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总结

时间:2019-05-15 09:4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总结》。

第一篇:毛概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总结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五位一体”)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中国经济体制选择的过程: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67—16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要点168 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69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表述170(2)基本根据(3点)170(3)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原则(两个“毫不动摇”、一个“统一”)171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171(2)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原因171(3)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171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含义173(2)地位和作用173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制经济),也是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173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表述174(2)原因17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3)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174、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占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为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的主体分配原则175(4)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必要性、类型(三种)175 4.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1)从九个方面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176——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2)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点(3点)177(3)经济发展新常态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4点)177(4)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所实施的措施(4点)177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关系178—180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180 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是政权的组织形式(1)政体: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

(2)党际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制度(合作的特点和基本方针)158(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策、基本原则182、262)(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三种形式183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1)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点)——包括全面依法治国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作用183—185(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原则和要求(3点必须)186-187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86及其必须坚持的原则(5点)187(3)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5点)188—189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190(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90(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190(4)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190—191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和要求(原则)191—193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93(2)十八大提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三个层次)193(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193(4)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2点)193—194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观的途径194(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5点)194—195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含义及其基本途径195、196

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198(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198(3)十八大围绕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社会建设的目标198(4)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199 2.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个方面”199;其中第六个是社会管理,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200

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1)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202(2)十八大提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203(3)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204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05 3.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障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6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210 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212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形成和发展(我党解决台湾问题方针政策的演变):

武力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12—217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5点)和重要意义(3点)217—219  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江、胡、习)222—225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 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20世纪50年代—70年代)228—229(1)战争和平问题上坚持“两点论”——新的世界大战有可能爆发,也有可能防止(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量,必须和必能克服战争危险)(2)“两个中间带”、“三个世界划分”(3)“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称霸”、“应对大规模侵略的准备”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20世纪70年代后)——1985年把“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及其基本点(4点)230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231(1)二战后形成的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两极格局

(2)60年代后中苏关系破裂,美苏两国在全球争霸取代了两个阵营的对立(3)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

(4)冷战结束以来,多个力量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清晰。但各种力量的对比并不平衡,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是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前的较长过渡时期内世界力量对比的基本态势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232 3.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1)战略机遇期的含义233(2)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

(3)抓住新形势下重要战略机遇期既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也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1)从国际来看,国际形势的发展状况(4个方面的表现);我国发展也面临来自国际方面的挑战和不利影响(4个方面的表现);233—234 2)从国内来看,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4个方面的表现);同时,我国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4个方面的表现)。234 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特点、必然性、原则、重要意义235—238 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238—240(1)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必须独立自主,去争取中国真正的独立和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

建国初:“三大外交方针”

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60年代:由“一边倒”调整为“同时反对美苏侵略扩张”

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

(2)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从“一条线”转变到“真正的不结盟”,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3)江、胡、习:对邓的继承、发展(4)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要求)240(6点)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基本原则(4点)241 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和建立的时代背景242—243(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途径(如何推动?)243—245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

1.坚持一切为了人民(3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247 2.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3点)248 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25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1.根本力量251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四个尊重”的方针;劳动、知识、人才、创造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255 2.新的社会阶层(包括的人员)256 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结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261、263)257 4.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两个范围的联盟——两面大旗)(十八大: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259 5.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必要性、战略任务)265—266;建设一支听党指挥(灵魂——强军之魂)、能打胜仗(核心——强军之要)、作风优良(保证——强军之基)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三位一体”)267—270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

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性质(两个先锋队的必然性及其关系)275、276(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由党的性质所决定)277——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十八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77——党领导人民已经实现和正在实现中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1)历史: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

(2)现实:党领导人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坚持党的领导)(4点)278 4 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80 坚持党的领导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3点)281—282,其中第3点:揭示了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当前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283—286。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党必须增强“四大意识”286(2)围绕着“两大历史性课题”,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增强“四大意识”,推进党的建设: 牢牢把握一条主线(二个方面),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86 一条主线(二个方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286、287。2.全面从严治党

(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291(2)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显著特点和特有优势。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的基础,制度治党是思想建党的有力保障。思想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制度治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291—293(3)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294 组织建设——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严明政治纪律(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组织纪律。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4点)296(4)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从严治党的重中之重。(4点)297 5

第二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之所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因为(B)A.公有制经济的比例越大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B.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D.公有制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体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D)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C)A.宏观调控不同 B.资源配置不同 C.所有制基础不同 D.市场机制不同 4.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和破坏,关键要靠(B)

A.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B.依法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C.科技创新 D.人的自觉性 5.公有制实现形式,具体是指(C)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B)A.现代企业制度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宏观经济调控制 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7.在下列收入分配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收入是(A)A.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 B.个体劳动者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分红 D.外资企业职工工资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

9.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职工,付出同样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是因为(D)

A.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B.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0.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C)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ABDE)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人入股、雇工经营的企业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E.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2.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是(ABCD)

A.经济关系市场化B.企业行为自主化C.宏观调控间接化 D.经济管理法制化 E.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CD)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既有量的优势,又注重质的提高 D.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 E.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4.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要求是(ACDE)A.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重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C.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D.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统一 E.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5.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ABCDE)A.股份合作制 B.合作社 C.公有民营 D.股份公司 E.租赁、承包制

三、简答题

1.我国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四、辨析题

1.私营经济比重的增加,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2.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不能结合。

3.股份制企业是众多投资者共同投资组建的企业,所以它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

五、论述题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说明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六.材料题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设想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分配。在高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在第一阶段,实行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即按劳分配。这种按劳分配是,各个生产者的个人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劳动日中他提供的部分,就是社会劳动日中他的一份。他从社会领得一张凭证,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公共基金而进行的劳动),他根据这张凭证从社会储存中领得一份耗费同劳动量的消费资料。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确立这一制度的依据是什么?(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答: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经过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第二阶段,从十二大到十三大,突破了长期以来把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 内涵。第三阶段,从十三大到十五大,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四、辨析题

1.答:错误。

(1)改革开放以来,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0 多年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而且国有经济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主体地位。(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实践证明,多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虽然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但只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使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就不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2.答:错误。传统观念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实行社会主义就必然是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在总结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了新的认识,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所以,市场经济既可以和私有制经济相结合,也可以和公有制经济相结合。

3.答:错误。(1)集体经济是由一些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而股份制是由社会集资而组建的企业,其股东不一定是本企业的劳动者,所以不是集体经济。(2)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说明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有、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六、材料题

答:(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确立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是:首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在收入分配领域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不同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地方是:按劳分配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而只是以企业为单位的局部劳动的一部分;按劳分配还不能在全社会内实行,而只能在局部的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还不能按照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量来计算,而只能按照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来计算;按劳分配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的形式来实现。

第三篇:毛中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案

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经济

步骤一:课题引入<习近平提发展价值导向 中国经济十二五期间换挡不失速>(15分钟)

新华网10月25日消息,“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肩负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立足当前实际,着眼未来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宏大的全局视野和长远的战略眼光,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立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到“十三五”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号列车”换挡调速、平稳前行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在伦敦成功发行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人民币的国际征途又迈出重要一步!”海外媒体评论。

从首次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到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上线,再到IMF年会热议人民币是否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步步推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节节攀升。

回望过去五年,唱衰中国经济之声不绝于耳,“硬着陆”“崩溃论”此起彼伏,但中国却交出了一份亮丽的发展成绩单:

——经济增速领跑世界。“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换挡不失速,年均增速预计可达7.8%,高于同期全球2.5%的年均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增长水平仍然让所有发达国家艳羡。”美国《时代》周刊网站评论道。

——经济总量稳居“大块头”行列。“十二五”期间,中国综合国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并成为全球第二个经济总量跨越“10万亿美元”门槛的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稳定之锚”、动力之源。

——经济发展呈现特有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十二五”期间,中国蝉联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最大贸易国,与此同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城镇化率超过50%,研发投入跃居世界第二,高铁里程跃居世界第一。

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称:“中国正进入增速放慢但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轨道,这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新常态。”

一顶顶桂冠背后孕育着新的辉煌,中国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调结构、转方式”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未来发展积蓄不竭动力。

今年国庆节前,来自海外的一则消息引发人们高度关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高速铁路局公布,包括中国高铁企业在内的35个美国和其他国家企业或团队,已在9月28日最后期限之前提交了参与建设加州高铁的意向书。

从昔日向发达国家出口服装鞋帽,到今天全球范围的“高铁出海”,中国经济之变尽在其中。

“十二五”期间,服务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经济增长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消费超过投资、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三驾马车”驱动姿态更趋协调;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向各领域加快渗透;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彰显,科技成果产出规模扩大,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

“这些实践结果虽然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已隐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认为,在努力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的“含金量”更高。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潮,正把各国利益与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作为重要的经济体,通过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既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也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十二五”期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跃居全球第一,仍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与此同时,中国资产全球配置速度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到4000多亿美元,使国内资源短缺得到有效弥补,中国装备大步走向世界。

“中国商品和投资已遍布全世界,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继续上升。”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管理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图列绍夫说。

如果说,经济数据更多地体现为衡量发展的“量”的指标,那么,民生改善则可以作为衡量发展的“质”的标尺。

步骤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15分钟)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建设社会主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有一个历史的探索过程,经历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

客观评价计划经济:我国最初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并且曾经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和优越性。现在我国学术界相当普遍地把计划经济贬得一无是处,这是一种片面性。计划经济是苏联第一个实行的,当时实行这种体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苏联的工业产量迅速跃居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因此,计划经济被看做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与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泾渭分明的区别与对立。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大危机时,全世界只有苏联一枝独秀。也正因为这样,战后几乎所有新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加以效法。50年代前半期,东欧各国的经济增长率均远远超过了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时选择这种经济体制有它的客观必然性,并且当时也确实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就是利用集中的计划经济优势,建设了156项重点工程,初步形成了汽车、钢铁、化工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经济体系。156个重大项目的建设为后来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方式以行政计划配置为主。它的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等经济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它是具有局限性的,现在看来只有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集中统一的计划才能够比较顺利地运行和发挥作用。当经济进一步发展后,建设规模的扩大,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它的弊端逐步显现出来,从而提出了改革的要求。20世纪50年代以后,几乎所有的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都在探索怎样进行改革的问题。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1)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

(2)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3)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4)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

[小结]: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十多年理论探索的成果。对适合要求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5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其核心是寻求解决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的方法。改革开放后,1979后邓小平就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

[材料]1986年11月,被称为美国五大证券交易所之一的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率代表团前来北京参加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范尔霖来北京前就有一个愿望: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见面,并给邓小平带了两件特殊的礼物。

范尔霖如愿以偿。11月1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他和代表团的其他成员。

会见中,范尔霖表示,美国的企业界和金融界对到中国投资很感兴趣,愿同中国的金融界加强合作。邓小平说,美国在投资方面有足够的知识,但还要看是否有勇气。

范尔霖将一枚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送给邓小平。他告诉主人,佩戴这枚证章可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通行无阻。同时,他还送给邓小平一本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券样本。

从当天的电视新闻中,人们看到邓小平也向范尔霖赠送了一份小礼物。邓小平送给客人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当时国内新闻并没有报道,而国际新闻媒介却异常重视,称邓小平此举是中国将推行股份制的一个信号。因为邓小平送给范尔霖的是刚刚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的新中国第一份股票——飞乐股票。

股票,有人说它是市场经济的一个象征,这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视为资本主义经济独有的东西。邓小平选择中国自己发行的股票送给范尔霖,其意义非同小可。

一个月后,邓小平在一次听取经济情况汇报时,对金融改革问题发表了意见。他指出:“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他又专门谈到了证券、股票这些东西能不能搞的问题。他说:“金融问题,我们知识不足,可以聘请外国专家做顾问嘛!”他这其实是在暗示中国可以搞股票证券交易所,他分析股票证券为谁所用就为谁服务。视察南方以后,邓小平直接提出股票证券,“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用坚定的意志、高超的艺术、周密的谋划和果敢的手段,为中国打开了市场经济的大门。

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1992年)上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步骤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0分钟)

市场经济体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既有其共性,又有其特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一方面它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必然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特征。

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经济关系市场化。所有经济活动主体都通过市场发生联系,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全部生产要素都进入市场,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

2、企业行为自主化。所有企业都具有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所拥有的全部权利,从而自觉地面向市场,自主地开展市场经营活动。

3、宏观调控间接化。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而是通过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政策和各种经济杠杆以及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规范和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4、经营管理法制化。一切经济活动方式和关系都以法律形式来规范,所有经营活动都按照一套法规体系来进行,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

5、保障制度社会化。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支撑和保障体系,市场竞争的规则要求对市场竞争的失败者和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给予社会保障。这种保障制度不是企业的,而是社会化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精神文明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其主要表现是: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企业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国有经济在市场平等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可以较资本主义国家强得多,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步骤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0分钟)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确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实质上就是所有制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在所有制结构问题上,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存在错误的认识,盲目追求“一大二公三纯”,实行了一些超越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错误政策,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之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没有正确的认识,根本原因在于我们长期以来只是抽象地从社会主义一般原理出发,而没有切实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出发思考所有制结构问题。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判断一种所有制是否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是否具有优越性,不能从概念出发,而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2、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性质)。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都有一定的所有制基础。在任何一种经济形态中,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是决定社会性质的因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所有制是公有制。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否则,就不可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

生产力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现阶段我国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按照“三个有利于”的生产标准标来检验和评价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能够发挥多种所有制的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因而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及其实现形式

(一)公有制经济含义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长期以来,对公有制的理解局限为只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这种理解是同改革开放以前过于单一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的。党的十三大提出公有制经济本身也有多种形式,除了以上两种,还应发展各地区、各部门、企业互相参股等形的公有制企业。

(二)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关于这一点,应当明确什么是主体含义。现在人们看到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超过了公有制经济,因此,提出了还要不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问题,由此产生了否定公有制主体和怀疑改革开放政策正确性的两种观点。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对什么是主体的含义缺乏科学的理解。十五大在对主体和主导的含义,对怎样保证主体地位和发挥主导作用,讲得很清楚。其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其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为什么会产生上面的问题呢?问题在于人们习惯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理解成在GDP中占优势。其实两者是不同的概念。社会总资产是长期积累起来的财富,GDP是当年新增的产值。从社会总资产看现在情况如何呢?私营经济总资产为7.5万亿,个体经济6517亿合计8.15万亿,而2006年国有工商业企业总资产为29万亿,此外国有商业银行还有资产27.46万亿,如果加上国有自然资源和公有土地的资产就大得更多了,非公有经济在总资产中的毕生即使加上外资也远不能与公有资产相抗衡。因此关注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在于它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保持,更应当关注的是为什么有这样大的资产而不能占有更大的GDP份额。所以十五在强调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提出要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十七大强调要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三)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就要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体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的经济关系。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指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同一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一种具体的实现形式中可以容纳不同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案例]:大路朝天——高巨谦和黄海的世纪探索

西方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预言: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国企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它的脆弱性和不可预知的艰辛之路。

高巨谦和他的黄海团队回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998盛夏,中国经历着一场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的严峻挑战。而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有限公司的6000名员工,同样遭遇了另一场生死攸关的考验。这个创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初,堪称中华民族轮胎工业发源地的老牌厂家,在这个盛夏的燥热中,喘息着几尽走向了生命的尽头。高达十几个亿的债务,使得黄海处处亮起告急的红灯:原材料告罄,成品库被贴上封条,市场被挤占,人才在外流,管理在滑坡„„黄海就像一只搁浅的老旧的驳船,已经没有力量发出最后的吼声。

高巨谦就是此时被推向这只驳船的舵手之位的。没有人能相信,黄海除却“善终”的命运,还会有其他的出路,这使得高巨谦的赴任,充满了凝重与悲壮。但高巨谦心犹不甘。

黄海人没有想到,高巨谦的第二次创业竟包含着如此撼动人心的气魄:股票上市,争取国家16个亿资金的270万套子午胎技改项目,债转股,打造一个全新的橡胶工业园,建立一个国家级技术中心。这不是远期计划,而是近期目标。这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吗?高巨谦沉稳地回答:“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经过不断的努力,黄海上市了。高巨谦借“上市”之手,外塑黄海形象,内推企业深层次改革,并以“上市”聚民心、增信心。

[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就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的多种形式,就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等参股所有制经济形式,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它可以短时期内迅速集中大量资本,弥补个别资本积累和积聚的不足,缓解个别资本积累的有限性同发展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巨额资本之间的矛盾。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有限公司的改革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自学、现实生活中感知)非公有制经济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经济成分等。

四、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它既包括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又包括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

一方面,没有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不处于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就将丧失其自身的经济基础,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社会主义道路;

另一方面,没有其他所有制经就会脱离当代中国国情,脱离初级阶段的实际,重蹈超越阶段的覆辙,同样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就其经济性质来说是有区别的:一方面,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另一方面,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但它们与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相联系,并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发展。

步骤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0分钟)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平均分配、按劳分配、按需分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很低,这是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第三,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旧的社会分工所带来的劳动差别,是按劳分配存在的直接经济原因。

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现阶段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前提;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

三、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深入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允许在富裕的道路上存在先富与后富,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承认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富裕程度差别的扩大,是有其经济根据的。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第二、要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主要处理好以下三方面关系:

一是提倡奉献精神与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 二是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 三是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注重公平的关系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案例]:“未富先老”的挑战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同时也是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历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1953年为4.4%,1964年为3.6%,1982年为4.9%,1990年为5.6%,2000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接近7.0%,2002年底则为8.2%。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已经跨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预计2017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10%。

国际上一般认为,65岁以及以上人口占总人比例超过7%就进入了所谓的老龄化社会或者说老年型国家,达到14%以上则称为老龄社会和老年国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一般以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由7%增长到14%所用的时间来表示。以此计算,英国花了45年,瑞士花了50年,美国花了65年。作为后起发达国家的日本,在1970年时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其老年人口比例从7%增加到14%仅用了24年左右的时间,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然而,中国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从国际经验看,在人口老化高峰的至少前20年-30年,必须建立适当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并进行足够的基金储备,以应付人口老化的高峰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的压力。上世纪60年代生育高峰时出现的人口将在2020年前后陆续进入老年阶段,届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会突然加速而逐渐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这样算来我们的准备时间恰好有20年-30年时间。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原则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步骤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5分钟)

一、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苦的历史任务。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新型工业化道路之所以新,是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往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和我国过去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它具有如下特点:

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和紧迫性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有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全党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问]为什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建设新农村是对我们党“三农”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选择。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

第二,建设新农村体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

第三,建设新农村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这一新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曾作出了“两个趋向”的科学判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应当说,这样的判断是有科学依据的。

三、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提出的历史背景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完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

四、统筹区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作出的正确选择。

六、积极扩大就业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从来就不单纯是经济问题。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它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下节讨论课,让学生自己讲,围绕社会热点问题讨论,腐败、就业、环境污染等

第四篇: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含答案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股份制是()

A.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 B.一种行业自律形式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A.宏观调控不同 B.资源配置不同 C.所有制基础不同 D.市场机制不同

4.股份制企业姓“社”姓“资”,关键要看()A.是否有国家入股 B.是否有集体入股

C.是否有私人入股 D.是否有国家或集体或私人入股 5.公有制实现形式,具体是指()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A.现代企业制度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宏观经济调控制 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7.在下列收入分配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收入是()A.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B.个体劳动者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分红 D.外资企业职工工资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

9.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职工,付出同样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是因为()

A.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B.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0.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人入股、雇工经营的企业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E.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2.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是()

A.经济关系市场化B.企业行为自主化C.宏观调控间接化 D.经济管理法制化 E.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既有量的优势,又注重质的提高 D.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 E.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4.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要求是()A.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重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C.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D.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统一 E.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5.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

A.股份合作制 B.合作社 C.公有民营 D.股份公司 E.租赁、承包制

三、简答题

1.我国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答案:

1.答: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答:社会主义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即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管理法制化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实现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结合。

3.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经过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第二阶段,从十二大到十三大,突破了长期以来把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 内涵。第三阶段,从十三大到十五大,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四、辨析题

1.私营经济比重的增加,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2.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不能结合。

3.股份制企业是众多投资者共同投资组建的企业,所以它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答案:

四、辨析题

1.答:错误。

(1)改革开放以来,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0 多年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而且国有经济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主体地位。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实践证明,多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虽然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但只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使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就不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2.答:错误。传统观念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实行社会主义就必然是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在总结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了新的认识,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

种手段,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所以,市场经济既可以和私有制经济相结合,也可以和公有制经济相结合。

3.答:错误。(1)集体经济是由一些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而股份制是由社会集资而组建的企业,其股东不一定是本企业的劳动者,所以不是集体经济。(2)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说明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有、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五、论述题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说明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答案:

五、论述题

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

(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坚持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方向。才能保证劳动人民经济上的主人翁地位,才能确保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首先,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其次,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探索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党的十五大在公有制实现形式上的理论突破是根据客观实际,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做出的必然选择。第一,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协调结合的需要。第三,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能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能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各种矛盾,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

其次,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更加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一是充分认识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实现形

式,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就应支持和鼓励其发展。二是在政策上要清除各类歧视性规定,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各种所有制经济同等待遇。三是坚决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努力减轻各类集资、捐款、摊派方面的不合理负担。四是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总之,我们要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共同点,创建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

六.材料题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设想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分配。在高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在第一阶段,实行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即按劳分配。这种按劳分配是,各个生产者的个人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劳动日中他提供的部分,就是社会劳动日中他的一份。他从社会领得一张凭证,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公共基金而进行的劳动),他根据这张凭证从社会储存中领得一份耗费同劳动量的消费资料。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确立这一制度的依据是什么?(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有什么区别?

答案:

六、材料题

答:(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确立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是:首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在收入分配领域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不同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地方是:按劳分配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而只是以企业为单位的局部劳动的一部分;按劳分配还不能在全社会内实行,而只能在局部的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还不能按照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量来计算,而只能按照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来计算;按劳分配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的形式来实现。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D 5.C 6.B 7.A 8.A 9.D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 2.ABCD 3.ABCD 4.ACDE 5.ABCDE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它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实际出发发展和创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又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整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基本原则,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指明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制度的根本性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3)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一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二是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既反对平均主义,又防止收入差距过大,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三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包括: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收人分配制度,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机制等。

(5)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关于发展的思想和理论非常丰富,主要有:关于科教兴国的理论,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关于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关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关于坚持“五个统筹”的理论,等等。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6)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实行对外开放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引进来”和 “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二是强调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进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可促进世界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造福各国人民。另一方面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全球扩张,会进一步加剧世界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们应选择并推进前一种趋势,警惕并控制后一种趋势。三是要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是最基本的,它们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还很不够,还有许多未知的必然王国。因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不是凝固不变的,而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下载毛概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总结

    毛概顺口溜(让考研政治更加简单) 建国前重要会议 一大奋斗目标提,革命对象错确认 二大高低两纲领,秋白统一战线提 三大国共合作忙,思想组织要独立 国民一大新三民,联俄联共扶农工......

    毛概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

    毛概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

    毛概总结

    第一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含义,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

    毛概总结

    毛概总结:超清晰,一天背完 14.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50天。 主要议程: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

    毛概总结

    毛概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 1) 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

    毛概总结

    第一章 1: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内涵、以及主要意义? 答:(1)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内......

    毛概总结

    毛概总结:超清晰,一天背完 1. 中共一大――1921年7月: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2. 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