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离任审计要点
离任稽核,又称离任经济责任稽核,是稽核人员对即将调离现工作岗位的领导干部在整个任职期间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的全面监督检查和总体评价活动,是商业银行为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益,防范风险而实行的一种稽核制度。它既是对离任者在职期间经济责任的综合评价,以能使接任者“心中有数”,为以后的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为上级行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任命提供可靠的依据。离任稽核制度实施以来,对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促使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以及自我约束能力,促进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商业银行的离任稽核尚存在不少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和广大稽核人员的思考。商业银行离任稽核的发展及监管要求
1996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暂行规定》。其中第二十一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行按照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权限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离任稽核。金融机构董事长(理事长)和总经理(行长、主任)离任时,对其任职期间该金融机构的经营情况进行稽核(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离任时,对其任职期间所分管的业务情况进行稽核)。各金融机构上一级机构对下一级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离任稽核报告必须抄送下一级机构所在地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在此前后,各商业银行陆续开始对系统内各级领导干部实施离任稽核,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对离任稽核的目的、对象、范围、内容、程序等进行初步规范。就拿工商银行来说,离任稽核工作从1995年起步,在1995年至2003年9月间,共对升任、调任和退出领导岗位的177位一级分行、直属分行行长、副行长、总行业务部门总经理和海外分行总经理(副总经理)进行了离任稽核和在任稽核,取得了较好成效。
2000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令[2000]第1号颁布了《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针对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离任稽核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对离任稽核原有规定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与细化。其中第二十二条规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离任,其任职机构的上级机构或干部管理机构应对该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离任审计,并对其工作业绩作出综合评价……离任审计应全面、客观、真实地评价离任高级管理人员”;第二十三条规定“离任审计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分管业务经营状况,包括资产质量、盈利水平等;
2、分管业务合规合法情况;
3、分管业务内控建设和风险管理情况;
4、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经济或刑事案件以及本人所应承担的责任;
5、审计结论”等等。据此,各家商业银行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对本行的原有办法作了进一步充实和修订。如中国工商银行于2002年修订的《高级管理人员离任稽核办法》突出了对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内经营决策行为的监督,特别是将“一把手”的经济责任重点放在了对全行总体经营决策的制定、实施和效果的评价方面,而不是只注重核查基层行的违规细节。
在对领导干部实施离任稽核的同时,各家商业银行也在工作中不断把握规律,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改进手段,寻找更加科学的方法。中国银行总行在1995年提出在全系统开展离任稽核工作,1996年制定了《中国银行领导干部离任稽核暂行办法》,1998年对 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将制定办法的目标“为加强对干部的业绩考核”改为“明确业务交接责任,保证交接工作的顺利进行”,增加了“对调离中国银行系统的人员,调出部门实施离任稽核前,该人员不得离职或调任”与“责任认定”等内容。中国建设银行在《一级分行行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中,对离任稽核原则、内容、程序、责任认定、结果运用、稽核纪律以及相关文本格式作了非常明确、具体的规定,基本上保证了离任稽核工作的程序化与规范化。中国工商银行对离任稽核的操作程序设计了统一的工作模式和格式样本,并于2001—2002年间,组织专人自行设计开发了一套名称为《责任稽核信息系统AGMP2000》的工具软件,可以根据不同对象,自动制作离任稽核通知书、确定离任稽核方案、数据采集和资料调阅清单、定制各类业务详尽的关键稽核点和规章制度查询资料,自动引导离任稽核现场操作,自动形成离任稽核报告(草稿)等,实现了离任稽核的电子化。
虽然商业银行离任稽核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完善,但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行起步早,现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模式;有的行起步晚,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但不论程度如何,仍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待解决。
商业银行离任稽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稽核人员对离任稽核的定位问题存在模糊认识,稽核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直接影响到离任稽核作用的发挥。
限于监管部门的任职资格规定,有的商业银行为应付资格审查而进行离任稽核,目的是能够确保通过资格审查,使得离任稽核不能真实反映存在的问题,变成了搞形式、走过场。稽核人员受此影响,无形中淡化了稽核风险意识,对离任稽核作用的认识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过于强调稽核结果的局限性,对稽核内容不做深入细致的研究,致使稽核风险很大;另一种是对稽核结果的局限性认识不充分,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面面俱到地去评价,对一些没有查深查实的问题盲目定论。
(二)组织安排存在缺陷,稽核质量与效果难以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先稽后离”的原则得不到坚持,弱化了离任稽核效果。在目前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先稽后离”的离任稽核原则得不到落实,绝大部分情况是“先离后稽”,即已决定了被稽核人升职或调动等情况下进行的稽核。对于离任稽核发现的问题,离任者则认为自己业已卸任,对问题负有责任,但无权处理或处理问题力不从心;接任者对处理离任者遗留的问题积极性不高。“先离后稽”失去了离任稽核的意义,弱化了离任稽核的效果,达不到离任稽核应有的目的。
2、人力资源、纪检监察与稽核部门未能形成合力,使监督评价存在片面性。离任稽核工作虽然开始由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稽核部门单枪匹马实施稽核。由于稽核部门既不掌握人力资源部门对被稽核人任期内的年度考评情况,也不了解纪检监察部门拥有的群众举报线索,在对被稽核人的监督评价上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对被稽核人也难以作出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鉴定。
3、稽核者与被稽核者责任不清,稽核人员存在顾虑。各商业银行对稽核工作原则规定“下审一级”,但由于稽核人员的不足及稽核体制等原因,导致“下审一级”难以实现。往往出现同级稽核,或者是被稽核人员将提拔到本级行或上级行担任领导,有的甚至将变为稽核部门及稽核人员在离任稽核结束后所面临的上下级关系,使稽核人员在离任稽核伊始就遇到难处,存有顾虑,当然离任稽核工作也难以体现超脱性。
(三)相关性原则与重要性原则执行不到位,普遍存在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准备工作不充分,未能很好地利用相关稽核成果。随着商业银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管理的压力也随之增加,领导干部的任免与调动也越来越频繁,稽核部门所要进行的离任稽核项目也相应增多。限于离任稽核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内容广、工作量大、稽核力量不足的现实状况,稽核人员只能是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仓促进点,很难在事前对稽核对象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对前期内外部监管部门开展现场或非现场检查所形成的稽核成果,也难以做到有选择地利用,只能在稽核过程中边了解边稽核,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影响稽核广度、深度和质量。
2、离任稽核内容不全面,缺乏深度,重点不突出。在考虑稽核成本的情况下,相关性原则要求稽核人员在安排稽核计划、制定稽核程序、收集稽核证据时,应当以是否与被稽核人的经济责任相关联为标准,确定稽核重点,划分稽核范围;重要性原则要求稽核人员应当查明会计报表和经营管理行为中是否存在重大的错误,对于不影响会计报表公允性和经营管理有效性的次要事项,可以适当忽略,保证以适当的成本和适当的时间完成稽核目标,提高稽核效率。但目前,商业银行离任稽核只注重领导干部任职期内的经营行为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完成了各项任期目标,而忽视了其任职期内的经营行为对本单位长远发展和未来获利能力的影响。特别是资产风险分析及机构发展后劲分析,现行的离任稽核对这种情况并不能给予充分揭示。
3、发现问题蜻蜓点水,不能一查到底。在目前离任稽核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检查方法失于简单,发现问题浮于表面,缺乏综合分析与深入跟踪。很难做到根据风险找问题,根据管理找原因,根据机制提建议。往往是针对问题表象下结论,没有对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剖析,缺乏对被稽核人尽职情况的调查,给界定责任带来很大困难。
(四)评价体系不统一,评价方法不规范,责任不易划分。
根据稽核检查结果对被稽核人进行客观评价,进而界定责任,是摆在广大稽核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目前各商业银行对离任稽核还没有一个可参照执行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稽核评价的方法也很不规范,稽核结论往往人为因素多,客观公正难以完全做到,进而造成被稽核人责任不易划分。一是一些决策大都是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行长或副行长只不过是履行签字手续,因此造成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不易分清;二是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变化给银行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是领导个人所无法抗拒的,因此造成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不易分清;三是前任领导与后任领导在延期损益上不易分清,有些后任领导任期内取得的效益和亏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前任领导;四是故意责任和过失责任、工作失误的界限不易分清;五是短期效益、长期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界定不易分清。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
(一)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开展离任稽核的重要性。
实行离任稽核不仅是高级管理人员通过监管部门任职资格审查的需要,也是稽核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商业银行在新的发展时期加强内控、防范风险、促进发展的需要。商业银行通过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离任稽核,可以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恪尽职守、依法经营、不断提高自律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各级领导干部与广大稽核人员对此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
(二)从组织上保证离任稽核工作顺利进行。
1、坚持“先稽后离”原则。商业银行能否改变目前普通存在的离任稽核成果转化滞后现象,把稽核结果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是决定离任稽核制度存在必要性的关键环节。离任者的离任必须在离任稽核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鉴定以后,确定其离任与否。离任稽核过程中,离任者作为被稽核对象,应在原岗位接受稽核、检查和质询,积极配合和协助离任稽核的开展。对于稽核查出的问题,应在离任前由其本人加以妥善处理和解决。因工作需要应尽快离任的,应在进行工作交接时同接任者共同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以保证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妥善处理。
2、坚持“下审一级”原则。为了避免同级稽核或被稽核人即将提拔为本级行或上级行领导给离任稽核人员带来压力,体现稽核的超脱性,在安排离任稽核项目时应积极坚持“下审一级”的原则。特殊情况可以采取委托监管部门认可的审计师事务所等地方中介机构进行稽核的方式,来完成离任稽核工作任务。
3、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在进行离任稽核过程中,稽核、人力资源、纪检监察部门应共同配合,相互协作。在离任稽核准备阶段,稽核组应广泛收集整理纪检监察部门对被稽核人及所在单位掌握的有关情况,使稽核人员心中有数。特别是人力资源部门一年一度的干部考察结果,更是稽核组稽核参考的依据。
(三)从制度上加强对离任稽核的质量控制。
离任稽核是一项高层次的监督工作,其稽核结果是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部门对干部进行考评、任用的重要依据,也是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的必备材料之一。因离任稽核更侧重于对内控的评审和效益性分析,稽核的风险要远远大于一般的稽核项目。为防范稽核风险,在实施离任稽核过程中,除严格执行规定的稽核程序、方法之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稽核质量。
1、制定和完善离任稽核评价标准,规范评价行为。目前商业银行对领导干部的离任稽核法规还不够完善,稽核部门应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特点,制定相应的离任稽核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明确离任稽核的范围、内容及报告要求,明确经济责任包括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领导责任,以及前任责任与现任责任界定的具体标准等,使商业银行离任稽核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进一步增强规范化和可操作性,为提高离任稽核质量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2、建立风险责任制与督查机制,提高稽核人员风险意识和业务素质。风险意识、业务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提高稽核质量的总体要求,特别是对于商业银行各级领导的离任稽核,参与稽核的人员应做到依法稽核,客观公正,严守稽核纪律,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过硬的思想作风和业务技能,稽核质量才能得到保障。稽核部门可以通过加强不同形式的风险意识教育、业务技能培训,实行稽核风险责任制与督查机制,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和业务素质,以保证稽核质量。
3、严格实行书面双向承诺制度,明确法律责任。为避免虚假财务信息资料和人为因素干扰影响稽核结果的正确性,有效防范稽核风险,应严格实行书面双向承诺制度。一方面,要求被稽核人及所在单位向稽核组做出书面承诺,对所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并就是否有账外账、重大关联事项、未决诉讼事项等作出书面承诺并承担责任;另一方面,稽核组组长向稽核部门承诺,对提交稽核报告的真实性和执行稽核纪律情况负责。
(四)从方法上深化离任稽核工作。
1、在离任稽核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相关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在进点前要重点做好与人力资源和纪检监察部门的沟通工作,获取与被稽核人相关的信息,依据被稽核人所在单位的有关情况制定问卷调查提纲进行调查了解,同时通过查阅内外部监管部门对被稽核单位历次检查情况,借鉴非现场稽核成果及相关业务报表资料,确定稽核检查的重点时段和重点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进点谈话了解情况时应有针对性,可以通过了解业务的决策与处理过程来掌握相关信息。现场稽核检查阶段,可以根据上述确定的重点范围,采取排查的方式,对问题多发业务或环节进行逐个排查,并探究问题发生的根源及内控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2、将离任经济责任稽核与任期经济责任稽核有机结合起来。离任稽核要在充分利用内外部现场、非现场稽核检查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任期经济责任稽核,以减少商业银行领导干部任期长情况复杂、被稽核单位提供资料不真实不完整、经济责任难以界定等原因带来的稽核风险,减轻领导干部离任时稽核的工作量,将任期经济责任稽核与离任经济责任稽核有机结合起来,促使领导干部在任期间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避免短期行为。任期经济责任稽核的频率可以根据商业银行的机构规模、干部职数的编制、稽核资源及日常稽核项目的安排情况合理确定。
3、按照客观性原则和权责对等原则,对被稽核人进行审慎评价。稽核人员对被稽核人任期内经营管理权的行使和经济责任的承担情况所作的判断、分析和评价,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根据被稽核人享有权利的大小,评价其行使权利的行为和结果,划分不同责任期间不同责任主体的责任归属,确定其应当承担经济责任的范围和内容。一是对未稽核的事项不予评价;二是对未涉及或不明确的事项不予评价;三是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事项不予评价;四是对法律法规不明确、难以准确定性的事项要谨慎评价。同时做到“七要”“七忌”:一要客观公正,以检查事实为依据,切忌感情用事,以感情论功过;二要力求具体,依据可靠数据和客观事实,采用写实、量化的方法给予评价,切忌空洞无物,大话、空话、套话连篇;三要实事求是,划清前任与后任的政绩及责任,客观真实地评价领导任期的经济责任,切忌界限不清,笼统地进行评价;四要是非分明,客观地明确领导应负的责任,切忌责任不明,只指出被稽核单位存在的问题,却没有分清应由谁负责,负什么责;五要慎重结论,保证稽核评价的正确性和稳妥性,切忌主观武断,不能充分听取被稽核对象的陈述和申辩;六要依规办事,只能就经济责任作出客观评价,切忌超越范围,评价经济责任以外的事项;七要恰如其分,注意用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对查出的严重违规违纪问题应做出明确的定性和正确的处理,切忌言过其实,对查出的问题避重就轻。
(五)商业银行之间应加强横向沟通与交流,传递信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由于各商业银行成立时间先后不同,经营规模、资产质量、内控建设及企业文化等存在很大差异,离任稽核工作的起步与发展也不尽相同。为了缩短差距,尽快与国际接轨,各商业银行之间应建立相互联系交流制度。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可以少走弯路,共同提高离任稽核工作水平。如中国银行离任稽核的责任界定标准比较具体,操作性强;建设银行对被稽核人所在单位进行可持续能力评价,便于上级领导决策参考;工商银行离任稽核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与电子化,效果较好等等,都值得学习与借鉴。
第二篇:离任审计要点
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及审计方法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既是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的一项审计,又是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当前,进一步搞好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于促进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和规范对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管理和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结回顾几年末开展该项审计的工作,对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难点问题及审计方法作简要探讨。
一、审计的难点
(一)存量资产的清查确认准
实践中,存量资产的确认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难点之一,其表现有三:一是数量上的差错,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均要全面清查盘点存量资产,账实完全相符不能说没有,但绝大多数单位存在盘盈盘亏的现象。审计时,仅查清长短数量并不很难,难的是因管理制度不完善,不易确认是谁的责任,离任者应负什么责任。二是存量资产报废的确认。离任审计时,经全面的清查核效,往往提出相当数量的固定资产和存贷需要作报废处理,审计人员既不具备对需要作报废处理资产作出质量鉴定的知识和技能,也没有批准作报废处理的职权,而接任者又常常纠缠于这个问题,不作报废就不签字认可,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三是存量资产价值的确定。主要表现在企业离任审计中,对企业时间较长的存货、或因质量问题,或因技术更新而造成的无形损耗,或因市场变化等诸多原因,交、接双方为存货的实际价值争议不休,而审计人员只能审查其库存成本是否准确,在未实现销售之前,难以确定其
实际销售价格,是否需降价长降价幅度,能造成多大损失等。
(二)债权债务的清理确认难
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实行适当抽紧的金融政策,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往来频繁,金额增大,而且拖欠时间相应较长,企业只要把债权债务挂在帐内,并经核查组清查,就属于正常状态,即使三年以上的应收款,也应单独列帐,尽力催收,但离任审计时,由于企业交接双方所处的位置不同,对债权债务的态度也各异,离任者希望各种应收款项一笔也不作坏帐处理。且信誓旦旦:如自己还在任,一定能够收回来;接任者往往提出对超过三年或其他特殊因素的应收款项要作坏帐处理。而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既无时间、也无人力对提出的大量有争议应收款项逐笔清查核对,故难以认定。
(三)未入帐的费用或收益确认难。
在离任审计实践中,几乎每个企业都存在未入帐的费用或收益。这些费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有关人员预支款项或垫支办理有关业务,尚未结算;第二种是实际已经发生,但未支付款项也未挂往来;第三种是支出不合理或其他原因,主管负责人未批准报销处理等。在企业法定代表人不变的情况下,这些帐外经济事项,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活动的运转,自然会入帐处理,而离任审计时,企业交、接双方由于所处地位不同,对这部分帐外经济事项所持的处理态度也不同,再加上有关费用特别是业务招待费用的支出是否真实等,给审计认定造成很大困难。
(四)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认定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往往发生一些当期甚至近期无结果,却可能影响后期损益的经济活动事项,成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如有的为他人担保,是否要承担连带责任及要承担多大的连带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离任时,交、接双方都要求审计机关予以认定,而审计人员又难以提出准确的结论。
二、审计方法
(一)建立双向责任制,以书面形式明确被审计单位和审计组的法律责任,即被审计单化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及有关人员作出书面承诺,保证向审计组提供的呆坏帐、资产盘盈盘亏、报废损失、帐外费用或收益等资料真实、有据;审计组长写出书面保证,保证按市计方案规定内容和审计操作规程进行审计,谁违反了承诺由谁承担责任。
(二)适当扩大抽样和调沓面,在全面审查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资料的基础上,列单价提供的呆坏帐、帐外费用、财产盘点等情况、确定适当的抽查面,一般情况下,抽查金额在30%、40%为宜。经抽查,差错率超过5%,应继续扩大抽查面和调查面,特殊情况下,则要变抽查为全面调查,确定抽样,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等距离抽样,随机抽样或等距、随机抽样相结合等多种方法。
(三)认定损失要坚持谨慎原则。对审计单位提出作坏帐处理的往来款
项、作报废处理的固定资产和存货,必须在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予以认定,否则宁可悬起来,也不作损益处理,具体讲,认定坏帐损失必须有准确可靠的证据证明对方已经死亡或破产且破产或遗产不足清偿的应收帐款,或者经法院等和法机关判决,判定不能收回的款项,除此之外,一般不能认定为坏帐,列入当期损益,但可作为其他问题在意见书中交待;对存货和固定资产报废,除房屋建筑物等经实地勘验已拆除、毁坏外、其他的则必须经技术监督等专门机构鉴定,否则不作报废处理。
(四)科学界定未实现的不确定的事项。离任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的潜在亏损、或有负债等尚未实现的不确定事项,应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界定。笔者认为,凡经核实的存量资产盈亏和毁损、坏帐损失等,不管帐面是否反映,只要已经实现,均应在审计中如实转为明亏,调整当期损益,而对成本结转正确但存货成本价高于市场销售价格,转帐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单位或有负债等尚未实现的事项,难以预计出准确的数字,在审计意见将中只确认此经济事项可能有损失,但不可定量,以免结论与实际发生大的背离。(刘凯莲)
第三篇:离任审计
省联社:
根据XX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审计稽核部工作安排,我们“xx审计组”于2xxx年xx月xx日至xx日,历时xx天,依据 《xx省农村信用社离任审计制度》(讨论稿)、《xx省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操作规程》(讨论稿)以及其他有关文件规定,按照“离任审计方案”的要求,通过测算有关数据、分析、查阅有关资料以及听汇报、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经过对XX县农村信用联社机关、营业部和XX、XX两个农村信用社的审计,较为全面、系统地审核了XX同志在任职期间(重点审计2003年元月1日至2005年3月31日)履行工作职责、有关责任和遗留的问题以及XX县农村信用联社的经营状况等情况,现将审计稽核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信用联社下辖XX个农村信用社,1个营业部,XX个分社,6个储蓄所;职工总数XXX人,其中正式职工XXX人,代办员XXX人,临时用工XX人。截止200X年X月末,XX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XXXX万元;各项贷款余额XXXX万元,不良贷款余额XXXX万元,不良贷款占比XXXX%;股金余额XXX万元(均为资格股),其中:自然人股XXXX万元,占股本总额XXX%(其中内部职工股XXX万元,占股本总额XX%);法人股XXX万元,占股本总额XXX%;所有者权益贷方余额XXXX万元,净利润XX万元,呆帐准备金XXX万元;所有者权益借方余额(历年亏损挂帐)XXX万元,未核销呆帐贷款XXX万元,信用社入股联社资金余额XXXX万元,资本净额XXX万元,加权风险资产总额XXXX万元,资本充足率为XXX%。
二、主要业绩
XX同志自199X年X月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后,始任XX县农村信用联社主任、党组、党委书记至今。XX同志近X年的任职期间里,在以他为首的联社班子成员带领下,率领XX县农村信用社全体员工团结拼搏、求真务实,使得XX县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自200X年以来,XX县农村信用社各项事业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壮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4年XX县联社被评为巢湖市信合系统综合评比优胜单位。
该同志200X年X月份通过人民银行系统职称考试、评定为高级经济师职称。XX同志曾两次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连续五年受到县政府的表彰嘉奖,当选为县人大代表,XX市党代表。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近年来,XX县农村信用联社根据有关金融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XX县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暂行规定》、《XX县农村信用社费用开支实施细则》、《XX县农村信用社费用开支定量下拨和报账制管理试行办法》,《XX县农村信用社重要空白凭证和有价单证管理制度》、《XX县农村信用社内部稽核制度》、《XX县农村信用社派驻稽核员考核和奖惩暂行办法》、《XX县农村信用社“三防一保”工作违规处罚办法》、《XX县农村信用社职工教育制度》等。
1998年10月,XX县农村信用社按照《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县联社和基层信用社按照合作制的原则,开展了增资扩股工作,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了《XX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章程》,制定了《XX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社员代表大会工作制度》,《XX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工作制度》,《XX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监事会工作制度》,按照“三会”制度要求,制定了《XX县农村信用联社贷款审批委员会议事规则》、《XX县农村信用联社财务审批小组议事规则》等。
(二)经营管理工作成效显著1、2002年末至2005年3月底业务经营业绩。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XXXXX万元,较2002年末净增XXX万元;各项贷款余额XXX万元,较2002年末净增XXX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XXX.7万元,较2002年末下降XXX.3万元,不良贷款占比XXX%,较2002年末下降XXX个百分点,降幅XXX8%;股本金余额XXX万元,较2002年末净增加XXX万元;2003年—2005年1季度共提取呆账准备金 XXX万元,核销呆账贷款 XXX 万元,减少历年亏损挂帐XXXX万元;资本净额由2002年末的XXX万元增加到XXX万元,加权风险资产总额增加了XXXX万元,资本充足率由XXXX%提高到XXX%;固定资产净值增加XXXXX万元。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信用社形象。近几年来,以XX同志为首的联社领导班子十分注重全县农村信用社基础建设,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努力提升信用社形象,本着“因社制宜,分步实施,先易后难,量力而行”的原则,装璜修缮了营业网点,购置计算机,全县信用社逐步实现了储蓄操作电子化、贷款管理微机化,适时开通特约电子汇兑业务,快捷、方便地服务于XX县人民。1998年完工投入使用的“信合大厦”至今都是XX县城的标志性建筑,使得信用社整体形象焕然一新,增强了企业竞争后劲。
3、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一是完善内控制度。2005年初,重新完善了各岗位责任制考核实施细则。二是建立健全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用人机制。2002年以来,XX县农村信用联社相继制定了《XX县农村信用联社“三定”和信用社定员工作实施方案》、《XX县农村信用社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以及按劳取酬的结构工资制度。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改革用人机制。几年来,XX县农村信用联社全面推行了用人制度的改革,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通过考试、考核、考评等程序,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员工充实领导岗位,先后产生信用社主任5名,机关中层干部4名。对在考核、考评中不合格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机制。制定并完善了《XX县农村信
用社清收历年陈欠贷款手续费奖励办法》、《贷款营销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地加强贷款期限管理与考核补充意见》等制度。
4、紧张有序地开展中央银行票据置换工作。XX县联社是省联社确定的2005年第二批申请发行单位,拟置换央行专项票据XXXX万元,此项工作在XX同志的直接领导下正顺利进行,已于X月X日提出申请,并通过了人民银行含山支行和银监办的审核,上报省、市人行和监管部门审核。
5、强化财务管理,抓增收节支。XX县联社在XX同志的领导下,坚持抓效益、增收节支,不断提高盈利水平。一是以强化制度建设为手段,先后出台了《XX县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办法》、《联社机关费用管理办法》、《增收节支奖惩办法》和《XX县农村信用社费用开支定量下拨和报帐制管理试行办法》,费用开支坚持“集中会审,包干使用,按月核定,按月公开”的原则,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费用的增长。2004年全县信用社营业费用支出XXX万元,费用率XXX%,分别比2003年下降XXXX万元和XXX个百分点;二是抓增收,着力清收不良贷款,向存量要效益;注重新增贷款质量,向增量要效益。2004年全县十三个信用社共实现收入XXXX万元,比2003年增加XXX万元,比2002年增加XXXX万元。年末全辖实现了社社盈余,盈余额XXX万元,同比增加XXX万元,全年实现综合效益XXXX万元, 完成市办年初下达计划的XXX%。
6、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不良贷款“双降”。近年来,县联社不断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采取各种措施盘活不良贷款。一是推行信贷员绩效工资制;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信贷管理。在防范新增不良贷款方面,全面推行“以证办贷”。修订和完善了《XX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管理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贷款期限管理与考核的补充意见》等多项制度;三是努力清收旧欠贷款,落实责任清收制度。对旧欠贷款实行逐笔认定,明确责任,考核到人;对清收责任贷款不力者只发生活费、下岗收贷。坚持贷款催收考核奖惩制度,联社各科、室人员分工包社,参与基层社催收工作。坚持做好已核销呆账贷款的再清收工作。一方面加大对已核销贷款的清收力度,另一方面从更深层次加强对已核销呆账贷款的管理工作。XX同志和其他联社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到各涉贷社,逐社落实;四是强化贷款安全管理,积极加强贷款营销。XX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双降”工作成效显著,2002年末,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不良贷款占比为XXX%,到2005年3月末,不良贷款占比XXX%,较2002年末下降了XXX个百分点,降幅XXX%。
7、开展增资扩股,充实资本金。一是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县联社成立增资扩股工作领导组,各信用社也相应成立了增资扩股工作领导小组,并制订计划,强化考核;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信用社的性质、服务对象和服务宗旨,引导服务区内农户树立参与信用社管理意识;三是对入股社员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政策,鼓励农户积极入股和多入股;四是把增资扩股作为信用社和信贷员的责任目标之一进行考核,激励信用社积极开展增资扩股工作。五是增扩职工股,鼓励高级管理人员在规定的比例内多入股, 以增强职工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六是对尚未规范的股金逐步规范。截止2005年3月末,XX县信用联社股本金余额XXX万元,较2002年末净增加XXX万元。
三、存在问题
(一)内控制度执行落实
1、有关制度执行不到位。如:联社稽核部门查出XX信用社存在以贷收息违规行为,联社信贷部门未按《XX县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2、有价单证管理亟待加强。联社营业部入股联社资金XX万元股金证、谢集社入股联社资金XXX万元股金证(编号0009)未纳入表外“102”科目核算;谢集社抵押物登记证一张,金额XXXXX万元,由农贷会计保管,未交出纳视同现金入库保管,也未纳入表外“106”科目核算。
3、此次所检查的三个信用社均未按照规定建立《行政公章使用登记簿》,行政公章的使用登记情况不明,存在一定隐患。
(二)信贷管理、风险防范
1、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严,表现为贷时审查不认真。如:XXX社XXXX年10月27日贷给安吉尔制衣公司XXX万元(借据金额),借款合同、申请书金额为XXXX元;环峰社2005年4月15日贷给周正英XXX元,借款申请书、合同中日期和金额均有涂改。
2、向不具备借款资格的行政事业单位发放贷款。如:营业部XXXXX年1月XX日至X月XX日发放XXX财政所贷款4笔金额XXX万元,用途拆借。其中:XX年XX月XX日贷款XXX万元,无借款申请书,未签订借款合同。
3、放款垒大户。经查有17笔540.08万元。如:XX社1998年9月16日分别贷给XXX万元和XX万元,1998年10月日贷款5万元,1999年6月9日贷款5万元,2003年7月21日又贷款8万元,2004年12月9日贷款给XXXX万元,该厂法人代表是崔德新,6笔合计金额XXX万元。
4、贷款以贷收息。经抽查XX社2004年12月20日凭证有5笔,金额XX元。其中2004年12月20日贷给黄传元XXXX元,同日收回黄传元旧贷本金XX元和利息XXX元。
5、贷款展期手续不合规。如:XX社2003年贷给XXX元,展期申请书缺借款人签字、盖章,无保证人意见;抽查XX社贷户展期申请书248份,其中不合规的26份。
6、抵债资产取得手续不合规、损失未及时处理。经查,XX社有4笔,金额XXXX万元。如:1997年9月29日收XX行政村房屋,入帐XXX元,双方没有签订协议书、未经法院裁定,也没有办理产权证书;1998年10月30日收XX汽车,入帐X万元,1998年11月15日出售XX万元,损失XX万元未处理。
7、抵押贷款逾期没有及时处理抵押物。经查,营业部有21笔XXX万元,其中:1997年3笔金额XX万元;XX社有38笔金额XXXX万元;
XX社有5笔金额XX万元。
8、单户、最大十户贷款超比例。…..9、最大十户贷款存在一定信贷风险,欠息较多….(三)财务制度执行、管理
1、会计科目使用错误。….2、串用科目账户。….3、费用开支手续不全。….4、租赁费收入未按规定纳入“营业外收入”核算。….(四)、其他应收账款清理不及时。….(五)、固定资产购置超规模,固定资产占比超比例。…..(六)、超批准金额从信用社筹资建“综合楼”。…..(七)、股金清理规范工作存在不足。…..四、稽核评价
1、XX同志在任期内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法规,坚持以业务经营为中心,强化内部管理,狠抓员工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任期内实现无经济和刑事案件。
2、XX同志始终坚持“存款立社”的观念,把大力组织资金放在业务经营的首位。通过开展文明服务、拓展服务功能,实现各项存款持续、稳定、大幅度增长。
3、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政策和产业信贷政策,坚持为“三农”服务宗旨,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强化不良贷款清收,有力支持了XX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在经营管理上,坚持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通过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努力提高信用社收益水平,为XX县农村经济和农村合作金融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稽核建议
(一)进一步督促农村信用社认真执行各项内控制度,切实做到有章必循、有制必依、违章必究。
(二)加强信贷管理,杜绝违章、违规贷款。
1、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完善贷款手续。
2、严禁各种违规贷款行为,对已发生的要落实责任人,限期收回。
3、做好信贷基础管理工作,完善信贷档案,规范贷款分户账。
(三)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四)加强非信贷资产管理,努力降低非生息资金占用。
审计组成员:……
第四篇:离任审计
这个用经济责任的模板就可以了阿,一般事务所应该有吧,你考过CPA应该知道事务所有保密责任,模板我给你,报告对不起,我不能冒这个风险
关于×××××(被审单位)
××××离任经济责任的审计报告
×××××(注:委托单位名称):
我们接受委托,根据《上海市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注:若被审单位是事业单位,则应为:根据《上海市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的要求,对贵××[或:贵××所属的×××××(注:被审单位全称)(以下简称×××)]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注:若被审单位是事业单位,则应为:××××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以及与经济责任有关的资料由贵××
[或:×××(注:被审单位简称)]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对这些会计报表及资料发表审计意见。我们的审计是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进行的,在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贵××[或:×××(注:被审单位简称)]实际情况,实施了包括抽查会计记录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程序。
一、基本情况
[注:需写明被审单位的性质、隶属关系或投资者、内部组织机构、成立年月、工商登记注册号、注册资金、实收资本、法人代表、主要经营业务、财税隶属关系、执行何种会计和财务制度、本会计报表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报告意见类型和揭示的主要问题,另外要反映被审计单位特点与本次审计相关的其他重要事项。]
二、审计范围和方式
(一)审计范围
(二)审计方式
三、审计实施情况
(一)贵××[或:×××(注:被审单位简称)]经过审计的(或:未经审计的)会计报表反映,××××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元,负债总额×××元,净资产×××元,××××主营业务收入[注:若被审单位是事业单位,则应为:收入小计]×××元,利润总额[注:若被审单位是事业单位,则应为:结余]×××元。经审计,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项目 考核指标 实际完成 完成增减% 备注
主营业务收入(收入小计)
利润总额(结余)
资产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期末/期初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
(注:其他根据委托单位要求)
(二)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不良资产及潜在亏损情况
2、内控制度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3、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方面的问题
┇
┇
四、审计评价
…………。
XX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公章)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字,盖章)中国?上海
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字,盖章)
年月日
第五篇:离任审计
离任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审计,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因此,在实施离任审计的过程中,除了采用一些基本方法外,还要使用一些为其所特有的审计方法,以满足收集审计证据的需要。这些方法主要有ABC分析法、网络技术法、综合评分法、金额法等。
(一)ABC分析法
ABC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影响经济活动的各种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划分为A、B、C三类,区别主次,分类管理,把握重点,兼顾一般,以达到用较少投入获得较多收益的目的。
ABC分析法在离任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被审计单位管理控制进行分析,发现被审计单位管理控制薄弱环节,据以做出评价或提出建议,主要运用于管理责任审计。
二是对审计工作管理控制进行分析。为了合理地分配和使用有限的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可将ABC分析法的原理运用于审计工作管理控制:即可将审计对象、审计内容或审计资料分为ABC三类,对于“关键的少数”(A类)和“一般的多数”(BC类),分别给予重点管理和一般管理,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二)网络技术法
网络技术法是通过网络图的形式,来表达一项工程或生产项目的计划安排,并利用系统论的科学方法来组织、协调和控制该项工程或生产的进度和成本,以确保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科学管理技术,因而又称为“成本计划评审法”。其工作原理是:
(1)在编制工程或生产计划时,充分利用网络图,使之能反映各项工作的顺序和相互关系。
(2)分析各项工作或作业在网络图中的地位,从中找出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
(3)预计正常时间和赶工时间、正常成本和赶工成本。
(4)不断改善网络图,得到优化方案。
(5)反复调整跟踪控制,保证既能按预定目标完成计划,以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审计人员可利用这种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控制活动进行分析,也可用该方法计划和组织大型企业集团的离任审计业务。
(三)综合评分法
在离任审计中,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和责任人的财务责任、管理责任、法纪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了使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可信性、和可比性,审计人员可以使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
具体做法如下:
(1)将所有需要评价的内容按其性质分类,可分成如上四类,每一类即为一个部分。
(2)将各部分内容按其重要性分别给以一定的权数。如将100分分给上述四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内容所占的分数可以不相等。例如,可以给财务责任和管理责任各分配40分,给法纪责任和社会责任各分配10分。
(3)再把每一部分内容分解成不同的评价指标,并给予一定的评分。若达到或完成该项指标,即可获得该项分数;如果没有达到或超额完成该项指标,可视具体情况扣减或增加分数。
(4)将各个部分所得的分数相加,即得到全部评价内容的分数。将这个分数与预先规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即可对全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做出全面的评价。
在实际运用该方法时,审计人员应在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参照同行业评分标准的基础上,确定评分的权数和评分的标准。
(四)金额法
金额法是将原来难以进行定量分析的管理得失数量化,用货币数量来计算表述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抽象的问题数量化,从而使企业管理人员清楚了解改进管理工作与提高经济效益潜力之间的关系,也可使审计人员获得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素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审计证据。例如:由于被审计单位存货管理失控,致使大批原材料损坏变质,造成停工,对于管理失控带来的经济损失,可通过直接计算临时紧急购料的额外支出、支付加班生产的加班费和延误供货而支付的赔偿金等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