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计算题超强总结10
平衡态处理方法:衡,下面式子慢步骤。
上面式子平恒稳态处理方法:V=dcD/dt=......六 拉普拉斯 开尔文 吉布斯等温方程
I为活泼中间物,dI/dt=0
第二篇: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学和震旦学院,是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1956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1997年上海市参与共建共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国家首批实施自主招生改革的22所高校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建设,现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现有徐汇校区、奉贤校区和金山科技园区三部分,占地面积2653亩,各类建筑总面积91.2万平方米,建有一批标准体育设施;图书馆总藏书量299.8万册,收订中外文期刊4.3万余种,具有CA、EI等84种大型中外文文献数据库和网络镜像数据库;建有教育部科技项目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上海市科委科技查新站、上海高校外国教材中心、上海市研究生电子文献检索中心等机构,分析测试中心、珠宝检测中心为国家计量认证单位。
学校设有化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和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5个专业学院,以及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工程师学院(中德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工程教育学系等非专业院系。
学校学位授权点覆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艺术、哲学、教育11个学科门类,38个一级学科。有 65个本科专业;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工商管理(MBA、EMBA)、公共管理(MPA)、法律(JM)、社会工作(MSW)、国际商务(MIB)、药学(M Pharm)、中药学(MCMM)、会计(MPAcc)、艺术(MFA)和工程(含18个领域)的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
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近2.48万人,其中在校全日制研究生8541人(其中博士生1441人),全日制本科生15425人。现有教职员工3504人,其中两院院士4名,双聘院士4名,国家“千人计划”5名,国家教学名师2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7名,国家“863”计划领域(主题)专家组成员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3名、讲座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名,上海市教育功臣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名,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学校以“培育英才,服务社会;注重过程,勤奋求实;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为办学指导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质量居全国及上海市高校前列。现有国家精品课程20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65门;2000年以来,主持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7项,完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2部,10部教材获国家级奖励;现有国家特色专业12个,建有国家级工科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实验区,以及3个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
多年来,学校以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社会英才”为目标,重视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国际国内数模竞赛多次名列上海市乃至全国参赛学校之首,1997年、2005年两获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特等奖,成为国际上少数两获殊荣的高校之一,2011年、2012年又两次获得国际大学生数模竞赛特等奖提名;1993年、1999年和2007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三捧“优胜杯”;在历年全国和上海市级各类英语比赛中屡获大奖,在 2007年“国际英语辩论大赛中国赛区”比赛中获冠军队、季军队和最佳辩手;女子乒乓球队多次在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冠。同时,在物理、数学、化学、计算机编程、电子设计、机器人制作、智能车、先进成图技术与信息建模、过程控制仿真、科技发明、英语演讲等方面的竞赛中也成绩斐然,均名列国内和上海市高校前列。
学校有8个国家级研究基地、23个省部级研究基地、2个国际合作科研基地、55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全国6所首批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之一。每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200多项,科研经费逐年增加,2013年超过6.5亿元。历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59项,省部委科技进步奖600多项,拥有各类国内外有效专利1500余项。取得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重视并不断拓展对外合作交流空间,已与美、德、英、法、日、加、韩、澳等国的180多个高校、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学术交流关系,特别是与一批海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或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实施教师互访、学生交换以及联合培养的合作机制。
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学校始终坚持花大力气,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学校率先进行“两课”改革,改革成果分别获得上海市和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上海市组织的学习邓小平理论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连续五年获得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获得“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拓奖”、“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奖,是“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示范中心”。在营造育人环境、创新育人机制,发挥整体育人优势的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上海市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上海市群体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是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995年以来连续9次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半个多世纪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19.93万名毕业生(含网络、继续教育毕业生),校友中15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人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高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的领军人才和高级技术专家。同时还涌现出许多诸如获得“2006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等各种荣誉的海外杰出校友。1988年,在学校庆祝石油加工系成立三十周年时,江泽民同志欣然题词:人才辈出。
今天,华东理工大学正昂首阔步,在未来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特色鲜明、多学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前进。
(本栏目内容由校长办公室于2014年4月18日更新)
第三篇: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学和震旦学院,是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1956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5年中国石化参与共建,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1997年上海市参与共建共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国家首批实施自主招生改革的22所高校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建设,现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现有徐汇校区、奉贤校区和金山科技园区三部分,占地面积2653亩,各类建筑总面积86.7余万平方米,建有一批标准体育设施;图书馆总藏书量284万余册,收订中外文期刊28,000余种,具有CA、EI等84种大型中外文文献数据库和网络镜像数据库;建有教育部科技项目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上海市科委科技查新站、上海高校外国教材中心、上海市研究生电子文献检索中心等机构,校分析测试中心、珠宝检测中心为国家计量认证单位。
学校设有化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和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5个专业学院,以及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德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工程教育学系等非专业院系。
学校学位授权点覆盖理、工、农、医、法、管、哲、经、文、史、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38个一级学科。有 64个本科专业;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EMBA)、法律(JM)、社会工作(MSW)、国际商务(MIB)、药学(M Pharm)、中药学(MCMM)、会计(MPAcc)、艺术(MFA)和工程(含18个领域)的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一流学科(1个A类、6个B类)。
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近2.48万人,其中在校全日制研究生8450人(其中博士生1416人),全日制本科生16355人。教职员工3550人,其中两院院士4名,双聘院士4名,国家教学名师2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6名,国家“863”计划领域主题专家组成员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2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上海市教育功臣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名,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学校以“培育英才,服务社会;注重过程,勤奋求实;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为办学指导思想,以面向企业为主,不断深化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质量居全国及上海市高校前列。现有国家精品课程20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65门;2000年以来,主持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7项,完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2部,10部教材获国家级奖励;现有国家特色专业12个,建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程教育中心中国分中心、国家级工科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实验区,以及3个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
多年来,学校以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社会英才”为目标,重视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国际国内数模竞赛多次名列上海市乃至全国参赛学校之首,1997年、2005年两获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特等奖,成为国际上少数两获殊荣的高校之一;1993年、1999年和2007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三捧“优胜杯”;在历年全国和上海市级各类英语比赛中屡获大奖,在 2007年“国际英语辩论大赛中国赛区”比赛中获冠军队、季军队和最佳辩手;女子乒乓球队多次在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冠。同时,在物理、数学、计算机编程、电子设计、机器人制作、科技发明、英语演讲等方面的竞赛中也成绩斐然,均名列国内和上海市高校前列。
学校有8个国家级研究基地、21个省部级研究基地、2个国际合作科研基地、55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全国6所首批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之一。每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000多项,科研经费逐年增加,2011年超过5亿元。历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56项,省部委科技进步奖550多项,国内外专利1400余项。取得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在技术转移与产学研合作方面特色鲜明,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入选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加盟“新一代煤(能源)化工”等六个国家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别是向美国最大的炼油企业Valero公司进行的“石油焦气化技术”实施许可,标志着中国大型化工成套技术首次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技术转移,也是中国高校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海外技术许可费用项目。
学校重视并不断拓展对外合作交流空间,已与美、德、日、法、英、加、韩、澳等国的150多个高校、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学术交流关系,特别是与一批海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或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实施教师互访、学生交换以及联合培养的合作机制。
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学校始终坚持花大力气,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学校率先进行“两课”改革,改革成果分别获得上海市和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上海市组织的学习邓小平理论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连续五年获得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获得“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拓奖、“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奖,是“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示范中心”。在营造育人环境、创新育人机制,发挥整体育人优势的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上海市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上海市群体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是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996年以来连续八次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半个多世纪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17万余名毕业生(含网络、继续教育毕业生),校友中15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人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高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的领军人才和高级技术专家。同时还涌现出许多诸如获得“2006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等各种荣誉的海外杰出校友。1988年,在学校庆祝石油加工系成立三十周年时,江泽民同志欣然题词:人才辈出。
今天,华东理工大学正昂首阔步,在未来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特色鲜明、多学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前进。
第四篇:华东理工大学2006年审计工作总结
华东理工大学2006年审计工作总结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2006年教育审计工作要点》的要求,我们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内部审计职责。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在我校各学院和部处的支持与配合下,较好地完成了2006年的审计任务。
一、2006审计工作概况
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我处在2006共完成审计项目152项,基本与上持平;审计总金额182174.43万元,比上增加130%。其中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1项,基本建设审计2项,修缮项目审计129项,经济责任审计14项,专项资金审计1项,其他项目审计6项。各项审计项目查出有问题资金823.87万元,提出审计建议51条,在学校经济工作中发挥了监督和促进作用。
二、各项常规审计工作的执行情况
1、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受党委组织部委托,2006共对14名中层干部进行了第二轮经济责任审计。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我校的常规审计工作,我处在第一轮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把审计重点转移到被审单位的内部制度的审核上,督促各个部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由于我校审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中层干部的理解和欢迎。2006年我校进行了新一轮的中层干部聘任。一些轮岗的中层干部主动来审计处咨询轮岗中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尽快安排经济责任审计的申请,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气氛。这是我校审计工作的一个新气象,是我处进一步搞好审计工作的动力。
2、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
2005年我校完成基建和修缮审计项目总计131项,其中自审项目1258.34万元,审减额120.50万元,审减率9.57%;委托审计项目3466.97万元,审减额804.13万元,审减率23.19%;审减额总计924.63万元。我校在基建和修缮项目审计过程中,努力做到实事求是,注重依靠社会中介组织的力量,开展全过程的审计工作。
3、其他常规审计工作
2006年我处参与各项招标工作,注意审核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核、标书的审核等监督工作。对于基本建设中的甲供材料的招标工作,我处能够派人现场考察,独立发表审核意见。
三、为学校重点工作提供审计服务
我校2006年的重点工作是:本科教育水平评估准备工作和奉贤新校区建设工作。围绕着学校重点工作,我们审计处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提供优质服务。
1、审计工作为本科教育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审计处是学校行政管理体系中的一个监督部门,客观上与本科教育以及本科教育水平评估工作存在一定距离。但是,我处在已经开展的相关审计工作和编制的审计计划中,是把服务于本科教育、服务于迎接本科教育水平评估工作,作为审计处的一个重点。
近几年来,我处认真履行内部审计职责,始终围绕为教学科研服务、为防范学校经济风险服务,为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服务,为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服务,为校领导考察任用干部和经济决策服务、为促进各单位改善经营和财务管理服务,按照“一审、二帮、三促进”服务宗旨开展工作。
我处积极开展了本科教育基础设施修建活动的审计工作。学校的教学楼、教学实验楼、学生宿舍、体育设施等基础设施是我校开展本科教育教学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我校在这些基础设施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为了减少投入风险、提高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率,我处开展了一系列的审计工作。为学校基本建设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使学校能够在财力不足情况下,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重点学科的发展。
我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关注部门负责人的教育责任。2002年至2005年审计处根据校行政安排和党委组织部门的委托,实施了二级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全面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了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及应承担的责任。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我处一直关注各个部门资产的使用情况,并在审计报告中披露资产的使用属性(教学、科研等),希望通过此项信息反映该部门及该部门负责人在教育上投入资源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对被审单位提出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学校领导正确决策和全面了解被审单位财务及经济状况提供了可靠的财务信息,也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干部提供了参考依据。
2、为奉贤校区建设提供建设性的审计服务
我校奉贤校区的建设是我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建设工作,为审计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课题。2006年是我校奉贤校区一期工程投入强度最大的时期,我处在这个关键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处把审计工作贯穿了整个新校区的建设之中。我处报请学校批准,通过公开招标,聘请了投资监理公司,为新校区提供全过程的投资监督。投资监理公司发挥了独立的专业监督职能,取得了实效。我处参与了招标的准备工作,严格把住了资格审查关。我处对奉贤校区的各项合同进行了严格审查,发挥了事前控制的作用。我处还对工程变更问题给予了关注,进行了严格控制。
2006年我校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7年,我校审计工作更加繁重,第二轮经济责任审计要继续进行,奉贤校区一期工程基本建设审计工作必须完成。我处将修订先行的内部审计制度,新增一批审计规章制度,开展审计业务研究,提高审计水平,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华东理工大学审计处 2007年1月8日
第五篇:华东理工大学2005年审计工作总结
华东理工大学2005年审计工作总结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2005年教育审计工作要点》的任务和要求,在校部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真履行内部审计职责,为防范学校经济风险服务,为提高教育资金效益服务。坚持对处(院)级领导干部进行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基建、修缮的审计和投资监理工作,积极参与校企转制与企业歇业的审计,发挥审计监督和评价职能。在各学院和部、处的支持与配合下,较好地完成了今年的审计任务。主要体会如下:
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受党委组织部委托,本共对11名处级领导干部实施了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其中进行第二轮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有5名;受校产总公司的委托,对二家校办企业进行了法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改制前的财务收支审计和资产评估;共提出审计建议34条,落实审计建议16条,纠正违规资金6.50万元。在对某公司法人离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该公司有一笔虽经评估价值200多万元但仍未及时入帐的资产,提醒该公司法人要尽快将该笔资产入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对加强我校的财务管理和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经济责任人的风险意识,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
2005年,我们共完成大小基建、修缮项目结算审计164项,总计送审金额为9253.54万元,审定金额为7858.99万元,为学校减少支出金额1394.55万元,核减率15.1%。我们在开展工程项目审计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坚持实事求是,依靠社会审价力量并加强与基建、修缮部门的配合,重视设备、材料的招投标节点,立足于维护学校利益,尽可能的降低投资成本。如:在梅陇校区的某工程审计中,审价人员与施工方在材料价格谈判中寸步不让,施工队的老板恼羞成怒,挥手打了审价人员。审价人员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坚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在学校领导的干预下这个老板只能向被打得审价人员赔礼道歉。我们审计人员受到类似以上委屈的情况经常有,但为维护学校的合法利益,他(她)们无怨无悔。
三、其他专项审计工作
2005年我们还受学校领导委托,对华凯公司经济效益、实验室用房收费和图书馆创收作了3项审计调查;对化药学院会议费用、学校与鄂尔多斯联合办学经费分配协议、校企华理专用品公司拆迁补偿、华理安全装备公司搬迁补贴、房屋置换等7个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还受教育部财务司委托对学校军工基地验收财务决算进行专项审计。在审计中我们处处以学校利益为中心,仔细核算,为学校减少支出94万余元。
四、招投标工作
2005年我校奉贤新校区建设工作正式开始,审计作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积极参与新校区的建设工作。作为投资招标部和物资供应部的具体工作人员,审计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不辞辛劳为学校把好合同关和资金关。
学校今年设备、大型仪器招标60余次和基建项目招标18次,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在物资采购和建设项目招标中的行为规范并节约了大量资金,在大型仪器招标中在投标价的基础上我们审计人员还千方百计与中标单位谈价钱,通过努力,还是在原投标价中有几百、几千美金的降价,估计全年也有几万美金。
2006年我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奉贤新区全面动工建设后任务 将更加艰巨、繁重。在校领导的关心下,在教育部审计办公室的指导下,我们将全力以赴,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审计工作中,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华东理工大学审计处2006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