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2007-12-12 17:45:5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2)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围绕“第一要务”,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基本做法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县委在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领导班子、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上,紧密结合全县干部队伍的实际,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广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年龄结构、专业知识、领导能力等方面显著提高。干部队伍状况的整体变化,带来了工作局面的新变化,全县各项工作蓬勃发展,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一)、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县委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问题上,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1、干部调整实行“五公开”。一是公开推荐。今年初,在县委全委会议和全委扩大会议上,对政府部门正职人选和县处级后备干部进行了公开推荐。还采取
本人自荐、领导干部个人推荐、组织推荐、群众推荐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推荐了优秀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年轻干部,共推荐后备干部310名。二是公开考察对象。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根据推荐的结果和所设职位的需要,由县委组织部提出拟考察对象。三是公开考核。考核前,将被考察人选向所在单位干部群众进行公布,通过设立“干部考核信箱”和公开电话等方式倾听群众反映。考核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和程序实施考核。四是公开考核结果。实施考核后,考核人员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写出书面考核材料,在向主管干部的县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长汇报情况以后,将考核结果向被考核人所在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反馈。五是公开任职情况。县委讨论决定任免的干部,进行一周公示,群众可以通过监督电话、公示意见箱或来信来访等形式反映拟任职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依据公示结果,按干部任免规定程序任职。
2、实行了领导干部任用票决制。为推进干部选任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县委制定了《常委会讨论任免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任用乡镇党政正职实行全委会投票表决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2004年以来,对拟任用的238名副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了常委会票决,对拟任的35名乡镇党政正职实行了全委会票决,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增强了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扩大了民主,规范了干部任免程序。
3、积极推进中层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县委在公安,法、检两院进行了中层领导干部竞聘上岗的试点,根据竞聘者的表现和民意测验的结果确定被考察人选,最终有75名干部走上环节正副职领导岗位。在通过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暂行办法》,并在全县铺开。通过推广竞聘上岗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拓
宽了干部选拔任用渠道。
4、加强了干部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了县委党校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主渠道的作用,紧紧围绕“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的教学布局和县委中心任务组织培训、轮训干部。2004年8月份还对全县260多名副科领导干部进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轮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5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培训1332人,其中,科级干部261人。9月份,组织苏木乡镇、县直部门部分党政“一把手”43人赴苏州农干院学习考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5、积极为优秀年轻干部提供获取真知的舞台。几年来,县委在任用优秀年轻干部上大胆创新,采取给年轻干部压担子进行挂职锻炼等方式,加速年轻干部的成长步伐。先后选调30余名县直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为他们提供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从广大群众丰富生动的实践和创造中汲取
营养,经受考验。
6、与时俱进,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在新形势下,县委认真总结干部工作新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干部民主推荐制度、例行考察制度、试用期制度,干部演讲公示制度,以及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度。针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又出台了《2004-2008年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全县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办法》、《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科级后备干部教育、培养、选拔工作暂行办法》、《关于任用乡镇党政正职实行全委会投票表决制办法(试行)》、《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10多项制度,使干部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能力建设出现了新气象。党的十六大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县委在实际
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第二篇: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围绕“第一要务”,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基本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县委在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领导班子、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上,紧密结合全县干部队伍的实际,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广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年龄结构、专业知识、领导能力等方面显著提高。干部队伍状况的整体变化,带来了工作局面的新变化,全县各项工作蓬勃发展,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一)、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县委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问题上,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1、干部调整实行“五公开”。一是公开推荐。今年初,在县委全委会议和全委扩大会议上,对政府部门正职人选和县处级后备干部进行了公开推荐。还采取本人自荐、领导干部个人推荐、组织推荐、群众推荐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推荐了优秀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年轻干部,共推荐后备干部310名。二是公开考察对象。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根据推荐的结果和所设职位的需要,由县委组织部提出拟考察对象。三是公开考核。考核前,将被考察人选向所在单位干部群众进行公布,通过设立“干部考核信箱”和公开电话等方式倾听群众反映。考核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和程序实施考核。四是公开考核结果。实施考核后,考核人员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写出书面考核材料,在向主管干部的县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长汇报情况以后,将考核结果向被考核人所在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反馈。五是公开任职情况。县委讨论决定任免的干部,进行一周公示,群众可以通过监督电话、公示意见箱或来信来访等形式反映拟任职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依据公示结果,按干部任免规定程序任职。
2、实行了领导干部任用票决制。为推进干部选任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县委制定了《常委会讨论任免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任用乡镇党政正职实行全委会投票表决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2004年以来,对拟任用的238名副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了常委会票决,对拟任的35名乡镇党政正职实行了全委会票决,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增强了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扩大了民主,规范了干部任免程序。
3、积极推进中层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县委在公安,法、检两院进行了中层领导干部竞聘上岗的试点,根据竞聘者的表现和民意测验的结果确定被考察人选,最终有75名干部走上环节正副职领导岗位。在通过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暂行办法》,并在全县铺开。通过推广竞聘上岗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拓宽了干部选拔任用渠道。
4、加强了干部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了县委党校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主渠道的作用,紧紧围绕“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的教学布局和县委中心任务组织培训、轮训干部。2004年8月份还对全县260多名副科领导干部进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轮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5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培训1332人,其中,科级干部261人。9月份,组织苏木乡镇、县直部门部分党政“一把手”43人赴苏州农干院学习考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5、积极为优秀年轻干部提供获取真知的舞台。几年来,县委在任用优秀年轻干部上大胆创新,采取给年轻干部压担子进行挂职锻炼等方式,加速年轻干部的成长步伐。先后选调30余名县直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为他们提供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从广大群众丰富生动的实践和创造中汲取营养,经受考验。
6、与时俱进,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在新形势下,县委认真总结干部工作新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干部民主推荐制度、例行考察制度、试用期制度,干部演讲公示制度,以及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度。针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又出台了《2004-2008年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全县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办法》、《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科级后备干部教育、培养、选拔工作暂行办法》、《关于任用乡镇党政正职实行全委会投票表决制办法(试行)》、《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10多项制度,使干部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能力建设出现了新气象。党的十六大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县委在实际工作中突出抓好全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得到不断的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更加适应新形势,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驾驭市场经济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普遍增强,敢于应对新挑战,积极参与竞争,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提高了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如面对来势凶猛的“非典”疫情,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领广大群众,迅速形成应急机制,广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得以锤炼和提高。
2、领导班子更加团结统一。党政“一把手”配合默契,班子成员之间工作上分工不分家,“一把手”善于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副职支持正职工作,班子成员间相互信任、密切配合,提高了班子整体战斗力。
3、民主氛围更加浓厚。绝大多数领导班子都能做到充分发扬民主,群策群力,集体决策,在人事变化、奖金分配、资金使用、大的工程项目等重大问题上,不搞“一言堂”,做到了充分酝酿、民主协商、集体研究、会议决定,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得到进一步落实。
4、改革创新意识普遍增强。广大领导干部工作思路新,作风扎实深入,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大家既有心情舒畅、又有统一意志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
5、领导班子成员严于律已,清正廉洁。全县广大干部能自觉地执行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在事关群众利益问题上透明度较高,班子整体形象好,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
(三)、执政能力建设取得新经验。一是既要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又要使每个干部人尽其才。严格把好提拔任用关,使新提拔的干部符合“四化”和德才兼备的要求。为做到选拔优秀人才,组织部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同时,还积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干部潜能。二是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是每个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加强学习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领导干部必须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努力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抓紧学习经济、法律、科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尽可能多的掌握各种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执政能力。三是勤于总结,善于总结,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各级领导干部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悉心观察国内外、区内外、市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准确把握经济和社会的新发展,认真总结广大群众在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从而不断提高执政本领,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与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有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能力还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和目标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些举措远远适应不了新形势的要求,诸如对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考核、监督、升降还缺乏新的机制,同时,已有的被实践证明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法规制度落实得不够好。二是领导干部自身的素质适应不了新形势的要求。在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中存在着“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跟着感觉走”的问题,通过走访调查,一些同志还谈到了普遍存在的解放思想不够、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树立得不牢,脱离群众、形式主义严重,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缺少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等实际问题。这种状况,将影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影响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十六届四中全会对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
第三篇: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围绕“第一要务”,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基本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特
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县委在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领导班子、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上,紧密结合全县干部队伍的实际,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广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年龄结构、专业知识、领导能力等方面显著提高。干部队伍状况的整体变化,带来了工作局面的新变化,全县各项工作蓬勃发展,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一)、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县委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问题上,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1、干部调整实行“五公开”。一是公开推荐。今年初,在县委全委会议和全委扩大会议上,对政府部门正职人选和县处级后备干部进行了公开推荐。还采取本人自荐、领导干部个人推荐、组织推荐、群众推荐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推荐了优秀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年轻干部,共推荐后备干部310名。二是公开考察对象。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根据推荐的结果和所设职位的需要,由县委组织部提出拟考察对象。三是公开考核。考核前,将被考察人选向所在单位干部群众进行公布,通过设立“干部考核信箱”和公开电话等方式倾听群众反映。考核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和程序实施考核。四是公开考核结果。实施考核后,考核人员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写出书面考核材料,在向主管干部的县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长汇报情况以后,将考核结果向被考核人所在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反馈。五是公开任职情况。县委讨论决定任免的干部,进行一周公示,群众可以通过监督电话、公示意见箱或来信来访等形式反映拟任职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依据公示结果,按干部任免规定程序任职。
2、实行了领导干部任用票决制。为推进干部选任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县委制定了《常委会讨论任免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任用乡镇党政正职实行全委会投票表决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2004年以来,对拟任用的238名副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了常委会票决,对拟任的35名乡镇党政正职实行了全委会票决,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增强了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扩大了民主,规范了干部任免程序。
3、积极推进中层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县委在公安,法、检两院进行了中层领导干部竞聘上岗的试点,根据竞聘者的表现和民意测验的结果确定被考察人选,最终有75名干部走上环节正副职领导岗位。在通过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暂行办法》,并在全县铺开。通过推广竞聘上岗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拓宽了干部选拔任用渠道。
4、加强了干部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了县委党校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主渠道的作用,紧紧围绕“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的教学布局和县委中心任务组织培训、轮训干部。2004年8月份还对全县260多名副科领导干部进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轮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5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培训1332人,其中,科级干部261人。9月份,组织苏木乡镇、县直部门部分党政“一把手”43人赴苏州农干院学习考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5、积极为优秀年轻干部提供获取真知的舞台。几年来,县委在任用优秀年轻干部上大胆创新,采取给年轻干部压担子进行挂职锻炼等方式,加速年轻干部的成长步伐。先后选调30余名县直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为他们提供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从广大群众丰富生动的实践和创造中汲取营养,经受考验。
6、与时俱进,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在新形势下,县委认真总结干部工作新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干部民主推荐制度、例行考察制度、试用期制度,干部演讲公示制度,以及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度。针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又出台了《2004-2008年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全县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办法》、《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科级后备干部教育、培养、选拔工作暂行办法》、《关于任用乡镇党政正职实行全委会投票表决制办法(试行)》、《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10多项制度,使干部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能力建设出现了新气象。党的十六大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县委在实际工
作中突出抓好全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得到不断的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更加适应新形势,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驾驭市场经济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普遍增强,敢于应对新挑战,积极参与竞争,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提高了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如面对
来势凶猛的“非典”疫情,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领广大群众,迅速形成应急机制,广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得以锤炼和提高。
2、领导班子更加团结统一。党政“一把手”配合默契,班子成员之间工作上分工不分家,“一把手”善于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副职支持正职工作,班子成员间相互信任、密切配合,提高了班子整体战斗力。
3、民主氛围更加浓厚。绝大多数领导班子都能做到充分发扬民主,群策群力,集体决策,在人事变化、奖金分配、资金使用、大的工程项目等重大问题上,不搞“一言堂”,做到了充分酝酿、民主协商、集体研究、会议决定,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得到进一步落实。
4、改革创新意识普遍增强。广大领导干部工作思路新,作风扎实深入,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大家既有心情舒畅、又有统一意志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
5、领导班子成员严于律已,清正廉洁。全县广大干部能自觉地执行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在事关群众利益问题上透明度较高,班子整体形象好,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
(三)、执政能力建设取得新经验。一是既要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又要使每个干部人尽其才。严格把好提拔任用关,使新提拔的干部符合“四化”和德才兼备的要求。为做到选拔优秀人才,组织部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同时,还积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干部潜能。二是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是每个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加强学习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领导干部必须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努力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抓紧学习经济、法律、科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尽可能多的掌握各种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执政能力。三是勤于总结,善于总结,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各级领导干部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悉心观察国内外、区内外、市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准确把握经济和社会的新发展,认真总结广大群众在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从而不断提高执政本领,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与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有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能力还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和目标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些举措远远适应不了新形势的要求,诸如对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考核、监督、升降还缺乏新的机制,同时,已有的被实践证明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法规制度落实得不够好。二是领导干部自身的素质适应不了新形势的要求。在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中存在着“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跟着感觉走”的问题,通过走访调查,一些同志还谈到了普遍存在的解放思想不够、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树立得不牢,脱离群众、形式主义严重,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缺少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等实际问题。这种状况,将影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影响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十六届四中全会对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从政治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第一,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切实增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的能力。思想政治建设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灵魂。思想水平和理论素质是其他一切能力的基础,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把提高理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作为核心内容,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把理论学习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点克服小富即安思想,强化发展的观念;克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想,强化创新的观念;克服地方保护、自我封闭的思想,强化开放的观念。要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实际行动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第二,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优化结构,提高整体功能,从源头上保证领导班子具有较强的能力基础。要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把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注重考察干部的实际能力,适时把一批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进科级党政领导班子。要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下大力气抓好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调整,提高整体功能。要特别注意选好配强党政“一把手”,增强带班子的能力。要把班子中的优秀副职和下一级有发展潜力的正职作为“一把手”后备人选加强培养。
第三,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能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尤其在我们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执政能力究竟如何,要用发展的实绩来检验,更要以发展起来的经济基础作保证。我们要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切实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体现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决排除各种因素对发展的干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找准本地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快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要结合新的情况,完善思路,突出优势,扬长避短。要着力抓好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下大力气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敢于瞄准国内科技的前沿,引进先进的生产方式、管理手段、提高借助外力促进发展的水平,争取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推进科学发展观的“本地化”。
第四、强化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执政能力,关键在人,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进一步加强对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组织协调,在搞好干部理论学习的同时,把加强干部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培训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根据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干部自身的需求,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研究班、短期班,积极推进个性化、差别化培训,增强培训效果,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建立和完善促进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培训的有效制度,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干部实践锻炼的力度。
第五、完善工作机制,为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供制度保证。实践证明,组织结构是否合理,工作机制是否科学,极大地影响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体制和机制缺乏科学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就体现不出来,就会妨碍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执政效率,从而加大执政成本。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从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层面来说,主要体现在各级党委如何既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处理好执政党同国家政权、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关系,增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以及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和增强党的活力的能力。这方面的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各级党委要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和完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决策和议事制度,加强集体领导的程序化、规范化建设,拓宽民主渠道,不断增强党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团结和活力。二是进一步规范和理顺各级党委同人大、政府、政协及各人民团体的关系,既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作用,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合力。既要保证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又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防止“以党代政”、“以言代法”的现象发生。要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规范地方各级党委同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的关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从制度上保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得到加强。
第六、牢记“两个务必”,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切实改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作风是领导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切实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实际行动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总之,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既需要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富民兴县的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也需要不断把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和理性分析,上升为理论。只要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学习执政的新知识,掌握执政的新本领,积累执政的新经验,形成执政的新认识,就一定能把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四篇:关于“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座谈提纲
关于“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座
谈
提
纲
中共**满族自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
党的十六大向全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要求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五种能力”,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五种能力涵盖了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方方面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具体到基层,我认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应具备以下九种能力:
一、审时度势的能力。“时”指时间、时代,“势”指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形势。我认为,基层领导干部要做到审时度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要认清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所面临的历史任务,立足国情、省情、市情、县情,用战略的眼光,开放的胸怀,全面了解、通盘把握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及发展方向。二是要深入了解和掌握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发展脉搏,将本系统、本地区工作放到时代大潮中去考虑,用大潮来带动,顺应时代潮流,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三是要有深刻的洞察力、预见力,切实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抵御和防范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以及突如其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筑实执政基础,使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四是要有总揽、驾驭部门工作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分析、科学判断,做到是非面前有主见,大事面前不慌张,集中精力把好方向、出好思路、管好干部,切实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使本地、本部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二、善于学习及应用的能力。一是要知道学。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提高来源于领导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自身素质的提高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培训,领导干部只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要会学。学习中要把握住根本,全面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效果;要有吃苦精神,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熬得住艰苦,把应知应会理论学深学透。通过学习,认真解决三“念”问题:即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发展的观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三是要学会思考和应用。通过学习,能够用理论对一些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做出科学解释、概括和分析,做到学以致用,用以致学,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具体实践,用具体实践检验学到的理论知识。四是要善于总结。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要在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出理论,总结出成果,总结也是一种创新。
三、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一是领导干部要了解掌握一些必要的市场经济知识、世贸知识、招商引资知识,并把握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能够谋划出适合本地实际、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发展思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有力地推动经济工作健康快速发展。三是能够创造出有利于加快本地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定宽松、优惠的经济发展政策两个方面,为扩大开放、促进招商引资和加快项目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四是注重引导和规范市场,用市场手段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总之,衡量领导干部是否有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在于他提了什么口号,作了什么承诺,定了多少指标,而是看他管辖的地区内,观念是否更新了,措施是否到位了,经济是否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了,是否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踏踏实实发展经济上。
四、依法执政的能力。我认为,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要做到依法执政,一是要知法。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本职业务方面的法律知识和世贸组织的规则。二是要守法。领导干部要带头遵纪守法,树立法律至上观念,强化以身作则意识,带头维护法律的尊严。三是要会用法。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善于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执政的实践中去,保证各项工作都能依法决策、依法行政。
五、科学决策的能力。一是必须有完善的决策制度。把民主集中制贯穿于领导班子决策的全过程,树立良好的民主作风,尤其是一把手,要自觉把自己置于集体领导之中,不要凌驾于班子其他成员之上。二是必须有规范的决策程序。领导班子的每一次决策都要按章办事,充分酝酿讨论,切实使酝酿讨论过程成为学习政策规定、沟通不同意见、比较各种方案的过程,在思想碰撞中寻求最佳决策。特别是在决策重点、热点及敏感问题时,更要强化集体领导的作用,坚持没有调查研究不决策,未经咨询论证不决策。三是必须有可靠的决策依据。在涉及专业性较强的问题的决策上,要请有关专家做出评估,为最终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有利于提高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四是必须有果断的决策魄力。关键时刻领导干部要敢于负责,抢抓机遇,大胆决策,有利于减少决策成本,缩短决策时间,提高决策效果。
六、带过硬队伍的能力。一是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全面了解干部的能力和特点,把那些德才兼备,靠得住、有本事、肯实干的干部优先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把他们用到最需要、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是拓展识人渠道。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拓宽选人视野,加大公开选拔力度,广泛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有效工作方式,要善于发现人才,善于笼络人才,善于利用人才,靠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靠人才提高执政能力。三是提高育人能力。人才不是天生就十全十美的,需要一个培养教育过程,要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培养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四是要有护才之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为那些有能力、想干事又或多或少存在某些不足的干部挡住背后的冷箭、搬掉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切实保护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改善留人办法。在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真正重视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要做到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
七、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一是要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总结群众的做法和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指导群众新的实践。二是坚持与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和群众的鱼水关系。要不断深入实际,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大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实际问题。三是牢固树立为民谋利思想,正确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把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认真解决当前群众真正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四是面对不同群体的不同利益要求,需要充分认识,认真对待,积极适应。通过改革调整,做到既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动力和活力,又能保持整个社会的平稳有序;既要善于统筹、顾全大局,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要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的利益。
八、开拓创新的能力。实践证明,墨守成规,亦步亦趋,各项工作就难以有起色,事业也不会有较快发展。因此,要开创工作新局面,就必须有创新精神。克服前进中的障碍,突破发展中的制约,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创新,出路在创新,希望在创新。一是要通过观念创新,不断解放思想,推陈出新,开拓新思路,制定新举措,取得新成就。二是要通过目标创新,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始终围绕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把工作目标定在横比晋位、纵比提高上。三是要通过方法创新,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用战略的眼光和超前的思维,分析经济和社会中存在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方法和措施,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九、修身从政的能力。一要做到慎独、慎微、慎言、慎行。领导干部尤其是部门一把手,都掌握着一定的人、财、物分配权和使用权。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干部是一种高危职业,要本着为事业负责、为自己负责、为家人负责的态度,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二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把“两个务必”作为执政持家的法宝,不断提高修身从政的凝聚能力。三要有牢固的责任意识。对领导干部而言,权力只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决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要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党的事业中,用先进的思想、突出的能力、过硬的作风、良好的形象,带动和凝聚群众为实现本部门工作目标而不断奋斗。
第五篇: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在领导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领以及这种本领所能达到的程度。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我们党在执政活动中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关系的能力。因此,党的执政能力根本上要看整体,关键要看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基础要看党的基层和广大党员的素质。
一、我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注重提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以2001年市委换届、市级机构改革和2002年市级领导班子换届、乡镇换届为契机,县(市、区)、市直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据统计,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共174名中,30-45岁的110名,占73.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42名,占87.4%。二是重视提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党委(党组)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领导干部脱产培训制度和在职自学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读书笔记定期抽查制度和政治理论水平考核制度,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据统计,1998年以来,先后选送了18名和539名后备干部分别到省委党校和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班学习,48名乡镇党委书记到省委党校参加培训。举办了5期非中国共产党党员、6期妇女干部培训班,培训非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妇女后备干部452人。选派了15名年轻干部到省内外高等院校进修或赴国外考察学习。同时,加大干部实践锻炼的力度。据统计,1998年以来,我市共交流任职处级干部677人、下派或外派副科级以上挂职干部125名,选派了4名领导干部到中直机关锻炼,9名到省直机关锻炼,112名年轻干部到农村基层、重点建设项目和民营企业挂职锻炼。三是探索健全有利于提高干部能力的激励机制。在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据统计,自1999年以来全市共有6个市直党群机关、59个县(市、区)、24个乡镇共拿出761个职位开展竞争上岗,参加竞岗人数达2523人,753名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2002年还在5个乡镇试行“三推两考一选”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做法。试行干部理论学习考试考核制度,今年开始实行市管后备干部政治理论资格考试。
我市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战略思维,不善于准确判断形势。比较突出的是对本地区的发展定位不准,缺乏整体设计,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趋势不清,不能很好地在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和全国、全省发展态势的前提下分析本地区的比较优势,从而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选择。二是机遇意识不够强烈,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弱。这是我市县(市、区)委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尤其是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认识不足,对全国全省的宏观经济形势把握不准,改革的力度不大,缺乏创新精神,失去了一些良好的发展机遇,原来较好的工业基础没有能重振雄风,除永安市以外,其他11个县(区)县域经济都比较弱。三是对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认识不深,不能自如应对复杂局面。面对不断增多的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有的县乡党委和领导干部不善于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沉着冷静、依法果断应对,或是信息不灵、贻误时机,或是滥用警力、激化矛盾,或是优柔寡断、扩大事态,最终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四是法治意识淡薄,依法行政的能力较差。县级事务性较强,党委在实际工作中以党代政的现象较多。同时,以灵活的政策解释取代法律法规的刚性规定,以地方利益阻挠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以“快捷”的行政命令消解“繁琐”的法律程序,以领导讲话和领导批示代替法律法规等行为屡见不鲜。五是执行能力不够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有待提高。比较普遍的是对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理解不透彻,不善于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往往按部就班、照抄照搬的多,勇于创新、形成特色的少,尤其是县域经济既有特色产业又做大做强的很少。同时,县(市、区)党委、政府与人大、政协之间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来形成一种合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应放在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和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从主观上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把个人行为混同于职务行为,把职务权力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没有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紧密联系起来,党的意识特别是执政意识淡薄;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学习,缺乏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理论素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知识水平,综合素质不高;有的县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把党的领导理解为“党管一切”,仍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方式来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意识深处专制传统文化积淀的长官意志难以消除,往往容易采用直接控制而不是间接领导的方式来整合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私欲膨胀,为了能更快地提升职务,急功近利,瞎指挥、乱决策,大搞“形象工”和“政绩工程”。从客观上看,一是县(市、区)党委领导班子结构和配置不够科学合理。县(市、区)委领导班子成员比较缺乏熟悉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善于抓经济工作的人才。县(市、区)常委会作为决策机关,其成员一般以专职党务工作者为主体。直接负责经济社会事务的政府班子成员多数不是党委常委,他们既不参与重大问题的宏观决策,也不参与用人上的决策;同时又存在党政职能重叠的现象,表现为在党委和政府分别设置分管农业、政法、文教等方面工
作的领导职务,形成了一个方面的工作由两个或多个领导平级主管的格局,下级多头请示汇报,难免推诿扯皮,影响工作效率。二是决策机制不够完善。县(市、区)委决策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的,虽然《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对地方党委决策的内容、程序和要求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比较笼统,缺乏操作性,因而县(市、区)委能否正确执行民主集中制,决策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县(市、区)委书记个人的立场、品质和能力。三是缺乏有效的干部激励机制。首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干部提高能力的要求,供需脱节、学用脱节、培训形式单
一、教学方式落后的问题十分突出,领导干部脱产培训的效果较差;由于缺少科学的评价手段和有力的制约办法,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制度也是流于形式。其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未能实现新的突破。干部考核机制不完善,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准入缺乏细化标准,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至今尚未建立,致使调整不称职领导干部的制度也无法建立;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主要是事后监督,事前和事中监督基本上流于形式,结果是不能很好地选优汰劣;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内设机构竞争上岗虽已普遍实行,但其数量十分有限,还不足形成对领导干部提高能力的持续激励。同时,领导职位分类管理制度没有建立,每个领导职位缺乏详细的准入条件(学历、资格证书、专业水平、阅历经验等)、工作要求和标准、工资待遇、考核管理和激励保障等规定,使领导干部提升能力的目标预期模糊。再次,现行的等额和差额选举制缺乏竞争性内容,形不成激励领导干部提高能力的强大压力和明确预期。
二、加强我市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
1、增强抢抓机遇意识,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如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我市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检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高低的最好平台。在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平稳发展、国家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阶段,我省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按三个层面、分三个阶段推进经济发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情况下,随着我市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各县(市、区)应当抢抓机遇、抢抓时间、自加压力、加快发展,按照市委开展“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竞赛活动的部署,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千方百计招商引资,搞好工业园区建设,把丰富的农业、林业、水利、矿产、旅游等资源与项目对接,形成各自的特色产业,下大气力打造品牌,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创新项目生成机制,做好项目开发工作;创新项目推介机制,做好项目转化落地工作;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创新项目融资机制,做好项目资金的筹措工作;创新项目协调机制,做好项目组织保障工作;创新项目用人机制,做好项目智力支持工作,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2、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县(市、区)委承担着决策和执行双重职能,居于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的焦点,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如何有效应对是新时期县(市、区)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对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应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把它看作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因利益调整必然产生的现象,不应过分渲染,也不能麻痹大意,而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应做好预测、预警、预备、预案工作。对容易引发矛盾和问题的领域和环节,诸如征地拆迁、农民负担、失业人员生活保障、国企改革、流动人群、乡村干部办事不公、库区移民安置、黑恶势力等,应事先进行排查分析,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洞察力,善于抓住苗头性问题,见微知著,及早预备,准备应对预案。再次,当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发生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应从容应对,果断处置。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应沉着冷静,灵通信息,靠前指挥,快速反应,当机立断,控制事态。同时做到统筹全局,善于协调,使各个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支持,达到举一反
三、既治标又治本的效果。关键是县(市、区)委领导班子成员应切实改进作风,平时应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察民情,听民声,访贫问苦,解决问题。
3、敢于创新勇于创造,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县(市、区)委要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市的工作部署,协调好各套班子,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的全局工作上来。这就需要县(市、区)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全面、正确地理解上级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深入、准确地掌握本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慎重决策,迅速执行。最重要的是确定适合本地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和发展措施,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经济、文化氛围和工作经验。
4、善于进行战略思维,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县(市、区)委常委会应建立务虚性的发展形势分析会制度,每半年分析讨论有关世界发展形势、国内发展形势、省内其他地区的发展态势和本地发展情况,根据新的形势对本地既定发展思路和战略进行修正补充。县(市、区)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应防止陷入事务性工作中去,而应抓大事、议大事,善于进行宏观思考,特别是事关本地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尤其应避免在重大问题上出现决策失误。
5、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县(市、区)委作决策、抓落实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支持人大抓好法律监督工作,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能依法办理的事情或通过法律渠道可以解决的问题,不应以别的方式处理。县(市、区)委领导班子成员应带头树立法制观念,自觉依法办事,杜绝以权代法、以权侵法等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我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1、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学习型领导班子。从长远看,应建立组织调训与干部自主培训相结合的干部教育体制。从近期看,主要是改进调训工作,市、县组织部门应全面深入地进行干部培训需求情况调查研究,可采取干部向组织部门自报培训需求和组织部门发放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培训需求信息,然后尽可能地做到按需调训。同时,应改革党校教学布局和教学方法,多开设有关提高领导能力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坚持领导干部读书笔记调阅制度并抓好落实,开展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学”、“评学”工作,总结市管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资格考试的经验,扩大范围,实行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以此来激发干部在职自学的积极性。建立学习型领导班子,近期可操作的就是继续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可就本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认真的调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进行讨论交流。同时,领导干部应带头掌握并自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网络进行学习。
2、改善领导班子结构配置,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强弱对能力发挥影响很大,而结构和配置对班子整体功能关系密切。从我市的情况看,一方面需要改善县(市、区)领导班子结构,特别是专业结构和经历结构,充实熟悉现代经济管理、善于抓项目的人才和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善于抓落实的人才;另一方面,应选准配强县(市、区)委书记,这是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能力的关键所在。
3、健全干部激励机制,实现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制度化。一是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力度,在党政机关普遍推行竞争上岗。逐年提高公选干部占同级新提拔干部的比例,应达到1/3以上,使公选制度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除特殊岗位之外,党政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位出现空缺,应一律实行竞争上岗。二是完善干部考核。组织部门可在加强平时经常性干部考察时,试行干部基本素质与现实表现分开考察,干部基本素质考察,可应用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已开发的测评软件,运用电脑测试法和情景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测评,对干部的反应能力、理论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性格特征等进行评价,从而得出该干部比较适合于干什么工作、什么岗位的基本结论;现实表现考察则可运用现有的考察办法进行,把两种考察结果进行对照印证,就可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进而做到识得其人、用当其所。进而建立选优汰劣机制,实行调整不称职领导干部制度。三是积极探索完善干部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职位分类管理制度。对任职时间较长、实绩突出,但因领导职数、结构要求以及工作需要等因素不能提拔任用的干部,可在核定职数允许的范围内,提高级别待遇,留任原职。应明确每个领导职位的准入条件、工资待遇、工作标准和要求,使干部提高能力有明确的预期。四是改进干部交流工作。把干部特别是培养性交流作为提高干部能力的重要方式,对优秀年轻干部,应及早放到基层、艰苦复杂的地方和综合部门任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