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甲午甲午》观后感
落后就要挨打
——观《甲午甲午》有感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录制的《甲午甲午》纪录片叙述了甲午中日战争前后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对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一系列重要战役作了客观的叙述和分析。
那一段历史的沉重固然会让每一个爱国志士感到悲痛,但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一名国防生,我想更应该化悲痛为动力,化为我们努力拼搏、报效国家的动力,化为每一个中华儿女前行的动力,化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动力。
一、悲历史之痛 日本不遵守条约,以一些无理借口悍然发动战争,并且在战争过程中残忍杀害没有战斗力的中国平民,进行大屠杀,生命的逝去、尊严的沦落让我悲痛,残暴自私的侵略者应当受到苛责。同时,也清醒着,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腐败落后才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导致了国民思想的落后,导致中国成了战争的失败方,成了割地赔款的一方,成了挨打的一方。
长期的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导致了国民思想的封建落后。当日本正举国上下准备发动战争的时候,天朝大国的思想却还深深扎根在许许多多的官员心里,导致了这些官员缺乏远见性,对国际形势的关注不够。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朝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即使是战争已经爆发后,清朝宫廷里却还在为慈禧庆寿,可见统治者的盲目自大,不思进取,让人心痛。
二、究落后之根
在鸦片战争之后,部分官员和国民开始开眼看世界,感叹西方国家的船坚炮利,于是有了历史上的洋务运动,但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布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洋务运动固然是有积极的意义的,但是也有消极的一面,其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只学习西方的器物,而没有明白中国落后的根源是中国统治者和人们思想的落后,这也导致了许多在我们现在看来是十分幼稚的事情发生。
中国尽管学习了西方器物,组建了北洋舰队,在船只吨位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总体上是落后的。官员缺乏预见性,仓促宣战;没有专门的作战指挥机构,也没有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日本举国备战,而清廷内部却充满党派之争。
究其根源,思想的落后才导致了一系列闹剧惨案的发生。
三、立报国之志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并无外交”,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逐渐走国际舞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中国正在一步步崛起,走向复兴!
作为国防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军官,我们应当感恩祖国、不忘历史,立下报国之志。在平常的学习训练中,我们要怀着肩负祖国安危、民族复兴的高度责任感,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在训练中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对养育我们的国家、社会和人民负责。
第二篇:甲午甲午观后感
《甲午!甲午!》观后感
看完《甲午!甲午!》这部纪录片后,一幕幕令人动容的画面、一句句扣人心弦的话、一段段不堪的往事,让我们再一次回顾了甲午大海战,再一次回首了那段不堪的历史,让我们再次感受那个时代的耻辱,给我们敲响了“勿忘国耻”的警钟,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
一、昔日的大清朝
当年在李鸿章急力上书,推荐政府建立船政学堂,学堂成立后,由洋人授课讲学,邓世昌等一批学生,带着强国之梦,进入学堂。之后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期间同样有一批日本留学生,带着同样的强国志。但是,当时的光绪皇帝立志变法强国,可慈禧才是正真的统治者,而当时的日本却加速进行“明治维新”。这些表现的是中日两国统治者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也是由此看出,当时中国统治者是多么的腐朽。最终,在日本的坚船利炮之下,外向厉害的大清舰队,不堪一击,更是没有斗志的逃跑。
二、大战的失败
花费大量资金建立的舰队,为什么在小小日本的攻击下,败得如此之惨?为什么日本敢于来挑战?第一,当时大量的军用费用,被挪用来建造颐和园,官场贪污腐败,致使建立起来的舰队,一日不如一日,最终连打仗用的经费都没有,打仗的弹药都拿不出来;第二,战前准备不足,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没有预见性,直到战争开始了,才开始想到要准备弹药,而作战用的战船,却还在为慈禧太后运送新鲜的水果;第三,军队纪律的松散,日本见到我们舰队上晾晒着衣物,由此断定军队松散,更坚定了他们作战的信念和打赢的信心;第四,避战求和的心态,战事并不是没有转机,只是统治者放弃了,他们不敢战,只为守护他们那一点的安逸。
三、感受和教训
一是落后就要挨打。当时的大清朝处在一个封闭状态,自以为自己的强大,不顾世界的发展,一味的固步自封,一味的想过安逸的生活,没有一个前进的思想,只能落得“挨打”的后果。
二是我们要吸取教训,加强作风整改,确保军队作风正派,官兵思想积极向上,素质能力不断提高,军队要有军队的样子,军队作战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我们要发展我们的经济,民富则国强,加强国防建设,强军则兴国,搞好文化建设,团结统一,一致对外,只有团结一致的中华民族才是那个强敌都不敢轻视的中国。
四是毛主席说过,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学习战争,有必要通过一场可控的战争来推动军队乃至更高层次的改革。
近期,钓鱼岛争端右起,但是我们已经不是100多年前的腐朽没落的中国,可以直起腰板坚决捍卫我们领土的主权。我们一直坚持刚柔并济的外交政策充分体现了一个大国的风度和情操,爱好和平,但是我们并不畏惧战争,如果必须通过战争获得和平和尊严,新时代的我们一样会用生命来保卫我们的祖国和人民。
第三篇:甲午甲午观后感
甲午甲午观后感
甲午甲午观后感
(一):
看完《甲午!甲午!》这部纪录片后,一幕幕令人动容的画面、一句句扣人心弦的话、一段段不堪的往事,让我们再一次回顾了甲午大海战,再一次回首了那段不堪的历史,让我们再次感受那个时代的耻辱,给我们敲响了“勿忘国耻”的警钟,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
一、昔日的大清朝
当年在李鸿章急力上书,推荐政府建立船政学堂,学堂成立后,由洋人授课讲学,邓世昌等一批学生,带着强国之梦,进入学堂。之后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期间同样有一批日本留学生,带着同样的强国志。但是,当时的光绪皇帝立志变法强国,可慈禧才是正真的统治者,而当时的日本却加速进行“明治维新”。这些表现的是中日两国统治者所表现出来的不一样,也是由此看出,当时中国统治者是多么的腐朽。最终,在日本的坚船利炮之下,外向厉害的大清舰队,不堪一击,更是没有斗志的逃跑。
二、大战的失败
花费超多资金建立的舰队,为什么在小小日本的攻击下,败得如此之惨?为什么日本敢于来挑战?第一,当时超多的军用费用,被挪用来建造颐和园,官场贪污腐败,致使建立起来的舰队,一日不如一日,最终连打仗用的经费都没有,打仗的弹药都拿不出来;()第二,战前准备不足,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没有预见性,直到战争开始了,才开始想到要准备弹药,而作战用的战船,却还在为慈禧太后运送新鲜的水果;第三,军队纪律的松散,日本见到我们舰队上晾晒着衣物,由此断定军队松散,更坚定了他们作战的信念和打赢的信心;第四,避战求和的心态,战事并不是没有转机,只是统治者放下了,他们不敢战,只为守护他们那一点的安逸。
三、感受和教训
一是落后就要挨打。当时的大清朝处在一个封闭状态,自以为自我的强大,不顾世界的发展,一味的固步自封,一味的想过安逸的生活,没有一个前进的思想,只能落得“挨打”的后果。
二是我们要吸取教训,加强作风整改,确保军队作风正派,官兵思想用心向上,素质潜力不断提高,军队要有军队的样貌,军队作战潜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我们要发展我们的经济,民富则国强,加强国防建设,强军则兴国,搞好文化建设,团结统一,一致对外,只有团结一致的中华民族才是那个强敌都不敢轻视的中国。
四是毛主席说过,只有透过战争才能学习战争,有必要透过一场可控的战争来推动军队乃至更高层次的改革。
近期,钓鱼岛争端右起,但是我们已经不是100多年前的腐朽没落的中国,能够直起腰板坚决扞卫我们领土的主权。我们一向坚持刚柔并济的外交政策充分体现了一个大国的风度和情操,爱好和平,但是我们并不畏惧战争,如果务必透过战争获得和平和尊严,新时代的我们一样会用生命来保卫我们的祖国和人民。
甲午甲午观后感
(二):
从1894年到2014年,整整120年。时光又度过了两个甲子,物是人非,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大清国。可能此刻我们的国家进步了,很多方面都已经赶了上去了,大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过了,但是人们的思想却越来越麻痹了,对于当年的那场战争渐渐地忘却了。
看了《甲午甲午》这部记录片后,情绪十分沉重。甲午战争的失败表面上是清政府腐败无能、军事装备乱,训练水平低下,战斗力弱等原因。归结到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民思想的麻痹,是落后的制度导致这场战争的惨败,是一个没落的封建王朝应对一个后起的现代化国家的战争。
日本国民为了海军筹集军费购买装备即使在最穷的地方都有国旗,甚至于天皇从自我的伙食费中每一天拿出一个面团,用于发展日本海军,反观,大清王朝,用捉襟见肘的军费,给慈禧太后庆贺六十大寿。我们的人民在旅顺被屠杀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人反抗……为了不让定远舰落入日本人手中,丁汝昌下令炸沉定远舰,后以身殉国。战后日本将定远打捞起来作为战利品送回日本。利用定远舰身的材料做了一栋房子命名为定远馆。因为已经看过太多关于甲午战争的书籍、电影。看了这个纪录片的时候情绪很平静。看到那里的时候真的又沉重了,这些知识以前都不曾了解。
一说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大家想到的就是清政府李鸿章慈禧太后……总是以为上层太腐败太软弱所以才造成惨败。
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发行了几年在国内无人问津。在日本却有二十多种版本………1853年美国的一个舰队闯入日本的港口,日本才开始和外界接触,开始幡然醒悟,脱亚入欧,进行彻底改革,进行明治维新,但是三四十年时间而已就实现了近代化,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强国,成为亚洲的后起之秀。此刻大家的日子过好了生活尤其是网络中充斥着各种腐朽享乐的思想和诱惑……大部分人都觉的我们国家比日本强大太多了……呵呵,其实当时整个大清国从上到下也都是这样想的。当年的甲午战争,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上千名壮士殉难。如今有人也做过演练,按照当今社会个性是中国军队的腐败,类似徐才厚这样的军中三号人物都大肆聚财,各级军官透过各种腐败方式进行要官,装备采购其中的腐败更是触目惊心,大官唯争权,小官唯争宠,百姓唯争利,军队丧失战斗力。如果和日本海军打一仗,我们的北海舰队也有全军覆没有危险,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打仗得靠实力,得靠高科技,不是依靠腐败或者贿赂就能赢的。所以对于这天的中国军队能否打赢日本还真不好说的。
以前曾看到一本书上写到世界上有三个民族值得我们学习,犹太民族一个世界上最有知识最有钱的民族,也就是此刻的以色列。只但是犹太人在西方的很多国家都是大家族。德国日耳曼人,还有日本大和民族。不管你承认与否,日本人、德国人、犹太人的创造力、学习潜力对待事情的严谨都是中国人远远比不上的。至于我们中国人就应是最勤劳、最善良、最智慧的民族。但是这个勤劳善良也就只能在一部分人身上体现了。
说了这么多总之就是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奋发图强!
第四篇:甲午海战观后感
《甲午海战》观后感
“每一场海战,都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邓世昌的这句话一直在我头脑回荡。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距今已经118年了,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也已成历史,就在人们对百年国仇渐渐淡忘之时,冯小宁导演的《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加上近日来钓鱼岛主权冲突愈演愈烈,这部电影来的正是时候。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当时的中国清政府当权者骄奢淫逸,地方政权割据混战,百姓生活水生火热,外国列强肆意侵略,逼迫中国签下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成了清政府唯一的选择。李鸿章作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创建中国的近代海军。1877年一批怀揣强国梦的少年登上了远赴英国的海轮,进入了皇家海军学院。在那里他们登上了最新式的军舰,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并亲自驾驶清政府买下的铁甲舰回到祖国。就是这么一支优秀的海军,由于长期没有新式战舰的补充,没有炮弹补给,最终导致了舰队实力的衰败,就如同一头垂死的雄狮,任人宰割。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气机铁甲舰队的大海战,而这场战争也成为了改变中国命运的战争。海战中日本的快速炮相比中国七年前的火炮显出绝对优势,而中国的炮弹却经常命中敌舰而不炸,甚至出现弹药和炮筒不匹配,士兵们只能一边挫弹一边还击。面对北洋舰队的连连被击沉,关键时刻,邓世昌驾驶“致远”号冲出层层弹雨,挟着浓浓黑烟,直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冲去,决意与敌同归于尽。但是在敌舰上百门快速炮的轰击下,“致远”号最终爆炸沉没。悲忿交加的邓世昌拒绝了战友的救援,誓与“致远”号共存亡。
在感慨于邓世昌为国英勇献身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醒自己,为什么昔日的雄狮会被一个弹丸小国打败?一边是日本天皇带头捐款,全国官员捐出10%的工资购买最新式的战舰;一边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光绪问太监一个鸡蛋多少银子,太监回十两一个,官员腐败至此,可见一般。日本天皇为了筹措军粮,每天只吃一顿饭,号召全国节省开支;而我们大清国呢,不仅把购买军舰的银子用在了修建颐和园,甚至连购置弹药的银子也被官员私吞。更据讽刺的是慈禧口口声声的说“大清祖训有个规矩,各代皇上,凡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灵位。” 而最后只因怕日本打到北京丢了政权,就毫不犹豫的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影片中,邓世昌回家探亲,儿子问他,他的舰为什么叫“致远”,邓世昌回答“中国守着三万六千里海岸线,从郑和之后就再也没有向大海深处驶去,一个放弃海权的民族必然要在海上吃亏。致远,就是走向大海深处,走向深蓝。可整个民族仍然处在一个浑浑噩噩的病态之中,也许需要一场更惨痛的失败才能让中国醒过来。总得有人用鲜血去警醒国人!”邓世昌代表着一批爱国志士,他们不畏艰难,不畏牺牲,勇于为国献身,他们有崇高伟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的决心。他们的爱国精神引导我们追随他们的道路,为自己国家的强盛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不能不提的是,影片中详尽地说明了日本对钓鱼岛觊觎的由来,并用邓世昌率舰队巡游钓鱼岛、台湾及南海诸岛这一情节表述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它记录了我们的先辈对于疆域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同样体现在1945年民国海军南海宣示主权,同样体现在1974年人民海军西沙海战和1988年南沙海战,以及此后许多次的保钓、护渔、对峙事件中。无论到什么时候,这种责任感在真正的华夏子孙的身上,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绝不退让,这是我们的海洋,我们的钓鱼岛!
第五篇: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发生原因: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外侵略扩张。资本输出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它们一面把殖民地作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另一方面把殖民地作为资本输出的重要投资场所。同时,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强,美、德、日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占有殖民地较多的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挑战,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而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经济优势的削弱和丧失,要求更多的榨取殖民地。上述情况,导致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列强“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极其尖锐的程度”(列宁语)。甲午中日战争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爆发的。
2、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本在政府保护下,产生垄断组织。首先,日本垄断资本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表现在政治上,封建军阀、贵族和地主官僚、垄断财阀三位一体,控制了近代日本国家的政治生活,劳动人民无民主权利可言;表现在经济上,垄断资本家有的由旧式封建特权商人转化而来,有的本身是大地主,封建剥削残余大量存在,劳动人民生活贫困,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其次,日本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开始就受国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压迫。由此,代表军阀、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天皇政权更具有强烈的侵略性和野蛮性。日本统治集团急需通过对外侵略扩张以转移国内矛盾,争夺国外市场。它们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大力推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迅速走上了“征韩侵华”的道路,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3、日本在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德法为乘机夺取在华新的权益,也极力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俄国因准备未就绪,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列强的默许和纵容,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4、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导致战争不可避免,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对外实行媚外的外交政策,一味妥协投降;对内不能修明政治,做任何有意义的改革,相反搜刮掠夺,大肆铺张。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李鸿章实行“避战求和”的方针,寄希望于其他列强的“调停”,不作战争准备。
5、朝鲜东学党起义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线(直接原因)。
失败原因: A.内因 :清朝 社会生产力落后,政体 2 朝廷腐败: 皇室(主降),大臣 海军装备不足,还有部分海军贪生怕死
.B外因 1列强窥视 日本虎视眈眈
个人感想: 闭关锁国不可取 落后就是挨打 封建政体的落后
今年又是甲午年,两个甲子之后的甲午中日海战120周年,因此老师上两周给我们播放了陆毅主演的《甲午大海战》。看完之后,感慨颇多,在想为什么120年前,那场海战会输。仔细想想输,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我觉得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A 内因:
1.政体、社会生产力落后
当西方列强甚至是日本已经完成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候,我们的大清朝还在做自己的天朝大梦,一叶蔽目不见泰山,清朝始终处于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和西方列强相去甚远。虽然强调个人武力,但当时毕竟已经进入枪械装备至上的热武器时代,生产力的落后已经决定了清王朝在西方列强面前就是一块美味的蛋糕,谁都想来分上一块。所以落后就要挨打。
2.清廷腐败
在电影里,日本是清廷的最大对手,但对于日本,清廷却觉得是远日之患而非近日之敌,说到底清廷还是看不起日本的。而慈禧在海军创立之初是持积极地态度的,她觉得有了海军,清朝就不再是弱国,但创立之后,由于经年无战,慈禧渐渐对海军失去了当初的兴趣,海军的军费年年缩减甚至到战发时,军费居然被挪用到慈禧的寿诞,导致那么多船穿甲弹一共只有三发,弹药都供给不够。不只是朝廷,海军内部也是危机重重,虽有邓世昌之流,但声色犬马之辈也不在少数。在海战时出现弹药大小不合格,甚至要临时锉才能装填的事情,这难道不也反映了军需官敷衍了事的消极态度?这样的军队怎能不败。
B外因
1.西方列强垂涎中国已久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外侵略扩张。资本输出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它们一面把殖民地作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另一方面把殖民地作为资本输出的重要投资场所。同时,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强,美、德、日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占有殖民地较多的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挑战,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而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经济优势的削弱和丧失,要求更多的榨取殖民地。上述情况,导致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列强“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极其尖锐的程度”(列宁语)。甲午中日战争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爆发的
2.日本虎视眈眈
2、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本在政府保护下,产生垄断组织。首先,日本垄断资本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表现在政治上,封建军阀、贵族和地主官僚、垄断财阀三位一体,控制了近代日本国家的政治生活,劳动人民无民主权利可言;表现在经济上,垄断资本家有的由旧式封建特权商人转化而来,有的本身是大地主,封建剥削残余大量存在,劳动人民生活贫困,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其次,日本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开始就受国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压迫。由此,代表军阀、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天皇政权更具有强烈的侵略性和野蛮性。日本统治集团急需通过对外侵略扩张以转移国内矛盾,争夺国外市场。它们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大力推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迅速走上了“征韩侵华”的道路,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我看来,政体问题,生产力落后,清廷腐败,列强虎视眈眈已经注定了120年那场战争的结局。这告诉我们,闭关锁国不可取,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水平,凭借坚实的经济基础,促进上层建筑的发展,才是振兴华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