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钢筋总结

时间:2019-05-15 09:3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抗震钢筋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抗震钢筋总结》。

第一篇:抗震钢筋总结

关于抗震钢筋的使用问题

一、裙房的抗震等级

1、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板对应的相邻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注:相关范围指:从主楼周边外延3跨且不小于20米。

2、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二、地下室的抗震等级

1、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

2、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三、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

注:对于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不只是框架结构,而是对所有框架,即包括框架结构和其他各类构件中的框架,如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框架-核心筒结构中的框架等),规定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只是对普通钢筋的要求,对预应力钢筋等则有其他专门要求)满足“E”三条,也就是要使用抗震钢筋。

1、需要使用抗震钢筋的部位:框架梁、框架柱、框支梁、框支柱、板柱-抗震墙的柱,以及伸臂桁架的斜撑、楼梯的梯段等的纵向钢筋需要使用抗震钢筋。注:(1)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宜按框架梁设计,此按框架设计的连梁需要使用抗震钢筋。

(2)当建筑中其他构件需要应用牌号带“E”钢筋时,则建筑中所有斜撑构件均应使用抗震钢筋。

(3)如图示1:一端与框架柱相连(包括与剪力墙墙长方向相连的梁跨高比大于5的连梁),另一端与梁(框架梁或次梁等)相连(如梁L2与L1不同),与框架柱(或剪力墙)相连端应按抗震设计,其要求应与框架梁相同,与梁相连端构造可同L1梁。

图示1

(4)板柱-剪力墙结构:由无梁楼板和柱组成的板柱框架与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2、不需要使用抗震钢筋的部位:剪力墙及其连梁与边缘构件、筒体、楼板、基础不属于本条规定的范围。注:(1)剪力墙及其连梁中的“连梁”指: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

(2)边缘构件指:约束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包括:约束边缘暗柱、约束边缘端柱、约束边缘翼墙、约束边缘转角墙)和构造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包括:构造边缘暗柱、构造边缘端柱、构造边缘翼墙、构造边缘转角墙)。

(3)箍筋不需要使用抗震钢筋。

(4)对不做受力斜撑构件使用的简支预制楼梯,可不使用抗震钢筋。

(5)不与框架柱(包括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柱)相连的次梁(包括与剪力墙的墙厚度方向相连的梁),可按非抗震设计。

以上规定引用依据为: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2016年版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应用与分析JGJ3-2010》朱炳寅编著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朱炳寅编著

第二篇:抗震个人总结

地震烈度:指某一个地区、地面及房屋建筑等结构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场地土的液化:地震引起的振动使得饱和砂土或粉土趋于密实,导致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急剧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使有效应力减少直至消失时,砂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此时土体的抗剪强度等于零,形成有如“液体”的现象,即称为“液化”。地基土液化的影响因素:1土层的地质年代2土的组成和密实程度3液化土层的埋深4地下水位深度5 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等效剪切波速:以剪切波从地面至计算深度各层土中传播的时间不变的原则,来定义的土层平均剪切波速。

地基土的覆盖厚度:指地面至坚硬土顶面的距离。

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在变形容许和维系稳定的前提下,地基单位面积上承受荷载的最大(极限)能力。重力荷载代表值:G=m·g,应取结构和构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建筑场地类型根据等效剪切波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分为Ⅰ~Ⅳ四种类别。什么情况下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及大跨结构。

三水准设防的内容: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二阶段设计的内容:第一阶段设计为承载力验算,取第一水准的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的弹性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第二阶段设计为弹塑性变形验算。

规范中计算地震作用力的三种方法及各自的适用范围:①部剪力法,适应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②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适用于其他一般建筑结构;③时程分析法,适用于特别不规范的(结构)建筑、甲类建筑和一些高层建筑。地震系数ka:表示地面运动加速度的最大值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动力系数:单质点弹性体系质点最大加速度与地面运动加速度最大值的比值,反应的是结构将地面运动加速度最大值放大的倍数。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以重力加速度g为单位的单质点弹性体系的质点运动最大加速度,是一个无量纲的系数。三者关系:与之间仅差一个系数ka。

鞭梢效应: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由于刚度的突变和质量的突变,高振型影响加大。处理方法:其地震作用的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计入。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遵循三条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柱弱梁《规范》规定,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外,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式要求:MCCMb,一级框架结构及9度时尚应符合MC1.2Mbua;还规定: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5和1.15。底层柱的纵向钢筋宜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强剪弱弯”,框架柱的措施:一二三级的框架柱,柱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调整:Vvc(M合剪力设计值。

在什么情况下结构会产生扭转振动?如何采取措施避免或降低扭转振动?

答:体型复杂的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扭转,主要原因是结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不重合

措施:建筑平面布置应简单规整;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应尽量一致;对复杂体型的建筑物应予以处理 震级: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一般采用里氏震级。地震烈度是指某一个地区、地面及房屋建筑等工程结构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我国根据房屋建筑震害指数、地面破坏程度及地面运动加速度指标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bcMc)/Hn。“强节点弱构件”措施:增大节点核心区的组

t底部剪力法,适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的结构。对于自振周期比较长的结构,《规范》采用了调整地震作用分布的办法,适当加大顶层水平地震作用的比例。结构布置不合理造成的震害:1结构平面不对称造成的震害(结构平面不对称会使结构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导致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产生扭转和局部应力集中,若不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则会造成严重的震害)2竖向刚度突变造成的震害(结构刚度沿竖向分布突然变化时,在刚度突变处形成地震中的薄弱部位,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3防震缝宽度不足产生的震害(房屋互相碰撞而引起损坏)

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1)计算多自由度结构的自振周期及相应振型;

(2)求出对应于每一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同一振型中各质点地震作用将同时达到最大值);(3)求出每一振型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

(4)将这些效应进行组合,以求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什么是剪压比,为什么要限制剪压比?

答:剪压比是截面内平均剪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之比。

剪压比过大,混凝土会过早发生斜压破坏,箍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它对构件的变形能力也有显著影响,因此应限制梁端截面的剪压比。

抗震设计时,为什么要对框架梁柱端进行箍筋加密?

答: 梁柱端箍筋加密:加强对混凝土的约束,提高梁柱端塑性铰的变形能力,提高构件的延性和抗震性能,同时避免纵筋的受压屈曲。简述框架节点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1)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2)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3)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4)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内应有可靠的锚固;(5)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

第三篇:抗震演练总结

武山二中防震演练总结

为了培养学生逃生自救技能,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我校制订了“校园防震安全疏散演练方案”,并进行了实际演练。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校园防震演练小组,并召开小组会议,部署演练工作。会上,学校领导要求全体成员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防震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对于这样的大规模的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各年级要层层落实,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为了使得演练方案安全可行,认真研讨,对演练方案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使演练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地点、负责人、内容、都作了具体的安排。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听到警报声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各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师生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

周三早上课间操时间,校园警报声长鸣,防震演练活动开始。在场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达目的地,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报告包级领导,包级领导向校长汇报,校长对演习活动进行简要总结。

这次活动全校师生参加,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是对学校《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学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通过演练,我们也找出了许多不足,比如:

1、个别班级重视程度不够,思想上麻痹大意,组织撤离时慢慢腾腾,这就要求各楼层负责人员组织学生快速、有序疏散,不漏一人,不落下一人。班主任事前安排要到位,要向学生强调演练的重要性和实战性。

2、部分学生对演习重视程度不够,撤离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加强防震安全知识教育。

3、个别负责人不能按时到位,影响演习效果。

4、部分班级和学生没有按照规定的路线和逃生通道撤离,造成一定的混乱。

总之,通过此次演练,我们既掌握了逃生的技能和方法,有了很大的收获;同时,又找出了很多不足之处,希望以后多组织类似的演练活动,以确保灾难真正降临时能够自救,以保护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安全!

武山二中

2015

年3月30日

第四篇:钢筋常见问题总结

1.剪力墙水平筋用不用伸至暗柱柱边?(在水平方向暗柱长度远大于lae时)

答:要伸至柱对边,其构造03G101-1已表达清楚,其原理就是剪力强暗柱与墙身本身是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不是几个构件的连接组合,暗柱不是柱,它是剪力墙的竖向加强带;暗柱与墙等厚,其刚度与墙一致。不能套用梁与柱两种不同构件的连接概念。剪力墙遇暗柱是收边而不是锚固。

2.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应该伸入柱钢筋内侧还是外侧,现实中大多数工地都是伸入暗柱主筋外侧,我觉得这样不妥,但图集上没有详细规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样的?

答: 通常剪力墙水平钢筋放在外侧,如果伸入端柱竖向钢筋内侧时,需要向内弯折,这样做会形成钢筋笼“颈缩”,因此,水平钢筋走暗柱主筋外侧即可。剪力墙尽端不存在水平钢筋的支座,只存在“收边”问题。请参看03G101勘误:

6、第47页端部暗柱墙构造中剪力墙水平筋弯钩位置稍往后退,在暗柱端部纵筋后“扎进”暗柱。

3.《03G101-1图集》第17页的第(5)条规定:洞口上下左右每边都设置补强钢筋;但第(4)条只在上下设置、而不在左右设置?

答: 03G101-1的洞口规则与构造仅适用于剪力墙上(含墙身、墙梁与墙柱)开洞,如果在框架梁或非框架梁上开洞,其构造方式就有所不同了。梁与墙梁的主要受力机理不同,梁的主要功能是承受竖向荷载,连梁的主要功能是协助剪力墙承受横向地震荷载;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梁的(受剪)强度而设,连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连梁的刚度而设。所以,当设置在连梁中部且直径不大于1/3梁高的圆洞切断了连梁的箍筋时,并不会使连梁的受剪强度减弱到不安全的程度,但却会影响连梁的刚度。所以,第(4)条规定仅需在洞口上下设置“补强钢筋”(严格的说法应是“补刚钢筋”)。

4.当框架柱的上层钢筋直径小于下层钢筋直径时(柱截面不变),能否采用将下 层钢筋在楼板板厚范围内弯折收头,而上层钢筋重新插筋的方式施工?若可以,上 层钢筋的插入长度应为多少?

答:可以,上层钢筋的插入长度应大于1.5la,但是如此施工过于浪费。一般,此情况宜采用上下层钢筋连接的做法,搭接、机械连接或对焊均可。

● 柱问题(1):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

《03G101-1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① 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是一个 laE 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 laE)

② 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锚”而不必进行弯锚?有的人说可以“直锚”;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③ 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有人说是 10d ,而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 12d,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④ 同样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规定“直锚部分长度”不小于 0.5 laE,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⑤ 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是这样的吗?⑥ 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的底部,然后拐一个直角弯。其弯折部分长度,“剩多少拐过去多少”,显然不合适。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第③条,即规定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直锚部分长度”,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④条规定的“最小直锚长度”。是这样的吗?

■ 答柱问题(1): 所提问题将会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础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

3、-4”中得到相应答案(2003年底陆续推出)。现在简单答复如下:

①⑤ 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置。特厚基础(2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置;②③ 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12d;④⑥ 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 柱问题(2): 我们在施工中经常遇到柱主筋 大变小的问题。试问:当柱子采用电渣压力焊时候有什么限制条件,例:25mm碰焊14mm的钢筋的能不能?

■ 答柱问题(2): 25mm碰焊14mm,直径相差过大受力时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如果施工规范对大小直径钢筋对焊无限制规定的话,建议直径相差不要超过两级(25与20或18与

14)。

● 柱问题(3): 柱伸入承台梁或基础梁中,是否设置箍筋?箍筋如何设置?不需加密? 此箍筋起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如果在施工图中明确标示,就没有问题。如果在施工图中没有明确表出,则施工人员如何执行?现在的情况是各人有各的做法,例如,有的人设置两根箍筋,有的人只设置一根箍筋。

■ 答柱问题(3): 要设不少于两道箍筋,但不需要加密。箍筋的作用是保持柱纵筋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钢筋笼的定位不受扰动。

● 柱问题(4): 柱上端“非连接区”?

《G101图集》规定,柱的下部,即在楼板梁的上方有一个“非连接区”(是个箍筋加密区),纵筋的接头只能在“非连接区”以上部位(也就是柱的中部)进行。然而,图集没有规定在柱的上部有没有“非连接区”?例如,在柱上部的箍筋加密区或者在柱梁的交叉部位允许不允许纵筋连接?

事实上,有的施工人员在上述的柱上部区域进行了钢筋接头。这样,他在柱中部有一个钢筋接头,在柱上部又有一个钢筋接头,违背了“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的规定。(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不过,上述规范的用语是“不宜”,并没有强制规定。因此,请教一下上述柱纵筋的接头问题如何解释?如何执行?其中有什么理论根据?

■ 答柱问题(4): 提问者可能是指00G101,03G101-1中从下层柱的上部到上层柱的下部形成的非连接区是连续的。规范对此规定是“不宜”,未做强制规定,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规定偏严,对保证质量有好处。如果难以做到,结构设计师可以对此规定进行变更。规范用语“不宜”,反映了中国人的辨证思维。对于执行与否,结构设计师有抉择权利。该规定多出于概念设计考虑,未见其理论根据的文章发表。

● 柱问题(5):前在03G101第45页中(非抗震KZ箍筋构造非抗震QZ.LZ纵向钢筋构造)中注7:当为复合箍筋时,对于四边有梁与柱相连的同一节点,可仅在四根梁端的最高梁底

至最低梁顶范围周边设置矩形封闭箍筋,那么请问陈教授,1、该条能否用于第36页(抗震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中。或者说用于四级抗震的节点处。因为我注意到构造规定中非抗震与四级抗震处理基本上一样的。

2、对于四边有梁与柱相连的同一节点能否用于边(端)柱与梁相交处。

■ 答柱问题(5):

1、该条不适用于(抗震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抗震结构要求所有复合箍筋要贯通柱梁节点,而且要按照加密间距设置。

2、只有边柱有悬挑梁时才会形成四边有梁的情况,该节点构造要求适用于该情况。

● 柱问题(6):有的施工单位把柱子的接头只考虑底部的区域满足要求 而上部却不考虑,施工单位 认为是受压的,所以他们认为 他们采取的闪光对焊上部接头 他们就不考虑了?这样做法对吗?

■ 答柱问题(6): 框架柱是偏压构件,受弯矩、轴向压力和剪力的共同作用,其受弯时的反弯点一般在柱中稍向上的位置,抗震时柱两端都要加密箍筋以保证实现“强剪弱弯”,因此,连接位置不考虑避开柱上端是错误的。

● 综合问题(1):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Ⅳ级钢筋时,它得锚固长度应该如何计算?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混凝土验收规范上都没有出现Ⅳ钢筋,是否国家已经取消了该级别的钢筋用于建筑工程中。谢谢!

■ 答综合问题(1): 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中,受混凝土的极限应变值的限制,强度过高的钢筋发挥不出其全部作用(这正是混凝土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不设Ⅳ级钢筋的理论依据)。所以,即便是Ⅳ级钢筋,其强度设计值也只能取到360N/mm2(与Ⅲ级钢筋相同),且当用于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时只能按300N/mm2取用。因此,高于Ⅲ级的钢筋的锚固长度取值按Ⅲ级钢筋即可。

还有,Ⅳ级钢筋的塑性性能和可焊性比新Ⅲ级钢筋差,用在普通混凝土结构中并不合适,也不经济。

● 综合问题(2): 03G101与03G329有矛盾时依谁为准?

■ 答综合问题(2): 03G101在编制时已经尽可能地做到与03G329协调一致。当设计者选用03G101时,应以03G101为准。当设计者既选用了03G101,又选用了03G329时,由于03G101中的构造是与平法施工图配套使用的正式设计文件(详见03G101总说明第4、5两条),如果设计者采用了平法制图规则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其构造应以03G101为准;如果未使用平法表达,则不应以03G101为准。

●综合问题(3): 03G101图集中为什么把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改了,这些数据不便记忆,施工中也容易出错,为什么不采用整数呢?

■ 答综合问题(3): 不是03G101把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改了,而是《混规》GB50010-2002把原来以5d进位的锚固长度改了。《混规》也是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的依据之一。为了方便施工,03G101把规范第9.3条的公式根据不同的钢筋种类、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钢筋直径计算成表格,尽量做到目前的样子。

● 综合问题(4):在“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26页10.1.5条规定板下不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我个人认为是否还应该满足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位置,这也是一贯的施工做法。

■ 答综合问题(4):请注意规范用语“不应小于”的意义。大学教科书中是“=”概念,而工程规范和规程是“≥”的概念,因此,可以伸至支座中心位置。

当为非抗震设计时,正常情况下板的下部钢筋在支座部位受压;当为抗震设计时,通常板不作为耗能构件,因而不考虑地震作用的分配,仍然按非抗震设计,板的下部钢筋在支座部位亦受压;在这两种情况下,即便其伸入支座长度为5d,通常也是安全的。执行规范规定时,应特别注意“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综合问题(5):有梁式筏板基础问题:

① 筏板部分一般为上下两层钢筋网,下层钢筋网片放在最下面,基础梁的整个钢筋(箍筋及纵筋)放在下层钢筋网片的上面。是这样的吗?

② 但是,一般图纸在标注基础梁的高度时,梁底标高和筏板板底标高是在同一个高度,这样就出现了“基础梁的有效高度”缩减的问题。因为,首先是梁的下部纵筋的保护层变厚了。(最下面是筏板的保护层,然后是筏板下层钢筋网片的纵横钢筋,然后是基础梁的纵筋,最后才是基础梁的下部纵筋)当我们进行基础梁的强度计算时,应该采用这个“缩减后的有效高度”进行计算。您说对吗?然而,有的设计院并不是这样,甚至连基础梁的箍筋高度还是采用梁高减两倍的保护层来计算的,这显然会造成箍筋“高度太大”。

③ 至于筏板钢筋网片,纵横两个方向的钢筋哪个在下面、哪个在上面?是否应为: ⅰ“下层钢筋网片”是短方向的钢筋在下面、长方向的钢筋在上面;

ⅱ“上层钢筋网片”是长方向的钢筋在下面、短方向的钢筋在上面;

ⅲ 因为,从“有梁式筏板”的受力结构模型来看,正好是“楼板和梁”的受力结构模型翻转过来。这样的看法对吗?

■ 答综合问题(5):

1、形基础的钢筋配置包括梁(或暗梁)和板两部分,布筋考虑一般“以梁为先”;

2、比较两个方向上的基础梁,从中判断强者(等高时选跨度较小者,不等高时选高度较大者),与“强梁”相垂直布置第一层(最底层)板筋;

3、在第一层板筋之上并与其垂直布置“强梁”的底层纵筋和第二层板筋(“强梁”的箍筋与第一层板筋在同一层面上插空走过);

4、再在其上布置另一方向上梁的底层纵筋;

5、板上部面筋的布置依据板区两个方向的跨度。跨度相差较大时,短跨面筋在上,长跨面筋在下;跨度相差不大时,与板底筋的上下保持一致(两个方向的ho相等);

6、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两个方向梁相交对ho的影响,也应当考虑双向板的ho与单向板不同;

7、“筏形基础”相当于“倒楼盖”的说法不完全正确。当承受地震横向作用是,柱是第一道防线,楼盖梁是耗能构件,所以要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梁要考虑箍筋加密区、塑性铰等问题;但筏形基础的基础梁通常不考虑参与抵抗地震作用计算。

● 综合问题(6): 凡是“没有明令禁止”的连接区域,钢筋是否就可以连接呢?■ 答综合问题(6): 事实上,除高抗震设防烈度的重要构件外,没有明令“完全”禁止的非连接部位。只要保证连接质量和控制连接百分率,在任何位置都可以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避开”这个要求的含义,如尽可能避开节点区、箍筋加密区、应力(弯矩)较大区等等。

● 综合问题(7):框架顶层端节点处,可将柱外侧纵向钢筋的相应部分弯入梁内作梁上部纵向钢筋使用,也可将梁上部纵向钢筋与柱外侧纵向钢筋在顶层及附近部位搭接。请问陈教授这原理是不是柱与梁是刚节点?那么是不是顶层主梁与柱钢筋连接要这样做,顶层联系梁钢筋与柱钢筋连接是不是可以不这样做的,只要保证锚固长度就可以了?

■ 答综合问题(7): 抗震结构柱与梁的连接节点为刚性连接。问题的后半部不好答复,因所提“主梁”与“联系梁” 是否为框架梁还缺少若干判别条件。顶层框架梁与框架柱的连接必须采用该节点构造,但顶层非框架梁通常不与框架柱连接,所以与该构造无关;遇特殊

情况顶层非框架梁的一端与柱相连(另一端以梁为支座)时,由于未形成框架(因而不是框架梁),所以满足锚固条件即可。

● 综合问题(8):有的施工单位和监理都对关于筏片基础的基础梁是否要锚固如果锚固 那 又怎样计算,还有板是否要弯勾?如果弯勾,那采取什么标准?

■ 答综合问题(8):

1、筏形基础的基础梁主要功能之一是作为框架柱的支座,因此,基础主梁(直接支承框架柱的基础梁)的钢筋(纵筋与箍筋)应在节点区连续布置;基础次梁(以基础梁为支座的基础梁)的钢筋应锚固在基础主梁中(可参考框架梁的锚固方式,但上下钢筋受力性质相反)。

2、筏形基础板尽端钢筋弯钩直段≥12d,当板的上部与下部均配置钢筋时,要采用拉筋将板封边。

第五篇:抗震结构设计总结

1.地震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

2.地震序列:在一定时间内相继发生在相邻地区的一系列大小地震。

3.地震序列可分为主震型、震群型和孤立型。

4.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中包括纵波和横波。面波分为R波和L波。

5.震级: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和大小的尺寸。

6.地震烈度: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7.世界地震带:a环太平洋地震带;b欧亚地震带;c沿北冰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主要山脉的狭窄浅震活动带;d地震相当活跃的断裂谷。

8.我国地震带:a南北地震带;b东西地震带。

9.地震灾害:a地表破坏;b工程结构的破坏;c次生灾害造成的破坏。

10.抗震设防: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11.抗震设防目标:a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要修理可继续使用;b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c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12.场地: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km2的平面面积。

13.场地选择:首选有利、一般地段,避让不利地段,严紧危险地段。

14.场地土:场地范围内的地基土。

15.场地土对建筑物震害的影响,主要与场地土的坚硬程度和土层的组成有关。

16.覆盖层厚度的定义方法:a(绝对的)从地面至基岩顶面的距离;b(相对的)两相邻土层波速比(Vs下/Vs上)大于某一定值的埋深为覆盖层厚度。

17.场地类别划分依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

18.场地土的液化:饱和的粉土或砂土,在地震时由于颗粒之间的孔隙水不可压缩而无法排出,使得空隙压力增大,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的抗剪强度接近于零,呈现出液化的现象。

19.液化的宏观标志:地表出现水喷冒砂现象。

20.影响土液化的因素:a土层的地质年代和组成;b土层的相对密度;c土层的埋深和地下水位的深度;d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

21.场地土发生液化的条件:a土质为疏松或稍密的粉砂、细砂或粉土;b土层属于地下水以下,呈饱和状态;c遇大、中震。

22.饱和土液化的判别: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23.土层的相应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Ncr越小,越不宜液化。

24.液化指数Ile来划分场地的液化等级。

24.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地基抗震承载力验算:建造在天然地基上的砌体房屋、多层为框架房屋、底部框架砖房,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黏性土层的一般单层厂房、单层空旷房屋和不超过8层且高度小于25m的民用框架及其基础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和公共建筑。

25.建筑结构抗震设计:a首先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b再求出结构和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c将地震作用效应与其他荷载效应进行组合,并验算结构和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及变形。

26.加速度反应谱:质点最大加速度反应Sa与体系自振周期T的一条关系曲线。

27.标准反应谱: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即使在同一地点同一烈度,每次地震的地面加速度记录也很不一致,因此需要大量的强震记录算出对应于每一条强震记录的反应谱曲线,然后统计出最具代表性的平均曲线。

28.反应谱的影响因素:a场地类型;b震中距远近。

29.设计反应谱:Sa/g与体系自振周期T之间的关系作为设计反应谱,并将Sa/g用α表示,称α为地震影响系数。

30.Tg-特征周期:是对应于反应谱峰值区拐点处的周期,可根据场地类别、地震震级和震中距确定。

31.主振型(振型):在结构振动过程中的任意时刻,这两个质点的位移比值始终保持不变。这种振动形式通常称为主振型,或简称振型。

32.底部剪力法适用条件:对于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

33.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度长悬臂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果以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34.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a水平地震作用;b竖向地震作用;c水平地震引起的扭转影响。

35.重力荷载代表值Ge,是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36.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作用:用以反映不同材料和受力状态的结构构件具有不同的抗震可靠指标。

37.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包括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第一阶段)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第二阶段)。

38.结构的薄弱层判别: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ζy相对愈小,弹塑性位移则相对愈大,这一塑性变形集中的楼层为结构的薄弱层。

39.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ζy:反映结构中楼层的承载力与该楼层所受弹性的地震剪力的相对关系。

40.建筑的平立面布置要求:《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均匀变化,避免楼层错层;《竖向》: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柱间均匀变化,不应采用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原则>:平面对称,竖向均匀。41.结构选型的确定:应从建筑的重要性、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场地、地基、基础、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条件比较综合确定。42.好的结构型式具有的性能:a岩性系数高;b“强度/重力”比值大;c匀质性好;d正交各项同性;e构件的连接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较好的延性。43.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性:当第一道抗震防线被破坏后,第二道乃至第三道防线能立即接替,抵挡后续的冲击,减轻地震的破坏作用。44.第一道抗震防线的选择:优先选择不负担或少负担重力荷载的竖向支撑或填充墙,或者选用轴压比较小的抗震墙、实墙筒体之类构件。45.结构的抗震等级划分依据:根据设防烈度与结构类型和高度确定。46.框架柱设计遵循的原则:a强柱弱梁;b强剪弱弯;c控制柱轴压比;d柱内纵向钢筋布置;e加强柱端约束。47.楼层地震剪力在墙体中的分配:a首先要把剪力分配到同一楼层的各道墙上去,b进而再把每道墙上的地震剪力分配到同一道墙的某一墙段上。<根据楼盖的水平刚度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分配> 48.多层砖房构造措施:构造柱和圈梁。49.厂房主体结构的震害:<横向地震作用下>:a柱头及其与屋架连接的破坏,b柱肩竖向拉裂,c上柱柱身变截面处开裂或折断,d下柱震害,e天窗架与屋架连接节点的破坏,f围护墙开裂外闪、倒塌。<纵向地震作用下>:a屋面板错动坠落,b天窗架倾倒,c屋架破坏,d支撑震害,e围护墙山墙、山尖外闪或局部塌落。50.厂房结构布置原则: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均匀对称,尽量避免体型曲折复杂、凹凸变化;竖向避免局部突出和设置高低跨。

下载抗震钢筋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抗震钢筋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桥梁抗震考试总结[合集]

    1.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具备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2.地层构造运动中,在断层形成的地方大量释放能量,产生剧烈振动,此处就叫震源。震源......

    关于钢筋原材料未做抗震性能检测处理方案2014

    关于钢筋原材料未做抗震性能检测处理的报告 我单位承建的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海园区(丁山)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程中的卫生服务中心工程,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按规范要求钢筋材料......

    钢筋工业务总结

    “做一名好工人”是许多人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自踏入钢筋工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规范自己工作,以“当一名好工人”作为......

    钢筋工技术总结

    钢 筋 工 技 术 总 结 将钢筋和混凝土结合在一起做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构件,而一般结构钢筋的抗拉强度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10-20倍;一般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士......

    钢筋量算法总结

    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总结以下是我对钢筋计算的一些小总结,对应图型可以参照相应图集,不正之处请各位高手指出。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结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

    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总结

    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总结 A、 梁 ⑴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 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部长筋l)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 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

    总结广联达钢筋常见问题

    钢筋常见问题 1、异型筏板侧面纵筋怎么布置? 在筏板侧面纵筋输入。 2、软件运行卡。 调硬件加速 3、梁跨数为0。 梁是悬挑梁。 4、悬挑梁不能原位标注? 新建一个无钢筋梁,连接,......

    广联达钢筋学习总结

    广联达学习总结 1、框架结构绘制的一般步骤:柱—梁—板—基础 2、绘制完正交轴线后需要绘制弧形或平行于正交轴线时,按辅轴 一、柱 1、柱的偏移:①柱绘制完成后,点击查改标注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