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小专题总结
历史小专题总结
1明末清初文化:背景: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社会风尚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利,蔑视法理,冲破传统儒学束缚,有着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带有早期启蒙思想的思潮
(2)代表人物:李贽(1527—1602):1是非标准依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孔子的是非标准2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3强调人正当的私欲4穿衣吃饭是”人伦物理” 5代表作<<焚书>>,<<藏书>>黄宗羲(1610—1695):1限制君权,保障人民基本权利2工商皆本3<<明夷侍访录>>其思想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王夫之(1619---1692)<<读通鉴论〉〉唯物辩证思想顾炎武(1613—1682)以他崇实之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天下郡国利病书>>
2清末新政(1901)与预备立宪(1908)
(1)措施:立法保证工商业发展,1905废除科举制派留学生,编练新军,裁汰冗员,总理衙门—外务部
(2)立宪派:即反对清政府现状,又反对革命(张謇)目的:挽救清政府统治新政:经济近代化,立宪:政治民主化,1908〈〈钦定宪法大纲〉〉结果: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促进了教育近代化,培养很多人才转向革命。注:5大臣出洋考察(1905)
3辛亥革命(1911)
(1)背景;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腐败;经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化:西方文化影响,革命思想传播
(2)过程;从改良到革命(1894—1911)1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2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为机关刊物 3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专制统治。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三民主义核心问题)民生主义:核心是土地问题,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民共享以解决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4(选修2)五权分立+考试+监督权 5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
二实现和维护民主共和及振兴实业(1912—1922)1911 10 10武昌首义 1912 1 1 孙中山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辛亥革命意义:推翻了2000多年来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3宋教仁遇刺1913-7二次革命,1914袁氏约法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5袁复辟称帝1915护国运动1917护法运动—段祺瑞(北洋政府)2五权宪法的思想1906年提出1921演讲中阐述,核心是讨论如何保证人民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政府,以及保证政府高效运作以体现民意(中西文化在政治上的合璧)3振兴实业
(1)1912—1919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期
1原因: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政府鼓励;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提倡使用国货;实业救国思潮;列强忙于战争侵略放松 2发展特点:(1)轻工业发达,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2)与外国资金相比力量薄弱,与本国自然经济相比自然经济占主体(3)集中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带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显著 3结束原因:列强卷土重来
4意义: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共产党诞生,和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化奠定基础
三晚年思想变化和实践(1922—1925)
1以俄为师—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对内中国境内各组一律平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评价: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2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1926北伐从珠江流域打倒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 4汪 7 15 蒋4 12 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4新文化运动(1915—1923)
背景:袁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3资产阶级要冲击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兴起 1915 陈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序幕 内容: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影响: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的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5中国共产党 1921 7 23 成立
1一大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不符实际)
2二大奋斗目标:制定了最低纲领,打倒列强,除军阀符合中国实际(民主革命纲领)3三大;制定统一战线方针
4(1924—1927)国民大革命
(1)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与国共两党合作实现(2)北伐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军阀统治(3)4-12 7-15反革命政变,右倾错误—大革命失败主要原因(4)〈〈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5(1927-7——1937-7)国共十年对峙 1927 8-1南昌起义
1927 8-7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27 9-9 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改向山区进军
10月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开辟新道路
1934.10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进行长征
1935 1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1935 10到达陕北,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创造性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中国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 1936 12-12西安事变
6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937 7-7 芦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平型关大捷(开辟敌后根据地)2游击战争
3根据地的民主建设—三三制
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正府开始实行民主选举。1940 3月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 意义:团结了广大群众,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看日民族统一战线
4<<论持久战》指导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论》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思想(毛思想的发展与成熟)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内的指导思想 5(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
(1)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1945 10 10内容:1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避免内战,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召开政协会议
(2)历史意义:中共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争取和平的诚意,中共在国统区和扩大影响,迫使国民党接受和平建国方针再发动内战处于被动地位。1946政协会议重庆召开否定了国名党专制独裁统治。
1946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1947对陕北,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1947-6刘邓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走向胜利转折点)1948-4中共号召各民主党派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 1948-9辽沈战役1948.11-1949.1淮海战役胜利1948-11—1949-1解放华北地区(3)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国统区的第二条战线(4)《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1956)过渡时期
一政治
1人民政协的召开与共同纲领,初步建立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2开国大典新中国诞生 2 1954年第一步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人民代表大会的建立,民族区域制度的确立,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二经济 1949—1952经济恢复发展建国初期经济形势: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肆意搜刮,长期战乱导致国名经济全面崩溃。2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3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赎买”“公私合营”农业—合作社走集4体化道路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一五计划(1953—1957)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改变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建设取得突出成就,初步形成合理工业布局。《论十大关系》
三外交
1“另起炉灶”“到扫干净房子再请客”“一边倒”与苏联等17国建交(第一次建交高潮)原因:1新中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综合国力不强。2两大阵营对立,美国对中国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包围)2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1954年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1956—1976)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失误 一政治
1文革十年**,民主法治遭到破坏 1956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协)二经济
1八大的正确探索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转变1956 2失误与调整:八大二次会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1)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2)人民公社一大二公(3)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八字方针,1962年起经济逐步恢复发展,1965年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三开创外交新局面
1971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中国长期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意义:中国外交重大胜利,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鼓励中国政策破产 ,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也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物中发挥更大作用,反应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有好的历史潮流,极大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力量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苏攻美守,与苏联争霸的需要(2)中国:有利于改善国际地位,防苏,解决台湾问题 1972《中美联合公报》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 1979 1中美正式建交
1973中日邦交正常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7—今)一政治
1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转折 1978 12 2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
(1)拨乱反正平定冤假错案
(2)1982年修订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3)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4)完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982 3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2)香港澳门回归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二经济 1体制改革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质
1978意义:(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1984后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1992邓南巡的意义,背景------3 1993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4 1997 十五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经济特区建立,沿海开放区——(深圳特区30周年)6 2001加入世贸组织(入世10周年)三外交
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2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3中国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世界史部分
一古代希腊与罗马
梭伦改革【平民和贵族间的矛盾】
1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权垄断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参政议政开辟途径,是下层公民获得公民权
2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建立400人议事会,设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务奴隶(六一汉),鼓励发展工商业,禁止以人身作为抵押,作用:解除了债务奴隶对平民威胁
第二篇:历史教研总结
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历史教研组确立了“主题引领
注重过程
优化方法
着力践行
反思修正”教研工作总思路;扎实开展校本教研,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创设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深化教学科研,服务教学实践和教师专业成长,积极参与德育导师制等,现将本学期教研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收获
1、明确教研主题,深化课堂研究,提高教学效益
期初明确工作思路,以区局工作布置为依据,组织学习,以“主题引领、注重过程
优化方法
着力践行
反思修正”校教研工作总思路,教研组备课组经讨论确定学期教研总主题,由备课组教师讨论确定每组三个微教研主题,每月在备课组或教研组活动时集中研讨,要求有讨论、有指导性行为(包括教学反思记录、课堂再构探索、学生辅导成效等)。
2、抓好教学“六认真”常规,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1)要求各备课组认真进行有效高效的集体备课,落实“导学”教学模式,注重细节,尤其是扥对不同学情的二次备课,注重导学环节,做到简便有效;注重学案的正确恰当使用,注重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创设“能本课堂”。
(2)狠抓教学常规,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组严格按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上课,不占用学生自习、活动、休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常规检查紧抓不懈。本学期仍继续加强教学案、听课纪录、作业监控等检查,及时分析、总结、反馈,以达到教学工作不断调整、优化。
(3)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是永恒的主题。全组教师要有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不仅要追求好的分数,而且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努力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创新能力、思想品德、身心发展、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使学生具备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4)努力做到各年级课堂教学兼顾,突出初三年级历史教学工作。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在复习学案编制、复习课堂模式、复习资料编订、模拟考试正对性等方面进行了新探索新实践,务求效益的最大化,对本届初三取得满意的中考成绩充满希望。
(5)强化对教师教学流程的督查和学生的个别辅导。根据期初预设,真正实施“学引结合”课堂模式,保质保量完成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及时有效反馈,热情进行针对性的有效个别辅导,辅导做到即时性,常态化。
3、师德教育优先;加强理论学习;注重业务培训
师德修养优先,把此作为每次教研活动必提内容,学习相关“教师专业自觉”的材料,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加强依法执教的宣传和检查,要求教师严格治教,依法执教,要把严格要求和体罚学生区别开来,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违者要对造成后果负完全责任。
强化师能、师技业务培训。全组成员积极参与省市区各类教育教学培训活动,有省教育教学信息化能力培训,市区各类公开课观摩活动,教学科研部门组织的讲座、学术报告会等。
4、坚持教科研融合,践行教研范式,倡导互动教研,探索数字化技术与教学、教研的有效整合。
继续发挥本组教学科研特色,引领学校教科工作开创新局面,以学校管理,课堂转型、学案导学、主题式案例教学为内容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以彭娟、沈丽芳老师为主参与省十二五课题相关子课题研究活动,相关教师撰写有一定水平和实践价值的论文、教育教学随笔、课堂观察等,因地制宜地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大胆尝试以“能本课堂”的校本课堂教学特色,努力实现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重新界定和转换,真正促使学科组在教育教学教科和教师队伍专业成长方面迈上更高的台阶。
5、参与德育导师制,教书育人并重,发掘德育对教学的最大能动作用
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通过谈心、家访等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和性格特征,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注重沟通和情感投入,适时进行必要的理想教育,努力做到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些为课堂教学和复习应考提高了效率,收到较好效果。德育是教学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扎实细致的德育工作是催生优秀教学质量的肥沃土壤,是每个教师永远必须提升的一种师技,其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具有操作性的策略、方法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这也应该是今后本组每位教师需思考并积极实践探索的问题。
二、存在的不足和反思
1、课堂研究、课堂转型力度不够,理论多实践操作不够深入,张力课堂魅力教师体现不充分,教育教学效益提升不明显。
2、校本教研的深度和特色不足,相关学科教师参与各类教科研活动的投入度不够,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时间和行动不够,教研偏向为应试教学分数目标趋势比较严重。必须让青年教师发挥学科专业特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3、由于学科性质、课时安排、考试分值的限制,学校、学生普遍重视度不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亟待提高,教师进行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意识和能力必须加强。、4、教育和教学互动,教学和教科的融合两方面亟需提升,对学生的日常教育特别是对学困生的教育帮扶工作力度还要加强,讲方法艺术,讲爱心投入,倡导育人优先。
第三篇:历史小故事
“小故事”的撰写
上海市七宝中学的青年教师王红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同志在《一个素质教育进课堂的生动案例》一文中,对这个事例评论道:有口吃的孩子说不出话了,一般好教师的处理方式是:“没关系,你先下去,下次有机会,再好好准备一下。”但王红有另一种视角,一种新的境界,这么处理这种场面,化解尴尬的处境,对于学生可能是终身难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以我原来设计好的教学 过程为主呢,还是以学生为本去考虑问题。(参见《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第6期)
第四篇:历史小论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
1.改革和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结合所学知识,以改革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不低于200字。14分)
坚持不懈
深化改革
纵观历史,古今中外,很多国家都进行过改革。这些改革有的成功,也有的失败,有时甚至会抛头颅洒热血,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我始终坚信,改革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前进的不竭动力,所以我们国家应该坚持不懈,深化改革。(2分)(论点)
改革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商鞅、谭嗣同等人为改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商鞅变法促成了秦国的强大,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戊戌变法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2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甚至导致了苏联解体,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因为它给予了我们更多的经验教训。(2分)(论证)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它让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分)明治维新使日本实现了脱亚入欧的梦想,成为近代亚洲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2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成绩斐然,举世瞩目。(2分)这些都是改革才能让国家富强的有力证明!
(论证)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不能因为改革有困难、有压力就停滞不前。我们坚信,改革能让我们国家更加强大,能让我们的人民更加富裕,所以我们国家应该坚持不懈,深化改革。(2分)(结论)
2.创新——国家发展的灵魂(3分)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3分)(论点)
1927年,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将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的国情相结合,开创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争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并最终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5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这次全会后,全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集体领导下,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对内改革,农村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中给企业“松绑”;对外开放,融入世界。这使我们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6分)(论证)
中国的探索历程告诉我们,盲目照搬是行不通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民族进步与社会发展。(3分)(结论)
3.当今世界,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回眸历史,虽有冲突,但和平合作、互学互鉴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追求。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文字流畅,200字左右。20分)
和平合作互学互鉴促发展(2分)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追求。(3分)(论点)
自古以来,人类的和平交往带来社会进步与双方的互利共赢。丝绸之路见证了和平交往促进文明之间的互通。(3分)近代史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分)反之,弱肉强食、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共存之道、和平之策。比如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带来了空前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了巨大灾难。经历了二战、冷战后的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和平交流、合作发展的重要性。(3
分)从万隆会议上的“求同存异”,到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还有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合作组织的出现,加强了各国的合作。(3分)(论证)
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本着和平合作,互通互赢的态度,才能推进人类的和平,进步与发展。(3分)(结论)
4.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2019
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对此,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请根据所学知识,从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合理,语言通顺。22分)
高举爱国旗帜弘扬民族精神(3分)
爱国主义是激励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4分)(论点)
1919年的五四运动追求爱国、民主、科学、进步,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3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弱走向强盛的转折点,形成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抗日精神”;(3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破除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增强了我国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分)面对英国疯狂的鸦片走私,林则徐虎门硝烟,彰显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决心。(3分)(论证)
综上所述,我们要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弘扬民族精神,保持民族气节,坚持民族自信和国家自信。(3分)(结论)
5.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正确的道路引领崭新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的引领”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点正确,语句通
顺,表述完整,论证充分。20分)
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时代(2分)
新时代需要新思想的指引,新征程需要新理论的领航。(2分)(论点)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引领西方世界走出黑暗的中世纪;(2分)启蒙运动的兴起,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领了西方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2分)(论证)
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到中国,引领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华民族最终获得了民族独立。(2分)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4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4分)(论证)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保持与中央高度一致,中华民族的复兴必将实现。(2分)(结论)
6.交流、合作、学习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大的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及当今现状,围绕“合作与发展”的主题,自拟题目,写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200字左右。20分)
合作才能共赢(3分)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各国、各地区之间只有加强合作与交流,才能进一步促进自身的发展,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分)(论点)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历史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人类的关系日益密切。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3分)时至今日,世界已形成多个合作共同体,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等,共同促进了地区和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3分)(论证)
2019年,亚投行成员的扩大、中国助力非洲经济、挪威致力于人类疾病的援助等事件,都说明只有相互合作才能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3分)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取得初步成效后,中国向伊朗派出了专家并提供了设备,也向世界分享了中国的宝贵经验。(3分)(论证)
纵观古今中外,合作才能共赢,让我们携手共建人类美好的家园。(2分)(结论)
7.材料: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在后八十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从这前后两个八十年的比较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深深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建党八十周年纪念大会讲话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行文流畅)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建党九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先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等各项伟大事业,实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从党的奋斗历程中,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8.社会大变动、大转折的时代往往是学术争鸣的时代。郭沫若作为百科全书式学者和坚定革命战士,对学术争鸣推动学术繁荣、启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和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对春秋战国的学术争鸣尤有独到的体悟。他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他还满腔热忱地预言“以前是历史左右人的时代,以后是人创造历史的时代。”2000多年后,五四运动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章玉钧,谭继和《论郭沫若后三十年的学术争鸣》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回答: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范文①
学术的繁荣、思想的解放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巨变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学术和思想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两千年来对中国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中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热情地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传播马克思主义主。引领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走上历史舞台,使中国历史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所以说,学术的繁荣、思想的解放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巨变
范文②
社会大变动、大转折推动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各诸侯争霸兼并斗争日益激烈,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和瓦解,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与此同时,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的学派,各陈学说,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形成“百家争鸣”这一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使中国进入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深入地发展,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所以说,“第一次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社会大变动、大转折推动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第五篇:历史小页
课标: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39题)(27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据《申报月报》(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10分)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
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8分)
(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3分)
课标: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39题)(27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据《申报月报》(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10分)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
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8分)
(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3分)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2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2分)中国内忧外患。(2分)
(2)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2分)“一边倒”,学习苏联;(2分)底子薄。(2分)
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分)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2分)(3)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2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分)(4)本问总分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2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2分)中国内忧外患。(2分)
(2)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2分)“一边倒”,学习苏联;(2分)底子薄。(2分)
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分)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2分)(3)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2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分)(4)本问总分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2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2分)中国内忧外患。(2分)
(2)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2分)“一边倒”,学习苏联;(2分)底子薄。(2分)
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分)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2分)(3)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2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分)(4)本问总分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2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2分)中国内忧外患。(2分)
(2)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2分)“一边倒”,学习苏联;(2分)底子薄。(2分)
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分)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2分)(3)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2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分)(4)本问总分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