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广东专版8月参考答案

时间:2019-05-15 09:0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语文广东专版8月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语文广东专版8月参考答案》。

第一篇:高考语文广东专版8月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广东专版8月参考答案 第5期第3版《连贯题专项训练》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B(第一句,应承接前面的主语“街道”,以保持对象的一致性;第二句,“龙吟虎啸”应该用来修饰“狂风”,而不能用来修饰“屋瓦”。)

2.D(四个选项都有色彩,A项突出的是金辉,B项突出的是色彩缤纷,C、D两项都突出了绿色,然而C项只说江水,不如D项从“江水”到“天空和地面”,视角由近及远,更能突出“绿”的范围之广,且与后文“就连我自己也在那闪闪绿色之中了”衔接更自然紧密。)

3.D(第一句,从句式上来说,“这疼痛也是我的”与前后文是统一的,且音节更和谐;第二句,应紧接着句前的“幸福”来谈,然后再谈“对幸福的感觉”。)

4.B(本题注意语句的照应即可。根据语意,“敬而不畏”与“高尚”对应,“亲而不亵”与“喜欢”对应,句①处,根据先“高尚”后“有情趣”的顺序,不难选出正确答案;句②处,由先“味”后“效”的顺序可知,应先说“甘美可口”,再说“营养丰富”。)

5.B(第一句,注意句式与下句保持一致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第二句,整个语段强调的是“有没有”的问题,而不是“浓不浓”的问题,只有句③与之相吻合。)

6.D(本题主要考虑句式结构的一致性即可。)

7.C(根据“而且”这一关联词看,前后分句之间应为递进关系,这样可排除B项(有表因果的关联词)和D项(不能构成递进)。而整段文字的关键词是“顿悟思维”,很显然C项是正确的。)

巩固提升

1.D(根据文段和下面五句话的意思来看,海浪应该是由“咆哮”到“安静”,再由“安静”到“怒吼”的,再根据“有时又”这一与“有时”相对应的词和“继而”、“再后来”等表时间的词来推断,前四句话的排列顺序为①③②④。句⑤中的“像森林呼啸”与第一条横线前的“像大炮轰发”较吻合,应排在最前面。)

2.A(文段论述的中心话题是高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句②紧承李政道的话,应排在最前面。在展开论述时,为照应前文,后面应先谈“智慧”,再谈“情感”,所以应先①后③;而④是对①③两句的比喻性总结,所以应放在①③后面。⑤是对中心话题更深层次的阐述,应放在最后。)

3.A(句②是一个总起句,应放在开头,①③④⑤是从“秋老虎”和“多事之秋”两个方面说明秋天“阳消阴长”的气候特点的,⑥⑦两句针对这些特点提醒人们要注意秋季养生,所以⑥⑦应放在最后。根据⑥⑦两句中的“因此”、“由于”可以推断,句⑦在前,句⑥在后。在①③④⑤句中,句③中的“秋老虎”对应句①中的“温度较高”等,由“故”可知,句③在句①后;句⑤中的“多事”对应句④中的“伤风感冒”、“旧病也易复发”等,应排在句④后。再根据“立秋至处暑”、“白露”等表示时间关系的词语可以推断,①③在前,④⑤在后。)

4.A(读完这六句话,能作领起句的就只有句④了。根据句④中的比喻,我们不难找出与之相呼应的句①和句③。接着根据“草坡”、“坡下”、“小河蜿蜒注入湖内”、“坡下的小河”等表示空间转换的词,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了。)

勇于挑战

1.A(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由内到外,由低到高来排列。文段下的六句话有三层意思,每两句为一层,分别由“思维方法”到“行为习俗”,由“情感抒发”到“审美趣味”,由“价值取向”到“终极关怀”。)

2.D(结合语段空缺部分和候选句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候选句分为四组,即①⑦讲结构,②④讲意义,③⑤讲效果,⑥⑧讲造型和功能。最后两条横线处讲国家馆和地区馆,句⑥中的“主从”可以与之照应,BC两项可以排除。再根据横线后的“空间”来看,讲造型的句⑥接在前面最合适。由此可以排除A项。由其他地方也可以作出判断。如第三四条横线处,一般情况,都会按先具体后抽象的顺序来写,“中国元素”很明显要放在“中国精神”前面。)

第6期第2版《千淘万漉,练就火眼金睛·随堂演练》

参考答案

1.C(A.语序不当,应将“历届”移至“世界园艺博览会”前;B.语序不当,应将“最伟大的”放在“人类建筑史上”的后面,并删去后面的“的”字;D.语序不当,应将“解放”和“发展”交换顺序。)

2.C(A.“热潮”与“受到欢迎” 搭配不当;B.搭配不当,可将“壮大”改为“推广”;D.“树立”与“关系”搭配不当。)

3.A(B.应把“更可贵”改为“要好得多”,因为只有和可贵的事相比才能说更可贵,如果此处用“更可贵”,就等于说“对生活失掉信心”也是可贵的,这显然不对;C.几个项目之间有交叉,属逻辑混乱;D.搭配不当,“能否”与“也是中科院几代科学家的共同梦想”犯了两面对一面的毛病。)

4.B(A.偷换主语,应删去“参赛选手”;C.语序不当,应将“历届”调到“成为”之后;D.将“尽管”调到“中药”后面,删掉“发现和”。)

5.B(A.“水电的优越性”与“再生能源”搭配不当;C.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事实”;D.语序不当,应将“和谐变迁”与“积极变迁”对调。)

第6期第3版《千淘万漉,练就火眼金睛·随堂演练》

参考答案

1.D(A.成分残缺,应在“或者真相”后加上“是”的宾语,如“的知识”;B.成分残缺,“看到”一词缺少宾语中心词,可在“文学家”后加上“的品质”;C.“超过”与“以上”重复。)

2.A(B.句式杂糅,“其中有„„”与“„„是„„”这两个句式混在了一起,应把“有”字删掉;C.句式杂糅,将“有着”改为“具有的”;D.“其原因是冰岛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进口食品成本太高造成的”句式杂糅。)

3.B(A.“每个缶的均价”说法错误,“每个缶”只有一个价格,不可能有均价;C.“这方面”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不明确;D.“著名航天专家”是“梁启超”的定语,还是“梁思礼”的定语,不明确。)

4.D(A.搭配不当,不合逻辑,“学习„„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不妥当。其一,“学习„„素养”搭配不当,应为“提高„„素养”;其二,“素养”应该包括了“言语交际本领”,有领属关系的词语不能并列使用。B.“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主客颠倒,应改为“宝玉对王夫人来说都弥足珍贵”,但由于整个句子前后主语要一致,建议将其修改为“王夫人对宝玉倍加珍爱”。C.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把几句话并成一句话说了,另外,后面“调研”的主语是谁也不明确。)

5.C(A.“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可改为“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B.结构混乱,前面的主语是“全体科技工作者”,中间插入几个状语,后面的主语就变成了“神舟七号飞船”;D.搭配不当,“走访社区”和“走访家庭”都可以,但“走访路程”说不通,可改为“他们共走了三千多公里路程,访问了二十多个社区、近四百户家庭”。)第7期第2版《乱花渐欲迷人眼 吹尽黄沙始到金·随堂演

练》参考答案

1.A(B.不合逻辑,“第二”和“首富”矛盾;C.“财产”和“伤亡”搭配不当,应改为“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D.“不仅”应放在“新医改方案”后面。)

2.D(A.语序不当,“防范和警惕”应改为“警惕和防范”;B.数目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C.搭配不当,“违犯”与“承诺”动宾搭配不当,可以把“违犯”改为“违背”。)

3.D(A.搭配不当,“狂风”和“下了起来”搭配不当,可改为“密集的雨点夹着呼啸的狂风哗哗地下了起来”;B.有歧义,“部分地区”的定语是“墨西哥和美国”还是“美国”,不明确;C.成分残缺,“总结了”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可在“改革和发展”后面加上“的经验”一词。)

4.(1)④。(2)A.①能向你们陈述我的竞选意愿,我感到非常荣幸。(应换掉“聆听”“欢迎”且语言要得体。)。B.⑦我会为失去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的机会而深感遗憾。(应换掉“伯乐”且语言要得体。)

第7期第3版《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训练》

参考答案

测试一

1.C(均读jùn。A.读音依次为kē,kē,kâ,kâ;

B.读音依次为kē,kē,kã,kē;D.读音依次为cānɡ,chuànɡ,chuànɡ,chuānɡ。)2.B(“若无其事”,指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3.C(成分残缺,可在“倾向于”后面加上“利用”。)

4.B(根据叙述对象的一致性原则,第一处应选主动句①;根据由实而虚的写法,第二处应选④。)

测试二

1.D(A.“踟”读chí;B.“羹”读ɡēnɡ;C.“宿”读sù,“量”读liánɡ。)2.B(“如沐春风”,指受到殷切的教诲,如同沐浴在春风中。用在此处不合语意。)3.A(搭配不当,应将“核心的业务”改为“核心业务的公司”。)

4.D(阅读完所有材料,我们可以知道,这段文字通过“人生规划”与“人生理想”的比较,突出强调了“人生规划”。由此可以确定句④为首句,而句③应紧跟其后,衔接后面的内容。句①中的“远大”、“无法企及”与句⑤中的“切近”、“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相对,句②中的“理性”与句⑥中的“感性”相对,共同说明了“人生规划”与“人生理想”的区别,且通过句②中的“而”字可以看出,“人生理想”在前,“人生规划”在后,强调“人生规划”,这四句的排列顺序为①⑤⑥②。)

测试三

1.C(A.“伺”读cì,“扛”读ɡānɡ;B.“锲”读qiâ;D.“埠”读bù。)2.C(“废除”,指取消,废止,一般用于法令、制度、条约等。此处与“学杂费”搭配,不妥。可将其改为“免除”。)

3.A(B.成分残缺,应在“取怪名”后加上“的现象”;C.语序不当,应把“往往”放在“选择职业”之后;D.不合逻辑,“开始”与“进行了”自相矛盾。)

4.B(读完语段和下面的六句话,我们可以看出,①②两句是总结性的语句,应排在前面。根据句①中的“这种”这一指示代词来看,它应该排在句②之后。剩下四句话,依照对应原则即可作出判断。且按照逻辑顺序,一般先说外因,再强调内因。)

测试四

1.C(读音依次为zì/zã,chān/zhàn,pín/bīn。A.读音依次为xiē/qì,yùn/wēn,jiâ;B.读音依次为zǎo/zào,yú,bó;D.读音依次为zhuó,pì,dàn/xián。)

2.D(“独木难支”,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此处用错了对象。)3.D(A.概念不清,“公共场所”包含舞场、舞台、街头、海滩等;B.宾语残缺,应在“信息”后加上“平台”;C.逻辑混乱,应是“改变了西方人的生存面貌,进而改变了人类的生存面貌”。)

4.A(根据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判断即可。)

《高三语文摸底测试题

(二)》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D(A.“忾”读kài;B.“冯”读pínɡ;C.“模”读mú;“咎”读jiù。)2.A(“大跌眼镜”,指对出乎意料的结果和不可思议的事情感到非常惊讶。此处用得正确。B.“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与前面的“提前做好准备”重复了;C.“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不能用来表示人多,再者,它是贬义词,用在此处与语段的感情色彩不符;D.“雨后春笋”,比喻大量涌现的新生生物,不能用来形容人多。)

3.D(A.搭配不当,“缓解”与“影响”搭配不当;B.语序不当,“精彩的世博会”应改为“世博会的精彩”;C.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应在“几乎”前加上“这些作品”。)

4.C(“文学作品”与“文学史”相比,显然“文学史”的范畴更大,所以,“文学作品”应与“星星”、“星体”对应,“文学史”应与“天空”、“太空”相对应。再者,语段强调的是“阐释”,而非“把握住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所以第三条横线处的内容也可以很快判断出来了。)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5.D(触:冒犯。)

6.C(介词,为,向/动词,做。A.均为介词,因为;B.均为连词,表转折;D.均为介词,在。)

7.D(A.①表明王义方的仁慈,②表明王义方不攀附权贵;B.①是说王义方守信,②是王义方要求查清毕正义死的情况;C.①是治理地方的措施,②是王义方的为人。)

8.C(“皇上认为他一片忠心,对他赞赏有加”的说法错误。)

9.(1)天子置公卿大夫士/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不得独是独非也/今陛下抚万帮而有之/蛮区夷落/罪无逃罚/况辇毂下奸臣肆虐乎

(2)①王义方不肯前往拜见权贵,魏征认为他与一般人不同,准备把夫人的侄女嫁给他,他推辞不娶。(得分点:“造请”、“异”、“妻”)

②从前王陵的母亲用剑自杀,成全了王陵的忠君大义。你能尽忠,我愿意这样,即使死了也不感到遗憾。(得分点:“伏剑”、“谊”、“恨”)

10.(1)“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是说松柏在困境中有坚韧不拔的精神。(2分)诗人在此借松柏来赞美丹橘,说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值得敬佩,达到借物写人的目的。(1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或借物写人)的写法。(1分)本诗句所咏之物是丹橘,(1分)实质是以丹橘自比,托丹橘言志,说自己有丹橘之节、丹橘之才。(2分)11.(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3)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4)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三、本大题4小题,共15分。

12.BD(B.原文说“在意识到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发展优势后,山西人开始从文化迷失走向文化自觉”,很显然,选项颠倒了二者的因果关系;D.原文只说了“晋商文化中最突出的诚信精神,尤其引人注目”,而不包含“人才是立基创业之本的经营理念”。)

13.C(晋商文化仅仅是山西丰富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影视剧仅是开发文化资源的一种方式。)

14.①晋商文化突出诚信精神和“富而有仁”的品质;(2分)②晋商视人才为立基创业之本,“不拘一格降人才”;(1分)③晋商在管理方法上采取一系列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如人身顶股制、经理负责制等。(1分)

15.讲究诚信,善于用人,大胆创新,保证产品质量,建立科学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意识,注意广告宣传,等等。(只要答出4点即可得满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6分。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6.“白雪”与“红灯”在色彩上构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北方过年时的喜庆气氛;(2分)标题中的“红灯”富有象征意义,在冰天雪地里,“红灯”代表着新年的朝气、生活的信念和希望。(2分)

17.生活处于困境时,“我”不喜欢红色;对生活充满信心时,“我”爱上了红色。(2分)“我”和红色的关系变化,其实就是“我”对生活感受的变化。(1分)这个变化展示了“我”摆脱生活困境、燃起生活热情的过程,突出了穿着红衫带来的活力和走进年关的欣喜。(2分)色彩其实是“我”主观心情的外化体现。

18.第⑨段写到的痴呆,虽“衣衫褴褛”却“兴冲冲”,“自得其乐地打着口哨”,生动地再现了痴呆特有的傻而憨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新年特有的祝福。(3分)第?輥?輰?訛段写到弟弟家的红灯笼“就像老天垂下来的一只只红碗!它们盛着星光和爆竹幽微的香气,为人间祈福”,渲染了北方农村的过年气氛,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9.①中国画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表现纵深的三维空间(或:中国画用线条来表现,西方用光、色来表现);②至高的中国画,有一种四维的运动感,一种时间的感觉;③中国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要轻易借鉴西方艺术;④本着以真为美的原则,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一点1分,表述的意思相符即可)

20.特点:针对性强,非常熟悉采访对象的情况,围绕绘画和人物的特点进行提问;(1分)提问中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启发性强;(1分)提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1分)

作用:有针对性的提问,拉近了与被采访对象间的距离,使访谈能够顺利进行。(或:针对受众群体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能吸引观众。)(2分)

21.①范曾认为,艺术家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和成就,才有“狂”的资本,这是艺术家有艺术个性的表现。(3分)②“我觉得我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说明范曾对艺术的追求无止境,要求更高更严。(3分)(如有其他答案,并能自圆其说,也照常给分;回答要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示例】稻谷低垂着头,是在告诉我们处世要谦让虚心;绳索锯断木头,是在告诉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对象应为“大自然”,特点要恰当,句式基本一致。)23.示例:黄花霜林醉游人(考生要仔细阅读题目中的提示,不能有“离人”、“泪”之类的词。)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略。

【参考译文】

王义方,是泗州涟水人,他自幼丧父,家庭贫困,侍奉母亲非常恭谨。他饱读诗书,性格正直特别。(王义方)因考中明经科,前往京城长安,遇到一个因徒步赶路而疲惫不堪的人,那人说:“父亲在远方做官,生病了而且很严重,(我)想要前往探视,因徒步赶路十分疲倦不能前行。”王义方可怜他,就解下自己骑的马送给他,没有告诉对方自己的姓名就离开了,因此名声一时大起。王义方不肯前往拜见权贵,魏征认为他与一般人不同,准备把夫人的侄女嫁给他,他推辞不娶。不久魏征去世了,王义方却主动迎娶了他的侄女。别人问王义方这样做的原因,王义方说:“当初(我拒婚),是因为我不想依附宰相,如今是感念知己的缘故!”

王义方一直与张亮交往密切,张亮被治罪,他也因此被贬到吉安做县丞。吉安地处蛮夷之间,百姓强悍而固执不驯服,王义方便召集地方首领,还挑选了一些学生门徒,亲自向他们讲授经书,举行祭祀先圣先师的礼仪,伴着清亮的歌声吹籥,那些少数民族的百姓看了都十分高兴。不久,王义方调任洹水县县丞,当时张亮有个侄子叫张皎从朱崖返回,投靠王义方。张皎临死的时候,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希望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王义方答应了他。因为张皎的妻子年轻,王义方让家奴背着灵柩,空出马来让张皎的妻子骑上,自己步行跟从。在原武安葬完张皎后,王义方把他的妻子送回家,然后在张亮的坟前祭拜一番才离去。

显庆元年,王义方升任侍御史,不到二十天,恰逢李义府释放大理寺关押的女犯人淳于氏,逼迫大理丞毕正义自缢而死,没有人敢揭发李义府的奸情。王义方认为自己起自县属,不到三季就官拜御史,而且他痛恨当世依附政党的坏人欺骗朝廷,心中决定弹劾上奏,想到一定会获罪,就向母亲请教。母亲说:“从前王陵的母亲用剑自杀,成全了王陵的忠君大义。你能尽忠,我愿意这样,即使死了也不感到遗憾。”义方随即上奏说:“皇上设置公卿大夫士,想要水火互相救济,宰辅大臣互相帮助,不能独自认为是对的或认为是错的。现在陛下安抚并拥有天下,少数民族及边远地方的人,犯罪了都不能逃避惩罚,何况圣驾之下的奸臣肆意暴虐呢?杀人灭口,这生杀的大权,不由君主发出,却向下移交给佞臣,走在霜上就想到冰冻将至,这种弊端实在不可增长。请求交给有关部门共同查明毕正义死的情况。”随即头戴法冠对着仗卫,喝叱李义府下殿,跪下宣读奏章。皇帝当时被李义府的狡猾奸佞所迷惑,恼恨王义方以孤身之士冒犯宰相,贬他到莱州任司户参军。任职期满不再调任,前往昌乐客居,招募学生教学。母亲去世,隐居不出。后来去世,终年五十五岁。

第二篇:高考语文山东,广东卷答案

2018年广东“中山狼卷”试题(部分试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不忧,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初补保义郎,绍兴二十七年登第,调金华丞。治县豪何汝翼,械请于郡,编隶他州,邑人慑服。除永州通判。郡岁输米,倍收其赢,民病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除知开州。开州俗鄙陋,不忧为兴学,俾民知孝义。民绝斗争,夜户不闭。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转夔州转运判官,开人数千遮城门,不得行。改成都路转运判官。适岁饥,不忧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比至,下令曰:“米至矣。”富民争发粟,米价遂平。唯朱氏独闭籴,邑民群聚发其廪。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不忧躬视,操板筑,绳吏以法。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以籴余米发卒运之。朝廷命不忧摄制司。初,官兵败,前制使遣人赂奴儿结以和。不忧曰:“奴儿结,吐蕃小族也,今且和,若大族何?”不听。居官所至有声,立朝好言天下事。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帝可之。既嘉其忠谅,每宴禁中,帝与之饮酒,顾谓皇太子曰:“此贤臣也。”不忧性笃孝,生七岁,遭父北迁,每思慕涕泣。不忧以文行训勉族属,荐其秀杰者,奏新学宫,增广弟子员。置自讼斋,使有过者读书其中,人人感励。淳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七。赠开府仪同三司,封崇国公。(节选自《宋史•赵不忧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倍收其赢,民病之

病:为……受苦 B.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

籍:没收 C.操板筑,绳吏以法

绳:捆绑

D.依故事,富人出粮

故事:旧日的典章制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第”也称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B.“路”是中国古代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C.“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而得名。“禁中”即指皇宫中。D.“赠”又叫“追赠”,朝廷为表彰大臣,在大臣在职或死后,授予大臣官职或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不忧不畏土豪,严厉惩治。在担任金华丞时,不忧惩处土豪何汝翼,刑拘何汝翼后并把他押送到州衙,编管到其他州,当地人也畏惧而折服。

B.赵不忧改变民风,为民拥戴。任开州知州时,不忧开办学校,用孝义教育开州百姓,开州鄙陋的民俗为之一变。不忧调任异地时,数千开州百姓挽留。

C.赵不忧坚守气节,拒绝求和。当初官兵被奴儿结打败,前制使派人贿赂奴儿结求和,但是不忧气节刚毅,拒绝求和,朝廷同意了不忧的做法。

D.赵不忧关心族人,教化有方。他训勉族人,推荐优秀杰出者,上奏开办新学宫,设立自讼斋,让有过者在那里读书感化,很多人因此受教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

(2)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秋晚客兴

苏轼

草满池塘霜送梅,疏林野色近楼台。天围故越侵云尽①,潮上孤城带月回。客梦冷随枫叶断,愁心低逐雁行来。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注]①越,古国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出了一派晚秋景象,却没有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瑟之感。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夜幕来临时天色吞噬云彩,潮打孤城的场景。C.颈联“冷”字一语双关,既是写晚秋天气的凉冷,也是写作者漂泊心境的孤冷。D.深秋傍晚,作者旅居在外的愁绪更加浓烈,无法排遣,只好寄托于南归的大雁。E.“愁”是诗眼,作者借秋景抒“愁”,又以“愁”写“流年”,“愁”贯穿全诗。15.本诗尾联在抒情方面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云南的劳军募捐运动是人民支持抗战的一个缩影,其毁家纾难的行为体现着云南人民面对国家危机,毫不畏惧,团结抗战的可贵精神。

B.美国与土耳其的关系发展并非一片坦途。在风云际会的国际冲突和起伏不定的国内形势影响下,双边关系有过波折和动荡。C.明代中叶戏曲家梁辰鱼凭借他的传奇《浣纱记》而声名鹊起,事实上他不仅在传奇方面成就斐然,在散曲方面亦不逊色。

D.对心脏支架手术来说,不使用造影剂相当于“盲”操,湖南省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成功完成全省首例无造影剂心脏支架手术,可谓艺高人胆大。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较强的办学能力。

B.因房产权而产生的纠纷逐渐呈现出了案件增幅快、法律适用难、审理难度之大,相比于对簿公堂,大多数当事人选择了协议解决的方式。

C.随着近代西方逻辑的传入,由梁启超、胡适、沈有鼎等人开启的比较研究之路,人们在中西逻辑比较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D.通过探究小说中生与死的内涵,考察落后文化环境对妇女的残害,我们可以读到作者对人性问题和制度问题的深刻思考。2018山东模拟卷(部分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宁静的乡村相比,城市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矛盾组合体。一方面,它是理性的,人们必须遵守的法规、程序等不胜枚举;另一方面,它又是感性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声音、味道以及不透明的心理活动。这两方面既相互交织,又相互排斥,使城市不断陷入困境,同时也激发出城市特有的活力。依托于听觉并同心理、意识紧密相连的声音,是人在城市中每时每刻都不能既离的感性工具和桥梁。在异常清晰、稳定的空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城市符号背后,还存在着大量以感性方式存在、不断生成又不断流失、主要同人的感觉打交道的东西,尽管它们长期被热无睹,但作为域市有机体成长和变化最直接的记录和呈现,其价值和意义开不亚于各种显性表达。尽管声音和图像同属城市的感性存在方式,但由于听觉和人的意识、心理联系密切,而视觉更加宫能化和欲望化,特别是在视频和图像日渐成为霸权文化的当如千,研究和重建基于听觉的城市声音系统,有助于构建一种更加均衡和协调的城市文化生态。

城市声音作为一种城市的感性符号和活动,在城市研完中长期缺席或可有可无,恰好说明为什么当代域市越来越缺乏文化特色,域市精神越来越干瘪空洞,城市生活越来越单调贫乏

《乐记》曾指出“声音之道与政通”,在今天也可以说声音之道即城市之道。不同的城市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域市之声,而不同的城市之声,不仅见证着城市变迁,同时也再生产着域市本身。如从19世纪洋务运动开始直到20世纪的大多数岁月,日夜吗的机器声、繁忙的交通汽笛声,一直是上海的主流城市声音。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而代之的是超級商场中的喧嚣声、股票交易所的嘈杂声,甚至是科研院所和总部经济中那种静悄悄的“声音”。但原理一样,是因为不同时代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声音形态中听出域市变迁的节奏、城市生活的脉动、城市未来的序曲。把这些珍贵的城市声音记己录、整理、研究和传承下去,可以为更全面地感知和体验域市更真实的历史与现实,提供新的视角。

总之,城市既是由建筑物和生产生活活动组成的实体,也是存在于感觉和体验中的声音。与前者主要作为城布规划学、城市地理学等研究对象和顿域不同,只有借助城市诗学、城市美学、城市史学、城市文化学等理论与方法,才能发现城市声音特有的形态和价值。这些感性存在的城市声音绝不限于其物理学意义,更是以诗性和直观方式再现和表达了中国城市的历史进程和当下鲜活的生命律动。因此,研窕域市声音,为从理性到感性、从语言到感觉、从视觉到听觉重新发现城市开辟了新的路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研究城市声音有助于认识城市这理性与感性相互交织斗争的矛盾组合体。B.研究城市声音立足点是感性符号和活动的价值和意义长期缺席城市研究。C.研究城市声音可让研究者在不同时代从不同声音状态中听出城市的变化。D.研究城市声音虽不关注其物理学意义,却也需要我们去调动官能和欲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城市与声音的联系入手,提出了城市研究的新思路,颇为新颖 B.文章在城市符号与城市声音的对比中阐明了听觉表达大有研究的必要 C.文章以上海主流城市声音的变化为例,证明了声音之道就是城市之道。D.文章谈了研究城市声音的意义,提及了研究的方法,最后进行了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研究城市声音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代城市文化、精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B.城市声音之所以被人们忽视,与它感性存在、容易消逝、不易识别和保存有关系。C.要深入全面研究城市声音,就不能不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 D.如果不去认真研究城市声音,我们就无法用诗性和直观的方式去再现和表达城市。(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木鱼

周海亮

①冬子小时候,家里穷。不仅他家穷,全村都穷。不是吃不到米闻不到肉的那种穷,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那种穷。贫穷与饥饿贯穿了冬子的童年,即使现在想起,冬子的记忆深处,仍然是望不到尽头的饥饿。

②冬子九岁那年,村里有亲戚嫁女,娘带冬子去吃喜宴。临行前娘嘱咐冬子说,饭桌上一定要放开了吃,吃慢了,东西就没了。又说,千万别动桌上那条鱼,否则会被别人笑话。冬子间为什么,娘说那是条假鱼。鱼是木头雕刻而成,上面浇了汤汁,撤了葱花,盛在盘子里,端上桌,与真鱼别无二致。娘还说木鱼是栓叔的手艺,栓叔一晚上就能将一截木疙瘩变成一条活灵活现的鲤鱼。娘带冬子来到亲戚家门口,再次嘱咐冬子不仅要吃得快,还要尽量多吃。吃饱了,咱家晚上那顿就省了。她说。

③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猪。普通的蔬莱,加几片肉,味道就完全变了。冬子听了娘的,快吃,使吃,却总是吃不饱。那条鱼摆在桌子中间,假如娘事先不说,冬子绝不会当它是一条木鱼。鱼浇了汤汁,撒了葱花和香菜,那是一条红烧口味的木头塑鱼。亲戚家虽穷,但厨艺高超,据说能把一条鱼烹成七八种不同的味道。木鱼也能。不过仗仅是味道的样子。澜满桌人心照不喧。他们的筷子和汤匙伸向不同的盘子和汤碗,却绝没人去碰那条鱼。桌上很快只剩残羹冷炙,唯有那条鱼,仍然闪烁出诱人的光泽,数发出美妙的酱香。满桌人仍不散去,他们蘸着盘子里剩下的汤汤水水,啃着手里的黑面馒头,那也是平常时日难得的吃食。

⑤冬子有将筷于伸向木鱼的冲动。冲动那样强烈,有那么几个瞬间,他几乎无法自控。他强迫自己不去看那条鱼,可是鱼却顽强地游进他的眼晴,挠着他的喉咙。终于冬子傲出令他和他的家人从此蒙羞的举动—一他动了那条鱼他甚至央起撒在木鱼上的葱花,他甚至将郦些葱花,直接填进嘴巴。

⑥他挨了娘的一顿巴掌。他受到村人的说笑。以后很多年,他在村里都抬不起头他不仅仅是动了一条木鱼,更是动了乡村的规短,动了主人的尊严。一条木鱼,没有人动,它使是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便是富足和帝望;动了,它便成为一个木头疙瘩,成为欺骗,成为乡间岁月的败与贫穷。

⑦那条木鱼挂在冬子的胸前,顶在冬子的头上,刻在冬子的脑门上,挤在冬子的心里,很多年挥之不去。⑧后来冬子进城,吃了很多苦,终于成为一家水产公司的老总。这些年他几世界上所有的鱼,但业年里的那条木鱼,仍然时常游进他的心里,即使在梦里,也香气四溢,令人垂诞。然后让他在醒来以后,充满羞愧

⑨常跟娘说起这件事,娘说,是那时太穷了。冬子说,或许是。娘说,是你太无礼了。冬子说,或许是。不过一个孩子动了一条木鱼,有什么大不了呢?冬子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

⑩一次冬子去民俗博物馆,突然觉得那里面似乎缺少一条可以摆上餐菜的木鱼。他想为博物馆捐赠一条,馆长当然乐意。为这事冬子专程回了一趟乡下,他找到亲成,问那条木鱼还在不在,亲戚找了很久,终从一堆破钢烂铁里翻出来。木鱼上布满虫眼,却依然活灵活现条木头雕刻而成的鱼运比一条河水里的真正的鱼,有着更为长久和顾强的生命

⑾冬子带木鱼返回城里,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找一往匠人雕刻了一条鱼。他把新雕的木鱼送到博物馆,将真正的老木鱼拿回家,刷干净,加了底座,摆上梁子。他想或许一件老物件能让他与乡村之间、与逝去的乡间岁月之间多出一点点联系,而之前,他一直试图运离乡村、试图彻底抹去那些贫穷并且差愧的童年记忆。他想这一切或许是因他这么多年终又回到乡下,终又再一次见到那条多年不见却一直留在脑海、压在心头的木鱼

⑿生日那天,冬子调好汤汁,切好葱花,然后将那条木鱼,恭恭敬敬地端上餐。

⒀冬子对儿子说,吃鱼

(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12期)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写村民嫁女,在喜宴上摆一道红烧木鱼,只看不吃,不仅表现了当地的风俗习惯,更表现了当时生活的贫困。

B.③段“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猪”,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在喜宴上人们狼吞虎咽的情形。C.⑤段“冬子有将筷子伸向木鱼的冲动”,主要是因为栓叔高超的手艺,使木鱼像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

D.小说的结构简洁中见精细,叙述风格沉稳老练,语言质朴冷静,却张力十足,不造作矫情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小说以“木鱼”为标题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

6.当冬子抵不住诱惑,最终动了那条木鱼之后,他的心路历程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相关文段,简要分析概括。(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已启动研究传统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表。使用新能源汽车是行业的趋势,也是未来出行的必然逃择。事实上,很多国家也出台了类似的禁售日程。英国、法国今年宣布将于2040年开始禁售传统柴汽油车,椰威、荷兰更将这一节点提前至2025年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但相比2016年中国来用车2500万辆的总产铸量,同年新能源汽车50万的销量,仍只是九牛之一毛。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预示着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所以,中国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和举措,不是目跟风,而是深恩而行;不是一时变通,而是长久之计。在交通领域,以新能源替代传能源,也是人羹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虽然伴有挑战,但只要聚精会神把质量搞上去,新能源汽车总有一天会“大行其道”。材料二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年产量79.4万辆,销量77.7万辆,产销量连续3年居世界首位

(信息来源;《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趋势分析报告》)材料三

新能源汽车真的环保吗?从新能源汽车诞生之日起,这一争论从未停止。有人认为,新能源汽车只是把城市尾气污染转移到电厂周边,同时电池回收困难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污染转移”质疑,相关人士认为,目前中圆电力来源中,清洁能源发电占到1/3,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变和升级,未来清洁能源发电将越来越多。电池问题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目前电池制作材料在不断革新升级,未来最有希望广泛应用的是燃料电池,比如氩作为燃料,燃烧后变成水可实现零排放。同时,在国家政策积极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正积极进行技术创断,重点是电池回收研究。如某全业将市场上回收来的电池在储能电站实现再利用,电池中的锂、钴、镍等金属进行化学回收再利用。

相信未来我们的能源是清洁的,排放是趋零的。”这位专家说。(摘编自搜狐网)材料四

近两年来,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快速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车桩充电接口不兼容的情况普遍存在,公共充电桩平均利用奉低、充电接口安全标隹有待提升、充电信息和支付网络安全风险等问题仍然不能忽视。

电池的性能是掣肘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从市场来看,续驶里程是电动汽车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而电池直接决定电动汽丰续驶里程,但这一问题不是茼单增加车载电池量就能解决,因为这会带来整车设备质量的增加,单位电耗显著增大,随之带来的是碳排放增高。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做法,我国也开始研究传统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表,这是相关部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面向未来作出的选择。

B.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只要产品质量过硬,新能源汽车未来就会取代传统汽车。

C.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呈增长态势,且这一趋势将会延续;从增速来看,经历了2016年的波动之后,2017年整体呈上升趋势。

D.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长,势必增加电池的需求量,这在给环境保护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相关企业提出了技术创新的新课题。

E.材料一展望了新能源汽车的前景,材料二用具体数据印证;材料三、四则分析了这一领域面临的问题,并分别提出了解决方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元佑三年,范忠宽公[填为尚书右仆射,有吴处厚者,以蔡確(题安州车盖亭》诗来,宣仁太后得之,怒曰:“蔡確以吾比武后,当重谪。”吕汲公为左丞,不敢言忠宣乞薄確之罪,不从。忠宣因乞罢,以魘文殿大学士知曷府。

刘挚罢,哲宗与室仁太后复用电宣为右相。寒仁大后寝率辅入问后贸患寒费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态后朝劝后尽受该在在白家想劝尽子道物当似。鸣呼,重仁后之所以望忠宣者,群臣莫及也。

哲宗亲政,吕汲公欲迁殿中侍御史杨畏为谏议大夫,忠宣曰:“天子谏官当用正人杨畏不可用。”汲公方约畏为助,谓忠宣曰:“岂以杨畏尝言公耶?”忠宣曰:“不知也。”盖上初召忠宣,畏尝有言,上不行,忠宣故不知也。后杨畏首叛汲公,凡可以害汲公者,无所不至

一日,哲宗震怒,谓门下侍郎苏辙曰;“卿安得以秦皇、汉武上比先帝?”苏门下盖近世之贤君,苏辙果以比先帝,非谤也。陛下亲政之初,进退大臣不当如呵斥奴仆。”哲宗怒少霁。罢朝,苏门下举笏以谢忠宣曰:“公佛地位中人也。”苏公与忠宣同执政忠宣寡言,苏公平昔若有所疑,至此方知其贤。

章惇用事,吕汲公南迁,忠宣斋戒上书救汲公,惇怒,亦谪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忠宣欣然而往,每诸子怨章惇,忠宣必怒止之。江行赴眨所,舟覆,扶忠宣出,衣尽湿,顾诸子曰:“此岂章惇为之哉?”至永州,公之诸子闻韩维少师谪均州,其子告章惇以少师执政日与司马公议论多不合,得兔行,欲以患宣与司马公议役法不同为言求归,白公,公曰:“吾用君实荐以至宰相,同朝论事,不合即可,汝辈以为今日之言,不可也。有愧而生者,不若无愧而死。”诸子遂止。【注】范忠宣公:范纯仁,谥忠室。范伸淹次子,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忠宣曰/卿父仲淹可谓思/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

B.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忠宜曰/卿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

C.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忠宣曰/卿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 D.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惠宜曰/卿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主持,管理。文中的“知额昌府”,即担任颖昌府知府之职。B.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的手板,可以记事。文中苏辙“举笏”,有差愧之意。C.斋戒,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 D.安置,宋官吏被贬,轻者称送某州居住,稍重者称安置,更重者称编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忠宣公不畏权势,敢于直谏。宣仁太后认为蔡確以诗诽谤自己而大怒,要重惩蔡確,范忠宣公直言劝谏,请求减轻对蘩確的处罚。

B.范忠宣公知人善任,举才公正。吕汲公欲任杨畏为谏议大夫,多少有些出于私心的考虑;而范忠宣公却放弃了与杨畏的个人恩怨纠葛。

C.范忠宜公沉着镇定,处事灵活。哲宗震怒,他及时出言相劝,并指出其做法的不要之处,化解了君臣间的一场危机,赢得了苏辙的信任。

D.范忠宣公心胸宽广,品德高尚。为了搭救吕汲公,范忠宣公也被章惇贬滴外地但他还是欣然前往,并时常告诫儿子们不要心存怨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酬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后杨畏首板汲公,凡可以害汲公着,无所不至。(4分)

(2)江行赴所,舟覆,扶忠宣出,衣尽湿,顾诸子曰:“此岂章为之哉?”(6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院子里开满鲜花,各色花儿相映成趣,绘成了一幅优美别致的图画,参观者纷纷感叹这个僻远的小院竟如此美妙

②这两家企业的产品型号、销售梁道都很相似,在中国销售市场所占有的份额也差不多,可以说是鼎足而立

③小岛气候条件悲劣,但在专家的指导下,当地居民大力发展蔬莱大棚,在方寸之地开辟出了独具特色的致富道路。

④南唐后主李煜作词才华横溢,但政治上毫无建树,“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堪称持千之论。

⑤5无论天气有多差,路途有多远,他都准时把快递送到,主动为客户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与这些客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⑥在年高冬奥会的短道速滑比赛中,裁判做出了匪夷所思的判罚—中国军团的 四位选手犯规。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潍坊依托当地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为抓手,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为老百姓找到了致富之路。

B.针对清代山水画气韵和风格柔靡软弱的问题,黄宾虹深入研究,吸纳古今,把“浑厚华滋”作为他追求的艺术境界。

C.只有把农村学校发展滞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解决好,才能从整体上改善教育生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D.老年人服用了枸杞之后,机体兔疫功能显著提高,可以清除过量的自由基,降低脂褐素含量,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21.一位大学生受邀回高中母校做报告,报告结束前说的话有几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5分)这次能拨冗回母校汇报我的学习和生活,不胜荣幸。在校史馆中我看到很多事业有成的校友忝列校史名人录,非常羡慕也非常惭魂。学生不才,有几幅墨宝奉送给校史馆,敬请意存。今天有许多恩师在座,我未不及一一拜谢,一定另找时间亲临府上,当面聆教。我的发言也许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第三篇:6广东高考专练拼音

周测6

近年广东高考拼音专练

1(2011年广东)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协作/提携 歼灭/忏悔 畜牧/牲畜 ......B.豁免/庆贺 膝盖/油漆 载重/载体 ......C.胆怯/商榷 扮演/搅拌 反省/节省 ......D.储存/贮藏 阻挠/妖娆 传记/传奇 ......2(2010年广东)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皎洁/打搅

业绩/污渍

纤维/纤夫 .....

B.效仿/发酵

空旷/粗犷

盛开/盛饭 ......

C.隐瞒/蛮横

挑衅/抚恤

埋伏/埋怨 ......

D.市侩/反馈

濒繁

辟谣/精辟 ...临/频...3(2009年广东)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赝品/摇曳 概况/愤慨 咽喉/哽咽 ......B.溯源/夙愿 憧憬/瞳孔 大厦/厦门 ......C.斟酌/甄别 荟萃/猝然 模样/楷模 ......D.商榷/证券

燥热/烦躁 降临/降伏 ......4(2008年广东)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滋润/蕴含

赡养/瞻仰

调试/调和 ......

B.对峙/嗜好

竣工/英俊

强迫/倔强 ......

C.造诣/逃逸

堤岸/提拔

抹黑/抹布 ......

D.湖畔/装扮

怄气/枢纽

阻塞/边塞 ......5(2007年广东)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峥嵘

狰狞

慎重

缜密周全

B.诅咒

趔趄

狙击

神情沮丧 ........C.讥诮

眉梢

俏丽

峭拔刚劲

D.辍笔

啜泣

拙劣

相形见绌 ........6.(2006年广东)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广东卷)

A.禅让 阐明 嬗变 煽风点火 潸然泪下 .....

B.庇荫 纰漏 毗连 筚路蓝缕 蚍蜉撼树 ....

C.侍奉 对峙 吞噬 恃才傲物 舐犊情深 .....

D.湍流 祥瑞 揣摩 惴惴不安 气喘吁吁 .....

周测6

答案

1【答案】D(chǔ/ zhù náo/ ráo zhuàn/ chuán A.xiã jiān/ chàn huǐ xù/chù

B.huî/ hâ xī/ qī zài C.qiâ/quâ bàn xǐng/ shěng)2【答案】B 笑/叫,矿/广,剩/乘

A同为“脚”,JZ声母不同,仙/欠

C蛮瞒同,挑衅抚恤韵母不同,埋伏/瞒怨 D快/愧,斌/贫,辟谣与精辟同。3【参考答案】A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字音涉及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的读音。作答字音字形题首先需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是选相同还是不相同。其次联想相关词语,因义定音,排除法与认定法相结合,逐项逐音分辨。【解析】A项yàn/yâ,gài/kǎi,yàn/yâ;B项sù,chōng/tïng,shà/xià;C项zhēn,cuì/cù,mú/mï;D项quâ/quàn,zào,jiàng/xiáng。4答案:D。

名师剖析:本题既考了形近字,又考了多音字,还考了易混字。一题多点,要求比较高。A项和B 项考生容易判错。A项分别是rùn/yùn shàn/zhān tiáo/ tiáo;B项zhì/shì jùn/jùn qiǎng/jiàng;C项yì/yì tī/tí mǒ/mā;D项pàn/bàn îu/shū sâ/sài。5答案:B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各选项注音分别为:A.zhēng zhēng

shân zhěn ;B.zǔ

qiâ

jǔ ;C.qiào shāo qiào qiào;D.chuî

chuî

zhuō

chù。广东考生对这些词语基本上不会陌生,但因为这些词语都是普通话里的书面用语,与广东考生平时的表达实际存在一定的距离,特别是“趔趄”,广东考生即使是在平时的写作中都是很少用到的,相信有一定的难度。考查的都是形近字的读音,不涉及音调、前鼻音、后鼻音等难度较大的考查。广东考生的普通话水平历来不甚理想,这道题的答题情况也不容乐观。但总体来说是与《考试大纲》规定的的要求是符合的。)6答案:D。

名师剖析:考查对形近异读字的读音的识记,能力层级为A级。A项“禅”和“嬗”均读“shàn”,“煽”和“潸”均读“shān”,“阐”读“chǎn”;B项“庇”“筚”均读“bì”,“纰”读“pī”,“毗”“蚍”均读“pí”;C项“侍”“噬’,“恃”“舐”均读“shì”,“峙”读“zhì”;D项“湍”读“tuān”,“瑞”读“ruì”,“揣”读“chuǎi”,“惴”读“zhu씓喘”读“chuǎn”,读音都不相同的是D项。

第四篇:2011广东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我内心已有非常好的保障,若一个人不知足,即使拥有很多财产也不会感到安心。举例来讲,如果看着比尔·盖茨的财富和你自己的距离那么大,那么你永远不会快乐。重要的是内心的安静,表面看来很忙,但内心其实没有波动,因为自知做着什么工作。我知足,但不表示没有上进心。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 文

本试卷共8页 24小题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

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卷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贴”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 先划掉原来的答案

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

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 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 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

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协作/提携 歼灭/忏悔 畜牧/牲畜 B.豁免/庆贺 膝盖/油漆 载重 /载体 C.胆怯 /商榷 扮演/搅拌 反省/节省 D.储存/贮藏 阻挠/妖娆 传记/传奇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 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

我国历代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 更是卷帙浩繁 蔚为大观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 各国文学读物大量涌现 使人自顾不暇

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 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

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 为读者所诟诟病 但就其主流看来

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

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 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 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

A.蔚为大观 B.自顾不暇 C.鱼目混珠 D.诟病 3.下列句子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 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 包括了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B.《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 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

让人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都是好人 人间自有真情在

C.成功的基础是奋斗 奋斗的收获是成功 所以

天下唯有不胃艰难而奋斗的人 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

D.我先来到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 映入眼帘的 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 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4.语意连贯的语段 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使用语言 不仅要用得对 在语法上不出毛病 而且要力求用得好 要有艺术性 有感染力

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 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② 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 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③ 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 说都说不通

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④ 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

⑤ 好的修辞

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④①⑤③② B.④③⑤①② C.⑤②①④③ D.二、本大题7小题 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5-9小题

东乡罗提督战功 见于《圣武记》者详矣 其智能亦自可韬 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公尝率兵入南山 搜余贼

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晨必发火器惊之 公问故 令获一猴来

⑤③④①② 剃其毛

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明晨俟群猴来 纵之去 皆惊走 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 夔关临峡 山水迅急 瞬息千里

盐枭至则鸣金叫呼 越关以过 船皆设炮械 两旁系大竹 弯如弓 他船追及 断系发之 船必覆 人莫敢撄 公募善泅者

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俟船过 附而锯其舵 抵关适断 船不能行 触石破 尽获之

罗少亡赖 数行窃 令捕之杖毙 弃诸野 中夜而苏

匍匐至一老妪家 周之 乃改行 投身军营 骁勇冠绝侪辈 当赵金龙之乱 罗受命

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 贼已困 将擒矣 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 未至

诸公议待禧至 罗曰:“围久师怠 贼必遁

”遂违众一战 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 不少讳

并请文人历叙其事 洵奇男子也 改行后 始娶妻 忽患奇疾 百方不治

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 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 ”罗自念贫窭 安得三十千钱

语其妻曰:“吾病且死 汝亦饿死耳 苟鬻汝 得钱买药 则两活矣 ”妻泣而从之 病果瘳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 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痛苦 B.明晨俟群猴来 纵之去 腾跃 C.官夔州游击

夔关临峡 做官 D.抵关适断

船不能行 碰到 6.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其智能亦自可韬 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语其妻曰......越关以过 船皆设炮械 C.令捕之杖毙

弃诸野 D.遂违众一战 歼贼且尽

妻泣而从之

病果瘳 吾病且死 汝亦饿死耳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

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3分)①公学率兵入南山

搜余贼 ②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③侯船过

随而锯其舵 ④乃改行 投身军营

⑤罗曰:“围久师怠 贼必遁

” ⑥得钱买药 则两活矣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 群猴偷吃庄家 村民深受其害 罗提督巧用计策 帮助他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 罗提督因地制宜 巧妙部署

他令下属避其锋芒 暗中袭击

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 后洗手不干 投身行伍

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 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 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 他让人提醒自己 以此为鉴

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糙糠

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理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⑵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公募善泅者 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②.并请文人历叙其事 洵奇男子也

10.阅读下面的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 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 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

颠倒红英间绿苔

⑴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的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⑵结合全词

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

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答对一空给1分)(6分)⑴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论语》)⑵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次语重唧唧------------!(白居易《琵琶行》)⑶ 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杜牧《阿房宫赋》)⑷----------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三、本大题4小题 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小题

美和美的东西

蒋孔阳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 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 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 用的家具

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 来说他们美不美

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 不知所答

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 首先碰到的

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 把美的东西当成美

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 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 然后再将美的东西概括出来美的概念来

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

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 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 来回答“什么是美” 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 说他所要探讨的

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 而是“什么是美” “我问的是美本身 这美本身

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 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 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 最后不得不感叹的说:“美是难得 ”

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他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 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 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 关于美本身

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 也就是美的本质

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的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 会造成许多困难

首先

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 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 例如漂亮的小姐

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

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糖罐的美 美的东西千千万万 但它们都各有其美 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 更不能相互等同

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

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 也是各异其趣 迥不相同

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 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

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 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

其次

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

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 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 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 例如西湖

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前的时候 条件不同

它就具有不同的美

而当杜甫写到:“好雨知时见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这时的美可以说是美的

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表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

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 都随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

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

第三

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 而且是自相矛盾的 从自然到社会 从物质到精神 从生活到艺术

无不由美的东西存在 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 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 当然不可能 同一种东西 可以是美的

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

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 也可以都是美的第四

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 本来不是一种“东西” 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当成一种东西呢?谈到味 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 它有红黄蓝清浊高低 凡此

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 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 但是都不然

你是说美是由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

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 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 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 而在于味外之味 色外之色 声外之声 这样

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 固定的味、色、声 来说明美呢?

美不是美的东西

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选自《美学新论》 有删减)

12-13 题为选择题

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 选对两项给5分 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

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从美的本质看 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

B.从美和一定物质条件的关系看 人的嗓音好 歌声不一定就美

C.梅花的美丽与桃花的美丽虽不相同 但都包含着美的规律

D.在欣赏诗词时

不能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

E.斑马身上的黑、白两种颜色决定了它的美

13.下列说法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

B.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 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丑的

C.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

D.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 所以美的问题并不复杂

14.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中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4分)

15.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 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 几小时后 他们迷路了

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 请从美于人的关系的角度 结合文中原理

对这种现象作简要分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 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

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 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6-18题

严冬海猎

陈秉汉

①风静了

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 严寒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 海肚天脚一片胭红 怕怜的夕阳像喝多了酒 醉醺醺地投入暮霭中 这是霜冻的征兆

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 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哎--”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 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旧衣服 衣服又宽又长 过了膝盖

袖口还卷了几卷 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

一年四季

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 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

现在正是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 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

越是天寒地冻效果越好;深夜走到沙滩 仰头喝几口烧酒 脱下衣服 跳进海里

尖头鱼便迎着热气游过来┅┅可是爸爸出海 妈妈

爸爸不让海龙学这种原始的捕鱼法 但是聪明的海龙知道爸爸是怎样捕鱼的 觉得很过瘾 很刺激

他几次要跟爸爸下海 都被爸爸骂了回来

一家人正围着低矮的桌子吃晚饭 桌上放着一竹篓瘦小的番薯 一钵清得照见人影的稀饭 还有一碟咸虾子和一碟咸萝卜

小屋里响起单调乏味的蚕吃桑叶般的咀嚼声 妈妈捞一碗稠的稀饭放在爸爸的面前 爸爸把稀饭倒进钵里 舀了一碗粥汤

弓着腰埋头就着番薯连皮带根艰难地咀嚼吞咽 不时停下来咳嗽

有时咳嗽得喘不过气来 妹妹便给他捶捶腰背

海风穿过破屋石缝儿 像吹箫一样呜呜响

爸爸头也不抬地说:“阿龙 天气这么冷 你别去耍海水了 弄出病来怎么办!”

“浸浸海水少生病 邻居老叔说的

”海龙抓了一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 看看海边的天色变化

他把一块番薯连皮带根吞咽下去 今晚他毫不客气 只顾填饱自己的肚子 今晚他要干大事业

天黑下来

破漏的小石屋冷冷清清 爸爸咳嗽着躺下了

妈妈和妹妹也上床睡觉了 海龙心中有事

装作睡着了的样子发出做作的鼾声 不知什么时候了

爸爸的咳嗽和呻吟声渐渐轻了 海龙这才蹑手蹑脚溜下床 溜到门外

大海一片漆黑 墨蓝的苍穹缀满星星 洒下淡淡的星光 海滩像一片蒙蒙轻雾 大海平潮了

远处传来哗哗的涛声 像大海沉睡时的均匀鼻息 海龙觉得那地方非常美丽 非常遥远 好像一个幻境

那里有星星点点的渔火 像醉人的眼睛 此刻可能都睡着了 他深情地望望小石屋

冬夜的小石屋像梦一般静寂

此刻被一种凄凉而又温暖的气氛所笼罩 门前木麻黄纹丝不动 斑驳的树影爬上西墙 渐渐拉长 淡了

屋里格外昏暗

偶尔传来爸爸的咳嗽和妹妹睡梦中磨牙的声音

海龙已经学会看星星辨早晚了 俗话说:冬潮涨子午 远处起大潮了

一会儿轰轰潮声铺天盖地而来 大海瞬息万变 海龙心里激动 仿佛已经长大成人

他那稚嫩的脸蛋此刻十分凝重黯淡 和夜色融成一体 他不会喝酒

也不知道爸爸的酒放在哪里

他悄悄掏出两个埋在热灶灰里的番薯 还有些烫手 他拍掉草木灰 连皮吞进肚里 全副武装 肩挑尖担

挑着鱼篓、干柴捆 快步向海滩走去

他把尖担插在潮水线上 爬上礁屿 解开柴捆

划了几根火柴才把柴枝点燃 柴枝熊熊燃烧起来

照得周围海面红光闪闪烁烁 他脱下衣服 浑身一阵哆嗦

急忙用水布包好衣服盘在头上 迅速溜下海里

深夜的海水不同白天 像冰窖一样

海龙感受到裂肌砭骨的寒冷 他没有后悔 没有退缩 爸爸忍受得了

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 他咬咬牙 挥动双臂 捞水擦擦身体

敏感的尖头鱼已经感受到一团热气 它们笨拙地迎着热气游过来

海龙的周围已经簇拥着许多尖头鱼 它们笨拙地向海龙的腋下、胯下钻来 寻找最理想的去处 海龙激动得心怦怦跳 忘记了寒冷 牙齿叼着鱼篓 双手左右开弓 左一条右一条

像捞漂浮在水里的萝卜 一一把它们丢进篓里

海潮不断上涨 海龙随海水不断上浮 到插尖担的地方 鱼篓满了

要是爸爸便立即拔起尖担挑起鱼篓上岸来 脚一蹬穿上裤子 手一伸穿好衣服 弓着腰小跑回家

钻进孩子们用体温焐热的被窝......不!此刻礁屿附近的尖头鱼还很多 放着钞票不捡才是傻子 可是鱼篓满了

没地方放呀!得想想办法 他爬上礁石 添了柴火

解下盘在头上的衣服 拿石头把裤带砸成两段 一段裤带把裤角扎牢 把篓里的鱼倒进去 再用另一段裤带扎了口 海龙带着鱼篓再次溜下海里

身子接触到密密麻麻滑滑溜溜的尖头鱼 现在简直像大把大把捡钞票 他激动得热血沸腾 忘记了寒冷 忘记了饥饿 忘记了困乏 他干狂了 干傻了 干邪性了

恨不得把海里的尖头鱼都抓进自己的鱼篓里

潮水开始撤退了 海龙穿好上衣 拴好水布 光着屁股 拔起尖担 肩挑沉甸甸一担尖头鱼迅速爬上岸来 这才感到寒风刺骨 浑身哆嗦 牙齿打战

嘴巴发出呼呼怪叫 双脚已全麻木了

后半夜 爸爸连连咳嗽 醒了过来

用手一摸不见海龙 急了

忙找到妈妈床前 也不见海龙影子 鱼篓和尖担也不见了 他心里明白

急忙穿上破裘跑出门外

遥见礁屿那边还有篝火明明灭灭地燃烧 急忙用手合成话筒呼唤海龙

妈妈被惊醒了

点亮船灯和爸爸一起向海滩走来 船灯被海风吹熄了 爸爸妈妈一脚深一脚浅 跌跌撞撞呼唤着儿子的名字 一点回应都没有 爸爸妈妈好不着急 妈妈一个踉跄 脚下好像绊着什么 软绵绵的 她低头一看

这不是孩子吗?妈妈双脚一软 跪了下来

只见海龙光着屁股

肩上的担子一头是鱼篓一头是用裤子改装的袋子 都盛满了银晃晃的尖头鱼 爸爸妈妈惊呆了 赶忙背起海龙

爸爸挑起担子一步一步走回家里

海龙清醒过来 喝下一碗热水 钻进妹妹的暖被窝 冰冷的身子接触到妹妹 把妹妹惊醒了

“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妈妈忙哄妹妹:“哥哥给你捡来好多好多的鱼哩!”妹妹揉揉惺忪睡眼见地上许多尖头鱼 不禁破涕为笑

妈妈钻进被窝用力挤

爸爸搬过来自己的破棉被盖上去 钻进去

把海龙夹在中间 用力挤 挤出热气来 小石屋格外温馨

刺骨的寒风发出尖厉的哨音 穿过石缝儿溜走了 黎明前的大海静了

静得像守着摇篮的母亲......(选自《2004年广东散文精选》 有删减)

16.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4分)

17.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18.海龙捕鱼时经受了考验

使他坚持下去的原因有哪些?(3分)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两个原因(4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9-21题

梁宗岱①先生 ① 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 我从来没见过 他那种高兴劲儿 有时候把你吓一大跳 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 我敢说

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 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 宗岱热爱人生 热爱得要命 对于他

活着就是上了天堂 他一息尚存 便心满意足 他笑着过生活 我们许多人

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 也只好笑一笑 宗岱呢

因为对生活无所求 所以笑得最好

②这种高高兴兴的性情

在他的脸上不是表现为一团笑纹的微笑 就是表现为欢快地扬眉张口

似乎急于把人生献给他的一切狼吞虎咽地吃下去

再用咂得乱响的双唇像回声一样说着全能的上帝所说的话:“看哪 这很好!” 他那轮廓鲜明的相貌和锐利的眼睛 透露出来高超的智慧

它渴望着对心灵作深入的探险

③ 宗岱有运动员的体格 中等身材 稍有些瘦

哪一天他都可以当个马拉松健将 实际上

他是个出色的善于跑路的人

他洋洋得意地说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 他也爱游泳;在这方面

他认为他的勇敢大大超过了实际的限度 我不大相信 不过 我敢说

必然可以超过一点儿 此外 为了保健

他操练孙唐②的锻炼功法等等下了苦工夫 ④ 宗岱喜好辩论 对于他

辩论简直是练武术

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 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

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 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 辩论得越激烈 他走得越快 他尖声喊叫 他打手势 他踢腿 若在室内 也完全照样 辩论的缘由呢 为字句 为文体 为象征主义

而最难对付的往往就是为某两位诗人的功过优劣 要是不跟宗岱谈话

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 多么简单的题目 也会把火车烧起来 因此

跟他谈话

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 说是谈话

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 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

⑤对文学 宗岱最有兴趣

他崇拜的是陶渊明、法雷芮、蒙坦、莎士比亚、拉辛和巴斯加 他们的著作

他读起来永远放不下 法雷芮的诗 他极喜欢

但我们若听他朗读

却往往无法注意诗句的美妙

而全被他朗读的架势吸引了--令人很容易幻想着自己正在听一个宗教狂的狂热的宣传

⑥旁人看来

宗岱的翻译简直是件苦差 纸上的文字仿佛都跟他有仇 他一个一个地计较 死盯着不放

不独一字字的地译

连节奏和用韵都力求和原作一致 他这样难为字句几近傻气

但他译的蒙坦的随笔及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公认的接近原著 只怕无人能与之媲美的

⑦法雷芮的格言“要行动 不要信念” 是宗岱衷心信服的

但宗岱的人生哲学还不止于此 实际上

他并不相信上帝、天路历程和永生 无疑

他就是相信自己 相信人生可恋 文学可喜 女人可爱

如果有人长期埋头于硬性的研究之中 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 应该看看宗岱 便可有所领会

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

他应该看看宗岱那双眼中的火焰和宗岱那湿润的双唇的热情颤动 便可唤醒自己对世界应用的兴趣 我整个一辈子也没见过宗岱那样的人 那么朝气蓬勃 生气勃勃

对这个荣华世界那么充满了激情 他活多少年

我一定相信多少年

相信激情、诗情和人生是美妙的东西--不

应该说是人回老家以前所能得到的最美妙的东西

[注]①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人 诗人、翻译家

②孙唐:德国体育家

(选自《一知半解及其他》南星译 有删改)

19.请分别指出文中③④段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 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1)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2分)

(2)对于他 辩论简直是练武术

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2分)

20.④⑤⑥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21.如何理解第⑦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

五、本大题2小时 每小题6分 共12分

5分)

22.(1)请在下列关联词中 选取最恰当的3个 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3分)

既然 不管 尽管 无论 既而 因而 然而

① 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 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 但是他们②是现实主义者

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

③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

(2)将下面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3分)

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23.班上举行节日文化主题班会

李明同学先介绍了“元宵节”(正月十五)接下来韩梅同学将介绍“中秋节” 这时班会主持人需要说一段话

将前后两位同学的节日介绍串联起来 请你为班会主持人写一段这样的话 要求衔接自然、语意连贯 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6分)六

本大题1小题 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 “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 可以是长河的源头 可以是坐标的中心

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 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 写一篇文章 自定文体

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2011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存疑)

1、D

2、B

3、C

4、A

5、C

6、B

7、B

8、D

9、(1)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2)罗公招募一些擅长游泳的人

(让他们)拿着利锯隐藏在上流的水中

(罗提督)邀请了文人来记叙他先前的人生经历 他的确是让人感到奇异的男子

10、(1)早春时节

主要体现在富有季节性的事物上 如莺的啼叫 如酥的微雨 似有似无的春草

(2)面对眼前早春美景

词人不由的抒发了“休辞醉倒”的感慨 对早春美景生发出无限喜爱之情 同时

由于岁月的更替

作者也生发了“人生易老”的慨叹 “花不看开人易老” 慨叹中又不失旷达、洒脱

11、(1)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12、A E

13、D

14、第一个“味”是指气味 如酸甜苦辣

主要是指事物的物质属性 第二个“味”则具有抽象的意味

主要是指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15、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

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 它是美的

大学生刚进入原始森林时 他们以欣赏的态度来看 便对森林美景赞叹 这时的森林是美的

而当他们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 原始森林就可能不美 如夜幕降临

周围的景物让人心生恐惧

16、第一处景物描写交代了小说发生的背景 季节是严冬时分

与题目中的“严冬”一词相照应

并且为整个故事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 从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二处描写

写出了大海的宁静

该处描写反映出海龙一家人的心境

对“在艰苦的岁月中亲情的讴歌”这一主题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17.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朴实的渔民 捕鱼技法高超

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人

但因生活的窘迫病痛的折磨而又表现出的无可奈何 18--21 略(1)尽管 既然 因而(2)真、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丑、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言之成理即可 和2010年的题型相似 没有什么难度

第五篇:2014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驰骋/聘请 饶恕/夙愿 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B.瑕疵/遐想 遏止/摇曳 是否/臧否

C.诽谤/磅礴 洗涤/嫡亲 累积/劳累

D.渗透/掺杂 俯仰/辅导 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参考答案】A

【点评】仍旧是自主命题以来稳定的考查形式,四项三列,分别考查形近字、音近字和多音字。同时延续上年的小变化,引入成语的考查,仍旧是两组成语。

B中xiá、C中dí、D中fǔ。D,“俯仰”考查了两个第三声相遇,前者发第二声的经典知识点。

A.chěng/pìn shù/sù sài / sè

B.xiá è/ yè fǒu/ pǐ

C.bàng/páng dí lěi / lèi

D.shèn /chān fǔ xiān/xiǎn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连篇累牍 B.如鲠在喉 C.梳理 D.受众

【参考答案】A

【点评】没有了去年的虚词。两个成语、两个词语(实词,一个动词,一个名词)。

A连篇累牍:累,重叠,堆积;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多为贬义。此处并没有体现出贬义。

B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此处使用正确。

C梳理:梳爬整理。这里指对细节的整理,使用正确。

D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有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大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参考答案】C。

【点评】A项偷换主语。“采集”的主语应该是“人”,偷换主语。“贝母”应该是“被采集起来”。

B项语序错乱。应该先是“达成一致”,再“定稿”。

D项“不仅……还”属于递进关系,前后内容倒置,应该是不仅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还是“……的先驱”。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④①③⑥②⑤ B.④③①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④③①⑥②

【参考答案】D

【点评】乱序排列衔接题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行文的逻辑关系。先看选项,首项不是④就是⑤,寻找两项的共性——“物理学家们”,它在④的句首,在⑤的句末(由事实引出物理学家),可见,⑤在④前,排除AB;观察CD差异,③、④以及②、⑥两组的先后关系是重点,只需要判断一组即可。③讲“管弦乐”,④由“物理学家”引出“声音”,“管弦乐”是“声音”的一个表现,所以应该先④后③。答案出来,为D。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

B.将论囚 论:讨论

C.持府县短长 持:挟制

D.卒之付御史决 决:判决

【参考答案】B

【点评】B的“论”是“评定”之意。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口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口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口以讽谏

A.①且 ②则 ③所 B.①以 ②于 ③因

C.①且 ②则 ③因 D.①以 ②于 ③所

【参考答案】B

【点评】选项中,①和②是保持一致的。所以①和②只需要会判断其中一句即可。①中指王尧臣为了避嫌,就把刘敞排为第二名。“以”字是介词,表原因,“因为”的意思,而“且”要么递进要么并列要么让步,这里都不通。排除AC。直接看③。③中刘敞陪伴英宗读书,利用历史故事和典籍来讽谏的意思,“因”和“所”都有凭借的意思,但是这句凭借的内容在前,行为目的在后,用“因”字比较恰当。“所”引导的凭借,往往凭借的内容在后。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参考答案】C

【点评】实在是太喜人的一道题。听过新东方高考语文课的学生应该觉得轻而易举。整个句子延续了“四六”的基本句式,去掉人名“尧”、副词“惟”、语气词“耳”,都是四字结构!又对仗整齐——“天地享之”“百姓戴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参考答案】D

【点评】此题相比往年,难度下降。考查题干信息与文本的信息对应,考查文意理解、疏通能力。A提到征作他用、经过努力与归还百姓三点,一头一尾都能在文中找到对应,经过努力体现在“发运使争之”。发运使是官名,他不同意刘的做法,但“卒以予民”,可见是刘使他折服,自然刘也是经过努力的了。B中任职地扬州与永兴军(西安)都是对的,扬州雷塘一事,永兴军范伟一事,都可说明“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C主要是翻供,这一点在“即变前狱”中非常明显。D中“犯颜直谏”错误,而是用典籍和历史故事来“讽”谏。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

【参考答案】(道路)非常笔直、好走,用不到几日便可抵达中京,因为什么缘故要走这条路呢?

【点评】关键字词“径”,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翻译为“笔直的”;“易”,与语境切合,翻译为“好走”;“道”,名词作动词,翻译为“走”。

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3分)

【参考答案】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申明冤屈,才敢告发,原来杀人的人,是姓陈的富人。

【点评】关键字词在“直”、“乃”、“盖”。“为己直”是为王甲做主,结合字义翻译为伸冤、洗冤。“乃”可以是“才”或“于是”,这里表条件,译为“才”。“盖”之后为原因,且此处用了一个判断句式,翻译时要注意。

(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

【参考答案】契丹人的叹服,是因为两件事。一是刘敞能记忆地图,准确地说出道路的不妥当。一是大家都不认得的野兽,刘敞不但认得,还能引用古书来例证。

【点评】在文中第二段中找。段中讲到两事,一是带路,一是认兽。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 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参考答案】描写了在春天的傍晚,诗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部分;天边云霞点点,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整个送别的画面悲凉寂寥。

【点评】抓住总体之景:时间、地点、氛围;细致描写每一个画面,将每一种景物写出来即可。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参考答案】诗人在友人的帆船出发之后仍旧不忍离开,目送扁舟渐行渐远,第一次渲染了不舍之情;一直看到帆船比沙鸥还小,还不忍离开,“愁云”再次渲染;最后,看这时夕阳,还有“一竿红”,反倒怪起友人离别时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这里的“怪”进一步反衬了“不舍”,此时情感已经得到三重渲染。“怪”的反常心理,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可见两个友情之深。

【点评】抓住“怪”这个心理描写,着重分析其对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注意题干“结合全词”,一定要梳理出全文的情感脉络。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2)开荒南野际。,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

(3)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4)元嘉草草。(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参考答案】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4)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点评】再次反猜题,再次考《论语》!其余三篇都属于诗文短篇,易记。总体难度易。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从形而上的层面上讲,审美也是一种终极关怀。我们知道,人的独立意识,产生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历史性分裂。这种分裂是文明的结果,同时也带来了文明的问题。于是,生的孤独、爱的寂寞、死的烦恼,便成为一切文明社会中所不可避免的精神疾患。为了解除这些疾患,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的满足,而且需要精神的慰藉,这也便是“终极关怀”的动因所在。

大致说来,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给多样的现实世界以统一之本体存在的哲学承诺,一种是给有限的个体生命以无限之价值意义的宗教承诺,一种是给异化的现实人生以多样之审美观照的艺术承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哲学之本体论和宗教之形而上学纷纷面临着学理上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便需要自觉地承担起为人类提供终极关怀的历史使命。

一般认为,艺术的价值是多重要,这其中既有认识论的内容,也有伦理学的成分。而在我们看来,认识内容的多少并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否则,徐悲鸿笔下那幅不太合乎解剖学原理的《奔马》便不会价值连城了;伦理成分的强弱也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否则,贝多芬谱写的那首不太具有道德色彩的《月光》便不会被千古称颂了。说到底,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于认识,不在于教化,而在于给人想象的空间和情感的慰藉,是对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关怀。相对而言,我们可以将这种精神关怀分为初级和终极两种类型。所谓“初级关怀”,是对人们生活情绪的放松、抚慰、宣泄,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比如我们在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到影院中去观赏一部惊心动魄的美国大片,到歌厅里去唱几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虽然没有什么强烈的精神波澜、深刻的灵魂触动,但总归是一种精神享受。所谓“终极关怀”,则是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追问,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比如我们在孤独、寂寞或遇到情感危机的时候去音乐厅欣赏一部交响乐,去歌剧院观看一部悲剧,虽然不见得开心、解闷儿,但常常会有一种心灵的触动、情感的慰藉。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状态、不同境遇中的欣赏者来说,这两种艺术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就艺术自身的价值而言,后者显然要比前者更有意义。

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写平平常常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譬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年轻时写的那首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从字面上看,通俗易懂,仿佛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但它之所以被人们千古传颂,自有其“终极关怀”的重要意义。那“一岁一枯荣”的生命历程,就像代代不息的人生一样,在宿命的轮回中不断燃起新的希望。一首40个汉字的短诗如此,一场戏剧、一部电影、一篇小说更是如此。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从而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

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本体论并不发达,宗教也并不占据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因此古人的“终极关怀”往往是通过审美活动加以实现的,这种“代偿功能”也正是中国古典艺术特别发达的原因所在。我们知道,文明的人类之所以陷入异化的痛苦,乃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利刃斩断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原始纽带。因此作为治疗异化痛苦的古典艺术,最常用的方式是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断裂重新弥合起来,从而将短暂的现实人生与永恒的自然存在联系起来,将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无限的族类生活联系起来。

(选自《中国审美文化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关于“终极关怀”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具有终极关怀的艺术作品,能使欣赏者得到精神升华。

B.艺术品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加以理解。

C.欣赏一部歌剧比看一部美国大片更具价值,因此更能得到终极关怀。

D.只有超越民族和地域限制而承担起终极关怀的艺术才具有永恒的价值。

E.文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包含对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与追问。

【参考答案】AE

【点评】此部分内容考查集中在重点段落3.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艺术价值便现在情感慰藉方面,并不表现在伦理教化方面。

B.遭受异化痛苦的人更需要具有初极关怀的艺术作品。

C.《赋得古草原送别》语言通俗易懂,所以被人们传颂至今。

D.中国古典艺术能给异化的现实人生以审美观照,给人以情感的慰藉。

【参考答案】A

【点评】难度较大,涉及文本各处多样具体、综合信息的整合。

14.如果一个时代的艺术与哲学不发达,那么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会以什么形式实现呢?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以宗教实现。因为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以三种形式实现:一是哲学承诺,一是宗教承诺,一是艺术承诺。如果一个时代的艺术和哲学不发达,那么就主要以宗教承诺来实现人的终极关怀。

【点评】考查对全文结构的梳理。全文主要的论述对象是艺术,主要谈到是艺术给人带来的终极关怀。但在第二段中讲到了艺术承诺只是人类终极关怀三种方式之一。

15.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4分)

荷兰画家凡·高的名画《星夜》所描绘的景象与现实世界的星夜不同,画面上11颗星星聚集在月亮周围翻滚着,像炽热燃烧的火球。评论家说,这幅画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精神。

【参考答案】

(1)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评论家认为凡高的《星夜》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精神,便是把它上升到了“终极关怀”的高度。

(2)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于认识,不在于教化,而在于给人想象的空间和情感的慰藉,是对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关怀。因此,画中景象虽与现实世界的星夜不同,同样能成为名画,就在于此。

【点评】外在材料对应文中观点是这两年的热点题型。既能考查对文中观点的全文

梳理,又能考查对文中观点的理解程度。做这种题,一般先对材料进行分解,抓住两个信息点:1是画中景象与现实世界不同;2是画的象征意义。接着根据这两个信息点对应原文观点。即可形成答案。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鹤 陆蠡

一个初冬的薄暮,弟弟气喘吁吁地从外边跑进来,告诉我邻哥儿捉得一只鸟,长脚尖喙,头有璎冠,羽毛洁白。“大概是白鹤吧。”他说。他的推测是根据书本上和商标上的图画,还掺加一些想象的成分。我们从未见过白鹤,但是对于鹤的品性似乎非常明了:鹤是清高的动物,鹤是长寿的动物,鹤是能唳的动物,鹤是善舞的动物,鹤象征正直,鹤象征淡泊……鹤是隐士的伴侣,帝王之尊所不能屈的……

当我们看见它的时候,它的脚上系了一条粗绳,被一个孩子牵在手中,翅膀上殷然有一滴血痕,染在白色的羽毛上,她们告诉我这是枪伤。瞧它哪种耿介不屈的样子,一任孩子们挑逗,一动也不动,我们立刻便寄予很大的同情。我便请求他们把它交给我们豢养,答应他们随时可以到我家里观看,只要不伤害它。大概他们玩得厌了,便毫不为难地应允了。

我们兴高采烈地把受伤的鸟抱回来,放在院子里。复拿水和饭放在它的面前。看它不饮不食,料是惊魂未定,所以便叫跟来的孩子们跑开,让它孤独地留在院子里。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起来观看这成为我们豢养的鸟。它的样子确相当漂亮,瘦长的脚,走起路来大模大样,像个“宰相步”。它的头上有一簇缨毛,略带黄色,尾部很短。只是老是缩着头颈,用金红色的眼睛斜看着人。

昨晚放在盂里的水和饭粒,仍是原封不动。鹤是吃什么的呢?人们都不知道。书本上也不曾提起。“从它的长脚着想,它应当是吃鱼的。”弟弟也赞同我的意见。我们把鱼放在它的面前,看它认识趔趄踌躇,便捉住它,拿一尾鱼喂进去。看它一直咽下,并没有显出不舒服,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对的了,便高兴得了不得。而更可喜的,是隔了不久以后它自动到水盂里捞鱼来吃了。

从此我和弟弟的生活便专于捉鱼饲鹤了。它渐渐和我们亲近,见我们进来的时候,便拐着长脚走拢来,向我们乞食。我们时常约邻家的孩子来看我们的白鹤,向他们讲些“乘轩”“梅妻鹤子”的故事。受了父亲过分称誉隐逸者流的影响,羡慕清高的意思是有的,养鹤不过是其一端罢了。

我们始终不曾听到它长唳一声,不曾看到它做起舞的姿势。它的翅膀虽已痊愈,可是并没有飞扬他去的意思。一天舅父到我家里,在园中看到我们的鹤,他就皱皱眉头说道:

“把这长脚鹭鸶养在这里干什么?”

“什么,长脚鹭鸶?”我惊讶地问。

“是的。长脚鹭鸶,书上称为’白鹭’的。唐诗里‘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白鹭。”

“白鹭!”啊!我的鹤!

到这时候我才想到它怪爱吃鱼的理由,原来是水边的鹭啊!我失望而且懊丧了。我的虚荣心受了欺骗。我的“清高”,我的“风雅”,都随同鹤变成了鹭,成为可笑的题材了。舅父接着说:

“鹭肉怪腥臭,又不好吃。”

懊丧转为恼怒,我于是决定把这骗人的食客逐出,把冒充的隐士赶走。我拳足交加地高声逐它。它不解我的感情的突变,徘徊瞻顾,不肯离开。我拿竹帘打它,打在它洁白的羽毛上,它才带飞带跳地逃走。我把它一直赶到很远,到看不见自己的园子地方为止。

次晨踏进园子的时候,被逐的食客依然宿在远处。好像忘了昨天的鞭挞,见我走近时依然做出亲热样子。这益发触了我的恼怒。我把它捉住,越过溪水,穿过溪水对岸的松林,复渡过松林前面的溪水,把它放在沙滩上,自己迅速回来。心想松林遮断了视线,它一定认不得原路跟踪回来的。果然以后几天内园子内便少了这位贵客了。

几天后路过一个猎人,他的枪杆上挂着一只长脚鸟。我一眼便认得是我们曾经豢养的鹭。这回子弹打中了头颈,已经死了。它的左翼上赫然有着结痂的创疤。我忽然难受起来,问道:

“你的长脚鹭鸶是哪里打来的?”

“就在那松林前面的溪边上。”

“鹭鸶肉是腥臭的,你打它干什么?”

“我不过玩玩罢了。”

“是飞着打还是站着的时候打的?”

“是走着的时候打的。它看到我的时候,不但不怕,还拍着翅膀向我走近哩。”

“因为我养过它,所以不怕人。”

“真的么?”

“它左翼上还有一个伤疤,我认得的。”

“那末给你好了。”他卸下枪端的鸟。

“不要,我要活的。”

“胡说,死了还会再活么?”他又把它挂回枪头。

我似乎觉得鼻子有点发酸,便回头奔回家去。恍惚中我好像看见那只白鹭,被弃在沙滩上,日日等候它的主人,不忍他去。看见有人来了,迎上前去,但它所接受的不是一尾鱼,而一颗子弹。

(选自《美丽中国·自然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有删改)

16.“我”为什么会以白鹭为“鹤”?(3分)

【参考答案】(1)我们都没有见过鹤。(2)根据书本和商标上的图画,掺杂一点想象,弟弟觉得抓到的鸟和鹤在外形上很像。(3)第一眼看到鸟时,它受了枪伤,但“一任孩子们挑逗”,“耿介不屈”,引起我们的同情,令我与鹤的“清高”“不屈”等品性相对应。

【点评】考查对文中信息的整合和概括能力。主要在第一二段中找。

17.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上下文分析。(6分)

①啊!我的鹤!

②“不要,我要活的。”

【参考答案】

①心理描写。表现了当我还沉溺自己养鹤的高雅想象中时,美好想象破灭时的惊讶、失望和懊恼。我不愿相信这个事实,同时感到自己的附庸风雅的虚荣心受了欺骗,随之由懊丧转为恼怒。

②语言描写。既表现出我对猎人行为的怨恨,联想起白鹭对我的亲近,我对白鹭的喜爱,对自己竟然因为虚荣心而抛弃白鹭使其致死的愧疚和难受。

【点评】考查“我”感情的变化,重点是梳理感情变化的契机。

18.文章为什么不以“白鹭”为标题,而以“鹤”为标题?(6分)

【参考答案】(1)故事的主角是被误当作“鹤”的白鹭,而不是鹤。

(2)我的情感因“鹤”而起,但是由发现真相而产生转折,对“鹤”和对“白鹭”的不同情感形成比照,更加深化了对附庸风雅的虚荣心的批判,和对白鹭的愧疚与伤心,因此,情感的重心放在“白鹭”。

(3)以“白鹭”为题,前半部分却都在写“鹤”,有利于引起读者的好奇心/阅读兴趣;同时引发读者对最终文章主题的思考。

【点评】考查的文章主旨。涉及到的是次要对象对主要对象的作用,要抓住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脉络来寻找文章的主旨,由主旨去明确次要对象的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罗哲文(1924-2012),中国古建筑学家。下面是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罗哲文先生生前对他的访谈节选。

主持人:在您选择职业的年代,建筑学可算是一种不入流的行当,您为什么选择了学习建筑?

罗哲文:从我当年进入营造学社学习建筑到现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话,可以说我和建筑学有缘分,或者说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说偶然,是因为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到了我的老家四川宜宾,要是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做这个工作了。说必然,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我还是很喜欢工艺、画画什么的。

主持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师,您现在所从事的古建筑保护研究,有哪些观念是梁先生带给您的?

罗哲文:他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中而新”,就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新创造。他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现在也在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创新。梁思成先生临终前嘱托我“文物保护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这个重托我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

主持人:2013年,您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很多人都说,您是穿越罗布泊念念最大的人。您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年龄做这样的事?

罗哲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写了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从那时候起我就想亲自来看一看到地怎么回事。

主持人:考察这段长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罗哲文:这段长城对研究整个长城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能缺了这一块儿。过去曾经有个错误的说法,认为长城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但我认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汉武帝的时候,打通了丝绸之路,那时的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所以到了新疆库尔勒以西,城墙就没有了,修建了一个一个的烽火台。当时丝绸之路上荒无人烟,来往的商旅不可能带够整个行程的粮食。此外还有马匹的问题,到了烽火台,商旅可以补充粮食,更换交通工具。

主持人:到目前为止,您跟长城打交道有多少年了?一共去过长城多少次?

罗哲文:我跟长城打交道快60年了。像八达岭、山海关,去的次数都记不清了,可能有一百次以上。

主持人:实地考察中,您有没有遇到过危险?

罗哲文:遇到的太多了。差不多十多年前我去考察长城,那儿有个地方非常危险很难爬上去,我上去的时候还背着相机,结果脚下一滑,差点摔下去没命了。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都称您是中国古建筑方面的一代大师了。

罗哲文:这个我不敢当,不能说是古建筑大师,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觉得自己就是沧海一粟,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

主持人:对于年轻一代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您觉得他们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罗哲文:我觉得基本技术一定要学到。搞建筑首先你要画出图来,所以画图功夫一定得有,写文章介绍建筑的结构,你得有基本勘察文献的能力。当时我们做研究,从哪一本书上可以引用下来的资料,都必须要查原书,不能不经考证就用。像这种基本功年轻人要学的不能偷巧。必须认真,首先要把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学好。

主持人:在古建筑保护中,您最担心、最忧虑的事情是什么?

罗哲文:最担心的就是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我认为工匠特别重要,没有工匠不行,另外就是材料,课时现在很多人忽略了这一块儿,很多工艺失传了。

主持人:您搞了一辈子古建筑研究,在您看来,建筑是什么?

罗哲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外国人叫它石头的史书,我说是木石的史书。中国建筑跟外国的还不一样,外国的建筑主要是石头,我们中国主要是木建的,所以是木石的史书,是一个综合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历史有两个历史,一个是文字的历史,还有一个是实物的历史。缺少了实物,就没有东西验证文字的历史了。所以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的见证。

(选自《大家》,商务印书馆,2005年,有删改)

19.概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4分)

【参考答案】

(1)过程:从书本研究到实地考察、寻访,再纠正错误说法、得出自己的结论。

罗哲文先生看了关于长城的相关书籍记载;穿越尼泊尔实地寻访、考察汉长城;多次到八达岭、山海关等实地考察,通过画图记录、文字介绍、勘察文献等方式不断研究,得出结论。

(2)结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整合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20.在古建筑保护土,罗哲文先生持哪些看法?(5分)

【参考答案】

(1)中国的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创新。

(2)年轻人一定要重视并认真学好基本技术、基本理论,如画图功夫、勘察文献等。

(3)要注重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一是培养工匠,二是重视建筑材料工艺。

(4)文物的价值在于它是历史的见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区域选定“古建筑保护”字眼。

21.访谈呈现了一代大师罗哲文先生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逐层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有责任心与有担当,体现在罗哲文先生不忘师嘱。

(2)身体力行,信念坚定,体现在罗先生以80岁高龄穿越了罗布泊。

(3)坚持不懈,体现在罗先生坚持实地考察汉长城近60年。

(4)不畏艰险,为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体现在罗先生攀登长城时遇险,差点丢了性命。

(5)谦虚,体现在罗先生不居功自傲,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成就。

(6)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后辈的教育与爱护,体现在罗先生给从事古建筑保护的年轻一代提出学习要求。

【点评】考察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通过罗哲文先生所做的事情、做事的态度和观点看法,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形象。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

大颅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一种珍稀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① ?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②,而渡渡鸟在三百年前灭绝了,因此,大颅榄树也跟着消失了;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大颅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颅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 ③;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

【参考答案】

①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②大颅榄树的种子要靠渡渡鸟的肠胃软化才能发芽

③如果被证实,大颅榄树灭绝的疑团就可以解开。

【点评】考查上下文语意的连贯性。根据上下文可推出答案。难度中等。

23.阅读下面三副图,联系第二幅图的文字,给另两幅图配上文字,要求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①当你开始上坡时,你以为你可以越走越高。

②当你退回平衡点时,你才发现平衡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进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下载高考语文广东专版8月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语文广东专版8月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东专a学校

    广东专a学校 参加征集志愿的高校,文科类院校主要有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

    2013年高考广东英语答案

    2013年广东省高考英语试题答案 clean the street while we are sill in the sweet sleeping dream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lso suffer from less respect and lower p......

    高考语文同音字专练

    同音字专练 1. (2011·济南质检)下列加点词语中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披露/露骨 桔梗/诘责 觊觎/瑕不掩瑜 着落/不着痕迹 ........B.伺候/赏赐朔风/塑造教诲/晦涩癖好/臧否人物 ........C.......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广东卷(word)

    京翰教育高中语文辅导网http://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桅......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2014年广东高考英语答案解析

    2014年广东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1-5 DBCBC6-10 ADAAC11-15 DADBC 本文首先指出父母与十几岁的孩子之间存在矛盾冲突及其原因,然......

    语文月考题答案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 参考答案 1.C【A.朱拓(tà)B.呜咽(yè)锲(qiè)D.咀嚼(jué)】 2.B【A.一字千金:比喻文辞精当,结构严谨。B.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C.一个人的......

    2018年高考语文病句专练练习题及答案范文

    2018年高考语文病句专练练习题及答案 辨析病句专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艺术家能把自己心灵的创伤和对社会现状的痛苦感受,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靠的是以艺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