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跑道——社会调研心得

时间:2019-05-15 09:4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跑道——社会调研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跑道——社会调研心得》。

第一篇:城市跑道——社会调研心得

社会调研心得---城市跑道

本次小组作业,我们围绕“夜跑”的主题,以营造夜跑空间为调研目标,对河西大学城(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沿江分光带,河东以五一广场为中心的老城区,烈士公园,福元路,贺龙体育馆,以万达东侧轩辕殿社区,盐道平社区为主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调研学习。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的主题随着调研的深入,实际问题的显现几次发生变动。随着问题的清晰,调研范围不断缩小。整个调研是个选择方向,解决问题的过程。

最初,我们通过新闻,“宝鸡女老师夜跑遇害”关注到城市上班族夜跑现象,因此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于安全问题。我们首先发放网络问卷以了解人们对于夜跑的认知。之后,我们根据运动App选取了河西夜跑较为活跃的几个地点作为我们的调研基地(桃子湖路口,支路八到一桥附近滨江风光带,麓山南路),并进行问卷的发放以及访谈。我们将河西跑步人较多的道路进行罗列,让受访者对这些道路进行安全评分,并对不同类型的道路(十字路口,步行街,普通道路等等)进行安全评分,再画出自己的跑步路线。调研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认为,现在的夜跑活动是很安全的,只有个别受访者提到极端事件,如车祸,飞车抢劫,与此同时我们对各个道路进行了车流量人流量的统计,将实地与数据相对应,试图分析其中规律。随后我们试着对发现的极端安全问题的提出解决方法,我们拟选出夜跑活跃的道路,通过物理空间的标识或改造把他们连接成环,在这个夜跑环上每500米设置一个安全亭,拟在安全亭中发放安全手环,可对夜跑者进行实时定位,手环设置交互功能,使手环使用者可以相互联系,结伴夜跑。

该阶段调研为期两个月,过程当中,我们过于投入于自己的想法,期间没有进行逆向思维,当我们把成果设想和受访者分享沟通时,受访者表示手环定位功能,早已出现,我们研究的价值有限。之后我们开始思考调研方向的转移。

第二阶段,我们首先分析了长沙的运动设施分布,绿地景观分布。我们发现,长沙河东商业最为集中的老城区地块,竟然没有绿地分布,无论从地块任何一点出发,到达最近的景观和运动场地都需要步行20分钟以上,很不方便。于是我们把调研范围聚焦到长沙老城中心区,地块北至中山亭,东至蔡锷路,南至黄兴广场,西至潇湘中路。(包含万达,轩辕殿社区盐道平社区,中山亭,乐和城,太平老街及周边老房,黄兴路步行街,解放西路,百果园社区„„),我们走访了地块所有街道,对道路的绿化,商业分布,健身设施分布,居民楼分布,进行了初步统计与地图标识。并对健身设施使用人数统计,拍照。调研中我们发现,基地中的健身设施分布零星,场地空间小,缺少照明,设施老旧,场地脏乱,相比之下百果园社区南向开口有庭院景观,有不少人休息散步,丰泉古井周边开阔绿地上有不少人跳舞,使用健身器。由于事先准备工作不足,地图打印比例略小,导致记录过程中的地理位置标识混乱,此问题作为经验,在以后的调研中将改进。与此同时我们进行了问卷的发放。问卷中我们从三方面出发设计问题,第一我们想了解中心城区人们的夜间活动状况,第二夜间运动状况,第三夜间运动的阻碍。我们共发放了210份分卷,有效问卷200份,其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人到基地都是来娱乐消费的。随后我们对问卷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基地中只有两成的人有运动习惯,运动地点分布在各大运动场地和绿地景观,我们就此推测在阻碍在基地运动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活动场地。问卷中运动意愿一项中,我们得到,多数人希望夜跑,于是我们的问题聚焦到了如何在中心城区植入夜跑空间。第三阶段,我们研究了国内外案例,探究什么类型的空间适合于夜跑,我们提取了空间要素:光照,道路宽度,道路剖面,人流量,车流量等等信息。为此我们去了网友推荐的长沙夜跑地点,实地搜集了这些夜跑地点的信息。找到了上海nike马拉松,跑步活动的资料。这些资料和信息为后面研究的深入做了准备。在这此过程中,我发现,资料的查找不嫌多,通过挂撒网的资料查找,后面随着课题的深入,一开始以为用不到的资料后面却有可能成为调研继续下去的关键。

第四阶段,我们将基地的范围缩小,把基地边角舍去,选取出两块肌理较为完整,人流较为集中的区域,万达东侧老社区地块和太平街东侧老社区地块,同为老社区,但是经过调研走访,我们发现两个地块的氛围人流却完全不同。太平街东侧老社区地块商业集中,人流密集,许多商家把商店范围扩展到人行步道上,占地严重,并且地块中的社区年代不同,有较为封闭的小高层住宅楼,也有七八十年代的开放老社区,由此导致地块的肌理极为复杂,封闭的高层住宅楼社区把道路完全打断,无法实现跑道的串联。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对在该地块跑步的意愿进行了调查采访,采访中许多人标示,不会在这里跑步,因为商业气息过于浓厚,觉得在这里跑不奇怪,人流量太大跑不起来。反观万达东侧老社区地块,夜晚开门商铺很少,街道人流稀少,街道空旷,整个地块基本都是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肌理较为完整,虽然路径较不规整,但四通八达,可进行串联。选定地块后,随后我们对基地进行了地毯式调研,我们详细标识出来地块的所有店铺及店铺种类,走访警察局进行了人口的调查,并且购置仪器对街道夜晚的光照度,街道宽度进行了精确记录和统计。我们就此将数据及调研信息进行分析,得到基地现在晚上不适于夜跑的原因是空间过于消极,归纳导致空间消极的原因有:灯光照明不够,街道整洁度差,店铺的关门给人以街道破败的感觉。问题再度聚焦于消极空间的积极转化,地块路径如何活化起来。

第五阶段,一开始我们抽取一天的白天对地块进行了访问调查,我们发现白天的地块人流较大街道氛围热闹,街道两旁的店铺纷纷开门迎客,店主做着各种瓜果蔬菜杂货的生意十分热闹。就此我们设计第三轮访谈提纲,对店主和社区居民进行访问,访问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对于店主:夜间为何关门不营业?对于社区居民:夜间活动状况意愿,以及假设街道已进行跑道改造对于外来者的接纳度。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对于多数店主由于经营的是农贸生意,在晚上是挣不到钱的所以会关门。而本地社区居民也因为街道环境太差不愿意进行户外活动,更愿意到旁边万达的绿地散步,并且表示欢迎人们来社区跑步。就此我们开始思考什么办法能让店铺能在夜间开门,也就是如何解决店铺的顾客来源问题。通过第三阶段的资料收集,我们了解到,夜跑活动过程中需要许多服务。于是我们思考,这些关门的店铺可否在夜间暂时的转化为夜跑需要的功能店铺,将蔬菜铺肉铺转化为食品补给,提供营养蔬菜肉食购买服务,将诊所药店转化为可以为夜跑者测量体重,心率,检查状况情况,受伤治疗的临时小站,将杂货店转化为夜跑装备租赁,物品存放等。转化信息通过手机APP上传至网络,夜跑者以此了解信息获取自己需要的服务。与此同时对物理空间进行对照改造,对照第三阶段的光照标准进行改造,并提高空间物理环境。最后实现路径活化。

整个社会调研从开始到完成,是一个不断总结归纳,取舍的过程,考验逻辑思维能力,信息排查收集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从中我学习到了基本的调研方法和分析方法。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考验小组队员协作,调研过程任务量庞大,只有小组成员齐心协力才能达成目标,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长处合理分配任务才能更有效率,当调研遇到困难,所有人状态都不好的时候更要互相帮助而不是互相指责逃避。吸取经验和教训,相信会在以后的社会调研中做得更好。

第二篇:社会调研心得

江门市外来农民工的收入与消费的调查

————之心得总结

只能用心酸,无奈,怜悯这几个词来形容我这次的社会调研之旅。因为这次的调研,我们走进了农民工的生活,见识到一些我们从来都没有想像过的生活苦楚。

心酸:

这次的调查,我们走访了麻园一、二工业区,学校的北区建筑工地,学校南区新宿舍的建筑工地,西门外的外来农民工住宅区,江边里,以及在蓬江区各街道的外来农民工们。他们在这个城市从事着各种各样的的,常被人瞧不起的工作。他们默默地努力地为这个城市贡献着,却领着最卑微的,只能糊口的工资。而这只能糊口的工资,他们却必须掰开来用,因为他们,还有一大堆的家人,需要他们来养活。所以,他们从来不敢多花一块,从来不舍得为自己填一件新衫,更别说填家电了。他们的房子大多是租的,而且是较远的郊区。去到他们住的地方,看到他们的衣着,看到他们吃的东西,看到忙碌的身影,我心里的第一感觉就是:酸。因为自己本来就不是来自有钱的家庭,父母也外出打工,但自己从来都没有见识或是想象过他们的生活,而这一次实践,我知道,我的父母,也曾是躲到城市的某个角落,为了省钱,也像他们这般的生活着。

无奈: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离家背井,来到这所语言不通的陌生的城市时,他们笑而不答,但笑容里满是无奈,那一刻,我深知,我们问的这个问题有多么的幼稚,是的,谁不迷恋自己的家园,又有谁喜欢背井离乡?这一切,只源于生活所迫,纯属于无奈之举。为养活自己以及家人,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好地得到教育,为了能够不再受饥饿的折磨,为了能够脱离贫困,他们只好无奈地来到这里,廉价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只为生活能够更美好一点点。而现在的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总是不断地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比起他们的苦楚,我们的又算得了什么呢?虽然他们生活困苦,但他们深知,抱怨,只会在自己快好了的伤疤上再戳一刀。为了不再那么地无奈,我们有的,只是不断努力,相信,无奈,只是暂时的,黎明即将到来。

怜悯:

看到他们生活的困苦,我怜悯他们,想帮他们一把。可是我知道,现在的我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我又拿什么去帮他们?况且,去中国上上下下那么多的农民工,以我自己一人的力量,又如何能够帮到他们呢?更有甚者,连政府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又如何能做到。我不禁为自己这个可笑的怜悯之举感到可笑。但我知道,我现在能做的,就执起我手中的笔,把他们的状况抒写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他们。让自己做微尘中的一员,希望庞大的社会团体,真的有一丝的作用。

总的来说,这次的调研,我的感触挺深,相信我的队友们也一样。还有,虽然这次的调研还算成功,但还是想感谢一下亲爱的队友们,由于天气过于炎热,但他们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精神,也深深地震撼了我,也因此,我见识到了自己未曾有过的坚持。

这次的团队合作,让我苍白的暑假抹上了一道浓厚的色彩,还有,队友的相伴,让我原本孤寂的生活填上了一阵笑声,我真心感到欣慰:暑假就应该这样过,这样,才真正的有意义。

第三篇:大学生社会调研心得

《大学生校园文明素养现状》

调研心得体会

如今,大学生文明素质已成为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无数灿烂的优秀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我们大学又被是看作了文明的象征,因此身处大学的我们责无旁贷的成为文明素质的先行者和传播者。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质状况,我们特意在我们学校范围内做了此次调查。本次调查采用网上问卷,现象观察,参考资料方式结合进行。网上问卷发放对象为湛江师范学院在校学生,网上问卷克服了其地域和随机性上的不足,由网民随机参与,所以也符合随机性。本次网络问卷共回收到71份,被调查学生男女比例达3:4,范围阔及全校,因此在问卷发放和回收方面也基本上达到调研的要求。以本次调查收集的数据为基础,我们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形成此份调查报告。

历经几天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在我们组员的辛苦努力下取得圆满的成功,可能没有很大的辉煌成就,可是历经几天的相处和工作,在组员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学会在众多同学的回馈调查问卷中攫取有用的信息,并且学会分析数据的方法。说起来这个,收获的是关于亲身体验社会实践的经历,了解了很多同学对于大学生校园文明素养的看法,他们都希望能拥有一个良好的文明校园,并且在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以下的就是关于这次调研的心得体会。

一,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至今是许多企业里的座右铭。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一切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团结,任何敌人都可以战胜;一个集体如果不团结就是一盘散沙。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成功靠的是组员一起造就的,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取得好的成就只能是痴心妄想。落篱之下独木成林焉能存在?根也好,好汉也罢,古今中外单凭个人的力量能称王的,没有见到过。只有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才能最终成功。刘邦用得张良、韩信、萧何,得以创建帝业;刘备用得孔明、关羽、张飞、赵云,得以三足鼎立天下,宋江是一遇大事就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的主子,辛好有梁山一百多位兄弟“哥哥休要惊慌”的辅佐,才能占据八百里水泊;唐三藏的取经,没有孙悟空一路的降妖伏魔,猪八戒、沙和尚的鞍前马后,岂能取得真经,普度众生?。”我们体会到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团结。这次的调研工作分为:调查问卷的设计,把调查问卷发往很多湛师群里面,填写问卷,回收问卷并查看回馈信息,分析问卷的结果并行形成报告。每个组员的分工很明确,每个组员都很认真地完成各自的任务,完成自己的任务之于还努力帮助其他组员完成工作。

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等上下而求索

校园文明,在于点点滴滴,在于一举一动,在于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我们的调查活动,旨在了解大家对校园文明的认识与看法,更进一步地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大学生文明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小问题,迫切地需要正确认知到严重性,并加以改正,例如教室上课玩手机睡觉等、宿舍玩网络游戏影响舍友的正常休息、饭堂插队和大声喧哗、图书馆大声喧哗,影响同学们的自习,乘搭校车不遵守纪律排队等等。这些小问题都在无时无刻阻挡着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作为新时代的高等知识分子应该认识到自已的所作所为是否合乎大学生的身份。有人说,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大学生道德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令人困惑的,它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就业、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值得思考的。故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等上下而求索。

三,加强礼仪教育,提高自身文明素养

在现实生活中,守规范、讲礼仪能够充分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内涵,是树立文明形象的直接途径,讲道德,树新风,是构造和谐文明校园的重点。一个人即使具有美好的心灵,若不懂礼仪就会形成一种不文明的形象,良好的文明礼仪更能表现出一个人的魅力。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最基本的礼仪知识的培养,是在公共礼仪课程中,向学生讲解日常使用的个体礼仪,如谈吐、体态、服装;校园礼仪,如尊重师长,就餐秩序,不随便在图书馆大声喧哗;社交礼仪,如待客、交际,同学之间的相处等内容。从其自我需要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让他们接受教育,变被动接受不文明行为的批评教育为主动接受使用礼仪知识的学习,以增强学习兴趣。良好的礼仪规范并不是完全与内容相伴而来的,更多地是通过教育,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慢慢养成的。在实践中可以大力宣传校园礼仪制度,并加强校园礼仪的重视程度,使大学生不断养成守规范、讲礼仪的文明习惯。注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到杜绝不良的礼仪风气,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建立文明校园,享受美好的大学时光。

回想这几天的问卷调查活动,无处不体现我们暑期团队四人的力量和团结。在庞大的工作面前我们没有人抱怨,我们每个人都是极具责任心的人,问卷调查虽然做着很累,但是我们做的很开心,很快乐,流了汗,也收获了成功。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活动我们学会了面对,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协作,在炎热的暑期,我们历练了自己的内心,收获了一份宝贵的经验。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以后的踏出社会工作有一定的帮助,雄厚的社会实践经验对以后的工作更是可以起到奠基石的作用。

第四篇:城市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为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康发展,就必须切实致力于相关法规范和制度的完善,用法规范和制度来规范引导和促进保障社会管理及社会管理创新,形成解决问题和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重点在于解决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等问题。各级政法机关依法推进其本职工作,便是为社会管理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且其中有些职能本身就是直接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我市家族企业众多

家族企业是一种范围极广、种类繁多、应用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即便是在现代企业制度比较成熟的美国,90%以上的企业仍然属于家族企业。家族企业不仅在欧美大陆十分普遍,而且在亚洲各国也非常盛行。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家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主要源于家族企业的固有优势,比如集权决策效率高、亲情内聚力强、反应速度快、执行力强、心理契约成本低、恩威并用效果好、家长示范效应强、经营文化传承性好等。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家族企业仍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清晰、管理制度不规范、治理结构不到位等严重缺陷。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国家族企业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就是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家族企业弥补上述缺陷的基本选择。根据国内外家族企业的成功经验,我根据我市家族企业的管理创新有以下几种路径可供选择。

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家族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从低成本竞争向差异型竞争转变,增长方式从数量扩张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模式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产权结构由一元化转变为多元化,管理模式将克服家族的束缚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经营领域也逐步走向国际化。概言之,我国家族企业必将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因此,我市家族企业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经营战略的调整。可以说,经营战略的调整好坏决定着企业的未来成败。比如,方太从“点火枪大王”转型为“抽油烟机大王”,吉利从多元贸易转向中低挡轿车,太太药业从保健品行业进入药品行业,这些都是成功转型的典范;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同样为公司赢得了更大的业务增长空间;我市的轴承产业也是非常强壮。

家族企业制度创新主要包括资本社会化、管理专业化、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化。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利用制度安排的互补性,选择一种降低代理成本的机制,控制代理风险。这样既能保证经营管理层拥有足够的经营权,使企业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活动中及时把握商机,又不致使出资人失去对财产的最终控制,双方各得其所,但关键是如何在出资人和经理人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机制。

家族企业要克服家长制的弊端,从人格化的社会网络交易转向非人格化的制度?交易,推进制度创新。首先,要加大产权制度的改革力度,有效地融合社会资本,实现资本的社会化;其次,要借鉴国外大企业的管理经验,实行专业化管理,正确对待职业经理人,激励和发挥他们的才干;第三,要积极规范治理结构,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和专业管理技术。

传统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与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具有尖锐的矛盾。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不是建立在商业原则的基础上,其组织行为不是依据市场原则,而是依据?理规范;维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是利益关系,而是个人之间的情感和血缘关系。在这种治理结构下,就容易形成“家长”的实际管理素质与现代管理者角色需求的矛盾。因此,家族企业要在坚持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下,结合家族企业的实际情况,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家庭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二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与价值分析

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或曰启动点,往往是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亦即社会管理手段创新。从社会管理的规律性来看,社会管理整体机制和制度的创新必须以充分全面而客观准确地掌握社会建设以及社会成员的具体状况为基础和前提,而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对相关要素的要求则相对要宽松得多。当然,从实效性的角度来看,社会管理手段创新同样须依托于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机制的支撑。要避免“行政方法不能用、经济方法不好用、法律方法不会用、思想教育不顶用”的尴尬,必须依托于明确规定了各方主体的职能任务、权利义务和职责的法规范。唯有在法规范和制度支撑下,才能使社会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社会事务的管理。

在目前阶段,社会管理方式与方法创新即是完善社会管理手段,实现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转变。社会管理机制制度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制度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所在,是各类创新的支撑和保障。无论是社会建设、社会管理,还是社会管理创新,都必须有法规范作支撑、制度作保障。因此,为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康发展,确保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效性和持续性,就必须切实致力于相关法规范和制度的完善,解决好权、责、利的统一问题,用法规范和制度来规范引导和促进保障社会管理及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和服务,依良法善治,形成解决问题和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变革是完善和发展社会管理的基石。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这是社会管理机制制度创新的指导原则——要形成并健全四种主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的新的社会管理格局;要注重对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健全完善;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力。所有这一切,都要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建立一种能够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

管理主体创新是社会管理机制制度创新的关键。社会管理机制制度的创新,要求对各类主体的职能范围作出明确界定,并按各自职能来分别设计管理机制,构筑相应的法规范和制度。在多元主体的社会管理格局中探索一种持续的互动运行模式,更需要坚实的机制制度作为支撑。

需要强调的是,社会管理创新强调从新的社会管理观念、方法乃至机制制度的研究开拓到实际机制或者制度化运用,不应忽略既有的社会管理资源和手段。社会管理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善治”,即达成兼顾各方面利益基础上的公共利益最大化。所以,无论是推动参与型乃至自治型社会管理的理念拓展,还是探索社区矫治和特殊人群帮教的新机制,都应当以社会管理的秩序价值与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根本目标。

三、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与路径

管理内容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必须创新管理内容,厘清管理领域,强化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有效调处社会矛盾,维护各方各类群体的正当权益。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增强社会管理合力

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强调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中的中心位置,强调政府公共财政的更多投入,同时要健全和完善社会自治、自律和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社会管理上的主体性及其对政府社会管理的监督制约作用。

建构和实施以权利为导向的社会政策体系,尊重和保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加强社会服务体制建设,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消除社会排斥,推动社会融合。

加强民生制度建设,确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民生社会管理发展新机制。改善和保障民生问题不仅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政府行政必须优先实现的基本职能,也是需要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既要承担起直接提供各类服务的职责,又要善于借助其所掌握的权力、权威和信息、资源,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使其参与解决民生问题。

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并形成维护社会长期稳定和有效处理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社会稳定机制。在群体性事件等危机处理中,要善于做到“情绪疏导”和“情绪管理”,以贴近的感情疏导民情,化解危机,尽量避免机械、简单地运用“物质满足”或者“物质诱导”的方式。

增强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的运行机制。要建立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平等、民主的社会合作机制,倡导参与型行政理念,形成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维护全体人民的发展利益与环境生态利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二)社会管理创新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既要全面展开工作,又要抓住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重点在于解决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等问题。

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要公平对待,切实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从就业、居住、就医、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入手,不断创新统一有效管理新机制,结合城镇化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全覆盖的人口互动管理模式,疏堵有机结合,使流动人口能够全面参与并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变流动为活力,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不稳定和不和谐等问题。

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新,要建立健全对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特别是青少年以及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的常态化帮教管控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工作双延伸。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要有措施、有方法、有体系,应在有利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促进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尤其是应当致力于建构和完善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机制制度,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

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的创新,要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治理和城乡规划、地区改造相结合,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健全基层组织、延伸公共服务,切实处理好整治、服务、管理和发展的相互关系;要对小旅馆、娱乐、洗浴场所等实行耐心指导、重点防控、过程监管,完善长效机制,突出指导服务理念。

推进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要提高对互联网的认识,注重研究互联网的内在规律和规则,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互联网的建设与有效管理,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和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依法保证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既要把网络舆情作为听民声、察民意的重要渠道,又要高度重视和评估舆情影响,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地制定互联网管理建设政策,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维护网上秩序,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

推进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创新,要致力于对社会组织的研究,承认社会组织在国家发展与建设中尤其是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并按照社会组织发展规律施以有效监管,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范。

(三)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首要的是搞好制度建设,完善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范,建立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特别重要的是要完善参与型及自治型治理结构,重视对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专业人员和优秀的社会组织的培养和培育,通过对社会管理领域进行过程引导和规范,实现政府对创新活动和创新行为的有意识引导、调控和激励,形成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机制。

社会管理创新要确立正确方向和科学路径,要促进社会活力而不是要限制社会活力,要对利益调整进行结构性改革,强调要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倡导不同的行为模式,倾听不同的利益诉求,重视沟通与协调。社会管理创新要对利益调整进行结构性改革,同时要尽可能地兼顾各方各类利益。但是,强调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绝不是不能损害任何利益,绝不意味着不能采取任何强制性手段。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中的利益调整要着眼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要引入行政过程论,对各方各类利益进行综合的全面衡量,依法作出科学合理的裁量判断。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活动,依赖于不同思想、意见和利益诉求的相互交流和撞击,依赖于开放性、自由交流、容忍不同观点的环境,更依赖于相关各方全方位参与管理、决策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规律性特征,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要予以最大限度的尊重。

四、政法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能发挥

社会管理创新主要涉及到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的关系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法机关没有什么用武之地。相反,各级政法机关依法推进其本职工作,便是为社会管理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且其中有些职能本身就是直接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无论是法院依法判决、裁定,还是检察院的依法抗诉监督,对于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制度的形成和不断完善,提高其制度化、法制化乃至法治化的水平,都具有重要的规范、促进和监督制约作用。而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作为民心工程、实事工程、保障工程来抓,有助于推动政法工作全面发展进步。

“人民检察院通过检察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国家,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主动服务第一要务,不断提高执法办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各项检察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通过执法办案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司法公正,理顺群众情绪,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执法办案是履行一切检察职能的本源和归宿,也是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作。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当代社会管理的创新始终要求加强法治建设,唯有以法治理念为指导,以法制体系、法治程序和规范为支撑,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最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市人民检察院深刻领会三项重点工作的精神实质,积极探索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从社会稳定大局出发,突出工作重点,延展服务领域,采取得力措施突出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更好地发挥了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一)是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增强党员干部的法制意识

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更加注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努力实现从查办案件向预防犯罪延伸,从事后预防向事前预防延伸,从个案预防向制度和机制建设延伸,深化预防宣传、警示教育、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等工作。去年以来,该院结合办案实际,向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报送专题调查报告4篇,发出《检察建议书》26份,对遏制和减少各类犯罪,加强社会管理起到积极推进作用。该院以预防先行,在工程建设领域开展以摸底调查、预防动员、建立重点岗位人员预防档案、以案释法、帮助整章建制、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学法竞赛等内容的预防工作,有力地增强了工程建设领域干部职工预防犯罪意识,提高了建筑行业社会管理创新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对特殊群体的管理服务水平

落实检察环节上的各项综合治理措施,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平安创建活动,结合检察职能,拓展管理和服务渠道。把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被宣告适用缓刑和适用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人员等在社会执行刑罚的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服务纳入社会管理的重点来抓,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妥善安置、融入社会;积极探索适应社区矫正特点的检察方式,加强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的法律监督。去年以来,通过协商办法,解决了10名劳教、劳改释放人员就业出路,并协助用工单位与其签订用工合同,落实了帮教措施。健全完善社区矫治机制,在对特殊人员管理服务的同时,建立和健全了《社区矫治工作实施办法》,使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做到有规可守,有章可循。

(三)是加大查办社会管理领域职务犯罪力度,净化社会管理环境

不断加大对社会管理领域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把查办涉及社会管理领域的职务犯罪作为服务社会管理、服务大局稳定的中心工作来抓。去年以来,集中力量先后在教育系统、政法系统、经济管理领域等查办了管理领域涉嫌职务犯罪案件10余起,涉农职务犯罪案件8件,其中在教育系统查办和经济管理系统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案值大、影响广,社会效果好,有力地促进和加强了社会管理领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四)是加强青少年违法犯罪人群管理,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

结合办案,经常性开展青少年违法犯罪问卷调查活动,掌握其违法犯罪规律。针对部分青少年违法犯罪与网络毒害有关的实际,与公安、文化等相关部门开展多次清理校园周围网吧、录像厅活动。参与制定市政府关于出台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管理规范,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减少了不良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率较以前呈下降趋势。围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开展“担任法制副校长”、“法制进校园”、“送法进课堂”活动。去年以来,共建立联系点27个,举办中小学生法制讲座28场次,深受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好评,有效地减少预防了青少年违法犯罪发生。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共同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城乡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城镇人口从.亿增加到.亿;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已有%以上的城镇从业人员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工作。“单位”管理是以往中国社会管理的一大特点,许多制度和政策都和“单位”有关,要通过“单位”实施。现在发展市场经济,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以计划经济体制和过去那种权力构架为基础的社会整合功能削弱,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改革内容来看,我们需要推进的主要是一些涉及面宽、利益调整层次深、配套性强、风险比较大的改革,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难度加大。从改革动力来看,改革初期,人心思变和较低的社会预期激发着人民群众的改革热情,社会的动力与政府的牵引力紧密结合,推动着改革快速推进。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人们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分享要求明显增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社会管理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科学判断、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完善社会管理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安定有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五创新管理理念,整合社会资源

社会管理也叫社会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社会公共组织为了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各种公共事务,通过制定必要的制度和公共政策来实施的有效管理。社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完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构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形成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秩序相协调的社会秩序。对社会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其一是以政府为主体,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制约;其二是以社会为中心,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约束,规范和制约自身的行为。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一项涉及层面广、触及问题多、解决难度大的社会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十六届届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一)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社会管理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在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必须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好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从根本上减少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从源头上减少因利益冲突引发的社会矛盾;必须实现成果共享,使构成我们社会的各个阶层,参与社会发展的不同群体,都能够实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同发展,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必须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最大程度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必须着力减少社会发展的成本,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社会政策,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公正,努力降低社会发展的成本,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职能

在新的社会管理格局中,政府要切实担负起社会管理的职能,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扩大公共财政对社会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投入,把人力、物力、财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把工作着力点更多地放在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上。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公共服务薄弱的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不断改进公共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创新管理制度,为群众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按照《决定》“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要求,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变政府以往介入市场过多的′越位′和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缺位′现象,顺应全球社会公共管理新趋势,加快传统的“经济管理为主”向现代的“社会管理为主”转变。

(三)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社区是城乡居民生活的基层单位,是政府社会管理与社区自治组织、民间组织自我管理的结合点,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社区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创新社区管理,构建和谐社区,要从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入手,积极探索新的社区发展和管理模式,健全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建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企业在社区建设中的伙伴关系,把一部分政府可以不直接承担和企事业单位剥离的社会职能、服务职能交由社区承担。发挥驻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大力推进社区服务的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多元化,完善社区就业,社区保障、社区救助、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体育、社区安全等各项公共服务;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和特殊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强化社区服务保障功能,探索建立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的网络化的社会管理机制,把为民服务的工作渗透到社区各个领域。农村社区建设则要把构建社区救助体系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各类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要加强城乡社区自治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通过提高居(村)民的自治程度,培养民主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城乡居民自治组织成为协调民众利益、化解民众矛盾、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有效载体。

(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吸纳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要有利于调动市场和社会组织的参与力量;有利于实现公共资源、公共信息整合共享;有利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者间的良性互动。只有科学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探索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机制,才能有效解决目前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实现加强社会管理和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的目的。因此,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市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政府调控、社会组织和市民协同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机制。要大力培育、发展各种社会组织、中介组织,包括律师、公证、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机构和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社会管理。同时,要边“放水”边“筑堤”,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政府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针对目前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一是降低准入的门槛,因地制宜的确定准入条件,不搞“一刀切”。二是逐步实现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彻底“脱钩”。政府过多或不适当的干预,往往会削弱社会组织的自治性,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组织自身能力的发展。三是引导社会组织进行公开、透明化的运作,促进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承担社会责任,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四是加强立法,通过法律的手段,明确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工作范围、经费来源、管理手段、管理程序等。依法管理和监督各类社会组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六社会管理创新的对人们的影响和启示

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履行好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抓住改善民生这一影响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措施,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转变。

要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化解,着力构建“大调解”工作体制机制,积极组织领导干部接访、下访,认真落实社会风险 要深入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在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问题上实现评估制度,进一步筑牢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基础。要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基层综治机构等基层基础建设,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帮助基层干部开展工作,确保基层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办、群众有依靠、稳定有保证。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当前,我国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已经明显地集中到与人民群众基本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的环节。这对各级党委和政府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决定》提出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抓住了利益关系,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必须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点,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必须严格遵循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改革方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程度,妥善照顾各方面群众的关系;政策措施的调整,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求;大型项目的实施,事前必须认真进行科学论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平衡点;公共资金的投向,必须首先用于解决低收入阶层特别是最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进一步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要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将拟制定的社会政策向社会公开,使人民群众对于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政策设计有着充分而广泛的民意表达,确保社会政策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更多采用调解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引导各阶层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要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培养社会公德和法制精神,使社会各阶层都能按照法律和政策,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我市的现阶段工作已近有很大的进步,一项任务不是一个国家总的领导就能解决的,是靠全民共同的努力合作下,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切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观念创新。只有好的观念才能产生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观念是人的主观世界,而主观世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因此,观念创新必须通过深入研究实践活动和由它们产生的成果——科学和文化知识,才可能提炼出新的看法,从而指导管理活动。因此,加强对实践活动的了解和加强学习是观念创新的关键。

第五篇:城市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为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康发展,就必须切实致力于相关法规范和制度的完善,用法规范和制度来规范引导和促进保障社会管理及社会管理创新,形成解决问题和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重点在于解决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等问题。各级政法机关依法推进其本

职工作,便是为社会管理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且其中有些职能本身就是直接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我市家族企业众多

家族企业是一种范围极广、种类繁多、应用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即便是在现代企业制度比较成熟的美国,90%以上的企业仍然属于家族企业。家族企业不仅在欧美大陆十分普遍,而且在亚洲各国也非常盛行。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家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主要源于家族企业的固有优势,比如集权决策效率高、亲情内聚力强、反应速度快、执行力强、心理契约成本低、恩威并用效果好、家长示范效应强、经营文化传承性好等。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家族企业仍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清晰、管理制度不规范、治理结构不到位等严重缺陷。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国家族企业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就是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家族企业弥补上述缺陷的基本选择。根据国内外家族企业的成功经验,我根据我市家族企业的管理创新有以下几种路径可供选择。

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家族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从低成本竞争向差异型竞争转变,增长方式从数量扩张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模式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产权结构由一元化转变为多元化,管理模式将克服家族的束缚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经营领域也逐步走向国际化。概言之,我国家族企业必将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因此,我市家族企业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经营战略的调整。可以说,经营战略的调整好坏决定着企业的未来成败。比如,方太从“点火枪大王”转型为“抽油烟机大王”,吉利从多元贸易转向中低挡轿车,太太药业从保健品行业进入药品行业,这些都是成功转型的典范;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同样为公司赢得了更大的业务增长空间;我市的轴承产业也是非常强壮。

家族企业制度创新主要包括资本社会化、管理专业化、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化。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利用制度安排的互补性,选择一种降低代理成本的机制,控制代理风险。这样既能保证经营管理层拥有足够的经营权,使企业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活动中及时把握商机,又不致使出资人失去对财产的最终控制,双方各得其所,但关键是如何在出资人和经理人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机制。

家族企业要克服家长制的弊端,从人格化的社会网络交易转向非人格化的制度?交易,推进制度创新。首先,要加大产权制度的改革力度,有效地融合社会资本,实现资本的社会化;其次,要借鉴国外大企业的管理经验,实行专业化管理,正确对待职业经理人,激励和发挥他们的才干;第三,要积极规范治理结构,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和专业管理技术。

传统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与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具有尖锐的矛盾。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不是建立在商业原则的基础上,其组织行为不是依据市场原则,而是依据?理规范;维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是利益关系,而是个人之间的情感和血缘关系。在这种治理结构下,就容易形成“家长”的实际管理素质与现代管理者角色需求的矛盾。因此,家族企业要在坚持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下,结合家族企业的实际情况,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家庭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二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与价值分析

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或曰启动点,往往是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亦即社会管理手段创新。从社会管理的规律性来看,社会管理整体机制和制度的创新必须以充分全面而客观准确地掌握社会建设以及社会成员的具体状况为基础和前提,而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对相关要素的要求则相对要宽松得多。当然,从实效性的角度来看,社会管理手段创新同样须依托于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机制的支撑。要避免“行政方法不能用、经济方法不好用、法律方法不会用、思想教育不顶用”的尴尬,必须依托于明确规定了各方主体的职能任务、权利义务和职责的法规范。唯有在法规范和制度支撑下,才能使社会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社会事务的管理。

在目前阶段,社会管理方式与方法创新即是完善社会管理手段,实现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转变。社会管理机制制度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制度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所在,是各类创新的支撑和保障。无论是社会建设、社会管理,还是社会管理创新,都必须有法规范作支撑、制度作保障。因此,为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康发展,确保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效性和持续性,就

下载城市跑道——社会调研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跑道——社会调研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利益重如山。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住房问题却日益严重,上升到保定市居民关注的民生问题......

    社会调研

    关于假期大学生旅游景点选择的调查 1、调查题目:关于假期大学生旅游景点选择的调查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在旅游景点选择以及出行方式、资金准备、时间规划......

    社会调研

    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杭州市G20峰会的调查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籍贯: 班级: 学号: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杭州市G20峰会的调查 2016年,这是意义......

    社会调研

    寒假社会实践简述建平县矿产资源班级:08微本学号:08110511020姓名:许力波建平县之崛起---矿产引言:辽宁省建平县历史悠久。被历史学家称为“中华文明的新曙光”,被美、英、日、印......

    社会调研

    沈阳市铁西区的工业发展与工业文化 调研课题:沈阳市铁西区的工业发展与工业文化 调研目的:“天之骄子的辉煌历程”,以沈阳铁西区为例,纵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调研地点:沈阳市......

    城市路灯调研

    公共照明设施设计 (道路照明、环境照明) 1、市场现有分析 现代城市亮化中,户外灯具以其简洁、新颖的造型,在提供照明的同时与现代城市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给人们带来一种美的......

    北京城市教育公平问题社会调研(精选5篇)

    北京城市教育公平问题社会调研 教育问题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毕竟教育是全中国,不,全世界共同关心的一个共同话题。 “科教兴国”这个基本国策方针早已被大家所熟知,我也不......

    城市公共交通心得

    城市公共交通心得 土木104冯华强学号10404010436 虽然学习的时间并不多,但对城市公共交通有了一些了解。城市公共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我们。下面是我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