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2024-0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整式的加减》说课稿》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1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辨别、探究、合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展。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有理数的运算、单项式和多项式等内容,具备了学习本节所必须的基本运算技能。在相关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通过代数式的运算来解决问题、进行推理的活动,能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互助学习的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先用课件展示三类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让学生加以分类,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回答问题、列举生活中的分类。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以具体生活经验为背景,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好奇心及求知欲。

2.形成概念:让学生在下列单项式中找出具有共同特征的单项式,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指导学生先观察各式,再分组讨论他们的共同特点。然后思考:归为同类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书,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定义。

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自己的视角去观察、归纳、总结得出同类项的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强化概念: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说明理由。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能有机会向在座的老师们学习说课活动,我感到很荣幸。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整式的加减”的第一课时内容。

这节课知识技能主要有两个:一是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二是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正确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对同类项的概念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探究学习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较好的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节课我打算利用多媒体教学,用类比法、讲练结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下面我把我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指点:

一、复习:

由3~5名学生举例说明单项式及其系数和次数,多项式及其次数和整式的概念。

设计意图及依据:复习单项式和多项式、整式的有关概念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为下一步探索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作铺垫。这样的设计是以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四点“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依据进行的。

二、过渡引入:

整式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展示课本第53页本章引言中的问题(2)(投影在大屏幕上)。

这是一个简单的行程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片刻,就能根据学过的“路程=速度×时间”容易列出式子:

这时提问:这个式子是否还能进一步简化呢?如何简化呢?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整式的加减(1)(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及依据:这样引入能自然过渡,引入新课,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背景,让学生明确学习整式加减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设计符合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和最近发展区域的教学原则。

三、新课讲解:

(一)同类项概念形成的探索活动:

1、探究1:组织学生自习课本53页探究1的内容(投影在大屏幕上),然后给3到5名学生起来说说解题的依据,最后老师肯定并且明确了是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解题。解法如下:设计意图及依据:一是内容不难,学生容易思考得出方法和结论,得到成功的体验;二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三是为后面探索合并同类项法则积累经验,同时也通过类比体验了“数式通性”。其依据是课改中的逐步推进螺旋上升的理念。

2、探究2:组织同学们自学课本62页探究2的内容(投影在大屏幕上)。

学生有了前面探究1的经验,经过独立思考,利用乘法分配律容易化简所给式子:

(4)(补充题)

其中第(4)小题为补充题,这是一个不全是同类项的例子,学生就会发现最后一项是与前面的项“不同”的项,只能合并前两项,对第三项能不能与前面的结果继续合并产生疑惑,这时教师把握好时机指出这里合并需要注意项的“同”与“不同”的区别,从引导学生思考能合并的项需要具备什么特征?并分小组讨论什么样的项算是“同”的以及“同”的含义如何描述?然后由各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同类项的概念,教师板书同类项的概念并让学生朗读概念两遍: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也是同类项。”

3、补充练习:下列各组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1)和(2)和

(3)和(4)和(5)9与

让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最后教师总结强调同类项概念的①“两个相同两个无关”:两个相同: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系数也相同;两个无关:与系数无关,与字母顺序无关。②一个约定:常数都是同类项

设计意图及依据:1、第(4)小题原来的教材没有,是补充题,这是一个反例,由不全是同类项的多项式引出认识的冲突,自然指明讨论什么是同类项的必要性;这是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概念教学的规律来设计的(概念实质上是在对事物进行分类研究的背景下产生和形成的),这种设计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也为在后面合并同类项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做好初步认识的铺垫。2、小组合作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新课改精神;3、突出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准确的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和数学的灵魂——数学思想(抽象概括);4、补充练习是课本没有的,这是一个针对性训练,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同时还补充强调了同类项“两个相同两个无关”,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理解和接受了同类项的概念,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5、以上两个探索也为引出合并同类项法则作好铺垫。

二、探索合并同类项法则:

1、给出一个多项式:让学生寻找同类项,并探索如何合并同类项。

学生容易找出其中的同类项,这时老师问:能否用前面的`方法直接化简这个多项式,为什么?

对于这个提问学生结合前面的经验,似懂非懂,不太容易合并这个多项式,产生了认知冲突,这时再问:是否能通过必要的变形使之能像前面一样合并?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又问:这里变形的依据是什么?在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后组织学生讨论同类项合并前后,什么变了?而什么没变?变化的地方怎么变?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合并同类项法则(教书板书法则,学生作笔记并朗读一遍):

“在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强调:通常把多项式的各项按照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降幂)或从小到大(升幂)的顺序排序。在多项式中,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2、例题讲解:讲解课本65页例1(题目投影在大屏幕上)

例题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多项式中哪些是同类项,再根据交换律、结合律把同类项都结合在一起,然后按法则合并。先给学生独立写出解题过程,老师巡视,关注法则的运用情况和解题格式是否规范。最后让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规范的解答过程,同时让学生说明每一步的依据。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教学规律之一。

设计意图及依据:这是合并同类项法则的直接应用,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辨别同类项,并熟悉合并同类项法则。既有学生独立思考,也有老师的解题示范,能体现师生互动,同时也明确规范的解题格式。

3、巩固练习:课本66页练习1(题目投影在大屏幕上)

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关注同类项的识别、合并同类项法则运用熟练情况和解题格式是否规范,及时辅导;再给几个学生把自己的解答过程投影在大屏幕上,师生共同检查。

设计意图及依据:通过具体的练习,让学生熟悉如何识别同类项,深入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其应用。

四、总结: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让学生畅谈学习过程的收获与体会,教师总结。教师要重点关注(1)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总结是否全面准确;(2)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

设计意图及依据:通过这个小结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小测验。(题目投影在大屏幕上)

给每个学生发一份事先准备好的测试卷,让学生当场测试。

设计意图及依据:通过小测验,让学生接触更多与合并同类项有关的题目(含中考题),提高解题能力,加深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再一次感受到成功的体验,把本节课活动推向高潮。

六、布置作业:课本71页,第1,2题。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3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整式的加减》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用字母表示数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整式的加减运算是学习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以后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

本课内容: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整式进行化简,所以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重要基础,也是本章后续学习的关键。而且熟练进行合并同类项也是整章知识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从数的运算过渡到整式运算的过程中,体验“类比思想”,体验“数式通性”,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热点问题、游戏、自主探索等活动,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且发展用数学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合并同类项法则。

难点:

1、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

2、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探究。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

1、(大屏幕显示,教师口述)

现在大家都炒股、炒基金,我也是一个股民。上个月,我经过仔细分析,挑选了一支潜力牛股,每股20元,我买了1000股。不久后股市暴跌,但我所购买的股票却没有受到影响,仍然是每股20元,而且我分析该股票还有攀升的趋势,于是又购买了5000股,那么这时我持有该种股票多少元?

引出式子:1000×205000×20=(10005000)×20=6000×20

在大屏幕上把上面问题中的20元换成1.5元,再换成x元

引出式子:1000×1.55000×1.5=(10005000)×1.5=6000×1.5

1000x5000x=(10005000)x=6000x

体验:①字母表示的.也是数,数的运算律对字母都适用。

②通过乘法分配律的逆用,使多项式合并成一个单项式,达到化简的目的。

活动2、体验练习:(1)100t252t=t

(2)3x2x2=()x2

(3)-ab23ab2-4ab2=()ab2

(二)、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活动1、探究同类项定义:

3x22x能合并成一项吗?2a2b4ab2能合并成一项吗?

几个单项式满足什么条件才可以合并成一项?

学生自主探究,再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同类项定义。

活动2、互动游戏:对暗号(两名同学上黑板)

同桌两人为一组,每个人任意写三个不同的单项式,然后两人互换写出同类项。两个人均写对,则“对暗号”成功。

活动3、探究合并同类项法则:

引例:找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进行合并。

-4x22x-73x–8x2-2

=-4x2–8x22x3x–7-2…………………..交换律

=(-4x2–8x2)(2x3x)(-7-2)…结合律

=(-4–8)x2(23)x(-7-2)……分配律

=-12x25x-9

教师板演引例,规范步骤

活动4、通过引例,请学生总结合并同类项法则。

(三)、循序渐进巩固新知

活动1、合并下列各式的同类项

(大屏幕显示)书P65例1

①xy2-1/5xy2

②-3x2y2x2y3xy2-2xy2

③4a23b22ab-4a2-4b2

活动2、实际应用范例

例2:(大屏幕显示)书中P66页例3(1)解:

(1)把下降的水位变化量记为负,上升的水位记为正,第一天水位的变化量为_________cm,第二天水位的变化量为_________cm,两天水位的总变化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计算)

这两天水位总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cm.

(四)、课堂小结

1、同类项定义

2、合并同类项法则及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3、各种类型题的书写步骤,学生为主体阐述,教师要引导从重点、难点、关键上总结归纳。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4

各位老师: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2、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我们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激活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充满好奇的`学,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相互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发现数学问题,在实践中领悟数学思想,在评价中逐步形成数学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关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法在这里就不作一一说明了,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教程。

三、教学流程:

(1)导入环节:

多媒体出示两个问题,以具体生活情景为背景,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好奇心及求知欲。

(2)形成概念:

在讲解同类项概念时为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总结出同类项的概念,我设计了小白兔找家和讨论环节。并编了一个同类项的口诀。

(3)强化概念:

为强化概念使学生牢固掌握同类项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设计了真真假假和填空。

(4)合并同类项的讲解:

讲解合并同类项时,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通过对简单的、熟悉的数量运算,激发学生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欲望,从而较自然的引入新课题合并同类项。

分解难度,设计过渡问题,使学生能自然的感受法则的探索过程。又编了另一个口诀。

以一道例题的训练为桥梁来得出合并同类项的一般步骤。通过具体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在比较两种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合并同类项对运算的简化作用。

(5)数学与生活:

通过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6)总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7)课堂感悟:

进一步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渗透数学分类思想;使知识结构更完善。

(8)作业:

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缺陷,起到课后巩固和反馈作用。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5

本节内容有承前起后的作用,在小学和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用字母代替数,列代数式表示现实世界中简单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和解方程,有了这些基本知识,学生已经对整式的加减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在学习本课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时特别要处理好本课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整式的加减,其本质是合并同类项,而合并同类项是以有理数的加减为基础,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感觉最深的就是老师要用心的去设计教学,让学生多一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兴趣高了,学习有了动力,学习的效果会好很多。以后在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努力,把课备好,多备学生,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成为一个在欢乐中学习的乐园。

1.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是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 “合并同类项”这一知识点是整式部分的`核心,因为它是本章重点“整式加减”的基础,其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应用是整式加减的重点。同类项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有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其运用,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学好本节知识是学好后续知识的主要纽带,同时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又合并同类项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想通过本课的教学,突出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组讨论、小组比赛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使学生兴趣高涨,整个课堂比较活跃。在后面的教学中感觉时间不是很够用,但是又想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就有点急于求成了,这是在教学中感觉不如意的地方,因为在新课引入时占用了不少时间,虽然学生可以对同类项的合并有了深刻的理解,但由于时间分配不是十分合理,使后面的内容先化简再求值部分练习不够到位,对于合并同类项并求值的内容没有进一步的练习,使学生有些问题还需要在下一节课进一步的加强。

4. 在教学中,有时尽管我一直在努力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插嘴”调整上课前设计好的“教案”,但仍然留下一些遗憾,要是再有机会教同样的内容,我想我的“教案”会重新改写.这样来看,“教案”可能不完全是在上课之前设计好的,真正的教案,是在教学之后。

5.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通过教师单纯的讲解与学生机械的模仿,而是应该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我应该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坚定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6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掌握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3)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中分类的思想。

2、能力目标:

(1)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合并,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策略: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选择引导、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探究、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什么叫单项式和多项式?

2、什么叫多项式的项?指出多项式—x23x—5中的项。

3、学过哪些运算律?

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以前掌握的知识来学习2、2整式加减——合并同类项。板书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同类项概念

(1)议一议:8n—7a2b3ab22a2b6xy5n,—3xy—b2a

8n和5n,3ab2和—b2a,6xy和—3xy,—7a2b和2a2b

思考:

归为同类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定义)

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

①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也无关

②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⑵辨一辨

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①2a与2ab②2a2b与2ab2③3x2y与—x2y

④ab与3ba⑤5与b3⑥—2.1与

⑶知识升华

①3xky与—x2y是同类项,那么k=

②若3xm—5y2与x3yn是同类项,则mn=

2、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1)利用乘法分配律,完成下列各题。

①12×238×2

②12×(—3)38×(—3)

2、根据(1)推想

①2a3a=(23)a=5a

②5ab—3ab=(5—3)ab=2ab

③—3a—2b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④2a2b—3a2b0、5a2b8

=(2—30、5)a2b8

=—0.5a2b8

引导学生总结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3、知识应用

(1)合作探究:化简多项式6xy—10x2—5yx7x25x

(2)独立完成

例1合并下列各式的同类项,思考合并同类项步骤。

①xy2—xy2②—3x2y2x2y3y2x—2xy2③4a23b22ab—4a2—4b2

4、归纳合并同类项步骤:

a找出同类项b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c合并

注意:

①用画线的方法标出各多项式中的同类项,以减少运算的错误。

②合理运用运算律。

③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合并同类项,结果为零。

三、练习

1、瞧一瞧

(1)3a2b=5ab(错)

(2)5y2—2y2=3(错)

(3)2ab—2ba=0(对)

(4)3x2y—5xy2=—2x2y(错)

2、请你完成

(1)3x—8x—9x

(2)5a22ab—4a2—4ab

(3)2x—7y—5x11y—1

3、知识延伸

已知x3my3与—x6yn—1是同类项,求m、n的值。

4、提高练习:

(1)在6xy—3x2—4x2y—5yx2x2中没有同类项的项是______

(2)若5xy2axy2=—2xy2,则a=___;

(3)—4xay与x2yb的和是单项式,则ab=____。

(4)若多项式a22kab与b2—6ab的和不含ab项,则k=____、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蓦然回首:

1、同类项的定义

2、同类项的判断

3、合并同类项法则

五、作业

必做题:

1、在下列代数式中,指出哪些是同类项。

2x2,0,—3x,—x2y,(xy)2,xy2,x2y,6x,-x2y,0、5,—x2,2(xy)2、

2、合并同类项

①3y2y②3b-3a31a3-2b

③2y6y2xy-5④6mn4m2n—3mn5mn2

3、填充:

(1)在内填上相应字母,使得2()3()2与5x2y3是同类项;

(2)若x3ym和xny2是同类项,则mn=;

(3)若(n—3)x2yz和x2yz是同类项,则n;

选做题:

五个连续整数,设其中最小的'数为n。

(1)写出这五个数的和。

(2)这五个数各是什么数时,它们的和等于300。

六、板书设计:

2、2整式加减

——合并同类项

一、同类项:字母相同指数也相同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二、合并同类项

三、合并同类项法则

四、步骤

七、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讨论及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利用投影片,给出的例子、习题节约了书写时间,把多余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在学生思考问题中对于符号问题容易出现误差,因此对符号问题生动化,活泼化,不只是局限于它是数学符号,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教师的课堂组织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较好地保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注重知识的发展过程,渗透数学文化,但不能忽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八、课评课记录

一、赵晶:引入自然,善于创设情景,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习环境宽松,民主,师生情感交流融洽和谐。

二、崔丽君:教学环节设计合理,衔接自然,逻辑性强。

三、刘英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法指导及时有效,评价得体,激励恰当。

四、史颖: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生独立学习与交流讨论时间充分,教态自然语言表达准确简练,板书布局合理。

五、王晶:能孰料运用数学教具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突出教师主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六、申佳美:教学内容适量,知识传授准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7

尊敬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渭南市实验初级中学杨玲娜,能参加这次送教下乡活动,我感到十分高兴,同时也非常珍惜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

以下我就五个方面来介绍这堂课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②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享受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②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一认识规律,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以此来达到他们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说学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欲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活动、猜想、验证、归纳,共同探讨,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和实物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发散思维。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

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数学中的情境导入设计,既要挖掘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又要注重数学的内在联系与本质,既能促使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想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以给汶川捐款的这个具体生活情景为背景,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好奇心及求知欲。既从侧面教育了学生,又使学生体会到体会到分类思想,顺利的引入新课。

总之,不管创设什么样的数学情境,核心是蕴含其中的数学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在情境的问题中,为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悬念。而且问题的创设不能偏离课本,它为学习新课而服务。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促使学生一开始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更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效果,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第二环节:目标解析

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或用投影显示,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注意不是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有了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有序、有方向的进行学习。科学制定学习目标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科学合理的目标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要知道“怎样才能学好”,“ 学到什么程度”,并为课后评价学生“学的怎么样”提供依据。

所以,我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2、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熟练进行合并同类项。

第三环节:出示核心问题

数学课堂中的问题是数学课堂的灵魂。数学课堂中问题设置的恰当与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若教师能把数学内容进行加工,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提出适合学生认识水平的问题,便积极诱发学生的思维。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什么叫同类项?二是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会合并同类项。

第四环节: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信心;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志力;能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为了降低难度,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我以有趣问题为导向,使学生产生好奇并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心静、脑动、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并对疑点问题进行标注。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入到有关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求的思维活动。

所以,本节课第一个知识是同类项的概念,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找朋友游戏,让学生观察给出的单项式,要求把你认为相同类型的式子归类,并说出分类依据。关键是这个分类依据,直击概念。这样让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互相交流,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概括这两组单项式的特征.教师倾听学生交流,在学生概括出上述几组单项式的特征之后,提出同类项的概念,紧接着进行强化训练,通过想一想,温馨提示,判断同类项,考考你,延伸拓展题来达到对概念的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直接参与到同类项概念产生的过程,不仅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含义,而且能使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为巩固同类项的概念,我设计了一道判断题,由学生一个个单独完成,并简单阐述理由,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关注每一个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为后面合并同类项打好基础.另外还设计一道开放性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出两组同类项,组内交流写出的项是否符合要求,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参与指导,帮助加深理解同类项的含义,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第六环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有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就是我们所期待的课堂。

这个环节,主要针对核心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保持缄默,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思考、交流。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既要确保学生围绕核心问题思考、合作交流讨论,又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便于点拨,也可以根据情况适时进行个别辅导。

本环节,先引导学生利用两种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再问学生这一运算过程像之前学过的乘法分配律的逆用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通过对简单的、熟悉的数量运算,激发学生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欲望,从而较自然的引入新课题合并同类项。分解难度,设计过渡问题,使学生能自然的感受法则的探索过程。

然后,趁热打铁,出示课本例题1,能根据乘法分配律合并同类项。教师追问,如果每次这样是不是很麻烦,你能试着总结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得出法则。

然后进行课本例题2,学生扮演,善于利用错误资源来让学生加深理解。以设计意图:一道例题的训练为桥梁来得出合并同类项的一般步骤。通过具体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接着用一道“看谁算得快”一题,让思路不同的两位同学板演,从中体会先化简再求值的简便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设计意图:在比较两种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合并同类项对运算的简化作用。

第七环节 :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经过充分的自学和讨论,学生对本节内容、重难点及重难点的解决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应用本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本节知识点的内涵、外延、本节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本节知识的进一步应用还不能达到本节的学习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对本节的重难点、本节知识点的内涵、外延、本节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本节知识的进一步应用,用精练的语言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和强调,使学生对本节知识形成清晰的网络,能熟练的应用本节知识解决有关问题。但是讲解不可过多,仅仅针对学生提出的普遍性的、教师认为比较重要的、应用比较广泛的问题进行讲析和强调。

第八环节:课堂小结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懂得适时课堂小结更是一门艺术。俗话说:编篓编筐,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重在点睛。“收口”和“点睛”是小结的神圣使命,需要艺术创造。设计好的课堂小结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显示出课堂教学的和谐和完美;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余音缭绕,回味无穷。课堂小结不单可小结本课知识点,也可适时小结学法,也可由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小结,甚至也可把生生间的互评带到课堂小结中来。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本节课通过1.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2.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3.本节课你还有什么疑惑来达到对本课知识的总结和归纳。

设计意图:由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渗透数学分类思想;使知识结构更完善。

第九环节:目标检测

课堂检测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教学效果的反馈,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应用能力。

本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测反馈。学生在经过自学、置疑、解疑、教师点拨后作一套本节的检测题。做完后,教师或学生给出答案,并给予简单解析。教师对检测成绩做以简单的统计,了解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检测题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生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检测题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检测题的功能,设计检测题时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的搭配。在试题设计上,应将知识、素质、能力的考查统一起来,既有知识性、分析性题目,又有应用性、直觉形象性题目。提高创新性题型的比重和难度,少问“是什么”,多问“为什么”、“对某些问题,你以为如何”等,增强答案的发散性。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缺陷,起到课后巩固和反馈作用。

第十环节:作业布置

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课本中调选了几道题.第一题是合并同类项,第二题求代数式的值,既能巩固同类项的概念,又可利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计算,起到巩固新课的目的.第三、四题是实际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运用数学意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课后作业,老师批改,做好批改记录,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便于进行课堂教学优化。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8

我说的课题是整式的加减,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2课时。下面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来阐述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2课时,是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这一知识点是整式部分的核心,因为它是本章重点“整式加减”的基础,其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应用是整式加减的重点。同类项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有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其运用,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学好本节知识是学好后续知识的主要纽带,同时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又合并同类项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学生情况分析:(正确说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新内容之间的关系,明确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八年级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我们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激活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满好奇地学,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相互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发现数学问题、在实践中领悟数学思想、在评价中逐步形成数学价值观。

本课要注意发挥本节内容承前起后的作用,在小学和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用字母代替数,列代数式表示现实世界中简单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和解方程,有了这些基本知识,学生已经对整式的加减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在学习本课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时特别要处理好本课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二、教学目标:

(正确阐述通过教学,学生在“双基”、数学能力、理性精神等方面所能得到的发展,并说明其依据)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2)、通过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方法、手段

1、教学设想

突出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

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教学方法

利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及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提出问题,共同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探索能力、创新意识。

3、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以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新课标提倡教学中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去获得新的知识,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因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乐意并全身心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五、设计理念

1、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其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3、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教学程序

为达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展开探究活动

交流探究成果

继续深层探究

启发探究欲望

教学

程序---------------------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提炼升华

主动入境

学生----------------------------

活动

导入提示

导评反馈

拓展延伸

导入情境

教师---------------------活动

七、教学过程设计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1)、复习单项式及其系数和次数,多项式及其次数。

(2)、以传位游戏引入新课。这个结果是怎么得到的?这和运用乘法的分配律有何关联?

2、导入新课

由课本上的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同类项的概念再让学生试着写出两个项是同类项的例子,这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由具体的例子4x22x73x8x2-2得出在多项式中遇到同类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进行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即把它们的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而字母部分不变,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1)、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

(2)、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做一做:

(1)、求5x2y,-2xy2,-2xy2,4x2y的和

(2)、求5x2y-2xy2,-2xy24x2y的和

(3)、求5x2y-2xy2,-2xy24x2y的差

从而总结出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1)如果有括号,那么先去括号(2).如果有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

补充做一些练习,巩固怎样合并同类项。再在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做一些化简求值的练习,最后以一题:“已知A=2a22b2-3c2,B=3a2-b2-2c2,C=c22a2-3b2,当a=1,b=2,c=3时,求A-BC的值.”有一学生说,题中给出b=2,c=3是多余的,他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来结束新课内容。

3、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本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9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3、通过观察、比较交流了解教学的分类思想,并能准确判断出同类项。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

4、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三、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式教学、合作、交流、观察、练习、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作为农村学生,我们都知道自己家的菜园里会把西红柿、黄瓜、茄子、葱分别栽培在一起,为何不把它们交叉种植呢?

再如,在小学时,老师会让我们把水果和非水果进行分类,生活中处处有分类问题,在教学中我们也会遇到一种分类问题,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

根据下列单项式的特征试将其分类:

8n、-7ab、3ab、2ab、6xy、5n、-3xy、-ab、

2、形成概念:

以上式子归为同类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看书,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定义)

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1)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也无关

(2)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二)强化练习:

1、思考: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1)ab与3ab; (2)2a b与2ab ;(3)3xy与- xy;

(4)2a与2ab (5)-2.1与 ; (6)5与b ;

2、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

3ab+5ab=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4xy2+2xy2=_______ 理由是_______

-3a+2b= 理由是_______

3、不在一起的同类项能否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为什么?

例如:试化简多项式3x y-4xy -3+5x y+2xy +5

解:3x y-4xy -3+5x y+2xy +5--------------找出

(用不同的标志把同类项标出来!)

=3x y+5x y-4xy +2xy -3+5 ----------加法交换律

=(3x y+5x y)+(-4xy +2xy )+(-3+5)--加法结合律

=(3+5)x y+(-4+2)xy +2 ---------乘法分配律逆用

=8 x y-2 xy +2 ----------合并

探讨: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与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有什么联系?

(三)例题讲解

例: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

1).2a b-3a b+ a b 2).2a b+2ab +a b-ab

3).6a -5b +2ab+b -6a

解:1).2a b-3a b+ a b=(2-3+ )a b=- a b

方法是:(1)系数:各项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

(2)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2).-2a b+2ab +a b-ab --------------找出

=-2a b+a b+2ab -ab ----------加法交换律

=(-2a b+a b)+(2ab -ab)--加法结合律

=(-2+1)a b +(2-1)ab ---------乘法分配律逆用

= -a b+ ab ----------合并

3).6a -5b +2ab+b -6a

=(6a -6a )+(-5b +b )+2ab-------没有同类项照抄下来

=-4 b +2ab

思考:合并同类项的步骤是怎样?

(四)巩固练习

1、尝试训练:(1)3x +x ; (2)xy - xy ;

(3)4a+3b+2ab-4a-4b

2、请你完成:

(1) 3x-8x-9x (2) 5a2+2ab-4a2-4ab

(3) 2x-7y-5x+11y-1

3、知识延伸:

已知 与 是同类项,求m.n的值。

4.如果2abn+1与-4amb是同类项,则m=____,n=____;

5.若5xy+axy=-2xy,则a=___;

6.在6xy-3x-4xy-5yx+x中没有同类项的项是______

(五)课堂小结:

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相同字母的指数一样

所含字母一样

②交换律

③结合律

④分配律

①找出

A.系数相加减;

B.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⑤合并:

合并

法则

要点

(六)布置作业

1、在下列代数式中,指出哪些是同类项。

2x2 ,0 ,-3x ,-x2y ,(x+y)2 ,xy2, x2y ,6x ,

-x2y , 0.5 , -x2 ,2(x+y)2 ;

2、合并同类项

①3y+2y ②3b-3a3+1+a3-2b

③2y+6y+2xy-5 ④6mn+4m2n-3mn+5mn2

3、填空:

(1)在( )内填上相应字母,使得2( )3( )2与5x2y3是同类项;

(2)若x3ym和xny2是同类项,则 = ;

(3)若(n-3)x2yz和x2yz是同类项,则 ;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

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欲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活动、猜想、验证、归纳,共同探讨,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和实物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发散思维。

五、教学过程

问题1:

我们到动物园参观时,发现老虎与老虎关在一个笼子里,熊猫与熊猫关在另一个笼子里。为何不把老虎与熊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呢?

问题2:

(1)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事物也需要分类?能举出例子吗?

(2)生活中处处有分类的问题,在数学中也有分类的问题吗?

以具体生活情景为背景,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好奇心及求知欲。

观察下面单项式

5a与9a -5m2n与 6m2n -x2y与 8x2y 0与 5

有什么共同点?

2.思考:

归为同类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看书,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定义)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总结得出同类项的概念。

1、“真真假假”下列每组式子分别是同类项吗?为什么?

(1) x与y; (2)a b与ab ;-3pq与3pq;

(4)a 与a ;(5)a b与a bc;

2、K取何值时,-3 x y与-x y是同类项?

3、填充:

(1)在( )内填上相应字母,使得2( )3( )2与-x2y3是同类项;

(2)若 和 是同类项,则 =

使学生牢固掌握同类项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讨论(一)

如图,建筑工人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大理石铺设地面。请问这个两个长方形面积怎样表示?

8 n 和 5 n

讨论(二)

怎样用代数式表示两种不同颜色的

大理石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

8 n +5 n =( 8 + 5 ) n

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通过对简单的、熟悉的数量运算,激发学生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欲望,从而较自然的引入新课题合并同类项。

思考:

(1) 100t-252t=

(2) 3x2+2x2=

(3) 3ab2-4ab2=

上述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规律?

合并同类项:

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法则:

(1)系数:各项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

(2)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合并同类项一般步骤:

4x2+2x+7+3x-8x2-2

(1) 找同类项

(2) 合并同类项

例1讲解

尝试训练一:

(1) 3x-8x-9x

(2) 5a2+2ab-4a2-4ab

(3) 2x-7y-5x+11y-1

例2:

求多项式2x2-5x+x2+4x-3x2-2的值,

其中x=0.5

尝试训练二:

求多项式3a+abc-

分解难度,设计过渡问题,使学生能自然的感受法则的探索过程。

以一道例题的训练为桥梁来得出合并同类项的一般步骤。通过具体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在比较两种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合并同类项对运算的简化作用

例3:

(1)水库中水位第一天连续下降了a小时,每小

时平均下降2cm;第二天连续上升了a小时,每小时平均上升0.5cm,这两天水位总的变化情况如何?

(2)某商店原有5袋大米,每袋大米为x千克,

上午卖出3袋,下午又购进同样包装的大米4袋,进货后这个商店有大米多少千克?一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课堂感悟:

1、什么叫合并同类项?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通过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由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渗透数学分类思想;使知识结构更完善。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缺陷,起到课后巩固和反馈作用。

六、教学评价

教师的课堂组织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较好地保证。

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注重知识的发展过程,渗透数学文化,但不能忽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 4.4整式的加减

万国栋

※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去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的必要性,并能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以及概括、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4、学习重点:正确进行整式的加减。

5、学习难点: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 复习检测

复习: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去括号。

※ 数学小游戏

把你的出生月份数乘2,加10,再把和乘5,加上你家的人口数(小于10),记录结果;

我就知道你出生月份和你家有几口人。若结果为133 答案:你出生于8月份,你家有3口人

新课引入 ※ 整式生活秀

1、苹果每斤4元,小红买了x斤。桔子每斤3元,小丽买了y斤。(1)两人买水果共花了______

元。(2)小红比小丽多花了______

元。(3)你能表示两人共花了多少钱吗?(4)你能计算两个整式的差吗?(5)你能把结果化简吗?

2、七年级

(二)班分成公益活动小组,第一组有 m人,第二组比第一组的2倍少10人;第三组人数 是第二组的一半。七年级

(二)共有到少人?(1)第二组人数为:(2)第三组人数为:(3)全班共有到少人:

注: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整式加减

※ 探索方法

计算:2b3+(3ab2-a2+b3)-2(ab2+b2)注:探究整式加减的的实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总结整式加减的步骤。

※ 自主探究

1、求多项式2a2+3a-1 与4a2-4a+2的差。

22、先化简,后求值(5a2-3b2)-3(a2-b2)-(-b2)其中a=5,b=-3

注: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 巩固提高 ,B2xx1;1若多项式 A3x2x1计算多项式A-2B。

2005,y12、求(2x2-3xy+y2-2xy)-(2x2-5xy+2y-1)的值,其中 x222004※大家谈一谈(小组合作)

3、有这样一道题:已知A=2a2+2b2-3c

2,B=3a2-b2-2c2,C=c2+2a2-3b2,当a=1,b=2,c=3时,求A-B+C的值.”有一学生说,题中给出b=2,c=3是多余的,他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 ※ 课堂小结:

1.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2.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①如果有括号,那么先算括号。②如果有同类项,则合并同类项。

※ 作业设计 :课本P138

A组2.3.4.P139B组 3.4.※补充

2一个多项式A加上

3x

5x

得

2x

x

3,求这个多项式A?

整式加减-----教学反思

自我评价:

整式的运算是解方程、解不等式的重要基础。整式的加减是学生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这节课学习整式的加减,它是整式运算的基础。我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开场,提高学生的活跃程度。在教学中尝试了“创造情景,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提出猜测;相互交流,归纳提升”的教学策略,学生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中捕捉到学习的知识。

本节课不足之处,比如对活动时间的把控上,活动的时间少,准备不充分,幻灯片有错误。以致后面的教学实践不足,进行的有些仓卒;评价的方式有些单一,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

因此,今后应注意:

1.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备课应该更充分,随时应对课堂的突发情况。

下载《整式的加减》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整式的加减》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整式加减练习

    如皋市实验初中课堂作业七年级(上)数学 2.2 整式的加减 一、填空与选择(填空每空4分,选择每题5分) 1.计算:x-2x=_____,2a3a31a_______,3(1-x)____. 26 2.若2xm1y2与x2yn是同类项,则......

    整式加减教案

    第24课时 2.2 整式的加减(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正确合并同类项.(2)能先合并同类项化简后求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

    整式的加减 教案

    整式的加减 教案 整式的加减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利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

    数学教案整式的加减

    数学教案整式的加减 3.4整式的加减(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整式的加减教案

    6.4整式的加减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2.掌握: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3.运用:能够正确地进行......

    整式加减教学反思

    整式加减教学反思 整式加减教学反思1 《整式的加减》 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运算中的第二节内容。教材的安排是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

    整式的加减心得体会

    初一上学期《整式的加减》心得体会 整式的加减,其本质是合并同类项,而合并同类项是以有理数的加减为基础,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感觉最深的就是老师要用心的去设计教学,让学生多一......

    整式的加减教案

    学习周报专业辅导学生学习整式的加减 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和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法则,能够准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发展学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