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规原理(下)考试范围及答案总结(城市规划考研资料)(共5篇)

时间:2019-05-15 09:5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规原理(下)考试范围及答案总结(城市规划考研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规原理(下)考试范围及答案总结(城市规划考研资料)》。

第一篇:城规原理(下)考试范围及答案总结(城市规划考研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城市用地:是指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它们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区范围而尚待开发使用的土地和非建设用地(农田、林地、山地、水面等)。

2、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3、崩塌:峭斜坡上的岩土体突然崩落、滚动,堆积在上坡下的地质现象。

4、热岛效应:在大城市中,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

5、居住用地: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6、工业用地: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

7、公共设施用地:城市中为社会服务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或设施的建设用地。

8、仓储用地:城市中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9、对外交通用地:城市对外联系的铁路、公路、管理运输设施、港口、机场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10、城市交通:城市范围内采用各种运输方式运送人和货物的运输活动,以及行人的流动。

11、城市道路系统: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车场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

12、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区域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13、概念规划:是一种类型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它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方向、空间总体结构、城市功能定位等大政方针问题,强调对全局的把握,是涉及到空间、经济、环境、生态,乃至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研究。

14、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实质上是在大中城市及其经济区域范围内,研究城市性质、基本职能、用地发展方向、空间布局结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估算等重大问题的城市发展大纲。

15、城市总体布局:城市总体布局研究的是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城市主要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表现出来。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城市发展纲要基本明确的条件下,在城市用地评定的基础上,对城市各组成部分进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

16、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residential district),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 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17、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 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18、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 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19、居住区规划:对城市居住区的住宅、公共设施、公共绿地、室外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所进行的综合性具体安排。

20、CBD:中心商务区,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21、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22、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二、简答

1、简述我国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新中国的城市规划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振兴和发展,60年代和70年代中期的冲击、挫折和严重萎缩,70年代末的恢复,80年代以来的发展和壮大,走过了半个世纪辉煌而坎坷的历程,实际大致处在西方发达国家的①~③阶段。即①注重物质规划(physical planning)阶段; ②注重经济规划阶段; ③注重环境规划段;

当前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表现为三个新趋势:

(1)宏观层次拓展,主要有概念规划编制和城市战略发展规划;(2)微观层次深化,主要表现为控规深化和法定图则编制;(3)信息技术运用,数字城市方兴未艾。

2、简述概念规划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兴起的缘由。

(1)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之间竞争的加剧,对城市自身生存与发展提出新要求(2)“紧急”应对城市发展中所出现的新条件或问题(3)弥补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运作中存在的不足(4)推进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积极探索

3、城镇体系的构成一般需具备什么条件?

(1)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在地域上是邻近的,具有便捷的空间联系;(2)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均具有自己的功能和形态特征;

(3)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从中心到一般集镇,共同构成整个系统内的等级序列,而系统本身又是从属于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4、简述市民广场(休息及娱乐广场)的特点。

市民广场多设在市中心,四周布置市政府及其他管理办公建筑,也可布置图书馆,文化宫等公共建筑。市民广场平时供市民休息游览,节日举行集会活动。广场应与城市干道有良好的衔接,能容纳疏导车行和步行交通,保障集会时人车集散。广场应考虑各种活动空间,场地划分,通道布置需要和主要建筑物有良好的关系。广场应注意朝向,以朝南为最理想。市民广场还应布置有使用功能和装饰美化作用的环境设施及绿化。

5、简述城市形态中星座型形态(Conurbation Form)的特征。

城市总平面是由一个相当大规模的主体团块和三个以上较次一级的基本团块组成的复合式形态。最通常的是一些国家首都或特大型地区中心城市,在其周围一定距离内建设发展若干相对独立的新区或卫星城镇。这种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形似大型星座,人口和建成区用地规模很大,除了具有非常集中的高楼群中心商务区(CBD)之外,往往为了扩散功能而设置若干副中心或分区中心。联系这些中心及对外交通的环形和放射干道网使之成为相当复杂而高度发展的综合式多元规划结构。有的特大城市在多个方向的对外交通干线上间隔地串联建设一系列相对独立且较大的新区或城镇,形成放射性走廊或更大型城市群体。

6、简述城市形态中组团型形态(Cluster Form)的特征。城市建成区是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主体团块和若干个基本团块组成,这多是由于较大河流或其他地形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城市用地被分隔成几个有一定规模的分区团块,有各自的中心和道路系统,团块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但由较便捷的联系性通道使之组成一个城市实体。这种形态属于多元性复合结构。如布 局合理,团组距离适当,这种城市既可有较高效率,亦可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7、风景旅游城市总体布局中应处理好那些关系。(1)突出风景城市的个性,维护风景和文物的完整性

(2)正确处理风景与工业的关系——严格控制工业性质,合理选择工业项目,合理选择厂址。

(3)正确处理风景区与居住区的关系——一般不在风景良好的地方发展居住,留有过渡地带(可布置服务设施,但注意其体量、造型与周围环境协调)。(4)正确处理风景与交通的关系

——●有便利的内外交通,客运车站、码头尽可能靠近市区,但不致影响城市与风景区的发展,铁路、机场、港口、公路一般情况下不穿越市区和风景区。——●市内道路系统进行功能分类与组织。

——●以结合自然与风景的专用游览道联结各景区、景点。

(5)正确处理风景游览与休疗养的关系——休疗养区靠近风景区,交通方便,不受游人干扰,但不占据过多的风景较好的地段。

8、简述A.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居民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A.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中把人的需求由低级向高级分成5 个层次:生理的需求(Physiological Need)、安全的需求(Safety Need)、友爱的需求(Love Need)、尊重的需求(Esteem Need)和自我实现的需求(Self Actualization Need)。居民对环境的需求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循序进取的,当上一个层次得到满足以后,就会有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求。我们的任务是尽可能满足居民的正当需求,并刺激其发展,与此同时削弱不正当的需求,并制约其发展。

9、简述美国建筑师C·A·佩里(C·A·Pery)邻里单位的6条基本原则。(1)邻里单位四周为城市道路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与安全,和低交通量的居住气氛。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 人左右,规模小的为3000~4000 人。(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它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放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 英亩(合65 公顷),每英亩10 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 公里)。

(6)邻里单位内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10、简述历史文化名城核定标准。

(1)不但要看重城市的历史,还要着重看当前是否保存有较为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和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2)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单位是有区别的。作为历史名城的现状格局和风貌应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3)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在城市市区或郊区,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对该城市的性质、布局、建设方针有重要影响。

三、专题论述

1、简要论述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立“三个阶段”和“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的主要内容。

1949 年以后,新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建立经历了形成、发展与完善三个历史阶段: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的形成阶段,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的发展阶段,以及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保护体系的成熟阶段。

三个层次分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三个层次

(1)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存全部历史信息,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带,提出控制要求,保护文物古迹的历史环境,完整地体现它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2)“历史文化街区”要保存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要改善街区的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建筑物的内部,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3)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保护城市中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还要保护和延续古城的传统格局和风貌特色,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保护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2、简要论述20世纪一系列有关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宪章(《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内罗毕建议》、《华盛顿宪章》)出现的综合意义。这些国际宪章提供了遗产保护的原则与目标:

马丘比丘:保护和恢复现有历史遗址,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使其具有持续生命力

威尼斯:尊重古迹建筑物,修复的目地不是追求风格的统一。并保护其周围环境。内罗毕:保存城市历史传统地区及其环境,并使其重新获得活力,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华盛顿:保护应体现历史城镇和城区真实性的特征,包括物质和精神的组成部分。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了从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到历史城区及其自然与人工环境的过程。它包括能够表现城市个性与特征,体现城市丰富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其类型,城市空间,界面以及其中的社会生活。对构成人类记忆的历史信息及其文化意义在城市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保存,使新的作用和活动与历史城镇和城区的特征相适应,确保历史城镇和城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和谐的概念,并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风景旅游城市总体布局中应处理好那些关系。(1)突出风景城市的个性,维护风景和文物的完整性

(2)正确处理风景与工业的关系——严格控制工业性质,合理选择工业项目,合理选择厂址。

(3)正确处理风景区与居住区的关系——一般不在风景良好的地方发展居住,留有过渡地带(可布置服务设施,但注意其体量、造型与周围环境协调)。(4)正确处理风景与交通的关系

——●有便利的内外交通,客运车站、码头尽可能靠近市区,但不致影响城市与风景区的发展,铁路、机场、港口、公路一般情况下不穿越市区和风景区。——●市内道路系统进行功能分类与组织。——●以结合自然与风景的专用游览道联结各景区、景点。

(5)正确处理风景游览与休疗养的关系——休疗养区靠近风景区,交通方便,不受游人干扰,但不占据过多的风景较好的地段。

4、平原城市和丘陵城市在自然环境与城市艺术布局的关系上各有什么特点?(1)平原城市——地势平坦,集中紧凑,但应避免布局的单调。●控低补高,积水成池,堆土成山,增强三维空间感; ●建筑布局高低搭配;

●增加道路、广场的主景、对景; ●加强绿化配置;

(2)丘陵城市——地形起伏较大,多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建筑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强化立体空间感; ●主体建筑布置在高地上;

5、简述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方式的类型。居住区的规划结构

●二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居住区——居住组团(以居住组团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三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以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独立组团结构

第二篇:天津大学城市规划原理2006考研考题答案总结

2006 名词解释

城市环境容量:城市环境容量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下的一个相对量、当人们在城市空间中的集聚超过一定的极限,将造成人们最基本的环境要求,超出了人们的忍受程度,并使社会、文化环境遭到破坏,而再也难以恢复时,也存在一个绝对量。城市环境容量是相对量和绝对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个平衡的稳定值。城市形态:由结构(要素的空间布置)、形状(城市外部的空间轮廓)和相互关系(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所组成的一个空间系统。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交通预测: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土地使用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客、货运输的发展趋势、交通方式的构成、道路的交通量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估量。

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以及三位空间环境的设计。“二书一证”: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建设工程必须呈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包括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三个基本环节,通常称“二书一证”。

历史地段:历史地段在我国统称也称历史街区。它是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物、构筑物,且风貌想对完整的地段。对于城市中的历史地段而言,还应具有具体的生活内容,通常称历史街区。

城市生态系统规划:是指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城市战略发展计划: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前的先导研究,在我国近几年规划编制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其关注点是对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因素的先行研究,即有关城市长远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物质环境的主要因素。公交优先:是一种新型的交通管理模式。在繁忙的大城市可以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主导作用。

简答题 1、17世纪巴洛克时期罗马改造以及绝对君权时期的巴黎改建的城市设计特征。

巴黎改建:1分离贵族和贫民区2完成大十字和两个环路的建设3重视绿化与公园的建设4把城市分区5改善城市排水、供水、电力等市政设施。评价:巴黎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要求,未能解决城市平民窟问题,也未解决交通问题。但巴黎改建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但其大胆改革和城市美化运动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罗马改造: 17世纪巴洛克时期,封丹纳作为改建罗马的的规划师,修直了几条街道,建造了几个广场和25座以上的喷泉。开辟了3条笔直的道路通向波波罗城门。它们的中轴线在城门之间的椭圆形广场上相交。在交叉点上安置一个方尖碑,作为3条放射式道路的对景。他用高的方尖碑来标识这个城市北门的主要入口的关键位置。这个时期轴线构图被广泛运用,重要建筑物往往属于教皇或权臣,放在城市的中心。建筑物的体积构图受到了强调。多数教堂采用单一空间的集中式构图,具有更强的纪念碑性格。这种构思符合教廷建立中央集权帝国的梦想。

2、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要求和内容与文物建筑保护的要求和内容有什么不同? 文物建筑保护单位本身应该采用保存的保护方式,即在将保护对象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的基础上,作必要地维护性的修缮、加固和恢复性的修复,以不改变其原貌为原则。如果和城市建设发展有冲突,或者存在的环境已经被破坏而无法改变时,可以对其采取整体移位或原地原样、原材料复建的方法。对尚未完全探明的地下历史遗存,应采用冻结保存的方法。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要保持历史地段的风貌特征和城市生活,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即在保存其真实的历史遗存和历史风貌的同时维持并发展它的使用功能,保持它的活力,促进城市繁荣,使该地段居民的生活条件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并使该地段适应城市整体发展的要求。内容可归纳为建筑的保护,街道格局,空间系统及景观界面的保持三方面。3、6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方面取得的突出贡献和变化?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方世界中形成和发展了丰富的后现代社会思潮,西方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的思潮都处于混沌交锋的大转折时期。在城市规划领域,从强调理性的现代城市规划转变为注重社会文化的后现代城市规划,人本主义成为这一时期的思想核心。注人类环境—行为的研究,深化设计方法,把城市环境主要理解为一种综合的社会场所。按照使用者的要求,在环境中寻求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理想和爱好的场所与形态。这一时期各国都把历史遗产保护提高到了重要高度,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突出贡献:马丘比丘宪章 发展了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思想

4、居住用地和规划原则?P96 1)居住用地规划要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组成部分,协调和整合城市总体的功能、空间与环境关系,在规模、标准、分布与组织结构等方面,确定规划格局与形态。

2)居住用地的规划组织要尊重地方文化脉络及居住生活方式,体现生活的秩序与效能,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3)居住区用地规划,要重视居住地域同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的关系,使居民更多地接近自然环境,提高居住地域的生态效应。

4)居住用地规划要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的规范和标准,在位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区环境的前提下,确定建筑的容量、用地指标,并结合地理的、经济的、功能的因素,提高土地的效用,保证环境质量。

5)城市居住区作为定居基地,具有地域社会即社区的性质,居住用地规划要为营造安定、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提供空间与设施支持。

比较田园城市与美国新城市主义的思潮? 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理论形态特征?

2、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背景、作用及内容

3、通过现代交通发展的趋向和特点分析我国公交优先的原则

5、城市设计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6、我国环境保护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7、居住区用地规划的原则

8、“田园城市”理论与80年代末流行的“新城市主义”设计思潮的异同。

9、举例

一、两个典型城市,试述西欧疏散于限制发展各大城市的尝试。10、60年代城市规划方面取得的突出贡献和变化。

11、选择居住区用地的主要因素

第三篇:天大建筑考研城市规划真题及答案总结2

2004 City Planning 简答

1.居住用地规划原则:(Planning all P26)

1)要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组成部分,协调和整合城市总体的功能、空间与环境关系,在规模、标准、分布与组织结构等方面,确定规划格局与形态。

2)组织要尊重地方文化脉络及居住生活方式,体现生活的秩序与效能,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3)要重视居住地域同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的关系,使居民更多地接近自然环境,提高居住地域的生态效应。4)要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的规范和标准,在位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区环境的前提下,确定建筑的容量、用地指标,并结合地理的、经济的、功能的因素,提高土地的效用,保证环境质量。

5)城市居住区作为定居基地,具有地域社会即社区的性质,居住用地规划要为营造安定、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提供空间与设施支持。

6)居住用地的组织与规模要有利于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

2.水文及水文地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Planning all P23)

1)水文条件:江河湖泊的水体不但可作为城市水源,同时还在水运交通,改善气候,稀释污水,排除雨水以及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

为防止洪水,在城市用地选择时要按洪水频率,利用高亢地形,同时避开洼地、滞洪区等部位。2)水文地质条件: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以及动态等条件 地下水常常是城市水源,特别是远离江湖或地面水量水质不敷需用的地区 按成因与埋藏条件: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地下水的流向应与地面建设用地的分布及其他自然条件一并考虑,防止因地下水受到工业排放物的污染,影响到供水水源的水质。

3.城市环境保护需要注意的方面

1)城市特别是历史城区空间格局的保护。2)城市布局的调整。3)城市外围环境的控制。

4.城市设计定义及对象(P524)定义:对城市形体以及三位空间环境的设计。

内容:包括土地利用、交通和停车系统、建筑的体量和形式以及开敞空间的环境设计

类型:1)城市总体空间设计;2)城市开发区设计;3)城市中心设计;4)城市广场设计;5)城市干道和商业街设计;6)城市居住区设计;7)城市园林绿化设计;8)城市地下空间设计9)城市旧区保护与更新设计;10)大学校园及科技研究园设计;11)博览中心设计;12)建设项目细部空间设计.5.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内容(Planning all P54)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的审批和违法建设的查处 建设项目的审批包括 1)建设项目选址管理 2)建设用地管理 3)建设工程管理

论述

1.举例说明矿业城市、旅游城市、港口城市布局特点 矿业城市: 1)矿藏分布对矿区城市结构有决定性影响,矿区工业又与矿井分布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矿井比较分散,因此也就决定了矿区工业分不分散的特点。矿区有一定的蕴藏量,也有一定的开采年限。矿区城市的发展年限、规模和布局必须与矿区开发的阶段相适应 2)矿区生产须有频繁交通运输、大量的动力用电和生产用水,矿区的排水与防洪问题也必须妥善处理

3)矿区工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矿区居民点布局的形式,居民点应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一般可选条件较好,位置适中的地段作为整个矿区城市的中心居民点。其中人口、工业较多、生活服务与文化设施齐全的可作为矿区的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中心。4)矿区大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和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地方,因此矿区的规划布局要很好地考虑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 5)矿区与农村联系较密切,6)不同的矿产性质和种类的矿业城市在规划布局上也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旅游城市:

1)城市布局要突出风景城市个性,维护风景和文物的完整性 2)正确处理风景与工业的关系 3)正确处理风景与居住区的关系 4)正确处理风景与交通的关系 港口城市:

2.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街区保护方法的不同点

文物建筑保护单位本身应该采用保存的保护方式,即在将保护对象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的基础上,作必要地维护性的修缮、加固和恢复性的修复,以不改变其原貌为原则。如果和城市建设发展有冲突,或者存在的环境已经被破坏而无法改变时,可以对其采取整体移位或原地原样、原材料复建的方法。对尚未完全探明的地下历史遗存,应采用冻结保存的方法。

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要保持历史地段的风貌特征和城市生活,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即在保存其真实的历史遗存和历史风貌的同时维持并发展它的使用功能,保持它的活力,促进城市繁荣,使该地段居民的生活条件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并使该地段适应城市整体发展的要求。内容可归纳为建筑的保护,街道格局,空间系统及景观界面的保持三方面。

3.举例说明解决交通问题的对策

应结合城市道路分类和道路系统的基本特征方面回答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部分城市的道路按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级划分。

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主要是联系城市中的主要的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次干道(区干道):为联系城市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性道路 支路(街坊道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

现代城市道路的分类必须分清道路性质,应根据城市道路分为交通性和生活性两类

交通性道路:是用来解决城市中个用地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的联系,其特点是行驶速度大,车辆多,交通性质以货运为主,车道宽,行人少,道路平面线型要符合高速行驶的要求,对道路两旁要求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生活性道路:解决城市各分区内部的生产生活活动需要,其特点是车速较低,交通性质以客运为主,行人为主,车道宽度可以稍窄一些,两旁可以布置为生活服务的人流活动量较大的公共建筑。

城市道路系统的特征:应包括道路网结构型式、组成及其路幅宽度以及停车场等分布 我国城市交通阻塞的症结可以说是城市道路没有按功能性质分类 再加上个人分析和理解

4.绿地系统布局原则

1)促进人城市和自然的融合与共存,以优化城市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提高城市运营的机能,增强城市的自然性能和可持续发展性能。

2)构筑城乡一体,并联接区域的关联环境,进行各种功能绿地的合理分布,为城市多样的生活活动提供场所。同时通过绿地与城市其他功能地域的组织,发挥整合化的功能与环境效应。

3)以人为本,考虑绿地的功用要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同时绿地分布要统筹兼顾、均衡和就近原则

4)城市绿地的规划形态,要结合城市用地与自然条件的分析,因地制宜,使各项功能绿地的分布各得其所。同时城市绿地指标的确定要结合城市用地条件,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城市土地资源。

5)城市绿地规划与布置要作为城市景观环境构筑的基本素材和手段,充分利用城市的山水林木等自然基础,通过绿化、建筑和自然地理特征的有机组合,塑造具有美学价值的城市景观,强化城市空间环境的个性。同时要结合城市历史文化传统,从事和体现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的文化品味。

外国城建史

1.卡洪城、希波丹姆形制、营寨城

1)古埃及卡洪城,城市平面为长方形,边长380X260米,有砖砌城墙围着。城市用厚厚的死墙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城东为贵族和商人手工业者等住所,城东有市集,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南角有一大座坟墓。

2)希波丹姆模式于西波战争后从事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中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格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已取得秩序和美。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者以上的街坊

3)营寨城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中间的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4门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营寨城的外形已经不是圆形而是方形,因这时已经不用选用高地为城址。

2.巴黎改建、罗马改建 巴黎改建: 见06年简答题1

罗马改造: 17世纪巴洛克时期,封丹纳作为改建罗马的的规划师,修直了几条街道,建造了几个广场和25座以上的喷泉。开辟了3条笔直的道路通向波波罗城门。它们的中轴线在城门之间的椭圆形广场上相交。在交叉点上安置一个方尖碑,作为3条放射式道路的对景。他用高的方尖碑来标识这个城市北门的主要入口的关键位置。这个时期轴线构图被广泛运用,重要建筑物往往属于教皇或权臣,放在城市的中心。建筑物的体积构图受到了强调。多数教堂采用单一空间的集中式构图,具有更强的纪念碑性格。这种构思符合教廷建立中央集权帝国的梦想

3.朗科斯新城简图、80年代TOD模式 朗科斯是英国第二代新城

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建筑设计师哈里森·弗雷克提出,是为了解决二战后美国城市的无限制蔓延而采取的一种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综合发展的步行化城区。其中公共交通主要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m(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型开发的有机协调模式。TOD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社区开发模式。同时,也是新城市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之一。

4.60年代以来发生了那些规划有关的变革和思想方法、技术等

《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有机疏散思想、理性主义及其批判、城市设计研究、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决策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全球城与全球化理论

参考07年

2005 名词解释:

1、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雅典宪章(CIAM 国际现代建筑会议1933提出)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当时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核心是提出了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城市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而城市规划的主要工作就是将这个四个类型在位置和面积方面做一个平衡布置,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

它在西向上认识了广大群众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确立了以人为本的防线。强调了经济原则、功能原则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提出大批生产和机械化建造。认识到城市与周围区域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地区的重要性。

评价:功能分区的思想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可以缓解和改善城市问题。对传统城市规划思想方法进行了重大改革,突破了形式主义局限。然而,理性主义缺少社会与文化的根基,并不能满足现今社会的动态演进和人的需求。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12月,由一些世界知名城市规划设计者聚集于秘鲁签署的新宪章,它是继1933年雅典宪章以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有深远影响的又一个文件。雅典宪章以及不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变化,而马指出城市规划与设计在新形势下应该由什么知道思想来适应时代的变化。

2、田园城市和带形城市

田园城市

代表人物:霍华德

内涵:基于城市和乡村的优缺点,使城市和乡村的生活像磁铁一样互相吸引,共同结合,提出了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任何城市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应该停止增长,过量的部分应该由邻近的城市来接纳。最终形成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的形态。带形城市: 代表人物:马塔

内涵:城市沿着一条交通线延长,宽度一定,长度无限。

评价:城市与自然保持亲密接触而又不受规模影响,但是缺乏对商业规律的考虑。对城市分散主义有一定的影响。

3、城市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规划

城市生态系统: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通过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经济复合体。

生态系统规划:将生态学的思想原理渗透于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使城市规划生态化,同时关注城市的社会生态、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

4、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就其深度和内容来看,属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工作。

5、城市规划体系和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三个方面。

城市发展战略: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前的先导研究,在我国近几年规划编制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其关注的是对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因素进行先行研究,即有关城市长远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物质环境的主要因素。

问答

1、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内容 P580 我国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体系包括

1、建设项目的审批和

2、违法建设的查处两部分。

而建设项目的审批又包括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风景旅游城市布局特点

总要求:充分发挥风景旅游这一主要经济和历史文化等职能的作用。应处理好以下关系:

1、城市布局要突出风景城市的个性,维护风景和文物的完整性。

2、正确处理风景与工业的关系

3、正确处理风景区和居住区的关系

4、正确处理风景与交通的关系

5、正确处理风景旅游与休疗养的关系

6、纪念性城市:应突出革命纪念地和历史文物遗址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主导地位,正确处理保护革命纪念旧址,历史遗存物与新建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3、列举文艺复兴时期的广场建设

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的改建追求庄严宏伟的效果,显示资产阶级的权势。早期广场继承中世纪,布置自由,空间多封闭,雕像在广场一侧,如佛罗伦萨西格诺利亚广场。后期和盛期的广场比较严整,常采用柱廊形式,空间较开敞,雕像往往放在广场中间。实例:佛罗伦萨安农齐阿广场、罗马市政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罗马纳伏那广场。

4、历史地段的保护原则和主要内容

原则:在保存其真实的历史遗存和历史风貌的同时维持并发展它的使用功能,保持它的活力,促进城市繁荣,使该地段居民的生活条件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并使该地段适应城市整体发展的需要。任何使历史地段降低或失去其特色的改变都是不允许的。主要内容:建筑的保护,街道格局,空间系统及景观界面的保持三个方面。

5、现代交通趋向、特点以及城市交通系统组织原则

现代交通发展趋势:1交通工具高速、大型、远程化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不行系统的分离。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原则:

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的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以及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论述 1、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城市中心区、商业街、古建筑、历史名城保护以及居住规划结构等方面的成就和探索?

这个时期各国对古城、古建筑保护、对市中心和重要商业街区的建设、对居住区的规划结构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塑造了新的格局形态、空间特征,提高了城市的环境面貌和文化特征,满足了时代要求。

历史建筑和街区、名城的保护:意大利罗马的避开古城、另建新城的规划手法是各国古城借鉴的榜样各国成片成区保护亦各具特色,并注意对乡土建筑的保护,有的整个村落、整个集镇和整个自然风貌被完整的保存下来。

商业街:随着新城市的建设和旧城市的改造,各国出现了一些设计水平较高的城市中心和商业街区。从商业干道发展到全封闭或者半封闭的步行街,从自发形成的商业街坊发展到多功能的岛式步行街,从单一平面的购物环境发展到立体化巨型商业系统。居住区:二战以后,各国都为解决房荒,需要大规模高速的进行建设,欧洲各国相继采用邻里单位或新村的形式组织居住区。科学城:5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认识到把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和高等学校集中在统一的区域综合体的范围内,是一种先进的组织模式。50年代以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为典型。

城市中心:战后50年代,随着一些新城市的建设,出现了一些设计水平较高的城市中心。这些中心与城市总体密切配合,每条街和每个广场都有自己的特点,体现了多样性和各自独特的个性。

2、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编制体系、实施体系、行政体系的构成以及内容?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包括:

1、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实施性行政法规

3、地方城市规划法规

4、城市规划行政规章

5、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

6、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

7、城市规划文本。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包括:

1、城镇体系规划

2、总体规划

3、分区规划

4、详细规划。

城市规划实施体系包括:

1、建设项目的审批(建设项目选址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建设工程管理)

2、违法建设的查处 城市规划行政体系包括:

2002———————————————————————————————————————————————————————— 1.名词解释

中心地理论:城建史p186 从行政管理、市场经济、交通运输三方面对城市的分布、等级和规模进行研究,提出了理想的正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乡镇的理想分布形态应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国家范围内,也就是位于六边形的六个角上,而位于六边形中心的点,起着管理丛书它的六个点的作用。这个理论又是不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结构与基础的变化,但其基本原理有一定生命力。控规(书p51)参考07年

总规纲要(书p49)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生态城市(书p186)良性循环、高效低耗、持续发展的城市。

带形城市(城建史P121)城市沿一条高速的交通线发展,城市的宽度应有限制,但长度可以无限。使城市与自然保持亲密接触又不受规模的影响,但是缺乏对商业规律的考虑。

城市化(书p9)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的城市转化的过程。城市设计(书p524)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

楔形绿地(书p155)楔形绿地,是以自然的绿色空间楔入城区,便于居民接近自然,有利于城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关于指标:容积率(p461)、日照间距、道路面积率 2.问答题

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区别(资料p7、资料p11)

田园城市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卫星城市和新城则是其在实践运作下的两种状态。已经建成的两个田园城市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1924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建设卫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和不断蔓延的一个重要方法,从此,卫星城市便成为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概念。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卫星城市的定义,认为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卫星城市强调的是与中心城市的联系,强调疏解功能,因此往往被理解成中心城的某种功能的接受地,出现了大量专业化的卫星城,如,工业卫星城,科技卫星城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人们发现这些卫星城带来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来源就在于对中心城市的依赖,因此开始强调卫星城市的独立性。新城即是50年代以后,设计规划的新建城市。通常相对独立,与中心城的关系不如卫星城紧密,功能较完善,服务于周边区域,属于城镇体系的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到截流作用。

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资料p19、20)

城市规划在各个层次上的作用及其表现(书p48)

城市生态规划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资料p20)

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之间的相互关系

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的调查内容及调查方法(书p47)

举例说明城市中心改造中的功能更新问题(书p50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书p51)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类型

城市化的类型可以按照不同标准,从不同角度划分出若干形式。按其所处的经济体制,可分为市场型城市化和计划型城市化;按城市化发展水平,可分为发达型城市化和发展型城市化;按照城市的产生和特点,可以将城市化的类别化分为农基型城市化、工外型城市化和超载型城市化三类;按照与城市中心空间关系,可以将城市化的类别划分为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城市化;按照城市化进程度结果来划分,可以分为两种城市化状态,即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按照城乡关系空间格局的变化和人口与非农业经济活动的不同,可以化分为集中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它又可在空间形态上分为连续型城市化和跳越型城市化)以及就地型城市化三类;从规模上可分为以大城市和城市连绵区为主的城市化,以中、小城市为主的城市化;从方向和动力上可分为自上而下的城市化,自下而上的城“镇”化,“国际分工型”的城市化,例如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模式。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和特色要素分析(书p548)

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内涵及其与城市布局和上地使用的关系(书p318)

2003——————————————————————————————————————————————————————

一、名词解释

城镇体系规划(书p168/资料40)一化二系三结构 生态城市(书p186)带型城市(书p118资料37)城市环境容量(书p186/资料43):

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下的一个相对量。当人们在城市中的聚集超过一定的极限,将造成人们最基本的环境要求超出人们的忍受程度,并使社会文化环境遭到破坏,而再也难以恢复时,也存在一个绝对量。城市环境容量是相对量和绝对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个平衡的稳定值。

历史地段和历史街区(书p539)历史地段在我国统称也称历史街区。它是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物、构筑物,且风貌想对完整的地段。对于城市中的历史地段而言,还应具有具体的生活内容,通常称历史街区。

马丘比丘宪章(书p29/外267)1977年12月,由一些世界知名城市规划设计者聚集于秘鲁签署的新宪章,它是继1933年雅典宪章以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有深远影响的又一个文件。雅典宪章以及不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变化,而马指出城市规划与设计在新形势下应该由什么知道思想来适应时代的变化。

二、论述题 从时代背景、服务对象、结构模式等方面,(可通过列表和简图)比较“田园城市”与“新城”的各自特征。(资料p7、资料p11)19世纪中期欧斯曼巴黎城市改建和城市美化运动的主要成就(外102)沙里宁有机疏散理论及其意义p28/资料9 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的主要形态特征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和方法(p173、175)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及其战略意义(p184)从一般城市总体布局的特点谈风景旅游城市的布局要求(p268)现代交通发展的趋向和特点及城市道路系统组织的原则(p283、286)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之间的互相衔接(p51)从居住对象、居住区规划特征的角度分析居住区规划研究的动向

区域规划理论发展

一、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

“田园城市”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城镇群体组合发展的城市群体概念,闪烁着现代区域规划的思想光辉,区域规划的思想萌芽也就在此产生。

二、格迪斯的区域规划学说 规划界公认格迪斯为西方区域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的创始人,是使西方城市研究由分散走向综合的第一人。他指出,城市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和外部环境(包括和其他城市)相互依存的。

三、芒福德的区域整体发展理论

美国学者芒福德明确地提出区域整体发展理论,“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他指出解决某个城市发展问题,必须把它同区域联系起来。

四、战后区域规划中的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研究

二战后,以城市为核心的区域规划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区域规划理论研究得到了深入广泛的发展。主要有工业区位论、中心地德国克里斯泰勒1933年在《南德的中心地》著作中提出的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区位论的代表。理论、增长极理论、聚团原理、点轴开发模式、倒U字型理论、生产综合体理论等等。

克氏认为城市和城市以及和周围地区是相互依赖、相互服务、有着紧密联系的,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客观规律。一定量的生产地必将产生一个适当的城镇,这个城镇是周围农村地区的中心地,并且提供周围地区需要的物资和服务;城镇也是与外部联系得地方性商业集散地。他认为“地球上没有一个国家不为规模不等的城市网所被覆着。”

城市按规模分级,最低级的城镇数目最多。城镇规模越大,它的数目也就越少。属于最高级规模的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它往往是该国的首都。城市等级规模的阶层性表现在每个高级中心地都附属有几个中级中心地和更多的低级中心地。不同规模中心地之间的合理分布,以及其分布规律是中心地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受到市场因素、交通因素、行政因素的影响,区域内形成不同的城市空间分布系统。任何城市要想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与其他城市组成一定的等级系统。在开放、便于通行的地区,市场经济的原则可能是主要的;在山间盆地地区,客观上与外界隔绝,行政管理更为重要;年轻的国家与新开发的地区,交通原则占优势。在三个原则共同作用下,一个地区或国家,应当形成如下的城市等级体系:A级城市一个,B级城市2个,C级城市6—12个,D级城市42—54个,E级城市118个。

中心地理论研究的是城市等级规模及空间分布规律,为城镇体系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新时期的城市群规划、市域总体规划、城市带规划等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增长极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 Perroux)提出,后来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J.B.Boudeville)、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John.Frishman)、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A.O.Hischman)分别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的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增长极。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

增长极理论提出以来,被许多国家用来解决不同的区域发展和规划问题,这是因为它具有其他区域经济理论所无法比拟的优点:第一,增长极理论对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更加真实。第二,增长极概念非常重视创新和推进型企业的重要作用,鼓励技术革新,符合社会进步的动态趋势。第三,增长极概念形式简单明了,易于了解,对政策制定者很有吸引力。同时,增长极理论提出了一些便于操作的有效政策,使政策制定者容易接受。

然而,增长极理论也有其明显的缺陷。由于积累性因果循环的作用,增长极的出现对周围地区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回波效应。即出现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不发达地区越来越落后,经济不平衡状态越来越突出,甚至形成一个国家内地理上的二元经济局面。二是扩散效应。即通过建立增长极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从而逐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如果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大于回波效应,就会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然而由于积累性因果循环的关系,回波效应往往大于扩散效应,导致增长极地区越来越发达,周边地区越来越落后,形成地理空间上的二元经济,使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甚至形成独立于周边地区的“飞地”。

增长极理论提出后,在区域规划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许多国家试图运用这一理论消除落后地区的贫困,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其中取得较大成功的国家有巴西和马来西亚。但是也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失败了,我们应该把他和国家的国情和地区的区情相结合,同时,还需要正确的政府行为。政府应制定开发落后地区的合理政策规划,以促进落后地区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五、区域规划的衰落和复兴

1960年代,公众参与兴起,人们向往自然,强调环境保护,追求平等。强调了在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认为规划专家仅是为地方规划服务的客体,公众才是规划的主体,另一方面又强调“小即是美”,重视环境保护。这些标志着时代精神的转变,新自由主义盛行。当时的区域规划观和新自由主义思想是大相径庭的,所以1970年代,区域规划一度衰落。1980年代后,国际贸易体系形成,各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整合,一些超国家、超国家的组织逐步兴起。对区域的研究也显得滨彩纷呈。全球经济活动的整合唤起了区域规划的复兴,但是此时的区域规划和以往的有所不同,它继承了新自由主义思想里平等、环境保护等社会学、环境学思想,不再单纯的仅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区域规划。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使得区域规划在内容、范围、理论研究、方法技术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六、新时期区域规划的理念

1、整体协调发展理念

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巨大变迁使区际、区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空前紧密,作用也更为强烈,任一地区的发展建设都会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区域规划突破了传统的行政边界的束缚,这样于区域整体利益的维护和实现,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强调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及区域内城镇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相互协调,强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整体协调发展。

2、城乡一体化理念

传统的区域规划中“二元分割”的思维特征非常明显,仅强调城镇为研究重点,而其他生态地域和农村地域则作为基质成为支撑城镇发展的成本。在目前的形势下,大城市在发展中已经突破了行政区的管辖范围,与周边城镇连成一片,产生城乡界限模糊的城镇密集区、城乡混合区等空间形态。“城乡一体化”作为一种新的城乡关系被提出。它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

3、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因此,概括起来说,可持续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特点:

一是肯定发展,强调只有发展才能摆脱贫困,解决生态危机,提高生活水平,因此,应当承认和尊重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发展权。

二是强调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出环境保护需要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和资源的支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

三是提出了当代与后代的公平根据。人类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后代人拥有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当代人不能剥夺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包括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和地球生态系统是当代人应尽的责任。

4、以人为本理念

城市中人与人相互依赖和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决定因素。随着社会人文科学的发展,城市和区域规划也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规划从人的尺度、人的需求、人的情感和人的知觉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等方面出发,编制出真正符合人类需求的,能达到“富民”目的的合理规划。

分区规划和控规

控规和详规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1994 年招硕士生入学试题

后面的数字是近几年考过的次数,自己整理的可能不太准确,见笑了!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2 分,本题10分)

1、用地评定2

2、风貌规划

3、城市化5

4、城市更新2

5、CBD

二、简答题(共3 题,每题5分,本题15 分)

1、详细规划12 的主要任务及规划内容是什么

2、进行总体规划9 前需要调查的基础资料有哪些

3、“马丘比丘宪章3”分哪些章节对当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

三、论述题(共2 题,每题25分,本题50 分)

1、绘图说明明清北京城建设是如何体现中国古代传统规划思想的。2 如何理解注重城市历史保护的规划发展趋势带来的影响和冲击。3 如何理解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与意义 以你所熟悉的城市为例,分析道路交通系统的现状特征及所从在的主要问题 5 试述现代城市规划管理2 的主要特征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1995 年招硕士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共5 题,每题2 分,本题20 分)

1、中心城市群

2、城市性质5 和城市规模3

3、劳动构成3

4、生态平衡

5、风向玫瑰2 图

6、分流制和合流制

7、绿波交通

8、建筑密度和容积率

9、交通量4

10、拆建比2

二、简答题(共4 题,每题10分,本题40 分)

1、雅典宪章2 的主要论点及其历史意义

2、城市用地分类的代码、名称和内容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4、商业步行街的规划结构与空间布局的特点

三、论述题(共2 题,每题20分,本题40 分)

1、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修建设计适用的规划地区和不同的作用

2、试谈目前我国私人汽车的发展趋势和对城市结构2 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1996 年招硕士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原理

一、填空题(共20 题,每题1 分,本题20 分)

1、城市性质的确定,一方面是从一个城市在____的地位和作用方面去认识,另一方面是从 ____中去认识。

2、确定城市性质一般是采用____与____相结合的方法。

3、在城市总人口中,将劳动人口按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分____和____,对城市规模起决定 作用的是____,随城市规模的大小而变化的是____。

4、劳动构成亦称____构成,指____的比例

5、用地评定通常是将用地分成三类,____、____、____。

6、城市用地分____、____、____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

7、公共设施2 用地不包括____用地。

8、居住用地2 由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9、城市中有污染的工业2 应布置在城市____或____。

10、仓库可按存储货物的性质及设备特征分为____和____。

11、城市给水系统应包括____、____和____。排水系统分为____制度,____和____。

12、各种管线由道路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一般为:电力电缆、____、____、____、给水管道、____、____。

13、交通量是确定____、____和____的主要依据。

14、完善道路系统的措施有____、____、____。

15、对居住区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称为____。

16、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为____。

17、住宅建筑的基地面积与住宅建筑的用地面积比值为____。

18、我们是按照每天日照时间和日照面积来确定____

19、日照间距的确定和____和____有关

20、人口毛密度是指____与____之比;人口净密度等于____与____之比。

二、简答题(共4 题,每题10分,本题40 分)

1、城镇体系3 规划的工作内容

2、考虑城市自然环境条件的几个方面

3、道路系统的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4、街景规划空间和艺术布局的特点

5、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内容

三、论述题(共2 题,每题20分,本题40 分)

1、试述近代资本主义时期欧洲旧城市的改建,可以英国、法国、俄国改建的实例加以阐述

2、如何评价居住区的质量,你在居住区与住宅设计中怎样考虑以人为中心

3、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完善系统的城市设计11,以能够使城市从局部到全局有一个鲜明特色 的整体性构思。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1997 年招硕士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2 分,本题20分)1.劳动构成 2.小区规划 3.人口净密度 4.机场净空限制 5.生态环境 6.园林城市 7.安居工程 8.国际性城市2 9.拆建比 10.城市更新

二、简答题(共4 题,每题10分,本题40 分)1.我国城市用地的分类和建设用地标准。2.不同的地形条件2对城市规划的主要影响 3.城市规划中风向玫瑰图的重要性及其意义。4.船环境保护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5.公路的分类2 与分级2 及其与城市联结的原则。6.如何考虑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7.小康住宅2 科技产业工程的主要内容。8.80 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的动态特征

三、论述题(共2 题,每题20分,本题40 分)1.概述二次大战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主要成就。

2.结合实例对我国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交通阻塞问题的症结所在及对解决措施的探讨。3.如何把握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的规定性和灵活性? 4.如何考虑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5.试提出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三个问题,谈一谈你提出问题的弊端和应解决的 措施。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1998 年招硕士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2 分,本题20分)1.控制性详细规划 2.居住园区 3.人口毛密度 4.机场净空区 5.住宅产业化 6.带形城市2 7.视距三角形 8.城市形象设计 9.绿色开敝空间 10.国际性城市

二、简答题(共4 题,每题10分,本题40 分)1.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2.我国城市用地的分类和建设用地标准。

3.在城市规划中应如何考虑城市环境保护3 的问题? 4.公路的分类与分级及其与城市联结的原则。

5.从空间的领域性分析居住环境设计中的空间组织形式. 6.小康住宅的标准

7.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在提出交通出入口方位的控制指标时应考虑的问题。

三、论述题(共4 题,每题10分,本题40 分)

1、试述西欧疏散与限制发展各大城市的尝试。(可以一_______、两个重点城市为例)

2、用渠化交通的原理对我国旧有城市道路系统应如何解决日益增大的交通量问题提出见解

3、居住区规划中技术经济2 分析应考虑的内容及意义

4、由你来主持一个三十万人口的城市的总体规划,在此做一个工作进程计划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1999 年招硕士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原理 一. 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田园城市7”的理论及其意义 2.分析拟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 3.城市规划中应如何考虑城市环境的保护 4.城市对外交通综合布局的一般原则

5.城市园林绿地的三个额定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6.城市景观设计的要素 7.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方法

8.90 年代后国家颁布有哪些关于城市规划的法规2和标准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60分)举2-3例介绍50-60 年代以来的世界著名的科学城和科学园区。(应从产生背景、建设目的、规划布局等方面叙述)2 城市总体规划中应怎样组织基础资料的调查工作 3 现代城市中心3 的发展与规划对策 4 确定城市道路系统中应重点考虑的方面 5 居住区规划中应如何综合考虑技术经济问题 6 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2总体规划的异同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2000 年招硕士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原理 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0 分)1.叙述“田园城市”,的理论及其产生背景,并分析该理论与80 年代耒流行于美国的“新城市主义2”设计思潮的异同。2.城市总体规划中基础资料的调查内容及调查方法。3.不同的地形条件对城市规划布局的影响.并举例说明。4.试谈城市中心改造中的功能更新问题,最好能举例说明。

5.解决我国大城市旧有城市道路系统问题的措施及对策.举例说明. 6.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

7.城市设计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其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关系。8.居住区规划研究的动向。

9.某个城市拟以城市总体环境风貌特色的定位为目标进行城市设计工作,请你从设计人的角度拟定该城市设计工作内容的框架。10.你认为“城市可持续性2”的规划思想应当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并举一个代表性的实例进行简略分析。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2001 年招硕士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原理

一、概念题:(可在下述1 2 个题目中任选10 个回答,每题2 分,共20 分)1.城市形态2 2.城市生态系统3 3.城市环境保护 4.城市人口年龄构成 5.城市规划用地管理 6.道路绿地率 7.城市规划区2 8.中心商务区 9.城市交通预测2 10.城市用电负荷 11.城镇体系 12.社会控制

二、论述题(可以在以下10 个题目中任意选择8 个题目回答,每题10 分共80 分)

1.“从城市设计活动的全过程上讲,城市设计活动并非仅始于图板上,而应是从对于城市环境的认识开始,其过程也绝非限于设计者与专业技术人员在图纸上的设计、讨论和评价,它包括了设计实施过程中一系列决策过程及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方案,政策内容等”,请你对这段话展开叙述。

2.实施公交优先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的主要途径和出路之一.谈谈你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体现公交优先规划方案的原则及措施

3.城市广场的性质、形式和功能以及规划设计的方法取向。4.城市化的类型。

5.试述中心地理论2的主要内容。6.提高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的主要措施。

7.面向市场机制的居住区开发与规划对策研究的动向? 8.试述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9.当前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大规模开发与再开发现象与西方发达国家哪个阶段比较类似,并指出二者可能存在的区别:70 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了哪些政策对缓解。“城市危机”有所帮助?

10.你认为“城市可持续性”的规划思想应当包括哆些主要内容?并举一代表性的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2002 年招硕士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原理 论述题(可以在以下12 个题目中任意选择10 个题目回答,每题10分共100分)1 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区别 2 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3 城市规划在各个层次上的作用及其表现 4 城市生态规划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5 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之间的相互关系 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的调查内容及调查方法 7 举例说明城市中心改造中的功能更新问题 8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 9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类型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和特色要素分析 11 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内涵及其与城市布局和土地使用的关系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2003 年招硕士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 分,本题30分)

1、城镇体系规划

2、生态城市

3、带形城市

4、城市环境容量

5、历史地段和历史街区

6、马丘比丘宪章

二、论述题(共10 题,每题12分,本题120 分)

1、从时代背景、服务对象、结构模式等方面,(可以通过列表和简图)比较“田园城市”与 “新城”的各自特征。2、19 世纪中期欧斯曼巴黎城市改建和城市美化运动的主要成就。

3、沙利宁有机疏散理论及其意义

4、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的主要形态特征

5、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6、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及其战略意义

7、从一般城市总体布局的特点谈风景旅游城市的布局要求。

8、现代交通发展的趋向和特点及城市道路系统组织的原则。

9、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

10、从居住对象、居住区11 规划特征的角度分析居住区规划研究的动向。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2004 年招硕士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原理

一、城市规划原理部分(共计100 分)

一、简答题(共5 题,每题8分,本题40分)

1、居住用地规划的原则

2、水文及岁文地质条件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

3、城市设计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4、城市环境保护应考虑的方面

5、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论述题(共4 题,每题15分,本题60 分)

1、在我国广阔的国土上分布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城市,各个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生产、生活的需要,形成了不同类型城市布局的不同特点,请举例说明港口城市、矿业城市和风景旅游城市布局的不同特点。

2、从现代交通发展的趋向和特点方面举例说明解决我国大城市旧有城市道路系统问题的措施及对策。

3、自20 世纪60 年代起,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开始从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请你阐述历史地段保护要求和方法与文物建筑的保护要求和方法有哪些不同?

4、城市的绿色环境已经成为城市的环境美学、生活质量和生态品质等多种需求目标的载体,下面请你谈一下城市绿地规划与布置的原则和方法。

二、外国城市建设史部分(共计50 分)

1、以网格结构为线索,比较古埃及卡洪城、古希腊希波丹姆模式、古罗马营寨城等古代格网型城市结构的特征。(本题10分)

2、试分析17 世纪巴洛克时期的罗马改建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巴黎改建的城市设计特征。(本题10 分)

3、绘制朗科恩新城结构简图,根据其规划特点说明该规划在哪方面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TOD 模式所倡导的规划理念是一致的。(本题10 分)

4、在不少学科领域的发展过程中,1960 年代这一阶段是重要的转变时期,在城市规划领域,各学科的交叉和横向的发展使城市规划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2005 年招硕士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共5 题,每题8分,本题40分)

1、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2、田园城市与带行城市

3、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4、城市生态规划

5、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二、简答题(共5 题,每题12分,本题60 分)

1、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

2、现代交通发展的趋向和特点及城市道路系统组织的原则

3、风景旅游城市布局的特点

4、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要求和内容

举例(不少于3 个),说明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广场建设的成就

三、论述题(共2 题,每题25分,本题50 分)

1、试述20 世纪50 年代各国对古城、古建筑保护、对市中心和重要商业街区以及居住区的规划结构等进行的城市与建设的探索。

2、试述我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和城市规划行政体系的构成及其主要内容。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2006 年招硕士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共10 题,每题4分,本题40分)

1、城市生态系统

2、规划管理

3、一书两证

4、城镇体系规划

5、城市形态

6、城市交通预测7、8、城市规划区

9、城市管治

10、交通量

二、叙述题 1、17 世纪巴洛克时期罗马改造以及绝对君权时期的巴黎改建的城市设计特征。

2、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背景、作用及内容

3、通过现代交通发展的趋向和特点分析我国公交优先的原则

4、城市地段的保护要求和内容与文物建筑保护的要求和内容的不同。

5、城市设计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6、我国环境保护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7、居住区用地规划的原则

8、“田园城市”理论与80 年代末流行的“新城市主义”设计思潮的异同。

9、举例

一、两个典型城市,试述西欧疏散于限制发展各大城市的尝试。10、60 年代城市规划方面取得的突出贡献和变化。

11、选择居住区用地的主要因素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2007 年招硕士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共10题,每题4 分,本题40 分)

1、城市生态系统

2、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3、田园城市

二、叙述题

1、古埃及的城市规划成果和对以后城市规划的影响意义,古埃及的城市建设特点

2、控规和修规的衔接

3、城市总体艺术布局的特点,城市总体布局要点 4、60 年代城市规划学科取得的成就

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6、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7、城市整体环境保护

第四篇:国际技术贸易考试范围及答案

名词解释(4个)

1.特许经营:是指特许人将自己所有的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相应的费用。

2.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支配其智力成果、商业标志和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3.提成支付:是指技术贸易双方在签约时规定,技术使用费按技术被许可方使用引进技术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产量、利润或销售额等)为基础,按照双方事先确定的提成比例进行使用费的计算和支付。通常是按期支付,如半年或一年结算一次。

4.需求资源(NR)关系理论:※日本学者斋藤优认为,一国发展经济不仅受到本国国民的需求(Needs)和国内资源(Resources)的制约,而且也受到与之有经济、技术交往的其它国家的需求和资源的制约。这种关系即NR关系。

5提成率:提成率表示技术许可方提取的技术使用费在技术被许可方销售额中所在份额的百分比。简答(5个)

1.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的区别

①贸易对象不同。技术贸易对象是无形的知识,而商品贸易对象是有形的物质。这个特点就决定了同一技术贸易对象可以不经再生产而多次转让使用权,商品贸易对象只能出售一次所有权,再次出售就要再生产;技术越使用,原有技术的使用效果会进一步提高,会因使用而增值。商品贸易对象会因使用被消费掉。

②.贸易当事人的关系不同。技术贸易的当事人是同行,双方是即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商品贸易的当事人则不一定是同行,商品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只是一次性买断或卖断的关系;开发技术的出发点,是为本企业使用,在一定条件下才转让给他人,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始终是以销售获取利润为出发点。③ 技术贸易所涉及的问题较商品贸易复杂,难度也大。技术本身具有隐蔽性,在交易过程中,受方不可能真正了解其内涵;技术贸易对象没有物质实体,难以准确衡量其价值;技术贸易涉及的法律比较多。而商品贸易涉及的问题相对较简单。

④ 政府干预的程度不同。政府对技术进出口从立项到合同履行进行全程控制,严格审查。而对于一般商品贸易,政府干预的程度相对较少。

2.以电视机的生产、出口为例说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解释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电视机首先在美国研制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美国具备了出口能力,从t1这一时间开始出口。首先出口到较发达国家德国,中国技术水平更落后,人居消费水平较低,要晚些时候才能产生对电视机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掌握了的电视机的生产技术,开始生产电视机,于是德国从美国进口的电视机的数量开始减少。到t2时,德国通过学习和模仿,逐渐具备了电视机的比较优势,从电视机的进口国变为出口国。与此同时,美国电视机产业利润和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电视机出口开始减少。而此时中国对电视机的需求不断扩大,但国内尚未掌握生产技术,国内需求完全靠进口。这是国际市场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随着美国电视机产业的萎缩,资源转向了其他更新产品的研究和生产上,美国国内电视机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成为电视机进口国。这时,德国后来居上,成为电视机的出口国。电视机生产技术不再是秘密,中国开始大量生产,从德国进口电视机的数量开始减少。到t3时,德国不再出口电视机,中国成为电视机的出口国。

第三阶段,只有中国在出口电视机,美国和德国都成为电视机的进口国。随着技术进步,中国也要面临与前两个阶段中美国和德国的情况,电视机的出口数量会减少。当电视机这个产业被其他新技术产业取代后,国际间的电视机贸易也就停止了,电视机这种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结束了。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不仅考察了产品生产及出口随时间改变的规律,同时也考察了技术在国际间转移、扩散的过程。在解释技术转移的变化特点方面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

3.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㈠ 专利权的权利:

①独占实施权:是指专利权人对其专利产品依法享有的进行制造、使用、销售、允许销售的专有权利。这种独占权使专利权人取得一种独占的、排他的法律地位;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实施该发明创造。

②许可实施权:是专利权人许可或者禁止他人实施其取得专利的发明创造的权利。专利权人与被许可人签订合同,称为专利许可证贸易,转让的是专利使用权。

③转让权:是指专利权人将其获得的专利所有权转让给他人的权利。转让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登记、予以公告。

④标记权:即专利权人有权自行决定是否在其专利产品或者该产品的包装上表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目的在于告知公众该产品已获得授权,防止侵权行为发生。

⑤放弃权:专利权人可以在专利权保护期限届满前的任何时候,以书面形式声明或以不缴纳年费的方式自动放弃其专利权。

⑥请求保护权:是专利权人认为其专利权受到侵犯时,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请求专利管理部门调解以保护其专利权的权利。

㈡ 专利权的义务:

①按规定缴纳专利年费的义务。专利费从专利权生效日开始计算,按年缴纳,若不按时缴纳年费,其专利权即告终止或自动失效。

②专利权人实施其专利的义务。在中国取得专利的专利权人,负有在中国制造其专利产品,或许可他人制造专利产品的义务。

4.试述专有技术与专利的联系与区别

专有技术和专利都是人类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晶,都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都具有技术价值和财产价值,都是国际技术转让的主要交易对象。

但两者又有重大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地位不同:专利是经过法律程序授权,并受到法律保护的,而专有技术是由于某种原因没有申请专利或不能取得专利技术,因此不受到法律的保护,而是靠自身的保护来维护其所有权的技术。

2)技术内容的范围不同:专有技术内容的范围比专利技术宽。

3)存在的时间不同:专利技术受法律保护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20年,而且不能续展;专有技术事实上的专有,没有时间的约束和失效,只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被新技术所取代,或者逐步公开,自然淘汰。

4)保密性不同:专利要通过技术说明书公开技术内容,专有技术则必须保密才能得以存在,因此所有者必须设法保守秘密。

5.技术价格的特点

① 技术使用费的形成基础是利用这项技术所新增的价值。以一般商品不同,技术使用费是以该技术能给技术被许可方带来的新增价值为基础,而不是以技术本身的价值为基础。

② 技术的开发费用与技术使用费不呈正比关系。科研资金投入多的技术不一定能给技术被许可方带来好的经济收益,是技术被许可方支付使用费的基础;技术许可方可重复授予使用权。

③ 技术价格的弹性很小。国际技术贸易的发生通常是在不同国家的同行业企业之间进行,技术的使用是需要条件的,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一定的吸收消化能力。

④ 技术使用费的表示方式通常用变动的计价方式。双方在签约时通常只规定技术使用费的提成基础和提成比例,然后再根据技术使用的实际结果来计算出应支付的使用费,而且在支付时往往不是一次性的。⑤ 技术使用费的可比性较差。由于担心泄密技术许可方通常不愿意向潜在的被许可方提供有关技术的详细资料。所以,技术被许可方无法对各个许可方的技术和价格进行充分的分析。

⑥ 技术使用费与技术交易双方所承担的风险有关。技术许可方和被许可方根据双方承担风险的大小来分享技术所带来的新增利润。

6.何谓入门费?技术许可方为什么要收取入门费?

入门费是指在技术贸易双方签订合同后若干天内或在合同开始执行时,技术被许可方按照合同规定先向技术许可方支付一笔约定金额。

技术许可方收取入门费,一是可以尽快收回技术转让的直接费用;

二是减少技术使用的风险对其收益的影响。因为即使是被许可方在使用技术时出现风险,入门费这笔收入对许可方也是有保证的;

三是如果技术引进方所在地的法律不健全,在技术转让过程中会出现泄密风险,要求入门费也是一种补偿;

四是为了减少技术被许可方国家的政治局势不稳定所带来的风险。案例(2个)

1.2003年1月22日,全球最大的互联网设备制造商思科公司在美国对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公司提起诉讼,指控华为在多款路由器和交换机中盗用了其IOS(互联网操作系统)源代码,使得源代码中的文字符、文件名以及程序瑕疵都存在相同现象;同时,还指控华为Quidway系列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技术文件、路由器的命令行接口等软件侵权。

2003年3月18日,华为否认剽窃思科的知识产权,并指控思科出于垄断市场的目的诋毁该公司形象。2003年3月20日,华为与美国3COM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挑战网络市场的领导者思科。2003年6月7日,美地方法院判华为停止使用有争议的代码,但认为思科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华为抄袭。6月8日,华为宣布停止部分被指侵权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2003年6月11日,3COM要求法官裁决与华为合资生产的产品没有侵权。2003年10月1日,3COM与思科公司达成初步协议,同意终止对3COM的诉讼,思科对华为的诉讼延期6个月。2004年7月28日,华为、3COM和思科三家公司同时向法院提出了终止上诉的申请,最终思科诉华为侵权案以和解告终。

分析:

业界认为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华为公司做出了对产品相应的修改,打消了思科的疑问,同时华为停止销售了诉讼案件涉及的产品,思科达到了其最初的目的。对于华为,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其树立了新的国际企业形象,成为了广受国际关注的通信企业。

另外,本案也提醒我国企业要注重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因为它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在国际技术贸易中,遵守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

2.某矿泉水公司于1998年1月申请注册了“洌泉”商标,有效期至2008年4月止。2002年5月,该公 司因经营不景气连续亏损而停产,“洌泉”商标从此再未使用,也未经商标行政管理机构依法定程序撤销。2005年10月,某饮料公司考虑到“洌泉”商标在当地小有 名气,况且该矿泉水公 司也已三年多没有使用,遂未经该公 司同意,直接将“洌泉”商标拿来使用。某矿泉水公 司发现后,遂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某饮料公 司的行为已构成注册商标侵权,判其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分析:

“洌泉”为某矿泉水公司的注册商标,并且商标还在有效期内,某饮料公司未经某矿泉水公司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其注册商标,侵犯了商标的独占性,所以构成对注册商标的侵权,故因停止其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3.我国某工厂从日本某公司引进xx型号的数码产品的组装技术,项目内容为组装该型号数码产品的图纸、技术要求、工艺规程等技术资料,并由供方排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培训。同时,我方也做来件装配业务,由日方提供部分设备(作价金额为30万美元),装配好的该型号数码产品全部由日方销往境外,每台给我方一定的加工费。许可合同约定:技术许可费为120万美元,签约后我方即预付50万美元,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再支付30万美元,我方工厂达到规定的日生产能力时,将其余的40万美元付清。进口设备采取信用证方式付款。

请就技术作价、支付方式和支付期限进行逐一分析,说明此合同是否合理。

分析:

第一,技术作价120万美元不合理。首先,此合同主要是来件装配形式的加工贸易,日方为我方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是为了加工或装配工作的需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许可贸易,因而我方的收益与所付代价严重不成比例。其次,日方向我方厂家许可的技术是一种数码产品组装工艺,虽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其技术广度和深度都十分有限,也不是国家政策鼓励引进的、急需的先进技术,因而作价明显偏高,极不合理。

第二,一次总算的支付方式不合理。一次总算支付方式下,大部分金额支付发生在制造、销售合同产品之前,技术受方要承担生产风险、市场风险等诸多风险,而许可方则不承担任何风险。因此,我方应选择提成支付方式,使供方的利益与我方的利益和风险密切结合在一起,减轻我方的财务负担,有效控制各种风险。

第三,一次总付的支付期限和比例不合理。按照合同的要求,我方应分别在签约后预付、设备安装调试完后付款和生产规模达标后付款,三次支付的比例大概为42%、25%、33%。可以看出,签约后预付的比例过大,而且约七成的付款总额发生在合同产品生产之前,这样做既不利于我方约束供方履行有关义务,也不利于我方减少风险。

第五篇:1993-2016重庆大学城乡规学考研真题总结及答案

2016(学)

一、名词解释(3*10)

Eco-City: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的人类聚居环境。

邺城: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漳河沿岸。东汉末年,曹操为加强其后方根据地所建。城市特征:

1、平面呈横长方形,分区明确,前朝后市,统治阶级与一般市民严格分开。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郭的形制及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别,另一方面,分工更为明确,不像西汉长安及东汉洛阳,宫城被闾里包围或官民相参,而是严格分开,体现了等级的森严;

2、整个城市布局体现了空间对称的艺术手法,道路正对城门,将中轴对称的手法由一般建筑扩大到建筑群,对后来影响很大,如唐长安;

3、改正了东都洛阳的东西宫分置的不便,宫殿布局规整,前朝后寝。

精明增长: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人意识到其“郊区化”发展带来的问题:低密度的城市无序蔓延,人口涌向郊区建房。“吃掉”大量农田,城市越跑越远,导致能耗过多,上班路程太长等城市病接踵而来。而欧洲的“紧凑发展”却会许多历史城镇保持了其紧凑而高密度的形态,并被普遍认为是居住区与工作的理想环境,美国人因此取法欧洲,提出“精明增长”的概念。

旧城更新:

Space syntax:于1970年代由英国伦敦大学巴格特建筑学院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首先提出,如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成熟的方法论、以及专门的空间分析软件技术。其主要思想:个体空间元素不能完全影响社会经济活动,而整体性的空间元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才是社会经济活动开展的空间因素,才是影响并决定社会经济现象的因素。这种空间分析方法常用于建筑与城市,跨越不同尺度,从单独建筑,到城市一片地区、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区域等。

Compatible city: 存量规划: 社区规划:

慢生活城市:

二、简述题

1、简述有机更新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简述现代城市规划与大数据的关系。

3、简述山地城市规划的方法。

三、论述题

1、论述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内涵及其对当代城市规划的指导意义。

2、论述海绵城市规划思想对城市防灾的技术联系。2015(学)

一、名词解释

Smart City:后城市化时代是城市社区规划理念,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基本原则是:强化社区意识,优先确保公共空间;确保地域特色,突出地域建筑的独特风格;减少对汽车的依赖,社区内任何一处距社区中心,均在步行5分钟可达的距离内;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尽可能地保留社区内自生的植物、创造地域的特色。

affordable house :即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经济性和适用性的商品住宅。经济性,是指住房的价格相对同期市场价格来说是适中的,适合中等及低收入家庭的负担能力。适用性,是指在房屋的建筑标准上不能削减和降低,要达到一定的使用效果。经济适用房是国家为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问题所做出的政策性安排。Peter Hall:彼得霍尔爵士,1932年出生,英国城市地理学家,世界级城市规划大师。霍尔爵士几十年来,专注于大都会城市的规划,而他首先注意到二战以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一些世界大城市在世界经济体制中将担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着重对此类城市进行系统研究并出版了《世界城市》一书。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城市”概念的奠基人,首次对“世界城市”进行了诠释。现为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的规划教授。

后城市化:后城市化时代是城市社区规划理念,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基本原则是:强化社区意识,优先确保公共空间;确保地域特色,突出地域建筑的独特风格;减少对汽车的依赖,社区内任何一处距社区中心,均在步行5分钟可达的距离内;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尽可能地保留社区内自生的植物、创造地域的特色。卫城:卫城:(Acropolis)氏族制时代希腊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通常位于城内高地或山顶,被视为神圣地段,建有宫殿、贵族住区、仓库、陵墓等,在贵族寡头专政的城邦里,神庙及其他建筑的规划构图,同自然环境不相协调,缺乏生气。至古典时期,随着平等、自由和民主意识的增长及城邦主义观念的增强,最终创造了以自由的、与居住环境和谐协调的圣地建筑群如雅典卫城。人居环境科学:就是以人类居住的环境科学这二大领域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是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类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

广义建筑学:由两院院士、中国著名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泰斗吴良镛教授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建筑观,并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整个建筑业界发展的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作用。广义建筑学有别于传统建筑学,其核心是强调融贯的综合,并在综合的前提下以新的创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融合,其知识结构是典型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是着眼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筑学。

精明增长: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人意识到其“郊区化”发展带来的问题:低密度的城市无序蔓延,人口涌向郊区建房。“吃掉”大量农田,城市越跑越远,导致能耗过多,上班路程太长等城市病接踵而来。而欧洲的“紧凑发展”却会许多历史城镇保持了其紧凑而高密度的形态,并被普遍认为是居住区与工作的理想环境,美国人因此取法欧洲,提出“精明增长”的概念。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新城运动:二战后,首先兴起于英国。实施的具体规划最早来自于二战结束前夕阿伯克龙比主持的《大伦敦规划》。从 40 年代到 70 年代,新城运动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6—1950),即战后重建时期;第二阶段(1950—1964),主要为解决因人口过多而带来的城市问题;第三阶段(1964 至 70 年代以后),充分考虑城市活动主体——人的需求,以人的因素作为设计考虑的根本。新城运动对缓解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恶性膨胀带来的压力,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住房水平,优化城镇体系布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其后西方国家的郊区化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虽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遭受争议与批评,但新城运动仍不失为世界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史中的成功典范。

二、简答

1、门槛理论的内容与意义

2、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

3、生态城市的物质构成内容

三、论述题

1、《管子乘马》古代规划思想与山地城市规划思想的关系

2、门禁社区的城市规划意义和社会学利弊

2015(专)

一、名词解释 空间管制 产城融合

生态基础设施 雨水花园 生境

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及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紧凑城市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紧凑、规模紧凑、结构紧凑。

二、简答

1、关于城乡规划是一种公共政策的理解

2、城市集中理论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3、欧斯曼巴黎改造的内容和意义

三、论述

1、试述生态智慧内涵以及在山地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2、试述新型城镇化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意义与作用

2014(学)

一、名词解释 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及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紧凑城市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紧凑、规模紧凑、结构紧凑。

有机更新:由吴良镛教授提出,认为从城市到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关联、和谐共处的,主张城市建设应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不断提高规划设计的质量,使得城市改造区的环境与城市整体环境保持一致。

邺城: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漳河沿岸。东汉末年,曹操为加强其后方根据地所建。城市特征:

1、平面呈横长方形,分区明确,前朝后市,统治阶级与一般市民严格分开。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郭的形制及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别,另一方面,分工更为明确,不像西汉长安及东汉洛阳,宫城被闾里包围或官民相参,而是严格分开,体现了等级的森严;

2、整个城市布局体现了空间对称的艺术手法,道路正对城门,将中轴对称的手法由一般建筑扩大到建筑群,对后来影响很大,如唐长安;

3、改正了东都洛阳的东西宫分置的不便,宫殿布局规整,前朝后寝。精明增长: 提姆加德:(Timgad)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北非城市,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为典型的营寨城市。其布局按照罗马军队严谨的营寨方式建造而成。城市道路为方格网布局,两条相互垂直的大干道呈十字交叉,交点处为城市广场,建有凯旋门,凯旋门前有很长的列柱街,此外,城内还建有浴场、剧场等大型公共建筑。

柯布西耶:L.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运动与城市规划的激进分子与主将,是现代城市运动的狂飙式人物,毫无疑问,他也是影响现代建筑运动、现代城市规划的最重要的巨人,对于西方建筑与城市规划中“机械美学”思想体系和“功能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社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一定数量的人为主体构成和具有认同感的制度和组织完善的社会实体。按建设条件不同可分为新建住区和旧建住区,按住宅层数不同划分为地、多、中高、高层住区及各种层数混合修建的住区。智能城市: 山地城市形态:

地方建筑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由芒福德提出,指主张吸收本地区民族的、民俗的风格,并体现出一定地方特色的建筑设计理论。主张建筑学的问题和发展要植根于本国、本区域的土壤,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此为基础,吸取外来文化精华,并加以整合,最终创造一个“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1999年《北京宪章》对其作了进一步阐述,提倡“现代建筑地区化,地区建筑现代化,殊途同归,推动世界和地区的进步与丰富多彩。”

二、简述题

1、两种中国传统城市规划思想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2、人居环境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3、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建设的异同

三、论述题

1、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城市发展的特征,请结合我国经济发展谈中国城镇化面对的问题。

2、什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城市建设和建筑发展的影响?

2014(专)

一、名词解释

终身社区:它是一种提倡健康生活是新型社区模式,提供满足社区居民的商业配置,结合周边社区提供鼓励社交互动的场所空间,同时社区倡导安全绿色出行。看起来好像可以容纳从出生到老年的人群。

适应性管理:是由生态学家 C.S.Holling 和 Carl J.Walters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适应性管理通过科学管理、监测和调控管理活动来提高当前数据收集水平,以满足生态系统容量和社会需求方面的变化。它围绕系统管理的不确定性展开一系列设计、规划、监测、管理资源等行动,目的在于实现系统健康及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这种管理方式常被应用在澳大利亚和北美,最初被应用于渔业管理,随后被应用于 IIASA。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是指一个相互联系的绿色空间网络,由各种开敞空间和自然区域组成,包括绿道、湿地、雨水花园、森林、乡土植被等,这些要素组成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网络系统。该系统可为野生动物迁徙和生态过程提供起点和终点,系统自身可以自然地管理暴雨,减少洪水的危害,改善水的质量,节约城市管理成本。

碳足迹:它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越多,“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越小。指的是由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温室气体排放渠道主要有: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能源使用以及各类生产过程。通常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用二氧化碳当量(CO2e)来表示。低冲击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英国率先提出并开展了相关实践,其主旨是通过规划设计和技术手段收集、过滤雨水,控制雨水地表径流量,减少其对城市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从此使城市幵发区域尽量接近幵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状态,这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从径流源头幵始的暴雨管理方法。尽管低冲击幵发模式最初提出的领域是城市雨洪管理,但随着其理论的成用与深化,已上升为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祌城市发展模式。景观都市主义:景观都市主义把建筑和基础设施看成是景观的延续或是地表的隆起,将城市理解成一个生态体系,通过景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将基础设施的功能与城市的社会文化需要结合起来,使当今城市得以建造和延展。该主义是当今城市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心是强调景观是所有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载体。

门禁社区:门禁社区发端于欧美,常见于城郊大型住区,通常是富裕阶层的住区和豪华别墅区。西方的门禁社区通常规模较大,内部提供一系列便民设施。它从诞生伊始就伴随着社会争议,指斥其加剧了社会阶层的隔离,外化贫富差距的矛盾,并且由于自成系统,弱化了住区与城市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降低了城市活力。因此,此类住区并不适宜在城区内大量使用。在我国,出于对安全问题的考量,门禁社区的已广泛应用于城市住区之中,并且历经了单道门禁社区、双道门禁社区和院落门禁社区的发展。

城市意向:作者凯文林奇,西方城市设计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的著作,认为城市美不仅要求构图与形式方面的和谐,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人的生理、心理的切实感受,提出“城市认知地图”概念,强调路径、边界、区域、节点、标志来阻止人们对城市的意象体系;从人的环境心理出发强调城市结构和环境的可识别性,以及可意向性,使城市结构清晰、个性突出,而 且使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人都能接受,不同于传统城市设计的精英意识和傲慢的姿态,这种独特的城市设计思想在于它真正关注人的心理感知,重视人的切实需求,体现人本主义的规划原则。

场所理论:场所是指由特定的人或事所占有的环境特定部分,不仅具有实体空间的形式,而且还有精神上的意义,当空间中的一定社会、文化、历史事件与人的活动所在的地域特定条件发生联系时,也就获得某种文脉意义,空间也成为“场所”。场所具有占有性、非空间性、随机性,与空间这一概念不同在于场所强调物体或人对环境特定部分的占有,以满足人对场所的社会使用要求,而空间是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互相关系形成,具有抽象概念。

慢行交通:指的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来缓解交通拥堵现状,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从而营造舒适、安全、便捷、清洁、宁静的城市环境。“步行+自行车+公交”,不是简单的“复活”,而是细分出行方式、彰显以人为本、兼具生态文明的举措。

二、简述题

1.简述生态城市的内涵及《联合国生物圈计划》中的生态规划原则 2.简述城市精明增长与增长管理主旨在山地城乡规划中的要义 3.简述新城市主义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

1、山地生态系统特征及其对山地城乡规划的影响

2、论述城乡规划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为 2013(学)

一、名词解释

四水贯都:北宋都城开封,城内河道众多,成为城市的重要经济命脉,城墙外各有护城河一道,其中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通过护城河相互沟通,使得河道在城内作为运输通路,便于将东南方粮食和物资运入城内,史称四水贯都。

坊里: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呈正方形或矩形,面积为 30—80 公顷不等,夜间实行宵禁,管制严格。坊里内有街巷,四周围以坊墙,坊墙封闭或定时启闭。坊里制于唐代发展至顶峰,至宋坊里制逐渐瓦解,向街巷制转变。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适应、改造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而成。

有机更新:由吴良镛教授提出,认为从城市到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关联、和谐共处的,主张城市建设应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不断提高规划设计的质量,使得城市改造区的环境与城市整体环境保持一致。城乡统筹:指要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筹划、通盘考虑。要把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解决。既要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又要发挥农村对城市、农业对工业的促进作用,形成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既不能以忽视“三农”、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也不能单纯理解为是将经济社会资源从偏向城市转为偏向农村,而是要着眼于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框架下合理配置城乡资源。统筹城乡发展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把工业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农村和农 民的现代化整合为同一个历史过程。

中心地理论:1933 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是关于一定区域内城市和城镇的职能、大小与空间结构分布的学说,即城市的“级别规模”学说或城市的区位理论。其要点是从行政管理、市场经济、交通运输等三方面对城市的分布、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提出理想的正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理论还强调,处于中心地位的城市,主要应搞好自身的市政和社会基础设施,以影响和服务于次级中心与腹地。中心地理论被认为是本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是研究城市群和城市化的基础理论之一。增长极核理论:

邻里单位理论:1929 年,由美国建筑学家佩里提出。旨在解决因大城市人口集聚而导致的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和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佩里将邻里单位作为构成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细胞,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作为基本空间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造,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其规划思想为其后各国新城以及二战后若干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接受和发展。紧凑城市:

广义建筑学:由两院院士、中国著名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泰斗吴良镛教授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建筑观,并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整个建筑业界发展的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作用。广义建筑学有别于传统建筑学,其核心是强调融贯的综合,并在综合的前提下以新的创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融合,其知识结构是典型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是着眼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筑学。

增长极核理论:1955 年,法国经济学家 F·佩鲁提出,其主要点是把工业等建设快速地在少数极核(一般指经济上能增长较快的城市)进行,以促使极核本身增长和首先繁荣,并企图以极核的影响来带动其附近地区的发展。其理论依据是模拟力场学说,认为经济活动的空间可看做由一些点(或称极核)所构成的力场空间,每个点都有其影响的范围,同时也是起集聚作用的核,这个点一方面可产生极化作用,吸引其腹地的资金劳力等,以加速集合本身的成长;另一方面,它们又具有波及效果,可以将成长中心的发展波及到腹地。增长极核 策略对发展中心城市,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在 50—60 年代曾起过积极作用,至 70 年代随着重大策略的转移,转为积极发展小城镇或小的极核,从 80 年代开始,各发展中国家相继把重点转向推动次级城市,主张把次级城市的发展规划建立在国土规划的基础上,完善中心地理论,将全国分成若干区域,于区域内选择或布置次级城市作为发展的中心。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及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紧凑城市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紧凑、规模紧凑、结构紧凑。

二、简述题

1、简述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空间组织形式

2、简述《北京宪章》中的建筑科学观

3、简述《雅典宪章》中对城市功能的定义

三、论述题

1、论述《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五个系统的主要内容

2、论述“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2013(专)

一、名词解释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TOD 模式:即“公交主导发展模式”,主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是规划居住区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主张通过采用道路网格化、功能混合使用、适宜的开发密度、居住区的步行可达、设施的开放等方式以改变传统的以汽车使用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瓮城:古代城市主要的防御设施之一。是为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城市内部交通:是连接城市各个组成部分的各类交通的总称。城市内部交通主要包括轨道交通、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等,其中道路交通是主体。其主要特点有:构成复杂,交通工具种类多,速度差别大;吸引点多,分布面广,流向复杂;变化大,交通流的规模、路线和时间变动性大,一定的规律性。新城市主义:指 20 世纪 90 年代初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新的城市设计运动。基于缓解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城市出现的市郊不断蔓延、社区日趋瓦解等诸多矛盾,1990 年代后,新城市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以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其思想内涵为:提倡创造和重建丰富多样的、适于步行的、紧凑的、混合使用的社区,对建筑环境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完善的都市、城镇、乡村及邻里单位。

郊区化:始于 19 世纪中叶的欧洲。由于城市中心区地租昂贵、人口稠密、交通拥挤、环境恶劣,形成巨大的推动力,促使城市中心区人口、产业外迁,形成相对中心区而言的城市离心化现象。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郊区化浪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新现象,郊区化与城市化的进展相适应,是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产物。

城市美化运动: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一般主要指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欧美许多城市中针对日益加速的郊区化倾向,为恢复市中心的良好环境和吸引力而进行的景观改造活动。特别是在美国形成的城市美化运动催生了后来景观建筑学、园林规划和城市绿地规划的兴起与发展。(其中在城市美化运动中作出最重要贡献的是奥姆斯德,他于 1959 年在纽约建设了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敞空间——纽约中央公园,改善了城市机能的运行,开创了促进 城市中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新纪元。)城市美化运动期望通过一种新的物质空间形象和秩序,以恢复城市中由于工业化的破坏性发展而失去视觉美与和谐生活,创造或改进社会的生存环境。

城市形态: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成。广义上可分为有形形态和无形形态两部分。前者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后者指城市的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狭义上城市形态一般指城市物质环境构成的有形形态,同时也是城市无形形态的表象形式。

雅典宪章:1933 年,CIAM 召开第四次会议,主题为“功能城市”,大会通过由勒·柯布西 耶起草的《雅典宪章》。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当时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核心是提出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雅典宪章》被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大纲指出现代城市应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 应该科学地制定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大纲适应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给城市带来的变化,敢于向陈旧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因而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大纲的一些基本论点,至今仍有重要影响。邻里单位:1929 年,由美国建筑学家佩里提出。旨在解决因大城市人口集聚而导致的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和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佩里将邻里单位作为构成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细胞,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作为基本空间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造,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其规划思想为其后各国新城以及二战后若干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接受和发 展。

二、简述题

1、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城乡规划体系的构成内容

3、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的重点内容

三、论述题

1、论述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

2、论述人居环境科学的主要内容 2012

一、名词解释 区域规划: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对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城市安全系统:指城市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文化、人体健康以及资源供给等方面保持的一种动态稳定的状态和对城市灾害的一种抵御能力。是城市政府为保护社会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公共设施的稳定运行,预防和控制各种重大灾害、事故和事件的发生,坚守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稳定社会发展而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具体来讲是城市及其公众、财产、城市生命线、公共设施、金融经济等系统的安全。城市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安全就不可能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门槛理论:对城镇与工业区发展规模进行经济论证及其基本建设投资进行计量分析的一种理论。20 世纪 50 年代产生于波兰,因采用控制论、信息论和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科学技术,门槛理论应用范围广泛。在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工业区规划中,多用于分析、认识城镇发展进程,研究铲平“门槛”(化整为零进行投资)或避免跨越“门槛”、控制城镇发展规模对策,以及“门槛”投资与相应规模不同方案比较。

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书中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以及按照封建等级、级别的不同确定不同城市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此外还有关于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关系的论述。周礼·考工记》记述 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有机疏散:1918 年,由芬兰建筑师沙里宁提出,旨在缓解城市机能过于集中所产生的弊病,为西方近代衰退的城市找出一种改造方法,使城市逐步恢复合理的秩序。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的,不能任其自然地凝成一大块,而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心城市的位置,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腾出来的大面积用地用以开辟绿地,有机疏散理论对其后特别是二战后欧美各国改善大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问题、尤其是通过卫星城建设来疏散、重组特大城市的功能与空间,以至大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的工作均起着重要的影响。旧城保护:

现代建筑学派:又称现代主义建筑或现代派建筑,指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以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等为代表,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他们明确提出“为大众服务”的概念,希望通过新的建筑设计来改善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建立良好的社会,促进社会正义。其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

《雅典宪章》:1933 年,CIAM 召开第四次会议,主题为“功能城市”,大会通过由勒·柯布西耶起草的《雅典宪章》。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当时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核心是提出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雅典宪章》被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大纲指出现代城市应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 应该科学地制定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大纲适应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给城市带来的变化,敢于向陈旧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因而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大纲的一些基本论点,至今仍有重要影响。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给水排水、能源、通信、环境、防灾等综合设施,对于城市的生产、生活和安全的保障,城市的效率与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简答题

1、简述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关系

2、简述《北京宪章》的基本内容构成和世界影响

3、简述生态城市的物质构成内容

三、论述题

1、论述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支撑方向及内容

2、论述山地人居环境学“三位一体”关系的空间意义和理论价值 2011

一、名词解释

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书中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以及按照封建等级、级别的不同确定不同城市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此外还有关于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关系的论述。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城市过境交通:不以本城市为目的,只是通过该城市的交通流。因为这种交通的起讫点不在城市内,故在通过城市时,应尽可能避免穿过该市中心区。通常以环状道路结合交通管制绕行,无法绕行时,有时用地下或者高架道路穿过市中心区。

城市安全:指城市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文化、人体健康以及资源供给等方面保持的一种动态稳定的状态和对城市灾害的一种抵御能力。是城市政府为保护社会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公共设施的稳定运行,预防和控制各种重大灾害、事故和事件的发生,坚守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稳定社会发展而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具体来讲是城市及其公众、财产、城市生命线、公共设施、金融经济等系统的安全。城市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安全就不可能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雅典卫城:遗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希波战争后历经 40 年重建而成,为当时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场所,也是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卫城建于陡峭的山丘上,现存主要建筑物为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庙、胜利神庙以及卫城山门。卫城发展了民间圣地建筑群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建筑物为三向量的实体,建筑布局非简单轴线关系,而是处于空间的关键位置,其视觉观赏均是按照祭祀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过程来设计。

city plan 和 city planing:城市规划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前者强调规划的目的性,后者则强调规划持续、动态的过程。

人居环境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与其生存环境之间构成关系的科学。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其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可观规律,从而能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奥斯曼计划:拿破仑第三时期,由塞纳区行政长官欧斯曼主持巴黎改建,旨在缓解城市迅速发展与其相对滞后的功能结构之间的尖锐矛盾。改建既有功能要求,又有改造市容、装点帝都的艺术要求;此外还有政治目的(即从市中心区迫迁无产阶级,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扩宽大道,疏导城市交通,消灭便于革命者进行街垒战斗的狭窄街巷,把便于炮队与马队通行的大道联通各个角落,有利于统治者调动骑兵炮兵,发挥火器的作用,以镇压起义者)。改建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重视绿化建设,修筑大面积公园;提出市中心分区理念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促进城市近代化,如建造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等。但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的要求,如城市贫民窟问题、对因国内和国际铁路网的行程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等。后世对欧斯曼“外科式手术”的改建思想与手法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其大胆的改革措施和城市美化运动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巴黎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最近代化的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机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简答题

1、简述欧洲中世纪后的城市变化关系?

2、简述中国古代传统城市的格局特征?

3、简述“花园城市”思想中的社会学思想?

三、论述题

1、从“广义建筑学”到“人居环境学”学术思想的新发展?

2、论述《雅典宪章》中城市规划思想的现实意义? 2010

一、名词解释

城镇化:又称都市化、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的、低密度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形态转变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通常用城镇化水平来表示城镇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重。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都城:指封“邑”之城,大城为“都”,小城为“邑”。古代指国家(含诸侯国)的首都或较大的城市。后人又称国都为都城。多为古代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军事中心,往往也是经济中心之一,大多按规划营建,遵照封建社会的城制及都城规划的传统,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有几重城墙,为全国最高一级的政权机构所在地,与州城、府城、县城分别代表着不同级别的封建统治机构

城市热岛: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地区人口、建筑高度集中,基础设施、交通密集分布,大量的人为热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绿地减少等因素,使城市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在气温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热岛”现象。元大都:元代都城,位于北京小平原,忽必烈命汉人刘秉忠主持规划建设。元大都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城市形制为三套方城,采用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传统布局手法。元大都的营建以《周礼·考工记》为规划指导思想,是“旁三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充分体现,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都城中最接近周礼城制的都城,其后被明清北京城继承并加以发展,最终奠定了近代北京城的雏形。

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一般包括通行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敷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

威尼斯宪章:又称《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1964 年 5 月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通过,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文件,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确定了文物建筑的定义及保护、修复、发掘的宗旨和原则,其指导意义延续至今。

历史文化街区:也称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街区。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是为了在整体上保持和延续名城传统风貌。1933 年《雅典宪章》首次提出“历史街区”的概念。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FAR),为一定地块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反映一定用地范围内建筑物的总量,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陪都计划:《陪都十年建设计划》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迁回南京,当局针对战后重庆城市衰退、为安抚人心而进行的规划,也是重庆历史上第一次对未来城市建设所作的全面规划,但由于对人口主观臆测、生搬硬套国外的卫星城,邻里单位等理论而缺乏实际意义。

二、简述题

1、简述北京故宫城市轴线空间关系?

2、简述《北京宪章》中所体现的“人居环境科学”思想?

3、简述欧洲工业革命后城市规划所面对的问题?

三、论述题

1、论述西方“花园城市”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2、论述中国城镇化特点及其对世界城市化理论产生的贡献? 2009

一、名词解释

未央宫:西汉长安城宫殿,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利用一处秦代名长安宫扩建为长乐宫,后在其旁建未央宫,由杨城延主持修建,未央宫利用龙首山地形,因地制宜先建造前殿,舍弃以前将大殿建在人工夯筑的工程浩大的土台上的做法。

闾里:中国古代城市的居住区,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里四周有墙,每面 有门,里内为排列整齐的住宅院落,里内设“弹室”,专管弹压平民,闾里属于严格管制的居住形式。

宇文恺:隋朝规划专家、建筑工程师,主持规划隋长安,东都洛阳二城,还从事过水利、长城、桥梁等方面的工程,也亲自设计过一些房屋。其主持修建的长安城不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城市,也是古代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长安作为我国严整布局的都城的典型,对后世的都城规划有着极其深远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同时也是当时国外一些城市建设效仿的范本。

平江图:为宋代平江(今苏州城)城市地图。系南宋绍定二年(公元 1229 年)郡守李寿明主持刻绘。是中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古代碑刻城市地图。(《平江图》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地图的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并加以创新,采取了平面与立面相结合的形式,兼顾了地图的平面精度和建筑物的立体效果。城市范围。道路河流。桥梁以及重要建筑物的位置相对准确,整个城市以及图内标列的位置,按一定比例绘成,具有很高的测绘水平。)这张宋代城市的实录,正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我们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 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九边重镇: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对长城的防守,在长城内侧修筑大量的军事卫所城市和边防城堡,并划分防区,形成长城沿线的“九边重镇”:辽东、蓟州、宣化、大同、山西、延绥、甘肃、宁夏和固原,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九边重镇的城市多数为边境地区的中心,除军事防御职能外,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政治、经济职能。

广义建筑学:由两院院士、中国著名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泰斗吴良镛教授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建筑观,并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整个建筑业界发展的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作用。广义建筑学有别于传统建筑学,其核心是强调融贯的综合,并在综合的前提下以新的创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融合,其知识结构是典型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是着眼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筑学。

维特鲁威:古罗马建筑师,其著作《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该书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在城市建设上,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维特鲁威继承了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和有关城市规划的理论,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对其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增长极核理论:1955 年,法国经济学家 F·佩鲁提出,其主要点是把工业等建设快速地在少数极核(一般指经济上能增长较快的城市)进行,以促使极核本身增长和首先繁荣,并企图以极核的影响来带动其附近地区的发展。其理论依据是模拟力场学说,认为经济活动的空间可看做由一些点(或称极核)所构成的力场空间,每个点都有其影响的范围,同时也是起集聚作用的核,这个点一方面可产生极化作用,吸引其腹地的资金劳力等,以加速集合本身 的成长;另一方面,它们又具有波及效果,可以将成长中心的发展波及到腹地。增长极核 策略对发展中心城市,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在 50—60 年代曾起过积极作用,至 70 年代随着重大策略的转移,转为积极发展小城镇或小的极核,从 80 年代开始,各发展中国家相继把重点转向推动次级城市,主张把次级城市的发展规划建立在国土规划的基础上,完善中心地理论,将全国分成若干区域,于区域内选择或布置次级城市作为发展的中心。

奥斯曼计划:拿破仑第三时期,由塞纳区行政长官欧斯曼主持巴黎改建,旨在缓解城市迅速发展与其相对滞后的功能结构之间的尖锐矛盾。改建既有功能要求,又有改造市容、装点帝都的艺术要求;此外还有政治目的(即从市中心区迫迁无产阶级,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扩宽大道,疏导城市交通,消灭便于革命者进行街垒战斗的狭窄街巷,把便于炮队与马队通行的大道联通各个角落,有利于统治者调动骑兵炮兵,发挥火器的作用,以镇压起义者)。改建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重视绿化建设,修筑大面积公园;提出市中心分区理念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促进城市近代化,如建造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等。但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的要求,如城市贫民窟问题、对因国内和国际铁路网的行程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等。后世对欧斯曼“外科式手术”的改建思想与手法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其大胆的改革措施和城市美化运动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巴黎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最近代化的城市。《马丘比丘宪章》:1977 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在秘鲁马丘比丘召开并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是继《雅典宪章》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有着深远意义的又一重要文件,是在新的背景下以新的思想方法体系来指导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马丘比丘宪章》是对前者的补充、发展与提升,它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强调规划的综合考虑与公众参与。

二、简述题

1、明清北京城对元大都的规划布局有何继承与改变?

2、上海近代史上有过哪三次城市规划?各有哪些主要内容?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何成就与局限?

4、兰斯塔德具有怎样的基本空间结构形式?它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试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理论与方法阐述你的见解,并各举出中国和外国的一个实 例予以具体评析? 2008

一、名词解释 工业化:通常指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城市化随着工业化的出现而出现。CBD:即中央商务区,指城市中商业和商务活动集中的主要区域。其概念最早产生于 1923 年的美国。其后 CBD 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CBD 是大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高度集中,并附有购物、文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城市中综合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

历史街区:也称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街区。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是为了在整体上保持和延续名城传统风貌。1933 年《雅典宪章》首次提出“历史街区”的概念。大学园区:由许多大学聚集而成的相对集中和独立的城区,由于高校自身环境的发展及其集聚效应,使高校及周边区域形成一定规模的城镇,也称大学城或高教园区,统称为大学园区。园区一般配置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平江图:为宋代平江(今苏州城)城市地图。系南宋绍定二年(公元 1229 年)郡守李寿明主持刻绘。是中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古代碑刻城市地图。(《平江图》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地图的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并加以创新,采取了平面与立面相结合的形式,兼顾了地图的平面精度和建筑物的立体效果。城市范围。道路河流。桥梁以及重要建筑物的位置相对准确,整个城市以及图内标列的位置,按一定比例绘成,具有很高的测绘水平。)这张宋代城市的实录,正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我们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 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金中都:金国都城,金灭辽后,将都城迁至辽南京,改称中都。金中都参照宋代都城形制进行规划建设。两套方城,每边三门,城内中部偏西为皇城。道路从城门引伸直交,呈井字形。宫城南面中轴线长达2 公里,沿轴线两旁布置官府寺庙。历代都城中轴线的布置在金中都得到进一步发展。规整的坊市制布局以及长巷式布局两种规划形式共同出现于一座城市之中,成为金中都规划的特点。马丘比丘:1977 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在秘鲁马丘比丘召开并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是继《雅典宪章》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有着深远意义的又一重要文件,是在新的背景下以新的思想方法体系来指导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马丘比丘宪章》是对前者的补充、发展与提升,它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强调规划的综合考虑与公众参与。

奥斯曼计划:拿破仑第三时期,由塞纳区行政长官欧斯曼主持巴黎改建,旨在缓解城市迅速发展与其相对滞后的功能结构之间的尖锐矛盾。改建既有功能要求,又有改造市容、装点帝都的艺术要求;此外还有政治目的(即从市中心区迫迁无产阶级,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扩宽大道,疏导城市交通,消灭便于革命者进行街垒战斗的狭窄街巷,把便于炮队与马队通行的大道联通各个角落,有利于统治者调动骑兵炮兵,发挥火器的作用,以镇压起义者)。改建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重视绿化建设,修筑大面积公园;提出市中心分区理念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促进城市近代化,如建造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等。但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的要求,如城市贫民窟问题、对因国内和国际铁路网的行程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等。后世对欧斯曼“外科式手术”的改建思想与手法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其大胆的改革措施和城市美化运动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巴黎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最近代化的城市。

坊里: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呈正方形或矩形,面积为 30—80 公顷不等,夜间实行宵禁,管制严格。坊里内有街巷,四周围以坊墙,坊墙封闭或定时启闭。坊里制于唐代发展至顶峰,至宋坊里制逐渐瓦解,向街巷制转变。

人居环境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与其生存环境之间构成关系的科学。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其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可观规律,从而能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二、简述题

1、简述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

2、简述东西方城市轴线的差异?

3、简述《雅典宪章》对城市基本功能的表达?

三、论述题

1、论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地区性特征?

2、评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在城市规划理论上的贡献? 2007

一、名词解释 阿房宫:秦代宫殿,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阿房村一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止叛乱,将各国富户集中在咸阳,在渭水南岸新建阿房宫,阿房宫规模宏大、穷奢极侈。阿房宫与渭水北岸宫殿群及咸阳城有大桥联系,有架空栈道链接各个宫殿,从阿房宫直至南面的终南山均为皇帝专用禁苑,其中尚分布不少离宫。

闾里:中国古代城市的居住区,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里四周有墙,每面 有门,里内为排列整齐的住宅院落,里内设“弹室”,专管弹压平民,闾里属于严格管制的居住形式。

平江图:为宋代平江(今苏州城)城市地图。系南宋绍定二年(公元 1229 年)郡守李寿明主持刻绘。是中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古代碑刻城市地图。(《平江图》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地图的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并加以创新,采取了平面与立面相结合的形式,兼顾了地图的平面精度和建筑物的立体效果。城市范围。道路河流。桥梁以及重要建筑物的位置相对准确,整个城市以及图内标列的位置,按一定比例绘成,具有很高的测绘水平。)这张宋代城市的实录,正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我们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刘秉忠:元代城市规划专家,以《考工记》中关于都城建设的营建思想规划并建设元大都。元大都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在此之前,曾受命主持规划元上都。九边重镇: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对长城的防守,在长城内侧修筑大量的军事卫所城市和边防城堡,并划分防区,形成长城沿线的“九边重镇”:辽东、蓟州、宣化、大同、山西、延绥、甘肃、宁夏和固原,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九边重镇的城市多数为边境地区的中心,除军事防御职能外,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政治、经济职能。

铁路附属地:俄国及日本在其管理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两侧取得的附属用地,拥有行政、驻军、警察等诸多种权利,中国在此区域内的主权受到限制。铁路附属地的性质类似租界,但范围远比租界大。

米列都城:古希腊时期按希波丹姆模式建造的城市,三面临海,四周筑以城墙,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布局,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北街坊面积均较小。城市中心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其中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北、南为商业区,东南为主要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的选择适合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的要求。

维特鲁威:古罗马建筑师,其著作《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该书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在城市建设上,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维特鲁威继承了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和有关城市规划的理论,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对其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奥斯曼计划:拿破仑第三时期,由塞纳区行政长官欧斯曼主持巴黎改建,旨在缓解城市迅速发展与其相对滞后的功能结构之间的尖锐矛盾。改建既有功能要求,又有改造市容、装点帝都的艺术要求;此外还有政治目的(即从市中心区迫迁无产阶级,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扩宽大道,疏导城市交通,消灭便于革命者进行街垒战斗的狭窄街巷,把便于炮队与马队通行的大道联通各个角落,有利于统治者调动骑兵炮兵,发挥火器的作用,以镇压起义者)。改建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重视绿化建设,修筑大面积公园;提出市中心分区理念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促进城市近代化,如建造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等。但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的要求,如城市贫民窟问题、对因 国内和国际铁路网的行程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等。后世对欧斯曼“外科式手术”的改建思想与手法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其大胆的改革措施和城市美化运动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巴黎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最近代化的城市。

马丘比丘宪章:1977 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在秘鲁马丘比丘召开并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是继《雅典宪章》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有着深远意义的又一重要文件,是在新的背景下以新的思想方法体系来指导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马丘比丘宪章》是对前者的补充、发展与提升,它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强调规划的综合考虑与公众参与。

二、问答题

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何成就和局限

2、上海近代史上有过哪三次规划?各有哪些主要内容

3、兰斯塔德具有怎样的基本空间结构形式?它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

4、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当代城市规划有什么现实指导意义

三、评析题

翻页下列短文,并评析其韵函的城市规划思想

上地方八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中地方百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下 地方百二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以上地方八十里,与下地方百二十里,通于中地方百里。《管子•乘马》 2006

一、名词解释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包括流通、服务两大部门,指不生产物质产品、在再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元大都:元代都城,位于北京小平原,忽必烈命汉人刘秉忠主持规划建设。元大都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城市形制为三套方城,采用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传统布局手法。元大都的营建以《周礼·考工记》为规划指导思想,是“旁三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充分体现,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都城中最接近周礼城制的都城,其后被明清北京城继承并加以发展,最终奠定了近代北京城的雏形。

城市病: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口过度集中而导致诸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供水不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秩序混乱以及物质能量流输出输入失衡、需求矛盾加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以及由上述问题引发城市人群易患的身心疾病。住区:城乡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从城乡区域范围来看,可划分为城市住区和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及乡村住区。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及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紧凑城市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紧凑、规模紧凑、结构紧凑。卫城:卫城:(Acropolis)氏族制时代希腊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通常位于城内高地或山顶,被视为神圣地段,建有宫殿、贵族住区、仓库、陵墓等,在贵族寡头专政的城邦里,神庙及其他建筑的规划构图,同自然环境不相协调,缺乏生气。至古典时期,随着平等、自由和民主意识的增长及城邦主义观念的增强,最终创造了以自由的、与居住环境和谐协调的圣地建筑群如雅典卫城。

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 生态功能单位。现代主义建筑:新建筑学派:又称现代主义建筑或现代派建筑,指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以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等为代表,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他们明确提出“为大众服务”的概念,希望通过新的建筑设计来改善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建立良好的社会,促进社会正义。其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

梁陈方案:1950 年 2 月,梁思成先生、陈占祥先生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设》,史称“梁陈方案”。方案秉持“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为新中国首都作出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该方案一方面考虑到旧城规划布局系统相对完整且密度较高,从整体保护的构思出发,建议把中央行政中心放到旧城西郊,做到新旧两全,既体现中华传统民族特征,又创造满足现代需要的时代精神,为北京城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提出平衡发展城市的原则,增进城市各个部分与就业的统一,防止跨区域交通的发生。主张离开旧城,新建行政中心,但方案最终未能被采纳。

广义建筑学:由两院院士、中国著名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泰斗吴良镛教授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建筑观,并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整个建筑业界发展的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作用。广义建筑学有别于传统建筑学,其核心是强调融贯的综合,并在综合的前提下以新的创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融合,其知识结构是典型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是着眼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筑学。

二、简述题

1、简述中世纪时期欧洲城市的特征?

2、简述城市化过程中三个阶段的规律性?

3、简述居住区规划容积率与绿地率矛盾统一的关系?

三、论述题

1、论述中国传统城市平面布局的轴线作用,试举三个不同时代的城市为例分析?

2、评述欧洲工业革命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利弊作用? 2005

一、名词解释

区划:指因不同的使用目的、使用方式,将城市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城市用地区划一般包括行政区划、用途区划、房地产区划、地价区划等。1916 年,美国成立首部区划法。1990 年代初,我国内地借鉴区划法的思想开始推行控制性详细规划。

绿地系统:是指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以各种类型的绿地为组成的,具有生态服务功 能的绿色斑块、廊道、和大型绿地构成空间系统。广义的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城市绿地和水系,即城市范围内一切人工的、半自然的以及自然的植被、水体、河湖、湿地。狭义的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建成区或规划范围内,以各类绿地构成的空间系统。城市绿地系统的职能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休闲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美化环境和防灾避灾等。

过境交通:不以本城市为目的,只是通过该城市的交通流。因为这种交通的起讫点不在城市内,故在通过城市时,应尽可能避免穿过该市中心区。通常以环状道路结合交通管制绕行,无法绕行时,有时用地下或者高架道路穿过市中心区。威尼斯宪章:又称《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1964 年 5 月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通过,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文件,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确定了文物建筑的定义及保护、修复、发掘的宗旨和原则,其指导意义延 续至今。

市政设施:一般指由政府、法人、或公民出资建造的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如城市道路(含桥梁)、城市轨道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热力、园林绿化、环境卫生、道路照明、工业、医疗、生活垃处理设备、场地等设施及附属设施等,广义的市政设施还包括教育、科研、卫生等部门。

米列都城:古希腊时期按希波丹姆模式建造的城市,三面临海,四周筑以城墙,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布局,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北街坊面积均较小。城市中心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其中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北、南为商业区,东南为主要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的选择适合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的要求。现代建筑学派:新建筑学派:又称现代主义建筑或现代派建筑,指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以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等为代表,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他们明确提出“为大众服务”的概念,希望通过新的建筑设计来改善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建立良好的社会,促进社会正义。其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陪都计划:《陪都十年建设计划》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迁回南京,当局针对战后重庆城市衰退、为安抚人心而进行的规划,也是重庆历史上第一次对未来城市建设所作的全面规划,但由于对人口主观臆测、生搬硬套国外的卫星城,邻里单位等理论而缺乏实际意义。

城市美化运动: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一般主要指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欧美许多城市中针对日益加速的郊区化倾向,为恢复市中心的良好环境和吸引力而进行的景观改造活动。特别是在美国形成的城市美化运动催生了后来景观建筑学、园林规划和城市绿地规划的兴起与发展。(其中在城市美化运动中作出最重要贡献的是奥姆斯德,他于 1959 年在纽约建设了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敞空间——纽约中央公园,改善了城市机能的运行,开创了促进 城市中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新纪元。)城市美化运动期望通过一种新的物质空间形象和秩序,以恢复城市中由于工业化的破坏性发展而失去视觉美与和谐生活,创造或改进社会的生存环境。

有机更新:由吴良镛教授提出,认为从城市到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关联、和谐共处的,主张城市建设应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不断提高规划设计的质量,使得城市改造区的环境与城市整体环境保持一致。

二、简述题

1、简述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

2、简述《雅典宪章》对世界城市规划的影响

3、简述生态城市的物质构成内容

三、论述题

1、论述《广义建筑学》理论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影响作用

2、从人居环境学观点论述山地城市“三位一体”关系的空间美学意义 2004

一、名词解释

步行空间:城市开放空间之一,是城市中专为行人活动设置的,不受汽车等交通干扰和危害的各类道路、广场用地的总称。步行空间由安全性、空间尺度、便利程度、景观等质量要素构成,反映了以人为主体的城市设计思想,旨在保证步行者的交通安全、便利和舒适。一般 可分为以自然环境为主以休闲活动为目的的步行空间和以人工环境为主以交通、购物、社交、娱乐为目的的步行空间,其具体形式包括步行街、广场、游步道,也包括建筑内部的过道、过廊等。卫城:卫城:(Acropolis)氏族制时代希腊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通常位于城内高地或山顶,被视为神圣地段,建有宫殿、贵族住区、仓库、陵墓等,在贵族寡头专政的城邦里,神庙及其他建筑的规划构图,同自然环境不相协调,缺乏生气。至古典时期,随着平等、自由和民主意识的增长及城邦主义观念的增强,最终创造了以自由的、与居住环境和谐协调的圣地建筑群如雅典卫城。

有机更新:由吴良镛教授提出,认为从城市到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关联、和谐共处的,主张城市建设应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不断提高规划设计的质量,使得城市改造区的环境与城市整体环境保持一致。

北京宪章:1999 年 6 月 23 日,国际建协第 20 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通过了由吴良镛教授起草的《北京宪章》。宪章总结了百年来建筑发展的历程,并在剖析和整合 20 世纪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成就与问题以及各种新思路和新观点的基础上,展望了 21 世纪建筑学的前进方向。面临新的时代,宪章认为,新世纪的特点和我们的行动纲领是:变化的时代、纷繁的世界、共同的议题、协调的行动。其中主体是关于传统建筑学走向广义建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出以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突破传统建筑局限,通过回归基本理论、寻求整合精神,建立“广义建筑学”的全新建筑学体系,从而为包括居住问题在内的人类21 世纪建筑学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技与人文同步前进的崭新道路。

广义建筑学:由两院院士、中国著名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泰斗吴良镛教授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建筑观,并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整个建筑业界发展的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作用。广义建筑学有别于传统建筑学,其核心是强调融贯的综合,并在综合的前提下以新的创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融合,其知识结构是典型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是着眼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筑学。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及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紧凑城市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紧凑、规模紧凑、结构紧凑。

城市绿化:指城市中栽种植物或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活动场地,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还原组织,城市绿化使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受到外来干扰和破坏而恢复原状的能力即还原功能。

卧城: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其特点是与母城或中心城市的空间距离较近,且位于通往母城的主要交通干线上,交通便利,多依赖于较高速度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等。其主要职能为居住,此外还拥有起码的生活福利设施,但缺乏产业职能,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极其有限。由于卧城规模小,职能有限,对母城依赖性强,同时增加了与市中心间的交通压力,故难以真正起到分散与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的作用。

城市社会学:起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是社会学中最早的分支学科之一。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城市社会的应用性学科。具体来说,城市社会学是研究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研究城市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行为、社会问题、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

城乡一体化: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简述题

1、简述霍华德“田园城市”思想先进的社会学价值

2、简述《考工记》的城市营建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3、简述山水城市的生态内涵和景观意义

4、简述“有机疏散”理论对于城市有效功能发挥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论述城市规划专业主干课的构成内容和教育价值

2、论述欧洲中世纪以后城市变化的功能化特点

3、论述中国人居环境理论“三位一体”关系的思想内容 2003

一、名词解释 都城与王城:

都城:指封“邑”之城,大城为“都”,小城为“邑”。古代指国家(含诸侯国)的首都或较大的城市。后人又称国都为都城。多为古代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军事中心,往往也是经济中心之一,大多按规划营建,遵照封建社会的城制及都城规划的传统,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有几重城墙,为全国最高一级的政权机构所在地,与州城、府城、县城分别代表着不同级别的封建统治机构。

王城:指周代天子所在的城市,其他诸侯国首都称为都城。汉长安与唐长安:

西汉都城,由杨城延主持修建,前后历经 20 年建成。为配合地形及现状,城市形制为不规则的斗形,故又称“斗城”。汉高祖建都时,先营宫室,至惠帝时始筑城垣。汉长安是我国早期大统一帝国新建的第一个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其总体空间结构沿袭秦代遗留的建设基础,形成“前朝后市”的格局。城北以市为主,结合手工作坊和居住闾里等聚集区,为集中的经济区;城南则以宫室以主,联系相关的官署、府库及贵族达官府邸,形成政治区。城市布局采用旁三门的城制,城中大部分为宫殿所占,闾里与宫殿相参。唐长安:是继曹魏邺城后,第一个平地新建的都城。城市平面布局整齐划一,形制为长方形。全城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城市以宫城为中心,全城采用中轴对称布局,两横轴、一竖轴,两次丁字相交,城门数量、位置、道路格局、市的分布、坊的大小划分均严格对称以衬托中轴线——朱雀大街,通过中轴线突出占城市统治地位的宫殿。将城市作为一个构图整体,其布局的整体性超越了以往任何城市;作为古代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长安以其宏大的规模、棋盘式的街道、规整的坊里、左右严谨对称的轴线布置闻名,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典范,同时也对当时邻近其他国家的城市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UIA 与 RIBA:

国际建筑师协会:1948 年 6 月,成立于瑞士洛桑,其宗旨为联合全世界的建筑师,不论国籍、种族、宗教或政治信仰、职业训练和建筑学说,建立起相互了解、彼此尊重的关系,交流学术思想和观点,吸取经验,扩大知识,取长补短,在国际社会代表建筑行业,促进建筑和城市规划不断发展;确定建筑师的职能,在各个领域促进建筑教育的发展,建立职业范围,积极支持各国的建筑师组织维护建筑师的权利和地位;促进建筑师及有关人员之间的国际交流活动。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于 1834 年以英国建筑师学会的名称成立,1837 年取得英皇家学会资格,与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并称当今世界范围内最具知名度的两大建筑师学会。其宗旨为开展学术讨论,提高建筑设计水平,保障建筑师的职业标准。

Acropolis与 Metropolis 卫城:(Acropolis)氏族制时代希腊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通常位于城内高地或山顶,被视为神圣地段,建有宫殿、贵族住区、仓库、陵墓等,在贵族寡头专政的城邦里,神庙及其他建筑的规划构图,同自然环境不相协调,缺乏生气。至古典时期,随着平等、自由和民主意识的增长及城邦主义观念的增强,最终创造了以自由的、与居住环境和谐协调的圣地建筑群如雅典卫城。

Metropolis:即大都市,指经济较为发达,人口较为集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般指国家或地区的主要城市,也可指作为特殊活动中心的城市,尤指重要的城市。城市化与工业化

城镇化:又称都市化、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的、低密度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形态转变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通常用城镇化水平来表示城镇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重。工业化:通常指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城市化随着工业化的出现而出现。

City planning and city plan:城市规划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前者强调规划的目的性,后者则强调规划持续、动态的过程。城市生态与城市绿化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适应、改造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而成。

城市绿化:指城市中栽种植物或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活动场地,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还原组织,城市绿化使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受到外来干扰和破坏而恢复原状的能力即还原功能。道路红线与建筑红线

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一般包括通行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敷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

建筑红线:指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建筑红线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建筑红线以外不允许建任何建筑物。建筑十书与考工记

建筑十书为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著,是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该书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在城市建设上,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都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书中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以及按照封建等级、级别的不同确定不同城市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此外还有关于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关系的论述。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Building and architecture Building:指人们将内在的抽象意识以特定的建筑方式反映到外在具体空间,以满足人们功能需要的构筑物;

Architecture:后者指不仅能满足人们功能需要,同时还包含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技术工艺的、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的构筑物,既包含物质内容还包含有精神的内容,还指运用艺术和技术手段,研究建筑的空间形态、历史、功能的学科。

二、简答题

1、简述北京故宫城市轴线在中国传统城市布局中的代表作用

2、简述 1999 年北京第 20 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中心主题

3、简述工业革命对欧洲城市形态带来的变化

4、简述汽车的发展对美国城市规划的影响

三、论述题

1、论述中国两种传统城市规划思想在城市建设史上的重要价值

2、什么叫城乡一体化,举例论述中国城乡一体化的特征

3、什么是现代主义运动,评述现代主义运动对世界建筑发展的影响得失 2002

一、填空题

1、维特鲁威是()时代的著名建筑师,他所著的()是世界上至今第一部最完善、最有影响的建筑学珍贵书籍。

2、CIAM 是()的简称,该组织于()年提出的《雅典宪章》是有名的()。

3、有机疏散理论是()在()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

4、中国()代都城()号称四水灌都,名画()描绘了该城东门外沿河两岸的繁华 景象。

5、宇文恺是中国()朝著名的建筑与城市规划专家,他的代表作品有()、()两座 都城。

6、中国《城市规划法》于()年颁布自()年开始实施。

二、简答题

1、欧洲中世纪城镇选址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由此带来了什么样的城市特色

2、英国三代卫星城分别以哪三个城市为典型代表?其建设各有什么特点

3、自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以来,西方城市规划建设理论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4、考工记关于市的位置是如何记载的?唐宋两代市的位置形势有何划时代的变化

5、明清北京城对元大都的规划布局有何继承与改变?

6、中国近代南通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有何特点?对今天旧城改造有何启示

三、古文翻译 桃花源记

2002(经济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中心城市: 需求门槛: 同流效应: 工业区: 郊区化:

二、填空题

1、一般可以从区域的()两个来划分区域规划的类型

2、“农业区位论”是杜能在他的()一书提出来的

3、大城市群区(megalopolis)是由()提出的

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基本上可看作是()的关系

三、简答题

1、当代(解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哪几个方面

3、按照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一般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4、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增长极核理论在我国是否还具有现实意义

5、对某一区域的交通运输条件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四、论述题

1、试从区域规划的发展过程阐述并举例说明开展区域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2、论述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在我国空间规划系统中的地位和意义,并分析我国东西部地 域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的重点有何异同

3、试选择以下任一主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至少 8 题,并说 明你设计该问卷的目的及设计注意事项 :

题目范围:历史文化古镇 商业步行街 居住小区 校园环境 2001

一、名词解释 交通: 容积率: 生长极理论: 城市生态学: 静风频率:

二、简答题

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控规中控制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是什么

3、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工作的特点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三、论述题

1、在居住区规划中如何提高建筑面积密度,节约用地

2、结合西部大开发谈谈我国发展小城镇的战略意义 2001(经济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城市更新 人口劳动构成 投入产出模型 二元结构 生境 经济特区 芝加哥学派 产业结构关联 城市边缘区 国民生产总值

二、简答题

1、区域工业的布局原则包括哪些

2、城镇体系规划工作内容有哪些

1、有机疏散理论的要点如何

2、工业革命给近代城市发展带来了那些特点

3、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模式有哪几种类型

三、论述题

1、编制城市规划时,影响其发展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城市经济区?你认为在我国的西部开发战略中,重庆直辖市将发挥主要的作 用

3、在当今全球经济步向一体化的时代,城市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各种流态是如何通过 集聚与扩散来影响城市结构和城市体系的 2000(中外城建史 A A)

一、名词解释

四夷里:北魏洛阳城接待外国人的夷馆区,其位置在城南,南廓门外的四通市附近。

宇文恺:隋朝规划专家、建筑工程师,主持规划隋长安,东都洛阳二城,还从事过水利、长城、桥梁等方面的工程,也亲自设计过一些房屋。其主持修建的长安城不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城市,也是古代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长安作为我国严整布局的都城的典型,对后世的都城规划有着极其深远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同时也是当时国外一些城市建设效仿的范本。

平江图:为宋代平江(今苏州城)城市地图。系南宋绍定二年(公元 1229 年)郡守李寿明主持刻绘。是中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古代碑刻城市地图。(《平江图》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地图的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并加以创新,采取了平面与立面相结合的形式,兼顾了地图的平面精度和建筑物的立体效果。城市范围。道路河流。桥梁以及重要建筑物的位置相对准确,整个城市以及图内标列的位置,按一定比例绘成,具有很高的测绘水平。)这张宋代城市的实录,正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我们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刺桐城:古代泉州别称,因其筑城时,环城皆植刺桐,故又称刺桐城。泉州为宋元时期重要的港口城市,城市为两重城墙,分子城和罗城,城市平面不规则,由于地形限制,逐步扩建所致,道路系统以子城内十字街及延长线为道路骨架,呈不规则方格网型。

铁路附属地:俄国及日本在其管理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两侧取得的附属用地,拥有行政、驻军、警察等诸多种权利,中国在此区域内的主权受到限制。铁路附属地的性质类似租界,但范围远比租界大。

Timgad: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北非城市,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为典型的营寨城市。其布局按照罗马军队严谨的营寨方式建造而成。城市道路为方格网布局,两条相互垂直的大干道呈十字交叉,交点处为城市广场,建有凯旋门,凯旋门前有很长的列柱街,此外,城内还建有浴场、剧场等大型公共建筑。Miletus:(米利都城)古希腊时期按希波丹姆模式建造的城市,三面临海,四周筑以城墙,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布局,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北街坊面积均较小。城市中心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其中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北、南为商业区,东南为主要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的选择适合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的要求。

Team 10: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十小组。1954 年,Team 10 在荷兰召开预备会,发表《杜恩宣言》,明确地对《雅典宪章》的精神提出批判,提出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思想。主张按照城市、村镇和住宅的不同特性来研究人类的居住问题,以适应 1950 年代以来人们为争取生活的意义和为丰富生活内容的社会变化要求。Team 10 认为城市的形态必须从生活本身的结构中发展而来,城市和建筑空间是人们行为方式的体现,城规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把社会生活引入到人们所创造的空间中去。Team 10 提出一种新的城市形态——簇群城市,这是 Team 10 关于流动、生长、变化思想的综合体现。1955 年,Team 10 成立大会在阿尔及尔召开。会议批评了 CIAM 的旧思想旧观点,提出了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关于城市和建筑的新思想新观点。其倡导的理论为 1950至 60 年代欧美国家关于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探新提出了有益的见解。Megalopolis:(大都市区)即大都市带或大都市连绵区,1957 年,由法国城市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一般指呈带状的、规模很大的城镇集聚区,以若干个数十万以至几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为中心,大中小城镇连续分布,形成城镇化最发达的地区,组成相互依赖、兴衰与共的经济组合体。此外,大都市带往往也是国家或洲际大陆、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对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生活起到中枢的支配作用。Lnfrastrcture:(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给水排水、能源、通信、环境、防灾等综合设施,对于城市的生产、生活和安全的保障,城市的效率与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简答题

1、春秋战国时代我国有哪些重要的规划思想家和理论

2、明代“九边重镇”的城镇体系,规划格局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3、我国近代南通的规划思想在技术和社会意义上有何先进

4、古罗马城市建设与古希腊城市建设有何异同?试从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等诸方面 做简要阐述

5、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就与局限

6、本世纪初到 40 年代的国外城市规划思想分为哪两种对立的倾向?各有哪些代表人 物和理论

7、《马丘比丘宪章》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古文翻译

子婿乃使相土尝水相天法地造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门八以相天八分水门以法地聪筑小 城,周十里陆门三不开东面者欲以决越明也立闾门者以相天门通阖闾风叶立蛇门者以相地户也阖闾欲西楚楚在西北故立昌门以通天气因复名之破楚 2000(中外城建史 B B)

一、名词解释 瓮城:古代城市主要的防御设施之一。是为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

统万城:东晋夏国都城,俗称白城子,为夏国赫连勃勃所筑,城池坚固,筑城方式残暴。三重城墙,由东城、西城、外廊城组成,全城呈长方形,中间用一道城墙分割成两部分。城的四角有突出的角楼,沿城墙四周筑有密排的马面,马面内有仓库,史上少见。城市布局沿袭汉民族传统规划制度,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祭祀用的明堂,有御花园。关厢:城垣内用地不够时,往往在城门外形成新的地区,称“关厢”,一般沿城外道路呈带形发展。这些关厢地区开始形成时无城墙,以后因为不断扩大,统治阶级为了防御及便于管理,又将先前形成地区筑城垣加以包围。

刘秉忠:元代城市规划专家,以《考工记》中关于都城建设的营建思想规划并建设元大都。元大都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在此之前,曾受命主持规划元上都。铁路附属地:俄国及日本在其管理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两侧取得的附属用地,拥有行政、驻军、警察等诸多种权利,中国在此区域内的主权受到限制。铁路附属地的性质类似租界,但范围远比租界大。

普南城:始建于公元前 6 世纪,公元前 4 世纪亚历山大执政时进行彻底重建,希腊化时期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建设的城市。城市背山面水,位于向阳的陡岩脚下,顺应地势,建于四个不同高度的宽阔地台上,市中心居城市首要位置,是城市商业贸易与政治活动中心。占道路交叉处中心地带的两个整街坊与局部其他地段),广场面积与城市公共活动的要求相适应,不顾地形而一味追求理性秩序。

中心地理论:1933 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是关于一定区域内城市和城镇的职能、大小与空间结构分布的学说,即城市的“级别规模”学说或城市的区位理论。其要点是从行政管理、市场经济、交通运输等三方面对城市的分布、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提出理想的正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理论还强调,处于中心地位的城市,主要应搞好自身的市政和社会基础设施,以影响和服务于次级中心与腹地。中心地理论被认为是本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是研究城市群和城市化的基础理论之一。

Team 10: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十小组。1954 年,Team 10 在荷兰召开预备会,发表《杜恩宣言》,明确地对《雅典宪章》的精神提出批判,提出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思想。主张按照城市、村镇和住宅的不同特性来研究人类的居住问题,以适应 1950 年代以来人们为争取生活的意义和为丰富生活内容的社会变化要求。Team 10 认为城市的形态必须从生活本身的结构中发展而来,城市和建筑空间是人们行为方式的体现,城规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把社会生活引入到人们所创造的空间中去。Team 10 提出一种新的城市形态——簇群城市,这是 Team 10 关于流动、生长、变化思想的综合体现。1955 年,Team 10 成立大会在阿尔及尔召开。会议批评了 CIAM 的旧思想旧观点,提出了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关于城市和建筑的新思想新观点。其倡导的理论为 1950至 60 年代欧美国家关于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探新提出了有益的见解。

希波丹姆:公元前 5 世纪规划建筑师,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美。最早把"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形式"在理论上(即希波丹姆型式)予以阐述,并在希波战争之后城市重建中运用。希波丹姆型式: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把城市分 3 个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私宅地段(分为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CBD:即中央商务区,指城市中商业和商务活动集中的主要区域。其概念最早产生于 1923 年的美国。其后 CBD 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CBD 是大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高度集中,并附有购物、文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城市中综合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

二、简答题

1、西汉长安都城修建过程及平面布局有何特色

2、北魏时期洛阳都城改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形成了怎样的城市布局特点

3、上海近代史上有过哪三次规划?各有哪些主要特点

4、维特鲁威理想城市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影响

5、巴洛克的城市规划设计手法有何特点,结合实例说明

6、《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中具有哪些时代的局限性

7、兰斯塔德具有怎样的基本空间结构形式?他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

三、古文翻译 考工记内容

2000(经济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区位极差地租 区位商 经济区 城市首位度

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 城乡一体化

二、简述题

潜能理论 增长极核理 简述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简述自然资源的价值构成

三、论述题

1、请谈一谈你对我国规模政策的看法

2、区域规划中,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9((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

地区建筑学:最早产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由芒福德提出,指主张吸收本地区民族的、民俗的风格,并体现出一定地方特色的建筑设计理论。主张建筑学的问题和发展要植根于本国、本区域的土壤,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此为基础,吸取外来文化精华,并加以整合,最终创造一个“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1999 年《北京宪章》对其作了进一步阐述,提倡“现代建筑地区化,地区建筑现代化,殊途同归,推动世界和地区的进步与丰富多彩。”

Affordable Housing: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 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经济性和适用性的商品住宅。经济性,是指住房的价格相对同期市场价格来说是适中的,适合中等及低收入家庭的负担能力。适用性,是指在房屋的建筑标准上不能削减和降低,要达到一定的使用效果。经济适用房是国家为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问题所做出的政策性安排。Lewis Monford:刘易斯·芒福德,美国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历史学家。20 世纪城市规划领域最具影响的人文主义大师,与霍华德、盖迪斯并称为西方近现代三大“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家。于 1938 年著述《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一起并称其 生平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两部著作,芒福德认为城市中人的精神价值是最重要的,而城市的物质形态和经济活动是次要的,应把关心人、陶冶人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其城市社会学思想对后来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整合: 城市边缘:又称城乡结合部,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不断向外围扩展,使得毗邻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从农业转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区以及其他职能,并兴建相应的城市服务设施,从而形成包括郊区的城乡交错带。城乡交错带位于市区和城市影响带之间,可分为内边缘区和外边缘区。内边缘区又称城市边缘,特征为已开始城市建设;外边缘区又称乡村边缘,特征为土地利用仍以农业占支配地位,但已可见许多为城市服务的设施如机场、污水处理厂和特殊用地等。

UIA:国际建筑师协会:1948 年 6 月,成立于瑞士洛桑,其宗旨为联合全世界的建筑师,不论国籍、种族、宗教或政治信仰、职业训练和建筑学说,建立起相互了解、彼此尊重的关系,交流学术思想和观点,吸取经验,扩大知识,取长补短,在国际社会代表建筑行业,促进建筑和城市规划不断发展;确定建筑师的职能,在各个领域促进建筑教育的发展,建立职业范围,积极支持各国的建筑师组织维护建筑师的权利和地位;促进建筑师及 有关人员之间的国际交流活动。城市更新:指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的过程。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新陈代谢的过程,城市中各组成内容本身或相互之间由于历史的、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而造成功能失调、衰退、甚至被破坏,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维修、改善、更新或改建,使其恢复正常的机能。城市更新可分为再开发、整治改善及保护。

中心地学说:1933 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是关于一定区域内城市和城镇的职能、大小与空间结构分布的学说,即城市的“级别规模”学说或城市的区位理论。其要点是从行政管理、市场经济、交通运输等三方面对城市的分布、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提出理想的正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理论还强调,处于中心地位的城市,主要应搞好自身的市政和社会基础设施,以影响和服务于次级中心与腹地。中心地理论被认为是本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是研究城市群和城市化的基础理论之一。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生态危机:指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是生态失调的恶性发展结果。主要由人类盲目和过度的生产活动所引起。生态危机一旦形成,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恢复。因此,当它还处在潜伏状态时就应该提醒人们警觉起来。生态平衡的破坏主要是人为造成的,也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被克服和消除。

二、简述题

1、生态学理论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异同 2、1999 年 20 届 UIA 北京大会的主题及分题

3、山地城市的构成因素及其标志

三、论述题

1、什么叫人居环境学,试述山地人居环境学的基本构成理论与应用前景

2、什么叫可持续发展理论?试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我国城市规划的问题与解决过程 1999((中外城建史))

一、简答题

1、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城的发展规模及其平面图形较其原有形制有何变化? 试举二个都城为例并绘制平面示意图

2、我国古代最早完整体现《考工记》中周王城制度、严格采用整形式平面并且和公园 结合的都城是哪个?简述其具体布局要点

3、我国古代城市中的里坊制始于何时?至于何时?说明其社会经济原因

4、列举出 5 个我国古代与水体(自然或人工)有机结合布局的主要城市,分别指出其 布局特色

5、试述现在交通条件对我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影响,列举 5 个因铁路建设而发展起来的 城市

6、试从选址、城墙、主要建筑、道路、广场等方面简要概括西方中世纪城市布局的特 点

7、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属于一个空想的社会主义城市,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8、在卫星城规划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西方规划师如何解决城市居住环境 质量与工作机会这两种要求的矛盾

二、论述题

1、试论西方城市规划原理和守法在我国近代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始末梗概,并给予简要 的评价

2、试述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到近代西方城市广场设计的优秀遗产,每一时代列举一广场为例,及其对我国今天方兴未艾的城市广场建设有何可借鉴之处

三、名词解释 辟雍:明堂辟雍为礼制建筑,包含两种建筑含义,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金庸城:三国魏明帝时筑,为当时洛阳城西北角上小城。金庸城南北呈长方形,西、北、东垣共计城门 12 座,城西北隅仿邺城三台建金镛城,为军事防御设施。洛阳城仿邺城的设计,将宫城集中于城内中部以北,将官署、居民区置于城区南部,城南设立国学、明堂、灵台。雉堞:古代城墙的内侧叫宇墙或女墙,外侧则叫垛墙或雉堞,是古代城墙及其防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雉堞由女墙(也称宇墙)、垛墙和垛墙之间形成的垛口组成。罗城:城外的大城。(罗城,外大城也,子城,内小城也)

四水贯都:北宋都城开封,城内河道众多,成为城市的重要经济命脉,城墙外各有护城河一道,其中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通过护城河相互沟通,使得河道在城内作为运输通路,便于将东南方粮食和物资运入城内,史称四水贯都。

大赫尔辛基规划:1918 年,由沙里宁根据有机疏散的原则制订。主张在赫尔辛基附近建立一些半独立的卫星城镇,以控制城市进一步的扩张。这类卫星城不同于卧城,除居住建筑以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仍去母城工作。有机性:道路结构系统、完整,机能有机;疏散性:独立的建设用地,采用绿地隔离带,空间疏散。带型城市:1882 年,由西班牙工程师亚·伊·马塔提出,带型城市是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旨在解决因传统的从核心向外扩展所形成的城市形态所带来的城市拥挤、卫生恶化。马塔认为在新的集约运输形势影响下,城市发展依赖交通运输线呈带状延伸,可将原有的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市的网络,不仅使城市居民容易接近自然,也能把文明的设施带到乡村。其规划理论为:以一条高速度、高运量的交通干线作为城市布局的脊椎;城市宽度应有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无限,沿道路脊椎可布置一条或多 条电器铁路运输线,可铺设供水、供电等各种地下工程管线。带型城市有利于防止大城市规

模扩大而过分集中能很好解决城市中心拥挤的环境恶化等问题,保持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和谐关系,对其后的城市分散主义有一定的影响。但在面临私有经济者企图在指状或轴线布局的中间空隙地带进行建设的情况下,这种规划很难保持。

光明城:1933 年,继伏埃森规划被接纳的希望幻灭后,勒·柯布西耶为辛迪加社会设计一个新的城市,即光明城。光明城是一个假设为需要协调和有领导的社会的产物,居住区(若干个能各自容纳 2700 人的居民联合体)代替行政机关成为城市中心区,城市仍保留绿化空间和方便先进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组织。

朗科恩新城:位于英国利物浦东南,默尔西河南岸。于 1964 年开始规划,1966 年进行建设,是英国第二代新城典型代表。其规划结构与基地起伏的山脊浅谷复杂地形结合;主要工业均布置于城市边缘地形平坦的地段,居住区布置在中间较高的丘陵上,并围绕中心公园布置;新城中心位于规划区的几何中心高地上,俯瞰全城。其规划结构遵循现状原则,结合自然地形,形成“8”字形平面,城市中心设在“8”字形的交点上。

马丘比丘宪章:1977 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在秘鲁马丘比丘召开并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是继《雅典宪章》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有着深远意义的又一重要文件,是在新的背景下以新的思想方法体系来指导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马丘比丘宪章》是对前者的补充、发展与提升,它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强调规划的综合考虑与公众参与。1998((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和填空

城市化:又称都市化、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的、低密度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形态转变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通常用城镇化水平来表示城镇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重。

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FAR),为一定地块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反映一定用地范围内建筑物的总量,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田园城市:19 世纪末,受当时英国社会改革思潮的影响,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针对社会出现的如土地所有制、税收、城市贫困、城市膨胀、生活环境恶化等问题进行研究,于 1898 年著述《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提出“田园城市”规划思想。霍华德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对城乡优缺点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城乡交融、群体组合的”社会城市“这一空间模式,提倡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取代城乡分离的就社会结构形态,认为理想的城市应兼具城与乡二者的优点,并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体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田园城市规划思想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其后出现的如有机疏散、卫星城镇等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

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的檐高的比值。其计算方法为: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进行计算。日照间距系数=D/H,由此得日照间距应为:D=(H-H1)/tanh;(D:房屋间距,H:前幢房屋檐口至地面高度,H1:后幢房屋窗台至地面高度)实际应用中,常将 D 换算成其与 H 的比值,即日照间距系数。

拆建比:指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居住区用地(R):指由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居住类型构成的用地,共分为一、二、三、四类居住用地,主要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7、现行国家规范中,公共建筑每()平方米设置一个停车位。

8、城市规划编制可分为()()()三个阶段。

9、城市供水管网分为()()两种形式。

10、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应在()。

二、简述题

1、试论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合理服务半径的确定因素

2、试论住宅面积净密度和住宅建筑净密度的含义及规划意义

3、如何确定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

4、在造纸厂选址时,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应考虑哪些问题

三、论述题

1、论述世界第二次人居会议《中国 21 世纪议程》报告中,关于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 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看待规划时的价值和作用

3、如何看待发展汽车工业与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的矛盾 1998((中外城建史))

一、简答题

1、列举我国按《周礼•考工记》所在形制规划建设的古代城市 5 个及其朝代,并以先 后顺序

2、北宋开封、南宋临安与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市中水体的布局、合理利用各有何特点

3、近代城市南通城市规划体现了那些科学先进的思想

4、近代中国沿海大城市规划如何反映出殖民地城市的一些 典型特征(以青岛和上海为例)

5、古希腊罗马城市公共空间有哪些要素?各自有何异同

6、列举四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广场并绘制平面图示意

7、简述以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规划的思想

8、马丘比丘宪章在哪些方面发展和修正了雅典宪章,列表对照说明

二、论述题

1、试论西方卫星城理论和实践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今天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参考价值

2、试通过对西方战后 60 年代以来新城的规划和实践的认识,谈谈现代城市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三、名词解释 曹魏邺城: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漳河沿岸。东汉末年,曹操为加强其后方根据地所建。城市特征:

1、平面呈横长方形,分区明确,前朝后市,统治阶级与一般市民严格分开。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郭的形制及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别,另一方面,分工更为明确,不像西汉长安及东汉洛阳,宫城被闾里包围或官民相参,而是严格分开,体现了等级的森严;

2、整个城市布局体现了空间对称的艺术手法,道路正对城门,将中轴对称的手法由一般建筑扩大到建筑群,对后来影响很大,如唐长安;

3、改正了东都洛阳的东西宫分置的不便,宫殿布局规整,前朝后寝。

宇文恺:隋朝规划专家、建筑工程师,主持规划隋长安,东都洛阳二城,还从事过水利、长城、桥梁等方面的工程,也亲自设计过一些房屋。其主持修建的长安城不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城市,也是古代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长安作为我国严整布局的都城的典型,对后世的都城规划有着极其深远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同时也是当时国外一些城市建设效仿的范本。

翼城:又称雁翅城,是从城门附近伸出的一字型城墙,或是沿江、海有码头的城邑,自城沿码头至江边或海边砌筑的一字型城墙,其目的在于组织侧设火力,加强防御,建在城门两侧,城墙上凸出至城外,可驻守士兵存粮、军械等。里弄式住宅:是近代建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居住建筑类型,是中国传统的低层院落式住宅吸取欧洲联排式房屋的布局形式所形成的的一种新的居住建筑风格。其后为在小块的私有土地上建造密集的、低层的、独立的出租住宅,逐渐由原来的三合院演变成联立式住宅。子城:从属于大城的小城,即内城及附郭的瓮城或月城。

AGORA:城市广场,指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CAMPO 广场:位于意大利山城锡耶纳,坎波广场是城市的中心,它位于三座小山的交汇点以及三条大道的交叉点,这构成“Y”字形的城市布局。广场形状为“贝壳状的圣-雅克”,呈缓缓的扇形的斜坡,倾斜至交汇处的表面经过精心雕刻的公共大楼。广场中央为该亚喷泉,可以俯瞰整个广场及曼琪亚塔。塔下有广场礼拜堂。城市街道均在广场上汇合,经窄小街道进入开阔广场,使广场具有异常的吸引力并产生戏剧性美学效果。大伦敦规划(1944):基于《巴罗报告》所提出的关于疏散伦敦中心地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1942至 1944 年,阿伯克龙比主持制订大伦敦地区的规划方案,这是二战后指导伦敦地区城市发展的重要文件。(规划区面积为 6731平方公里,内有各级地方行政机构共 143 个。规划区内的人口为 650 万。)大伦敦规划吸取了20 世纪初期以来西方国家规划思想的精髓,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切合时宜的对策、方案。对当时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改善城市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新城建设投资较大,对疏散人口的作用不够显著;新城人口大部分来自外地,在某些方面反而增加了对伦敦的压力;对 60 年代以后第三产业的发展估计不足。总的说来,大伦敦规划的指导思想、布局模式以至规划方法,对 40、50 年代各国的大城市规划有深刻的影响。

拉•德方斯:位于巴黎西北,塞纳河畔,与卢浮宫、星形广场一同处于巴黎东西轴线上。是为分散巴黎市中心的经济与行政职能,打破巴黎城市聚焦式结构,在市区边缘建设的 9 个综合性地区中心之一。拉·德方斯采取人车严格分行的道路交通系统,分为 A、B 区,其中 A 区是以贸易中心为主的贸易、办公、居住的综合区,在布局上力图缩短工作与居住的距离,中央为巨大的步行广场,机动交通位于地下。B 区为行政、文教和居住三者结合的综合区,有大片公园,布局比较松散。

簇群城市:1954 年,Team 10 在荷兰召开预备会,由英国建筑师密森夫妇提出。簇群城市是 Team 10关于流动、生长、变化思想的综合体现,是根据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而提出的一种新城市布局思想。其设想主要有:

1、设计一种三叉形的城市道路系统,以便获得均匀的交通流量,充分发挥道路的功能;

2、用生长的思想改建旧城市,以保持旧城市生命的韵律,使其在不破坏原有复杂关系的条件下不断更新;

3、提出“改变的美学”思想,认为城市需要一些改变周期较长,能起到统一作用的点,并依靠这些点对短暂的东西进行评价,使 之统一,主张城市的环境美应反映出对象的恰如其分的循环变化。1997(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

城市化:又称都市化、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的、低密度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形态转变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通常用城镇化水平来表示城镇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重。

雅典宪章:1933 年,CIAM 召开第四次会议,主题为“功能城市”,大会通过由勒·柯布西耶起草的《雅典宪章》。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当时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核心是提出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雅典宪章》被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大纲指出现代城市应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 应该科学地制定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大纲适应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给城市带来的变化,敢于向陈旧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因而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大纲的一些基本论点,至今仍有重要影响。邻里单位:1929 年,由美国建筑学家佩里提出。旨在解决因大城市人口集聚而导致的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和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佩里将邻里单位作为构成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细胞,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作为基本空间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造,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其规划思想为其后各国新城以及二战后若干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接受和发展。

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城市性质决定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是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基础因素决定的,是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的主要职能所体现的。人口净度:

城市广场:指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过境交通:不以本城市为目的,只是通过该城市的交通流。因为这种交通的起讫点不在城市内,故在通过城市时,应尽可能避免穿过该市中心区。通常以环状道路结合交通管制绕行,无法绕行时,有时用地下或者高架道路穿过市中心区。

雨污分流制:城市排水体制之一,指将雨水、污水分别用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经污水厂等处理的排污方式。其中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入水体,污水则需要通过污水管网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水质达标后再排入水体,以防水体被污染。

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一般包括通行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敷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CBD:即中央商务区,指城市中商业和商务活动集中的主要区域。其概念最早产生于 1923 年的美国。其后 CBD 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CBD 是大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高度集中,并附有购物、文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城市中综合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

二、简述题

1、城市总体规划中用地的分类有哪些

2、什么叫生态城市?它与田园城市有何联系与区别

3、什么叫城市设计?简述它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4、什么叫邻里单位,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区规划理论对现代城市住区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试论中国两种传统建城思想的联系与差异?各举一个城市的布局情况,分析受其思想的影响情况和布局特点

2、用可持续发展原则,论证中国城市规划在新世纪之交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论述城市规划工作中节约土地的重要性,你认为节约土地有哪些有效地途径 1997(中外城建史))

一、简答题

1、《周礼•考工记》中王城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城市道路 系统之间有何关系?试背诵原文并给以解释

2、列举两个春秋战国都城平面,说明周代末年第二次筑城 高潮的兴起及其历史必然性

3、汉末曹魏邺城规划在哪些方面体现出划时代的进步 4、1910 年青岛市规划在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方面有哪些成功之处

5、古希腊城市外部空间规划有何特点?举例简要说明

6、古罗马城市的理想布局模式是什么?其在北非什么城市的规划中得到应用?试绘其简图 7、19 世纪英国旧城改建中,Regent Park 建设成功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8、柯布西耶在 20 年代提出的两个著名城市方案是什么?表明了他的什么规划思想

二、论述题

1、试述我国周王城制度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历代京城规划中沿用及演变的历史脉络,附图表示。

2、简述 40 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疏解大都市空间结构的主要规划理论及其实例。

三、名词解释

关厢:城垣内用地不够时,往往在城门外形成新的地区,称“关厢”,一般沿城外道路呈带形发展。这些关厢地区开始形成时无城墙,以后因为不断扩大,统治阶级为了防御及便于管理,又将先前形成地区筑城垣加以包围。

马面:城墙上每隔一定距离而建的凸向城外的矩形墩台,其作用是出于防御,便于组织侧射火力,攻击攻城敌人,平面呈方形或半圆形,因其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也有的马面内部建有仓库,内贮木材、粮食等,如统万城。

会子:中国南宋时的一种纸币。初为便钱会子,即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

瓮城:古代城市主要的防御设施之一。是为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租借: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定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在中国,是指在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卫城:(Acropolis)氏族制时代希腊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通常位于城内高地或山顶,被视为神圣地段,建有宫殿、贵族住区、仓库、陵墓等,在贵族寡头专政的城邦里,神庙及其他建筑的规划构图,同自然环境不相协调,缺乏生气。至古典时期,随着平等、自由和民主意识的增长及城邦主义观念的增强,最终创造了以自由的、与居住环境和谐协调的圣地建筑群如雅典卫城。

昌迪加尔规划:1950 年,受印度总理委托,勒·柯布西耶主持印度旁遮普邦首府昌迪加尔的规划,1951 年,昌迪加尔开始规划建设。勒·柯布西耶以象征人体的的生物形态构成城市总图的基本特征。主脑为行政中心,设在城市顶端山麓下;商业中心位于全城中央,象征

城市心脏;博物馆、图书馆等为神经中枢,位于主脑附近的风景区;大学区位于城市西北侧,宛如右手;工业区位于东南侧,宛如左手;水电等市政系统似血管神经一样分布全城;道路系统构成骨架,象征人的骨骼;市内各种建筑像肌肉贴附;城市中心留出大量绿化间隙空地,似肺部呼吸。昌迪加尔规划极其明确的功能分区,反映了 1933 年《雅典宪章》的基本原则。1950 年代初,由于其规整有序的布局而广受称誉。但城市建成后却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功能分区导致社会分化;脱离印度国情,把外来的西方文化强加到一个古老的东方民族身上;城市建设的目的更主要的是为新首府树立“纪念碑”,中心规模宏大、构思和布局过于生硬机械、空间环境冷漠等等。总之,庞大而理性的城市空间与宽敞的街道是为了展示理性、庄严与构图的需要,而不是为人们的现实生活准备的。昌迪加尔是功能理性主义、形式理性主义城市规划的失败例子,是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无视具体地点、具体环境、具体人文背景问题的集中体现。但勒·柯布西耶关于功能理性主义与形式理性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极具影响力,对其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如 1950 年代巴西利亚规划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格迪斯:苏格兰生物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和城市规划思想家,西方近现代三大“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家之一,近代城市规划的奠基人。盖迪斯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并积极参与城市社会活动实践,传播其城市规划思想。强调要用有机联系、时空统一的观点来理解城市,既要重视物质环境,更要重视文化传统与社会问题,要把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落实到社会进步的目标上来,体现出其深切的人文主义关怀。此外他主张把规划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即周密地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其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他首创了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为西方城市规划科学由分散走向综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丘比丘宪章:1977 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在秘鲁马丘比丘召开并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是继《雅典宪章》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有着深远意义的又一重要文件,是在新的背景下以新的思想方法体系来指导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马丘比丘宪章》是对前者的补充、发展与提升,它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强调规划的综合考虑与公众参与。场所理论:

1996(城市规划原理))

一、填空题

1、住宅净密度()%。

2、人均公共绿地指标主要依据()()()来确定的。

3、住宅建筑净密度的最大值控制指标直接和间接反映居住空间环境质量的三因素()、()、()。

4、人口毛密度()人/ha。

5、城市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和()两种。

二、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区: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城市景观: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快感。具体来说,是由城市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城市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自然景观要素指自然的地形、植物、水体、泥土、岩石等,人文景观要素指建筑、道路、桥梁等设施。自然景观呈现具有生命有机系统特征的生物形态,人文景观呈现具有社会习俗、37 历史传统、聚居方式、地方情感等特征的文化形态。城市的持续生长:: 城市综合开发: 道路红线:

三、简答题

1、居住区规划设计如何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2、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有哪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3、山城道路线性设计的特点

4、论述山区城市布局的特点,山区城市布局与矿业城市有 那些相同和不同点

四、思考题

1、城市规划如何考虑市场经济城市规模和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2、现代城市化趋势与我国城市化特点

3、城市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1996(中外城建史)

一、简答题

1、春秋战国时代几个著名的大都城为何都在形制上不符合 周王城制度的规定?绘制其中两平面图加以说明

2、汉代都城长安中宫殿与整个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有何特 点?并绘制示意

3、试比较唐代东都洛阳与首都长安城市在平面上的异同

4、五代至宋时期开封府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有哪些重大决 策和工程实施

5、列举我国三座近代大都市并简述其在外国资本实力影响 下城市布局的共同特征

6、我国近代城市南通在处理工业区、新城区、港口与老城 区布局关系上有何特点

7、试述古希腊城市的基本空间要素并举例说明

8、试列举西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五座最著名的广场 并简述其平面

9、列举英国第一,二,三代卫星城各一个,并简述其相互 差别

10、试列举欧洲二战后重建的著名城市三座,并简述其重 建原则上的共同点

二、论述题

1、请就处理城市与水体关系上论述我国传统城市建设的宝 贵遗产

2、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认为从雅典宪章到马丘比丘宪章 反映出对城市生活空间认识的那些变革

三、名词解释

市朝一夫:指市场和朝廷的大小如一夫之地,各方百步,东西、南北各长 140 米左右。弹室:中国古代城市的居住区,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里四周有墙,每面 有门,里内为排列整齐的住宅院落,里内设“弹室”,专管弹压平民,闾里属于严格管制的居住形式。

金庸城:三国魏明帝时筑,为当时洛阳城西北角上小城。金庸城南北呈长方形,西、北、东垣共计城门 12 座,城西北隅仿邺城三台建金镛城,为军事防御设施。洛阳城仿邺城的设计,将宫城集中于城内中部以北,将官署、居民区置于城区南部,城南设立国学、明堂、灵台。马面:城墙上每隔一定距离而建的凸向城外的矩形墩台,其作用是出于防御,便于组织侧射火力,攻击攻城敌人,平面呈方形或半圆形,因其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也有的马面内部建有仓库,内贮木材、粮食等,如统万城。立砧式建筑

步行街:指在交通集中的城市中心区域设置的行人专用道,原则上排除汽车交通,外围设停车场,为行人优先活动区。步行街是城市步行系统一部分,是为了振兴旧区、恢复城市中心区活力、保护传统街区而采用的一种城市建设方法,主要包括旧城市原有的中心商业街通过交通管理或改造而成的步行街和旧城市的新区或新城市的中心区,按人车分流原则设计的步行街。作为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步行街集中体现整个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其规划与建设已成为完善城市职能,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普洛采西大道:新巴比伦城主要大道,宽 7.5 米,沿大道及河岸布置有宫殿、山岳台与马尔都克神庙,成一排一列的布局。其中大道中段西侧为城市中心,布置有马尔都克神庙。大道北端西侧为宫殿,占据一个梯形地段。

campo 广场:位于意大利山城锡耶纳,坎波广场是城市的中心,它位于三座小山的交汇点以及三条大道的交叉点,这构成“Y”字形的城市布局。广场形状为“贝壳状的圣-雅克”,呈缓缓的扇形的斜坡,倾斜至交汇处的表面经过精心雕刻的公共大楼。广场中央为该亚喷泉,可以俯瞰整个广场及曼琪亚塔。塔下有广场礼拜堂。城市街道均在广场上汇合,经窄小街道进入开阔广场,使广场具有异常的吸引力并产生戏剧性美学效果。场所理论:

盖迪斯:苏格兰生物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和城市规划思想家,西方近现代三大“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家之一,近代城市规划的奠基人。盖迪斯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并积极参与城市社会活动实践,传播其城市规划思想。强调要用有机联系、时空统一的观点来理解城市,既要重视物质环境,更要重视文化传统与社会问题,要把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落实到社会进步的目标上来,体现出其深切的人文主义关怀。此外他主张把规划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即周密地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其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他首创了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为西方城市规划科学由分散走向综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5(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

绿地率:指一定地块范围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用地总面积的比例。

建筑红线:指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建筑红线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建筑红线以外不允许建任何建筑物。

住宅套型比: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指在一定数量的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占住宅总套数的比重。

拆建比:指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住宅建筑: 净密度: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

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填空题

1、住宅面积净密度是()与()之比。

2、城市规划应该提高规划的()、()、()。

3、旧城区改建规划要防止盲目追求()、()、()。

4、城市结构分类()、()、()、()。

5、城市规划可分为()和()两个阶段。

6、城市景观按要素分为()、()、()。

三、简答题

1、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何谓控制性详细规划?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山地城市规划应如何辩证的分析有利和不利因素

5、简述城市排水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1995(中外城建史)

一、名词解释

希波丹姆:公元前 5 世纪规划建筑师,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美。最早把"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形式"在理论上(即希波丹姆型式)予以阐述,并在希波战争之后城市重建中运用。希波丹姆型式: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把城市分 3 个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私宅地段(分为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

邻里单位理论:1929 年,由美国建筑学家佩里提出。旨在解决因大城市人口集聚而导致的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和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佩里将邻里单位作为构成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细胞,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作为基本空间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造,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其规划思想为其后各国新城以及二战后若干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接受和发展。

有机疏散理论:1918 年,由芬兰建筑师沙里宁提出,旨在缓解城市机能过于集中所产生的弊病,为西方近代衰退的城市找出一种改造方法,使城市逐步恢复合理的秩序。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的,不能任其自然地凝成一大块,而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心城市的位置,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腾出来的大面积用地用以开辟绿地,有机疏散理论对其后特别是二战后欧美各国改善大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问题、尤其是通过卫星城建设来疏散、重组特大城市的功能与空间,以至大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的工作均起着重要的影响。

城市集中主义:勒·柯布西耶一反自空想社会主义与霍华德以来的城市分散主义思想,承认和面对大城市的现实,并不反对大城市和现代化的技术力量,主张用全新的规划和建筑方式改造城市,其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城市集中主义的中心思想主要包含在《明日的城市》、《阳光城》两部著作中。其规划观点主要为:

1、传统城市由于规

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尤其是对城市中心地区的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

2、采用提高密度的方式来解决拥挤问题,认为摩天楼是缓解人口集中、避免用地紧张,提高城市内部效率的极好手段,同时也能发映出工业社会新的时代精神;

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降低市中心区的建筑密度与就业密度,以减弱中心商业区的压力和使人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

4、论证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该系统布置在地面以上,由铁路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构成。

兰斯塔德:位于荷兰西部,地跨南荷兰、北荷兰和乌德列支三省,是一个由大中小城镇集合而成马蹄形的环状城镇群。其开口指向东南,长度超过50公里,周长为170公里,最宽地带约50公里,中间保留一块大的农业地区,称为绿心。荷兰政府为防止城市过分密集和连片,从区域整体出发疏散大城市人口,在城镇间保留缓冲地带,形成环形城市带的概念。漕运: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狭义的漕运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藩坊:完全是中国人和外国人民之间友好相处,为照顾他们特殊要求而形成的集中居住地段。无明显界线,更无任何防御设施,其间也有中国人居住,受中国行政当局的管理。“蕃坊”中有一些外国形式的建筑物,因而城市面貌也与城市其他地方迥异。关厢:城垣内用地不够时,往往在城门外形成新的地区,称“关厢”,一般沿城外道路呈带形发展。这些关厢地区开始形成时无城墙,以后因为不断扩大,统治阶级为了防御及便于管理,又将先前形成地区筑城垣加以包围。《平江图》:为宋代平江(今苏州城)城市地图。系南宋绍定二年(公元 1229 年)郡守李寿明主持刻绘。是中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古代碑刻城市地图。(《平江图》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地图的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并加以创新,采取了平面与立面相结合的形式,兼顾了地图的平面精度和建筑物的立体效果。城市范围。道路河流。桥梁以及重要建筑物的位置相对准确,整个城市以及图内标列的位置,按一定比例绘成,具有很高的测绘水平。)这张宋代城市的实录,正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我们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铁路附属地:俄国及日本在其管理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两侧取得的附属用地,拥有行政、驻军、警察等诸多种权利,中国在此区域内的主权受到限制。铁路附属地的性质类似租界,但范围远比租界大。

二、问答题

1、《周礼•考工记》对营国制度中城市布局及等级差别是如 何论述的

2、北宋都城汴梁较前朝都城规划有哪些特点和变化

3、我国近代南通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特色如何?你怎样评 价

4、《马丘比丘宪章》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其主要 内容有哪些?意义何在

三、翻译《黄岗竹楼记》片段为白话文 1994(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

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FAR),为一定地块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反映一定用地范围内建筑物的总量,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环境容量:又称环境负载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 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最大限度。

田园城市:19 世纪末,受当时英国社会改革思潮的影响,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针对社会出现的如土地所有制、税收、城市贫困、城市膨胀、生活环境恶化等问题进行研究,于 1898 年著述《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提出“田园城市”规划思想。霍华德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对城乡优缺点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城乡交融、群体组合的”社会城市“这一空间模式,提倡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取代城乡分离的就社会结构形态,认为理想的城市应兼具城与乡二者的优点,并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体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田园城市规划思想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其后出现的如有机疏散、卫星城镇等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

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一般包括通行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敷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

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地区人口、建筑高度集中,基础设施、交通密集分布,大量的人为热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绿地减少等因素,使城市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在气温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热岛”现象。居住面积密度:

二、问答题

1、简述城市化的基本含义

2、试述山区城市与平原城市在城市结构形态上有何不同

3、试述我国城市规划工作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需要

4、居住区规划中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994(中外城建史 A A)

一、填空题

1、维特鲁威(Vitruvius)是 时代的著名建筑师。他写的一本建筑论文集 是世界上遗留至今第一部最完善、最有影响的建筑学及城市规划的珍贵书籍。

2、“花园城市”理论是美国人 在 19 世界末提出来的,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

3、《清明上河图》 描绘的是我国 代的都城 的景象。

4、我国《城市规划法》是 年颁布的。

5、古今中外,被地震破坏的城市有,被火山喷发淹没的城市有,被洪水冲毁的城市有,被战争破坏的城市有。因此,我国《城市规划法》明文规定,在有严重 威胁的城市,要作 规划。

6、“新的城市概念追求的是建成环境的连续性,意指每一座建筑物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体中的一个单元,需要同其它单元进行对话,从而使其自身形象完整。” 此段话摘自与 宪章。

二、简答题

1、《考工记》与《管子》所论述的城市规划思想有何异同

2、近代上海三次规划的时间、主要内容及特点是什么

3、欧洲中世纪城市选址主要考虑什么因素?由此带来什么样的城市特色

4、奥斯曼计划的要点和目的是什么?今天我们该怎样看待它在城市建设上的成败得失

三、论述题

试结合六十年代末期以来国外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新趋势,谈谈自己对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看法与建议

1994(中外城建史 B B)

一、名词解释

市楼:市中楼房,又称旗亭,建于集市中,上立旗帜,为市吏候望之所。

金镛城:三国魏明帝时筑,为当时洛阳城西北角上小城。金庸城南北呈长方形,西、北、东垣共计城门 12 座,城西北隅仿邺城三台建金镛城,为军事防御设施。洛阳城仿邺城的设计,将宫城集中于城内中部以北,将官署、居民区置于城区南部,城南设立国学、明堂、灵台。马面:城墙上每隔一定距离而建的凸向城外的矩形墩台,其作用是出于防御,便于组织侧射火力,攻击攻城敌人,平面呈方形或半圆形,因其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也有的马面内部建有仓库,内贮木材、粮食等,如统万城。

瓮城:古代城市主要的防御设施之一。是为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租界:

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北非城市,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为典型的营寨城市。其布局按照罗马军队严谨的营寨方式建造而成。城市道路为方格网布局,两条相互垂直的大干道呈十字交叉,交点处为城市广场,建有凯旋门,凯旋门前有很长的列柱街,此外,城内还建有浴场、剧场等大型公共建筑。

维特鲁威:古罗马建筑师,其著作《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该书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在城市建设上,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维特鲁威继承了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和有关城市规划的理论,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对其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有机疏散理论:1918 年,由芬兰建筑师沙里宁提出,旨在缓解城市机能过于集中所产生的弊病,为西方近代衰退的城市找出一种改造方法,使城市逐步恢复合理的秩序。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的,不能任其自然地凝成一大块,而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心城市的位置,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腾出来的大面积用地用以开辟绿地,有机疏散理论对其后特别是二战后欧美各国改善大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问题、尤其是通过卫星城建设来疏散、重组特大城市的功能与空间,以至大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的工作均起着重要的影响。

Urban agglomerations:即城市集聚区或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的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马丘比丘宪章:

二、简答题

1、《考工记》中关于营国制度中的等级差别是怎样论述的

2、汉长安城的平面形态特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南朝都城建康平面布局有何特点

4、明代北京城对元大都的规划布局有何继承改变

5、近代南通规划布局中体现了哪些合理的原则

6、欧洲中世纪城镇选址的原则是什么?由此带来的空间布局特点如何

7、什么是城市分散主义?什么是城市集中主义?各有哪些代表人物及理论

8、举一例分析说明欧洲的城市规划中的巴洛克风格有哪些特点

三、论述题

1、评价 40 年代战后上海的城市规划方案。并分析近现代大城市合理空间规划结构的 特点

2、试论述 60 年代末期以来欧美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1993(城市规划原理)

一、填空题

1、居住用地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四类用地的总称。

2、住宅平均层数= /(层)。

3、人口毛密度= /(人/公顷)。

4、住宅建筑净密度= /(m2 /公顷)。

5、给水工程大致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部分组成。

6、排水制度一般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7、城市对外交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市区公共绿地面积率= /。

二、名词解释 住宅用地: 红线: 拆建比:

高层住宅比例: 旧区改造: 城市性质:

三、回答题

1、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对城市布局有什么影响

2、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有哪些

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内容

四、思考题

1、简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2、城市美学设计的一般原则

下载城规原理(下)考试范围及答案总结(城市规划考研资料)(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规原理(下)考试范围及答案总结(城市规划考研资料)(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