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思修各章重点总结

时间:2019-05-15 09:4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考思修各章重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考思修各章重点总结》。

第一篇:自考思修各章重点总结

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各章重点总结

⒈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是指国家有着比较完备的法律,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法有根据,司法有准绳,公民活动有章可循,行为有法可依。

(2)有法必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党派团体、社会组织和任何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3)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是指执法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实施法律,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4)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保障。是指任何公民只要是违反了法律,必须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⒉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1)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

(2)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依据,社会主义民主决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实施的保障。

(3)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社会主义法制,规定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法制规定和体现了对民主权利行使的制约。为人民正确行使各项民主权利提供了保障,社会主义法制规定了对破坏法制、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行为的制裁措施,从而为捍卫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保障。

(4)必须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有机结合起来,离开民主讲法制,就不可能是社会主义法制,就可能是专制;离开法制讲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就可能是无政府主义。⒊法律的实施方式及监督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方式一般分为:①法的执行,又叫执法;②法的适用,又叫司法;③法的遵守,又叫守法;④法律实施的监督。

(2)法律实施的监督,是指社会主体按照法律规定的权利和程序对于法制的各个环节的贯彻和执行情况予以监察和督促,从而保障法律得以实施的活动。法律监督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法定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于法律的实际贯彻和执行活动的监督;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所有社会主体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对于法律贯彻和执行活动的监督。我国按照宪法规定,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⒋试述依法治国(十六大相关内容),如何做到司法公正

这个论断明确揭示了依法治国的内涵:(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3)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要严格执法,并加强对执法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严格执法,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要加强执法和司法队伍建设。坚决纠正和惩办执法犯法这种腐败现象。还要加强对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建立、完善坚强有效的法律监督系统,防止滥用权力。第二章

⒈宪法的概念,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宪法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除了具有一般法律的特征外,它还具有自己的区别于普通法律的特征。

宪法最主要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

1)在规定的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最基本的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运作的原则等。

(2)在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要经过区别于普通法律的特别的程序。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归纳为以下几项:(1)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2)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3)民主集中制原则。4)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我们党长期进行人民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实施领导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符合我国国情,既能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⒊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和履行的最主要的义务。又称宪法权利和宪法义务。它和公民的一般权利和义务相比有以下特征:(1)它决定着公民在国家中的法律地位(2)它是公民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最主要最根本和不可缺少的权利和义务。(3)它能派生出一般的权利和义务(4)它具有稳定性和排他性,与人的公民资格不可分,与公民的法律地位平等不可分,(1)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宪法规定体现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我国公民在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上和在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上都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公民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现象存在,也不允许任何公民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现象发生。(2)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首先,享有权利和自由的主体非常广泛。同时,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的范围非常广泛。

(3)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首先,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规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是可能性和必要性的有机结合。同时,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规定,是既有法律规定,又有物质保障的,从而是有现实性的。

(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第一,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要履行的义务的主体是同一的。第二,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如劳动权和受教育权,是结合一起的,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第三,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公民权利实现越有保障,公民义务的履行越有可能;公民越自觉履行义务,则公民权利就越有保障,两者互为因果。第三章

⒈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行政法律关系除具备一般法律关系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有一个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少数情况下是行政机关内部的某些行政机构或法律授权的某些社会组织。

(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不是以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合意或者符合双方的意志为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行政机关是以国家的名义行使职权,参加法律关系的,当行政相对人不履行行政法规定的义务时,行政机关可以强制其履行;而当行政机关不履行职责时,相对人只能请求其履行或通过国家机关申请履行或按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都是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第一,行政行为是指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第二,行政行为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第三,行政行为的内容主要指行政行为作用于行政相对人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

(4)行政法律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能过程中产生的,或者是与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能有关。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所发生的纠纷和争议,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法律规定,在一般情况下行政相对人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机关申请复议,如果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为什么说依法治国的难点和重点是依法行政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国家行政机关活动的所有环节,是全部行政法规范所反映出来的共同的行为准则。行政法基本原则有三个,即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

(1)行政合法性原则,又称依法行政原则或行政法治原则。就是说行政活动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

(2)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行为,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行为要做到合情、合理、恰当和适度。(3)行政应急性原则,是指在某些特殊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特别需要,行政机关可以在限制条件下,采取没有法律依据的或者同法律抵触的措施。

⒊诉讼法的概念和种类

诉讼法是调整和规范国家司法机关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发生的诉讼活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诉讼法可分为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第四章

⒈税法的概念与分类

.(1)税法的概念:是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过程中和国家进行税收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⑵税法的分类:

①按照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不同,可分为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 ②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不同,可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③按照税法征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流转类税法,所得类税法,财产类税法,行为类税法和资源类税法。⒉环境法的概念与意义

.(1)环境法是指调整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方面关系的法律的总称。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

(2)环境法律制度的制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因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越来越成为摆在整个人类面前的极为迫切的重大问题。

(3)环境法律制度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高度重视,及“促进人和自然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良好愿望。(4)环境法律制度的制定,是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存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社会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5)联系实际举例加以论证。

第五章

⒈民法的基本原则

(1)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

(2)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3)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4)禁止滥用民事权利原则。⒉合同法的特点及应具备的一般条款

合同有如下特点:(1)是一种法律地位平等的双方的民事法律行为;(2)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3)是一种合法的行为。

按照《合同法》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6项条款:(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2)标的、数量、质量;(3)价款或者报酬;(4)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5)违约责任;(6)解决争议的方法。第六章

⒈我国刑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⑴国家制定的关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者适用何种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⑵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刑法的制定与实施全过程的根本原则,我们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是:①罪刑法定原则②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③ 罪刑相适应原则。⒉刑罚的概念与种类

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一种强制性的法律制裁措施。刑罚的种类:

主刑:

1、管制

2、拘役

3、有期徒刑

4、无期徒刑

5、死刑。附加刑:

1、罚金

2、剥夺政治权利

3、没收财产。第七章

⒈人生观含义及内容,如何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1)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2)人生观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人生目的,即人为什么活着。第二,人生态度,即怎样做人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三,人生价值,即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1)因为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历史与社会的科学的哲学。

(2)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能够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使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都能兼顾。

(3)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

综上所叙述,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社会主义社会阶段人生规律的正确反映,它有利于促进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与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联的。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就是树立为人家服务的人生观。⒉人生价值的含义,怎样理解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1)人生价值包含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是指自我对自己本身的 肯定关系,即自己满足自己需要的关系。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2)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首先,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同时并存,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3)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⒊人生目的的含义和作用

人生目的是关于人为什么活着的观点和主张,是人生观首要和基本的问题,是人的理性的重要标志;它是人们为自己确立的人生最终奋斗目标,并通过一生的活动、工作来实现;人生目的是否正确是区分先进与落后人生观的重要标志。人生目的对人生具有动力、导向和激励作用。第八章

⒈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重点)的内容和特征

社会理想在我国指的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我们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理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实现现阶段的共同理想,符合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实现现阶段的共同理想,也符合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3)实现现阶段的共同理想,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发展的要求。

现阶段,我们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客观要求和必经阶段。对于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来说,社会主义的社会理想与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是一致的,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也就是为党的最高理想而奋斗。⒉信念的含义,信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1)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2)其对人生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信念是认识事物的基点,即信念作为世界观、人生观的一部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思想出发点。如信奉“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人总以为所有的人都跟自己一样自私,因而总是对别人的善良愿望表示怀疑。

第二,信念是评判事物的标准,即信念作为一种稳定的立场,会左右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如信奉“知识就是力量”的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充实自己,信奉“金钱就是一切”的人则可能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赚钱。第三,信念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即信念中包含着的坚定不移的认识和情感上的高度认同会成为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如革命先烈为追求真理而献身。⒊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有区别的。理想不等同于现实,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不能把理想当成现实。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区别、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是这种矛盾推动人们去改造现实,实现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存在着内在联系。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因为现实是不完善和有缺陷的,所以理想的生命力表现为对现实的否定。正因为人们不满足于现状,才要求变革现实,理想的能动作用也在于此。我们决不能因为理想和现实存在着矛盾,就怀疑历史发展规律并对理想产生动摇。

第九章

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如何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点)

(一)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的力量包括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说,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科学技术和军事实力的竞争,而且也是民族精神力量的竞争。

(二)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需要。

(三)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保持其生命力的源泉,它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功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我们只有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才能把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积聚起来,坚忍不拔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四)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精神动力。只有坚持艰苦奋斗,才能增强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民族精神是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精神纽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离不开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⒉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结合十六大)

⑴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小康社会”不单纯指物质生活的富足,也包括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进步。

⑵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我国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经济,而且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增添许多内容的市场经济。在建设市场经济,由于部分市场主体的唯利性等缺陷,会在思想领域中滋生出本位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德治的社会功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市场经济进行正确引导。

⑶逐步形成和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这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大历史意义。

⑷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会出现许多复杂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审时度势,居安思危,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最重要的是始终 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育干部和群众。不断解决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解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问题。

⒊集体主义的含义及内容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在我国现阶段,集体主义原则所维护的集体利益,是以无产阶级为核心的全体劳动人民 的共同利益。

内容:(1)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2)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

4、集体主义之所以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主要原因有哪些?

(1)集体主义是人类社会本质的必然选择;(2)集体主义是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的;(3)集体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基本原则。第十章

⒈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社会公德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其基本内容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2)联系实际举例:在公共场所应该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

(3)根据事例论述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遵守社会公德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团结;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而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也是在为整个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作贡献,为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⒉道德品质的含义,如何做一个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人

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与凝结,是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道德品质即包括人们主观上对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也包括人们基于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具有稳定性特征的行为习惯,它是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一。

良好道德品质的基本范畴:

1、正直无私

2、忠诚守信

3、仁爱互助

4、勇敢进取

5、敬业好学

6、勤劳节俭

7、谦虚谨慎

8、遵纪守法

9、文明礼貌

第十一章

⒈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含义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区别是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含义不同。人际关系一般是从静态角度看的一种状态,人际交往是从动态角度看的一个过程,指的是行为和活动。人际交往是一切人际关系实现的根本前提和基础,任何人际关系都是以往人际交往的产物;而人际关系又是人际交往的起点和依据,是人们进行人际交往的渠道。人际关系通过交往表现,又通过交往实现。没有关系就不会有交往,同样,没有交往也就形不成关系。另一方面两者又互相影响,人际关系发展和变化是人际交往的结果,交往的状态况与人际关系发展程度成正比;人际关系的程度又影响和制约着人际交往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交往的内容和性质。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人生中的意义

人际关系对人生的意义具体表现在:(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事业成功的需要。(3)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幸福的需要。⒊竞争,合作的含义。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竞争,合作的含义。

①竞争是互动的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社会同一领域里与对方展开的竞赛争胜。竞争是现代社会普遍的现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②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的目的而联合,为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活动。合作具有极大的社会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合作。(2)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①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的,相辅相成的。②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因此,在竞争与合作中要正确处理以下关系:第一,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第二,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第三,处理好主角和配角的关系。第十二章

⒈自身素质与自我修养的关系

自身宿素质是指先天的遗传条件和后天的经验决定和产生的身心倾向的总称。自我修养是个人自己努力,修身修养,达到人性的理想境界。自身素质可以通过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和完善。现代化社会自我修养的主要途径是: 第一,认真学习,把握自我。第二,勤于实践,塑造自我。第三,严格要求,完善自我。

进行自我修养,也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①常思己过,有则改之。②自觉锻炼,陶冶情操。③坚持慎独,纯洁品质。⒉“四有”内容的辨证关系,如何加强自我修养,争做“四有”新人

努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人生修养的根本目标。(1)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中,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

(2)纪律和理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了远大的理想,才会有自觉的纪律,而理想的实现又要*纪律来保证。离开了自觉的纪律,美好的理想也就等于空想。特别是改革开放过程中,纪律尤为重要。

(3)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必然要求遵循共产主义道德。(4)有文化是提高共产主义信念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条件。

总而言之,理想、道德、纪律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我们不能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只有把“四有”作为自己的人生修养目标,才能符合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篇:思修各章复习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习题资料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理想是(ABCD)

A.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B.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在社会实践中产生 D.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与发展 2.从理想的涵义及其本质来把握,理想具有以下主要特征(ABCD)

A.目标性 B.现实可能性 C.时代性和阶级性 D.超前性和实践性 3.从主体上划分,理想可分为(CD)

A.科学理想 B.崇高理想 C.个人理想 D.社会理想 4.从性质上划分,理想可分为(ABCD)

A. 科学理想 B.非科学理想 C.崇高理想 D.庸俗理想 5.从时序上划分,理想可分为(AB)

A.长远理想 B.近期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6.从内容上划分,理想可分为(ABCD)

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7.道德理想其主要问题包括(ABC)

A.如何评价现实人的道德素质 B.确立什么样的道德理想人格 C.通过哪些途径实现道德理想 D.遵循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 8.人生的信念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AB)

A.科学信念 B.非科学信念 C.无产阶级信念 D.共产主义信念 9.信念作为人们对事物的深信不疑的态度,具有以下特征(ABCDE)A.稳定性 B.执着性 C.多样性 D.亲和性 E.实践性 10.理想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有(ABC)A.理想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人生导向 B.理想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动力 C.理想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人格完善 D.理想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物质支持

二、简答题

1.简述理想的涵义与特征。

答: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从理想的涵义及其本质来把握,理想具有以下六个主要特征: 第一,目标性。第二,现实可能性。第三,时代性。第四,阶级性。第五,超前性。第六,实践性。

2.从内容上划分,理想的类型有哪些?

答: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之分。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的向往,它包括人们对衣食住行用诸方面的构想以及在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等方面的追求目标。生活理想涉及到人生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它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

道德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道德人格的向往,是做人的楷模和标准。

社会理想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包括对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设想和规划。社会理想是时代的产物,鲜明地反映着时代特征、阶级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这四个方面既不是互相孤立也不是完全等同,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它对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起着支配和主导的作用。

3.信念的特征有哪些?

答:信念作为人们对事物的深信不疑的态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信念的稳定性。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第二,信念的执著性。执著性不只是指信念的稳定性,而且更多地是指具有坚定信念的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状态的稳定性。

第三,信念的多样性。正像理想是多种多样的一样,信念也是多样化的。不同的人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信念。

第四,信念的亲和性。信念是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信念相同或相近,则意味着人们对事、对物、对人的认识、态度及处理方式等方面有相似性。

第五,信念的实践性。信念同理想一样,一方面具有面向未来、超越现实的品格,另一方面又同人类意识中的其他观念形态一样,根源于实践并积极反作用于实践。4.简述理想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答:理想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人生大厦的支柱。科学崇高的理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理想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人生导向。其次,理想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动力。第三,理想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人格完善。

总之,科学进步的理想对青年大学生人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生理想越崇高,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它的作用就越大,影响力就越深远。

三、论述题

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1)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A.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B.道德理想与现实道德水平的矛盾 C.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矛盾 D.生活理想与现实经济条件的矛盾 2.在实践中如何做到化理想为现实?

提示:(1)崇高的理想信念必须落实在行动上(2)实现理想要有不断进取的创造精神(3)实现理想要自觉培养和提高自我综合素质(4)追求理想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爱国主义是(ABCD)

A.对祖国热爱和忠诚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念 B.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自己祖国的情感 C.是一种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D.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巨大动力 2.爱国主义的特征具有(ABCD)

A. 情感的真实性 B.信念的坚定性 C.影响的深远性 D.行为的实践性 3.爱国主义的含义包括(ABC)

A.热爱国土山河 B.热爱各族人民 C.热爱自己的国家 D.热爱自己的职业 4.在阶级社会里,爱国主义具有(B)

A.民族性 B.阶级性 C.长期性 D.共同性 5.“位卑未敢忘忧国”是(C)的名句。

A.霍去病 B.范仲淹 C.陆游 D.顾炎武 6.爱国主义的作用有(ABC)

A.凝聚作用 B.动力作用 C.评价作用 D.限制作用 7.以下是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反抗外来侵略的是(ABCD)A.戚继光招募“戚家军”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三元里人民抗英 8.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包括(ABCD)

A.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B.反对民族压迫,反抗外来侵略 C.热爱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D.扫除前进阻碍,推动祖国进步 9.当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D)

A.创建文明统一的中国 B.拯救危亡困境中的中国 C.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0.民族精神是(ABCD)

A.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 B.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C.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中的精神源泉 D.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和精髓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答: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土、爱人民、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所包含的最基本的内容:首先,热爱国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其次,热爱各族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最后,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2.爱国主义的特征和作用有哪些?

答:爱国主义作为人们重要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各个历史时期其具体内容有所差异,但它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第一,情感的真实性; 第二,信念的坚定性; 第三,影响的深远性; 第四,行为的实践性。

爱国主义的作用主要有:凝聚作用、动力作用和评价作用。3.如何看待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答: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各民族面临的不同历史任务而具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时代价值。

(1)古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创建文明统一的中国;(2)近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拯救危亡困境中的中国;(3)现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4)当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

沧海一粟

清晨的阳光洒进小屋,90高龄的钱学森又开始了工作。虽然因行动不便卧床多年,钱老的工作却从未间断。身边的人员特意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工作台。现在,他就倚靠在床头翻看着刚送来的报纸。花白的头发虽已稀疏,一双眼却依然闪烁睿智的光芒。

这是一个散发着丰收的清香的早晨。为了祖国和人民,在科学领域辛勤耕耘70多年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又和往常一样,开始了他永不停歇的思考、探索„„ “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钱学森用他的一生,实践着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诺言。

“我是中国人,当然属于中国人民”。

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参加鉴定会,不出席开幕式、剪彩仪式,不兼任任何顾问、名誉顾问,不到外地开会,不出国„„钱学森推辞了一切应酬,只为能静下心来,抓紧每一分钟,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专心工作。这是他的乐趣,也是他毕生的追求。

“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是钱学森,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肺腑之言,一位人民科学家的真诚心声。

问题: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事迹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分析:从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事迹中,体现出爱国主义的几方面特点,给当代大学生以有益的启示。

首先,爱国主义是人类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其次,爱国主义是情感和行为的统一。第三,爱国主义是道德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第四,爱国主义是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钱学森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不但表现为他对祖国的深挚情怀,对人民的深深热爱,还有着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事业的热情与忠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信仰。他不仅是爱国主义者的卓越典范,尤其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者。

四、论述题

1.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

提示:(1)要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2)要培养强烈的创新动机;(3)要培养健全完整的人格;(4)要培养顽强的意志力;(5)培养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6)要有意识地掌握创造能力自我开发的一些方法。2.试述当代大学生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提示:(1)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3)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一、不定项选择

1. 世界观来源于人的(BC)。

A.自我探索 B.生产 C.生活实践 D.主观想象 2.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的(ABC)。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思考

3.对(BCD)等有关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形成比较稳定的看法和态度,这就形成了一定的人生观。

A.怎样处理人际关系? B.人生价值是什么? C.人应当怎样活着? D.人为什么活着? 4. 人生观的核心是(B)。

A.人生态度 B.人生目的 C.人生价值 D.人生思考 5.把”方便”“有用”“实惠”作为待人处世原则的人生目的是(C)。A.享乐主义人生目的 B.悲观主义人生目的 C.实用主义人生目的 D.权力至上主义人生目的

6.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自私”“利已”“趋乐避苦”看做是人的生理本能需要,这种人生目的是(A)。

A.享乐主义人生目的 B.悲观主义人生目的 C.实用主义人生目的 D.权力至上主义人生目的

7.过分夸大人生苦难,对人生前途感到渺茫绝望,认为人生在世就是受罪,这种人生目的是(B)。

A.享乐主义人生目的 B.悲观主义人生目的 C.实用主义人生目的 D.权力至上主义人生目的 8.“有权就有一切”“一人当官,鸡犬升天”的人生目的是(D)。A.享乐主义人生目的 B.悲观主义人生目的 C.实用主义人生目的 D.权力至上主义人生目的 9.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B)与(D)之间的一种关系。A.事物的需要 B.人的需要 C.人的属性 D.事物的属性

10.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A)和(B)。

A.心理倾向 B.基本意图 C.价值取向 D.实际行动

二、简答

1.人生观与世界观的联系

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联的。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的总和,其中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等。世界观包含人生观,决定人生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它给予人生观以一般观点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人生观则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应用,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世界观和人生观又有区别。世界观研究的是宇宙中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它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它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总的指导原则和方法。人生观则要研究人的本质、人生价值,它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生活才有价值?对人生道路上的矛盾持何种态度?它为人们提供关于人生的指导原则。

2. 人生目的的作用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为实现人生目的,人们会努力拼搏。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积极进取;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或是投机钻营、违法犯罪,或是虚度人生、放纵人生,或是悲观消沉、厌世轻生。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从而以追逐个人私利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以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尽义务为无价值、无意义的人生。

3. 如何进行人生价值的评价?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4)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三、论述题

1.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我们经常会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人生问题,如何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请从以下三方面来谈一谈你个人对人生的思考。

(1)人为什么活着?(2)我们应如何对待生活?(3)怎样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 人生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大学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对每个人当前的学习生活及未来发展尤显重要,请从如下三方面谈谈如何在大学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当前学习生活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2)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方法

(3)如何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及学长的人际关系?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A)。

A.为人民服务 B.尊老爱幼 C.利己不损人 2.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A)。

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爱国主义 3.道德的主要社会作用表现在(BCD)

A.促进经济发展 B.认识社会现实 C.调节社会关系 D.规范人的行为

4.“真正的爱情就是要把疯狂的或是近于淫荡的东西赶得远远的。”这表明了爱情的(A)A.纯洁严肃性 B.平等互爱性 C.专一排他性 D.强烈持久性 5.下列行为符合家庭美德要求的有(BCD)A.某父亲长年沉溺于打麻将,从不管教子女

B.某丈夫不辞劳苦,20多年精心侍侯卧病在床的妻子 C.某夫妇长年热情主动地照顾身边无子女的邻居大妈

D.某儿媳每逢周末都去看望没在一起生活的公婆,帮他们洗刷打扫做家务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下列选项中,体现了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有(BD)

A.强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 B.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C.只强调个人的权利,不考虑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D.集体要关心个人利益,创造条件使每个人的个性和才能得以充分发展 E.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求个人作出牺牲 7.下列有关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E)A.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和结晶 B.道德品质是在道德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 C.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和外在表现 D.形成了的道德品质对道德行为有指导和支配作用 E.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整体

8.集体主义原则主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正当利益是(D)A.个人在任何情况下的任何欲望和需求 B.以无产阶级为核心的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C.通过非法或不道德的手段,靠坑蒙拐骗等获得的个人利益

D.通过辛勤劳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和合乎道德的条件下获得的个人利益 9.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美德要求的是(A)

A.邻里团结 B.保护环境 C.爱岗敬业 D.遵纪守法

10.“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这表明,道德品质是(B)A.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的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B.一个人在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 C.一个人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自愿选择的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D.一个人在一次、两次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偶尔的内心状态、心理特征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双重效应。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质的内在规定性,决定它的建立和发展对道德进步产生着双重效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正面效应主要表现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提高道德本身的价值,强化道德作用的力度。(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改变人们的传统道德思维定势,以新的理性思维更新道德观念。(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将为道德状况的根本改观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1)等价交换原则被庸俗化。(2)行为方式的实用主义化。(3)不正当竞争的盛行。2.集体主义作为社会道德的一种原则,包含哪几个方面内容?

答:集体主义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包括:(1)把社会集体利益摆在第一位;(2)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目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3)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社会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3.述爱情的本质和恋爱中的道德要求。

答:所谓爱情,是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感情。马克思主义认为爱情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是性爱与情爱的统一,也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主要包括:(1)恋爱自由(2)严肃认真,忠贞负责(3)纯真专一(4)平等相待、互相尊重(5)爱情行为应该举止文明(6)失恋不失德

三、案例分析

1.案例:张某于1976年7岁时,被刘利钢、朱文秀夫妇收养,改名刘非。1980年,刘利刚与朱文秀生一子,取名刘冰。刘利钢、朱文秀对刘非、刘冰都非常疼爱,全家四口互相体贴,关系和睦。1990年,刘非得知张金宝是自己的生父后,与刘利钢、朱文秀关系疏远。1994年朱文秀病故,1996年刘利钢因病致残,其收入仅够勉强维持个人生活,无力抚养子女。此时,张金宝生活困难,刘冰正在读书,刘非经营个体餐馆,收入较多。张金宝要求刘非赡养,刘冰要求刘非抚养,均遭其拒绝。问题:(1)刘非对张金宝有无赡养义务,为什么?

(2)刘非对刘冰有无抚养义务,为什么?

分析:(1)刘非对张金宝没有赡养义务。我国婚姻法规定,养子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2)刘非对刘冰有抚养义务。我国婚姻法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兄、妹,有抚养的义务。本案中,刘非与刘冰是养兄弟关系,刘冰未成年,刘非有负担能力,所以刘非对刘冰有抚养义务。

2.案例:吴德近几年经商获利数万元,经常到大酒店与小姐鬼混,并扬言他挣的钱是属于他自己的。近一年多又不回家,与另一女子非法同居。他的合法妻子是某工厂工人,单位效益不好已数月不开资,生活困难而吴却不闻不问。吴妻一气之下,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与吴离婚。问题:此案法院将如何处理?

分析:吴德常年不回家,身缠万贯而在妻子生活困难时却不闻不问,说明二人的感情确已破裂,可以判决离婚。此婚姻的破裂完全是吴的过错所致。他经商赚钱发生在与妻子婚姻的存续期间内,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夫妻平均分配。

四、论述题

1.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联系实际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提示:(1)集体主义原则的内容

(2)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内容

(4)在我国当前的社会条件下,个人主义作为经济制度和政治思想已失去了其存在的依据。但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外的影响,个人主义思想还具有滋长和蔓延的条件,对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如何理解坚持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导向和以正当的功利追求为现实基础的统一? 提示:(1)坚持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导向,是道德建设的理想性和先进性的要求。

(2)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出发点之一。(3)坚持以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和以正当功利追求为现实基础的统一。

第五章

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公共生活的特点主要是(ABCD)

A.公共生活的群体性 B.公共生活的利益相关性 C.公共生活场所的不特定性 D.公共生活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2.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根据共同生活的客观需要和历史的优良道德积累而形成的,其特点是(ABCD)

A.道德发生场所的公共性 B.道德对象的公共性 C.道德要求的公共性 D.道德评价的公共性 3.公德评价的方式包括(AC)

A.公众舆论 B.遵纪守法 C.公共良心 D.公众权利义务意识 4.社会公德原则主要体现在“分、和、爱”三个层面上,其具体含义分别是(ABC)A.“分”的观念是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与差别 B.“和”的举止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有序

C.“爱”的态度是倡导人与人之间有情谊的交往,极力促成互助、互谅的社会氛围 D.“爱”的反义词是恨,是不关心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只求个人得利。5.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是(ABCD)

A.文明礼貌、诚实信用 B.平等待人、彼此尊重 C.爱国守法、庄重谨慎 D.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6.影响公德意识的因素有(ABC)

A. 社会物质生活状况、社会生产方式对公德意识具有决定性作用 B. 传统习惯与风俗、已有的道德意识对现代公德意识具有重要影响 C. 规范要求与有效的机制对公德意识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D.公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对公德意识具有决定性影响

7.《中华人们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何时生效实施的(C)A.2005年8月1日 B.2005年3月1日 C.2006年3月1日 D.2006年8月1日 8.适用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应具有的特征是(BCD)

A.违法行为属于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B.违法行为属于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民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C.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但还不够刑事处罚 D.处罚的机关必须是公安机关 9.治安管理处罚应遵循哪些原则(ABCD)

A.适当原则 B.公开、公正原则 C.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D.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10.《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规定了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具体包括以下几种(ABCD)A.警告 B.罚款 C.行政拘留 D.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社会公德的涵义?

答:社会公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共同生活的客观需要和历史的优良道德积累而形成的,社会中每个成员都应当遵循。

其涵义包括两方面:(1)以规则的形式要求全体公民或国民遵守的行为规范。(2)为社会生活所必需,并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公认的公共生活准则。2.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社会公德的内容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伦理规范。它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

第一,文明礼貌、诚实守信; 第二,平等待人、彼此尊重; 第三,爱国守法、庄重谨慎; 第四,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3.如何理解治安管理处罚原则中的处罚适当原则?

答:处罚适当原则又称比例原则,是刑法中的罪刑相适应原则在治安管理处罚中的具体体现。适当性原则要求治安管理处罚必须根据事实进行裁判,没有违法的事实存在,就不存在处罚的基础。同时在处罚的程度上,要与违法的程度相适应,当重者重,当轻者轻,避免畸轻畸重,处罚不当。

三、案例分析题 1.案例:

2006年3月1日晚20时许,某派出所民警在福华三路巡查中,发现一部小轿车经过某广场时停了下来,两名女子迅速上前与车主搭讪,交谈片刻后,自行拉开后排车门上了车。民警急速上前将车子拦下,将两名女子传唤至派出所询问。经查证两名女子陈某、麦某向车主介绍卖淫内容及收费情况属实。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6条之规定,分别给予陈某、麦某行政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

问题:请评析该案 分析: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拉客招嫖也是违法行为。该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根据此款规定,现在只要有卖淫的意向性,主动在公共场所拉客,警方就可以处理。

本案中,陈某、麦某虽然尚未与车主发生性关系,即并不构成卖淫行为,如果发生在《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之前,警方对其处罚缺乏法律依据。但该案发生在2006年3月1日晚间,该法已经施行,依据前述规定,由于陈某、麦某向车主介绍卖淫内容及收费情况经查证属实,符合上述条款规定之情形,依法应予治安处罚,所以公安机关对陈某、麦某分别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2.案例:

2004年5月2日,杨某因交通事故受到严重伤害,肇事机动车驾驶员为何某(也是该机动车辆所有人),该车由某客运有限公司组织运营。客运公司就该机动车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第三者责任保险,保险金额为50万元。

案后,受害人杨某以驾驶员何某为第一被告、客运公司为第二被告、保险公司为第三被告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

法院经审理,判决如下:保险公司在第二被告客运公司投保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人民币50万元范围内支付原告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对超过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人民币50万元范围以外的部分,由被告何某、被告客运公司按照事故责任承担。

问题:(1)目前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是否就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之“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

(2)受害人是否可以在起诉致害人的同时,在同一案件中起诉保险公司? 分析:(1)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前已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早在1984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给国务院关于加快我国保险事业发展的报告中指出,实行第三者责任保险以保障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利益,国务院[1984]151号文件批准了该报告,并要求各地遵照执行。之后,许多省政府批准在相应地区实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并在机动车上牌、审验中将其作为限制条件,以保证这一制度的落实。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04]39号)也明确指出:“目前,我国近24个省市已经通过地方性行政法规形式对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实行了强制,自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起,统一的强制第三者责任险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推行”。5月1日中国保监会已经因保险公司风险增加而对机动车辆保险费率作了调整,其中必须购买的第三者责任险上调了10%.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目前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本质 上就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之“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国务院《强制保险条例》未出台,只能说明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而不能说明原有的24个省市规定的第三者责任保险是非强制的。

(2)《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此条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保险公司有义务直接向受害人赔偿,受害人也有权利直接向保险公司主张赔偿的权利。再看《保险法》第50条的规定:“保险人对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两相对照,我们可以看出,相互之间不仅没有矛盾,而且是相统一的。受害人可以在起诉致害人的同时,在同一案件中起诉保险公司。

四、论述题

1.增强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提示:略

2.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有何意义?大学生应如何遵守?

提示:略

第六章

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树立敬业精神

一、不定项选择题

1、职业以人们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作为社会活动的表现,其出现的原因是(AC)

A、社会分工 B、劳动分工 C、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 D、专门职业的要求

2、职业道德涵盖了下列那些关系(ABD)

A、医生与患者 B、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 C、职业与职工 D、职业与职业

3、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的(B)

A、意识形式 B、特殊形式 C、社会秩序 D、职业秩序

4、职业道德的萌芽出现在(D)

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原始社会

5、职业道德产生于(C)

A、资本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 D、原始社会

6、以下那些是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应强调的(ABCD)

A、治病救人 B、信誉第一 C、救死扶伤 D、实行人道主义

7、商业从业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包括(ABCD)

A、公平买卖 B、童叟无欺 C、顾客第一 D、信誉第一

8、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可以调整职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同事之间应为(ABD)

A、团结互助 B、和睦相处 C、相互理解 D、避免纠纷

9、减少法律诉讼的重要措施是(AD)

A、调解 B、调停 C、和解 D、仲裁

10、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ABCDE)

A、爱岗敬业 B、诚实服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E、奉献社会

二、简答题

1、大学生如何才能做到诚实守信?

答:诚实和守信是紧密相连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第一、要强化时间观念、纪律观念,工作做到及时、准确、周到。第二、从说真话、讲信誉等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言必信,行必果,办真事,办实事。第三、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谴责不讲信誉的行为,对讲信誉以诚待人的行为要予以赞扬。

2、在职业生涯中,大学生应如何践行奉献社会的敬业精神? 答:第一、尊重科学文化,构建创新的知识平台;第二、立足本职工作,多做贡献;第三、加强团结协作,奉献祖国。

3、公务员应当履行的义务是什么?

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按照规定的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三、材料题

1、“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躬先行”,请你分析实践在创业中的重要性。

答:建议从以下方面思考:

第一、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实践的重要性更有利于检验并获得知识的真实性;

第二、通过实践可以达到对知识认识的升华,有利于在实践中将知识奉献给社会;

第三、通过实践,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

第四、通过实践过程,可以进一步通过大学生学习能力,有利于形成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论述题

1、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提示:第一、学习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和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的源泉,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坚持知行统一,理论结合实际,在社会实践中达到知行统一。

第三、严于律己,善于解剖自己,在职业道德实践中形成善恶评价标准,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

第四、学习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标兵。

2、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及其要求。

提示:

(一)、爱岗敬业。第一、热爱本职工作;第二、要有献身事业的思想意识;第三、确定职业理想,视事业为生命;第四、勤学多问,掌握创新本领。

(二)、诚实守信。第一、要强化时间观念、纪律观念,工作做到及时、准确、周到。第二、从说真话、讲信誉等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言必信,行必果,办真事,办实事。第三、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谴责不讲信誉的行为,对讲信誉以诚待人的行为要予以赞扬。

(三)、办事公道。第一、坚持公平、正义和规范的原则;第二、不谋私力、反腐倡 廉;第三、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惧怕各种势力。

(四)、服务群众。第一、将自己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第二、密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第三、提高工作效率,服务群众;第四、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各种不法行为做不懈的斗争。

(五)、奉献社会。第一、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为他人贡献力量,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而积极劳动;第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竭尽全力奉献社会;第三、奉献社会要不计报酬;第四、立足本职工作,团结协作,奉献祖国。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培育法治精神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法律由下列哪些部门制定(AC)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省部委等部门

2、宪法的基本内容包括(ABD)

A.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 B.国家机关的组成及活动基本原则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 D.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法的适用包括(ABC)

A.执法 B.司法 C.法律监督 D.守法

4、法律制定的确立阶段包括(ABCD)A.法律议案的提出 B.法律草案的审议和讨论 C.法律草案的表决 D.法律的公布 E.立法解释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A.法是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B.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法具有普遍约束力

6、法规定的行为模式有(BCD)A.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B.人们可以怎样行为 C.人不得怎样行为 D.人应当或是必须怎样行为

7、我国的根本大法是(C)

A.刑法 B.民法 C.宪法 D.行政法

8、法的规范作用是指(A)

A.规范主体行为的作用 B.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 C.确认社会关系的作用 D.广泛的阶级统治职能

9、法律制定的特点(ABCD)A.是国家的专有活动 B.是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进行的活动 C.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D.是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愿望的体现

10、我国法对人的效力采用(D)A.属地主义原则 B.属人主义原则 C.保护主义原则 D.以属地主义为基础,以属人主义、保护主义为补充的原则

二、简答题

1、社会主义法的作用有哪些?

答:(1)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2)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3)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对外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发展。

2、如何理解法对人的效力?

答:法对人的效力,是指法对哪些人具有拘束力。其一,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内,一律适用我国法律;

其二,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在我国领域内除法律有特别规定以外,也适用我国法律; 其三,我国公民在领域以外,原则上也适用我国法律,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按法律规定; 其四,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如果侵害了我国法律所保护的权益,或社会关系,也可适用我国法律。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

答:(1)是具有人们可以遵循的代表人民意志、反映人民利益、体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富有时代精神和切实可行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国家。

(2)是具有健全的民主制度、完善的行政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有力的监督制度,有着高素质的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人员,有着崇尚法治的人民群众的国家。(3)是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立法机关依法立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司法,公民依法活动,国家机构的权利受到法律有效制约,公民权利和自由有充分和切实保障的国家。

(4)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基本经济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追求共同富裕的国家。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涵义?

提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2)依法治国的对象,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3)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必须严格按照体现人民意志、集中群众智慧和反映客观规律的宪法和法律来进行。

(4)依法治国的目标,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5)依法治国的方式,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治理国家,确保依法治国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2、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有哪些?

提示: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包括西方民主的有益成果,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文明中的民主性因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1)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2)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由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3)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障的民主。

(4)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实践法律规范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我国现行的宪法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C)部宪法。A.2 B.3 C.4 D.5 2.国体是指(D)。

A.社会经济制度 B.政权组织形式

C.国家结构形式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的地位 3.我国宪法规定,有权提议修改宪法的机关是(BD)。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家主席 D.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4.在下列各项中,既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BC)。A.选举权 B.劳动权 C.受教育权 D.批评建议权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AB)。

A.政权组织形式 B.根本政治制度 C.国家结构形式 D.国家根本性质 6.我国行使立法权的机关是(C)。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

7.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包括(BC)。A.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D.批评建议权 8.《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光荣义务是(AB)。A.依法服兵役 B.参加民兵组织 C.保卫祖国、抵抗侵略 D.维护祖国统一 9.撤销判决适用于有(ABCDE)情形的具体行政行为。A.主要证据不足 B.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C.违反法定程序 D.超越职权 E.滥用职权 10.行政诉讼撤销判决有以下几种形式(ABE)。

A.判决全部撤销 B.判决部分撤销

C.判决撤销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 D.判决撤销不合法的主体资格 E.判决撤销并责成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宪法是根本大法?

答:宪法是根本大法是相对于普通法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一)宪法的内容根本性。宪法规定的是关于国家性质和社会性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结构、国家机关的组织体系和它的活动基本原则,对一个国家而言,这些都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而普通法只规定国家某一方面专题性问题。

(二)宪法的效力最高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国家一切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制定各种普通法的依据,一切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违背,否则就是违宪,违宪的法律是无效的,应立即废除,通常称宪法为“母法”,普通法为“子法”。

(三)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特殊性。宪法制定要成立专门机构起草,须经国家最高权利机关或制法机构全体成员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才能生效。我国1982年宪法草案经宪法起草委员会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并公布,在全民讨论后,又经宪法起草委员会修改,再交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三分之二以上代表通过。我国宪法修改由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案,并由全国人大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方能生效。2.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答: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有:(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3)公民的人身自由;(4)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6)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的权利;(7)妇女、儿童、老人、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的权利;(8)华侨、归侨和侨眷受国家保护的权利;(9)平等权。

(二)公民的基本义务有:(1)维护祖国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的义务。

3.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到刑罚惩罚性。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有无和大小,是认定犯罪,区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根本依据,而它是犯罪的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行为的刑事违法性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表现,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则是行为的刑事违法性的实质和依据,因而 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行为的应惩罚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法律后果,是这二者派生的特征。

三、案例分析题 1.案例:

孙长江于2000年9月6日立下一份公证遗嘱,其内容为:个人所有的房屋一套(价值20万元)由其妹妹孙长虹继承;个人存款20万元中的10万元由其弟弟孙长河继承,另外10万元给其女友常珊珊。2001年12月8日,孙长江又立自书遗嘱一份,改变了原公证遗嘱的内容,指定将其房屋给常珊珊。2002年7月8日,孙长江因车祸死亡。除已成年并独立生活的妹妹孙长虹和弟弟孙长河外,孙长江没有其他继承人。孙长江的遗产包括个人所有的房屋一套,存款20万元,债券6万元。另外,孙长江尚欠朋友王玉山借款14万元。

问题:(1)孙长江所立的两份遗嘱中,哪一份是有效的?为什么?

(2)对孙长江的遗产应当如何分割?理由是什么?

(3)如果孙长江的遗产已被分割,对其所欠王玉山的债务应当如何清偿?根据是什么?

分析:

(1)继承法第20条规定: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孙长江的第一份遗嘱是公证遗嘱,第二份是自书遗嘱。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孙长江所立的第二份遗嘱不能变更第一份公证遗嘱。所以第一份遗嘱是有效的。

(2)继承法第16条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继承法第33条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继承法第34条规定:执行遗赠不得妨碍清偿遗赠人依法应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因为孙长江的第一份公证遗嘱有效,所以遗产应当根据第一份遗嘱进行分割。孙长江的弟弟和妹妹获得其个人所有的房屋和存款是遗嘱继承性质,而孙长江的女友常珊珊获得10万元存款属遗赠性质。由于孙长江尚欠朋友王玉山借款14万元,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在被继承人死亡之时起到遗产分割处理完毕之前,首先应当清 偿被继承人孙长江的债务,然后将剩余的遗产进行分割,如果继承人不表示放弃继承,而受遗赠人明确表示接受继承的话,在清偿债务后,按照第一份遗嘱分割遗产。

(3)根据上述继承法第33条的规定,孙长江的遗产被分割后,应当根据各继承人和被遗赠人所继承财产的多少由继承人和被遗赠人按比例分担。2.案例:

1999年9月20日下午,某中学学生邓某与同班同学向某、包某一块放学回家。在路上,邓某发现有一男生与同班一女生相伴前行。邓某曾经向该女生写过求爱信遭到拒绝。看到此情景后醋意大发,遂向吕某、包某二人说明要揍该男生的想法。于是三人从路边拾起石头、砖块拦着男女二人。邓某指着那名男生骂道:“他妈的,竟敢挂我们班的女生,老子整死你。”该男生回了一句:“凭什么骂人?”这下更激怒了邓某。他一边叫着:“老子不仅骂你,还要打你呢!”一边用砖快向该男生砸去,顿时,该男生头上血流如注。后经鉴定,该男生额顶大面积血肿,冠状缝裂开,左颧骨骨折,属重伤。该案经某区公安局侦查终结后,于11月6日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安排检察人员于11月12日开始审查此案。同时通知犯罪嫌疑人邓某有权委托辩护人辩护。邓某知道自己家里困难,根本请不起律师,因而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认为邓某系未成年人,故指定一名承担法律援助的律师为其辩护。在审查起诉期间,该律师提出要复印起诉意见书,被告知只能查阅而不能复印。案件被起诉至区人民法院后,该院对该案进行审查后,发现虽然起诉书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但认为主要事实不清,于是将案件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完毕重新起诉后,法院才决定于12月20日开庭审理,并在12月18日通知了辩护律师。辩护律师以得到开庭通知太晚为由拒绝辩护。人民法院无奈,只好让邓某自己为自己辩护。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被告人的年龄到底是17周岁还是16周岁,并不清楚,而且被告人还承认自己曾对一名幼女进行过奸淫。因而法院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而人民检察院认为,被告人的年龄是16周岁还是17周岁不影响定罪,因而不是证明的对象,所以拒绝继续查找被告人的年龄。同时,人民检察院还认为,认定被告人构成强奸罪证据不足,因而拒绝对被告人变更起诉。人民法院最终认定邓某犯有故意伤害罪、强奸罪,并按数罪并罚原则对被告人作出了判决。判决作出后,邓某不服提出上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一审判决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一审对邓的故意伤害罪和强奸罪分别判处3年和9年有期徒刑,决定执行的刑期为10年的量刑是不当的。而两罪准确量刑分别为5年和7年。二审法院直接改判两罪刑罚分别为5年和7年有期徒刑,并决定应当执行的刑期为10年。

问题:本案例中,有哪些地方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分析:

1)本案中人民检察院11月6日收到案件材料,11月12日才通知邓某有权委托辩护人,违反规定。

2)人民检察院认为邓某系未成年人,故指定一名承担法律援助的律师为其辩护是错误的。

3)本案中,人民检察院只允许辩护律师查阅起诉意见书而不允许其复印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4)人民法院以案件主要事实不清为理由,于是将案件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是错误的。

5)人民法院决定于12月20日开庭审理,但于12月18日才通知辩护律师是违法的,应至迟在开庭3日以前通知。

6)本案中,辩护律师以接到开庭通知太迟为由拒绝辩护是违法的。7)本案中,人民法院让邓某自己辩护为自己辩护是违反规定的。

8)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的年龄是17岁还是16岁不影响犯罪的成立而认为其不属于证明对象是错误的。

9)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没有起诉的犯罪事实直接作出判决是错误的。10)二审法院直接改判两罪刑罚分别为5年和7年有期徒刑,并决定应当执行的刑期为10年的做法是错误的。3.案例:

洪某,男,1991年出生。2002年某日,洪见一女孩(九岁)在塘边放牛,洪强要牵牛,女孩未理,即刻骑上牛背回家。洪怒用锄柄赶牛下塘,欲使女孩受惊,发泄不满。不料牛入深水后,女孩落水,洪见状颇为得意,后见女孩沉没,急忙下水营救未果。女孩溺死。

问题:本案洪某的行为与被害人溺死有无因果关系?

分析:有因果关系。因为根据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理论。作为某种原因的行为必须具有危害结果的发生的现实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只是说明该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必要前提。只是当具有结果发生的现实可能性的某一现象已经合乎规律的引起某一结果的发生时,才能认定某一现象与所发生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洪某赶牛入水,与骑在牛背上的女孩落水,有直接性的必然联系。洪某赶牛入水,便存在着落水的现实可能性。当牛入深水的条件一出现,女孩溺死的危害结果便发生了。所以,洪某的行为与女孩溺死有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第三篇:思修重点

1.道德的起源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于社会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的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第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第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3.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矜持。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4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的成分,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道德传统,特别是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借鉴意义的积极内容。5.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要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和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一致,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力的道义支撑。要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自主与监督、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既勇于竞争,又有序竞争。既反对平均主义,有防止收入悬殊:既重经济效益、有重社会效益。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既要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去获取正当的个人利益,也要大张旗鼓的褒奖见利思义、见得思义的言行,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的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要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形成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效应,避免市场经济的消极效应,租金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6.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8.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首先,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其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最后,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8.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10.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想道德模范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升华。道德模范是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大学生应当在进行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坚持加强个人修养与接受教育引导相统一,同时自觉开展学习活动,将道德模范人物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成长道路上的良师、追求全面发展的榜样。}.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2.维护公共生活的基本手段是 道德和法律。3.社会公德及其特点: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遵纪守法(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6.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正确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7.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 引导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 形式实现的。)8.《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等。行政拘留处罚,按照不同的违法行为的性质,区分为5日以下,5日至10日,10日至15日,并规定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20日。9.《集会游行示威法》目的: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机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基本原则:一是政府依法保障原则。二是,权利义务一只原则。三是,和平进行原则。10.《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租金啊和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基本原则: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11.《道路交通安全法》立法目的: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基本原则:一.依法管理原则。二.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道理交通安全法》规定,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1.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一.爱岗敬业。二.诚实守信。三.办事公道.。四.服务群众。五.奉献社会。(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具有崭新的内涵)2.《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的法律。其适用范围是除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等以外的所有劳动者。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二.按劳动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三.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四.劳动者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4.《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二.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三.仁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四.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义务:国家法律要求公务员对国家和社会必须做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和限制,即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公务员所应该履行的某种责任,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公务员能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职权,忠实执行国家公务,不得滥用职权。5.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努力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努力锻炼实际旅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6.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怎么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7.对于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一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二是要勇于创业的勇气。三是要提高创业的能力。8.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性爱.理想.责任。9.恋爱中的道德: 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10.大学生恋爱注意的问题:

一.不要误把友谊当爱情。二.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三.不能片面的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四.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11.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12.我国《婚姻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结婚。家庭关系。离婚。(结婚的法定条件分为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离婚有两种方式:一是协议离婚,是指男女双方自愿离婚。二是.诉讼离婚,是指一方面要求离婚,另一方不同意离婚。)13.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1)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劳动争议,但协商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走程序,不愿协商的,可以申请调解。(2)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3)调解不成的,当事人一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14.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1)申诉(2)控告(3)仲裁(4)诉讼2.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歧视性和关键性环节。}4.行政执法的主体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另一类是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主要有:工商、公安、税务、物价、环境保护、食品卫生、、、、、、6.社会主义理念的基本内涵: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当和国家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7.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监督体系与制度包括:(1)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使权力机关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经常化、制度化。(2)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作用,切实保障坚持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的法律监督权。(3)进一步完善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机制,切实发挥行政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的监督职能(4)加强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完善司法机关内部制约与监督机制,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10.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文化安全是指一国人民能够独立自主的选择自己的价值观、文化制度,独立自主的控制和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预防、控制、处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突发灾害事故,以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1.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12.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13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1.宪法的特征: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2.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原则。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地特点,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力:平等权、政治权力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特定主体权利。8.我国的国家机构:(一.)全国人民大表大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三)国务院 9.民法的基本原则:一.平等原则。二是自愿原则。三是公平原则 四是诚实守信原则五是禁止权力滥用原则。15.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行政拘留。除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17.刑法的概念和原则:一是罪行法定原则。二是罪行相当原则。三是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18.犯罪概述:犯罪构成、排除犯罪的事由、故意犯罪形态、共同犯罪。18.道德交通安全法中基本原则:依法管理,以人为本,与民方便19.处理劳动争议的四种途径协商:协商解决、申请调解、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三、简述犯罪构成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

四、消费者基本权利: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监督权

十、婚姻家庭法律规范中的离婚:离婚的原则:保障离婚自由、反对轻率离婚。离婚的方式:协议离婚、诉讼离婚。离婚只是从法律上解除婚姻关系,父母与子女的血亲关系并不因此而消除,无论子女由哪方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故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12.讲法理中的理由要求:讲法律 讲证据 讲程序 讲法理.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密的;理由必须有法律的依据;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

十四、宪法的特征: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十五、具体行政行为的种类: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奖励、行政惩罚、行政裁决、行政合同等。

第四篇:重点思修

1.2.3.树立什么样的新的学习理念? 33.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马克

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怎样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确立马克思主

义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为什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马

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学思并重省察克治

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的方法 1.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②活动内容的公开性③交往对象的复杂性④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④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重要标志

1.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 ①文明礼貌 ②助人为乐 ③爱护公物 ④保护环境 ⑤遵纪守法

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47.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4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

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48.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4.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49.义法律体系

③提高党依法治执政的水平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⑤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⑥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⑦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50.魂,包括: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的必然反映,是社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本人名义

向第三人进行意思表示或受领意思表示,而该意思表示直接对本人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代理: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民事权利分为财产权(物权《所有权,用

益物权,担保物权》、债权、继承权)和非财产权(知识产权、人身权《人格权和身份权》)。债权是指债权人得请求相对人为特定行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性质上属于请求权。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

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行为具有违法性,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特殊侵权民事责任与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区别在于,他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

人在法定的实效内不行使权力,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以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力的制度。以下四种性质的案件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4.5.6.7.8.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9.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

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10.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11.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

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12.当代大学生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

义关系问题上应树立的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1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4.怎样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自觉维护国家

利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15.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

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他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16.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7.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

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18.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19.如何端正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 人生当务

实 人生应乐观 人生要进取

20.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

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2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22.对人生价值评价要坚持哪几个方面的统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我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23.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合理调控情绪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24.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是什

么?平等原则 诚信原则 宽容原则 互助原则

25.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 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 原则规范总和

26.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

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27.道德的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28.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

么?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29.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

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30.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1.为什么要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首先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其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32.大学生与诚信道德的关系:诚信是大学生

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道德和法律.网络道德要求

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④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1.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①指引作用(首要作用)②预测作用 ③评价作用

④强制作用(保障作用)⑤教育作用

(了解)处罚种类:

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制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1.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职业道德要求: ①爱岗敬业 ②诚实守信 ③办事公德 ④服务群众 ⑤奉献社会

恋爱中的道德: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大学生对待爱情的态度:不能误把友情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的或功利化的对待爱情,不能只重过程不重结果。

1.性爱、理想、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2.爱情的特点:自觉、自主性,人格、地位平等性,专一性,持久性

3.爱情的本质: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

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4.家庭美德

①尊老爱幼②男女平等③夫妻和睦④勤俭持家⑤邻里团结 34.5.婚姻法调整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家庭关系 6.结婚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7.婚姻无效的情形: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35.系的,婚前患有医学上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未达法定婚龄的。

8.结婚的必备条件: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达到法定36.婚龄,符合一夫一妻制。9.结婚的禁止条件: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10.原始婚姻~血缘群婚~亚血缘群婚~对偶婚~专偶婚

11.夫妻财产分为夫妻共有财产,夫或妻一方所有财产,约定财产。

12.夫妻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两个方面

13.父母子女关系的内容: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37.的义务,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和监护人。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14.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 38.15.处理离婚时的原则:一是保障离婚自由,二是反对轻率离婚

16.离婚方式:一种是协议离婚,另一种是诉讼离婚 39.17.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请求损害赔偿的情形:重婚的,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40.1.法律的本质

①法律是有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41.②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③法律由社会生活条件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42.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

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44.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以宪法为统帅,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

规为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45.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46.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中宪法与法律239件,行政法规690,地方性法律8600多件 3.法律运行:

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统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党和国家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1.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有哪些? 51.①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 ②自由平等理念 ③公平正义理念 52.④权利义务理念

2.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53.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 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①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54.②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③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1.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

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55.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2.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3.如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①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②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③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④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⑤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⑥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1.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2.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3.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①学习法律知识 ②掌握法律方法 ③参与法律实践

宪法的特征: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

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

权原则。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的国家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

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列,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范畴。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有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

全国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6、其他义务

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第一个设立。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解放后第一个设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西藏1965年9月设立。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

间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民事主体: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

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从出生时到死亡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

律行为的资格。

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

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的特征: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

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

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特殊诉讼时效是指由特别法规定的诉讼时效,如《合同法》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4年。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

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的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

2、罪

行相当原则

3、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

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构成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

排除犯罪的是由:是指虽然行为人的行为

在客观上造成一定的损害结果,表明上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事实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构成犯罪的是由。

故意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

程中的不同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

53刑罚是由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式。

54刑罚体系由主刑和附加刑构成。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以及驱逐出境。

第五篇:思修重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马克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信念的作用: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人生是一个在实践奋斗过程的过程,要使生命富有意义,就必须在有意义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的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人生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辅相成的过程,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越崇高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来越高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生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

爱国主义:它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 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的体现: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山河在人民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对自己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我认同。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4爱自己的国家:爱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爱国就要心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要把祖国和人民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力量。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1团结统一它是植根于中华大地,深深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2爱好和平这不仅表示在中华民族各兄弟民族之间以和为贵携手共进方面,而且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3勤劳勇敢自古至今勤劳勇敢贯穿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在中华民族德行的各个方面鲜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道德精神;4自强不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的精神境界,激励一代代中国人发愤进取,不懈奋斗.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忠诚爱国者的应当做到: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2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3.就要树立民自尊心和自豪感;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三.增强国防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1.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我们要坚持推荐两岸交流合作3.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4.我们坚决分队态度分裂图谋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和核心

政治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保持稳定,不受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颠覆。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国家安全观:政治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基础是指国民经济能够抵抗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而保持平稳有序运行的姿态。

科技安全是指国家的科学技术系统能够有效的对应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能力和状态。

安全文化是指一国人民能够独立自主的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念,文化程度独立自主的控制和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

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预防、控制、处理各种犯罪违法活动和突发灾害事故,以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 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的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标准。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认知、情感、意志是其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因素。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一、社会条件(外因):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二、个人条件(内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实现;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大学生要在为人们群众服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只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理,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做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大有所为。

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同学们要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社会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在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练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该坚持的原则: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要要求。

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正确认识竞争:竞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有助于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有助于竞争主体客观的批评自我,扬长避短、展现才华、不断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合作: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形式上看两者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有事相互牵绊,相互统一的,要鼓励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要提倡合作,提倡互相关心,互相关爱,互相帮助。道德: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 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的主要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要遵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实要求,也要承担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要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加快社会主义道德的文化建设,有助于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轨道有序健康地发展。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利和义务不再分属两个对立的阶级,而是统一于人民自己身上,每个人都是服务对象又都为他人服务,全体人民通过社会分工和相互帮助来实现共同利益;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必须通过向社会和他人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建立满足社会和他人需求的良好信誉,即通过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并为社会和他人所接受已实现自己的利益;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形成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民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集体所有成员共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促进和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使个人的才能、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灋:平之如水,触不直而去

法律定义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确 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大学生要认同我国宪法确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依法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不断加强宪法意识。宪法的特征: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制订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原则。

我国的国家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是基层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其目的就是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平等权:(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 与基础。)、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1体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本质,由这个国家的法律确立的社会制度的本质所决定;2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中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相伴而行,相互促进;3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需要;4体现继承中国法制传统和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5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通常是对这个国家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现状的反应。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年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观念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发挥的核心和精髓,是我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

1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2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3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民法商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内容 依法治国包括:

1、科学立法。立法机关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规定法律权利、义务和责任,提高立法的民主性、可行性、有效性。

2、严格执法。行政机关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权必由法出,不得法外执法、执法不作为和滥用执法权力,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公正执法。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4、全民执法。所有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自觉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见着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立法是公平正义的起点、执法是公平正义的保障、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民主:民主是指实行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社会活动机制。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有序的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的特点:范围上的有限性;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式 上的多样性。

职业道德特点:1范围上的有限性2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形式上的多样性

爱岗敬业所表达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个人品德: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得到的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下载自考思修各章重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考思修各章重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修重点

    思修考点吐血大放送 1. 如何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 ①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的氛围。 ② 显著的变化: A.学习要求的变化:自主性,创造......

    思修重点

    1.新的学习理念:自主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的理念 终身学习的理念 2.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 求实 创新 3.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思修重点

    思修重点 题型:选择20 简答5(答要点)案例分析1(有理有据)论述题1(理论、事实、感受)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①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

    大一思修重点知识点总结

    思修重点 1.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2. 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3. 社......

    大一思修重点

    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目标是什么?答:(1)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3)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4)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5)美是人才素质......

    大学 思修重点

    一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1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2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3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4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5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

    思修重点 缩印

    1.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b.树立全面学习的观念 c.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d.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优良学风为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

    思修考试重点

    思修考试重点 (一)选择题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49) 2、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109) 3、享乐主义的具体表现(73) 如一些大学生用父母辛苦劳作挣来的血汗钱比阔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