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与我的大学生活
心理学与我的大学生活
高中的时候,老师总是对我们说,踏进大学的门槛,就正如走进天堂。当时,我真的信以为真。可是,当我满怀欣喜来到大学,并身临其中学习一年之余,我才发现大学生活并不是老师说那样那么美好。后来,我也发现别人告诉我有关大学的一切并不是真正的大学。于是,我学会了在大学之路中亲自摸索,亲自探讨,亲自体会,因为我知道唯有经过自己的切切实实的体验,我才能找到大学的真正的内涵。
我们都知道,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健全的自我意识,是我们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培养良好情绪的基础,更是我们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自我的探索过程,我离不开心理学。心理学不仅有助于自我调适,有助于提高生存智慧。同样,我们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心理学与我的大学生生涯息息相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
第一方面: 科学并高效地学习
大学大学的教学方法与中学有显著的差别,要求大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由于大学缺少了日常和具体的督促和指导,使不少学生难以从中学学习方法中解脱,从而不知所措。同时,大学生活不像高中生活那么简单,比如,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而是要学生主动求教老师;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师占有;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等等。大学的学习是变被动为主动,并非仅仅是听课和读教科书,和老师同学讨论、阅读参考书目、听学术讲座等等,都是学习,关键是要充分利用这些校园中的特殊资源,并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整合。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这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
刚开始的时候,我非常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这也经常成为造成我的苦恼。首先,我无法接受老师的教学方式,于是我承袭过去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可是问题就出现在这里,不管我怎么勤奋用功好像难以获得全面的提高。那时候我甚至怀疑过“天道酬勤”这句活的真实性。但是,因为我天生好强,不肯轻易甘休。我去跑去图书馆,借了很多有关如何有效学习的书,并且日夜琢磨。终于我深刻认识到不是我的勤奋没有回报而是我的学习方法的不正确。我兴奋极了,把我从书上学来的方法结合个人实际付之于行动。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在学习上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进步。正确认识到角色的改变,尽早做好思想准备,适应新的学习方法,才能较好地、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少走弯路,减少心理压力,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除了学习,我还参加了许多学院或者学校组织的活动,担任班干和加入社团。因为这也是很好地锻炼能力,例如组织能力,社交能力,领导能力等。可是我并没有意识到要平衡这一切要付出很多,包括泪水汗水。我不加选择地参加过多的活动,占据了我大部分的时间,每天的工作和活动让我忙碌而无法抽出时间顾及课堂学习。更糟糕的是因为没有休息好,所以我总是在上课的时候打盹,严重影响学习的效率。每当我看到别人在争分夺秒地学习而我却无暇顾及时,我就会感到很压迫。后来,竞选疯狂英语干部的成功改变我的认识。我能从中几百人中脱颖而出就说明我能力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其实,一直以来我在忙碌中受益匪浅,只是我没发现我在全面地发展,这也是一种成长的方式。
第二方面:自我价值的认识
经过高考激烈残酷的竞争,我感到精疲力尽,在饱尝了成功喜悦的同时,认为进入大学可以好好的放松,以之补偿十几年来的寒窗苦读。可到了大学,仍然要面临繁重的功课,这让我不知所措。在十多年的苦读生涯中,我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考上大学,且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双重推动下向这一目标冲刺的,学习上带有非常大的被动性。进入大学后,这个目标已实现,我感觉好像一下子失去了奋斗目标、生活的重心,再也没有太多的激情和动力去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在学习上很被动,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渴望不强烈,出现了徘徊和迷茫的心理。
考进大学后,突然发现在“高手如云”的班集体中,我发现自己原来的优势不复存在了,这种“失落”感的造成是因为在中学里面,学习成绩的好坏,一直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标准。但是进入大学后,竞争的内容不再仅仅是学习成绩,眼界学识、文体特长、社交能力、组织才干等等,都成了比较的内容。在这种比较之下,我常常低估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使自我评价过低,造成长时间的情绪低
落。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对自己做出公正的全面的评价,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善于挖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也可以补偿自己的不足。在大学里,我们并不能要求自己精通一切,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并且朝着预定的目标,勇往直前,我们一样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第三方面:人际交往
由于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学生的“异质化”程度很高,地区的差异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容易发生冲突。那么在大学里学会与不同背景的同学相处,学会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无疑会有利于今后走入社会。
我在人际交往中问题首先出现在我们宿舍我们宿舍有六个人,都是来自不同的地区,甚至还有河南省的,天南地北的人住在一起,可想而知,和谐相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习惯,总而言之,矛盾就在差异中产生。经过一次次的矛盾,我们想出一个方法解决问题,那就是开一个宿舍心理舍会,让所有人都把心里面的不满通通说出来,果然这个办法很奏效。让我们真的能够了解宿舍他人。有时候不是我们有矛盾,只是我们未能换位思考总是想着自己。
四年的同学感情真的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份缘分,好好相处。在实践当中,我学会了很多处理好同学关系的方法。首先我学了承认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你与别人生活在一起,你就应该连同他们的生活方式一起接爱。如果感觉别人的生活方式有碍于你,可以与其进行沟通,委婉地提出,并适当地进行自我的调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给别人提意见一定不能当着众人的面,以免使对方难堪、丢面子。然后,要想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还要做到对人宽,对己严,切忌以我为中心。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三主动:即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和同学讲话,主动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过于计较别人能不能、会不会报答你。此外,要主动去做一些公共的工作,以增加同学们对你的好感,同学间的关系也就会融洽了
一眨眼,一年时间过去了。回顾自己走过的痕迹,我心里就像五味瓶一般,酸甜苦辣,人生百味填满了我的大一时光。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我曾经因到处碰壁而失落,也许我曾今我被打败过,也许我曾今偷偷地掉过眼泪,也许我因为学习与工作无法平衡而苦恼过„„但是,现在那一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收获了,我成长了,我快乐了。
伟大诗人屈原曾说:“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大学这条路上,我将借助心理学的翅膀,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心理学与我
心理学与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很高深,当有人提到是学心理学的时候,一种崇拜之情油然而生。想当然的以为她们能看穿所有人的心事,了解所有人的品格。显然,我对心理学的概念一直以来都很模糊。对心理学的好奇最大程度上是想认识更为真实的自己。因为,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心理不是很健康。自卑却又好像有些自负,内向而有时却又逞强好胜,嫉妒猜忌懊悔等等等等。也许我已经认识了真实的自己,只是不甘于承认自己或者是鄙视自己,或是想要重塑自己,想让自己活得更勇敢,更知足,更快乐吧。然而却又只是好奇,没有付诸行动。
对心理学的接触主要是通过两部文学作品。一部是毕淑敏的《女心理师》,一部是F·R·施赖勃的《人格裂变的姑娘》。
《女心理师》写的是一个青年女子学习担当心理师的故事。这个故事改变了我对心理师的一贯看法。以前的我认为心理师有着完美的人格,看来是我把她们都神化了。这让我意识到,不应该苛求完美,现实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心理师也是人。毕淑敏说“如果说我的小说女主人公贺顿像现代巫师,我把它看作是一种期待和表扬。可惜的是女主人公不像巫师,她平凡普通,但是爱学习,愿意探索,对人有兴趣,愿意追索自己和他人的秘密,期待这个世界更美好。我喜欢这个人物,尽管她有很多弱点。”我喜欢她的观点。虽然还是不赞同女主人公的生活方式,但是除去这一点我确实很喜欢她。
《一个人格裂变的姑娘》给我的触动很大。不知道自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从陌生的地方突然醒来,对于西碧尔来说,自己的明天永远都是未知。然而一个有着那种经历的人,在37岁的时候依然可以焕然一新,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真真正正的用自己的思想和意识来掌控自己的人生。让我觉得,一个人只要心理健康,什么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生活,重新活过。
其实,我觉得这两本书之所以触动我,其中一个共同原因就是女主人公的经历,克服自己的心理问题,努力奋斗的坚韧。《女心理师》中有一句话是“你曾经让我身处地狱,我却从那里出发,走向了天堂。”改一下的话,我会更喜欢“曾经我身处地狱,却从那里出发,走向了天堂。”
这就是目前的我与心理学的故事,希望我和她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第三篇:职业教育心理学与我
职业教育心理学与我摘要: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大部分是在普通教育的轨道上走不下去的。大家对他们有偏见,认为他们心理不健康或者是能力不行,把他们看成另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应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社会因素心理问题
不能把职业教育看成低等教育,虽然他们有时候生源方面比较差,这只能反思我们衡量的指标。”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每个人都有独到的价值,只要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出来,就是一个健康的有助于社会的公民。“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培养的是社会公民,将来有可能成为能工巧匠,成为栋梁之才,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就不一样。”任何一种技能后面都有一种心智的能力支撑,能工巧匠的心理素质是很强的。“职校生完全可以成为高级技术人才,要看我们怎么培养。把他们的综合素质、基本能力培养好了,他们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教育者的视野拓宽了,我们的孩子的培养模式可能就不一样,不要看扁了,看窄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国家的职业教育观念,职校生自己怎么看待自己,这些都会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
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能够身心健康地工作与生活,我总结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职业信仰缺乏近几年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数、在校生数不断下降,导致部分教师忧心忡忡,缺乏职业信仰,具体表现为缺乏爱心、耐心与细心,缺少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艰苦创业的使命感、爱岗敬业的荣誉感与献身职教的自豪感。
(二)职业心理倦怠日趋激烈的竞争,过重的身心负担,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呈现亚健康状态,产生抑郁、偏执、强迫、焦虑等症状,表现出无情、无心、无力的工作状态,得过且过。有的教师发出感叹:“工作年复一年,单调乏味,心力交瘁,烦恼苦闷,压力那么大,又那么琐碎操劳,付出和收入根本不成比例,做教师真悲哀!”
(三)职业行为异常或是怨天尤人,埋怨待遇太低,分配不公,学校条件太差,学生素质太差;或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勾心斗角,人际关系紧张;或是盛气凌人,争吵责骂,行为极具攻击性;或是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或是工作目标过高,脱离实际,久经拼搏无法实现,挫折感由此而生,最终意志消沉。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教师的劳动强度与所受待遇不相称,在住房、医疗保健、子女就业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很多地方《职业教育法》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普高持续升温,职教门庭冷落,普教与职教的差别日益突出,求学取向一热一冷、生源质量一好一差、学生感觉一喜一悲、社会评价一褒一贬,再加上职教经费投入不足与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使得职教总体上落后于普教,导致职校教师在地位上、声誉上都不如普教教师,以致产生心理失衡。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很多缺陷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校长负责制变成个人说了算;工作环境不稳定,导致全员聘任制操作不规范,使许多教师心里忐忑不安;考核制度不完善,导致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工作越来越消极;职称评定竞争激烈,名额有限,导致教师晋升职称不能如愿。这些都是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忽视教师的心理问题往往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而忽视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致使有些教师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而日益严重。
(二)职业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教师既要上课,又要负责招生。近年来,很多职校采取招生责任制,一到假期,教师要下乡宣传招生,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学生入学后,还要协助班主任做跟踪辅导、帮教与家访工作,由于学生学习兴趣低、基础差,教师还要面临许多繁杂的非教学任务,如维持纪律、管理学生、上操、晚自习值班等。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下,不少教师感到应接不暇,出现疲劳、焦虑、失眠等症状。
社会因素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一会儿搞全员聘任,一会儿搞学历达标,一会儿搞“双师型”教师,一会儿搞末位淘汰,加上坐班制和没完没了的清规戒律,使教师不堪重负,被束缚得透不过气来,情绪因此受到影响,孤独、无助、焦虑、自卑的不良心理油然而生。
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教育现实反差巨大由于学生素质差,素质教育理念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导致社会、家长、学生本人对中等职业学校产生严重的偏见,出现了“渣滓老师教渣滓学生”的说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校辛辛苦苦,到社会上却自惭形秽,甚至连自己的工作单位也不敢大声对人讲。由于情绪低落,觉得学生难教,纵使拼命努力也是徒劳,因而埋怨学生,责怪家长,工作中不求创新,只求无过,缺乏动力。
(三)个人因素
人格由于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与现实,目标不切实际,自我实现和自尊的需要过于强烈,导致心理失衡。
家庭如生活负担过重、夫妻之间缺乏理解支持、婚姻冲突、子女教育与就业、老人赡养、疾病等等,都是困扰教师心理的因素。
认识有些教师对心理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不清楚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既缺乏心理保健知识,又不会寻求心理帮助,导致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三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导向作用,积极关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政府应加
大执法力度,通过政策制定,增加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有计划地通过各种传媒宣传中等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帮助职校尽快摆脱困境,做到普教与职教并重,关心、支持职教工作,增强职教工作者的信心。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切实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
(1)构建客观、公平、合理的激励与制约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提高教师的心理满意度,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让教师感到工作有方向、做事有劲头、前程有奔头。要营造理解、信任、和谐、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使教师处处体会到领导的关心与爱护。
(2)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如组织座谈会、讨论会、报告会、演讲会以及体育娱乐活动等,或派教师到企业、公司实习,请上级领导、专家作学术报告,帮助教师缓解过度紧张、焦虑、困惑的情绪,使他们安心职教工作。
(3)积极引导教师重视心理问题。要帮助教师摒弃落后的观念,树立优胜劣汰的竞争观念;要引导教师树立合理的物欲观、幸福观,不盲目攀比物质生活与工作环境,不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要倡导“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做学生的榜样;要引导教师以平静的心态适应自己的角色;要多渠道、多形式、有计划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教师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早发现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减轻教师的负担,增强工作乐趣。在充分树立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基础上,学校领导要给予教师更多的独立思考与钻研的时间,减少形式主义的要求,保持教师稳定的情绪,增强教师工作的乐趣。
(5)优化环境,促进心理健康。要营造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让教师生活得舒心,工作得顺心,形成和谐、融洽、相互尊重、努力进取的良好氛围,使教师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心理反应,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
(三)教师应关注自身的心理问题
(1)要转变观念,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愉快接受教师身份,积极待人,乐观看事,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既不自大狂妄也不妄自菲薄。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应多欣赏、少抱怨,经济拮据时,多想想自己拥有的精神财富,工作失误时,可用“胜败乃兵家常事”来安慰自己。应拥有一颗平常心,善于从每一节课中体验成功,从学生的点滴进步中体验成功。
(2)要学习一些心理保健知识,采取适当手段进行自我调节,如通过法,保持自己良好的心境。摆脱心理困境,笑对人生逆境,不为功名利禄所缚,不为得失荣辱所累,遇事想得开,看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待人蔼然,自处超然,无事悠然,避免使身心处于疲惫状态。
(3)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扩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多接触社会,多参与社会活动,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4)要提高业务能力,更新观念,博览群书,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竞争与挑战。意识调节、自我宣泄、暗示微笑、体育锻炼、变换环境、升华转移等方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 普通高等教育出版社
3,《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心理学与我
心理学与我
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在我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自认为对“心理”有不小的心得体会,但恐怕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时至今日,在老师的讲座下,对其认识不知不觉中已是不同往日。
总所周知,心理学这门课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心理学就来自于我们每时每刻的生活,它并不是只有在做研究的时候才离我们很近,生活中只要我们和人接触、交往,心理学便围绕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心理健康也是自己以及社会越来越关注且重要的问题。
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还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对于几乎每一个来说,似乎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当然了,我也不例外,说实话我接触心理学这门充满神秘气息的课程之前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随着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颇:在教学工作顺利时,总是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似乎一切所求的东西唾手可得,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禁,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在不得志时,又往往把自己估计得过低,把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利条件统统看作自己的无能,以至于做什么事总是很极端。经过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心理学的应用,最主要的是建立一种心理体验,无论什么样的理论都应该尽可能的形成一种心理体验,按照一定的方法反复联系,多加体验,这样就会把心理学真正应用到生活当中,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心理学这门课也让我了解到了不同的人的不同的特性,每一种性格都有着好的或坏的一面,我们不能偏激的朝着一个方面去生活。心理学测验,让我们明白了我们自己属于哪一类人,我们对于自己的定位与自己实际的定位有什么差距,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自己的人生以及性格,心理学以不一样的方式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我。心理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他帮助每一个人找到真实的自己,打开自己心灵的钥匙。我想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应该都有过各种各样的坎坷与不平,也许通过心理课上的欢笑,我们就可以快乐的走过苦闷的阴影,走向更阳光的明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将会愈来愈重要。心理对生理是有巨大反作用的,心理的健康直接影响于生理健康。在当今信息化,高科技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中,现代生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竟争加剧,思想观念的更新,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产生更多的心理压力,心理的不适应与心理的失衡,心理挫折感也渐繁多,“心理健康”与“精神健康”已成为新世纪人类自身发展的主题。而通过心理咨询等活动,可使人们内心的情绪得到渲泄、解除,且对一些事,观念上进行认知的纠正,从而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自已的适应力,同时也提高了工作学习的效率。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人的心理发展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它又有自身的特点。它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而且还学习掌握了人生各阶段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即: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几个阶段,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可根据不同的人、运用正确的心理学方法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尽量减少冲突,运用心理知识化解一些矛盾。我体会到,世间最大的景象是除了海洋,还有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人的内心活动。人的内心活动每个人都不一样,千差万别。
此外,心理学的学习对我进行教育工作也有重要的意义。在教育问题上,我们可以运用心理学的原理,进行沟通,渲泄,指导,比如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们了解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可以预防性或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青春期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手段对学生以科学的期望与有见地的赏识教育,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与成功的机会,进行有目的的拓展训练和心理活动课。
虽然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对这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如果非要要问我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改变”。
第五篇:大学生活与我的理想
大学生活与我的理想
一转眼,步入大学生活已经将近两个月了,从最初的不适应与新鲜感中慢慢走出的我,也开始逐步适应了充实的大学生活。在大学,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和约束,很多事只能靠自己去完成。现在,每天在南开的校园中穿行,驻足,上课下课,繁忙却又不失乐趣。有人说,大学不过是高中的延伸,在这里还得继续高中的那种拼命苦学;又有人说,跨进大学校门,前途和事业便有了保障,可以痛快地玩四年了。我认为,大学是一幅空白画卷,等于你用智慧和双手描绘属于自己的七彩青春。
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必须有自己的理想.刚刚进入大学时,一切都是新鲜的,新的同学,新的老师,高等学府的文化气息,让我深深陶醉,我坚信在这里我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经过两个月的历练,我体会到应该把理想和现实区分开来,大学里竞争压力丝毫不亚于高中时期,虽然,每个同学都是匆匆忙忙穿梭于校园,为了自己的理想打拼.在这里,任何一个松懈的人,都会很快的被淘汰,唯独勤奋是在南开成长的唯一方式.现在的我深深地体会到理想来源于现实,我的一切目标都是追求与现实的契合,缺乏理想的现实会失去活力,脱离现实的理想只能成为空谈,只有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努力为了理想而奋斗,才是实现理想的唯一方式.因此,我现在也能够安静的坐在教室里,像在高中时一样每天努力学习.业余时间积极的投身于各类文体活动,每次制定新的计划时都会脚踏实地.并严格的要求自己遵守计划.理想需要有坚强的信念支撑,缺乏信念就无法实现理想.作为一名大学生同时又是一名成年人,我需要用坚定的信念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学生活时而丰富多彩时而枯燥无味,任何人都会在大学生活中由新鲜走到踏实再走到彷徨,无论哪个时期,只要不缺失信念,大学生活就会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取得成绩的时候需要用信念来告诉自己未来还很遥远,不能因为眼前的胜利而冲昏头脑.失败的时候,需要用信念使自己能很快的走出阴影,为以后的胜利而攻坚克难,遇到困难时更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来保持旺盛的斗志,这都是作为一名大学生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大学生活是悲喜交织的,任何一名大学生都会在未来经历社会的洗礼.继而真正走向成熟.缺乏斗志的大学生活会显得平庸,没有理想的大学生活会渗透苍白.所有我们将要经历的一切都要有一个进步的思想来引导.所以,在进入大学伊始,我就将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在大学时期的计划和目标,用社会主义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也是我长期以来的愿望.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先锋队,在思想上要求进步是我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南开大学作为中国早期的思想阵地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建国后,我党又将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和思想融入南开大学的文化之中,我之所以选择南开大学就是因为南开不仅仅是学术界的先锋队伍,更是能将我的思想提升到新高度的地方.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实现理想的基础,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我们在大学期间需要学习和做到的任务,南开大学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它不仅仅体现了张伯苓校长的治学理念和治校精神,同时也是对我们树立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大的启示.公能之义在于要求我们每个南开人都要以社会为己任,以提升个人素质为责任,新异则要求我们在每天的学习中寻求创新,不断突破.当代大学生不仅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开阔的视野和正确世界观,作为一名南开人,必须要坚定的秉承校训,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和光明.高中生活已经过去,大学生活已经全面展开,每天穿梭在南开园中,看着共同努力奋斗的同学们,感觉明天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