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心理学视角观影片《美丽心灵》

时间:2019-05-15 09:0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社会心理学视角观影片《美丽心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社会心理学视角观影片《美丽心灵》》。

第一篇:以社会心理学视角观影片《美丽心灵》

以社会心理学视角观影片《美丽心灵》

上周的社会心理学选修课上看了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美丽心灵》,这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故事的原型是美国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纳什早年就做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的妻子艾丽西亚的相助下,顽强抗争,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终于战胜了这个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这部影片的重点不在于真正介绍纳什在科学上所取得的成就,而是他的生活。

《美丽心灵》不仅是一部传记体电影,以社会心理学角度看更是一部深刻揭露了一个人如何从一个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如何认识自我的过程的电影。在为纳什的妻子为了心中的爱不离不弃的执着叹服的同时,更为纳什终于冲出了自我构建的社会而重新融入社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成功而感到喜悦。

纳什是一个天才,他有着很高的智商,是顶着当年的卡内基奖学金获得者之一的光环进入著名的数学圣地普林斯顿大学的,他看起来信心满满,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新生招待会上,敢于对同学的成就公然否定。一个真正的天才根本不可能是甘于平淡的,他志向高远,追求荣誉,并且认定自己会攀上数学的高峰夺取桂冠,他一直在寻求一种自己的原创理论,让世界重新站在新的台阶上发展,而不屑其他同学以论证陈旧理论的方式来取得成就。

可惜的是,他有着极高的智商,却在情商方面有明显的缺陷:他从小人际关系就不好、特立独行,缺乏与他并肩的朋友,这也许是他的精神出现问题的根源。他缺乏正常的社会性活动,缺乏自我在社会上的存在感,所以他要极度的发掘自己的智商,用自己的天才去弥补情商,从而得到别人的赞赏而产生认同感与成就感,所以在纳什的潜意识里对失败有强烈恐惧,导致了他的脆弱的心理。正因为他缺乏朋友,所以室友查尔斯出现了,一个完全就是纳什性格生活的反面人物。他生活放纵,不折不扣的一个浪子,没有极力需要成功获得认同的自我目标的束缚,生活随心所欲。一切一切都是纳什觉得正常生活中一定有的,自己却不得不舍弃从而使自己更专心钻研的渴望,一种精神的追求,一种欲望的获得。查尔斯就是纳什的精神对立面。从精神分析上讲,这就是潜意识中的自我,却不得不被本我的现实原则压抑,从而出现变态的发泄。

当灵感一触,纳什终于冲破了瓶颈创造出博弈论进入了惠勒实验室之后,他的人生又有了新的变化。五年当中只被军方邀请了两次参与解密的工作,却终日埋头在他自认为无用的书本和课堂中,他又一次感到自己失去存在感,失去了自己天才换来的成就感与认同感。所以,特务帕彻出现了,从他身上纳什再一次找到了自我,成为一个解密高手,为国家默默贡献。就在他自我幻想的精神社会,由于他的孤独而产生出的超越时空的精神世界,最后终于混淆了现实的社会,并由查尔斯出现时的精神社会为现实社会的纳什提供精神动力,变成了彻底搞乱了纳什正常生活的致命武器,甚至摧毁了纳什天才的一生。最后的小姑娘玛休的出现,是他想抛弃一切回复童真、想寄托自己情感的精神欲望的产物。

是的,查尔斯、帕彻、玛休都是纳什不同精神层面的写照,纳什渴望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构建自己的愿望,并幻想实现自己的需要。可惜,结果是他不能操纵自己的精神世界了,他越是压抑,越是在天才的研究上走的越远,对于智商的追求越高,自己的精神越是失去控制力,纳什不幸地跨越了天才和疯子之间并不遥远的距离,在他的世界里有着成型的幻想和执着的信念,查尔斯、帕切尔和小姑娘玛休,如影随形,分别代表自我、梦想和情感。

纳什已经成为了一个病患,和幻想中的人物周旋的纳什,放下自尊请求回到普林斯顿的纳什,和最终获得诺贝尔的纳什,几十年来,和药物、周围的目光、自我价值无法实现的现实斗争着。他的内心搏斗很多人都经历过,只是不像他那么极端罢了。可是他没有放弃自己,妻子艾丽西亚也没有放弃他,他的助手,与他化敌为友的马丁都没有放弃他,这些都是他冲出自我的精神世界,回到现实社会的助推力。不能忽视的是纳什的意志,他的智商,他终于在现实与幻想的世界发生交错冲突的电光火石之间认清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可是,让他真正的冲出自己创设的精神世界却是一道耗费了他一生与之抗争的难题。一方面是现实重新接纳了他,当他被告知诺贝尔评委在考虑授奖给他时,他知道人家在探测他如果得奖是不是会当场出丑,接着他的同仁一一把钢笔放到他桌上(该圈子里表示敬重的方法);另一方面,我觉得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纳什的妻子不离不弃的爱,是纳什的精神支柱,也是相对于纳什来说外在的因素,同时促使纳什主观意识上坚信一定要战胜病魔,走出自己创设的虚幻世界。这一点体现了外在因素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主观意识对人生境遇的影响。就是这普林斯顿的同仁对他的成就认同和妻子的爱,让他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让他找到了自己的社会角色,让他的人格社会化重新又得到发展,慢慢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虽然幻觉仍会陪伴他一生,不过他已经能让自我融进社会当中,让自己为社会作出贡献。

可以想象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艾利西亚不知何以度日。然而在整部影片中,他们夫妻之间的台词非常少,但是我总觉得很感人。影片中只是借助纳什的朋友对艾利西亚的问候,艾利西亚才略微表达了一下心声,非常平实和自然。作为纳什本人,在1994年的诺贝尔奖领奖台上,出乎意料,又意料之中的,他将所有的功劳归咎于他坚强美丽的妻子、归功于他妻子无私的爱。正如纳什领奖感言所说:“„„我的探索让我从形而下到形而上,最后到了妄想症,就这样来回走了一趟。在事业上我有了重大突破,在生命中我也找到了最重要的人:只有在这种神秘的爱情方程中,才能找到逻辑或原由来。今晚我能站在这儿全是你的功劳,你是我成功的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

是的,让自我的欲望与情感融进社会,让自我在社会中发展,让自己的那一半心重新焕发搏动的动力,才是纳什的美丽心灵。我们也应该深刻领会影片《美丽心灵》所展示出来的人性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目标,不懈追求,加强沟通交流,学会感恩包容,拥有一颗美丽心灵,创造一个美丽人生。

第二篇:《美丽心灵》影片观后感

爱的力量与精神分裂的对抗

——记《美丽心灵》电影观后感

想到这个主题,有点诗意化,但《美丽心灵》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就是这般感动,请允许我这样对它的评价。豆瓣电影影评里有说:“游走在梦与现实之间的确危险,无异于在地狱与天堂之间徘徊。然而梦笔生花,以梦为马,踮起脚尖就能更贴近天堂。”我们是旁观者,站在这个角度,看他的世界,像是一场梦与现实的转角处,难以真实触摸到现实的确切感觉。是爱的力量,让主人公通过顽强的意志力,让他分辨出真实与虚幻,真与假。

在定义中,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该症状主要症状特征有思维障碍、知觉障碍、情感淡漠、紧张症、自知力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高。麦克阿瑟精神病院里,给他的精神分裂的症状的对话描述是:这种病人通常是偏执狂,生活在幻觉中,病因复杂,原因或许是他对现实失去了掌控,唯一能帮助他的是,让他分辨出真假,知道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

在这部电影中,约翰•纳什这位天才数学家起病于大学青壮年。在《四种人格解析》书中,就有讲到精神分裂着的存在形式有两种:疯子和天才。这是为什么呢?其

一、天才式患者偏执于自己的事业,头脑聪明,具有偏执狂,天才数学家的纳什就是沉迷于经济学博弈论,无数的数字公式写得哪里都是,甚至在幻想中的为美国政府做机密事业的疯狂偏执都是可以看出来的。而疯子的头脑是混乱的,思维破裂;其

二、在旁人看来,患者举止怪异,和疯子差不多,但从影片中看,天才的他和虚幻人物对话同时也和现实中的人们交流并不显得混乱,只是分辨不清楚虚幻与现实,真正的疯子,我想连着他的虚幻世界里也是一片混乱的吧?其

三、两者极端的表现都不失为为机体平衡所表现出来的极端状态。

影片中多次幻想如:纳什在大学期间幻想出了一位他的室友浪子查尔斯,查尔斯的关怀和鼓励给了孤僻的纳什一丝安慰;查尔斯与纳什拘谨的个性完全相反,在纳什遭到打击,陷入焦虑和绝望之后出现,他不停地鼓励纳什,承认他是天才,自怜自苦的纳什无疑正需要这样的认可和鼓励。因此,幻觉的出现一方面预示着纳什的病症爆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却也正是纳什无意识的自我治疗。查尔斯也无疑就是纳什本我意识的一种体现。纳什理性的控制下,一切发于自我的感情都通过查尔斯的举止来宣泄。纳什被捉弄时查尔斯骂人,纳什低落放弃时查尔斯不羁,纳什论文通过时查尔斯在门外欣喜若狂,等等一切,两个截然不同的性格个体构成了纳什的分裂性格,也是他精神分裂的原凶。其后,随着毕业,浪子查尔斯的小侄女马西是第二个人物,纳什进一步得到关怀,小女孩似乎作用不大却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性作用,当认识到她一直没有长大的时候,正是他分辨出虚幻与真实的那一刻;她更可以被看作是纳什真实自我的投射:孤单,无助,楚楚可怜,需要别人的爱抚。卸下“天才”的人格面具后,纳什在本质上就是这样一个纯真又脆弱的大孩子。伟人们有越高的建树,就会越显得孤独无助。他幻想出的第三个人物,国防部官员帕彻,这是由纳什的英雄情结产生,代表着罪恶的原型,他野蛮,粗暴,专横,破坏力十足。不能不说,纳什的这部分构想,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扯不开关系。

普林斯顿大学里教授的关于苏联威胁论的讲解,两次出入五角大楼破译国家安全部拦截的苏联密码,英雄主义和精神分裂的双重作用构建出帕彻的原型。对于一个密码破译专家来说,发现并解决迷惑事件是他的职业病,纳什破译了密码,但却并未弄清这些不连贯词语代表的含义,人性中天生的好奇心,促使他构想一个神秘人物,他带纳什去探究,赋予纳什神奇的身份与权力。可以说,帕彻的出现,也是纳什本我的一种体现,是纳什英雄主义的原型。

当他与幻想中的人物对话时,那就是在和正常的我们看不到的,听不到的影像声音交流,从而控制他的行为与认知,旁观者就会觉得很怪异,脱离现实,导致其内心体验与现实活动不协调。

于是,在这三个有纳什的真实自我构建出来的本我人物不停的纠缠中,纳什丧失了社会中的自我。理性和现实原则与精神分裂的纳什已相去甚远。这三个本我人物的鞭策,纳什近乎疯狂的研究符号学理论,纳什的成就,一方面也就是由这三个虚构人物的自我成就,但这种自我成就的背后,更加加深了纳什的精神分裂,矛盾激化到高潮。曾经一度在观看电影的时候,自己都分不清楚在这部影片中,哪些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要怎样去区分接受自己眼睛看见的事物。《达芬奇密码》中有这样一句话:大脑只接受眼睛所选择的事物。或许,当纳什从所谓的情报杂志中去发现苏联的所谓情报时,拼凑的段落文字构成所谓的情报,也可以这样来解释吧。

故事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当纳什沉浸在幻觉中已经分不清现实,分不清真假,被幻觉牢牢控制时,纳什一直拥有妻子艾丽

莎的爱。当他在真与假中迷惘的时候,至少他知道艾丽莎的爱是真实的。正是这一点真实的情感让理智重新进入纳什的意识,艾丽莎的爱在纳什的无意识与意识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并最终成为了纳什康复的契机。正如在获得诺贝尔奖时的获奖感言中纳什的话:爱是一种特殊的感觉,是没法用正常的逻辑去推断的。

电影总是把精神疾病逼到角落里去。把它表现得古怪、感人、可爱、滑稽、任性、悲惨或是不正当。在这里它就只是一种疾病,几乎要把生命耗尽,但对纳什和他的妻子来说,在他成为那些幸运者中的一员之前,他们仍然可能从崩溃的边缘挣扎出来。

美丽心灵,正如纳什为国家的英雄主义,正如艾丽莎对纳什无限的爱,正是它们都拥有的美丽心灵,才能最终在精神分裂的悬崖上重归现实吧!当本我与自我在一生中战斗到激烈如此的时候,超我才得以实现;当本我与自我共同实现超我时,就是获得一生成就的时候了。

第三篇:观美丽心灵

《美丽心灵》观后感

这是一部关于约翰-纳什教授这位天才数学家的为科学痴狂的一生,以及艾丽西娅作为她的妻子,在他最失意、无助、心理失常时,一直陪伴他,鼓励他。现实与虚幻交织使纳什分不清真实与虚幻,无法摆脱的幻觉始终伴随他折磨他,而妻子的不离不弃,给予他爱的力量、和家庭的温暖、使他突破精神分裂症的思维幻觉。

纳什生性孤僻,言语不多,不善于交际,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他的小学老师说他有着两个脑袋,却只有半颗心。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数学研究上,忽视了与周围同学的相处。一个人潜心研究,一直想在学术上有巨大突破,在麻省理工大学攻读博士的纳什,在别人都频频拿出学术成就的同时,而纳什一直无出学术论文的压力下,数学占据他所有思维,理智被排挤到无意识领域。科学的灵感以及妄想的东西一并存在他的意识中,使他塑造出不同的人格,也使他患上精神分裂症。

从一直陪伴他的查尔斯室友,到后来出现可爱的小女孩玛西,以及一个国防部官员——威廉-帕切尔,都是纳什虚幻出的角色。在他一些列近似疯狂地行为,沉迷于破解报纸、杂志中的密码,热衷于找出威廉-帕彻这个绝密任务的破解方式时,他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仍然沉迷与狂热中他,带给他妻子巨大的打击,惊讶探寻他丈夫的秘密原来都是一场虚构,这么多年的生活在真与假的边缘。她挣扎在被毁天才爱的重压下。随着每一天都似乎会给他们带来新的恐怖,他们儿子的差点淹死,使艾丽西亚几乎到达崩溃的边缘。这对令人羡慕的

伴侣已失去了当初让人羡慕的份儿。她恐惧,但她更相信他的丈夫可以用心感受去战胜这一切。艾丽西亚深爱他的丈夫,这也是支撑她对他承诺的源泉所在。受到她那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忠诚的感动和鼓励下,纳什回到了普林斯顿大学,哪怕只是当个学徒,图书管理员他也愿意呆在这个地方,决定与这场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疾病作斗争。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持他教师生涯,并且还有那一直纠缠的查尔斯、玛西、威廉-帕切尔。一直到他被授予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平衡论(包括非合作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开创了全球贸易的理论基础,博弈论的基本原理还被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学领域。

影片中有大量的细节,由于其真实性而更显得耐人寻味。比如诺贝尔委员会的代表来访问纳什的一段,当该代表向纳什委婉地表达了他已经被“考虑”授予诺贝尔奖的时候,纳什想:只听说过有来通知奖项被“授予”的,从来没听说过还有来通知被“考虑”的,于是他坦然地说:“我想您来这儿是想看看我疯没疯,如果我疯了,而又得了奖,肯定会把你们的事儿都搞砸的。”当然,事实是纳什得了奖,他也没有把事情搞砸。

影片不时加插一些逗趣的小细节,如纳什在酒吧里追女孩,上前鼓足勇气,说“我们这么说话调情都只是没有意义的过程,双方都为了最终做爱,还不如舍弃这不必要的形式,直达目的地。”你猜什么结果?当然遭到那女孩一巴掌。可是,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孩能理解古怪教授的古怪爱情理论,愿意为他放弃柏拉图式的恋爱礼仪,她就

是纳什的学生,后来成了他的妻子。

该片的摄影也值得称道,用一种金秋的暖色烘托出校园的象牙塔环境,跟全片对人物略加美化的风格很相称。

影片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现代社会是重视科技、理性、思维的世界,我们常常忽略了情感。而纳斯的人生经历却表明仅仅是思想的美丽,并非真正人性的美丽。只有美好的情感才能使思想与心灵相融合,才能建构统一而美丽的心灵。我觉得纳什的脑子并没有完全康复,至少他始终都能看见他所创造出来的那三个人。但是心理上他康复了,因为他选择忽视那三个人,回到现实,活在当下。我认同纳什对成功的追去以及对学术的追求,认同他妻子对他的坚持。反感纳什校友在酒吧里追女孩就是为了上床,这让我觉得很低俗。我感叹人在疾病面前的脆弱,但同时也感叹人在疾病面前的强大。一个数学天才被疾病折磨成疯子并在校园中乱喊乱叫时让我觉得人在疾病面前的脆弱无力。他妻子艾丽西娅对他的坚持以爱护,他自己坚强战胜病魔让我感叹人在疾病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力与勇气的强大。

我觉得电影名叫《美丽心灵》主要是想表现心灵的强大以及人心比人脑更具生命力,表达妻子对爱的执着以及纳什自身为爱战胜疾病所显示出来的人性美。

这部影片让我获益良多,第一我了解了博弈论创造者的生平事迹,第二影片引发了我对人性美的思考,让我相信爱的力量。在这过程中我明白了坚持,执着,责任心的重要性。我也有过一个疑问,那

就是在压力巨大的现实中既要保持自己对梦想的追求。对生活的热情但又不至于患精神病,如何把握这之中的平衡呢?我想大概是坚强,乐观以及保持一颗美丽心灵吧。

约翰-纳什教授他非凡的成功离不开他自己的坚强意志力,他精神纯洁美丽,不论是对科学执着追求、坚持,还是对妻子的承诺。而艾丽西娅忠贞的爱情,像守护天使一样帮他丈夫祛除病魔的痛苦。爱可以让生活苦中作乐。

美丽心灵,心灵之美。

第四篇:观《美丽心灵》有感

A Beautiful Mind

印象最深的便是您讲的有关博弈论的那节课,记得当时您举了个例子,有关小猪和大猪吃食的博弈,觉得颇为有趣。但当时并不懂得博弈是什么,紧接着看了《美丽心灵》,您推荐的这部电影,超喜欢里面纳什那个角色的人物形象,也正因为如此使我对博弈论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通过课下查找资料,使我了解到虽然博弈论目前主要应用在经济领域,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博弈。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均可从博弈得到解释,大到经济贸易,小到今天早上某个人的突然生病。下面浅谈我由博弈论引起的小小联想。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实际上,某个人可以看作并非只有一个人,还有一个叫做“自然”的参与者。“自然”可以理解为无所不能的上帝,上帝现在有两种策略,让人生病或不生病。人一旦生病,就不得不根据生病的信息判断上帝的策略,然后采取对应的策略。上帝采取让人生病的策略,人就采取吃药的策略来对付;上帝采取不让人生病的策略,人就采取不予理睬的策略。这正是一场人和上帝进行博弈的游戏。

看过一本有关博弈论的书,书中说,生活中更多的游戏不是单人博弈,而是双人或多人的博弈。我想是这样的。由此想到了一个有趣的小例子,某一天一个人丈夫觉得应该是自己妻子的生日,但又不能

肯定:如果是妻子生日的话,他可以送一束花,妻子会特别高兴;他不送花,妻子会埋怨他忘了她的生日;如果不是妻子生日的话,他可以送妻子一束花,妻子感到意外的惊喜;他不送花,结果生活同往常一样。

在这个博弈里,我们看到,“自然”可以有两种策略:确定今天是妻子的生日或确定今天不是妻子的生日,但不论“自然”采取何种策略,丈夫的最好行动都是买花。

美丽心里的主角——纳什,他的“纳什均衡”大概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问题吧。每个博弈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不但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还必须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对其他人的可能影响,以及其他人的反应行为的可能后果,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此句引自一书)例如,小猪和大猪吃食的故事,大猪要同时考虑到自己和小猪去按铃的后果,小猪同理也要考虑到自己和大猪。由此可见我们在与另一个“什么”(无论这“什么”是人还是物亦或事情)博弈的同时也要受到对方的影响,这应该也是博弈的魅力所在吧。

漫想结束。很喜欢您的教学方式,特别自由。如果课上能再多举一些与同学们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我想会更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希望老师能够继续坚持不懈的给大家推荐好书和好电影,我想对于感兴趣的同学,会受益匪浅。

第五篇:观《美丽心灵》有感

观《美丽心灵》有感

有句俗话说,要成功先发疯。同样,古时的孟子有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许纳什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其成为天才之前要饱经磨难,饱受考验。

《美丽心灵》讲的是,历史上一位伟大数学家、经济学家约翰·纳什的生平传记。看完之后,我认为作为经济学家或者更多的称之为数学家的纳什,其生平可以用天才和精神疾病来概括。

让我们来看一下约翰·纳什的光辉史:1928年出生在美国;1950年,也就是其二十二岁时,创造了博弈论的原型;三十岁时就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的平衡论,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开创了全球贸易的理论基础;另外,其博弈论的基本原理还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他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看一下他的成就,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他是一个天才,但是,就像上文中提到的,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曾经备受考验,或许可以说他之前是疯子。纳什就是天才和疯子的结合体,电影中的画面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纳什的不同方面。

虽然纳什在数学、经济学中卓有建树,但在日常生活中,他却算得上一个弱者,因为不善交际而常被人嘲笑、侮辱,但这也许还是容易接受的,严重的是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经常出现幻觉、幻听,可以说他已经到达了疯子的边缘,也可以说,此时的他就是一个疯子。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经过磨练的人总会性情坚韧,增加别人不具备的能力。纳什是幸运的,在其人生的艰难时刻,他遇到了他未来的妻子,也遇到了好心的医院和医生,正是有这些人不离不弃的帮助,他从疯子的边缘被拉了回来。也许这部电影取名美丽心灵的意义之一就在于褒扬纳什的妻子及周围对他给予帮助的人吧!

“美丽心灵”的另外一个含义也许是要告诉我们纳什之所以没有被病魔打倒,很大的原因是来自他心灵深处信念的力量支撑着他。他在患病后,总是无法分清幻觉和现实,但是庆幸的是他有一定的自制力,在亲人的关怀,在医院不懈的治疗的同时,他自己内心深处也有一个信念,他要以自己的意志战胜心理或者精神疾病。在被病魔折磨的同时,他没有自暴自弃,没有破罐子破摔,他始终配合治疗,始终坚持不理会幻觉中的那些人和事,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他老年时幻觉中的人和物还会时常出现,但此时的他已习以为常,已不再理会他们,依然坚持配合治疗。或许可以说,纳什的事业上的成功主要来自于他的努力,而与病魔斗争取得的成功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自身的力量。也许这部电影想告诉我们,来自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

除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外,古时也有名人言:世界上最难战胜的人是自己。不得不说这些名言之所以为名言,是因为他们的总结很精准。也许就如纳什一般,他最大的挑战可能不是精神分裂症,而是他自身。幸运的是,他战胜了自己,当然也战胜了疾病,自然也就到达了增益其所不能的境界。

天才与疯子只有一步之遥,有出色优势时,要防止负面问题的出现。有巨大挑战时要首先战胜自己,相信来自自身心灵深处的力量是无限的。战胜了自己,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做过疯子还怕天才离自己很远吗?

胡朋晓

会计学1502班 20***

下载以社会心理学视角观影片《美丽心灵》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社会心理学视角观影片《美丽心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丽心灵》影片观后感(本站推荐)

    《美丽心灵》电影观后感 续:爱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一个人在爱的光环下,痛并顽强着与病魔抗争。 我会从精神病心理角度和个人感想两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描写。 首先,通过对纳什的......

    观《美丽心灵》有感800字

    观《美丽心灵》有感影片讲述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以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他说到他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因为有......

    观影片心得体会

    观影片《焦裕禄》心得体会 怀着深切的缅怀和钦敬之情,我饱含热泪观看了电影《焦裕禄》,看的我泪流满面,热血沸腾,感到世界是那么精彩,人性是那么美好!焦书记那高大的形象依然萦绕......

    从心理学视角谈谈《美丽心灵》、《心灵捕手》观后感

    从心理学视角谈谈《美丽心灵》电影观后感 《美丽心灵》描写的是真人真事,即使是现在,当人们谈到精神分裂症患者时,通常的反应仍是感到恐惧、不可思议和排斥、歧视,生活在真实社......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社会结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我国群体性事件次数和参与人数均呈上升趋势......

    《姐姐的守护者》的社会心理学视角分析

    《姐姐的守护者》的社会心理学视角浅析 人文学院 刘桂霞 《姐姐的守护者》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感人肺腑并给人以无限感慨与启迪的故事,影片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个“爱”字,也正是......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 [摘 要]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影片关注了当代女性生存与自我身份认同困境这一热点问题,导演迈克·尼维尔通过电影特有的光影叙......

    《美丽心灵》观影后感(精选合集)

    强大的意志自控 ——观影后感 影片一开始所展现的是一位哈佛的研究生刻苦研究自己的毕业问卷,耳后因为其出色的表现受到政府的重视,成为破译密码的专家。但是此刻影片一百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