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物常见计算题总结(三)
七、进化中基因频率的计算:
1、由概念来计算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或1-A的基因频率)。
3、已知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或隐性性状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求 A、a的基因频率或求某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方法:先求a的基因频率q= A的基因频率=1-q。各基因型所占的比例:AA:p,Aa:22pq,aa:q.例
1、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
、。
解析:Aa基因型个体占总数的50%,则A的基因频率=30%+1/2×50%=55%;a的基因频率=1-55%=45%。
例
2、在对某工厂职工进行遗传学调查时发现,在男女各400名职工中,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30人,患者为10人,男性患者为22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A、4.5% B、5.9% C、6% D、9% 解析:X染色体数目=400×2+400=1200,色盲基因数目=30+10×2+22=72,则色盲基因频率为72/1200×100%=6%.所以选C 例
3、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是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A、10/19 B、9/19 C、1/19 D、1/2 解析:由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可以推出aa(表现正常的)所占的比例是81%,可得出a的基因频率是 =90%,A的基因频率=1-90%=10%;AA的基因型频率为10%×10%=1%,Aa的基因型频率为2×10%×90%=18%。由此可得出妻子是AA基因型的概率为:1%/(1%+18%)=1/19,是Aa基因型的概率为18/19,所以他们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 × = ,所以选A。
八、种群密度的相关计算:
1、样方法求种群密度:适于求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的土壤动物。
方法:(1)一个样方内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用样方内的个体数+相邻两边上的个体数。(2)种群密度为各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22、标志重捕法求种群密度的方法:适合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公式:
例:某生物兴趣小组欲调查一块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调查时应采用
法。如果该农田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40只鼠,第二次捕获48只,其中带标记的有15只,则该农田此种鼠的种群密度是
只。
解析:鼠属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所以可用标志重捕法。依据标志重捕法的公式可求出鼠的种群密度是128只/公顷。
右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A.100只
B.200只 C、200只 D、400
解析:实验时兔子种群数量为 =200只,由于实验时该种群增长速率处于最大值,故该种群此时的种群数量为K/2值,故该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约为400只。所以选D
九、能量流动中的相关计算
(一)、能量流经某个种群时的示意图
由此图可得出:
1、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包含的能量。
2、用于各营养级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各营养级的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3、总同化量=净积累量+呼吸消耗量=生物体储存的能量+呼吸消耗量
注:①、净积累量=生物体储存的能量=生物体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②、注意下面不同的词:“获得”的能量=“流入”的能量=“同化”的能量
4、能量传递效率=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例1: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A、通过兔子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 D、流入狐狸体内
解析:兔子粪便中的能量是没有消化的草中包含的能量,没有被兔子消化吸收。所以选B。例
2、下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示意图,其中A~E表示生物成分按营养功能的归类群体,Gp表示总同化量,Np表示净积累量,R表示呼吸消耗量。请分析回答:52(单位:10J∕m∕年)
图中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中有730.17未被消费者同化;第二营养级中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有47.64;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3% 解析: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为871.27,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是141.10,所以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中有871.27-141.10=730.17;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41.10,用于呼吸消耗的能量是78.13,流向下一营养级的是15.51,所以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为141.10-78.13-15.51=47.64;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为141.10,第三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为15.91,所以两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91/141.10=11.3% 例
3、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便为食物.设一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7化的能量为10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为()
A.0kj
B.10kj C.2×10kj D.10~2×10kj 解析: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同化的能量,所以选A
(二)、计算某一生物所获得的能量的最多(最少)的能量计算规律: 设食物链为A→B→C→D:
6
6
6
6例
3、下面是一个生态农业示意图: 若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固定了5×10KJ能
7量,蚯蚓从农作物获得的总能量为1.2×10KJ,KJ。
解析:猪和鸡都是第二营养级,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5×10×20%=1×10KJ.(三)、涉及多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计算时,在不告诉传递效率及食物比例时,其规律如下:
例
4、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人的体重增加1kg,最少消耗水藻
kg;最多消耗水藻
kg。
解析:若求人的体重增加1kg,最少消耗水藻的量,按最短的食物链:水藻→小鱼→人,最大的传递效率20%计算,可得到1÷20%÷20%=25kg;最多消耗水藻的量按最长的食物链:水藻→水蚤→虾→小鱼→大鱼→人,最小的传递效率10%计算,5可得到1÷10%÷10%÷10%÷10%÷10%=1×10kg.例5:有5个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若第五营养级的生物质量增加1kg,理论上至少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
A、25kg B、125kg C、625kg D、3125kg 解析:第五营养级生物增加1kg,至少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的量是1÷20%÷20%÷20%÷20%=625kg,所以选C。
(四)、已知某营养级的食物比例及传递效率时:
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前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kg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
kg。解析:解答该题时需注意两条信息:传递效率为10%和一种生物摄食两种前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流经丁的食物链有三条,即戊→庚→丁;戊→甲→丁;戊→己→甲→丁,则丁增加10kg体重应消耗2500+500+250=3250kg戊。
式图:
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若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
KJ.解析:图中各营养级构成的食物链是A→D→C,图中没有告诉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也没问“最多”或“最少”,所以能量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最少”的值是 ,最大值为 ;所以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 ~。
(六)、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问题: 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
32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10KJ∕(m·y).从此图解读出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①代表的是呼吸作用,①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无机环境中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6×10KJ(m×y)C、第二营养级传递给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5.6%。D、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是同时进行,紧密联系。
解析:能量在流经某一营养级时,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是守恒的。肉食动物能量的输出值为2.1+5.1+0.05+0.25=7.5,可见来自植食动物的能量的为2.5,同理可推出植食动物来自生产者的能量
32为14,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9×10KJ/(m·y)。第二营养级传给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2.5/16=15.6%。选B.七、调整食物结构有关的计算
1、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
32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答案:1.96 解析:题目中隐含着的食物网是:
。其中人分别从食物链①和②获取能量的比例为1∶1时,人要同化1kJ则要消耗植物能量: ;此比例调整为1∶4,人要同化1kJ则要消耗植物能量:,所以相同的植物的量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为原来的 倍。
2、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
(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答案:减少
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不部分能量,导致人获
得的能量减少
解析:依题意,理论上该农场供养日人数将减少,因为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3、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 能量传递效率按10% 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A、1.875倍 B、1.375倍 C、1.273倍 D、0.575 倍
解析:解题时应该从C出发,设当食物比例A:B=1:1时,C的能量为x,需要的A为(1/2)x×10+(1/2)x×10×10=55x。设当食物比例A:B=2:1时,C的能量为y,需要的A为(2/3)y×10+(1/3)y×10×10=40y.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则y=1.375x。选B。
第二篇:高中生物 常见的数据总结
万分之一: 大量元素的最少含量8:微量元素种类(植物需要的)
8:人体内的必须氨基酸种类数20: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
2870 KJ:1mol葡萄糖在有氧呼吸下可释放的能量
1161 KJ:1mol葡萄糖可真正被人体利用的能量(有氧呼吸)30.54 KJ:1mol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14:植物所需元素的种类数
23:人体细胞一个染色体组所含染色体数目 80~120 mg/dl:人体血糖正常含量范围
ml/dl :临床上把空腹时候血糖含量超过的叫做高血糖,160~180 ml/dl:肾糖阙/糖尿
36.7~37.7,平均37.2:人口腔温度
36.0~36.8:腋窝温度
36.9~37.9平均37.5 : 直肠温度
7.4~7.6:微生物最适宜PH值
0.14mol/L,NaCl在此浓度下,DNA溶解度最小 2:n
3n:
(1/2)n:
第三篇:高中生物选修三总结
四、胚胎工程:早期胚胎或配子水平
(一)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1、精子的发生:睾丸的曲细精管内,初情期开始
变形:细胞核—精子头,高尔基体—顶体,中心体—尾,线粒体—尾的基部的线粒体鞘,其他物质—原生质滴向后脱落
2、卵子的发生:卵巢及输卵管
胎儿性别分化后:卵原细胞有丝分裂,并变成初级卵母细胞,被卵泡细胞包围形成卵泡
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在出生前(胎儿时期完成)
初情期后: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减二中期停——卵子、极体
马狗排卵猪牛羊排卵受精
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
3、受精:输卵管内完成(1)精子获能
(2)卵子的准备: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3)受精:
顶体反应,释放顶体内酶,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穿越放射冠、透明带,(精子触及卵黄膜的瞬间)透明带反应,精子外膜和卵黄膜相互融合(标志着精子入卵),卵黄膜的封闭作用&精子尾部脱离形成雄原核,卵子减二完成,排出第二极体,形成雌原核,比雄原核小,核融合(标志受精卵的产生)
防止多精入卵:透明带反应卵黄膜的封闭作用
4、胚胎发育:卵裂期(透明带内,有丝分裂,胚胎的总体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减小)
(1)桑椹胚:细胞数目32个,全能细胞
(2)囊胚:开始出现分化,内细胞团(胎儿);囊胚腔;滋养层细胞(胎膜胎盘)
孵化:透明带破裂,胚胎伸展出来
(3)原肠胚:内细胞团—外胚层、内胚层、中胚层,原肠腔
(二)体外:
1、体外受精:
(1)卵母细胞的采集:实验动物、猪、羊—促性腺激素处理超数排卵,输卵管中冲取
大牛:屠宰母畜的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活体动物的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人工培养至减二中期
(2)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假阴道法、手握法、电刺激法
获能处理:培养法(人工配制的获能液);化学诱导法(一定浓度的肝素或钙离子载体溶液)
(3)受精: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
2、胚胎的早期培养:
无机盐、有机盐、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血清
向受体移植或冷冻保存
3、胚胎移植:
(1)意义: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能力;大大缩短了供体本身的繁殖周期;良种畜群迅速扩大,加速了育种工作和品种改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节省购买种畜费用;胚胎冷冻保存品种资源和濒危物种
(2)基本程序:
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供体和受体是同一物种。并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同种优秀公牛配种或人工授精。
③把供体母牛子宫内的胚胎冲洗出来(冲卵),胚胎进行质量检查,向受体移植或放入液氮中保存。④对受体母牛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
(3)生理学基础:
①同期发情处理,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②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不与母体子宫建立组织上联系,可以胚胎收集。
③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胚胎可以在受体的存活。
④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4、胚胎分割:
实体显微镜、显微操作仪
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5、胚胎干细胞(ES或EK细胞):
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
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体外诱导分化:(1)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症
(2)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解决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
(3)饲养层细胞上或添加抑制剂的培养液中不分化,加入分化诱导因子(牛黄酸、丁酰环
腺苷酸),是在体外条件下研究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
第四篇:(高中生物必修三总结)
《必修3》必记知识归纳
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占2/3。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3、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种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5、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
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生理盐水的浓度是 0.9% 的NaCl。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K+维持。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7、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发射弧,反射弧通常会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9、兴奋的产生:由于钠钾泵主动运输吸收K+排出Na+,使得神经细胞内K+浓度
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
1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的1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
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12、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3、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14、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5、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16、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
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17、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
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清除和监控。
20、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
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1、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其中B细胞主要靠生产抗体消灭抗原,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消灭抗原,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注意其区别)
23、免疫学的应用:免疫治疗、免疫预防、器官移植。
24、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5、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26、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7、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8、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型、随机型、聚集型。
29、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等,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30、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此大多
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3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意义:防治有害动物,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拯救和恢复濒危动物种群。
32、自然界中确实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
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
33、种群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3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35、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36、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37、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大都具有明显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
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常呈 镶嵌分布。
38、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39、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40、演替的类型:①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
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裸岩)。
②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
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4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4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
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43、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44、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45、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46、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不可逆不循环,逐级递减。
47、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帮助人们科学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
到最有效的利用;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8、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遵循这一原理,可以合理设计食物链,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投入,也就是使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49、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0、物质循环的特点: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5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光、声、温度、磁力等)、化学信息(植物的生物碱和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动物的性外激素等信息素)、行为信息。
52、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5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概括为: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延长光照
提高鸡的产蛋量;人工控制光周期,早熟高产);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55、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
56、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7、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
58、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59、不仅在生物群落内部,而且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60、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
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6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生物多样性。
6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直接价值。
6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
64、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65、迁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如建立植物
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66、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
67、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6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
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69、设计实验的三步曲:共性处理(注意分组、编号)、变量处理(平衡无关变
量)、结果处理(要给出可操作定义,即衡量因变量的方法)。
第五篇:微观经济学计算题常见题型
微观经济学常见计算题集锦
一、弹性计算
1.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1.3,需求的收入弹性Em = 2.2。求:(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提高5%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QQ解
(1)由于题知Ed,于是有:
PPQPEd(1.3)(2%)2.6% QP所以当价格下降2%时,商需求量会上升2.6%.QQ(2)由于 Em= Em,于是有:
MMQMEm(2.2)(5%)11% QM即消费者收入提高5%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会上升11%。
2.假定某市场上A、B两厂商是生产同种有差异的产品的竞争者;该市场对A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A=200-QA,对B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B=300-0.5×QB ;两厂商目前的销售情况分别为QA=50,QB=100。
求:(1)A、B两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分别为多少?
(2)如果B厂商降价后,使得B厂商的需求量增加为QB=160,同时使竞争对手A厂商的需求量减少为QA=40。那么,A厂商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EAB是多少?
(3)如果B厂商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那么,你认为B厂商的降价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
解(1)关于A厂商:由于PA=200-50=150且A厂商的 需求函数可以写为;QA=200-PA 于是
关于B厂商:由于PB=300-0.5×100=250 且B厂商的需求函数可以写成: QB=600-PB
于是,B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2)当QA1=40时,PA1=200-40=160且 当PB1=300-0.5×160=220且 所以
(4)由(1)可知,B厂商在PB=25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EdB=5,也就是说,对于厂商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我们知道,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厂商的价格和销售收入成反方向的变化,所以,B厂商将商品价格由PB=250下降为PB1=220,将会增加其销售收入.具体地有: 降价前,当PB=250
且
QB=100
时,B
厂商的销售收入为:
TRB=PB•QB=250•100=25000 降价后,当PB1=220
且
QB1=160
时,B
厂商的销售收入为: TRB1=PB1•QB1=220•160=35200
显然, TRB < TRB1,即B厂商降价增加了它的收入,所以,对于B厂商的销售收入最大化的目标而言,它的降价行为是正确的.3.假定同一市场上的两个竞争厂商,他们的市场需求曲线分别为PX=1000-5QX和PY=1600-4QY,这两家厂商现在的市场销售量分别是100单位X和250单位Y。(1)求X,Y 的当前的需求价格弹性。
(2)假定Y降价后使QY增加到300单位,同时导致X的销售量QX下降到75单位,求X厂商产品X的交叉价格弹性是多少?
(3)假定Y厂商的目标是谋求收益最大化,应该采取怎样的价格策略? 解:(1)设QX=100,QY=250,则
PX=1000-5QX=500
PY=1600-4QY=600 于是X的价格弹性 Ed(X)=dQx/dPx*(Px/Qx)=-1 Y的价格弹性 Ed(Y)=dQY/dPY*(PY/QY)=-0.6(2)设QY’=300,QX’=75,则 PY’=1600-4QY=400 △QX= QX’-QX=75-100=25 △PY= PY’-PY=-200 所以,X厂商产品X对Y 厂商产品Y 的交叉弹性
EXY=AQx/APY * [(Px+ PY’/2)/(Qx+ QY’)]=5/7(1)(4)由(1)可知,Y厂商生产的产品Y在价格P=60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6,也就是说Y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在这种情况下降价会使总收益减少,提价会使总收益增加。这一结论可验证如下:
降价前,Y厂商的总收益为 TR= Px QY=600*250=150000
降价后,Y厂商的总收益为 TR= Px QY=400*300=120000 可见,Y 厂商降低其产品价格将使其总收益减少,故降价对Y 公司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二、消费者均衡
4.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的商品2的收入为540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
2为P1=20元和P2=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3X1X2,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各是多少?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
解:根据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MU1/MU2=P1/P2 其中,由U3X1X2可得:
MU1=dTU/dX1 =3X22 MU2=dTU/dX2 =6X1X2
于是,有:
23X2/6X1X220/30
(1)整理得
将(1)式代入预算约束条件20X1+30X2=540,得:X1=9,X2=12
2因此,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该为:U3X1X23888
三、生产三阶段
5.教材P125 第三题
解答:
(1)由生产数Q=2KL-0.5L2-0.5K2,且K=10,可得短期生产函数为: Q=20L-0.5L2-0.5*102 =20L-0.5L2-50 于是,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有以下函数: 劳动的总产量函数TPL=20L-0.5L2-50 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APL=20-0.5L-50/L 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L=20-L(2)关于总产量的最大值:20-L=0解得L=20 所以,劳动投入量为20时,总产量达到极大值。
关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0.5+50L-2=0
L=10(负值舍去)所以,劳动投入量为10时,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关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
由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L=20-L可知,边际产量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考虑到劳动投入量总是非负的,所以,L=0时,劳动的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3)当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一定有APL=MPL。由(2)可知,当劳动为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L达最大值,及相应的最大值为: APL的最大值=10 MPL=20-10=10 很显然APL=MPL=10
四、完全竞争厂商均衡
6、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2Q2+15Q+10。试求:
(1)当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为P=55时,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2)当市场价格下降为多少时,厂商必须停产? 解答:(1)因为STC=0.1Q3-2Q2+15Q+10 所以SMC=dSTC=0.3Q2-4Q+15 dQ根据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原则P=SMC,且已知P=55,于是有:0.3Q2-4Q+15=55 整理得:0.3Q2-4Q-40=0 解得利润最大化的产量Q*=20(负值舍去了)以Q*=20代入利润等式有:
=TR-STC=PQ-STC=(55×20)-(0.1×203-2×202+15×20+10)=1100-310=790 即厂商短期均衡的产量Q*=20,利润л=790
(2)当市场价格下降为P小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即P TVC0.1Q32Q215QAVC==0.1Q2-2Q+15 QQ令dAVCdAVC0,即有:0.2Q20 dQdQ解得 Q=10 d2AVC且0.20 dQ2故Q=10时,AVC(Q)达最小值。以Q=10代入AVC(Q)有: 最小的可变平均成本AVC=0.1×102-2×10+15=5 于是,当市场价格P<5时,厂商必须停产。 五、不完全竞争厂商均衡 7、已知某垄断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6Q214Q3000,反需求函数为P=150-3.25Q 求:该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解答:因为SMCdSTCdQ0.3Q212Q140 且由TRP(Q)Q(1503.25Q)Q150Q3.25Q2 得出MR=150-6.5Q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SMC 0.3Q212Q1401506.5Q 解得Q=20(负值舍去) 以Q=20代人反需求函数,得P=150-3.25Q=85 所以均衡产量为20 均衡价格为85 8、已知某垄断厂商的成本函数为TC0.6Q23Q2,反需求函数为P=8-0.4Q。求: (1)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2)该厂商实现收益最大化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3)比较(1)和(2)的结果。解答:(1)由题意可得:MCdTC1.2Q3 且MR=8-0.8Q dQ于是,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有:8-0.8Q=1.2Q+3 解得 Q=2.5 以Q=2.5代入反需求函数P=8-0.4Q,得: P=8-0.4×2.5=7 以Q=2。5和P=7代入利润等式,有: л=TR-TC=PQ-TC =(7×0.25)-(0.6×2.52+2) =17.5-13.25=4.25 所以,当该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其产量Q=2.5,价格P=7,收益TR=17.5,利润л=4.25(2)由已知条件可得总收益函数为:TR=P(Q)Q=(8-0.4Q)Q=8Q-0.4Q2 令dTRdTR0,即有:80.80 dQdQ解得Q=10 且dTR0.80 dQ所以,当Q=10时,TR值达最大值。 以Q=10代入反需求函数P=8-0.4Q,得:P=8-0.4×10=4 以Q=10,P=4代入利润等式,有》 л=TR-TC=PQ-TC =(4×10)-(0.6×102+3×10+2) =40-92=-52 所以,当该垄断厂商实现收益最大化时,其产量Q=10,价格P=4,收益TR=40,利润л=-52,即该厂商的亏损量为52。 (3)通过比较(1)和(2)可知:将该垄断厂商实现最大化的结果与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结果相比较,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较低(因为2.25<10),价格较高(因为7>4),收益较少(因为17.5<40),利润较大(因为4.25>-52)。显然,理性的垄断厂商总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生产目标,而不是将收益最大化作为生产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厂商总是以较高的垄断价格和较低的产量,来获得最大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