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与我的大学生活
我与我的大学生活
大学,像一座围城。
城里的人急着要出去,而城外的人拼命想进来。这是我进入大学以来最深的感触。
中学时代,想象中的大学是放任的,可以随心所欲的做所有我想做的事情。然而今天,事实是我依然要背着很重的书包穿越大半个校园上课。宿舍——食堂——教室,这是多少大学生标准的三点一线的生活。
如果对一年多的大学生活进行总结,那么我会选择三个词:学习,责任,尊重。
一路跌撞走到今天,我看得到自己的成长,可能与其他人相比我的成长并不是很快,我还是为自己能够成长而感到喜悦。专业不一定是我最喜欢的,但一定是我要为之付出、努力要做好的。大一的时候我告诉自己,学习没有那么重要,死读书的人是在浪费大好青春;大二,回头去看,才发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看重绩点并不是企业傻,还在寻找书呆子,他们或许只是要通过绩点判断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起点并不重要,你可以是一张白纸,但是你要有把自己变成佳作的资本。学习的能力,能够帮你成就一切。
所以学着调整重心,学着不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渐渐转变我的价值观,做一个能够做到的最好的自己。大学的平台是多样的,除了学习,还有很多选择。每一次选择都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挑战,选择接受或者放弃都需要勇气。从不同的选择中,我体会到一个重要的词——责任。大学不同于中学,那时候的我们背起书包就可以躲进自己的小小世界,但是大学里面,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团队在作战,不管有多么疲惫,多么难忍,都要支撑下去,团队的荣誉,是压在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支撑下去,身边所有的同伴、我的团队,就是坚持下去的理由。履行自己的责任,不管有多难,无论什么时候,至少要记得扬起脸面对,我在做,团队在看。
其实不同的人对自己的大学有着不同的构想,相同的是最初的时候大家都是雄心勃勃认为自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然而进入大学以来,认识了一些学长学姐,我慢慢发现,不管当初你对自己的设想是如何,总有人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有的人只能把梦埋葬在当初构想它的地方。想起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曾经和昔日的同学谈起彼此现今的大学生活,她有一句话震撼了我许久,她说,大学最有价值的就是能够给我们许多选择,但是大学最让人难过的地方就是给了我们太多的选择。因为选择太多,容易让人彷徨迷茫,我们选择的路,也许对,也许错,没有人能帮我们定夺。做选择是大学里面最容易也是最困难的事情。目标一旦选定,就不要轻易动摇。可以调整,但是不要颠覆。
我想,或许那些或起航或埋葬的不同的结局就是在这样的选择中注定的。自己度过了一年多的大学生活,不能说没有收获,可是,我常常怀疑自己的路到底走得对不对,是不是当初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今天的我就会有很大的不同?遗憾的是我没有办法给自己一个很好的解答。反而是常常在这样的忧虑中无端浪费了很多时光,更添烦扰。可是值得庆幸的是,至少对于责任,我没有逃避,那么,我可以告诉自己,在这一点上,我一定是对的。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自然也不会有两个一样的人。人与人是有差异的,尤其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北方过来的人而言,最初的时间里有太多的不习惯。慢慢去适应,慢慢学会了尊重。要允许分歧的存在,我们是在相互尊重与包容中彼此渐渐了解。真正的强者都是低调的,因为他们在被人尊重的同时更加知道如何顾及别人的感受,尊重让他们更富魅力。我并不是一个强者,但是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希望能够向强者学习从而更好的成长,尊重别人,然后才是被别人尊重。这是真理,值得信守。
我依然不知道未来的路要怎么走,依然不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有怎样的不同。但是,我还是会抱着希望,坚定地走一个选择,然后走下去。四年,可以不要多么辉煌,我只要自己的大学充实,这样,足矣。
第二篇:大学生活与我的理想
我理想的大学生活
二零一二,本该是普通的一年,但却因为许多,变得不普通。这一年,我十八岁。这一年,我离开了家。这一年,我来到了新疆。
这一年,我的梦寐以求的大学开始了。
我的大学,始于新疆,始于新艺,始于公元二零一二年九月七日。我的理想和我的大学,本就是联系在一起的。
大学生活
以往的十八年,不,应该是从我略微懂事开始,我就有那么一个简单的但却也艰巨的梦想--上大学。这个梦想,不仅来自于父母以及祖父母的期待,更多的来自于书本中、电影中那些对于大学的美好的描述。为此,我努力学习,朝着我的最初的理想前进,幸好,我不曾惘度过去的时光,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也算占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更是来到了新艺。
其实,最初对于大学的向往,仅仅来自于对于自由的向往。那时候,概念里的大学很模糊,但有一样却是我十分肯定的,大学是自由的,在大学,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必整天对着课本教参反复地做同一件事。虽然狭隘,但是没错,这是我渴望上大学的初衷。随着阅历的不断丰富,我对大学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开始向往大学精彩的生活——我曾不止一遍地想象我的大学的模样,会有怎样清幽的环境,会有怎样丰富的社团活动,又会有怎样资深的大师在课堂授课。这些想象勾勒着我的大学,也让我对于大学的期许与日俱增。
所以,在这个炽热的九月,我怀揣着一颗同样炽热的心来到新艺。
或许是我的想象太过于美好,真正的大学其实有着很多的不同:
大学是自由的,但大学同样是严谨的、学术的。大学是悠闲的,但大学同样是忙碌的、紧张的。大学是包容的,但大学同样是有底线的。
大学其实就是一个微缩的社会,走进大学,真的,意味着很多。
所有这些,都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大学。我的大学该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我问 过自己很多次,但始终找不到一个完美的答案,我想,这个答案只有到毕业的那一天才能完整地写下。我现在可以做的,其实就只有尽可能少的留下遗憾:
所以,我加入了学生会,希望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我加入了学联,希望能不断扩充自己。所以,我加入了各种兴趣小组,希望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我尽量多去自习室,不让自己的学习落下。
我希望,我的大学是充实的,但这充实并不是无头绪的,所以我更希望,在这充实的生活里,我可以找到自己所爱,并最终以之为理想,奋斗终身。
我的理想
坦白说,我并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自己的理想,起码在上大学之前,理想还是一个很遥远的名词。当然,上大学这个最初的理想在过去的岁月里从未曾动摇过,但当这个理想已经完成的时候,理想的位置又空缺了。
我试着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没有马克思为人类的事业奋斗那么伟大,也没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那么崇高,最初的答案很简单:自己过好,家人过好,仅此而已。对于自己,有一份稳定的职业,能够养家糊口,偶尔忙碌,偶尔清闲。对于家人,不必为生计操心,不必为我操心,过好小日子,开开心心。如果留有余力,捐些款捐些物,为社会贡献些绵薄之力,这就够了。
我的理想很自我,也很现实,但是在我看来,又是难能可贵的。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能够真真正正生活的有几个人,大家不过都是在生存而已,像陶渊明那样能过过小日子的人又有几个人,所有人都忙忙碌碌,到头来遍体鳞伤,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当然,骨感的理想只是小我的理想,我并不是一个不爱国的人。我是希望能够在祖国富强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一点努力,在大学里学好知识,将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到出色,为祖国的发展增砖添瓦,这比任何的游行示威都将有力的多。
就这点而言,我的大学和我的理想不谋而合,大学是理想的基础,而理想则是大学的航标。
我的最后期许,在这大学四年,不负父母,不负自己,不负社会,不虚度,不荒废,不沉沦,用四年的武装,使自己在走向理想的道路上,每一步都更加坚实有力。
第三篇:大学生活与我的理想
走过萧索,走过繁华,走过失意,走过愉悦。
时间总是肆意流淌,不管你是否注意,是否愿意,时光飞逝。
现在的我,早已经不是那个充满稚气的少年,渐渐失去了过去的稚嫩与天真,多了一份淡定与成熟。
现在的我,坐在南开的校园里,静静地耕耘,静静的等待,期待着人生中又一次绽放。
大学,大学,曾经对此充满无限憧憬,现在却早已在我的身旁。
走过高三,获得的是一种坚持,一种学习的激情,一种坚强,一种自信,一种分析问题更加完全的能力,一种更强的抗挫能力。但是三个月的暑假似乎把我们的这些东西全部消磨殆尽,我们突然变成一无所有,有的只是一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对于未来,似乎没有任何的打算,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念头踏上了远行的旅途。
直到开学,六人的小集体,我真实的感受到我的大学生活正在扬帆起航。同室友在一起的感觉 是那么的温暖。我想,这就是大学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和一群有着共同理想的朋友在一起奋斗,和一群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在一起交流,和一群互相依靠互相扶持的朋友在一起工作,这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我们的小家很温暖,经常,为了一个大型的活动,我们一起通宵;为了一个细节的落实,我们一起奔波;当我伤心时,除了亲人旧友,还有一群人也会来主动地关心、安慰我;当我兴奋时,还有一群人会来分享我的快乐和幸福。我们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大家都能融合到一起,这就是我大学生活最温暖人的地方。
大学生活是成熟独立的,走进大学,我们都要独立起来,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事要做。我要学着自己整理自己的床铺,每天打理自己的一切,自己洗衣服,再没有爸妈在耳旁的叮嘱,好多事都要靠自己的自觉。再不能够受了委屈就找爸爸妈妈诉苦,我学会的坚强的自己去面对一些事情,身体难受的时候会自己到医院去看病,学会了对家里报喜不报忧,懂事起来,不想让爸爸妈妈再为自己操心。遇到事情的时候也会自己去想解决的办法,学着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学着处理问题。
但是,为什么现在我找不回那种感觉,为什么每天都觉得似乎在混日子一样,难道我的那些宝贵的品质全已消磨殆尽,我曾经以为是,曾经以为或许这就是大学生活。但是我真的错了。其实那些品质一直在我的身上从未消失,一直在我的骨子深处等待着被我学习的激情调动出来,帮助我在大学里继续意气风发,只是一时的浮躁迷蒙了我的眼睛,一时的惰性把他们埋没,一是让我迷失,一是让我无法发现。其实,我依然可以在大学里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种每天都充满激情,沉着淡定的生活。
大学生活或许真的没有理想,但是我们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理想,比如毕业之后要进入什么样的公司,在那个职位,也可以是考哪个大学的研究生,保送哪个大学的研究生。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在大学里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制意识,学会知法、守法、用法。在现实的基础上不断地迎接挑战,在不断地挑战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并有信心有能力在新时代的起点上继往开来。我要好好的努力,抓住各种锻炼自己的机会,好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我坚信我会努力在金融工程领域有所建树,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但是,当我定下了这个目标,就不要想更多,只管踏实走好每一步,也就是那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说实话,我不是那种有远大抱负要普济众生的人,我只是希望自己以后可以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做一个小小的成功者,工作有效率,有业绩,并且可以尽力为社会做贡献,可以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成为一名也许平凡但绝对并不平庸的人。或许有人会嘲笑我目光短浅,说我应该如何胸怀世界胸怀天下,但是我真的只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踏实有用的人,做事严谨,认真负责。
我真真的希望自己可以通过在大学几年的生活中,可以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让自己在毕业之后可以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并且能够有一席用武之地,希望可以在大学里多读一些书,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举止修养,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希望可以多结交一些朋友,这样以后的路可以好走很多。
或许,现在的我翅膀还过于稚嫩,羽翼还尚未丰满,但我想,一个人,无论在哪个位置上,只要有着不想虚度人生的态度,有着对社会做出一些贡献的抱负,那么他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我也要如此,不虚度人生,做一个对自己负责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从充实的大学生活开始,实现理想,绽放光芒。
第四篇:大学生活与我的理想
大学生活与我的理想
一转眼,步入大学生活已经将近两个月了,从最初的不适应与新鲜感中慢慢走出的我,也开始逐步适应了充实的大学生活。在大学,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和约束,很多事只能靠自己去完成。现在,每天在南开的校园中穿行,驻足,上课下课,繁忙却又不失乐趣。有人说,大学不过是高中的延伸,在这里还得继续高中的那种拼命苦学;又有人说,跨进大学校门,前途和事业便有了保障,可以痛快地玩四年了。我认为,大学是一幅空白画卷,等于你用智慧和双手描绘属于自己的七彩青春。
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必须有自己的理想.刚刚进入大学时,一切都是新鲜的,新的同学,新的老师,高等学府的文化气息,让我深深陶醉,我坚信在这里我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经过两个月的历练,我体会到应该把理想和现实区分开来,大学里竞争压力丝毫不亚于高中时期,虽然,每个同学都是匆匆忙忙穿梭于校园,为了自己的理想打拼.在这里,任何一个松懈的人,都会很快的被淘汰,唯独勤奋是在南开成长的唯一方式.现在的我深深地体会到理想来源于现实,我的一切目标都是追求与现实的契合,缺乏理想的现实会失去活力,脱离现实的理想只能成为空谈,只有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努力为了理想而奋斗,才是实现理想的唯一方式.因此,我现在也能够安静的坐在教室里,像在高中时一样每天努力学习.业余时间积极的投身于各类文体活动,每次制定新的计划时都会脚踏实地.并严格的要求自己遵守计划.理想需要有坚强的信念支撑,缺乏信念就无法实现理想.作为一名大学生同时又是一名成年人,我需要用坚定的信念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学生活时而丰富多彩时而枯燥无味,任何人都会在大学生活中由新鲜走到踏实再走到彷徨,无论哪个时期,只要不缺失信念,大学生活就会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取得成绩的时候需要用信念来告诉自己未来还很遥远,不能因为眼前的胜利而冲昏头脑.失败的时候,需要用信念使自己能很快的走出阴影,为以后的胜利而攻坚克难,遇到困难时更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来保持旺盛的斗志,这都是作为一名大学生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大学生活是悲喜交织的,任何一名大学生都会在未来经历社会的洗礼.继而真正走向成熟.缺乏斗志的大学生活会显得平庸,没有理想的大学生活会渗透苍白.所有我们将要经历的一切都要有一个进步的思想来引导.所以,在进入大学伊始,我就将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在大学时期的计划和目标,用社会主义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也是我长期以来的愿望.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先锋队,在思想上要求进步是我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南开大学作为中国早期的思想阵地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建国后,我党又将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和思想融入南开大学的文化之中,我之所以选择南开大学就是因为南开不仅仅是学术界的先锋队伍,更是能将我的思想提升到新高度的地方.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实现理想的基础,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我们在大学期间需要学习和做到的任务,南开大学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它不仅仅体现了张伯苓校长的治学理念和治校精神,同时也是对我们树立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大的启示.公能之义在于要求我们每个南开人都要以社会为己任,以提升个人素质为责任,新异则要求我们在每天的学习中寻求创新,不断突破.当代大学生不仅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开阔的视野和正确世界观,作为一名南开人,必须要坚定的秉承校训,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和光明.高中生活已经过去,大学生活已经全面展开,每天穿梭在南开园中,看着共同努力奋斗的同学们,感觉明天充满了希望。
第五篇:大学生活与我的理想
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大学生活与我的理想
坐在电脑前,打下这一行字,昔日摇动笔杆的手现在熟练地在键盘间飞舞,没有生疏和不适。中性笔和键盘,两种截然不同的输入工具,将我的生活划为两边:那边是远去的奋笔疾书的高中,这边是跳动着光标和赛博风格的大学。告别高中,不过如此简单而已。于是,我的大学生活开始了。
是电脑键盘哒哒哒作响,课表空荡荡,也是纷繁复杂的学生工作和人际关系,不停地忙……迷茫,困惑,冲突,失望,种种情绪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涌来,逼迫着我们,拷问着我们,也塑造着我们,改变着我们。在新的挑战面前,每个人的选择,或逃或避或退或进,决定了我们四年的走向,或者,我们一生的轨迹。
选择,我的大学,或者更远一些,我的一生该怎样活?
这是有关于理想的选择。理想是对生命的定义,定义了一段生命的内容。纵使理想不曾实现,她也改变了生命的轨迹。正是因为如此,理想才成为现实困境的解药。譬如我们,在理想被无数次丢失又重拾,重拾有丢失后,才觉出她的珍贵,才明白她一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东西。可是我不得不说,即使是在现在,我们也难觅她的踪迹了,现实功利的浪潮早已淹没了她的声音,消散了她的痕迹。
到何处去寻她呢?
我停下了手,举头四顾,看着时间流逝至这一刻,停在了一个日期上:11月7日,今天。对历史日期的敏感轻轻刺痛了我,今天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94周年的日子。列宁、加里宁、捷尔任斯基、托洛茨基,一直到夏丹诺夫、丹娘、奥斯特洛夫斯基,他们付出巨大代价的实现的理想,在二十年前土崩瓦解。如今,除了我在电脑前,不知有谁还会祭奠他们死去的理想。
历史厚重的沉淀里,有多少理想燃过后的灰烬,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一代代怀揣着理想的奋斗者不停地在现实的路上摔倒又爬起,爬起又摔倒。也许这就是理想主义者的宿命,轮回。旁观者也许早已无数次说过,理想总是遥不可及,放弃吧。
怎么办?
我抬起头,晚秋的凉气已不可遏制地透过窗隙挤了进来。我深吸一口气,干冷的感觉让我仿佛与九十四年前俄罗斯大地上的人们同呼吸。在白匪军和帝国主义夹击的危急时刻,他们会想到,自己致力建立的理想国家会崩溃,他们的理想会在历史面前风化。但是他们做下去了,尽管失败发生在九十四年后。这正是他们幸福之处,不计利害成败地用理想填充自己生命的底色,即使最后结局是失败。
话题扯远了,因为历史将我们的视野拉长。现实生活里容不下那么多关于理想的感慨,她已经被琐事填满,例如此刻,我正在打着的论文,正是琐事的一件。而这些琐事,串联成了我的大学生活,那么理想的位置在哪里呢?
理想是串起生活琐事的绳子。我将她埋在心里,如同保守一个秘密,不需要天天挂在嘴上。我可以告诉别人的是,我的理想,是对世界的解释和考量,她很宏大,很抽象。但是,避免他成为空中楼阁,我从琐事开始做起,为她打下一个又一个的基础。
这即是我的大学生活,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静静地做好每一件琐事,做好我自己。因为我知道,当你开始明白自己真正要什么时,你就理解了理想,当你开始知道自己怎样实现时,你就理解了现实。
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