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向往着一个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
我向往着一个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也体会到在大学培养自身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决定在假期里进行一次实习来给自己一个提高能力和增长经验的机会。所以决定在一个中型餐厅哇喔韩式烧烤实习一个月时间,这是通过亲戚介绍的是一家做韩式烧烤的老板是韩国人。我做服务生的工作,主要做一些上菜撤桌打扫之类的工作。这一次实践,不仅是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下我的韩语。二实践内容
1、准备:每天上午8点上班,在点完名之后,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每天得工作有经理安排,扫地、拖地、洗地毯,各司其职。待这些事情做完之后,所有前厅人员和厨房人员统一用员工餐。用餐之后,开一个短暂的正式工作前的一个简短的会议,也是由经理安排工作,划分每个人负责的区域,待11点,就各就各位。
2午餐:在11点以后,我在自己负责的区域等着接待客人,由于刚去所以我不负责点菜,当客人上桌时在点完菜以后我负责去拿要上的小菜大麦茶酱料和生菜等,然后一样一样的给客人摆上桌,都做完以后就在附近等着客人的在叫或者是在为下一桌客人服务,这样重复的工作两三个小时以后,中午段的工作就结束了。
3晚餐:在中午忙完以后,就开始休息了可以休息到4点半但也需要根据中午的客流量安排下午休息。在休息结束以后还是重复中午段的工作,给客人上菜帮客人烤肉换烤盘等等。
4值班:在下午休息时间里需要安排值班人员,我们值班是轮流制的,所有服务员没人一天。
5下班:下班是晚上10点半因为威海晚上人很少所以各个商店饭店关门也比较早,在下班之前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完以后才可以下班,我负责拖地。这样一天的工作就算是结束了。三实践感想
在这一个月的实践时间里,我的感触很深:
1、吃一顿好的并不容易:以前在家和在学校的时候,可以说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差的不吃,全挑好的。没事的时候,约着朋友在外面吃一些小吃、韩餐、西餐之类的。每次一顿饭,一个人就是好几十乃至一百多。那时吃着一点都不觉得心痛,而且有时候觉得还不过瘾。但通过这次近一个月的实践,使我真正明白,想要吃一顿好的,需要用多少汗水来换得。父母对我们并不苛刻,可以说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不管多少钱,我们仅仅所追求的是自己开心而已。一件衣服一二百,一双鞋三四百,一条裤子二三百。买的时候从不手软,也不去想,需要用父母的多少汗水才能凝结成这一件件好看的衣服,靓丽的鞋子。父母不会在意孩子花自己多少钱,但我们是即将出来工作的人了,到那时,我们是否也能花几百块钱为父母买一件衣服,买一双鞋呢? 有时候,我们像要买一件物不等值的东西,父母觉得没必要,往往会劝说我们。我们做出的回应就是生气、埋怨父母。我们可曾想过,当以后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我们是否为孩子选的一件物不等值的东西去买单?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节约是根本,该花的一定要花,能解决的,也不要随意打开钱包。
2、素质和修养:读书的多少,决定了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这是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可以说是定律吧。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他在社会中为人处事的方式。那些低素质的、没教养的,在社会和企业中,往往是被人看不起的,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尊重他人,自然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中国的素质教育已不知提了有多久,但真正落实的,却是凤毛麟角。现在的很多年轻一代,往往是目中无人,目无尊长,从口中蹦出的东西,简直不能用“话“字来平衡了。在企业中,这种低素质没教养的人,对周围的员工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周围员工的工作情绪。这种人往往以我为中心,而且还有就是属于那种“文化不多,屁话多”的那种,给周围的人在心里上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弄不好,会遭群起而攻之。出门在外,你的素质的高低和教养决定了大家对你的看法和对你家人的看法。如果有一个人说,这个人太没教养了,这不仅仅是说那个人而已,而是他的家人也一并在其中。素质和教养决定了你的公众形象,也决定了别人对你家里人的看法。
重视培养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的修养。那么自身素质的提高在这次的实践中也有体现,我想在经历过一些事以后人的素质会有所提高的,这是我在这次实践中对这一点的感悟。
3当然在这次实践中我也不忘借此机会来提升我的韩语,这家哇喔韩式烧烤是韩国的一对兄弟开,饭店主要由弟弟负责而哥哥负责其它事业,我和这家饭店的老板在来工作之前就已经认识了在加上我比较喜欢烹饪,所以我会在工作之余经常和老板聊聊天,聊聊饭店的事情~聊聊关于烹饪的东西什么的,老板是一直用韩语的虽然有些我还是没听懂但是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交流我的韩语确实有了提高,唯一有点遗憾的是没有要到大酱汤的配方。
四、结束语
简简单单的一个月的实践,在汗水中结束。当领到工资的那一刻,我感觉我手上的钱是那样的沉重,我不知道我是流下了多少汗水才将他们凝聚起来,但我也明白,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我付出了,那么,这些就是我应得。俗话说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实践中我不仅提升的我的动手能力而且韩语的得到了提高,这是一次很有价值的实践,我想下次实践我也会选择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去做的。
第二篇:我向往的大学生活
“我向往的大学生活”主题班会总结
虽已临近期末,但大部分同学对自己未来的目标尚未明确,依然消极散漫,学习氛围不浓厚,面对这种现象,系里决定开展关于“我向往的大学生活”的主题班会。为响应系里号召,我班在本周一晚上(12月19号)召开了这一主题的班会,此次班会还邀请了辅导员谭老师的参加。班会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同学们的配合各班班委积极主动的布置教室。
班会过程中,同学们也认真的参与其中。
(一)在活动的开展中我们认识到了这次班会的缺点与优点。1从整体上来说在班会过程中同学们的积极还是很高,还是达到了基本上的预期效果。各班的主持人能够调动班上同学的积极性,使其本班同学能够融入到各个节目环节中去。
2从各班准备角度来讲,其各班的负责人其对主题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有够从小的切入口,充分挖掘其主题的精髓,内容比较丰富,活动安排比较科学。
3通过小组讨论,发表个人看法,为每个同学提供了自己展现的舞台,说出自己所想象大学生活。
4以最少的财力,展现最美好的布置,通过气球彩带,及黑板的装饰,来展现在教室的布置当中。既体现了我们对班会主题心意。也符合了系部的要求。
(二)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举办的班会其问题还是比较多的1.时间的仓促,班会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
2.节目内容过于单一,节目种类不丰富,从而缺乏创新。没有考虑到周围教室的上课情况,只考虑到班会气氛,有点喧闹。自身的认识及解决办法:
1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多多听取同学的意见,使班会的策划充满新生气息。使他们重新更加全面认识主题班会的现实意义所在。
2作为大学生是其思想文化最活跃的时期,加强其思想学习。从而推动我们对班会的主题正确把握同时出现更有意义创新。
3.鼓励同学们积极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让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的有意义。
班会结尾,谭老师为本次班会做了总结,谭老师反复强调:“大学生应该树立起适合自己目标,并付诸于实际行动,努力去实现它......”通过老师的总结,使每一位同学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以上就是我们对这次班会的认识与思考。
第三篇:我所向往的大学生活
我所向往的大学生活
我一直在憧憬一种生活.它并不需要有多好,但一定要充实快乐。它也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梦,可是,却依然令我沉迷、奢望。我向往的大学生活不需要成绩优秀,拿到那些让人艳羡的奖学金。我也不需要轰轰烈烈,一颗闲适不羁的心。
我向往的大学生活里,朋友之间是真心相待的,没有勾心斗角,没有相互利用,没有重色轻友,没有嫌贫爱富。朋友,不要很多,真心的,有那么几个就行。心情郁闷的时候,找个小馆子,畅叙幽怀,一番醉生梦死,愁怀尽开。
我向往的大学生活是没有竞争的。哪怕有竞争,我也不希望争个你死我活,我们靠的是实力,而非玩一些小手段,公平的竞争才更能显出实力。在没有竞争的大学,不会有过多的压力,自己可以很放松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会顾虑这个,顾虑那个。
我向往的大学生活是没有考试的。考试一向是我们学生最头疼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并非每个人都适合考试制度,考试只会限制学生专长的发挥,所以强烈呼吁,废除考试制度,人才不是只有才就OK的,他必须要德才兼备。
我向往的大学生活是自由的。我不喜欢整天被关在笼子里,我向往自由,向往无拘无束,学校可以给我们足够的空间,让我们充分的享受自由。但是我向往的大学生活里,也是充满着冒险的。人这一辈子不会那么一帆风顺,坎坎坷坷、磕磕绊绊总会有的,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我会去探索我的未来,前面的路是平坦还是坎坷,都在等着我去走,总会有一定的危险性。
大学的生活就是一个小社会,带我们提前适应大社会,我希望在大学的生活里,没有战争,我的冷血、没人性是这个社会所逼的,所以我所向往的大学生活里,都是充满热情与激情,和平与公平并存的时代我喜欢真实的生活,正如我欣赏真诚的人。在这还算纯净的土壤,我可以活得真实,活得洒脱,不用费心的在心里盘算什么,人与人,坦诚是最省心的交流,自己不累,别人也舒服。这就是我向往的大学生活,我努力实现着,而且,我已经嗅到前方幸福的气息,这种并不遥远的期待。。。
第四篇:一个感动着我的爱的故事
一个感动着我的爱的故事
2010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刘丽,是安徽人,她有五个弟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五年级的她就辍学了,她当初要外出打工想法,就是为了给弟弟妹妹交学费。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给了更多的弟妹——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据有关部门统计,从2006年起,刘丽与厦门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固定的有52个,如果再加上一次性资助的已有上百人。她把赚来的钱几乎资助了贫困学生,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体。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更多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一个给人洗脚的姑娘,除了自己吃饭租房的500元以外,把工资的百分之八十都捐给了贫困的孩子,她为的是让那些原本陌生的贫穷的孩子有书读,有上大学的机会。有人问她:“辛苦挣来的钱为什么自己不花?”她说:“买衣服,买化妆品只能更时髦一些,花在这些孩子身上,可能会成就他们一生的梦想。”
为陌生人的梦想——多么善良、纯洁、伟大。“洗脚妹的故事”,感动了整个中国,刘丽所有“弟妹”的梦想,在灿烂的阳光下高飞。
是刘丽的爱,让贫困孩子的理想长上了翅膀,也使刘丽身上散发出圣洁的光芒。
爱是无形的,它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爱是永恒的,它使人终生难忘。伟大的爱,让我肃然起敬,愿所有有爱心的人一生平安。
湖南怀化溆浦屈原学校六年级:韩湘昀
第五篇:我向往童年时代
我向往童年时代
“我想歌唱可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记得小时候,我总是一边唱着这首歌,一边无忧无虑地玩。那时候只觉得这首歌曲调很好听,歌词很好记,至于歌词的内容所包含的意思,就从没有认真地考虑过了。
我长大了,从小学升到了初中,儿童时代的那快乐劲儿不知不觉地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永无尽头的担子——作业,作业,作
业„„“我想歌唱可不能唱,还有许多复习题还没做„„”这时的我,仿佛是一叶无人掌舵的小舟,在作业的海洋里随风飘荡。一个浪头接一个浪头地向我扑打着,我晕头转向。这时只得勉强打起精神,提着那只早已酸痛发软的手,拈起笔再“战斗”下去。似乎大自然造就我就是为了写作业,而不是干别的。我常常想,什么时候才有人发明一种魔法,让我重新返回到童年时代,永远永远生活在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大陆上呢?
“‘初三啦,还有闲情唱’,妈妈听了准会这么讲„„”我的个性、心理都促使我不能安于现状,于是就试图在广阔的天地里去寻找童年时代。
一天下午,我草草地把作业写完,偷偷地溜下楼,有一种鸟出笼的爽快,觉得天是那样的蓝,地是那样的广,空气是那样的新鲜,树是那样的绿,花是那样的艳„„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然而,好景不长,不一会儿,我又像犯人一样站在了妈妈面前,听着那把我的耳朵都快磨出茧的“教导”。
“‘努力吧,准备考重点’,老师听了准会这么讲„„”在家里寻找童年的大陆总是处处有红灯;可我不死心,又准备在学校碰碰运气——乘开运动会之机,把一本《金色少年》拿到了学校,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却被老师的一句“你在看什么?”打断了思考。“小说看不看不要紧但你不要忘了你还得考高中、升大学呢!”忘不了,我这一辈子是和考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无可奈何地苦笑了。但不久又想起了童年那没有烦恼的时代。
“成天闷声不响,难道这样才是考高中、大学的模样,可这压抑的心情多悲伤,凭这怎么能把大学考上(时时刻刻地光啃书本,这样下去就像书呆子一样,这种烦闷的生活多枯燥,凭这怎么能把大学考上。)„„”我真不明白,妈妈和老师为什么总想把我们培养成像绵羊一样温顺,像兔子一样乖巧,像机器人一样听话的“好孩子”,他们说一我们不能说二,他们让往东我们不能往西„„似乎只有这种没有思想、没有自我、没有独立见解的人才能考上重点高中,升上重点大学,将来才能成为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在我看来,这是多么不切合实际,然而妈妈和老师却不这样认为,于是他们不顾我的个性、天资、理想和爱好,就禁止玩,禁止唱,禁止笑,周围挂满了红灯。童年那和小伙伴哈哈大笑的场面,好像是夜空中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及了。亮绿灯的路口只有一个——听话。
“牛活需要七色阳光,年轻人就要放声歌唱,妈妈,妈妈呀你可知道,锁上链子的嗓子多么痒(老师,老师呀你要想想,难道你过去就是这么
样?)„„”我们的生活需要大自然的清新空气,需要在太阳下沐浴,需要鸟儿般的快乐歌唱,需要在课本中看不到的东西,需要解开童年时代的诸多疑
惑„„然而,妈妈和老师仿佛没有经历过我们这个时代,只是一味地叫我读呀,写呀,学呀,一点儿也不理解我!怪不得现在人人都喊“理解万岁”呢!唉!有谁能理解我。我时常望着窗外的白云发问:我所向往的童年时代在哪里呢?“我想歌唱我就唱,唱起歌来心情多么舒畅,歌唱吧,青年朋友们,因为生活就该是这样;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莫把自己弄得总是那样紧张,只要心情快活精力充沛,学的知识就会永记不忘。该学就学该唱就唱,年轻人就要放声歌唱,老师,妈妈呀不要生气,生活本来它就是这么样。”这首《我多想唱》的歌曲有了个美好的结尾,而现实中的我呢?一方面心中仍然向往童年时代那无忧无虑的生活;一方面又不得不听老师和妈妈的话,读那读不完的书,写那写不完的作业,为考重点高中、考大学拼搏!因为我明白:妈妈毕竟是妈妈,老师毕竟是老师,我毕竟是我,我在他们眼里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他们的话毕竟是善意的他们呀他们,好吃的自己不舍得吃,给我们吃;好穿的不舍得穿,“武装”我们他们用心良苦,一片真情,一腔期望„„总之,到头来我终究还得听他们的话,至于我所向往的童年时代,那毕竟只是向往。这就是现实生活!
简评:
作为被压抑的个性,作者在笔与纸的空间中尽情吐露看自己的心声。全文由歌词连结起来,各段的叙述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自妈妈的压力,来自老师的压力,来自升学的压力,作者已感受到它们对个性发展的阻力却又无力改变。文末的理想虽已写明,却也是满怀伤感与无奈。向往童年的理想只是对现实的逃避。
作者的表述真切,发自肺腑,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