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一天,我们一家和微微姑,姑父去游泳,已经说好了去同泉的,还买了一大堆东西去同泉,刚到同泉,因为游乐设施不多,又去了龙溪园 。这时已经是晚上6点多了,不能下水了,只好明天再下水了。我们就住在旁边的宾馆了,那宾馆真好,既有空调又有电视还可以洗澡,应有尽有。我们都洗了个澡,下楼去点餐,都点些我爱吃的,吃过饭后,准备睡觉迎接第二天。第二天一早我在梦中就被宾馆的服务人员给吵醒了,她一直喊着有点餐的九点前下楼去点餐过点就不给做了,我急忙叫醒爸爸,妈妈。快起来呀!
我们去游泳呀,爸爸说好,马上,我去点点吃的,我说不吃了,去游泳吧!妈妈说不吃饭可不行,去玩会迷糊的,要不就不玩了,我知道妈妈是为我好也知道她是吓唬我,我不想扫兴,就说好好,爸爸你快去呀。不一会爸爸就喊肉肉去喊你微姑和姑父下楼吃饭,我从微微姑房间走出来,说喊着那,微微姑也跟着走出来笑笑说,关键你儿子可比你强,一来就猛进敲门说快点快点楼下有免费的早餐,一会过点就收钱了,你怎么不喊我那,还是肉肉好,我爸爸无可奈何的说:对对,下楼吃饭吧,我请你们吃免费的早餐,我们一下楼看着桌上的饭菜,微微姑说这里的早餐不错呀,我哈哈大笑,说:我骗你的姑姑,是我爸爸请客,你没听说吗?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到龙溪园就一切都不免费了啦。快吃吧,我爸请客就是免费的,吃吧,大家都笑了.
吃过饭后,我们直奔游泳的地方去了,我刚要往里走,服务小姐拦阻了我说:小朋友你买票了吗?这时微微姑笑了说,肉肉你不是知道龙溪园一切都不免费吗?你怎么……我的脸红了服务小姐的脸也红了,姑父马上去买票,我们进去了,哈哈.我带着大家来到了儿童区,这里没什么好玩的东西,我刚要说走,一转头发现了,有一个海盗船,船上有两个水枪,是用来喷想上船的人,就在这时我又发现船上的海盗头,脑子是空的,旁边有一个细细的水管,不仔细看,看不到水管往海盗头里倒水,水多了一些,一下子就倒出来,这时我有了一个坏招,我让我爸爸上海盗船,我说:爸爸你有水枪射我。
爸爸说:好好,我心想:笨蛋老爸上钩了,我看看海盗头上的水要满了,我做滑梯下去了,我爸刚想射,只见爸爸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打的狼狈不堪。我们去玩过山车,上面写着1.4米以上才能玩,哈哈我刚好。这个很惊险,长8,9十米,先拿一个红色的胶皮垫子,走上建筑顶端,开玩了,先进洞在洞中的转角处我还撞头了,然后出洞里,本以为完事了,只见飞一样冲了下去,啊!吓死我了。之后做了飞天梭,两人玩先放一个两人大圈我看前我爸看后先来一个180度大转弯,然后进洞了突然,手没劲了,借着贯力飞了10米高……
龙溪园真好玩,不过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
参加深圳荔园小学和荔园外国语小学学习心得体会
我有幸于本学期4月18号赴深圳参加了学习,本次活动安排周密、内容丰富、收获很大。
这所有着历史的荔园小学管理井然有序,校园整洁宁静,学生穿着得体大方、师生彬彬有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走进课室,看到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的研讨气氛和学生敏锐的思维、独度的见解,让我们赞叹不已;与校长、教师座谈,他们为人谦和、态度坦诚和对工作的执着让我深受感动。我们十分珍惜在校学习考察的时间,细心地观察,认真地观课,诚心地与该校教师交流,得到很大的收获和启示。结合我区教育大环境和我校的教育实际情况,吸取深圳荔园小学的成功经验,对我今后教学有很大的启发。
一、创和谐校园,追求精细化、人性化、开放性管理
荔园小学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师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切实
解决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让师生享受教育教学的成果,当快乐老师,做快乐学生。和谐校园还应是管理与教学都有序的。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班子是关键,他们的校长是灵魂。学校要加强班子建设,建立健全的、专业化的管理机构,以和谐的观念和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发展。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荔园小学办学视野开阔,理念先进,为人儒雅,以人为本的意识较浓。无论与教师洽谈工作,还是与学生讨论问题,充分体现校长、老师们较高的人文素养。真正能发挥员工最大价值的管理应该是让教师感觉不到管理的存在,而不是人人自危约束的制度。因此,他们的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应体现平等、民主、团结的原则,学校管理者应统揽而不包揽、放手而不撒手、大度而不失度。学校每学期为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设立一些奖项,如学困生关爱奖、突出贡献奖、特殊服务奖等,并根据所得荣誉给予适当奖励。再者可让学校每一位老师都轮换当当班主任,或有几名老师共同但当班主任,分工详细,每个领导分管到各年级,共同管理,丰富各自的教学和管理经验。
荔园小学建立人文学校,突出管理中的文化性是学校发展的趋势使然。学校的校园建设更是体现人文关爱、人性化管理。每栋楼都设置残疾人通道,每层楼梯转弯处均设置防滑地砖;由于学校面积有限,因此学校充分利用每个角落放置桌子和椅子供学生休闲时间使用。学校还充分利用空间摆放各种花草,尽量创设舒心环境让师生愉悦地工作和学习。传统学校的管理多表现为与利益挂钩,忽视了人文、环境在管理中的特殊意义。如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荔园小学注意关心了解每位教师的心理,及时解决教职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让教师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真正地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另一个家,发自内心地去爱这个家,他们愿为这个家尽责任、做奉献。
二、以托校园文化,规范学生行为
看到荔园小学校园文化十分浓厚,他们以托校园文化,规范学生行为。他们认为,人律,是一种以人管人的方法;他律,是一种制度管人的方法;自律,是一种文化管人的方法。他们要让荔园小学的学生学会自律,就要创建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依托的校园文化,去训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1、依托管理文化规范教师行为
荔园小学领导的管理理念是轻“管”重“理”,注重给全体教师共同的教育理念、情感理念和心理理念的梳理,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依托管理文化规范教师行为形成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中坚力量。
2、依托教师文化引导学生行为
荔园小学积极开展“大手牵小手,风雨人生路”等活动,以教师的成功带动学生的成功,实现青小“不求人人成为精英,但求人人走向成功”的新的办学理念。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树立座右铭:“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多挑重担,少推责任;多做实事,少说空话;多吸收,少批判;多思考事,少议论人;多为成功想办法,少为失败找理由。”让老师成为学生直接模仿的对象,让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依托校史文化激励学生情感
走进荔园小学校门就可以看见学校大厅和陈列室里悬挂的一张张夺目的证书,无不展示着荔园小学傲人的今天。老师们常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大厅和陈列室,激励学生为青小的不断发展努力。
4、依托制度文化训练学生行为
荔园小学坚持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生日常规范》、《青岛路小学教师忌语十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针对性地设计家校联系反馈表,有效引导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结合每月开展的“道德标兵”、“优秀班集体”等评比,使学生的每日常规趋于规范。
5、依托课程文化启迪学生行为
荔园小学在抓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和班队会等的同时,以多元化的校本课程为契机大力营造开放创新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课程中感受文化,吸取精华,去其糟粕。
6、依托班级文化培育学生行为
荔园小学的班级文化各具特色,有的开设了“评比栏”----看谁五星得的多;有的设置了“我能行----心灵手巧展示台”等,有的还有“图书角”、“英语角”、“加油站”、“爱心小提醒”等都让人耳目一新,也是学生的心田得到滋润,心灵得以熏陶,个性得到展现,才能得以发挥,每个班都从各自的特点出发创特色,学生的日常行为自然得以培育和规范。
7、依托走廊和墙壁文化促进学生行为
我们参观荔园小学时,看到校园的走廊和墙壁会说话。他们在学的走廊和墙壁上都张贴了很多标语、警示图、谚语等,让师生无论身处学校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切实地感受到校园文化带来的美好享受,自觉自主地把自己当成校园的主人。自发学习、锻炼和发展,师生的自主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
8、依托活动文化弘扬学生行为
荔园小学开展全国第一个小学邮局,学生们自己管理和经营着邮局,他们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宣传他们的邮票的历史文化,从而学生们感受文化浸润的无穷魅力,与文化同行,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摒弃。
三、转变观念,促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这次荔园小学的学习中,印象最深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既是“自我教育者”,也是“研究者”。要实现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转换,教师本身就必须是一位积极的、有效的教育研究者。这既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前提条件。荔园小学老师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们由知识的传授者转
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
在听荔园小学老师上课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已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他们的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他们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当然,教师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他们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荔园小学和荔园外国语小学把教育做细,而且做得好,设计的活动看似简单,却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和未来,非常认真地进行,真正“把教育做到孩子心里去了”。