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金少堂民俗博物馆开馆仪式上的讲话
在金少堂民俗博物馆开馆仪式上的讲话
区政府副区长 李珺
(2012年6月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在第七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金少堂民俗博物馆开馆仪式。这是我区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取得的又一项可喜成果。在此,我代表汉滨区政府向金少堂民俗博物馆的顺利开馆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和参与我区文化建设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金少堂民俗博物馆是由大河镇知名企业家、民俗文物收藏家王金少同志个人出资筹建的、在我区具有代表性的一家民营文化单位。虽然刚刚开馆,但是在大河镇党委、政府和区文广局等职能部门的支持、指导下,经过王金少同志的不懈努力和精心筹备,该馆投资?万元,收集了?件的古代家俱、木雕木刻、陶器瓷器、名人字画、工艺精品等民俗文物,它不仅是一个交流和展示古今民俗文物的崭新平台,而且是一个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民俗文化重要载体。
文化繁荣离不开文化遗产的丰富滋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文化繁荣的强劲支持。金少堂民俗博物馆的正式开馆,标志着我区的文博事业正朝着专业化、规范化和普及化的道路迈进。在今后的经营过程中,我希望金少堂民俗博物馆,要找准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开展民俗文物交流展览活动,为广大文物爱好者、收藏者提供交流平台,不断普及和提高民众对民俗文物的兴趣爱好和鉴赏知识,为保护传承汉滨文脉、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希望大河镇党委、政府和区级职能部门对金少堂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扶持、引导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文化建设,共同推动全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汉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华侨博物馆开馆仪式上的讲话
在华侨博物馆开馆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今天,在中国文博事业的发祥地XX,又一个博物馆——XX华侨博物馆正式开馆了。这是XX市的一件喜事,也是XX侨界的一件大事,同时也为XX的博物馆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今天汇聚在这里,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我也非常高兴能参加此次开馆仪式,在这里,我谨代表XX市委、市政府向XX华侨博物馆的建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此次开馆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博物馆事业是一个国家、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近年来,XX着力打造博物馆之城,先后建成了纺织博物馆、给水技术博物馆、蓝印花布博物馆、珠算博物馆、城市博物馆、风筝博物馆等近30座门类齐全的博物馆,形成了以XX博物苑为龙头的环濠河博物馆群,被誉为中国的“文博之乡”。XX打造的环濠河博物馆群日益显现出XX浓厚的人文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XX华侨博物馆的建成必将成为其中的一个亮点。
XX虽不是侨乡,华侨的历史也不够源远流长,但在近现代也出现了一批在国外各种领域做出显著成就的知名人士。
1像著名华侨教育家李春鸣、国际神探李昌钰等人物,他们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世界和平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如今,XX人民按照“全面达小康,建设新XX”的思路,主动接轨上海,接轨世界。XX的GDP增速已经连续两年名列江苏省和长三角16城市之前列,去年实现GDP1758亿元,今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XX实际利用外资去年达25.71亿美元,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利用外资前十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3万多XX籍海外侨胞的积极贡献。据统计,XX利用外资中,有三分之一是来自海外侨胞的投资。今天,在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通过XX市侨联半年来的精心筹备,华东地区首家专业性华侨博物馆——XX华侨博物馆终于与世人见面了。通过建设华侨博物馆为优秀的XX籍海外侨胞树碑立传,弘扬广大侨胞爱国爱乡的民族精神,展示海外侨胞对祖国和家乡的重要贡献,对XX文博事业的发展,对XX侨的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XX华侨博物馆建成后,应发挥以下三个重要的作用:一是要建成XX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博物馆展示的华侨华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拥有一颗爱国爱乡的赤诚之心。要通过对他们事迹、实物的展示、放大,充分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激发爱国热忱的力量源泉。二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早年老一辈XX知识分子漂洋过海,投身于海外华侨进步教育事业,他们在侨居地甘居清苦、艰苦办学,以矢志不渝的精神传播中华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当今,我们更应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传承中华文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贡献更大的力量。三要建成海内外文化、经济、技术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建成后的XX华侨博物馆应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博物馆工作国际交流,在传承文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为XX籍著名华侨华人树碑立传,既是对他们所作贡献的肯定,也更能激发海外侨胞回报家乡、造福桑梓的决心,这对建设一个开放、和谐、发展的XX将产生巨大影响。
XX华侨博物馆今天建成开馆了,他就像一个新生命一样,需要大家的关心和呵护。博物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的添加、改进、完善。博物馆的建设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扶持与管理并重,加强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着眼于完善和发挥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要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做好文物征集、保护、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博事业发展,为实现XX“全面达小康,建设新XX”,为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我希望XX华侨博物馆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在XX市侨
联的积极建设下,能成为一个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华侨博物馆。
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丝绸博物馆(校史馆)开馆仪式上的发言
在丝绸博物馆(校史馆)开馆仪式上的发言
葛建纲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校友、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金秋十月,在学校办学120周年校庆之际,今天举行隆重的丝绸博物馆开馆仪式。我谨代表全体筹建人员发言。首先,对学校丝绸博物馆的开馆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领导、来宾、校友出席表示衷心感谢!对在场的老师、同学能与这么多领导、嘉宾一道成为开馆见证者、首批参观者,也表示由衷的祝贺!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我校丝绸博物馆的建设,是应势而谋、顺势而为。虽然丝绸博物馆的筹建“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但全体工作人员,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有为作为能为,带着对丝绸的情怀,带着对学校的热爱,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其中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的重视与信任、省文物局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了你们的重视、关心和支持,让我们工作有底气、有力量;其次,要感谢专家们的真诚付出,由于你们的指导,使筹建工作少走了弯路;更要特别感谢社会各界、广大校友、离退休教师,你们的无私奉献,使得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征集到一千多件实物;同时,也要感谢广大教师、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是你们的期待鼓励,给了大家力量信心。因为你们,使筹建工作克服了一个个难题,谢谢你们!
浙江理工大学丝绸博物馆,承载着浙理人传承弘扬5000年中华丝绸文脉的梦想,凝聚着几代浙理人的夙愿。今天,丝绸博物馆虽然开馆了,但博物馆的建设才刚刚开始,我们将根据习总书记对博物馆建设提出的“不要‘千馆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的讲话精神,深化陈展内涵,致力弘扬丝绸文化,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服务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发展文博事业,为丝绸科技创新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希望各位领导、专家、社会各界朋友能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我校丝绸博物馆建设!
谢谢!
2017年10月27日
第四篇:在数字图书馆开馆仪式上的讲话
在数字图书馆开馆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
大家好!
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xxx数字图书馆开馆仪式,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致以热烈的祝贺,对莅临开馆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图书馆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程
度的重要标志。我县文化工作者积极努力,推进图书馆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改造馆舍,购置设备,完成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开设多功能媒体报告厅、借阅大厅、少儿借阅区、阅报厅、电子阅览室等服务窗口,发挥公益文化服务功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便捷、优质的免费服务。
知识构建和谐世界,阅读成就精彩人生,书海浩瀚,精彩纷呈。xx素有“先贤过化之乡”的美名,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今天,县图书馆的对外开放,对提升我县文化品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必将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希望图书馆以打造现代化图书馆为目标,充分发挥功能作用,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开馆仪式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
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第五篇:怀进鹏校长在航空航天博物馆开馆仪式上的讲话
畅想飞天之梦 启迪未来智慧
——在航空航天博物馆开馆仪式上的讲话
校长 怀进鹏院士
尊敬的少华部长,凤桐秘书长,赵路司长、舒部长、衣司长、孔局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反映我校科技创新与文化特色的重大文化建设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博物馆暨北航校史馆、科技创新馆”正式开馆仪式。在此,我代表胡书记和全校师生,向博物馆的正式开馆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领导、嘉宾和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北航建设发展的无私支持与厚爱,向为博物馆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再过6天,我们将迎来北航建校60周年华诞。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大学,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和追求,如何有效地融合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如何继承和弘扬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科技创新精神?并贯穿到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特别是在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新知识的创造与应用已经成为创造财富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重要源泉,社会更加关注知识和优秀文化,也更加依赖于创造知识和弘扬文化的大学。因此,作为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北航不仅是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和机遇,不仅是要体现先进的研究计划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北航的发展变革要着力于教育本身,成就师生走向卓越的梦想,把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大学内在逻辑的交汇互动作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更要着眼未来,对这个转型的时代特征加以影响与引领,成为领军人才和新知识、新思想的孵化器,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守护者与实践者,以及科技创新发展的引领者,成为师生的学术共同社区和智慧的殿堂,建立根植于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经济社会和航空航天发展的巨大需求,为北航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机遇和动力,也形成了北航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和以国际学术前沿为驱动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和科研文化氛围与机制;同时,国际一流大学的发展规律和建设经验充分表明,世界一流大学既要在传承及发展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样也要在振兴国家民族发展中彰显自己的价值,做出实质性贡献。
近年来,在工信部、财政部、教育部、文化部和北京市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以科学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为切入点,先后建立了艺术馆、艺文空间、音乐厅、航空航天博物馆、校史馆、科技创新馆、设计创意馆等为代表的多样性文化艺术传播场所,成为目前文化场馆功能较齐全、利用率较高、影响较大、开放性较好的高校之一,产生了良好的人文艺术传播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全国高校起到探索和示范作用,获得了全国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在今年初召开的第20次全国高校党建会上,北航就文化建设工作做了大会典型发言。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大学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拓展大学文化内涵,创新文化育人机制,形成“文化景观”品牌、“典型引路”品牌、“人文滋养”品牌等标志性文化建设成果,建立了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并通过与海淀区全面实质性合作,共同推进区、校科技与文化发展新模式。
今天落成的航空航天博物馆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北京航空馆,是在北航飞机结构陈列室、飞机机库基础上扩建和展品扩充而成,融合了航空航天科普与文化、北航创新精神与实践,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是我国首个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综合科技馆。博物馆展区面积8300平米,分为长空逐梦、银鹰巡空、神舟问天、空天走廊4个展区,有国内外公认的航空航天文物精品以及结构、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珍贵实物300多件,承载着丰富的科学原理和厚重的历史积淀,还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了航空航天原理以及人类飞天的历程。我们希望以科技与文化的普及、传播为核心,在展示航空航天科技领域的探索与创造的同时,展现北航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突出成就,体现师生参与航空航天科技活动的历史见证,传承航空航天的知识和文化脉络。
校史馆作为一所大学办学精神、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物化凝练和具体体现,是一所大学文化记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它在留存历史、传承文脉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60年北航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源自于老一辈创业者们和继往开来的北航人的耕耘、奉献与努力,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优秀精神文化传统,铸造了北航人特有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新建的北航校史馆,以时为经,以史为纬,以文字、实物、图片和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真实展示了北航60年办学的风雨历程,客观记述了学校重要历史时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发展足迹。透过展陈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实物以及每一组数据,我们可以感受到北航人血脉中那种“爱国奉献,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笃行坚毅”的精神和情怀,这正是北航优秀的办学传统和宝贵文化财富。
60年薪火相传,赋予了北航“创新”的灵魂;60年春华秋实,成就了北航耀眼的光环。创新,如同一种思维习惯和生命基因,已融入北航人的血液。20世纪50、60年代,从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到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全自动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北航所建立的功勋至今仍历历在目;70到80年代,北航人成功研制出“歼六战斗机飞行模拟器”、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等一批重大成果;进入21世纪,北航连续7年获得7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年连续获得4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今年即将再获得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创造了一所大学持续获国家高等级奖励的纪录,被社会誉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北航模式”。新建的科技创新馆,就是要充分展现北航人的强烈国家使命感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责任感,就是要展现成为北航人品质的科技强国的梦想与实践,并以“创新”的勇气,激励自身不断砥砺前行的生动轨迹。
今天还是一个特殊的日子,1879年的今天,爱迪生先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白炽灯电灯,人类告别了蜡烛、煤油灯、煤气灯的时代,为世界带来了光明。虽然他一生只读过3个月的书,但他勤于思考、勤奋好学,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等1000多种,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曾经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天才常常是那些做好了所有功课的人”,他认为“好奇心是科学的种子”,而“最能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能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慰和满足”。
我们知道,科学源自想象,艺术唤起情感,而科学与艺术的共同追求是创新,科学与艺术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没有丰富的情感表达,缺少广博的智慧激荡,也难以取得科学技术的重大创新。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曾说过:“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因此,科学与文化艺术满足着我们不懈的理性追求和真实的情感渴望,两者互相促进、交相辉映。作为一所以理工见长的研究型大学,北航之所以不断拓展和建设学校的文化艺术能力,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推动大学文化与科技传承、创新。我认为,教育是大学永恒的主题,而缺乏想像力和文化艺术氛围的大学很难培养出一流人才,而缺乏科学与文化艺术紧密融合的大学也很难成为一流大学;特别是,文化,是大学之所以称其为大学的本质内涵,我们也不仅仅是知识的守望者和创造者,更应该是价值观与优秀文化的推动者;我们不仅要荣耀过去,还要服务于现实,更要创造未来!因此,我们期望,北航的教育,应该是科技与文化的高度统一,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有“温度”的教育,探索人类思想和知识发展的规律;北航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科技知识,更要把知识变成智慧;不仅要继承和传播优秀文化,更要创造未来的辉煌,以形成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思考和敢于质疑的文化氛围。大学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艺术氛围,某种程度上是激活师生的鲜活个性和创造力的重要基因,使我们在科技创新与教育实践中溶进艺术想象,在艺术探索时渗入理性的思维,不断培养出具有崇高科学精神、创新实践能力和良好人文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这就是北航,致力于建立起受惠于更多师生,乃至社会公众的文化艺术教育传播体系的宗旨,更是我们理应担负的一项重要职责。
今天,的确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是北航发展历程中值得铭记的文化盛典。我们相信,航空航天博物馆和校史馆、科技创新馆的建成开馆,一定能够成为我们缅怀历史、启迪未来、传承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全校师生与校友,以及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家园。她不仅是彰显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有效途径,是我校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实现社会文化价值的效应倍增器,也是加快将北航建设成为先进文化示范区使命所在、责任所在,更是我们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征途中的文化选择。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离不开上级部门的领导支持和社会的关心帮助,我们更需要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新需求,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以客观认识我们的实力与目标间的差距,通过汇聚全体北航人的勇气和智慧,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学术前沿基础上,把提升人才培养与创新研究能力,以及国际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作为我们永无止境的追求;通过北航人持久的激情和持续的改革,唤起和激发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知识结构、培养其思想的独立性、知识的创造力和多元文化的沟通能力,使创新成为北航人的一种习惯,使这片沃土更好地成为创新和思维的殿堂,使北航成为国家和社会未来领导领军人才之培养基地。
我始终坚信,如果北航人能找到勇气改变自己,我们,就能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