间长的实际困难,**区司法行政与有关乡镇联合开展“司法流动调解车”创新做法,进山区、进社区、进厂区、进矿区等处,变被动调解为主动出击,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五是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仅**公安分局开展“民警大走访”及“和谐警民”活动,全年以来就出动民警5013人次,集中帮助困难企业47家,帮扶困难群众505人,化解矛盾纠纷478件,侦破案件38起,整治治安隐患197个,推出服务举措805条,进一步促进了警民和谐关系。

二、以服务为先突出解决社会管理根本性问题,刚性化推进流动人口“大综管”的联管联控机制创新

**市自2014年1月开始,在全省

首次推行了“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了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的户籍“二元制”登记管理模式;2014年,建立了《**市流动人口ic卡暂住证管理暂行规定》,实行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为流动人口的生活与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今年3月,提出了《居住证管理条例》草案,积极探索以村为依托平台、以民警为主力牵头、以信息资源为管理手段的社会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模式。草案一经公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精细盘点,确保大综管“五个百分之百”目标。相关部门采取广播、展板、发宣传单材料等形式,专门印制了《致出租房和租住人员的公开信》、《出租房主须知》、《出租房屋信息采集表》和《流动人口信息采集表》等,制作出租房统一标志,广泛宣传和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官渡区以出租房底数100%清楚、房主情况100%有数、租住人员动态情况100%明

白、租房区域治安状况100%掌握、警务信息100%录入的“五个百分之百”目标,全面了采集流动人口相关信息,逐步完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工作。五华区在全市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中实现了“三个率先”:即率先在全市堵卡盘查工作中引入移动警务核查系统,率先完成宾馆饭店二代证读卡器百分之百的安装,率先推开了网吧二代证读卡器实名上网登记,其创新暂住人口管理和盘查采集的新模式,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服务到家,打造大综管“关坡管理模式”典型。首先是提供信息服务,即通过构建一个电子信息平台,为房主发布出租房屋信息,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租房和用工等信息,为房主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其次是提供便民服务,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办理、发放ic卡暂住证的服务。再次是提供家教服务,福德派出所牵头在福德镇关坡村为务工人员筹办了一所“小红花幼儿园”,每学期招收200-300名学前

儿童,收费仅为180元/人月,共招收了1500名,为流动人口安心务工解除了后顾之忧。“关坡管理模式”坚持把服务放到首位,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增强了外来务工人员对暂住地的认同感,群众对辖区2014年治安评议满意度为99.81%。

亲情优势,试行大综管“外警协管外口”警务。官渡区关上街道办辖区的贵州普定籍流动人口较为集中。对此,他们与普定县警方协商,共同设立“普定县公安局驻昆警务工作站”,试行“外警协管外口”的新型警务模式,以“教育、维权、管理、服务”为工作宗旨,以“流出地警察协助流入地公安机关管理流动人口”为主要形式,具有两头共管、双向互动、多方受益的特点。警务工作站充分利用和发挥“老乡警察”的亲情优势,开展为普定在昆流动人口提供法律咨询,代办各类证件等便民服务,积极调处流动人口之间的矛盾纠纷,依法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通过试点工作共登记

普定籍流动人口3500人,符合条件录入微机2014人,发放警民联系卡4000张,帮助化解矛盾纠纷数十起,为减少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督促整改,建立大综管“倒查考核奖惩”制度。**市城区各级公安机关普遍建立了流动人口、出租房案件倒查机制,按照“从案到人,从人到管理,从管理到问题,从问题到经验教训”的组织实施原则,对涉及暂住人口在辖区出租房的发案情况,做到每案必查、每人必查,不断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公安分局自今年开始,每月从相关部门调取上月发生在辖区的所有刑事、治安案件中租住在出租房内的涉案流动人口信息,倒查了解案件发生的原因,深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倒查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派出所对出租房房主的管理责任意识,做实做细了暂住人口、出租房的基础工作台帐,确保了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

强基固本,健全大综管“社区服务

管理”机构。市委决定自今年下半年起,在社区全面设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服务管理站”;管理站协管员按辖区流动人口500:1的比例配备;管理站工作经费及协管员的报酬,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这一强化基层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建设的倾斜政策,有利于对社区重点人员、重点群体动向的及时掌握,对治安复杂地区的及时防范。

三、以基层为本突出解决社会管理基础性问题,网格化推进社会治安“大防控”的联防联治机制创新

**市积极探索“打击破案是功劳,防住发案是政绩”的新思路,着力在强化社会治安防控的社区基点、群众防线和扩大覆盖面上下功夫。

推进警务前置,强化大防控社区基点。一是在抓“科技强警”上做文章。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意见》,市财政每年安排6000万元用于科技强警。全市视频监控探头累计达13.34万个,建设安装机动车牌识

别系统83套,全与110和属地派出所联网,对社区复杂区域、公共复杂场所、治安复杂小区、道路复杂地段等重点部位,基本实现24小时监控的预知、预警和预防。近三年全市社会治安总体平稳,去年全市命案和“两抢”案件,从2014年前的年均450起、100多起分别下降到200起、20起。二是在抓“社区警务”上下功夫。市委政法委提出“以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为契机,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以社区警务工作大加强,促进重点地区治安秩序大好转”的思路,把社区警务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抓社区民警到位,科学合理划分警务责任区;抓组织领导到位,市局每月、分县局每半月、派出所每10天研究一次社区警务工作;抓监督措施到位,严格执行红黄绿牌挂牌整治制度;抓工作成效到位,对考核排名居末位的派出所所长、教导员实行“无理由问责”。三是在抓“警务前置”上求突破。在官渡区辖内的劳务市场,每天有五六千名务工人员聚集,是云南省最

大的流动人口“聚散地”、治安问题“突出地”和违法犯罪的“淘金地”。官渡公安分局主动推进警务前置,在劳务市场门口设立“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点”警务岗亭,负责每天的值守,专门为务工人员解答劳务用工、合同签订、劳资纠纷、维护自身权益等问题,受到社会好评。四是在抓“服务窗口”上花力气。**市在广泛设立的便民中心公安窗口开展“零距离”服务,按照审批提速、服务提质、形象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提高的目标,坚持“从人民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不满意的事情改起”,设立户口办理、特种行业、消防、禁毒四个业务窗口,做到人员进中心、项目进中心、公章进中心、值班领导进中心,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五是在抓“无盗楼院”上出成效。把平安创建延伸至“一户、一梯、一单元,一楼、一院、一区片”,积小胜为大胜、积小安为大安。今年3月起,公安西山分局以辖区的楼院为基本单元,以社区民警为主,对所辖区域的人防、物防和技防情况全面“盘点”,开展“无盗楼院”创建竞赛。三个月来,全区有18天为“两抢”警情零接报;第一批814个“无盗楼院”顺利挂牌,群众反映好。

尊重首创精神,强化大防控群众防线。一是建立全省首家民间综治维稳志愿者协会。在西山区永顺里社区有8家公共户单位代表和40多个楼长成为首批会员。协会积极引导社区居民从本身做起、从自家做起、从小事做起,主动参与营造社区平安和谐美好家园。**区金辰街道组织77名退休人员承担志愿者义务治安员,通过整合方方面面的社会资源,使社区有了“正规军”、“协防军”、”保安军”、“自愿军”。这一新“四军”扭成一股绳的专群结合队伍,成了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大防控”的联防联治的一支有生力量。西山区还推行“两抢一盗”举报奖励机制,对在辖区内现行抓获或提供线索抓获盗窃违法犯罪分子,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财产及群体合法权

~ 26 ~

益免受侵害的群众,予以2014-12014元不等的奖励。去年以来,共兑现奖金51.7万元,有效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打防违法犯罪

行为的积极性。二是建成全省首个综治宣传“法治公园”。在五华区月牙潭公园中心广场宣传区设立主题宣传牌,法治宣传走廊设立百十块宣传牌分列在近千米的林荫道两侧。宣传栏目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采取选登“法律知识、法治工作、法制漫画”等方式进行宣传,并每月对宣传栏内容进行更换;同时,以该“法治公园”为辐射,在全区11家街道办事处分别建立起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街道和法治社区等宣传阵地,进一步夯实了社会和谐稳定的法治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三是开设全省首家平安社区网站。在**区金实社区设立平安社区网站,同时开展网上每周三信访日,进行网上信访、平安创建、禁毒防艾、综合治理等专题咨询。今年以来网站点击17000余次,~ 27 ~

网上解决辖区居民难题15件,受到中央综治督导组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去年以来,全市组织开展为期6个月的“网站备案、文明上网”专项活动,通过创新网络社区巡查处置机制,对本地网站、论坛建立24小时的巡查处置。目前已备案本地网站2014个,纳入管理的论坛及留言板95个,已对数百名网络评论员进行了培训。

把握特殊区域,强化大防控扩大覆盖面。一是“冰冻疗法”治顽症。北京路派出所创新“冰冻疗法”整治治安顽症,针对长期滞留在**火车站的轻微违法人员,不间断地依法实施治安传唤,有效压缩违法犯罪的时间和空间;针对火车站周边打架斗殴、强买强卖等暴力违法犯罪活动,第一时间传唤,并反复教育延长“冰冻时间”;针对部分违法人员大事不犯、小事不断或钻法律空子的情况,每次进行痕迹采录并确定重点预防,在其违法犯罪活动由量变到质变后便从严打击。自2014年实施“冰冻疗法”以来,~ 28 ~

北京路派出所治安传唤违法嫌疑人11562名,治安处罚614人,破获刑事案件102起,实现了挤压违法犯罪空间,走出了一条流动人口居多的治安重点整治地区集约高效打防“两抢一盗”的新路子。二是“三色警示”促多赢。五华区对辖区居民小区治安状况进行“红黄绿”三色等级评定。去年8月以来,以当月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零发案成绩,连续被评定为“绿色治安良好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不断赢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反之,被评定红、黄牌的小区的物业公司,则随时面临业主的不满诉求甚至呼吁撤换的压力。通过不断向小区内部治安延伸及向临街商业铺面的拓展、“警民对话栏”与业主的对话交流、组织三色等级管理经验交流等,激励了物业公司相互间的良性竞争,切实加强了自身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增强了广大业主自我防范意识和治安监督能力,形成了“小事找物管人员、不出小区,大事找责任民警、不出社区”的解决诉求良

~ 29 ~

好机制;转变了派出所由被动的全时警务为主动出击的实效警务,警务模式和警力投向以“警力围着警情走”为标准而得以科学调整,走出了一条居民相对聚居地区民警、物管和业主实现综治“多赢”的新路子。三是“保安联动”筑平台。针对华山街道办辖区内省级国家机关、大专院校校园、名胜古迹公园、娱乐餐饮饭店多的特点,五华区确定治安防范“工作范围向外延深,外保内保相互促进”的社会管理思路,搭建翠湖周边“打防控联动平台”。“平台”以翠湖公园为中心辐射周边1平方公里的区域,组合27家单位的保安和保卫力量与派出所的协管巡防力量,组成一支350多人的社会防控员队伍;在辖区治安复杂地段配挂“治安防控灯箱”,建立150兆局域通讯基站为防控员配备防控对讲机,加上116个流动“防控点”、“卡点”、“报警求助点”的网格化布警格局,构建了“以通讯保障为支撑,内保单位保卫力量联动,点线相连面相联,家家相助户户照应”的专群

~ 30 ~

结合治安防控网络,提高了全局稳控的覆盖率和抓捕现行的捕现率。2014年以来,防控员共协助民警当场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53名,破获各类案件200余件。去年该辖区“两抢一盗”案件立案分别为29件和66件,同比分别下降43%和37%;同时,调解矛盾纠纷180余起,救助群众120余人次,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各类案件的发生,走出了一条安全保卫重点部位的“群众队伍专业化发展、专业队伍正规化推进”的大综管新路子。

下一步,**市将按照全国综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提升高位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扎实有效促进各地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动员全社会关注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强检查督导,建立激励机制总结推广社会管理创新。

**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主要做法6宽容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

~ 31 ~

彼此的了解。

预防为主服务为先基层为本

突出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

——**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主要做法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建成“全国最平安的省会城市之一”的目标,正确处理“第一要务”和“第一责任”关系,树立新理念、迈出新路子、取得新成效。尤其是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使**“绕城公路”的扩建改造、数百个“城中村”的拆迁改造、被誉称“第二义乌”的螺蛳湾小商品市场的升级改造等,数十万人大规模整体平安搬迁成为典范。去年以来,**市又出台了108项综合性创新制度和机制,强力推进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更加激发了全市上下加快经济稳步发展、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的活力。

一、以预防为主突出解决社会管理

~ 32 ~

源头性问题,多元化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的联调联动机制创新

**市牢固树立“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的理念,坚持不懈把化解矛盾的重心前移到“源头防范”上来。

建立“一个中心”,整合大调解工作力量。**市在所属137个乡镇成立党委政法委,全面整合基层政法维稳力量,建立由综治办、维稳办、信访办、人民法庭、司法行政、公安派出所等部门组成的综合治理大平台,普遍在乡镇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对矛盾纠纷切实做到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

确定“两级联系”,推进大调解工作前移。市委制定《关于开展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化解工作的意见》,要求各职能部门对凡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措施等,都坚持先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切实有效地防止了因决策、审批前因工作不当产

~ 33 ~

生不稳定因素,在全省得到推广。**市还对重大矛盾纠纷采取“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去年以来,由市领导带头包案的20起重大矛盾纠纷,通过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限期在基层得到成功化解,社会反响好。尤其市委政法委制定了政法机关两级干部联系基层化解矛盾工作制度,全市137名县处级政法干部每人负责联系一个乡镇,1586名科级政法干部每人负责联系一个村,主动深入基层察民意、知民情、解民忧、顺民心、聚民力,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创新“三回访制”,提升大调解工作水平。针对辖区困难企业贫困重点人员思想负担重、牢骚怨言多,治安防范难、维稳压力大的突出问题,**市公安机关着力提升做群众工作水平,创新“三回访”制度。一是每日警情回访制。根据当日110报警、口头报警、电话报警、来所报警等警情梳理分类后,选定两名社

~ 34 ~

区民警就治安隐患、出警速度、工作态度等,对报警人及事发地周边群众进行回访。二是未破案件回访制。每月15日至20日对当月受理立案的案件,进行梳理并告知办案民警,办案民警于当月20日至25日对未破刑事案件向报案人或被害人进行回访,说明未破案的原因和理由以及下一步努力方向。三是困难企业群众回访制。对困难企业的贫困重点职工,社区民警进行每周电话联系一次、每

月见面一次、每季度开联席会议一次的系列回访,从中了解困难群众的心声、困难企业的愿望,发现矛盾纠纷的根源。通过搭建民警与困难职工间的“连心桥”,尽可能地把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

促进“四调对接”,健全大调解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的意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为信访分流、为公安减压、为法院减负、为群众解忧”的作用,大力推进人民

~ 35 ~

调解进法院、进检察院、进公安、进信访工作,建立健全了诉调对接、检调对接、公调对接、访调对接“四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目前,全市所有基层法院都在立案庭设立了调解窗口;全市四分之三的基层检察院都开展了“轻微刑事案件民事赔偿部分”调解工作,**区、安宁市还实施了检察官驻派出所办公制度,加强对轻微刑事案件的调解和解工作。全市206个基层公安派出所已设立了调解室190个,市、县两级公安交管部门全面设立调解室,并大力推广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制度。官渡区全面推行在派出所建立“民间治安纠纷联合调处室”的试点,落实专职人员,同司法所联合开展治安、民间纠纷的调处工作;区法院加大民事案件审理全程调解力度,仅全年就以调解及经调解后撤诉结案1807件,占民事案件结案数的44.92%。**区法院在全省法院系统首家与公安机关、民政部门联合建立了“法院、公安机关协助执行机制”和“涉诉特

~ 36 ~

殊困难群体执行救助机制”,在全市首家开通24小时“执行热线服务”,并实施举报奖励,“清积”各项指标在全省法院名列前茅。去年底,市委、市政府发文明确要求主城区四个区和安宁市不少于1000万元的标准,建立信访维稳备用金制度,集中用于信访案件处理和困难上访人员帮扶补助。

狠抓“五个落实”,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一是落实在制度保障上,市委、市政府发出十多个文件,建立了“司法行政为主、职能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今年初出台了“人民调解以奖代补试行方案”,决定专门安排专款600万元,每件按普通纠纷100元、疑难案件300元、重大纠纷50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二是落实到加强源头预防上,着力通畅“三上三下”渠道,既让群众走得上来、电话通得上来、信件捎得上来,又能把干部派得下去、联系卡发得下去、政策带得下去。**区建立了劳动争议、物管矛盾、医患纠纷三个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三是

~ 37 ~

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坚持政法综治部门挂牌督办,坚持区级领导定期接办,坚持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查办。四是落实到机制创新上,在全省率先成立**区人民调解学校,并针对路程远、时间长的实际困难,**区司法行政与有关乡镇联合开展“司法流动调解车”创新做法,进山区、进社区、进厂区、进矿区等处,变被动调解为主动出击,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五是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仅**公安分局开展“民警大走访”及“和谐警民”活动,全年以来就出动民警5013人次,集中帮助困难企业47家,帮扶困难群众505人,化解矛盾纠纷478件,侦破案件38起,整治治安隐患197个,推出服务举措805条,进一步促进了警民和谐关系。

二、以服务为先突出解决社会管理根本性问题,刚性化推进流动人口“大综管”的联管联控机制创新

**市自2014年1月开始,在全省首次推行了“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改

~ 38 ~

革,取消了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的户籍“二元制”登记管理模式;2014年,建立了《**市流动人口ic卡暂住证管理暂行规定》,实行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为流动人口的生活与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今年3月,提出了《居住证管理条例》草案,积极探索以村为依托平台、以民警为主力牵头、以信息资源为管理手段的社会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模式。草案一经公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精细盘点,确保大综管“五个百分之百”目标。相关部门采取广播、展板、发宣传单材料等形式,专门印制了《致出租房和租住人员的公开信》、《出租房主须知》、《出租房屋信息采集表》和《流动人口信息采集表》等,制作出租房统一标志,广泛宣传和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官渡区以出租房底数100%清楚、房主情况100%有数、租住人员动态情况100%明白、租房区域治安状况100%掌握、警务

~ 39 ~

信息100%录入的“五个百分之百”目标,全面了采集流动人口相关信息,逐步完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工作。五华区在全市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中实现了“三个率先”:即率先在全市堵卡盘查工作中引入移动警务核查系统,率先完成宾馆饭店二代证读卡器百分之百的安装,率先推开了网吧二代证读卡器实名上网登记,其创新暂住人口管理和盘查采集的新模式,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服务到家,打造大综管“关坡管理模式”典型。首先是提供信息服务,即通过构建一个电子信息平台,为房主发布出租房屋信息,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租房和用工等信息,为房主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其次是提供便民服务,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办理、发放ic卡暂住证的服务。再次是提供家教服务,福德派出所牵头在福德镇关坡村为务工人员筹办了一所“小红花幼儿园”,每学期招收200-300名学前儿童,收费仅为180元/人月,共招收了

~ 40 ~

1500名,为流动人口安心务工解除了后顾之忧。“关坡管理模式”坚持把服务放到首位,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增强了外来务工人员对暂住地的认同感,群众对辖区2014年治安评议满意度为99.81%。

亲情优势,试行大综管“外警协管外口”警务。官渡区关上街道办辖区的贵州普定籍流动人口较为集中。对此,他们与普定县警方协商,共同设立“普定县公安局驻昆警务工作站”,试行“外警协管外口”的新型警务模式,以“教育、维权、管理、服务”为工作宗旨,以“流出地警察协助流入地公安机关管理流动人口”为主要形式,具有两头共管、双向互动、多方受益的特点。警务工作站充分利用和发挥“老乡警察”的亲情优势,开展为普定在昆流动人口提供法律咨询,代办各类证件等便民服务,积极调处流动人口之间的矛盾纠纷,依法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通过试点工作共登记普定籍流动人口3500人,符合条件录入

~ 41 ~

微机2014人,发放警民联系卡4000张,帮助化解矛盾纠纷数十起,为减少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督促整改,建立大综管“倒查考核奖惩”制度。**市城区各级公安机关普遍建立了流动人口、出租房案件倒查机制,按照“从案到人,从人到管理,从管理到问题,从问题到经验教训”的组织实施原则,对涉及暂住人口在辖区出租房的发案情况,做到每案必查、每人必查,不断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公安分局自今年开始,每月从相关部门调取上月发生在辖区的所有刑事、治安案件中租住在出租房内的涉案流动人口信息,倒查了解案件发生的原因,深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倒查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派出所对出租房房主的管理责任意识,做实做细了暂住人口、出租房的基础工作台帐,确保了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

强基固本,健全大综管“社区服务管理”机构。市委决定自今年下半年起,~ 42 ~

在社区全面设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服务管理站”;管理站协管员按辖区流动人口500:1的比例配备;管理站工作经费及协管员的报酬,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这一强化基层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建设的倾斜政策,有利于对社区重点人员、重点群体动向的及时掌握,对治

安复杂地区的及时防范。

三、以基层为本突出解决社会管理基础性问题,网格化推进社会治安“大防控”的联防联治机制创新

**市积极探索“打击破案是功劳,防住发案是政绩”的新思路,着力在强化社会治安防控的社区基点、群众防线和扩大覆盖面上下功夫。

推进警务前置,强化大防控社区基点。一是在抓“科技强警”上做文章。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意见》,市财政每年安排6000万元用于科技强警。全市视频监控探头累计达13.34万个,建设安装机动车牌识别系统83套,全与110和属地派出所联

~ 43 ~

网,对社区复杂区域、公共复杂场所、治安复杂小区、道路复杂地段等重点部位,基本实现24小时监控的预知、预警和预防。近三年全市社会治安总体平稳,去年全市命案和“两抢”案件,从2014年前的年均450起、100多起分别下降到200起、20起。二是在抓“社区警务”上下功夫。市委政法委提出“以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为契机,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以社区警务工作大加强,促进重点地区治安秩序大好转”的思路,把社区警务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抓社区民警到位,科学合理划分警务责任区;抓组织领导到位,市局每月、分县局每半月、派出所每10天研究一次社区警务工作;抓监督措施到位,严格执行红黄绿牌挂牌整治制度;抓工作成效到位,对考核排名居末位的派出所所长、教导员实行“无理由问责”。三是在抓“警务前置”上求突破。在官渡区辖内的劳务市场,每天有五六千名务工人员聚集,是云南省最大的流动人口“聚散地”、治安问题“突出

~ 44 ~

地”和违法犯罪的“淘金地”。官渡公安分局主动推进警务前置,在劳务市场门口设立“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点”警务岗亭,负责每天的值守,专门为务工人员解答劳务用工、合同签订、劳资纠纷、维护自身权益等问题,受到社会好评。四是在抓“服务窗口”上花力气。**市在广泛设立的便民中心公安窗口开展“零距离”服务,按照审批提速、服务提质、形象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提高的目标,坚持“从人民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不满意的事情改起”,设立户口办理、特种行业、消防、禁毒四个业务窗口,做到人员进中心、项目进中心、公章进中心、值班领导进中心,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五是在抓“无盗楼院”上出成效。把平安创建延伸至“一户、一梯、一单元,一楼、一院、一区片”,积小胜为大胜、积小安为大安。今年3月起,公安西山分局以辖区的楼院为基本单元,以社区民警为主,对所辖区域的人防、~ 45 ~

物防和技防情况全面“盘点”,开展“无盗楼院”创建竞赛。三个月来,全区有18天为“两抢”警情零接报;第一批814个“无盗楼院”顺利挂牌,群众反映好。

尊重首创精神,强化大防控群众防线。一是建立全省首家民间综治维稳志愿者协会。在西山区永顺里社区有8家公共户单位代表和40多个楼长成为首批会员。协会积极引导社区居民从本身做起、从自家做起、从小事做起,主动参与营造社区平安和谐美好家园。**区金辰街道组织77名退休人员承担志愿者义务治安员,通过整合方方面面的社会资源,使社区有了“正规军”、“协防军”、“保安军”、“自愿军”。这一新“四军”扭成一股绳的专群结合队伍,成了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大防控”的联防联治的一支有生力量。西山区还推行“两抢一盗”举报奖励机制,对在辖区内现行抓获或提供线索抓获盗窃违法犯罪分子,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财产及群体合法权益免受侵害的群众,予以2014-12014

~ 46 ~

不等的奖励。去年以来,共兑现奖金51.7万元,有效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打防违法犯罪行为的积极性。二是建成全省首个综治宣传“法治公园”。在五华区月牙潭公园中心广场宣传区设立主题宣传牌,法治宣传走廊设立百十块宣传牌分列在近千米的林荫道两侧。宣传栏目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采取选登“法律知识、法治工作、法制漫画”等方式进行宣传,并每月对宣传栏内容进行更换;同时,以该“法治公园”为辐射,在全区11家街道办事处分别建立起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街道和法治社区等宣传阵地,进一步夯实了社会和谐稳定的法治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三是开设全省首家平安社区网站。在**区金实社区设立平安社区网站,同时开展网上每周三信访日,进行网上信访、平安创建、禁毒防艾、综合治理等专题咨询。今年以来网站点击17000余次,网上解决辖区居民难题15件,受

~ 47 ~

到中央综治督导组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去年以来,全市组织开展为期6个月的“网站备案、文明上网”专项活动,通过创新网络社区巡查处置机制,对本地网站、论坛建立24小时的巡查处置。目前已备案本地网站2014个,纳入管理的论坛及留言板95个,已对数百名网络评论员进行了培训。

把握特殊区域,强化大防控扩大覆盖面。一是“冰冻疗法”治顽症。北京路派出所创新“冰冻疗法”整治治安顽症,针对长期滞留在**火车站的轻微违法人员,不间断地依法实施治安传唤,有效压缩违法犯罪的时间和空间;针对火车站周边打架斗殴、强买强卖等暴力违法犯罪活动,第一时间传唤,并反复教育延长“冰冻时间”;针对部分违法人员大事不犯、小事不断或钻法律空子的情况,每次进行痕迹采录并确定重点预防,在其违法犯罪活动由量变到质变后便从严打击。自2014年实施“冰冻疗法”以来,北京路派出所治安传唤违法嫌疑人

~ 48 ~

11562名,治安处罚614人,破获刑事案件102起,实现了挤压违法犯罪空间,走出了一条流动人口居多的治安重点整治地区集约高效打防“两抢一盗”的新路子。二是“三色警示”促多赢。五华区对辖区居民小区治安状况进行“红黄绿”三色等级评定。去年8月以来,以当月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零发案成绩,连续被评定为“绿色治安良好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不断赢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反之,被评定红、黄牌的小区的物业公司,则随时面临业主的不满诉求甚至呼吁撤换的压力。通过不断向小区内部治安延伸及向临街商业铺面的拓展、“警民对话栏”与业主的对话交流、组织三色等级管理经验交流等,激励了物业公司相互间的良性竞争,切实加强了自身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增强了广大业主自我防范意识和治安监督能力,形成了“小事找物管人员、不出小区,大事找责任民警、不出社区”的解决诉求良好机制;转变了派出所由被动的全时警

~ 49 ~

务为主动出击的实效警务,警务模式和警力投向以“警力围着警情走”为标准而得以科学调整,走出了一条居民相对聚居地区民警、物管和业主实现综治“多赢”的新路子。三是“保安联动”筑平台。针对华山街道办辖区内省级国家机关、大专院校校园、名胜古迹公园、娱乐餐饮饭店多的特点,五华区确定治安防范“工作范围向外延深,外保内保相互促进”的社会管理思路,搭建翠湖周边“打防控联动平台”。“平台”以翠湖公园为中心辐射周边1平方公里的区域,组合27家单位的保安和保卫力量与派出所的协管巡防力量,组成一支350多人的社会防控员队伍;在辖区治安复杂地段配挂“治安防控灯箱”,建立150兆局域通讯基站为防控员配备防控对讲机,加上116个流动“防控点”、“卡点”、“报警求助点”的网格化布警格局,构建了“以通讯保障为支撑,内保单位保卫力量联动,点线相连面相联,家家相助户户照应”的专群结合治安防控网络,提高了全局稳控的

~ 50 ~

第五篇: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2012年新春寄语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2012年新春寄语

2012-01-22

广大网民朋友:

兔归辞旧岁,龙腾启新程。值此龙年新春佳节之际,谨通过中国江苏网给全省人民拜年!向所有关心江苏、给力江苏的海内外朋友致以诚挚的新春祝福!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江苏发展史上很不寻常的一年。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六个注重”的新要求,牢牢把握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提出并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民生幸福、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党建工作创新“八项工程”,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巩固发展了科学发展的好势头、和谐稳定的好局面。我们成功召开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奋斗目标,已成为激励全省人民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

新的一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党代会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我们将紧扣主题主线,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又好又快的工作导向,强化“八项工程”主抓手,突出经济转型升级着力点,营造和谐稳定好环境,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我们将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新时期江苏精神,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努力建设江苏更加美好明天,谱写人民更加美好生活新篇章。

网络已成为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在江苏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倾听网民声音,感知网民期盼,通过网络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真诚希望广大网民朋友一如既“网”关注和给力江苏,当好“网参”,多建“网言”,同聚“网力”,与我们共谋科学发展,共创美好未来。衷心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衷心祝福全省人民幸福安康!衷心祝福广大网民朋友龙年吉祥!

罗志军

2012年1月21日

下载罗志军介绍江苏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做法经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罗志军介绍江苏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做法经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进一......

    罗志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新局面

    罗志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新局面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罗志军 多年来,江苏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谆谆嘱托,坚......

    如何加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

    如何加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 作者:江平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由此,社会管理被摆上......

    基层创新社会管理浅析

    基层创新社会管理浅谈创新有多层的内涵,有多元的指向。发展有多重的难题,有多样的选择。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十多年间,社会矛盾在步入新世纪后集中体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不健......

    加强基层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精选5篇)

    加强基层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 张传林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统一......

    罗志军参观第三届江苏产学研合作成果展

    罗志军参观第三届江苏产学研合作成果展 11月4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来到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参观了正在这里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江苏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展览。......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就江苏共青团工作作重要批示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就江苏共青团工作作重要批示 中国共青团网2010年12月14日12月10日,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对江苏共青团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作用,为‘两......

    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关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的汇报材料 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我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该项工作,重点从优化服务和提升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